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卷第六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第二分
小緣經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清信園林。鹿母講堂。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有二婆羅門。以堅固信。往詣佛所。出家為道。
一名。婆悉吒。二名。婆羅墮。
爾時世尊。於靜室出。在講堂上。彷徉經行。
時婆悉吒。見佛經行。即尋速疾。詣婆羅墮。而語之言。
汝知不耶。如來今者。出於靜室。堂上經行。我等可共。詣世尊所。儻聞如來。有所言說。
時婆羅墮。聞其語已。即共詣世尊所。頭面禮足。隨佛經行。
爾時世尊。告婆悉吒曰。
汝等二人。出婆羅門種。以信堅固。於我法中。出家修道耶。
答曰。
如是。
佛言。
婆羅門。今在我法中。出家為道。諸婆羅門。得無嫌責汝耶。
答曰。
唯然。蒙佛大恩。出家修道。實自為彼。諸婆羅門。所見嫌責。
佛言。
彼以何事。而嫌責汝。
尋白佛言。
彼言。
我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於現法中。得清淨解。後亦清淨。汝等何故。捨清淨種。入彼瞿曇。異法中耶。
世尊。彼見我於佛法中。出家修道。以如此言。而呵責我。
佛告婆悉吒。
汝觀諸人。愚冥無識。猶如禽獸。虛假自稱。
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婆悉吒。今我無上正真道中。不須種姓。不恃吾我。憍慢之心。俗法須此。我法不爾。若有沙門。婆羅門。自恃種姓。懷憍慢心。於我法中。終不得成。無上證也。若能捨離種姓。除憍慢心。則於我法中。得成道證。堪受正法。人惡下流。我法不爾。
佛告婆悉吒。
有四姓種。善惡居之。智者所舉。智者所責。何謂為四。
一者。剎利種。二者。婆羅門種。三者。居士種。四者。首陀羅種。
婆悉吒。汝聽剎利種中。有殺生者。有盜竊者。有婬亂者。有欺妄者。有兩舌者。有惡口者。有綺語者。有慳貪者。有嫉妬者。有邪見者。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亦皆如是。雜十惡行。
婆悉吒。夫不善行。有不善報。為黑冥行。則有黑冥報。
若使此報。獨在剎利。居士。首陀羅種。不在婆羅門種者。則婆羅門種。應得自言。
我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若使行不善行。有不善報。為黑冥行。有黑冥報。必在婆羅門種。剎利。居士。首陀羅種者。則婆羅門。不得獨稱。
我種清淨。最為第一。
婆悉吒。若剎利種中。有不殺者。有不盜。不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慳貪。不嫉妬。不邪見。婆羅門種。居士。首陀羅種。亦皆如是。同修十善。夫行善法。必有善報。行清白行。必有白報。
若使此報。獨在婆羅門。不在剎利。居士。首陀羅者。則婆羅門種。應得自言。
我種清淨。最為第一。
若使四姓。同有此報者。則婆羅門。不得獨稱。
我種清淨。最為第一。
佛告婆悉吒。
今者現見。婆羅門種。嫁娶產生。與世無異。而作詐稱。
我是梵種。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婆悉吒。汝今當知。今我弟子。種姓不同。所出各異。於我法中。出家修道。
若有人問。
汝誰種姓。
當答彼言。
我是沙門。釋種子也。
亦可自稱。
我是婆羅門種。親從口生。從法化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所以者何。大梵名者。即如來號。如來為世間眼。法為世間智。為世間法。為世間梵。為世間法輪。為世間甘露。為世間法主。
婆悉吒。若剎利種中。有篤信於佛。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篤信於法。信如來法。微妙清淨。現可修行。說無時節。示泥洹要。智者所知。非是凡愚。所能及教。篤信於僧。性善質直。道果成就。眷屬成就。佛真弟子。法法成就。所謂眾者。戒眾成就。定眾。慧眾。解脫眾。解脫知見眾成就。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四雙八輩。是為如來。弟子眾也。可敬可尊。為世福田。應受人供。篤信於戒。聖戒具足。無有缺漏。無諸瑕隙。亦無點污。智者所稱。具足善寂。
婆悉吒。諸婆羅門種。居士。首陀羅種。亦應如是。篤信於佛。信法。信眾。成就聖戒。
婆悉吒。剎利種中。亦有供養羅漢。恭敬禮拜者。婆羅門。居士。首陀羅。亦皆。供養羅漢。恭敬禮拜。
佛告婆悉吒。
今我親族釋種。亦奉波斯匿王。宗事禮敬。波斯匿王。復來供養。禮敬於我。
彼不念言。
沙門瞿曇。出於豪族。我姓卑下。沙門瞿曇。出大財富。大威德家。我生下窮。鄙陋小家故。致供養禮敬如來也。
波斯匿王。於法觀法。明識真偽。故生淨信。致敬如來耳。
婆悉吒。今當為汝。說四姓本緣。
天地始終。劫盡壞時。眾生命終。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為食。光明自照。神足飛空。
其後此地。盡變為水。無不周遍。當於爾時。無復日月星辰。亦無晝夜。年月歲數。唯有大冥。其後此水。變成大地。光音諸天。福盡命終。來生此間。雖來生此。猶以念食。神足飛空。身光自照。
於此住久。各自稱言。
眾生。眾生。
其後此地。甘泉涌出。狀如酥蜜。
彼初來天。性輕易者。見此泉已。默自念言。
此為何物。可試嘗之。
即內指泉中。而試嘗之。如是再三。轉覺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樂著。遂無厭足。其餘眾生。復效食之。如是再三。復覺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轉麤。肌肉堅䩕。失天妙色。無復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轉滅。天地大冥。
婆悉吒。當知天地常法。大冥之後。必有日月星像。現於虛空。然後方有。晝夜晦明。日月歲數。
爾時眾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間。其食多者。顏色麤醜。其食少者。色猶悅澤。好醜端正。於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輕醜陋者。其醜陋者。生嫉惡心。憎端正者。眾生於是。各共忿諍。是時甘泉。自然枯涸。
其後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潔可食。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世間。其食多者。顏色麤醜。其食少者。色猶悅澤。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輕醜陋者。其醜陋者。生嫉惡心。憎端正者。眾生於是。各共諍訟。是時地肥。遂不復生。
其後此地。復生麤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世間。其食多者。色轉麤醜。其食少者。色猶悅澤。端正醜陋。迭相是非。遂生諍訟。地肥於是。遂不復生。
其後此地生。自然粳米。無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潔可食。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於世。便有男女。互共相視。漸有情欲。轉相親近。
其餘眾生。見已語言。
汝所為非。汝所為非。
即排擯驅。遣出於人外。過三月已。然後還歸。
佛告婆悉吒。
昔所非者。今以為是。
時彼眾生。習於非法。極情恣欲。無有時節。以慙愧故。遂造屋舍。世間於是。始有房舍。翫習非法。婬欲轉增。便有胞胎。因不淨生。世間胞胎。始於是也。
時彼眾生。食自然粳米。隨取隨生。無可窮盡。
時彼眾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
朝食朝取。暮食暮取。於我勞勤。今欲併取。以終一日。
即尋併取。於後等侶。喚共取米。
其人答曰。
我已併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隨意。
彼人復自念言。
此人黠慧。能先儲積。我今亦欲積粮。以供三日。
其人即儲。三日餘粮。有餘眾生。復來語言。
可共取米。
答言。
吾已先積。三日餘粮。汝欲取者。可往自取。
彼人復念。
此人黠慧。先積餘粮。以供三日。吾當效彼。積粮以供五日。
即便往取。
時彼眾生。競儲積已。粳米荒穢。轉生糠糩。刈已不生。
時彼眾生。見此不悅。遂成憂迷。
各自念言。
我本初生。以念為食。神足飛空。身光自照。於世久住。其後此地。甘泉涌出。狀如酥蜜。香美可食。我等時共食之。食之轉久。其食多者。顏色麤醜。其食少者。色猶悅澤。由是食故。使我等顏色有異。眾生於是。各懷是非。迭相憎嫉。是時甘泉。自然枯竭。
其後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美可食。時我曹等。復取食之。其食多者。顏色麤醜。其食少者。顏色悅澤。眾生於是。復懷是非。迭相憎嫉。是時地肥。遂不復生。
其後復生。麤厚地肥。亦香美可食。時我曹等。復取食之。多食色麤。少食色悅。復生是非。共相憎嫉。是時地肥。遂不復現。更生自然粳米。無有糠糩。時我曹等。復取食之。久住於世。其懈怠者。競共儲積。由是粳米荒穢。轉生糠糩。刈已不生。今當如何。
復自相謂言。
當共分地。別立幖幟。
即尋分地。別立幖幟。
婆悉吒。猶此因緣。始有田地名生。彼時眾生。別封田地。各立疆畔。漸生盜心。竊他禾稼。
其餘眾生。見已語言。
汝所為非。汝所為非。自有田地。而取他物。自今已後。勿復爾也。
其彼眾生。猶盜不已。其餘眾生。復重呵責。而猶不已。便以手加之。告諸人言。
此人自有田稼。而盜他物。
其人復告。
此人打我。
時彼眾人。見二人諍已。愁憂不悅。懊惱而言。
眾生轉惡。世間乃有。此不善生。穢惡不淨。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煩惱苦報。墮三惡道。由有田地。致此諍訟。今者寧可立一人。為主以治理之。可護者護。可責者責。眾共減米。以供給之。使理諍訟。
時彼眾中。自選一人。形體長大。顏貌端正。有威德者。而語之言。
汝今為我。等作平等主。應護者護。應責者責。應遣者遣。當共集米。以相供給。
時彼一人。聞眾人言。即與為主。斷理諍訟。眾人即共。集米供給。
時彼一人。復以善言。慰勞眾人。眾人聞已。皆大歡喜。皆共稱言。
善哉。大王。善哉。大王。
於是世間。便有王名。以正法治民。故名剎利。於是世間。始有剎利名生。
時彼眾中。獨有一人。作如是念。
家為大患。家為毒刺。我今寧可。捨此居家。獨在山林。閑靜修道。
即捨居家。入於山林。寂默思惟。至時持器。入村乞食。眾人見已。皆樂供養。歡喜稱讚。
善哉。此人能捨家居。獨處山林。靜默修道。捨離眾惡。
於是世間。始有婆羅門名生。彼婆羅門中。有不樂閑靜。坐禪思惟者。便入人間。誦習為業。
又自稱言。
我是不禪人。
於是世人。稱不禪婆羅門。由入人間故。名為人間婆羅門。於是世間。有婆羅門種。彼眾生中。有人好營居業。多積財寶。因是眾人。名為居士。彼眾生中。有多機巧。多所造作。於是世間。始有首陀羅。工巧之名。
婆悉吒。今此世間。有四種名。第五有沙門眾名。
所以然者。婆悉吒。剎利眾中。或時有人。自厭己法。剃除鬚髮。而披法服。於是始有。沙門名生。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或時有人。自厭己法。剃除鬚髮。法服修道。名為沙門。
婆悉吒。剎利種中。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身壞命終。必受苦報。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身壞命終。必受苦報。
婆悉吒。剎利種中。有身行善。口。意行善。身壞命終。必受樂報。
婆羅門。居士。首陀羅種中。身行善。口。意行善。身壞命終。必受樂報。
婆悉吒。剎利眾中。身行二種。口意行二種。身壞命終。受苦樂報。
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身行二種。口。意行二種。身壞命終。受苦樂報。
婆悉吒。剎利種中。有剃除鬚髮。法服修道。修七覺意。道成不久。
所以者何。彼族姓子。法服出家。修無上梵行。於現法中。自身作證。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復受有。
婆羅門。居士。首陀羅種中。有剃除鬚髮。法服修道。修七覺意。道成不久。
所以者何。彼族姓子。法服出家。修無上梵行。於現法中。自身作證。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復受有。
婆悉吒。此四種中。皆出明行。成就羅漢。於五種中。為最第一。
佛告婆悉吒。
梵天王頌曰。
生中剎利勝。
能捨種姓去。
明行成就者。
世間最第一。
佛告婆悉吒。
此梵善說。非不善說。此梵善受。非不善受。我時即印可其言。
所以者何。今我如來。至真。亦說是義。
生中剎利勝。
能捨種姓去。
明行成就者。
世間最第一。
爾時世尊。說此法已。婆悉吒。婆羅墮。無漏心解脫。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轉輪聖王修行經第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羅醯搜。人間遊行。與千二百五十比丘。漸至摩樓國。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
云何比丘。當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
於是比丘。內身身觀。精勤無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外身身觀。內外身身觀。精勤無懈。識念不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是為比丘。自熾燃。熾燃於法。不他熾燃。自歸依。歸依於法。不他歸依。
如是行者。魔不能嬈。功德日增。
所以者何。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王名堅固念。剎利。水澆頭種。為轉輪聖王。領四天下。
時王自在。以法治化。人中殊特。七寶具足。
一者。金輪寶。二者。白象寶。三者。紺馬寶。四者。神珠寶。五者。玉女寶。六者。居士寶。七者。主兵寶。
千子具足。勇健雄猛。能伏怨敵。不用兵杖。自然太平。
堅固念王。久治世已。時金輪寶。即於虛空。忽離本處。
時典輪者。速往白王。
大王當知。今者輪寶。離於本處。
時堅固王。聞已念言。
我曾於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聖王。輪寶移者。王壽未幾。我今已受。人中福樂。宜更方便。受天福樂。當立太子。領四天下。別封一邑。與下髮師。命下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時堅固念王。即命太子。而告之曰。
卿為知不。吾曾從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聖王。金輪離本處者。王壽未幾。吾今已受。人中福樂。當更方便。遷受天福。今欲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為道。以四天下。委付於汝。宜自勉力。存恤民物。
是時太子。受王教已。時堅固念王。即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時王出家。過七日已。彼金輪寶。忽然不現。
其典輪者。往白王言。
大王。當知今者輪寶。忽然不現。
時王不悅。即往詣堅固念王所。
到已。白王。
父王。當知今者輪寶。忽然不現。
時堅固念王。報其子曰。
汝勿懷憂。以為不悅。此金輪寶者。非汝父產。汝但勤行。聖王正法。行正法已。於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婇女圍遶。昇正法殿上。金輪神寶。自然當現。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
子白父王。
轉輪聖王。正法云何。當云何行。
王告子曰。
當依於法。立法具法。恭敬尊重。觀察於法。以法為首。守護正法。又當以法。誨諸婇女。又當以法。護視教誡。諸王子。大臣。群寮。百官。及諸人民。沙門。婆羅門。下至禽獸。皆當護視。
又告子曰。
又汝土境。所有沙門。婆羅門。履行清真。功德具足。精進不懈。去離憍慢。忍辱仁愛。閑獨自修。獨自止息。獨到涅槃。自除貪欲。化彼除貪。自除瞋恚。化彼除瞋。自除愚癡。化彼除癡。於染不染。於惡不惡。於愚不愚。可著不著。可住不住。可居不居。身行質直。口言質直。意念質直。身行清淨。口言清淨。意念清淨。正念清淨。仁慧無厭。衣食知足。持鉢乞食。以福眾生。
有如是人者。汝當數詣。隨時諮問。凡所修行。何善何惡。云何為犯。云何非犯。何者可親。何者不可親。何者可作。何者不可作。施行何法。長夜受樂。
汝諮問已。以意觀察。宜行則行。宜捨則捨。國有孤老。當拯給之。貧窮困劣。有來取者。慎勿違逆。國有舊法。汝勿改易。此是轉輪聖王。所修行法。汝當奉行。
佛告諸比丘。
時轉輪聖王。受父教已。如說修行。後於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昇高殿上。婇女圍遶。自然輪寶。忽然在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輪徑丈四。
時轉輪王。默自念言。
我曾從先宿。耆舊所聞。若剎利王。水澆頭種。以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昇寶殿上。婇女圍遶。自然金輪。忽現在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輪徑丈四。是則名為。轉輪聖王。今此輪現。將無是耶。今我寧可。試此輪寶。
時轉輪王。即召四兵。向金輪寶。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復以右手。摩捫金輪。語言。
汝向東方。如法而轉。勿違常則。
輪即東轉。
時王即將四兵。隨從其後。金輪寶前。有四神導。輪所住處。王即止駕。
爾時東方。諸小國王。見大王至。以金鉢盛銀粟。銀鉢盛金粟。來趣王所。拜首白言。
善來。大王。今此東方。土地豐樂。人民熾盛。志性仁和。慈孝忠順。唯願聖王。於此治正。我等當給使左右。承受所當。
時轉輪大王。語小王言。
止止。諸賢。汝等則為。供養我已。但當以正法治。勿使偏枉。無令國內。有非法行。此即名曰。我之所治。
時諸小王。聞此教已。即從大王。巡行諸國。至東海表。次行南方。西方北方。隨輪所至。其諸國王。各獻國土。亦如東方。諸小國比。
時轉輪王。既隨金輪。周行四海。以道開化。安慰民庶。已還本國。
時金輪寶。在宮門上。虛空中住。
時轉輪王。踊躍而言。
此金輪寶。真為我瑞。我今真為。轉輪聖王。是為金輪寶成就。
其王久治世已。時金輪寶。即於虛空。忽離本處。
其典輪者。速往白王。
大王當知。今者輪寶。離於本處。
時王聞已。即自念言。
我曾於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聖王。輪寶移者。王壽未幾。我今已受。人中福樂。宜更方便。受天福樂。當立太子。領四天下。別封一邑。與下髮師。令下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時王即命太子。而告之曰。
卿為知不。吾曾從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聖王。金輪寶離本處者。王壽未幾。吾今已受。人中福樂。當設方便。遷受天樂。今欲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以四天下。委付於汝。宜自勉力。存恤民物。
爾時太子。受王教已。王即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時王出家。過七日已。其金輪寶。忽然不現。
典金輪者。往白王言。
大王當知。今者輪寶。忽然不現。
時王聞已。不以為憂。亦復不往。問父王意。時彼父王。忽然命終。
自此以前。六轉輪王。皆展轉相承。以正法治。唯此一王。自用治國。不承舊法。其政不平。天下怨訴。國土損減。人民凋落。
時有一婆羅門大臣。往白王言。
大王。當知今者。國土損減。人民凋落。轉不如常。王今國內。多有知識。聰慧博達。明於古今。備知先王。治政之法。何不命集。問其所知。彼自當答。
時王即召群臣。問其先王。治政之道。
時諸智臣。具以事答。王聞其言。即行舊政。以法護世。而由不能。拯濟孤老。施及下窮。
時國人民。轉至貧困。遂相侵奪。盜賊滋甚。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
此人為賊。願王治之。
王即問言。
汝實為賊耶。
答曰。
實爾。我貧窮飢餓。不能自存。故為賊耳。
時王即出庫物。以供給之。而告之曰。
汝以此物。供養父母。并恤親族。自今已後。勿復為賊。
餘人轉聞。有作賊者。王給財寶。於是復行。劫盜他物。
復為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
此人為賊。願王治之。
王復問言。
汝實為賊耶。
答曰。
實爾。我貧窮飢餓。不能自存。故為賊耳。
時王復出庫財。以供給之。
復告之曰。
汝以此物。供養父母。并恤親族。自今已後。勿復為賊。
復有人聞。有作賊者。王給財寶。於是復行。劫盜他物。
復為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
此人為賊。願王治之。
王復問言。
汝實為賊耶。
答曰。
實爾。我貧窮飢餓。不能自存。故為賊耳。
時王念言。
先為賊者。吾見貧窮。給其財寶。謂當止息。而餘人聞。轉更相効。盜賊日滋。如是無已。我今寧可。杻械其人。令於街巷。然後載之出城。刑於曠野。以誡後人耶。
時王即勅左右。
使收繫之。聲鼓唱令。遍諸街巷。訖已。載之出城。刑於曠野。
國人盡知。彼為賊者。王所收繫。令於街巷。刑之曠野。
時人展轉。自相謂言。
我等設為賊者。亦當如是。與彼無異。
於是國人。為自防護。遂造兵杖。刀劍弓矢。迭相殘害。攻劫掠奪。自此王來。始有貧窮。有貧窮已。始有劫盜。有劫盜已。始有兵杖。有兵杖已。始有殺害。有殺害已。則顏色憔悴。壽命短促。
時人正壽四萬歲。其後轉少。壽二萬歲。然其眾生。有壽有夭。有苦有樂。彼有苦者。便生邪婬。貪取之心。多設方便。圖謀他物。是時眾生。貧窮劫盜。兵杖殺害。轉轉滋甚。人命轉減。壽一萬歲。
一萬歲時眾生。復相劫盜。為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
此人為賊。願王治之。
王問言。
汝實作賊耶。
答曰。
我不作。
便於眾中。故作妄語。
時彼眾生。以貧窮故。便行劫盜。以劫盜故。便有刀兵。以刀兵故。便有殺害。以殺害故。便有貪取。邪婬。以貪取。邪婬故。便有妄語。有妄語故。其壽轉減。至于千歲。
千歲之時。便有口三惡行。始出于世。
一者。兩舌。二者。惡口。三者。綺語。
此三惡業。展轉熾盛。人壽稍減。至五百歲。
五百歲時眾生。復有三惡行起。
一者。非法婬。二者。非法貪。三者。邪見。
此三惡業。展轉熾盛。人壽稍減。三百。二百。我今時人。乃至百歲。少出多減。
如是展轉。為惡不已。其壽稍減。當至十歲。
十歲時人。女生五月便行嫁。是時世間。酥油石蜜。黑石蜜。諸甘美味。不復聞名。粳粮禾稻。變成草莠。繒絹錦綾。劫貝白氎。今世名服。時悉不現。織麤毛縷。以為上衣。
是時此地。多生荊棘。蚊虻蠅虱。蛇蚖蜂蛆。毒蟲眾多。金銀琉璃。珠璣名寶。盡沒於地。遂有瓦石砂礫。出於地上。
當於爾時。眾生之類。永不復聞。十善之名。但有十惡。充滿世間。是時乃無。善法之名。其人何由。得修善行。
是時眾生。能為極惡。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忠不義。返逆無道者。便得尊敬。如今能修善行。孝養父母。敬順師長。忠信懷義。順道修行者。便得尊敬。
爾時眾生。多修十惡。多墮惡道。眾生相見。常欲相殺。猶如獵師。見於群鹿。
時此土地。多有溝坑。溪澗深谷。土曠人希。行來恐懼。
爾時當有。刀兵劫起。手執草木。皆成戈鉾。於七日中。展轉相害。
時有智者。遠逃叢林。依倚坑坎。
於七日中。懷怖畏心。發慈善言。
汝不害我。我不害汝。
食草木子。以存性命。過七日已。從山林出。
時有存者。得共相見。歡喜慶賀言。
汝不死耶。汝不死耶。
猶如父母。唯有一子。久別相見。歡喜無量。彼人如是。各懷歡喜。迭相慶賀。然後推問其家。其家親屬。死亡者眾。復於七日中。悲泣號咷。啼哭相向。
過七日已。復於七日中。共相慶賀。娛樂歡喜。尋自念言。
吾等積惡彌廣。故遭此難。親族死亡。家屬覆沒。今者宜當。少共修善。宜修何善。當不殺生。
爾時眾生。盡懷慈心。不相殘害。於是眾生。色壽轉增。其十歲者。壽二十歲。
二十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少修善行。不相殘害故。壽命延長。至二十歲。今者寧可。更增少善。當修何善。已不殺生。當不竊盜。
已修不盜。則壽命延長。至四十歲。
四十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少修善。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邪婬。
於是其人。盡不邪婬。壽命延長。至八十歲。
八十歲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少修善。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妄語。
於是其人。盡不妄語。壽命延長。至百六十。
百六十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少修善。壽命延長。我今寧可。更增小善。何善可修。當不兩舌。
於是其人。盡不兩舌。壽命延長。至三百二十歲。
三百二十歲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少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惡口。
於是其人。盡不惡口。壽命延長。至六百四十。
六百四十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綺語。
於是其人。盡不綺語。壽命延長。至二千歲。
二千歲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慳貪。
於是其人。盡不慳貪。而行布施。壽命延長。至五千歲。
五千歲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嫉妬。慈心修善。
於是其人。盡不嫉妬。慈心修善。壽命延長。至於萬歲。
萬歲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行正見。不生顛倒。
於是其人。盡行正見。不起顛倒。壽命延長。至二萬歲。
二萬歲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滅三不善法。
一者。非法婬。二者。非法貪。三者。邪見。
於是其人。盡滅三不善法。壽命延長。至四萬歲。
四萬歲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孝養父母。敬事師長。
於是其人。即孝養父母。敬事師長。壽命延長。至八萬歲。
八萬歲時人。女年五百歲。始出行嫁。時人當有九種病。
一者。寒。二者。熱。三者。飢。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
時此大地。坦然平整。無有溝坑。丘墟荊棘。亦無蚊虻。蛇蚖毒蟲。瓦石沙礫。變成琉璃。人民熾盛。五穀平賤。豐樂無極。是時當起。八萬大城。村城隣比。雞鳴相聞。
當於爾時。有佛出世。名為彌勒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如今如來。十號具足。彼於諸天。釋。梵。魔。若魔。天。諸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中。自身作證。亦如我今。於諸天。釋。梵。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中。自身作證。彼當說法。初言亦善。中下亦善。義味具足。淨修梵行。如我今日說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義味具足。梵行清淨。彼眾弟子。有無數千萬。如我今日。弟子數百。彼時人民。稱其弟子。號曰慈子。如我弟子。號曰釋子。
彼時有王。名曰儴伽。剎利。水澆頭種。轉輪聖王。典四天下。以正法治。莫不靡伏。七寶具足。
一。金輪寶。二。白象寶。三。紺馬寶。四。神珠寶。五。玉女寶。六。居士寶。七。主兵寶。
王有千子。勇猛雄烈。能卻外敵。四方敬順。不加兵杖。自然太平。
爾時聖王。建大寶幢。圍十六尋。上高千尋。千種雜色。嚴飾其幢。幢有百觚。觚有百枝。寶縷織成。眾寶間廁。
於是聖王。壞此幢已。以施沙門。婆羅門。國中貧者。然後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修無上行。於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佛告諸比丘。
汝等當勤修善行。以修善行。則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猶如諸王。順行轉輪聖王舊法。則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比丘亦如是。當修善法。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
云何比丘。壽命延長。如是比丘。修習欲定。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修神足。修精進定。意定。思惟定。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修神足。是為壽命延長。
何謂比丘。顏色增益。於是比丘。戒律具足。成就威儀。見有小罪。生大怖畏。等學諸戒。周滿備悉。是為比丘。顏色增益。
何謂比丘。安隱快樂。於是比丘。斷除婬欲。去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行第一禪。除滅覺觀。內信歡悅。撿心專一。無覺無觀。定生喜樂。行第二禪。捨喜守護。專心不亂。自知身樂。賢聖所求。護念樂行。行第三禪。捨滅苦樂。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行第四禪。是為比丘。安隱快樂。
何謂比丘。財寶豐饒。於是比丘。修習慈心。遍滿一方。餘方亦爾。周遍廣普。無二無量。除眾結恨。心無嫉惡。靜默慈柔。以自娛樂。悲喜捨心。亦復如是。是為比丘。財寶豐饒。
何謂比丘。威力具足。於是比丘。如實知苦聖諦。習盡道諦。亦如實知。是為比丘。威力具足。
佛告比丘。
我今遍觀。諸有力者。無過魔力。然漏盡比丘。力能勝彼。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長阿含經卷第六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第二分
小緣經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清信園林。鹿母講堂。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有二婆羅門。以堅固信。往詣佛所。出家為道。
一名。婆悉吒。二名。婆羅墮。
爾時世尊。於靜室出。在講堂上。彷徉經行。
時婆悉吒。見佛經行。即尋速疾。詣婆羅墮。而語之言。
汝知不耶。如來今者。出於靜室。堂上經行。我等可共。詣世尊所。儻聞如來。有所言說。
時婆羅墮。聞其語已。即共詣世尊所。頭面禮足。隨佛經行。
爾時世尊。告婆悉吒曰。
汝等二人。出婆羅門種。以信堅固。於我法中。出家修道耶。
答曰。
如是。
佛言。
婆羅門。今在我法中。出家為道。諸婆羅門。得無嫌責汝耶。
答曰。
唯然。蒙佛大恩。出家修道。實自為彼。諸婆羅門。所見嫌責。
佛言。
彼以何事。而嫌責汝。
尋白佛言。
彼言。
我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於現法中。得清淨解。後亦清淨。汝等何故。捨清淨種。入彼瞿曇。異法中耶。
世尊。彼見我於佛法中。出家修道。以如此言。而呵責我。
佛告婆悉吒。
汝觀諸人。愚冥無識。猶如禽獸。虛假自稱。
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婆悉吒。今我無上正真道中。不須種姓。不恃吾我。憍慢之心。俗法須此。我法不爾。若有沙門。婆羅門。自恃種姓。懷憍慢心。於我法中。終不得成。無上證也。若能捨離種姓。除憍慢心。則於我法中。得成道證。堪受正法。人惡下流。我法不爾。
佛告婆悉吒。
有四姓種。善惡居之。智者所舉。智者所責。何謂為四。
一者。剎利種。二者。婆羅門種。三者。居士種。四者。首陀羅種。
婆悉吒。汝聽剎利種中。有殺生者。有盜竊者。有婬亂者。有欺妄者。有兩舌者。有惡口者。有綺語者。有慳貪者。有嫉妬者。有邪見者。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亦皆如是。雜十惡行。
婆悉吒。夫不善行。有不善報。為黑冥行。則有黑冥報。
若使此報。獨在剎利。居士。首陀羅種。不在婆羅門種者。則婆羅門種。應得自言。
我婆羅門種。最為第一。餘者卑劣。我種清白。餘者黑冥。我婆羅門種。出自梵天。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若使行不善行。有不善報。為黑冥行。有黑冥報。必在婆羅門種。剎利。居士。首陀羅種者。則婆羅門。不得獨稱。
我種清淨。最為第一。
婆悉吒。若剎利種中。有不殺者。有不盜。不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慳貪。不嫉妬。不邪見。婆羅門種。居士。首陀羅種。亦皆如是。同修十善。夫行善法。必有善報。行清白行。必有白報。
若使此報。獨在婆羅門。不在剎利。居士。首陀羅者。則婆羅門種。應得自言。
我種清淨。最為第一。
若使四姓。同有此報者。則婆羅門。不得獨稱。
我種清淨。最為第一。
佛告婆悉吒。
今者現見。婆羅門種。嫁娶產生。與世無異。而作詐稱。
我是梵種。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婆悉吒。汝今當知。今我弟子。種姓不同。所出各異。於我法中。出家修道。
若有人問。
汝誰種姓。
當答彼言。
我是沙門。釋種子也。
亦可自稱。
我是婆羅門種。親從口生。從法化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
所以者何。大梵名者。即如來號。如來為世間眼。法為世間智。為世間法。為世間梵。為世間法輪。為世間甘露。為世間法主。
婆悉吒。若剎利種中。有篤信於佛。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篤信於法。信如來法。微妙清淨。現可修行。說無時節。示泥洹要。智者所知。非是凡愚。所能及教。篤信於僧。性善質直。道果成就。眷屬成就。佛真弟子。法法成就。所謂眾者。戒眾成就。定眾。慧眾。解脫眾。解脫知見眾成就。向須陀洹。得須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四雙八輩。是為如來。弟子眾也。可敬可尊。為世福田。應受人供。篤信於戒。聖戒具足。無有缺漏。無諸瑕隙。亦無點污。智者所稱。具足善寂。
婆悉吒。諸婆羅門種。居士。首陀羅種。亦應如是。篤信於佛。信法。信眾。成就聖戒。
婆悉吒。剎利種中。亦有供養羅漢。恭敬禮拜者。婆羅門。居士。首陀羅。亦皆。供養羅漢。恭敬禮拜。
佛告婆悉吒。
今我親族釋種。亦奉波斯匿王。宗事禮敬。波斯匿王。復來供養。禮敬於我。
彼不念言。
沙門瞿曇。出於豪族。我姓卑下。沙門瞿曇。出大財富。大威德家。我生下窮。鄙陋小家故。致供養禮敬如來也。
波斯匿王。於法觀法。明識真偽。故生淨信。致敬如來耳。
婆悉吒。今當為汝。說四姓本緣。
天地始終。劫盡壞時。眾生命終。皆生光音天。自然化生。以念為食。光明自照。神足飛空。
其後此地。盡變為水。無不周遍。當於爾時。無復日月星辰。亦無晝夜。年月歲數。唯有大冥。其後此水。變成大地。光音諸天。福盡命終。來生此間。雖來生此。猶以念食。神足飛空。身光自照。
於此住久。各自稱言。
眾生。眾生。
其後此地。甘泉涌出。狀如酥蜜。
彼初來天。性輕易者。見此泉已。默自念言。
此為何物。可試嘗之。
即內指泉中。而試嘗之。如是再三。轉覺其美。便以手抄。自恣食之。如是樂著。遂無厭足。其餘眾生。復效食之。如是再三。復覺其美。食之不已。其身轉麤。肌肉堅䩕。失天妙色。無復神足。履地而行。身光轉滅。天地大冥。
婆悉吒。當知天地常法。大冥之後。必有日月星像。現於虛空。然後方有。晝夜晦明。日月歲數。
爾時眾生。但食地味。久住世間。其食多者。顏色麤醜。其食少者。色猶悅澤。好醜端正。於是始有。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輕醜陋者。其醜陋者。生嫉惡心。憎端正者。眾生於是。各共忿諍。是時甘泉。自然枯涸。
其後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潔可食。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世間。其食多者。顏色麤醜。其食少者。色猶悅澤。其端正者。生憍慢心。輕醜陋者。其醜陋者。生嫉惡心。憎端正者。眾生於是。各共諍訟。是時地肥。遂不復生。
其後此地。復生麤厚地肥。亦香美可食。不如前者。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世間。其食多者。色轉麤醜。其食少者。色猶悅澤。端正醜陋。迭相是非。遂生諍訟。地肥於是。遂不復生。
其後此地生。自然粳米。無有糠糩。色味具足。香潔可食。是時眾生。復取食之。久住於世。便有男女。互共相視。漸有情欲。轉相親近。
其餘眾生。見已語言。
汝所為非。汝所為非。
即排擯驅。遣出於人外。過三月已。然後還歸。
佛告婆悉吒。
昔所非者。今以為是。
時彼眾生。習於非法。極情恣欲。無有時節。以慙愧故。遂造屋舍。世間於是。始有房舍。翫習非法。婬欲轉增。便有胞胎。因不淨生。世間胞胎。始於是也。
時彼眾生。食自然粳米。隨取隨生。無可窮盡。
時彼眾生。有懈惰者。默自念言。
朝食朝取。暮食暮取。於我勞勤。今欲併取。以終一日。
即尋併取。於後等侶。喚共取米。
其人答曰。
我已併取。以供一日。汝欲取者。自可隨意。
彼人復自念言。
此人黠慧。能先儲積。我今亦欲積粮。以供三日。
其人即儲。三日餘粮。有餘眾生。復來語言。
可共取米。
答言。
吾已先積。三日餘粮。汝欲取者。可往自取。
彼人復念。
此人黠慧。先積餘粮。以供三日。吾當效彼。積粮以供五日。
即便往取。
時彼眾生。競儲積已。粳米荒穢。轉生糠糩。刈已不生。
時彼眾生。見此不悅。遂成憂迷。
各自念言。
我本初生。以念為食。神足飛空。身光自照。於世久住。其後此地。甘泉涌出。狀如酥蜜。香美可食。我等時共食之。食之轉久。其食多者。顏色麤醜。其食少者。色猶悅澤。由是食故。使我等顏色有異。眾生於是。各懷是非。迭相憎嫉。是時甘泉。自然枯竭。
其後此地。生自然地肥。色味具足。香美可食。時我曹等。復取食之。其食多者。顏色麤醜。其食少者。顏色悅澤。眾生於是。復懷是非。迭相憎嫉。是時地肥。遂不復生。
其後復生。麤厚地肥。亦香美可食。時我曹等。復取食之。多食色麤。少食色悅。復生是非。共相憎嫉。是時地肥。遂不復現。更生自然粳米。無有糠糩。時我曹等。復取食之。久住於世。其懈怠者。競共儲積。由是粳米荒穢。轉生糠糩。刈已不生。今當如何。
復自相謂言。
當共分地。別立幖幟。
即尋分地。別立幖幟。
婆悉吒。猶此因緣。始有田地名生。彼時眾生。別封田地。各立疆畔。漸生盜心。竊他禾稼。
其餘眾生。見已語言。
汝所為非。汝所為非。自有田地。而取他物。自今已後。勿復爾也。
其彼眾生。猶盜不已。其餘眾生。復重呵責。而猶不已。便以手加之。告諸人言。
此人自有田稼。而盜他物。
其人復告。
此人打我。
時彼眾人。見二人諍已。愁憂不悅。懊惱而言。
眾生轉惡。世間乃有。此不善生。穢惡不淨。此是生老。病死之原。煩惱苦報。墮三惡道。由有田地。致此諍訟。今者寧可立一人。為主以治理之。可護者護。可責者責。眾共減米。以供給之。使理諍訟。
時彼眾中。自選一人。形體長大。顏貌端正。有威德者。而語之言。
汝今為我。等作平等主。應護者護。應責者責。應遣者遣。當共集米。以相供給。
時彼一人。聞眾人言。即與為主。斷理諍訟。眾人即共。集米供給。
時彼一人。復以善言。慰勞眾人。眾人聞已。皆大歡喜。皆共稱言。
善哉。大王。善哉。大王。
於是世間。便有王名。以正法治民。故名剎利。於是世間。始有剎利名生。
時彼眾中。獨有一人。作如是念。
家為大患。家為毒刺。我今寧可。捨此居家。獨在山林。閑靜修道。
即捨居家。入於山林。寂默思惟。至時持器。入村乞食。眾人見已。皆樂供養。歡喜稱讚。
善哉。此人能捨家居。獨處山林。靜默修道。捨離眾惡。
於是世間。始有婆羅門名生。彼婆羅門中。有不樂閑靜。坐禪思惟者。便入人間。誦習為業。
又自稱言。
我是不禪人。
於是世人。稱不禪婆羅門。由入人間故。名為人間婆羅門。於是世間。有婆羅門種。彼眾生中。有人好營居業。多積財寶。因是眾人。名為居士。彼眾生中。有多機巧。多所造作。於是世間。始有首陀羅。工巧之名。
婆悉吒。今此世間。有四種名。第五有沙門眾名。
所以然者。婆悉吒。剎利眾中。或時有人。自厭己法。剃除鬚髮。而披法服。於是始有。沙門名生。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或時有人。自厭己法。剃除鬚髮。法服修道。名為沙門。
婆悉吒。剎利種中。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身壞命終。必受苦報。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身壞命終。必受苦報。
婆悉吒。剎利種中。有身行善。口。意行善。身壞命終。必受樂報。
婆羅門。居士。首陀羅種中。身行善。口。意行善。身壞命終。必受樂報。
婆悉吒。剎利眾中。身行二種。口意行二種。身壞命終。受苦樂報。
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身行二種。口。意行二種。身壞命終。受苦樂報。
婆悉吒。剎利種中。有剃除鬚髮。法服修道。修七覺意。道成不久。
所以者何。彼族姓子。法服出家。修無上梵行。於現法中。自身作證。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復受有。
婆羅門。居士。首陀羅種中。有剃除鬚髮。法服修道。修七覺意。道成不久。
所以者何。彼族姓子。法服出家。修無上梵行。於現法中。自身作證。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復受有。
婆悉吒。此四種中。皆出明行。成就羅漢。於五種中。為最第一。
佛告婆悉吒。
梵天王頌曰。
生中剎利勝。
能捨種姓去。
明行成就者。
世間最第一。
佛告婆悉吒。
此梵善說。非不善說。此梵善受。非不善受。我時即印可其言。
所以者何。今我如來。至真。亦說是義。
生中剎利勝。
能捨種姓去。
明行成就者。
世間最第一。
爾時世尊。說此法已。婆悉吒。婆羅墮。無漏心解脫。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轉輪聖王修行經第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羅醯搜。人間遊行。與千二百五十比丘。漸至摩樓國。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
云何比丘。當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
於是比丘。內身身觀。精勤無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外身身觀。內外身身觀。精勤無懈。識念不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是為比丘。自熾燃。熾燃於法。不他熾燃。自歸依。歸依於法。不他歸依。
如是行者。魔不能嬈。功德日增。
所以者何。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王名堅固念。剎利。水澆頭種。為轉輪聖王。領四天下。
時王自在。以法治化。人中殊特。七寶具足。
一者。金輪寶。二者。白象寶。三者。紺馬寶。四者。神珠寶。五者。玉女寶。六者。居士寶。七者。主兵寶。
千子具足。勇健雄猛。能伏怨敵。不用兵杖。自然太平。
堅固念王。久治世已。時金輪寶。即於虛空。忽離本處。
時典輪者。速往白王。
大王當知。今者輪寶。離於本處。
時堅固王。聞已念言。
我曾於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聖王。輪寶移者。王壽未幾。我今已受。人中福樂。宜更方便。受天福樂。當立太子。領四天下。別封一邑。與下髮師。命下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時堅固念王。即命太子。而告之曰。
卿為知不。吾曾從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聖王。金輪離本處者。王壽未幾。吾今已受。人中福樂。當更方便。遷受天福。今欲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為道。以四天下。委付於汝。宜自勉力。存恤民物。
是時太子。受王教已。時堅固念王。即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時王出家。過七日已。彼金輪寶。忽然不現。
其典輪者。往白王言。
大王。當知今者輪寶。忽然不現。
時王不悅。即往詣堅固念王所。
到已。白王。
父王。當知今者輪寶。忽然不現。
時堅固念王。報其子曰。
汝勿懷憂。以為不悅。此金輪寶者。非汝父產。汝但勤行。聖王正法。行正法已。於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婇女圍遶。昇正法殿上。金輪神寶。自然當現。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
子白父王。
轉輪聖王。正法云何。當云何行。
王告子曰。
當依於法。立法具法。恭敬尊重。觀察於法。以法為首。守護正法。又當以法。誨諸婇女。又當以法。護視教誡。諸王子。大臣。群寮。百官。及諸人民。沙門。婆羅門。下至禽獸。皆當護視。
又告子曰。
又汝土境。所有沙門。婆羅門。履行清真。功德具足。精進不懈。去離憍慢。忍辱仁愛。閑獨自修。獨自止息。獨到涅槃。自除貪欲。化彼除貪。自除瞋恚。化彼除瞋。自除愚癡。化彼除癡。於染不染。於惡不惡。於愚不愚。可著不著。可住不住。可居不居。身行質直。口言質直。意念質直。身行清淨。口言清淨。意念清淨。正念清淨。仁慧無厭。衣食知足。持鉢乞食。以福眾生。
有如是人者。汝當數詣。隨時諮問。凡所修行。何善何惡。云何為犯。云何非犯。何者可親。何者不可親。何者可作。何者不可作。施行何法。長夜受樂。
汝諮問已。以意觀察。宜行則行。宜捨則捨。國有孤老。當拯給之。貧窮困劣。有來取者。慎勿違逆。國有舊法。汝勿改易。此是轉輪聖王。所修行法。汝當奉行。
佛告諸比丘。
時轉輪聖王。受父教已。如說修行。後於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昇高殿上。婇女圍遶。自然輪寶。忽然在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輪徑丈四。
時轉輪王。默自念言。
我曾從先宿。耆舊所聞。若剎利王。水澆頭種。以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昇寶殿上。婇女圍遶。自然金輪。忽現在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輪徑丈四。是則名為。轉輪聖王。今此輪現。將無是耶。今我寧可。試此輪寶。
時轉輪王。即召四兵。向金輪寶。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復以右手。摩捫金輪。語言。
汝向東方。如法而轉。勿違常則。
輪即東轉。
時王即將四兵。隨從其後。金輪寶前。有四神導。輪所住處。王即止駕。
爾時東方。諸小國王。見大王至。以金鉢盛銀粟。銀鉢盛金粟。來趣王所。拜首白言。
善來。大王。今此東方。土地豐樂。人民熾盛。志性仁和。慈孝忠順。唯願聖王。於此治正。我等當給使左右。承受所當。
時轉輪大王。語小王言。
止止。諸賢。汝等則為。供養我已。但當以正法治。勿使偏枉。無令國內。有非法行。此即名曰。我之所治。
時諸小王。聞此教已。即從大王。巡行諸國。至東海表。次行南方。西方北方。隨輪所至。其諸國王。各獻國土。亦如東方。諸小國比。
時轉輪王。既隨金輪。周行四海。以道開化。安慰民庶。已還本國。
時金輪寶。在宮門上。虛空中住。
時轉輪王。踊躍而言。
此金輪寶。真為我瑞。我今真為。轉輪聖王。是為金輪寶成就。
其王久治世已。時金輪寶。即於虛空。忽離本處。
其典輪者。速往白王。
大王當知。今者輪寶。離於本處。
時王聞已。即自念言。
我曾於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聖王。輪寶移者。王壽未幾。我今已受。人中福樂。宜更方便。受天福樂。當立太子。領四天下。別封一邑。與下髮師。令下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時王即命太子。而告之曰。
卿為知不。吾曾從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聖王。金輪寶離本處者。王壽未幾。吾今已受。人中福樂。當設方便。遷受天樂。今欲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以四天下。委付於汝。宜自勉力。存恤民物。
爾時太子。受王教已。王即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時王出家。過七日已。其金輪寶。忽然不現。
典金輪者。往白王言。
大王當知。今者輪寶。忽然不現。
時王聞已。不以為憂。亦復不往。問父王意。時彼父王。忽然命終。
自此以前。六轉輪王。皆展轉相承。以正法治。唯此一王。自用治國。不承舊法。其政不平。天下怨訴。國土損減。人民凋落。
時有一婆羅門大臣。往白王言。
大王。當知今者。國土損減。人民凋落。轉不如常。王今國內。多有知識。聰慧博達。明於古今。備知先王。治政之法。何不命集。問其所知。彼自當答。
時王即召群臣。問其先王。治政之道。
時諸智臣。具以事答。王聞其言。即行舊政。以法護世。而由不能。拯濟孤老。施及下窮。
時國人民。轉至貧困。遂相侵奪。盜賊滋甚。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
此人為賊。願王治之。
王即問言。
汝實為賊耶。
答曰。
實爾。我貧窮飢餓。不能自存。故為賊耳。
時王即出庫物。以供給之。而告之曰。
汝以此物。供養父母。并恤親族。自今已後。勿復為賊。
餘人轉聞。有作賊者。王給財寶。於是復行。劫盜他物。
復為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
此人為賊。願王治之。
王復問言。
汝實為賊耶。
答曰。
實爾。我貧窮飢餓。不能自存。故為賊耳。
時王復出庫財。以供給之。
復告之曰。
汝以此物。供養父母。并恤親族。自今已後。勿復為賊。
復有人聞。有作賊者。王給財寶。於是復行。劫盜他物。
復為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
此人為賊。願王治之。
王復問言。
汝實為賊耶。
答曰。
實爾。我貧窮飢餓。不能自存。故為賊耳。
時王念言。
先為賊者。吾見貧窮。給其財寶。謂當止息。而餘人聞。轉更相効。盜賊日滋。如是無已。我今寧可。杻械其人。令於街巷。然後載之出城。刑於曠野。以誡後人耶。
時王即勅左右。
使收繫之。聲鼓唱令。遍諸街巷。訖已。載之出城。刑於曠野。
國人盡知。彼為賊者。王所收繫。令於街巷。刑之曠野。
時人展轉。自相謂言。
我等設為賊者。亦當如是。與彼無異。
於是國人。為自防護。遂造兵杖。刀劍弓矢。迭相殘害。攻劫掠奪。自此王來。始有貧窮。有貧窮已。始有劫盜。有劫盜已。始有兵杖。有兵杖已。始有殺害。有殺害已。則顏色憔悴。壽命短促。
時人正壽四萬歲。其後轉少。壽二萬歲。然其眾生。有壽有夭。有苦有樂。彼有苦者。便生邪婬。貪取之心。多設方便。圖謀他物。是時眾生。貧窮劫盜。兵杖殺害。轉轉滋甚。人命轉減。壽一萬歲。
一萬歲時眾生。復相劫盜。為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
此人為賊。願王治之。
王問言。
汝實作賊耶。
答曰。
我不作。
便於眾中。故作妄語。
時彼眾生。以貧窮故。便行劫盜。以劫盜故。便有刀兵。以刀兵故。便有殺害。以殺害故。便有貪取。邪婬。以貪取。邪婬故。便有妄語。有妄語故。其壽轉減。至于千歲。
千歲之時。便有口三惡行。始出于世。
一者。兩舌。二者。惡口。三者。綺語。
此三惡業。展轉熾盛。人壽稍減。至五百歲。
五百歲時眾生。復有三惡行起。
一者。非法婬。二者。非法貪。三者。邪見。
此三惡業。展轉熾盛。人壽稍減。三百。二百。我今時人。乃至百歲。少出多減。
如是展轉。為惡不已。其壽稍減。當至十歲。
十歲時人。女生五月便行嫁。是時世間。酥油石蜜。黑石蜜。諸甘美味。不復聞名。粳粮禾稻。變成草莠。繒絹錦綾。劫貝白氎。今世名服。時悉不現。織麤毛縷。以為上衣。
是時此地。多生荊棘。蚊虻蠅虱。蛇蚖蜂蛆。毒蟲眾多。金銀琉璃。珠璣名寶。盡沒於地。遂有瓦石砂礫。出於地上。
當於爾時。眾生之類。永不復聞。十善之名。但有十惡。充滿世間。是時乃無。善法之名。其人何由。得修善行。
是時眾生。能為極惡。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忠不義。返逆無道者。便得尊敬。如今能修善行。孝養父母。敬順師長。忠信懷義。順道修行者。便得尊敬。
爾時眾生。多修十惡。多墮惡道。眾生相見。常欲相殺。猶如獵師。見於群鹿。
時此土地。多有溝坑。溪澗深谷。土曠人希。行來恐懼。
爾時當有。刀兵劫起。手執草木。皆成戈鉾。於七日中。展轉相害。
時有智者。遠逃叢林。依倚坑坎。
於七日中。懷怖畏心。發慈善言。
汝不害我。我不害汝。
食草木子。以存性命。過七日已。從山林出。
時有存者。得共相見。歡喜慶賀言。
汝不死耶。汝不死耶。
猶如父母。唯有一子。久別相見。歡喜無量。彼人如是。各懷歡喜。迭相慶賀。然後推問其家。其家親屬。死亡者眾。復於七日中。悲泣號咷。啼哭相向。
過七日已。復於七日中。共相慶賀。娛樂歡喜。尋自念言。
吾等積惡彌廣。故遭此難。親族死亡。家屬覆沒。今者宜當。少共修善。宜修何善。當不殺生。
爾時眾生。盡懷慈心。不相殘害。於是眾生。色壽轉增。其十歲者。壽二十歲。
二十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少修善行。不相殘害故。壽命延長。至二十歲。今者寧可。更增少善。當修何善。已不殺生。當不竊盜。
已修不盜。則壽命延長。至四十歲。
四十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少修善。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邪婬。
於是其人。盡不邪婬。壽命延長。至八十歲。
八十歲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少修善。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妄語。
於是其人。盡不妄語。壽命延長。至百六十。
百六十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少修善。壽命延長。我今寧可。更增小善。何善可修。當不兩舌。
於是其人。盡不兩舌。壽命延長。至三百二十歲。
三百二十歲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少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惡口。
於是其人。盡不惡口。壽命延長。至六百四十。
六百四十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綺語。
於是其人。盡不綺語。壽命延長。至二千歲。
二千歲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慳貪。
於是其人。盡不慳貪。而行布施。壽命延長。至五千歲。
五千歲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嫉妬。慈心修善。
於是其人。盡不嫉妬。慈心修善。壽命延長。至於萬歲。
萬歲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行正見。不生顛倒。
於是其人。盡行正見。不起顛倒。壽命延長。至二萬歲。
二萬歲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滅三不善法。
一者。非法婬。二者。非法貪。三者。邪見。
於是其人。盡滅三不善法。壽命延長。至四萬歲。
四萬歲時人。復作是念。
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孝養父母。敬事師長。
於是其人。即孝養父母。敬事師長。壽命延長。至八萬歲。
八萬歲時人。女年五百歲。始出行嫁。時人當有九種病。
一者。寒。二者。熱。三者。飢。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
時此大地。坦然平整。無有溝坑。丘墟荊棘。亦無蚊虻。蛇蚖毒蟲。瓦石沙礫。變成琉璃。人民熾盛。五穀平賤。豐樂無極。是時當起。八萬大城。村城隣比。雞鳴相聞。
當於爾時。有佛出世。名為彌勒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如今如來。十號具足。彼於諸天。釋。梵。魔。若魔。天。諸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中。自身作證。亦如我今。於諸天。釋。梵。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中。自身作證。彼當說法。初言亦善。中下亦善。義味具足。淨修梵行。如我今日說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義味具足。梵行清淨。彼眾弟子。有無數千萬。如我今日。弟子數百。彼時人民。稱其弟子。號曰慈子。如我弟子。號曰釋子。
彼時有王。名曰儴伽。剎利。水澆頭種。轉輪聖王。典四天下。以正法治。莫不靡伏。七寶具足。
一。金輪寶。二。白象寶。三。紺馬寶。四。神珠寶。五。玉女寶。六。居士寶。七。主兵寶。
王有千子。勇猛雄烈。能卻外敵。四方敬順。不加兵杖。自然太平。
爾時聖王。建大寶幢。圍十六尋。上高千尋。千種雜色。嚴飾其幢。幢有百觚。觚有百枝。寶縷織成。眾寶間廁。
於是聖王。壞此幢已。以施沙門。婆羅門。國中貧者。然後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修無上行。於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佛告諸比丘。
汝等當勤修善行。以修善行。則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猶如諸王。順行轉輪聖王舊法。則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比丘亦如是。當修善法。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
云何比丘。壽命延長。如是比丘。修習欲定。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修神足。修精進定。意定。思惟定。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修神足。是為壽命延長。
何謂比丘。顏色增益。於是比丘。戒律具足。成就威儀。見有小罪。生大怖畏。等學諸戒。周滿備悉。是為比丘。顏色增益。
何謂比丘。安隱快樂。於是比丘。斷除婬欲。去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行第一禪。除滅覺觀。內信歡悅。撿心專一。無覺無觀。定生喜樂。行第二禪。捨喜守護。專心不亂。自知身樂。賢聖所求。護念樂行。行第三禪。捨滅苦樂。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行第四禪。是為比丘。安隱快樂。
何謂比丘。財寶豐饒。於是比丘。修習慈心。遍滿一方。餘方亦爾。周遍廣普。無二無量。除眾結恨。心無嫉惡。靜默慈柔。以自娛樂。悲喜捨心。亦復如是。是為比丘。財寶豐饒。
何謂比丘。威力具足。於是比丘。如實知苦聖諦。習盡道諦。亦如實知。是為比丘。威力具足。
佛告比丘。
我今遍觀。諸有力者。無過魔力。然漏盡比丘。力能勝彼。
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長阿含經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