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八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十七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作如是念。

彼天大樂。勝於此間。夜摩天王。

如是思惟。於須臾間。心動不定。於境界樂。心生愛樂。復更深著。觀諸樂處。普於天眾。何者何者。受樂之事。一切皆見。次第安詳。遊歷彼處。如是次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住之處。

王於彼處。無量百千。多億天眾。圍遶受樂。多有無量。諸天女眾。手執蓮花。圍遶供養。彼天王色。不可比類。無與等色。威德光明。功德具足。彼王出勝。一切天眾。所有光明。如日勝於。一切星等。眾星圍遶。

夜摩天王。亦復如是。威德殊勝。在師子座。其座軟觸。非絲等成。純是妙寶。希有之色。形服莊嚴。威德具足。無量種聲。歌樂之音。異異嬉戲。聞欲功德。勝心受樂。夜摩天中。如是境界。更無勝者。勝帝釋王。所有功德。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有五十聚。勝妙光明。從身而出。皆有焰起。彼帝釋王。於兩肩上。二處出光。彼光明聚。於此則劣。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六根門眾。以善業故。如是和合。於帝釋王。所有功德。百倍為勝。如是勝故。不可比類。彼色如是。無可譬喻。樂及境界。亦如是勝。不可譬喻。

彼王眷屬。下劣威德。猶勝帝釋。何況天王。牟修樓陀。所有威德。內外清淨。彼既如是。云何可喻。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即於遙見。牟修樓陀。天王之時。色樂威德。一切微劣。

既見天王。觀自身已。如是思惟。

我身於彼。天王之身。億百千倍。百千千倍。微劣不如。以行第一。勝善業故。得此天王。牟修樓陀。上妙之身。此有如是。殊勝威德。何況所聞。名為寂靜。勝於此王。牟修樓陀。所有威德。皆悉具足。上上天業。次第勝勝。轉轉微妙。

如是少時。心思惟已。而復專聽。歌等音聲。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更復前進。安詳徐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住之處。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周匝多有。勝妙身色。第一莊嚴。容貌端正。殊勝威德。好身妙音。七千天女。近身歌舞。喜笑遊行。自餘天女。小遠身者。不可計數。嬉戲娛樂。皆飲天酒。彼此共迭。意念同心。

彼諸天女。各得天王。牟修樓陀。共受欲樂。心作是知。

王唯愛我。更不愛餘。於我得樂。不於餘女。唯我欲勝。餘則不爾。

夜摩天欲。口說則成。身不交合。彼諸天女。皆有是意。一一皆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唯獨愛之。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更復前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見有無量。百千天眾。之所圍遶。有無量種。具足勝妙。功德舌語。調伏天眾。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於一切天。若舊生者。若始生者。皆悉普識。牟修樓陀。見始生天。眼則不轉。

自餘舊天。即便語彼。始生天子。作如是言。

大王今者。如是看汝。何以不跪。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聞已即跪。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見其跪已。告言。

大仙。汝今始生。夜摩天地。汝今可在。夜摩天地。第一樂處。於中受樂。汝以修行。三種善業。得生此處。汝今善來。自善業故。此中受樂。於此天處。久住多時。勿放逸行。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為始生天。而說偈言。

始初生天子。
若愛此生樂。
彼不及退苦。
十六分中一。

味少怖畏多。
常誑惑丈夫。
如乾闥婆城。
欲樂味亦爾。

此欲極為惡。
能破壞眾生。
是故有智者。
心常不信欲。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教彼。始生天子。始生天子。如是啟白。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而作是言。

實爾。天王。我初不知。此天之中。有如是過。不知天中。云何法行。如他餘天。之所行作。我如是作。我自不知。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說偈言。

若至死到時。
更無餘同伴。
死後異處去。
無有共行者。

眾生心種種。
若干心性欲。
如是異異業。
造作生死縛。

乃至即生時。
必定已屬死。
種種癡覆心。
於此不知怖。

若退時已到。
能破第一有。
彼癡心不覺。
死苦之可畏。

歡喜生放逸。
數數受生死。
癡者不覺知。
境界能誑天。

境界蛇能齧。
境界愛生癡。
天常不覺知。
退時大怖畏。

生苦最為大。
退無如是苦。
如是大生苦。
唯天中成就。

業風之所吹。
輪轉受大苦。
丈夫死所將。
心誑不自在。

非父亦非母。
非知識非親。
若死時既至。
無有同伴者。

本性如是誑。
一切無伴侶。
唯意如是惡。
各各迭相誑。

非餘亦非親。
而能為救者。
死時既到已。
親亦如非親。

汝若見非親。
亦受大快樂。
死王力自在。
公奪大樂去。

境界令心迷。
常為欲所使。
雖未覺苦惱。
必定得不疑。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以如是等。真實之法。教彼如是。始生天子。

時彼天子。既得聞已。心生厭離。於須臾間。還復歌舞。戲樂喜笑。更復染著。一切世間。愚癡凡夫。心無常故。心不定故。以樂力勝。覆其心故。為愛使故。心百倍動。以此因緣。天放逸行。以如是故。乃至少法。不住心中。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於彼天王。牟修樓陀。堂殿之所。種種戲樂。共自眷屬。如是歌舞。種種嬉戲。五欲功德。皆悉具有。境界受樂。和集還去。著來時道。到自所止。雲處遊行。本所住處。

既還到已。復共餘天。種種受樂。嬉戲遊行。向名廣殿。彼殿可愛。今具足說。

內有二十。那由他舍。有種種色。異異形相。寶光明集。多有天眾。諸天女眾。如是妙殿。隨天所念。一切皆得。如彼天子。心之所念。一切皆得。如是之色。如是形相。園林花池。多有無量。百千鳥眾。以為莊嚴。七寶山峰。彼殿如是。天善業故。若天憶念。欲遊行時。殿并園林。蓮花河池。種種天樹。飛行虛空。如鳥無異。

若天憶念。

此殿動去。我則受樂。

即於念時。飛行而去。若天憶念。起如是心。

隨我所須。飲食具足。

則有河流。皆是天食。無量種種。皆悉具足。隨念而有。色香味具。滿河流出。以彼天子。本善業故。若不善業。無此境界。

又復此天。生如是念。

我此殿內。轉更寬博。廣百由旬。

即於念時。多有無量。種種可愛。諸流水河。妙蓮花池。并諸澗谷。具足房舍。種種園林。妙蓮花等。皆悉具足。如是寬博。

彼天見已。轉更歡喜。生如是心。

我於此處。遊行戲樂。我心歡喜。更共餘天。此中受樂。復令餘天。於此殿中。共我戲樂。若夜摩王。天眾來此。我共受樂。

即彼天子。心生念時。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所有天眾。向其殿內。而共遊戲。即於念時。彼天發行。

有乘鵝者。乘孔雀者。復有乘於。他養鳥者。有乘花者。有乘鴨者。復有異天。乘鴛鴦者。復有乘於。命命鳥者。有乘樹者。

如是異異。種種乘來。勝歡喜心。樂音遊戲。復共種種。形服莊嚴。諸天女等。喜笑歌舞。蓮花妙鬘。角絡其體。受第一樂。勝歡喜心。天女讚歎。乘空而行。向天遊戲。殿舍之中。既行到已。彼此迭共。種種受樂。如是遊戲。放逸行故。其心不定。

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見其放逸。而觀察之。如放逸天。放逸行觀。生如是心。

我於今者。以何方便。而能利益。安樂如是。放逸之天。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微細意。深思惟曰。

今令餘天。須陀洹者。共我相隨。籌量語論。如彼地處。雲雲遊行。地處之中。種種受樂。行於放逸。云何善法。攝取彼天。自他利益。彼此皆作。令我及彼。皆離過罪。我為善友。令彼利益。說法利他。是善知識。若教惡業。則是怨家。能令和集。地獄惡業。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共須陀洹。既籌量已。自神通力。化作妙殿。共昇彼殿。而向彼去。第一河池。流水具足。園林諸樹。皆悉備有。無量種種。皆悉可愛。有如是等。勝妙之事。共向彼處。雲雲遊行。地處之殿。則為下劣。百倍不如。千倍不如。

何以故。善業力故。

夜摩天中。一切諸天。所有善業。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善業最勝。善業勝者。神通亦勝。以此因緣。其殿則勝。有妙光明。勝於一切。夜摩諸天。所有殿舍。

譬如日殿。一切餘殿。不及少分。如是彼殿。最為殊勝。餘天之殿。不及少分。彼如是殿。自分功德。皆悉具足。行虛空中。向彼地處。雲雲遊行。受樂地處。須陀洹天。相隨共往。以須陀洹。聖人之天。少放逸行。故與相隨。向彼地處。

爾時彼處。放逸行天。既見天王。牟修樓陀。生敬重心。速爾前進。一切皆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相與奉迎。或百或千。百百千千。如是一切。奉迎天王。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既到彼殿。即作神通。變化力故。令彼迎天。忽爾之中。各不相見。唯見自身。獨近天王。於其樂音。一切不聞。種種妙色。皆悉不見。以王神通。故令使爾。

彼天各各。有如是心。

唯我在此。自餘諸天。為何所在。恒常共我。坐此殿中。今何處去。一切不見。

如是念已。彼天各各。前向天王。牟修樓陀。唯見天王。及須陀洹。不見餘者。彼一切天。各各皆生。希有之心。

心生怖畏。皆白天王。牟修樓陀。作如是言。

我此殿中。共住諸天。不知今者。向何處去。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告彼天言。

如是等天。一切放逸。行放逸行。以業盡故。退墮地獄。餓鬼畜生。或生人中。若放逸天。行放逸行。放逸所壞。為境界愛。之所破壞。心樂五欲。諸功德故。於境界火。心念分別。而自焰然。從自心燧。生此熾火。業風所吹。名廣殿中。心未厭足。為五焰火。所燒然已。復為地獄。大火所燒。受種種苦。自心所誑。身壞命終。生地獄中。此放逸過。一切過中。最為勝上。

何以故。為放逸過。所破壞者。散失一切。諸善法故。

彼如是天。自心自誑。如是癡天。後時心悔。

爾時彼處。一切諸天。既於天王。牟修樓陀。如是聞已。一一心中。皆生厭離。皆生怖畏。

各白天王。牟修樓陀。而作是言。

天主大王。云何如是。一念之頃。一切天退。此未曾有。一切諸天。於一念頃。如是皆退。雲雲遊行。地處盡空。此為甚苦。以何方便。令我不退。不受苦惱。不愛別離。令我不受。別離之苦。令我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等中。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即為彼天。而說偈言。

行放逸道者。
則不見賢善。
猶如鑽氷者。
火則不可得。

離因則無果。
無因果叵得。
放逸求功德。
究竟不可獲。

放逸破壞生。
如是轉行天。
彼癡失善業。
墮於惡道處。

若有是癡心。
於愛欲受樂。
後得衰惱已。
其心則生悔。

欲火所燒者。
為境界所誑。
不得寂靜道。
一切上樂處。

若世間欲樂。
若愛所生樂。
不及一內樂。
十六分之一。

猗生為第一。
白法離生死。
愛盡第一樂。
畢竟不退樂。

不怖畏知足。
此修者不求。
如是禪定樂。
更無樂可比。

若不為愛縛。
疑所不壞者。
彼則渡有海。
常受一切樂。

若心住欲者。
彼則不受樂。
是一切苦器。
入於地獄處。

常為業羂縛。
之所牽挽者。
一切無能救。
令脫此苦者。

所見去來法。
由業有生死。
去來皆如是。
業因之所得。

愚癡故貪欲。
乃至終退時。
受生死大苦。
而不能覺知。

以愚癡覆故。
受樂不厭足。
以不知足故。
如是常破壞。

非初非中後。
非今非後世。
常修習欲者。
無明故流轉。

以善業盡故。
於此處必退。
食放逸毒者。
癡故不覺知。

此身念念變。
以癡故不覺。
於後欲退時。
乃覺知苦惱。

若於苦怖畏。
及怖畏死者。
應念於正法。
如是必得樂。

爾時彼天。既聞天王。牟修樓陀。如是說已。於放逸行。少時心離。

復白天王。牟修樓陀。而作是言。

天主大王。此一切天。皆悉不見。豈一念間。皆破壞耶。一切失耶。願王實說。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即告之言。

如來善業。還如是去。以業盡故。一切業法。決定如是。一切眾生。迭相別離。心生懊惱。老病死等。如是三種。有相對法。命少無病。若何丈夫。或人或天。心不放逸。不放逸行。

彼於如是。三種可畏。則能覺知。如此三種。命少無病。以放逸故。能令皆失。一切諸天。畢竟如是。死未來間。勤行精進。作諸方便。三種精進。謂施戒智。此三能除。此三大畏。無量分別。常隨逐行。暫時不離。若不畏者。彼則於後。臨欲死時。口面破壞。眼目轉動。諸根乾燥。一切諸親。兄弟妻子。眷屬皆捨。

爾時則為。退愛別離。火之所燒。極大苦死。彼一切天。於一切時。無量分別。五欲現前。歌舞戲笑。歡喜遊行。於園林中。如是受樂。放逸境界。

如見善友。知識之面。不覺其果。彼於後時。悔火所燒。

我身云何。不作善業。何不布施。何不持戒。何不修智。如是三種。我何不作。由放逸故。我於今者。孤獨而死。捨離諸親。及兄弟等。為死所攝。如是將去。離此世間。第一愛處。無量境界。受樂之處。

如是後時。心生悔惱。乃至如是。能破壞天。大力死王。未來之間。汝等畢竟。莫行放逸。捨放逸故。必得安隱。於彼死時。不為悔火。之所燒然。如此之道。第一安隱。凡諸一切。衰惱之者。於施戒智。樂修多作。彼時依此。蒙救得脫。是依是救。是大力伴。

若死至時。必定不免。必能破壞。彼來至時。不可禁制。不可免離。能奪一切。眾生之命。如是惡死。何不方便。精進勤修。令使不來。一切放逸。惡未至時。甚為賢善。如大毒火。放逸亦爾。汝等諸天。是放逸使。

又復諸天。皆屬放逸。彼放逸怨。隨逐不捨。於園林中。山峯之上。遊戲而行。一切諸法。皆悉無常。而謂是常。生如是心。

我常共彼。諸天女眾。相隨受樂。如是天女。常少不老。我此天女。常共相隨。終不能別。

如是常為。諸境界樂。之所誑惑。第一大力。能為破壞。

死王既至。非諸天女。能遮能救。彼思量心。亦不能救。常不別心。亦不能救。彼所思惟。一切皆空。一切無常。不堅不牢。既為放逸。所破壞已。生於地獄。餓鬼畜生。為癡所壞。致此大苦。

又復彼天。於無始時。輪轉生退。數數懊惱。常被誑惑。愚癡不覺。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法相應語。義相應語。如是說已。若彼處天。有智慧者。則於彼語。猶如甘露。無垢清淨。攝取在心。捨離放逸。於欲深厭。

彼天如是。心正念已。即向天王。牟修樓陀。而說偈言。

若利益及實。
如相應不異。
天作如是語。
是利益之因。

能攝心寂靜。
如是者得樂。
從樂至樂處。
必得樂不疑。

若於此顛倒。
放逸破壞天。
如是癡心者。
必當墮地獄。

如是天子。既向天王。如是說已。生厭離心。

彼諸天子。又復重爾。問天王言。

我今有疑。此殿舍中。一切天眾。為何處去。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見其調伏。心生厭離。已捨放逸。即攝神通。彼諸天眾。迭互相見。既相見已。彼此迭共。生歡喜心。

彼諸天眾。心歡喜已。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而告之言。

汝等各各。迭相見障。向來乃是。我神通力。所障礙故。而令汝等。互不相見。汝於今者。還復迭共。相見如本。彼能破壞。大力死王。若來至者。百千億劫。永不相見。令汝等退。生在地獄。餓鬼畜生。更不可得。如是相見。是故應念。不行放逸。勿起異心。常當攝意。勿樂境界。

爾時多天。如是聞已。極生厭離。心厭離故。得須陀洹。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如是知已。甚大歡喜。生如是心。

我於今者。所作已辦。自意滿足。捨離此處。向嬉戲處。

雲處遊行。諸天眾等。第一善心。若有已得。須陀洹者。不放逸行。若不得者。其心則輕。猶行放逸。樂放逸行。樂放逸樂。如是園林。流水河池。山峯澗谷。共諸天女。受種種樂。不慮死畏。

乃至彼處。受樂遊戲。歌舞喜笑。可愛善業。和集皆盡。善業盡已。於所應作。悉皆不作。復墮地獄。餓鬼畜生。

若有餘業。生於人中。常一切時。第一喜樂。第一端正。第一財物。具足而有。一切人愛。本性心喜。隨順法行。嬉戲歌舞。而受諸樂。樂行寺舍。有蓮華處。流水河池。若王大臣。王等富者。一切知識。皆共善友。諸親兄弟。心皆愛樂。常不妄語。心常正直。一切善人。常樂共行。不壞威儀。無量功德。皆悉具足。如是彼人。身聚具足。如是得身。以餘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

彼見聞知。彼夜摩天。復有地處。名為積負。眾生何業。生彼地處。

彼見聞知。若善丈夫。常畏業果。心性正直。正見不邪。修行正業。捨惡知識。常一切時。念佛法僧。微少惡業。深生怖畏。不殺盜婬。

乃至道行。若見婦女。若歌若舞。莊嚴具聲。聞已不著。心不愛念。心善觀察。無不善心。亦不喜樂。見其過已。心不分別。彼若如是。不起邪行。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積負地處。

此善業人。生彼處已。受樂不斷。恒常成就。自身光明。五欲境界。受於快樂。

彼處有山。名聚積崖。七寶諸樹。以為莊嚴。滿彼山中。無量百千。種種鳥眾。鳥有無量。種種妙色。莊嚴彼山。在彼山處。出種種聲。行種種處。見則可愛。多有無量。種種妙色。種種處行。無量形相。滿彼山中。

又復更有。流水河池。種種蓮花。諸澗谷中。多有種種。名憶念樹。以為莊嚴。交枝為舍。種種花果。皆悉具足。其山之量。三百由旬。諸天子眾。諸天女眾。處處多饒。普彼山中。皆可愛樂。第一天眾。所住之處。如是山中。分分地處。彼處一切。善分分處。七楞七廂。皆有園林。種種間雜。

彼善分處。有七種寶。彼七種寶。各為一廂。一廂青寶。光明遍至。六萬由旬。如是光明。一切虛空。普遍青色。

若天憶念。欲上山時。天自普身。以種種寶。間錯莊嚴。在彼如是。聚積崖山。行於如是。青寶之廂。乘空而去。自身種種。莊嚴諸寶。無有色光。與山同色。皆作青色。及青光明。與山平等。青色青光。皆悉第一。聚積崖山。一廂如是。青寶之色。

又復如是。聚積崖山。第二廂處。皆是頗梨。若天種種。莊嚴其身。種種間錯。行於彼廂。乘空而去。舉身種種。莊嚴諸寶。無有光色。與山同色。謂頗梨色。光明亦爾。與山平等。彼天身光。如入水池。

又復如是。聚積崖山。第三廂處。悉皆是銀。色及光明。所遍至處。五百由旬。第一白光。見者甚樂。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其身種種。莊嚴之色。皆同白色。以彼山廂。光明力故。

又復如是。聚積崖山。第四廂處。一切皆是。閻浮那提。真金為體。光色如日。彼廂光明。其焰圓輪。滿千由旬。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身亦同色。

又復如是。聚積崖山。第五廂處。皆鉢頭摩。真寶之色。一切普赤。光明遍至。一千由旬。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身同赤色。彼天若著。赤寶莊嚴。本赤色滅。百倍更赤。以彼寶廂。光明力故。

又復如是。聚積崖山。第六廂處。皆是金剛真寶之色。其光遍至。五千由旬。楞間色出。如天虹色。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身亦同色。以是彼山。光明力故。

又復如是。聚積崖山。第七廂處。皆是七寶。種種雜色。光明遍至。百千由旬。若何者天。行於彼廂。乘空而去。隨天之身。諸莊嚴色。皆悉更勝。隨種種衣。其色轉勝。

如是勝妙。聚積崖山。威德普勝。若須彌樓。妙寶山王。而欲比此。聚積崖山。光明可愛。妙寶光明。百倍不及。千倍不及。至百千倍。亦所不及。彼勝妙山。如是威德。

何以故。善業勝故。彼山光明。亦如是勝。彼夜摩天。淨戒勝故。善業勝故。以是勝因。是故彼山。普勝可愛。

又復彼山。普真珠網。周匝遍覆。第一善淨。第一光明。一切天見。皆得利益。彼真珠網。如是覆山。甚為端嚴。有大光明。

彼有大城。名如意念。真珠瓔珞。莊嚴殊妙。如是光明。甚為廣博。多有無量。種種諸鳥。名雜瓔珞。住彼網中。

若天放逸。行放逸時。彼鳥說偈。教誡之言。

種種業因故。
今生此天身。
得天不知法。
後則心生悔。

此園林可樂。
枝枸欄莊嚴。
身生此處者。
一切是善果。

何人作何業。
作業作善業。
彼彼如是成。
果亦如是得。

汝等天現見。
下中上等樂。
何人如業行。
彼彼如是果。

癡種種莊嚴。
隨逐癡行人。
彼為癡所迷。
不見大怖畏。

若癡放逸者。
不作自利益。
喜樂種種欲。
悕求種種果。

天為癡覆故。
不造作諸業。
若天愛雜果。
彼天不持戒。

譬如捨離燈。
欲唯取光明。
彼天亦如是。
離因異求果。

若以因求果。
彼則常受樂。
無子果叵得。
無燈豈有光。

無戒則無天。
離智無解脫。
若得解脫者。
則無所悕望。

若離欲愛者。
慧則非我所。
若業所得樂。
一切是垢濁。

若得盡滅樂。
一切不垢濁。
不得盡滅樂。
垢濁則不疑。

彼復經百劫。
境界不知足。
愛境界樂故。
於樂不知足。

若常近於欲。
數數更增長。
彼增長如毒。
後時與苦惱。

欲能為破壞。
恒常是退因。
若不能捨欲。
彼天甚懈怠。

若知功德過。
此是智慧相。
不知功德過。
則為愚癡相。

若知功德相。
過亦如是知。
真知功德過。
恒常不離樂。

善人知此欲。
境界過功德。
天云何捨智。
受行樂境界。

彼如是鳥。真珠網中。利益天故。已說此偈。又復彼山。普光明輪。之所圍遶。山上種種。諸寶輪旋。而纏遶之。種種光明。如閻浮提。虹色相似。

若諸天等。見彼輪旋。心生歡喜。則有輪旋。遶身而生。彼一切天。見一一廂。生希有心。有無量寶。莊嚴天身。此一一廂。遊戲受樂。以修種種。勝善業故。如是受樂。

又彼山中。所有諸殿。有四園林。如須彌樓。

何等為四。

一名。端正莊嚴。二名。峰林。三名。甘露端嚴。四名。種雜。

此等名為。四種園林。流水河池。妙蓮花等。種種澗谷。有種種鳥。音聲微妙。諸樹花敷。樹鳥音聲。皆悉可愛。枸欄重樓。種種堂殿。行行相應。有山名為。一切布施。希有殊勝。到彼山已。次到彼林。如彼雲處遊行地處。

如是天子。共天女眾。受天五欲。功德之樂。而彼樹林。第一可愛。彼中一林。皆是閻浮那提金寶。其葉皆是。毘琉璃寶。妙蓮花寶。車璩色花。

復次第二林。是白銀林。真金色葉。彼林之花。有無量種。第一善香。熏百由旬。彼天嗅之。既嗅香已。勝歡喜心。

彼第三林。是毘琉璃。其葉是銀。其花則有。種種雜色。有種種香。

彼第四林。名種雜林。無量雜色。無量河池。有妙蓮花。種種諸鳥。種種音聲。百千功德。具足而有。於彼林中。種種音聲。如彼第二。三十三天。帝釋之王。

如是彼處。須夜摩天。光明威力。功德具足。多有無量。諸善業者。於彼山中。多有無量。百千天眾。之所圍遶。而受快樂。種種境界。功德具足。彼須夜摩。大福德天。第一神通。第一光明。第一勢力。自業所化。五欲功德。皆悉具足。五欲境界。皆悉可愛。六根受樂。彼處如是。須夜摩天。彼天中勝。以善業故。

彼山如是。具足可愛。彼中有鳥。名一切時。常歡喜鳥。

彼鳥如是。自業口語。悕望相應。而說偈言。

非智慧心念。
亦復非悕望。
唯業能與樂。
樂由作業得。

勝中復勝勝。
可愛中可愛。
持戒善果報。
從丈夫作得。

境界門搖動。
如曲河下流。
若能調御心。
彼天是樂器。

自作福德業。
自身而修行。
或受苦受樂。
自身如是受。

造作惡業者。
自身則如怨。
身善如善友。
如是身自行。

如河流之速。
身轉變亦爾。
是故應作福。
無垢淨持戒。

若意樂不善。
常憙境界樂。
猶如大闇處。
作不饒益行。

喜樂境界動。
常隨順欲行。
有此非法意。
彼則受苦惱。

諸苦是魔業。
法樂普周遍。
如是苦樂相。
智者如是知。

若心求樂者。
隨順正法行。
若有悕望苦。
彼心行非法。

非因不得樂。
種種苦皆然。
苦樂因差別。
爾知自利行。

若無量分別。
則有無量種。
彼一切業果。
如是得生死。

若不愛樂法。
一生身空過。
法能將到天。
行法者得樂。

若法救護者。
此如是善足。
離法者非善。
必定入地獄。

好人寧身死。
而不行非法。
若捨離法者。
生死常轉行。

離於法眼者。
為癡覆於心。
樂虛妄無利。
如病眼看樂。

法芽意如田。
無心則不生。
若持戒意鈍。
專行於非法。

依非法道已。
不善使令行。
久轉行生死。
為心所疲惓。

此心念念中。
無量種轉行。
其體甚輕動。
如幻乾闥婆。

彼心有繫縛。
謂智慧持戒。
不縛有大力。
無量種種轉。

境界欲樂多。
為愛使令行。
是故誑惑天。
令行放逸行。

不覺知終退。
命終必破壞。
一切無常動。
盡時必失樂。

一切天上樂。
癡天不覺知。
癡愛放逸行。
如是喜樂樂。

天眾愚癡故。
常輪轉生死。
先無後時有。
已有後還無。

天當必定退。
世間法如是。
唯有智慧者。
不著世間樂。

如是彼鳥。行彼山中。作如是說。與種種法。和合相應。

若天先曾。已於多世。行善業來。聞彼鳥語。心念攝受。

若未多世。一兩世來。行善法者。雖聞鳥語。乃至一句。而不覺知。

是故應當。勤行精進。常作利益。修行智明。除此已外。無如是救。無如是藥。此智能遮。一切惡道。乃是第一。樂之種子。智者應當。心樂正法。正念思惟。而修心意。若修意者。是則具有。如是功德。和合相應。次第乃至。到於涅槃。

若天聞彼。鳥音聲已。於須臾間。暫息放逸。

又復彼天。於山園林。無量眾寶。光明峰上。彼天山中。五欲功德。種種和集。嬉戲遊行。多種受樂。

乃至可愛。善業和集。一切盡已。彼處復退。如業而行。生於地獄。餓鬼畜生。

有生人中。彼於一生。常受快樂。身得自在。不屬於他。第一大富。心常愛智。第一勝色。端正具足。為一切人。之所樂見。為一切人。之所敬重。生於可愛。富樂國土。或在城內。或多人處。親舊兄弟。之所供養。若王大臣。其心正直。隨順法行。正見不邪。彼餘業故。

正法念處經卷第三十八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