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八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詔譯

詣菩提場品第十九

爾時佛告諸比丘。

菩薩澡浴身體。復食乳糜。氣力平全。方欲往詣。十六功德之地。菩提樹下。為欲降伏。彼魔怨故。以大人相。西面而行。所謂。徐徐安隱而行。容止美好。如虹蜺而行。雅步閑詳。如須彌山。巍巍而行。不怱遽行。不遲慢行。不沈重行。不輕躁行。不濁亂行。離垢而行。清淨而行。無過失行。無愚癡行。無染著行。如師子王行。如龍王行。如那羅延行。不觸地行。千輻輪相。印文而行。足指網鞔。甲如赤銅。照地而行。震動大地而行。如山相擊。出大音聲而行。坑坎堆阜。自然平正而行。足下光明。照罪眾生。歸於善趣而行。所踐之地。皆生蓮花而行。隨順過去諸佛。就師子座而行。心如金剛。不可沮壞而行。閉諸惡趣。開諸善門而行。安樂一切。眾生而行。銷滅魔力而行。摧諸邪論而行。除斷無明。翳障而行。絕生死翅羽而行。暎蔽釋梵護世。自在天王而行。於三千大千。世界唯我。獨尊而行。自證聖道。不由他悟而行。將證一切智而行。念慧相應而行。欲除生老病死而行。方趣寂滅離垢。不死無畏。向涅槃城而行。

爾時菩薩。正念向彼。菩提之樹。直視行。

時便有如是。無量威儀。

時有風天雨天。從尼連河至菩提樹。周遍掃灑。盡令嚴淨。又雨無量。殊勝香華。遍覆其地。於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小諸樹。皆悉低枝。向菩提樹。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等。大小諸山。皆悉低峯。向菩提樹。欲界諸天子等。各散種種。微妙香花。一一妙花。縱廣一拘盧舍。以為花臺。

復現廣路。脩遠無際。於路左右。七寶欄楯。皆悉嚴好。其量高下。如七多羅樹。眾寶幡蓋。處處莊嚴。

復化七寶。多羅之樹。一一樹間。絡以金繩。於其繩上。皆懸珍鐸。明珠琉璃。間廁其中。其樹兩間。有七寶池。於彼池內。金沙遍布。香水盈滿。優鉢羅花。拘勿頭花。波頭摩花。芬陀利花。如是等花。充滿池中。其池四邊。七寶階道。周匝莊嚴。於其階道。則有迦陵頻伽。鳧鴈鴛鴦。命命諸鳥。出和雅音。有八萬四千。天諸婇女。以眾香水。灑於前路。

復有八萬四千。天諸婇女。散眾天花。一一樹下。復有眾寶妙臺。是諸臺上。各有八萬四千。天諸婇女。皆捧寶器。盛妙栴檀。沈水之香。

復有五千。天諸婇女。奏天伎樂。歌舞頌歎。出和雅音。

佛告諸比丘。

菩薩詣菩提樹時。其身普放。無量光明。又遍震動。無邊剎土。

復有無量。百千諸天。奏天伎樂。於虛空中。雨眾天花。又雨無量百千。天妙衣服。

復有無量。象馬牛等。圍繞菩薩。發聲哮吼。其音和暢。又有無量。鸚鵡舍利。拘抧羅鳥。迦陵頻伽。鳧鴈鴛鴦。孔雀翡翠。共命諸鳥。翻翔圍繞。出和雅音。菩薩往菩提場時。有如是等。無量希有。吉祥之相。

佛告諸比丘。

菩薩將欲。坐菩提座。其夜三千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告諸梵眾。作如是言。

仁者當知。菩薩摩訶薩。被精進甲。智慧堅固。心不劬勞。成就一切。菩薩之行。通達一切。波羅蜜門。於一切菩薩地。得大自在。獲諸菩薩。清淨意樂。一切眾生。諸根利鈍。皆悉了知。住於如來。祕密之藏。超諸魔境。一切善法。皆能自覺。不由他人。而得覺悟。為諸如來。大神通力。之所護念。當為眾生。說解脫道。亦為眾生。作大商主。摧伏一切。諸魔軍眾。於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唯佛獨尊。為大醫王。調和法藥。救眾生苦。為大法王。以智慧明。照於十方。建大法幢。不為世間。八法所染。猶如蓮花。不著於水。能積無量。真實法寶。猶如大海。蘊諸奇珍。怨親平等。如須彌山。安住不動。心意清淨。如摩尼珠。離諸垢穢。於三千大千世界。得大自在。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無量功德。詣菩提場。為欲降伏。眾魔怨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欲圓滿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故。轉正法輪故。為欲震大師子吼故。施大法雨。令諸眾生。得滿足故。令諸眾生。得清淨法眼故。令諸外道。息諍論故。欲使本願。得圓滿故。於一切法。得自在故。

仁者。汝等應當。發心往詣。親近供養。

即說偈言。

無量百千劫。具慈悲喜捨。禪定智慧通。於今證涅槃。

若欲遠三惡。及離於八難。受天妙樂報。乃至得涅槃。

應持上供具。供養於菩薩。六年修苦行。欲詣菩提場。

三千世界主。釋梵及日月。一切無與等。見者咸歡悅。

降伏諸魔軍。必當成正覺。身相三十二。最勝自莊嚴。

梵音甚清徹。心淨離諸過。或有人樂欲。上生於梵世。

或有人樂欲。證得聲聞果。或有人樂欲。得成辟支佛。

或有人樂欲。當獲無上果。如是諸人等。應供養導師。

佛告諸比丘。

時大梵天王。為供養菩薩故。以神通力。令三千大千世界。皆悉清淨。除諸砂鹵。瓦礫荊棘。地平如掌。無有丘墟。以金銀琉璃。硨磲馬碯。珊瑚虎魄。真珠等寶。而嚴飾之。

又遍三千大千世界。生諸瑞草。青綠右旋。柔軟可愛。如迦陵陀衣。

又諸巨海。變為平地。亦不嬈彼。魚鼈黿鼉。水性之屬。所有十方剎土。梵王帝釋。護世四王。咸見此間。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嚴淨。各於本土。皆悉莊嚴。遙申供養。

又十方無邊剎土。一切菩薩。為供養故。以超過人天。殊勝供具。各於本國。而申供養。皆見無邊世界。如一佛土。諸須彌山。鐵圍山間。幽冥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及。咸見菩薩。光明普照。

有十六天子。守護此菩提之場。是諸天子。皆證無生法忍。及得阿惟越致。

其名曰。轉進天子。無勝天子。施與天子。愛敬天子。勇力天子。善住天子。持地天子。作光天子。無垢天子。法自在天子。法幢天子。所行吉祥天子。無障礙天子。大莊嚴天子。清淨戒香天子。蓮花光明天子。如是等天子。

各化四萬。八十由旬。廣設無量。寶莊嚴具。其地四邊。皆有七重寶路。一一寶路。皆悉行列。寶多羅樹。一一樹間。金繩交絡。垂諸寶鈴。覆以寶網。閻浮檀金。以為蓮花。遍滿於地。一一花上。各以七寶。而嚴飾之。復燒種種。上妙天香。十方世界。人天之中。所有妙樹。悉於中現。又十方世界。一切水陸。勝妙香花。悉於中現。又十方世界。諸佛菩薩。各於本土。現無量資糧。廣博嚴飾。福德智慧。菩提道場。如是種種事。業皆悉現。於此道場中。

佛告諸比丘。

十六天子。見如是等。神通瑞相。種種莊嚴。踊躍歡喜。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見此道場。歎未曾有。各想自宮。猶如塜墓。皆有無量。讚述功德。

復有四護菩提樹神。

一名。毘留薄瞿。二名。蘇摩那。三名。烏珠鉢底。四名。帝珠。

各以神力。變菩提樹。高廣嚴好。各長八十多羅之樹。根莖枝葉。花果茂盛。端正可愛。莊嚴無比。見者歡喜。踰於帝釋。歡喜園中。波利質多羅樹。拘鞞羅樹。菩薩所坐。成菩提處。則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心也。此樹下地。純以金剛所成。不可沮壞。

佛告諸比丘。

菩薩欲往。菩提樹時。放大光明。遍照無邊。無量世界。地獄眾生。皆得離苦。餓鬼眾生。皆得飽滿。畜生眾生。慈心相向。諸根不具。眾生皆得具足。病苦眾生。皆得痊愈。怖畏眾生。皆得安樂。獄囚眾生。皆得釋然。貧窮眾生。皆得財寶。煩惱眾生。皆得解脫。飢渴眾生。皆得飲食。懷孕眾生。皆得免難。羸瘦眾生。皆得充健。而於此時。無一眾生。為貪恚癡。之所逼惱。人天不死。亦不受胎。是時一切眾生。更相慈慜。生利益心。如父如母。如姊如妹。如兄如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地獄痛苦逼。一切皆休息。畜生相食噉。各各起慈心。

八難皆閉塞。三惡悉空靜。光明所照處。咸受微妙樂。

眼耳鼻舌等。諸根不完具。皆悉得具足。煩惱所擾者。

便得大安樂。狂亂得正念。貧賤得富貴。病苦得痊除。

禁囚得解脫。一切無忿競。展轉起慈心。如父母愛子。

菩薩光明網。遍滿於十方。普照恒沙界。暎蔽無邊土。

鐵圍大鐵圍。及餘諸山等。皆悉不復現。變為一佛剎。

以眾寶所成。嚴飾甚微妙。由光照燭故。一切如觀掌。

如是等莊嚴。為供養菩薩。護菩提場神。有十六天子。

面八十由旬。現種種嚴飾。菩薩大威力。面八十由旬。

亦現無邊剎。各各皆嚴淨。天龍八部眾。覩如是事已。

還自思本宮。而生塜墓想。咸起奇特心。頌歎諸功德。

善哉福難思。乃感如斯果。匪唯身語意。起如是莊嚴。

以本願力故。一切皆成就。隨諸眾生業。皆悉得滿足。

四護菩提神。嚴飾菩提樹。勝過歡喜園。帝釋殊妙林。

此神所嚴飾。端正甚可愛。一切天人等。稱讚無窮已。

佛告諸比丘。

菩薩清淨光明。普照世界。滅除一切。眾生煩惱。遇斯光者。皆生欣喜。此光又照。迦利龍王宮。

時彼龍王。遇斯光明。於龍眾中。而說偈言。

過去三佛皆已現。智慧光明真金色。於是還覩無垢光。由斯定有佛興世。

其光清淨踰日月。非螢非燭星電等。亦非梵釋阿修羅。一切威光所能及。

我以先業行不善。所處宮殿常昏暗。恒雨熱沙以燒身。自念長時受斯苦。

忽遇光明如日照。身心清涼遍歡喜。億劫修行眾行者。今時定坐菩提場。

我與汝等諸親眷。衣服香花并伎樂。及以種種莊嚴具。供養利益世間者。

佛告諸比丘。

龍王爾時。與其眷屬。歡喜踊躍。瞻顧四方。乃見菩薩。身相巍巍。如須彌山。梵釋四王。龍神八部。皆悉圍遶。心大歡喜。頭面禮足。恭敬尊重。即以種種香花。衣服瓔珞。作眾伎樂。供養菩薩。合掌曲躬。以偈讚曰。

面淨如滿月。世間大導師。我昔值諸佛。瑞相皆如是。

今尊破魔已。行當證菩提。曾於過去劫。廣修內外施。

持戒及忍辱。精進禪智慧。方便大慈悲。願力喜捨等。

以是諸功德。當得成佛道。一切諸叢林。低枝禮佛樹。

有千吉祥瓶。圍遶在虛空。眾鳥吐和音。翻翔競隨逐。

身色真金光。遍照於十方。惡趣停苦惱。世間蒙快樂。

尊今於三界。定為大導師。梵王及帝釋。欲色諸天子。

咸捨微妙樂。皆來申供養。尊今於世間。必為大醫王。

凡是所遊踐。蓮華隨步起。尊今於世間。必為應供者。

導師坐道場。無量拘胝數。一切魔軍眾。皆當自摧伏。

日月可墮落。須彌可崩壞。若未得菩提。終不可移動。

願我與眷屬。得捨此龍身。功德自莊嚴。當往菩提座。

說是偈已。其龍王妃。名曰金光。與無量龍女。恭敬圍遶。持眾寶蓋。衣服瓔珞。人天妙花。復持寶器。盛眾名香。奏諸伎樂。

說是妙偈。讚菩薩曰。

能斷貪瞋癡。世間諸過患。渡生死海者。故我今頂禮。

尊為大醫王。善拔煩惱箭。眾生未調伏。而當調伏之。

眾生處世間。恒為煩惱覆。尊當以慧日。照之令得除。

世間無依怙。今當得依怙。而於虛空中。雨種種衣食。

諸天龍神等。皆生歡喜心。辯才大導師。願速坐道場。

降伏眾魔怨。當成無上道。似昔諸如來。所證菩提法。

無量劫修習。利益諸群生。願速坐道場。證無上菩提。

佛告諸比丘。

菩薩爾時。作是思惟。

古昔諸佛。坐於何座。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作是念時。即知過去諸佛。皆坐淨草。而成正覺。

是時淨居天子。知菩薩心。白菩薩言。

如是如是。過去諸佛。欲證菩提。皆坐淨草。

爾時菩薩。復自思惟。

誰能與我。如是淨草。

時釋提桓因。即變其身。為刈草人。在菩薩右。不近不遠。持草而立。其草青紺。如孔雀尾。柔軟可愛。如迦尸迦衣。宛轉右旋。香氣芬馥。

爾時菩薩。既見化人。執斯妙草。漸向其所。徐而問之。

汝名字誰。

其人答曰。

我名吉祥。

菩薩思惟。

我今欲求。自身吉祥。復欲令他。而得吉祥。人名吉祥。於我前立。我今定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菩薩。欲從化人。而求淨草。出是語時。梵聲微妙。所謂。真實聲。周正聲。清亮聲。和潤聲。流美聲。善導聲。不謇聲。不澁聲。不破聲。柔軟聲。憺雅聲。分析聲。順耳聲。合意聲。如迦陵頻伽聲。如命命鳥聲。如殷雷聲。如海波聲。如山崩聲。如天讚聲。如梵天聲。如師子聲。如龍王聲。如象王聲。不急疾聲。不遲緩聲。解脫之聲。無染著聲。依義之聲。應時之聲。宣說八千萬億。法門之聲。順一切諸佛法聲。

菩薩以此。美妙之聲。語化人言。

仁者。汝能與我。淨草以不。

於是頌曰。

吉祥汝今時。宜速施淨草。我當坐是草。降伏彼魔軍。

若證寂滅法。即得無上道。我為菩提故。無量劫修行。

施戒精進忍。禪定智慧力。解脫與意樂。福德及神通。

緣彼諸行故。今得圓滿果。若施我淨草。獲無量福德。

因施淨草故。必當成導師。吉祥聞此言。心生大歡喜。

手持淨妙草。住於菩薩前。即以歡喜心。而白菩薩言。

若以施草故。能獲大菩提。幸先授菩提。然後受淨草。

菩薩報吉祥。非唯施淨草。即獲大菩提。應修無量德。

方蒙諸佛記。吉祥汝應知。菩提不妄授。菩提可妄授。

我當以菩提。授一切眾生。吉祥汝應知。

我證菩提已。分布諸世間。汝當於我所。聽受甘露法。

菩薩受淨草。往詣菩提場。舉足欲行時。其地大震動。

諸天龍神等。皆生歡喜心。恭敬合掌言。

菩薩於今者。必降伏眾魔。定獲甘露法。證於無上道。

佛告諸比丘。

菩薩向菩提場時。無量菩薩。并諸天眾。各各莊飾。菩提之樹。其菩提樹。有八萬四千。一一皆願菩薩。坐其樹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菩提樹。或有高顯殊特。百千由旬。純花所成。或有菩提樹。高顯殊特。二億由旬。純香所成。或有菩提樹。高顯殊特。百千由旬。純以栴檀所成。或有菩提樹。高顯殊特。五億由旬。純以繒綵所成。或有菩提樹。高顯殊特。十億由旬。純以珠寶所成。或有菩提樹。高顯殊特。百億由旬。純以七寶所成。如是八萬四千。菩提之樹。一一樹下。各隨色類。敷師子座。或有師子之座。以花莊嚴。或有師子之座。以香莊嚴。或有師子之座。以栴檀莊嚴。或有師子之座。以珠寶莊嚴。或有師子之座。以雜寶莊嚴。

佛告諸比丘。

爾時菩薩。示現取草。周遍敷設。如師子王。具足勢力。精進堅固。無諸過失。貴盛自在。智慧覺悟。有大名稱。降伏眾魔。摧諸外道。具足如是。種種功德。將證菩提。而面向東。於淨草上。結跏趺坐。

端身正念。發大誓言。

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

寧可碎是身。終不起此座。

爾時菩薩。昇菩提座。即證方廣。神通遊戲。大嚴之定。得是定已。現身各各坐彼。師子之座。一一身上。皆具眾妙。相好莊嚴。其餘菩薩。并諸天人。各各皆謂菩薩。獨坐其座。又由定力。能令地獄。餓鬼畜生。閻羅王界。及諸人天。皆見菩薩。坐菩提座。

嚴菩提場品第二十

佛告諸比丘。

爾時菩薩。坐菩提場。六欲諸天。恐有障難。即於東面。恭敬而住。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皆有無量。諸天恭敬而住。

是時菩薩。放大光明。其光名為。開發菩薩智。周遍照耀。盡虛空界。一切十方。諸佛剎土。

爾時東方世界。有國名離垢。其佛號曰。離垢光明。彼有菩薩摩訶薩。名遊戲莊嚴。遇斯光已。與無央數。菩薩圍遶而來。詣菩提場。為供養故。住菩薩前。

爾時菩薩。以神通力。變現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佛剎。成一清淨。琉璃道場。一切佛剎。五道眾生。展轉指示。

各相謂言。

此是何人。神通遊戲。莊嚴威德。色相乃爾。

是時菩薩。於一一眾生。前現化菩薩。而說頌曰。

能斷諸垢濁。貪瞋癡習氣。身照十方剎。暎蔽眾光明。

福智及三昧。積劫轉增長。一切諸莊嚴。最勝牟尼力。

爾時南方世界。有國名寶莊嚴。其佛號曰光明。彼有菩薩摩訶薩。名現寶蓋。遇斯光已。與無央數菩薩。圍遶而來。詣菩提場。為供養故。住菩薩前。

爾時菩薩。以神通力。持一寶蓋。周遍覆此。菩提之場。大梵天王。釋提桓因。護世四王。更相謂言。

以何果報。而現如此。寶莊嚴蓋。

於寶蓋中。出妙頌曰。

在昔億千劫。供養三世佛。慈心行捨施。故得相莊嚴。

成就那延力。導師感是報。利益於一切。端坐菩提場。

爾時西方世界。有國名詹波。其佛號曰。開敷花王智慧神通。彼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寶網。遇斯光已。與無央數菩薩。圍遶而來。詣菩提場。為供養故。住菩薩前。

爾時菩薩。以神通力。取一勝妙。寶網彌覆。菩提道場。

十方諸來天眾。龍神八部。更相謂言。

以何因緣。感斯寶網。

於寶網中。出妙頌曰。

能為眾寶因。眾寶所依處。三界皆歸趣。名聞遍十方。

欲證大菩提。住於清淨法。精進力成佛。能感如斯供。

爾時北方世界。有國名曰轉。其佛號曰。掩蔽日月光。彼有菩薩摩訶薩。名莊嚴王。遇斯光已。與無央數菩薩。圍遶而來。詣菩提場。為供養故。住菩薩前。

爾時菩薩。以神通力。令十方無邊剎土。功德莊嚴之臺。皆現於此。菩提道場。

諸來眾會。心生奇特。一切人天。更相謂言。

以何因緣。感此殊勝。莊嚴妙臺。

於妙臺中。出妙頌曰。

由昔無邊劫。福智資粮滿。身口意清淨。慚愧及慈悲。

無上能仁尊。眾善無不具。今坐菩提座。故獲如斯福。

爾時東南方世界。有國名德王。佛號功德光明王。彼有菩薩摩訶薩。名功德慧。遇斯光已。與無央數菩薩。圍遶而來。詣菩提場。為供養故。住菩薩前。

爾時菩薩。以神通力。化作無量。功德莊嚴。眾寶樓觀。

諸來天龍。夜叉等眾。見未曾有。生奇特心。更相謂言。

以何因緣。而有斯瑞。

於樓觀中。而說頌曰。

眾德之所生。具足功德者。能成就功德。天龍咸恭敬。

德海詣道場。功德香普熏。今坐菩提座。感如斯供養。

爾時西南方。有國名出寶。其佛號寶幢。彼有菩薩摩訶薩。名出眾寶。遇斯光已。與無央數菩薩。圍遶而來。詣菩提場。為供養故。住菩薩前。

爾時菩薩。以神通力。化作無量阿僧祇。眾寶圓光。

其中諸天。見未曾有。生奇特心。更相謂言。

以何威力而現如是。眾寶圓光。

其圓光中。出妙頌曰。

以眾寶宮殿。花果與園林。頭目髓腦等。身肉及手足。

如是種種施。積習諸功德。今現證菩提。感如斯供養。

爾時西北方世界。有國名雲。其佛號曰雲王。彼有菩薩摩訶薩。名雲雷震聲。遇斯光已。與無央數菩薩。圍遶而來。詣菩提場。為供養故。住菩薩前。

爾時菩薩。以神通力。化作沈水香雲。及栴檀香雲。遍布菩提道場。

諸天眾會。皆生歡喜。奇特之心。共相謂言。

以何因緣。有斯瑞應。

其香雲中。出妙頌曰。

法雲覆一切。普雨於法雨。滅眾生煩惱。令得於涅槃。

神通定根力。功德為莊嚴。證甘露菩提。故獲如斯供。

爾時東北方世界。有國名金網。其佛號寶蓋光明。彼有菩薩摩訶薩。名金網莊嚴。遇斯光已。與無央數菩薩。圍遶而來。詣菩提場。為供養故。住菩薩前。

爾時菩薩。以神通力。於彼諸來菩薩。供養具中。化出無量無邊。大菩薩眾。皆有殊勝。三十二相。莊嚴其身。執持花鬘。曲躬稽首。

一一菩薩。以偈頌曰。

由昔無邊劫。深信極尊敬。以微妙音聲。讚歎諸如來。

今坐菩提座。是故我頂禮。願以讚歎業。當得無上果。

爾時下方世界。有國名普觀。其佛號曰普見。彼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寶藏。遇斯光已。與無央數。菩薩圍遶。而來詣菩提場。為供養故。住菩薩前。

爾時菩薩。以神通力。於一一菩薩前。化出廣大。妙金蓮花。而於花中。皆有婇女。出現半身。端正姝妙。咸以寶莊嚴具。嚴飾其身。手執種種。金珠瓔珞。曲躬稽首。

而諸人天。更相謂言。

以何因緣。感得如是。微妙婇女。

是諸婇女。以偈頌曰。

由昔無邊劫。頂禮諸如來。辟支及聲聞。父母并尊者。

質直無過患。具一切功德。皆應恭敬禮。清淨戒圓滿。

爾時上方世界。有國名殊勝功德。其佛號曰德王。彼有菩薩摩訶薩。名虛空藏。遇斯光已。與無央數菩薩。圍遶來詣。菩提道場。為供養故。住菩薩前。

爾時菩薩。以神通力。於虛空中。普雨十方世界。諸佛剎土。昔所不見。昔所未聞。眾寶花鬘。塗香末香燒香。繒綵衣服。幢幡寶蓋。摩尼眾寶。金銀琉璃。車璩馬瑙。象馬車乘。輦輿兵眾。花樹果樹。童男童女。

爾時梵釋。護世。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群生。皆悉得見。生歡喜心。無有驚怖。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利益一切世間者。欲證無上菩提時。十方無量諸菩薩。皆悉如雲而集會。

彼諸菩薩所來事。我今以喻而略說。無量菩薩從空來。猶如密雲震吼聲。

各各執持寶瓔珞。明珠垂懸甚嚴飾。無量菩薩從空來。首飾寶冠垂辮髮。

擎捧如花妙臺觀。而至菩提道場所。無量菩薩從空來。猶如師子震吼聲。

說空無相及無願。而至菩提道場所。無量菩薩從空來。猶如牛王哮吼聲。

雨未曾有微妙花。而至菩提道場所。無量菩薩從空來。美聲猶如孔雀王。

身光出現千種相。而至菩提道場所。無量菩薩從空來。光明猶如淨滿月。

以妙音聲而讚歎。菩薩無量諸功德。無量菩薩從空來。光明照耀猶如日。

暎蔽一切魔宮殿。而至菩提道場所。無量菩薩從空來。身色美艷如虹蜺。

福慧資粮悉圓滿。而至菩提道場所。無量菩薩從空來。手出摩尼眾寶網。

并散曼陀蘇曼陀。婆利師花詹波花。及持如是等花鬘。而至菩提道場所。

無量菩薩從空來。以神通力震大地。而諸眾生不驚怖。一切靡不歡喜者。

無量菩薩從空來。手接須彌大山王。如持花鬘不為重。而至菩提道場所。

無量菩薩從空來。頂戴四大香水海。遍灑大地皆嚴淨。而至菩提道場所。

無量菩薩從空來。各持殊勝眾寶蓋。令諸菩薩皆覩見。而至菩提道場所。

無量菩薩從空來。現為梵王住寂定。一一毛孔演妙法。說大慈悲及喜捨。

無量菩薩從空來。示為帝釋微妙形。一切天人共圍遶。而至菩提道場所。

無量菩薩從空來。示為護世之形像。一切天人共圍遶。各各散以天花香。

以緊那羅乾闥婆。美妙音聲讚菩薩。無量菩薩從空來。各持芬香妙花樹。

枝葉花果遍莊嚴。而至菩提道場所。其樹花臺有菩薩。於彼花中出半身。

悉皆具相三十二。各各執持諸妙花。拘物頭花波頭摩。優鉢羅花芬陀利。

無量菩薩從空來。手持清淨蓮花沼。其身廣大如須彌。變為淨妙諸花鬘。

遍覆三千大千界。而至菩提道場所。無量菩薩從空來。各於眼中現劫燒。

而復於此示成劫。遍身一一支節中。演出無邊諸佛法。所有眾生皆得聞。

聞者悉斷諸貪欲。而至菩提道場所。無量菩薩從空來。其身端正甚可愛。

以眾寶具而莊嚴。其聲猶如緊那羅。一切天人修羅等。見聞皆悉無厭足。

無量菩薩從空來。其身堅固如金剛。震動大地至水際。而至菩提道場所。

無量菩薩從空來。光明照耀如日月。滅除眾生煩惱苦。而至菩提道場所。

無量菩薩從空來。其身皆是眾寶成。遍於無邊佛剎土。普雨雜寶妙花香。

一切眾生悉歡喜。而至菩提道場所。無量菩薩從空來。各能總持四種藏。

其身一一毛孔中。演說無數諸經典。具足辯才大智慧。覺悟惛醉諸群生。

無量菩薩從空來。執持天鼓如須彌。擊出美妙大音聲。遍滿拘胝億佛剎。

普告一切諸人天。娑婆世界雨甘露。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八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