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五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護塔品第十三

爾時。長老阿若憍陳如。白佛言。

世尊。此日藏修多羅。長夜照明。說一切龍。惡業果報。不可思議。復說菩薩。真實行法。

佛言。

如是如是。憍陳如。此四天下。有大支提。聖人住處。若有眾生。精勤方便。坐禪正慧。當知此處。則為不空。如是福地。則為流布。日藏法寶。

何者名為。大支提處。

此閻浮提內。王舍城中。聖人處所。大支提者。乃是過去。無量如來。無量菩薩。無量緣覺。無量聲聞。曾於其中。修道滅度。今悉現有。當來亦然。過去諸佛。菩薩聖人。皆以付授。婆婁那龍。令使擁護。住持安立。

我今亦欲。令此處所。光明久住。還以付囑。婆婁那龍。

若有眾生。能護我法。精勤方便。坐禪正慧。諸富伽羅。應常守護。供給供養。

爾時婆婁那龍王。作如是言。

如是如是。如世尊教。往昔過去。迦羅鳩村駄。應。正遍知。亦以此處。令我守護。供給供養。精勤方便。坐禪正慧。修善法者。為作檀越。我於爾時。供給守護。乃至法滅。

次復有佛。名拘那迦牟尼。乃至迦葉。亦以此處。付囑於我。守護供養。我於爾時。供給守護。乃至法盡。亦復如是。

彼佛法中。或有弟子。不受奴婢。僮僕田地。以清淨心。精勤苦行。如是一切。我皆守護。今日如來。復以此處。付囑於我。住持守護。

爾時世尊。復以西瞿耶尼。須彌山下。何羅闍低羅山中。聖人處所。名曰雲盡。付寶護龍王。

時寶護龍。白佛言。

世尊。如是如是。如世尊教。過去迦羅鳩村駄如來。亦以此雲盡。聖人住處。付囑於我。我於爾時。守護此處。及佛弟子。如法行者。乃至法滅。

爾時世尊。復以東弗婆提。須彌山下。青鴦伽那山中支提。聖人住處。名聖人生。付蘇摩呼嚧叉龍王。

時彼龍王。白佛言。

世尊。如是如是。如世尊教。

爾時世尊。復以須彌山下。北脇之間。華齒山中支提。聖人住處。名香峯牟尼。付毘昌伽蘇脂龍王。乃至清淨。法行比丘。亦皆付囑。

時彼龍王。作如是言。

如是如是。如世尊教。過去迦羅鳩村駄如來。亦以此香峯。聖人住處。付囑於我。及法行比丘。守護供養。乃至迦葉如來。亦復如是。今日如來。又以香峯。支提處所。付囑於我。我當守護。

佛言。

善哉善哉。汝大龍王。如是能護我法。住持法母。汝是我伴。大善知識。如法檀越。一切眾生。依於我法。國土久住。利益照明。

爾時世尊。復以西瞿耶尼洲中。那焰牟尼。聖人處所。付囑瞿娑嵐婆龍王。乃至法行弟子。守護供養。亦復如是。

復以東弗婆提洲中。昵迦羅陀蓮華。牟尼聖人住處。付囑婆私摸極叉龍王。乃至法行弟子。守護供養。亦復如是。

復以北欝多羅越洲中。香峯炎。聖人住處。付囑地行龍王。乃至法行弟子。守護供養。亦復如是。

復以大海之中。娑伽羅龍王宮。摩尼藏炎。牟尼聖人住處。付囑娑伽羅龍王。乃至供養。亦復如是。

復以須彌山頂。帝釋住處。開華藏殿。牟尼聖人住處。付囑伊羅跋羅龍王。守護供養。亦復如是。

復以此閻浮中。難陀婆陀那。大德聖人。牟尼住處。付囑閻浮迦龍王。守護供養。亦復如是。

復以此閻浮中。鞞奢利善住。牟尼聖人住處。付囑婆須吉龍王。守護供養。亦復如是。

復以此閻浮中。迦毘羅婆須都。善香迦那迦燈。牟尼聖人住處。付囑阿那婆達多龍王。守護供養。亦復如是。

復以閻浮提中。摩伽陀國。毘富羅朋迦。牟尼聖人住處。付囑山德龍王。守護供養。亦復如是。

復以閻浮提中。摩偷羅國。名愛雲炎。牟尼聖人住處。付囑閻婆迦質多羅龍王。

復以閻浮提中。憍薩羅國。名闍耶首駄。牟尼聖人住處。付囑吃利彌迦龍王。

復以閻浮提中。蘇波洛罽薩遮牟脂鄰陀羅名香。牟尼聖人住處。付囑牟脂鄰陀羅龍王。

復以閻浮地中。乾陀羅國。名大利舍那若摩羅。牟尼聖人住處。付囑伊羅跋多羅龍王。

復以閻浮提內。罽賓國中。名宮宮摩尼佉。牟尼聖人住處。付囑吁留邏龍王。

復以閻浮提中。菴浮利摩國。名億藏炎。牟尼聖人住處。付囑邏浮邏龍王。

復以閻浮提中。震旦漢國。名那羅耶那弗羅婆娑。牟尼聖人住處。付囑海德龍王。

復以閻浮提內。于闐國中。水河岸上。牛頭山邊。近河岸側。瞿摩婆羅香大聖人。支提住處。付囑吃利呵婆達多龍王。守護供養。

此大支提。皆是過去。大聖菩薩。大辟支佛。大阿羅漢。得果沙門。五通神仙。諸聖住處。是故過去。一切諸佛。次第付囑。欲令流轉。怖畏眾生。增長善根。得菩提故。

如是十方。無量無數。阿僧祇剎。過去諸佛。及諸菩薩。皆住於彼。大支提處。常加守護。令諸眾生。惡業盡故。於未來世。無量無邊。阿僧祇剎。諸佛菩薩摩訶薩。聲聞緣覺。亦復住此。二十大支提。常加守護。令諸世間。增福德故。一切眾生。惡業盡故。

復次。一切菩薩摩訶薩。一切辟支佛。一切阿羅漢。得果沙門。一切五通。神仙聖人。於此二十。聖人住處。大支提中。常加護持。一切眾生。福德增故。一切眾生。惡業盡故。如是過去。一切聖人。付囑如是。二十支提。我今付囑。亦如前佛。欲令一切。流轉海中。怖畏眾生。得安樂故。堅固護持。不散壞故。

時一切龍。受佛付囑。二十支提。聖人處已。作如是言。

大聖世尊。我等諸龍。多於障礙。貪嗜睡眠。如癡無異。一夜睡眠。當於人中。二十一年。如是我等。睡猶不覺。或有惡人。及非人等。或水或火。毀壞支提。我等或睡。或食飲時。或復喜歡。為世欲事。如此因緣。此之惡事。則不能卻。是故我於。一切過去。現在當來。佛法之中。成諸不善。

爾時世尊。告二十八。夜叉將言。

我今持此。聖人住處。付囑於汝。此二十支提。福德住處。好加愛敬。精心護持。

時二十八。夜叉將言。

敬順佛教。二十支提。如來付囑。豈敢不持。但瞿摩娑羅香山一處。我難受取。

時祇利呵婆達多龍王。即白佛言。

世尊。如來今者。以于闐國。牛角峯山。瞿摩娑羅乾陀牟尼。大支提處。付囑於我。然彼國土。城邑村落。悉皆空曠。所有人民。悉從他方。餘國土來。或餘天下。或餘剎中。菩薩摩訶薩。大辟支佛。大阿羅漢。得果沙門。五神通人。坐禪力故。向彼供養。瞿摩娑羅。舊無眾生。一切來者。皆是他國。

世尊。此二十八。諸夜叉將。不肯護持。我今怪此。

所以者何。以彼不護。我等諸龍。得於惡名。

佛言。

龍王。莫如是說。

何以故。今有二萬。大福德人。見於四諦。從沙勒國。而往彼住。以彼二萬。福德眾生。有大力故。於此瞿摩娑羅香山。大支提處。日夜常來。一切供養。

龍王當知。如是之時。恒不饑乏。

又迦葉佛時。彼于闐國。名迦邏沙摩。國土廣大。安隱豐樂。種種華果。眾生受用。彼國多有百千。五通聖人。世間福田。依止其中。係念坐禪。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其國土。安隱豐樂。彼土眾生。多行放逸。貪著五欲。謗毀聖人。為作惡名。以灰塵土。坌彼聖人。

時諸行者。受斯辱已。各離彼國。散向餘方。

時彼眾生。見聖人去。心大歡喜。是因緣故。彼國土中。水天火天。皆生瞋忿。所有諸水。河池泉井。一切枯竭。

時彼眾生。無水火故。饑渴皆死。是時國土。自然丘荒。

佛告龍王。

我今不久。往瞿摩娑羅。牟尼住處。結加七日。受解脫樂。令于闐國。於我滅度。後一百年。是時彼國。還復興立。多饒城邑。郡縣村落。人民熾盛。皆樂大乘。安隱快樂。種種飲食。及諸果華。無所乏少。

時僧兒耶大夜叉將。白佛言。

世尊。如是如是。

佛言。

大夜叉將。汝憶過去。久遠事不。

僧兒耶言。

我念往昔。迦葉佛時。此牛角山。聖人住處。迦葉如來。亦於彼處。七日結加。受解脫樂。過七日已。從禪定起。我時到彼。瞿摩娑羅香。牟尼住處。禮拜供養。彼迦葉佛。亦以平等。法行比丘。精勤方便。坐禪正慧。修善法者。付囑於我。

時祇利呵婆達多龍。王白佛言。

世尊。我誓於此。瞿摩娑羅香。大支提所。常護不捨。乃至佛諸弟子。法行比丘。精勤修善。不受畜者。我等守護。乃至法盡。或水或火。或龍夜叉。或鳩槃荼。彌勒佛時。瞋忿作惡。如是時中。非我所護。

佛言。

善哉善哉。龍王。若能如是。發至誠心。加護我法。住持法母。令法久住。是我真伴。是好檀越。

是時座中。有六十億。菩薩摩訶薩。并及十方。餘佛剎中。一切菩薩。皆悉來集。娑婆世界。聽於日藏大授記經。

聞已一切。同白佛言。

如是。世尊。我等從今。常來於此。四天下中。牟尼住處。禮拜供養。持種種華。種種幡蓋。種種金銀。而以奉散。亦復持此。日藏授記惡業盡陀羅尼。如佛所說。廣為一切眾生。而宣說之。

我今為利。自身他身。惡業盡故。行菩提道。滿足六度。今此眾中。有多億魔。及於無量。阿僧祇天。龍。夜叉。阿修羅。迦樓羅。緊陀羅。摩睺羅伽。悉在此會。圍繞世尊。惟願如來。以此二十。牟尼聖人住處。普皆付囑。莫遣當來。魔。天。龍王。夜叉。羅剎。及緊陀羅。阿修羅等。生於異心。於此二十。大支提處。空無守護。令彼惡人。及非人等。欲興破毀。

佛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莫怖畏。

何以故。過去諸佛。亦以此處。付囑一切。龍王夜叉。

我亦如是。以此二十。大支提處。付囑諸龍。及夜叉眾。

所以者何。未來眾生。多在八難。欲令彼等。惡業盡故。薄慢心故。樂涅槃故。乃至資生所須。飲食湯藥。無所乏故。風雨順時。華果茂盛。五穀熟成。常安樂故。

以是因緣。付囑諸龍。及夜叉等。

於未來世。一切諸佛。亦於二十。大支提處。林樹經行。坐禪苦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於法輪。乃至涅槃。安置塔廟。及佛弟子。法行比丘。四果聖人。亦於彼住。一切天人。皆於彼處。禮拜供養。多生功德。起涅槃道。彼佛世尊。亦以二十。大支提處。及諸弟子。付囑龍王。及夜叉等。令加守護。

善男子。我今為汝說。一切惡心眾生。悉得歡喜。亦得生於。諸三昧力。亦除一切。惡邪煩惱。大授記陀羅尼咒。

此陀羅尼。過去未來。一切諸佛。加助隨喜。此咒能令。惡心眾生。得柔軟故。教修一切。諸福德故。令習惡人。心歡喜故。一切福德。皆成就故。種種大願。達彼岸故。大智慧中。安隱住故。得大聞持。陀羅尼故。大方便智。得究竟故。一切怨家。生歡喜故。能除一切。諸災患故。出大難故。離怖畏故。辦大事故。大諦見故。得大忍故。大智海中。深遠入故。得四神足。三摩跋提。能除一切。諸惡見故。乃至能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而說神咒。

多絰咃阿摩。阿摩婆婆。阿摩波利婆婆。三舍耶揭婆。波利婆婆。蜜多羅蜜多羅舍羅耶。蜜多羅波利婆婆。蜜多羅三寐若耶尼瞿盧陀三寐若耶。摸極叉三寐若耶。示利苦伽婆優婆矣羅闍。毘那舍耶。三摩舍羅耶帝羅阿那。薄迦嵐摩。婆婆迦嵐摩示利地毘迦羅婆那三摩若那阿波婆伽。那羅夜那跋伽摩。薩婆多。他阿伽多地悉他那跋伽。莎呵。

爾時世尊。說是咒已。告大眾言。

此陀羅尼。亦名賢面。一切諸佛。之所加護。能生禪定三摩提。能盡一切諸惡。乃至能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今現在。及未來世。大支提處。若有餘眾。或魔或天。或龍。夜叉。或復羅剎。或阿修羅。或迦樓羅。或緊陀羅。或鳩槃荼。人及非人。或以水火。種種惡事。欲壞支提。汝等應念。三世諸佛。念諸佛已。於彼眾生。起慈悲心。誦持如是。大陀羅尼。令諸一切。惡心眾生。悉皆除滅。若諸魔王。及人非人。於如來所。心不樂者。悉生歡喜。恭敬供養。

時佛神力。令魔波旬。於自宮內。即得安住。自然得聞。此陀羅尼。聞此咒已。即於佛所。生歡喜心。得大信心。

得信心已。啼泣雨淚。集諸眷屬。作如是言。

汝等一切。諦聽諦聽。我今於此。大牟尼處。得大忍心。不動如山。彼牟尼尊。慈悲滿足。放大光明。照一切龍。一切天人。一切修羅。我亦在彼。於牟尼所。興造諸惡。今欲懺悔。受三歸依。汝若曾於。佛邊作惡。今可懺悔。受三歸依。我今共汝。俱往見佛。禮拜供養。至心聽法。斷煩惱魔。入清淨道。離於怖畏。到涅槃城。

時魔波旬。與其眷屬。八十億眾。前後圍繞。往至佛所。到已接足。頂禮世尊。說如是偈。

佛兩足尊世中勝。
自得寂滅亦教他。
忍辱精進愍眾生。
我等愚癡興惡意。

不知過去諸業行。
惟佛世尊能了知。
苞藏國土內身中。
令我心遠種種惑。

三世諸佛大慈悲。
受我禮懺一切殃。
法僧二寶亦復然。
至心歸依無有異。

願我今日所供養。
恭敬尊重世導師。
諸惡永盡不復生。
盡壽歸依如來法。

時魔波旬。說是偈已。白佛言。

世尊。如來於我。及諸眾生。平等無二。心常歡喜。慈悲含忍。

佛言。

如是。

時魔波旬。生大歡喜。發清淨心。重於佛前。接足頂禮。右繞三匝。恭敬合掌。卻住一面。瞻仰世尊。心無厭足。

時彼眾中。有一魔子。名加羅支。與其眷屬。從座而起。到於佛前。接足頂禮。長跪白佛。作如是言。

世尊。云何名眼。為眼。是色因緣。為色。是眼因緣。乃至意法因緣。亦復如是。

佛言。

善男子。非眼。是色因緣。非色。是眼因緣。乃至非意。是法因緣。非法。是意因緣。

善男子。眼。眼性空。眼識。識性空。

善男子。眼因緣。眼識生。彼因緣故。色可見。乃至意因緣。意識生。彼因緣故。法可知。非眼識可得。

何以故。非餘處來。非餘處去。眼非常住。於三世中。一切皆空。

如是眼者。亦非滿見。亦非減見。非和合見。非相離見。亦非相觸。亦不依止。

譬如日出。光照一切。其有窓處。明焰皆入。照於壁上。而是壁光。不作是念。我暗我明。此光非但。獨在一壁。及眾多壁。以因緣故。有是光生。此壁及光。非合非離。因壁見光。而此壁光。不作是念。日能生我。日亦不念。我生此光。

何以故。日滅沒已。光亦隨滅。去處來處。一切皆空。無一可見。

以日因緣。故能照耀。見此光色。以光顯赫。照耀因緣。故得可見。於彼生識。亦復如是。是內六入。生外六入。亦外六入。生內六入。外六入。亦非因緣。內六入。亦非因緣。

何以故。彼此性離。亦非聚集。亦非和合。亦非依止。

乃至內入外入。彼和合識。亦非聚集。亦非和合。亦非依止。

何以故。各不相持。境界離故。

此法及識。智慧知見。諸行因緣。行因緣故。有識。而此識生。則三種行。

云何三行。

身行。口行。及以意行。

云何身行。

身行名為。氣息入出。此名身行。彼息出入。去來動作。彼此出入。各不相識。新識若生。舊識不住。體性爾故。非聚集故。亦非異故。於如如中。各不相依。虛空平等。風行空中。風亦非空。空亦非風。

何以故。彼此不觸。各非境界。彼二皆空。亦不可說。

何以故。相離相故。無增減故。不依此岸。及彼岸故。第一義諦。如如住故。

此名身行。是故身行。非識依止。亦非伴侶。非是和合。非是聚集。常不依止。相離相故。是識亦復。非依止身。離和合故。此名身行。

云何口行。

口行二種。名為覺觀。

云何是覺。何者是觀。

於出入息。生二種心。思惟憶念。是名為覺。乃至細心次生。如是漸除。得清淨心。亦名為覺。是覺依止。出入故生。生已即滅。根塵亦復不覺。此彼境界。相相離故。性相無故。乃至不可。說其長短。此名為覺。

何者是觀。

若有人觀。冷相觸身。於是中行。或復熱相。一切氣息。皆猶於風。彼風因緣。觀觸知者。此名為觀。各離境界。彼此離相。乃至不可。說其長短。是名覺觀。

云何意行。

意行名思。

云何名思。

知一切法。乃至能知。時出入氣息。非時出入氣息。知此出息。非彼入息。知彼入息。非彼出息。差別悉知。如是思量。知行順相。非行順相。此則名為。彼風依止。如是二種。不可得說。

云何是思。云何心相。乃至知行。差別作已。入涅槃道。過凡夫地。名出生死。於禪定中。心能除卻。此則名思。如是風者。不去不來。彼思識中。如是依止。眼如眼乃至意。如意各不相觸。三受盡已。名為聖人。

如是。善男子。非眼。是色因緣。非色。是眼因緣。乃至非意。是法因緣。非法。是意因緣。

何以故。此二境界。非遠非近。亦非聚集。亦非思量。亦非和合。

何以故。不可說故。此岸彼岸中。不依止故。依實際故。

佛說此已。是時魔子伽羅支。二萬眷屬。曾於過去。佛法之中。修行福德。皆得順忍。

復有無量。無邊眾生。亦於過去。殖眾德本。或得初禪。乃至四禪。或有得於。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或有當來。於小乘中。為福種子。乃至當來。辟支佛中。得為種子。或復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彼眾中。有六十頻婆羅龍。過去已來。未曾值佛。今聞此法。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時此一切。三千大千佛剎。大地六種震動。大動遍動。一切十方。諸來菩薩摩訶薩。各得種種。菩薩三昧。

得三昧已。各以種種寶。種種衣。種種香。種種花。散於佛上。供養如來。作如是言。

如是。世尊。不可思議。我從昔來。未曾見聞。如是大集。說此三昧。力陀羅尼。此即釋迦牟尼如來。第二利益。轉妙法輪。我等今者。於此日藏大授記鞞富略修多羅。一心奉持。為諸眾生。廣分別說。

是時眾會。魔。天。龍王。夜叉。羅剎。阿修羅。迦樓羅。緊陀羅。摩睺羅伽。鳩槃荼。薜荔多。毘舍遮。現在集者。悉如是說。

不可思議。釋迦如來。能作如是。利益眾生。

各大歡喜。以種種音樂。種種寶。種種衣。種種瓔珞。花鬘。燒香。塗香。從空而散。供養如來。

是時娑伽羅龍王。白佛言。

世尊。惟願如來。暫入海中。往我家內。受我微供。憐愍我故。若佛如來。至我宮者。我之眷屬。一切皆得。聞此日藏授記大陀羅尼。

時娑伽羅龍王。復白佛言。

世尊。彼大海中。一切男女。若得聞此。大乘日藏大授記經。專心聽者。得幾許福。

佛言。

龍王。若善男子。以四天下。滿中七寶。布施如來。

復有眾生。具足聞此。大乘日藏大授記經。一心聽者。於前福德。百倍不及。百千億倍不及。乃至算數。所不能及。

大王。若有聽是。甚深經典。其福難量。

爾時娑伽羅龍王。復作是言。

若佛世尊。不入大海。我當抄此。日藏授記。大集經典。置我宮中。以是因緣。於彼海中。幾許諸龍。福德增長。

佛言。

龍王。隨所有處。抄此日藏大授記經。如法安置。恭敬供養。則能獲得。十種利益。

何等為十。

若有人能。如法抄寫此經。一心供養。令其家內。一切吉祥。若在眾中。得大自在。五穀豐饒。種種資生。錢財寶物。悉皆具足。

復次。龍王。若有宅內。或復眾中。抄此日藏大授記經。抄已供養。於其處所。則有六十億。菩薩摩訶薩。數來禮拜。供養此經。以是因緣。種種惡事。鬪諍疾疫。種種惡病。穀米貴儉。國土饑荒。他方賊盜。非時風雨。一切皆滅。

彼六十億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我當種種。擁護供給。令得稱心。

復次。龍王。若有家內。或大眾中。抄此日藏大授記經。如法安置。彼帝釋天。及諸梵天。四天王天。二十八大夜叉將。并其眷屬。乃至大德天。并其男女。娑羅娑陀天。牢固地天。善住樂天等。一切眷屬。皆至其國。日夜至心。常加守護。與其安樂。

時帝釋天。乃至善住樂天等。聞是語已。作如是言。

如是。如來。我及眷屬。常當至心。往護彼國。

復次。龍王。若有居家。乃至國土。抄寫此經。福德天下。於過去世。供養多佛。布施持戒。如是之人。往彼受生。

復次。龍王。若有居家。乃至國土。抄寫此經。其中眾生。精進勇猛。不樂五欲。常行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

復次。龍王。若有居家。乃至國土。抄寫此經。福田眾生。常樂安住。

復次。龍王。若有國土。抄寫此經。其國常有。種種善法。如雨而下。

復次。龍王。若有國土。抄寫此經。其中眾生。於十善業。常行不捨。

復次。龍王。若有國土。抄寫此經。其中眾生。常生慈心。

復次。龍王。若有居家。乃至國土。抄寫此經。其中眾生。常人天生。不入惡道。

大王。如是日藏大授記經。隨何國土。如法抄寫。安置供養。數數讀誦。具足得此。十種利益。

何以故。若有讀誦。此日藏經。如說行者。彼福德聚。於百劫中。說不可盡。

龍王。此日藏大集大授記經。如是甚深。能滿大願。能大利益。

說是經已。十方佛剎。諸來菩薩。到此三千大千世界。娑婆國土。大集聚會。并此菩薩摩訶薩眾。乃至魔王。天。龍。夜叉。羅剎。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鳩槃荼。餓鬼。毘舍遮。富單那。人非人等。隨分悟解。滿足於心。皆大歡喜。各設供養。僉然而住。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四十五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