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八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定品第四

爾時世尊。告四使菩薩。及其眷屬。諸菩薩等。

善男子。汝若樂住。此娑婆界者。各各隨意。入所修學。自福德善根。三昧陀羅尼。三摩提。三摩跋提。

時四菩薩。及其眷屬。即便各各。隨意入定。入禪定已。身出光明。有菩薩光。如大炬火。有菩薩光。乃至如百千萬。日月光者。

爾時大德憍陳如。承佛神力。作如是念。

我今欲問。如來一義。如來因是。或當分別。廣說如來。四陀羅尼。文字及義。如來若說。此娑婆界。十方之眾。若得聞者。壞疑網心。於一切法。得大光明。速得四果。未得須陀洹。速得須陀洹。未得斯陀含。得斯陀含。未得阿那含。得阿那含。未得阿羅漢。得阿羅漢。過三惡道。得人天身。一切悉得。純善之法。

作是念已。即從座起。合掌向佛。默然而住。

爾時佛告。阿若憍陳如。

汝將不欲。問我義耶。

憍陳如。白佛言。

如是。世尊。我實欲問。願佛聽許。如我意說。

佛告憍陳如。

隨汝意問。我當廣說。令汝心喜。一切天人。聞此語已。皆生歡喜。

爾時憍陳如。白佛言。

世尊。如佛經中。說有二種。所謂。愛。及富伽羅。行於生死。

云何名愛。云何名富伽羅。

何故如來。說此二種。行於生死。

佛告憍陳如。

善哉善哉。快發斯問。

憍陳如。汝為憐愍。一切眾生。故作是問。欲與一切。眾生樂故。作如是問。如是問者。是知時問。

憍陳如。至心諦聽。我今當說。

憍陳如言。

如是如是。如佛所說。我當受持。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

愛有三種。所謂。欲愛。色愛。無色愛。

復有三種。所謂。有愛。離有愛。法愛。

憍陳如。何者欲愛。

欲名放逸。放逸因緣。則生貪觸。以觸因緣。則生樂想。如是等法。眾生樂著。欲心發動。如火所燒。

欲因緣故。樂造十惡。捨離十善。以是因緣。墮於地獄。畜生餓鬼。生貧窮夜叉中。

欲因緣故。於生死中。受五陰身。具種種苦。雖受是苦。不生怖畏。心無慚愧。不樂修善。於流轉中。難得人身。設得人身。以欲因緣。身口不淨。造作無量。諸重惡業。乃至五無間業。

以是因緣。復於生死。三惡道中。受大重苦。一切受苦。皆因欲心。欲集因緣。猶如糞猪。被於繫縛。趣三惡道。受諸苦惱。是故如來。為斷貪欲。宣說正法。呵責欲法。

若有眾生。得聞如是。呵責欲已。能如實觀。諸欲不淨。如毒生果。如大火聚。如滿珁毒藥。如滿瓶糞。如利刀。如賊。如旃陀羅加絺那。如熱鐵丸。如大雹雨。如惡毘嵐婆風。如惡毒蛇。如惡野澤。如羅剎洲。如跋陀伽都。如種種糞掃聚。如尸陀林。

是人如是。知欲過患。於欲事中。生大怖畏。身大戰動。愛法。樂法。學法。欲剃除鬚髮。身被法服。求於正法。求法自在。於正法中。生清淨心。於法道中。行法救濟。

如是樂者。彼人臨終。獲得正念。以念法故。樂法氣味故。念法果報故。見十方佛。在大眾中。宣說法要。教化眾生。既聞法已。得歡喜心。心歡喜故。數數得見。諸佛色身。

是人死已。離三惡道。生有佛剎。常與善人。遊止共俱。能行布施。忍辱精進。樂於禪定。修習五通。樂涅槃道。大慈悲心。教化眾生。能得諸佛。瓔珞莊嚴。功德之身。過去所有。煩惱及習。悉皆盡滅。彼諸眾生。得如是莊嚴身心。譬如香篋。盛種種衣。衣服皆香。而彼香華。不失稱兩。不損其色。

如是。憍陳如。若有眾生。樂法因緣。臨命終時。得見諸佛。因見佛緣。得歡喜心。心歡喜故。生有佛剎。共善眾生。同其事業。亦復如是。自增善根。得種種瓔珞。莊嚴身心。不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而彼善不減。

是故。憍陳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見自利益。見他利益。見彼此利益。常應親近善友。學善友法。常聞善友。呵責欲法。種種過患。如是聞已。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

憍陳如。所言善友者。謂諸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

又善友者。即我身是。

何以故。我今出世。憐愍眾生。欲為斷除。一切苦惱。能說諸欲。一切過患。是故大眾。應受我語。我不妄語。常真實語。非無義語。非麁惡語。慈悲心語。我今當說。諸欲罪過。汝等應當。一心受持。既受持已。於三惡道。速得解脫。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一切。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一切大集。諸來眾等。同發聲言。

唯願如來。宣說欲過。我等聞已。如佛所說。至心受持。

佛言。

憍陳如。諦聽諦聽。四種因緣。眾生生欲。

何者為四。

色貪。長短赤白等貪。觸貪。樂貪。樂歌舞。種種莊嚴。瓔珞服飾等貪。

何者色貪。

色。名四大和合。生滅不住。無我。無眾生。如是四大。無我。無眾生。

一切凡夫。無明顛倒。橫於色中。而生覺觀。此是男。此是女。此好。此惡。此可樂。此不可樂。欲火入心。猶如鬼著。男見女身。執相取著。長短黑白。

以是因緣。未生欲。能令生。已生欲。能令增長。是人如是。念欲轉多。常不捨離。一切善根。悉皆減少。不復愛樂。諸善知識。不能善護。身口意業。與一切罪。而共和合。不見一切。諸欲過患。以不見故。命終即入。三惡道中。或在地獄。或在畜生。或在餓鬼。於彼惡道。無量世中。受諸大苦。皆由貪欲。貪欲因緣。令欲增長。

諸有智者。觀察女色。念不淨想。不念女身。所有髮毛。皮肉筋血。但念白骨。專心不捨。

如女人身。男子身。亦如是。如見近身。遠身。亦如是。如他身。自身。亦如是。但念白骨。不念髮毛。皮肉筋血。

如是念已。數數思惟。心常信念。不忘失者。此名心順行道。初斷欲法門。

是人復念。彼骨中心。三摩跋帝。住於眉間。如棗許處。如是念已。數數思惟。心住不失。

彼人爾時。心得寂靜。氣息不出不入。不見惡相。不見惡事。不樂不念。乃至不緣一法。是則名為奢摩他。名心寂靜。此名煩惱順行道。第二斷欲法門。

云何身寂靜。

是人如是念故。能令身中。出入息定。不入不出。彼智慧人。波囉娑佛陀。身心樂寂滅。如是念故。心速順奢摩他。此名第三。寂滅攀緣。斷煩惱道法門。

是人復念。頭骨頂中。如一小棗處。如是數數。念已。見彼中空。如是數數念空。見彼頂骨。如一沙塵。如是第二。第三。見骨末。依此法用。一切頭骨。皆如塵末。見彼骨末。為風所吹。如是。見一切身骨。皆悉如末。為風所吹。如是。不見身骨。乃至見虛空。彼中身心。波囉娑三跋帝。此名第四。順奢摩他。寂滅攀緣。斷煩惱道法門。

爾時長老阿若憍陳如。白佛言。

世尊。虛空相者。是有為相不。

佛言。

如是。善男子。虛空之相。是有為相。

時憍陳如。復白佛言。

世尊。若虛空相。是有為者。為是自相。為他相耶。

佛言。

憍陳如。若能觀察。一切法界。及有為界。是名自相。

何以故。若能觀察。色寂靜者。當知彼人。能見如來。

所以者何。若人觀骨。見骨如末。為風所吹。見是事已。能深觀察。色之實性。是人爾時。見一切色。悉皆空寂。乃至不見。一切諸相。唯見虛空。但念虛空。於彼虛空。數數修習。見十方色。一切皆空。如淨琉璃。於中復見。無量諸佛。乃至十方。亦復如是。

見佛身已。又見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乃至十方。悉見諸佛。色身具足。光照團圓。如尼俱陀樹。

彼人過去。若曾習學。涅槃之道。有善根者。即作是念。

我當問佛。如是虛空。誰之所造。久近當滅。

作是念已。即便問佛。

爾時如來。即為宣說。

夫虛空者。但有名字。無有作者。當何所滅。言虛空者。無有覺觀。無物無數。無有相貌。無出無滅。一切法相。亦不可得。能想所想。亦皆是無。

了知是已。於諸想縛。悉皆解脫。即便獲得。阿那含果。能斷一切。貪欲之心。唯有色愛。無色愛結。及於掉慢。諸無明在。

彼人爾時。見佛身已。作如是念。

我今當知。如來身相。長短廣狹。

作是念已。見所在處。十方空中。悉有如來。彼人爾時。欲得觀少。即便見少。欲得觀多。隨意見多。無量無邊。亦復如是。

復次彼人。更作是念。

如是諸佛。從何而來。

復作是念。

如是如來。無所從來。去無所至。

彼人爾時。不見諸佛。有去來已。

又作是念。

三界受身。心但虛假。以是因緣。我隨覺觀。欲多見多。欲少見少。諸佛如來。即是我心。

何以故。自心作佛。自心見故。心即我身。身即虛空。我因覺觀。故見無量。無邊諸佛。我以覺心。見佛知佛。非心心知。非心心見。見心相者。則不可斷。我觀法界。性無牢實。隨念生故。是故一切。所有性相。及心覺觀。即是虛空。虛空之性。亦復非有。

若能如是。見彼空者。已於過去。發菩提心。彼人修習。三昧因緣。即得諸佛。現其前住。

是人若發。求聲聞心。即得一切。無相三昧。既修習已。復得無著。清淨智心。遠離無明。亦復獲得。隨順空忍。不久得於。四果真證。

彼人若見。空即是空。爾時即得。身心寂靜。得寂靜已。是則名為。空解脫門。入是門已。欲得取於。阿羅漢果。則為不難。是名第五。修習空寂。滅諸攀緣。斷煩惱道。真實法門。

爾時世尊。說此法已。彼大眾中。有九十九。百千萬億。諸天及人。得奢摩他順忍。八萬四千人。得空順忍。如是六萬天人。得空三摩提。解脫法門。二萬眾生。皆得諸佛現在三昧。無量眾生。得須陀洹果。八十四百千比丘。得無漏道。

爾時佛告。憍陳如言。

若復有人。自觀頭骨。心若不停。及不樂者。是未調伏。既未調伏。亦復不能。得於解脫。

彼人爾時。應當更詣。屍陀林所。觀察死人。或見青瘀。膖脹血塗。或見膿流。處處淹漬。皮肉爛潰。筋脈相交。禽獸往來。爭共唼食。或見白骨。其色如珂。髏頷差移。手足分散。

見是相已。當熟察心。樂住何處。知已即觀。常念不捨。一切外色。敗壞若斯。自揆我身。亦應如是。始從青瘀。臭處腥臊。終至白骨。支離消散。

心常專念。勿使他緣。若住若行。若坐若臥。勤修觀行。滑利流通。晝夜相續。不令馳散。閉目開目。恒使分明。從少至多。內外洞徹。如是展轉。乃至山河。草木叢林。人畜等物。皆作骨相。亦復如是。

於四威儀。常見自身。骨具等事。未曾捨離。如是心住。不動如山。於一緣中。常定無亂。不淨念等。悉具足滿。

彼人爾時。於此身中。作是觀已。乃至命終。不起染心。於現在時。能離貪欲。他世未能。

此人若得。順虛空陀羅尼。即能觀骨。作離散相。

如是念已。四方俱時。皆令風起。吹此骨身。皆悉磨散。使如微塵。

如是自身。風因緣故。皆作塵已。一切諸色。一切大地。亦各以風。因緣力故。散如微塵。

如是作已。身及萬物。悉皆隨風。塵飛消散。都無所見。猶如虛空。離諸言說。

如是觀已。得虛空相。見一切物。如青琉璃。數數修習。如是等念。令不馳散。

如是觀已。復觀虛空。作於黃色。係心憶想。亦令成就。無分散意。

如是觀已。復觀赤色。想念赤色。

觀赤色已。復作白色。想念白色。

觀白色已。復觀紫色。

紫色成已。觀頗梨色。

於虛空中。作如是念。

如是萬法色及地等。一切諸物。皆見青色及頗梨色令不馳散。

作是觀已。次作水想。亦見青色。及頗梨等。一切諸色。皆見於水。更無餘想。唯見大地。如四指許。餘皆為水。

彼人見是。四指地已。便無增減。

復作是念。

我於今者。當以足指。動此大地。使令動轉。隨意久近。

若欲令於。少分動者。即隨所念。如是動已。乃至能令。諸山大地。大海江河。一切隨動。出大音聲。其聲遠徹。聞於餘方。

復觀諸水。有種種色。或優鉢羅華。拘物頭華。鉢頭摩華。分陀利華。如是種種。一切諸華。皆隨念見。

復觀虛空。皆作地想。於其地上。行住坐臥。俯仰屈伸。

復觀一切。土石諸山。作種種色。其形細軟。如兜羅綿。於其山上。迴轉去來。經行宴坐。

彼人爾時。作如是等。諸外觀已。悉皆放捨。還更攝念。

復自觀身。作輕微想。更增修習。令其成就。如兜羅綿。隨風飄散。作是觀已。於虛空中。行住坐臥。

是人復入。火光三昧。身現種種。妙色光明。青黃赤白。及頗梨色。

又復遊入。炎摩迦定。於身上下。互出水火。乃至地中。現於出沒。如鳥處空。無諸障礙。日月威力。有大光明。能以手摩。不生驚畏。又復身上。到於梵天。

作如是等。現神變已。復隨所樂。作如是念。

於其身內。或青或黃。或赤或白。或復見紫。及以頗梨。

復作是念。

我當云何。得見諸佛。隨其方所。皆悉覩見。

彼人爾時。若欲見小。隨念即見。若欲見大。亦隨念見。乃至充塞。遍滿虛空。

復作是念。

是等諸佛。無所從來。去無所至。唯我心作。於三界中。是身因緣。唯是心作。我隨覺觀。欲多見多。欲少見少。諸佛如來。即是我心。

何以故。隨心見故。

心即我身。即是虛空。我因覺觀。見無量佛。我以覺心。見佛知佛。心不見心。心不知心。我觀法界。性無牢固。一切諸法。皆從覺觀。因緣而生。是故法性。即是虛空。虛空之性。亦復是空。我因是心。見種種色。青黃赤白。一切雜色。及以虛空。種種示現。作神變已。所見如風。無有真實。但妄想心。依止於色。

是則名為。共凡夫人。順四諦陀羅尼。

佛言。

憍陳如。何者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

若有人能。作如是念。

此虛空者。不可捉持。無有覺觀。不可宣說。心亦如是。猶如虛空。不可捉持。不可宣說。如是二種。皆悉虛妄。憂愁惱亂。猶如火燒。虛誑鬪諍。我今捨離。是空色等。一切諸念。亂想覺觀。

如是捨諸。虛空色等。虛妄覺觀。一切心已。心不復生。離諸念故。心得寂滅。得寂滅已。更不復生。

何以故。心緣滅故。是心便滅。

身心釋悅。悉皆捨離。以捨離故。身得安隱。捨覺觀故。口離語言。心安一緣。修習滅定。

是人爾時。一日一夜。入於如是。寂滅三昧。如意自在。經無量億。百千萬歲。於是三昧。堪忍不散。從滅定起。捨有漏法。及其壽命。入於涅槃。

此名無漏。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一解脫門。

佛復告憍陳如。

云何名為。共凡夫人。四諦順陀羅尼。

若有人能。作如是念。

我隨覺觀。觀如是色。觀如是我。我心即色。色即我心。若我遠離。一切色相。觀虛空相。

是人爾時。修虛空相。即入無量空處三昧。

此則名為。共凡夫人。順四諦陀羅尼義。

若有人能。作如是念。

色即是空。我以此色。因緣空故。得見虛空。何者境界。是虛空相。虛空之性。名無障礙。是風住處。如是風者。是四大相。我色亦爾。是四大攝。此二法者。無有差別。心亦如是。猶如虛空。

復作是念。

此四大者。以何為體。一切諸法。性自空寂。自他等性。亦皆空寂。夫虛空者。即無所有。不生不滅。無處無家。

作是觀時。係念諸佛。既係念已。見虛空中。有無量佛。一心念已。得阿那含果。

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二解脫門。

復次行者。作如是念。

何者境界。是虛空相。復何因緣。名為我相。

行者自念。

言虛空者。即是我也。即是淨我。即是我心。我者無色。如虛空無邊。我亦如是。

此則名為。共凡夫人。如實陀羅尼。

若有能觀。一切法空。無我我所。言空處者。即是無我。色亦無我。若觀如來。即是我也。我見佛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乃至一切。有漏法盡。得阿羅漢果。

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三解脫門。

復次行者。若觀於我。清淨不濁。即是空處。空即我心。若能永斷。一切煩惱。即是淨心。若能修習。八直正道。是名淨心。作如是學。即能獲得。須陀洹果。乃至證得。阿羅漢果。

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四解脫門。

復次行者。若有欲觀。於色相者。即分別相。分別相者。即是瞋相。瞋恚相者。即生死相。

我今為斷。生死相故。觀心相空。

此則名為。共凡夫人。四諦順陀羅尼。

行者。若觀於我。即是寂靜。我今亦未。斷於覺觀。若觀於我。及我我所。如觀虛空。我我所者。即是苦也。苦所從生。即名為集。如是苦集。是可斷法。是名為滅。觀苦集滅。是名為道。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乃至獲得。阿羅漢果。

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五解脫門。

復次行者。作如是念。

何以故。我今已觀。此虛空相。夫虛空者。即是於我。我若遠離。虛空觀者。次觀識處。如虛空觀。識觀亦爾。如虛空處。無量無邊。識亦如是。無量無邊。

此則名為。共凡夫人。四諦順陀羅尼。

行者若念。識名為想。亦名覺觀。識即是苦。知苦所從。名之為集。苦集可斷。是名為滅。觀苦集滅。是名為道。得須陀洹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

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六解脫門。

復次行者。若觀識處。即是覺觀。如刺入身。如瘡如病。如我前時。遠離空處。離空處已。亦離識處。離識處已。修無想處。

是人爾時。得無想已。不緣一法。即得住於。無想三摩跋提。

此則名為。共凡夫人。三摩跋提。

若觀識處。即是瘡痍。苦惱之法。如病如癰。如我遠離。觀於識相。次觀無想。言無想者。即是無我。無我我所想。觀念清淨。大般涅槃。作是觀時。即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乃至得於。阿羅漢果。

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七解脫門。

復次行者。若有能觀。無想處者。即是細想。如我遠離。是無想處觀。非有想非無想處。亦復如是。

此則名為。共凡夫人。如實陀羅尼。

若觀非想非非想處。即是大苦。是處可斷。可得解脫。作是觀時。彼人即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乃至得於。阿羅漢果。

此則名為。不共凡夫。四諦順陀羅尼。第八解脫門。

憍陳如。此陀羅尼。有如是等。不可思議。種種利益。

又能除斷。一切欲貪。一切色貪。一切非色貪。離凡夫位。得聖人法。永斷一切。三惡道因。於當來世。不更受於。地獄畜生。及以餓鬼。是名四諦順陀羅尼。

汝今當知。此即是彼。瞻波迦華色如來。所遣日行藏菩薩。所齎持欲。我今在此。說大集經。是故彼佛。送此欲來。

此陀羅尼。能斷一切。諸結煩惱。

又能永盡。一切結恨。諸增上慢。及我慢等。一切嫉妬。

能卻世間。一切家業。一切戲笑。

能斷一切我見。一切疑見。及婆羅多觸。

能斷一切。常見。斷見。壽命見。逋沙見。富伽羅見。作見。知見。一切色見。乃至觸見。一切生見。一切四大見。能斷如是。一切諸見。

能知一切。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等。能令受者。得涅槃樂。

能壞眾魔。調伏惡龍。

能令一切諸天。及諸夜叉。皆生歡喜。

能怖阿修羅。及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能壞一切。惡邪外道。

能悅一切。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羅。

能令一切。多貪婦女。念於少欲。

能令多聞人。心生歡喜。

能令坐禪人。樂阿蘭若。

能療一切。諸惡重病。

能卻一切。鬪諍飢饉。疾疫凶衰。及諸橫死。

能除外賊。惡風惡雨。惡水瀑河。非時寒熱。種種苦辛。麁澁惡味。

能光法母。建立法幢。紹三寶種。使不斷絕。

又能安慰。生死流轉。恐怖眾生。令其快樂。

能生盡智。證無生智。

能裂無明。破諸闇聚。

能捨苦擔。入於涅槃。

佛說此。四諦順陀羅尼忍時。無量無邊。阿僧祇眾。諸天及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九十六億。那由他眾生。捨諸煩惱。心得解脫。

八十億百千。那由他眾生。得此四諦順陀羅尼。

無量無數。阿僧祇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復得於。不退轉道。

四萬二千眾生。得無生法忍。

一切天龍。夜叉。羅剎。阿修羅。迦樓羅。乾闥婆。緊陀羅。摩睺羅伽。薜荔多。鳩槃荼。毘舍遮。人非人等。皆悉讚言。

善哉善哉。無上世尊。言音微妙。不可思議。最勝難量。不可稱說。無慧眼者。為出智光。苦擔眾生。能為除卻。於流轉海。作大船筏。如是善巧。無礙智說。誰有聞者。不樂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長老阿若憍陳如。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日眼蓮華陀羅尼。

如日行藏菩薩摩訶薩。之所宣說。智者受持。讀誦書寫。得大利益。於三界獄。不生樂想。得無相三摩提解脫門。得無所有處三昧。得雙頭滅結。若有聞者。能薄煩惱。七返常受。人天之身。於人天中。能得聖道。不為貪欲。之所染污。諸天世人。常所恭敬。

佛告憍陳如。

諦聽諦受。精勤用心。莫生疲懈。

汝所問此。日眼蓮華陀羅尼者。非是一切。聲聞辟支佛。心行境界。

何以故。此陀羅尼。乃至清淨。十八不共佛法力生。

憍陳如。若我今於。百千萬劫。說此日眼蓮華陀羅尼。終不可盡。亦令聞者。一切天人。心生迷悶。

此陀羅尼。唯佛能說。唯佛能聽。

何以故。此陀羅尼。有無量義。難知難覺。

如日眼蓮華陀羅尼。自餘三方。無盡根陀羅尼。智依止陀羅尼。惡睡眠眾生陀羅尼。亦復如是。

憍陳如。白佛言。

世尊。唯願說彼。南方山王如來。香象菩薩。所送空順陀羅尼。

佛言。

如是如是。至心諦聽。當為汝說。

憍陳如。若有眾生。觸欲因緣。惛醉迷亂。不知解脫。醒覺之處。流轉生死。於無量劫。在三惡道。受諸苦惱。不可堪忍。菩薩摩訶薩。大慈悲心。見諸眾生。受如是等。無量苦惱。起大精進。修行諸道。

修行道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說出苦道。

若有眾生。能至心聽。如說順行。即得脫苦。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

佛告阿若憍陳如。

云何觸欲。

若有眾生。和合欲事。因和合故。則生於觸。因觸生樂。因樂生苦。苦因緣故。生死苦惱。從是而生。

憍陳如。如四毒蛇。以四因緣。能害眾生。所謂。見毒。噓毒。嚙毒。觸毒。

如是一切。念欲眾生。亦復如是。有見因緣。有聞因緣。有念因緣。有觸因緣。以是四緣。令諸眾生。遠離一切。諸善根本。於生死中。受大苦惱。

佛告憍陳如。

云何名為。觸欲解脫。

若彼行者。作如是念。

以何方便。得離觸欲。

復作是念。

若我能觀骨瑣。遠離貪欲。是則名為。最勝方便。

作是思惟。

色者即是。四大所造。四大所造。即是無常。性無牢固。破壞離散。皮肉髮抓。膿血筋骨。智者終不。於是身中。生淨好相。

作是觀已。若晝若夜。悉見一切。十方清淨。猶如珂貝。見是事已。即時獲得。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如是行者。復作是念。

我此生死。煩惱鼓作。我於此想。若樂修者。則能斷除。一切煩惱。生老病死。

如是行者。於一切骨。正覺觀已。一心正念。不失不動。此名奢摩他。

如是次第。正觀頭骨。乃至足骨。一心正念。不失不動。此名毘婆舍那。

復作是念。

以何方便。得破生死。

作是思惟。

觀於口鼻。和合入出。風方便故。破生死鼓。

如是行者。自觀身骨。猶如碎末。為風所吹。於自身中。骨想皆盡。不見身相。如是觀時。遠離身相。生於空相。不見內法。

此則名為。第一空門。

復次行者。於自身中。復更思惟。

一切外色。風力所壞。

作是觀已。於此內外。一切諸色。不念不見。

此則名為。第二空門。

復次行者。作如是念。

我今不見。一切內外。諸色相貌。皆是空力。我今定知。一切諸法。無有去相。無有來相。

作是觀時。一切覺觀。悉皆永斷。

此則名為。第三空門。

復次行者。作如是念。

識為大罪。

復觀是識。知是一切覺。觀因緣。我當速離。心意識行。

何以故。若有集法。當知定滅。一切有法。體非真實。一切有法。性是寂滅。

此則名為。第四空門。

作是觀時。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或有獲得。法順忍者。或有獲得。菩提證者。

復次行者。若觀覺觀。是滅相者。即得滅定。

此則名為。不共凡夫。空順陀羅尼。

是陀羅尼。成就無量。一切功德。有大力勢。能大利益。永斷無量。諸大苦惱。善能除斷。一切欲貪。一切色貪。乃至一切。想非想貪。能捨一切。煩惱苦擔。

此即是彼。山王如來。香象菩薩摩訶薩所送。以我說此。大集經故。彼佛送此。陀羅尼欲。

說此法時。九十二萬。百千眾生。得須陀洹果。

六百萬諸眾生等。不生煩惱。得無漏道。慧心解脫。

九十那由他。百千眾生。於初學中。得此空順陀羅尼。

八百萬諸眾生等。得辟支佛。證智定心。

六十六頻婆羅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無量眾生。亦得住於。不退轉道。

一切大眾。皆讚善哉。天雨雜華。并散香末。

爾時憍陳如。復白佛言。

世尊。唯願如來。為我說彼。智德峯王佛。遣炎德藏菩薩摩訶薩所送。無願順陀羅尼。

佛言。

如是如是。憍陳如。至心諦聽。當為汝說。

有諸眾生。處在世間。愛樂於欲。晝夜貪味。不知出道。不知出故。於流轉身。受大苦惱。是人應當。觀於無願。解脫法門。

作如是念。

欲欲。色欲。及無色欲。觸欲。解欲。如是等欲。因覺觀生。諸行因緣。和合故有。

復次行者。更如是念。

如是諸行。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因風造作。故有於我。身口意行。亦復如是。因風而生。因是風故。身得增長。因是風故。口得增長。

復作是念。

若身口意。因風造者。我當碎身。令如微塵。

如是念已。諦自觀察。

我此身中。入出氣息。即同彼風。諦觀一切。身諸毛孔。從風因緣。故有生死。

復觀一切。不淨之物。肉血髮抓。因風故成。復觀是身。命終之時。是屍更無。風息入出。

復作是念。

我身口行。因緣於風。若無風者。無身口行。

是故爾時。得空三昧。修集增長。因修集故。一切有本。葉薄華萎。乃至漸漸。能斷欲貪。及以解欲。

作是觀已。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或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復次行者。若心亂時。應如是觀。

彼欲因緣。念種種色。乃至念天。以是心散。

時彼行者。更如是念。

若我一切。諸生處中。欲未斷故。此心更生。譬如伐樹。不去於根。唯卻枝檊。不除根故。其樹更生。愛亦如是。愛入未斷。能生諸苦。

復次行者。不念於取。一心專修。乃至我身。骨瑣雪白。色如珂貝。悉皆筋連。

見骨瑣已。是時若眼中。見內外色。或復見彼。一切皆空。但骨瑣連。色白如貝。不增不減。時彼行者。

如是念已。不失於心。此名奢摩他。

復次行者。若如是學。

此我頭骨。齒骨項骨。乃至此是。我脚指骨。

如是念者。坐不得禪。

何以故。以有奢摩他。毘婆舍那。兩種念故。心不得禪。

時彼行者。攝念緣中。心住不動。歡喜快樂。速疾得修。若獨念一。毘婆舍那。心正住者。應當速疾。念彼骨瑣。專係思惟。此行若明。更好觀察。骨相成塵。磨滅分散。隨逐因緣。

作是觀者。此名毘婆舍那。順忍覺。

若一切骨。離垢色白。碎末為塵。與心和合。如是思惟。此名生順忍覺。

若彼行者。觀一切色。離垢潔白。及骨成塵。離我和合。心識去來。如是觀者。此名無我盡順忍覺。

若一切色。為識境界。眼中來者。離垢淨白。及以骨塵。

作如是念。

彼不可說。不可捉持。亦不停住。

如是念者。此名奢摩他。順忍覺。

如是行人。得此順忍覺。因緣故。於三世中。現在未來。一切貪欲。悉皆除滅。及盡三有。於三界中。脫三垢縛。即得入於。三解脫門。如是念已。得須陀洹果。乃至如是。一相念者。得阿羅漢果。

復次行者。觀一切色。及以骨瑣。猶如珂貝。離垢筋連。

見骨瑣已。時彼行人。心定不動。若心不動。行住坐臥。常係一緣。如是念者。名奢摩他調柔修習。

時彼行人。復更內外。觀察於空。念內外空。得入三昧。觀一切色。悉皆青相。念此骨瑣。亦作青色。

見諸骨瑣。作青色已。時彼行人。復作是念。

誰作此色。及骨瑣青。誰造誰安。

乃至琉璃。及頗梨色。

作此思惟。分別想已。更如是念。

此青色者。心因緣見。是虛妄見。非是實見。

如是念已。知法從緣。精勤修習。於諸世間。常為眾生。禮拜供養。

佛告憍陳如。

此無願順陀羅尼義。除不樂想。及除食中。諸顛倒想。是彼智德峯王如來。遣炎德藏菩薩摩訶薩。所送來欲。

爾時座中。有菩薩摩訶薩。名正念智。白佛言。

世尊。若諸聲聞。修不淨相。及奢摩他。得成相已。有何等相。

佛言。

善男子。若為破壞。貪欲之結。修不淨念。係心眉間。自觀己身。三百碎骨。如是相出。及不淨念。於是時中。彼行人身。亦熱亦動。此名初相。

得是相已。乃至常觀。彼如是相。見自己身。澁觸等相。及以他身。亦復如是。名第二相。

又彼行者。修不亂心。一切悉觀。亦皆不淨。名第三相。

是人能觀。苦集盡淨。名奢摩他。

行者身中。如是相出。得於煖法。如溫乳汁。灌澍身心。此則名為。不動心相。

時彼行者。若有心中。樂如是相。當捨念心。此相清淨。貪染自除。無明污心。智慧斷故。

行者如是。觀白骨時。念此骨相。乃至寂滅。因緣故有。如是觀察。即見一切。身中煖出。此如是相。若奢摩他。得具足滿。此則名為。煖相善根。

行者爾時。緣於過去。福德善根。今作此修。心行清淨。見智如燈。內心自知。

復次行者。觀身四行。從於瑣骨。乃至微塵。洞徹明了。如自額中。覩於燈炎。見一切色。及以自心。并心數法。盡分別知。

譬如窓中。日光明照。微塵迴轉。無暫時停。一切有為。譬如塵性。

作如是念。

乃至世間。一切有法。見無我見。寂滅實智。

行者爾時。得頂善根。是名頂法。

復次行者。得頂法已。更自觀身。或見火出。或見火然。或見大光。滿十方面。從初禪地。乃至四禪。善根所生。如是色陰。微妙四大。彼行者身。亦如是。得所見身色。滿足禪樂。不異於天。

時彼行人。更從心裏。復出日光。見於十方。處處日輪。皆悉遍滿。

見是相已。不生心念。是時得入。空三昧中。復見頂上。種種色出。猶如傘蓋。此名頂相。功德善根。

復次行者。不取緣相。四諦順忍。爾時彼中。得四諦證。

善男子。此名聲聞。修習不淨。正念因緣。不淨正念。因緣成已。得奢摩他。是名白骨。燈光觀相。

復於彼中。如是相生。亦見是相。見是相已。得歡喜心。歡喜因緣。得八正道。因八正道。能斷一切。煩惱愛結。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果。

善男子。汝自剎中。勝炎佛土。聲聞之人。若富伽羅。樂阿羅漢。觀如是法。不淨因緣。即得道果。

說此不淨。解脫法時。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證得四諦。如法順忍。乃至無量。無邊眾生。得如實果。

爾時世尊。復告阿若憍陳如言。

善男子。若一切眾生。共同一心。其四真諦。可以一念。而證得者。如來應為。一切眾生。演說一行。一法一事。亦不應有。八萬法聚。隨逐因緣。差別之異。

若一人證時。一切眾生。亦應同證。若一人斷時。一切眾生。亦應同斷。不應別有。聲聞三乘。不應別有。菩薩十地。

何以故。煩惱同故。斷時證處。處所是同。

憍陳如。是故眾生。應以種種。因緣調伏。不以一緣。及以一事。

憍陳如。若一切眾生。覺觀未盡。如是時中。一切有法。大瘡大莿。種種有生。種種生中。有法增長。種種相。種種色。種種心。

時彼行者。如是思念。

若欲自心。樂心取相。觀此骨瑣。心和合生。

彼念因緣。作此初心。次第思惟。如是必定。得涅槃道。果證不難。又見此身。得樂因緣。不退轉故。

復次行者。作如是念。

何因緣故。心和合生。彼因緣故。樂說方便。

能知是者。此則名為。第二勝心。現見法樂。住必定心。得不退轉。

復次行者。如是思念。

我今此心。幾許因緣。和合共生。處處覺觀。攀緣取捨。如是身心。有樂受故。或妄想住。我於彼身。心樂寂滅。

又如是念。

若我因緣。和合故生。緣骨瑣故。身心安樂。樂已還滅。若彼行人。生於眼識。乃至意識。生及住滅。方便因緣。亦皆寂滅。

作如是念。此則名為。第三勝心。現見法樂。必定不退。得涅槃道。以是因緣。及得四果。不久不難。

復次行者。作如是念。

若我此身。一切法界。通達方便。清淨體性。亦非體性。寂滅方便住。

復如是念。

我一切心相。寂滅方便住。又一切心相。覺觀想滅。寂靜心住。

此則名為。第四勝心。現見法樂。如是必定。得涅槃道。身雖未證。欲證不難。

憍陳如。如是四種。最勝尚心。和合現時。即得明見。八十四百千。三摩提行門。見是行己。得阿那含果。乃至得阿羅漢果。

爾時又得。二種解脫。有大勢力。具大神通。為諸天人。禮拜供養。

憍陳如。一切眾生。非實一乘。一行一貪。一念一欲。一解一信。是故如來。宣說種種。句偈名字。種種法門。以是義故。如來具足。十種神力。

憍陳如。一切眾生。具有種種。顛倒之想。是故如來。為淨眾生。顛倒想故。說無常想。或樂苦想。或無我想。或樂死想。或膖脹想。或樂爛想。或樂膿想。或青瘀想。或樂種種。蟲噉食想。或樂臭想。或樂骸骨。離散等想。

爾時阿若憍陳如。重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一切世間。不可樂想。云何復名。一切世間。食不淨想。

憍陳如。汝今不應。問如是事。

何以故。我此剎中。別有方便。得涅槃道。及四果法。彼剎眾生。根性不同。信心行別。方便力別。得涅槃道。國界既殊。其相各異。

憍陳如。若我具說。如是之法。唯除得無生忍。菩薩摩訶薩。能信受此。其餘眾生。聞即迷沒。

時憍陳如。復白佛言。

世尊。唯願憐愍。為諸菩薩。能信解者。分別宣說。

世尊。是諸眾生。若聞宣說。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及以食中。不淨想等。聽聞如是。二種相已。能生種種。上妙善根。能破無明。種種障礙。一切眾生。愛入和合。癡見纏縛。如揭頭羅。於流轉中。處處受生。於流轉中。處處造行。又過去際。諸流轉中。不可見知。以是因緣。樂於生死。是故生死。無有始終。

何以故。一切眾生。在流轉中。不聞如是。食不樂想。以食因緣。增長貪欲。又不聞於。此法門故。是故五處。流轉受生。困苦疲極。

如來世尊。大慈大悲。無量世中。常念眾生。唯願如來憐愍故。說此具足滿。無願順陀羅尼。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八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