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當正思惟。色無常如實知。
所以者何。比丘。於色正思惟。觀色無常。如實知者。於色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當正思惟。觀識無常。如實知。
所以者何。於識正思惟。觀識無常者。則於識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如是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是正思惟。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則不能斷苦。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則不能斷苦。
諸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則能斷苦。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則能堪任斷苦。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則能越生老病死怖。
諸比丘。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愛喜者。則於苦愛喜。於苦愛喜者。則於苦不得解脫。不明。不離欲。如是受想行識愛喜者。則愛喜苦。愛喜苦者。則於苦不得解脫。
諸比丘。於色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
諸比丘。於色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斷苦。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斷苦。
於色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得解脫者。則能斷苦。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得解脫者。則能斷苦。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諸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愛喜者。則於苦愛喜。於苦愛喜者。則於苦不得解脫。如是受想行識愛喜者。則愛喜苦。愛喜苦者。則於苦不得解脫。
諸比丘。於色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無常及苦空。
非我正思惟。
無知等四種。
及於色喜樂。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過去未來。色無常。況現在色。聖弟子。如是觀者。不顧過去色。不欲未來色。於現在色厭。離欲。正向滅盡。如是。過去未來。受想行識無常。況現在識。
聖弟子。如是觀者。不顧過去識。不欣未來識。於現在識厭。離欲。正向滅盡。如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
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得解脫。解脫者。真實智生。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
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解脫。於受想行識解脫。我說是等。解脫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識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識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識。云何有常。
如是。諸比丘。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我者。則非我所。
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於受想行識。厭者不樂。不樂則解脫。解脫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受想行識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識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識。云何有常。
如是。比丘。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我者。則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
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解脫。於受想行識解脫。我說是等。為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眾生於。色不味者。則不染於色。以眾生於色味故。則有染著。如是眾生。於受想行識。不味者。彼眾生。則不染於識。以眾生。味受想行識故。彼眾生染著於識。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色。以色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色。如是受想行識。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識。以受想行識。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識。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無出離者。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色。以色於眾生。有出離故。彼諸眾生。出離於色。如是受想行識於眾生。無出離者。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識。以受想行識。於眾生有出離故。彼諸眾生。出離於識。
諸比丘。若我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出。不離。永住顛倒。亦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我以如實知。此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自證得脫。得出。得離。得解脫結縛。永不住顛倒。亦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昔於色味。有求有行。若於色味。隨順覺。則於色味。以智慧如實見。如是於受想行識味。有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識味。隨順覺。則於識味。以智慧如實見。
諸比丘。我於色患。有求有行。若於色患。隨順覺。則於色患。以智慧如實見。如是受想行識患。有求有行。若於識患。隨順覺。則於識患。以智慧如實見。
諸比丘。我於色離。有求有行。若於色離。隨順覺。則於色離。以智慧如實見。如是受想行識離。有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識離。隨順覺。則於受想行識離。以智慧如實見。
諸比丘。我於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離。不出。永住顛倒。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我以如實知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我於諸天人。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以脫。以離。以出。永不住顛倒。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過去四種說。
厭離及解脫。
二種說因緣。
味亦復二種。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善哉。世尊。今當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修不放逸。
修不放逸已。當復思惟。
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為究竟無上梵行。現法作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
善哉善哉。比丘快說此言。云當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獨一靜處。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如是說耶。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比丘。若隨使使者。即隨使死。若隨死者。為取所縛。
比丘。若不隨使使。則不隨使死。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
比丘白佛。
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
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比丘。白佛言。
世尊。色隨使使。色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為取所縛。如是受想行識。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為取所縛。
世尊。若色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
如是。世尊。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比丘。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所以者何。色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為取所縛。如是受想行識。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為取所縛。
比丘。色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心大歡喜。禮佛而退。獨在靜處。精勤修習。住不放逸。精勤修習。
住不放逸已。思惟。
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比丘。即成羅漢。心得解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所問如上。差別者。
隨使使。隨使死者。則增諸數。若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不增諸數。
佛告比丘。
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時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若色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增諸數。如是受想行識。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增諸數。
世尊。若色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不增諸數。如是受想行識。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不增諸數。
如是。世尊。我於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如是乃至。得阿羅漢。心得解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有異比丘。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
善哉。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住不放逸。
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學道。為究竟無上梵行。現法身作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
善哉善哉。汝作是說。
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於略說法中。廣解其義。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住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汝如是說耶。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比丘。非汝所應之法。宜速斷除。斷彼法者。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彼比丘。白佛言。
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
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比丘。白佛言。
世尊。色非我所應。宜速斷除。受想行識。非我所應。宜速斷除。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是故。世尊。我於世尊。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佛言。
善哉善哉。比丘。汝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所以者何。色者。非汝所應。宜速斷除。如是受想行識。非汝所應。宜速斷除。斷除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心大歡喜。禮佛而退。獨一靜處。精勤修習。住不放逸。精勤修習。
住不放逸已。思惟。
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法服。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比丘。成阿羅漢。心得解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從座起。偏袒右肩。為佛作禮。卻住一面。而白佛言。
善哉。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作如是說。
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耶。
時彼比丘。白佛言。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若非汝所應。亦非餘人所應。此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彼比丘。白佛言。
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
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比丘。白佛言。
世尊。色非我。非我所應。亦非餘人所應。是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如是受想行識。非我。非我所應。亦非餘人所應。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是故。我於如來。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所以者何。比丘。色非我。非我所應。亦非餘人所應。是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如是受想行識。非我。非我所應。亦非餘人所應。是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心大歡喜。禮佛而退。獨一靜處。精勤修習。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比丘。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從座起。為佛作禮。而白佛言。
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
不放逸住已。思惟。
所以善男子。正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說。
善哉。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耶。
比丘。白佛言。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比丘。結所繫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彼比丘。白佛言。
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
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比丘。白佛言。
世尊。色是結所繫法。是結所繫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如是受想行識。結所繫法。是結所繫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是故。我於世尊。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所以者何。色是結所繫法。此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如是受想行識。是結所繫法。此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心大歡喜。禮佛而退。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染經亦如是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從座起。為佛作禮。而白佛言。
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
不放逸住已。思惟。
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說。
善哉。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耶。
比丘。白佛言。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比丘。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
比丘。白佛言。
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
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比丘。白佛言。
世尊。色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如是受想行識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
是故。我於世尊。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所以者何。若色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如是受想行識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
乃至自知。不受後有。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比丘。名劫波。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說。比丘心得善解脫。
世尊。云何比丘。心得善解脫。
爾時世尊。告劫波曰。
善哉善哉。能問如來。心善解脫。
善哉。劫波。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劫波。當觀知。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無常。正觀無常已。色愛即除。色愛除已。心善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無常。正觀無常已。識愛即除。識愛除已。我說心善解脫。
劫波。如是比丘。心善解脫者。如來說名。心善解脫。
所以者何。愛欲斷故。愛欲斷者。如來說名。心善解脫。
時劫波比丘。聞佛所說。心大歡喜。禮佛而退。
爾時劫波比丘。受佛教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心善解脫。成阿羅漢。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羅睺羅。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佛告羅睺羅。
善哉善哉。能問如來。
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耶。
羅睺羅。白佛言。
如是世尊。
佛告羅睺羅。
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羅睺羅。當觀。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觀。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
如是。羅睺羅。比丘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知。如是見者。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羅睺羅。比丘若如是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者。比丘。是名斷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時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伽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羅睺羅。
比丘。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羅睺羅。白佛言。
世尊為法主。為導。為覆。
善哉。世尊當為諸比丘。演說此義。諸比丘從佛聞已。當受持奉行。
佛告羅睺羅。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羅睺羅白佛。
唯然受教。
佛告羅睺羅。
當觀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
比丘。如是知。如是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羅睺羅。比丘如是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者。超越疑心。遠離諸相。寂靜解脫。是名比丘。斷除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時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使增諸數。
非我非彼。
結繫動搖。
劫波所問。
亦羅睺羅。
所問二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為佛作禮。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說多聞。云何為多聞。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問我。多聞義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比丘當知。若聞色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是名多聞。如是聞受想行識。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是名多聞比丘。是名如來。所說多聞。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所說法師。云何名為法師。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來所說。法師義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佛告比丘。
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法師。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面作禮。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說。法次法向。云何法次法向。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欲知。法次法向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比丘。於色向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次法向。如是受想行識。於識向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次法向。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如世尊所說。得見法涅槃。云何比丘。得見法涅槃。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欲知。見法涅槃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佛告比丘。
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涅槃。如是受想行識。於識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涅槃。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名三蜜離提。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說。說法師。云何名為。說法師。
佛告比丘。
汝今欲知。說法師義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若比丘。於色說厭。離欲。滅盡。是名說法師。如是於受想行識。於識說厭。離欲。滅盡。是名說法師。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
多聞善說法。
向法及涅槃。
三蜜離提問。
云何說法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中。
時有長者子。名輸屢那。日日遊行。到耆闍崛山。詣尊者舍利弗。
問訊起居已。卻坐一面。語舍利弗言。
若諸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色。變易。不安隱色。言。
我勝。我等。我劣。
何故沙門。婆羅門。作如是想。而不見真實。若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變易。不安隱受想行識。而言。
我勝。我等。我劣。
何故沙門。婆羅門。作如是想。而不見真實。
若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色。不安隱色。變易。言。
我勝。我等。我劣。
何所計。而不見真實。於無常。變易。不安隱受想行識。言。
我勝。我等。我劣。
何所計。而不見真實。
輸屢那。於汝意云何。色為常。為無常耶。
答言。
無常。
輸屢那。若無常。為是苦耶。
答言。
是苦。
輸屢那。若無常。苦。是變易法。於意云何。聖弟子於中。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
輸屢那。於意云何。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
答言。
無常。
若無常。是苦耶。
答言。
是苦。
輸屢那。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於意云何。聖弟子於中。見識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
輸屢那。當知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識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輸屢那。如是於色。受想行識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舍利弗。說是經已。長者子輸屢那。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時長者子輸屢那。見法得法。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得無所畏。
從坐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
我今已度。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為優婆塞。我從今日已。盡壽命。清淨歸依三寶。
時長者子輸屢那。聞舍利弗所說。歡喜踊躍。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時有長者子。名輸屢那。日日遊行。到耆闍崛山。詣舍利弗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時舍利弗謂。
輸屢那。若沙門。婆羅門。於色不如實知。色集不如實知。色滅不如實知。色滅道跡。不如實知故。
輸屢那。當知此沙門。婆羅門。不堪能斷色。如是沙門。婆羅門。於受想行識不如實知。識集不如實知。識滅不如實知。識滅道跡。不如實知故。不堪能斷識。
輸屢那。若沙門。婆羅門。於色如實知。色集如實知。色滅如實知。色滅道跡。如實知故。
輸屢那。當知此沙門。婆羅門。堪能斷色。
如是。輸屢那。若沙門。婆羅門。於受想行識如實知。識集如實知。識滅如實知。識滅道跡。如實知故。
輸屢那。當知此沙門。婆羅門。堪能斷識。
輸屢那。於意云何。色為常。為無常耶。
答言。
無常。
又問。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
是苦。
舍利弗言。
若色無常。苦者。是變易法。聖弟子寧於中。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
輸屢那。如是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耶。
答言。
無常。
又問。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
是苦。
又問。
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聖弟子寧於中。見識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曰。
不也。
輸屢那。當知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於一切色。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輸屢那。聖弟子。於色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識。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輸屢那。聖弟子。於識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時輸屢那。聞舍利弗所說。歡喜踊躍。作禮已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
時有長者子。名輸屢那。日日遊行。到耆闍崛山。詣舍利弗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時舍利弗。告輸屢那。
若沙門。婆羅門。於色不如實知。色集不如實知。色滅不如實知。色味不如實知。色患不如實知。色離不如實知故。不堪能超越色。若沙門。婆羅門。於受想行識。不如實知。識集不如實知。識滅不如實知。識味不如實知。識患不如實知。識離不如實知故。此沙門。婆羅門。不堪能超越識。
若沙門。婆羅門。於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此沙門。婆羅門。堪能超越色。若沙門。婆羅門。於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如實知。此沙門。婆羅門。堪能超越識。
輸屢那。於汝意云何。色為常。為無常耶。
答言。
無常。
無常者。為苦耶。
答言。
是苦。
輸屢那。若色無常。苦。是變易法。聖弟子於中。寧有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
輸屢那。於汝意云何。如是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
答言。
無常。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
是苦。
輸屢那。若無常。苦。是變易法。聖弟子於中。寧有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
輸屢那。當知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於一切色。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輸屢那。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於一切識。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輸屢那。聖弟子。於此五受陰。正觀非我。非我所。如是正觀。於諸世間。無所攝受。無攝受者。則無所著。無所著者。自得涅槃。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長者子輸屢那。聞舍利弗所說。歡喜踊躍。作禮而去。
雜阿含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當正思惟。色無常如實知。
所以者何。比丘。於色正思惟。觀色無常。如實知者。於色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當正思惟。觀識無常。如實知。
所以者何。於識正思惟。觀識無常者。則於識欲貪斷。欲貪斷者。說心解脫。
如是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是正思惟。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則不能斷苦。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則不能斷苦。
諸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則能斷苦。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則能堪任斷苦。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則能越生老病死怖。
諸比丘。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斷。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愛喜者。則於苦愛喜。於苦愛喜者。則於苦不得解脫。不明。不離欲。如是受想行識愛喜者。則愛喜苦。愛喜苦者。則於苦不得解脫。
諸比丘。於色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
諸比丘。於色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斷苦。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斷苦。
於色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得解脫者。則能斷苦。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得解脫者。則能斷苦。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諸比丘。於色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解脫者。則能越生老病死怖。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愛喜者。則於苦愛喜。於苦愛喜者。則於苦不得解脫。如是受想行識愛喜者。則愛喜苦。愛喜苦者。則於苦不得解脫。
諸比丘。於色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無常及苦空。
非我正思惟。
無知等四種。
及於色喜樂。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過去未來。色無常。況現在色。聖弟子。如是觀者。不顧過去色。不欲未來色。於現在色厭。離欲。正向滅盡。如是。過去未來。受想行識無常。況現在識。
聖弟子。如是觀者。不顧過去識。不欣未來識。於現在識厭。離欲。正向滅盡。如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
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得解脫。解脫者。真實智生。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如是受想行識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
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解脫。於受想行識解脫。我說是等。解脫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識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識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識。云何有常。
如是。諸比丘。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我者。則非我所。
聖弟子。如是觀者。厭於色。厭於受想行識。厭者不樂。不樂則解脫。解脫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受想行識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識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識。云何有常。
如是。比丘。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我者。則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
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解脫。於受想行識解脫。我說是等。為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眾生於。色不味者。則不染於色。以眾生於色味故。則有染著。如是眾生。於受想行識。不味者。彼眾生。則不染於識。以眾生。味受想行識故。彼眾生染著於識。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色。以色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色。如是受想行識。不為患者。彼諸眾生。不應厭識。以受想行識。為眾生患故。彼諸眾生。則厭於識。
諸比丘。若色於眾生。無出離者。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色。以色於眾生。有出離故。彼諸眾生。出離於色。如是受想行識於眾生。無出離者。彼諸眾生。不應出離於識。以受想行識。於眾生有出離故。彼諸眾生。出離於識。
諸比丘。若我於此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出。不離。永住顛倒。亦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我以如實知。此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自證得脫。得出。得離。得解脫結縛。永不住顛倒。亦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昔於色味。有求有行。若於色味。隨順覺。則於色味。以智慧如實見。如是於受想行識味。有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識味。隨順覺。則於識味。以智慧如實見。
諸比丘。我於色患。有求有行。若於色患。隨順覺。則於色患。以智慧如實見。如是受想行識患。有求有行。若於識患。隨順覺。則於識患。以智慧如實見。
諸比丘。我於色離。有求有行。若於色離。隨順覺。則於色離。以智慧如實見。如是受想行識離。有求有行。若於受想行識離。隨順覺。則於受想行識離。以智慧如實見。
諸比丘。我於五受陰。不如實知。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者。我於諸天。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不脫。不離。不出。永住顛倒。不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比丘。我以如實知五受陰。味是味。患是患。離是離。我於諸天人。若魔。若梵。沙門。婆羅門。天人眾中。以脫。以離。以出。永不住顛倒。能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過去四種說。
厭離及解脫。
二種說因緣。
味亦復二種。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善哉。世尊。今當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修不放逸。
修不放逸已。當復思惟。
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為究竟無上梵行。現法作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
善哉善哉。比丘快說此言。云當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獨一靜處。修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如是說耶。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比丘。若隨使使者。即隨使死。若隨死者。為取所縛。
比丘。若不隨使使。則不隨使死。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
比丘白佛。
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
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比丘。白佛言。
世尊。色隨使使。色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為取所縛。如是受想行識。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為取所縛。
世尊。若色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
如是。世尊。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比丘。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所以者何。色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為取所縛。如是受想行識。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為取所縛。
比丘。色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於取解脫。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心大歡喜。禮佛而退。獨在靜處。精勤修習。住不放逸。精勤修習。
住不放逸已。思惟。
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比丘。即成羅漢。心得解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所問如上。差別者。
隨使使。隨使死者。則增諸數。若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不增諸數。
佛告比丘。
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時彼比丘。白佛言。
世尊。若色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增諸數。如是受想行識。隨使使。隨使死。隨使使。隨使死者。則增諸數。
世尊。若色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不增諸數。如是受想行識。不隨使使。不隨使死。不隨使使。不隨使死者。則不增諸數。
如是。世尊。我於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如是乃至。得阿羅漢。心得解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有異比丘。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
善哉。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住不放逸。
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學道。為究竟無上梵行。現法身作證。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
善哉善哉。汝作是說。
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於略說法中。廣解其義。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住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汝如是說耶。
比丘白佛。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比丘。非汝所應之法。宜速斷除。斷彼法者。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彼比丘。白佛言。
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
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比丘。白佛言。
世尊。色非我所應。宜速斷除。受想行識。非我所應。宜速斷除。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是故。世尊。我於世尊。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佛言。
善哉善哉。比丘。汝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所以者何。色者。非汝所應。宜速斷除。如是受想行識。非汝所應。宜速斷除。斷除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心大歡喜。禮佛而退。獨一靜處。精勤修習。住不放逸。精勤修習。
住不放逸已。思惟。
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鬚髮。身著法服。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比丘。成阿羅漢。心得解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從座起。偏袒右肩。為佛作禮。卻住一面。而白佛言。
善哉。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作如是說。
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耶。
時彼比丘。白佛言。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若非汝所應。亦非餘人所應。此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彼比丘。白佛言。
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
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比丘。白佛言。
世尊。色非我。非我所應。亦非餘人所應。是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如是受想行識。非我。非我所應。亦非餘人所應。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是故。我於如來。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所以者何。比丘。色非我。非我所應。亦非餘人所應。是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如是受想行識。非我。非我所應。亦非餘人所應。是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心大歡喜。禮佛而退。獨一靜處。精勤修習。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時彼比丘。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從座起。為佛作禮。而白佛言。
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
不放逸住已。思惟。
所以善男子。正信家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說。
善哉。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耶。
比丘。白佛言。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比丘。結所繫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彼比丘。白佛言。
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
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比丘。白佛言。
世尊。色是結所繫法。是結所繫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如是受想行識。結所繫法。是結所繫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是故。我於世尊。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所以者何。色是結所繫法。此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如是受想行識。是結所繫法。此法宜速除斷。斷彼法已。以義饒益。長夜安樂。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心大歡喜。禮佛而退。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染經亦如是說。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從座起。為佛作禮。而白佛言。
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
不放逸住已。思惟。
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說。
善哉。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耶。
比丘。白佛言。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比丘。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
比丘。白佛言。
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
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比丘。白佛言。
世尊。色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如是受想行識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
是故。我於世尊。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所以者何。若色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如是受想行識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
乃至自知。不受後有。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比丘。名劫波。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說。比丘心得善解脫。
世尊。云何比丘。心得善解脫。
爾時世尊。告劫波曰。
善哉善哉。能問如來。心善解脫。
善哉。劫波。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劫波。當觀知。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無常。正觀無常已。色愛即除。色愛除已。心善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無常。正觀無常已。識愛即除。識愛除已。我說心善解脫。
劫波。如是比丘。心善解脫者。如來說名。心善解脫。
所以者何。愛欲斷故。愛欲斷者。如來說名。心善解脫。
時劫波比丘。聞佛所說。心大歡喜。禮佛而退。
爾時劫波比丘。受佛教已。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心善解脫。成阿羅漢。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羅睺羅。往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佛告羅睺羅。
善哉善哉。能問如來。
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令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耶。
羅睺羅。白佛言。
如是世尊。
佛告羅睺羅。
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羅睺羅。當觀。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觀。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
如是。羅睺羅。比丘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知。如是見者。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羅睺羅。比丘若如是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者。比丘。是名斷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時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伽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羅睺羅。
比丘。云何知。云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羅睺羅。白佛言。
世尊為法主。為導。為覆。
善哉。世尊當為諸比丘。演說此義。諸比丘從佛聞已。當受持奉行。
佛告羅睺羅。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羅睺羅白佛。
唯然受教。
佛告羅睺羅。
當觀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
比丘。如是知。如是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
羅睺羅。比丘如是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者。超越疑心。遠離諸相。寂靜解脫。是名比丘。斷除愛欲。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
時羅睺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使增諸數。
非我非彼。
結繫動搖。
劫波所問。
亦羅睺羅。
所問二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為佛作禮。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說多聞。云何為多聞。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問我。多聞義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比丘當知。若聞色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是名多聞。如是聞受想行識。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是名多聞比丘。是名如來。所說多聞。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所說法師。云何名為法師。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欲知。如來所說。法師義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佛告比丘。
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法師。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面作禮。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說。法次法向。云何法次法向。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欲知。法次法向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比丘。於色向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次法向。如是受想行識。於識向厭。離欲。滅盡。是名法次法向。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如世尊所說。得見法涅槃。云何比丘。得見法涅槃。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欲知。見法涅槃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佛告比丘。
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涅槃。如是受想行識。於識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涅槃。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名三蜜離提。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如世尊說。說法師。云何名為。說法師。
佛告比丘。
汝今欲知。說法師義耶。
比丘白佛。
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若比丘。於色說厭。離欲。滅盡。是名說法師。如是於受想行識。於識說厭。離欲。滅盡。是名說法師。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踊躍歡喜。作禮而去。
多聞善說法。
向法及涅槃。
三蜜離提問。
云何說法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中。
時有長者子。名輸屢那。日日遊行。到耆闍崛山。詣尊者舍利弗。
問訊起居已。卻坐一面。語舍利弗言。
若諸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色。變易。不安隱色。言。
我勝。我等。我劣。
何故沙門。婆羅門。作如是想。而不見真實。若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變易。不安隱受想行識。而言。
我勝。我等。我劣。
何故沙門。婆羅門。作如是想。而不見真實。
若沙門。婆羅門。於無常色。不安隱色。變易。言。
我勝。我等。我劣。
何所計。而不見真實。於無常。變易。不安隱受想行識。言。
我勝。我等。我劣。
何所計。而不見真實。
輸屢那。於汝意云何。色為常。為無常耶。
答言。
無常。
輸屢那。若無常。為是苦耶。
答言。
是苦。
輸屢那。若無常。苦。是變易法。於意云何。聖弟子於中。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
輸屢那。於意云何。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
答言。
無常。
若無常。是苦耶。
答言。
是苦。
輸屢那。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於意云何。聖弟子於中。見識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
輸屢那。當知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色。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識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輸屢那。如是於色。受想行識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知見。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舍利弗。說是經已。長者子輸屢那。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時長者子輸屢那。見法得法。不由於他。於正法中。得無所畏。
從坐起。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舍利弗言。
我今已度。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為優婆塞。我從今日已。盡壽命。清淨歸依三寶。
時長者子輸屢那。聞舍利弗所說。歡喜踊躍。作禮而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時有長者子。名輸屢那。日日遊行。到耆闍崛山。詣舍利弗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時舍利弗謂。
輸屢那。若沙門。婆羅門。於色不如實知。色集不如實知。色滅不如實知。色滅道跡。不如實知故。
輸屢那。當知此沙門。婆羅門。不堪能斷色。如是沙門。婆羅門。於受想行識不如實知。識集不如實知。識滅不如實知。識滅道跡。不如實知故。不堪能斷識。
輸屢那。若沙門。婆羅門。於色如實知。色集如實知。色滅如實知。色滅道跡。如實知故。
輸屢那。當知此沙門。婆羅門。堪能斷色。
如是。輸屢那。若沙門。婆羅門。於受想行識如實知。識集如實知。識滅如實知。識滅道跡。如實知故。
輸屢那。當知此沙門。婆羅門。堪能斷識。
輸屢那。於意云何。色為常。為無常耶。
答言。
無常。
又問。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
是苦。
舍利弗言。
若色無常。苦者。是變易法。聖弟子寧於中。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
輸屢那。如是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耶。
答言。
無常。
又問。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
是苦。
又問。
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聖弟子寧於中。見識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曰。
不也。
輸屢那。當知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於一切色。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輸屢那。聖弟子。於色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識。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輸屢那。聖弟子。於識生厭。離欲。解脫。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時輸屢那。聞舍利弗所說。歡喜踊躍。作禮已去。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
時有長者子。名輸屢那。日日遊行。到耆闍崛山。詣舍利弗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時舍利弗。告輸屢那。
若沙門。婆羅門。於色不如實知。色集不如實知。色滅不如實知。色味不如實知。色患不如實知。色離不如實知故。不堪能超越色。若沙門。婆羅門。於受想行識。不如實知。識集不如實知。識滅不如實知。識味不如實知。識患不如實知。識離不如實知故。此沙門。婆羅門。不堪能超越識。
若沙門。婆羅門。於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此沙門。婆羅門。堪能超越色。若沙門。婆羅門。於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如實知。此沙門。婆羅門。堪能超越識。
輸屢那。於汝意云何。色為常。為無常耶。
答言。
無常。
無常者。為苦耶。
答言。
是苦。
輸屢那。若色無常。苦。是變易法。聖弟子於中。寧有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
輸屢那。於汝意云何。如是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
答言。
無常。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
是苦。
輸屢那。若無常。苦。是變易法。聖弟子於中。寧有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
輸屢那。當知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於一切色。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輸屢那。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於一切識。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輸屢那。聖弟子。於此五受陰。正觀非我。非我所。如是正觀。於諸世間。無所攝受。無攝受者。則無所著。無所著者。自得涅槃。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長者子輸屢那。聞舍利弗所說。歡喜踊躍。作禮而去。
雜阿含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