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北涼高昌國沙門法盛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遊乾陀越國。毘沙門波羅大城。於城北山巖蔭下。為國王臣民。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說法教化。度人無數。教化垂畢。

時佛微笑。口出香光。光有九色。遍照諸國。香薰亦爾。時諸大眾。覩光聞香。皆大歡喜。時光明還遶佛七匝。復從口入。

爾時阿難整衣服。長跪叉手白佛言。

今者世尊。現奇瑞相。必有因緣。多所饒益。眾生蒙祐。唯願天尊。說其因緣。

佛告阿難。

如汝所言。諸佛密口。凡所現相。有大因緣。汝欲聞乎。

阿難曰。

諾。唯天中天。

佛告阿難。

過去九劫。時世無佛。有一大國。名乾陀摩提。王名乾陀尸利。夫人名曰。差摩目佉。太子名曰。栴檀摩提。其國廣博。豐樂饒人。人壽千五百歲。太子福德。天下太平。無偷劫賊。人民和順。不相剋伐。太子慈仁。聰明智慧。貫練群籍。及九十六種。道術威儀。靡不通達。少小已來。常好布施。於身命財。無所遺惜。慈育眾生。甚於赤子。大悲普覆。平等無二。孝養父母。禮儀備舉。

爾時父王為太子。去城不遠。造立園觀。其園縱廣。面八由旬。列種華果。奇禽異鳥。清淨嚴好。處處皆有。流泉浴池。池中常有。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及餘雜種。赤白蓮華。孔雀鴻𪁡。鵁鶄鴛鴦。遊戲其中。清涼香潔。微妙第一。

爾時太子。與群臣百官。及后妃婇女。導從前後。詣園遊戲。經一七日。迴駕還宮。

爾時國界。有貧窮孤獨。老病百疾。聞太子還。悉來在道側。張手向太子。太子見已。即以身瓔珞服飾。及金錢銀錢。車乘象馬。悉用布施。及至城門。無復餘物。貧者猶多。恨不周足。太子還宮。念諸貧人。憂不能食。

王問太子。

為何恨也。

太子答曰。

近出遊觀。見諸貧人。夾在路側。求索所乏。即以身所有施之。猶不周足。故自愁耳。今欲從大王。乞中藏財物。周給天下。不審大王。賜所願不。

王言。

國家庫藏。防備緩急。不宜私用。

於是太子。所願不果。愁倍於前。太子傍臣。名曰闍耶。見太子不食。悲感懊惱。長跪叉手。白太子言。

臣有金錢十千。奉上大天。隨意所用。願莫憂貧。飲食如先。錢若不足。臣當賣身。供奉大天。

於是闍耶。即以金錢十千。奉上太子。太子使人。持錢出城。布施貧人。盡十千數。猶不周遍。還白太子。

金錢已盡。貧者尚多。

於是太子。即使傍臣。料撿私藏。復得金錢十千。施諸貧人。猶不充足。

太子自念。

夫人之苦。皆由貧窮。求不得苦。今當自賣。所愛之身。救彼人苦。令得安樂。

思惟是已。卻珍寶衣。著凡故服。默出宮城。投適他國。名裴提舍。自賣身與。一婆羅門。得千金錢。以此金錢。施諸貧人。

時婆羅門。使奴將車入山。斫樵於市賣之。經於多時。後復取薪。乃於山中。得牛頭栴檀。一段重一百斤。

時彼國王。本有癩病。醫方咒術。不能令差。王便怒曰。

用醫何為。夫人百病。皆有對治之藥。而我此病。何獨不蒙。

令收諸醫。於市斬刑。

時有一醫。叩頭白王言。

今王此病。對治之藥。世間難有。雖有其名。未曾見之。

王曰。

藥名何等。

答曰。

名牛頭栴檀。

王曰。

夫人罪福。業行不同。自有福人。脫有此藥。

即教宣令天下。誰有此藥。當分半國。從其市之。

時婆羅門。喚奴語曰。

爾從來賣薪。雖獲微直。不如今者。富貴之利。國王有病。今以半國市。牛頭栴檀。汝今可齎此栴檀。往奉大王。必得如意。吾當與汝。同此樂也。

時奴即持。牛頭栴檀。奉上國王。王得之已。磨用塗身。癩病即愈。王大歡喜。舉國臣民。各蒙慶賴。即召群臣。大設施會。放赦囚徒。布施貧乏。上下和樂。王使大臣。破半宮殿。及所領國民。金銀珍寶。錢財穀帛。奴婢車乘。象馬牛羊。悉皆分半。莊嚴寶車百乘。馬騎千匹。作倡伎樂。香華幢幡。百味飲食。迎奴還國。王便請之。共坐寶床。作倡伎樂。飲食娛樂。

王問奴曰。

見卿福德。威相有殊於世。何緣處賤。願聞其志。

奴曰。

甚善。卿欲聞者。今當說之。如卿所疑。吾本非奴。卿頗曾聞。乾陀摩提國。王有太子。名栴檀摩提。好布施不。

答曰。

數聞。但未見耳。

曰。

吾便是也。

其王聞已。倍更敬重。曰。

何緣致是。

太子曰。

吾好布施。盡國財物。不足周用。窮者猶多。本願不遂。是以捨國。自賣身耳。

王曰。

夫人宿行。隨業受報。修善則樂。行惡受苦。非卿所為。非父母與。何乃虧國大望。處險涉難。如此之事。天下少有。必有異見。願說其意。

太子答曰。

吾本發意。誓度群生。行諸波羅蜜。志求菩提。

王曰。

善哉。甚大隨喜。

太子語王。

今以國還卿。唯求一願。儻不見違。

答曰。

所願何等。

太子曰。

欲得中藏。錢財之物。以周給天下。貧窮孤老。尫羸百病。肆意布施。滿五十日。其中功德。與卿共之。

王曰。

甚善。錢財之物。隨卿施用。所賞半國。是卿功分。吾不敢受。

太子曰。

善。卿以財施我。我以國奉卿。我好布施。卿之樂國。人物殊姓。志欲不同。

王曰。

此行弘深。非吾所及。卿得道時。願見濟度。

太子即遣使。宣告諸國。若有貧窮孤老。尫羸之者。悉令來會。

爾時太子使人。開諸庫藏。運輦財物。於平坦地。布施貧人。滿五十日。貧者得富。莫不歡喜。

爾時太子。委國去後。群臣驚怖啼哭。白王。

昨夜忽亡太子。不知所在。

王聞是語。從床而落。迷不識人。夫人宮中。后妃婇女。及臣佐吏民。莫不驚怪。悲感懊惱。舉聲號叫。奔出四向。追覓太子。

時王夫人。懼失太子。忽忽如狂。即與妃后。褰裳被髮。奔走出城。東西馳逐。尋覓太子。王恐夫人。念子懊惱。或能致命。即與群臣。嚴駕出城。追覓夫人。并太子消息。去國十里。於空澤草中。乃見夫人。從數宮女。搥胸啼哭。頭亂目腫。披百草叢。求覓太子。其王見已。更增悲結。前捉夫人手。涕淚交流。諫夫人曰。

吾子福德。慈孝布施。與物無怨。盡以財物。布施天下。猶不周足。常懷悔恨。無物施用。子今密去。必投他國。求財布施。或自賣身。賙給貧乏。且共還宮。勿大憂愁。吾今當遣使。到諸國中。訪問消息。必得子還。

夫人罵曰。

由王慳貪。護惜錢財。不愛念子。今寧可以錢財。為子身不。

王曰。

吾失在先。今悔何及。且共還宮。保不失子。今當躬身。四出求索。要得子還。

夫人垂淚曰。

今失我子。用生何為。寧死於此。不空還也。我觀子身。不知飢渴。雖遭病苦。不以為患。今還守空。何所恃怙。

於是太子。后妃被髮亂頭。號天叩地。四望顧視。不見太子。號天叩頭。飲淚而言。

天地日月。父母靈神。若我有罪。今悉懺悔。願與我大夫。早得相見。

於是國王。強牽夫人。及太子后妃。載車還宮。

太子爾時。遙在他國。兩目手足。三反𥌎動。心中愁怖。似有忘失。即辭彼王。還歸本國。王令傍臣。莊嚴寶車百乘。馬騎千匹。金錢十千。銀錢十萬。王有五百大臣人。以金錢十千。銀錢十萬。以贈送太子。王與群臣。十千萬人。送太子。到國界頭。施設大會。歡喜相謝。

於是別去。太子惟曰。

從小已來。足不妄動。目不妄𥌎。吾前出國。不辭父母。必是父母。及國臣民。恐失我故。憂愁苦惱。今當速去。令知消息。

又復惟曰。

道途曠遠。不可卒到。恐我父母。哀念情重。或喪身命。當作何方。令消息速達。

時有烏鳥。善能人語。白太子言。

仁德至重。恩潤普及。何憂不辦。欲何所為。吾當助之。

太子答曰。

欲託一事。願見不違。

烏曰。

奉命。

太子曰。

煩卿送書。與我父王。

烏曰。

宜急。今正是時。

太子作書。以授與烏。烏口銜書。飛到本國。以書置王前。王披書讀。知太子消息。甚大歡喜。即起入宮。語夫人曰。

如我語卿。知不失子。不過數日。必得見子。

夫人聞已。如死還穌。拍手稱善。曰。

令一切天下。安隱快樂。所願皆得。壽命無量。

爾時國中。群臣豪族。男女大小。聞太子還。皆稱萬歲。王即與群臣。數千萬人。嚴駕導從。出迎太子。道路相逢。太子見父。即下寶車。前接足禮。啟父王曰。

子道不孝。枉屈尊神。驚動國界。幸蒙原恕。

王曰。

甚善。

父子相見。悲喜交集。迴駕還宮。舉國民庶。莫不歡喜。

遠方諸國。貧窮乞人。聞太子還。多得錢財。皆從遠來。詣太子乞。太子使人。擔輦錢物。於大路頭。平坦空地。施諸貧人。一年之中。日日不絕。四方來者。皆得如意。

爾時父王。與諸大臣。語太子曰。

從今已往。國藏珍寶。隨所須用。莫自疑難。

夫施之德。遠近所重。冤敵惡人。聞太子功德者。自然修善。

爾時有五通。神仙道士。名曰勇猛。與五百弟子。在此山上。大巖窟中。修禪行道。志求菩提。欲度眾苦。教化天下。皆令修善。

爾時太子栴檀摩提。齎持種種。百味飲食。上山供養。諸仙道人。

於時仙師。咒願太子。因為說法。太子心喜。志樂無為。不欲還國。顧惟宮室。生地獄想。妻子眷屬。生杻械想。觀五欲樂。為地獄想。

思惟是已。即解瓔珞。嚴身上服及。車馬人從。悉付傍臣。遣令還國。於是太子。披鹿皮衣。留住山中。從師學道。攢尋道術。

時太子傍臣。還國白王。

太子上山。供養仙人。留彼學道。不肯還宮。經書咒術。悉令通達。自要不還。

王曰。

一何苦哉。世人得子。以致歡樂。憑賴老時。益國除患。吾得此子。常懷憂苦。不欲富貴。不親眷屬。此之惱子。何道之有。

即召群臣。共論此事。諸臣曰。

太子好道。不貪世榮。志樂無為。既不還國。非可如何。王宜遣使。審定其意。必不還者。當量其宜。

王即遣使。往問太子。

吾今待子。如渴思飲。停留山中。不還何意。今夫人后妃。揮淚望途。悲號懊惱。不自任處。夫子道安親。不宜苦逆。隨使必還。

使者受命。旨曰如是。

太子答曰。

萬物無常。形不久存。室家歡娛。離別則苦。姓命由天。不得自在。無常對至。雖有父子。不能相救。今求無為。欲度眾苦。得道之日。先度父母。今此處不遠。亦當時往。奉覲目下。此志已定。王宜更計。續立國嗣。

還信白王。具說上事。王即召集群臣。更立太子。

時王夫人。與太子后妃。婇女營從。齎持太子衣服。嚴身之具。及種種甘果。飲食。香華。伎樂。導從前後。上山到太子處。飯諸仙眾。

因迎太子。夫人曰。

夫種穀防飢。掘井待渴。立郭防賊。養子侍老。汝今不還國者。吾命不全。

太子長跪。白夫人曰。

捨家處山。改形易服。如唾出口。不中食用。閑居道士。於國無施。理分已定。非可改移。寧碎身於此。終不還也。願母時還。尋爾修覲。

於是夫人。及太子后妃。見太子至意堅固。無有還意。悲哭懊惱。隨路而歸。於時國王。唯望夫人。得太子還。與諸群臣。出城迎待。唯見夫人。與太子后妃。被髮亂頭。搥胸號叫。隨路空歸。王益不樂。群臣萬眾。莫不啼淚。迴駕還宮。

於是國王。諫謝夫人。及太子妻。

吾子好道。世間難有。慈育普濟。莫不蒙恩。此國之寶。非凡器也。今樂居山。以修其志。但令安隱。

時復相見。今且與子。相去不遠。餉致飲食。消息往來。可以自慰。

於是夫人。得王諫已。憂情小歇。

時時遣人。齎持飲食。及諸甘果。種種美饍。往到山中。供養太子。如是多年。太子亦時時下來。問訊父母。仍復還山修道。

其山下有。絕崖深谷。底有一虎。母新產七子。

時天降大雪。虎母抱子。已經多日。不得求食。懼子凍死。守餓護子。雪落不息。母子飢困。喪命不久。虎母既為。飢火所逼。還欲噉子。

時山上。諸仙道士。見是事已。更相勸曰。

誰能捨身。救濟眾生。今正是時。

太子聞已。唱曰。

善哉。吾願果矣。

往到崖頭。下向望視。見虎母抱子。為雪所覆。生大悲心。立住山頭。寂然入定。即得清淨。無生法忍。觀見過去。無數劫事。未來亦爾。即還白師。及五百同學。

吾今捨身。願各隨喜。

師曰。

學道日淺。知見未廣。何忽自夭。捨所愛身。

太子答曰。

吾昔有願。應捨千身。前已曾捨。九百九十九身。今日所捨。足滿千身。是故捨耳。願師隨喜。

師曰。

卿志願高妙。無能及者。必先得道。勿復見遺。

太子辭師而去。

於是大師。與五百神仙道士。涕淚滿目。送太子到山崖頭。

時有富蘭長者。將從男女五百人。齎持食飲上山供養。見太子捨身。悲感啼哭。亦隨太子。至山崖頭。

於是太子。在眾人前。發大誓願。

我今捨身。救眾生命。所有功德。速成菩提。得金剛身。常樂我淨。無為法身。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我今此身。無常苦惱。眾毒所集。此身不淨。九孔盈流。四大毒蛇。之所蜇螫。五拔刀賊。追遂傷害。如此身者。為無反復。甘饍美味。及五欲樂。供養此身。命終之後。無善報恩。反墮地獄。受無量苦。夫人身者。唯應令苦。不得與樂。

太子種種。呵責其身。諸過咎已。又發誓言。

今我以肉血。救彼餓虎。餘舍利骨。我父母後時。必為起塔。令一切眾生。身諸病苦。宿罪因緣。湯藥針灸。不得差者。來我塔處。至心供養。隨病輕重。不過百日。必得除愈。若實不虛者。諸天降雨香華。

諸天應聲。雨曼陀羅華。地皆振動。

太子即解。鹿皮之衣。以纏頭目。合手投身虎前。於是虎母。得食菩薩肉。母子俱活。

時崖頭諸人。下向望視。見太子為虎所噉。骨肉狼藉。悲號大叫。聲動山中。或有搥胸自撲。宛轉臥地。或有禪思。或有叩頭。懺悔太子。

爾時首陀會諸天。及天帝釋。四天王等。日月諸天。數千萬眾。皆發無上。菩提之心。作倡伎樂。燒香散華。曼陀羅華。供養太子。而唱是言。

善哉。摩訶薩埵。從是不久。當坐道場。

如是三唱已。各還天宮。五百仙人。皆發無上。正真道意。神仙大師。得無生忍。

王及夫人。明日遣使。齎持飲食。上山餉太子。到常住石室。唯見臥具。鹿皮衣。傘蓋。鉢盂。錫杖。水瓶。澡罐。悉在室中。不見太子。周遍問人。無有應者。唯見仙人。十十五五。相向啼泣。到大師所。唯見仙師。以手拄頰。涕淚滿目。呻吟而坐。周匝推問。無有應對。使者怖懼。即以飲食。施諸仙士。走還白夫人。具說上事。

夫人曰。

不見我子。見諸仙不。

答曰。

但見仙士。十十五五。相向泣涕。

夫人曰。

禍哉。吾子死矣。

搥胸大叫。奔走詣王。王聞是已。從床而落。迷不知人。群臣萬眾。來集王側。叩頭諫曰。

太子在山。未審虛實。何為哀慟。願王小息。

於是王及夫人。后妃婇女。臣佐吏民。褰裳徒跣。奔走上山。

爾時長者富蘭。亦逆來。告王曰。

太子昨日。投身巖下。以肉飴虎。今唯餘骨。狼藉在地。

於是長者。即引導王。到太子屍處。王及夫人。后妃婇女。群臣吏民。舉聲悲哭。振動山谷。王與夫人。伏太子屍上。心肝斷絕。悶不識人。妃前扶頭。理太子髮。心肝摧碎。啼哭聲[言*害]。

曰。

一何薄命。生亡我尊。今日永絕。不復得見。寧使我身。碎如塵粉。不令我天。奄忽如今。太子已死。我用活為。

時群臣白王。

太子布施。誓度群生。無常殺鬼。所侵奪也。及未臭爛。宜設供養。

即收骸骨。出山谷口。於平坦地。積栴檀香薪。及種種香木。諸香蘇油。繒蓋幢幡。以用闍維太子。收取舍利。以寶器盛之。即於其中。起七寶塔。種種寶物。而莊挍之。其塔四面。縱廣十里。列種種華果。流泉浴池。端嚴淨潔。王常令四部伎人。晝夜供養。娛樂此塔。

佛告阿難。

時太子者。我身是。時父王者。即今我父。閱頭檀是。時夫人者。母摩耶是。爾時后妃者。今瞿夷是。時大臣闍耶者。阿難是。

爾時山上。神仙大師者。彌勒是也。裴提舍王者。難陀是也。

時婆羅門者。羅雲是也。彌勒菩薩。從昔已來。常是我師。以吾布施。不惜身命。救眾生故。超越師前。懸挍九劫。今致得佛。濟度無極。

佛說是時。天龍及人。八萬四千。皆發無上。平等道意。八千比丘。漏盡結解。得應真道。王與群臣。天龍鬼神。聞佛所說。皆大歡喜。禮佛而去。

菩薩投身飴餓虎起塔因緣經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