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上大乘寶王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師臣法天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世尊。在廣嚴城。菴羅樹園。與大苾芻眾。六十萬人俱。

其名曰。

尊者大迦葉。尊者優樓頻螺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尊者須菩提。尊者尊那。尊者大目乾連。尊者舍利弗。尊者劫賓那。尊者摩呬捺囉。尊者優波梨。尊者阿難。如是等苾芻眾。六十萬人俱。

復有菩薩摩訶薩。其名曰。

師子威德菩薩摩訶薩。地藏菩薩摩訶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普賢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除蓋障菩薩摩訶薩。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妙吉祥菩薩摩訶薩。寶星菩薩摩訶薩。鉢訥摩俱母那菩薩摩訶薩。常堅固身菩薩摩訶薩。寶嚴海慧菩薩摩訶薩。清淨妙音聲菩薩摩訶薩。燈光明菩薩摩訶薩。得妙音聲菩薩摩訶薩。如意光明菩薩摩訶薩。遍往世界如師子行菩薩摩訶薩。清淨無垢金光明菩薩摩訶薩。善威儀善行菩薩摩訶薩。從地踊持世王菩薩摩訶薩。天言說堅固音聲菩薩摩訶薩。得一切法自在菩薩摩訶薩。慈氏菩薩摩訶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六百萬人俱。

爾時世尊。從於口中。放大光明。其光晃曜。過於日月。而有眾色。所謂青色。黃色白色。紅色綠色。有如是等。無數種種色光。照於無量。無邊世界。乃至梵世。如是照已。還從世尊。頂門而入。

爾時尊者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

世尊。如來放光。非無因緣。世尊今日。放大光明。何因何緣。唯願如來。應。正等覺。大慈廣覆。為我等說。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

如汝所說。非無因緣。汝當諦聽。吾當為汝。廣分別說。

阿難。今有無量。無邊眾生。得證無生法忍。乃至得涅槃界。由是因緣。放斯光明。

說是語時。有一天子。名印捺囉部帝。領四兵眾。及持種種。供養之具。來詣佛所。

至佛所已。持諸供具。恭敬供養。禮佛雙足。住立一面。作是思惟。

我今欲聞。甚深之法。

復以頭面。禮世尊足。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如薄伽梵。三界大師。乃至一切。眾生之父。我如小兒。愚癡無慧。復無方便。又如盲人。多於瞋恚。唯願世尊。哀愍於我。云何方便。令我諸根。於諸境界。當使獲得。無生法忍。

爾時世尊。讚彼王言。

善哉善哉。知汝所問。為於當來。末法眾生。欲令彼等。得無生忍。

於是世尊。告大王言。

我有四種。最上之法。若有聞者。必當獲得。無生法忍。

爾時阿難。在大眾中。得聞是語。即前禮佛。合掌白言。

世尊。云何名為。四種之法。

佛言。

四種法者。所謂。聲聞乘。緣覺乘。此二乘者。但能自利。不能利他。

復有二乘。謂方廣大乘。及彼最上。金剛大乘。

是名為四。

爾時阿難。又復問言。

是金剛大乘。當云何性。

佛言阿難。

若有菩薩。發於最上。大菩提心。是即名為。金剛乘性。是菩提心。能自利益。復利於他。如是菩薩摩訶薩。行解於方便。能於諸根。各各境界。所緣所作。當獲無生法忍。

爾時彼王。印捺囉部帝。得聞世尊。為於阿難。說是四法。甚大歡喜。次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解於方便。能於諸根。各各境界。所緣所作。得無生忍。

佛言。

大王。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大劫之前。時世有佛。出興於世。號日清淨光明如來。應供。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彼佛世界。名大妙香。是日清淨光明如來壽量。住九萬劫。彼佛世界。所有眾生。智慧猛利。皆悉發於。大菩提心。

時世有王。名精進授。力如輪王。領四兵眾。前後導從。詣彼佛所。復持種種香華。奉獻彼佛。

伸供養已。作禮旋遶。䠒跪合掌。白言。

世尊。云何能令。諸根境界。所緣所作。當得無生法忍。

佛言。

大王。所有過去未來。及與現在。諸佛世尊。皆亦說此方便。解於諸根。各各境界。所緣所作。而能獲得。無生法忍。

時精進授。復白佛言。

云何菩薩摩訶薩本性。

佛言。

菩薩性者。即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而此四法。是菩薩性。菩薩樂行。如是四法。能為一切眾生。使獲無生法忍。

爾時。日清淨光明如來。顧視左邊。諸大菩薩摩訶薩。告金剛手菩薩言。

金剛手。汝可往彼。精進授王宮中。如王所問。金剛大乘。汝當為王。及隨眾生。種種根性。演說菩薩摩訶薩。行於方便。使令獲得。無生法忍。

金剛手菩薩。聞佛告勅。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作如是言。

我今當承。如來聖旨。行往度脫。

時精進授王。聞佛告語。即向金剛手菩薩前。頭面作禮。而伸請曰。

唯願菩薩。遵奉佛勅。愍察志誠。往詣我宮。為我演說。金剛大乘。使我開解。證無生忍。亦令當來。一切眾生。獲大利益。

時金剛手默然。王知許已。即整四兵。前後導從。即與菩薩。同乘還宮。及設傘蓋幢幡。香華伎樂。供養菩薩。

是時王城。名曰最上。城中人民。聞菩薩來。於所經路競。以香華供養。

菩薩既至宮已。精進授王。復設七寶。師子之座。請菩薩座。奉獻種種。金銀珍寶。及以寶瓶。盛滿閼伽。上妙香水。及以五種供養。奉上菩薩。

復有眾多。苾芻之眾。為欲聞法。亦持香華。來獻菩薩。

時金剛手菩薩。即如從佛。所聞法式。入大曼拏羅。以金剛淨水。與王灌頂。

精進授王。得灌頂已。復有諸苾芻眾。及諸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等。皆悉來詣王宮。至菩薩所。為欲聞法。發菩提心。入金剛乘。

時金剛手菩薩。便即為說。菩薩摩訶薩行。及諸根法種相。及尼陀那方便等。乃至如來部。金剛部。寶部。蓮華部。羯磨部。依金剛乘相應。及三摩地。三摩鉢底等方便。皆令得解。盡涅槃界。

爾時南印度王。精進授。是王深信敬重。樂求最上法。入金剛大乘。又復樂求。隨眾生根性。相應三摩地。三摩鉢底。解於方便。獲無生忍。盡涅槃界。

復有北印度王。名尾哩野嚩哩摩。亦如是。

東印度王。名妙臂。亦如是。

西印度王。名百臂。亦如是。

復有百千苾芻。共持眾寶。上妙衣服。同時來詣。菩薩之所。供養恭敬。作禮旋繞。白菩薩言。

我等深心。樂求最上。金剛大乘。亦復樂求。隨眾生性。相應三摩地。三摩鉢底。解諸方便。證無生忍。盡涅槃界。

是時復有。國中人民之眾。見聞隨喜之者。亦皆發起。大菩提心。

時世復有眾多。金剛阿闍梨。所謂。覺龍。覺授。法龍。賢授。德授。海授。如是等阿闍梨。得聞菩薩所說。相應之法。皆悉證得。無生法忍。

爾時東印度王。妙臂。與中宮后妃。嬪嬙婇女。乃至城中人民。樂法之眾。而於根本。最上法中。三摩地相應之法。而得成就。隱沒自在。

是印度中。復有諸金剛阿闍梨。所謂。賢軍。德軍。寂靜軍。烏多羅軍。無邊藏。天藏。善力藏等。

復有諸婆羅門。所謂。捺多婆羅門。訶哩三謨婆羅門。奔荼利迦婆羅門。鉢訥摩婆羅門。

如是等阿闍梨。婆羅門等。得聞菩薩所說。金剛大乘。及相應三摩地法。皆悉獲得。無生法忍。

時西印度王。百臂。及彼中宮。后妃婇女等。聞菩薩所說。甚深金剛大乘。及諸法要。皆悉證得。金剛智所攝。相應三摩地成就法。及隱沒自在。

彼印度中。復有眾多。金剛阿闍梨。所謂。智密。善密。賢密。慧密。慧賢。無垢賢等。

亦有諸毘舍。所謂。善意毘舍。印捺囉波毘舍。印捺囉囉毘舍。淨光毘舍等。

是阿闍梨。及毘舍等。得聞菩薩所說。最上金剛大乘。及諸妙法。皆悉證得。無生法忍。

北印度王。尾哩野嚩哩摩。與中宮后。妃婇女等。及諸人民。沙門婆羅門等。樂入金剛大乘者。於是法中。得聞菩薩。演說法要。亦於金剛智所攝。真實相應。三摩地成就。及隱沒自在。

爾時金剛手菩薩。為彼諸王。及沙門婆羅門。乃至毘舍等。於六年中。演說金剛大乘。及諸法要。使彼諸王。及樂法之眾。悉獲利樂。

又復演說。諸成就法。謂八大聖藥。眼藥。劍羂索。金剛輪。金剛杵。寶瓶革屣等。及人修羅窟。乃至敬愛。諸成就法。

時諸王。及一切沙門。婆羅門等。而常隨逐。聽受教導。

爾時金剛手菩薩。告彼眾言。

今彼處。有大名山。號摩呬捺囉。其山頂上。平正廣闊。亦有園苑池沼。適悅之所。汝等諸王。及沙門婆羅門。吠舍首陀等。所有修學。金剛大乘。皆可同往彼山。修習而住。

後於異時。忽告眾曰。

彼日清淨光明如來。應。正等覺。將入涅槃。汝等今可。與我同至佛所。求受灌頂。

時修習金剛大乘。諸會眾等。即與菩薩。共持種種。殊妙香華。往詣日清淨光明。如來之所。既至彼已。奉上香華。作大供養。旋繞讚歎。頭面著地。禮佛雙足。修敬畢已。共坐佛前。

爾時金剛手菩薩。於眾會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金剛合掌。安自心上。白世尊言。

我承如來教。勅往彼王宮。為諸王等及。沙門婆羅門。乃至一切。發菩提心。求學金剛大乘者。即為演說。金剛大乘。及於諸根境界。所緣所作。種種之法。皆令獲得。無生法忍。

世尊我今。欲於如來。金剛大乘法中。與彼學眾。求受灌頂。唯願如來。慈悲聽許。

爾時。日清淨光明如來。左右顧視已。即於口中。放大光明。其光五色。於剎那間。照於恒河沙等。諸佛剎土。上至梵世。悉皆照耀。如是照已。尋復旋還。卻從世尊。口中而入。

時彼光明。所照佛剎。一切如來。悉皆稱讚。作如是言。

彼金剛大乘。即攝一切乘。乃至過去。未來現在。亦復如是。彼金剛大乘。即攝一切乘。

時彼學眾。即於金剛大乘。悉得灌頂。得灌頂已。咸以頭面。禮世尊日清淨光明如來。及金剛手菩薩足。復繞千匝。歡喜讚歎。各還本處。

爾時。日清淨光明如來。於後不久。入般涅槃。佛涅槃後。法住千歲。

時金剛手菩薩。復往摩呬捺囉山中安住。

時一切金剛。大乘學眾。互相謂言。

我等本師菩薩。還止彼山。我等宜應。同往彼山。奉事供養。及自修習。金剛大乘。一切事業。

時彼學眾。一切沙門。婆羅門等。各持香華。及諸供具。即同往詣。摩呬捺囉山。金剛手菩薩所。

至彼山已。各各奉上。香華寶玩。供養菩薩。旋繞禮拜。瞻仰而住。

於是菩薩。見彼學眾。咸來山中。親近供養。修習事業。志意堅固。即告眾曰。

汝等各各。於我最上。金剛大乘。聞諸法要。悉皆證得。無生法忍。盡涅槃界。

汝等諦聽。我師日清淨光明如來。已入涅槃。眾生薄福。無所恃怙。我所告汝。汝善遵行。

佛入滅後。彼金剛阿闍梨。是汝等師。

何以故。彼阿闍梨。而能護持佛剎。復能護持。金剛祕密法故。能說四字名。此即是如來相。

汝等大眾。當於彼師。常加尊重。禮拜供養。同於佛想。即感一切如來。常加擁護。即是見前。一切如來。

汝等學眾。常於彼師。奉事供給。凡所受用。坐臥等具。衣服湯藥。一切所須。無令闕乏。雖常侍近。不得足蹋師影。所有同學。無分親疏。一心平等。

善男子。若有學人。及諸人等。於金剛阿闍梨。及金剛大乘。諸學眾等。生不信心。發起惡念。復加毀謗。是人果報。當墮地獄畜生。及諸惡趣。

何以故。以一切諸法。從彼生故。若有毀者。是即毀法。故獲是報。

若有眾生。未斷輪迴。來求學者。當隨根性。為他演說。金剛大乘。當令得入。金剛三昧。

金剛手菩薩。又復告言。

此金剛大乘。即是一切如來。一切如來。即是大智。汝等學眾。若有不依三昧。違我教者。令汝破壞。由如灰燼。

於是菩薩。即以金剛水。與學眾等飲。復結大忿怒印。安著學眾頂上。

作加被已。又復告言。

佛子。汝今此身。即為金剛三昧所持。若有違犯。不依從者。以我金剛三昧印。及忿怒印。令彼破壞。

又復菩薩。即如先佛法式。為諸學眾。授於灌頂。復誦警覺真言。令其覺悟。又復示與金剛杵。自稱己名。與諸弟子。身分八處。而作加被。

時金剛大乘學眾。於菩薩所。受學一切。法式畢已。即向菩薩。種種稱讚。恭敬供養。謝彼菩薩。

又復白言。

我等各各。如菩薩教。於金剛阿闍梨所。承事供養。恭敬讚歎。一如聖旨。

爾時金剛手菩薩摩訶薩。化事畢已。即於彼處。隱沒不現。

最上大乘寶王經卷上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