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九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詔譯。

復次。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如日。何等為十。

一者。破無明暗。二者。開敷一切。三者。普遍十方。咸得和暖。四者。起諸善法。五者。有漏滅沒。六者。作光明照。七者。制諸邪異。八者。高下開顯。九者。成諸事業。十者。善人樂欲。

善男子。云何是菩薩。破無明暗。如日初出。悉能除去。一切昏暗。菩薩之日。亦復如是。當初出時。能破一切。無明黑暗。是為菩薩。破無明暗。

云何是菩薩。開敷一切。如日出時。悉能開敷。淨蓮華等。一切華卉。菩薩之日。亦復如是。所應受化。諸有情等。而悉開覺。是為菩薩。開敷一切。

云何是菩薩。普遍十方。咸得和暖。如日出時。普遍十方。咸得和暖。菩薩之日。亦復如是。當初出時。智光普照。十方一切。咸悉和暖。而亦不嬈。世間有情。是為菩薩。普遍十方。咸得和暖。

云何是菩薩。起諸善法。如日將出。閻浮提內。先現明相。則知日出。菩薩之日。亦復如是。將欲出時。先現智光明相。有情則知。菩薩出現。是為菩薩。起諸善法。

云何是菩薩。有漏滅沒。如閻浮提。日光隱時。則知日入。菩薩亦復如是。諸染煩惱。隱不現時。則知菩薩。諸漏已盡。是為菩薩。有漏滅沒。

云何是菩薩。作光明照。如日初出。閻浮提內。諸有情類。蒙光普照。菩薩之日。亦復如是。當初出時。智光普照。一切有情。除去一切。癡冥暗蔽。是為菩薩。作光明照。

云何是菩薩。制諸邪異。如日光現。翳諸小明。而日不作是念。

我能翳彼。諸小光明。

何以故。日光出時。法爾如是故。菩薩之日。亦復如是。智光出時。一切邪異。外道小明。皆悉映蔽。而此菩薩。亦不作是念。

我能映蔽邪異。諸小光明。

何以故。而諸小明。法爾如是。映不現故。是為菩薩。制諸邪異。

云何是菩薩。高下開顯。如日出時。閻浮提內。一切丘墟。及平坦處。一切人眾。悉能顯視。菩薩之日。亦復如是。智光普照。令諸有情。顯觀一切。丘墟平坦。平坦者。謂八正道。丘墟者。謂八邪道。是為菩薩。高下開顯。

云何是菩薩。成諸事業。如日初出。一切農者。耕稼事業。而悉興作。菩薩日出。亦復如是。有情一切。善法事業。而悉成辦。是為菩薩。成諸事業。

云何是菩薩。善人樂欲。如日初出。善人愛樂。惡人嫌惡。菩薩日出。亦復如是。其智慧者。悉生愛樂。趣向邪道。姦惡之類。愚蒙無智。樂著生死。背/涅槃者。悉生嫌惡。是為菩薩。善人樂欲。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如日。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如師子。何等為十。

一者。自無恐怖。二者。不畏於他。三者。直進不還。四者。能師子吼。五者。無畏觀察。六者。常行林中。七者。樂居山巖。八者。無所結縛。九者。自具勇力。摧伏他軍。十者。善作守護。

善男子。云何是菩薩。自無恐怖。譬如師子。安詳行步。無驚無怖。

何以故。不見有能。與己等故。菩薩亦復如是。周遍往復。無驚無怖。

何以故。不見有能。與己等故。是為菩薩。自無恐怖。

云何是菩薩。不畏於他。如彼師子。不畏於他。一切邪惡。呼叫之音。菩薩亦復如是。若與一切。他宗外道。論義之時。心無怯弱。亦不卑下。是為菩薩。不畏於他。

云何是菩薩。直進不還。如彼師子。直往不退。菩薩亦復如是。本性直進。不復退還。邪異宗教。而復菩薩。辯才無盡。是為菩薩。直進不還。

云何是菩薩。能師子吼。譬如師子。震吼之時。一切麞鹿。野干之類。而悉驚怖。奔走十方。菩薩亦復如是。若作無我。師子吼時。所有一切。著我執者。邪異外道。而悉驚怖。馳走十方。菩薩亦不。嬈惱於彼。但為破於。著我見者。震發無我。師子吼故。亦復為餘有情。作調伏故。是為菩薩。能師子吼。

云何是菩薩。無畏觀察。如彼師子。作無畏相。普遍觀視。菩薩亦復如是。志行清淨。作無畏相。普遍觀察。是為菩薩。無畏觀察。

云何是菩薩。常行林中。如彼師子。本性樂行。林野之中。菩薩亦復如是。自性寂靜。遠離憒閙。樂行林中。是為菩薩。常行林中。

云何是菩薩。樂居山巖。如彼師子。樂居山巖。菩薩亦復如是。樂居智慧。禪定山巖。是為菩薩。樂居山巖。

云何是菩薩。無所結縛。如彼師子。無所結縛。菩薩亦復如是。去除一切。煩惱重擔。離諸結縛。是為菩薩。無所結縛。

云何是菩薩。自具力能。摧伏他軍。如彼師子。獨無伴侶。能摧他眾。菩薩亦復如是。獨無伴侶。坐道場時。以自力能。摧伏魔軍。是為菩薩。自具力能。摧伏他軍。

云何是菩薩。善作守護。如彼師子。若或近於。聚落而住。諸有麞鹿等類。不損苗稼。菩薩亦復如是。所向國邑。及諸方處。而彼一切。邪異外道。麞鹿等類。不損有情。善法種子。是為菩薩。善作守護。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如師子。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能調伏。何等為十。

一者。堅固菩提心。二者。修治菩提行。三者。守護諸根。四者。趣向正道。五者。能荷重擔。六者。為有情故。不生懈退。七者。正命自活。八者。離諸諂曲。九者。不起誑惑。十者。身心正直。

是為十法。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能調伏。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能善乘。何等為十。

一者。雖修定行。而常觀空。二者。雖盡諸障。而常修善行。三者。雖離諸起作。而善順佛教。無所違背。四者。平等了知。一切諸法。而解法界理。五者。能於世間。自卑其身。如旃陀羅。謙下其意。六者。遠離憍慢。常於他人。起智者想。七者。以現量智。了知佛法。離諸疑惑。八者。雖知諸法差別。得決定相。九者。自取正道。不隨他教。十者。善順世間。為世福田。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能善乘。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如蓮華。何等為十。

一者。離諸染污。二者。不與少惡而俱。三者。戒香充滿。四者。本體清淨。五者。面相熙怡。六者。柔軟不澁。七者。見者皆吉。八者。開敷具足。九者。成熟清淨。十者。生已有想。

善男子。云何是菩薩。離諸染污。譬如蓮華。出於水中。而水不染。

何以故。法爾如是故。菩薩亦復如是。雖處生死流中。而不染著。

何以故。由慧方便。法爾如是故。菩薩以其。善巧方便。處生死中。不為生死。過失所染。以方便慧。所攝受故。是為菩薩。離諸染污。

云何是菩薩。不與少惡而俱。譬如蓮華。而不停留。水之微滴。菩薩亦復如是。不與少惡而俱。是為菩薩。不與少惡而俱。

云何是菩薩。戒香充滿。譬如蓮華。生時隨處。妙香廣布。菩薩亦復如是。所向國邑。及諸方處。戒香芬馥。廣布一切。是為菩薩。戒香充滿。

云何是菩薩。本體清淨。譬如蓮華。生時自然。潔白清淨。隨其方所。婆羅門。剎帝利。一切人民。共所稱讚。菩薩亦復如是。隨諸方邑。所生之處。潔白清淨。

何以故。戒清淨故。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咸共稱讚。諸佛菩薩。之所攝受。是為菩薩。本體清淨。

云何是菩薩。面相熙怡。譬如蓮華。當開敷時。令諸見者。心意快然。生適悅故。菩薩亦復如是。面相熙怡。離諸顰蹙。諸根清淨。見者歡喜。是為菩薩。面相熙怡。

云何是菩薩。柔軟不澁。譬如蓮華。體性柔軟。菩薩亦復如是。自體清淨。柔軟細妙。是為菩薩。柔軟不澁。

云何是菩薩。見者皆吉。譬如蓮華。乃至夢中。於須臾頃。見亦善吉。

何以故。一切義成故。菩薩亦復如是。若於一切。分位之中。見者咸得。最上吉祥。是為菩薩。見者皆吉。

云何是菩薩。開敷具足。譬如蓮華。若開敷已。即名具足。菩薩亦復如是。若慧覺華。開敷之時。即名具足。是為菩薩。開敷具足。

云何是成熟清淨。譬如蓮華。若成熟已。眼所觀時。眼根清淨。鼻所嗅時。鼻根清淨。身覺觸時。身根清淨。心歡喜時。意根清淨。菩薩亦復如是。果成熟時慧光明相。一切有情。若眼見時。眼根清淨。若耳聞時。耳根清淨。菩薩戒功德香。若鼻嗅時。鼻根清淨。身供養時。身根清淨。思惟稱讚菩薩。勝功德時。意根清淨。是為菩薩。成熟清淨。

云何是菩薩。生已有想。譬如蓮華。所生之時。若人非人。生已有想。菩薩亦復如是。當初生時。佛及菩薩。并餘帝釋。梵王。護世天等。咸樂護持。生已有想。是為菩薩。生已有想。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如蓮華。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得廣大心。何等為十。

一者。為令有情。圓滿諸波羅蜜多故。起廣大心。

二者。為令圓滿。一切佛法故。

三者。為令化度。諸有情故。

四者。安坐道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五者。成正覺已。為諸沙門。婆羅門。天人魔梵。一切世間。轉妙法輪故。

六者。為令有情。作利樂事。周行無量。無邊世界。施設化行故。

七者。謂以智慧之船。渡諸有情。越生死岸故。

八者。世間一切。無依無救。無歸無趣。無親屬者。為作依歸親屬故。

九者。為令顯示佛。大牛王。妙師子吼。游戲諸佛。神通法門。如大龍王。審諦瞻視。普遍觀察。沙門。婆羅門。天人魔梵。一切世間。普令同獲。佛功德故。

十者。為令化度有情。具佛威德。無麁澁行。無難行行。無劣弱行。無卑下行。故發廣大心。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廣大之心。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得清淨心。何等為十。

一者。深心具足。深心不動。深心安住。深心質直。

二者。離不深固作意。不深固作意者。所謂發起。聲聞之行。緣覺之行。及起諸小緣。

三者。離諸垢染。諸垢染者。謂煩惱垢。

四者。離身過失。身過失者。謂離虛假。諸威儀道。

五者。離語過失。語過失者。謂不如實。開示正義。

六者。離心過失。心過失者。謂於身語心中。復有所離。知身不和合故。常出少欲。知足語故。心無求故。

七者。知恩念報。受少恩惠。尚不忘失。況復廣多。

八者。施恩於人。不現已德。不譏彼短。乃至少恩。亦不望報。歡喜教示。稱讚彼德。

九者。如說能行。而菩薩者。不外發柔軟之語。心生恚害。菩薩亦不外發。稱讚之語。內心思惟。損惱方便。菩薩不外發愛語。內固冤結。菩薩不外現善相。內起惡意。菩薩不外現。恭敬之相。內起輕慢之心。菩薩無不真實。亦無虛妄。復無慳嫉。及無諂誑。不起鬪諍。不破和合。

何以故。菩薩於一切時。身起恭敬。語宣實義。心念成辦。一切善法。

十者。於如來教中。遠離毀謗。而菩薩者。畢竟不於。如來教中。而生毀謗。

何故菩薩。於如來教中。不毀謗邪。謂諸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剃除鬚髮。被袈裟衣。於如來教中。清淨出家。不為王難故出家。不為賊難故出家。不為負債逼迫故出家。不為怖不活故出家。但以正信。求出家已。尋求善法。近善知識。親事恭敬。於其善知識所。聽受正法。聽已修行。不起我慢。貢高之心。由離慢故。除顛倒執。無顛倒故。得覺了正道。覺正道故。得入法性。得入法性故。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菩薩。於如來教中。不生毀謗。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得清淨心。

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深信。無疑惑心。何等為十。

一者。信如來身密。二者。信如來語密。三者。信如來意密。四者。信諸菩薩所行。五者。信如來出生。六者。信菩提法。七者。信如來唯說一乘。八者。信如來說種種教。九者。信如來深遠音聲。十者。信如來隨其所應。化度有情。

善男子。云何是菩薩。信如來身密。謂若菩薩。起如是念。

我聞如來法身。寂靜身。無等身。無等等身。無限量身。不共身。金剛身。如是真實。無有虛妄。我於是處。信無疑惑。

是為菩薩。信如來身密。

云何是菩薩。信如來語密。菩薩作是念。

我聞如來語密。為諸有情。現前授記。或為有情。隱密授記。我知如來。身無誤失。語無卒暴。以是緣故。妄言過失。無所從來。

何以故。如來已斷。諸過失故。離一切垢。遠一切塵。息諸炎熾。離諸煩惱。潔白自在。清淨無染。若言如來。身有過失。語有卒暴。諸過失者。無有是處。如是真實。無有虛妄。我於是處。信無疑惑。

是為菩薩。信如來語密。

云何是菩薩。信如來意密。菩薩作是念。

我聞如來意密者。如來諸有。意樂悉與。智慧心俱。依其心故。一切聲聞緣覺。一切菩薩。及餘有情。所不能知。唯除如來。神力所加。

何以故。如來智慧。甚深無底。不可伺察。過諸尋伺境界。無量廣大。等虛空界。亦復超出世間。一切度量境界。如是真實。無有虛妄。我於是處。信無疑惑。

是為菩薩。信如來意密。

云何是菩薩。信諸菩薩所行。菩薩作是念。

我聞諸菩薩。為有情故。現前施作。諸利益事。不生懈倦。不起怖畏。荷負重擔。堅固志行。堅固精進。滿足諸波羅蜜多。次第成辦。一切佛法。以無礙慧。無邊慧。無等慧。不共慧等。被堅固鎧。堅固精進。堅固誓願。不動誓願。不共誓願。所謂菩提因。菩提相。菩提緣等。如是次第。圓滿廣大。神通事業。如是真實。無有虛妄。我於是處。信無疑惑。

是為菩薩。信諸菩薩所行。

云何是菩薩。信如來出生。菩薩作是念。

我聞諸菩薩。坐道場已。得無著無礙。離障天眼智通。天耳智通。他心智通。宿住隨念智通。神境智通。漏盡智通。得如是等。無著無礙。離諸所緣三世。同一相平等之智。能如實觀。諸有情界。此類有情。造身語意。諸惡行業。毀謗賢聖。起於邪見。具邪見業。由此因緣。身壞命終。墮在惡趣。受地獄報。又復見此。一類有情。造身語意。諸善行業。不謗賢聖。起於正見。具正見業。由此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善趣。受天勝報。

菩薩如是。如實觀見。諸有情界。如實能知。善不善業。

菩薩又作是念。

如我往昔。所修菩薩行時。發大誓願。如是諸行。自覺了已。令諸有情。而悉覺了。如是我當。得願圓滿。我望亦足。如是真實。無有虛妄。我於是處。信無疑惑。

是為菩薩。信如來出生。

云何是菩薩。信菩提法。謂若菩薩。於佛菩提。而能覺了。

以自智力。成正覺果。我於是處。信無疑惑。

是為菩薩。信菩提法。

云何是菩薩。信如來唯說。一乘之法。

菩薩作是念。

我聞一乘法者。謂如來乘。如是真實。無有虛妄。誠實無異。諦無不實。

何以故。謂從如來之乘。出生諸乘。譬如閻浮提內。所有各各。諸小洲渚。皆閻浮提。之所攝屬。而悉依止。於閻浮提。是故同名閻浮提數。如來之乘。亦復如是。諸乘悉於。如來乘攝。從如來乘。之所出生。而悉依止。於如來乘。是故一乘。即如來乘。我於是處。信無疑惑。

是為菩薩。信如來唯說。一乘之法。

云何是菩薩。信如來說種種教。

菩薩作是念。

我聞如來。說種種教。種種經典。如是真實。無有虛妄。

何以故。如來觀諸有情。所應度者。隨彼信解。為說法要。我於是處。信無疑惑。

是為菩薩。信如來說。種種之教。

云何是菩薩。信如來具。深遠音聲。

菩薩作是念。

我聞如來。具足深遠。清淨音聲。如是真實。無有虛妄。

何以故。彼諸天子。以修少分。善根力故。尚得清淨。深妙音聲。況復如來。無量無數。百千劫中。積修勝行。我於是處。信無疑惑。

是為菩薩。信如來深遠音聲。

云何是菩薩。信如來隨其所應。化度有情。

菩薩作是念。

我聞如來。隨有情心。如其有情。所應信解。以種種方便。而為化度。佛以一音。斷諸疑惑。是諸有情。根性成熟。所應度者。皆謂如來。為我說法。而各解了。而佛如來。無所分別。非無分別。如是真實。無有虛妄。我於是處。信無疑惑。

是為菩薩。信如來隨其所應。化度有情。

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無疑惑心。

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九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