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大林精舍。重閣講堂。
告諸比丘。
卻後三月。我當般涅槃。
尊者阿難。即從座起。整衣服。叉手合掌。遶佛三匝。為佛作禮。胡跪合掌。諦觀如來。目不暫捨。長老摩訶迦葉。彌勒菩薩摩訶薩。亦從座起。合掌作禮。瞻仰尊顏。
時三大士。異口同音。而白佛言。
世尊。如來滅後。云何眾生。起菩薩心。修行大乘。方等經典。正念思惟。一實境界。云何不失。無上菩提之心。云何復當。不斷煩惱。不離五欲。得淨諸根。滅除諸罪。父母所生。清淨常眼。不斷五欲。而能得見。諸障外事。
佛告阿難。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昔在。耆闍崛山。及餘住處。已廣分別。一實之道。今於此處。為未來世。諸眾生等。欲行大乘。無上法者。欲學普賢行。普賢行者。我今當說。其憶念法。
若見普賢。及不見者。除卻罪數。今為汝等。當廣分別。
阿難。普賢菩薩。乃生東方。淨妙國土。其國土相。法華經中。已廣分別。我今於此。略而解說。
阿難。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一切眾生。誦大乘經者。修大乘者。發大乘意者。樂見普賢菩薩色身者。樂見多寶佛塔者。樂見釋迦牟尼佛。及分身諸佛者。樂得六根清淨者。當學是觀。此觀功德。除諸障礙。見上妙色。不入三昧。但誦持故。專心修習。心心相次。不離大乘。一日至三七日。得見普賢。有重障者。七七日盡。然後得見。
復有重者。一生得見。復有重者。二生得見。復有重者。三生得見。
如是種種。業報不同。是故異說。
普賢菩薩。身量無邊。音聲無邊。色像無邊。欲來此國。入自在神通。促身令小。閻浮提人。三障重故。以智慧力。化乘白象。其象六牙。七支跓地。其七支下。生七蓮華。象色鮮白。白中上者頗梨。雪山不得為比。身長四百五十由旬。高四百由旬。於六牙端。有六浴池。一一浴池中。生十四蓮華。與池正等。其華開敷。如天樹王。一一華上。有一玉女。顏色紅輝。有過天女。手中自然。化五箜篌。一一箜篌。有五百樂器。以為眷屬。有五百飛鳥。鳧鴈鴛鴦。皆眾寶色。生花葉間。象鼻有華。其莖譬如。赤真珠色。其華金色。含而未敷。
見是事已。復更懺悔。至心諦觀。思惟大乘。心不休廢。見華即敷。金色金光。其蓮華臺。是甄叔迦寶。妙梵摩尼。以為華鬘。金剛寶珠。以為華鬚。見有化佛。坐蓮華臺。眾多菩薩。坐蓮華鬚。化佛眉間。亦出金光。入象鼻中。從象鼻出。入象眼中。從象眼出。入象耳中。從象耳出。照象頂上。化作金臺。
其象頭上。有三化人。一捉金輪。一持摩尼珠。一執金剛杵。舉杵擬象。象即能行。腳不履地。躡虛而遊。離地七尺。地有印文。於印文中。千輻轂輞。皆悉具足。一一輞間。生一大蓮華。此蓮華上。生一化象。亦有七支。隨大象行。舉足下足。生七千象。以為眷屬。隨從大象。
象鼻紅蓮華色。上有化佛。放眉間光。其光金色。如前入象鼻中。於象鼻中。出入象眼中。從象眼出。還入象耳。從象耳出。至象頸上。漸漸上至象背。化成金鞍。七寶校具。於鞍四面。有七寶柱。眾寶校飾。以成寶臺。
臺中有一。七寶蓮華。其蓮華鬚。百寶共成。其蓮華臺。是大摩尼。有一菩薩。結跏趺坐。名曰普賢。身白玉色。五十種光。光五十種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薩。以為眷屬。安庠徐步。雨大寶華。至行者前。其象開口。於象牙上。諸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歎大乘。一實之道。
行者見已。歡喜敬禮。復更誦讀。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量諸佛。禮多寶塔。及釋迦牟尼。并禮普賢。諸大菩薩。
發是誓言。
若我宿福。應見普賢。願尊遍吉。示我色身。
作是願已。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行懺悔法。誦大乘經。讀大乘經。思大乘義。念大乘事。恭敬供養。持大乘者。視一切人。猶如佛想。於諸眾生。如父母想。
作是念已。普賢菩薩。即於眉間。放大人相。白毫光明。此光現時。普賢菩薩。身相端嚴。如紫金山。端正微妙。三十二相。皆悉備有。身諸毛孔。放大光明。照其大象。令作金色。一切化象。亦作金色。諸化菩薩。亦作金色。其金色光。照于東方。無量世界。皆同金色。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爾時十方面。一一方。有一菩薩。乘六牙白象王。亦如普賢。等無有異。如是十方。無量無邊。滿中化象。普賢菩薩。神通力故。令持經者。皆悉得見。
是時行者。見諸菩薩。身心歡喜。為其作禮。
白言。
大慈大悲者。愍念我故。為我說法。
說是語時。諸菩薩等。異口同音。各說清淨。大乘經法。作諸偈頌。讚歎行者。是名始觀。普賢菩薩。最初境界。
爾時行者。見是事已。心念大乘。晝夜不捨。於睡眠中。夢見普賢。為其說法。如覺無異。
安慰其心。而作是言。
汝所誦持。忘失是句。忘失是偈。
爾時行者。聞普賢菩薩所說。深解義趣。憶持不忘。日日如是。其心漸利。
普賢菩薩。教其憶念。十方諸佛。隨普賢教。正心正意。漸以心眼。見東方佛。身黃金色。端嚴微妙。
見一佛已。復見一佛。如是漸漸。遍見東方。一切諸佛。心相利故。遍見十方。一切諸佛。
見諸佛已。心生歡喜。而作是言。
因大乘故。得見大士。因大士力故。得見諸佛。雖見諸佛。猶未了了。閉目則見。開目則失。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遍禮十方佛。禮諸佛已。胡跪合掌。而作是言。
諸佛世尊。十力。無畏。十八不共。大慈大悲。三念處。常在世間。色中上色。我有何罪。而不得見。
說是語已。復更懺悔。
懺悔清淨已。普賢菩薩。復更現前。行住坐臥。不離其側。乃至夢中。常為說法。此人覺已。得法喜樂。如是晝夜。經三七日。然後方得。旋陀羅尼。得陀羅尼故。諸佛菩薩。所說妙法。憶持不失。亦常夢見。過去七佛。唯釋迦牟尼佛。為其說法。是諸世尊。各各稱讚。大乘經典。
爾時行者。復更懺悔。遍禮十方佛。禮十方佛已。普賢菩薩。住其人前。教說宿世。一切業緣。發露黑惡。一切罪事。向諸世尊。口自發露。既發露已。尋時即得。諸佛現前三昧。
得是三昧已。見東方阿閦佛。及妙喜國。了了分明。如是十方。各見諸佛。上妙國土。了了分明。
既見十方佛已。夢象頭上。有一金剛人。以金剛杵。遍擬六根。擬六根已。普賢菩薩。為於行者。說六根清淨。懺悔之法。如是懺悔。一日至七日。以諸佛現前三昧力故。普賢菩薩。說法莊嚴故。耳漸漸聞。障外聲。眼漸漸見。障外事。鼻漸漸聞。障外香。廣說如妙法華經。
得是六根清淨已。身心歡喜。無諸惡相。心純是法。與法相應。
復更得百千萬億旋陀羅尼。
復更廣見。百千萬億。無量諸佛。是諸世尊。各伸右手。摩行者頭。而作是言。
善哉善哉。行大乘者。發大莊嚴心者。念大乘者。我等昔日。發菩提心時。皆亦如汝。慇懃不失。我等先世。行大乘故。今成清淨。正遍知身。汝今亦當。勤修不懈。此大乘典。諸佛寶藏。十方三世。諸佛眼目。出生三世。諸如來種。持此經者。即持佛身。即行佛事。當知是人。即是諸佛所使。諸佛世尊。衣之所覆。諸佛如來。真實法子。汝行大乘。不斷法種。汝今諦觀。東方諸佛。
說是語時。行者即見。東方一切。無量世界。地平如掌。無諸堆阜。丘陵荊棘。琉璃為地。黃金間側。十方世界。亦復如是。
見是地已。即見寶樹。寶樹高妙。五千由旬。其樹常出。黃金白銀。七寶莊嚴。樹下自然。有寶師子座。其師子座。高二十由旬。座上亦出。百寶光明。如是諸樹。及餘寶座。一一寶座。皆有自然。五百白象。象上皆有。普賢菩薩。
爾時行者。禮諸普賢。而作是言。
我有何罪。但見寶地。寶座及與寶樹。不見諸佛。
作是語已。一一座上。有一世尊。端嚴微妙。而坐寶座。
見諸佛已。心大歡喜。復更誦習。大乘經典。大乘力故。空中有聲。而讚歎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大乘。功德因緣。能見諸佛。今雖得見。諸佛世尊。而不能見。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及多寶佛塔。
聞空中聲已。復勤誦習。大乘經典。以誦大乘。方等經故。即於夢中。見釋迦牟尼佛。與諸大眾。在耆闍崛山。說法華經。演一實義。
教已懺悔。渴仰欲見。合掌胡跪。向耆闍崛山。而作是言。
如來世雄。常在世間。愍念我故。為我現身。
作是語已。見耆闍崛山。七寶莊嚴。無數比丘。聲聞大眾。寶樹行列。寶地平正。復鋪妙寶。師子之座。釋迦牟尼佛。放眉間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復過十方。無量世界。
此光至處。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一時雲集。廣說如妙法華經。一一分身佛。身紫金色。身量無邊。坐師子座。百億無量。諸大菩薩。以為眷屬。一一菩薩。行同普賢。如此十方。無量諸佛。菩薩眷屬。亦復如是。
大眾集已。見釋迦牟尼佛。舉身毛孔。放金色光。一一光中。有百億化佛。諸分身佛。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其光流入。釋迦牟尼佛頂。見此相時。分身諸佛。一切毛孔。出金色光。一一光中。復有恒河沙。微塵數化佛。
爾時普賢菩薩。復放眉間。大人相光。入行者心。既入心已。行者自憶。過去無數。百千佛所。受持讀誦。大乘經典。自見故身。了了分明。如宿命通。等無有異。豁然大悟。得旋陀羅尼。百千萬億。諸陀羅尼門。
從三昧起。面見一切。分身諸佛。眾寶樹下。坐師子床。復見琉璃地。如蓮華聚。從下方空中踊出。一一華間。有微塵數菩薩。結跏趺坐。亦見普賢。分身菩薩。在彼眾中。讚歎大乘。
時諸菩薩。異口同音。教於行者。清淨六根。
或有說言。
汝當念佛。
或有說言。
汝當念法。
或有說言。
汝當念僧。
或有說言。
汝當念戒。
或有說言。
汝當念施。
或有說言。
汝當念天。
如此六法。是菩提心。生菩薩法。汝今應當。於諸佛前。發露先罪。至誠懺悔。於無量世。眼根因緣。貪著諸色。以著色故。貪愛諸塵。以愛塵故。受女人身。世世生處。惑著諸色。色壞汝眼。為恩愛奴。色使使汝。經歷三界。為此弊使。盲無所見。今誦大乘。方等經典。此經中說。十方諸佛。色身不滅。汝今得見。審實爾不。眼根不善。傷害汝多。隨順我語。歸向諸佛。釋迦牟尼。說汝眼根。所有罪咎。諸佛菩薩。慧明法水。願以洗除。令我清淨。
作是語已。遍禮十方佛。向釋迦牟尼佛。大乘經典。復說是言。
我今所懺。眼根重罪。障蔽穢濁。盲無所見。願佛大慈。哀愍覆護。普賢菩薩。乘大法船。普度一切。十方無量。諸菩薩伴。唯願慈哀。聽我悔過。眼根不善。惡業障法。
如是三說。五體投地。正念大乘。心不忘捨。是名懺悔。眼根罪法。
稱諸佛名。燒香散華。發大乘意。懸繒幡蓋。說眼過患。懺悔罪者。此人現世。見釋迦牟尼佛。及見分身。無量諸佛。阿僧祇劫。不墮惡道。大乘力故。大乘願故。恒與一切。陀羅尼菩薩。共為眷屬。
作是念者。是為正念。若他念者。名為邪念。是名眼根。初境界相。
淨眼根已。復更誦讀。大乘經典。晝夜六時。胡跪懺悔。而作是言。
我今云何。但見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不見多寶佛塔。全身舍利。多寶佛塔。恒在不滅。我濁惡眼。是故不見。
作是語已。復更懺悔。過七日已。多寶佛塔。從地涌出。釋迦牟尼佛。即以右手。開其塔戶。見多寶佛。入普現色身三昧。一一毛孔。流出恒河沙。微塵數光明。一一光明。有百千萬億化佛。
此相現時。行者歡喜。讚偈遶塔。滿七匝已。
多寶如來。出大音聲。讚言。
法子。汝今真實。能行大乘。隨順普賢。眼根懺悔。以是因緣。我至汝所。為汝證明。
說是語已。讚言。
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能說大法。雨大法雨。成就濁惡。諸眾生等。
是時行者。見多寶佛塔已。復至普賢菩薩所。合掌敬禮。白言。
大師。教我悔過。
普賢復言。
汝於多劫。耳根因緣。隨逐外聲。聞妙音時。心生惑著。聞惡聲時。起八百種。煩惱賊害。如此惡耳。報得惡事。恒聞惡聲。生諸攀緣。顛倒聽故。當墮惡道。邊地邪見。不聞法處。汝於今日。誦持大乘。功德海藏。以是緣故。見十方佛。多寶佛塔。現為汝證。汝應自當。說己過惡。懺悔諸罪。
是時行者。聞是語已。復更合掌。五體投地。而作是言。
正遍知世尊。現為我證。方等經典。為慈悲主。唯願觀我。聽我所說。我從多劫。乃至今身。耳根因緣。聞聲惑著。如膠著草。聞諸惡時。起煩惱毒。處處惑著。無暫停時。坐此竅聲。勞我神識。墜墮三塗。今始覺知。向諸世尊。發露懺悔。
既懺悔已。見多寶佛。放大光明。其光金色。遍照東方。及十方界。無量諸佛。身真金色。東方空中。作是唱言。
此佛世尊。號曰善德。
亦有無數。分身諸佛。坐寶樹下師子座上。結跏趺坐。是諸世尊。一切皆入。普現色身三昧。皆作是讚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讀誦。大乘經典。汝所誦者。是佛境界。
說是語已。普賢菩薩。復更為說。懺悔之法。
汝於前世。無量劫中。以貪香故。分別諸識。處處貪著。墮落生死。汝今應當。觀大乘因。大乘因者。諸法實相是。
聞是語已。五體投地。復更懺悔。
既懺悔已。當作是語。
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多寶佛塔。南無十方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
作是語已。遍禮十方佛。南無東方善德佛。及分身諸佛。如眼所見。一一心禮。香華供養。
供養畢已。胡跪合掌。以種種偈。讚歎諸佛。既讚歎已。說十惡業。懺悔諸罪。既懺悔已。而作是言。
我於先世。無量劫時。貪香味觸。造作眾惡。以是因緣。無量世來。恒受地獄。餓鬼畜生。邊地邪見。諸不善身。如此惡業。今日發露。歸向諸佛。正法之王。說罪懺悔。
既懺悔已。身心不懈。復更誦讀。大乘經典。
大乘力故。空中有聲。告言。
法子。汝今應當。向十方佛。讚說大乘。於諸佛前。自說己過。諸佛如來。是汝慈父。汝當自說。舌根所作。不善惡業。此舌根者。動惡業相。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誹謗。妄語。讚歎。邪見。說無益語。如是眾多。諸雜惡業。搆鬪壞亂。法說非法。如是眾罪。今悉懺悔。諸世雄前。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遍禮十方佛。合掌長跪。當作是語。
此舌過患。無量無邊。諸惡業刺。從舌根出。斷正法輪。從此舌起。如此惡舌。斷功德種。於非義中。多端強說。讚歎邪見。如火益薪。猶如猛火。傷害眾生。如飲毒者。無瘡疣死。如此罪報。惡邪不善。當墮惡道。百劫千劫。以妄語故。墮大地獄。我今歸向。南方諸佛。發露黑惡。
作是念時。空中有聲。南方有佛。名栴檀德。彼佛亦有。無量分身。一切諸佛。皆說大乘。除滅罪惡。
如此眾罪。今向十方。無量諸佛。大悲世尊。發露黑惡。誠心懺悔。
說是語已。五體投地。復禮諸佛。是時諸佛。復放光明。照行者身。令其身心。自然歡喜。發大慈悲。普念一切。
爾時諸佛。廣為行者。說大慈悲。及喜捨法。亦教愛語。修六和敬。
爾時行者。聞此教勅。心大歡喜。復更誦習。終不懈息。
空中復有。微妙音聲。出如是言。
汝今應當。身心懺悔。身者。殺盜婬心者。念諸不善。造十惡業。及五無間。猶如猨猴。亦如黐膠。處處貪著。遍至一切。六情根中。此六根業。枝條華葉。悉滿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生處。亦能增長。無明老死。十二苦事。八邪八難。無不經中。汝今應當。懺悔如是。惡不善業。
爾時行者。聞此語已。問空中聲。
我今何處。行懺悔法。
時空中聲。即說是語。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常波羅蜜。所攝成處。我波羅蜜。所安立處。淨波羅蜜。滅有相處。樂波羅蜜。不住身心相處。不見有無。諸法相處。如寂解脫。乃至般若波羅蜜。是色常住法故。如是應當。觀十方佛。
時十方佛。各伸右手。摩行者頭。作如是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誦讀大乘經故。十方諸佛。說懺悔法。菩薩所行。不斷結使。不住使海。觀心無心。從顛倒想起。如此想心。從妄想起。如空中風。無依止處。如是法相。不生不滅。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一切法如是。無住無壞。如是懺悔。觀心無心。法不住法中。諸法解脫。滅諦寂靜。如是想者。名大懺悔。名莊嚴懺悔。名無罪相懺悔。名破壞心識。行此懺悔者。身心清淨。不住法中。猶如流水。念念之中。得見普賢菩薩。及十方佛。
時諸世尊。以大悲光明。為於行者。說無相法。行者聞說。第一義空。行者聞已。心不驚怖。應時即入。菩薩正位。
佛告阿難。
如是行者。名為懺悔。此懺悔者。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所懺悔法。
佛告阿難。
佛滅度後。佛諸弟子。若有懺悔。惡不善業。但當誦讀。大乘經典。此方等經。是諸佛眼。諸佛因是。得具五眼。佛三種身。從方等生。是大法印。印涅槃海。如此海中。能生三種。佛清淨身。此三種身。人天福田。應供中最。其有誦讀。大方等典。當知此人。具佛功德。諸惡永滅。從佛慧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眼根惡。業障眼不淨。但當誦大乘。思念第一義。
是名懺悔眼。盡諸不善業。耳根聞亂聲。壞亂和合義。
由是起狂亂。猶如癡猨猴。但當誦大乘。觀法空無相。
永盡一切惡。天耳聞十方。鼻根著諸香。隨染起諸觸。
如此狂惑鼻。隨染生諸塵。若誦大乘經。觀法如實際。
永離諸惡業。後世不復生。舌根起五種。惡口不善業。
若欲自調順。應勤修慈心。思法真寂義。無諸分別相。
心根如猨猴。無有暫停時。若欲折伏者。當勤誦大乘。
念佛大覺身。力無畏所成。身為機關主。如塵隨風轉。
六賊遊戲中。自在無罣礙。若欲滅此惡。永離諸塵勞。
常處涅槃城。安樂心恬怕。當誦大乘經。念諸菩薩母。
無量勝方便。從思實相得。如此等六法。名為六情根。
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應至心。懺悔六情根。
說是偈已。佛告阿難。
汝今持是。懺悔六根。觀普賢菩薩法。普為十方。諸天世人。廣分別說。
佛滅度後。佛諸弟子。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方等經典。應於靜處。若在塚間。若林樹下。阿練若處。誦讀方等。思大乘義。念力強故。得見我身。及多寶佛塔。十方分身。無量諸佛。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恭敬法故。持諸妙華。住立空中。讚歎恭敬。行持法者。但誦大乘。方等經故。諸佛菩薩。晝夜供養。是持法者。
佛告阿難。
我與賢劫諸菩薩。及十方諸佛。因思大乘。真實義故。除卻百萬億億劫。阿僧祇數。生死之罪。因此勝妙。懺悔法故。今於十方。各得為佛。
若欲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若欲現身。見十方佛。及普賢菩薩。當淨澡浴。著淨潔衣。燒眾名香。在空閑處。應當誦讀。大乘經典。思大乘義。
佛告阿難。
若有眾生。欲觀普賢菩薩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是名正觀。若他觀者。是名邪觀。
佛滅度後。佛諸弟子。隨順佛語。行懺悔者。當知是人。行普賢行。
行普賢行者。不見惡相。及惡業報。其有眾生。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誦大乘經。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一彈指頃。除去百萬億億。阿僧祇劫。生死之罪。
行此行者。真是佛子。從諸佛生。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為其和上。是名具足。菩薩戒者。不須羯磨。自然成就。應受一切。人天供養。
爾時行者。若欲具足。菩薩戒者。應當合掌。在空閑處。遍禮十方佛。懺悔諸罪。自說己過。
然後靜處。白十方佛。而作是言。
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我業障故。雖信方等。見佛不了。今歸依佛。唯願釋迦牟尼。正遍知。世尊。為我和上。文殊師利。具大慧者。願以智慧。授我清淨。諸菩薩法。彌勒菩薩。勝大慈日。憐愍我故。亦應聽我。受菩薩法。十方諸佛。現為我證。諸大菩薩。各稱其名。是勝大士。覆護眾生。助護我等。今日受持。方等經典。乃至失命。設墮地獄。受無量苦。終不毀謗。諸佛正法。以是因緣。功德力故。今釋迦牟尼佛。為我和上。文殊師利。為我阿闍黎。當來彌勒。願授我法。十方諸佛。願證知我。大德諸菩薩。願為我伴。我今依大乘經。甚深妙義。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如是三說。
歸依三寶已。次當自誓。受六重法。受六重法已。次當勤修。無礙梵行。發廣濟心。受八重法。
立此誓已。於空閑處。燒眾名香。散華供養。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大乘方等。而作是言。
我於今日。發菩提心。以此功德。普度一切。
作是語已。復更頂禮。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思方等義。一日乃至。三七日。若出家。在家。不須和上。不用諸師。不白羯磨。受持讀誦。大乘經典力故。普賢菩薩。勸發行故。是十方諸佛。正法眼目。因由是法。自然成就。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諸佛如來。從此法生。於大乘經。得受記別。
是故智者。若聲聞毀破。三歸。及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戒。沙彌尼戒。式叉摩尼戒。及諸威儀。愚癡不善。惡邪心故。多犯諸戒。及威儀法。若欲除滅。令無過患。還為比丘。具沙門法。當勤修讀。方等經典。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令此空慧。與心相應。當知此人。於念念頃。一切罪垢。永盡無餘。是名具足。沙門法式。具諸威儀。應受人天。一切供養。
若優婆塞。犯諸威儀。作不善事。不善事者。所謂。說佛法過惡。論說四眾。所犯惡事。偷盜婬妷。無有慚愧。若欲懺悔。滅諸罪者。當勤讀誦。方等經典。思第一義。
若王者。大臣。婆羅門。居士。長者。宰官。是諸人等。貪求無厭。作五逆罪。謗方等經。具十惡業。是大惡報。應墮惡道。過於暴雨。必定當墮。阿鼻地獄。若欲除滅。此業障者。應生慚愧。改悔諸罪。
云何名。剎利居士。懺悔法。懺悔法者。但當正心。不謗三寶。不障出家。不為梵行人。作惡留難。應當繫念。修六念法。亦當供給。供養持大乘者。不必禮拜。應當憶念。甚深經法。第一義空。思是法者。是名剎利居士。修第一懺悔。
第二懺悔者。孝養父母。恭敬師長。是名修第二懺悔法。
第三懺悔者。正法治國。不邪枉人民。是名修第三懺悔。
第四懺悔者。於六齋日。勅諸境內。力所及處。令行不殺。修如此法。是名修第四懺悔。
第五懺悔者。但當深信因果。信一實道。知佛不滅。是名修第五懺悔。
佛告阿難。
於未來世。若有修習。如此懺悔法。當知此人。著慚愧服。諸佛護助。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是語時。十千天子。得法眼淨。彌勒菩薩等。諸大菩薩。及以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宋元嘉年曇無蜜多於楊州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大林精舍。重閣講堂。
告諸比丘。
卻後三月。我當般涅槃。
尊者阿難。即從座起。整衣服。叉手合掌。遶佛三匝。為佛作禮。胡跪合掌。諦觀如來。目不暫捨。長老摩訶迦葉。彌勒菩薩摩訶薩。亦從座起。合掌作禮。瞻仰尊顏。
時三大士。異口同音。而白佛言。
世尊。如來滅後。云何眾生。起菩薩心。修行大乘。方等經典。正念思惟。一實境界。云何不失。無上菩提之心。云何復當。不斷煩惱。不離五欲。得淨諸根。滅除諸罪。父母所生。清淨常眼。不斷五欲。而能得見。諸障外事。
佛告阿難。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昔在。耆闍崛山。及餘住處。已廣分別。一實之道。今於此處。為未來世。諸眾生等。欲行大乘。無上法者。欲學普賢行。普賢行者。我今當說。其憶念法。
若見普賢。及不見者。除卻罪數。今為汝等。當廣分別。
阿難。普賢菩薩。乃生東方。淨妙國土。其國土相。法華經中。已廣分別。我今於此。略而解說。
阿難。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一切眾生。誦大乘經者。修大乘者。發大乘意者。樂見普賢菩薩色身者。樂見多寶佛塔者。樂見釋迦牟尼佛。及分身諸佛者。樂得六根清淨者。當學是觀。此觀功德。除諸障礙。見上妙色。不入三昧。但誦持故。專心修習。心心相次。不離大乘。一日至三七日。得見普賢。有重障者。七七日盡。然後得見。
復有重者。一生得見。復有重者。二生得見。復有重者。三生得見。
如是種種。業報不同。是故異說。
普賢菩薩。身量無邊。音聲無邊。色像無邊。欲來此國。入自在神通。促身令小。閻浮提人。三障重故。以智慧力。化乘白象。其象六牙。七支跓地。其七支下。生七蓮華。象色鮮白。白中上者頗梨。雪山不得為比。身長四百五十由旬。高四百由旬。於六牙端。有六浴池。一一浴池中。生十四蓮華。與池正等。其華開敷。如天樹王。一一華上。有一玉女。顏色紅輝。有過天女。手中自然。化五箜篌。一一箜篌。有五百樂器。以為眷屬。有五百飛鳥。鳧鴈鴛鴦。皆眾寶色。生花葉間。象鼻有華。其莖譬如。赤真珠色。其華金色。含而未敷。
見是事已。復更懺悔。至心諦觀。思惟大乘。心不休廢。見華即敷。金色金光。其蓮華臺。是甄叔迦寶。妙梵摩尼。以為華鬘。金剛寶珠。以為華鬚。見有化佛。坐蓮華臺。眾多菩薩。坐蓮華鬚。化佛眉間。亦出金光。入象鼻中。從象鼻出。入象眼中。從象眼出。入象耳中。從象耳出。照象頂上。化作金臺。
其象頭上。有三化人。一捉金輪。一持摩尼珠。一執金剛杵。舉杵擬象。象即能行。腳不履地。躡虛而遊。離地七尺。地有印文。於印文中。千輻轂輞。皆悉具足。一一輞間。生一大蓮華。此蓮華上。生一化象。亦有七支。隨大象行。舉足下足。生七千象。以為眷屬。隨從大象。
象鼻紅蓮華色。上有化佛。放眉間光。其光金色。如前入象鼻中。於象鼻中。出入象眼中。從象眼出。還入象耳。從象耳出。至象頸上。漸漸上至象背。化成金鞍。七寶校具。於鞍四面。有七寶柱。眾寶校飾。以成寶臺。
臺中有一。七寶蓮華。其蓮華鬚。百寶共成。其蓮華臺。是大摩尼。有一菩薩。結跏趺坐。名曰普賢。身白玉色。五十種光。光五十種色。以為項光。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薩。以為眷屬。安庠徐步。雨大寶華。至行者前。其象開口。於象牙上。諸池玉女。鼓樂絃歌。其聲微妙。讚歎大乘。一實之道。
行者見已。歡喜敬禮。復更誦讀。甚深經典。遍禮十方。無量諸佛。禮多寶塔。及釋迦牟尼。并禮普賢。諸大菩薩。
發是誓言。
若我宿福。應見普賢。願尊遍吉。示我色身。
作是願已。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行懺悔法。誦大乘經。讀大乘經。思大乘義。念大乘事。恭敬供養。持大乘者。視一切人。猶如佛想。於諸眾生。如父母想。
作是念已。普賢菩薩。即於眉間。放大人相。白毫光明。此光現時。普賢菩薩。身相端嚴。如紫金山。端正微妙。三十二相。皆悉備有。身諸毛孔。放大光明。照其大象。令作金色。一切化象。亦作金色。諸化菩薩。亦作金色。其金色光。照于東方。無量世界。皆同金色。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爾時十方面。一一方。有一菩薩。乘六牙白象王。亦如普賢。等無有異。如是十方。無量無邊。滿中化象。普賢菩薩。神通力故。令持經者。皆悉得見。
是時行者。見諸菩薩。身心歡喜。為其作禮。
白言。
大慈大悲者。愍念我故。為我說法。
說是語時。諸菩薩等。異口同音。各說清淨。大乘經法。作諸偈頌。讚歎行者。是名始觀。普賢菩薩。最初境界。
爾時行者。見是事已。心念大乘。晝夜不捨。於睡眠中。夢見普賢。為其說法。如覺無異。
安慰其心。而作是言。
汝所誦持。忘失是句。忘失是偈。
爾時行者。聞普賢菩薩所說。深解義趣。憶持不忘。日日如是。其心漸利。
普賢菩薩。教其憶念。十方諸佛。隨普賢教。正心正意。漸以心眼。見東方佛。身黃金色。端嚴微妙。
見一佛已。復見一佛。如是漸漸。遍見東方。一切諸佛。心相利故。遍見十方。一切諸佛。
見諸佛已。心生歡喜。而作是言。
因大乘故。得見大士。因大士力故。得見諸佛。雖見諸佛。猶未了了。閉目則見。開目則失。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遍禮十方佛。禮諸佛已。胡跪合掌。而作是言。
諸佛世尊。十力。無畏。十八不共。大慈大悲。三念處。常在世間。色中上色。我有何罪。而不得見。
說是語已。復更懺悔。
懺悔清淨已。普賢菩薩。復更現前。行住坐臥。不離其側。乃至夢中。常為說法。此人覺已。得法喜樂。如是晝夜。經三七日。然後方得。旋陀羅尼。得陀羅尼故。諸佛菩薩。所說妙法。憶持不失。亦常夢見。過去七佛。唯釋迦牟尼佛。為其說法。是諸世尊。各各稱讚。大乘經典。
爾時行者。復更懺悔。遍禮十方佛。禮十方佛已。普賢菩薩。住其人前。教說宿世。一切業緣。發露黑惡。一切罪事。向諸世尊。口自發露。既發露已。尋時即得。諸佛現前三昧。
得是三昧已。見東方阿閦佛。及妙喜國。了了分明。如是十方。各見諸佛。上妙國土。了了分明。
既見十方佛已。夢象頭上。有一金剛人。以金剛杵。遍擬六根。擬六根已。普賢菩薩。為於行者。說六根清淨。懺悔之法。如是懺悔。一日至七日。以諸佛現前三昧力故。普賢菩薩。說法莊嚴故。耳漸漸聞。障外聲。眼漸漸見。障外事。鼻漸漸聞。障外香。廣說如妙法華經。
得是六根清淨已。身心歡喜。無諸惡相。心純是法。與法相應。
復更得百千萬億旋陀羅尼。
復更廣見。百千萬億。無量諸佛。是諸世尊。各伸右手。摩行者頭。而作是言。
善哉善哉。行大乘者。發大莊嚴心者。念大乘者。我等昔日。發菩提心時。皆亦如汝。慇懃不失。我等先世。行大乘故。今成清淨。正遍知身。汝今亦當。勤修不懈。此大乘典。諸佛寶藏。十方三世。諸佛眼目。出生三世。諸如來種。持此經者。即持佛身。即行佛事。當知是人。即是諸佛所使。諸佛世尊。衣之所覆。諸佛如來。真實法子。汝行大乘。不斷法種。汝今諦觀。東方諸佛。
說是語時。行者即見。東方一切。無量世界。地平如掌。無諸堆阜。丘陵荊棘。琉璃為地。黃金間側。十方世界。亦復如是。
見是地已。即見寶樹。寶樹高妙。五千由旬。其樹常出。黃金白銀。七寶莊嚴。樹下自然。有寶師子座。其師子座。高二十由旬。座上亦出。百寶光明。如是諸樹。及餘寶座。一一寶座。皆有自然。五百白象。象上皆有。普賢菩薩。
爾時行者。禮諸普賢。而作是言。
我有何罪。但見寶地。寶座及與寶樹。不見諸佛。
作是語已。一一座上。有一世尊。端嚴微妙。而坐寶座。
見諸佛已。心大歡喜。復更誦習。大乘經典。大乘力故。空中有聲。而讚歎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大乘。功德因緣。能見諸佛。今雖得見。諸佛世尊。而不能見。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及多寶佛塔。
聞空中聲已。復勤誦習。大乘經典。以誦大乘。方等經故。即於夢中。見釋迦牟尼佛。與諸大眾。在耆闍崛山。說法華經。演一實義。
教已懺悔。渴仰欲見。合掌胡跪。向耆闍崛山。而作是言。
如來世雄。常在世間。愍念我故。為我現身。
作是語已。見耆闍崛山。七寶莊嚴。無數比丘。聲聞大眾。寶樹行列。寶地平正。復鋪妙寶。師子之座。釋迦牟尼佛。放眉間光。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復過十方。無量世界。
此光至處。十方分身。釋迦牟尼佛。一時雲集。廣說如妙法華經。一一分身佛。身紫金色。身量無邊。坐師子座。百億無量。諸大菩薩。以為眷屬。一一菩薩。行同普賢。如此十方。無量諸佛。菩薩眷屬。亦復如是。
大眾集已。見釋迦牟尼佛。舉身毛孔。放金色光。一一光中。有百億化佛。諸分身佛。放眉間白毫。大人相光。其光流入。釋迦牟尼佛頂。見此相時。分身諸佛。一切毛孔。出金色光。一一光中。復有恒河沙。微塵數化佛。
爾時普賢菩薩。復放眉間。大人相光。入行者心。既入心已。行者自憶。過去無數。百千佛所。受持讀誦。大乘經典。自見故身。了了分明。如宿命通。等無有異。豁然大悟。得旋陀羅尼。百千萬億。諸陀羅尼門。
從三昧起。面見一切。分身諸佛。眾寶樹下。坐師子床。復見琉璃地。如蓮華聚。從下方空中踊出。一一華間。有微塵數菩薩。結跏趺坐。亦見普賢。分身菩薩。在彼眾中。讚歎大乘。
時諸菩薩。異口同音。教於行者。清淨六根。
或有說言。
汝當念佛。
或有說言。
汝當念法。
或有說言。
汝當念僧。
或有說言。
汝當念戒。
或有說言。
汝當念施。
或有說言。
汝當念天。
如此六法。是菩提心。生菩薩法。汝今應當。於諸佛前。發露先罪。至誠懺悔。於無量世。眼根因緣。貪著諸色。以著色故。貪愛諸塵。以愛塵故。受女人身。世世生處。惑著諸色。色壞汝眼。為恩愛奴。色使使汝。經歷三界。為此弊使。盲無所見。今誦大乘。方等經典。此經中說。十方諸佛。色身不滅。汝今得見。審實爾不。眼根不善。傷害汝多。隨順我語。歸向諸佛。釋迦牟尼。說汝眼根。所有罪咎。諸佛菩薩。慧明法水。願以洗除。令我清淨。
作是語已。遍禮十方佛。向釋迦牟尼佛。大乘經典。復說是言。
我今所懺。眼根重罪。障蔽穢濁。盲無所見。願佛大慈。哀愍覆護。普賢菩薩。乘大法船。普度一切。十方無量。諸菩薩伴。唯願慈哀。聽我悔過。眼根不善。惡業障法。
如是三說。五體投地。正念大乘。心不忘捨。是名懺悔。眼根罪法。
稱諸佛名。燒香散華。發大乘意。懸繒幡蓋。說眼過患。懺悔罪者。此人現世。見釋迦牟尼佛。及見分身。無量諸佛。阿僧祇劫。不墮惡道。大乘力故。大乘願故。恒與一切。陀羅尼菩薩。共為眷屬。
作是念者。是為正念。若他念者。名為邪念。是名眼根。初境界相。
淨眼根已。復更誦讀。大乘經典。晝夜六時。胡跪懺悔。而作是言。
我今云何。但見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不見多寶佛塔。全身舍利。多寶佛塔。恒在不滅。我濁惡眼。是故不見。
作是語已。復更懺悔。過七日已。多寶佛塔。從地涌出。釋迦牟尼佛。即以右手。開其塔戶。見多寶佛。入普現色身三昧。一一毛孔。流出恒河沙。微塵數光明。一一光明。有百千萬億化佛。
此相現時。行者歡喜。讚偈遶塔。滿七匝已。
多寶如來。出大音聲。讚言。
法子。汝今真實。能行大乘。隨順普賢。眼根懺悔。以是因緣。我至汝所。為汝證明。
說是語已。讚言。
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能說大法。雨大法雨。成就濁惡。諸眾生等。
是時行者。見多寶佛塔已。復至普賢菩薩所。合掌敬禮。白言。
大師。教我悔過。
普賢復言。
汝於多劫。耳根因緣。隨逐外聲。聞妙音時。心生惑著。聞惡聲時。起八百種。煩惱賊害。如此惡耳。報得惡事。恒聞惡聲。生諸攀緣。顛倒聽故。當墮惡道。邊地邪見。不聞法處。汝於今日。誦持大乘。功德海藏。以是緣故。見十方佛。多寶佛塔。現為汝證。汝應自當。說己過惡。懺悔諸罪。
是時行者。聞是語已。復更合掌。五體投地。而作是言。
正遍知世尊。現為我證。方等經典。為慈悲主。唯願觀我。聽我所說。我從多劫。乃至今身。耳根因緣。聞聲惑著。如膠著草。聞諸惡時。起煩惱毒。處處惑著。無暫停時。坐此竅聲。勞我神識。墜墮三塗。今始覺知。向諸世尊。發露懺悔。
既懺悔已。見多寶佛。放大光明。其光金色。遍照東方。及十方界。無量諸佛。身真金色。東方空中。作是唱言。
此佛世尊。號曰善德。
亦有無數。分身諸佛。坐寶樹下師子座上。結跏趺坐。是諸世尊。一切皆入。普現色身三昧。皆作是讚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讀誦。大乘經典。汝所誦者。是佛境界。
說是語已。普賢菩薩。復更為說。懺悔之法。
汝於前世。無量劫中。以貪香故。分別諸識。處處貪著。墮落生死。汝今應當。觀大乘因。大乘因者。諸法實相是。
聞是語已。五體投地。復更懺悔。
既懺悔已。當作是語。
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多寶佛塔。南無十方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
作是語已。遍禮十方佛。南無東方善德佛。及分身諸佛。如眼所見。一一心禮。香華供養。
供養畢已。胡跪合掌。以種種偈。讚歎諸佛。既讚歎已。說十惡業。懺悔諸罪。既懺悔已。而作是言。
我於先世。無量劫時。貪香味觸。造作眾惡。以是因緣。無量世來。恒受地獄。餓鬼畜生。邊地邪見。諸不善身。如此惡業。今日發露。歸向諸佛。正法之王。說罪懺悔。
既懺悔已。身心不懈。復更誦讀。大乘經典。
大乘力故。空中有聲。告言。
法子。汝今應當。向十方佛。讚說大乘。於諸佛前。自說己過。諸佛如來。是汝慈父。汝當自說。舌根所作。不善惡業。此舌根者。動惡業相。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誹謗。妄語。讚歎。邪見。說無益語。如是眾多。諸雜惡業。搆鬪壞亂。法說非法。如是眾罪。今悉懺悔。諸世雄前。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遍禮十方佛。合掌長跪。當作是語。
此舌過患。無量無邊。諸惡業刺。從舌根出。斷正法輪。從此舌起。如此惡舌。斷功德種。於非義中。多端強說。讚歎邪見。如火益薪。猶如猛火。傷害眾生。如飲毒者。無瘡疣死。如此罪報。惡邪不善。當墮惡道。百劫千劫。以妄語故。墮大地獄。我今歸向。南方諸佛。發露黑惡。
作是念時。空中有聲。南方有佛。名栴檀德。彼佛亦有。無量分身。一切諸佛。皆說大乘。除滅罪惡。
如此眾罪。今向十方。無量諸佛。大悲世尊。發露黑惡。誠心懺悔。
說是語已。五體投地。復禮諸佛。是時諸佛。復放光明。照行者身。令其身心。自然歡喜。發大慈悲。普念一切。
爾時諸佛。廣為行者。說大慈悲。及喜捨法。亦教愛語。修六和敬。
爾時行者。聞此教勅。心大歡喜。復更誦習。終不懈息。
空中復有。微妙音聲。出如是言。
汝今應當。身心懺悔。身者。殺盜婬心者。念諸不善。造十惡業。及五無間。猶如猨猴。亦如黐膠。處處貪著。遍至一切。六情根中。此六根業。枝條華葉。悉滿三界。二十五有。一切生處。亦能增長。無明老死。十二苦事。八邪八難。無不經中。汝今應當。懺悔如是。惡不善業。
爾時行者。聞此語已。問空中聲。
我今何處。行懺悔法。
時空中聲。即說是語。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常波羅蜜。所攝成處。我波羅蜜。所安立處。淨波羅蜜。滅有相處。樂波羅蜜。不住身心相處。不見有無。諸法相處。如寂解脫。乃至般若波羅蜜。是色常住法故。如是應當。觀十方佛。
時十方佛。各伸右手。摩行者頭。作如是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誦讀大乘經故。十方諸佛。說懺悔法。菩薩所行。不斷結使。不住使海。觀心無心。從顛倒想起。如此想心。從妄想起。如空中風。無依止處。如是法相。不生不滅。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一切法如是。無住無壞。如是懺悔。觀心無心。法不住法中。諸法解脫。滅諦寂靜。如是想者。名大懺悔。名莊嚴懺悔。名無罪相懺悔。名破壞心識。行此懺悔者。身心清淨。不住法中。猶如流水。念念之中。得見普賢菩薩。及十方佛。
時諸世尊。以大悲光明。為於行者。說無相法。行者聞說。第一義空。行者聞已。心不驚怖。應時即入。菩薩正位。
佛告阿難。
如是行者。名為懺悔。此懺悔者。十方諸佛。諸大菩薩。所懺悔法。
佛告阿難。
佛滅度後。佛諸弟子。若有懺悔。惡不善業。但當誦讀。大乘經典。此方等經。是諸佛眼。諸佛因是。得具五眼。佛三種身。從方等生。是大法印。印涅槃海。如此海中。能生三種。佛清淨身。此三種身。人天福田。應供中最。其有誦讀。大方等典。當知此人。具佛功德。諸惡永滅。從佛慧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眼根惡。業障眼不淨。但當誦大乘。思念第一義。
是名懺悔眼。盡諸不善業。耳根聞亂聲。壞亂和合義。
由是起狂亂。猶如癡猨猴。但當誦大乘。觀法空無相。
永盡一切惡。天耳聞十方。鼻根著諸香。隨染起諸觸。
如此狂惑鼻。隨染生諸塵。若誦大乘經。觀法如實際。
永離諸惡業。後世不復生。舌根起五種。惡口不善業。
若欲自調順。應勤修慈心。思法真寂義。無諸分別相。
心根如猨猴。無有暫停時。若欲折伏者。當勤誦大乘。
念佛大覺身。力無畏所成。身為機關主。如塵隨風轉。
六賊遊戲中。自在無罣礙。若欲滅此惡。永離諸塵勞。
常處涅槃城。安樂心恬怕。當誦大乘經。念諸菩薩母。
無量勝方便。從思實相得。如此等六法。名為六情根。
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
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應至心。懺悔六情根。
說是偈已。佛告阿難。
汝今持是。懺悔六根。觀普賢菩薩法。普為十方。諸天世人。廣分別說。
佛滅度後。佛諸弟子。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方等經典。應於靜處。若在塚間。若林樹下。阿練若處。誦讀方等。思大乘義。念力強故。得見我身。及多寶佛塔。十方分身。無量諸佛。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恭敬法故。持諸妙華。住立空中。讚歎恭敬。行持法者。但誦大乘。方等經故。諸佛菩薩。晝夜供養。是持法者。
佛告阿難。
我與賢劫諸菩薩。及十方諸佛。因思大乘。真實義故。除卻百萬億億劫。阿僧祇數。生死之罪。因此勝妙。懺悔法故。今於十方。各得為佛。
若欲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若欲現身。見十方佛。及普賢菩薩。當淨澡浴。著淨潔衣。燒眾名香。在空閑處。應當誦讀。大乘經典。思大乘義。
佛告阿難。
若有眾生。欲觀普賢菩薩者。當作是觀。作是觀者。是名正觀。若他觀者。是名邪觀。
佛滅度後。佛諸弟子。隨順佛語。行懺悔者。當知是人。行普賢行。
行普賢行者。不見惡相。及惡業報。其有眾生。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誦大乘經。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一彈指頃。除去百萬億億。阿僧祇劫。生死之罪。
行此行者。真是佛子。從諸佛生。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為其和上。是名具足。菩薩戒者。不須羯磨。自然成就。應受一切。人天供養。
爾時行者。若欲具足。菩薩戒者。應當合掌。在空閑處。遍禮十方佛。懺悔諸罪。自說己過。
然後靜處。白十方佛。而作是言。
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我業障故。雖信方等。見佛不了。今歸依佛。唯願釋迦牟尼。正遍知。世尊。為我和上。文殊師利。具大慧者。願以智慧。授我清淨。諸菩薩法。彌勒菩薩。勝大慈日。憐愍我故。亦應聽我。受菩薩法。十方諸佛。現為我證。諸大菩薩。各稱其名。是勝大士。覆護眾生。助護我等。今日受持。方等經典。乃至失命。設墮地獄。受無量苦。終不毀謗。諸佛正法。以是因緣。功德力故。今釋迦牟尼佛。為我和上。文殊師利。為我阿闍黎。當來彌勒。願授我法。十方諸佛。願證知我。大德諸菩薩。願為我伴。我今依大乘經。甚深妙義。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如是三說。
歸依三寶已。次當自誓。受六重法。受六重法已。次當勤修。無礙梵行。發廣濟心。受八重法。
立此誓已。於空閑處。燒眾名香。散華供養。一切諸佛。及諸菩薩。大乘方等。而作是言。
我於今日。發菩提心。以此功德。普度一切。
作是語已。復更頂禮。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思方等義。一日乃至。三七日。若出家。在家。不須和上。不用諸師。不白羯磨。受持讀誦。大乘經典力故。普賢菩薩。勸發行故。是十方諸佛。正法眼目。因由是法。自然成就。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諸佛如來。從此法生。於大乘經。得受記別。
是故智者。若聲聞毀破。三歸。及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戒。沙彌尼戒。式叉摩尼戒。及諸威儀。愚癡不善。惡邪心故。多犯諸戒。及威儀法。若欲除滅。令無過患。還為比丘。具沙門法。當勤修讀。方等經典。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令此空慧。與心相應。當知此人。於念念頃。一切罪垢。永盡無餘。是名具足。沙門法式。具諸威儀。應受人天。一切供養。
若優婆塞。犯諸威儀。作不善事。不善事者。所謂。說佛法過惡。論說四眾。所犯惡事。偷盜婬妷。無有慚愧。若欲懺悔。滅諸罪者。當勤讀誦。方等經典。思第一義。
若王者。大臣。婆羅門。居士。長者。宰官。是諸人等。貪求無厭。作五逆罪。謗方等經。具十惡業。是大惡報。應墮惡道。過於暴雨。必定當墮。阿鼻地獄。若欲除滅。此業障者。應生慚愧。改悔諸罪。
云何名。剎利居士。懺悔法。懺悔法者。但當正心。不謗三寶。不障出家。不為梵行人。作惡留難。應當繫念。修六念法。亦當供給。供養持大乘者。不必禮拜。應當憶念。甚深經法。第一義空。思是法者。是名剎利居士。修第一懺悔。
第二懺悔者。孝養父母。恭敬師長。是名修第二懺悔法。
第三懺悔者。正法治國。不邪枉人民。是名修第三懺悔。
第四懺悔者。於六齋日。勅諸境內。力所及處。令行不殺。修如此法。是名修第四懺悔。
第五懺悔者。但當深信因果。信一實道。知佛不滅。是名修第五懺悔。
佛告阿難。
於未來世。若有修習。如此懺悔法。當知此人。著慚愧服。諸佛護助。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是語時。十千天子。得法眼淨。彌勒菩薩等。諸大菩薩。及以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觀普賢菩薩行法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