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經卷第十一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

無惱指鬘品第四十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於時國王。名波斯匿。王有輔相。聰明巨富。其婦懷妊。生一男兒。形貌端正。容體殊絕。於時輔相。見兒歡喜。即召相師。令占相之。

相師看見。懷喜而言。

是兒福相。人中挺特。聰明智辯。有踰人之德。

父聞遂喜。勅為作字。

相師問言。

兒受胎來。有何異事。

輔相答言。

其母素性。不能良善。懷妊已來。倍更異常。心性恭順。樂宣人德。慈矜苦厄。不喜說過。

相師言曰。

此是兒志。當為立字。號阿舋賊奇。兒漸長大。雄壯絕倫。有力士之力。一人敵千。騰接飛鳥。走疾奔馬。其父輔相。甚愛念之。

於是國中。有一婆羅門。聰明博達。多聞廣識。有五百弟子。追逐隨學。爾時輔相。即將其子。往囑及之。令其學問。婆羅門可之。受持教授。阿舋賊奇。夙夜勤業。一日諮受。勝餘終年。學未經久。普悉通達。婆羅門師。異常待遇。行來進止。每與是俱。及諸同學。傾意瞻敬。

爾時婆羅門師婦。見其端正。才姿挺邈。過踰人表。懷情色著。愛不去意。然諸弟子。與共周迴。行止不獨。無緣與語。有心不遂。常以歎悒。會有檀越。來請其師。及諸弟子。三月一時。

婆羅門師。內與婦議。

我今當行。受請三月。當留一人。經紀於後。

時婦內喜。密自懷計。白婆羅門。

是事應爾。後家理重。宜須才能。可留無惱。囑以後事。

時婆羅門。即勅無惱。

我今赴彼。檀越之請。後事總多。須人料理。卿著才能。為吾營後。

無惱受教。即住不行。師及徒眾。引導而去。其婦怡悅。欣喜無量。極自莊飾。多作姿媚。與共談語。嬈動其意。無惱志固。無心相從。欲心轉盛。實意語之。

我相欽愛。由來有素。但逼眾人。有懷未發。汝師臨去。吾故相留。今既獨靜。當從我意。

無惱曉謝。語言。

我梵志法。不婬師婦。若當違犯。非婆羅門。寧交取死。終不為此。

於時師婦。望重違心。慚愧瞋憤。復作密計。候師垂至。挽裂衣裳。爴破其面。塵土坌身。憔悴臥地。無所言語。

時婆羅門。師徒俱到。師即入內。見婦色狀。即問其故。

何緣乃爾。

婦垂泣言。

不足問也。

時婆羅門。重更問之。

汝有何事。當相告語。云何不說。

婦啼而言。

汝所欽美。阿舋賊奇。自汝去後。常見侵凌。我適不從。抴裂我衣。壞我身首。汝畜弟子。云何乃爾。

婆羅門聞。甚懷恚忿。語其婦言。

此無惱者。力敵千人。輔相之子。種族強盛。雖欲治之。宜當以漸。

詮謀是已。往見無惱。隨宜方便。而慰喻言。

我去之後。苦汝營勞。又汝前後。奉事盡忠。常感汝意。思欲相酬。有一秘法。由來未說。若能成辦。直生梵天。

無惱長跪。問是何事。

答言。

若持七日之中。斬千人首。而取一指。凡得千指。以為鬘飾。爾時梵天。便自來下。命終之後。定生梵天。

無惱聞此。情懷猶豫。復白師言。

此事不應。殺害眾生。便生梵天。

師又告言。

汝我弟子。豈不信我。至要之言。若汝不信。則為義絕。隨爾道徑。莫復此住。

又更作咒。竪刀在地。說咒已訖。惡心轉生。師知其意。即授與刀。受刀走外。得人便殺。取指為鬘。人見便號。鴦仇魔羅。周行斬害。到七日頭。方得九百。九十九指。唯少一指。殘殺一人。指數便滿。人皆藏竄。無敢行者。遍行求覓。更不能得。七日之中。不得飲食。其母憐愍。遣人為致。悉各懷懼。無敢往者。其母持食。躬自致往。兒遙見母。走趣欲殺。

母時語言。

咄不孝物。云何懷逆。欲危害我。

兒便語言。

我受師教。要七日中。滿得千指。便當得願。生於梵天。日數已滿。更不能得。事不獲已。當殺於母。

母又語言。

事苟當爾。但取我指。莫見傷殺。

於時世尊。具遙覩見。知其可度。化作比丘。行於彼邊。鴦仇摩羅。已見比丘。捨母騰躍。走趣規殺。佛見其來。徐行捨去。

指鬘極力。走不能及。便遙喚言。

比丘小住。

佛遙答言。

我常自住。但汝不住。

指鬘復問。

云何汝住。我不住耶。

佛即答言。

我諸根寂定。而得自在。汝從惡師。稟受邪倒。變易汝心。不得定住。晝夜殺害。造無邊罪。

指鬘聞此。意欻開悟。投刀遠棄。遙禮自歸。於時如來。爾乃待之。還現佛身。光明朗日。三十二相。昺著奇妙。指鬘見佛。光相威儀。以身投地。悔過自責。佛粗說法。得法眼淨。心遂純信。求索出家。

佛即可之。

善來比丘。

鬚髮自落。法衣著身。隨彼所應。重為說法。心垢都盡。得羅漢道。佛即將其。還祇陀林。

爾時國中。人民之類。聞指鬘聲。皆各驚怖。人畜懷妊。怖不能生。

時有一象。不能出子。佛勅指鬘。往說誠言。

我生已來。不殺一人。

指鬘白佛。

我由來殺多。云何不殺。

佛告之曰。

於聖法中。是為始生。

爾時指鬘。便整衣服。奉教往說。如語尋生。皆得安隱。還詣精舍。坐一房中。

時波斯匿王。大合兵眾。躬欲往討。鴦仇摩羅。路由祇洹。當往攻擊。

時祇洹中。有一比丘。形極痤陋。音聲異妙。振聲高唄。音極和暢。軍眾傾耳。無有厭足。象馬竪耳。住不肯行。

王怪。顧問御者。

何以乃爾。

御者答言。

由聞唄聲。是使象馬。停足立聽。

王言。

畜生尚樂聞法。我曹人類。何不往聽。

即與群眾。暫還祇洹。到下象乘。解劍卻蓋。直進佛所。敬禮問訊。

彼唄比丘。唄聲已絕。王先問言。

向聞唄音。清妙和暢。情豫欽慕。願得見識。施十萬錢。

佛告之曰。

先與其錢。然後可見。若已見者。更不欲與。一錢之心。

即將示之。見其形狀。倍復痤陋。不忍見之。意無欲與。一錢之想。

王從座起。長跪白佛言。

今此比丘。形極短醜。其音深遠。聲徹乃爾。宿作何行。致得斯報。

佛告王曰。

善聽著心。過去有佛。名曰迦葉。度人周訖。便般涅槃。時彼國王。名機里毘。收取舍利。欲用起塔。

時四龍王。化為人形。來見其王。問起塔事。

為用寶作。為用土耶。

王即答言。

欲令塔大。無多寶物。那得使成。今欲土作。令方五里。高二十五里。極使高顯可觀。

龍王白言。

我非是人。皆是龍王。聞王作塔。故來相問。苟欲用寶。當相佐助。

王歡喜言。

能爾者快。

龍復語言。

四城門外。有四大泉。城東泉水。取用作墼。成紺琉璃。城南泉水。取用作墼。其墼成已。皆成黃金。城西泉水。取用作墼。墼成就已。變成為銀。城北泉水。取用作墼。其墼成已。變為白玉。

王聞是語。倍增踊躍。即立四監。各典一邊。其三監所。作工向欲成。一監慢怠。工獨不就。

王行看見。便以理責。

卿不用心。當加罰讁。

其人懷怨。便白王言。

此塔太大。當何時成。

王去之後。勅諸作人。晝夜勤作。一時都訖。塔極高峻。眾寶晃昱。莊校雕飾。極有異觀。

見已歡喜。懺悔前過。持一金鈴。著塔棖頭。即自求願。

令我所生。音聲極好。一切眾生。莫不樂聞。將來有佛。號釋迦牟尼。使我得見。度脫生死。

如是大王。欲知爾時。一監作遲。怨塔大者。此比丘是。緣彼恨言。嫌其塔大。五百世中。常極痤陋。由後歡喜。施鈴塔頭。求索好聲。及願見我。五百世中。極好音聲。今復見我。致得解脫。

王聞是已。便辭欲退。

佛問大王。

欲何所至。

王白佛言。

國有惡賊。鴦仇摩羅。傷殺人民。縱橫暴害。今欲率眾。往攻伐之。

佛告王曰。

鴦仇摩羅。當如今者。不能殺蟻。況復餘耶。

王心念言。

世尊已往。已降伏之。

佛告王言。

指鬘今已。出家入道。得阿羅漢。諸惡永盡。今在其房。欲見之不。

王言。

思見。

即起到其房外。聞指鬘比丘。謦欬之聲。憶其暴惡。所傷彌廣。怖躃斷絕。良久乃穌。還至佛所。以事白佛。

佛告王言。

不但今日。聞彼之聲。墮地斷絕。過去世時。聞其音聲。亦爾斷絕。善聽大王。過去久遠。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波羅捺。爾時國中。有一毒鳥。捕諸毒蟲。恒以為食。其形極毒。不可觸近。所經歷下。眾生皆死。樹木悉枯。爾時此鳥。遇到一林。住一樹上。謦欬欲鳴。時彼林中。有白象王。在傍樹下。聞毒鳥聲。躃地斷絕。不能動搖。

如是大王。爾時毒鳥。今指鬘是。時白象王。今王身是。

王復白佛。

鴦仇摩羅。暴害滋甚。殺爾所人。賴蒙世尊。降化修善。

佛告王曰。

鴦仇摩羅。不但今日。殺此多人。蒙我降化。過去世時。亦殺此等。我亦降化。乃復思善。

王重白佛言。

不審此等。先世被害。世尊降化。其事云何。願為解說。

佛告王曰。

善聽著心。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波羅捺。於時國王。名波羅摩達。爾時國王。將四種兵。入山林中。遊行獵戲。王到澤上。馳逐禽獸。單隻一乘。獨到深林。王時疲極。下馬小休。

爾時林中。有[馬*字]師子。懷欲心盛。行求其偶。困不能得。值於林間。見王獨坐。婬意轉隆。思欲從王。近到其邊。舉尾背住。

王知其意。而自思惟。

此是猛獸。力能殺我。若不從意。儻見危害。

王以怖故。即從師子。成欲事已。師子還去。諸兵群從。已復來到。王與人眾。即還宮城。

爾時師子。從是懷胎。日月滿足。便生一子。形盡似人。唯足斑駮。師子憶識。知是王有。便銜擔來。著於王前。王亦思惟。自憶前事。知是己兒。即收取養。以足斑駮。字為迦摩沙波陀。養之漸大。雄才志猛。父王崩亡。駮足繼治。

時駮足王。有二夫人。一王者種。二婆羅門種。

時駮足王。一日出城。遊於園觀。勅二夫人。

隨我後往。誰先到者。當與一日。極相娛樂。其隨後者。吾不見之。

王去之後。其二夫人。極自莊飾。嚴駕車乘。一時俱往。到於道中。見於天祠。梵志種者。下車作禮。禮已急進。猶隨後到。王從本言。而不前之。

於是夫人。瞋恚煩憤。怨責天神。

我由禮汝。使王見薄。若有天力。何不護我。

恚恨憤惱。密自懷計。王後還宮。加意奉事。復還待遇。從王求願。

聽我國中。一日自在。

值王偏心。即聽可之。出外令人。打壞天祠。令平如地。乃還宮中。守天祠神。悲苦懊惱。往至宮中。欲思傷害。王宮天神。遮不聽入。

有一仙人。住仙山中。時駮足王。恒常供養。日日食時。飛來入宮。不食餚饍。粗食麤供。偶值一日。仙人不來。天神知之。化作其形。欲來入宮。宮神猶識。不聽前入。遙在門外。白王求通。王聞仙人。在外索現。怪其所以。急勅聽入。是時宮神。聞王有教。即休不遮。徑前得入。坐於仙人。常坐之處。辦如常食。以用供養。

時化仙人。不肯就食。即語王言。

此食麤惡。又無肉魚。云何可噉。

王即白言。

大仙自來。恒食清素。故令不辦。肉魚餚饍。

化仙又告。

自今已後。莫設麤供。但肉為食。

即如語辦。食已還去。後到明日。舊仙飛來。為設餚饍。種種諸肉。仙人瞋恚。怨憤於王。

王言。

大仙昨日。勅如是作。

仙人語言。

昨日有患。斷食一日。不來是間。誰語汝曹。但相輕試。故復爾耳。令王是後。十二年中。恒食人肉。

作是語竟。飛還山中。

是後厨監。忘不辦肉。臨時無計。出外求肉。見死小兒。肥白在地。念且稱急。即卻頭足。擔至厨中。加諸美藥。作食與王。

王得食之。覺美倍常。即問厨監。

由來食肉。未有斯美。此是何肉。

厨監惶怖。腹拍王前。

若王原罪。乃敢實說。

王答之言。

但實說之。不問汝罪。

厨監白王。

先日有緣。不及覓肉。得死小兒。以稱時要。不意大王。乃當覺之。

王言。

此肉甚美異常。自今已往。如是求索。

厨監白王。

前者偶值。自死小兒。更求叵得。其作食者。畏懼國法。

王又語言。

汝但密取。設有覺者。斷處由我。

厨監受教。密捕得之。日日供王。於時城中。人民之類。各各行哭。云亡小兒。

展轉相問。

何由乃爾。

諸臣聚議。當試微伺。即於街里。處處安人。見王厨監。抴他小兒。伺捕得之。縛將詣王。具以前後。所亡事白。王聞是語。默然不答。

三重白王。

今捕得賊。罪釁彰露。事當斷決。云何默然。

王乃答言。

是我所教。

諸臣懷恨。各自罷去。於外共議。

王便是賊。食我等子。噉人之王。云何共治。當共除之。去此禍害。

一切同心。咸共齊謀。

城外園中。有好池水。其王日日。至彼洗浴。諸臣儲兵。安伏園中。

王出洗浴。已到池中。伏兵一時。周匝四合。即圍其王。當取殺之。

王見兵集。驚怖問言。

汝等何故。而圍逼我。

諸臣答言。

夫為王者。養民為事。方臨厨子。殺人為食。眾民呼嗟。告情無處。不任苦酷。故欲殺王。

王語諸臣。

我實無狀。自今已後。更不復為。唯見恕放。當自改厲。

諸臣語曰。

終不相放。正使今日。天雨黑雪。令汝頭上。生黑毒蛇。猶不相聽。不須多云。

時王駮足。聞臣語已。自知必死。得脫無路。即語諸臣。

雖當殺我。小緩須臾。聽我小住。

諸臣緩置。王即自誓。

我身由來。所修善行。為王正治。供養仙人。合集眾德。迴令今日。我得變成。飛行羅剎。

其語已訖。尋語而成。即飛虛空。告諸臣曰。

汝等合力。欲強殺我。賴我大幸。復能自拔。自今已後。汝等好忍。所愛妻兒。我次當食。

語訖飛去。止山林間。飛行摶人。擔以為食。人民之類。恐怖藏避。如是之後。殺噉多人。諸羅剎輩。附為翼從。徒眾漸多。所害轉廣。

後諸羅剎。白駮足王。

我等奉事。為王翼從。願為我曹。作一宴會。

時駮足王。即許之言。

當取諸王。令滿一千。與汝曹輩。以為宴會。

許之已訖。一一往取。閉著深山。已得九百。九十九王。殘少一人。其數未足。

諸王念言。

我曹窮急。當何所趣。若其捕得。須陀素彌。須陀素彌。有大方便。能濟我等。

作是計已。白羅剎王。

王欲作會。極令有異。純取諸王。不用凡細。須陀素彌。甚有高德。若能得來。王會乃好。

羅剎王言。

有何高德。

即時飛騰。往欲取之。值須陀素彌。將諸婇女。晨欲出城。至園洗浴。道見婆羅門。從其乞匂。

王語婆羅門。

待我洗還。當相布施。

王既到園。入池中洗。

時羅剎王。飛空來取。擔到山中。須陀素彌。愁憂悲泣。

時駮足王。而問之曰。

聞汝名德。殊勝第一。大丈夫志。當任窮達。云何特愁。啼如小兒。

須陀素彌。白羅剎王。

我不愛身。貪惜壽命。但念生來。未曾妄語。朝出宮行。見一道士。當車駕前。從我乞匂。我許洗還。當相施與。出值大王。擔我至此。念今妄語。違失誠信。是以故愁。非惜身也。願見哀愍。假我七日。施彼道士。當歸就死。

駮足聞是。而語之言。

汝今得去。寧當自還。來就死耶。

即復問言。

正使不還。我自能得。

尋放令去。王還到國。道士猶在。歡喜供養。施婆羅門。

時婆羅門。見王不久。欲還就死。懼其戀國。而有愁憂。即為其王。而說偈言。

劫數終極。
乾坤洞然。
須彌巨海。
都為灰焬。

天龍人鬼。
於中彫喪。
二儀尚殞。
國有何常。

生老病死。
輪轉無際。
事與願違。
憂悲為害。

欲深禍重。
瘡疣無外。
三界都苦。
國有何賴。

有本自無。
因緣成諸。
盛者必衰。
實者必虛。

眾生蠢蠢。
都如幻居。
三界皆空。
國土亦如。

識神無形。
假乘四蛇。
無眼寶養。
以為樂車。

形無常主。
神無常家。
形神尚離。
豈有國耶。

時須陀素彌。聞說此偈。思惟義理。歡喜無量。即立太子。自代為王。與諸臣別。當還赴信。

諸臣同聲。白於王言。

願王但住。勿憂駮足。臣等思計。設備防慮。鍛鐵為舍。王且在中。駮足雖猛。何所能耶。

王告諸臣。并諸人民。

夫人生世。誠信為本。虛妄苟存。情所未許。寧就信死。不妄語生。

復為種種。說誠信之利。廣為分別。虛妄之罪。諸臣悲咽。一更無言。王起出城。一切皆送。㘁慕道次。斷絕復穌。王曉喻訖。涉道而去。

時駮足王。自思惟言。

須陀素彌。今日應來。

坐於山頂。遙候望之。見其順道。徑來趣已。既到見之。顏色怡悅。歡喜解釋。踰過於舊。

羅剎王問。

快能來到。人生於世。靡不惜壽。汝今當死。歡喜倍常。還到本國。獲何善利。

須陀素彌答言。

大王寬恩假我。七日布施。得遂誠言。又聞妙法。心用開解。當如今日。志願畢足。雖當就死。情欣猶生。

駮足王言。

汝聞何法。試為吾說。

須陀素彌。為說本偈。復更方便。廣為說法。分別殺罪。及其惡報。復說慈心。不殺之福。駮足歡喜。敬戴為禮。承用其教。無復害心。即放諸王。各還本國。須陀素彌。即收兵眾。還將駮足。安置本國。前仙人誓。十二年滿。自是已後。更不噉人。遂還覇王。治民如舊。

如是大王。欲知爾時。須陀素彌王者。今我身是。駮足王者。今鴦仇摩羅是。

爾時諸人。十二年中。為駮足王。所食噉者。今此諸人。為鴦仇摩羅。所殺者是。此諸人等。世世常為。鴦仇摩羅。之所殺害。我亦世世。降之以善。

我念過去。為凡夫時。化令不殺。況我今日。成為如來。眾德普備。諸惡永息。豈復不能。降化之耶。

王復白佛。

今此諸人。宿有何緣。乃常世世。為其所殺。

佛告王曰。

善諦聽之。乃往過去。久遠劫中。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波羅捺。於時國王。名波羅摩達。王有二子。各有雄才。端正殊妙。王甚愛念。

於時小者。心自念言。

設我父崩。兄當繼治。我既年小。無望國位。生於一世。已不作王。處世何為。不如幽靜。以求仙道。

作是念已。往白父王。

貪慕深山。求於仙道。願見聽放。得遂所志。

如是慇懃。志不可奪。父便聽之。即放入山。去經數年。父王崩亡。其兄繼位。統領人民。兄治不久。遇疾命終。未有子嗣。更無繼紹。諸臣集議。靡知所歸。

有一臣言。

王有小子。前啟大王。入山學仙。當還往迎。以續王位。

諸臣喜曰。

定有此事。

即相率合。入山請喚。到以情狀。具白其意。

唯願垂憐。撫接我國。

仙人答言。

此事可畏。我此靜樂。永無憂患。世人兇惡。好相斬戮。若我為王。儻見圖害。今甚樂此。不能為也。

諸臣重白。

王崩絕嗣。更無紹繼。唯有大仙。是王之種。國土人民。不得無主。唯願垂愍。顧意臨覆。

如是致誠。慇懃求請。其意不忍。遂與還國。仙人少小。不習欲事。既來治國。漸近女色。婬事已深。奔逸放蕩。晨夜躭荒。不能自制。遂勅國中。一切諸女。欲出行時。要先從我。爾乃然後。聽往從夫。及諸國中。端正婦女。入其意者。皆悉凌辱。

時一女人。於道陌上。多人眾中。倮形立溺。人悉驚笑。來共呵之。

汝何無羞。乃至若是。

女即答言。

女於女中。有何羞恥。汝等立溺。既亦不羞。我汝不異。有何羞耻。

諸人答言。

是語何謂。

女復言曰。

唯王一人。是男子耳。一國婦女。皆被其辱。汝等若男。當令爾耶。

於是諸人。更相慙愧。便共談論。

如此女言。實是其理。

陰持女言。轉密相語。同心合謀。欲共圖王。城外園中。有清涼池。王恒前後。至池洗浴。諸臣民輩。安伏園中。值王出洗。伏兵悉出。周匝圍遶。逼取欲殺。

王乃驚曰。

欲作何等。

諸臣白言。

王為正治。婬荒過度。壞亂常俗。污辱諸家。臣等覩見。不能堪忍。故欲除王。更求賢能。

王聞遂驚。語諸臣言。

我實不是。負累汝等。請自改厲。更不敢爾。願見寬放。與民更始。

諸臣復語。

正使今日。天雨黑雪。頂生毒蛇。終不相放。奚須多云。

王聞是已。自知必死。瞋恚感憤。語諸臣言。

我本在山。無豫世事。強來見逼。以我為王。未有大失。同心圖我。我今單弱。無力自拔。誓當來世。當常殺汝。垂當得道。猶不相置。

雖作是誓。猶故殺之。

如是大王。欲知爾時。仙人王者。今鴦仇摩羅是。

爾時臣民。同心殺王者。今此諸人。為鴦仇摩羅。所殺者是。從彼已來。常為所殺。乃至今日。猶害此等。

時王長跪。復白佛言。

指鬘比丘。殺此多人。今已得道。當受報不。

佛告大王。

行必有報。今此比丘。在於房中。地獄之火。從毛孔出。極患苦痛。酸切叵言。

于時如來。欲令眾會。知作惡行。必有罪報。勅一比丘。

汝持戶排。往指鬘房。刺戶孔中。

比丘即往。奉教為之。排入戶內。尋時融消。比丘驚愕。還來白佛。

佛告比丘。

行報如是。

王及眾會。莫不信解。

爾時阿難。長跪白佛。

鴦仇摩羅。宿有何慶。身力雄壯。力士之力。健捷輕疾。走及飛鳥。復得值佛。越度生死。唯願垂哀。為眾會說。

佛告阿難。

汝等善聽。乃往過去。迦葉佛時。有一比丘。為僧執事。將僧人畜。載致穀米。道中逢雨。隱避無處。穀米囊物。悉被澆浸。

時彼比丘。思欲疾過。力少行遲。無方從意。心懷悒遲。即立誓言。

願我後生。力敵千人。身輕行速。走疾飛鳥。將來有佛。釋迦牟尼。使我得見。永脫生死。

如是阿難。爾時執事比丘者。今鴦仇摩羅是。由彼世時。出家持戒。因營僧事。立願之故。自從是來。世世端正。猛力輕疾。悉如其願。復遇見我。得度生死。

爾時阿難。及諸比丘。王及臣民。一切會者。聞佛所說。因緣行報。皆悉感厲。思惟四諦。有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者。有種辟支佛。善根本者。有發無上。正真道意者。或有得住。不退轉者。皆護身口。剋心從善。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檀膩羈品第四十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國內。有婆羅門。賓頭盧埵闍。其婦醜惡。兩眼復青。純有七女。無有男兒。家自貧困。諸女亦窮。婦性弊惡。恒罵其夫。女等更互。來求所須。比未稱給。瞋目啼哭。其七女夫。臻集其舍。承待供給。恐失其意。田有熟穀。未見踐治。從他借牛。將往踐之。守牛不謹。於澤亡失。

時婆羅門。坐自思惟。

我種何罪。酸毒兼至。內為惡婦所罵。七女所切。女夫來集。無以承當。復失他牛。不知所在。

廣行推覓。形疲心勞。愁悶惱悸。偶到林中。值見如來。坐於樹下。諸根寂定。靜然安樂。

時婆羅門。以杖拄頰。久住觀之。便生此念。

瞿曇沙門。今最安樂。無有惡婦。罵詈鬪諍。諸女熬惱。貧女夫等。煩損愁苦。又復無有。田中熟穀。不借他牛。無有失憂。

佛知其心。便語之曰。

如汝所念。如我今者。靜無眾患。實無惡婦。咒詛罵詈。無有七女。熬惱於我。亦無女夫。競集我家。亦復不憂。田中熟穀。不借他牛。無有亡憂。

佛告之曰。

欲出家不。

即白佛言。

如我今者。觀家如塚。婦女眾緣。如處怨賊。世尊慈愍。聽出家者。甚適鄙願。

佛即告曰。

善來比丘。

鬚髮自落。身所著衣。變成袈裟。佛為說法。即於坐處。諸垢永盡。成阿羅漢。

阿難聞之。歎言。

善哉。如來權導。實難思議。此婆羅門。宿種何慶。得離眾患。獲茲善利。猶如淨[(畾/且)*毛]。易染為色。

佛告阿難。

此婆羅門。非但今日。蒙我恩澤。離苦獲安。過去世時。亦賴我恩。免眾厄難。復獲安快。

阿難白佛。

不審世尊。過去世時。云何免救。令其脫苦。

佛告阿難。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廣分別說。

阿難白佛。

諾當善聽。

佛告阿難。

乃往過去。阿僧祇劫。有大國王。名阿波羅提目佉。治以道化。不抂民物。時王國中。有婆羅門。名檀膩羈。家理空貧。食不充口。少有熟穀。不能治之。從他借牛。將往踐治。踐穀已竟。驅牛還主。驅到他門。忘不囑付。於是還歸。牛主雖見。謂用未竟。復不收攝。二家相棄。遂失其牛。後往從索。言已還汝。共相詆謾。

爾時牛主。將檀膩羈。詣王債牛。適出到外。值見王家。牧馬之人。時馬逸走。喚檀膩羈。為我遮馬。時檀膩羈。下手得石。持用擲之。值脚即折。馬吏復捉。亦共詣王。次行到水。不知渡處。值一木工。口銜斵斤。褰衣垂越。

時檀膩羈。問彼人曰。

何處可渡。

應聲答處。其口開已。斵斤墮水。求覓不得。復來捉之。共將詣王。時檀膩羈。為諸債主。所見催逼。加復飢渴。便於道次。從沽酒家。乞少白酒。上床飲之。不意被下。有小兒臥。壓兒腹潰。

爾時兒母。復捉不放。

汝之無道。枉殺我兒。

並共持著。將詣王宮。到一牆邊。內自思惟。

我之不幸。眾過橫集。若至王所。儻能殺我。我今逃走。或可得脫。

作是念已。自跳躑牆。下有織公。墮上即死。時織公兒。復捉得之。便與眾人。共將詣王。

次復前行。見有一雉。住在樹上。遙問之曰。

汝檀膩羈。今欲那去。

即以上緣。向雉說之。

雉復報言。

汝到彼所。為我白王。我在餘樹。鳴聲不快。若在此樹。鳴聲哀好。何緣乃爾。汝若見王。為我問之。

次見毒蛇。蛇復問之。

汝檀膩羈。今欲何至。

即以上事。具向蛇說。

蛇復報言。

汝到王所。為我白王。我常晨朝。初出穴時。身體柔軟。無有眾痛。暮還入時。身麤強痛。礙孔難前。

時檀膩羈。亦受其囑。

復見母人。而問之言。

汝欲何趣。

復以上事。盡向說之。

母人告曰。

汝到王所。為我白王。不知何故。我向夫家。思父母舍。父母舍住。思念夫家。

亦受其囑。時諸債主。咸共圍守。將至王前。

爾時牛主。前白王言。

此人借我牛去。我從索牛。不肯償我。

王問之曰。

何不還牛。

檀膩羈曰。

我實貧困。熟穀在田。彼有恩意。以牛借我。我用踐訖。驅還歸主。主亦見之。雖不口付。牛在其門。我空歸家。不知彼牛。竟云何失。

王語彼人。

卿等二人。俱為不是。由檀膩羈。口不付汝。當截其舌。由卿見牛。不自收攝。當挑汝眼。

彼人白王。

請棄此牛。不樂剜眼。截他舌也。

即聽和解。

馬吏復言。

彼之無道。折我馬脚。

王便為問。

檀膩羈言。

此王家馬。汝何以輙。打折其脚。

跪白王言。

債主將我。從道而來。彼人喚我。令遮王馬。馬奔叵御。下手得石。捉而擲之。誤折馬脚。非故爾也。

王語馬吏。

由汝喚他。當截汝舌。由彼打馬。當截其手。

馬吏白王。

自當備馬。勿得行刑。

各共和解。

木工復前云。

檀膩羈失我斵斤。

王即問言。

汝復何以。失他斵斤。

跪白王言。

我問渡處。彼便答我。口中斵斤。失墮渠水。求覓不得。實不故爾。

王語木工。

由喚汝故。當截其舌。擔物之法。禮當用手。由卿口銜。致使墮水。今當打汝。前兩齒折。

木工聞是。前白王言。

寧棄斵斤。莫行此罰。

各共和解。

時酒家母。復牽白王。

王問檀膩羈。

何以乃爾。抂殺他兒。

跪白王言。

債主逼我。加復飢渴。彼乞少酒。上床飲之。不意被下。有臥小兒。飲酒已訖。兒已命終。非臣所樂。唯願大王。當見恕察。

王告母人。

汝舍沽酒。眾客猥多。何以臥兒。置於坐處。覆令不現。汝今二人。俱有過罪。汝兒已死。以檀膩羈。與汝作婿。令還有兒。乃放使去。

爾時母人。便叩頭曰。

我兒已死。聽各和解。我不用此。餓婆羅門。用作夫也。

於是各了。自得和解。

時織工兒。復前白王。

此人狂暴。躡殺我公。

王問言曰。

汝以何故。抂殺他父。

檀膩羈曰。

眾債逼我。我甚惶怖。趒牆逃走。偶墮其上。實非所樂。

王語彼人。

二俱不是。卿父已死。以檀膩羈。與汝作公。

其人白王。

父已死了。我終不用。此婆羅門。以為父也。

聽各共解。王便聽之。

時檀膩羈。身事都了。欣踊無量。故在王前。見二母人。共諍一兒。詣王相言。

時王明黠。以智權計。語二母言。

今唯一兒。二母召之。聽汝二人。各挽一手。誰能得者。即是其兒。

其非母者。於兒無慈。盡力頓牽。不恐傷損。所生母者。於兒慈深。隨從愛護。不忍抴挽。

王鑒真偽。語出力者。

實非汝子。強挽他兒。今於王前。道汝事實。

即向王首。

我審虛妄。抂名他兒。大王聰聖。幸恕虛過。

兒還其母。各爾放去。

復有二人。共諍白[(畾/且)*毛]。詣王紛紜。王復以智。如上斷之。

時檀膩羈。便白王言。

此諸債主。將我來時。於彼道邊。有一毒蛇。慇懃倩我。寄意白王。

不知何故。從穴出時。柔軟便易。還入穴時。妨礙苦痛。我不自知。何緣有是。

王答之言。

所以然者。從穴出時。無有眾惱。心情和柔。身亦如是。蛇由在外。鳥獸諸事。觸嬈其身。瞋恚隆盛。身便麤大。是以入時。礙穴難前。

卿可語之。

若汝在外。持心不瞋。如初出時。則無此患。

復白王言。

道見女人。倩我白王。

我在夫家。念父母舍。若在父舍。復念夫家。不知所以。何緣乃爾。

王復答言。

卿可語之。

由汝邪心。於父母舍。更畜傍婿。汝在夫家。念彼傍人。至彼小厭。還念正婿。是以爾耳。

卿可語之。

汝若持心。捨邪就正。則無此患。

又白王言。

道邊樹上。見有一雉。倩我白王。

我在餘樹。鳴聲不好。若在此樹。鳴聲哀和。不知其故。何緣如是。

王告彼人。

所以爾者。由彼樹下。有大釜金。是以於上。鳴聲哀好。餘處無金。是以住上。音聲不好。

王告檀膩羈。

卿之多過。吾已釋汝。汝家貧窮。困苦理極。樹下釜金。應是我有。就用與汝。卿可掘取。

奉受王教。一一答報。掘取彼金。貿易田業。一切所須。皆無乏少。便為富人。盡世快樂。

佛告阿難。

爾時大王。阿婆羅提目佉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爾時婆羅門。檀膩羈者。今婆羅門。賓頭盧埵闍是。

我往昔時。免其眾厄。施以珍寶。令其快樂。吾今成佛。復拔彼苦。施以無盡。法藏寶財。

尊者阿難。及諸眾會。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賢愚經卷第十一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