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不聞而聞。
十二部經。其義深邃。昔來不聞。今因是經。得具足聞。先雖得聞。唯聞名字。而今於此。大涅槃經。乃得聞義。
聲聞緣覺。唯聞十二部經名字。不聞其義。今於此經。具足得聞。是名不聞而聞。
善男子。一切聲聞。緣覺經中。不曾聞佛有。常樂我淨。不畢竟滅。三寶佛性。無差別相。犯四重罪。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有佛性。今於此經。而得聞之。是名不聞而聞。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若犯重禁。謗方等經。作五逆罪。一闡提等。有佛性者。是等云何。復墮地獄。
世尊。若使是等。有佛性者。云何復言。無常樂我淨。
世尊。若斷善根。名一闡提者。斷善根時。所有佛性。云何不斷。佛性若斷。云何復言。常樂我淨。如其不斷。何故名為。一闡提耶。
世尊。犯四重禁。名為不定。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名不定。如是等輩。若決定者。云何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名不定。若須陀洹。至辟支佛。是決定者。亦不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若犯四重。不決定者。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不決定。如是不定。諸佛如來。亦復不定。若佛不定。涅槃體性。亦復不定。至一切法。亦復不定。
云何不定。
若一闡提。除一闡提。則成佛道。諸佛如來。亦應如是。入涅槃已。亦應還出。不入涅槃。若如是者。涅槃之性。則為不定。不決定故。當知無有。常樂我淨。云何說言。一闡提等。當得涅槃。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為欲利益。無量眾生。令得安樂。憐愍慈念。諸世間故。為欲增長。發菩提心。諸菩薩故。作如是問。
善男子。汝已親近。過去無量。諸佛世尊。於諸佛所。種諸善根。久已成就。菩提功德。降伏眾魔。令其退散。已教無量。無邊眾生。悉令得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久已通達。諸佛如來。所有甚深。祕密之藏。已問過去。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尊。如是甚深。微密之義。我都不見。一切世間。若人若天。沙門。婆羅門。若魔若梵。有能諮問。如來是義。今當誠心。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演說。
善男子。一闡提者。亦不決定。若決定者。是一闡提。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不決定。是故能得。如汝所言。佛性不斷。云何一闡提。斷善根者。
善男子。善根有二種。
一者。內。二者。外。
佛性非內非外。以是義故。佛性不斷。
復有二種。
一者。有漏。二者。無漏。
佛性非有漏。非無漏。是故不斷。
復有二種。
一者。常。二者。無常。
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若是斷者。則應還得。若不還得。則名不斷。若斷已得。名一闡提。犯四重者。亦是不定。若決定者。犯四重禁。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謗方等經。亦復不定。若決定者。謗正法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作五逆罪。亦復不定。若決定者。五逆之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色與色相。二俱不定。香味觸相。生相。至無明相。陰入界相。二十五有相。四生。乃至一切諸法。皆亦不定。
善男子。譬如幻師。在大眾中。化作四兵。車步象馬。作諸瓔珞。嚴身之具。城邑聚落。山林樹木。泉池河井。而彼眾中。有諸小兒。無有智慧。覩見之時。悉以為實。其中智人。知其虛誑。以幻力故。惑人眼目。
善男子。一切凡夫。乃至聲聞。辟支佛等。於一切法。見有定相。亦復如是。諸佛菩薩。於一切法。不見定相。
善男子。譬如小兒。於盛夏月。見熱時焰。謂之為水。有智之人。於此熱焰。終不生於。實水之想。但是虛焰。誑人眼目。非實是水。
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見一切法。亦復如是。悉謂是實。諸佛菩薩。於一切法。不見定相。
善男子。譬如山澗。因聲有響。小兒聞之。謂是實聲。有智之人。解無定實。但有聲相。誑於耳識。
善男子。一切凡夫。聲聞緣覺。於一切法。亦復如是。見有定相。諸菩薩等。解了諸法。悉無定相。見無常相。空寂等相。無生滅相。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見一切法。是無常相。
善男子。亦有定相。云何為定。常樂我淨。在何處耶。所謂涅槃。
善男子。須陀洹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八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斯陀含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六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那含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四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羅漢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二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辟支佛道。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十千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如來今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示現倚臥。師子之床。欲入涅槃。令諸未得。阿羅漢果。眾弟子等。及諸力士。生大憂苦。亦令天。人。阿修羅。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大設供養。欲使諸人。以千端疊。纏裹其身。七寶為棺。盛滿香油。積諸香木。以火焚之。唯除二端。不可得燒。
一者。儭身。二。最在外。
為諸眾生。分散舍利。以為八分。一切所有。聲聞弟子。咸言如來。入於涅槃。當知如來。亦不畢定。入於涅槃。
何以故。如來常住。不變易故。
以是義故。如來涅槃。亦復不定。
善男子。當知如來。亦復不定。
如來非天。
何以故。有四種天。
一者。世間天。二者。生天。三者。淨天。四者。義天。
世間天者。如諸國王。
生天者。從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
淨天者。從須陀洹。至辟支佛。
義天者。十住菩薩摩訶薩等。
以何義故。十住菩薩。名為義天。以能善解。諸法義故。云何為義。見一切法。是空義故。
善男子。如來非王。亦非四天。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從須陀洹。至辟支佛。十住菩薩。以是義故。如來非天。然諸眾生。亦復稱佛。為天中天。
是故如來。非天。非非天。非人。非非人。非鬼。非非鬼。非地獄畜生餓鬼。非非地獄畜生餓鬼。非眾生。非非眾生。非法。非非法。非色。非非色。非長。非非長。非短。非非短。非相。非非相。非心。非非心。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為。非無為。非常。非無常。非幻。非非幻。非名。非非名。非定。非非定。非有。非無。非說。非非說。非如來。非不如來。以是義故。如來不定。
善男子。何故如來。不名世天。
世天者。即是諸王。如來久於。無量劫中。已捨王位。是故非王。
非非王者。如來生於。迦毘羅城。淨飯王家。是故非非王。
非生天者。如來久已。離諸有故。是故非生天。
非非生天。
何以故。昇兜率天。下閻浮提故。是故如來。非非生天。
亦非淨天。
何以故。如來。非是須陀洹。乃至非辟支佛。
是故如來。非是淨天。非非淨天。
何以故。世間八法。所不能染。猶如蓮花。不受塵水。是故如來。非非淨天。
亦非義天。
何以故。如來非是。十住菩薩故。是故如來。非義天也。
非非義天。
何以故。如來常修。十八空義故。是故如來。非非義天。
如來非人。
何以故。如來久於。無量劫中。離人有故。是故非人。
亦非非人。
何以故。生於迦毘羅城故。是故非非人。
如來非鬼。
何以故。不害一切。諸眾生故。是故非鬼。
亦非非鬼。
何以故。亦以鬼像。化眾生故。是故非非鬼。
如來亦非。地獄畜生餓鬼。
何以故。如來久離。諸惡業故。是故非地獄。畜生餓鬼。
亦非非地獄。畜生餓鬼。
何以故。如來亦復。現受三惡。諸趣之身。化眾生故。是故非非地獄。畜生餓鬼。
亦非眾生。
何以故。久已遠離。眾生性故。是故如來。非眾生。
亦非非眾生。
何以故。或時演說。眾生相故。是故如來。非非眾生。
如來非法。
何以故。諸法各各。有別異相。如來不爾。唯有一相。是故非法。
亦非非法。
何以故。如來法界故。是故非非法。
如來非色。
何以故。十色入所不攝故。是故非色。
亦非非色。
何以故。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是故非非色。
如來非長。
何以故。斷諸色故。是故非長。
亦非非長。
何以故。一切世間。無有能見。頂髻相故。是故非非長。
如來非短。
何以故。久已遠離。憍慢結故。是故非短。
亦非非短。
何以故。為瞿師羅長者。示三尺身故。是故非非短。
如來非相。
何以故。久已遠離。諸相相故。是故非相。
亦非非相。
何以故。善知諸相故。是故非非相。
如來非心。
何以故。虛空相故。是故非心。
亦非非心。
何以故。有十力心法故。亦能知他。眾生心故。是故非非心。
如來非有為。
何以故。常樂我淨故。是故非有為。
亦非無為。
何以故。有來去坐臥。示現涅槃故。是故非無為。
如來非常。
何以故。身有分故。是故非常。
云何非常。
以有知故。常法無知。猶如虛空。如來有知。是故非常。
云何非常。
有言說故。常法無言。亦如虛空。如來有言。是故無常。
有姓氏故。名曰無常。無姓之法。乃名為常。虛空常故。無有姓氏。如來有姓。姓瞿曇氏。是故無常。
有父母故。名曰無常。無父母者。乃名曰常。虛空常故。無有父母。佛有父母。是故無常。
有四威儀。名曰無常。無四威儀。乃名曰常。虛空常故。無四威儀。佛有四威儀。是故無常。
常住之法。無有方所。虛空常故。無有方所。如來出在。中天竺地。住舍婆提。或王舍城。是故無常。
以是義故。如來非常。
亦非非常。
何以故。生永斷故。有生之法。名曰無常。
無生之法。乃名為常。如來無生。是故為常。
常法無性。有性之法。名曰無常。如來無生。無性無生。無性故常。有常之法。遍一切處。猶如虛空。無處不有。如來亦爾。遍一切處。是故為常。
無常之法。或言此有。或言彼無。如來不爾。不可說言。是處有。彼處無。是故為常。
無常之法。有時是有。有時是無。如來不爾。有時是有。有時是無。是故為常。
常住之法。無名無色。虛空常故。無名無色。如來亦爾。無名無色。是故為常。
常住之法。無因無果。虛空常故。無因無果。如來亦爾。無因無果。是故為常。
常住之法。三世不攝。如來亦爾。三世不攝。是故為常。
如來非幻。
何以故。永斷一切。虛誑心故。是故非幻。
亦非非幻。
何以故。如來或時。分此一身。為無量身。無量之身。復為一身。山壁直過。無有障礙。履水如地。入地如水。行空如地。身出煙焰。如大火聚。雲雷震動。其聲可畏。或為城邑。聚落舍宅。山川樹木。或作大身。或作小身。男身女身。童男童女身。是故如來。亦非非幻。
如來非定。
何以故。如來於此。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示現入於。般涅槃故。是故非定。
亦非非定。
何以故。常樂我淨故。是故如來。亦非非定。
如來非有漏。
何以故。斷三漏故。故非有漏。
三漏者。欲界。一切煩惱。除無明。是名欲漏。色無色界。一切煩惱。除無明。是名有漏。三界無明。名無明漏。如來永斷。是故非漏。
復次。一切凡夫。不見有漏。
云何凡夫。不見有漏。
一切凡夫。於未來世。悉有疑心。
未來世中。當得身耶。不得身耶。過去世中。身本有耶。為本無耶。現在世中。是身有耶。是身無耶。
若有我者。是色耶。非色耶。色非色耶。非色非非色耶。想耶。非想耶。想非想耶。非想非非想耶。是身屬他耶。不屬他耶。屬不屬耶。非屬非不屬耶。有命無身耶。有身無命耶。有身有命耶。無身無命耶。身之與命。有常耶。無常耶。常無常耶。非常非無常耶。身之與命。自在作耶。時節作耶。無因作耶。世性作耶。微塵作耶。法非法作耶。士夫作耶。煩惱作耶。父母作耶。我住心耶。住眼中耶。遍滿身中耶。從何來耶。去何至耶。
誰生耶。誰死耶。我於過去。是婆羅門姓耶。是剎利姓耶。是毘舍姓耶。是首陀羅姓耶。當於未來。得何姓耶。我此身者。過去之時。是男身耶。是女身耶。畜生身耶。若我殺生。當有罪耶。當無罪耶。乃至飲酒。當有罪耶。當無罪耶。我自作耶。為他作耶。我受報耶。身受報耶。
如是疑見。無量煩惱。覆眾生心。因是疑見。生六種心。
決定有我。決定無我。我見我。我見無我。無我見我。我作。我受。我知。是名邪見。如來永拔。如是無量。見漏根本。是故非漏。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大涅槃。修聖行者。亦得永斷。如是諸漏。諸佛如來。常修聖行。是故無漏。
善男子。凡夫不能。善攝五根。則有三漏。為惡所牽。至不善處。
善男子。譬如惡馬。其性佷悷。能令乘者。至嶮惡處。不能善攝。此五根者。亦復如是。令人遠離。涅槃善道。至諸惡處。
譬如惡象。心未調順。有人乘之。不隨意去。遠離城邑。至空曠處。不能善攝。此五根者。亦復如是。將人遠離。涅槃城邑。至於生死。曠野之處。
善男子。譬如佞臣。教王作惡。五根佞臣。亦復如是。常教眾生。造無量惡。
善男子。譬如惡子。不受師長。父母教勅。則無惡不造。不調五根。亦復如是。不受師長。善言教勅。無惡不造。
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攝五根。常為地獄。畜生餓鬼。之所賊害。亦如怨盜。害及善人。
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攝五根。馳騁五塵。譬如牧牛。不善守護。犯人苗稼。凡夫之人。不攝五根。常在諸有。多受苦惱。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行聖行時。常能善調。守攝五根。怖畏貪欲。瞋恚愚癡。憍慢嫉妬。為得一切。諸善法故。
善男子。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則能攝心。若能攝心。則攝五根。
譬如有人。擁護於王。則護國土。護國土者。則護於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得聞是。大涅槃經。則得智慧。得智慧故。則得專念。五根若散。念則能止。
何以故。是念慧故。
善男子。如善牧者。設牛東西。噉他苗稼。則便遮止。不令犯暴。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念慧因緣故。守攝五根。不令馳散。菩薩摩訶薩。有念慧者。不見我相。不見我所相。不見眾生。及所受用。見一切法。同法性相。生於土石。瓦礫之相。
譬如屋舍。從眾緣生。無有定性。見諸眾生。四大五陰。之所成立。推無定性。無定性故。菩薩於中。不生貪著。一切凡夫。見有眾生故。起煩惱。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有念慧故。於諸眾生。不生貪著。
復次。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經者。不著眾生相。作種種法相。
善男子。譬如畫師。以眾雜彩。畫作眾像。若男若女。若牛若馬。凡夫無智。見之則生。男女等相。畫師了知。無有男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法異相。觀於一相。終不生於。眾生之相。
何以故。有念慧故。
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或時覩見。端正女人。終不生於。貪著之相。
何以故。善觀相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知五欲法。無有歡樂。不得暫停。如犬囓枯骨。如人持火。逆風而行。如篋毒蛇。夢中所得。路首有果樹。多人所擲。亦如段肉。眾鳥競逐。如水上泡。畫水之迹。如織經盡。如囚趣市。猶如假借。勢不得久。觀欲如是。多諸過惡。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諸眾生。為色香味。觸因緣故。從昔無數。無量劫來。常受苦惱。一一眾生。一劫之中。所積身骨。如王舍城。毘富羅山。所飲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多四海水。
父母兄弟。妻子眷屬。命終哭泣。所出目淚。多四大海。盡地草木。為四寸籌。以數父母。亦不能盡。無量劫來。或在地獄。畜生餓鬼。所受行苦。不可稱計。揣此大地。猶如棗等。易可窮極。生死難盡。
菩薩摩訶薩。如是深觀。一切眾生。以是欲因緣故。受苦無量。菩薩以是。生死行苦故。不失念慧。
善男子。譬如世間。有諸大眾。滿二十五里。王勅一臣。
持一油鉢。經由中過。莫令傾覆。若棄一渧。當斷汝命。
復遣一人。拔刀在後。隨而怖之。
臣受王教。盡心堅持。
經歷爾所。大眾之中。雖見可意。五邪欲等。心常念言。
我若放逸。著彼邪欲。當棄所持。命不全濟。
是人以是。怖因緣故。乃至不棄。一渧之油。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失故。雖見五欲。心不貪著。若見淨色。不生色相。唯觀苦相。乃至識相。亦復如是。不作生相。不作滅相。不作因相。觀和合相。菩薩爾時。五根清淨。根清淨故。護根戒具。一切凡夫。五根不淨。不能善持。名曰根漏。菩薩永斷。是故無漏。如來拔出。永斷根本。是故非漏。
復次。善男子。復有離漏。菩薩摩訶薩。欲為無上。甘露佛果故。離於惡漏。
云何為離。
若能修行。大涅槃經。書寫受持。讀誦解說。思惟其義。是名為離。
何以故。善男子。我都不見。十二部經。能離惡漏。如此方等。大涅槃經。
善男子。譬如良師。教諸弟子。諸弟子中。有受教者。心不造惡。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心不造惡。
善男子。譬如世間。有善咒術。若有一聞。卻後七年。不為一切。毒藥所中。蛇不能螫。若有誦者。乃至命盡。無有眾惡。
善男子。是大涅槃。亦復如是。若有眾生。一經耳者。卻後七劫。不墮惡道。
若有書寫。讀誦解說。思惟其義。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淨見佛性。如彼聖王。得甘露味。
善男子。是大涅槃。有如是等。無量功德。
善男子。若有人能。書寫是經。讀誦解說。為他敷演。思惟其義。當知是人。真我弟子。善受我教。是我所見。我之所念。是人諦知。我不涅槃。隨如是人。所住之處。若城邑聚落。山林曠野。房舍田宅。樓閣殿堂。我亦在中。常住不移。
我於是人。常作受施。或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婆羅門。梵志。貧窮乞人。
云何當令。是人得知。如來受其。所施之物。
善男子。是人或於。夜臥夢中。夢見佛像。或見天像。沙門之像。國王聖王。師子王像。蓮花形像。優曇花像。或見大山。或大海水。或見日月。或見白象。及白馬像。或見父母。得花得果。金銀琉璃。頗梨等寶。五種牛味。
爾時當知。即是如來。受其所施。寤已喜樂。尋得種種。所須之物。心不念惡。樂修善法。
善男子。是大涅槃。悉能成就。如是無量。阿僧祇等。不可思議。無邊功德。
善男子。汝今應當。信受我語。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見我者。欲恭敬我。欲同法性。而見於我。欲得空定。欲見實相。欲得修習。首楞嚴定。師子王定。欲破八魔。八魔者。所謂。四魔。無常。無樂。無我。無淨。欲得人中。天上樂者。見有受持。大涅槃經。書寫讀誦。為他解說。思惟義者。當往親近。依附諮受。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洗手足。布置床席。四事供給。令無所乏。若從遠來。應十由延。路次奉迎。為是經故。所重之物。應以奉獻。如其無者。應自賣身。
何以故。是經難遇。過優曇花。
善男子。我念過去。無量無邊。那由他劫。爾時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諸大眾。宣說如是。大涅槃經。我於爾時。從善友所。轉聞彼佛。當為大眾。說大涅槃。我聞是已。其心歡喜。欲設供養。居貧無物。欲自賣身。薄福不售。即欲還家。
路見一人。而便語言。
吾欲賣身。君能買不。
其人答曰。
我家作業。人無堪者。汝設能為。我當買汝。
我即問言。
有何作業。人無堪能。
其人見答。
吾有惡病。良醫處藥。應當日服。人肉三兩。卿若能以。身肉三兩。日日見給。便當與汝。金錢五枚。
我時聞已。心中歡喜。我復語言。
汝與我錢。假我七日。須我事訖。便還相就。
其人見答。
七日不可。審能爾者。當許一日。
善男子。我於爾時。即取其錢。還至佛所。頭面禮足。盡其所有。而以奉獻。然後誠心。聽受是經。我時闇鈍。雖得聞經。唯能受持。一偈文句。
如來證涅槃。
永斷於生死。
若有至心聽。
常得無量樂。
受是偈已。即便還至。彼病人家。
善男子。我時雖復。日日與三兩肉。以念偈因緣故。不以為痛。日日不廢。足滿一月。
善男子。以是因緣。其病得差。我身平復。亦無瘡痍。我時見身。具足完具。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一偈之力。尚能如是。何況具足。受持讀誦。
我見此經。有如是利。復倍發心。
願於未來。成得佛道。字釋迦牟尼。
善男子。以是一偈。因緣力故。令我今日。於大眾中。為諸天人。具足宣說。
善男子。以是因緣。是大涅槃。不可思議。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乃是諸佛。如來甚深。祕密之藏。以是義故。能受持者。斷離惡漏。所謂惡者。惡象惡馬。惡牛惡狗。毒蛇住處。惡刺土地。懸崖嶮岸。暴水迴澓。惡人惡國。惡城惡舍。惡知識等。如是等輩。若作漏因。菩薩即離。
若不能作。則不遠離。若增有漏。則便離之。若不增長。則不遠離。若作惡法。則便離之。若能作善。則不遠離。
云何為離。
不持刀杖。常以正慧方便。而遠離之。是故名為。正慧遠離。為生善法。則離惡法。菩薩摩訶薩。自觀其身。如病。如瘡。如癰。如怨。如箭入體。是大苦聚。悉是一切。諸惡根本。是身雖復。不淨如是。菩薩猶故。瞻視將養。
何以故。非為貪身。為善法故。為於涅槃。不為生死。為常樂我淨。不為無常無樂我淨。為菩提道。不為有道。為於一乘。不為三乘。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微妙之身。不為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身。為法輪王。不為轉輪王。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常當護身。
何以故。若不護身命。則不全命。若不全。則不能得。書寫是經。受持讀誦。為他廣說。思惟其義。是故菩薩。應善護身。以是義故。菩薩得離。一切惡漏。
善男子。如欲渡者。應善護栰。臨路之人。善護良馬。田夫種植。善護糞穢。如為差毒。善護毒蛇。如人為財。護旃陀羅。為壞賊故。將護健兒。亦如寒人。愛護於火。如癩病者。求於毒藥。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見是身。無量不淨。具足充滿。為欲受持。大涅槃經故。猶好將護。不令乏少。
菩薩摩訶薩。觀於惡象。及惡知識。等無有二。
何以故。俱壞身故。菩薩摩訶薩。於惡象等。心無怖懼。於惡知識。生畏懼心。
何以故。是惡象等。唯能壞身。不能壞心。惡知識者。二俱壞故。
是惡象等。唯壞一身。惡知識者。壞無量善身。無量善心。
是惡象等。唯能破壞。不淨臭身。惡知識者。能壞淨身。及以淨心。
是惡象等。能壞肉身。惡知識者。壞於法身。
為惡象殺。不至三惡。為惡友殺。必至三惡。
是惡象等。但為身怨。惡知識者。為善法怨。
是故菩薩。常當遠離。諸惡知識。如是等漏。凡夫不離。是故生漏。菩薩離之則。不生漏。菩薩如是。尚無有漏。況於如來。是故非漏。
云何親近漏。
一切凡夫。受取衣食。臥具醫藥。為身心樂。求如是物。造種種惡。不知過未。輪迴三趣。是故名漏。菩薩摩訶薩。見如是過。則便遠離。
若須衣時。即便受取。不為身故。但為於法。不長憍慢。心常卑下。
不為嚴飾。但為羞恥。障諸寒暑。惡風惡雨。惡蟲蚊虻。蠅蚤蝮螫。雖受飲食。心無貪著。
不為身故。常為正法。不為肌膚。但為眾生。不為憍慢。為身力故。不為怨害。為治飢瘡。雖得上味。心無貪著。受取房舍。亦復如是。
貪慢之結。不令居心。為菩提舍。遮止結賊。障惡風雨。故受屋舍。求醫藥者。心無貪慢。但為正法。不為壽命。為常命故。
善男子。如人病瘡。為蘇麨塗。以衣裹之。為出膿血。蘇麨塗拊。為瘡愈故。以藥坌之。為惡風故。在深屋中。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身是瘡。故以衣覆。為九孔膿。求索飲食。為惡風雨。取受房舍。為四毒發。求覓醫藥。菩薩受取。四種供養。為菩提道。非為壽命。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
我若不受。是四供養。身則磨滅。不得堅牢。若不堅牢。則不忍苦。若不忍苦。則不能得。修習善法。若能忍苦。則得修習。無量善法。我若不能。堪忍眾苦。則於苦受。生瞋恚心。於樂受中。生貪著心。若求樂不得。則生無明。
是故凡夫。於四供養。生於有漏。菩薩摩訶薩。能深觀察。不生於漏。是故菩薩。名為無漏。云何如來。當名有漏。是故如來。不名有漏。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第十之二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不聞而聞。
十二部經。其義深邃。昔來不聞。今因是經。得具足聞。先雖得聞。唯聞名字。而今於此。大涅槃經。乃得聞義。
聲聞緣覺。唯聞十二部經名字。不聞其義。今於此經。具足得聞。是名不聞而聞。
善男子。一切聲聞。緣覺經中。不曾聞佛有。常樂我淨。不畢竟滅。三寶佛性。無差別相。犯四重罪。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有佛性。今於此經。而得聞之。是名不聞而聞。
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若犯重禁。謗方等經。作五逆罪。一闡提等。有佛性者。是等云何。復墮地獄。
世尊。若使是等。有佛性者。云何復言。無常樂我淨。
世尊。若斷善根。名一闡提者。斷善根時。所有佛性。云何不斷。佛性若斷。云何復言。常樂我淨。如其不斷。何故名為。一闡提耶。
世尊。犯四重禁。名為不定。謗方等經。作五逆罪。及一闡提。悉名不定。如是等輩。若決定者。云何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名不定。若須陀洹。至辟支佛。是決定者。亦不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若犯四重。不決定者。須陀洹。乃至辟支佛。亦不決定。如是不定。諸佛如來。亦復不定。若佛不定。涅槃體性。亦復不定。至一切法。亦復不定。
云何不定。
若一闡提。除一闡提。則成佛道。諸佛如來。亦應如是。入涅槃已。亦應還出。不入涅槃。若如是者。涅槃之性。則為不定。不決定故。當知無有。常樂我淨。云何說言。一闡提等。當得涅槃。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摩訶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為欲利益。無量眾生。令得安樂。憐愍慈念。諸世間故。為欲增長。發菩提心。諸菩薩故。作如是問。
善男子。汝已親近。過去無量。諸佛世尊。於諸佛所。種諸善根。久已成就。菩提功德。降伏眾魔。令其退散。已教無量。無邊眾生。悉令得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久已通達。諸佛如來。所有甚深。祕密之藏。已問過去。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尊。如是甚深。微密之義。我都不見。一切世間。若人若天。沙門。婆羅門。若魔若梵。有能諮問。如來是義。今當誠心。諦聽諦聽。吾當為汝。分別演說。
善男子。一闡提者。亦不決定。若決定者。是一闡提。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不決定。是故能得。如汝所言。佛性不斷。云何一闡提。斷善根者。
善男子。善根有二種。
一者。內。二者。外。
佛性非內非外。以是義故。佛性不斷。
復有二種。
一者。有漏。二者。無漏。
佛性非有漏。非無漏。是故不斷。
復有二種。
一者。常。二者。無常。
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若是斷者。則應還得。若不還得。則名不斷。若斷已得。名一闡提。犯四重者。亦是不定。若決定者。犯四重禁。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謗方等經。亦復不定。若決定者。謗正法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作五逆罪。亦復不定。若決定者。五逆之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色與色相。二俱不定。香味觸相。生相。至無明相。陰入界相。二十五有相。四生。乃至一切諸法。皆亦不定。
善男子。譬如幻師。在大眾中。化作四兵。車步象馬。作諸瓔珞。嚴身之具。城邑聚落。山林樹木。泉池河井。而彼眾中。有諸小兒。無有智慧。覩見之時。悉以為實。其中智人。知其虛誑。以幻力故。惑人眼目。
善男子。一切凡夫。乃至聲聞。辟支佛等。於一切法。見有定相。亦復如是。諸佛菩薩。於一切法。不見定相。
善男子。譬如小兒。於盛夏月。見熱時焰。謂之為水。有智之人。於此熱焰。終不生於。實水之想。但是虛焰。誑人眼目。非實是水。
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見一切法。亦復如是。悉謂是實。諸佛菩薩。於一切法。不見定相。
善男子。譬如山澗。因聲有響。小兒聞之。謂是實聲。有智之人。解無定實。但有聲相。誑於耳識。
善男子。一切凡夫。聲聞緣覺。於一切法。亦復如是。見有定相。諸菩薩等。解了諸法。悉無定相。見無常相。空寂等相。無生滅相。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見一切法。是無常相。
善男子。亦有定相。云何為定。常樂我淨。在何處耶。所謂涅槃。
善男子。須陀洹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八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斯陀含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六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那含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四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羅漢果。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二萬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辟支佛道。亦復不定。不決定故。經十千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如來今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示現倚臥。師子之床。欲入涅槃。令諸未得。阿羅漢果。眾弟子等。及諸力士。生大憂苦。亦令天。人。阿修羅。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大設供養。欲使諸人。以千端疊。纏裹其身。七寶為棺。盛滿香油。積諸香木。以火焚之。唯除二端。不可得燒。
一者。儭身。二。最在外。
為諸眾生。分散舍利。以為八分。一切所有。聲聞弟子。咸言如來。入於涅槃。當知如來。亦不畢定。入於涅槃。
何以故。如來常住。不變易故。
以是義故。如來涅槃。亦復不定。
善男子。當知如來。亦復不定。
如來非天。
何以故。有四種天。
一者。世間天。二者。生天。三者。淨天。四者。義天。
世間天者。如諸國王。
生天者。從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
淨天者。從須陀洹。至辟支佛。
義天者。十住菩薩摩訶薩等。
以何義故。十住菩薩。名為義天。以能善解。諸法義故。云何為義。見一切法。是空義故。
善男子。如來非王。亦非四天。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天。從須陀洹。至辟支佛。十住菩薩。以是義故。如來非天。然諸眾生。亦復稱佛。為天中天。
是故如來。非天。非非天。非人。非非人。非鬼。非非鬼。非地獄畜生餓鬼。非非地獄畜生餓鬼。非眾生。非非眾生。非法。非非法。非色。非非色。非長。非非長。非短。非非短。非相。非非相。非心。非非心。非有漏。非無漏。非有為。非無為。非常。非無常。非幻。非非幻。非名。非非名。非定。非非定。非有。非無。非說。非非說。非如來。非不如來。以是義故。如來不定。
善男子。何故如來。不名世天。
世天者。即是諸王。如來久於。無量劫中。已捨王位。是故非王。
非非王者。如來生於。迦毘羅城。淨飯王家。是故非非王。
非生天者。如來久已。離諸有故。是故非生天。
非非生天。
何以故。昇兜率天。下閻浮提故。是故如來。非非生天。
亦非淨天。
何以故。如來。非是須陀洹。乃至非辟支佛。
是故如來。非是淨天。非非淨天。
何以故。世間八法。所不能染。猶如蓮花。不受塵水。是故如來。非非淨天。
亦非義天。
何以故。如來非是。十住菩薩故。是故如來。非義天也。
非非義天。
何以故。如來常修。十八空義故。是故如來。非非義天。
如來非人。
何以故。如來久於。無量劫中。離人有故。是故非人。
亦非非人。
何以故。生於迦毘羅城故。是故非非人。
如來非鬼。
何以故。不害一切。諸眾生故。是故非鬼。
亦非非鬼。
何以故。亦以鬼像。化眾生故。是故非非鬼。
如來亦非。地獄畜生餓鬼。
何以故。如來久離。諸惡業故。是故非地獄。畜生餓鬼。
亦非非地獄。畜生餓鬼。
何以故。如來亦復。現受三惡。諸趣之身。化眾生故。是故非非地獄。畜生餓鬼。
亦非眾生。
何以故。久已遠離。眾生性故。是故如來。非眾生。
亦非非眾生。
何以故。或時演說。眾生相故。是故如來。非非眾生。
如來非法。
何以故。諸法各各。有別異相。如來不爾。唯有一相。是故非法。
亦非非法。
何以故。如來法界故。是故非非法。
如來非色。
何以故。十色入所不攝故。是故非色。
亦非非色。
何以故。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是故非非色。
如來非長。
何以故。斷諸色故。是故非長。
亦非非長。
何以故。一切世間。無有能見。頂髻相故。是故非非長。
如來非短。
何以故。久已遠離。憍慢結故。是故非短。
亦非非短。
何以故。為瞿師羅長者。示三尺身故。是故非非短。
如來非相。
何以故。久已遠離。諸相相故。是故非相。
亦非非相。
何以故。善知諸相故。是故非非相。
如來非心。
何以故。虛空相故。是故非心。
亦非非心。
何以故。有十力心法故。亦能知他。眾生心故。是故非非心。
如來非有為。
何以故。常樂我淨故。是故非有為。
亦非無為。
何以故。有來去坐臥。示現涅槃故。是故非無為。
如來非常。
何以故。身有分故。是故非常。
云何非常。
以有知故。常法無知。猶如虛空。如來有知。是故非常。
云何非常。
有言說故。常法無言。亦如虛空。如來有言。是故無常。
有姓氏故。名曰無常。無姓之法。乃名為常。虛空常故。無有姓氏。如來有姓。姓瞿曇氏。是故無常。
有父母故。名曰無常。無父母者。乃名曰常。虛空常故。無有父母。佛有父母。是故無常。
有四威儀。名曰無常。無四威儀。乃名曰常。虛空常故。無四威儀。佛有四威儀。是故無常。
常住之法。無有方所。虛空常故。無有方所。如來出在。中天竺地。住舍婆提。或王舍城。是故無常。
以是義故。如來非常。
亦非非常。
何以故。生永斷故。有生之法。名曰無常。
無生之法。乃名為常。如來無生。是故為常。
常法無性。有性之法。名曰無常。如來無生。無性無生。無性故常。有常之法。遍一切處。猶如虛空。無處不有。如來亦爾。遍一切處。是故為常。
無常之法。或言此有。或言彼無。如來不爾。不可說言。是處有。彼處無。是故為常。
無常之法。有時是有。有時是無。如來不爾。有時是有。有時是無。是故為常。
常住之法。無名無色。虛空常故。無名無色。如來亦爾。無名無色。是故為常。
常住之法。無因無果。虛空常故。無因無果。如來亦爾。無因無果。是故為常。
常住之法。三世不攝。如來亦爾。三世不攝。是故為常。
如來非幻。
何以故。永斷一切。虛誑心故。是故非幻。
亦非非幻。
何以故。如來或時。分此一身。為無量身。無量之身。復為一身。山壁直過。無有障礙。履水如地。入地如水。行空如地。身出煙焰。如大火聚。雲雷震動。其聲可畏。或為城邑。聚落舍宅。山川樹木。或作大身。或作小身。男身女身。童男童女身。是故如來。亦非非幻。
如來非定。
何以故。如來於此。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間。示現入於。般涅槃故。是故非定。
亦非非定。
何以故。常樂我淨故。是故如來。亦非非定。
如來非有漏。
何以故。斷三漏故。故非有漏。
三漏者。欲界。一切煩惱。除無明。是名欲漏。色無色界。一切煩惱。除無明。是名有漏。三界無明。名無明漏。如來永斷。是故非漏。
復次。一切凡夫。不見有漏。
云何凡夫。不見有漏。
一切凡夫。於未來世。悉有疑心。
未來世中。當得身耶。不得身耶。過去世中。身本有耶。為本無耶。現在世中。是身有耶。是身無耶。
若有我者。是色耶。非色耶。色非色耶。非色非非色耶。想耶。非想耶。想非想耶。非想非非想耶。是身屬他耶。不屬他耶。屬不屬耶。非屬非不屬耶。有命無身耶。有身無命耶。有身有命耶。無身無命耶。身之與命。有常耶。無常耶。常無常耶。非常非無常耶。身之與命。自在作耶。時節作耶。無因作耶。世性作耶。微塵作耶。法非法作耶。士夫作耶。煩惱作耶。父母作耶。我住心耶。住眼中耶。遍滿身中耶。從何來耶。去何至耶。
誰生耶。誰死耶。我於過去。是婆羅門姓耶。是剎利姓耶。是毘舍姓耶。是首陀羅姓耶。當於未來。得何姓耶。我此身者。過去之時。是男身耶。是女身耶。畜生身耶。若我殺生。當有罪耶。當無罪耶。乃至飲酒。當有罪耶。當無罪耶。我自作耶。為他作耶。我受報耶。身受報耶。
如是疑見。無量煩惱。覆眾生心。因是疑見。生六種心。
決定有我。決定無我。我見我。我見無我。無我見我。我作。我受。我知。是名邪見。如來永拔。如是無量。見漏根本。是故非漏。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大涅槃。修聖行者。亦得永斷。如是諸漏。諸佛如來。常修聖行。是故無漏。
善男子。凡夫不能。善攝五根。則有三漏。為惡所牽。至不善處。
善男子。譬如惡馬。其性佷悷。能令乘者。至嶮惡處。不能善攝。此五根者。亦復如是。令人遠離。涅槃善道。至諸惡處。
譬如惡象。心未調順。有人乘之。不隨意去。遠離城邑。至空曠處。不能善攝。此五根者。亦復如是。將人遠離。涅槃城邑。至於生死。曠野之處。
善男子。譬如佞臣。教王作惡。五根佞臣。亦復如是。常教眾生。造無量惡。
善男子。譬如惡子。不受師長。父母教勅。則無惡不造。不調五根。亦復如是。不受師長。善言教勅。無惡不造。
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攝五根。常為地獄。畜生餓鬼。之所賊害。亦如怨盜。害及善人。
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攝五根。馳騁五塵。譬如牧牛。不善守護。犯人苗稼。凡夫之人。不攝五根。常在諸有。多受苦惱。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行聖行時。常能善調。守攝五根。怖畏貪欲。瞋恚愚癡。憍慢嫉妬。為得一切。諸善法故。
善男子。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則能攝心。若能攝心。則攝五根。
譬如有人。擁護於王。則護國土。護國土者。則護於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得聞是。大涅槃經。則得智慧。得智慧故。則得專念。五根若散。念則能止。
何以故。是念慧故。
善男子。如善牧者。設牛東西。噉他苗稼。則便遮止。不令犯暴。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念慧因緣故。守攝五根。不令馳散。菩薩摩訶薩。有念慧者。不見我相。不見我所相。不見眾生。及所受用。見一切法。同法性相。生於土石。瓦礫之相。
譬如屋舍。從眾緣生。無有定性。見諸眾生。四大五陰。之所成立。推無定性。無定性故。菩薩於中。不生貪著。一切凡夫。見有眾生故。起煩惱。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有念慧故。於諸眾生。不生貪著。
復次。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經者。不著眾生相。作種種法相。
善男子。譬如畫師。以眾雜彩。畫作眾像。若男若女。若牛若馬。凡夫無智。見之則生。男女等相。畫師了知。無有男女。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法異相。觀於一相。終不生於。眾生之相。
何以故。有念慧故。
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或時覩見。端正女人。終不生於。貪著之相。
何以故。善觀相故。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知五欲法。無有歡樂。不得暫停。如犬囓枯骨。如人持火。逆風而行。如篋毒蛇。夢中所得。路首有果樹。多人所擲。亦如段肉。眾鳥競逐。如水上泡。畫水之迹。如織經盡。如囚趣市。猶如假借。勢不得久。觀欲如是。多諸過惡。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諸眾生。為色香味。觸因緣故。從昔無數。無量劫來。常受苦惱。一一眾生。一劫之中。所積身骨。如王舍城。毘富羅山。所飲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多四海水。
父母兄弟。妻子眷屬。命終哭泣。所出目淚。多四大海。盡地草木。為四寸籌。以數父母。亦不能盡。無量劫來。或在地獄。畜生餓鬼。所受行苦。不可稱計。揣此大地。猶如棗等。易可窮極。生死難盡。
菩薩摩訶薩。如是深觀。一切眾生。以是欲因緣故。受苦無量。菩薩以是。生死行苦故。不失念慧。
善男子。譬如世間。有諸大眾。滿二十五里。王勅一臣。
持一油鉢。經由中過。莫令傾覆。若棄一渧。當斷汝命。
復遣一人。拔刀在後。隨而怖之。
臣受王教。盡心堅持。
經歷爾所。大眾之中。雖見可意。五邪欲等。心常念言。
我若放逸。著彼邪欲。當棄所持。命不全濟。
是人以是。怖因緣故。乃至不棄。一渧之油。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失故。雖見五欲。心不貪著。若見淨色。不生色相。唯觀苦相。乃至識相。亦復如是。不作生相。不作滅相。不作因相。觀和合相。菩薩爾時。五根清淨。根清淨故。護根戒具。一切凡夫。五根不淨。不能善持。名曰根漏。菩薩永斷。是故無漏。如來拔出。永斷根本。是故非漏。
復次。善男子。復有離漏。菩薩摩訶薩。欲為無上。甘露佛果故。離於惡漏。
云何為離。
若能修行。大涅槃經。書寫受持。讀誦解說。思惟其義。是名為離。
何以故。善男子。我都不見。十二部經。能離惡漏。如此方等。大涅槃經。
善男子。譬如良師。教諸弟子。諸弟子中。有受教者。心不造惡。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亦復如是。心不造惡。
善男子。譬如世間。有善咒術。若有一聞。卻後七年。不為一切。毒藥所中。蛇不能螫。若有誦者。乃至命盡。無有眾惡。
善男子。是大涅槃。亦復如是。若有眾生。一經耳者。卻後七劫。不墮惡道。
若有書寫。讀誦解說。思惟其義。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淨見佛性。如彼聖王。得甘露味。
善男子。是大涅槃。有如是等。無量功德。
善男子。若有人能。書寫是經。讀誦解說。為他敷演。思惟其義。當知是人。真我弟子。善受我教。是我所見。我之所念。是人諦知。我不涅槃。隨如是人。所住之處。若城邑聚落。山林曠野。房舍田宅。樓閣殿堂。我亦在中。常住不移。
我於是人。常作受施。或作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婆羅門。梵志。貧窮乞人。
云何當令。是人得知。如來受其。所施之物。
善男子。是人或於。夜臥夢中。夢見佛像。或見天像。沙門之像。國王聖王。師子王像。蓮花形像。優曇花像。或見大山。或大海水。或見日月。或見白象。及白馬像。或見父母。得花得果。金銀琉璃。頗梨等寶。五種牛味。
爾時當知。即是如來。受其所施。寤已喜樂。尋得種種。所須之物。心不念惡。樂修善法。
善男子。是大涅槃。悉能成就。如是無量。阿僧祇等。不可思議。無邊功德。
善男子。汝今應當。信受我語。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見我者。欲恭敬我。欲同法性。而見於我。欲得空定。欲見實相。欲得修習。首楞嚴定。師子王定。欲破八魔。八魔者。所謂。四魔。無常。無樂。無我。無淨。欲得人中。天上樂者。見有受持。大涅槃經。書寫讀誦。為他解說。思惟義者。當往親近。依附諮受。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為洗手足。布置床席。四事供給。令無所乏。若從遠來。應十由延。路次奉迎。為是經故。所重之物。應以奉獻。如其無者。應自賣身。
何以故。是經難遇。過優曇花。
善男子。我念過去。無量無邊。那由他劫。爾時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諸大眾。宣說如是。大涅槃經。我於爾時。從善友所。轉聞彼佛。當為大眾。說大涅槃。我聞是已。其心歡喜。欲設供養。居貧無物。欲自賣身。薄福不售。即欲還家。
路見一人。而便語言。
吾欲賣身。君能買不。
其人答曰。
我家作業。人無堪者。汝設能為。我當買汝。
我即問言。
有何作業。人無堪能。
其人見答。
吾有惡病。良醫處藥。應當日服。人肉三兩。卿若能以。身肉三兩。日日見給。便當與汝。金錢五枚。
我時聞已。心中歡喜。我復語言。
汝與我錢。假我七日。須我事訖。便還相就。
其人見答。
七日不可。審能爾者。當許一日。
善男子。我於爾時。即取其錢。還至佛所。頭面禮足。盡其所有。而以奉獻。然後誠心。聽受是經。我時闇鈍。雖得聞經。唯能受持。一偈文句。
如來證涅槃。
永斷於生死。
若有至心聽。
常得無量樂。
受是偈已。即便還至。彼病人家。
善男子。我時雖復。日日與三兩肉。以念偈因緣故。不以為痛。日日不廢。足滿一月。
善男子。以是因緣。其病得差。我身平復。亦無瘡痍。我時見身。具足完具。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一偈之力。尚能如是。何況具足。受持讀誦。
我見此經。有如是利。復倍發心。
願於未來。成得佛道。字釋迦牟尼。
善男子。以是一偈。因緣力故。令我今日。於大眾中。為諸天人。具足宣說。
善男子。以是因緣。是大涅槃。不可思議。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乃是諸佛。如來甚深。祕密之藏。以是義故。能受持者。斷離惡漏。所謂惡者。惡象惡馬。惡牛惡狗。毒蛇住處。惡刺土地。懸崖嶮岸。暴水迴澓。惡人惡國。惡城惡舍。惡知識等。如是等輩。若作漏因。菩薩即離。
若不能作。則不遠離。若增有漏。則便離之。若不增長。則不遠離。若作惡法。則便離之。若能作善。則不遠離。
云何為離。
不持刀杖。常以正慧方便。而遠離之。是故名為。正慧遠離。為生善法。則離惡法。菩薩摩訶薩。自觀其身。如病。如瘡。如癰。如怨。如箭入體。是大苦聚。悉是一切。諸惡根本。是身雖復。不淨如是。菩薩猶故。瞻視將養。
何以故。非為貪身。為善法故。為於涅槃。不為生死。為常樂我淨。不為無常無樂我淨。為菩提道。不為有道。為於一乘。不為三乘。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微妙之身。不為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身。為法輪王。不為轉輪王。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常當護身。
何以故。若不護身命。則不全命。若不全。則不能得。書寫是經。受持讀誦。為他廣說。思惟其義。是故菩薩。應善護身。以是義故。菩薩得離。一切惡漏。
善男子。如欲渡者。應善護栰。臨路之人。善護良馬。田夫種植。善護糞穢。如為差毒。善護毒蛇。如人為財。護旃陀羅。為壞賊故。將護健兒。亦如寒人。愛護於火。如癩病者。求於毒藥。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見是身。無量不淨。具足充滿。為欲受持。大涅槃經故。猶好將護。不令乏少。
菩薩摩訶薩。觀於惡象。及惡知識。等無有二。
何以故。俱壞身故。菩薩摩訶薩。於惡象等。心無怖懼。於惡知識。生畏懼心。
何以故。是惡象等。唯能壞身。不能壞心。惡知識者。二俱壞故。
是惡象等。唯壞一身。惡知識者。壞無量善身。無量善心。
是惡象等。唯能破壞。不淨臭身。惡知識者。能壞淨身。及以淨心。
是惡象等。能壞肉身。惡知識者。壞於法身。
為惡象殺。不至三惡。為惡友殺。必至三惡。
是惡象等。但為身怨。惡知識者。為善法怨。
是故菩薩。常當遠離。諸惡知識。如是等漏。凡夫不離。是故生漏。菩薩離之則。不生漏。菩薩如是。尚無有漏。況於如來。是故非漏。
云何親近漏。
一切凡夫。受取衣食。臥具醫藥。為身心樂。求如是物。造種種惡。不知過未。輪迴三趣。是故名漏。菩薩摩訶薩。見如是過。則便遠離。
若須衣時。即便受取。不為身故。但為於法。不長憍慢。心常卑下。
不為嚴飾。但為羞恥。障諸寒暑。惡風惡雨。惡蟲蚊虻。蠅蚤蝮螫。雖受飲食。心無貪著。
不為身故。常為正法。不為肌膚。但為眾生。不為憍慢。為身力故。不為怨害。為治飢瘡。雖得上味。心無貪著。受取房舍。亦復如是。
貪慢之結。不令居心。為菩提舍。遮止結賊。障惡風雨。故受屋舍。求醫藥者。心無貪慢。但為正法。不為壽命。為常命故。
善男子。如人病瘡。為蘇麨塗。以衣裹之。為出膿血。蘇麨塗拊。為瘡愈故。以藥坌之。為惡風故。在深屋中。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觀身是瘡。故以衣覆。為九孔膿。求索飲食。為惡風雨。取受房舍。為四毒發。求覓醫藥。菩薩受取。四種供養。為菩提道。非為壽命。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
我若不受。是四供養。身則磨滅。不得堅牢。若不堅牢。則不忍苦。若不忍苦。則不能得。修習善法。若能忍苦。則得修習。無量善法。我若不能。堪忍眾苦。則於苦受。生瞋恚心。於樂受中。生貪著心。若求樂不得。則生無明。
是故凡夫。於四供養。生於有漏。菩薩摩訶薩。能深觀察。不生於漏。是故菩薩。名為無漏。云何如來。當名有漏。是故如來。不名有漏。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