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意長者子經
後魏沙門法場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沙門俱。菩薩萬人。
爾時世尊。與無央數。大眾共會。圍繞說法。
時舍衛城中。有大長者子。名曰辯意。從五百長者子。各有五百侍從。來詣佛所。前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卻坐一面。於時辯意長者子。察眾坐定。承佛威神。從坐起正衣服。儼然而前。為佛作禮。長跪叉手。
白佛言。
欲有所問。唯願世尊。慈愍敷演。
世尊。至真。三界無上。道德神化。濟度群萌。普演權道。令眾得所。當來之世。五濁鼎沸。三毒熾盛。以此相燒。無尊無卑。毒念相向。若當臣王。以貪國位。興師相伐。身死名滅。當爾之時。災及小民。若佛弟子。四輩之眾。蒙佛遺恩。得為道名。外著法衣。內懷嫉妬。無有敬順。轉相誹謗。揚惡遏善。貢高非彼。此之人輩。皆是地獄餓鬼。畜生之分。利一時之榮。不知後世。劫數之殃。當以何法。而開化之。唯願世尊。具示教化。使將來人。可蒙此福。得離三塗。永處福堂。
佛言。
善哉善哉。辯意長者子。乃於佛前。作師子吼。有所發起。開化一切。當來愚闇。凶惡之人。得蒙是義。快如是乎。所欲問者。莫得疑難。如來當為。分別說之。
長者子辯意。白佛言。
人何因緣。得生天上。復何因緣。來生人中。復何因緣。生地獄中。復何因緣。常生餓鬼中。復何因緣。生畜生中。復何因緣。常生尊貴。眾人所敬。復何因緣。生奴婢中。為人所使。復何因緣。生庶民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復何因緣。得生為人。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狀醜惡。身意不安。常懷恐怖。復何因緣。所生之處。常與佛會。聞法奉持。初不差違。遭遇知識。逮得好心。若作沙門。常得所願。所問如是。唯願世尊。分別解說。令此眾會。得聞正教。願使一切。得濟彼安。
佛告長者子辯意。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解說妙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謂為五。
一者。慈心。不殺群生。悉養物命。令眾得安。二者。賢良。不盜他物。布施無貪。濟諸窮乏。三者。貞潔。不犯外色。男女護戒。奉齋精進。四者。誠信。不欺於人。護口四過。無得貪欺。五者。不飲酒。不過口行。
此五事。乃得生天。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不殺得長壽。無病常鮮肥。一切受天位。身安光景至。
不盜常大富。自然錢財寶。七寶為宮殿。娛樂心常好。
男女俱不婬。身體香潔淨。所生常端正。德行自然明。
不欺口氣香。言語常聰明。談論不謇吃。所說眾奉行。
酒肉不過口。無有誤亂意。若當所生處。天人常奉侍。
若其壽終後。二十五神迎。五福自然來。光影甚煒煒。
佛告辯意。
復有五事。得生人中。何謂為五。
一者。布施。恩潤貧窮。二者。持戒。不犯十惡。三者。忍辱。不亂眾意。四者。精進。勸化懈怠。五者。一心。奉孝盡忠。
是為五事。得生人中。大富長壽。端正威德。得為人主。一切敬侍。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布施得大富。錢財而自然。所生常尊貴。輒得父餘財。
持戒常完具。奉受三尊教。盡心不犯惡。便得壽命長。
忍辱不亂眾。瞋恚不犯人。撾罵不還報。所生常端正。
精進不懈怠。常念奉持行。所生輒豪強。得為一切將。
一心不退轉。忠信念反復。供事諸尊長。所生無艱難。
若行此五事。轉得為人主。財力色端正。自然勇猛將。
佛復告辯意。
有五事行。死入地獄。億劫乃出。何謂為五。
一者。不信有佛法眾。而行誹謗。輕毀聖道。二者。破壞佛寺尊廟。三者。四輩轉相謗毀。不信殃罪。無敬順意。四者。反逆。無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順從。五者。當來有欲為道者。已得為道。便不順師教。而自貢高。輕慢謗師。
是為五事。死入地獄。展轉地獄。無有出期。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世間愚癡人。不信佛法眾。愚意欲毀壞。言佛無有神。
眼見善惡事。故作眾罪行。神祠而壞之。利少得罪多。
末世諸四輩。含毒懷嫉妬。名利故相毀。不知後罪重。
世間諸群臣。父子惡相加。財寶利名故。無有敬順意。
當來諸惡人。以得為沙門。不奉受師教。死受罪不輕。
行此五事者。其罪不可說。億劫地獄中。諸佛不能救。
復次長者子。有五事行。墮餓鬼中。何謂為五。
一者。慳貪。不欲布施。二者。盜竊。不孝二親。三者。愚冥。無有慈心。四者。積聚財物。不肯衣食。五者。不給父母兄弟。妻子奴婢。
是為五事。墮餓鬼中。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慳貪不布施。私竊不養親。藏積恐亡遺。無慈於老人。
妻子及奴婢。一皆不給與。坐守財物死。餓鬼甚為苦。
身不見衣裳。腹大咽如針。東西行求食。洋銅灌其口。
不欲得飲之。拍口強令咽。一口入腹中。肝肺腸胃爛。
如是之勤苦。更歷數萬年。罪畢乃得出。生為貧賤人。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作畜生行。墮畜生中。何謂為五。
一者。犯戒。私竊偷盜。二者。負債。觝而不償。三者。殺生。以身償之。四者。不喜聽受經法。五者。常以因緣艱難。齋戒施會。以俗為緣。
是為五事。生畜生中。
於是世尊。以偈頌曰。
常私竊盜人物。負錢財觝不償。喜殺生獵魚網。作俗緣不法會。
無誠信不知道。去來事今現在。作眾罪不自覺。稍稍積墮畜生。
牛馬象驢駱駝。猪羊犬不可數。常負重死剝皮。如是苦甚叵當。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何謂為五。
一者。布施。周惠普廣。二者。禮敬。佛法三寶。及諸長老。三者。忍辱。無有瞋恚。四者。柔和謙下。五者。博聞學誦經戒。
是為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布施常等心。普濟令眾安。色力壽無病。親厚皆蒙恩。
敬佛三寶者。禮事諸尊長。所生為尊貴。常得一切禮。
忍辱無瞋恚。生輒得端正。眾人見歡喜。視之無厭足。
心調能柔和。謙讓而敬順。學問誦習經。乃為人中尊。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常生卑賤。為人奴婢。何謂為五。
一者。憍慢。不敬二親。二者。剛強。無恭恪心。三者。放逸。不禮三尊。四者。盜竊。以為生業。五者。負債。逃避不償。
是為五事。常生卑賤。奴婢之中。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若有愚騃人。憍慢於二親。無有恭恪心。後生輒卑賤。
三寶不禮事。剛強於尊老。無慈孝於人。生輒為奴婢。
放心恣其意。盜竊人財物。負債不欲償。後生奴婢中。
衣食仰於人。走使不自在。功力償其主。罪畢乃得出。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得生人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何謂為五。
一者。至誠。不欺於人。二者。誦經。無有彼此。三者。護口。不謗聖道。四者。教人。遠惡就善。五者。不求。人之長短。
是為五事。生於人中。口氣香潔。身意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恭敬於三寶。不憍慢二親。至誠不欺誑。是行人所敬。
護口不誹謗。等心於一切。勸人遠罪行。誦習念正法。
世人不憍慢。相敬如父母。遏惡而揚善。如是得佛疾。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體醜惡。心意不安。常懷恐怖。何謂為五。
一者。常無至誠。欺詐於人。二者。大會有說法處。而誹謗之。三者。見諸同學。而輕試之。四者。不見他事。而為作過。五者。兩舌。鬪亂彼此。
是為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體醜惡。心意不寧。常懷恐怖。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欺詐迷惑眾。常無有至誠。心口而作行。令身受罪重。
若生地獄中。鐵鈎鈎舌出。洋銅灌其口。晝夜不懈休。
若當生為人。口氣常腥臭。人見便不喜。無有和悅歡。
常遇縣官事。為人所譏論。遭逢眾厄難。心意初不安。
死還入地獄。出則為畜生。展轉五道中。不脫眾苦難。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眾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願。何謂為五。
一者。身奉三寶。勸人令事。二者。作佛形像。當使鮮潔。三者。常奉師教。不犯所受。四者。普慈一切。與身正等。如愛赤子。五者。所受經法。晝夜諷誦。
是為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眾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願。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奉敬三尊寶。教化勸令事。作佛形像好。奉諸尊師教。
當視一切人。與身等無異。彼我悉平等。行是會佛前。
晝夜常學問。智慧是大寶。開悟諸盲冥。普使知道真。
於是長者子辯意。聞佛說五十事。要法之義。欣然歡喜。逮得法忍。五百長者子。皆得法眼淨。又諸會者。各得其志。
於是辯意。即從座起。為佛作禮。長跪叉手。白佛言。
善哉世尊。快說此法。乃令會者。得聞其所。復使將來。濟度厄難。唯願世尊。過於貧聚。及諸眾會。明日日中。屈於舍食。
爾時世尊。默然而許。諸長者子。為佛作禮。歡喜而去。
辯意到舍。白父母言。
今所請者。人中難有。名曰如來。無上法師。三界無比。
便告其妻。令設飯食。即尋具饌。
明日世尊。與諸大眾。往到其家。就坐儼然。
時辯意長者子。父母眷屬。前禮佛足。各自供侍。辯意起行澡水。敬意奉食。下食未訖。有一乞兒。前歷座乞。佛未咒願。無敢與者。遍無所得。瞋恚而出。
便生惡念。
此諸沙門。放逸愚惑。有何道哉。貧者從乞。無心見與。長者迷惑。用為飯此。無慈愍意。吾為王者。以鐵輞車。轢斷其頭。
言已便去。
佛達嚫訖。有一乞兒。來入乞匃。座中眾人。各各與之。大得飯食。歡喜而去。
即生念言。
此諸沙門。皆有慈心。憐吾貧寒。施食充飽。得濟數日。善哉長者。乃能供事。此等大士。其福無量。吾為王者。當供養佛。及眾弟子。乃至七日之中。當報今日。饑渴之恩。
言已便去。佛食已訖說法。即還精舍之中。
佛告阿難。
從今以後。嚫訖下食。以此為常。
時二乞兒。展轉乞匃。到他國中。臥於道邊。深草之中。時彼國王。忽然崩亡。無有係嗣。
時國相師。明知相法。讖書記曰。
當有賤人。應為王者。
諸臣百官。千乘萬騎。案行國界。誰應為王。顧見道邊。深草之中。上有雲蓋。
相師指曰。
中有神人。
即見乞兒。相應為王。諸臣拜謁。各稱曰臣。
乞兒驚愕。自云下賤。非是王種。皆言應相。非是強力。沐浴香湯。著王者之服。光相儼然。稱善無量。導從前後。迴車入國。
時惡念者。在於深草中。臥寐不覺。車轢斷其頭。
王到國中。陰陽和調。四氣隆赫。人民安樂。稱王之德。
爾時國王自念。
昔者貧窮之人。以何因緣。得為國王。昔行乞時。得蒙佛恩。大得飯食。便生善念。得為王者。供養七日。佛之恩德。今已果之。
即召群臣。遙向舍衛國。燒香作禮。
即遣使者。往請佛言。
蒙世尊遺恩。得為人王。願屈尊神。來化此國。愚冥之人。得見教訓。
於是佛。告諸弟子。
當受彼請。
佛與弟子。無央數眾。往到彼國。
時王出迎。與諸群臣。稽首佛足。燒香散華。伎樂供養。佛入宮中。即以就座。王起行水。供設飯食。須臾以訖。
爾時國王。為佛作禮。前白佛言。
我本是小人。有何福行。得享斯位。願佛解說。令此國人。得蒙開眼。
佛告王曰。
往日舍衛城中。有長者子。名曰辯意。施設大檀。請佛及僧。
時佛坐定。下食未嚫。有一乞兒。來入欲乞。一無所得。瞋恚而出。
惡念生曰。
若吾為王。以鐵輞車。轢斷僧頭。
一人後來乞匃。大得飯食出。即念言。
若我為王。供養此等。眾聖之僧。七日之中。
時善念者。今王是也。時惡念者。臥深草中。王受正位。迴車入國。車騎侍從。轢斷其頭。死入地獄。為火車所轢。億劫乃出。王今請佛。報誓過厚。世世受福。無有極已。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人心是毒根。口為禍之門。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
不念善惡人。自作身受患。意欲害於彼。不覺車轢頭。
心為甘露法。令人生天上。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福德。
有念善惡人。自作安身本。意念一切善。如王得天位。
是時國王。聞經歡喜。舉國臣民。得須陀洹道。供養佛。七日之後。佛於是欲去。王及臣民。為佛作禮而別。於是世尊。還到舍衛。祇樹精舍。
賢者阿難政衣服。從坐起。為佛作禮。長跪白佛言。
當以何名此經。云何奉行。
佛告阿難。
是經名為。辯意長者子所問。當奉持之。一名。諸法要義。
佛復告阿難。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行斯經。奉持諷誦。宣傳後世。令人受持者。是人如侍我身。福無有異。誦斯經者。當為彌勒佛所授決。如來廣長舌。所語無有異。
佛說經已。時諸天。龍。鬼神。四輩弟子。聞經歡喜。為佛作禮。
辯意長者子經
後魏沙門法場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沙門俱。菩薩萬人。
爾時世尊。與無央數。大眾共會。圍繞說法。
時舍衛城中。有大長者子。名曰辯意。從五百長者子。各有五百侍從。來詣佛所。前以頭面著地。為佛作禮。卻坐一面。於時辯意長者子。察眾坐定。承佛威神。從坐起正衣服。儼然而前。為佛作禮。長跪叉手。
白佛言。
欲有所問。唯願世尊。慈愍敷演。
世尊。至真。三界無上。道德神化。濟度群萌。普演權道。令眾得所。當來之世。五濁鼎沸。三毒熾盛。以此相燒。無尊無卑。毒念相向。若當臣王。以貪國位。興師相伐。身死名滅。當爾之時。災及小民。若佛弟子。四輩之眾。蒙佛遺恩。得為道名。外著法衣。內懷嫉妬。無有敬順。轉相誹謗。揚惡遏善。貢高非彼。此之人輩。皆是地獄餓鬼。畜生之分。利一時之榮。不知後世。劫數之殃。當以何法。而開化之。唯願世尊。具示教化。使將來人。可蒙此福。得離三塗。永處福堂。
佛言。
善哉善哉。辯意長者子。乃於佛前。作師子吼。有所發起。開化一切。當來愚闇。凶惡之人。得蒙是義。快如是乎。所欲問者。莫得疑難。如來當為。分別說之。
長者子辯意。白佛言。
人何因緣。得生天上。復何因緣。來生人中。復何因緣。生地獄中。復何因緣。常生餓鬼中。復何因緣。生畜生中。復何因緣。常生尊貴。眾人所敬。復何因緣。生奴婢中。為人所使。復何因緣。生庶民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復何因緣。得生為人。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狀醜惡。身意不安。常懷恐怖。復何因緣。所生之處。常與佛會。聞法奉持。初不差違。遭遇知識。逮得好心。若作沙門。常得所願。所問如是。唯願世尊。分別解說。令此眾會。得聞正教。願使一切。得濟彼安。
佛告長者子辯意。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解說妙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謂為五。
一者。慈心。不殺群生。悉養物命。令眾得安。二者。賢良。不盜他物。布施無貪。濟諸窮乏。三者。貞潔。不犯外色。男女護戒。奉齋精進。四者。誠信。不欺於人。護口四過。無得貪欺。五者。不飲酒。不過口行。
此五事。乃得生天。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不殺得長壽。無病常鮮肥。一切受天位。身安光景至。
不盜常大富。自然錢財寶。七寶為宮殿。娛樂心常好。
男女俱不婬。身體香潔淨。所生常端正。德行自然明。
不欺口氣香。言語常聰明。談論不謇吃。所說眾奉行。
酒肉不過口。無有誤亂意。若當所生處。天人常奉侍。
若其壽終後。二十五神迎。五福自然來。光影甚煒煒。
佛告辯意。
復有五事。得生人中。何謂為五。
一者。布施。恩潤貧窮。二者。持戒。不犯十惡。三者。忍辱。不亂眾意。四者。精進。勸化懈怠。五者。一心。奉孝盡忠。
是為五事。得生人中。大富長壽。端正威德。得為人主。一切敬侍。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布施得大富。錢財而自然。所生常尊貴。輒得父餘財。
持戒常完具。奉受三尊教。盡心不犯惡。便得壽命長。
忍辱不亂眾。瞋恚不犯人。撾罵不還報。所生常端正。
精進不懈怠。常念奉持行。所生輒豪強。得為一切將。
一心不退轉。忠信念反復。供事諸尊長。所生無艱難。
若行此五事。轉得為人主。財力色端正。自然勇猛將。
佛復告辯意。
有五事行。死入地獄。億劫乃出。何謂為五。
一者。不信有佛法眾。而行誹謗。輕毀聖道。二者。破壞佛寺尊廟。三者。四輩轉相謗毀。不信殃罪。無敬順意。四者。反逆。無有上下。君臣父子。不相順從。五者。當來有欲為道者。已得為道。便不順師教。而自貢高。輕慢謗師。
是為五事。死入地獄。展轉地獄。無有出期。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世間愚癡人。不信佛法眾。愚意欲毀壞。言佛無有神。
眼見善惡事。故作眾罪行。神祠而壞之。利少得罪多。
末世諸四輩。含毒懷嫉妬。名利故相毀。不知後罪重。
世間諸群臣。父子惡相加。財寶利名故。無有敬順意。
當來諸惡人。以得為沙門。不奉受師教。死受罪不輕。
行此五事者。其罪不可說。億劫地獄中。諸佛不能救。
復次長者子。有五事行。墮餓鬼中。何謂為五。
一者。慳貪。不欲布施。二者。盜竊。不孝二親。三者。愚冥。無有慈心。四者。積聚財物。不肯衣食。五者。不給父母兄弟。妻子奴婢。
是為五事。墮餓鬼中。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慳貪不布施。私竊不養親。藏積恐亡遺。無慈於老人。
妻子及奴婢。一皆不給與。坐守財物死。餓鬼甚為苦。
身不見衣裳。腹大咽如針。東西行求食。洋銅灌其口。
不欲得飲之。拍口強令咽。一口入腹中。肝肺腸胃爛。
如是之勤苦。更歷數萬年。罪畢乃得出。生為貧賤人。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作畜生行。墮畜生中。何謂為五。
一者。犯戒。私竊偷盜。二者。負債。觝而不償。三者。殺生。以身償之。四者。不喜聽受經法。五者。常以因緣艱難。齋戒施會。以俗為緣。
是為五事。生畜生中。
於是世尊。以偈頌曰。
常私竊盜人物。負錢財觝不償。喜殺生獵魚網。作俗緣不法會。
無誠信不知道。去來事今現在。作眾罪不自覺。稍稍積墮畜生。
牛馬象驢駱駝。猪羊犬不可數。常負重死剝皮。如是苦甚叵當。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何謂為五。
一者。布施。周惠普廣。二者。禮敬。佛法三寶。及諸長老。三者。忍辱。無有瞋恚。四者。柔和謙下。五者。博聞學誦經戒。
是為五事。得為尊貴。眾人所敬。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布施常等心。普濟令眾安。色力壽無病。親厚皆蒙恩。
敬佛三寶者。禮事諸尊長。所生為尊貴。常得一切禮。
忍辱無瞋恚。生輒得端正。眾人見歡喜。視之無厭足。
心調能柔和。謙讓而敬順。學問誦習經。乃為人中尊。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常生卑賤。為人奴婢。何謂為五。
一者。憍慢。不敬二親。二者。剛強。無恭恪心。三者。放逸。不禮三尊。四者。盜竊。以為生業。五者。負債。逃避不償。
是為五事。常生卑賤。奴婢之中。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若有愚騃人。憍慢於二親。無有恭恪心。後生輒卑賤。
三寶不禮事。剛強於尊老。無慈孝於人。生輒為奴婢。
放心恣其意。盜竊人財物。負債不欲償。後生奴婢中。
衣食仰於人。走使不自在。功力償其主。罪畢乃得出。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得生人中。口氣香潔。身心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何謂為五。
一者。至誠。不欺於人。二者。誦經。無有彼此。三者。護口。不謗聖道。四者。教人。遠惡就善。五者。不求。人之長短。
是為五事。生於人中。口氣香潔。身意常安。為人所譽。不被誹謗。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恭敬於三寶。不憍慢二親。至誠不欺誑。是行人所敬。
護口不誹謗。等心於一切。勸人遠罪行。誦習念正法。
世人不憍慢。相敬如父母。遏惡而揚善。如是得佛疾。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體醜惡。心意不安。常懷恐怖。何謂為五。
一者。常無至誠。欺詐於人。二者。大會有說法處。而誹謗之。三者。見諸同學。而輕試之。四者。不見他事。而為作過。五者。兩舌。鬪亂彼此。
是為五事。若在人中。常被誹謗。為人所憎。形體醜惡。心意不寧。常懷恐怖。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欺詐迷惑眾。常無有至誠。心口而作行。令身受罪重。
若生地獄中。鐵鈎鈎舌出。洋銅灌其口。晝夜不懈休。
若當生為人。口氣常腥臭。人見便不喜。無有和悅歡。
常遇縣官事。為人所譏論。遭逢眾厄難。心意初不安。
死還入地獄。出則為畜生。展轉五道中。不脫眾苦難。
復次長者子。又有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眾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願。何謂為五。
一者。身奉三寶。勸人令事。二者。作佛形像。當使鮮潔。三者。常奉師教。不犯所受。四者。普慈一切。與身正等。如愛赤子。五者。所受經法。晝夜諷誦。
是為五事。所生之處。常與佛法眾會。初不差違。見佛聞法。便得好心。若作沙門。即得所願。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奉敬三尊寶。教化勸令事。作佛形像好。奉諸尊師教。
當視一切人。與身等無異。彼我悉平等。行是會佛前。
晝夜常學問。智慧是大寶。開悟諸盲冥。普使知道真。
於是長者子辯意。聞佛說五十事。要法之義。欣然歡喜。逮得法忍。五百長者子。皆得法眼淨。又諸會者。各得其志。
於是辯意。即從座起。為佛作禮。長跪叉手。白佛言。
善哉世尊。快說此法。乃令會者。得聞其所。復使將來。濟度厄難。唯願世尊。過於貧聚。及諸眾會。明日日中。屈於舍食。
爾時世尊。默然而許。諸長者子。為佛作禮。歡喜而去。
辯意到舍。白父母言。
今所請者。人中難有。名曰如來。無上法師。三界無比。
便告其妻。令設飯食。即尋具饌。
明日世尊。與諸大眾。往到其家。就坐儼然。
時辯意長者子。父母眷屬。前禮佛足。各自供侍。辯意起行澡水。敬意奉食。下食未訖。有一乞兒。前歷座乞。佛未咒願。無敢與者。遍無所得。瞋恚而出。
便生惡念。
此諸沙門。放逸愚惑。有何道哉。貧者從乞。無心見與。長者迷惑。用為飯此。無慈愍意。吾為王者。以鐵輞車。轢斷其頭。
言已便去。
佛達嚫訖。有一乞兒。來入乞匃。座中眾人。各各與之。大得飯食。歡喜而去。
即生念言。
此諸沙門。皆有慈心。憐吾貧寒。施食充飽。得濟數日。善哉長者。乃能供事。此等大士。其福無量。吾為王者。當供養佛。及眾弟子。乃至七日之中。當報今日。饑渴之恩。
言已便去。佛食已訖說法。即還精舍之中。
佛告阿難。
從今以後。嚫訖下食。以此為常。
時二乞兒。展轉乞匃。到他國中。臥於道邊。深草之中。時彼國王。忽然崩亡。無有係嗣。
時國相師。明知相法。讖書記曰。
當有賤人。應為王者。
諸臣百官。千乘萬騎。案行國界。誰應為王。顧見道邊。深草之中。上有雲蓋。
相師指曰。
中有神人。
即見乞兒。相應為王。諸臣拜謁。各稱曰臣。
乞兒驚愕。自云下賤。非是王種。皆言應相。非是強力。沐浴香湯。著王者之服。光相儼然。稱善無量。導從前後。迴車入國。
時惡念者。在於深草中。臥寐不覺。車轢斷其頭。
王到國中。陰陽和調。四氣隆赫。人民安樂。稱王之德。
爾時國王自念。
昔者貧窮之人。以何因緣。得為國王。昔行乞時。得蒙佛恩。大得飯食。便生善念。得為王者。供養七日。佛之恩德。今已果之。
即召群臣。遙向舍衛國。燒香作禮。
即遣使者。往請佛言。
蒙世尊遺恩。得為人王。願屈尊神。來化此國。愚冥之人。得見教訓。
於是佛。告諸弟子。
當受彼請。
佛與弟子。無央數眾。往到彼國。
時王出迎。與諸群臣。稽首佛足。燒香散華。伎樂供養。佛入宮中。即以就座。王起行水。供設飯食。須臾以訖。
爾時國王。為佛作禮。前白佛言。
我本是小人。有何福行。得享斯位。願佛解說。令此國人。得蒙開眼。
佛告王曰。
往日舍衛城中。有長者子。名曰辯意。施設大檀。請佛及僧。
時佛坐定。下食未嚫。有一乞兒。來入欲乞。一無所得。瞋恚而出。
惡念生曰。
若吾為王。以鐵輞車。轢斷僧頭。
一人後來乞匃。大得飯食出。即念言。
若我為王。供養此等。眾聖之僧。七日之中。
時善念者。今王是也。時惡念者。臥深草中。王受正位。迴車入國。車騎侍從。轢斷其頭。死入地獄。為火車所轢。億劫乃出。王今請佛。報誓過厚。世世受福。無有極已。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人心是毒根。口為禍之門。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
不念善惡人。自作身受患。意欲害於彼。不覺車轢頭。
心為甘露法。令人生天上。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福德。
有念善惡人。自作安身本。意念一切善。如王得天位。
是時國王。聞經歡喜。舉國臣民。得須陀洹道。供養佛。七日之後。佛於是欲去。王及臣民。為佛作禮而別。於是世尊。還到舍衛。祇樹精舍。
賢者阿難政衣服。從坐起。為佛作禮。長跪白佛言。
當以何名此經。云何奉行。
佛告阿難。
是經名為。辯意長者子所問。當奉持之。一名。諸法要義。
佛復告阿難。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行斯經。奉持諷誦。宣傳後世。令人受持者。是人如侍我身。福無有異。誦斯經者。當為彌勒佛所授決。如來廣長舌。所語無有異。
佛說經已。時諸天。龍。鬼神。四輩弟子。聞經歡喜。為佛作禮。
辯意長者子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