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詔譯。

爾時海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希有。世尊。多所饒益。修大乘者。一切眾生。謂諸天人。雖受天人中樂。乃能親近。無上涅槃。最勝妙樂。

世尊。有幾種法。而能隨轉。攝受大乘。

復有幾法。於大乘中。而能多作。

復有幾法。於大乘中。而極難作。

復有幾法。增長大乘。

復有幾法。於大乘中。而為障難。

世尊。復以何緣。說名大乘。

佛告海意菩薩言。

汝當諦聽。我今為說。

海意當知。有一種法。攝受大乘。何等為一。謂不忘失。大菩提心。

復不放逸。海意。

復有一法。攝受大乘。謂信所作。悉墮業報。

復有一法。謂起正見。於緣生法。不相違背。

復有一法。離愛非愛。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

復有一法。隨住大慈。而自救度。

復有一法。起大悲心。不著己樂。

復有一法。希求佛身。隨念於佛。

復有一法。依法真修。隨念於法。

復有一法。住不退轉眾中。隨念於眾。

復有一法。蠲除一切煩惱。隨念於捨。

復有一法。常不忘失。菩提心故。隨念於戒。

復有一法。住清淨法。隨念於天。

復有一法。隨住利樂。令他歡喜。

復有一法。住堅固意。極善樂欲。

復有一法。起歡喜心。為一切眾生。施作解脫。

復有一法。從甚深法。如理出生。勤求正法。

復有一法。不以財利之心。而行法施。

復有一法。於聽法者。作病人想。

復有一法。於所說法。如良藥想。

復有一法。己說法者。如醫王想。

復有一法。常行衛護。令法久住。

復有一法。令三寶種。不斷不絕。

復有一法。無貪相續。常生喜足。

復有一法。捨諸所有。不起愛著。

復有一法。雖自守戒。而常將護。諸破戒者。

復有一法。諸惡作者。不觀彼過。而住於忍。

復有一法。諸善作者。現起饒益。而住於忍。

復有一法。於背恩者。起悲愍慧。

復有一法。於知恩者。起恭敬悲。

復有一法。於無智者。不起慢心。

復有一法。於有智者。隨彼受學。

復有一法。深固善根。心無厭捨。

復有一法。於諸善法。心常隨轉。

復有一法。無諂曲故。三戒清淨。

復有一法。於說法者。愛敬承事。如師尊想。

復有一法。捨諸外道文籍。善聽正法。

復有一法。修諸善根。雖復艱苦。於生死中。亦不疲懈。

復有一法。於現住世。及已涅槃。諸佛如來。承事供養。而無厭足。

復有一法。與諸眾生。為不請友。

復有一法。以無依無取。無著之心。修四攝法。

復有一法。了知在家。諸過失已。常樂出家。

復有一法。於正士之業。常自開發。

復有一法。所作決定。住菩提道。增修勝行。

復有一法。於同住大乘者。不生惱恚。

復有一法。教授菩提心法。不生疲懈。

復有一法。善護祕密法。使不流散。

復有一法。常當勤求。法工巧智。

復有一法。以真實語。建立法幢。

復有一法。所發誓願。當令畢竟。

復有一法。以無變悔心。鈞行布施。

復有一法。常當覺了。諸魔事業。

復有一法。常應發起。離慢智業。

復有一法。遠於知識。樂居寂靜。

復有一法。離增上慢。及貢高心。不起他謗。

復有一法。雖復了知。諸煩惱已。而亦隨順。世間行相。

復有一法。淨命自資。離諸貪染。

復有一法。深固相應。而常宴坐。

復有一法。雖復多聞。而常寂定。

復有一法。如理正修。瑜伽行地。

復有一法。如實伺察。空境界法。

復有一法。於其利衰。心無高下。

復有一法。怖畏憒閙。獨處園林。

復有一法。若得法利。與他同分。

復有一法。善解四聖諦智。

復有一法。於諸智法。而無祕惜。

復有一法。為未學者。成辦學故。心無高勝。

復有一法。若得若失。信業報故。不生熱惱。

復有一法。恭敬聽法之者。善為說法。

復有一法。於親友中。離諸貪愛。於一切眾生。起平等心。

復有一法。於說法師所。不起諂心。而常讚歎。

復有一法。以調順心故。荷擔一切眾生。

復有一法。於諸波羅蜜多。相應勤求。

復有一法。精進長養。菩提道行。

復有一法。建立信根。令無動轉。

復有一法。於國城中。不空受食。

復有一法。積集七種聖財。而不匱乏。

復有一法。內意真實。安固命根。

復有一法。以方便善。巧成熟眾生。

復有一法。行法施故。而善攝法。

復有一法。離諸諍論。說最上法。

復有一法。以無所得心。聽受正法。

復有一法。離沙門垢故。而成沙門。

復有一法。以無染愛心。入王城聚落。

復有一法。常當伺察。過失善護。一切眾生。

復有一法。棄捨世間。諸雜藝者。

復有一法。於善知識所。常當誠實。

復有一法。自心清淨。已起智復。令一切眾生。心得清淨。

復有一法。無虛假故。內意清淨。

復有一法。趣向最勝道故。深心清淨。而此一法。善作勝業。方便清淨。

復有一法。福清淨已。諸相清淨。

復有一法。智清淨已。煩惱清淨。

復有一法。眾生清淨。已剎土清淨。

復有一法。雖觀無相。而善迴向。

復有一法。修隨順忍。

復有一法。於三解脫門。常當伺察。修習出離。

復有一法。住無所住。

復有一法。證漏盡智。神通游戲。

復有一法。住於止觀。所作成辦。得明解脫。

復有一法。勤修方便。所攝之慧。

復有一法。住三界輪。得菩提場莊嚴。

復有一法。謂一切法平等。現成正覺。

復有一法。攝受大乘。謂一切法。自性無性。無生無起。如是知已。即得無生法忍。

海意。此之一法。而能攝受大乘。如是等一法。攝受大乘已。餘諸攝受依止。而悉捨離。

復次。海意。有二種法。於大乘中。而能多作。何等為二。

一者。於佛法中。生淨信解。二者。不樂聲聞。緣覺乘法。

有二種法。於大乘中。而極難作。何等為二。

一者。自解脫已。善護未解脫者。二者。隨為彼說。解脫之法。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常不壞滅。大菩提心。二者。伺察眾生。善為建立。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觀菩提心。猶如幻法。二者。觀一切眾生。皆悉無我。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心無厭離。二者。所修方便。而不虛假。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內心清淨。而為根本。二者。無作。無不作故。修諸福行。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勤修善根方便。二者。所修方便。而令畢竟。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無戲論故。而修方便。二者。所修方便。住畢竟故。其心寂靜。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深心趣向勝道。二者。於最勝法中。作最勝所緣。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說悔自罪。二者。出離他罪。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捨諸所有。二者。不求果報。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起平等心。而行施捨。二者。善能迴向。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護戒無缺。二者。不求生天。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於毀戒者。起悲愍心。二者。自具戒德。不作貢高。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善樂於忍。二者。迴向菩提。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捨離高心。二者。尊敬忍者。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發起精進。求諸善法。二者。於諸善根。生歡喜心。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身心寂靜。二者。心離依著。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積集禪支。二者。心業調暢。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不著禪味。二者。不厭欲界。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勤求正法。二者。常生法欲。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伺察於法。二者。於法寂定。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親近善友。二者。於師長所。增加尊重。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專勤承事。二者。善言隨順。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於時非時。而常請問。二者。隨所得義。領納於心。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修義智。二者。修法智。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聞財無厭。二者。聞慧無厭。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伺察深固之法。二者。遠離不深固法。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如理為他說法。二者。於聽法者。起悲愍心。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於法不吝。二者。不以財利之心。為他說法。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止息外聽。二者。攝受諸心。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息除五蓋。二者。修七覺分。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獲得歡喜。二者。喜受相應。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知法知量。二者。知自境界。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信於業報。二者。善修勝行。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解了諸非業報。二者。增長一切善法。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出誠實言。二者。不誑聖人。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如說能行。二者。不壞佛眼。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身業清淨。二者。離三不善。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觀身猶如影像。二者。觀如草木瓦礫。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語業清淨。二者。離語四過。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解悟不可說法。二者。智了諸聲。猶如對響。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心業清淨。二者。遠離貪瞋邪見。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內心寂止。二者。外無所行。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修慈心觀。二者。於諸眾生。起平等心。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心如虛空。清淨無垢。二者。自度度他。而善迴向。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常不厭離。大悲之心。二者。勤修善根。而無懈倦。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伺察無生。二者。善護出離。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游戲法園。二者。除厭離心。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圓滿寂默之法。二者。未具法者。而令修行。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捨離愛染。二者。斷諸損害。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修於捨行。二者。觀察眾生。而無艱苦。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修念佛觀。二者。住於無念。而起念心。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觀於法身。二者。成辦諸相好身。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修念法觀。二者。成辦諸眾生法。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伺察離貪。二者。於其貪行眾。生起大悲心。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隨念諸菩薩眾。二者。歸向不退轉眾。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觀察無為。二者。護得果者。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隨念於戒。二者。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伺察無加行戒。二者。攝受將護。破戒眾生。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隨念於捨。二者。捨己不生變悔。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蠲除己之煩惱。二者。為眾生說。斷煩惱法。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隨念於天。二者。不求生天。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住正念慧。二者。散亂心者。令住念處。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增修福行。二者。增修智行。

復有二法難作。一者。善修無加行智。二者。於諸福行。不生厭離。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超越諸著。二者。於諸愛著。悉能解脫。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極善樂欲。二者。不生諂誑。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知恩。二者。報恩。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斷除欲貪。二者。於善法欲。而無厭棄。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說悔諸罪。二者。不作諸罪。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不起惡作。二者。不起隨眠。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隨喜他福。二者。自福無厭。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於一切罪。起盡滅智。二者。於一切福。起長養智。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勸請諸佛。二者。護持正法。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雖知法界。本無分別。二者。智善分別。說諸句義。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善解迴向。二者。隨所迴向。與一切眾生共之。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決擇無相。二者。修諸有相。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雖觀於空。二者。觀照眾生。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慧起悉無所樂。二者。方便而有所樂。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希求善根。二者。為諸眾生。成辦善根。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修習無願。二者。積集所生之智。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無著。二者。無動。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無慢。二者。愛樂。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樂居寂靜。二者。領納寂靜功德。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修寂靜行。二者。自度復度。一切眾生。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少欲。二者。知足。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省察己之煩惱。二者。審觀斷除。一切眾生煩惱。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安定。二者。伺察。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常省己過。二者。不觀他過。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自離貢高。二者。不起他謗。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觀我無我。二者。觀眾生無眾生。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自常行施。二者。容受他施。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出離輪迴。二者。度輪迴中。一切眾生。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勤求波羅蜜多。二者。隨諸所求。波羅蜜多。如所說住。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得現量智。二者。成辦他智。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不求世間。名聞利養。二者。勤求正法。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不饒益者。為作饒益。二者。已饒益者。而令增極。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所作大慈。而無邊際。二者。所行大悲。而無間斷。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已得度者。而令證悟。二者。未得度者。而為濟度。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為諸眾生。成就功德。二者。無德眾生。起大悲心。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不饒益者。作饒益行。二者。已作饒益。而無異想。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常作身念處觀。二者。身住清淨。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雖作身中。身隨念觀。二者。不與身俱。起於尋伺。及尋伺道。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常作受念處觀。二者。於苦樂等受。而無領納。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雖作受中。受隨念觀。二者。不與受俱。起於尋伺。及尋伺道。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常作心念處觀。二者。心住清淨。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雖作心中。心隨念觀。二者。不與心俱。起於尋伺。及尋伺道。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常作法念處觀。二者。常起決擇法智。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雖作法中。法念處觀。二者。不與法俱。起於尋伺。及尋伺道。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已生諸不善法。悉令除斷。二者。已生一切善法。而能守護。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未生諸不善法。防令不生。二者。未生一切善法。當令生起。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常修欲勤心慧。四種神足。二者。應以神足。得度眾生。而善度之。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雖獲無加行神變。二者。不動法界。能於一切。佛剎之中。顯諸神應。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自所得信。而無動轉。二者。諸未信者。令具於信。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自心而無雜染。二者。染心眾生。令得清淨。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發起諸精進根。二者。安住念根。不生散亂。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決擇善觀。諸精進根。二者。不著空相。而起於念。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於定慧根。勤修諸行。二者。所修諸行。不生疲懈。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智無所行。二者。成熟眾生。而有所行。

復有二法多作。

一者。於諸煩惱。觀離煩惱。二者。已生煩惱。勤求出離。

復有二法難作。

一者。一切法不和合。本離煩惱故。二者。於三界和合。為斷一切眾生。諸煩惱故。

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卷第十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