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上
附北涼錄
爾時佛遊於迦維羅衛。釋氏精盧。與諸大比丘眾俱。
是時大愛道裘曇彌。行到佛所。稽首作禮。遷住一面。叉手白佛言。
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有樂。欲出家為道。
佛言。
且止。裘曇彌。無樂以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當盡壽命。清淨潔己。究暢梵行。靜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無邪念欲心。與空寂為娛樂。
時大愛道。即復求哀言。
如是行者。為可不乎。願佛見過度。得至泥洹。
如是至三。佛不肯聽之。便復前作禮。遶佛而去。
去後未久。佛與諸大比丘俱。從釋氏精盧。行入迦維羅衛。
時大愛道。聞佛從諸弟子。來入國中。心大歡喜。即行到佛所。叉手前稽首。禮佛足下卻坐。須臾起。長跪叉手。前復白佛言。
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使得無上。正真之道。我以居家。有信有樂。曉知無常。如是樂欲。出家為道。
佛言。
止止。裘曇彌。無樂以母人。入我法律。服我法衣者。當盡壽命。清淨潔己。究暢梵行。靜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無邪念欲心。與空寂為娛樂。
時大愛道。即復求哀言。
如是行者。為可不乎。願佛見過度。得至泥洹。
如是至三。佛復不肯聽之。前後作禮。遶佛而去。自感愁毒。悔過悲哀。淚出不能自止。
自念。
作女人情態罪患。乃當如是。
即便作大願。
願一切諸菩薩。及人非人。莫復更此女人想態也。今要當求佛。盡形壽終不懈倦。
佛時與大比丘。留止是國。避雨三月。補納成衣已。著衣持鉢。出國而去。大愛道即與。諸老母等。俱行追佛。佛轉到那和縣。頓止河上。
大愛道便前。稽首作禮。遷住白佛言。
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有樂。曉知無常。如是樂欲。出家為道。
佛言。
止止。裘曇彌。無樂令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當盡壽命。清淨潔己。究暢梵行。靜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無邪念欲心。與空寂為娛樂。
時大愛道。即復求哀言。
如是行者。為可不乎。願佛見過度。得至泥洹。
如是至三。佛復不肯聽之。便復前作禮。遶佛而去。退住於外門。被弊敗之衣。踱跣而立。淚出如雨。面目顏色。垢穢流離。衣服污塵。身體疲勞。歔欷悲啼。不能自勝。自悔恣態惡。有八十四。迷亂丈夫。使失道德。佛知深諦。實如是審。天下男子。無不為女人所惑者。甚難甚難。我今用是態欲故。要當潔己。不敢厥廢也。唯子當度母耳。終不失子本願也。
賢者阿難。見母大愛道。如是不樂。即問言。
裘曇彌。何因著弊衣踱跣。面目流離。身上蒙塵。疲勞悲涕乃爾耶。
大愛道答言。
賢者阿難。今我用母人故。不得受佛法律。是故自悲傷耳。
阿難言。
止止。裘曇彌。且自寬意。莫復悲懷乎。待我今入。當向佛說是事。令母得安隱。使母歡喜。
大愛道報言。
阿難。唯賢者當見過度。使得成立。
賢者阿難即入。叉手長跪。稽首佛足下。三自歸命。前白佛言。
我從佛聞。母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今大愛道。以至心欲。受佛法律。其以居家。有信有樂。曉知無常。自審欲態。深知已諦。今欲出家為道。願佛許之。
佛言。
止止。阿難。無樂使母人。入我法律。為沙門也。
所以者何。必危清高之士故。
譬如。阿難。族姓之家生子。多女少男者。當知其家欲微矣。為已弱衰。不得大強盛也。今使母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地。清淨梵行不。得久住也。
復譬如稻田。禾稼且熟。而有惡露災氣。則令善穀傷敗。令使母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地。清淨梵行大道。不得久興盛。
何以故。
阿難。復譬如好良田。持蒺䔧種散其中。必敗良田。今使母人入我法。譬如是母人。入我法律中者。無有成我法時。但猗我法。欲壞敗清淨梵行。使墮欲中。立罪之根耳。
阿難復言。
今大愛道。多有善意於佛。佛初生時。乃自育養。至于長大。皆從大愛道。善樂之德也。
佛言。
阿難。有是。大愛道。信多有善意。於我有大恩。我生七日而母亡。大愛道育養我。至于長大。今我天上。天下最尊。自致作佛。號名如來。無上正真覺。亦念多有。恩德於我。我念大愛道。其恩大重。大愛道但由是恩故。得來自歸佛。自歸法。自歸比丘僧。
又信佛。信法。信比丘僧。不復疑苦。不復疑習。不復疑盡。不復疑諦。乃成其道。成其信。成其禁戒。成其名聞。成其布施。成其智慧。亦能自禁制。不殺生。不盜竊於他人。不婬妷於女欲。不妄語證人罪。不飲酒迷亂。
如是阿難。正使人終身。相給施與。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因緣醫藥。不及此恩德也。億百千分也。
佛告阿難。
假使母人。欲作沙門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當盡形壽。學而持之。自紀信解。專心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其已能如是者。可得入我法律戒中也。
何謂為八敬。
一者。比丘持大戒。母人比丘尼。當從受正法。不得戲故輕慢之。調欺咳笑。說不急之事。用自歡樂也。
二者。比丘持大戒。半月以上比丘尼。當禮事之。不得故言。新沙門勞精進乎。今日寒熱乃爾耶。設有是語者。便為亂新學比丘意。常自恭敬。謹勅自修。勸樂新學。遠離防欲。憺然自守。
三者。比丘。比丘尼。不得相與。並居同止。設相與並居同止者。為不清淨。為欲所纏。不免罪根。堅當自制。明斷欲情。憺然自守。
四者。三月止一處。自相撿挍。所聞所見。當自省察。若邪語受而不報。聞若不聞。見若不見。亦無往反之緣。憺而自守。
五者。比丘尼不得。訟問自了。設比丘以。所聞所見。若比丘有所聞見訟。問比丘尼。比丘尼即當。自省過惡。不得高聲大語。自現其欲態也。當自撿挍。憺而自守。
六者。比丘尼有庶幾。於道法者。得問比丘僧。經律之事。但得說般若波羅蜜。不得共說世間。不急之事也。設說不急之事者。知是人非為道也。是為世間。放逸之人耳。深自省察。憺而自守。
七者。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法律之戒。當半月。詣眾僧中。自首過懺悔。以棄憍慢之態。今復如是。自恥慚愧。深自省察。憺而自守。
八者。比丘尼。雖百歲持大戒。當處新受大戒。比丘下坐。當以謙敬為作禮。
是為八敬之法。我教女人。當自束修。不得踰越。當以盡壽。學而行之。假令大愛道。審能持此八敬法者。聽為沙門。
賢者阿難。受佛語已。以熟諦思惟。深而且要。便起作禮而出。報大愛道言。
裘曇彌。勿可復愁憂也。已得捨家之信。去家就道。亦甚安隱矣。
佛說女人。作沙門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但當終身勤意學。而行之耳。持意當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
爾時阿難。便一一為母。說佛教勅。八敬之事。言能如是者。可得入佛法律。
於是大愛道。聞是語。即大歡喜而言。
唯諾阿難。聽我一言。譬如四姓家女。沐浴塗香。衣被莊嚴之事。而人復欲利之。如是寧當。益安隱不。
對曰。
無不安隱也。
復以好華香珍寶。結為步瑤。持與女人。豈不愛樂。頭首受乎。今佛所教勅。八敬法者。我亦觀心。願以頭頂受而行之。遂樂所業。萬不惟恨。自約如是。無不悅豫。
爾時佛便授。大愛道十戒。為沙彌尼。
沙彌尼奉戒者。斷之根也。不得殺生。禽獸蟲蛾。斫樹生折草華。終無害心。不得盜。不得偷。不得貪人財物。或娛色欲。軟細語言。令人迷亂。貪得布施。以為家業。此利墮貪盜之中。比丘尼當慎莫豫也。
爾時大愛道。便受十戒。為沙彌尼。
何等為十戒。
為賢者道。當以慈心。不起毒意。盡形壽。不得殘殺群生。傷害人物。常念所生。當慈念之。精進行道。欲度父母。及一切人。慎無溫訟。求直害彼。蜎飛蠕動。蚑行之類。一不得傷害。恒欲濟生。慈心於道。及見殺者。為其墮淚。聞聲不食。常當悲哀之。自誓婬欲之根。乃致是哉乎。作是得是。不與他人。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二者。盡形壽。不得偷盜。不得貪財。買賤賣貴。圭合銖兩。一不得欺人。心存于道。靜志自守。口不教人。買使奴婢。借倩僮客。或人惠施財寶。及男子衣被。一不得取。若受者。為不清淨。是為勃亂。不得服飾衣。珍寶之衣。不得著珠環瓔珞。不得坐高床。幃帳之中。若有此想。為不清淨。衣取蓋形。莫用文采。飯取充口。立其四大。莫著味。積穢惡寶。人與莫受。惡從何得前耶。若設受者。為不清淨。為人說經。前歎罪惡。地獄之患。賢者當知。天上之福。不可稱量。違說世間。生死之事也。若設布施者。寧就斬手。不取非財也。寂然自守。堅離色欲。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三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婬。不得畜夫婿。不得思夫婿。不得念夫婿。房遠男子。禁閉情態。心無存婬。口無言調。華香脂粉。無以近身。常念欲態。垢濁不淨。自念婬惡。萬事百端。寧破骨碎心。焚燒身體。死死無婬。非婬妷而生。不如守貞潔而死。婬妷之態。譬如須彌山。溺在海中。無有出期。婬妷之欲。沒在泥犁中。甚於須彌山。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四者。沙彌尼盡形壽。至誠有信。心直為本。口無二言。不得兩舌。說道姦非。不得惡罵詈。中傷他人。妄言綺語。前譽後毀。證入人罪。不得誹謗於他人。是不是好不好。徐語惟正乃宣。不正無宣也。若人說法。一心聽之。思念要義。意以為慶。大士處世。斧在口中。所以殺身。皆由惡言。恣心快語。乃致禍患。撿身口意。災當何緣。智者所達。自守節一心。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五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飲酒。不得嘗酒。不得嗅酒。不得粥酒。以酒飲人。不得言有欺藥酒。不得至酒家。不得與酒客共語言。夫酒為毒藥。酒為毒水。酒為毒氣。眾失之原。眾惡之本。殘賢毀聖。敗亂道德。輕毀致災。立禍根本。四大枯朽。去福就禍。靡不更之。寧飲焬銅。不飲酒味。
所以者何。酒令人失志。迷亂顛狂。令人不覺。入泥犁中。是故防酒耳。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六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乘車馬輿。快心恣意。可口罵詈。咒咀自可。不得戲故。五歲男兒。不得引掌。觸雄畜生。不得撾捶雄畜生。不得摸𢱢。雄畜生陰。靜志自守。思念經道。常以空寂為娛樂。一切群生。無快死者。欲買其肉。五肉不得食。常自慚愧。惡露不淨。懺悔慈心。無所傷害。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七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采畫。不得金縷繡。不作織成衣與他人。不得坐高床上。低帷而坐。不得照鏡自現。其形相好不好。不得施床襜衣。不得倨床而吟。不得大笑而語。不得高聲大語。語時當軟聲。不得彈琴。手執樂器。不得歌舞。自搖身體。不得顧視而行。不得邪視而行。不得市買百姓。諍欲利害。使人誹謗。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八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學習巫師。不得作醫蠱飲人。不得說道。日好日不好。占視吉凶。仰觀歷數。推布盈虛。日月薄蝕。星宿變殞。山崩地動。風雨水旱。占歲寒熱。有多病疾。一不得知。不得論說。國家政事。某國強。某國弱。某國人健。某國人劣。可出軍行師。攻伐勝負。可得財利。以為家業。不得道說。某家富樂。某家貧苦。不得相人。某相富。某相貧。不得行伐生樹。自治屋室。不得自手折生華。以散佛上。若人持華來。上佛應受。當為三反咒願。當愍傷於人。此華化華耳。不得久立。一切人亦復如化。皆從女人生形。而不久立。坐之苦痛。生老病死。更相哭弔。憂惱意亂。善神日遠。邪鬼復嬈。身當復死。是以如化。而不久立。有犯斯者。非沙彌尼也。
九者。沙彌尼盡形壽。男女各別。不得同室而止。行迹不與男子。迹相尋。不得與男子。同舟車而載。不得與男子衣同色。不得與男子。同席而坐。不得與男子。同器而食。不得與男子。染作采色。不得與男子。裁割作衣。不得與男子。浣濯衣服。不得從男子。有所求乞。若男子。進貢好物。當重察觀之。當遠嫌避疑。慎所思名。不得書疏往來。假借倩人使。若有布施。亦不宜受。若欲行者。必須年耆。慎莫獨行。行必有所視視。設見色為不清淨。不得別行。獨止一室而宿也。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十者。沙彌尼盡形壽。身不犯惡。口不犯惡。心不犯惡。言行相應。非賢不友。非聖不宗。何以故非。賢不友也。夫賢者心。無起滅故。何以故非。聖不宗也。夫聖無縛著之色。滅斷種姓。貪垢已盡故。不宗不孝之子。屠兒賊寇。嗜酒之徒。志趣邪冥。履行凶危。慎莫交遊往來。往來者。與之滓濁。毀損道行。堅當自持。無大笑戲調。不得犇走。著長者前。不得仰頭而行。不得數。與國王相見。若道街里有伎樂。不得攀垣牆視之。不得倚壁而視。不得交脚而坐。不得展脚而坐。不得伏坐上而語。常當自羞恥。女人惡露。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爾時比丘尼裘曇彌。受佛十戒。一一不失。如十戒行之。無有漏缺。常在佛左右。遂爾三年。聰明智慧。博覽眾經。歡喜不亂。志如大山。心端意正。平直無邪。恒自愍傷。及一切人。蜎飛蠕動。蚑行之類。莫不悲歎。勸化善法。終離惱患。三年之中。未常短愆。復還詣佛。稽首陳情。叩頭悔過。靡所不言。
佛有慈慧。告訴罪患。以見成立。以脫惡愆。萬不惟恨。願啟一言。
十戒便止。復有殘餘。十戒微少。不足設心。願告異戒。令心酸勤。當學問無有懈慢。當如法律。行菩薩焉。
佛告比丘尼裘曇彌。
汝行十戒如法者。有大戒名具足。真諦行之。疾得作佛。凡有五百要事。若且復行十事。可得道場。若不能行者。不得至。終不能得。是大具足戒也。
爾時裘曇彌。見佛說是語。大歡喜。前以頭面著地。稽首禮佛足下。卻長跪叉手。白佛言。
受恩。使復受十戒之慧。
佛告沙彌尼。
已作沙彌尼。依其法律。奉行十事。可疾得入。何等十。
一者。常有慈心。內外清白。無傷害意。二者。思念布施。無愛慳惜。不畜餘遺。無竊盜意。三者。常自淨潔。靜志自守。無婬邪垢。四者。常當至誠。口無異言。五者。常當自清淨。終離蜜酒。無醉亂意。六者。常自守志。無惡口罵人。七者。常謙卑。無貢高坐。珍寶高床。八者。常持齋。日中乃食。九者。常持等心。無嫉妬意。十者。當觀菩薩及諸師。如視佛想。心常柔軟。無瞋怒意。
是為沙彌尼。十事法律也。
沙彌尼。復有十事法。何謂為十。
一者。當敬佛。至心無邪。持頭腦著地。常自懺悔。宿世罪行惡。二者。常敬法。心存於道。慈孝於經。三者。常敬於僧。心平不廢。至誠有信。四者。晝夜事師。心不懈倦如事佛。五者。視一切眾生。心皆平等。如自視其師。六者。還自視諸沙彌尼。心敬愛之。如視父母。七者。視一切。悉以等心。如視兄弟姊妹。八者。視一切畜獸。心愍傷敬愛。如視夫主兒子。九者。視一切置心。樹草木芭蕉。敬之視之無厭。如視身。十者。當念十方。天下蠕動蚑行。勤苦不可言。
是為沙彌尼。十事法律也。
沙彌尼事師。有十事。何等為十。
一者。當敬於師。常附近之。如法律行。二者。當如師教。常當和順。三者。常當早起。勿後師起。自敬其心。勿令師呼。四者。常誠信於師。心直有實。五者。慈孝於師。心存左右。不去食息。六者。若行國中。見怪異之事。當啟語師。問其變異。七者。從師受經。當端心至實。身心口意。無差特如毛髮。八者。師設使行所至到。當疾去。疾來還。設有人問。沙彌尼。汝師在不。當默然而去。不當共相應和也。九者。設有過惡。尋當疾向師。首過言無狀。十者。一切當信向師。若聞人說師。即當呵之。
是為沙彌尼。十事法律。行之得道。
佛言。
已說沙彌尼十戒。復說行十事具足。無毛髮之缺。可師意。無增無減。一心持之。
時沙彌尼裘曇彌。即頭腦著地。作禮而去。
爾時裘曇彌。自檢挍奉。持十行事。無一缺減行。如中事。一心行之。終無差特。意無退轉。精進誠感應。
時佛知沙彌尼。至誠有信。佛語阿難。
汝見是沙彌尼。瑞應百鳥。侍之不也。
阿難對曰。
蒙佛恩。
時沙彌尼。復來到佛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須臾前叉手。頭腦著佛足下。復白佛言。
佛道恩慈。多所過道。前受佛十戒。為沙彌尼。次行十事悉具足。不審如行不也。
佛言。
大愛道。汝自當知之。大佳耳。
大愛道。復白佛言。
人命無常。恍惚之間。如大愛道輩。旦日當過去。恐不及佛時。願佛愍念。授我大戒。令至無上之覺。一切蒙度也。
佛告沙彌尼裘曇彌。
汝欲受具足戒。大善。
爾時大愛道。便更正衣服。叉手作禮。遶佛十匝。卻住一面。
爾時佛便。授大愛道裘曇彌大具足戒。為比丘尼。奉行法律。遂得應真道。且覩生死本際。所見已諦。眼能徹視。耳能通聽。鼻能禪息。心知他人意所念。身能飛行。
然後大愛道比丘尼。與諸長老比丘尼俱。行詣佛。
賢者阿難。而問言。
阿難。是諸長老比丘尼。受大戒。皆已久矣。勤修梵行。且已見諦。
云何。阿難。甫當使我。為新受大戒。幼少比丘作禮也。
阿難言。
小住且待。須我問之。
須臾阿難即入。稽首佛足下。白佛言。
大愛道比丘尼言。
是諸長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以見諦。云何甫使。當為新受大戒。幼少比丘作禮也。
佛言。
止止。阿難。當慎此言。勿得說。是汝所知。何以薄少也。汝尚未知一。焉能知二。汝所知似。不如我知諦耶。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外諸梵志。及諸居士。皆當以衣被。用持布施。以頭腦著地。求哀於諸沙門。
當言。
賢者。有淨戒志。願以足行此衣上。令我長夜。得其福德。
不可稱量。皆從心計。如其所願。皆得其證。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天下人民。皆當解髮布地。以頭腦著地。求哀於諸沙門。
皆言。
賢者。有淨戒聞慧之行。願以足行此髮上。令我長夜。身得安隱。福德無量。
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天下人民。當豫具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因緣。醫藥賑給。願諸沙門。當自來取之。使我國土人民。無啼哭者。
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天下人民。奉事諸沙門。當如事日月。當如事天神。過踰於外道。異學者上。沙門亦清淨。不可沾污。如摩尼珠。若國中有沙門者。國中常安隱。勝於餘國土。
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佛之正法。當住千歲。興盛流布。歸留一切。悉蒙得度。今以女人。在我法中。為沙門故。當除減五百歲壽。法消衰微。
所以者何。阿難。女人有五處。不得作沙門。何等為五處。
女人不得。作如來。至真。等正覺。女人不得。作轉輪聖王。女人不得。作第七梵天王。女人不得。作飛行皇帝。女人不得。作魔天王。
如是五處者。當皆丈夫。得作為之尊。丈夫得作佛。得作轉輪聖王。得作天帝釋。得作魔天王。得作梵天王。得作人中王。
如是。阿難。諸女人譬如毒蛇。人雖取殺之。破其身。出其腦。是蛇以死。
復有人見之。心中驚怖。如此女人。雖得沙門。惡露故存。一切男子。為之迴轉。用是故。令一切人不得道。
佛言。
如是女人。政使作沙門。持具足戒百歲。乃至得阿羅漢。故當為八歲沙彌作禮。
何以故。沙彌具足。亦得阿羅漢。身中能出水火。以足指按。須彌山頂。三千大千國土。皆為六反震動。如是女人。雖得阿羅漢道。不能動搖。一鍼大如毛髮也。
云何。阿難。女人坐貢高。以陰不淨。以倰男子。用是故不得道也。
佛言。
夙夜不學。目無所見。動入罪中。宛轉益深。自沒其體。其亦苦辛。往而不反。投命太山地獄之罪。難可堪任。生時不學。死當入淵。老不止婬。塵滅世門。呼吸而盡。何足自珍。能自改悔。守身良真。今世滅罪。後世得申。有財不施。世世受貧。常多疾病。面目萎黃。行步須人。臥亦不安。甫能自悔。深遠之端。今入我法律。得全人身。卻後無數。亦得自然。
爾時大愛道比丘尼。與諸長老比丘尼。聞佛說經如是。皆大愁憂不樂。淚下如雨。前頭面著佛足下。白佛言。
如是女人。為不可度耶。
佛報言。
有女人作沙門。精進持戒。具足無缺減。不犯如毛髮。現世得化成男子身。便得無量。決得作佛。無所罣礙。自恣所作。若所求者皆可得。
大愛道裘曇彌比丘尼。復問佛言。
寧有比乎。
佛言。
有。乃前過去佛時。有女人。持金花散佛上。佛即授決。
卻後如恒沙數劫。當得作佛。號名金花佛。
其女人。名恒竭優婆夷。受決已大歡喜。踴在虛空中。化成男子身。
時我上佛華五莖。佛亦授我決。
卻後無數劫。當得作佛。號字釋迦文。
今我身是也。我為釋迦文佛時。
爾時恒竭優婆夷。來生我國土。為女人身。號字須摩提。誰能當此慧。為文殊師利。瑞應故化成男子。為作八歲沙彌。如是分明。當勤精進。可得無上。正真之道。
佛言。
復有明比。前過去迦葉佛時。國王家有七女人。從生至長大。不樂綺飾。六情斷滅。無餘垢欲。行觀死人。分別身中惡露。愁悲不樂。乃徹第七梵天。
時第二釋提桓因。來下問訊之。
欲求何願乎。吾皆能得之。
時七女。各各說願。乃願摩訶衍。不可思議事。
爾時釋提桓因。了不能得是願。
天神語之。
迦葉佛近在此。可往問之也。
七女即從諸女人。共到佛所。稽首佛足下。
釋提桓因。叉手白佛言。
七女願如是。我不能得之。願佛開解之。使得安隱。
佛言。
如是七女。前過去佛。時世世作功德。今得生國王家。當得受決。此願。阿羅漢。辟支佛。尚不能及知。何況諸天釋梵也。
爾時七女。踊躍歡喜。踊在虛空中。皆成男子身。卻後亦當受決。當得作佛。今大愛道輩。常行大慈大悲。卻後亦當成男子。受決作佛。
大愛道。聞佛說是語。頭腦著地。作禮而去。
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上
附北涼錄
爾時佛遊於迦維羅衛。釋氏精盧。與諸大比丘眾俱。
是時大愛道裘曇彌。行到佛所。稽首作禮。遷住一面。叉手白佛言。
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有樂。欲出家為道。
佛言。
且止。裘曇彌。無樂以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當盡壽命。清淨潔己。究暢梵行。靜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無邪念欲心。與空寂為娛樂。
時大愛道。即復求哀言。
如是行者。為可不乎。願佛見過度。得至泥洹。
如是至三。佛不肯聽之。便復前作禮。遶佛而去。
去後未久。佛與諸大比丘俱。從釋氏精盧。行入迦維羅衛。
時大愛道。聞佛從諸弟子。來入國中。心大歡喜。即行到佛所。叉手前稽首。禮佛足下卻坐。須臾起。長跪叉手。前復白佛言。
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使得無上。正真之道。我以居家。有信有樂。曉知無常。如是樂欲。出家為道。
佛言。
止止。裘曇彌。無樂以母人。入我法律。服我法衣者。當盡壽命。清淨潔己。究暢梵行。靜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無邪念欲心。與空寂為娛樂。
時大愛道。即復求哀言。
如是行者。為可不乎。願佛見過度。得至泥洹。
如是至三。佛復不肯聽之。前後作禮。遶佛而去。自感愁毒。悔過悲哀。淚出不能自止。
自念。
作女人情態罪患。乃當如是。
即便作大願。
願一切諸菩薩。及人非人。莫復更此女人想態也。今要當求佛。盡形壽終不懈倦。
佛時與大比丘。留止是國。避雨三月。補納成衣已。著衣持鉢。出國而去。大愛道即與。諸老母等。俱行追佛。佛轉到那和縣。頓止河上。
大愛道便前。稽首作禮。遷住白佛言。
我聞女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願得受佛法律。我以居家。有信有樂。曉知無常。如是樂欲。出家為道。
佛言。
止止。裘曇彌。無樂令母人。入我法律中。服我法衣者。當盡壽命。清淨潔己。究暢梵行。靜意自守。未曾起想。如道憺然。無邪念欲心。與空寂為娛樂。
時大愛道。即復求哀言。
如是行者。為可不乎。願佛見過度。得至泥洹。
如是至三。佛復不肯聽之。便復前作禮。遶佛而去。退住於外門。被弊敗之衣。踱跣而立。淚出如雨。面目顏色。垢穢流離。衣服污塵。身體疲勞。歔欷悲啼。不能自勝。自悔恣態惡。有八十四。迷亂丈夫。使失道德。佛知深諦。實如是審。天下男子。無不為女人所惑者。甚難甚難。我今用是態欲故。要當潔己。不敢厥廢也。唯子當度母耳。終不失子本願也。
賢者阿難。見母大愛道。如是不樂。即問言。
裘曇彌。何因著弊衣踱跣。面目流離。身上蒙塵。疲勞悲涕乃爾耶。
大愛道答言。
賢者阿難。今我用母人故。不得受佛法律。是故自悲傷耳。
阿難言。
止止。裘曇彌。且自寬意。莫復悲懷乎。待我今入。當向佛說是事。令母得安隱。使母歡喜。
大愛道報言。
阿難。唯賢者當見過度。使得成立。
賢者阿難即入。叉手長跪。稽首佛足下。三自歸命。前白佛言。
我從佛聞。母人精進。可得沙門四道。今大愛道。以至心欲。受佛法律。其以居家。有信有樂。曉知無常。自審欲態。深知已諦。今欲出家為道。願佛許之。
佛言。
止止。阿難。無樂使母人。入我法律。為沙門也。
所以者何。必危清高之士故。
譬如。阿難。族姓之家生子。多女少男者。當知其家欲微矣。為已弱衰。不得大強盛也。今使母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地。清淨梵行不。得久住也。
復譬如稻田。禾稼且熟。而有惡露災氣。則令善穀傷敗。令使母人。入我法律者。必令佛法地。清淨梵行大道。不得久興盛。
何以故。
阿難。復譬如好良田。持蒺䔧種散其中。必敗良田。今使母人入我法。譬如是母人。入我法律中者。無有成我法時。但猗我法。欲壞敗清淨梵行。使墮欲中。立罪之根耳。
阿難復言。
今大愛道。多有善意於佛。佛初生時。乃自育養。至于長大。皆從大愛道。善樂之德也。
佛言。
阿難。有是。大愛道。信多有善意。於我有大恩。我生七日而母亡。大愛道育養我。至于長大。今我天上。天下最尊。自致作佛。號名如來。無上正真覺。亦念多有。恩德於我。我念大愛道。其恩大重。大愛道但由是恩故。得來自歸佛。自歸法。自歸比丘僧。
又信佛。信法。信比丘僧。不復疑苦。不復疑習。不復疑盡。不復疑諦。乃成其道。成其信。成其禁戒。成其名聞。成其布施。成其智慧。亦能自禁制。不殺生。不盜竊於他人。不婬妷於女欲。不妄語證人罪。不飲酒迷亂。
如是阿難。正使人終身。相給施與。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因緣醫藥。不及此恩德也。億百千分也。
佛告阿難。
假使母人。欲作沙門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當盡形壽。學而持之。自紀信解。專心行之。譬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其已能如是者。可得入我法律戒中也。
何謂為八敬。
一者。比丘持大戒。母人比丘尼。當從受正法。不得戲故輕慢之。調欺咳笑。說不急之事。用自歡樂也。
二者。比丘持大戒。半月以上比丘尼。當禮事之。不得故言。新沙門勞精進乎。今日寒熱乃爾耶。設有是語者。便為亂新學比丘意。常自恭敬。謹勅自修。勸樂新學。遠離防欲。憺然自守。
三者。比丘。比丘尼。不得相與。並居同止。設相與並居同止者。為不清淨。為欲所纏。不免罪根。堅當自制。明斷欲情。憺然自守。
四者。三月止一處。自相撿挍。所聞所見。當自省察。若邪語受而不報。聞若不聞。見若不見。亦無往反之緣。憺而自守。
五者。比丘尼不得。訟問自了。設比丘以。所聞所見。若比丘有所聞見訟。問比丘尼。比丘尼即當。自省過惡。不得高聲大語。自現其欲態也。當自撿挍。憺而自守。
六者。比丘尼有庶幾。於道法者。得問比丘僧。經律之事。但得說般若波羅蜜。不得共說世間。不急之事也。設說不急之事者。知是人非為道也。是為世間。放逸之人耳。深自省察。憺而自守。
七者。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法律之戒。當半月。詣眾僧中。自首過懺悔。以棄憍慢之態。今復如是。自恥慚愧。深自省察。憺而自守。
八者。比丘尼。雖百歲持大戒。當處新受大戒。比丘下坐。當以謙敬為作禮。
是為八敬之法。我教女人。當自束修。不得踰越。當以盡壽。學而行之。假令大愛道。審能持此八敬法者。聽為沙門。
賢者阿難。受佛語已。以熟諦思惟。深而且要。便起作禮而出。報大愛道言。
裘曇彌。勿可復愁憂也。已得捨家之信。去家就道。亦甚安隱矣。
佛說女人。作沙門者。有八敬之法。不得踰越。但當終身勤意學。而行之耳。持意當如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泆。
爾時阿難。便一一為母。說佛教勅。八敬之事。言能如是者。可得入佛法律。
於是大愛道。聞是語。即大歡喜而言。
唯諾阿難。聽我一言。譬如四姓家女。沐浴塗香。衣被莊嚴之事。而人復欲利之。如是寧當。益安隱不。
對曰。
無不安隱也。
復以好華香珍寶。結為步瑤。持與女人。豈不愛樂。頭首受乎。今佛所教勅。八敬法者。我亦觀心。願以頭頂受而行之。遂樂所業。萬不惟恨。自約如是。無不悅豫。
爾時佛便授。大愛道十戒。為沙彌尼。
沙彌尼奉戒者。斷之根也。不得殺生。禽獸蟲蛾。斫樹生折草華。終無害心。不得盜。不得偷。不得貪人財物。或娛色欲。軟細語言。令人迷亂。貪得布施。以為家業。此利墮貪盜之中。比丘尼當慎莫豫也。
爾時大愛道。便受十戒。為沙彌尼。
何等為十戒。
為賢者道。當以慈心。不起毒意。盡形壽。不得殘殺群生。傷害人物。常念所生。當慈念之。精進行道。欲度父母。及一切人。慎無溫訟。求直害彼。蜎飛蠕動。蚑行之類。一不得傷害。恒欲濟生。慈心於道。及見殺者。為其墮淚。聞聲不食。常當悲哀之。自誓婬欲之根。乃致是哉乎。作是得是。不與他人。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二者。盡形壽。不得偷盜。不得貪財。買賤賣貴。圭合銖兩。一不得欺人。心存于道。靜志自守。口不教人。買使奴婢。借倩僮客。或人惠施財寶。及男子衣被。一不得取。若受者。為不清淨。是為勃亂。不得服飾衣。珍寶之衣。不得著珠環瓔珞。不得坐高床。幃帳之中。若有此想。為不清淨。衣取蓋形。莫用文采。飯取充口。立其四大。莫著味。積穢惡寶。人與莫受。惡從何得前耶。若設受者。為不清淨。為人說經。前歎罪惡。地獄之患。賢者當知。天上之福。不可稱量。違說世間。生死之事也。若設布施者。寧就斬手。不取非財也。寂然自守。堅離色欲。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三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婬。不得畜夫婿。不得思夫婿。不得念夫婿。房遠男子。禁閉情態。心無存婬。口無言調。華香脂粉。無以近身。常念欲態。垢濁不淨。自念婬惡。萬事百端。寧破骨碎心。焚燒身體。死死無婬。非婬妷而生。不如守貞潔而死。婬妷之態。譬如須彌山。溺在海中。無有出期。婬妷之欲。沒在泥犁中。甚於須彌山。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四者。沙彌尼盡形壽。至誠有信。心直為本。口無二言。不得兩舌。說道姦非。不得惡罵詈。中傷他人。妄言綺語。前譽後毀。證入人罪。不得誹謗於他人。是不是好不好。徐語惟正乃宣。不正無宣也。若人說法。一心聽之。思念要義。意以為慶。大士處世。斧在口中。所以殺身。皆由惡言。恣心快語。乃致禍患。撿身口意。災當何緣。智者所達。自守節一心。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五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飲酒。不得嘗酒。不得嗅酒。不得粥酒。以酒飲人。不得言有欺藥酒。不得至酒家。不得與酒客共語言。夫酒為毒藥。酒為毒水。酒為毒氣。眾失之原。眾惡之本。殘賢毀聖。敗亂道德。輕毀致災。立禍根本。四大枯朽。去福就禍。靡不更之。寧飲焬銅。不飲酒味。
所以者何。酒令人失志。迷亂顛狂。令人不覺。入泥犁中。是故防酒耳。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六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乘車馬輿。快心恣意。可口罵詈。咒咀自可。不得戲故。五歲男兒。不得引掌。觸雄畜生。不得撾捶雄畜生。不得摸𢱢。雄畜生陰。靜志自守。思念經道。常以空寂為娛樂。一切群生。無快死者。欲買其肉。五肉不得食。常自慚愧。惡露不淨。懺悔慈心。無所傷害。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七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采畫。不得金縷繡。不作織成衣與他人。不得坐高床上。低帷而坐。不得照鏡自現。其形相好不好。不得施床襜衣。不得倨床而吟。不得大笑而語。不得高聲大語。語時當軟聲。不得彈琴。手執樂器。不得歌舞。自搖身體。不得顧視而行。不得邪視而行。不得市買百姓。諍欲利害。使人誹謗。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八者。沙彌尼盡形壽。不得學習巫師。不得作醫蠱飲人。不得說道。日好日不好。占視吉凶。仰觀歷數。推布盈虛。日月薄蝕。星宿變殞。山崩地動。風雨水旱。占歲寒熱。有多病疾。一不得知。不得論說。國家政事。某國強。某國弱。某國人健。某國人劣。可出軍行師。攻伐勝負。可得財利。以為家業。不得道說。某家富樂。某家貧苦。不得相人。某相富。某相貧。不得行伐生樹。自治屋室。不得自手折生華。以散佛上。若人持華來。上佛應受。當為三反咒願。當愍傷於人。此華化華耳。不得久立。一切人亦復如化。皆從女人生形。而不久立。坐之苦痛。生老病死。更相哭弔。憂惱意亂。善神日遠。邪鬼復嬈。身當復死。是以如化。而不久立。有犯斯者。非沙彌尼也。
九者。沙彌尼盡形壽。男女各別。不得同室而止。行迹不與男子。迹相尋。不得與男子。同舟車而載。不得與男子衣同色。不得與男子。同席而坐。不得與男子。同器而食。不得與男子。染作采色。不得與男子。裁割作衣。不得與男子。浣濯衣服。不得從男子。有所求乞。若男子。進貢好物。當重察觀之。當遠嫌避疑。慎所思名。不得書疏往來。假借倩人使。若有布施。亦不宜受。若欲行者。必須年耆。慎莫獨行。行必有所視視。設見色為不清淨。不得別行。獨止一室而宿也。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十者。沙彌尼盡形壽。身不犯惡。口不犯惡。心不犯惡。言行相應。非賢不友。非聖不宗。何以故非。賢不友也。夫賢者心。無起滅故。何以故非。聖不宗也。夫聖無縛著之色。滅斷種姓。貪垢已盡故。不宗不孝之子。屠兒賊寇。嗜酒之徒。志趣邪冥。履行凶危。慎莫交遊往來。往來者。與之滓濁。毀損道行。堅當自持。無大笑戲調。不得犇走。著長者前。不得仰頭而行。不得數。與國王相見。若道街里有伎樂。不得攀垣牆視之。不得倚壁而視。不得交脚而坐。不得展脚而坐。不得伏坐上而語。常當自羞恥。女人惡露。有犯斯戒。非沙彌尼也。
爾時比丘尼裘曇彌。受佛十戒。一一不失。如十戒行之。無有漏缺。常在佛左右。遂爾三年。聰明智慧。博覽眾經。歡喜不亂。志如大山。心端意正。平直無邪。恒自愍傷。及一切人。蜎飛蠕動。蚑行之類。莫不悲歎。勸化善法。終離惱患。三年之中。未常短愆。復還詣佛。稽首陳情。叩頭悔過。靡所不言。
佛有慈慧。告訴罪患。以見成立。以脫惡愆。萬不惟恨。願啟一言。
十戒便止。復有殘餘。十戒微少。不足設心。願告異戒。令心酸勤。當學問無有懈慢。當如法律。行菩薩焉。
佛告比丘尼裘曇彌。
汝行十戒如法者。有大戒名具足。真諦行之。疾得作佛。凡有五百要事。若且復行十事。可得道場。若不能行者。不得至。終不能得。是大具足戒也。
爾時裘曇彌。見佛說是語。大歡喜。前以頭面著地。稽首禮佛足下。卻長跪叉手。白佛言。
受恩。使復受十戒之慧。
佛告沙彌尼。
已作沙彌尼。依其法律。奉行十事。可疾得入。何等十。
一者。常有慈心。內外清白。無傷害意。二者。思念布施。無愛慳惜。不畜餘遺。無竊盜意。三者。常自淨潔。靜志自守。無婬邪垢。四者。常當至誠。口無異言。五者。常當自清淨。終離蜜酒。無醉亂意。六者。常自守志。無惡口罵人。七者。常謙卑。無貢高坐。珍寶高床。八者。常持齋。日中乃食。九者。常持等心。無嫉妬意。十者。當觀菩薩及諸師。如視佛想。心常柔軟。無瞋怒意。
是為沙彌尼。十事法律也。
沙彌尼。復有十事法。何謂為十。
一者。當敬佛。至心無邪。持頭腦著地。常自懺悔。宿世罪行惡。二者。常敬法。心存於道。慈孝於經。三者。常敬於僧。心平不廢。至誠有信。四者。晝夜事師。心不懈倦如事佛。五者。視一切眾生。心皆平等。如自視其師。六者。還自視諸沙彌尼。心敬愛之。如視父母。七者。視一切。悉以等心。如視兄弟姊妹。八者。視一切畜獸。心愍傷敬愛。如視夫主兒子。九者。視一切置心。樹草木芭蕉。敬之視之無厭。如視身。十者。當念十方。天下蠕動蚑行。勤苦不可言。
是為沙彌尼。十事法律也。
沙彌尼事師。有十事。何等為十。
一者。當敬於師。常附近之。如法律行。二者。當如師教。常當和順。三者。常當早起。勿後師起。自敬其心。勿令師呼。四者。常誠信於師。心直有實。五者。慈孝於師。心存左右。不去食息。六者。若行國中。見怪異之事。當啟語師。問其變異。七者。從師受經。當端心至實。身心口意。無差特如毛髮。八者。師設使行所至到。當疾去。疾來還。設有人問。沙彌尼。汝師在不。當默然而去。不當共相應和也。九者。設有過惡。尋當疾向師。首過言無狀。十者。一切當信向師。若聞人說師。即當呵之。
是為沙彌尼。十事法律。行之得道。
佛言。
已說沙彌尼十戒。復說行十事具足。無毛髮之缺。可師意。無增無減。一心持之。
時沙彌尼裘曇彌。即頭腦著地。作禮而去。
爾時裘曇彌。自檢挍奉。持十行事。無一缺減行。如中事。一心行之。終無差特。意無退轉。精進誠感應。
時佛知沙彌尼。至誠有信。佛語阿難。
汝見是沙彌尼。瑞應百鳥。侍之不也。
阿難對曰。
蒙佛恩。
時沙彌尼。復來到佛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須臾前叉手。頭腦著佛足下。復白佛言。
佛道恩慈。多所過道。前受佛十戒。為沙彌尼。次行十事悉具足。不審如行不也。
佛言。
大愛道。汝自當知之。大佳耳。
大愛道。復白佛言。
人命無常。恍惚之間。如大愛道輩。旦日當過去。恐不及佛時。願佛愍念。授我大戒。令至無上之覺。一切蒙度也。
佛告沙彌尼裘曇彌。
汝欲受具足戒。大善。
爾時大愛道。便更正衣服。叉手作禮。遶佛十匝。卻住一面。
爾時佛便。授大愛道裘曇彌大具足戒。為比丘尼。奉行法律。遂得應真道。且覩生死本際。所見已諦。眼能徹視。耳能通聽。鼻能禪息。心知他人意所念。身能飛行。
然後大愛道比丘尼。與諸長老比丘尼俱。行詣佛。
賢者阿難。而問言。
阿難。是諸長老比丘尼。受大戒。皆已久矣。勤修梵行。且已見諦。
云何。阿難。甫當使我。為新受大戒。幼少比丘作禮也。
阿難言。
小住且待。須我問之。
須臾阿難即入。稽首佛足下。白佛言。
大愛道比丘尼言。
是諸長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以見諦。云何甫使。當為新受大戒。幼少比丘作禮也。
佛言。
止止。阿難。當慎此言。勿得說。是汝所知。何以薄少也。汝尚未知一。焉能知二。汝所知似。不如我知諦耶。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外諸梵志。及諸居士。皆當以衣被。用持布施。以頭腦著地。求哀於諸沙門。
當言。
賢者。有淨戒志。願以足行此衣上。令我長夜。得其福德。
不可稱量。皆從心計。如其所願。皆得其證。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天下人民。皆當解髮布地。以頭腦著地。求哀於諸沙門。
皆言。
賢者。有淨戒聞慧之行。願以足行此髮上。令我長夜。身得安隱。福德無量。
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天下人民。當豫具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因緣。醫藥賑給。願諸沙門。當自來取之。使我國土人民。無啼哭者。
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天下人民。奉事諸沙門。當如事日月。當如事天神。過踰於外道。異學者上。沙門亦清淨。不可沾污。如摩尼珠。若國中有沙門者。國中常安隱。勝於餘國土。
若使女人。不於我道。作沙門者。佛之正法。當住千歲。興盛流布。歸留一切。悉蒙得度。今以女人。在我法中。為沙門故。當除減五百歲壽。法消衰微。
所以者何。阿難。女人有五處。不得作沙門。何等為五處。
女人不得。作如來。至真。等正覺。女人不得。作轉輪聖王。女人不得。作第七梵天王。女人不得。作飛行皇帝。女人不得。作魔天王。
如是五處者。當皆丈夫。得作為之尊。丈夫得作佛。得作轉輪聖王。得作天帝釋。得作魔天王。得作梵天王。得作人中王。
如是。阿難。諸女人譬如毒蛇。人雖取殺之。破其身。出其腦。是蛇以死。
復有人見之。心中驚怖。如此女人。雖得沙門。惡露故存。一切男子。為之迴轉。用是故。令一切人不得道。
佛言。
如是女人。政使作沙門。持具足戒百歲。乃至得阿羅漢。故當為八歲沙彌作禮。
何以故。沙彌具足。亦得阿羅漢。身中能出水火。以足指按。須彌山頂。三千大千國土。皆為六反震動。如是女人。雖得阿羅漢道。不能動搖。一鍼大如毛髮也。
云何。阿難。女人坐貢高。以陰不淨。以倰男子。用是故不得道也。
佛言。
夙夜不學。目無所見。動入罪中。宛轉益深。自沒其體。其亦苦辛。往而不反。投命太山地獄之罪。難可堪任。生時不學。死當入淵。老不止婬。塵滅世門。呼吸而盡。何足自珍。能自改悔。守身良真。今世滅罪。後世得申。有財不施。世世受貧。常多疾病。面目萎黃。行步須人。臥亦不安。甫能自悔。深遠之端。今入我法律。得全人身。卻後無數。亦得自然。
爾時大愛道比丘尼。與諸長老比丘尼。聞佛說經如是。皆大愁憂不樂。淚下如雨。前頭面著佛足下。白佛言。
如是女人。為不可度耶。
佛報言。
有女人作沙門。精進持戒。具足無缺減。不犯如毛髮。現世得化成男子身。便得無量。決得作佛。無所罣礙。自恣所作。若所求者皆可得。
大愛道裘曇彌比丘尼。復問佛言。
寧有比乎。
佛言。
有。乃前過去佛時。有女人。持金花散佛上。佛即授決。
卻後如恒沙數劫。當得作佛。號名金花佛。
其女人。名恒竭優婆夷。受決已大歡喜。踴在虛空中。化成男子身。
時我上佛華五莖。佛亦授我決。
卻後無數劫。當得作佛。號字釋迦文。
今我身是也。我為釋迦文佛時。
爾時恒竭優婆夷。來生我國土。為女人身。號字須摩提。誰能當此慧。為文殊師利。瑞應故化成男子。為作八歲沙彌。如是分明。當勤精進。可得無上。正真之道。
佛言。
復有明比。前過去迦葉佛時。國王家有七女人。從生至長大。不樂綺飾。六情斷滅。無餘垢欲。行觀死人。分別身中惡露。愁悲不樂。乃徹第七梵天。
時第二釋提桓因。來下問訊之。
欲求何願乎。吾皆能得之。
時七女。各各說願。乃願摩訶衍。不可思議事。
爾時釋提桓因。了不能得是願。
天神語之。
迦葉佛近在此。可往問之也。
七女即從諸女人。共到佛所。稽首佛足下。
釋提桓因。叉手白佛言。
七女願如是。我不能得之。願佛開解之。使得安隱。
佛言。
如是七女。前過去佛。時世世作功德。今得生國王家。當得受決。此願。阿羅漢。辟支佛。尚不能及知。何況諸天釋梵也。
爾時七女。踊躍歡喜。踊在虛空中。皆成男子身。卻後亦當受決。當得作佛。今大愛道輩。常行大慈大悲。卻後亦當成男子。受決作佛。
大愛道。聞佛說是語。頭腦著地。作禮而去。
大愛道比丘尼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