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三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溫泉林天經第四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尊者三彌提。亦遊王舍城。住溫泉林。於是。尊者三彌提。夜將向旦。從房而出。往詣溫泉。脫衣岸上。入溫泉浴。浴已還出。拭體著衣。
爾時有一天。形體極妙。色像巍巍。夜將向旦。往詣尊者三彌提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彼天色像。威神極妙。光明普照。於溫泉岸。
彼天卻住。於一面已。白尊者三彌提曰。
比丘。受持跋地羅帝偈耶。
尊者三彌提。答彼天曰。
我不受持。跋地羅帝偈也。
尋問彼天。
汝受持跋地羅帝偈耶。
彼天答曰。
我亦不受持。跋地羅帝偈也。
尊者三彌提。復問彼天。
誰受持跋地羅帝偈耶。
彼天答曰。
世尊遊此王舍城。在竹林迦蘭哆園。彼受持跋地羅帝偈也。
比丘。可往面從世尊。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
所以者何。跋地羅帝偈者。有法有義。為梵行本。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族姓者。至信。捨家。無家。學道。當以跋地羅帝偈。善受持誦。
彼天說如是。稽首尊者三彌提足。繞三匝已。即彼處沒。
於是。尊者三彌提。天沒不久。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我於今日。夜將向旦。出房往詣。彼溫泉所。脫衣岸上。入溫泉浴。浴已便出。住岸拭身。
爾時有一天。形體極妙。色像巍巍。夜將向旦。來詣我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彼天色像。威神極妙。光明普照。於溫泉岸。
彼天卻住。於一面已。而白我曰。
比丘。受持跋地羅帝偈耶。
我答彼天。
不受持跋地羅帝偈也。
我問彼天。
汝受持跋地羅帝偈耶。
彼天答曰。
我亦不受持。跋地羅帝偈也。
我復問。
誰受持跋地羅帝偈耶。
彼天答曰。
世尊遊此王舍城。住竹林迦蘭哆園。彼受持跋地羅帝偈也。
比丘。可往面從世尊。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
所以者何。跋地羅帝偈者。有義有法。為梵行本。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族姓者。至信。捨家。無家。學道。當以跋地羅帝偈。善受持誦。
彼天說如是。稽首我足。繞三匝已。即彼處沒。
世尊問曰。
三彌提。汝知彼天。從何處來。彼天名何耶。
尊者三彌提答曰。
世尊。我不知彼天。從何所來。亦不知名也。
世尊告曰。
三彌提。彼天子名正殿。為三十三天軍將。
於是。尊者三彌提白曰。
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者。諸比丘。從世尊聞已。當善受持。
世尊告曰。
三彌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說。
尊者三彌提白曰。
唯然。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作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佛說如是。即從座起。入室宴坐。
於是諸比丘。便作是念。
諸賢。當知世尊。略說此教。不廣分別。即從座起。入室宴坐。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作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彼復作是念。
諸賢。誰能廣分別。世尊向所略說義。
彼復作是念。
尊者大迦旃延。常為世尊。之所稱譽。及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廣分別。世尊向所略說義。諸賢共往。詣尊者大迦旃延所。請說此義。若尊者大迦旃延。為分別者。我等當善受持。
於是諸比丘。往詣尊者大迦旃延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白曰。
尊者大迦旃延。當知世尊。略說此教。不廣分別。即從座起。入室宴坐。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我等便作是念。
諸賢。誰能廣分別。世尊向所略說義。
我等復作是念。
尊者大迦旃延。常為世尊。之所稱譽。及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廣分別。世尊向所略說義。
唯願尊者大迦旃延。為慈愍故。而廣說之。
尊者大迦旃延告曰。
諸賢。聽我說喻。慧者聞喻。則解其義。
諸賢。猶如有人。欲得求實。為求實故。持斧入林。彼見大樹。成根莖節。枝葉華實。彼人不觸。根莖節實。但觸枝葉。諸賢所說。亦復如是。世尊現在。捨來就我。而問此義。
所以者何。諸賢。當知世尊。是眼。是智。是義。是法。法主。法將。說真諦義。現一切義。由彼世尊。諸賢應往。詣世尊所。而問此義。
世尊。此云何。此何義。
如世尊說者。諸賢等當善受持。
時諸比丘白曰。
唯然。尊者大迦旃延。世尊是眼。是智。是義。是法。法主。法將。說真諦義。現一切義。由彼世尊。我等往詣世尊所。而問此義。
世尊。此云何。此何義。
如世尊說者。我等當善受持。然尊者大迦旃延。常為世尊。之所稱譽。及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廣分別。世尊向所略說義。唯願尊者大迦旃延。為慈愍故。而廣說之。
尊者大迦旃延。告諸比丘。
諸賢等共。聽我所說。
諸賢。云何比丘。念過去耶。
諸賢。比丘。實有眼。知色可喜。意所念。愛色。欲相應。心樂。捫摸本。本即過去也。彼為過去識欲染著。因識欲染著已。則便樂彼。因樂彼已。便念過去。
如是耳鼻舌身。實有意。知法可喜。意所念。愛法。欲相應。心樂。捫摸本。本即過去也。彼為過去識欲染著。因識欲染著已。則便樂彼。因樂彼已。便念過去。
諸賢。如是比丘。念過去也。
諸賢。云何比丘。不念過去。
諸賢。比丘。實有眼。知色可喜。意所念。愛色。欲相應。心樂。捫摸本。本即過去也。彼為過去識。不欲染著。因識不欲染著已。則便不樂彼。因不樂彼已。便不念過去。
如是耳鼻舌身。實有意。知法可喜。意所念。愛法。欲相應。心樂。捫摸本。本即過去也。彼為過去識。不欲染著。因識不欲染著已。則便不樂彼。因不樂彼已。便不念過去。
諸賢。如是比丘。不念過去也。
諸賢。云何比丘。願未來耶。
諸賢。比丘。若有眼。色。眼識未來者。彼未得欲得。已得心願。因心願已。則便樂彼。因樂彼已。便願未來。
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識未來者。未得欲得。已得心願。因心願已。則便樂彼。因樂彼已。便願未來。
諸賢。如是比丘。願未來也。
諸賢。云何比丘。不願未來。
諸賢。比丘。若有眼。色。眼識未來者。未得不欲得。已得心不願。因心不願已。則便不樂彼。因不樂彼已。便不願未來。
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識未來者。未得不欲得。已得心不願。因心不願已。則便不樂彼。因不樂彼已。便不願未來。
諸賢。如是比丘。不願未來也。
諸賢。云何比丘。受現在法。
諸賢。比丘。若有眼。色。眼識現在者。彼於現在。識欲染著。因識欲染著已。則便樂彼。因樂彼已。便受現在法。
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識現在者。彼於現在。識欲染著。因識欲染著已。則便樂彼。因樂彼已。便受現在法。
諸賢。如是比丘。受現在法也。
諸賢。云何比丘。不受現在法。
諸賢。比丘。若有眼。色。眼識現在者。彼於現在。識不欲染著。因識不欲染著已。則便不樂彼。因不樂彼已。便不受現在法。
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識現在者。彼於現在。識不欲染著。因識不欲染著已。則便不樂彼。因不樂彼已。便不受現在法。
諸賢。如是比丘。不受現在法。
諸賢。謂世尊略說此教。不廣分別。即從座起。入室宴坐。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此世尊略說。不廣分別。我以此句。以此文。廣說如是。
諸賢。可往向佛具陳。若如世尊。所說義者。諸賢等。便可共受持。
於是諸比丘。聞尊者大迦旃延所說。善受持誦。即從座起。繞尊者大迦旃延。三匝而去。
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向世尊略說此教。不廣分別。即從座起。入室燕坐。尊者大迦旃延。以此句。以此文。而廣說之。
世尊聞已。嘆曰。
善哉善哉。我弟子中。有眼。有智。有法。有義。
所以者何。謂師為弟子。略說此教。不廣分別。彼弟子。以此句。以此文。而廣說之。如大迦旃延比丘所說。汝等應當。如是受持。
所以者何。以說觀義。應如是也。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溫泉林天經第四竟。
釋中禪室尊經第五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盧夷強耆。遊於釋中。在無事禪室。於是。尊者盧夷強耆。夜將向旦。從彼禪室出。在露地禪室蔭中。於繩床上。敷尼師檀。結跏趺坐。
爾時有一天。形體極妙。色像巍巍。夜將向旦。往詣尊者盧夷強耆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彼天色像。威神極妙。光明普照。於其禪室。
彼天卻住。於一面已。白尊者盧夷強耆曰。
比丘。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尊者盧夷強耆。答彼天曰。
我不受持。跋地羅帝偈。亦不受義。
尋問彼天。
汝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彼天答曰。
我受持跋地羅帝偈。然不受義。
尊者盧夷強耆。復問彼天。
云何受持。跋地羅帝偈。而不受義耶。
彼天答曰。
一時世尊。遊王舍城。住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比丘。我如是受持。跋地羅帝偈。不受持義。
尊者盧夷強耆。復問彼天。
誰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彼天答曰。
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彼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比丘。可往面從世尊。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所以者何。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者。有義有法。為梵行本。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族姓者。至信。捨家。無家。學道。當以跋地羅帝偈。及其義。善受持誦。
彼天說如是。稽首尊者盧夷強耆足。繞三匝已。即彼處沒。
天沒不久。於是。尊者盧夷強耆。在釋中。受夏坐訖。過三月已。補治衣竟。攝衣持鉢。往詣舍衛國。展轉進前。至舍衛國。住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盧夷強耆。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我一時遊於釋中。在無事禪室。世尊。我於爾時。夜將向旦。從彼禪室出。在露地禪室蔭中。於繩床上。敷尼師檀。結跏趺坐。
爾時有一天。形體極妙。色像巍巍。夜將向旦。來詣我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彼天色像。威神極妙。光明普照。於其禪室。
彼天卻住。於一面已。而白我曰。
比丘。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我答彼天。
不受持跋地羅帝偈。亦不受義。
尋問彼天。
汝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彼天答曰。
我受持跋地羅帝偈。然不受義。
我復問天。
云何受持。䟦地羅帝偈。而不受義耶。
天答我曰。
一時佛遊王舍城。住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不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比丘。我如是受持。跋地羅帝偈。不受持義也。
我復問天。
誰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天答我曰。
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彼受持䟦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比丘。可往面從世尊。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所以者何。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者。有義有法。為梵行本。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族姓者。至信。捨家。無家。學道。當以䟦地羅帝偈。及其義。善受持誦。
彼天說如是。稽首我足。繞三匝已。即彼處沒。
於是世尊。問尊者盧夷強耆。
汝知彼天。從何處來。彼天名何耶。
尊者盧夷強耆答曰。
世尊。我不知彼天。從何處來。亦不知名也。
世尊告曰。
強耆。彼天子名般那。為三十三天軍將。
彼時。尊者盧夷強耆白曰。
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者。諸比丘從。世尊聞已。當善受持。
世尊告曰。
強耆。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廣說其義。
尊者盧夷強耆白曰。
唯然。當受教聽。
佛言。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作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強耆。云何比丘。念過去耶。
若比丘。樂過去色。欲。著。住。樂過去覺。想。行。識。欲。著。住。如是比丘。念過去也。
強耆。云何比丘。不念過去。
若比丘。不樂過去色。不欲。不著。不住。不樂過去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念過去。
強耆。云何比丘。願未來耶。
若比丘。樂未來色。欲。著。住。樂未來覺。想。行。識。欲。著。住。如是比丘。願未來也。
強耆。云何比丘。不願未來。若比丘。不樂未來色。不欲。不著。不住。不樂未來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願未來。
強耆。云何比丘。受現在法。
若比丘。樂現在色。欲。著。住。樂現在覺。想。行。識。欲。著。住。如是比丘。受現在法。
強耆。云何比丘。不受現在法。
若比丘。不樂現在色。不欲。不著。不住。不樂現在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受現在法。
佛說如是。尊者盧夷強耆。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釋中禪室尊經第五竟。
阿難說經第六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為諸比丘。夜集講堂。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爾時有一比丘。過夜平旦。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彼尊者阿難。為諸比丘。夜集講堂。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於是世尊。告一比丘。
汝往至阿難比丘所。作如是語。
阿難。世尊呼汝。
彼一比丘。受世尊教。即從座起。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往至尊者阿難所。而語曰。
世尊呼尊者阿難。
尊者阿難。即往佛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世尊問曰。
阿難。汝實為諸比丘。夜集講堂。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尊者阿難答曰。
唯然。
世尊問曰。
阿難。汝云何。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尊者阿難。即便說曰。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為作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進。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世尊。即復問曰。
阿難。云何比丘。念過去耶。
尊者阿難答曰。
世尊。若有比丘。樂過去色。欲。著。住。樂過去覺。想。行。識。欲。著。住。如是比丘。念過去也。
世尊。即復問曰。
阿難。云何比丘。不念過去。
尊者阿難答曰。
世尊。若比丘。不樂過去色。不欲。不著。不住。不樂過去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念過去。
世尊即復問曰。
阿難。云何比丘。願未來耶。
尊者阿難答曰。
世尊。若比丘。樂未來色。欲。著。住。樂未來覺。想。行。識。欲。著。住。如是比丘。願未來也。
世尊即復問曰。
阿難。云何比丘。不願未來。
尊者阿難答曰。
世尊。若比丘。不樂未來色。不欲。不著。不住。不樂未來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願未來。
世尊。即復問曰。
阿難。云何比丘。受現在法。
尊者阿難答曰。
世尊。若比丘。樂現在色。欲。著。住。樂現在覺。想。行。識。欲。著。住。如是比丘。受現在法。
世尊。即復問曰。
阿難。云何比丘。不受現在法。
尊者阿難答曰。
世尊。若比丘。不樂現在色。不欲。不著。不住。不樂現在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受現在法。
世尊。我以如是。為諸比丘。夜集講堂。說䟦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於是世尊。告諸比丘。
善哉善哉。我弟子中。有眼。有智。有義。有法。
所以者何。謂弟子。在師面前。如是句。如是文。廣說此義。實如阿難比丘所說。汝等應當。如是受持。
所以者何。此說觀義。應如是也。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阿難說經第六竟。
意行經第七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為汝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謂分別意行經。如意行生。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
云何意行生。
若有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梵身天中。諸梵身天者。生彼住彼。受離生喜樂。及比丘住此。入初禪。受離生喜樂。此二離生喜樂。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梵身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晃昱天中。諸晃昱天者。生彼住彼。受定生喜樂。及比丘住此。入第二禪。受定生喜樂。此二定生喜樂。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晃昱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遍淨天中。諸遍淨天者。。生彼住彼。受無喜樂。及比丘住此。入第三禪。受無喜樂。此二無喜樂。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遍淨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果實天中。諸果實天者。生彼住彼。受捨。念。清淨樂。及比丘住此。入第四禪。受捨。念。清淨樂。此二捨。念。清淨樂。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果實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無量空處天中。諸無量空處天者。生彼住彼。受無量空處想。及比丘住此。受無量空處想。此二無量空處想。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無量空處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度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無量識處天中。諸無量識處天者。生彼住彼。受無量識處想。及比丘住此。受無量識處想。此二無量識處想。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無量識處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度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無所有處天中。諸無所有處天者。生彼住彼。受無所有處想。及比丘住此。受無所有處想。此二無所有處想。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無所有處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度一切無所有處想。非有想非無想。是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非有想非無想處天中。諸非有想非無想處天者。生彼住彼。受非有想非無想處想。及比丘住此。受非有想非無想處想。此二想。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非有想非無想處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想知滅身觸。成就遊。慧見諸漏盡斷智。彼諸定中。此定。說最第一。最大。最上。最勝。最妙。
猶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者。說最第一。最大。最上最勝。最妙。如是彼諸定中。此定。說最第一。最大。最上。最勝。最妙。得此定。依此定。住此定已。不復受生。老病死苦。是說苦邊。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意行經第七竟。
拘樓瘦無諍經第八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婆奇瘦。劍磨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當為汝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名分別無諍經。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
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離此二邊。則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有稱。有譏。有無稱。無譏。而為說法。決定於齊。決定知已。所有內樂。常求彼也。莫相導說。亦莫面前稱譽。齊限說。莫求齊限。隨國俗法。莫是莫非。
此分別無諍經事。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者。
此何因說。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是說一邊。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
無義相應者。是說二邊。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者。因此故說。
離此二邊。則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覺。趣涅槃者。此何因說。有聖道八支。正見。乃至正定。是謂為八。
離此二邊。則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覺。趣涅槃者。因此故說。有稱。有譏。有無稱。無譏。而為說法者。
此何因說。云何為稱。云何為譏。而不說法。
若有欲相應。與喜樂俱。極下賤業。為凡夫行。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自譏。
所以者何。欲者。無常。苦。磨滅法。彼知欲無常已。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自譏。
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自譏。
所以者何。彼沙門。梵志。所可畏苦。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彼沙門。梵志。復抱此苦。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自譏。有結不盡。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自譏。
所以者何。若有結不盡者。彼有亦不盡。是故。彼一切。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自譏也。有結盡者。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則便自稱。
所以者何。若有結盡者。彼有亦盡。是故。彼一切。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自稱也。
不求內樂。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自譏。
所以者何。若有不求內樂者。彼亦不求內。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自譏也。求於內樂。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則便自稱。
所以者何。若有求內樂者。彼亦求內。是故。彼一切。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自稱。如是有稱有譏。而不說法也。不稱不譏。而為說法。
云何不稱不譏。而為說法。
若欲相應。與喜樂俱。極下賤業。為凡夫行。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說法。
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說。欲無常。苦。磨滅法。彼知欲無常已。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不達此法。唯有苦法。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說法。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說法。
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說。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不達此法。唯有苦法。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說法也。
有結不盡。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說法。
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說。若有結不盡者。彼有亦不盡。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不達此法。唯有苦法。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說法也。有結盡者。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則便說法。
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說。若有結盡者。彼有亦盡。是故。彼一切。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不達此法。唯無苦法。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說法也。
不求內樂。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說法。
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說。若不求內樂者。彼亦不求內。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不達此法。唯有苦法。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說法也。
求於內樂。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則便說法。
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說。若有求內樂者。彼亦求內。是故。彼一切。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不達此法。唯無苦法。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說法。
如是不稱。不譏。而為說法。有稱有譏。有無稱無譏。而為說法者。因此故說也。
決定於齊。決定知已。所有內樂。當求彼者。此何因說。有樂。非聖樂。是凡夫樂。病本。癰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不可習。不可廣布。我說於彼。則不可修也。
有樂。是聖樂。無欲樂。離樂。息樂。正覺之樂。無食無生死。可修。可習。可廣布。我說於彼。則可修也。
云何有樂。非聖樂。是凡夫樂。病本。癰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不可習。不可廣布。我說於彼。不可修也。
彼若因五欲功德。生喜生樂。此樂。非聖樂。是凡夫樂。病本。癰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不可習。不可廣布。我說於彼。則不可修。
云何有樂。是聖樂。無欲樂。離樂。息樂。正覺之樂。無食無生死。可修。可習。可廣布。我說於彼。則可修耶。
若有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此樂。是聖樂。無欲樂。離樂。息樂。正覺之樂。無食無生死。可修。可習。可廣布。我說於彼。則可修也。
決定於齊。決定知已。所有內樂。當求彼者。因此故說。
莫相導說。亦莫面前。稱譽者。此何因說。有相導說。不真實。虛妄。無義相應。有相導說真實。不虛妄。無義相應。有相導說真實。不虛妄。與義相應。於中若有導說。不真實。虛妄。無義相應者。此終不可說。
於中若有。導說真實。不虛妄。無義相應者。彼亦當學。不說是也。於中若有。導說真實。不虛妄。義相應者。彼為知時。正智正念。令成就彼。如是面前稱譽。莫相導說。亦莫面前。稱譽者。因此故說。
齊限說。莫不齊限者。此何因說。不齊限說者。煩身。念憙忘。心疲極。聲壞。向智者。不自在也。齊限說者。不煩身。念不憙忘。心不疲極。聲不壞。向智者。得自在也。齊限說。莫不齊限者。因此故說。
隨國俗法。莫是莫非者。此何因說。
云何隨國俗法。是及非耶。
彼彼方。彼彼人間。彼彼事。或說甌。或說𣟁。或說杅。或說椀。或說器。如彼彼方。彼彼人間。彼彼事。或說甌。或說𣟁。或說杅。或說椀。或說器。彼彼事隨其力。一向說。此是真諦。餘者虛妄。如是隨國俗法。是及非也。
云何隨國俗法。不是不非耶。
彼彼方。彼彼人間。彼彼事。或說甌。或說𣟁。或說杅。或說椀。或說器。如彼彼方。彼彼人間。彼彼事。或說甌。或說𣟁。或說杅。或說椀。或說器。彼彼事。不隨其力。不一向說。此是真諦。餘者虛妄。如是隨國俗法。不是不非也。
隨國俗法。莫是莫非者。因此故說。
有諍法。無諍法。
云何有諍法。云何無諍法。
若欲相應。與喜樂俱。極下賤業。為凡夫行。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若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離此二邊。則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有結不盡。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有結滅盡。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不求內樂。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求於內樂。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於中若有樂。非聖樂。是凡夫樂。病本。癰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不可習。不可廣布。我說於彼。則不可修。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於中若有樂。是聖樂。無欲樂。離樂。息樂。正覺之樂。無食無生死。可修。可習。可廣布。我說於彼。則可修也。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於中若有導說。不真實。虛妄。無義相應。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於中若有。導說真實。不虛妄。無義相應。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於中若有。導說真實。不虛妄。與義相應。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無齊限說者。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齊限說者。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隨國俗法。是及非。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隨國俗法。不是不非。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是謂諍法。汝等當知。諍法。及無諍法。知諍法。及無諍法已。棄捨諍法。修習無諍法。汝等當學。
如是須菩提。族姓子。以無諍道。於後知法如法。
知法如真實。
須菩提說偈。
此行真實空。
捨此住止息。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拘樓瘦無諍經第八竟。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三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溫泉林天經第四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尊者三彌提。亦遊王舍城。住溫泉林。於是。尊者三彌提。夜將向旦。從房而出。往詣溫泉。脫衣岸上。入溫泉浴。浴已還出。拭體著衣。
爾時有一天。形體極妙。色像巍巍。夜將向旦。往詣尊者三彌提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彼天色像。威神極妙。光明普照。於溫泉岸。
彼天卻住。於一面已。白尊者三彌提曰。
比丘。受持跋地羅帝偈耶。
尊者三彌提。答彼天曰。
我不受持。跋地羅帝偈也。
尋問彼天。
汝受持跋地羅帝偈耶。
彼天答曰。
我亦不受持。跋地羅帝偈也。
尊者三彌提。復問彼天。
誰受持跋地羅帝偈耶。
彼天答曰。
世尊遊此王舍城。在竹林迦蘭哆園。彼受持跋地羅帝偈也。
比丘。可往面從世尊。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
所以者何。跋地羅帝偈者。有法有義。為梵行本。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族姓者。至信。捨家。無家。學道。當以跋地羅帝偈。善受持誦。
彼天說如是。稽首尊者三彌提足。繞三匝已。即彼處沒。
於是。尊者三彌提。天沒不久。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我於今日。夜將向旦。出房往詣。彼溫泉所。脫衣岸上。入溫泉浴。浴已便出。住岸拭身。
爾時有一天。形體極妙。色像巍巍。夜將向旦。來詣我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彼天色像。威神極妙。光明普照。於溫泉岸。
彼天卻住。於一面已。而白我曰。
比丘。受持跋地羅帝偈耶。
我答彼天。
不受持跋地羅帝偈也。
我問彼天。
汝受持跋地羅帝偈耶。
彼天答曰。
我亦不受持。跋地羅帝偈也。
我復問。
誰受持跋地羅帝偈耶。
彼天答曰。
世尊遊此王舍城。住竹林迦蘭哆園。彼受持跋地羅帝偈也。
比丘。可往面從世尊。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
所以者何。跋地羅帝偈者。有義有法。為梵行本。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族姓者。至信。捨家。無家。學道。當以跋地羅帝偈。善受持誦。
彼天說如是。稽首我足。繞三匝已。即彼處沒。
世尊問曰。
三彌提。汝知彼天。從何處來。彼天名何耶。
尊者三彌提答曰。
世尊。我不知彼天。從何所來。亦不知名也。
世尊告曰。
三彌提。彼天子名正殿。為三十三天軍將。
於是。尊者三彌提白曰。
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者。諸比丘。從世尊聞已。當善受持。
世尊告曰。
三彌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說。
尊者三彌提白曰。
唯然。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作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佛說如是。即從座起。入室宴坐。
於是諸比丘。便作是念。
諸賢。當知世尊。略說此教。不廣分別。即從座起。入室宴坐。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作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彼復作是念。
諸賢。誰能廣分別。世尊向所略說義。
彼復作是念。
尊者大迦旃延。常為世尊。之所稱譽。及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廣分別。世尊向所略說義。諸賢共往。詣尊者大迦旃延所。請說此義。若尊者大迦旃延。為分別者。我等當善受持。
於是諸比丘。往詣尊者大迦旃延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白曰。
尊者大迦旃延。當知世尊。略說此教。不廣分別。即從座起。入室宴坐。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我等便作是念。
諸賢。誰能廣分別。世尊向所略說義。
我等復作是念。
尊者大迦旃延。常為世尊。之所稱譽。及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廣分別。世尊向所略說義。
唯願尊者大迦旃延。為慈愍故。而廣說之。
尊者大迦旃延告曰。
諸賢。聽我說喻。慧者聞喻。則解其義。
諸賢。猶如有人。欲得求實。為求實故。持斧入林。彼見大樹。成根莖節。枝葉華實。彼人不觸。根莖節實。但觸枝葉。諸賢所說。亦復如是。世尊現在。捨來就我。而問此義。
所以者何。諸賢。當知世尊。是眼。是智。是義。是法。法主。法將。說真諦義。現一切義。由彼世尊。諸賢應往。詣世尊所。而問此義。
世尊。此云何。此何義。
如世尊說者。諸賢等當善受持。
時諸比丘白曰。
唯然。尊者大迦旃延。世尊是眼。是智。是義。是法。法主。法將。說真諦義。現一切義。由彼世尊。我等往詣世尊所。而問此義。
世尊。此云何。此何義。
如世尊說者。我等當善受持。然尊者大迦旃延。常為世尊。之所稱譽。及諸智梵行人。尊者大迦旃延。能廣分別。世尊向所略說義。唯願尊者大迦旃延。為慈愍故。而廣說之。
尊者大迦旃延。告諸比丘。
諸賢等共。聽我所說。
諸賢。云何比丘。念過去耶。
諸賢。比丘。實有眼。知色可喜。意所念。愛色。欲相應。心樂。捫摸本。本即過去也。彼為過去識欲染著。因識欲染著已。則便樂彼。因樂彼已。便念過去。
如是耳鼻舌身。實有意。知法可喜。意所念。愛法。欲相應。心樂。捫摸本。本即過去也。彼為過去識欲染著。因識欲染著已。則便樂彼。因樂彼已。便念過去。
諸賢。如是比丘。念過去也。
諸賢。云何比丘。不念過去。
諸賢。比丘。實有眼。知色可喜。意所念。愛色。欲相應。心樂。捫摸本。本即過去也。彼為過去識。不欲染著。因識不欲染著已。則便不樂彼。因不樂彼已。便不念過去。
如是耳鼻舌身。實有意。知法可喜。意所念。愛法。欲相應。心樂。捫摸本。本即過去也。彼為過去識。不欲染著。因識不欲染著已。則便不樂彼。因不樂彼已。便不念過去。
諸賢。如是比丘。不念過去也。
諸賢。云何比丘。願未來耶。
諸賢。比丘。若有眼。色。眼識未來者。彼未得欲得。已得心願。因心願已。則便樂彼。因樂彼已。便願未來。
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識未來者。未得欲得。已得心願。因心願已。則便樂彼。因樂彼已。便願未來。
諸賢。如是比丘。願未來也。
諸賢。云何比丘。不願未來。
諸賢。比丘。若有眼。色。眼識未來者。未得不欲得。已得心不願。因心不願已。則便不樂彼。因不樂彼已。便不願未來。
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識未來者。未得不欲得。已得心不願。因心不願已。則便不樂彼。因不樂彼已。便不願未來。
諸賢。如是比丘。不願未來也。
諸賢。云何比丘。受現在法。
諸賢。比丘。若有眼。色。眼識現在者。彼於現在。識欲染著。因識欲染著已。則便樂彼。因樂彼已。便受現在法。
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識現在者。彼於現在。識欲染著。因識欲染著已。則便樂彼。因樂彼已。便受現在法。
諸賢。如是比丘。受現在法也。
諸賢。云何比丘。不受現在法。
諸賢。比丘。若有眼。色。眼識現在者。彼於現在。識不欲染著。因識不欲染著已。則便不樂彼。因不樂彼已。便不受現在法。
如是耳鼻舌身。若有意。法。意識現在者。彼於現在。識不欲染著。因識不欲染著已。則便不樂彼。因不樂彼已。便不受現在法。
諸賢。如是比丘。不受現在法。
諸賢。謂世尊略說此教。不廣分別。即從座起。入室宴坐。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此世尊略說。不廣分別。我以此句。以此文。廣說如是。
諸賢。可往向佛具陳。若如世尊。所說義者。諸賢等。便可共受持。
於是諸比丘。聞尊者大迦旃延所說。善受持誦。即從座起。繞尊者大迦旃延。三匝而去。
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向世尊略說此教。不廣分別。即從座起。入室燕坐。尊者大迦旃延。以此句。以此文。而廣說之。
世尊聞已。嘆曰。
善哉善哉。我弟子中。有眼。有智。有法。有義。
所以者何。謂師為弟子。略說此教。不廣分別。彼弟子。以此句。以此文。而廣說之。如大迦旃延比丘所說。汝等應當。如是受持。
所以者何。以說觀義。應如是也。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溫泉林天經第四竟。
釋中禪室尊經第五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盧夷強耆。遊於釋中。在無事禪室。於是。尊者盧夷強耆。夜將向旦。從彼禪室出。在露地禪室蔭中。於繩床上。敷尼師檀。結跏趺坐。
爾時有一天。形體極妙。色像巍巍。夜將向旦。往詣尊者盧夷強耆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彼天色像。威神極妙。光明普照。於其禪室。
彼天卻住。於一面已。白尊者盧夷強耆曰。
比丘。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尊者盧夷強耆。答彼天曰。
我不受持。跋地羅帝偈。亦不受義。
尋問彼天。
汝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彼天答曰。
我受持跋地羅帝偈。然不受義。
尊者盧夷強耆。復問彼天。
云何受持。跋地羅帝偈。而不受義耶。
彼天答曰。
一時世尊。遊王舍城。住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比丘。我如是受持。跋地羅帝偈。不受持義。
尊者盧夷強耆。復問彼天。
誰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彼天答曰。
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彼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比丘。可往面從世尊。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所以者何。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者。有義有法。為梵行本。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族姓者。至信。捨家。無家。學道。當以跋地羅帝偈。及其義。善受持誦。
彼天說如是。稽首尊者盧夷強耆足。繞三匝已。即彼處沒。
天沒不久。於是。尊者盧夷強耆。在釋中。受夏坐訖。過三月已。補治衣竟。攝衣持鉢。往詣舍衛國。展轉進前。至舍衛國。住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盧夷強耆。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我一時遊於釋中。在無事禪室。世尊。我於爾時。夜將向旦。從彼禪室出。在露地禪室蔭中。於繩床上。敷尼師檀。結跏趺坐。
爾時有一天。形體極妙。色像巍巍。夜將向旦。來詣我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彼天色像。威神極妙。光明普照。於其禪室。
彼天卻住。於一面已。而白我曰。
比丘。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我答彼天。
不受持跋地羅帝偈。亦不受義。
尋問彼天。
汝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彼天答曰。
我受持跋地羅帝偈。然不受義。
我復問天。
云何受持。䟦地羅帝偈。而不受義耶。
天答我曰。
一時佛遊王舍城。住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學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不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比丘。我如是受持。跋地羅帝偈。不受持義也。
我復問天。
誰受持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天答我曰。
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彼受持䟦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比丘。可往面從世尊。善受持誦。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所以者何。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者。有義有法。為梵行本。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族姓者。至信。捨家。無家。學道。當以䟦地羅帝偈。及其義。善受持誦。
彼天說如是。稽首我足。繞三匝已。即彼處沒。
於是世尊。問尊者盧夷強耆。
汝知彼天。從何處來。彼天名何耶。
尊者盧夷強耆答曰。
世尊。我不知彼天。從何處來。亦不知名也。
世尊告曰。
強耆。彼天子名般那。為三十三天軍將。
彼時。尊者盧夷強耆白曰。
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尊。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者。諸比丘從。世尊聞已。當善受持。
世尊告曰。
強耆。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廣說其義。
尊者盧夷強耆白曰。
唯然。當受教聽。
佛言。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作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強耆。云何比丘。念過去耶。
若比丘。樂過去色。欲。著。住。樂過去覺。想。行。識。欲。著。住。如是比丘。念過去也。
強耆。云何比丘。不念過去。
若比丘。不樂過去色。不欲。不著。不住。不樂過去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念過去。
強耆。云何比丘。願未來耶。
若比丘。樂未來色。欲。著。住。樂未來覺。想。行。識。欲。著。住。如是比丘。願未來也。
強耆。云何比丘。不願未來。若比丘。不樂未來色。不欲。不著。不住。不樂未來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願未來。
強耆。云何比丘。受現在法。
若比丘。樂現在色。欲。著。住。樂現在覺。想。行。識。欲。著。住。如是比丘。受現在法。
強耆。云何比丘。不受現在法。
若比丘。不樂現在色。不欲。不著。不住。不樂現在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受現在法。
佛說如是。尊者盧夷強耆。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釋中禪室尊經第五竟。
阿難說經第六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阿難。為諸比丘。夜集講堂。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爾時有一比丘。過夜平旦。往詣佛所。稽首作禮。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彼尊者阿難。為諸比丘。夜集講堂。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於是世尊。告一比丘。
汝往至阿難比丘所。作如是語。
阿難。世尊呼汝。
彼一比丘。受世尊教。即從座起。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往至尊者阿難所。而語曰。
世尊呼尊者阿難。
尊者阿難。即往佛所。稽首作禮。卻住一面。世尊問曰。
阿難。汝實為諸比丘。夜集講堂。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尊者阿難答曰。
唯然。
世尊問曰。
阿難。汝云何。為諸比丘。說跋地羅帝偈。及其義耶。
尊者阿難。即便說曰。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為作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進。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
世尊。即復問曰。
阿難。云何比丘。念過去耶。
尊者阿難答曰。
世尊。若有比丘。樂過去色。欲。著。住。樂過去覺。想。行。識。欲。著。住。如是比丘。念過去也。
世尊。即復問曰。
阿難。云何比丘。不念過去。
尊者阿難答曰。
世尊。若比丘。不樂過去色。不欲。不著。不住。不樂過去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念過去。
世尊即復問曰。
阿難。云何比丘。願未來耶。
尊者阿難答曰。
世尊。若比丘。樂未來色。欲。著。住。樂未來覺。想。行。識。欲。著。住。如是比丘。願未來也。
世尊即復問曰。
阿難。云何比丘。不願未來。
尊者阿難答曰。
世尊。若比丘。不樂未來色。不欲。不著。不住。不樂未來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願未來。
世尊。即復問曰。
阿難。云何比丘。受現在法。
尊者阿難答曰。
世尊。若比丘。樂現在色。欲。著。住。樂現在覺。想。行。識。欲。著。住。如是比丘。受現在法。
世尊。即復問曰。
阿難。云何比丘。不受現在法。
尊者阿難答曰。
世尊。若比丘。不樂現在色。不欲。不著。不住。不樂現在覺。想。行。識。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受現在法。
世尊。我以如是。為諸比丘。夜集講堂。說䟦地羅帝偈。及其義也。
於是世尊。告諸比丘。
善哉善哉。我弟子中。有眼。有智。有義。有法。
所以者何。謂弟子。在師面前。如是句。如是文。廣說此義。實如阿難比丘所說。汝等應當。如是受持。
所以者何。此說觀義。應如是也。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阿難說經第六竟。
意行經第七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為汝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謂分別意行經。如意行生。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
云何意行生。
若有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梵身天中。諸梵身天者。生彼住彼。受離生喜樂。及比丘住此。入初禪。受離生喜樂。此二離生喜樂。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梵身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覺。觀已息。內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晃昱天中。諸晃昱天者。生彼住彼。受定生喜樂。及比丘住此。入第二禪。受定生喜樂。此二定生喜樂。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晃昱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身覺樂。謂聖所說。聖所捨。念。樂住。空。得第三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遍淨天中。諸遍淨天者。。生彼住彼。受無喜樂。及比丘住此。入第三禪。受無喜樂。此二無喜樂。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遍淨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樂滅。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第四禪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果實天中。諸果實天者。生彼住彼。受捨。念。清淨樂。及比丘住此。入第四禪。受捨。念。清淨樂。此二捨。念。清淨樂。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果實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干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無量空處天中。諸無量空處天者。生彼住彼。受無量空處想。及比丘住此。受無量空處想。此二無量空處想。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無量空處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度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無量識處天中。諸無量識處天者。生彼住彼。受無量識處想。及比丘住此。受無量識處想。此二無量識處想。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無量識處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度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無所有處天中。諸無所有處天者。生彼住彼。受無所有處想。及比丘住此。受無所有處想。此二無所有處想。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無所有處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度一切無所有處想。非有想非無想。是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彼此定樂欲住。彼此定樂欲住已。必有是處。住彼樂彼。命終生非有想非無想處天中。諸非有想非無想處天者。生彼住彼。受非有想非無想處想。及比丘住此。受非有想非無想處想。此二想。無有差別。二俱等等。
所以者何。先此行定。然後生彼。彼此定。如是修。如是習。如是廣布。生非有想非無想處天中。如是意行生。
復次。比丘。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想知滅身觸。成就遊。慧見諸漏盡斷智。彼諸定中。此定。說最第一。最大。最上。最勝。最妙。
猶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者。說最第一。最大。最上最勝。最妙。如是彼諸定中。此定。說最第一。最大。最上。最勝。最妙。得此定。依此定。住此定已。不復受生。老病死苦。是說苦邊。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意行經第七竟。
拘樓瘦無諍經第八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婆奇瘦。劍磨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當為汝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名分別無諍經。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
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離此二邊。則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有稱。有譏。有無稱。無譏。而為說法。決定於齊。決定知已。所有內樂。常求彼也。莫相導說。亦莫面前稱譽。齊限說。莫求齊限。隨國俗法。莫是莫非。
此分別無諍經事。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者。
此何因說。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是說一邊。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
無義相應者。是說二邊。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者。因此故說。
離此二邊。則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覺。趣涅槃者。此何因說。有聖道八支。正見。乃至正定。是謂為八。
離此二邊。則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覺。趣涅槃者。因此故說。有稱。有譏。有無稱。無譏。而為說法者。
此何因說。云何為稱。云何為譏。而不說法。
若有欲相應。與喜樂俱。極下賤業。為凡夫行。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自譏。
所以者何。欲者。無常。苦。磨滅法。彼知欲無常已。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自譏。
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自譏。
所以者何。彼沙門。梵志。所可畏苦。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彼沙門。梵志。復抱此苦。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自譏。有結不盡。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自譏。
所以者何。若有結不盡者。彼有亦不盡。是故。彼一切。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自譏也。有結盡者。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則便自稱。
所以者何。若有結盡者。彼有亦盡。是故。彼一切。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自稱也。
不求內樂。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自譏。
所以者何。若有不求內樂者。彼亦不求內。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自譏也。求於內樂。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則便自稱。
所以者何。若有求內樂者。彼亦求內。是故。彼一切。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自稱。如是有稱有譏。而不說法也。不稱不譏。而為說法。
云何不稱不譏。而為說法。
若欲相應。與喜樂俱。極下賤業。為凡夫行。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說法。
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說。欲無常。苦。磨滅法。彼知欲無常已。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不達此法。唯有苦法。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說法。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說法。
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說。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不達此法。唯有苦法。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說法也。
有結不盡。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說法。
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說。若有結不盡者。彼有亦不盡。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不達此法。唯有苦法。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說法也。有結盡者。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則便說法。
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說。若有結盡者。彼有亦盡。是故。彼一切。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不達此法。唯無苦法。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說法也。
不求內樂。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則便說法。
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說。若不求內樂者。彼亦不求內。是故。彼一切。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不達此法。唯有苦法。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說法也。
求於內樂。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則便說法。
所以者何。彼不如是說。若有求內樂者。彼亦求內。是故。彼一切。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不達此法。唯無苦法。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
彼知此已。是故便說法。
如是不稱。不譏。而為說法。有稱有譏。有無稱無譏。而為說法者。因此故說也。
決定於齊。決定知已。所有內樂。當求彼者。此何因說。有樂。非聖樂。是凡夫樂。病本。癰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不可習。不可廣布。我說於彼。則不可修也。
有樂。是聖樂。無欲樂。離樂。息樂。正覺之樂。無食無生死。可修。可習。可廣布。我說於彼。則可修也。
云何有樂。非聖樂。是凡夫樂。病本。癰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不可習。不可廣布。我說於彼。不可修也。
彼若因五欲功德。生喜生樂。此樂。非聖樂。是凡夫樂。病本。癰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不可習。不可廣布。我說於彼。則不可修。
云何有樂。是聖樂。無欲樂。離樂。息樂。正覺之樂。無食無生死。可修。可習。可廣布。我說於彼。則可修耶。
若有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此樂。是聖樂。無欲樂。離樂。息樂。正覺之樂。無食無生死。可修。可習。可廣布。我說於彼。則可修也。
決定於齊。決定知已。所有內樂。當求彼者。因此故說。
莫相導說。亦莫面前。稱譽者。此何因說。有相導說。不真實。虛妄。無義相應。有相導說真實。不虛妄。無義相應。有相導說真實。不虛妄。與義相應。於中若有導說。不真實。虛妄。無義相應者。此終不可說。
於中若有。導說真實。不虛妄。無義相應者。彼亦當學。不說是也。於中若有。導說真實。不虛妄。義相應者。彼為知時。正智正念。令成就彼。如是面前稱譽。莫相導說。亦莫面前。稱譽者。因此故說。
齊限說。莫不齊限者。此何因說。不齊限說者。煩身。念憙忘。心疲極。聲壞。向智者。不自在也。齊限說者。不煩身。念不憙忘。心不疲極。聲不壞。向智者。得自在也。齊限說。莫不齊限者。因此故說。
隨國俗法。莫是莫非者。此何因說。
云何隨國俗法。是及非耶。
彼彼方。彼彼人間。彼彼事。或說甌。或說𣟁。或說杅。或說椀。或說器。如彼彼方。彼彼人間。彼彼事。或說甌。或說𣟁。或說杅。或說椀。或說器。彼彼事隨其力。一向說。此是真諦。餘者虛妄。如是隨國俗法。是及非也。
云何隨國俗法。不是不非耶。
彼彼方。彼彼人間。彼彼事。或說甌。或說𣟁。或說杅。或說椀。或說器。如彼彼方。彼彼人間。彼彼事。或說甌。或說𣟁。或說杅。或說椀。或說器。彼彼事。不隨其力。不一向說。此是真諦。餘者虛妄。如是隨國俗法。不是不非也。
隨國俗法。莫是莫非者。因此故說。
有諍法。無諍法。
云何有諍法。云何無諍法。
若欲相應。與喜樂俱。極下賤業。為凡夫行。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若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離此二邊。則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覺。趣於涅槃。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有結不盡。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有結滅盡。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不求內樂。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求於內樂。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於中若有樂。非聖樂。是凡夫樂。病本。癰本。箭刺之本。有食有生死。不可修。不可習。不可廣布。我說於彼。則不可修。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於中若有樂。是聖樂。無欲樂。離樂。息樂。正覺之樂。無食無生死。可修。可習。可廣布。我說於彼。則可修也。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於中若有導說。不真實。虛妄。無義相應。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於中若有。導說真實。不虛妄。無義相應。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於中若有。導說真實。不虛妄。與義相應。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無齊限說者。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齊限說者。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隨國俗法。是及非。此法有諍。
以何等故。此法有諍。
此法有苦。有煩。有熱。有憂慼。邪行。是故此法。則有諍也。
隨國俗法。不是不非。此法無諍。
以何等故。此法無諍。
此法無苦。無煩。無熱。無憂慼。正行。是故此法。則無諍也。
是謂諍法。汝等當知。諍法。及無諍法。知諍法。及無諍法已。棄捨諍法。修習無諍法。汝等當學。
如是須菩提。族姓子。以無諍道。於後知法如法。
知法如真實。
須菩提說偈。
此行真實空。
捨此住止息。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拘樓瘦無諍經第八竟。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