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二
唐法師玄奘譯
第十五靜慮波羅蜜多分之二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般若波羅蜜多。於諸靜慮。及靜慮支。不生味著。亦無退轉。於諸靜慮。及靜慮支。不起我想。分別執著。復持如是。相應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於諸靜慮。及靜慮支。發起無著。無常想等。復持如是。相應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般若波羅蜜多。於諸靜慮。及靜慮支。不生味著。亦無退轉。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
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精進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超過欲界。諸雜染法。方便趣入。四種靜慮。四無色定。寂靜安樂。還復棄捨。受欲界身。精進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餘無邊。菩提分法。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精進波羅蜜多。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
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修學成就。大慈大悲。於諸有情。欲作饒益。安住靜慮波羅蜜多。遇諸違緣。心無雜穢。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
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淨戒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於諸聲聞。及獨覺地。不生取著。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淨戒波羅蜜多。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
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布施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於諸有情。起大悲念。誓不棄捨。一切有情。欲令解脫。生死苦故。求證無上正等菩提。作是念言。
我當決定。以大法施。攝受有情。常為有情。宣說永斷。一切煩惱。真淨法要。
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布施波羅蜜多。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是菩薩摩訶薩。應知名為。何等菩薩。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是菩薩摩訶薩。應知名為。不退菩薩。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
如是菩薩摩訶薩眾。甚為希有。能為難事。已住如是。諸勝定中。寂靜安樂。復能棄捨。還受欲界。相應劣法。方便善巧。饒益有情。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是菩薩摩訶薩眾。甚為希有。能為難事。應知如是。諸菩薩眾。為度無量。無邊有情。被戴堅牢。大願甲冑。恒作是念。
我當度脫。無量無數。無邊有情。令入無餘。般涅槃界。我當令佛。清淨法眼。常無間斷。利益安樂。一切有情。雖作是事。而無執著。謂無有情。得涅槃者。或得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諸法無我。亦無我所。眾苦生時。唯有苦生。無能生者。眾苦滅時。唯有苦滅。無能滅者。當知亦無。能證能得。清淨法者。
由此因緣。應知菩薩摩訶薩眾。甚為希有。能為難事。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當知菩薩摩訶薩眾。甚為希有。能為難事。
所以者何。雖實無法。有生有滅。或般涅槃。或證無上正等菩提。而諸菩薩摩訶薩眾。為度無量。無邊有情。精進修行。諸菩薩行。求證無上正等菩提。欲為有情。宣說永斷。貪瞋癡法。令勤修學。得般涅槃。或為有情。宣說菩薩摩訶薩道。令勤修學。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若菩薩摩訶薩。心無散亂。相續安住。一切智智。相應作意。是菩薩摩訶薩應知。名為安住。靜慮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訶薩。住聲聞地。相應作意。或獨覺地。相應作意。是菩薩摩訶薩。應知名為。心常散亂。
何以故。滿慈子。若菩薩摩訶薩。修學二乘。相應作意。障礙無上正等菩提。令菩提心。恒散亂故。
又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雖緣色聲。香味觸境。發起種種。非理作意。擾亂菩薩。布施等心。而不障礙。菩薩所求。一切智智。若法不能。障礙菩薩。一切智智。雖現在前。而於菩薩摩訶薩眾。所修靜慮波羅蜜多。應知不名。極違逆法。非永退失。菩薩定地。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觀何義故。讚諸菩薩摩訶薩眾。所有功德。不讚聲聞。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於意云何。日輪與此。贍部洲人。作光明事。螢能作不。
滿慈子曰。
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佛言。
如是。如汝所說。一切菩薩摩訶薩眾。所能作事。亦復如是。非諸聲聞。所能成辦。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
云何應知。唯諸菩薩摩訶薩眾。能作是念。
我當度脫。無量無數。無邊有情。令入無餘。般涅槃界。我當令佛。清淨法眼。無間無斷。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云何應知。唯諸菩薩摩訶薩眾。能作如是。殊勝事業。非諸聲聞。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汝今觀此。聲聞眾中。有一苾芻。能如菩薩摩訶薩眾。作如是念。辦斯事不。
滿慈子曰。
不也。世尊。不也。善逝。我今觀此。聲聞眾中。無一苾芻。能如菩薩摩訶薩眾。作如是念。亦無能辦。此事業者。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是故如來。應。正等覺。唯讚菩薩。不讚聲聞。觀此眾中。諸阿羅漢。無如是念。亦不能成。如是事業。當知一切。聲聞乘人。無如菩薩摩訶薩眾。所作事業。是故我說。
譬如日輪。與贍部洲。作光明事。螢不能辦。所謂日輪。放無量光。普照贍部。諸有情類。螢光唯照。自身非餘。如是菩薩摩訶薩眾。調伏自身。煩惱惡業。亦能度脫。無量有情。令離一切。煩惱惡業。入無餘依。般涅槃界。或證無上正等菩提。聲聞乘人。唯能調伏。自身所有。煩惱惡業。不能饒益。無量有情。故聲聞人。非如菩薩。所有事業。皆悉殊勝。
又滿慈子。如善射夫。於所學法。已作加行。身手弓仗。皆善調習。學諸武伎。已至究竟。已百千歲。食王封祿。王與怨敵。欲戰諍時。象馬等軍。及諸兵仗。皆悉委任。令其指揮。冀殄凶徒。無所損失。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已發無上。正等覺心。已修菩薩摩訶薩行。於能調伏。諸有情類。貪瞋癡行。已得善巧。是故如來。應。正等覺。偏讚菩薩摩訶薩眾。教誡教授。令勤修習。能正引發。菩提資糧。令速圓滿。所發大願。疾證無上正等菩提。為諸有情。說能永斷。貪瞋癡等。清淨法要。
是故。菩薩摩訶薩眾。被戴甲冑。所作事業。聲聞獨覺。俱不能為。由此如來。應。正等覺。讚勵菩薩。非諸聲聞。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應知菩薩摩訶薩眾。諸有所作。無不定心。謂諸菩薩摩訶薩眾。若住布施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淨戒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安忍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精進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靜慮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般若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諸餘。菩提分法。當知爾時。心亦在定。如吠琉璃。隨所在處。於自寶色。終不棄捨。謂彼若在。金器銀器。頗胝迦器。銅鐵瓦等。常不棄捨。吠琉璃色。如是菩薩摩訶薩眾。若住布施波羅蜜多。若住淨戒波羅蜜多。若住安忍波羅蜜多。若住精進波羅蜜多。若住靜慮波羅蜜多。若住般若波羅蜜多。若住諸餘。菩提分法。當知爾時。心常在定。我如是解。佛所說義。
爾時佛讚。滿慈子言。
善哉善哉。如是如是。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安住如是。初靜慮已。若樂聲聞。或獨覺地。當知名為。亂心菩薩。當知彼住。非定地心。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尋伺寂靜。內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第二靜慮具足住。安住如是。第二靜慮已。若樂聲聞。或獨覺地。當知名為。亂心菩薩。當知彼住。非定地心。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離喜住捨。具念正知。受身受樂。唯諸聖者。能說能捨。具念樂住。第三靜慮具足住。安住如是。第三靜慮已。若樂聲聞。或獨覺地。當知名為。亂心菩薩。當知彼住。非定地心。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第四靜慮具足住。安住如是。第四靜慮已。若樂聲聞。或獨覺地。當知名為。亂心菩薩。當知彼住。非定地心。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齊何應知。菩薩心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隨見彼彼。諸有情時。便作是念。
我當精勤。修菩薩行。證得無上。正等覺時。決定當。令彼有情。類入無餘依。般涅槃界。或證無上正等菩提。
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三歸。彼諸有情。住三歸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五戒。彼諸有情。住五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八戒。彼諸有情。住八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十戒。彼諸有情。住十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十善業道。彼諸有情。住十善業道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具戒。彼諸有情。住具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菩薩戒。彼諸有情。住菩薩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布施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布施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淨戒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淨戒。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安忍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安忍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精進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精進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靜慮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靜慮。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般若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淨觀地。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五眼。及六神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無忘失法。恒住捨性。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預流果。若一來果。若不還果。若阿羅漢果。若獨覺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嚴淨佛土。成熟有情。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於他所修。布施等善。深心隨喜。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於一切處。心得定已。應知名為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何以故。滿慈子。是諸菩薩摩訶薩眾。常不遠離。一切智智。勝作意故。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常不遠離。一切智智。勝作意者。應知名為。安住靜慮波羅蜜多。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引發無邊殊勝功德。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知如來。應。正等覺。安住不動。第四靜慮。捨諸壽行。現入無餘。般涅槃界。是故靜慮波羅蜜多。於諸菩薩摩訶薩眾。所求無上正等菩提。有大恩德。
是故。菩薩摩訶薩眾。所住靜慮波羅蜜多。除如來定。於諸餘定。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何以故。滿慈子。菩薩靜慮波羅蜜多。常不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二乘靜慮。決定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故於菩薩。靜慮為劣。菩薩靜慮。於彼為勝。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
若諸聲聞。住此靜慮。證得法性。成聲聞果。即諸菩薩。住此靜慮。證得法性。離諸執著。得成如來。應。正等覺。云何可說。聲聞靜慮。決定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菩薩靜慮。常不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於意云何。諸聲聞人。住此靜慮。證得法性。成聲聞果。即諸菩薩。住此靜慮。證得法性。離諸執著。得成如來。應。正等覺。彼聲聞人。名如來不。
滿慈子曰。
不也。世尊。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吾當為汝。更說譬喻。諸有智者。因斯譬喻。於甚深義。易得解了。譬如凡人。輒昇王座。其人即得。名為王不。
滿慈子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人無福。無王相故。
佛言。
如是諸聲。聞人雖能。現入四種靜慮。四無色定。證得法性。成聲聞果。而無如來。力無畏等。殊勝功德。及諸相好。不名如來。由斯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由無佛德。說名聲聞。不爾如何。彼不名佛。
又滿慈子。諸聲聞人。所住靜慮。無勝德故。其性下劣。於諸菩薩。所住靜慮。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何以故。滿慈子。菩薩靜慮波羅蜜多。常不遠離。一切智智。嚴淨佛土。成熟有情。引發無邊。殊勝功德。由斯菩薩。所住勝定。聲聞獨覺。皆不能知。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
何等名為。菩薩勝定。如是勝定。復有何名。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菩薩勝定。名不思議。
何以故。滿慈子。如是勝定。威力難思。速能證得。一切智故。如是勝定。亦名利樂。一切世間。諸有情類。
何以故。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無量有情。方便善巧。入此定故。如是勝定。若現在前。能引無邊。微妙勝定。疾證無上正等菩提。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如是勝定。若現在前。引發無邊。方便善巧。教誡教授。無量有情。皆令引發。無漏靜慮。證真法性。斷諸煩惱。入無餘依。般涅槃界。或證無上正等菩提。由此因緣。菩薩勝定。亦名利樂。一切世間。諸有情類。
是故。菩薩摩訶薩眾。欲證無上正等菩提。應學靜慮波羅蜜多。若學靜慮波羅蜜多。速能引發。一切智智。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我謂聲聞。所得諸定。勝菩薩定。
所以者何。聲聞具得。九次第定。菩薩於中。唯得前八。菩薩不得。滅受想定。故聲聞定。勝諸菩薩。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菩薩亦得。滅受想定。謂於此定。已得自在。但不現入。
所以者何。如來不許。諸菩薩眾。現入此定。勿由現入。退墮聲聞。或獨覺地。
又滿慈子。吾當為汝。更說譬喻。諸有智者。由譬喻故。於甚深義。易得解了。如轉輪王。雖於邊地。諸小國邑。皆得自在。而不自往。彼國邑中。豈轉輪王。不往彼處。說於彼處。不得自在。如是菩薩摩訶薩眾。雖不現入。滅受想定。而於此定。已得自在。由自在故。亦名為得。
又滿慈子。非諸菩薩。常不現入。滅受想定。乃至未坐。妙菩提座。諸佛世尊。不許現入。若時得坐。妙菩提座。諸佛世尊。亦許現入。
何以故。滿慈子。勿諸菩薩。由入此定。便墮聲聞。或獨覺地。或謂諸佛。與二乘等。故佛世尊。不許現入。
又滿慈子。如剎帝利。灌頂大王。欲入市中。飲凡人酒。
時有智臣。諫大王曰。
今此時處。王不應飲。若須飲者。待至宮中。
於意云何。王於市酒。豈不能飲。而彼智臣。慇懃諫諍。不令王飲。然剎帝利。灌頂大王。非處非時。法不應飲。雖不應飲。而於市中。酒等諸物。皆得自在。
所以者何。王於一切。國土城邑。所有人物。皆自在故。如是菩薩。有殊勝智。由此智故。能數現入。滅受想定。但佛不許。故不現入。
所以者何。菩薩若入。滅受想定。便非時處。若時菩薩。坐菩提座。永害一切。虛妄相想。證甘露界。爾時方入。滅受想定。後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具三十二相。利益安樂。無量有情。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甚為希有。能作難作。謂雖有力。引漏盡智。而為有情。不證漏盡。
所以者何。以諸菩薩。於有情所。長夜思惟。利益安樂。增上意樂。恒現在前。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諸菩薩。於有情所。長夜思惟。利益安樂。增上意樂。恒現在前。
又滿慈子。是諸菩薩。觀此義利。雖能具入。九次第定。而不具入。
所以者何。是諸菩薩。方便善巧。於一切定。雖得自在。而能不入。
又滿慈子。一切菩薩。若初發心。若已不退。皆應安住。如是靜慮波羅蜜多。若諸菩薩。常能安住。如是靜慮波羅蜜多。於諸有情。能作饒益。速能引發。一切智智。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
當知菩薩摩訶薩眾。具大勢力。能為有情。作饒益事。亦能引發。一切智智。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
如是。如汝所說。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云何方便。還從定起。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
諸菩薩摩訶薩。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具足而住。於色無色。靜慮等至。順逆次第。超越串習。極善純熟。遊戲自在。復入欲界。非等引心。
所以者何。勿由定力。生色無色。長壽天故。勿色無色。靜慮等至。引起彼地。續生之心。為護彼心。令不現起。還入欲界。非等引心。由起此心。還生欲界。親近供養。諸佛世尊。引發無邊。菩提分法。生色無色。無如是能。上二界生。身心鈍故。由斯菩薩。方便善巧。先習上定。令善純熟。後起下心。還生欲界。修集無量。菩提資糧。至圓滿已。超過三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譬如有人。作如是念。
設何方便。得入王宮。與王后妃。竊為戲樂。令王不覺。身命得存。
作是念已。求諸妙藥。服使男形。或隱或顯。得斯藥已。方便事王。
王既識知。便服隱藥。遂白王曰。
我今無形。請為大王。守禁宮室。
王令檢已。委任中宮。其人爾時。入王宮內。與諸妃后。恣意交通。荏苒時經。一二三月。
恐王知覺。喪失身命。便服顯藥。而白王言。
我今男形。欻然復現。請從今去。不入中宮。
時王讚言。
此真善士。自能進退。不違我法。
厚賜爵祿。委任外事。當知是人。方便善巧。能滿己願。身命得存。復蒙彼王。厚賜財位。如是菩薩。方便善巧。入四靜慮。及四無色。次第超越。得善巧已。復起下心。還生欲界。親近供養。諸佛世尊。引發無邊。菩提分法。乃至未滿。不證實際。
何以故。舍利子。是諸菩薩。方便善巧。不捨有情。一切智故。如是菩薩。方便善巧。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於實際中。能不作證。亦不現入。滅受想定。乃至未滿。菩提資糧。受欲界身。修菩薩行。
爾時佛告。阿難陀言。
汝應受持。諸菩薩眾。所學靜慮波羅蜜多。勿令忘失。
阿難陀曰。
唯然。世尊。我已受持。諸菩薩眾。所學靜慮波羅蜜多。必無忘失。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具壽舍利子。具壽滿慈子。具壽阿難陀。及餘聲聞。諸菩薩眾。并餘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二
唐法師玄奘譯
第十五靜慮波羅蜜多分之二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般若波羅蜜多。於諸靜慮。及靜慮支。不生味著。亦無退轉。於諸靜慮。及靜慮支。不起我想。分別執著。復持如是。相應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於諸靜慮。及靜慮支。發起無著。無常想等。復持如是。相應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般若波羅蜜多。於諸靜慮。及靜慮支。不生味著。亦無退轉。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
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精進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超過欲界。諸雜染法。方便趣入。四種靜慮。四無色定。寂靜安樂。還復棄捨。受欲界身。精進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餘無邊。菩提分法。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精進波羅蜜多。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
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修學成就。大慈大悲。於諸有情。欲作饒益。安住靜慮波羅蜜多。遇諸違緣。心無雜穢。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安忍波羅蜜多。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
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淨戒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於諸聲聞。及獨覺地。不生取著。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淨戒波羅蜜多。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
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布施波羅蜜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於諸有情。起大悲念。誓不棄捨。一切有情。欲令解脫。生死苦故。求證無上正等菩提。作是念言。
我當決定。以大法施。攝受有情。常為有情。宣說永斷。一切煩惱。真淨法要。
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攝受布施波羅蜜多。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方便善巧。是菩薩摩訶薩。應知名為。何等菩薩。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是菩薩摩訶薩。應知名為。不退菩薩。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
如是菩薩摩訶薩眾。甚為希有。能為難事。已住如是。諸勝定中。寂靜安樂。復能棄捨。還受欲界。相應劣法。方便善巧。饒益有情。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如是菩薩摩訶薩眾。甚為希有。能為難事。應知如是。諸菩薩眾。為度無量。無邊有情。被戴堅牢。大願甲冑。恒作是念。
我當度脫。無量無數。無邊有情。令入無餘。般涅槃界。我當令佛。清淨法眼。常無間斷。利益安樂。一切有情。雖作是事。而無執著。謂無有情。得涅槃者。或得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諸法無我。亦無我所。眾苦生時。唯有苦生。無能生者。眾苦滅時。唯有苦滅。無能滅者。當知亦無。能證能得。清淨法者。
由此因緣。應知菩薩摩訶薩眾。甚為希有。能為難事。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當知菩薩摩訶薩眾。甚為希有。能為難事。
所以者何。雖實無法。有生有滅。或般涅槃。或證無上正等菩提。而諸菩薩摩訶薩眾。為度無量。無邊有情。精進修行。諸菩薩行。求證無上正等菩提。欲為有情。宣說永斷。貪瞋癡法。令勤修學。得般涅槃。或為有情。宣說菩薩摩訶薩道。令勤修學。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若菩薩摩訶薩。心無散亂。相續安住。一切智智。相應作意。是菩薩摩訶薩應知。名為安住。靜慮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訶薩。住聲聞地。相應作意。或獨覺地。相應作意。是菩薩摩訶薩。應知名為。心常散亂。
何以故。滿慈子。若菩薩摩訶薩。修學二乘。相應作意。障礙無上正等菩提。令菩提心。恒散亂故。
又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雖緣色聲。香味觸境。發起種種。非理作意。擾亂菩薩。布施等心。而不障礙。菩薩所求。一切智智。若法不能。障礙菩薩。一切智智。雖現在前。而於菩薩摩訶薩眾。所修靜慮波羅蜜多。應知不名。極違逆法。非永退失。菩薩定地。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觀何義故。讚諸菩薩摩訶薩眾。所有功德。不讚聲聞。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於意云何。日輪與此。贍部洲人。作光明事。螢能作不。
滿慈子曰。
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佛言。
如是。如汝所說。一切菩薩摩訶薩眾。所能作事。亦復如是。非諸聲聞。所能成辦。
時滿慈子。復白佛言。
云何應知。唯諸菩薩摩訶薩眾。能作是念。
我當度脫。無量無數。無邊有情。令入無餘。般涅槃界。我當令佛。清淨法眼。無間無斷。利益安樂。一切有情。云何應知。唯諸菩薩摩訶薩眾。能作如是。殊勝事業。非諸聲聞。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汝今觀此。聲聞眾中。有一苾芻。能如菩薩摩訶薩眾。作如是念。辦斯事不。
滿慈子曰。
不也。世尊。不也。善逝。我今觀此。聲聞眾中。無一苾芻。能如菩薩摩訶薩眾。作如是念。亦無能辦。此事業者。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是故如來。應。正等覺。唯讚菩薩。不讚聲聞。觀此眾中。諸阿羅漢。無如是念。亦不能成。如是事業。當知一切。聲聞乘人。無如菩薩摩訶薩眾。所作事業。是故我說。
譬如日輪。與贍部洲。作光明事。螢不能辦。所謂日輪。放無量光。普照贍部。諸有情類。螢光唯照。自身非餘。如是菩薩摩訶薩眾。調伏自身。煩惱惡業。亦能度脫。無量有情。令離一切。煩惱惡業。入無餘依。般涅槃界。或證無上正等菩提。聲聞乘人。唯能調伏。自身所有。煩惱惡業。不能饒益。無量有情。故聲聞人。非如菩薩。所有事業。皆悉殊勝。
又滿慈子。如善射夫。於所學法。已作加行。身手弓仗。皆善調習。學諸武伎。已至究竟。已百千歲。食王封祿。王與怨敵。欲戰諍時。象馬等軍。及諸兵仗。皆悉委任。令其指揮。冀殄凶徒。無所損失。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已發無上。正等覺心。已修菩薩摩訶薩行。於能調伏。諸有情類。貪瞋癡行。已得善巧。是故如來。應。正等覺。偏讚菩薩摩訶薩眾。教誡教授。令勤修習。能正引發。菩提資糧。令速圓滿。所發大願。疾證無上正等菩提。為諸有情。說能永斷。貪瞋癡等。清淨法要。
是故。菩薩摩訶薩眾。被戴甲冑。所作事業。聲聞獨覺。俱不能為。由此如來。應。正等覺。讚勵菩薩。非諸聲聞。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應知菩薩摩訶薩眾。諸有所作。無不定心。謂諸菩薩摩訶薩眾。若住布施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淨戒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安忍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精進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靜慮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般若波羅蜜多。當知爾時。心亦在定。若住諸餘。菩提分法。當知爾時。心亦在定。如吠琉璃。隨所在處。於自寶色。終不棄捨。謂彼若在。金器銀器。頗胝迦器。銅鐵瓦等。常不棄捨。吠琉璃色。如是菩薩摩訶薩眾。若住布施波羅蜜多。若住淨戒波羅蜜多。若住安忍波羅蜜多。若住精進波羅蜜多。若住靜慮波羅蜜多。若住般若波羅蜜多。若住諸餘。菩提分法。當知爾時。心常在定。我如是解。佛所說義。
爾時佛讚。滿慈子言。
善哉善哉。如是如是。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足住。安住如是。初靜慮已。若樂聲聞。或獨覺地。當知名為。亂心菩薩。當知彼住。非定地心。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尋伺寂靜。內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第二靜慮具足住。安住如是。第二靜慮已。若樂聲聞。或獨覺地。當知名為。亂心菩薩。當知彼住。非定地心。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離喜住捨。具念正知。受身受樂。唯諸聖者。能說能捨。具念樂住。第三靜慮具足住。安住如是。第三靜慮已。若樂聲聞。或獨覺地。當知名為。亂心菩薩。當知彼住。非定地心。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第四靜慮具足住。安住如是。第四靜慮已。若樂聲聞。或獨覺地。當知名為。亂心菩薩。當知彼住。非定地心。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齊何應知。菩薩心定。
爾時佛告。滿慈子言。
若諸菩薩摩訶薩眾。隨見彼彼。諸有情時。便作是念。
我當精勤。修菩薩行。證得無上。正等覺時。決定當。令彼有情。類入無餘依。般涅槃界。或證無上正等菩提。
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三歸。彼諸有情。住三歸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五戒。彼諸有情。住五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八戒。彼諸有情。住八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十戒。彼諸有情。住十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十善業道。彼諸有情。住十善業道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具戒。彼諸有情。住具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勸有情類。受持菩薩戒。彼諸有情。住菩薩戒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布施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布施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淨戒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淨戒。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安忍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安忍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精進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精進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靜慮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靜慮。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般若波羅蜜多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淨觀地。種姓地。第八地。具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獨覺地。菩薩地。如來地。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五眼。及六神通。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無忘失法。恒住捨性。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預流果。若一來果。若不還果。若阿羅漢果。若獨覺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方便勸導。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嚴淨佛土。成熟有情。彼善男子。善女人等。安住此已。即持如是。所集善根。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
又滿慈子。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於他所修。布施等善。深心隨喜。迴向趣求。一切智智。齊此應知。菩薩心定。若諸菩薩摩訶薩眾。於一切處。心得定已。應知名為安住。靜慮波羅蜜多。
何以故。滿慈子。是諸菩薩摩訶薩眾。常不遠離。一切智智。勝作意故。若諸菩薩摩訶薩眾。常不遠離。一切智智。勝作意者。應知名為。安住靜慮波羅蜜多。如是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引發無邊殊勝功德。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應知如來。應。正等覺。安住不動。第四靜慮。捨諸壽行。現入無餘。般涅槃界。是故靜慮波羅蜜多。於諸菩薩摩訶薩眾。所求無上正等菩提。有大恩德。
是故。菩薩摩訶薩眾。所住靜慮波羅蜜多。除如來定。於諸餘定。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何以故。滿慈子。菩薩靜慮波羅蜜多。常不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二乘靜慮。決定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故於菩薩。靜慮為劣。菩薩靜慮。於彼為勝。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
若諸聲聞。住此靜慮。證得法性。成聲聞果。即諸菩薩。住此靜慮。證得法性。離諸執著。得成如來。應。正等覺。云何可說。聲聞靜慮。決定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菩薩靜慮。常不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於意云何。諸聲聞人。住此靜慮。證得法性。成聲聞果。即諸菩薩。住此靜慮。證得法性。離諸執著。得成如來。應。正等覺。彼聲聞人。名如來不。
滿慈子曰。
不也。世尊。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吾當為汝。更說譬喻。諸有智者。因斯譬喻。於甚深義。易得解了。譬如凡人。輒昇王座。其人即得。名為王不。
滿慈子曰。
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彼人無福。無王相故。
佛言。
如是諸聲。聞人雖能。現入四種靜慮。四無色定。證得法性。成聲聞果。而無如來。力無畏等。殊勝功德。及諸相好。不名如來。由斯遠離。一切智智。相應作意。由無佛德。說名聲聞。不爾如何。彼不名佛。
又滿慈子。諸聲聞人。所住靜慮。無勝德故。其性下劣。於諸菩薩。所住靜慮。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何以故。滿慈子。菩薩靜慮波羅蜜多。常不遠離。一切智智。嚴淨佛土。成熟有情。引發無邊。殊勝功德。由斯菩薩。所住勝定。聲聞獨覺。皆不能知。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
何等名為。菩薩勝定。如是勝定。復有何名。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菩薩勝定。名不思議。
何以故。滿慈子。如是勝定。威力難思。速能證得。一切智故。如是勝定。亦名利樂。一切世間。諸有情類。
何以故。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無量有情。方便善巧。入此定故。如是勝定。若現在前。能引無邊。微妙勝定。疾證無上正等菩提。與諸有情。作大饒益。如是勝定。若現在前。引發無邊。方便善巧。教誡教授。無量有情。皆令引發。無漏靜慮。證真法性。斷諸煩惱。入無餘依。般涅槃界。或證無上正等菩提。由此因緣。菩薩勝定。亦名利樂。一切世間。諸有情類。
是故。菩薩摩訶薩眾。欲證無上正等菩提。應學靜慮波羅蜜多。若學靜慮波羅蜜多。速能引發。一切智智。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我謂聲聞。所得諸定。勝菩薩定。
所以者何。聲聞具得。九次第定。菩薩於中。唯得前八。菩薩不得。滅受想定。故聲聞定。勝諸菩薩。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菩薩亦得。滅受想定。謂於此定。已得自在。但不現入。
所以者何。如來不許。諸菩薩眾。現入此定。勿由現入。退墮聲聞。或獨覺地。
又滿慈子。吾當為汝。更說譬喻。諸有智者。由譬喻故。於甚深義。易得解了。如轉輪王。雖於邊地。諸小國邑。皆得自在。而不自往。彼國邑中。豈轉輪王。不往彼處。說於彼處。不得自在。如是菩薩摩訶薩眾。雖不現入。滅受想定。而於此定。已得自在。由自在故。亦名為得。
又滿慈子。非諸菩薩。常不現入。滅受想定。乃至未坐。妙菩提座。諸佛世尊。不許現入。若時得坐。妙菩提座。諸佛世尊。亦許現入。
何以故。滿慈子。勿諸菩薩。由入此定。便墮聲聞。或獨覺地。或謂諸佛。與二乘等。故佛世尊。不許現入。
又滿慈子。如剎帝利。灌頂大王。欲入市中。飲凡人酒。
時有智臣。諫大王曰。
今此時處。王不應飲。若須飲者。待至宮中。
於意云何。王於市酒。豈不能飲。而彼智臣。慇懃諫諍。不令王飲。然剎帝利。灌頂大王。非處非時。法不應飲。雖不應飲。而於市中。酒等諸物。皆得自在。
所以者何。王於一切。國土城邑。所有人物。皆自在故。如是菩薩。有殊勝智。由此智故。能數現入。滅受想定。但佛不許。故不現入。
所以者何。菩薩若入。滅受想定。便非時處。若時菩薩。坐菩提座。永害一切。虛妄相想。證甘露界。爾時方入。滅受想定。後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具三十二相。利益安樂。無量有情。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
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甚為希有。能作難作。謂雖有力。引漏盡智。而為有情。不證漏盡。
所以者何。以諸菩薩。於有情所。長夜思惟。利益安樂。增上意樂。恒現在前。
爾時世尊。告滿慈子。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諸菩薩。於有情所。長夜思惟。利益安樂。增上意樂。恒現在前。
又滿慈子。是諸菩薩。觀此義利。雖能具入。九次第定。而不具入。
所以者何。是諸菩薩。方便善巧。於一切定。雖得自在。而能不入。
又滿慈子。一切菩薩。若初發心。若已不退。皆應安住。如是靜慮波羅蜜多。若諸菩薩。常能安住。如是靜慮波羅蜜多。於諸有情。能作饒益。速能引發。一切智智。
時滿慈子。便白佛言。
當知菩薩摩訶薩眾。具大勢力。能為有情。作饒益事。亦能引發。一切智智。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佛言。
如是。如汝所說。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眾。安住靜慮波羅蜜多。云何方便。還從定起。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
諸菩薩摩訶薩。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具足而住。於色無色。靜慮等至。順逆次第。超越串習。極善純熟。遊戲自在。復入欲界。非等引心。
所以者何。勿由定力。生色無色。長壽天故。勿色無色。靜慮等至。引起彼地。續生之心。為護彼心。令不現起。還入欲界。非等引心。由起此心。還生欲界。親近供養。諸佛世尊。引發無邊。菩提分法。生色無色。無如是能。上二界生。身心鈍故。由斯菩薩。方便善巧。先習上定。令善純熟。後起下心。還生欲界。修集無量。菩提資糧。至圓滿已。超過三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譬如有人。作如是念。
設何方便。得入王宮。與王后妃。竊為戲樂。令王不覺。身命得存。
作是念已。求諸妙藥。服使男形。或隱或顯。得斯藥已。方便事王。
王既識知。便服隱藥。遂白王曰。
我今無形。請為大王。守禁宮室。
王令檢已。委任中宮。其人爾時。入王宮內。與諸妃后。恣意交通。荏苒時經。一二三月。
恐王知覺。喪失身命。便服顯藥。而白王言。
我今男形。欻然復現。請從今去。不入中宮。
時王讚言。
此真善士。自能進退。不違我法。
厚賜爵祿。委任外事。當知是人。方便善巧。能滿己願。身命得存。復蒙彼王。厚賜財位。如是菩薩。方便善巧。入四靜慮。及四無色。次第超越。得善巧已。復起下心。還生欲界。親近供養。諸佛世尊。引發無邊。菩提分法。乃至未滿。不證實際。
何以故。舍利子。是諸菩薩。方便善巧。不捨有情。一切智故。如是菩薩。方便善巧。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於實際中。能不作證。亦不現入。滅受想定。乃至未滿。菩提資糧。受欲界身。修菩薩行。
爾時佛告。阿難陀言。
汝應受持。諸菩薩眾。所學靜慮波羅蜜多。勿令忘失。
阿難陀曰。
唯然。世尊。我已受持。諸菩薩眾。所學靜慮波羅蜜多。必無忘失。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具壽舍利子。具壽滿慈子。具壽阿難陀。及餘聲聞。諸菩薩眾。并餘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