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𦼮喻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梵。住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苾芻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薩摩訶薩眾。
爾時慧命舍利子。往至慈氏菩薩摩訶薩經行處。其慈氏菩薩。與舍利子。俱坐盤石上。
時慧命舍利子。問慈氏菩薩摩訶薩言。
今日世尊。觀見稻𦼮。告諸苾芻。而說是語。
汝等苾芻。若見緣生。即是見法。若見法。即見佛。
婆伽梵如是說已。默然而住。如來所說。是經當有何義。云何是緣生。云何是法。云何是佛。云何見緣生。即見法。云何見法。即見佛。
說是語已。慈氏菩薩摩訶薩。告舍利子言。
薄伽梵常為苾芻。說如此義。
若見緣生。即見法。若見法。即見佛。
緣生者。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如來說此。是為緣生。
云何是法。如來略說。八支聖道。果得涅槃。是名為法。
云何是佛。覺悟一切法故。以聖慧眼。證於涅槃。見作菩提。所學之法。是名為佛。
云何見緣生。如來說此。緣生常住。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命。不顛倒。無生。無作。無為。無對。無礙。見自性寂靜。即見法。若見如是。種類常住。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命。不顛倒。無生。無對。無礙。是即見法。從此已後。即見法身。得見如來。現證正智。
又問。
緣生者是何義。
答言。
有因。有緣。非無因緣。名為緣生。而於此中。如來略說。緣生之相。由是因故。能生是果。若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法性。法住。法位。順於緣生。真如。不顛倒如。不異如。真實不異。實不顛倒。不錯謬。為如是等。
復次緣生者。由二種因起。云何為二。
一者。繫屬因。二者。繫屬緣。
其緣生法。應知二種。所謂。外。內。外緣生者。繫屬因云何。所謂從種子生芽。從芽生葉。從葉生枝。從枝生莖。從莖生幹。從幹生花。從花生菓。若無種子。芽無從生。乃至無花果亦。無所從生。有種故生芽。乃至有花生果。
其種不作是念。
我能生芽。
芽亦不作是念。
我從種生。
乃至花。亦不作是念。
我能生果。
果亦不作是念。
我從花生。
然有種子故生芽。乃至有花生果。如是外緣生。應知繫屬於因。
云何外緣生。繫屬於緣。所謂六界和合緣生。繫屬於緣。
云何六界。地。水。火。風。空。時。和合緣生。繫屬於緣。
云何地界。水。火。風。空。時界。令種子攝持。名為地界。令種子滋潤。名為水界。令種子成就。名為火界。令種子增長。名為風界。令種子作無障礙。名為空界。令種子變易。名為時界。若無眾緣。子不生芽。若不闕地界。不闕水。火。風。空。時界。則一切和合。種子生芽。
其地界不作是念。
我能攝持種子。
水界不作是念。
我能滋潤種子。
火界不作是念。
我能成就種子。
風界不作是念。
我能增長種子。
空界不作是念。
我能令種子。作無障礙。
時界不作是念。
我能變易種子。
其種子亦不作是念。
我從眾緣。而得生芽。
然假如是緣。種子生芽。其芽不自作。不他作。不二俱作。不自在天作。不時變易作。不自性生。不繫屬作者。無因得生。如是種子。以地水火風空。
時和合故而生。
此外緣生法。應知五種。
不常。不斷。不移轉。因少果多。相似相續。不生異物。
云何不常。種子。芽異故。不即是種是芽。亦不以壞種。而得生。芽實種壞故而生。以種壞芽生故名不常。
云何不斷。先不壞種而生芽。亦非不壞。如是種壞。和合生牙。名為不斷。不移轉者。種子。芽為異故。因少果多者。種子少。果實多。相似相續者。隨其植種。收果亦爾。如是外緣生法。五種應知。
云何內緣生。有二種得生。云何為二種。
一者。繫屬因。二者。繫屬緣。
內緣生法。繫屬於因云何。所謂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若無無明。則無行。然有無明。即有行。乃至有生緣老死得生。
其無明不作是念。
我能生行。
行不作是念。
我從無明生。
乃至生不作是念。
我能生老死。
然有無明。即有行生。乃至有生。即有老死生。如是內緣生法。繫屬於因。
云何內緣生法。繫屬於緣。六界和合生。
云何六界和合。所謂地。水。火。風。空。識界。和合緣生。繫屬於緣。
云何地界。令身聚合堅體。名為地界。
云何水界。令身作攝持。名為水界。
云何火界。令身中食飲成就。名為火界。
云何風界。令身中作出入息。名為風界。
云何空界。令身中成竅隙。名為空界。
云何識界。令轉名色如束蘆。五識相應。有漏意識。名為識界。若無六界。則不成身。若不闕內地界。不闕水。火。風。空。識界。則一切和合。能生其身。
其地界不念。
我能令身聚合堅體。
水界不念。
我能令身作攝持。
火界不念。
我能令身中。食飲成就。
風界不念。
我能令身作出入息。
空界不念。
我能令身中成竅隙。
識界亦不作是念。
我能轉名色。猶如束蘆。
其身亦不作是念。
我被眾緣所生。
然有如是眾緣。而生其身。是地界無我。無人。無命。無壽者。無意生。無儒童。無女。無男。無非男女。無吾我。亦無餘。水。火。風。空。識界亦無我。無人。無命。無壽者。無意生。無儒童。無女。無男。無非男女。無吾我。無餘。
云何無明。於此六界起一想。合想。常想。堅想。常恒想。樂想。靜想。眾生想。命想。壽者想。意生想。儒童想。吾我作者想。生如是種種無知。名為無明。
於如是有無明境界。生貪。瞋。癡。於彼貪。瞋。癡生行。於彼事施設。名為識。其識生四蘊。彼名色所依。諸根則六處。三法和合名為觸。觸生受。受耽著。故生愛。愛廣大。故名為取。取復生有。業有作因生蘊。蘊熟。故名老。蘊壞。故名死。於愛迷惑。貪著。熱惱。故名愁。追感往事。言音。哀慼。名為歎。五識身相應。名為苦。意不悅。故名憂。隨煩惱。故名為惱。愚闇。
名無明。造作。名為行。了別。名為識。互相攝持。名為名色。依處所。故名為六處。觸境。故名為觸。領納。故名受。渴愛。故名為愛。取著。故名為取。取復生有。故名為有。能生。故名生。根熟。故名老。滅壞。故名死。哀慼。故名愁。悵怏。故名歎。意不悅。故名憂。逼迫身。故名為苦。不稱情。故名惱。不修真實行。名邪行。無知。名無明。
有無明故。種種造作福近行行。非福近行行。不動近行行。起福近行行。非福近行行者。故名為識。是故名為。無明緣行。起非福近行行。非福近行行者。亦即是識。是故名行緣識。起不動近行行。不動近行行者。亦是於識。是故名為。識緣名色。名色增長作六處門。是故名為。名色緣六處。六處身轉。是故名為。六處緣觸。同類觸生同類受。是故觸緣受。於受差別。耽著喜悅。是故名為受緣愛。愛耽著樂。故愛不捨。數數忻求。故名為愛緣取。如是營求。復生有起業於身。於語。於意。是故名為取緣有。從業生五蘊轉。名為有緣生。從生蘊令熟壞滅。名生緣老死。如是名為。十二緣生。迭互為因。不常。不造作。無思。亦無緣生。無盡法。無離欲法。無滅法。無始來流轉。不間斷隨轉。如河駛流。
設使緣生。不間斷隨轉。如河駛流。是十二支緣生。四支和合。而作轉因。云何為四。所謂無明。愛。業。識。是識種子。自性為因。業田自性為因。無明。愛。煩惱自性為因。業。煩惱。識能生種子。如是業。識作種子。田。愛。識作種子沃潤。無明。識令種子開發。
其業不作是念。
我與識種子作田。
愛不作是念。
我與識種子作沃潤。
無明不作是念。
我令識種子開發。
識種子亦不作是念。
我從眾緣而生。
然實識種子安立業。煩惱。以愛令沃潤。以無明土覆。生名色芽。其名色芽不自作。不他作。不二俱作。不自在天作。不時變易作。不從自性生。不繫屬因。無因亦不生。然復從父母和合時相應。及餘緣相應相續生。是識種子。於母腹中名色芽生。
於無主。無我授。法如幻相。因緣不闕。從五種緣生眼識。云何五種。眼緣色。明。虛空。從彼生作意。眼識作依止。色作所緣。光明以為照。虛空作無礙。從彼生作意以為審慮。若無眾緣。眼識不生。若闕內眼處。如是色。光明。虛空。作意。則眼識不生。如是五緣不闕。則一切和合。能生眼識。
其眼不作是念。
我與眼識作所依。
其色不作是念。
我與眼識為所緣。
光明不作是念。
我與眼識作照緣。
虛空不作是念。
我與眼識為無礙緣。
所生意不作是念。
我與眼識作審慮。
又眼識不作是念。
我為眾多緣所生。
然有眾多緣。而生眼識。餘四根者。應如前知。
實無有法。不從此世。移轉至於彼。有業報施設。因緣不闕故。譬如明鏡。現其面像。其面像不移轉。至於鏡中。而此鏡中。有其面像。因緣不闕故。如是不從此滅。至於餘處。有業果感招。因緣不闕故。譬如月輪。去地四萬由旬。於全器中。而有少水則現月像。而實不從彼謝。至於全器。少水中現。然有眾緣和合。影現如是。不從此滅。生於餘處。有業報相感。因緣不闕故。譬如無薪。火則不生。有薪。則火生。業。煩惱所生識種子。從彼生處相續。名色芽轉。如是無主。無我法。無所攝法。互為因緣。如幻相。自性法。因緣不闕。
內緣生法。五種應知。不常。不斷。不移轉。因少果多。相似相續生。
云何不常。從此邊蘊死。於餘處邊蘊生。非即死邊蘊。是彼生邊蘊。然死邊蘊滅。於彼生邊蘊起。是故不常。
云何不斷。不先滅於死邊蘊。而起生邊蘊。亦非不滅。於死邊蘊。即於彼時。而生中有蘊。如秤不低昂。名為不斷。
云何不移轉。然於異類轉先。名不移轉。
云何因少果多。於此身作少善。惡業。於來生身多受善。惡報。
云何相似相續。猶如現受身作業。即於來生受報。若是此緣生法如實。以正慧眼長時修。無人。無我。不顛倒。不生。不滅。無作。無為。無礙。無所緣。寂靜。無畏。無奪。無盡。如幻。自性空寂。不堅。如痛。如癰。質礙。無常性。苦性。空性。無我性。則前際不流轉。謂。我於過去。為曾有耶。誰為我過去曾為有耶。我於過去。云何有耶。
復於後際流轉。謂。我於未來當有耶。誰謂我未來當有耶。我於未來。當云何有耶。我於未來不有耶。誰謂我於未來不有耶。我於未來。云何不有耶。
復於中際不流轉。我於今有耶。誰謂我今有耶。云何謂我今有耶。此有情於此歿復往何處。
所有沙門。婆羅門。世間中異見。所謂我見繫。眾生見繫。壽者繫。諸見繫。希望。吉祥繫。若以正見相應。於此時悉斷諸結。證得遍知。如斷多羅樹。無所有性。入於勝義。於諸趣長時悟不生。不滅。得成就忍。廣作無邊。利樂有情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若須臾頃審諦觀察。緣生義理者。即能頓滅。無始時來。極重業障。廣集福德。智慧通達。永斷耶見。說法無畏。
大德舍利子。婆伽梵與彼善男子善女人。授無上等覺大菩提記。
具壽舍利子。并天。龍。藥叉。彥達嚩。阿蘇囉。蘖嚕拏。緊那囉。摩護囉誐。人及非人。聞慈氏菩薩說是經已。心大忻悅。深生隨喜。從此而起。禮慈氏菩薩足。歡喜奉行。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𦼮喻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梵。住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苾芻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薩摩訶薩眾。
爾時慧命舍利子。往至慈氏菩薩摩訶薩經行處。其慈氏菩薩。與舍利子。俱坐盤石上。
時慧命舍利子。問慈氏菩薩摩訶薩言。
今日世尊。觀見稻𦼮。告諸苾芻。而說是語。
汝等苾芻。若見緣生。即是見法。若見法。即見佛。
婆伽梵如是說已。默然而住。如來所說。是經當有何義。云何是緣生。云何是法。云何是佛。云何見緣生。即見法。云何見法。即見佛。
說是語已。慈氏菩薩摩訶薩。告舍利子言。
薄伽梵常為苾芻。說如此義。
若見緣生。即見法。若見法。即見佛。
緣生者。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如來說此。是為緣生。
云何是法。如來略說。八支聖道。果得涅槃。是名為法。
云何是佛。覺悟一切法故。以聖慧眼。證於涅槃。見作菩提。所學之法。是名為佛。
云何見緣生。如來說此。緣生常住。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命。不顛倒。無生。無作。無為。無對。無礙。見自性寂靜。即見法。若見如是。種類常住。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命。不顛倒。無生。無對。無礙。是即見法。從此已後。即見法身。得見如來。現證正智。
又問。
緣生者是何義。
答言。
有因。有緣。非無因緣。名為緣生。而於此中。如來略說。緣生之相。由是因故。能生是果。若如來出世。及不出世。法性。法住。法位。順於緣生。真如。不顛倒如。不異如。真實不異。實不顛倒。不錯謬。為如是等。
復次緣生者。由二種因起。云何為二。
一者。繫屬因。二者。繫屬緣。
其緣生法。應知二種。所謂。外。內。外緣生者。繫屬因云何。所謂從種子生芽。從芽生葉。從葉生枝。從枝生莖。從莖生幹。從幹生花。從花生菓。若無種子。芽無從生。乃至無花果亦。無所從生。有種故生芽。乃至有花生果。
其種不作是念。
我能生芽。
芽亦不作是念。
我從種生。
乃至花。亦不作是念。
我能生果。
果亦不作是念。
我從花生。
然有種子故生芽。乃至有花生果。如是外緣生。應知繫屬於因。
云何外緣生。繫屬於緣。所謂六界和合緣生。繫屬於緣。
云何六界。地。水。火。風。空。時。和合緣生。繫屬於緣。
云何地界。水。火。風。空。時界。令種子攝持。名為地界。令種子滋潤。名為水界。令種子成就。名為火界。令種子增長。名為風界。令種子作無障礙。名為空界。令種子變易。名為時界。若無眾緣。子不生芽。若不闕地界。不闕水。火。風。空。時界。則一切和合。種子生芽。
其地界不作是念。
我能攝持種子。
水界不作是念。
我能滋潤種子。
火界不作是念。
我能成就種子。
風界不作是念。
我能增長種子。
空界不作是念。
我能令種子。作無障礙。
時界不作是念。
我能變易種子。
其種子亦不作是念。
我從眾緣。而得生芽。
然假如是緣。種子生芽。其芽不自作。不他作。不二俱作。不自在天作。不時變易作。不自性生。不繫屬作者。無因得生。如是種子。以地水火風空。
時和合故而生。
此外緣生法。應知五種。
不常。不斷。不移轉。因少果多。相似相續。不生異物。
云何不常。種子。芽異故。不即是種是芽。亦不以壞種。而得生。芽實種壞故而生。以種壞芽生故名不常。
云何不斷。先不壞種而生芽。亦非不壞。如是種壞。和合生牙。名為不斷。不移轉者。種子。芽為異故。因少果多者。種子少。果實多。相似相續者。隨其植種。收果亦爾。如是外緣生法。五種應知。
云何內緣生。有二種得生。云何為二種。
一者。繫屬因。二者。繫屬緣。
內緣生法。繫屬於因云何。所謂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若無無明。則無行。然有無明。即有行。乃至有生緣老死得生。
其無明不作是念。
我能生行。
行不作是念。
我從無明生。
乃至生不作是念。
我能生老死。
然有無明。即有行生。乃至有生。即有老死生。如是內緣生法。繫屬於因。
云何內緣生法。繫屬於緣。六界和合生。
云何六界和合。所謂地。水。火。風。空。識界。和合緣生。繫屬於緣。
云何地界。令身聚合堅體。名為地界。
云何水界。令身作攝持。名為水界。
云何火界。令身中食飲成就。名為火界。
云何風界。令身中作出入息。名為風界。
云何空界。令身中成竅隙。名為空界。
云何識界。令轉名色如束蘆。五識相應。有漏意識。名為識界。若無六界。則不成身。若不闕內地界。不闕水。火。風。空。識界。則一切和合。能生其身。
其地界不念。
我能令身聚合堅體。
水界不念。
我能令身作攝持。
火界不念。
我能令身中。食飲成就。
風界不念。
我能令身作出入息。
空界不念。
我能令身中成竅隙。
識界亦不作是念。
我能轉名色。猶如束蘆。
其身亦不作是念。
我被眾緣所生。
然有如是眾緣。而生其身。是地界無我。無人。無命。無壽者。無意生。無儒童。無女。無男。無非男女。無吾我。亦無餘。水。火。風。空。識界亦無我。無人。無命。無壽者。無意生。無儒童。無女。無男。無非男女。無吾我。無餘。
云何無明。於此六界起一想。合想。常想。堅想。常恒想。樂想。靜想。眾生想。命想。壽者想。意生想。儒童想。吾我作者想。生如是種種無知。名為無明。
於如是有無明境界。生貪。瞋。癡。於彼貪。瞋。癡生行。於彼事施設。名為識。其識生四蘊。彼名色所依。諸根則六處。三法和合名為觸。觸生受。受耽著。故生愛。愛廣大。故名為取。取復生有。業有作因生蘊。蘊熟。故名老。蘊壞。故名死。於愛迷惑。貪著。熱惱。故名愁。追感往事。言音。哀慼。名為歎。五識身相應。名為苦。意不悅。故名憂。隨煩惱。故名為惱。愚闇。
名無明。造作。名為行。了別。名為識。互相攝持。名為名色。依處所。故名為六處。觸境。故名為觸。領納。故名受。渴愛。故名為愛。取著。故名為取。取復生有。故名為有。能生。故名生。根熟。故名老。滅壞。故名死。哀慼。故名愁。悵怏。故名歎。意不悅。故名憂。逼迫身。故名為苦。不稱情。故名惱。不修真實行。名邪行。無知。名無明。
有無明故。種種造作福近行行。非福近行行。不動近行行。起福近行行。非福近行行者。故名為識。是故名為。無明緣行。起非福近行行。非福近行行者。亦即是識。是故名行緣識。起不動近行行。不動近行行者。亦是於識。是故名為。識緣名色。名色增長作六處門。是故名為。名色緣六處。六處身轉。是故名為。六處緣觸。同類觸生同類受。是故觸緣受。於受差別。耽著喜悅。是故名為受緣愛。愛耽著樂。故愛不捨。數數忻求。故名為愛緣取。如是營求。復生有起業於身。於語。於意。是故名為取緣有。從業生五蘊轉。名為有緣生。從生蘊令熟壞滅。名生緣老死。如是名為。十二緣生。迭互為因。不常。不造作。無思。亦無緣生。無盡法。無離欲法。無滅法。無始來流轉。不間斷隨轉。如河駛流。
設使緣生。不間斷隨轉。如河駛流。是十二支緣生。四支和合。而作轉因。云何為四。所謂無明。愛。業。識。是識種子。自性為因。業田自性為因。無明。愛。煩惱自性為因。業。煩惱。識能生種子。如是業。識作種子。田。愛。識作種子沃潤。無明。識令種子開發。
其業不作是念。
我與識種子作田。
愛不作是念。
我與識種子作沃潤。
無明不作是念。
我令識種子開發。
識種子亦不作是念。
我從眾緣而生。
然實識種子安立業。煩惱。以愛令沃潤。以無明土覆。生名色芽。其名色芽不自作。不他作。不二俱作。不自在天作。不時變易作。不從自性生。不繫屬因。無因亦不生。然復從父母和合時相應。及餘緣相應相續生。是識種子。於母腹中名色芽生。
於無主。無我授。法如幻相。因緣不闕。從五種緣生眼識。云何五種。眼緣色。明。虛空。從彼生作意。眼識作依止。色作所緣。光明以為照。虛空作無礙。從彼生作意以為審慮。若無眾緣。眼識不生。若闕內眼處。如是色。光明。虛空。作意。則眼識不生。如是五緣不闕。則一切和合。能生眼識。
其眼不作是念。
我與眼識作所依。
其色不作是念。
我與眼識為所緣。
光明不作是念。
我與眼識作照緣。
虛空不作是念。
我與眼識為無礙緣。
所生意不作是念。
我與眼識作審慮。
又眼識不作是念。
我為眾多緣所生。
然有眾多緣。而生眼識。餘四根者。應如前知。
實無有法。不從此世。移轉至於彼。有業報施設。因緣不闕故。譬如明鏡。現其面像。其面像不移轉。至於鏡中。而此鏡中。有其面像。因緣不闕故。如是不從此滅。至於餘處。有業果感招。因緣不闕故。譬如月輪。去地四萬由旬。於全器中。而有少水則現月像。而實不從彼謝。至於全器。少水中現。然有眾緣和合。影現如是。不從此滅。生於餘處。有業報相感。因緣不闕故。譬如無薪。火則不生。有薪。則火生。業。煩惱所生識種子。從彼生處相續。名色芽轉。如是無主。無我法。無所攝法。互為因緣。如幻相。自性法。因緣不闕。
內緣生法。五種應知。不常。不斷。不移轉。因少果多。相似相續生。
云何不常。從此邊蘊死。於餘處邊蘊生。非即死邊蘊。是彼生邊蘊。然死邊蘊滅。於彼生邊蘊起。是故不常。
云何不斷。不先滅於死邊蘊。而起生邊蘊。亦非不滅。於死邊蘊。即於彼時。而生中有蘊。如秤不低昂。名為不斷。
云何不移轉。然於異類轉先。名不移轉。
云何因少果多。於此身作少善。惡業。於來生身多受善。惡報。
云何相似相續。猶如現受身作業。即於來生受報。若是此緣生法如實。以正慧眼長時修。無人。無我。不顛倒。不生。不滅。無作。無為。無礙。無所緣。寂靜。無畏。無奪。無盡。如幻。自性空寂。不堅。如痛。如癰。質礙。無常性。苦性。空性。無我性。則前際不流轉。謂。我於過去。為曾有耶。誰為我過去曾為有耶。我於過去。云何有耶。
復於後際流轉。謂。我於未來當有耶。誰謂我未來當有耶。我於未來。當云何有耶。我於未來不有耶。誰謂我於未來不有耶。我於未來。云何不有耶。
復於中際不流轉。我於今有耶。誰謂我今有耶。云何謂我今有耶。此有情於此歿復往何處。
所有沙門。婆羅門。世間中異見。所謂我見繫。眾生見繫。壽者繫。諸見繫。希望。吉祥繫。若以正見相應。於此時悉斷諸結。證得遍知。如斷多羅樹。無所有性。入於勝義。於諸趣長時悟不生。不滅。得成就忍。廣作無邊。利樂有情事。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若須臾頃審諦觀察。緣生義理者。即能頓滅。無始時來。極重業障。廣集福德。智慧通達。永斷耶見。說法無畏。
大德舍利子。婆伽梵與彼善男子善女人。授無上等覺大菩提記。
具壽舍利子。并天。龍。藥叉。彥達嚩。阿蘇囉。蘖嚕拏。緊那囉。摩護囉誐。人及非人。聞慈氏菩薩說是經已。心大忻悅。深生隨喜。從此而起。禮慈氏菩薩足。歡喜奉行。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𦼮喻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