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尸棄本生品第五十三下
爾時鹿王。遙見獵師。執杖而來。即便以偈。告牝鹿言。
此是獵師將來至。
身體烏黑著鹿衣。
今來必剝我皮膚。
斬截支節而將去。
爾時牝鹿。遙迎獵者。漸至其前。而說偈言。
善哉汝獵師。
今可敷草鋪。
先破我皮肉。
爾乃殺鹿王。
爾時獵師。問於牝鹿。作如是言。
今此鹿王。與汝何親。
是時牝鹿。報獵師言。
此是我夫。甚相愛敬。以是因緣。作如是念。
願不與彼。愛別分離。
以是義故。必先殺我。後及鹿王。
爾時獵師。作如是念。
此是仁婦。希有希有。是鹿能作。如是大事。
時彼獵師。於其牝鹿。生大歡喜。即以偈頌。報牝鹿言。
我自生小未曾聞。
見有諸獸解人語。
此事世間甚希有。
我意何忍起害心。
今既不殺於汝身。
亦復并放爾夫去。
如是全活爾身命。
願汝夫婦恒相隨。
爾時獵師。詣彼弶所。解放鹿王。
爾時牝鹿。見王免縛。心大歡喜。遍體踊躍。不能自勝。
復以偈句。白獵師言。
善哉如是大獵師。
諸親見者皆歡喜。
如我得見夫免脫。
歡喜踊躍亦復然。
佛告優陀夷。
汝今當知。彼鹿王者。豈異人乎。即我身是。
時牝鹿者。耶輸陀羅。即其是也。
耶輸陀羅。於彼之時。尚隨順我。受大苦厄。況於今日。能隨順我。行大苦行。於諸世人。莫能行事。而能行也。
其羅睺羅。今以過業。所逼惱故。在胎六年。耶輸陀羅。為是菩薩。懷愁毒故。不自嚴飾。
然其如來。過六年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時輸頭檀王。所遣使人。候消息者。彼等使人。見佛世尊。從坐起故。即詣輸頭檀王之所。
到王所已。而白王言。
大王當知。太子今者。苦行已徹。稱滿心意。已從坐起。
爾時輸頭檀王。聞此語已。別勅二人。而告之曰。
汝等今當。詣太子所。至彼處已。當宣我言。告彼太子。
汝於今者。苦行已徹。當可速來。統領國事。為轉輪王。具足七寶。
時彼二人。奉王勅已。依王教命。如法頂受。承是勅意。詣太子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太子言。
善哉聖子。輸頭檀王。勅我二人。到聖子所。告聖子言。
汝於今者。苦行已徹。今可速來。承受我位。為轉輪王。七寶之具。令悉備足。
爾時世尊。聞彼二人。作是語已。而說偈言。
若人已調伏。
世無不伏者。
諸佛境無邊。
無跡無來去。
若人不入網。
愛無所從生。
諸佛境無邊。
無跡無來去。
爾時耶輸陀羅。於其宮內。聞是太子。苦行已徹。猶望不久。必應還來。當受王位。政國治民。作轉輪王。便生是念。
太子若作。轉輪聖王。我即當作。第一妃后。
如是念已。歡喜踊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持種種香。塗其身體。即著種種。無價寶衣。及諸瓔珞。而自莊飾。食諸妙饌。眠寢寶床。柔軟臥具。作如是事。豫待太子。
時羅睺羅。過六年已。盡其往業。耶輸陀羅。即以種種。資物食飲。而自供養。以是因緣。其羅睺羅。便即出生。
既出生已。時諸內人。尋共諮白。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異哉大王。耶輸陀羅。今乃生子。
輸頭檀王。聞此事已。心大瞋怒。即作是言。
今我太子。捨家出家。已經六歲。耶輸陀羅。今生此子。何從而得。
是時釋子。提婆達多。作如是言。
此是我子。
輸頭檀王。倍增瞋恚。召諸釋種。悉令聚集。即告之曰。
卿等當知。耶輸陀羅。不護太子。亦不護我。不護諸釋。不惜名聞。縱恣其意。辱我宗族。我等今者。應作何事。而苦治也。
爾時釋種。皆共同聲。作如是言。
耶輸陀羅。污辱家者。我等應當。如辱家法。而苦治之。
時彼眾內。有一大臣。作如是言。
當髠其髮。以杖打之。打已印記。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當截其耳。劓去其鼻。
復有一臣。而作是言。
當挑兩目。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槍貫木上。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擲著空井。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擲著火內。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令抱熾然。大熱鐵柱。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繫縛手足。遣大群牛。蹈而殺之。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令臥地上。白象蹈之。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從頭至足。以鋸解之。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節節支解。分為八叚。
爾時輸頭檀王。告諸臣言。
我今勅令。耶輸陀羅。及所生子。俱當就死。
是時如來。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便自觀見。耶輸陀羅。及所生子。在厄難處。以慈悲心。所逼惱故。處處顧視。
於時而有。毘沙門天。去佛不遠。時彼天王。知如來意。即持筆墨。及陀羅葉。往詣佛所。
爾時世尊。手自作書。而白王言。
其所生兒。是我之息。願莫有疑。
爾時毘沙門天王。從世尊所。受是書已。尋即往至。輸頭檀王。大眾之內。即出其書王懷裏。
爾時彼書。有證有驗。輸頭檀王。見是驗已。思尋此書。真是我息。悉達太子。手自書處。
爾時輸頭檀王。及諸大眾。為此因緣。於耶輸陀羅。生歡喜心。
耶輸陀羅。傳聞人道。大王有勅。欲殺其身。及所生子。護身命故。速疾往至。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所。作如是言。
善哉尊后。我無是過。此所生子。太子體胤。聽聞不久。太子來到。若其到已。自應當知。今欲殺我。是虛枉耳。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聞耶輸陀羅。作是語已。心復歡喜。即遣使請。輸頭檀王。至阿輸迦。樹林之內。
到林處已。而白王言。
唯願大王。當知今者。耶輸陀羅。釋種之女。至於我邊。而作是言。
我無此過。我所生子。太子體胤。若彼太子。身來到已。自知虛實。
是故大王。莫作是事。應須待彼。太子來到。即知此事。定實云何。
爾時輸頭檀王。聞彼摩訶波闍波提。作如是等。善利益義。即報之曰。
此言有理。若如尊后。所言說者。我等宜住。聽太子至。若不爾者。當知此事。定實云何。
雖復如此。輸頭檀王。由於釋女。耶輸陀羅。未生歡喜。是故衣服。及餘瓔珞。少分供給。發遣安置。隨宜處所。
爾時釋女。耶輸陀羅。復至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所。
至已白言。
善哉尊后。我於今者。欲詣園內。酬昔所許。諸天微願。暫一祠祀。未審尊后。聽許已不。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共彼釋女。耶輸陀羅。將羅睺羅。廣辦供具。齎持雜物。詣彼神所。其神名曰。盧提羅迦。從神作名。其苑亦名。盧提羅迦。
於彼苑中。菩薩往昔。在家之日。恒於彼苑。按摩遊戲。彼苑之內。有一大石。菩薩往日。於上坐起。耶輸陀羅。釋種之女。當於爾時。將羅睺羅。臥息彼石。
於後捉石。擲著水中。遂立誓言。
我今要誓。如實不虛。唯除太子。更無丈夫。共行彼此。我所生兒。實是太子。體胤之息。是不虛者。令此大石。在於水上。浮遊不沒。
時彼大石。如彼要誓。在於水上。遂即浮住。如芭蕉葉。浮於水上。不沈不沒。亦復如是。
於時大眾。見聞此已。生希有心。讙譁嘯調。踊躍無已。叫喚跳躑。歌舞作倡。旋裾舞袖。又作種種。音聲伎樂。
爾時輸頭檀王。聞此事時。歡喜踊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即勅莊嚴。彼迦毘羅婆蘇都城。令除荊棘。沙礫土石。穢惡糞等。諸不淨物。更以香湯。掃灑塗治。摩拭其地。在在處處。安置香鑪。燒最妙香。其香鑪間。雜錯種種。妙色寶瓶。其寶瓶內。盛滿香水。於其水中。復安香花。
於其香鑪。寶瓶中間。更復安置。芭蕉行列。復懸種種。紛葩繒綵。竪立種種。雜色幢幡。真珠條貫。處處交橫。金鈴羅網。遍覆其上。復作日月。星宿形像。張設空中。寶花流蘇。處處垂下。復以種種。雜犛牛尾。所在間錯。
爾時嚴餙。迦毘羅處。猶如幻炎。乾闥婆城。莊嚴是已。將羅睺羅。即入彼城。召喚釋種。宗族傍親。悉皆聚集。廣辦種種。財物飲食。所須調度。
方始別更。為羅睺羅。作其生日。耶輸陀羅。生息之時。是羅睺羅。阿脩羅王。捉食其月。於剎那頃。暫捉還放。是故釋種。諸親族等。聚集議論。於羅睺羅。食月之際。一剎那間。生此童子。是故立名。名羅睺羅。
其羅睺羅。可喜端正。諸人見者。莫不歡悅。膚體黃白。如真金色。然其頭頂。猶如繖蓋。其鼻高隆。猶如鸚鵡。兩臂修傭。下垂過膝。一切支節。無有缺減。諸根完具。莫不充備。
爾時輸頭檀王。為羅睺羅。置四嬭母。
何等為四。
一者。抱持。二者。洗濯。三者。飲乳。四者。遊戲。
此四嬭母。隨時將養。不久即令。智慧備足。
爾時世尊。在波羅㮈。轉大法輪。於時諸天。各各相告。其聲展轉。乃至梵頂。
即於彼時。輸頭檀王。聞子悉達。已得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覺證已。至波羅㮈。轉大法輪。為於天人。而演說法。爾時輸頭檀王。於世尊所。倍更憶念。
作是思惟。
設何方便。令彼太子。愍諸眷屬。速來至此。迦毘羅城。
復作是念。
應當遣誰。而為使者。誰有智略。能了此事。
復作是念。
此憂陀夷。國師之子。次復車匿。此之二人。從小已來。恒共悉達。拊塵弄土。伴涉遨遊。此之二人。並各堪至。悉達多所。我今當遣。往彼為使。
爾時輸頭檀王。喚優陀夷。國師之子。及以車匿。而告之言。
汝等二人。應當知時。今者太子。既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至波羅㮈國。轉大法輪。為諸天人。演說諸法。汝等今可。速往至彼。悉達多所。宣我告勅。傳我意旨。
今汝太子。行難苦行。至其邊際。稱遂汝心。已得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復轉於。無上法輪。既為天人。演說諸法。
善哉太子。今可來詣。迦毘羅城。為憐一切。諸眷屬故。
爾時優陀夷。國師之子。并及車匿。而白王言。
大王當知。悉達太子。若不來者。未審我等。更作何計。
王報之言。
汝等但聽。太子處分。
其優陀夷。國師之子。并及車匿。即白王言。
如大王勅。不敢違命。
受王勅已。頂禮其足。各還本處。辭別父母。諸眷屬等。漸行往至。波羅㮈國。諸仙居處。鹿野苑中。
至彼處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白言。
世尊。我等今者。奉承大王。輸頭檀勅。遣來至此。而王告言。
善哉太子。汝今苦行。已得超越。滿汝心願。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大法輪。復為天人。演說諸法。
善哉太子。今可來至。此迦毘羅婆蘇都城。憐愍一切。諸眷屬故。
爾時世尊。聞此語已。故說偈言。
若人已調伏。
世無不伏者。
諸佛境無邊。
無跡無來去。
若人不入網。
愛無所從生。
諸佛境無邊。
無跡無來去。
時優陀夷。國師之子。并及車匿。白言。
世尊。欲令我等。當何所作。
佛告彼等。作如是言。
汝能學我。此諸弟子。出家法不。
爾時世尊。雖問彼等。但彼二人。先於佛邊。已有慕仰。出家之意。因白佛言。
我等並各。願樂出家。
於時世尊。即聽出家。與受具戒。
爾時世尊。自從出家。起坐未曾。面向生地。迦毘羅城。乃至未化。賢友知識。五比丘等。及以長老。耶輸陀等。親善友輩。波羅捺城。所生有四。大富長者。諸勝男子。
何等為四。
一。毘摩羅。二。蘇婆睺。三。富樓那。四。伽婆般帝。
爾時尊者。耶輸陀。有善知識等。五十餘人。
長老富婁那彌多羅尼子。亦有徒眾。三十一人。
長老摩訶迦旃延。復有八萬四千徒眾。
長老娑毘耶。亦有勝徒。合三十人。同行善友。其數六十。
復有迷祇耶。聚落所生。長老那毘迦栖那耶那。
爾時復有。一婆羅門。其有二女。
一名。難陀。二名。婆羅。
爾時復有。一婆羅門。名曰提婆。并及其妻。長老頻蠡迦葉。合有五百。螺髻梵志。
復有長老。那提迦葉。螺髻梵志。其數三百。
復有長老。伽耶迦葉。諸徒眾等。其數二百。亦是螺髻。諸梵志等。
爾時復有。長老憂波斯那。數合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復有。一樹林中。五百苦行。諸仙人等。為雨法雨。王舍城中。頻婆娑羅。王及臣等。凡九十二那由他人。
長老摩訶迦葉。長老舍利弗。目揵連等。又刪闍耶。波梨婆闍迦。外道弟子。五百人等。
化如是輩。若干人已。然後世尊。方始廻面。向本生地。迦毘羅城。
時優陀夷。見婆伽婆。廻面坐向。本所生地。迦毘羅城。
又復諸天。告彼長老。優陀夷言。
善哉尊者。今可請佛。願至生地。本迦毘羅婆蘇都城。為其憐愍。諸眷屬故。
爾時長老。優陀夷。善知聖意。如來將去。遂從坐起。偏袒右臂。整理衣服。合掌向佛。僂身低頭。而說偈言。
譬如非時諸樹木。
欲著花果待其時。
非時花果無光麗。
尊今可渡恒伽河。
樹木紛葩花正開。
其花香遍十方剎。
花既開敷結果實。
尊向生地正是時。
此時最妙最為勝。
清流香潔泉池水。
百鳥林中出妙響。
諸欣悅事是其時。
釋種往昔心發願。
一切大地我獨攝。
見尊出家大憂怖。
不稱心願甚欝怏。
世尊眷屬所思遲。
由尊生子羅睺羅。
願往至彼為決疑。
大眾渴仰思欲見。
如來念母養育恩。
為彼慈心憐愍故。
若見遠來大聖師。
應得歡喜除憂惱。
釋種大王輸頭檀。
往昔起此微妙願。
何當得見金色體。
我子入此迦毘城。
此時非熱亦非寒。
堪稱世尊受樂道。
億數釋種瞻仰待。
猶如畢宿冀月迴。
爾時世尊。即告長老。優陀夷言。
汝優陀夷。若其然者。汝等二人。於先可至。彼迦毘羅婆蘇都城。告我親眷。諸釋種等。作如是言。
今者太子。苦行已徹。愍汝等故。不久欲來。
其優陀夷。及彼車匿。蒙佛勅已。而白佛言。
唯然世尊。我不敢違。
頂禮佛足。右遶三匝。辭退而去。次第漸行。至迦毘羅婆蘇都城。尼俱陀林。依彼聚落。暫時止住。
爾時輸頭檀王。嚴駕駟馬。寶車而出。往至彼園。占觀好地。輸頭檀王。於時遙見。長老車匿。及優陀夷。剃除鬚髮。身著袈裟。手執鉢器。
見已即告。諸大臣言。
汝等大臣。此何人也。剃除鬚髮。身著色衣。手持應器。
時大臣等。即報王言。
此等二人。乃是悉達。太子門徒。
爾時輸頭檀王。心懷懊惱。悵怏不樂。而作是言。
我子端正。容儀可喜。觀者無厭。喻如金像。而彼身形。今如是也。
不憙觀見。謂諸臣言。
汝等必當。斷是二人。勿令我見。
作是語已。始往園內。
爾時臣等。作如是念。
今此二人。一者乃是。國師之子。二者。悉達太子侍者。
作是籌量。不能遣卻。輸頭檀王。在園遊觀。還欲出時。爾時諸臣恐王見彼。長老二人。生煩惱故。遂將安置。空牆院內。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作如是言。
汝等比丘。今可速疾。辦具衣鉢。我今欲行。遊觀餘國。城邑聚落。因欲向我。本自生地。彼迦毘羅婆蘇都城。憐愍一切。諸眷屬故。
爾時長老舍利弗。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
希有世尊。未曾有也。世尊今者。行正是時。甚精甚妙。今者世尊。乃欲遊觀。諸餘國城。實是其時。
爾時佛告。舍利弗言。
舍利弗。汝今欲得。聞此事者。當為汝說。
尸棄如來。多陀阿伽多。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將欲遊行。本自生地。處處觀看。城邑聚落。其時微妙。甚可愛樂。因緣之事。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今正是時。願為比丘。演說往昔。尸棄如來。詣自生地。遊觀國邑。令諸比丘。聞佛說已。當如是持。
爾時世尊。即以偈說。尸棄如來。遊歷觀看。本生地事。
善哉甚妙舍利弗。
汝今應當一心聽。
昔日尸棄聖如來。
往昔觀看生地事。
所至一切村聚落。
往見尸棄聖如來。
處處皆各生甘泉。
八功德味悉具足。
所至一切村聚落。
往見尸棄大聖師。
處處皆有諸花樹。
枝葉垂下普蓊欝。
所至一切林樹下。
尸棄如來止住處。
是樹自然雨妙花。
遍布其地悉充滿。
所經一切林樹下。
尸棄如來若止住。
其樹甘果自然落。
枝條婀娜悉低垂。
有樹人所攀及者。
花果紛雜甚可憐。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若有人所不及樹。
妙花甘果自然落。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大妙花姜迦羅。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普雨清涼妙花雨。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花名曰曼陀羅。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花名曰波梨耶。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花名曰毘婆伽。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花名曰香勝香。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諸種種妙香花。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花名曰普至香。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於異種妙香花。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純雨真金妙色花。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諸七寶妙色花。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花純是真金莖。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純雨一切寶莖花。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純雨優波羅花葉。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純雨栴檀妙香末。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赤栴檀妙末香。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純雨牛頭栴檀末。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奏作種種天樂音。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非人在於虛空裏。
拂弄種種妙天衣。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隨順佛行路。
持諸種種妙香花。
其花紛雜種種光。
雨諸道路深至膝。
彼時無寒復無熱。
亦無蚊虻諸惡蟲。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一切大地悉微動。
并大巨海及諸山。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一切大地普調柔。
清淨無有惡荊棘。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所有丘墟悉平滿。
山陵堆阜皆坦然。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剎利種姓大威德。
其數八萬有六千。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諸婆羅門淨行種。
其數八萬有六千。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豪富威德大長者。
其數八萬有六千。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亦有地居諸天等。
皆是妙色淨莊嚴。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復有虛空諸天眾。
皆大威德最嚴勝。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四大天王及天眾。
殊勝妙色威德者。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護世四天大王等。
復有殊妙大威勢。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忉利三十三天眾。
微妙威力轉殊勝。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須彌山頂帝釋王。
及諸親友眷屬等。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善分耶摩諸天輩。
妙色清淨大威嚴。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喜樂諸天兜率陀。
威嚴功德甚微妙。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次復化樂諸天等。
所行功德轉微妙。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他化自在諸天等。
威德光嚴甚輝耀。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大梵宮中諸天輩。
妙色威力轉光華。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色界所有諸天輩。
及諸龍神金翅鳥。
乾闥婆等阿修羅。
夜叉鬼神及羅剎。
緊那羅等摩睺羅。
皆得具足妙威嚴。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世間有諸眾生類。
已說及以不說者。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彼尊尸棄如是行。
調伏無量天人眾。
正覺入於大涅槃。
永斷諸有及後生。
時佛復告。舍利弗言。
汝舍利弗。尸棄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初欲往到。本自生地。有如是等。無量微妙。希有行事。
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尸棄本生品第五十三下
爾時鹿王。遙見獵師。執杖而來。即便以偈。告牝鹿言。
此是獵師將來至。
身體烏黑著鹿衣。
今來必剝我皮膚。
斬截支節而將去。
爾時牝鹿。遙迎獵者。漸至其前。而說偈言。
善哉汝獵師。
今可敷草鋪。
先破我皮肉。
爾乃殺鹿王。
爾時獵師。問於牝鹿。作如是言。
今此鹿王。與汝何親。
是時牝鹿。報獵師言。
此是我夫。甚相愛敬。以是因緣。作如是念。
願不與彼。愛別分離。
以是義故。必先殺我。後及鹿王。
爾時獵師。作如是念。
此是仁婦。希有希有。是鹿能作。如是大事。
時彼獵師。於其牝鹿。生大歡喜。即以偈頌。報牝鹿言。
我自生小未曾聞。
見有諸獸解人語。
此事世間甚希有。
我意何忍起害心。
今既不殺於汝身。
亦復并放爾夫去。
如是全活爾身命。
願汝夫婦恒相隨。
爾時獵師。詣彼弶所。解放鹿王。
爾時牝鹿。見王免縛。心大歡喜。遍體踊躍。不能自勝。
復以偈句。白獵師言。
善哉如是大獵師。
諸親見者皆歡喜。
如我得見夫免脫。
歡喜踊躍亦復然。
佛告優陀夷。
汝今當知。彼鹿王者。豈異人乎。即我身是。
時牝鹿者。耶輸陀羅。即其是也。
耶輸陀羅。於彼之時。尚隨順我。受大苦厄。況於今日。能隨順我。行大苦行。於諸世人。莫能行事。而能行也。
其羅睺羅。今以過業。所逼惱故。在胎六年。耶輸陀羅。為是菩薩。懷愁毒故。不自嚴飾。
然其如來。過六年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時輸頭檀王。所遣使人。候消息者。彼等使人。見佛世尊。從坐起故。即詣輸頭檀王之所。
到王所已。而白王言。
大王當知。太子今者。苦行已徹。稱滿心意。已從坐起。
爾時輸頭檀王。聞此語已。別勅二人。而告之曰。
汝等今當。詣太子所。至彼處已。當宣我言。告彼太子。
汝於今者。苦行已徹。當可速來。統領國事。為轉輪王。具足七寶。
時彼二人。奉王勅已。依王教命。如法頂受。承是勅意。詣太子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太子言。
善哉聖子。輸頭檀王。勅我二人。到聖子所。告聖子言。
汝於今者。苦行已徹。今可速來。承受我位。為轉輪王。七寶之具。令悉備足。
爾時世尊。聞彼二人。作是語已。而說偈言。
若人已調伏。
世無不伏者。
諸佛境無邊。
無跡無來去。
若人不入網。
愛無所從生。
諸佛境無邊。
無跡無來去。
爾時耶輸陀羅。於其宮內。聞是太子。苦行已徹。猶望不久。必應還來。當受王位。政國治民。作轉輪王。便生是念。
太子若作。轉輪聖王。我即當作。第一妃后。
如是念已。歡喜踊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持種種香。塗其身體。即著種種。無價寶衣。及諸瓔珞。而自莊飾。食諸妙饌。眠寢寶床。柔軟臥具。作如是事。豫待太子。
時羅睺羅。過六年已。盡其往業。耶輸陀羅。即以種種。資物食飲。而自供養。以是因緣。其羅睺羅。便即出生。
既出生已。時諸內人。尋共諮白。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異哉大王。耶輸陀羅。今乃生子。
輸頭檀王。聞此事已。心大瞋怒。即作是言。
今我太子。捨家出家。已經六歲。耶輸陀羅。今生此子。何從而得。
是時釋子。提婆達多。作如是言。
此是我子。
輸頭檀王。倍增瞋恚。召諸釋種。悉令聚集。即告之曰。
卿等當知。耶輸陀羅。不護太子。亦不護我。不護諸釋。不惜名聞。縱恣其意。辱我宗族。我等今者。應作何事。而苦治也。
爾時釋種。皆共同聲。作如是言。
耶輸陀羅。污辱家者。我等應當。如辱家法。而苦治之。
時彼眾內。有一大臣。作如是言。
當髠其髮。以杖打之。打已印記。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當截其耳。劓去其鼻。
復有一臣。而作是言。
當挑兩目。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槍貫木上。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擲著空井。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擲著火內。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令抱熾然。大熱鐵柱。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繫縛手足。遣大群牛。蹈而殺之。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令臥地上。白象蹈之。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從頭至足。以鋸解之。
復有一臣。作如是言。
節節支解。分為八叚。
爾時輸頭檀王。告諸臣言。
我今勅令。耶輸陀羅。及所生子。俱當就死。
是時如來。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便自觀見。耶輸陀羅。及所生子。在厄難處。以慈悲心。所逼惱故。處處顧視。
於時而有。毘沙門天。去佛不遠。時彼天王。知如來意。即持筆墨。及陀羅葉。往詣佛所。
爾時世尊。手自作書。而白王言。
其所生兒。是我之息。願莫有疑。
爾時毘沙門天王。從世尊所。受是書已。尋即往至。輸頭檀王。大眾之內。即出其書王懷裏。
爾時彼書。有證有驗。輸頭檀王。見是驗已。思尋此書。真是我息。悉達太子。手自書處。
爾時輸頭檀王。及諸大眾。為此因緣。於耶輸陀羅。生歡喜心。
耶輸陀羅。傳聞人道。大王有勅。欲殺其身。及所生子。護身命故。速疾往至。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所。作如是言。
善哉尊后。我無是過。此所生子。太子體胤。聽聞不久。太子來到。若其到已。自應當知。今欲殺我。是虛枉耳。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聞耶輸陀羅。作是語已。心復歡喜。即遣使請。輸頭檀王。至阿輸迦。樹林之內。
到林處已。而白王言。
唯願大王。當知今者。耶輸陀羅。釋種之女。至於我邊。而作是言。
我無此過。我所生子。太子體胤。若彼太子。身來到已。自知虛實。
是故大王。莫作是事。應須待彼。太子來到。即知此事。定實云何。
爾時輸頭檀王。聞彼摩訶波闍波提。作如是等。善利益義。即報之曰。
此言有理。若如尊后。所言說者。我等宜住。聽太子至。若不爾者。當知此事。定實云何。
雖復如此。輸頭檀王。由於釋女。耶輸陀羅。未生歡喜。是故衣服。及餘瓔珞。少分供給。發遣安置。隨宜處所。
爾時釋女。耶輸陀羅。復至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所。
至已白言。
善哉尊后。我於今者。欲詣園內。酬昔所許。諸天微願。暫一祠祀。未審尊后。聽許已不。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共彼釋女。耶輸陀羅。將羅睺羅。廣辦供具。齎持雜物。詣彼神所。其神名曰。盧提羅迦。從神作名。其苑亦名。盧提羅迦。
於彼苑中。菩薩往昔。在家之日。恒於彼苑。按摩遊戲。彼苑之內。有一大石。菩薩往日。於上坐起。耶輸陀羅。釋種之女。當於爾時。將羅睺羅。臥息彼石。
於後捉石。擲著水中。遂立誓言。
我今要誓。如實不虛。唯除太子。更無丈夫。共行彼此。我所生兒。實是太子。體胤之息。是不虛者。令此大石。在於水上。浮遊不沒。
時彼大石。如彼要誓。在於水上。遂即浮住。如芭蕉葉。浮於水上。不沈不沒。亦復如是。
於時大眾。見聞此已。生希有心。讙譁嘯調。踊躍無已。叫喚跳躑。歌舞作倡。旋裾舞袖。又作種種。音聲伎樂。
爾時輸頭檀王。聞此事時。歡喜踊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即勅莊嚴。彼迦毘羅婆蘇都城。令除荊棘。沙礫土石。穢惡糞等。諸不淨物。更以香湯。掃灑塗治。摩拭其地。在在處處。安置香鑪。燒最妙香。其香鑪間。雜錯種種。妙色寶瓶。其寶瓶內。盛滿香水。於其水中。復安香花。
於其香鑪。寶瓶中間。更復安置。芭蕉行列。復懸種種。紛葩繒綵。竪立種種。雜色幢幡。真珠條貫。處處交橫。金鈴羅網。遍覆其上。復作日月。星宿形像。張設空中。寶花流蘇。處處垂下。復以種種。雜犛牛尾。所在間錯。
爾時嚴餙。迦毘羅處。猶如幻炎。乾闥婆城。莊嚴是已。將羅睺羅。即入彼城。召喚釋種。宗族傍親。悉皆聚集。廣辦種種。財物飲食。所須調度。
方始別更。為羅睺羅。作其生日。耶輸陀羅。生息之時。是羅睺羅。阿脩羅王。捉食其月。於剎那頃。暫捉還放。是故釋種。諸親族等。聚集議論。於羅睺羅。食月之際。一剎那間。生此童子。是故立名。名羅睺羅。
其羅睺羅。可喜端正。諸人見者。莫不歡悅。膚體黃白。如真金色。然其頭頂。猶如繖蓋。其鼻高隆。猶如鸚鵡。兩臂修傭。下垂過膝。一切支節。無有缺減。諸根完具。莫不充備。
爾時輸頭檀王。為羅睺羅。置四嬭母。
何等為四。
一者。抱持。二者。洗濯。三者。飲乳。四者。遊戲。
此四嬭母。隨時將養。不久即令。智慧備足。
爾時世尊。在波羅㮈。轉大法輪。於時諸天。各各相告。其聲展轉。乃至梵頂。
即於彼時。輸頭檀王。聞子悉達。已得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覺證已。至波羅㮈。轉大法輪。為於天人。而演說法。爾時輸頭檀王。於世尊所。倍更憶念。
作是思惟。
設何方便。令彼太子。愍諸眷屬。速來至此。迦毘羅城。
復作是念。
應當遣誰。而為使者。誰有智略。能了此事。
復作是念。
此憂陀夷。國師之子。次復車匿。此之二人。從小已來。恒共悉達。拊塵弄土。伴涉遨遊。此之二人。並各堪至。悉達多所。我今當遣。往彼為使。
爾時輸頭檀王。喚優陀夷。國師之子。及以車匿。而告之言。
汝等二人。應當知時。今者太子。既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至波羅㮈國。轉大法輪。為諸天人。演說諸法。汝等今可。速往至彼。悉達多所。宣我告勅。傳我意旨。
今汝太子。行難苦行。至其邊際。稱遂汝心。已得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復轉於。無上法輪。既為天人。演說諸法。
善哉太子。今可來詣。迦毘羅城。為憐一切。諸眷屬故。
爾時優陀夷。國師之子。并及車匿。而白王言。
大王當知。悉達太子。若不來者。未審我等。更作何計。
王報之言。
汝等但聽。太子處分。
其優陀夷。國師之子。并及車匿。即白王言。
如大王勅。不敢違命。
受王勅已。頂禮其足。各還本處。辭別父母。諸眷屬等。漸行往至。波羅㮈國。諸仙居處。鹿野苑中。
至彼處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白言。
世尊。我等今者。奉承大王。輸頭檀勅。遣來至此。而王告言。
善哉太子。汝今苦行。已得超越。滿汝心願。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大法輪。復為天人。演說諸法。
善哉太子。今可來至。此迦毘羅婆蘇都城。憐愍一切。諸眷屬故。
爾時世尊。聞此語已。故說偈言。
若人已調伏。
世無不伏者。
諸佛境無邊。
無跡無來去。
若人不入網。
愛無所從生。
諸佛境無邊。
無跡無來去。
時優陀夷。國師之子。并及車匿。白言。
世尊。欲令我等。當何所作。
佛告彼等。作如是言。
汝能學我。此諸弟子。出家法不。
爾時世尊。雖問彼等。但彼二人。先於佛邊。已有慕仰。出家之意。因白佛言。
我等並各。願樂出家。
於時世尊。即聽出家。與受具戒。
爾時世尊。自從出家。起坐未曾。面向生地。迦毘羅城。乃至未化。賢友知識。五比丘等。及以長老。耶輸陀等。親善友輩。波羅捺城。所生有四。大富長者。諸勝男子。
何等為四。
一。毘摩羅。二。蘇婆睺。三。富樓那。四。伽婆般帝。
爾時尊者。耶輸陀。有善知識等。五十餘人。
長老富婁那彌多羅尼子。亦有徒眾。三十一人。
長老摩訶迦旃延。復有八萬四千徒眾。
長老娑毘耶。亦有勝徒。合三十人。同行善友。其數六十。
復有迷祇耶。聚落所生。長老那毘迦栖那耶那。
爾時復有。一婆羅門。其有二女。
一名。難陀。二名。婆羅。
爾時復有。一婆羅門。名曰提婆。并及其妻。長老頻蠡迦葉。合有五百。螺髻梵志。
復有長老。那提迦葉。螺髻梵志。其數三百。
復有長老。伽耶迦葉。諸徒眾等。其數二百。亦是螺髻。諸梵志等。
爾時復有。長老憂波斯那。數合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復有。一樹林中。五百苦行。諸仙人等。為雨法雨。王舍城中。頻婆娑羅。王及臣等。凡九十二那由他人。
長老摩訶迦葉。長老舍利弗。目揵連等。又刪闍耶。波梨婆闍迦。外道弟子。五百人等。
化如是輩。若干人已。然後世尊。方始廻面。向本生地。迦毘羅城。
時優陀夷。見婆伽婆。廻面坐向。本所生地。迦毘羅城。
又復諸天。告彼長老。優陀夷言。
善哉尊者。今可請佛。願至生地。本迦毘羅婆蘇都城。為其憐愍。諸眷屬故。
爾時長老。優陀夷。善知聖意。如來將去。遂從坐起。偏袒右臂。整理衣服。合掌向佛。僂身低頭。而說偈言。
譬如非時諸樹木。
欲著花果待其時。
非時花果無光麗。
尊今可渡恒伽河。
樹木紛葩花正開。
其花香遍十方剎。
花既開敷結果實。
尊向生地正是時。
此時最妙最為勝。
清流香潔泉池水。
百鳥林中出妙響。
諸欣悅事是其時。
釋種往昔心發願。
一切大地我獨攝。
見尊出家大憂怖。
不稱心願甚欝怏。
世尊眷屬所思遲。
由尊生子羅睺羅。
願往至彼為決疑。
大眾渴仰思欲見。
如來念母養育恩。
為彼慈心憐愍故。
若見遠來大聖師。
應得歡喜除憂惱。
釋種大王輸頭檀。
往昔起此微妙願。
何當得見金色體。
我子入此迦毘城。
此時非熱亦非寒。
堪稱世尊受樂道。
億數釋種瞻仰待。
猶如畢宿冀月迴。
爾時世尊。即告長老。優陀夷言。
汝優陀夷。若其然者。汝等二人。於先可至。彼迦毘羅婆蘇都城。告我親眷。諸釋種等。作如是言。
今者太子。苦行已徹。愍汝等故。不久欲來。
其優陀夷。及彼車匿。蒙佛勅已。而白佛言。
唯然世尊。我不敢違。
頂禮佛足。右遶三匝。辭退而去。次第漸行。至迦毘羅婆蘇都城。尼俱陀林。依彼聚落。暫時止住。
爾時輸頭檀王。嚴駕駟馬。寶車而出。往至彼園。占觀好地。輸頭檀王。於時遙見。長老車匿。及優陀夷。剃除鬚髮。身著袈裟。手執鉢器。
見已即告。諸大臣言。
汝等大臣。此何人也。剃除鬚髮。身著色衣。手持應器。
時大臣等。即報王言。
此等二人。乃是悉達。太子門徒。
爾時輸頭檀王。心懷懊惱。悵怏不樂。而作是言。
我子端正。容儀可喜。觀者無厭。喻如金像。而彼身形。今如是也。
不憙觀見。謂諸臣言。
汝等必當。斷是二人。勿令我見。
作是語已。始往園內。
爾時臣等。作如是念。
今此二人。一者乃是。國師之子。二者。悉達太子侍者。
作是籌量。不能遣卻。輸頭檀王。在園遊觀。還欲出時。爾時諸臣恐王見彼。長老二人。生煩惱故。遂將安置。空牆院內。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作如是言。
汝等比丘。今可速疾。辦具衣鉢。我今欲行。遊觀餘國。城邑聚落。因欲向我。本自生地。彼迦毘羅婆蘇都城。憐愍一切。諸眷屬故。
爾時長老舍利弗。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
希有世尊。未曾有也。世尊今者。行正是時。甚精甚妙。今者世尊。乃欲遊觀。諸餘國城。實是其時。
爾時佛告。舍利弗言。
舍利弗。汝今欲得。聞此事者。當為汝說。
尸棄如來。多陀阿伽多。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將欲遊行。本自生地。處處觀看。城邑聚落。其時微妙。甚可愛樂。因緣之事。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今正是時。願為比丘。演說往昔。尸棄如來。詣自生地。遊觀國邑。令諸比丘。聞佛說已。當如是持。
爾時世尊。即以偈說。尸棄如來。遊歷觀看。本生地事。
善哉甚妙舍利弗。
汝今應當一心聽。
昔日尸棄聖如來。
往昔觀看生地事。
所至一切村聚落。
往見尸棄聖如來。
處處皆各生甘泉。
八功德味悉具足。
所至一切村聚落。
往見尸棄大聖師。
處處皆有諸花樹。
枝葉垂下普蓊欝。
所至一切林樹下。
尸棄如來止住處。
是樹自然雨妙花。
遍布其地悉充滿。
所經一切林樹下。
尸棄如來若止住。
其樹甘果自然落。
枝條婀娜悉低垂。
有樹人所攀及者。
花果紛雜甚可憐。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若有人所不及樹。
妙花甘果自然落。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大妙花姜迦羅。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普雨清涼妙花雨。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花名曰曼陀羅。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花名曰波梨耶。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花名曰毘婆伽。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花名曰香勝香。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諸種種妙香花。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花名曰普至香。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於異種妙香花。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純雨真金妙色花。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諸七寶妙色花。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花純是真金莖。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純雨一切寶莖花。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純雨優波羅花葉。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純雨栴檀妙香末。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雨赤栴檀妙末香。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純雨牛頭栴檀末。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在於虛空裏。
奏作種種天樂音。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非人在於虛空裏。
拂弄種種妙天衣。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諸天隨順佛行路。
持諸種種妙香花。
其花紛雜種種光。
雨諸道路深至膝。
彼時無寒復無熱。
亦無蚊虻諸惡蟲。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一切大地悉微動。
并大巨海及諸山。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一切大地普調柔。
清淨無有惡荊棘。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所有丘墟悉平滿。
山陵堆阜皆坦然。
尸棄如來大聖師。
應感流行如是事。
剎利種姓大威德。
其數八萬有六千。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諸婆羅門淨行種。
其數八萬有六千。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豪富威德大長者。
其數八萬有六千。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亦有地居諸天等。
皆是妙色淨莊嚴。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復有虛空諸天眾。
皆大威德最嚴勝。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四大天王及天眾。
殊勝妙色威德者。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護世四天大王等。
復有殊妙大威勢。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忉利三十三天眾。
微妙威力轉殊勝。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須彌山頂帝釋王。
及諸親友眷屬等。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善分耶摩諸天輩。
妙色清淨大威嚴。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喜樂諸天兜率陀。
威嚴功德甚微妙。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次復化樂諸天等。
所行功德轉微妙。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他化自在諸天等。
威德光嚴甚輝耀。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大梵宮中諸天輩。
妙色威力轉光華。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色界所有諸天輩。
及諸龍神金翅鳥。
乾闥婆等阿修羅。
夜叉鬼神及羅剎。
緊那羅等摩睺羅。
皆得具足妙威嚴。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世間有諸眾生類。
已說及以不說者。
尸棄如來大聖師。
行住坐起相隨逐。
彼尊尸棄如是行。
調伏無量天人眾。
正覺入於大涅槃。
永斷諸有及後生。
時佛復告。舍利弗言。
汝舍利弗。尸棄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初欲往到。本自生地。有如是等。無量微妙。希有行事。
佛本行集經卷第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