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十八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畜生品第五之一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如實。觀諸地獄。知業果報。一百三十六地獄中。眾生壽命。長短增減。
如實知已。觀第二道。無量餓鬼。略而說之。三十六種。及觀業行。亦如實知。
彼以聞慧。觀諸畜生。種類差別。三十四億。隨心自在。生於五道。於五道中。畜生種類。其數最多。種種相貌。種種色類。行食不同。群飛各異。憎愛違順。伴行雙隻。同生共遊。
所謂飛禽。及諸走獸。烏鵲鵝鴈。鴻鳥眾類。異群別遊。不相怨害。狐狗野干等。互相憎嫉。烏與角鵄。馬及水牛。蚖蛇鼬等。共相殘害。形相不同。行食各異。
以何業故。種種形相。行食各異。
彼以聞慧。觀是眾生。為種種心。之所役使。作種種業。入種種道。噉種種食。
觀察彼等。以何因故。各各異類。共相憎嫉。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以邪見故。習學邪法。
復有眾生。亦學邪法。而生邪慢。以邪見論。邪見譬喻。互相諍論。雖共談論。無所利益。無有安樂。亦非善道。如是二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以本怨憎。墮畜生中。是故怨對。還相殺害。所謂。蚖蛇黃鼬。馬及水牛。烏角鵄等。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以何業故。畜生之類。相隨無害。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為生死故。行布施時。尋共發願。
於當來世。常為夫妻。
是人身壞。命終之後。生畜生中。而有少樂。非大苦惱。謂命命鳥。鴛鴦鴿鳥。多樂愛欲。以業因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狐狗野干。以何業故。性相憎害。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於諸善人。出家人所。污其淨食。常戲鬪諍。貪心因緣。身壞命終。墮畜生中。受於野干。狐狗之身。互相憎嫉。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麞鹿。以何業故。而生彼處。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為前世時。喜作強賊。擊鼓吹貝。至於城邑。聚落村營。破壞人柵。作大音聲。加諸恐怖。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生麞鹿中。心常怖畏。
以本宿世。破人村落。令他恐怖。是故生於。曠野山。林常多恐怖。以業力故。若生人中。心常恐怖。小心怯弱。多懷怖畏。餘業緣故。如是少分。觀畜生處。互相憎嫉。以多業故。共相殘害。隨本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以何業故。受化生身。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為求絲絹。養蠶殺繭。或蒸或煮。以水漬之。生無量虫。名火髻虫。有諸外道。受邪齋法。取此細虫。置於火中。供養諸天。以求福德。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生於俱舍。諸化生中。種種異類。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以何業故。墮濕生中。
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起惡邪見。殺害龜鼈。魚蟹蜯蛤。及小池中。多有細蟲。或酢中細蟲。或有惡人。為貪財故。殺諸細蟲。或邪見事天。殺蟲祭祀。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具受眾苦。不可稱計。從地獄出。受濕生身。或作蚊子。或為蚤虱。
觀二種生已。如是次第。以微細心。觀業果報。觀於卵生。諸眾生等。以何業故。而生彼處。
若人未斷。貪欲恚癡。修學禪定。得世俗通。有因緣故。起瞋恚心。破壞國土。是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受於卵生。飛鳥雕鷲之形。從此命終。若生人中。常多瞋恚。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彼以聞慧。觀諸畜生。以何業故。受胎生身。
若有眾生。以欲愛心。和合牛馬。令其交會。以自悅意。或令他人。邪行非禮。是人身壞。命終之後。墮於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受於胎生。畜生之身。若生人中。受黃門身。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觀十一種畜生已。次觀四種眾生。從地獄出。受四種食。
何等為四。
一者。摶食。二者。意思食。三者。觸食。四者。識愛食。
比丘思惟觀察。四食果報。
以聞慧觀。見有眾生。以諸摶食。與惡戒者。及諸賊人。既食之後。令此賊人。殺害除怨。是賊受語。即殺彼怨。
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墮於段食。畜生之中。受水牛。牛羊駝驢。象馬猪狗。野干麞鹿犛牛。烏鵄雕鷲。鵝鴨孔雀。命命鴻鳥。雜類眾鳥。多處曠野。嶮岸中生。是名少分。摶食眾生。
復次比丘。觀於觸食。眾生之類。住在㲉中。或初出㲉。以觸為食。
復有眾鳥。樂住水中。依岸為巢。或穿河岸。以為窼窟。敷產卵㲉。龍蛇等類。
以何業故。而受觸食。
比丘觀察。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心許行施。思惟籌量。後心還悔。而不施與。以不善業。墮畜生中。以本思心。受觸食報。
復次比丘。觀於思食。諸眾生等。以何業故。而受思食。
即以聞慧。知眾生類。謂赤魚子。堤彌魚子。錯魚等子。螺蜯蛤卵。思心為食。若母憶念。則不飢渴。身命增長。
以何業故。而生此處。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愚癡少智。不識業果。許施人物。而語之言。
卻後半月。或至一月。我當施汝。財物飲食。金銀珍寶。
時彼貧人。聞其許施。心生歡喜。美言讚歎。一月半月。望有所得。
時貧窮人。往至其家。是時其人。更作異語。不復本信。如是惡人。命終之後。墮於憂喜。地獄之中。具受眾苦。從彼命終。墮畜生中。意思為食。以其前世。許他貧人。令生歡喜。後竟無實。以是因緣。若生人中。為人奴婢。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第四識食。
即以聞慧。見有畜生。愛識苦惱。常憶飲食。生曠野中。受大蟒身。蜥蝪等身。唯吸風氣。
復有光明天。亦名愛識憶食。而非苦惱。見食憶持。隨念即飽。
畜生憶食。以何業故。而受斯報。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或以多瞋。或以多癡。殺害眾生。彼人身壞。生惡道中。受大蟒身。以前世時。好愛怨結。自縛其心。以是因緣。生畜生中。受斯苦惱。愛識食風。若生人中。於無因處。常懷瞋恚。而起鬪諍。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無量無邊。畜生世間。云何眾生。受水蟲身。
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愚癡少智。無有慧心。臨命終時。極患渴病。貪愛念水。身壞命終。墮於惡道。受水蟲身。作種種魚。是人命終。於中陰有。見諸水時。起心即往。生於水中。取因緣有。此中陰有分。若本不行。布施持戒。是人則生。煖水之中。口常乾燥。如觸灰汁。以本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飛鳥。畜生之類。以何業故。行於虛空。無礙之處。即以聞慧。觀三種神通。
何等為三。
一者。解脫神通。二者。身行神通。三者。心自在神通。
是解脫人。隨心憶念。若鳥行地界。若飛於空。亦如地行。非解脫法。諸佛如來。神通之力。如心念緣。隨意能至。有三種作。如是三種。聖神通勝。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畜生。云何觀於。地獄畜生。天人。水行。陸行。空行。飛鳥走獸。
彼以聞慧。觀地獄中。種種苦惱。有二種畜生。
有眾生數。非眾生數。眾生數者。生於彼處。被燒苦惱。非眾生數者。地獄罪人。以顛倒心。見諸大鳥。於虛空中。翱翔遊戲。心即生念。願生此處。隨念即生。受飛鳥身。具受如上。地獄苦惱。
以惡業報。生地獄中。見諸師子。形色可畏。虎豹大鳥。惡蟲蟒蛇。大惡色者。非眾生數。以諸逼惱。害地獄人。是眾生數。業之所得。令諸罪人。受大苦惱。彼無苦惱。畜生眾生。在地獄中。為師子虎豹。乃至蟒蛇。之所惱害。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飢渴燒身。諸餓鬼道。有諸畜生。受飢渴苦。
即以聞慧。見三十六種。餓鬼道中。生諸飛鳥。從人中死。生於鳥中。受烏鵄雕。鷲鷹鷂等鳥。害生之類。從鳥中死。生餓鬼世間。受餓鳥身。飢渴燒身。啄諸餓鬼。拔其眼出。或破其頭。而食其腦。如是餓鬼。眼睛腦髓。熱如融銅。此等眾生。皆共食之。以惡業故。
比丘如是。觀餓鬼鳥已。即以伽他。而呵責言。
熱業得熱報。
具受諸大苦。
如是應捨離。
此惡不善業。
勿造斯惡業。
貪嫉自破壞。
若行貪嫉者。
墮餓鬼畜生。
互共相殘害。
或打縛繫閉。
則受餓畜生。
故應捨愚癡。
愚癡自壞心。
遠離於戒施。
為愛所誑惑。
則墮畜生中。
不識行邪正。
食所不應食。
應作而不作。
不解法非法。
五根癡頑鈍。
但作畜生業。
如是比丘。觀諸畜生。但有一業。時所繫縛。流轉無量。百千生死。受畜生中。無量百千。種種苦網。之所繫縛。畜生一業。無量因緣。次第貪欲。業繫不斷。生大海中。深十由旬。受於摩竭大魚。螺蜯蛤蟲。提彌鯢羅。那迦錯魚。迭互相畏。常懷恐怖。多行婬欲。愚癡因緣。非法邪行。不識應行。不應行處。生大海中。為水焦惱。常患飢渴。互相殘害。惶怖相畏。
若多行瞋癡。生大海中。深萬由旬。受毒龍身。迭共瞋惱。瞋心亂心。吐毒相害。常行惡業。龍所住城。名曰戲樂。其城縱廣。三千由旬。龍王滿中。有二種龍王。
一者。法行。二者。非法行。
一護世界。二壞世間。於其城中。法行龍王。所住之處。不雨熱沙。非法龍王。所住之處。常雨熱沙。若熱沙著頂。熱如熾火。焚燒宮殿。及其眷屬。皆悉磨滅。滅已復生。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雨熱沙苦。以何業因。而受斯報。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愚癡之人。以瞋恚心。焚燒僧房。聚落城邑。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生於龍中。以前世時。以火燒人。村落僧房。以是因緣。受畜生身。熱沙所燒。
復次比丘。觀龍世間。以何業故。生於彼處。以何緣故。不為熱沙。之所燒害。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受諸外道。世間邪戒。行於布施。而不清淨。如上所說。七種不淨。以瞋恚心。願生龍中。是人身壞。命終之後。墮戲樂城。受龍王身。生彼城已。瞋恚心薄。憶念福德。隨順法行。如是龍王。其身不受。熱沙之苦。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間。以何業故。法行龍王。生戲樂城。戲樂城者。為何等相。
即以聞慧觀。法行龍王。所住之城。七寶城郭。七寶色光。諸池水中。優波羅花。眾花具足。酥陀味食。常受快樂。香鬘瓔珞。末香塗香。莊嚴其身。神通憶念。隨意皆得。然其頂上。有龍蛇頭。
於其城中。有諸法行龍王。
其名曰。七頭龍王。象面龍王。婆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跋陀羅龍王。盧醯多龍王。鉢摩梯龍王。雲鬘龍王。阿跋多龍王。一切道龍王。鉢婆呵龍王。
如是等。福德諸龍。隨順法行。以善心故。依時降雨。令諸世間。五穀成熟。豐樂安隱。不降災雹。信佛法僧。隨順法行。護佛舍利。如是龍王。無熱沙苦。受第一樂。於四天下。降澍甘雨。謂閻浮提。瞿陀尼。弗婆提。欝單越。
若人順法。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及婆羅門。修行正法。令法行龍王。增長大力。以法勝故。降微細雨。五穀熟成。色香味具。無諸災害。果實繁茂。眾花妙色。日月晶光。威德明淨。福德龍王。不放毒風。
閻浮提人。有四因緣。則多喪命。
何等為四。
一者。飢儉。二者。刀兵。三者。毒風。四者。惡雨。
若諸世間。隨順法行。修諸福德。法行龍王。增長大力。不出惡雲。不降惡雨。無惡風氣。眾水調善。稻穀豐熟。果味肥美。色香味具。食之無病。離諸飢惱。色力具足。四大安隱。修行善業。以行善業。助其果報。田稼豐熟。法行龍王。如是次第。擁護順法。修善眾生。
觀閻浮提已。觀瞿陀尼。云何順法龍王。護瞿陀尼。
瞿陀尼界。眾生心軟。唯有一惡。以水濁因緣。食之夭命。順法龍王。於彼世界。不雨濁水。瞿陀尼人。食清水故。得無病惱。以龍力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弗婆提。法行龍王。云何與樂。
彼以聞慧。知弗婆提人。若聞雷聲。若見電光。以心軟故。即得病苦。法行龍王。於彼世界。不作雷音。不放電光。令弗婆提人。不遭病苦。龍王力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欝單越人。云何衰惱。
彼以聞慧。知欝單越人。若遇黑雲。冷風所吹。香花不敷。既見花合。心懷憂惱。黑雲起故。僧迦賒山。鳥鳴麁惡。眾樂音聲。悉無美音。於惡龍所。得此衰惱。法行龍王。不以黑雲。冷風飄[颱-台+鼓]。
如是四天下。法行龍王。以義安樂。利益眾生。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間。何等惡龍。不順法行。
即以聞慧。知戲樂城。諸惡龍王。不順法行。
其名曰。波羅摩梯龍王。毘諶林婆龍王。迦羅龍王。睺樓睺樓龍王。住於海中。戲樂城內。
云何此等。非法惡龍。增長勢力。
彼以聞慧。知諸眾生。行不善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如是惡龍。增長勢力。於閻浮提。作大惡身。以惡心故。起惡雲雨。所雨之處。生惡毒樹。惡風吹樹。毒氣入水。令水雜毒。一切五穀。皆悉弊惡。若有食者。則得病苦。穀力薄故。令人短命。是弊龍王。惡心災毒。迭互相害。以是惡故。閻浮提人。悉皆毀壞。以非法龍。作諸惡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自在。大力龍王。云何非法。惡行龍王。以諸衰患。惱瞿陀尼。
彼以聞慧。知非法惡龍。於瞿陀尼。空山嶮處。降澍洪雨。令一切水。皆悉潦濁。瞿陀尼人。若有飲者。以此因緣。得大衰惱。如是比丘。觀瞿陀尼。如實了知。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弗婆提。
彼以聞慧。知諸世間。不修法行。時惡龍王。力勢增長。震吼大雷。如大山崩。弗婆提人。以軟心故。多遭病苦。或燿電光。遍滿世界。如火熾燃。雲中龍現。眼如車輪。其身黑惡。猶如黑山。其頸三頭。奮出眾花。形如馬相。或作蛇身。現如是等。種種惡身。令弗婆提。有人見之。得大衰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欝單越。如第二天。云何惡龍。於欝單越人。加諸衰惱。
即以聞慧。知欝單越。僧迦賒山。如前所說。蓮華常開。香氣馚流。其色妙好。彼國眾人。嗅之歡喜。若世間人。不孝父母。不供養沙門。婆羅門。時惡龍王。以自在心。勢力增長。起大重雲。猶如黑山。𩅝霮垂布。掩蔽日光。蓮華即合。無有香氣。失金色光。欝單越人。見華既合。愁惱怯劣。雲中出風。吹眾樂音。皆悉亂壞。不可愛樂。
如是四天下。惡龍勢力。而作衰害。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四天下。有勝有劣。
彼以聞慧。觀欝單越國。快樂安隱。勝三天下。
閻浮提人。行法非法。以是因緣。苦樂增減。是三天下。增長業地。行十善道。有佛出世。以閻浮提因緣故。有四天下。閻浮提人。思惟修行。十善業道。能修梵行。此世界中。多能思惟。觀察生滅。此國金剛座處。一切世間。閻浮提國。悉無此座。金剛座處。八萬四千由旬。佛坐此座。生菩提心。以此因緣。如來出於。閻浮提國。非餘天下。
何以故。善根成就。得佛菩提。須彌山王。尚不能持。何況餘地。以是因緣。佛處閻浮提。不處餘國。
人身難得。閻浮提中。造業因緣。得生人中。以此因緣。四天下中。閻浮提國。第一最勝。非餘天下。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以何業故。非法行龍王。吞食蝦蟇。噉食沙土。呼吸食風。
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欺陵妻子。獨飯美食。其人妻子。見之戀著。口中流涎。此人獨食。飽滿充足。於妻子所。但與麁澁。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龍中。吞食蝦蟇。噉沙吸風。受相似業果。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以何業故。諸龍降雨。復以何業。降諸災雹。
即以聞慧。知此惡龍。含毒瞋恚。不順法行。一一龍王。瞋恚鬪諍。起惡雲雨。惡風災雹。悉令五穀。散壞不收。以諸眾生。行於非法。惡龍瞋恚。故有斯變。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云何於閻浮提。降澍時雨。潤益甘蔗。稻麻叢林。大小麥豆。五穀增長。
即以聞慧。見法行龍王。降注時雨。以義安樂。利益眾生。以諸眾生。隨順法行。降澍時雨。令國豐樂。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一切龍。所住宮殿。幾許龍眾。住於海中。幾許龍眾。住於眾流。
即以聞慧。知閻浮提人。不順法行。無量諸龍。住於眾流。閻浮提人。隨順法行。五十七億龍。住於眾流。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間。觀戲樂城。及流水龍已。觀大海底。何等眾生。住在其中。
即以聞慧。知大海地下。天之怨敵。名阿修羅。略說二種。
何等為二。
一者。鬼道所攝。二者。畜生所攝。
鬼道攝者。魔身餓鬼。有神通力。
畜生所攝。阿修羅者。住大海底。須彌山側。在海地下。八萬四千由旬。
略說四地。
第一地處。二萬一千由旬。是羅睺阿修羅王。所住之處。
此羅睺阿修羅王。於欲界中。化身大小。隨意能作。以人行善。不善力故。
時阿修羅。作是思惟。
我當觀彼。怨家園林。遊戲之處。與諸婇女。共相娛樂。恣意受樂。
思惟是已。即自莊嚴。以大青珠王。波頭摩珠王。光明威德珠王。或以金玉五。色赤珠王。或以雜色衣王。若青若赤。若黃若黑。種種諸色。莊嚴其身。以為鉀冑。光明晃昱。
時羅睺阿修羅王。身量廣大。如須彌山王。遍身珠寶。出大光明。大青珠寶。出青色光。黃黑赤色。亦復如是。以珠光明。心大憍慢。謂無與等。欲令天女。阿修羅女。愛敬其身。從城中出。
其所住城。名曰光明。縱廣八千由旬。無量寶林。流泉浴池。諸樹蓮花。莊嚴其城。首冠花鬘。塗香自嚴。散以末香。從城而起。觀天園林。遊戲之處。
若閻浮提人。不行正法。不孝養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不依法行。不奉三寶。不觀善法。及不善法。諸天勢力。悉為減少。四天王天。展轉相告。悉避逃逝。恐師子兒。羅睺阿修羅王。來殺我等。
若閻浮提人。修行正法。孝養父母。敬事師長。供養沙門。耆舊長宿。一切諸天。勢力增長。
時四天王。以眾寶衣。莊嚴其身。塗香末香。即時當於。師子兒羅睺阿修羅。上虛空之中。雨諸刀劍。一切天眾。心生喜悅。至須彌側。發聲大叫。
若天不出。阿修羅王。欲觀園林。日百千光。照其身上。莊嚴之具。映障其目。而不能見。諸天園林。遊戲娛樂。受樂之處。
時羅睺阿修羅王。作是思惟。
日障我目。不能得見。諸天婇女。我當以手。障日光輪。觀諸天女。
即舉右手。以障日輪。欲見天女。可愛妙色。手出四光。如上所說。立海水中。水至其腰。寶珠光明。或青或黃。或赤或黑。以手障日。
世間邪見。諸論師等。咸生異說言。
羅睺阿修羅王蝕日。
若日赤色黑色。以如是法。相人壽命。不識業果。諸相師等。作如是說。或言當豐。或言當儉。或言凶禍。殃及王者。或言吉慶。
時阿修羅。手障日已。諦觀諸天。園林浴池。遊戲之處。
時天帝釋。見是事已。勅諸天眾。莊嚴宮殿。令諸天子。以種種寶。莊嚴其身。往趣羅睺阿修羅所。欲共鬪戰。
時羅睺阿修羅王。見諸天眾。即還宮城。
復次比丘。云何觀月蝕。
即以聞慧。知羅睺阿修羅王。眷屬官眾。行於海上。見月常遊。憂陀延山頂。行閻浮提。住毘琉璃。光明之中。端嚴殊妙。百倍轉勝。
官屬見已。即至羅睺阿修羅所。白言。
大王。滿月端嚴。如天女面。
時羅睺王。聞是語已。愛心即生。欲見天女。從地而起。渴仰欲見。以手障月。欲見天女。阿修羅王。無量眾寶。莊嚴其身。如上所說。
閻浮提中。咒術師等。而作咒曰。
一切國土。聚落城邑。眾惡速滅。一切世間土地。眾惡速滅。一切婆羅門中。眾惡速滅。
若月黑色黃色。世間相師。作如是說。或言當豐。或言當儉。或言王者凶危。或言吉慶。或言兵刃勇起。或言不起。
瞿陀尼。弗婆提。欝單越。何其方面。所蝕之處。無邪見說。以此一因緣故。日月掩蔽。謂是月蝕。
復次。二因緣故。掩蔽日月。天降大聲。羅睺阿修羅王。住大海下。
時諸官屬。白言。
大王。天主憍尸迦。住須彌山頂。善見城內。處善法堂。諸天功德。五欲具足。眷屬圍遶。歡娛受樂。天主憍尸迦。為諸天主。大王今為。我等所尊。王有大力。神通勝彼。可率官屬。往攻天主。壞善見城。
時阿修羅。即受其語。奮威縱怒。出光明城。震吼如雷。閻浮提中。諸國相師。謂天獸下。說如此相。或言豐樂。安隱無他。或言災儉。五穀勇貴。或言王者崩亡。或言吉慶。靈應嘉祥。或言兵刀。起於境內。或言人民。安樂無變。或言當須。齋肅潔淨。拜神求福。
時羅睺阿修羅王。如是思惟。
我寶珠等。留此城內。為我諸子。作大光明。若無寶珠。則無光明。天上亦爾。有日月故。則有光明。若無日月。則應闇冥。我今寧可。覆蔽日月。令天黑闇。
時阿修羅。思惟是已。從城而起。即以一手。覆障日月。諸光明輪。世間愚人。諸相師等。咸記災祥。如上所說。
復以一手。摩須彌頂。欲與諸天。決其得失。是阿修羅。畜生少智。見天種種。勝相莊嚴。威德光明。心生疑悔。還歸所止。住光明城。是名第二因緣。掩蔽日月。令日月蝕。天聲震吼。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羅睺阿修羅王。所受之樂。
彼以聞慧。觀阿修羅。所住城內。種種眾寶。以為莊嚴。在須彌山側。深二萬一千由旬。廣八千由旬。蓮華浴池。林樹蔚茂。皆悉具足。真金為地。色若電光。金殿堂閣。珊瑚寶樹。懸眾寶鈴。出妙音聲。種種樂音。歡娛受樂。
一一池中。金花莊嚴。鳧鴈鴛鴦。皆真金色。以為嚴飾。見者愛樂。如天眾鳥。摩尼為嘴。歡喜遊戲。七寶雜色。青毘琉璃。以為羽翼。於諸樓閣。欄楯之間。歡娛遊戲。甚可愛樂。出妙音聲。見者悅樂。
一切眾鳥。亦復如是。清淨無穢。端正莊嚴。孔雀翡翠。眼互開合。頭頂勝冠。雙類隨行。飲食華汁。婆鳩羅華。其聲雅妙。如童子音。頂冠金色。或毘琉璃。於欄楯間。翱翔遊戲。未曾休息。恣於華汁。其目紺青。身色雜綵。如間電光。眾色分明。黃色細軟。鮮明如電。
行於林樹。山巖之間。縱逸遊戲。華鬘瓔珞。如天虹色。光明遶身。如鬘莊嚴。咽喉含美。如赤珠色。兩翅柔軟。如蓮華敷。無量眾色。長摩尼嘴。身氣香潔。如畢利迦。遊戲宮殿。雙類同行。羽翼潤澤。飛則俱遊。澡潔清池。翱翔陸庭。亦復如是。哀鳴相呼。出微妙音。發欲之音。
俱枳羅鳥。遮俱羅鳥。婆求羅鳥。如是眾鳥。遍滿城中。林樹之間。悉聞其音。
多有林樹。蓮華浴池。以為莊嚴。於其城中。有四園林。皆是金樹。一一園林。縱廣正等。滿百由旬。
一名。遊戲。二名。耽樂。三名。鵝住。四名。俱枳羅。
此四園林。映飾其城。一一林樹。有三千種。如願之樹。其樹金色。如雲如影。其枝柔軟。鳥棲其上。眾華常敷。香氣馚馥。滿一由旬。多有群蜂。流蜜充溢。或金色樹。酒泉流樹。牛頭栴檀香樹。有如雲色。七葉香樹。枳多迦樹。畢利迦樹。微風吹動。黑沈水樹。普眼香樹。明燈香樹。摩尼香樹。火色香樹。青無憂樹。赤無憂樹。婆究羅樹。阿枳多樹。阿殊那樹。尼珠羅樹。青荊香樹。堤羅迦樹。有如是等。眾華香樹。其華敷榮。常若新出。
復有眾果。摩頭迦樹。鳳凰子樹。婆那娑樹。無遮果樹。垂瓠果樹。毘頭羅樹。地蓋果樹。虛空蓋樹。雲色果樹。樂見果樹。遮雲果樹。鳥集果樹。蜂芒果樹。香鬘樹。香華樹。
種種色華。時時常敷。女人見之。皆生樂著樹。蒱桃樹。迦卑他樹。波流沙迦樹。其葉具足。光明莊嚴。欝映渠流。嚴飾泉池。觀之可愛。
如是種種諸樹。或有生於。閻浮提中。或有生於。欝單越國。或有生於。阿修羅王。光明城中。或有華樹。或有果樹。或有酒樹。阿修羅王。遍行遊觀。歡娛受樂。與眾婇女。圍遶自娛。於此煩惱染。無常不堅。速朽之樂。謂為甘露。不死之地。
阿修羅王。有四婇女。從憶念生。
一名。如影。二名。諸香。三名。妙林。四名。勝德。
此四婇女。有十二那由他侍女。以為眷屬。圍遶阿修羅王。娛樂恣情。縱逸受樂。無喻可說。阿修羅王。自業成就。無量億眾。婇女圍遶。歡娛喜樂。千柱寶殿。寶房行列。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羅睺阿修羅王。以何業報。得阿修羅道。作何業故。得如是報。
伽他頌曰。
無因則無果。
造業必有報。
如種子得果。
善業生人天。
善業得樂果。
常處天人中。
惡業墮三處。
阿修羅云何。
彼受畜生道。
云何受樂報。
少智莫能了。
此有何因緣。
比丘思惟已。
即以聞慧觀。
阿修羅。往昔過去。習婆羅門法。第一聰慧。善知世間。種種技術。喜行布施。於曠野中。施諸飲食。果食根食。清泉美水。房舍敷具。又於四交路首。施諸病人。行路估客。盲冥貧窮。施於房舍。飲食敷具。悉令滿足。而不正見。
爾時彌梯羅林。有僧伽藍。縱廣二十由旬。於其寺中。有無量百千佛塔。寶焰莊嚴。泥彌王等。五百大王。共造斯福。
中有一塔。真金瓔珞。焰鬘莊嚴。七寶映飾。種種莊校。隨其曾聞。諸佛名號。皆悉圖畫。如來影像。種種林樹。池流泉源。莊嚴勝妙。如上所說。
爾時閻浮提中。如羅睺阿修羅王。城中林樹。皆悉具有。如所見樹。畫工圖飾。莊嚴佛塔。浴池流泉。眾妙蓮華。眾鳥遊戲。亦如上說。
時婆羅門。名曰婆利。誦毘陀論。廣造福業。如上所說。
時婆羅門。以四千乘車。載眾飲食。至大曠野。眾人行路。欲施所須。見一佛塔。高二由旬。廣五十里。
時有惡人。以火燒塔。捨之而去。
時婆羅門。見火燒塔。作是思惟。
我今寧可。且住施福。救如來塔。奇妙莊嚴。彫飾精麗。廣大希有。當滅此火。令塔不壞。若我不救。王若知者。或加重罰。
非實信心。非尊重心。即以四千。乘車載水。以滅此火。
既滅火已。含笑而言。
我救此塔。為有福德。無福德耶。若有福德。願我後身。得大身相。欲界無等。
雖作此願。而猶不信。不正思惟。常愛鬪戰。不信正業。福田力故。生光明城。作阿修羅王。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八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畜生品第五之一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如實。觀諸地獄。知業果報。一百三十六地獄中。眾生壽命。長短增減。
如實知已。觀第二道。無量餓鬼。略而說之。三十六種。及觀業行。亦如實知。
彼以聞慧。觀諸畜生。種類差別。三十四億。隨心自在。生於五道。於五道中。畜生種類。其數最多。種種相貌。種種色類。行食不同。群飛各異。憎愛違順。伴行雙隻。同生共遊。
所謂飛禽。及諸走獸。烏鵲鵝鴈。鴻鳥眾類。異群別遊。不相怨害。狐狗野干等。互相憎嫉。烏與角鵄。馬及水牛。蚖蛇鼬等。共相殘害。形相不同。行食各異。
以何業故。種種形相。行食各異。
彼以聞慧。觀是眾生。為種種心。之所役使。作種種業。入種種道。噉種種食。
觀察彼等。以何因故。各各異類。共相憎嫉。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以邪見故。習學邪法。
復有眾生。亦學邪法。而生邪慢。以邪見論。邪見譬喻。互相諍論。雖共談論。無所利益。無有安樂。亦非善道。如是二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以本怨憎。墮畜生中。是故怨對。還相殺害。所謂。蚖蛇黃鼬。馬及水牛。烏角鵄等。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以何業故。畜生之類。相隨無害。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為生死故。行布施時。尋共發願。
於當來世。常為夫妻。
是人身壞。命終之後。生畜生中。而有少樂。非大苦惱。謂命命鳥。鴛鴦鴿鳥。多樂愛欲。以業因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狐狗野干。以何業故。性相憎害。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於諸善人。出家人所。污其淨食。常戲鬪諍。貪心因緣。身壞命終。墮畜生中。受於野干。狐狗之身。互相憎嫉。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麞鹿。以何業故。而生彼處。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為前世時。喜作強賊。擊鼓吹貝。至於城邑。聚落村營。破壞人柵。作大音聲。加諸恐怖。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生麞鹿中。心常怖畏。
以本宿世。破人村落。令他恐怖。是故生於。曠野山。林常多恐怖。以業力故。若生人中。心常恐怖。小心怯弱。多懷怖畏。餘業緣故。如是少分。觀畜生處。互相憎嫉。以多業故。共相殘害。隨本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以何業故。受化生身。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為求絲絹。養蠶殺繭。或蒸或煮。以水漬之。生無量虫。名火髻虫。有諸外道。受邪齋法。取此細虫。置於火中。供養諸天。以求福德。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生於俱舍。諸化生中。種種異類。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以何業故。墮濕生中。
彼以聞慧。知此眾生。起惡邪見。殺害龜鼈。魚蟹蜯蛤。及小池中。多有細蟲。或酢中細蟲。或有惡人。為貪財故。殺諸細蟲。或邪見事天。殺蟲祭祀。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具受眾苦。不可稱計。從地獄出。受濕生身。或作蚊子。或為蚤虱。
觀二種生已。如是次第。以微細心。觀業果報。觀於卵生。諸眾生等。以何業故。而生彼處。
若人未斷。貪欲恚癡。修學禪定。得世俗通。有因緣故。起瞋恚心。破壞國土。是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受於卵生。飛鳥雕鷲之形。從此命終。若生人中。常多瞋恚。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彼以聞慧。觀諸畜生。以何業故。受胎生身。
若有眾生。以欲愛心。和合牛馬。令其交會。以自悅意。或令他人。邪行非禮。是人身壞。命終之後。墮於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受於胎生。畜生之身。若生人中。受黃門身。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觀十一種畜生已。次觀四種眾生。從地獄出。受四種食。
何等為四。
一者。摶食。二者。意思食。三者。觸食。四者。識愛食。
比丘思惟觀察。四食果報。
以聞慧觀。見有眾生。以諸摶食。與惡戒者。及諸賊人。既食之後。令此賊人。殺害除怨。是賊受語。即殺彼怨。
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具受眾苦。從地獄出。墮於段食。畜生之中。受水牛。牛羊駝驢。象馬猪狗。野干麞鹿犛牛。烏鵄雕鷲。鵝鴨孔雀。命命鴻鳥。雜類眾鳥。多處曠野。嶮岸中生。是名少分。摶食眾生。
復次比丘。觀於觸食。眾生之類。住在㲉中。或初出㲉。以觸為食。
復有眾鳥。樂住水中。依岸為巢。或穿河岸。以為窼窟。敷產卵㲉。龍蛇等類。
以何業故。而受觸食。
比丘觀察。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心許行施。思惟籌量。後心還悔。而不施與。以不善業。墮畜生中。以本思心。受觸食報。
復次比丘。觀於思食。諸眾生等。以何業故。而受思食。
即以聞慧。知眾生類。謂赤魚子。堤彌魚子。錯魚等子。螺蜯蛤卵。思心為食。若母憶念。則不飢渴。身命增長。
以何業故。而生此處。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愚癡少智。不識業果。許施人物。而語之言。
卻後半月。或至一月。我當施汝。財物飲食。金銀珍寶。
時彼貧人。聞其許施。心生歡喜。美言讚歎。一月半月。望有所得。
時貧窮人。往至其家。是時其人。更作異語。不復本信。如是惡人。命終之後。墮於憂喜。地獄之中。具受眾苦。從彼命終。墮畜生中。意思為食。以其前世。許他貧人。令生歡喜。後竟無實。以是因緣。若生人中。為人奴婢。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畜生。第四識食。
即以聞慧。見有畜生。愛識苦惱。常憶飲食。生曠野中。受大蟒身。蜥蝪等身。唯吸風氣。
復有光明天。亦名愛識憶食。而非苦惱。見食憶持。隨念即飽。
畜生憶食。以何業故。而受斯報。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或以多瞋。或以多癡。殺害眾生。彼人身壞。生惡道中。受大蟒身。以前世時。好愛怨結。自縛其心。以是因緣。生畜生中。受斯苦惱。愛識食風。若生人中。於無因處。常懷瞋恚。而起鬪諍。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無量無邊。畜生世間。云何眾生。受水蟲身。
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愚癡少智。無有慧心。臨命終時。極患渴病。貪愛念水。身壞命終。墮於惡道。受水蟲身。作種種魚。是人命終。於中陰有。見諸水時。起心即往。生於水中。取因緣有。此中陰有分。若本不行。布施持戒。是人則生。煖水之中。口常乾燥。如觸灰汁。以本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諸飛鳥。畜生之類。以何業故。行於虛空。無礙之處。即以聞慧。觀三種神通。
何等為三。
一者。解脫神通。二者。身行神通。三者。心自在神通。
是解脫人。隨心憶念。若鳥行地界。若飛於空。亦如地行。非解脫法。諸佛如來。神通之力。如心念緣。隨意能至。有三種作。如是三種。聖神通勝。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畜生。云何觀於。地獄畜生。天人。水行。陸行。空行。飛鳥走獸。
彼以聞慧。觀地獄中。種種苦惱。有二種畜生。
有眾生數。非眾生數。眾生數者。生於彼處。被燒苦惱。非眾生數者。地獄罪人。以顛倒心。見諸大鳥。於虛空中。翱翔遊戲。心即生念。願生此處。隨念即生。受飛鳥身。具受如上。地獄苦惱。
以惡業報。生地獄中。見諸師子。形色可畏。虎豹大鳥。惡蟲蟒蛇。大惡色者。非眾生數。以諸逼惱。害地獄人。是眾生數。業之所得。令諸罪人。受大苦惱。彼無苦惱。畜生眾生。在地獄中。為師子虎豹。乃至蟒蛇。之所惱害。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飢渴燒身。諸餓鬼道。有諸畜生。受飢渴苦。
即以聞慧。見三十六種。餓鬼道中。生諸飛鳥。從人中死。生於鳥中。受烏鵄雕。鷲鷹鷂等鳥。害生之類。從鳥中死。生餓鬼世間。受餓鳥身。飢渴燒身。啄諸餓鬼。拔其眼出。或破其頭。而食其腦。如是餓鬼。眼睛腦髓。熱如融銅。此等眾生。皆共食之。以惡業故。
比丘如是。觀餓鬼鳥已。即以伽他。而呵責言。
熱業得熱報。
具受諸大苦。
如是應捨離。
此惡不善業。
勿造斯惡業。
貪嫉自破壞。
若行貪嫉者。
墮餓鬼畜生。
互共相殘害。
或打縛繫閉。
則受餓畜生。
故應捨愚癡。
愚癡自壞心。
遠離於戒施。
為愛所誑惑。
則墮畜生中。
不識行邪正。
食所不應食。
應作而不作。
不解法非法。
五根癡頑鈍。
但作畜生業。
如是比丘。觀諸畜生。但有一業。時所繫縛。流轉無量。百千生死。受畜生中。無量百千。種種苦網。之所繫縛。畜生一業。無量因緣。次第貪欲。業繫不斷。生大海中。深十由旬。受於摩竭大魚。螺蜯蛤蟲。提彌鯢羅。那迦錯魚。迭互相畏。常懷恐怖。多行婬欲。愚癡因緣。非法邪行。不識應行。不應行處。生大海中。為水焦惱。常患飢渴。互相殘害。惶怖相畏。
若多行瞋癡。生大海中。深萬由旬。受毒龍身。迭共瞋惱。瞋心亂心。吐毒相害。常行惡業。龍所住城。名曰戲樂。其城縱廣。三千由旬。龍王滿中。有二種龍王。
一者。法行。二者。非法行。
一護世界。二壞世間。於其城中。法行龍王。所住之處。不雨熱沙。非法龍王。所住之處。常雨熱沙。若熱沙著頂。熱如熾火。焚燒宮殿。及其眷屬。皆悉磨滅。滅已復生。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雨熱沙苦。以何業因。而受斯報。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愚癡之人。以瞋恚心。焚燒僧房。聚落城邑。如是惡人。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受無量苦。從地獄出。生於龍中。以前世時。以火燒人。村落僧房。以是因緣。受畜生身。熱沙所燒。
復次比丘。觀龍世間。以何業故。生於彼處。以何緣故。不為熱沙。之所燒害。
即以聞慧。知此眾生。於前世時。受諸外道。世間邪戒。行於布施。而不清淨。如上所說。七種不淨。以瞋恚心。願生龍中。是人身壞。命終之後。墮戲樂城。受龍王身。生彼城已。瞋恚心薄。憶念福德。隨順法行。如是龍王。其身不受。熱沙之苦。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間。以何業故。法行龍王。生戲樂城。戲樂城者。為何等相。
即以聞慧觀。法行龍王。所住之城。七寶城郭。七寶色光。諸池水中。優波羅花。眾花具足。酥陀味食。常受快樂。香鬘瓔珞。末香塗香。莊嚴其身。神通憶念。隨意皆得。然其頂上。有龍蛇頭。
於其城中。有諸法行龍王。
其名曰。七頭龍王。象面龍王。婆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跋陀羅龍王。盧醯多龍王。鉢摩梯龍王。雲鬘龍王。阿跋多龍王。一切道龍王。鉢婆呵龍王。
如是等。福德諸龍。隨順法行。以善心故。依時降雨。令諸世間。五穀成熟。豐樂安隱。不降災雹。信佛法僧。隨順法行。護佛舍利。如是龍王。無熱沙苦。受第一樂。於四天下。降澍甘雨。謂閻浮提。瞿陀尼。弗婆提。欝單越。
若人順法。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及婆羅門。修行正法。令法行龍王。增長大力。以法勝故。降微細雨。五穀熟成。色香味具。無諸災害。果實繁茂。眾花妙色。日月晶光。威德明淨。福德龍王。不放毒風。
閻浮提人。有四因緣。則多喪命。
何等為四。
一者。飢儉。二者。刀兵。三者。毒風。四者。惡雨。
若諸世間。隨順法行。修諸福德。法行龍王。增長大力。不出惡雲。不降惡雨。無惡風氣。眾水調善。稻穀豐熟。果味肥美。色香味具。食之無病。離諸飢惱。色力具足。四大安隱。修行善業。以行善業。助其果報。田稼豐熟。法行龍王。如是次第。擁護順法。修善眾生。
觀閻浮提已。觀瞿陀尼。云何順法龍王。護瞿陀尼。
瞿陀尼界。眾生心軟。唯有一惡。以水濁因緣。食之夭命。順法龍王。於彼世界。不雨濁水。瞿陀尼人。食清水故。得無病惱。以龍力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弗婆提。法行龍王。云何與樂。
彼以聞慧。知弗婆提人。若聞雷聲。若見電光。以心軟故。即得病苦。法行龍王。於彼世界。不作雷音。不放電光。令弗婆提人。不遭病苦。龍王力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欝單越人。云何衰惱。
彼以聞慧。知欝單越人。若遇黑雲。冷風所吹。香花不敷。既見花合。心懷憂惱。黑雲起故。僧迦賒山。鳥鳴麁惡。眾樂音聲。悉無美音。於惡龍所。得此衰惱。法行龍王。不以黑雲。冷風飄[颱-台+鼓]。
如是四天下。法行龍王。以義安樂。利益眾生。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間。何等惡龍。不順法行。
即以聞慧。知戲樂城。諸惡龍王。不順法行。
其名曰。波羅摩梯龍王。毘諶林婆龍王。迦羅龍王。睺樓睺樓龍王。住於海中。戲樂城內。
云何此等。非法惡龍。增長勢力。
彼以聞慧。知諸眾生。行不善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及婆羅門。如是惡龍。增長勢力。於閻浮提。作大惡身。以惡心故。起惡雲雨。所雨之處。生惡毒樹。惡風吹樹。毒氣入水。令水雜毒。一切五穀。皆悉弊惡。若有食者。則得病苦。穀力薄故。令人短命。是弊龍王。惡心災毒。迭互相害。以是惡故。閻浮提人。悉皆毀壞。以非法龍。作諸惡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於自在。大力龍王。云何非法。惡行龍王。以諸衰患。惱瞿陀尼。
彼以聞慧。知非法惡龍。於瞿陀尼。空山嶮處。降澍洪雨。令一切水。皆悉潦濁。瞿陀尼人。若有飲者。以此因緣。得大衰惱。如是比丘。觀瞿陀尼。如實了知。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弗婆提。
彼以聞慧。知諸世間。不修法行。時惡龍王。力勢增長。震吼大雷。如大山崩。弗婆提人。以軟心故。多遭病苦。或燿電光。遍滿世界。如火熾燃。雲中龍現。眼如車輪。其身黑惡。猶如黑山。其頸三頭。奮出眾花。形如馬相。或作蛇身。現如是等。種種惡身。令弗婆提。有人見之。得大衰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欝單越。如第二天。云何惡龍。於欝單越人。加諸衰惱。
即以聞慧。知欝單越。僧迦賒山。如前所說。蓮華常開。香氣馚流。其色妙好。彼國眾人。嗅之歡喜。若世間人。不孝父母。不供養沙門。婆羅門。時惡龍王。以自在心。勢力增長。起大重雲。猶如黑山。𩅝霮垂布。掩蔽日光。蓮華即合。無有香氣。失金色光。欝單越人。見華既合。愁惱怯劣。雲中出風。吹眾樂音。皆悉亂壞。不可愛樂。
如是四天下。惡龍勢力。而作衰害。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四天下。有勝有劣。
彼以聞慧。觀欝單越國。快樂安隱。勝三天下。
閻浮提人。行法非法。以是因緣。苦樂增減。是三天下。增長業地。行十善道。有佛出世。以閻浮提因緣故。有四天下。閻浮提人。思惟修行。十善業道。能修梵行。此世界中。多能思惟。觀察生滅。此國金剛座處。一切世間。閻浮提國。悉無此座。金剛座處。八萬四千由旬。佛坐此座。生菩提心。以此因緣。如來出於。閻浮提國。非餘天下。
何以故。善根成就。得佛菩提。須彌山王。尚不能持。何況餘地。以是因緣。佛處閻浮提。不處餘國。
人身難得。閻浮提中。造業因緣。得生人中。以此因緣。四天下中。閻浮提國。第一最勝。非餘天下。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以何業故。非法行龍王。吞食蝦蟇。噉食沙土。呼吸食風。
彼以聞慧。知此眾生。於人中時。欺陵妻子。獨飯美食。其人妻子。見之戀著。口中流涎。此人獨食。飽滿充足。於妻子所。但與麁澁。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於龍中。吞食蝦蟇。噉沙吸風。受相似業果。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以何業故。諸龍降雨。復以何業。降諸災雹。
即以聞慧。知此惡龍。含毒瞋恚。不順法行。一一龍王。瞋恚鬪諍。起惡雲雨。惡風災雹。悉令五穀。散壞不收。以諸眾生。行於非法。惡龍瞋恚。故有斯變。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界。云何於閻浮提。降澍時雨。潤益甘蔗。稻麻叢林。大小麥豆。五穀增長。
即以聞慧。見法行龍王。降注時雨。以義安樂。利益眾生。以諸眾生。隨順法行。降澍時雨。令國豐樂。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一切龍。所住宮殿。幾許龍眾。住於海中。幾許龍眾。住於眾流。
即以聞慧。知閻浮提人。不順法行。無量諸龍。住於眾流。閻浮提人。隨順法行。五十七億龍。住於眾流。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龍世間。觀戲樂城。及流水龍已。觀大海底。何等眾生。住在其中。
即以聞慧。知大海地下。天之怨敵。名阿修羅。略說二種。
何等為二。
一者。鬼道所攝。二者。畜生所攝。
鬼道攝者。魔身餓鬼。有神通力。
畜生所攝。阿修羅者。住大海底。須彌山側。在海地下。八萬四千由旬。
略說四地。
第一地處。二萬一千由旬。是羅睺阿修羅王。所住之處。
此羅睺阿修羅王。於欲界中。化身大小。隨意能作。以人行善。不善力故。
時阿修羅。作是思惟。
我當觀彼。怨家園林。遊戲之處。與諸婇女。共相娛樂。恣意受樂。
思惟是已。即自莊嚴。以大青珠王。波頭摩珠王。光明威德珠王。或以金玉五。色赤珠王。或以雜色衣王。若青若赤。若黃若黑。種種諸色。莊嚴其身。以為鉀冑。光明晃昱。
時羅睺阿修羅王。身量廣大。如須彌山王。遍身珠寶。出大光明。大青珠寶。出青色光。黃黑赤色。亦復如是。以珠光明。心大憍慢。謂無與等。欲令天女。阿修羅女。愛敬其身。從城中出。
其所住城。名曰光明。縱廣八千由旬。無量寶林。流泉浴池。諸樹蓮花。莊嚴其城。首冠花鬘。塗香自嚴。散以末香。從城而起。觀天園林。遊戲之處。
若閻浮提人。不行正法。不孝養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不依法行。不奉三寶。不觀善法。及不善法。諸天勢力。悉為減少。四天王天。展轉相告。悉避逃逝。恐師子兒。羅睺阿修羅王。來殺我等。
若閻浮提人。修行正法。孝養父母。敬事師長。供養沙門。耆舊長宿。一切諸天。勢力增長。
時四天王。以眾寶衣。莊嚴其身。塗香末香。即時當於。師子兒羅睺阿修羅。上虛空之中。雨諸刀劍。一切天眾。心生喜悅。至須彌側。發聲大叫。
若天不出。阿修羅王。欲觀園林。日百千光。照其身上。莊嚴之具。映障其目。而不能見。諸天園林。遊戲娛樂。受樂之處。
時羅睺阿修羅王。作是思惟。
日障我目。不能得見。諸天婇女。我當以手。障日光輪。觀諸天女。
即舉右手。以障日輪。欲見天女。可愛妙色。手出四光。如上所說。立海水中。水至其腰。寶珠光明。或青或黃。或赤或黑。以手障日。
世間邪見。諸論師等。咸生異說言。
羅睺阿修羅王蝕日。
若日赤色黑色。以如是法。相人壽命。不識業果。諸相師等。作如是說。或言當豐。或言當儉。或言凶禍。殃及王者。或言吉慶。
時阿修羅。手障日已。諦觀諸天。園林浴池。遊戲之處。
時天帝釋。見是事已。勅諸天眾。莊嚴宮殿。令諸天子。以種種寶。莊嚴其身。往趣羅睺阿修羅所。欲共鬪戰。
時羅睺阿修羅王。見諸天眾。即還宮城。
復次比丘。云何觀月蝕。
即以聞慧。知羅睺阿修羅王。眷屬官眾。行於海上。見月常遊。憂陀延山頂。行閻浮提。住毘琉璃。光明之中。端嚴殊妙。百倍轉勝。
官屬見已。即至羅睺阿修羅所。白言。
大王。滿月端嚴。如天女面。
時羅睺王。聞是語已。愛心即生。欲見天女。從地而起。渴仰欲見。以手障月。欲見天女。阿修羅王。無量眾寶。莊嚴其身。如上所說。
閻浮提中。咒術師等。而作咒曰。
一切國土。聚落城邑。眾惡速滅。一切世間土地。眾惡速滅。一切婆羅門中。眾惡速滅。
若月黑色黃色。世間相師。作如是說。或言當豐。或言當儉。或言王者凶危。或言吉慶。或言兵刃勇起。或言不起。
瞿陀尼。弗婆提。欝單越。何其方面。所蝕之處。無邪見說。以此一因緣故。日月掩蔽。謂是月蝕。
復次。二因緣故。掩蔽日月。天降大聲。羅睺阿修羅王。住大海下。
時諸官屬。白言。
大王。天主憍尸迦。住須彌山頂。善見城內。處善法堂。諸天功德。五欲具足。眷屬圍遶。歡娛受樂。天主憍尸迦。為諸天主。大王今為。我等所尊。王有大力。神通勝彼。可率官屬。往攻天主。壞善見城。
時阿修羅。即受其語。奮威縱怒。出光明城。震吼如雷。閻浮提中。諸國相師。謂天獸下。說如此相。或言豐樂。安隱無他。或言災儉。五穀勇貴。或言王者崩亡。或言吉慶。靈應嘉祥。或言兵刀。起於境內。或言人民。安樂無變。或言當須。齋肅潔淨。拜神求福。
時羅睺阿修羅王。如是思惟。
我寶珠等。留此城內。為我諸子。作大光明。若無寶珠。則無光明。天上亦爾。有日月故。則有光明。若無日月。則應闇冥。我今寧可。覆蔽日月。令天黑闇。
時阿修羅。思惟是已。從城而起。即以一手。覆障日月。諸光明輪。世間愚人。諸相師等。咸記災祥。如上所說。
復以一手。摩須彌頂。欲與諸天。決其得失。是阿修羅。畜生少智。見天種種。勝相莊嚴。威德光明。心生疑悔。還歸所止。住光明城。是名第二因緣。掩蔽日月。令日月蝕。天聲震吼。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大羅睺阿修羅王。所受之樂。
彼以聞慧。觀阿修羅。所住城內。種種眾寶。以為莊嚴。在須彌山側。深二萬一千由旬。廣八千由旬。蓮華浴池。林樹蔚茂。皆悉具足。真金為地。色若電光。金殿堂閣。珊瑚寶樹。懸眾寶鈴。出妙音聲。種種樂音。歡娛受樂。
一一池中。金花莊嚴。鳧鴈鴛鴦。皆真金色。以為嚴飾。見者愛樂。如天眾鳥。摩尼為嘴。歡喜遊戲。七寶雜色。青毘琉璃。以為羽翼。於諸樓閣。欄楯之間。歡娛遊戲。甚可愛樂。出妙音聲。見者悅樂。
一切眾鳥。亦復如是。清淨無穢。端正莊嚴。孔雀翡翠。眼互開合。頭頂勝冠。雙類隨行。飲食華汁。婆鳩羅華。其聲雅妙。如童子音。頂冠金色。或毘琉璃。於欄楯間。翱翔遊戲。未曾休息。恣於華汁。其目紺青。身色雜綵。如間電光。眾色分明。黃色細軟。鮮明如電。
行於林樹。山巖之間。縱逸遊戲。華鬘瓔珞。如天虹色。光明遶身。如鬘莊嚴。咽喉含美。如赤珠色。兩翅柔軟。如蓮華敷。無量眾色。長摩尼嘴。身氣香潔。如畢利迦。遊戲宮殿。雙類同行。羽翼潤澤。飛則俱遊。澡潔清池。翱翔陸庭。亦復如是。哀鳴相呼。出微妙音。發欲之音。
俱枳羅鳥。遮俱羅鳥。婆求羅鳥。如是眾鳥。遍滿城中。林樹之間。悉聞其音。
多有林樹。蓮華浴池。以為莊嚴。於其城中。有四園林。皆是金樹。一一園林。縱廣正等。滿百由旬。
一名。遊戲。二名。耽樂。三名。鵝住。四名。俱枳羅。
此四園林。映飾其城。一一林樹。有三千種。如願之樹。其樹金色。如雲如影。其枝柔軟。鳥棲其上。眾華常敷。香氣馚馥。滿一由旬。多有群蜂。流蜜充溢。或金色樹。酒泉流樹。牛頭栴檀香樹。有如雲色。七葉香樹。枳多迦樹。畢利迦樹。微風吹動。黑沈水樹。普眼香樹。明燈香樹。摩尼香樹。火色香樹。青無憂樹。赤無憂樹。婆究羅樹。阿枳多樹。阿殊那樹。尼珠羅樹。青荊香樹。堤羅迦樹。有如是等。眾華香樹。其華敷榮。常若新出。
復有眾果。摩頭迦樹。鳳凰子樹。婆那娑樹。無遮果樹。垂瓠果樹。毘頭羅樹。地蓋果樹。虛空蓋樹。雲色果樹。樂見果樹。遮雲果樹。鳥集果樹。蜂芒果樹。香鬘樹。香華樹。
種種色華。時時常敷。女人見之。皆生樂著樹。蒱桃樹。迦卑他樹。波流沙迦樹。其葉具足。光明莊嚴。欝映渠流。嚴飾泉池。觀之可愛。
如是種種諸樹。或有生於。閻浮提中。或有生於。欝單越國。或有生於。阿修羅王。光明城中。或有華樹。或有果樹。或有酒樹。阿修羅王。遍行遊觀。歡娛受樂。與眾婇女。圍遶自娛。於此煩惱染。無常不堅。速朽之樂。謂為甘露。不死之地。
阿修羅王。有四婇女。從憶念生。
一名。如影。二名。諸香。三名。妙林。四名。勝德。
此四婇女。有十二那由他侍女。以為眷屬。圍遶阿修羅王。娛樂恣情。縱逸受樂。無喻可說。阿修羅王。自業成就。無量億眾。婇女圍遶。歡娛喜樂。千柱寶殿。寶房行列。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羅睺阿修羅王。以何業報。得阿修羅道。作何業故。得如是報。
伽他頌曰。
無因則無果。
造業必有報。
如種子得果。
善業生人天。
善業得樂果。
常處天人中。
惡業墮三處。
阿修羅云何。
彼受畜生道。
云何受樂報。
少智莫能了。
此有何因緣。
比丘思惟已。
即以聞慧觀。
阿修羅。往昔過去。習婆羅門法。第一聰慧。善知世間。種種技術。喜行布施。於曠野中。施諸飲食。果食根食。清泉美水。房舍敷具。又於四交路首。施諸病人。行路估客。盲冥貧窮。施於房舍。飲食敷具。悉令滿足。而不正見。
爾時彌梯羅林。有僧伽藍。縱廣二十由旬。於其寺中。有無量百千佛塔。寶焰莊嚴。泥彌王等。五百大王。共造斯福。
中有一塔。真金瓔珞。焰鬘莊嚴。七寶映飾。種種莊校。隨其曾聞。諸佛名號。皆悉圖畫。如來影像。種種林樹。池流泉源。莊嚴勝妙。如上所說。
爾時閻浮提中。如羅睺阿修羅王。城中林樹。皆悉具有。如所見樹。畫工圖飾。莊嚴佛塔。浴池流泉。眾妙蓮華。眾鳥遊戲。亦如上說。
時婆羅門。名曰婆利。誦毘陀論。廣造福業。如上所說。
時婆羅門。以四千乘車。載眾飲食。至大曠野。眾人行路。欲施所須。見一佛塔。高二由旬。廣五十里。
時有惡人。以火燒塔。捨之而去。
時婆羅門。見火燒塔。作是思惟。
我今寧可。且住施福。救如來塔。奇妙莊嚴。彫飾精麗。廣大希有。當滅此火。令塔不壞。若我不救。王若知者。或加重罰。
非實信心。非尊重心。即以四千。乘車載水。以滅此火。
既滅火已。含笑而言。
我救此塔。為有福德。無福德耶。若有福德。願我後身。得大身相。欲界無等。
雖作此願。而猶不信。不正思惟。常愛鬪戰。不信正業。福田力故。生光明城。作阿修羅王。
正法念處經卷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