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四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生死品第二之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彼比丘受陰地分。略如六天。之所知見。

又復云何。得第五地。

又彼比丘。已諦見受。彼六天眾。既作業已。觀想陰相。分別思量。

何者地中。我共彼想。行於白法。

正思惟已。一分中行。觀察彼想。行白法相。初如是法。分分善知。

云何緣於。有見有對。生不可見。無對之想。

彼比丘。更廣觀想。彼想攀緣。十一種色。所謂。長。短。方。圓。三角。團。及青黃赤白紫等。

依彼長相。則起長想。如是世間。愚癡少智。無邊生死。業果退生。愛離寒熱。飢渴之患。為他作使。若奴僕等。迭互相食。如是和集。虛妄不實。一切所有。不饒益事。

如是無量。不可堪忍。無量百千。億那由他。一切所作。身口意起。作苦惱業。以為莊嚴。虛妄誑詐。愚癡凡夫。恒常如是。人中則有。農作等苦。迭相欺誑。斗秤不平。言訟諍鬪。治生求利。參承王等。入海遠行。種種鬪諍。田作放牧。生夷人中。喜生邪見。根不具足。離聞正法。生無佛處。無善因緣。雖得無難。心常憙樂。飲酒。婬。盜。貪欲。瞋恚。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如是之人。是長生死。緣彼長相。則起長想。

又復天中。長生死相。緣彼相想。如是天中。不得境界。喜樂境界。聲味色香。貪欲瞋癡。種種放逸。習近婦女。歡喜園中。種雜莊嚴。寶間宮殿。樹林水池。有妙蓮花。遊戲快樂。天諸花香。種種味食。舞食遊行。貪著喜樂。天栴檀末。若散若塗。曼陀羅花。天歌音聲。心生憙樂。離於正法。

是長生死。若生天中。有如是事。緣彼長相。則生長想。

又復餓鬼。長生死相。緣彼相想。惡業行故。飢渴乏瘦。雨火墮身。咽則如針。脇狀山巖。如空破瓮。以妬嫉故。以刀劍等。迭相斫割。在黑闇處。墮墜嶮岸。疾走往趣。河渠陂池。閻魔羅人。手執刀杖。若利钁等。斫打斲之。受大苦惱。食人唾吐。是等惡食。無量百千。不可堪忍。受種種苦。眼中淚出。頭髮蓬亂。覆身蓋面。

有百千虫。周遍其體。擔負惡身。饒一切病。長行生死。常有鐵烏。爪嘴火燃。攫啄其眼。口如燒樹。迭互相食。於三十六。百千億數。爾許由旬。曠野中行。無主無導。飢渴所逼。其身火燃。入黑闇處。

如是餓鬼。邪見所誑。離聞正法。是長生死。緣彼相想。

又復畜生。迭互相食。非理婬欲。不知所應。若生水中。水中而行。心燥常飢。常畏他取。黿龜慳獸。及水獺等。魚則堤彌。堤彌宜羅。有名瓮魚。金毘羅魚。那迦羅魚。名大口魚。蛤蠡等虫。常一切時。大者食小。常畏網等。遮障而取。又陸地行。麞鹿水牛。猪象牛馬。驢及犛牛。麋熊犀等。種種苦縛。刀刃所殺。有病老死。迭相惱害。百千苦惱。如空中行。烏鳥獯狐。鵝及孔雀。鸜鵒鷄雉。鳩鴿水鴈。青鳥護澤。百舌鸛雀。命命他養。是等諸鳥。如是無量。

復有異鳥。殺縛飢渴。迭相食噉。寒熱苦惱。之所逼切。

如是畜生。水陸空行。三處皆畏。是長生死。緣彼相想。

如活地獄。黑繩地獄。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呌喚地獄。焦熱地獄。大焦熱地獄。阿鼻地獄。第一苦惱。不可思議。無量百千。畏火刀等。墮諸惡池。身分血洋。入刀葉林。入大火中。墮在灰河。行火燃地。受火燒苦。堅䩕相似。無量種惡。苦惱所逼。不可忍耐。

如是地獄。是長生死。緣彼相想。

彼比丘。慧聚觀察。彼見有對。緣彼長色。業果因緣。緣於四諦。觀察眾生。種種諸行。百千由旬。如是道行。分分思量。觀察因緣。厭離生死。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彼比丘。分分思量。觀彼短相。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彼比丘。欲動魔軍。

云何分分。思量觀察。短生死相。

受戒頭陀。精勤布施。持戒智行。恭敬尊長。直心歡喜。如是正見。敬重父母。見佛聞法。恭敬供養。不諂曲行。不慢不誑。近善知識。守信正行。直心起業。嚴身口意。如是之人。生死則短。

緣彼相想。若生天中。則有放逸。歡喜園中。間錯寶輦。種種樹林。水池蓮花。有好栴檀。勝妙瓔珞。莊嚴端正。有劫波樹。河流泉林。遊食快樂。捨如是樂。受持禁戒。飲食遊行。如是種種。禪思讀誦。樂見善人。教他讀誦。捨施調順。正行梵行。寂靜諸根。少語樂法。如法飲食。若天如是。生死則短。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種種諸苦惱。
飢渴口焦乾。
火炎燒其身。
如被燒枯樹。

彼苦不可數。
若一念靜根。
暫依佛法僧。
彼人生死短。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常怖畏撾打。
若雨及寒熱。
迭互相食噉。
如是等眾苦。

彼苦不可數。
若一念靜心。
暫依佛法僧。
畜生生死短。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在活黑繩合。
叫喚大叫喚。
阿鼻等地獄。
種種極苦逼。

彼苦不可數。
能於一念中。
寂靜心取戒。
地獄生死短。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彼比丘如是。思惟生死短相。

何者四楞。

彼正觀察。欝單越人。於一切物。無我所心。決定上行。彼人如是。四楞生死。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圓。

地獄。畜生。餓鬼等中。無智輪轉。非自心行。是圓生死。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三角。

若人行善。不善。無記。種種雜業。地獄天人。諸處雜生。彼不善業。生地獄中。善業。天中。雜業。人中。若行三業。於三處生。如是名為。三角生死。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團。

四大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化樂。他化自在。業相似生。於天中退。復生天中。於人中退。復生人中。非難處地。是團生死。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青。

不善業攝。地獄之人。入闇地獄。是青生死。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黃。

黃色業攝。生餓鬼中。互相加惡。迭共破壞。如是餓鬼。是黃生死。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赤。

赤業所攝。生畜生中。迭相食血。於血生愛。是赤生死。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何者是白。

白色業攝。生於天中。彼人白業。善道寶價。買天人生。

天欲退時。餘天語言。

汝善道去。人世界中。

人中欲死。親友知識。妻子啼哭。淚出覆面。而作是言。

甚可愛愍。今捨我去。當好處生。生於人中。

如是天人。是白生死。

比丘如是。緣於相想。

彼比丘。如是思惟。

既得人身。若不行善。修施戒智。彼人自誑。流轉地獄。畜生餓鬼。曠野中行。如是愚癡。凡夫之人。具足聚集。如是業道。

彼比丘。諦觀察受。觀察想陰。攀緣而行。諦見諦求。因眼緣色。而生眼識。三和合觸。修多作想。歷別觀察。見色好惡。若近若遠。若長若短。若方若圓。若白三角。是色形相。歷別觀察。彼諸相想。觀想因緣。觀陰界入。因緣相想。歷別觀察。若惡業報。分分正證。因相應緣。覺因相應。然後捨離。若有利益。若不利益。各各異相。知過去想。

我於此業。已得善報。已得惡報。

如前所說。

如是知想。若有想者。猶須憶念。彼憶念者。緣彼想生。如燈光明。因燈緣燈。因緣於燈。故有光明。如是如是。因想緣想。以想勢力。故有憶念。

彼比丘。得第五地。

比丘如是。知想觸已。於彼天樂。不生貪樂。於地獄苦。不生怖畏。彼平等見。想如真金。彼想比丘。破如是想。異法觀想。解脫彼想。復觀餘人。虛妄不實。

我今觀察。何因何緣。何因緣想。

彼觀察想。因緣和合。生如是想。若因緣滅。彼想則滅。如彼月珠。譬如月珠。緣月緣珠。則清水生。想亦如是。因緣而生。如是想者。非無因緣。非有作者。非有受者。非自然生。

比丘如是。諦觀想陰。彼既如是。諦觀想已。諦知生滅。復微細觀。

如河激流。想亦如是。善想生已。餘因緣力。轉為不善。不善想生。餘因緣力。轉為善想。彼心猿猴。初始破壞。無記為記。彼觀樂想。不生貪樂。無漏樂中。生於樂想。樂中苦想。如是知樂。

云何而見。

善陰界入。若生若滅。不喜樂受。不樂想滅。不取想滅。然後行生。非住非滅。心不悕望。識生住滅。

比丘如是。諦知此陰。是故不住。魔之境界。貪欲瞋癡。所不能縛。無有常樂。淨我等見。無明不能。於生死中。以色聲香。味觸愛羂。之所繫縛。不失憶念。彼憶念生。能盡諸漏。能到涅槃。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何等比丘。
親近懈怠人。
不常勤精進。
如是非比丘。

若不樂床敷。
佛說是比丘。
若意樂懈怠。
彼不應善法。

煩惱根唯一。
所謂懈怠是。
若有一懈怠。
彼人不得法。

非唯有法服。
而得名比丘。
若無讀誦心。
無禪無漏盡。

唯有比丘形。
如是非比丘。
但憙林中遊。
不樂道境界。

貪意樂酒色。
如是非比丘。
若能絕魔縛。
復能斷惡業。

佛說彼比丘。
不妄食僧食。
寧食蛇毒菵。
及以洋銅等。

終不破禁戒。
而食僧飲食。
如是則不應。
食所不應食。

若食煩惱者。
則是地獄人。
若人捨煩惱。
如蛇窟中出。

彼比丘應食。
非樂見婦女。
以自身為質。
而心憙樂惡。

此人污僧寶。
云何是比丘。
若貪愛利養。
喜樂於境界。

見婦女生染。
非道非俗人。
若能燒煩惱。
如火焚樹林。

名善婆羅門。
不貪著飲食。
常樂行聚落。
憙數數洗浴。

愚癡誑自他。
悉沒於道法。
靜心空閑處。
常行禪不捨。

得名婆羅門。
入善道境界。
好處阿蘭若。
非其人不住。

離欲人能止。
悲憙樂欲者。
若憙多言語。
愛樂於境界。

不向涅槃城。
不生不死處。
近王極美食。
常飲酒憙瞋。

唯名字比丘。
妄語誑檀越。
若詐設方便。
數到王門所。

衰惱他俗人。
損敗空閑者。
若人捨妻子。
而依寂靜林。

猶有係戀意。
如吐已還食。

彼比丘。此過寂靜。諦觀諸陰。如實諦見。勤修解脫。諮問尊長。

若道。非道。

諦知見故。八分聖道。求解脫城。常勤行道。平等正見。心無垢染。其心寂靜。於所行道。樂修多作。

彼比丘。如是善法。無漏業道。和合修行。減損魔眾。長正法朋。彼地夜叉。如是知已。轉復上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次第復向。四大王說。彼四大王。乃至炎摩。兜率陀天。彌勒世尊。如前所說。

兜率陀處。有一菩薩。極大歡喜。向化應天。如是說言。

閻浮提中。某善男子。剃除鬚髮。被服法衣。

如前所說。

彼化應天。轉復歡喜。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彼比丘。得第五地。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觀十色入。

十者所謂。眼入。色入。耳入。聲入。鼻入。香入。舌入。味入。身入。觸入。

云何觀察。此十色入。

眼入因緣。色入因緣。我此想生。彼如是觀。

以眼因緣。色因緣故。而生眼識。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

彼比丘。若受知受。若思知思。若想知想。如此色長。如此色短。此色可愛。此不可愛。此色可見。此不可見。此色有對。此色無對。如是乃至。此意名色。有十一種。

如是分別。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知彼眼觸。生受想思。彼義云何。覺知名受。受知時節。是名想義。是名意轉。此等法生。有異異相。有異異體。異義則如。十大地法。如是異相。是思異相。念慧解脫。受想思觸。欲進三昧。此一攀緣。有異異相。如是受想。如是想相。有異非一。譬如日光。一緣異體。如是如是。異自體受。異自體思。諦知眼觸。生受想思。彼正觀察。眼如是空。無物不堅。

比丘如是。實見彼眼。諦知於道。遠離邪見。正見現前。彼捨如是。共癡濁行。不淨眼想。不真實想。諦觀此眼。唯是肉摶。脂膿血淚。不淨物合。

如是知已。則能斷欲。彼於此眼。知無常已。則見無常。彼知此眼。唯有肉摶。在骨匡已。心得離欲。復知此眼。筋纏縛已。知此眼入。自他迭互。各不相應。此物不堅。一切無我。

以要言之。如是眼者。唯是苦物。既觀知已。離眼入欲。既觀眼入。如是知已。次復觀色。

如是色者。有愛不愛。是無記法。不實分別。此有何堅。何淨。何常。何我。何樂。

如是觀色。思惟知已。知一切色。皆悉無堅。唯有分別。此色如是。有愛不愛。此愛不愛。體不可得。此唯世間。若愛若憎。分別攝取。若愛若憎。如是憶念。

又彼比丘。既如是觀。眼色入已。觀耳聲入。彼觀察聲。云何而生。根塵相對。而生此聲。

彼如是觀。

以耳因緣。念因緣故。而生耳識。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知觸共彼。受想思生。若以知觸。共思而生。覺知思想。所謂長相。遠等因緣。得聞其聲。厚麁細業。若愛不愛。

彼比丘。知如是聲。思知想知。分分思量。以意識知。思知受知。憶念思量。彼耳聲入。思量簡擇。然後覺知。如是聲者。非有自體。無愛不愛。唯有分別。此聲如是。有愛不愛。如是聲者。非有自體。非常非物。破壞不堅。無樂。無我。亦無我所。唯貪瞋癡。愛不愛聲。如是正觀。聲耳入已。若聞聲時。則不迷惑。不生憙樂。不取不著。不謂有堅。如是觀察。耳聲入已。不樂耳識。離耳識欲。

耳識非我。我非耳識。觸受想思。皆亦如是。

又彼比丘。觀鼻香入。

以鼻因緣。以香因緣。念因緣故。而生鼻識。若近若遠。若愛不愛。若香若臭。風和合來。因風而聞。鼻為內入。香為外入。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知彼相已。如是觀察。鼻香入相。知內觸相。則知觸相。思相平等。於如是法。一相攀緣。異因緣用。異者所謂。有異異相。有異異體。異相則如。十大地法。如前所說。此一切法。如是異相。非是一相。一因緣作。

彼比丘。如是諦知。彼鼻香入。如是諦求。

此如是物。有何物堅。有何物常。何物不壞。此入無常。苦空無我。彼人如是。知鼻香入。一切非我。非是我所。如是正知。唯有分別。此鼻香入。如是唯縛。愚癡凡夫。非黠慧者。

比丘如是。一種觀察。

又彼比丘。觀舌味入。

彼念等緣。而生舌識。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彼隨順覺。名為受相。知是想相。對是觸相。想是思相。想緣於相。彼如是法。各各自相。復平等相。異因緣生。如是一切。共成一事。

譬如因筒。因鉗。因糠。因水。因瓫。金師因緣。作一指環。若作手釧。如是法者。非一相成。此舌味入。亦復如是。

又彼比丘。諦觀舌入。及以味入。如是觀已。彼舌味入。無有少法。常樂我淨。一切種種。深細思惟。不得一法。如是如是。一相相應。彼於舌入。味入。離。染。一切眾生。沈沒此海。憙樂味海。迭相障礙。是故復於。人天地獄。畜生餓鬼。五道大海。如是繫縛。

比丘如是。於舌味入。雖欲解脫。

舌入非我。我非舌入。非常。非物。亦非不動。非不破壞。非舌味入。

比丘如是。得離染欲。

又彼比丘。觀身觸入。身觸因緣。而生身識。三和合觸。觸共受想。思等俱生。如前所說。眼根入等。此身觸入。應如是知。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比丘。如是觀察。十色入已。觀察法入。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彼法入中。攝三種法。謂數緣滅。非數緣滅。及以虛空。所有無法。皆法入攝。如是觀已。彼虛空者。亦是法入。數緣滅者。此法名智。無量種種。證已順行。數緣作已。證斷煩惱。令彼煩惱。盡滅失壞。一切無漏。非數緣者。彼非數緣。名智非受。非知非覺。又亦非疑。餘人之識。有百千生。一切皆失。眼耳鼻舌。身意等識。彼已破壞。不復更生。如是名為。非數緣滅。此非數緣。第三虛空。知此三法。不生是常。非三世攝。此非今生。亦非已生。又非當生。

又彼比丘。法入二種。各各分別。謂色無色。所言色者。謂十色入。

云何眼識。非見非對。見對見色。如是耳識。非見非對。

云何取聲。如是鼻識。非見非對。

云何取香。如是舌識。非見非對。

云何取味。如是身識。非見非對。

云何取觸。云何如是。彼外五入。此內五入。非見非對。與彼見對。云何相得。

彼比丘。如是觀察。

眼識生時。二種攀緣。乃至意識。皆有二種。如是識生。如印印物。彼不似印。印軟物堅。則不能印。印堅物軟。印則文生。如是如是。識非見對。緣取見對。一切法中。第三印生。不相似物。不相似生。

如是諸法。不相似物。不相似生。是初居致。第二居致。二法相似。還相似生。所謂白縷。生成白衣。第三居致。二不相應。不相應生。如燧火生。木之與火。不相應見。第四居致。見從稀物。而生稠物。如乳生酪。乳稀酪稠。彼法如是。則不相應。如是如是。不相似法。謂眼識等。異因異緣。眼識等生。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樂覺知法。
在林而行禪。
正覺知諦相。
則得無上處。

常樂行慈心。
勤於法境界。
諦知於身相。
則名真比丘。

若人正觀察。
欲恚不能壞。
彼得言比丘。
異此非比丘。

愍一切眾生。
捨一切貪戀。
解脫一切縛。
則名真比丘。

若人調御心。
境界不能壞。
無垢如真金。
名知足比丘。

若人愛不愛。
不垢污心意。
當知彼行善。
捨離一切過。

威儀不可嫌。
法行調諸根。
勇猛清淨意。
如是名比丘。

若人常喜樂。
知諸論中義。
不貪著飲食。
名寂意比丘。

林行阿蘭若。
塚間草為敷。
若以此為樂。
如是名比丘。

諦知罪業過。
善達諸業果。
深識因與緣。
是離惡比丘。

破生死曠野。
壞惡調諸根。
復能善知友。
名寂意比丘。

於譽心不喜。
毀訾心不憂。
如大海之深。
是修行比丘。

堅意隱他惡。
不餐軟滑語。
時語善恭敬。
名寂靜比丘。

知欲界業因。
亦知色界因。
無色亦諦知。
是知論比丘。

不喜世俗語。
常樂斷諸過。
於境界如毒。
佛說是比丘。

若人欲如泥。
意常如是行。
黠慧開心意。
解脫生死縛。

若人禪誦業。
遠離於懈怠。
利益諸眾生。
名蘭若比丘。

若能答問難。
辯才調諸根。
當知是法師。
不爾如草等。

若身行意行。
一切不疲倦。
僧所有事業。
一切皆能作。

而不求財物。
不為富樂名。
唯利益僧意。
解脫一切縛。

持戒不悕天。
亦不求名利。
持戒為涅槃。
是寂靜比丘。

常捨離眾惡。
但樂行善行。
不近惡知識。
是佛法比丘。

常以慈修心。
恭敬質直意。
學句不缺者。
去涅槃不遠。

常畏老病死。
不悕樂世間。
修禪不放逸。
去涅槃不遠。

若人以無常。
自他空無我。
修禪上上智。
去涅槃不遠。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彼比丘。得五地已。得第六地。

彼見聞知或天眼見。

彼比丘。解四居致。

此法云何。有相似因。得相似果。不相似因。不相似果。因不相似。果不相似。有半相似。半不相似。

云何名為。有相似因。得相似果。

譬如稻因。還生於稻。如是如是。內相似者。善業相似。如是得果。謂天人中。是初居致。

云何名為。不相似因。不相似果。

譬如甜乳。而生酢酪。不可愛樂。如是如是。內不相似。謂於此世。愛染聲觸。味色香等。而得地獄。不可愛果。不可樂果。猶如酢酪。第二居致。

云何名為。因不相似。果不相似。

譬如青等。合生異色。色不相似。如是如是。內不相似。謂業果報。皆不相似。非其業果。所謂邪見。外道齋法。殺羊悕天。而墮地獄。第三居致。

云何名為。有半相似。半不相似。

譬如白縷。以成白衣。縷細衣麁。是不相似。如是如是。內半相似。半不相似。細不善業。得大地獄。不善麁報。第四居致。

又彼比丘。思惟觀已。不取業果。更復思惟。觀異業果。於有中行。猶如輪轉。有四居致。有業未到。眾人共作。而能逼惱。此初居致。有業已到。方能逼惱。第二居致。有業若到。若其未到。皆能逼惱。第三居致。有業非到。亦非未到。第四居致。有業未到。眾人共作。能逼惱者。如世間法。星雖未到。國土得殃。

若出世間。眼識未到。業海能逼。所謂欲心。憂悲等逼。此初居致。有業已到。方能逼者。如世間法。火到乃燒。刀至方割。

若出世間。不善業到。地獄畜生。餓鬼逼惱。第二居致。有業若到。若其未到。能逼惱者。如世間法。咒毒勢力。若到未到。悉能逼惱。

若出世間。人欲死時。有悕望相。未到地獄。第三居致。有業非到。非未到者。譬如世間。種種藥子。非到生力。非未到生。

若出世間。亦復如是。羅漢比丘。決定受業。量如須彌。彼阿羅漢。若入涅槃。若未涅槃。此業不能。逼阿羅漢。第四居致。有業現受。而非生受。此初居致。有業生受。而非現受。第二居致。有業生受。亦現世受。第三居致。有非現受。亦非生受。第四居致。

何業現受。而非生受。

若世間者。如犯王法。王法與罰。此業現受。而非生受。出世間者。修行布施。善人所讚。此業現受。非他世受。此初居致。

何業生受。而非現受。

若世間者。入火得火。出世間者。此世行善。若行不善。異世得果。此可現見。第二居致。

何業生受。亦現世受。

若世間者。所謂現受。生世亦受。出世間者。亦復如是。第三居致。

何業非現。亦非生受。

若世間者。如不語戒。不語布施。出世間者。謂無記業。非現世受。非生世受。第四居致。

彼比丘如是。一廂處坐。如是觀察。無量種枝業。果報羅網。遍滿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之中。如是見已。隨順法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比丘。知業果報。

謂知此業。知此業果。知善不善。知此眾生。成就身惡行。成就口惡行。成就意惡行。毀謗賢聖。邪見所攝。彼人以是。業因緣故。身壞命終。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墮餓鬼。

若有眾生。成就身善行。成就口善行。成就意善行。讚歎賢聖。正見所攝。彼人以是。業因緣故。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

彼比丘。如是觀察。自業報法。彼比丘。如是觀已。魔界眾生。不與共行。終到涅槃。如是法行。修厭離行。勤行善道。終盡生死。攝取他人。令度生死。如自度已。及諸檀越。

彼比丘。知業報法。觀察地獄。餓鬼畜生。人天諸趣。業報法數。

譬如清淨。毘琉璃珠。為莊嚴故。以繩穿之。隨彼繩色。若青若黃。赤白紫等。如彼色見。如是業珠。報繩穿之。

彼比丘。於是業中。皆見聞知。或天眼見。清淨明了。

又彼比丘。若見若聞。知業報法。猶如彼珠。

譬如有珠。其色極白。普清無瑕。清淨任穿。已善修治。普門殊勝。一切世人。之所讚歎。任王王等。所應畜用。如是功德。相應淨珠。唯王王等。知此功德。清淨珠價。取此珠已。著莊嚴上。

如是如是。彼比丘。十善業道。淨分寶珠。普白善淨。離過無瑕。清淨任穿。對治法分。有大勢力。是答難法。乃是法師。法鑽所穿。善巧修治。如是如是。願施戒智。如是如是。修治十善。業道珠已。隨願所取。轉輪聖王。若取天王。若取魔王。若取梵王。修無漏禪。三昧自在。如是如是。彼正法珠。善修治已。名為普門。

此普門者。謂天人門。彼正法珠。名為普門。世間城中。既得出已。入涅槃門。一切世人。所讚歎者。謂正見人。學人所讚。任王王等。所應用者。入正法道。心王所應。若人信彼。毘琉璃珠。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如是寶珠。與正法珠。相似相對。

又彼比丘。觀業報法。猶如彼珠。譬如有珠。其珠有瑕。不普清淨。非一切門。而不鮮白。不任鑽穿。不任修治。一切人見。則不讚歎。非王王等。所應畜用。如是如是。彼外道法。是相似法。如有瑕珠。所言瑕者。

謂身見瑕。戒取疑瑕。非一切門。唯是地獄。餓鬼畜生。三趣之門。非是好法。又亦不與。無漏相應。不任鑽穿。非答難法。非是法師。法鑽所穿。非王王等。所應畜用。八富伽羅。正法道行。是心之王。彼外道珠。非其所應。如是等法。相似相對。非法瑕珠。若繫人咽。如是之人。彼相似珠。用繫咽已。在於地獄。餓鬼畜生。無始以來。生死流轉。

彼比丘。如是觀察。珠相似珠。譬如世間。有琉璃珠。似毘琉璃。有人見之。謂毘琉璃。愚癡凡夫。亦復如是。

彼比丘。如是諦知。法非法已。得第七地。彼地夜叉。見彼比丘。清淨持戒。得第七地。轉復歡喜。如是傳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聞四大王。彼四大王。聞四天王。彼四天王。如是傳聞。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如是復向。帝釋王說。彼帝釋王。次第復向。炎摩天說。彼炎摩天。展轉復聞。兜率陀天。兜率陀天。如是具白。彌勒世尊。彌勒世尊。告化應天。

彼化應天。復向他化自在天說。作如是言。

閻浮提中。某善男子。

如是次第。如前所說。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

云何比丘。觀業報法。

第十一者。名為無作。是色所攝。一切法中。與色相應。若人受戒。一發戒已。若睡若悶。失心癲狂。如是善法。相續轉行。

譬如河流。流常不斷。如是之人。若睡若悶。失心癲狂。如是無作。常流不斷。無作名色。不可見對。

彼復云何。色業所攝。此無作色。乃是一切。善法之柱。此如是等。十一種色。

正法念處經卷第四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