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十五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淨飯王夢品第十七

爾時作瓶天子。以神通力。欲令太子。發出家心。即於其夜。與淨飯王。七種夢相。

時淨飯王。眠臥床上。於睡夢裏。見如是相。

第一所謂。夢見有一。大帝釋幢。其幢周匝。有於無量。無邊人舉。從迦毘羅。城東門出。

第二所謂。夢見太子。乘十大象。駕馭眾車。從迦毘羅。城南門出。

第三所謂。夢見太子。駕駟馬車。端坐其上。從迦毘羅。城西門出。

第四所謂。夢見雜寶。莊嚴一輪。從迦毘羅。城北門出。

第五所謂。夢見太子。在迦毘羅。城之中央。大街衢內。手執一搥。撾打大鼓。

第六夢見。此迦毘羅。城之處中。有一高樓。太子坐上。四面散擲。無量諸寶。而其四方。復有無量。無邊億數。諸眾生來。將此寶去。

第七夢見。此迦毘羅。城外不遠。有於六人。舉聲大哭。號咷流淚。各以兩手。自拔頭髮。宛轉于地。

時淨飯王。於夢裏見。如是之相。心大惶怖。恐畏毛竪。遍體戰慄。驚悸疑怪。忽然而寤。

覺已即喚。所當宮內。諸大臣來。而勅彼等。作如是言。

卿等知不。我於今夜。夢見如是。大恐怖事。

七種次第。如前所列。皆悉說之。

復勅語言。

汝等善持。此等諸夢。莫令忘失。明日坐殿。可於眾內。奏我令知。

而諸臣等。聞王勅已。即白王言。

謹如王勅。實不敢違。

天曉王坐。即於眾中。具以夜夢。諮奏王知。

時淨飯王。聞臣白已。即召國內。善解占夢。諸婆羅門。而告之言。

汝等大智。解我所夢。有何果報。我夢如是。如前所說。

彼等大智。諸婆羅門。聞王勅已。各共思惟。量宜可否。而白王言。

大王當知。我等未曾。聞如是夢。我等聞已。心意迷荒。不知此夢。有何果報。

時淨飯王。聞諸占夢。婆羅門等。作如是語。心復憂愁。作如是念。

或我太子。不得作於。轉輪聖王。莫復得已。而還墜落。轉輪王位。今我心內。極大憂愁。誰能決我。如此疑結。

爾時作瓶天子。在於淨居。宮殿之內。遙見淨飯。大王如是。憂愁不樂。見已忽然。從彼天宮。隱身而來。化作一梵。婆羅門身。頭有螺髻。以鬘為冠。智慧聰明。端正盛少。著黑鹿皮。以為衣服。立在淨飯。王宮門外。

唱如是言。

我能善解。淨飯王夢。決斷所疑。

時當門人。聞婆羅門。作此語已。速疾往詣。淨飯王所。長跪諮白。淨飯王言。

大王當知。門外有一。婆羅門立。口稱是言。

我善能解。一切諸夢。

時淨飯王。即便勅喚。此婆羅門。令入宮中。入已歡喜。即宣勅問。

彼婆羅門。作如是言。

汝巧智慧。大婆羅門。今知已不。我於昨夕。夜半之時。見如是等。七種夢相。

第一見有。一帝釋幢。無量無邊。百千人民。左右圍遶。共舉此幢。從迦毘羅。城東門出。乃至去此。迦毘羅城。道里不遠。見有六人。舉聲大哭。以手拔髮。我今恐怖。心意迴遑。夢相既然。未知善惡。汝可為我。一一解之。

時淨飯王。作是說已。默然而住。聽其解釋。

爾時作瓶天子。即白王言。

大王當知。王所夢見。一帝釋幢。有於無量。無邊人民。左右圍繞。共舉此幢。從城東門。而將出者。

此是大王。悉達太子。與於無量。百千諸天。左右圍遶。當捨太子。從宮閤內。踰城出家。此夢是彼。於先瑞相。

又復大王。所見太子。乘十香象。駕馭眾車。從城南門。而出行者。

彼出家已。即便證得。於薩婆若。及以十力。此夢是彼。於先瑞相。

又復大王。所見太子。乘駟馬車。從城西門。而出行者。

彼出家已。證薩婆若。具足而得。四無所畏。此夢是彼。於先瑞相。

又復大王。所夢雜寶。莊嚴一輪。從城北門。而出行者。

彼出家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後。於天人前。轉於無上。微妙法輪。此夢是彼。於先瑞相。

又復大王。所夢太子。在迦毘羅。城之中央。四衢道內。手執一搥。擊大鼓者。

彼出家已。證得菩提。轉法輪時。諸天各各。揚聲唱言。其音上徹。乃至梵天。傳相告知。響遍色界。此夢是彼。於先瑞相。

又復大王。所夢太子。在迦毘羅。城之處中。樓上而坐。四面散擲。種種寶者。

彼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於諸天人。八部眾前。當散如是。眾妙法寶。謂四念處。及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種種諸法。此夢是彼。於先瑞相。

又復大王。所夢去此。迦毘羅城。其外不遠。見有六人。舉聲大哭。手拔髮者。

太子出家。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菩提已。而於彼時。有諸六師。其心應當。生大憂惱。所謂。富蘭那迦葉。摩婆迦羅瞿奢子。阿耆那只奢甘婆羅。波羅浮多迦吒耶那。那闍夷禆耶私致只子。尼乾陀若低子等。此夢是彼。於先瑞相。

爾時作瓶天子。為淨飯王。解說夢已。白大王言。

大王宜應。心生歡喜。勿懷恐怖。憂畏不樂。

何以故。此夢吉祥。獲善果報。須自慶幸。慎莫有慮。

如是安慰。淨飯王已。忽然不現。

時淨飯王。聞婆羅門。如是解夢。說云吉祥。善果報已。即為太子。更重增加。五慾之具。令太子心。染著愛戀。望不出家。

爾時太子。在於宮內。恣意而受。五慾之事。不可思議。

道見病人品第十八

爾時作瓶天子。復更思惟。

此之護明。菩薩大士。在彼宮內。著於五慾。放逸情蕩。已經多時。世間無常。盛年易失。護明菩薩。應當早捨。宮內出家。我今可先。為其作相。勸請覺悟。令速厭離。

如是念已。作瓶天子。神通力故。亦是護明。菩薩大士。宿福因緣。坐於宮內。忽然發心。欲出園林。觀看遊戲。

爾時太子。召喚馭者。而告之言。

謂善馭者。汝可速疾。莊嚴好車。我欲出城。向於園苑。遊戲悅目。觀看叢林。

是時馭者。白太子言。

如聖子勅。我不敢違。

馭者既聞。太子如是。教令語已。即往奏白。淨飯王言。

大王當知。太子今欲。出向園林。觀看善地。

時淨飯王。出勅宣令。國內人民。悉使莊嚴。掃灑清淨。迦毘羅城。並遣除卻。一切諸草。沙礫荊蕀。朽木土堆。糞穢臭處。皆令平坦。乃至園內。所有女名。樹木之者。還令以女。瓔珞之具。而莊嚴之。男名樹木。以男瓔珞。而用挍飾。乃至道上。於太子前。或老或病。不聽出現。莫使太子。見已生於。厭離之想。

是時馭者。莊挍車已。進太子言。

已嚴車訖。唯願聖子。善自知時。

是時太子。即乘寶車。乘已執持。大王威神。巍巍盛德。從城南門。漸漸而出。欲向園林。觀矚嬉戲。

爾時作瓶天子。即於太子。前路化作。一病患人。連骸困苦。水注腹腫。受大苦惱。身體羸瘦。臂脛纖細。痿黃少色。喘氣微弱。命在須臾。臥糞穢中。宛轉呻喚。不能起舉。欲語開口。纔得出聲。唱云叩頭。乞扶我坐。是時太子。見彼病人。乃至口言。唱扶我起。

太子見彼。病患人已。問馭者言。

謂善馭者。此是何人。腹肚極大。猶如大釜。喘息之時。身遍戰慄。臂脛纖軟。身體尫羸。痿黃無色。

或復唱言。

嗚呼阿孃。

或復稱言。

嗚呼阿爺。

悲切酸楚。不忍見聞。依託他身。方能起止。

時作瓶天子。以神通力。教馭者報。於太子言。

願聖子聽。此名病人。

太子復問。彼馭者言。

稱病人者。此是何名。

馭者報言。

大聖太子。此人身體。不善安隱。威德已盡。困篤無力。死時欲至。無處歸依。父母併亡。無處告訴。已無歸依。無告訴故。此人不久。自應命終。欲得求活。極大困苦。必當不濟。望覓差日。無有是處。唯待時耳。大聖太子。以是因緣。故名病也。

而有偈說。

太子問於馭者言。
此人何故受是苦。
馭者奉報於太子。
四大不調故病生。

太子復問。於馭者言。

此人為當。獨一家法。為當一切。世間眾生。悉有是法。

馭者報言。

此之病法。非獨一家。一切天人。眾生雜類。皆悉未免。

太子復言。

我亦此病。未過未脫。會當似彼。成如此事。嗚呼可畏。

太子即告。其馭者言。

謂汝馭者。若我此身。不脫是病。具茲病法。難得度者。我今不假。至彼園林。遊戲受樂。可迴車駕。還入宮中。我當思惟。

馭者答言。

如太子勅。

是時馭者。既受教已。迴車向宮。是時太子。還入宮內。端坐思惟。

我亦當病。病法未現。豈得縱情。

時淨飯王。問馭者言。

太子遊園。受歡樂不。

馭者報言。

大王當知。太子欲向。城外出遊。觀看池沼。而於半路。見一病人。乃至口言。願扶我起。見已即勅。迴車而還。宮中靜坐。思惟繫念。

時淨飯王。聞此語已。心內思憶。阿私陀仙。授記之語。決定真實。

太子莫復。捨家出家。我今可為。太子更加。五慾之事。增長太子。令著五慾。不捨出家。

時淨飯王。即益太子。五慾之具。復倍增長。而有偈說。

太子久住宮閤中。
欲出向園受五慾。
路見一瘦羸病者。
便生厭離慾想迴。

端坐思惟老患因。
我今未超何得樂。
色聲香味等諸觸。
最妙最勝不可厭。

大士昔行善業緣。
今受極樂無有比。

如是次第。太子在於。宮內之時。具足而受。五慾功德。晝夜無絕。

路逢死屍品第十九

爾時作瓶天子。復於一時。發如是念。

此之護明。菩薩大士。在於宮內。極意歡娛。今時已至。護明菩薩。宜早出家。我今可為。彼大士故。勸請令出。厭離五慾。捨家出家。

是時。作瓶天子。心欲勸發。於護明故。作意令從。宮內而出。向彼園林。觀看善地。

是時太子。告馭者言。

謂善馭者。汝可速駕。駟馬寶車。我欲出城。詣園遊戲。

是時馭者。聞太子命。即疾往奏。淨飯王言。

大王當知。太子欲出。觀看園林。

時淨飯王。勅令莊嚴。迦毘羅城。掃灑街巷。荊蕀沙礫。朽木土堆。糞穢瓦石。皆悉淨除。乃至園內。所有諸樹。是女名者。女瓔珞嚴。男名字者。男瓔珞飾。

復振鈴鐸。唱如是言。

莫令更有。一人不祥。在太子前。或老或病。乃至太子。眼見之後。生於厭離。

是時馭者。即為太子。嚴備好車。

訖已進上。白太子言。

聖子善聽。莊挍車訖。唯願知時。

太子坐車。威神大德。從城西門。出向於外。觀看園林。

時作瓶天子。於太子前。化作一屍。臥在床上。眾人舁行。復以種種。妙色芻衣。張施其上。作於斗帳。別有無量。無邊姻親。左右前後。圍遶哭泣。或有散髮。或有搥胸。或復拍頭。交橫兩臂。或復二手。取於塵土。持坌面頭。或出種種。悲咽音聲。淚下如雨。大叫號慟。酸哽難聞。

太子覩之。心懷慘惻。問馭者言。

謂善馭者。此是阿誰。臥之床上。以種種華。莊嚴圍遶。乃至雜色。芻摩衣服。。作於斗帳。人舁而行。大眾周匝。稱冤叫哭。

說偈問言。

王子妙色身端正。
問善馭者此是誰。
臥於床上四人舁。
諸親圍遶叫喚哭。

爾時作瓶天子。以神通力。令善馭者。報太子言。

大聖太子。此名死屍。

太子復問。善馭者言。

死屍是何。

馭者報言。

大聖太子。此人已捨。世間之命。無有威德。今同石木。猶如墻壁。無有別異。捐棄一切。親族知識。唯獨精神。自向彼世。從今已後。不復更見。父母兄弟。妻子眷屬。如是眷屬。生死別離。更無重見。故名死屍。

向於太子。而說偈言。

已捨心意等諸根。
屍骸無識如木石。
諸親號咷暫圍遶。
恩愛於此長別離。

太子復問。善馭者言。

謂善馭者。我亦有此。死法以不。又此死法。我已超未。

馭者報言。

大聖太子。太子尊身。於此死法。亦未免脫。世間一切。若天若人。所有親族。眷屬識知。各各有是。別離之事。彼不見此。此不見彼。

而說偈言。

一切眾生此盡業。
天人貴賤平等均。
雖處善惡諸世間。
無常至時無有異。

爾時太子。聞說此已。報馭者言。

若我此身。同有是死。死法未過。又我即今。不得見天。及以天中。所有眷屬。彼等又亦。不見於我。我今何假。向彼園林。遊戲快樂。可速迴車。還入宮內。我當思惟。

是時馭者。聞太子命。如是言已。即迴車駕。還向宮中。

爾時太子。至宮內已。端坐思惟。

我當必死。既未能得。超越死法。

繫念默然。思惟如是。

世間果報。會歸無常。

而太子初。欲入宮時。有一無智。愚癡相師。立在大王。宮門之外。熟視瞻仰。太子面顏。上下形容。丈夫之相。大聲唱言。

汝諸人輩。一切當知。從今日後。至七日內。此之太子。七寶自然。成就來應。

時淨飯王。問馭者言。

汝善馭者。引導太子。至園林中。頗得稱心。受歡樂不。

馭者長跪。奉報王言。

大王當知。太子今出。不至園林。

時淨飯王。問馭者言。

太子何故。不至園林。

馭者白言。

大王善聽。太子出宮。於其中道。見一死人。臥在床上。四人扛舁。乃至親屬。圍遶哭泣。見已即迴。還入宮內。思惟不樂。

時淨飯王。聞此語已。心內思惟。

阿私陀仙。所記必實。太子莫復。捨我出家。我今可更。增益太子。五慾之事。令其染著。勿使出家。

時淨飯王。與其太子。增加服玩。種種充足。而有偈說。

無量劫海功德行。
太子以見命終人。
心大悵怏懷憂愁。
還入宮內思當死。

昔置此城宮殿妙。
太子年盛極端嚴。
五慾稱心甚自娛。
猶在千目歡喜苑。

如是次第。太子在於。宮內具足。而受五慾。恣意歡喜。

耶輸陀羅夢品第二十上

爾時作瓶天子。見太子出。觀死屍迴。厭離世間。五慾之事。還宮內坐。

經六日後。復更如是。重思惟言。

此之護明。菩薩大士。以著五慾。心迷放逸。不肯棄捐。今時已至。護明菩薩。應須速疾。捨離出家。我今可為。作勸請緣。

時作瓶天子。為發太子。出家心故。亦是作瓶。天子宿福。因緣感動。自令太子。興意欲向。園林內遊。

爾時太子。召喚馭者。而勅之言。

謂善馭者。急嚴駕乘。我欲入園。

馭者受命。即往啟奏。淨飯王言。

大王當知。太子今欲。出向園林。遊戲觀看。

時淨飯王。勅令清淨。種種莊嚴。迦毘羅城。如前不異。

乃至振鐸。告城內言。

莫使一人。在太子前。老病及死。六根不具。令太子見。生厭離心。

馭者受教。進好賢車。太子知時。即坐車上。威德尊重。從城北門。引駕而去。

爾時作瓶天子。以神通力。去車不遠。於太子前。化作一人。剃除鬚髮。著僧伽梨。偏袒右肩。手執錫杖。左掌擎鉢。在路而行。

太子見已。問馭者言。

謂善馭者。此是何人。在於我前。威儀整肅。行步徐庠。直視一尋。不觀左右。執心持行。不似餘人。剃髮剪髭。衣色純赤。以樹皮染。不同白衣。鉢色紺光。猶如石黛。

時作瓶天子。以神通力。教彼馭者。白太子言。

大聖太子。此人名為。出家之人。

太子復問。彼馭者言。

稱出家者。此行何行。

馭者報言。

大聖太子。此人恒常。行善法行。遠離非行。善平等行。善布施行。善調諸根。善伏自身。善與無畏。能於一切。諸眾生邊。生大慈悲。善不恐怖。於諸眾生。善不殺害。於諸眾生。善能護念。於諸眾生。

太子。以如是故。名為出家。

太子復問。彼馭者言。

汝善馭者。此人善能。造作諸業。

何以故。言法行者。此是善行。乃至善能。不害眾生。是故汝今。將車向彼。出家人邊。

馭者承命。白太子言。

如太子勅。

即引車向。出家人所。

是時太子。至已諮問。彼出家人。作如是言。

尊者大士。汝是何人。

時作瓶天子。以神通力。教彼出家。剃髮之人。報太子言。

太子。我今名為。出家之人。

太子復問。

仁者何故。名出家人。

彼復報言。

太子。我見一切。世間諸行。盡是無常。觀如是已。捨於一切。世俗眾事。遠離親族。求解脫故。捨家出家。

作是思惟。

行何方便。能活諸命。此事知足。善行法行。乃至善能。不行殺害。一切諸命。

太子。以如是故。我名出家。

太子又言。

仁者所為。此業大善。汝若能觀。一切諸行。是無常法。能知如是。乃至善與。一切眾生。無怖畏者。乃至心能。不起殺害。於諸眾生。又能活命。施其安隱。

而有偈言。

觀見世間是滅法。
欲求無盡涅槃處。
怨親已作平等心。
世間不行欲等事。

隨依山林及樹下。
或復塚間露地居。
捨於一切諸有為。
諦觀真如乞食活。

爾時太子。為敬法故。從車而下。徒步向彼。出家人所。頭面頂禮。彼出家人。三匝圍遶。還上車坐。即勅馭者。迴還宮中。

是時宮內。有一婦人。名曰鹿女。遙見太子。歸來入宮。因於欲心。而說偈言。

淨飯大王受快樂。
摩訶波闍無憂愁。
宮內婇女極姝妍。
誰能當此聖子處。

爾時太子。聞此所說。偈頌聲已。遍體戰慄。淚下如雨。心內愛樂。涅槃之處。清淨諸根。趣向涅槃。而作是言。

我今應當。取彼涅槃。

我今應當。證彼涅槃。

我今應當。行彼涅槃。

我今應當。住彼涅槃。

爾時淨飯王。在宮殿內。諸臣百官。左右圍遶。太子忽然。入到王邊。合十指掌。曲躬而立。白父王言。

唯願大王。今可聽我。我欲出家。志求涅槃。

大王當知。一切眾生。皆有別離。

時淨飯王。聞其太子。作是言已。如象搖樹。遍體戰動。支節怡解。淚下盈目。語聲嗚咽。報太子言。

我子太子。此意且停。子今非是。此出家時。我亦曾經。年少之時。諸根動時。而亦未見。世間眾患。不行法行。又亦未曾。見諸惡欲。而行苦行。子起是心。甚不堪忍。

我子童子。年少之時。心意未定。諸根未伏。而欲住彼。阿蘭若時。不堪苦行。

我子童子。待我年老。我若時至。欲行法行。我當捨國。付子王位。而入空閑。行於苦行。

我子童子。若子反逆。不順我心。違我語言。行於法行。子於現世。得不善法。以違尊語。是故我子。此精進心。且急捨離。住於宮中。安意家內。行於俗法。

我子童子。凡世間人。先須受於。五慾之樂。然後發意。向出家心。

太子報言。

大王今者。不可得障。子出家心。

何以故。譬如有人。從彼焚燒。熾然猛焰。火宅之中。欲走出者。此是健人。不可遮斷。

大王。諸有生者。會有別離。若人覺知。世間之中。皆有別離。而不能捐。別離法者。此非善利。又如有人。作事不成。死時將至。而不疾為。此非善智。

即為父王。而說偈言。

若覩一切決無常。
諸有之法終散壞。
寧忍世間諸親別。
死命欲至事須成。

時淨飯王。更復慇懃。重語太子。

我子童子。決定不得。捨我出家。

又諸大臣。依昔世論。各以所見。諫太子言。

大聖太子。可不聞乎。劫初已來。韋陀論中。昔諸王輩。年少之時。各在自境。如法治化。至年老時。嫡胄相承。各將世子。以紹王位。然後向山。修行法行。

以是義故。大聖太子。不得獨違。先王之法。

時淨飯王。聞諸大臣。作是語已。淚下如雨。一心諦觀。太子之面。眼睛不瞬。

是時太子。心內狐疑。憂愁不樂。還入宮中。

太子至宮。諸婇女等。遙見太子。皆悉歡喜。從坐而起。或手合掌。或面嬌姿。或舞或歌。或身承奉。見太子坐。各以欲心。妭態熾盛。圍遶太子。相共娛樂。如自在天。在於宮內。威德巍巍。眾相顯爀。歡樂亦然。

爾時太子。以共同生。諸相諸好。一齊等者。恒常莊嚴。日夜遊戲。又見太子。如是諸相。顯爀炳著。心生如是。希有之想。此是月天。自下於地。彼等婇女。見於太子。如是相貌。極起羨心。或復揚眉。或有目視。或口詧語。或手相招。以是太子。威神力故。令其欲心。不能熾盛。復不能笑。太子亦從。父王邊出。

時淨飯王。即喚馭者。而告之言。

謂善馭者。太子不至。彼園林乎。

馭者報言。

大王當知。太子欲向。彼園林中。於其半道。見有一人。剃除鬚髮。身服染衣。執杖持鉢。見彼人已。迴車入宮。端坐思惟。

爾時淨飯王。聞是語已。如是思惟。

大仙私陀。言不虛妄。定恐太子。捨家出家。我今更可。增益五慾。令其染著。勿使出家。

時淨飯王。更加五慾。教住宮內。心受快樂。不許出家。

重說偈言。

太子道見出家人。
身體著衣樹皮染。
覩已志求無上道。
深心唯樂在出家。

觀老病死苦無邊。
又見出家乞食活。
厭離世間捨三患。
慕樂解脫求無為。

生老病死諸瘡疣。
太子欲離彼等苦。
道上見彼出家者。
心生大喜此是真。

欲捨貪等諸恚根。
我應剃除入山藪。
太子欲求至真法。
見彼沙門大喜歡。

乘善駟馬調御車。
欲出三界故觀苑。
半路見彼捨俗服。
心喜此是上菩提。

爾時淨飯王。更為太子。廣設五慾。所有功德。事事加益。悉使增多。復於舊宮。城郭之外。四面周匝。守護牢防。別更築於。崇巨高壘。遶於舊院。坑壍極深。其墉堞頭。安置種種。七寶羅網。羅網節目。悉懸鳴鈴。宮閤門扉。嚴加禁衛。晨夕出入。開闔之時。使有大聲。聞徹四遠。

門外。復置無量。兵車象馬。及人團隊相捉。皆被鞍甲。悉使精牢。

其次復於。宮院之外。安置無量。百千壯士。形容端正。可喜無雙。悉能破他。所有怨敵。身帶甲冑。手執三叉。弓箭長刀。戟矟鑹棒。

諸如是等。種種武仗。防護太子。內外城門。復教宮內。嚴加約勅。諸婇女等。晝夜莫停。奏諸音樂。顯現一切。娛樂之事。所有女人。幻惑之能。悉皆顯現。以慾枷縛。使著慾心。勿捨出家。

佛本行集經卷第十五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