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顯識經卷上
唐天竺三藏法師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於去來今。照了無礙。是大那伽。如佛之教。所作已辦。棄大重擔。獲於己利。已斷流轉。生死有苦。以正智力。善知眾生。心之所趣。如是大聲聞眾。長老舍利弗。而為上首。復有無量。菩薩摩訶薩眾。俱在會集。
爾時諸比丘。在世尊所。多有疲睡。失容阿委。不能自持。於是世尊。面門暉發。如蓮花開。
時諸比丘。咸悉醒悟。各自嚴正。作如是念。
今佛世尊。顏容暉煥。面光照朗。欲開何法。眼作大饒益。
爾時賢護勝上童真。修容豐美。柔和光澤。色相具足。六萬商主。前後圍遶。侍從轟欝。聲如地震。來詣佛所。見佛世尊。寂靜安隱。眾德之藏。巍巍赫朗。如大金樹。深心信重。合掌思惟。作如是念。
眾共稱讚。佛一切智。普見一切。是如來。阿羅訶。正等覺。誠實不虛。
頂禮佛足。諦視而住。佛見賢護。舉身放光。流照賢護。賢護爾時。便獲無畏。遶佛三匝。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悲愍教授。我今始於佛所。得淨信心。心悕妙法。欲有所問。而我久處生死。溺煩惱苦。亂念紛雜。於戒等業無作冥資。雖心奇重。我今不知。於此愚惑。疑網之中。如何超出。得度生死。世尊是一切智。普見一切。佛出甚難。希有逢遇。如如意珠。施眾生樂。佛是大如意寶。一切眾生。咸由依佛。得大安樂。是大父母。眾生善本。因佛父母。得見正路。唯願悲愍。開曉疑闇。
佛告賢護。
汝有所疑。恣汝意問。我當為汝。分別解說。
爾時賢護。蒙佛聽許。心專請問。在一面住。時長老阿難。見賢護童真。姿容暉澤。色相具足。白佛言。
世尊。未曾有也。此賢護童真。有大福德。光色豐盛。諸王威相。咸蔽不現。
佛告阿難。
此賢護勝上童真。福業所致。雖處人間。受天勝果。安寧適樂。歡娛嬉戲。暢悅恣心。猶如帝釋。閻浮提中。唯除月實童真。更無比者。
阿難白佛言。
賢護童真。果報資用。宿植善根。唯願為說。
佛告阿難。
賢護現受樂報。資用廣大。及宿勝因。汝今當聽。
阿難。此賢護童真。六萬商主。資產豐饒。金寶盈積。恭敬受教。隨逐奉事。六萬床座。敷設臥具。氈褥繒綺。并倚枕等。雜色暉發。妙麗莊嚴。俱羅帷幕。及憍奢耶。火浣幣帛。支那安輸。周匝施布。眾寶彫間。相宣煥爛。交錯如畫。六萬妓女。被服安輸。眾色間雜。金寶瓔飾。鮮華𥙆麗。光彩耀目。其觸細軟。如天迦遮。輕重隨心。適稱情意。戲容笑語。歌唱相娛。閑婉嚴潔。柔敬事主。於他人所。心絕愛欲。慚恥低首。
或覆頭為容。肌膚平滿。柔軟細滑。手足支節。踝等骨脈。咸悉不現。齒白齊密。髮紺右旋。如削蠟成。如工畫作。氏族華望。名譽流遠。如是婦人。而為侍從。
又有六萬。供食婦人。飯餅諸物。種種異色。香味調美。如天餚饍。飲具八德。見令心悅。寧身適意。不勞而熟。是福之食。應心而至。滌淨擁穢。去諸病惡。庭宇臺樓。具足六萬。摩尼真珠。琉璃諸珍。羅布垂飾。眾寶間鈿。行列端美。綺綵蒙懸。綴以鈴鐸。隨風颻颺。鏗鏘和發。地若琉璃。現眾影像。雜花散布。清涼快樂。遨遊栖息。暢心適志。
又有細腰般拏。箜篌長笛。銅鈸清歌。種種音聲。數凡六萬。美聲調潤。響亮聞遠。喧囂雜作。震警方域。福業所致。歡樂不絕。鴿等諸鳥。飛翔遊集。異聲間和。暢心悅耳。藤蔓眾花。縈緣臺閣。鮮葩標秀。蓊欝暉煥。鈴鐸樂器。響若天宮。房廊昭晰。如須彌窟。神藥流照。
有六萬城。高牆峻峙。樓櫓備設。街街布列。四衢三達。美麗填溢。諸方湊集。種種服飾。種種言語。法制萬差。殊容異狀。奇貨列肆。商侶百千。交易囂喧。聲震城域。園林欝茂。大樹小樹。藤蔓卉藥。眾花競發。清波環映。間錯光鮮。粲如舒錦。象馬車乘。其眾百千。往還不絕。充遍城邑。
阿難。六萬城中。名德高人。及諸豪富。并諸商主。日日稱讚。賢護童真。播揚聲德。虔恭合掌。禮拜修敬。嬌薩羅國。波斯匿王。福力富盛。比之賢護。狀類貧下。月實童真。無量百千。妓從侍繞。恭敬奉事。愛悅歡戲。眾樂所依。雖天帝釋。百千萬倍。不及月實。賢護童真。容色豐美。富有自在。安寧適樂。亦百千萬倍。不及月實。斯皆宿福所感。非力致也。
阿難。賢護童真。又有如意寶輅。天寶彫嚴。光暉赫爛。天金金剛。光玉日受。種種諸寶。鈿廁間錯。麗若觀星。運速如風。如金翅飛。乘此寶輅。寶洲等所。應念而至。身不疲勞。戲樂而返。
是時阿難。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賢護童真。種何善根。修何福業。資產廣大。受大樂報。宮室妙麗。寶輅奇特。
佛告阿難。
賢護童真。由先於佛法中。修植福業。故今獲此。廣大樂報。過去有佛。名曰樂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賢護爾時。於彼佛法之中。出家作比丘。名曰法髻。多虧戒行。然善講說修多羅。阿毘達摩。毘奈耶等。三藏深教。咸悉明達。常為眾生。宣暢敷演。法施不絕。美音深重。正直高亮。剖析明辯。聽者歡喜。聞所說法。思惟修行。脫惡趣者。其數無量。
阿難。法髻比丘。以法施功德。於九十劫。受天人報。又見清淨。持戒比丘。身羸瘦瘠。恒施飲食。及屣履等。殷重誠徹。淨心布施。故今獲此。大富樂報。勝妙宮室。奇特寶輅。
又遇迦葉如來。示教指誨。而告之曰。
汝於未來。釋迦牟尼佛所。當得授記。故今見我。我為說法。而成熟之。
阿難白佛言。
世尊。賢護勝上童真。如是財富。金寶盈積。豪盛自在。謙柔卑下。無憍慠心。甚為奇特。
佛言。
阿難。大智不於。財寶欲樂。而生矜慠。賢護久修善行。善法所資。常食福果。
賢護蒙佛。阿難共稱歎已。恭敬合掌。頂禮佛足。白佛言。
世尊。憐愍攝護。一切眾生。欲少請問。願垂聽許。
佛告賢護。
我先聽汝。汝有所疑。今恣汝問。我當為汝。分別解說。
賢護白佛言。
世尊。眾生雖知有識。如寶閉在篋中。不顯不知。
世尊。不知此識。作何形狀。何故名識。眾生死時。手足亂動。眼色變異。制不自由。諸根喪滅。諸大乖離。識遷於身。去至何所。自性如何。作何色相。云何捨離。此身更受餘身。云何身分。棄之於此。而牽諸入。獲當來報。受種種身。差別不同。
世尊。云何眾生。身謝滅已。更生諸入。云何今生。積聚福業。來生得之。今身為福。當來身食。云何識能。滋長於身。云何識入。隨身轉變。
佛言。
善哉善哉。
賢護。善哉善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賢護白佛言。
世尊。唯然奉教。
佛告賢護。
識之運轉。遷滅往來。猶如風大。無色無形。不可顯現。而能發動萬物。示眾殊狀。或搖振林木。摧折破裂。出大音聲。或為冷為熱。觸眾生身。作苦作樂。風無手足。面目形容。亦無黑白。黃赤諸色。
賢護。識界亦爾。無色無形。無光明顯現。以因緣故。顯示種種。功用殊異。當知受覺法界。亦復如是。無色無形。以因緣故。顯發功用。
賢護。眾生死此。受覺法界識界。皆捨離身。識運受覺法界。受餘身者。譬如風大。吹眾妙花。花住於此。香流至遠。風體不取。妙花之香。香體風體。及與身根。俱無形色。而非風力。香不遠至。
賢護。眾生身死。識持受覺法界。以至他生。因父母緣。而識託之。受覺法界。皆隨於識。亦復如是。如從花勝力。而鼻有嗅。從嗅勝力。而得香境。
又如從風身勝力。得風色觸。因風力香。得至遠如是。從識有受。從受有覺。從覺有法。遂能了知。善與不善。
賢護。又如畫工。料理壁板。諸所畫處。如法端潔。隨意所為。圖繪眾像。則工之識。智俱無形色。而為種種。奇容異狀。如是識智無形。而生六色。謂因眼見色。眼識無形。因耳聞聲。聲無形色。因鼻知香。香無形色。因舌知味。味無形色。因身知觸。觸無形色。法入諸境。皆悉無形。識無形色。亦復如是。
賢護。識棄此身。受他生者。眾生死時。識為業障所纏。報盡命終。猶如滅定。阿羅漢識。如阿羅漢。入滅盡定。其阿羅漢識。從身滅轉。如是死者之識。棄身及界。乘於念力而作是。知彼如是。我某乙。生平所作事業。臨終咸現。憶念明了。身之與心。二受逼切。
賢護。識是何義。識名為種。能生眾類。雜報身牙。知覺想念。同苞於識。知苦知樂。知惡知善。及善惡境。故名為識。如汝所問。云何識離此身。而受餘報。
賢護。識之遷身。如面之像。現之於鏡。如印之文。顯之於泥。譬如日出。光之所及。眾闇咸除。日沒光謝。闇便如故。闇無形質。非常無常。能得其處。識亦如是。無質無形。因受想顯。識在於身。如闇之體。視不可見。不可執持。如母懷子。不能自知。是男是女。黑白黃色。根具不具。手足耳目。類與不類。飲食熱刺。其子便動。覺知苦痛。眾生來去。屈伸視瞬。語笑談說。擔運負重。作諸事業。識相具顯。而不能知。識之所在。止於身中。不知其狀。
賢護。識之自性。遍入諸處。不為諸處。之所染污。六根六境。五煩惱陰。識遍止之。不為其染。由此而顯。識之事用。
賢護。如木機關。繫執一所。作種種業。或行走騰躍。或跳擲戲舞。於意云何。機關所作。是誰之力。
賢護白佛言。
智慧狹淺。非能決了。
佛告賢護。
當知皆是。作業之力。作業無形。但智運耳。如是身之機關。以識之力。作諸事業。仙通。乾闥婆。龍神。人。天。阿修羅等。種種趣業。咸悉依之。識能生身。如工作機關。識無形質。普持法界。智力具足。乃至能知。宿命之事。譬如日光。惡業眾生。及諸不淨。死屍臭穢。無偏等照。不為諸惡。之所污染。識亦如是。雖處猪狗。食不淨類。諸惡趣身。而不為彼。之所染污。
賢護。識捨此身。隨善惡業。遷受餘報。譬如風大。出深山邃谷。入於薝蔔。眾香之林。其風便香。經於糞穢。死屍臭惡。穢污之所。其風便臭。若風香臭。俱至風則。香臭並兼。盛者先顯。風無形質。香臭無形。然風持香。臭遷之於遠。識棄此身。持善惡業。遷受餘報。亦復如是。猶彼風大。持物香臭。致於他所。
又如人夢。見眾色像。種種事業。而不自知。安眠而臥。福德之人。命盡識遷。亦復如是。安隱不覺。如夢遷化。無所恐懼。識之遷出。不由喉口。及諸竅穴。莫測所從。莫知徑戶。
爾時賢護勝上童真。頂禮佛足。白佛言。
世尊。鷄鵝等子。其卵未熟。周匝細密。識從何入。子死卵中。卵殼不破。無隙無竅。識從何出。
佛言。
賢護。譬如烏麻。薝蔔花熏。其油香美。名薝蔔油。與凡麻油。好惡殊隔。油先無香。以花熏種。油遂成香。香不破麻而入。亦不破麻而出。復無形質。留止油內。但以因緣力故。香遷油內。油成香澤。鷄鵝子識。入出於卵。亦復如是。如薝蔔香。遷於油內。識之遷運。如日流光。如摩尼照。如木生火。
又如種子。種之於地。體化地中。芽苗莖葉。備顯於外。生白不白。赤等雜色。種種之花。種種力味。成熟所為。種種差別。同一大地。等資四大。各隨其種。所生便異。如是一識法界。生於一切。生死之身。或黑或白。或黃赤等。淳和瞋暴。種種殊品。
賢護。識無手足。無支節言語。由法界中。念力強大。眾生死時。識棄此身。識與念力。為來生種。即離於識。不得法界。離於法界。亦不得識。識與風大。微妙念界。受界法界。和合而遷。
賢護白佛言。
若如是者。云何世尊。說識無色。
佛言。
賢護。色有二種。
一內。二外。
內謂眼識。眼則為外。如是耳識為內。耳則為外。鼻識為內。鼻則為外。舌識為內。舌則為外。身識為內。身則為外。
賢護。如生盲人。夢見美色。手足面目。形容姝麗。便於夢中。生大愛悅。及睡覺已。冥無所見。夜盡晝明。人眾聚會。盲者遂說。夢中樂事。我見麗人。姿容殊絕。園觀華茂。人眾百千。嚴飾嬉戲。肌膚光澤。肩髆緊滿。臂長而圓。猶如象鼻。我於夢中。獲大快樂。適心喜歎。
賢護。此生盲人。未曾見物。云何夢中。而能見色。
賢護白佛言。
唯願開示。
佛告賢護。
夢中見者。名內眼所。是慧分別。非肉眼見。其內眼所。以念力故。盲者夢中。須臾而現。復以念力。覺而憶之。識之內色。亦復如是。
復次賢護。身死識遷。猶如種子。棄在地中。四大攝持。苗莖枝葉。漸次遷化。識為念受。善不善等。四法攝持。棄身遷化。亦復如是。
賢護白佛言。
世尊。云何善不善法。攝持於識。
佛言賢護。
譬如妙頗梨寶。隨所處物。若黑若白。寶色隨物。成白成黑。善不善法。攝持於識。亦復如是。隨所攝持。成善不善。遷化受報。
賢護復白佛言。
此身云何。稟受於識。
佛言賢護。
此識無積無聚。亦無生長。譬如牙生。非種不變而生。亦非種壞而生。然牙生時。種則變毀。
賢護。於意云何。其牙所在。止於何處。子耶枝耶。莖柯葉耶。止樹頭耶。
賢護白佛言。
不也。世尊。牙無所止。
如是。賢護。識之在身。止無處所。非眼非耳鼻。舌身等。種生牙時。如識微覺。乃至花結合時。如識有受。含開花發。時至結果。如識有身。識之生身。遍身支體。求識所止。莫得其所。
若除於識。身則不生。如樹果熟。堪為將來。樹之種子。非不熟者。如是報熟身死。識種便現。因識有受。因受有愛。繫著於愛。便生於念。識攝取念。隨善惡業。與風大并。知念父母。因緣合對。識便託之。如人面影。現之於鏡。非淨非明。面像不現。鏡明面對。影像乃現。鏡中之像。無受無念。而隨人身。屈伸俯仰。開口談謔。行來進止。種種運動。
賢護。影像現誰之力也。
賢護白佛言。
是人之力。由有面故。而有面影。影像之色。如面之色。根具不具。咸悉如面。
佛言。
面為影因。鏡為影緣。因緣和合。故有影現。由識因故。有受想行。及諸心所。父母為緣。因緣和合。而有身現。如彼身鏡。鏡中之影。身去影滅。身持影像。或別現於。水等之中。識棄此身。持善惡業。遷受餘報。亦復如是。
又如尼瞿陀。烏曇婆等。種子雖小。能生大樹。樹復生子。子棄故樹。更生新樹。故樹經久。質力衰微。味液銷竭。乾枯腐朽。如是諸小生類。其識棄身。乘己之業。或受種種。諸類大身。
又如大麥小麥。烏麻菉豆。及摩沙等。種種子實。皆以種故。牙莖花實。生長成熟。如是由有識故。隨遷生類。即便有覺。由覺有受。持善惡業。受種種身。
又如蜂止花。愛樂戀著。唼吮花味。以自資養。蜂棄此花。更處餘花。或棄香入臭。或棄臭入香。隨其所在。莫不自愛。戀結貪著。
識亦如是。以福業故。獲諸天身。受勝樂果。或棄天身。以惡業故。獲地獄報。受眾苦果。輪迴遷轉。為種種身。識如欝金。紅藍芬陀利等。其子皆白。破其子中。不見牙花。不見異色。種之於地。以水潤液。便有牙等。順時滋長。花果敷榮。或赤或白。種種之色。色與牙等。不在子中。然離於子。皆不得生。識棄身已。肉身容貌。諸根諸入。識中不見。因緣和合。識以妙視妙聞。聲觸味法。及以念入。知已所造。善惡等業。以取身報。如蠶作繭。自作自纏。於中遷化。
識亦如是。識自生身。還自纏裹。自棄捨身。更受餘報。由有種故。有色香味。識棄捨身。隨其所遷。諸根境界。受及法界。皆悉隨之。如如意珠。隨其所在。樂具皆隨。如日所在。光明皆隨。識亦如是。隨其所遷。受覺與想。及法界等。皆悉隨之。識棄捨身。攝一切性。色因為身。無骨肉身。有諸根故。有受妙念。知取善惡。如棗石榴。菴羅菴勒。鼻螺渴竪。劫必他等。種種之果。或辛或苦。或酸或甜。或醎或澁。味力各別。消熟所資。其功不一。及果壞已。味力隨種。遷化而生。
如是識種。隨其所遷。受念善惡。咸悉隨之。知棄此身。受餘報身。故名為識。
知善惡業。知業隨我。知我持業。遷化受報。故名為識。
身之所為。咸悉知之。故名為識。
譬如風大。無形可取。無質可持。以因緣故。作諸事業。表有風大。持冷持熱。運香運臭。搖振林木。或鼓扇摧擊。如是識無形質。非視聽所取。以因緣故。識相具顯。由識持身。身知苦樂。光色充盛。行來進止。言笑歡憂。事業昭著。當知有識。
大乘顯識經卷上
唐天竺三藏法師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於去來今。照了無礙。是大那伽。如佛之教。所作已辦。棄大重擔。獲於己利。已斷流轉。生死有苦。以正智力。善知眾生。心之所趣。如是大聲聞眾。長老舍利弗。而為上首。復有無量。菩薩摩訶薩眾。俱在會集。
爾時諸比丘。在世尊所。多有疲睡。失容阿委。不能自持。於是世尊。面門暉發。如蓮花開。
時諸比丘。咸悉醒悟。各自嚴正。作如是念。
今佛世尊。顏容暉煥。面光照朗。欲開何法。眼作大饒益。
爾時賢護勝上童真。修容豐美。柔和光澤。色相具足。六萬商主。前後圍遶。侍從轟欝。聲如地震。來詣佛所。見佛世尊。寂靜安隱。眾德之藏。巍巍赫朗。如大金樹。深心信重。合掌思惟。作如是念。
眾共稱讚。佛一切智。普見一切。是如來。阿羅訶。正等覺。誠實不虛。
頂禮佛足。諦視而住。佛見賢護。舉身放光。流照賢護。賢護爾時。便獲無畏。遶佛三匝。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悲愍教授。我今始於佛所。得淨信心。心悕妙法。欲有所問。而我久處生死。溺煩惱苦。亂念紛雜。於戒等業無作冥資。雖心奇重。我今不知。於此愚惑。疑網之中。如何超出。得度生死。世尊是一切智。普見一切。佛出甚難。希有逢遇。如如意珠。施眾生樂。佛是大如意寶。一切眾生。咸由依佛。得大安樂。是大父母。眾生善本。因佛父母。得見正路。唯願悲愍。開曉疑闇。
佛告賢護。
汝有所疑。恣汝意問。我當為汝。分別解說。
爾時賢護。蒙佛聽許。心專請問。在一面住。時長老阿難。見賢護童真。姿容暉澤。色相具足。白佛言。
世尊。未曾有也。此賢護童真。有大福德。光色豐盛。諸王威相。咸蔽不現。
佛告阿難。
此賢護勝上童真。福業所致。雖處人間。受天勝果。安寧適樂。歡娛嬉戲。暢悅恣心。猶如帝釋。閻浮提中。唯除月實童真。更無比者。
阿難白佛言。
賢護童真。果報資用。宿植善根。唯願為說。
佛告阿難。
賢護現受樂報。資用廣大。及宿勝因。汝今當聽。
阿難。此賢護童真。六萬商主。資產豐饒。金寶盈積。恭敬受教。隨逐奉事。六萬床座。敷設臥具。氈褥繒綺。并倚枕等。雜色暉發。妙麗莊嚴。俱羅帷幕。及憍奢耶。火浣幣帛。支那安輸。周匝施布。眾寶彫間。相宣煥爛。交錯如畫。六萬妓女。被服安輸。眾色間雜。金寶瓔飾。鮮華𥙆麗。光彩耀目。其觸細軟。如天迦遮。輕重隨心。適稱情意。戲容笑語。歌唱相娛。閑婉嚴潔。柔敬事主。於他人所。心絕愛欲。慚恥低首。
或覆頭為容。肌膚平滿。柔軟細滑。手足支節。踝等骨脈。咸悉不現。齒白齊密。髮紺右旋。如削蠟成。如工畫作。氏族華望。名譽流遠。如是婦人。而為侍從。
又有六萬。供食婦人。飯餅諸物。種種異色。香味調美。如天餚饍。飲具八德。見令心悅。寧身適意。不勞而熟。是福之食。應心而至。滌淨擁穢。去諸病惡。庭宇臺樓。具足六萬。摩尼真珠。琉璃諸珍。羅布垂飾。眾寶間鈿。行列端美。綺綵蒙懸。綴以鈴鐸。隨風颻颺。鏗鏘和發。地若琉璃。現眾影像。雜花散布。清涼快樂。遨遊栖息。暢心適志。
又有細腰般拏。箜篌長笛。銅鈸清歌。種種音聲。數凡六萬。美聲調潤。響亮聞遠。喧囂雜作。震警方域。福業所致。歡樂不絕。鴿等諸鳥。飛翔遊集。異聲間和。暢心悅耳。藤蔓眾花。縈緣臺閣。鮮葩標秀。蓊欝暉煥。鈴鐸樂器。響若天宮。房廊昭晰。如須彌窟。神藥流照。
有六萬城。高牆峻峙。樓櫓備設。街街布列。四衢三達。美麗填溢。諸方湊集。種種服飾。種種言語。法制萬差。殊容異狀。奇貨列肆。商侶百千。交易囂喧。聲震城域。園林欝茂。大樹小樹。藤蔓卉藥。眾花競發。清波環映。間錯光鮮。粲如舒錦。象馬車乘。其眾百千。往還不絕。充遍城邑。
阿難。六萬城中。名德高人。及諸豪富。并諸商主。日日稱讚。賢護童真。播揚聲德。虔恭合掌。禮拜修敬。嬌薩羅國。波斯匿王。福力富盛。比之賢護。狀類貧下。月實童真。無量百千。妓從侍繞。恭敬奉事。愛悅歡戲。眾樂所依。雖天帝釋。百千萬倍。不及月實。賢護童真。容色豐美。富有自在。安寧適樂。亦百千萬倍。不及月實。斯皆宿福所感。非力致也。
阿難。賢護童真。又有如意寶輅。天寶彫嚴。光暉赫爛。天金金剛。光玉日受。種種諸寶。鈿廁間錯。麗若觀星。運速如風。如金翅飛。乘此寶輅。寶洲等所。應念而至。身不疲勞。戲樂而返。
是時阿難。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賢護童真。種何善根。修何福業。資產廣大。受大樂報。宮室妙麗。寶輅奇特。
佛告阿難。
賢護童真。由先於佛法中。修植福業。故今獲此。廣大樂報。過去有佛。名曰樂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賢護爾時。於彼佛法之中。出家作比丘。名曰法髻。多虧戒行。然善講說修多羅。阿毘達摩。毘奈耶等。三藏深教。咸悉明達。常為眾生。宣暢敷演。法施不絕。美音深重。正直高亮。剖析明辯。聽者歡喜。聞所說法。思惟修行。脫惡趣者。其數無量。
阿難。法髻比丘。以法施功德。於九十劫。受天人報。又見清淨。持戒比丘。身羸瘦瘠。恒施飲食。及屣履等。殷重誠徹。淨心布施。故今獲此。大富樂報。勝妙宮室。奇特寶輅。
又遇迦葉如來。示教指誨。而告之曰。
汝於未來。釋迦牟尼佛所。當得授記。故今見我。我為說法。而成熟之。
阿難白佛言。
世尊。賢護勝上童真。如是財富。金寶盈積。豪盛自在。謙柔卑下。無憍慠心。甚為奇特。
佛言。
阿難。大智不於。財寶欲樂。而生矜慠。賢護久修善行。善法所資。常食福果。
賢護蒙佛。阿難共稱歎已。恭敬合掌。頂禮佛足。白佛言。
世尊。憐愍攝護。一切眾生。欲少請問。願垂聽許。
佛告賢護。
我先聽汝。汝有所疑。今恣汝問。我當為汝。分別解說。
賢護白佛言。
世尊。眾生雖知有識。如寶閉在篋中。不顯不知。
世尊。不知此識。作何形狀。何故名識。眾生死時。手足亂動。眼色變異。制不自由。諸根喪滅。諸大乖離。識遷於身。去至何所。自性如何。作何色相。云何捨離。此身更受餘身。云何身分。棄之於此。而牽諸入。獲當來報。受種種身。差別不同。
世尊。云何眾生。身謝滅已。更生諸入。云何今生。積聚福業。來生得之。今身為福。當來身食。云何識能。滋長於身。云何識入。隨身轉變。
佛言。
善哉善哉。
賢護。善哉善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賢護白佛言。
世尊。唯然奉教。
佛告賢護。
識之運轉。遷滅往來。猶如風大。無色無形。不可顯現。而能發動萬物。示眾殊狀。或搖振林木。摧折破裂。出大音聲。或為冷為熱。觸眾生身。作苦作樂。風無手足。面目形容。亦無黑白。黃赤諸色。
賢護。識界亦爾。無色無形。無光明顯現。以因緣故。顯示種種。功用殊異。當知受覺法界。亦復如是。無色無形。以因緣故。顯發功用。
賢護。眾生死此。受覺法界識界。皆捨離身。識運受覺法界。受餘身者。譬如風大。吹眾妙花。花住於此。香流至遠。風體不取。妙花之香。香體風體。及與身根。俱無形色。而非風力。香不遠至。
賢護。眾生身死。識持受覺法界。以至他生。因父母緣。而識託之。受覺法界。皆隨於識。亦復如是。如從花勝力。而鼻有嗅。從嗅勝力。而得香境。
又如從風身勝力。得風色觸。因風力香。得至遠如是。從識有受。從受有覺。從覺有法。遂能了知。善與不善。
賢護。又如畫工。料理壁板。諸所畫處。如法端潔。隨意所為。圖繪眾像。則工之識。智俱無形色。而為種種。奇容異狀。如是識智無形。而生六色。謂因眼見色。眼識無形。因耳聞聲。聲無形色。因鼻知香。香無形色。因舌知味。味無形色。因身知觸。觸無形色。法入諸境。皆悉無形。識無形色。亦復如是。
賢護。識棄此身。受他生者。眾生死時。識為業障所纏。報盡命終。猶如滅定。阿羅漢識。如阿羅漢。入滅盡定。其阿羅漢識。從身滅轉。如是死者之識。棄身及界。乘於念力而作是。知彼如是。我某乙。生平所作事業。臨終咸現。憶念明了。身之與心。二受逼切。
賢護。識是何義。識名為種。能生眾類。雜報身牙。知覺想念。同苞於識。知苦知樂。知惡知善。及善惡境。故名為識。如汝所問。云何識離此身。而受餘報。
賢護。識之遷身。如面之像。現之於鏡。如印之文。顯之於泥。譬如日出。光之所及。眾闇咸除。日沒光謝。闇便如故。闇無形質。非常無常。能得其處。識亦如是。無質無形。因受想顯。識在於身。如闇之體。視不可見。不可執持。如母懷子。不能自知。是男是女。黑白黃色。根具不具。手足耳目。類與不類。飲食熱刺。其子便動。覺知苦痛。眾生來去。屈伸視瞬。語笑談說。擔運負重。作諸事業。識相具顯。而不能知。識之所在。止於身中。不知其狀。
賢護。識之自性。遍入諸處。不為諸處。之所染污。六根六境。五煩惱陰。識遍止之。不為其染。由此而顯。識之事用。
賢護。如木機關。繫執一所。作種種業。或行走騰躍。或跳擲戲舞。於意云何。機關所作。是誰之力。
賢護白佛言。
智慧狹淺。非能決了。
佛告賢護。
當知皆是。作業之力。作業無形。但智運耳。如是身之機關。以識之力。作諸事業。仙通。乾闥婆。龍神。人。天。阿修羅等。種種趣業。咸悉依之。識能生身。如工作機關。識無形質。普持法界。智力具足。乃至能知。宿命之事。譬如日光。惡業眾生。及諸不淨。死屍臭穢。無偏等照。不為諸惡。之所污染。識亦如是。雖處猪狗。食不淨類。諸惡趣身。而不為彼。之所染污。
賢護。識捨此身。隨善惡業。遷受餘報。譬如風大。出深山邃谷。入於薝蔔。眾香之林。其風便香。經於糞穢。死屍臭惡。穢污之所。其風便臭。若風香臭。俱至風則。香臭並兼。盛者先顯。風無形質。香臭無形。然風持香。臭遷之於遠。識棄此身。持善惡業。遷受餘報。亦復如是。猶彼風大。持物香臭。致於他所。
又如人夢。見眾色像。種種事業。而不自知。安眠而臥。福德之人。命盡識遷。亦復如是。安隱不覺。如夢遷化。無所恐懼。識之遷出。不由喉口。及諸竅穴。莫測所從。莫知徑戶。
爾時賢護勝上童真。頂禮佛足。白佛言。
世尊。鷄鵝等子。其卵未熟。周匝細密。識從何入。子死卵中。卵殼不破。無隙無竅。識從何出。
佛言。
賢護。譬如烏麻。薝蔔花熏。其油香美。名薝蔔油。與凡麻油。好惡殊隔。油先無香。以花熏種。油遂成香。香不破麻而入。亦不破麻而出。復無形質。留止油內。但以因緣力故。香遷油內。油成香澤。鷄鵝子識。入出於卵。亦復如是。如薝蔔香。遷於油內。識之遷運。如日流光。如摩尼照。如木生火。
又如種子。種之於地。體化地中。芽苗莖葉。備顯於外。生白不白。赤等雜色。種種之花。種種力味。成熟所為。種種差別。同一大地。等資四大。各隨其種。所生便異。如是一識法界。生於一切。生死之身。或黑或白。或黃赤等。淳和瞋暴。種種殊品。
賢護。識無手足。無支節言語。由法界中。念力強大。眾生死時。識棄此身。識與念力。為來生種。即離於識。不得法界。離於法界。亦不得識。識與風大。微妙念界。受界法界。和合而遷。
賢護白佛言。
若如是者。云何世尊。說識無色。
佛言。
賢護。色有二種。
一內。二外。
內謂眼識。眼則為外。如是耳識為內。耳則為外。鼻識為內。鼻則為外。舌識為內。舌則為外。身識為內。身則為外。
賢護。如生盲人。夢見美色。手足面目。形容姝麗。便於夢中。生大愛悅。及睡覺已。冥無所見。夜盡晝明。人眾聚會。盲者遂說。夢中樂事。我見麗人。姿容殊絕。園觀華茂。人眾百千。嚴飾嬉戲。肌膚光澤。肩髆緊滿。臂長而圓。猶如象鼻。我於夢中。獲大快樂。適心喜歎。
賢護。此生盲人。未曾見物。云何夢中。而能見色。
賢護白佛言。
唯願開示。
佛告賢護。
夢中見者。名內眼所。是慧分別。非肉眼見。其內眼所。以念力故。盲者夢中。須臾而現。復以念力。覺而憶之。識之內色。亦復如是。
復次賢護。身死識遷。猶如種子。棄在地中。四大攝持。苗莖枝葉。漸次遷化。識為念受。善不善等。四法攝持。棄身遷化。亦復如是。
賢護白佛言。
世尊。云何善不善法。攝持於識。
佛言賢護。
譬如妙頗梨寶。隨所處物。若黑若白。寶色隨物。成白成黑。善不善法。攝持於識。亦復如是。隨所攝持。成善不善。遷化受報。
賢護復白佛言。
此身云何。稟受於識。
佛言賢護。
此識無積無聚。亦無生長。譬如牙生。非種不變而生。亦非種壞而生。然牙生時。種則變毀。
賢護。於意云何。其牙所在。止於何處。子耶枝耶。莖柯葉耶。止樹頭耶。
賢護白佛言。
不也。世尊。牙無所止。
如是。賢護。識之在身。止無處所。非眼非耳鼻。舌身等。種生牙時。如識微覺。乃至花結合時。如識有受。含開花發。時至結果。如識有身。識之生身。遍身支體。求識所止。莫得其所。
若除於識。身則不生。如樹果熟。堪為將來。樹之種子。非不熟者。如是報熟身死。識種便現。因識有受。因受有愛。繫著於愛。便生於念。識攝取念。隨善惡業。與風大并。知念父母。因緣合對。識便託之。如人面影。現之於鏡。非淨非明。面像不現。鏡明面對。影像乃現。鏡中之像。無受無念。而隨人身。屈伸俯仰。開口談謔。行來進止。種種運動。
賢護。影像現誰之力也。
賢護白佛言。
是人之力。由有面故。而有面影。影像之色。如面之色。根具不具。咸悉如面。
佛言。
面為影因。鏡為影緣。因緣和合。故有影現。由識因故。有受想行。及諸心所。父母為緣。因緣和合。而有身現。如彼身鏡。鏡中之影。身去影滅。身持影像。或別現於。水等之中。識棄此身。持善惡業。遷受餘報。亦復如是。
又如尼瞿陀。烏曇婆等。種子雖小。能生大樹。樹復生子。子棄故樹。更生新樹。故樹經久。質力衰微。味液銷竭。乾枯腐朽。如是諸小生類。其識棄身。乘己之業。或受種種。諸類大身。
又如大麥小麥。烏麻菉豆。及摩沙等。種種子實。皆以種故。牙莖花實。生長成熟。如是由有識故。隨遷生類。即便有覺。由覺有受。持善惡業。受種種身。
又如蜂止花。愛樂戀著。唼吮花味。以自資養。蜂棄此花。更處餘花。或棄香入臭。或棄臭入香。隨其所在。莫不自愛。戀結貪著。
識亦如是。以福業故。獲諸天身。受勝樂果。或棄天身。以惡業故。獲地獄報。受眾苦果。輪迴遷轉。為種種身。識如欝金。紅藍芬陀利等。其子皆白。破其子中。不見牙花。不見異色。種之於地。以水潤液。便有牙等。順時滋長。花果敷榮。或赤或白。種種之色。色與牙等。不在子中。然離於子。皆不得生。識棄身已。肉身容貌。諸根諸入。識中不見。因緣和合。識以妙視妙聞。聲觸味法。及以念入。知已所造。善惡等業。以取身報。如蠶作繭。自作自纏。於中遷化。
識亦如是。識自生身。還自纏裹。自棄捨身。更受餘報。由有種故。有色香味。識棄捨身。隨其所遷。諸根境界。受及法界。皆悉隨之。如如意珠。隨其所在。樂具皆隨。如日所在。光明皆隨。識亦如是。隨其所遷。受覺與想。及法界等。皆悉隨之。識棄捨身。攝一切性。色因為身。無骨肉身。有諸根故。有受妙念。知取善惡。如棗石榴。菴羅菴勒。鼻螺渴竪。劫必他等。種種之果。或辛或苦。或酸或甜。或醎或澁。味力各別。消熟所資。其功不一。及果壞已。味力隨種。遷化而生。
如是識種。隨其所遷。受念善惡。咸悉隨之。知棄此身。受餘報身。故名為識。
知善惡業。知業隨我。知我持業。遷化受報。故名為識。
身之所為。咸悉知之。故名為識。
譬如風大。無形可取。無質可持。以因緣故。作諸事業。表有風大。持冷持熱。運香運臭。搖振林木。或鼓扇摧擊。如是識無形質。非視聽所取。以因緣故。識相具顯。由識持身。身知苦樂。光色充盛。行來進止。言笑歡憂。事業昭著。當知有識。
大乘顯識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