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四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日藏分
護持正法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菩薩。其數無量。不可稱計。前後圍繞。及餘十方。諸佛世界。無量無數。不可思議。阿僧祇諸大菩薩。聲聞之眾。地及虛空。皆悉遍滿。俱來集會。前後圍遶。
復有十方。無量世界。帝釋天王。梵天王。四天大王。諸大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如是等無量。無數不可稱計。俱來集會。
復有欲界。色界。天。龍。夜叉。羅剎。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皆悉一心。瞻仰如來。
爾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虛空目安那波那甘露法門。四無量已。默然而坐。娑婆世界。地及虛空。一切大眾。亦皆默然。合掌向佛。唯悕如來。甘露法雨。而無厭足。
猶如重病。思遇良醫。如在大闇。思見光明。如溺大河。思登彼岸。如遭急難。思求依護。如是遍滿。娑婆佛剎。地及虛空。諸大菩薩。及諸聲聞。釋梵天王。摩睺羅伽王。乃至人非人等。合掌默然。瞻仰法王。亦復如是。
爾時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功德蓮華光。已於昔日。供養無量。無邊諸佛。於諸佛所。殖諸善根。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繫心緣法。善修慈愍。
即從坐起。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大聖神通力。
能速遍諸剎。
如心無所障。
光照十方國。
巧說奢摩他。
盡智及方便。
阿那波那念。
及四無量等。
佛於三界中。
生死際已捨。
淨慧悉滿足。
勝人天修羅。
已離於愛縛。
度疑到彼岸。
了知諸菩薩。
現證於佛法。
眾生心亂故。
墮在生死河。
如盲無所見。
常為苦所沒。
遠離善知識。
不聞清淨法。
輪迴生死中。
為諸結所縛。
佛度生死海。
慈悲故說法。
為煩惱眾生。
斷生死羅網。
愛為煩惱本。
諸眾生染著。
能仁巧分別。
令盡生死際。
以癡愛因緣。
不修諸功德。
若能斷之者。
六根皆寂滅。
大慈牟尼王。
悲心為說法。
聞已除癡愛。
獲甘露涅槃。
爾時佛告。功德蓮華光大梵天王。而說偈言。
過去修諸度。
今亦如是行。
不樂聲聞乘。
及辟支佛地。
復有諸眾生。
數起瞋恚心。
及念二乘等。
是則為障礙。
以是諸障故。
退失於佛法。
不起是障者。
得佛法滿足。
有四生眾生。
俱來至此剎。
非唯愛欲身。
非盡念不淨。
是中大智人。
能行菩提道。
已曾久修習。
定忍總持等。
能守護諸根。
正念加趺坐。
安住自境界。
佛當為汝說。
樂五眾眾生。
為說不淨法。
令斷於繫縛。
七菩提分滿。
我無嫉妬心。
憐愍故為說。
菩薩聞此法。
不捨菩提心。
十方一切佛。
已曾住此剎。
晝夜常加護。
令佛法久住。
汝等諸菩薩。
愍此剎眾生。
常生歡喜忍。
令我法久住。
我說聲聞法。
為斷貪欲心。
示五陰諸入。
及十八界空。
十三奢摩他。
及毘婆舍那。
能斷難斷愛。
是人得清淨。
顯說無漏行。
聲聞四真諦。
憐愍眾生故。
為令法久住。
說此四諦法。
令度生死海。
復告諸菩薩。
汝等莫生疑。
佛當為汝等。
廣說菩薩行。
爾時。此娑婆世界中。所有眾生。在佛會者。作如是念。
如來今者。欲說聲聞法。不說菩薩道。
十方世界。諸來菩薩。復作是念。
如來慈愍。欲令我等。於此世界。修諸禪行。使三寶種。不斷絕故。於此剎中。所有天龍。夜叉。羅剎。乾闥婆。阿修羅。乃至人非人等。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增進故。欲令一切眾生。悉受安樂。捨諸疑悔。滿足涅槃。八正道故。令此佛剎。有大福德。具足熏修。眾善法故。
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作如是念。
娑婆佛剎。福德吉處。我今恭敬尊重。供養禮拜。彼佛剎中。諸菩薩等。
各作是念。
我今應當。於此世界。結跏趺坐。各各入於。種種勝忍。陀羅尼門。及諸三昧。放大光明。利益安樂。諸眾生故。
作是念已。即於此剎。加趺而坐。入于勝忍陀羅尼。諸深三昧。
是諸菩薩。或有經於。百大劫中。修菩薩行。有得無生法忍。乃至十地。具足修習。十八不共。四無所畏等。諸功德法。各以勝忍陀羅尼。諸深三昧。因緣力故。放大光明。
其中或有。光如燈炬。野火之明。有如釋梵諸天。大梵王光。又如一日之光。二。三。四。五。如是轉倍。乃至百千。萬億日光。
此諸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眾生。遇斯光者。身心安樂。皆大歡喜。如人熱悶。入清涼池。是光能除眾生。三惡道苦。飢渴寒熱。種種諸病。及貪瞋癡。邪見等患。乃至能令。三界獄中。所有恐怖。厄難眾生。令盡苦際。
是時此剎。諸眾生等。蒙光力故。咸共深心。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佛法僧寶。厭捨諸惡。勤修善法。從是諸光。乃至遍照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淨穢等剎。有佛無佛。皆悉普照。猶如重夜。幽闇之中。忽有百千。萬億日光。俱時普照。此及他方。恒河沙剎土。光明遍照。亦復如是。
爾時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有諸菩薩摩訶薩等。承佛神力。於一念頃。來至此剎。各在一面。結跏趺坐。是諸菩薩。或有已經。百千大劫。修菩薩行。或有乃至。具足十地。皆悉修習。十八不共。四無畏等。諸功德法。各以善根。福德力故。入深三昧。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魔王。龍王。乃至人天。諸光明等。皆悉不現。
爾時世尊。告諸聲聞。四輩等眾。
汝今應知。此諸菩薩摩訶薩等。大善根力。入於三昧。放此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又彼十方。諸佛如來。曾於此剎。作佛事已。而還本國。今共加護。此諸菩薩摩訶薩等。令入禪定。現神通力。為令現在。及未來世。三寶久住。不斷絕故。
以是菩薩。神通光明。因緣力故。令諸天龍。夜叉。羅剎。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增長。於正法中。發大精進。如法修行。自在無礙。得不退轉。乃至修學。涅槃正道。具足滿故。
是諸菩薩。隨所住處。於當來世。是中皆應。起立塔寺。造作法堂。安置舍利。經法形像。以種種七寶。而修供養。所謂。金銀。琉璃。車璩。馬瑙。頗梨。真珠。珂貝。璧玉。及上繒綵。種種衣服。床榻臥具。種種幡蓋。袈裟法服。種種瓔珞。華香末香。塗香燒香。作諸音樂。禮拜供養。為令恐怖。生死眾生。求涅槃道。修功德故。
爾時世尊。作如是言。
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三寶所。如是布施。我悉受之。令彼眾生。於三乘中。隨其所樂。得不退轉。
若復有人。為供養故。或造一舍。一僧伽藍。經行之處。布施園林。衣服飲食。臥具床褥。種種湯藥。而供養之。或有建立。講讀論堂。經行禪室。於中布施。奴婢田宅。象馬車乘。駝驢牛羊。種種諸物。衣服臥具。及諸湯藥。資生所須。令持法比丘。身心安隱。坐禪修道。講讀論義。如法修行。具足莊嚴。得勝自在。涅槃道故。欲令佛法。久住於世故。捨如是等。種種諸物。我於爾時。與諸菩薩。及聲聞眾。皆悉受之。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為供養三寶故。能捨如是。種種諸物。建立講讀論堂。經行禪室。給其所須。我悉知見。而生隨喜。與諸菩薩。及聲聞眾。同共受用。
何以故。為令是等。得大果報。於三惡道。得遠離故。隨其所欲。於三乘中。得不退轉。乃至各於三乘。而般涅槃故。
又善男子善女人。以如是等。種種諸物。供養因緣故。於未來世。當獲二利。
何等為二。
一者。法利。二者。財利。
隨所生處。資財具足。宿習因緣故。是諸物不生慳悋。悉能捨施。為欲供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故。隨其住處。或在山林樹下。阿蘭若處。無憒閙聲。堪可坐禪。係念之處。建立塔寺。房堂靜室。隨彼所須。皆能給施。是比丘等。受彼施已。如法行故。天龍夜叉。隨其所在。皆悉擁護。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等當知。十方諸佛。已曾於此。娑婆世界。入深禪定。現大神通。破壞魔王。及諸龍等。慈愍眾生故。演說妙法。為令三寶。久住世間。各於此土。作佛事已。歸還本國。
爾時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有無量無邊。阿僧祇菩薩摩訶薩。欲見於我。禮拜供養。聽聞正法。及受持故。復為聞說。虛空目修多羅。四無礙法。各於他方。來集此剎。慈悲憐愍。諸眾生故。入於禪定。現大威力。破壞魔王。及諸龍等。欲令此土。諸眾生輩。供給供養。施其所須。修諸功德。於三乘中。得解脫故。
是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心清淨。為欲供養。如法修行。諸比丘故。或捨家宅園林。田地奴婢。乃至資生。種種所須。
爾時若有。破戒比丘。受他所捨。乃至一華一果。是惡比丘。以愚癡故。受他淨心。所施諸物。獲大惡報。於現在世。得四惡報。
何等為四。
一者。惡名遠聞。流布十方。
二者。父母師長。兄弟眷屬。奴婢親戚。皆悉離散。
三者。獲大重病。臥糞穢中。惡報相現。痛苦而死。
四者。衣鉢坐具。所有資財。悉為五家。之所分散。
是名四種惡報。
於未來世。復獲四種。大惡果報。何等為四。
一者。身壞命終。墮大地獄。
二者。於地獄中。久受勤苦。地獄終已。復生畜生。餓鬼道中。得無手足報。居在曠野。無水之處。經百千萬歲。具受辛苦。
三者。從彼命終。生毒蛇中。得無眼報。經無量歲。唯食於土。
四者。於彼命終。得生人中。墮五濁世。不值諸佛。於彼世中。雖得人身。常無眼目。亦無手足。住在曠野。唯食世間。所棄穢食。恒不充足。不得與人。同共住止。從彼命終。復墮地獄。於三惡道。難得免出。
何以故。彼善男子善女人。淨心捨施。田舍園林。衣服湯藥。種種諸物。唯欲供養。如法比丘。然破戒者。受他所施。唯欲供身。不與如法。持戒比丘。以是因緣。獲如是罪。
又破戒者。久處生死。具受諸苦。雖得人身。不值佛世。
所以者何。諸佛如來。不可思議。難可值遇。
彼破戒者。斷滅法母。不求精進。不用見聞。佛法僧故。以是因緣。不值佛世。彼惡比丘。於當來世。得如是等。大惡果報。
爾時。大德伽耶迦葉。聞此語已。悲泣雨淚。而白佛言。
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寧處地獄。具受眾苦。終不受此。破戒身也。
所以者何。雖得此身。而復出家。為衣食故。具犯禁戒。受他淨施。獲如是等。種種苦惱。
佛言。
迦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寧處地獄。受種種苦。不受人身。起如是等。破戒罪業。
何以故。地獄罪畢。更不造新。故業盡已。便於苦報。而得解脫。
迦葉。諸身之中。人身難得。得人身已。值佛出世。復難於是。雖值佛世。出家受戒。是最為難。
所以者何。得受戒已。如法修行。能盡苦際。斷諸漏結。而得解脫。
是淨信心。善男子善女人。若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欲供養淨行。持戒比丘。以其具足。福德善根故。或捨家宅。園林靜室。奴婢象馬。牛羊等物。種種資生。以為常住僧業。令彼比丘。身心安隱。集善根故。是愚癡比丘。毀犯淨戒。捨諸善根。遠離靜念。專為非法。彼善男子等。而不供養。
以是因緣。衣服臥具。資生所須。皆不充足。便作是言。
我大智人。堪可受彼。所施諸物。
或假檀越。豪強勢力。奪他如法比丘。所受諸物。唯自供身。以為私用。言是己有。此非僧物。彼愚癡人。造是罪故。於當來世。受如是等。諸惡果報。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若剎利。婆羅門等。欲供養如法比丘故。捨彼田宅園林。種種諸物。資生所須。是破戒者。奪他所受。唯自供己。以是因緣。獲如是等。大惡果報。若在家人。奪彼持戒。行法比丘。如是布施。種種資生。而自用者。是諸人等。得幾許罪。
佛言。
大王。不須問此。得幾罪報。
王復白佛。
若未來世。有剎利等。以種種諸物。施與持法比丘。以是因緣。諸比丘等。多有資生。是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不信佛法。及因果故。又不畏罪。如是人輩。奪而用者。得幾許罪。
佛言。
大王。是諸人等。奪他施故。當得無量。大惡果報。若我具說。重增彼罪。
所以者何。是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淨心施彼。行法比丘。種種諸物。是比丘等。多有資生。如是愚人。猶彼癡驢。以不信故。奪他所受。種種施物。而自供己。以是因緣故。當得大罪。彼人若聞我說。惡業差別。種種果報。誹謗不信。如是愚人。得二種罪。
一者。奪他所施。二者。於我所說。誹謗不信。
時頻婆娑羅王。復白佛言。
世尊。唯願說之。唯願說之。於當來世。若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四種姓中。有信佛法。深識因果。怖畏罪者。聞佛所說。初中後善。義味甚深。純備具足。清淨梵行。如是之人。聞已能信。如法修行。作諸功德。復為供養。行法比丘故。捨種種諸物。給其所須。若有破戒比丘。及愚癡人。奪彼持法比丘。如是種種。所受諸物。彼信心人。方便擁護。持戒比丘。終不令彼。侵奪欺陵。
頻婆娑羅王。說是語已。佛言。
大王。善哉善哉。快說是語。
大王。於當來世。若有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為欲供養。行法比丘故。或捨田宅園林。奴婢象馬。衣服臥具。飲食湯藥。資生所須。
若有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以不信故。奪他所施。而彼愚人。於現身中。得二十種。大惡果報。
何者二十。
一者。諸天善神。皆悉遠離。二者。有大惡名。流布十方。三者。眷屬知識。違背乖離。四者。怨憎惡人。同共聚會。五者。所有資財。悉皆散失。六者。心狂癡亂。恒多躁擾。七者。諸根不具。八者。睡臥不安。九者。恒常飢渴。十者。所食之物。猶如毒藥。
十一者。所愛之人。悉皆離別。十二者。共事之人。常多鬪諍。十三者。父母兄弟。妻子奴婢。不信其言。十四者。所有隱密。覆匿之事。知識親友。共相顯露。十五者。所有財物。五家分散。十六者。常遇重病。無人瞻視。十七者。資生所須。常不稱意。十八者。形體枯悴。十九者。久受勤苦。難得免離。二十者。常處糞穢。乃至命終。
大王。是愚癡人。於現身中。得如是等。二十種諸惡果報。命終之後。墮阿鼻地獄。一劫受苦。飢食鐵丸。渴飲融銅。用熱鐵鍱。以為衣服。行住坐臥。所受之物。皆是火聚。六方熾焰。更相通徹。
彼諸罪人。於阿鼻地獄。具受如是。種種等苦。從彼命終。生末伽車馱餓鬼中。居在曠野。無水之處。生便無眼。又無手足。四方熱風。來觸其身。形體楚毒。猶如劍切。宛轉在地。受大苦惱。脂髓膏流。猶居熱熬。魂神迷亂。出大惡聲。
具受如是。百千種苦。經無量歲。然後命終。生大海中。受肉團身。其形長大。滿百由旬。然彼罪人。所居之處。於其身外。面一由旬。滿中熱水。狀若融銅。經無量百千歲。受如是等。種種苦惱。如地獄中。等無差別。
從彼命終。於閻浮提。曠野澤中。忽然化生。形如肉團。猶若大山。四方熱風。來燒其身。飛禽走獸。競來食之。經無量歲。爾乃命終。還墮地獄。復經無量。百千萬歲。備受眾苦。然後命終。生餓鬼中。乃至肉團之身。經無量百千歲。往反輪迴。具受眾苦。其罪漸薄。得出為人。生無佛國。五濁剎中。從生而盲。諸根不具。身形醜惡。人不憙見。
佛告頻婆娑羅王言。
大王。如是罪人。於當來世。獲如是等。大惡果報。
所以者何。是持法比丘。如法行故。
有信心者。種種資財。具足施與。彼惡比丘。愚癡人等。奪而自用。故獲如是。諸惡果報。
爾時頻婆娑羅王。聞此語已。悲泣雨淚。而白佛言。
世尊。我今寧受。地獄等身。終不欲受。是人身也。
何以故。以此人等。造是罪故。獲如是種種。大苦果報。
爾時佛告。頻婆娑羅王言。
大王。汝等諸王。及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聚落主等。如今現在。及未來世。乃至法住。於是時中。所有持法比丘。付囑汝等。應好擁護。若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為供養行法比丘故。或捨種種。資生雜物。汝好擁護。勿令非法比丘。及諸惡人。欺奪侵陵。若有惡人。欺奪如法比丘。所受信施。汝等應當。如法治之。
王白佛言。
世尊。若有國王。見彼非法比丘。及諸愚人。奪彼行法比丘。所受信施。不如法治者。當得幾許罪報。乃至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聚落主等。見此非法比丘。及諸愚人。侵奪行法比丘。所受信施。當得幾許罪報。
佛告大王。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除諸佛如來。所有功德。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所有福德。若有一人。具足成就。如是等大福德聚。是人福德。是為多不。
王言。
世尊。如是如是。是人福德。甚多甚多。
佛言。
大王。如彼一人。所得福德。如是一切眾生。各皆備足。是等功德。若有惡人。於彼一切。有福人所。割其手足耳鼻。生挑其眼。如是惡人。得幾許罪。
王聞此語。悲泣哽咽。不能自勝。
佛言。
大王。何以不答。
時王聞已。猶復悲泣。而白佛言。
世尊。如是愚人。所獲罪報。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稱計。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世尊。若毀壞一人。具上福者。手足耳鼻。生挑其眼。其罪大多。不可思議。何況毀壞。一切具是福者。
佛言。
大王。如我現在。及未來世。乃至法盡。於其中間。若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俱捨如是。資生所須。田宅園林。象馬奴婢。衣服臥具。湯藥等物。施與行法比丘。若非法比丘。及諸愚人。奪彼所施。是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聚落主等。見此非法惡人。不如法治者。獲大重罪。復過於彼。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如是國王治國之事。甚難。甚難。
何以故。彼放逸王等。不如法治。是非法惡人。獲如是罪。
若有國王。及剎利等。不放逸故。擁護是等。持法比丘。若有信心檀越。施彼所須。若有非法惡人。侵奪欺陵。當如法治者。得幾許福。
佛言。
大王。如上所說。具福諸人。若復有人。有大勢力。禁閉獄中。具受飢渴。無量苦惱。若有一人。具足大力。勝於前者。出彼獄中。爾許諸人。悉令解脫。經於百年。四事供養。衣食湯藥。種種所須。無不備足。
佛言。
大王。彼有力人。得幾所福。
王白佛言。
世尊。彼有力人。所得福德。不可思議。不可稱計。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佛言。
大王。彼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及聚落主等。如今現在。及未來世。乃至法住。是諸人等。如法治彼。非法比丘。及愚癡人故。所得福德。復過於彼。若復有人。於今現在。及未來世。乃至法欲滅時。若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具捨種種所須。施彼行法比丘。若有非法惡人。侵奪欺陵。若復有人。方便教化。不令侵奪。
語言。
汝等今者。若不隨教。當治汝罪。
如彼惡人。隨其教誨。止彼欺心。不復侵奪。持法比丘。所受信施。是剎利。乃至聚落主等。所得福德。甚多甚多。
王復白佛言。
世尊。若有乃至一比丘。能如法住。所有諸物。若有惡人。欺陵侵奪者。我等剎利。及婆羅門。乃至聚落主等。不如法治。當獲大罪。是一比丘。所有資生。彼非法惡人。有侵奪者。我等剎利。乃至聚落主等。如法擁護。不令彼人。侵奪欺陵。乃至如法治之。獲大功德。
佛言。
大王。不如汝所說。
所以者何。於我法中。有諸比丘。假令如法。始從一人。乃至四人。我不聽受。彼田宅園林。象馬車乘。奴婢等。常住僧物。若滿五人。乃可得受。
若在僧伽藍中。或阿蘭若處。持法比丘。在中止住。鳴鍾集僧。和合布薩。羯磨等事。房舍床榻。臥具湯藥。同共受用。乃至百千眾僧。在一伽藍。若阿蘭若處。鳴鍾集僧。和合布薩。房舍臥具。衣服湯藥。同心受用。而不貪著。亦不繫念。不如其驎陀鳥。貪著諸肉。食盡乃止。終不中捨。
持法比丘。則不如是。初中後夜。減省睡眠。精進誦經。坐禪修道。背捨生死。向涅槃路。如是比丘。不稱他短。不說己長。謙下卑遜。不自憍高。衣食知足。頭陀精進。不放逸行。係念思惟。心不馳散。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憐愍覆護。
大王。如是僧中。有劫奪者。獲大罪報。守護饒益。得大功德。
復次。大王。隨其所在。若僧伽藍。或阿蘭若處。有五比丘。止住其中。持戒不破。清淨具足。乃至於小罪中。生大怖畏。如佛修多羅中。所說空行。若自讀誦。教他讀誦。不誹謗他。不說他過。不稱己長。謙下自卑。不生憍慢。嫉妬之心。慈悲憐愍。一切眾生。求解脫道。出生死海。如是眾僧。若在伽藍或。阿蘭若處。鳴鍾集僧。和合受用。常住僧物。乃至湯藥。若復有人。如法供養。獲大功德。劫奪侵陵。得大罪報。
大王。是五比丘。精進持戒。慚愧具足。於小罪中。生大怖畏。行頭陀法。住四聖種。如是眾僧。所有福德。猶若大海。即是世間。天。人。阿修羅中。最上福田。能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而得涅槃。何況十人二十。三十。乃至百千。
若有信心。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為供養故。鳴鍾集僧。是僧集時。其中或有。非法比丘。若多若少。共如法比丘。同處集者。於是眾中。乃至有五比丘。持戒清淨。具足慚愧。於小罪中。恒生怖畏。終不毀犯。如是眾僧。大修精進。棄捨世間。所有諸事。惟希出世。涅槃之道。所有功德。無量無邊。是大福田。應受世間。天人供養。
是故。大王。汝等應好擁護。如法安置。供給所須。勿令乏少。若有非法之人。欲相欺陵。輕心毀辱者。汝好護持。勿令是等。侵擾之也。
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我於今者。欲有所問。惟願聽許。
佛言。
大王。隨汝意問。
王白佛言。
世尊。若有破戒比丘。得與如法眾僧。和合共住。受彼上妙。衣食臥具。資生所須。乃至湯藥不。
佛言大王。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如王國中。群臣百官。乃至親屬。如是之人。若一若二。乃至眾多。犯王國法。合其重罪。王時瞋怒。方欲刑戮。王於爾時。設於大會。歌舞作樂。歡樂集時。是犯罪人。得在會次。同食歌舞。歡娛作樂不。
王白佛言。
如是之人。不得在會。乃至不令。與我相見。何況共受。集會歡樂。
佛言。
大王。如是如是。若有比丘。破戒犯罪。實非沙門。自言是沙門。實非梵行。言我梵行。如是之人。猶如盲人。於生死中。流轉退沒。
大王。如是之人。於三世諸佛法中。具犯禁戒。以是因緣。諸佛如來。之所棄捨。非佛弟子。是魔眷屬。常趣惡道。不墮僧數。不得在如法僧中。行住坐臥。同受房舍臥具。資生諸物。乃至糠麩。亦不得受。何況得受。眾僧上妙供具。資生所須。如是之人。佛法之外。眾所棄捨。
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是破戒比丘。不得與如法眾僧。和合共住。同受種種。衣食臥具。湯藥等物。
世尊。是破戒人。有何等行類相貌。而可得知。
佛言。
大王。是破戒相。初未現時。難可了知。
何者是破戒初相。
所謂不樂。供養三寶。和尚阿闍梨。亦不信重。四聖種法。而不修習。又不修行。三十七助道法。是名破戒初相。
心貪利養。無有慚愧。與諸俗人。以為親友。稱讚己德。以自貢高。輕蔑誹謗。毀呰他人。心不樂說。正法之言。唯憙好談。無益之語。專行魔業。惱亂眾僧。他說一言。十語加報。縱心蕩逸。終不相下。猶如惡狗。復似飛烏。眾聲亂鳴。唯欲求勝。雖復出家。處在眾中。諂曲虛偽。專行刺毒。
又如商人。持種種物。在道而行。逢彼惡賊。是破戒人。為沙門中賊。又似獼猴。糞塗身已。搪突於人。在於眾中。猶如俱蘭吒華。無色無香。心不和合。恒出諍訟之言。常貪利養。名聞等事。樂惡比丘。及諸俗人。以為伴侶。而共談語。
是諸比丘。乃至未盜眾僧。田宅園林。奴婢象馬。駝騾牛驢。如是等物。難可了知。是名破戒初相。
若盜如是等物。是名破戒等相。是相出已。失比丘法。是波羅夷非沙門。不得與如法眾僧。同共止住。應當擯出。
佛告大王。
是持戒比丘。寧與旃陀羅。同共止住。不與破戒之人。同住居止。
如樹枯朽。火從內起。根本既燒。枝葉亦盡。破戒比丘。亦復如是。以破戒火。燒諸功德。善根果報。悉盡無餘。於未來世。墮三惡道。遠捨慈悲。而行魔業。
譬如廁溷。不可為淨。謗諸賢聖。斷三寶種。法海乾竭。壞正法城。誑惑施主。惱亂清眾。如法比丘。僧和合時。違諍不隨。彼破戒比丘。盜僧物因緣故。國主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乃至若男若女。一切施主等。雖捨所須。空無所得。失人天路。墮惡道中。
是故。大王。汝等當知。彼破戒人。無有慚愧。以劫盜心。取彼僧物。以為己有。
是如法比丘。隨其住處。若在林中。或在伽藍。不應共住。應生慈愍。方便示教。遣令出眾。語言。
長老。汝等不應住此。
如是三諫。是破戒人。若去者。善。
若不出眾。如法比丘。不得瞋罵。應告國王。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及有勢力者言。
此有比丘。不如法行。恒相擾亂。不令我等。安心行道。惟願撿挍。勿令侵惱。
而彼國王剎利。乃至聚落主等。應當治之。駈逐令出。若彼剎利王等。取彼破戒比丘。飲食財物。而不駈遣者。如法比丘。亦不應瞋。莫貪住處。及資生等。默然捨去。更求餘處。無難之所。若在山林窟中。或阿蘭若地。隨其靜處。就彼而住。
頻婆娑羅王。聞此語已。悲啼號泣。而白佛言。
世尊。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乃至聚落主。為衣食資財故。護彼破戒比丘。與其勢力。令此如法比丘。捨其住處。以是因緣。於當來世。墮大地獄。受無量苦。於三惡道。輪迴往反。難得免出。於未來世。有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出現於世。具大慈悲。入生死中。度苦眾生。而不能令。彼等國王。剎利。婆羅門。及聚落主。捨惡趣報。得人天身。
何以故。不受如法比丘語故。又不供給供養故。受如是等。大罪果報。
佛言。
大王。於當來世。諸國土中。有信心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為供給供養。如法比丘因緣故。若造伽藍靜處。或阿蘭若處。起立房堂。施與如法比丘。或捨田宅。園林奴婢。種種所須。資生雜物。乃至湯藥。以如是供養因緣故。彼諸施主。於當來世。或生剎利。婆羅門。大姓等家。六欲諸天。乃至有頂。或生他方。淨佛世界。值佛聞法。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復有人。於我法中。為求福德。涅槃道故。應當供養。供給如法比丘。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是諸比丘。雖犯破戒初相。然未盜僧物。如是之人。云何不得。與如法比丘。同共住止。同飲食衣服等。和合受用。
佛言大王。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若王眷屬。大臣宰相。犯王國法。造種種罪。唯不合死。有刑流者。如是之人。王若設會。歌舞作樂。大集之時。得在會次。同受飲食。共歡樂不。
王白佛言。
世尊。如是之人。尚不欲見。何況得在會所。同受歡樂。
爾時佛告王言。
大王。若有富伽羅。具造諸惡。於三惡趣。不能勉離。如是之人。受他田宅園林。象馬車牛。資生之具。如此之人。非佛弟子。非沙門。非釋子。於三世佛法中。是大罪人。不得與行法比丘。乃至和合。少時共住。同受衣服臥具。飲食湯藥。
若有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及聚落主等。見破戒人。與持法比丘同住。共受衣服等物。而不駈遣。彼剎利等。是三世諸佛。正法之中。為大罪人。如是剎利。婆羅門等。若不駈擯。彼惡比丘。雖復更修功德。種種布施。欲免此罪。終不能滅。要必當墮。阿鼻地獄。
是故。大王。若有欲得。自利利他者。於彼破戒人所。不應擁護。
何以故。若有供養。彼惡比丘。失人天善根。斷三寶種。墮諸惡趣。
若剎利。婆羅門等。擁護行法比丘。不令彼惡比丘。與共同住。和合受用。衣服飲食。是剎利等。雖不布施。修餘功德。即是三世諸佛。之大檀越。能持三世。諸佛正法。是人命終。生於他方。淨佛國土。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大王。汝等剎利。婆羅門等。應當擁護。供養供給。行法比丘。乃至法欲滅時。所有如法比丘。應當擁護。供養供給。以是因緣。能令三寶。久住不滅。若不擁護。如法比丘。我法即滅。若法在世。能令人天充滿。惡道減少。
王言。
世尊。有何等人。堪為知事。守護僧物。供養供給。如法比丘。
佛言。
大王。有二種人。堪持僧事。守護僧物。
何者為二。
一者。具八解脫。阿羅漢人。二者。須陀洹等。三果學人。
此二種人。堪知僧事。供養眾僧。諸餘比丘。或戒不具足。心不平等。不令是人。為知僧事。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四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日藏分
護持正法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菩薩。其數無量。不可稱計。前後圍繞。及餘十方。諸佛世界。無量無數。不可思議。阿僧祇諸大菩薩。聲聞之眾。地及虛空。皆悉遍滿。俱來集會。前後圍遶。
復有十方。無量世界。帝釋天王。梵天王。四天大王。諸大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如是等無量。無數不可稱計。俱來集會。
復有欲界。色界。天。龍。夜叉。羅剎。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皆悉一心。瞻仰如來。
爾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虛空目安那波那甘露法門。四無量已。默然而坐。娑婆世界。地及虛空。一切大眾。亦皆默然。合掌向佛。唯悕如來。甘露法雨。而無厭足。
猶如重病。思遇良醫。如在大闇。思見光明。如溺大河。思登彼岸。如遭急難。思求依護。如是遍滿。娑婆佛剎。地及虛空。諸大菩薩。及諸聲聞。釋梵天王。摩睺羅伽王。乃至人非人等。合掌默然。瞻仰法王。亦復如是。
爾時眾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功德蓮華光。已於昔日。供養無量。無邊諸佛。於諸佛所。殖諸善根。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繫心緣法。善修慈愍。
即從坐起。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大聖神通力。
能速遍諸剎。
如心無所障。
光照十方國。
巧說奢摩他。
盡智及方便。
阿那波那念。
及四無量等。
佛於三界中。
生死際已捨。
淨慧悉滿足。
勝人天修羅。
已離於愛縛。
度疑到彼岸。
了知諸菩薩。
現證於佛法。
眾生心亂故。
墮在生死河。
如盲無所見。
常為苦所沒。
遠離善知識。
不聞清淨法。
輪迴生死中。
為諸結所縛。
佛度生死海。
慈悲故說法。
為煩惱眾生。
斷生死羅網。
愛為煩惱本。
諸眾生染著。
能仁巧分別。
令盡生死際。
以癡愛因緣。
不修諸功德。
若能斷之者。
六根皆寂滅。
大慈牟尼王。
悲心為說法。
聞已除癡愛。
獲甘露涅槃。
爾時佛告。功德蓮華光大梵天王。而說偈言。
過去修諸度。
今亦如是行。
不樂聲聞乘。
及辟支佛地。
復有諸眾生。
數起瞋恚心。
及念二乘等。
是則為障礙。
以是諸障故。
退失於佛法。
不起是障者。
得佛法滿足。
有四生眾生。
俱來至此剎。
非唯愛欲身。
非盡念不淨。
是中大智人。
能行菩提道。
已曾久修習。
定忍總持等。
能守護諸根。
正念加趺坐。
安住自境界。
佛當為汝說。
樂五眾眾生。
為說不淨法。
令斷於繫縛。
七菩提分滿。
我無嫉妬心。
憐愍故為說。
菩薩聞此法。
不捨菩提心。
十方一切佛。
已曾住此剎。
晝夜常加護。
令佛法久住。
汝等諸菩薩。
愍此剎眾生。
常生歡喜忍。
令我法久住。
我說聲聞法。
為斷貪欲心。
示五陰諸入。
及十八界空。
十三奢摩他。
及毘婆舍那。
能斷難斷愛。
是人得清淨。
顯說無漏行。
聲聞四真諦。
憐愍眾生故。
為令法久住。
說此四諦法。
令度生死海。
復告諸菩薩。
汝等莫生疑。
佛當為汝等。
廣說菩薩行。
爾時。此娑婆世界中。所有眾生。在佛會者。作如是念。
如來今者。欲說聲聞法。不說菩薩道。
十方世界。諸來菩薩。復作是念。
如來慈愍。欲令我等。於此世界。修諸禪行。使三寶種。不斷絕故。於此剎中。所有天龍。夜叉。羅剎。乾闥婆。阿修羅。乃至人非人等。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增進故。欲令一切眾生。悉受安樂。捨諸疑悔。滿足涅槃。八正道故。令此佛剎。有大福德。具足熏修。眾善法故。
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作如是念。
娑婆佛剎。福德吉處。我今恭敬尊重。供養禮拜。彼佛剎中。諸菩薩等。
各作是念。
我今應當。於此世界。結跏趺坐。各各入於。種種勝忍。陀羅尼門。及諸三昧。放大光明。利益安樂。諸眾生故。
作是念已。即於此剎。加趺而坐。入于勝忍陀羅尼。諸深三昧。
是諸菩薩。或有經於。百大劫中。修菩薩行。有得無生法忍。乃至十地。具足修習。十八不共。四無所畏等。諸功德法。各以勝忍陀羅尼。諸深三昧。因緣力故。放大光明。
其中或有。光如燈炬。野火之明。有如釋梵諸天。大梵王光。又如一日之光。二。三。四。五。如是轉倍。乃至百千。萬億日光。
此諸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眾生。遇斯光者。身心安樂。皆大歡喜。如人熱悶。入清涼池。是光能除眾生。三惡道苦。飢渴寒熱。種種諸病。及貪瞋癡。邪見等患。乃至能令。三界獄中。所有恐怖。厄難眾生。令盡苦際。
是時此剎。諸眾生等。蒙光力故。咸共深心。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佛法僧寶。厭捨諸惡。勤修善法。從是諸光。乃至遍照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淨穢等剎。有佛無佛。皆悉普照。猶如重夜。幽闇之中。忽有百千。萬億日光。俱時普照。此及他方。恒河沙剎土。光明遍照。亦復如是。
爾時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有諸菩薩摩訶薩等。承佛神力。於一念頃。來至此剎。各在一面。結跏趺坐。是諸菩薩。或有已經。百千大劫。修菩薩行。或有乃至。具足十地。皆悉修習。十八不共。四無畏等。諸功德法。各以善根。福德力故。入深三昧。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魔王。龍王。乃至人天。諸光明等。皆悉不現。
爾時世尊。告諸聲聞。四輩等眾。
汝今應知。此諸菩薩摩訶薩等。大善根力。入於三昧。放此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又彼十方。諸佛如來。曾於此剎。作佛事已。而還本國。今共加護。此諸菩薩摩訶薩等。令入禪定。現神通力。為令現在。及未來世。三寶久住。不斷絕故。
以是菩薩。神通光明。因緣力故。令諸天龍。夜叉。羅剎。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未信者令信。已信者令增長。於正法中。發大精進。如法修行。自在無礙。得不退轉。乃至修學。涅槃正道。具足滿故。
是諸菩薩。隨所住處。於當來世。是中皆應。起立塔寺。造作法堂。安置舍利。經法形像。以種種七寶。而修供養。所謂。金銀。琉璃。車璩。馬瑙。頗梨。真珠。珂貝。璧玉。及上繒綵。種種衣服。床榻臥具。種種幡蓋。袈裟法服。種種瓔珞。華香末香。塗香燒香。作諸音樂。禮拜供養。為令恐怖。生死眾生。求涅槃道。修功德故。
爾時世尊。作如是言。
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三寶所。如是布施。我悉受之。令彼眾生。於三乘中。隨其所樂。得不退轉。
若復有人。為供養故。或造一舍。一僧伽藍。經行之處。布施園林。衣服飲食。臥具床褥。種種湯藥。而供養之。或有建立。講讀論堂。經行禪室。於中布施。奴婢田宅。象馬車乘。駝驢牛羊。種種諸物。衣服臥具。及諸湯藥。資生所須。令持法比丘。身心安隱。坐禪修道。講讀論義。如法修行。具足莊嚴。得勝自在。涅槃道故。欲令佛法。久住於世故。捨如是等。種種諸物。我於爾時。與諸菩薩。及聲聞眾。皆悉受之。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為供養三寶故。能捨如是。種種諸物。建立講讀論堂。經行禪室。給其所須。我悉知見。而生隨喜。與諸菩薩。及聲聞眾。同共受用。
何以故。為令是等。得大果報。於三惡道。得遠離故。隨其所欲。於三乘中。得不退轉。乃至各於三乘。而般涅槃故。
又善男子善女人。以如是等。種種諸物。供養因緣故。於未來世。當獲二利。
何等為二。
一者。法利。二者。財利。
隨所生處。資財具足。宿習因緣故。是諸物不生慳悋。悉能捨施。為欲供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故。隨其住處。或在山林樹下。阿蘭若處。無憒閙聲。堪可坐禪。係念之處。建立塔寺。房堂靜室。隨彼所須。皆能給施。是比丘等。受彼施已。如法行故。天龍夜叉。隨其所在。皆悉擁護。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等當知。十方諸佛。已曾於此。娑婆世界。入深禪定。現大神通。破壞魔王。及諸龍等。慈愍眾生故。演說妙法。為令三寶。久住世間。各於此土。作佛事已。歸還本國。
爾時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有無量無邊。阿僧祇菩薩摩訶薩。欲見於我。禮拜供養。聽聞正法。及受持故。復為聞說。虛空目修多羅。四無礙法。各於他方。來集此剎。慈悲憐愍。諸眾生故。入於禪定。現大威力。破壞魔王。及諸龍等。欲令此土。諸眾生輩。供給供養。施其所須。修諸功德。於三乘中。得解脫故。
是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心清淨。為欲供養。如法修行。諸比丘故。或捨家宅園林。田地奴婢。乃至資生。種種所須。
爾時若有。破戒比丘。受他所捨。乃至一華一果。是惡比丘。以愚癡故。受他淨心。所施諸物。獲大惡報。於現在世。得四惡報。
何等為四。
一者。惡名遠聞。流布十方。
二者。父母師長。兄弟眷屬。奴婢親戚。皆悉離散。
三者。獲大重病。臥糞穢中。惡報相現。痛苦而死。
四者。衣鉢坐具。所有資財。悉為五家。之所分散。
是名四種惡報。
於未來世。復獲四種。大惡果報。何等為四。
一者。身壞命終。墮大地獄。
二者。於地獄中。久受勤苦。地獄終已。復生畜生。餓鬼道中。得無手足報。居在曠野。無水之處。經百千萬歲。具受辛苦。
三者。從彼命終。生毒蛇中。得無眼報。經無量歲。唯食於土。
四者。於彼命終。得生人中。墮五濁世。不值諸佛。於彼世中。雖得人身。常無眼目。亦無手足。住在曠野。唯食世間。所棄穢食。恒不充足。不得與人。同共住止。從彼命終。復墮地獄。於三惡道。難得免出。
何以故。彼善男子善女人。淨心捨施。田舍園林。衣服湯藥。種種諸物。唯欲供養。如法比丘。然破戒者。受他所施。唯欲供身。不與如法。持戒比丘。以是因緣。獲如是罪。
又破戒者。久處生死。具受諸苦。雖得人身。不值佛世。
所以者何。諸佛如來。不可思議。難可值遇。
彼破戒者。斷滅法母。不求精進。不用見聞。佛法僧故。以是因緣。不值佛世。彼惡比丘。於當來世。得如是等。大惡果報。
爾時。大德伽耶迦葉。聞此語已。悲泣雨淚。而白佛言。
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寧處地獄。具受眾苦。終不受此。破戒身也。
所以者何。雖得此身。而復出家。為衣食故。具犯禁戒。受他淨施。獲如是等。種種苦惱。
佛言。
迦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寧處地獄。受種種苦。不受人身。起如是等。破戒罪業。
何以故。地獄罪畢。更不造新。故業盡已。便於苦報。而得解脫。
迦葉。諸身之中。人身難得。得人身已。值佛出世。復難於是。雖值佛世。出家受戒。是最為難。
所以者何。得受戒已。如法修行。能盡苦際。斷諸漏結。而得解脫。
是淨信心。善男子善女人。若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欲供養淨行。持戒比丘。以其具足。福德善根故。或捨家宅。園林靜室。奴婢象馬。牛羊等物。種種資生。以為常住僧業。令彼比丘。身心安隱。集善根故。是愚癡比丘。毀犯淨戒。捨諸善根。遠離靜念。專為非法。彼善男子等。而不供養。
以是因緣。衣服臥具。資生所須。皆不充足。便作是言。
我大智人。堪可受彼。所施諸物。
或假檀越。豪強勢力。奪他如法比丘。所受諸物。唯自供身。以為私用。言是己有。此非僧物。彼愚癡人。造是罪故。於當來世。受如是等。諸惡果報。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若剎利。婆羅門等。欲供養如法比丘故。捨彼田宅園林。種種諸物。資生所須。是破戒者。奪他所受。唯自供己。以是因緣。獲如是等。大惡果報。若在家人。奪彼持戒。行法比丘。如是布施。種種資生。而自用者。是諸人等。得幾許罪。
佛言。
大王。不須問此。得幾罪報。
王復白佛。
若未來世。有剎利等。以種種諸物。施與持法比丘。以是因緣。諸比丘等。多有資生。是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不信佛法。及因果故。又不畏罪。如是人輩。奪而用者。得幾許罪。
佛言。
大王。是諸人等。奪他施故。當得無量。大惡果報。若我具說。重增彼罪。
所以者何。是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淨心施彼。行法比丘。種種諸物。是比丘等。多有資生。如是愚人。猶彼癡驢。以不信故。奪他所受。種種施物。而自供己。以是因緣故。當得大罪。彼人若聞我說。惡業差別。種種果報。誹謗不信。如是愚人。得二種罪。
一者。奪他所施。二者。於我所說。誹謗不信。
時頻婆娑羅王。復白佛言。
世尊。唯願說之。唯願說之。於當來世。若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四種姓中。有信佛法。深識因果。怖畏罪者。聞佛所說。初中後善。義味甚深。純備具足。清淨梵行。如是之人。聞已能信。如法修行。作諸功德。復為供養。行法比丘故。捨種種諸物。給其所須。若有破戒比丘。及愚癡人。奪彼持法比丘。如是種種。所受諸物。彼信心人。方便擁護。持戒比丘。終不令彼。侵奪欺陵。
頻婆娑羅王。說是語已。佛言。
大王。善哉善哉。快說是語。
大王。於當來世。若有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為欲供養。行法比丘故。或捨田宅園林。奴婢象馬。衣服臥具。飲食湯藥。資生所須。
若有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以不信故。奪他所施。而彼愚人。於現身中。得二十種。大惡果報。
何者二十。
一者。諸天善神。皆悉遠離。二者。有大惡名。流布十方。三者。眷屬知識。違背乖離。四者。怨憎惡人。同共聚會。五者。所有資財。悉皆散失。六者。心狂癡亂。恒多躁擾。七者。諸根不具。八者。睡臥不安。九者。恒常飢渴。十者。所食之物。猶如毒藥。
十一者。所愛之人。悉皆離別。十二者。共事之人。常多鬪諍。十三者。父母兄弟。妻子奴婢。不信其言。十四者。所有隱密。覆匿之事。知識親友。共相顯露。十五者。所有財物。五家分散。十六者。常遇重病。無人瞻視。十七者。資生所須。常不稱意。十八者。形體枯悴。十九者。久受勤苦。難得免離。二十者。常處糞穢。乃至命終。
大王。是愚癡人。於現身中。得如是等。二十種諸惡果報。命終之後。墮阿鼻地獄。一劫受苦。飢食鐵丸。渴飲融銅。用熱鐵鍱。以為衣服。行住坐臥。所受之物。皆是火聚。六方熾焰。更相通徹。
彼諸罪人。於阿鼻地獄。具受如是。種種等苦。從彼命終。生末伽車馱餓鬼中。居在曠野。無水之處。生便無眼。又無手足。四方熱風。來觸其身。形體楚毒。猶如劍切。宛轉在地。受大苦惱。脂髓膏流。猶居熱熬。魂神迷亂。出大惡聲。
具受如是。百千種苦。經無量歲。然後命終。生大海中。受肉團身。其形長大。滿百由旬。然彼罪人。所居之處。於其身外。面一由旬。滿中熱水。狀若融銅。經無量百千歲。受如是等。種種苦惱。如地獄中。等無差別。
從彼命終。於閻浮提。曠野澤中。忽然化生。形如肉團。猶若大山。四方熱風。來燒其身。飛禽走獸。競來食之。經無量歲。爾乃命終。還墮地獄。復經無量。百千萬歲。備受眾苦。然後命終。生餓鬼中。乃至肉團之身。經無量百千歲。往反輪迴。具受眾苦。其罪漸薄。得出為人。生無佛國。五濁剎中。從生而盲。諸根不具。身形醜惡。人不憙見。
佛告頻婆娑羅王言。
大王。如是罪人。於當來世。獲如是等。大惡果報。
所以者何。是持法比丘。如法行故。
有信心者。種種資財。具足施與。彼惡比丘。愚癡人等。奪而自用。故獲如是。諸惡果報。
爾時頻婆娑羅王。聞此語已。悲泣雨淚。而白佛言。
世尊。我今寧受。地獄等身。終不欲受。是人身也。
何以故。以此人等。造是罪故。獲如是種種。大苦果報。
爾時佛告。頻婆娑羅王言。
大王。汝等諸王。及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聚落主等。如今現在。及未來世。乃至法住。於是時中。所有持法比丘。付囑汝等。應好擁護。若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為供養行法比丘故。或捨種種。資生雜物。汝好擁護。勿令非法比丘。及諸惡人。欺奪侵陵。若有惡人。欺奪如法比丘。所受信施。汝等應當。如法治之。
王白佛言。
世尊。若有國王。見彼非法比丘。及諸愚人。奪彼行法比丘。所受信施。不如法治者。當得幾許罪報。乃至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聚落主等。見此非法比丘。及諸愚人。侵奪行法比丘。所受信施。當得幾許罪報。
佛告大王。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除諸佛如來。所有功德。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所有福德。若有一人。具足成就。如是等大福德聚。是人福德。是為多不。
王言。
世尊。如是如是。是人福德。甚多甚多。
佛言。
大王。如彼一人。所得福德。如是一切眾生。各皆備足。是等功德。若有惡人。於彼一切。有福人所。割其手足耳鼻。生挑其眼。如是惡人。得幾許罪。
王聞此語。悲泣哽咽。不能自勝。
佛言。
大王。何以不答。
時王聞已。猶復悲泣。而白佛言。
世尊。如是愚人。所獲罪報。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稱計。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世尊。若毀壞一人。具上福者。手足耳鼻。生挑其眼。其罪大多。不可思議。何況毀壞。一切具是福者。
佛言。
大王。如我現在。及未來世。乃至法盡。於其中間。若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俱捨如是。資生所須。田宅園林。象馬奴婢。衣服臥具。湯藥等物。施與行法比丘。若非法比丘。及諸愚人。奪彼所施。是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聚落主等。見此非法惡人。不如法治者。獲大重罪。復過於彼。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如是國王治國之事。甚難。甚難。
何以故。彼放逸王等。不如法治。是非法惡人。獲如是罪。
若有國王。及剎利等。不放逸故。擁護是等。持法比丘。若有信心檀越。施彼所須。若有非法惡人。侵奪欺陵。當如法治者。得幾許福。
佛言。
大王。如上所說。具福諸人。若復有人。有大勢力。禁閉獄中。具受飢渴。無量苦惱。若有一人。具足大力。勝於前者。出彼獄中。爾許諸人。悉令解脫。經於百年。四事供養。衣食湯藥。種種所須。無不備足。
佛言。
大王。彼有力人。得幾所福。
王白佛言。
世尊。彼有力人。所得福德。不可思議。不可稱計。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佛言。
大王。彼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及聚落主等。如今現在。及未來世。乃至法住。是諸人等。如法治彼。非法比丘。及愚癡人故。所得福德。復過於彼。若復有人。於今現在。及未來世。乃至法欲滅時。若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具捨種種所須。施彼行法比丘。若有非法惡人。侵奪欺陵。若復有人。方便教化。不令侵奪。
語言。
汝等今者。若不隨教。當治汝罪。
如彼惡人。隨其教誨。止彼欺心。不復侵奪。持法比丘。所受信施。是剎利。乃至聚落主等。所得福德。甚多甚多。
王復白佛言。
世尊。若有乃至一比丘。能如法住。所有諸物。若有惡人。欺陵侵奪者。我等剎利。及婆羅門。乃至聚落主等。不如法治。當獲大罪。是一比丘。所有資生。彼非法惡人。有侵奪者。我等剎利。乃至聚落主等。如法擁護。不令彼人。侵奪欺陵。乃至如法治之。獲大功德。
佛言。
大王。不如汝所說。
所以者何。於我法中。有諸比丘。假令如法。始從一人。乃至四人。我不聽受。彼田宅園林。象馬車乘。奴婢等。常住僧物。若滿五人。乃可得受。
若在僧伽藍中。或阿蘭若處。持法比丘。在中止住。鳴鍾集僧。和合布薩。羯磨等事。房舍床榻。臥具湯藥。同共受用。乃至百千眾僧。在一伽藍。若阿蘭若處。鳴鍾集僧。和合布薩。房舍臥具。衣服湯藥。同心受用。而不貪著。亦不繫念。不如其驎陀鳥。貪著諸肉。食盡乃止。終不中捨。
持法比丘。則不如是。初中後夜。減省睡眠。精進誦經。坐禪修道。背捨生死。向涅槃路。如是比丘。不稱他短。不說己長。謙下卑遜。不自憍高。衣食知足。頭陀精進。不放逸行。係念思惟。心不馳散。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憐愍覆護。
大王。如是僧中。有劫奪者。獲大罪報。守護饒益。得大功德。
復次。大王。隨其所在。若僧伽藍。或阿蘭若處。有五比丘。止住其中。持戒不破。清淨具足。乃至於小罪中。生大怖畏。如佛修多羅中。所說空行。若自讀誦。教他讀誦。不誹謗他。不說他過。不稱己長。謙下自卑。不生憍慢。嫉妬之心。慈悲憐愍。一切眾生。求解脫道。出生死海。如是眾僧。若在伽藍或。阿蘭若處。鳴鍾集僧。和合受用。常住僧物。乃至湯藥。若復有人。如法供養。獲大功德。劫奪侵陵。得大罪報。
大王。是五比丘。精進持戒。慚愧具足。於小罪中。生大怖畏。行頭陀法。住四聖種。如是眾僧。所有福德。猶若大海。即是世間。天。人。阿修羅中。最上福田。能令一切眾生。離諸苦惱。而得涅槃。何況十人二十。三十。乃至百千。
若有信心。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為供養故。鳴鍾集僧。是僧集時。其中或有。非法比丘。若多若少。共如法比丘。同處集者。於是眾中。乃至有五比丘。持戒清淨。具足慚愧。於小罪中。恒生怖畏。終不毀犯。如是眾僧。大修精進。棄捨世間。所有諸事。惟希出世。涅槃之道。所有功德。無量無邊。是大福田。應受世間。天人供養。
是故。大王。汝等應好擁護。如法安置。供給所須。勿令乏少。若有非法之人。欲相欺陵。輕心毀辱者。汝好護持。勿令是等。侵擾之也。
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我於今者。欲有所問。惟願聽許。
佛言。
大王。隨汝意問。
王白佛言。
世尊。若有破戒比丘。得與如法眾僧。和合共住。受彼上妙。衣食臥具。資生所須。乃至湯藥不。
佛言大王。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如王國中。群臣百官。乃至親屬。如是之人。若一若二。乃至眾多。犯王國法。合其重罪。王時瞋怒。方欲刑戮。王於爾時。設於大會。歌舞作樂。歡樂集時。是犯罪人。得在會次。同食歌舞。歡娛作樂不。
王白佛言。
如是之人。不得在會。乃至不令。與我相見。何況共受。集會歡樂。
佛言。
大王。如是如是。若有比丘。破戒犯罪。實非沙門。自言是沙門。實非梵行。言我梵行。如是之人。猶如盲人。於生死中。流轉退沒。
大王。如是之人。於三世諸佛法中。具犯禁戒。以是因緣。諸佛如來。之所棄捨。非佛弟子。是魔眷屬。常趣惡道。不墮僧數。不得在如法僧中。行住坐臥。同受房舍臥具。資生諸物。乃至糠麩。亦不得受。何況得受。眾僧上妙供具。資生所須。如是之人。佛法之外。眾所棄捨。
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是破戒比丘。不得與如法眾僧。和合共住。同受種種。衣食臥具。湯藥等物。
世尊。是破戒人。有何等行類相貌。而可得知。
佛言。
大王。是破戒相。初未現時。難可了知。
何者是破戒初相。
所謂不樂。供養三寶。和尚阿闍梨。亦不信重。四聖種法。而不修習。又不修行。三十七助道法。是名破戒初相。
心貪利養。無有慚愧。與諸俗人。以為親友。稱讚己德。以自貢高。輕蔑誹謗。毀呰他人。心不樂說。正法之言。唯憙好談。無益之語。專行魔業。惱亂眾僧。他說一言。十語加報。縱心蕩逸。終不相下。猶如惡狗。復似飛烏。眾聲亂鳴。唯欲求勝。雖復出家。處在眾中。諂曲虛偽。專行刺毒。
又如商人。持種種物。在道而行。逢彼惡賊。是破戒人。為沙門中賊。又似獼猴。糞塗身已。搪突於人。在於眾中。猶如俱蘭吒華。無色無香。心不和合。恒出諍訟之言。常貪利養。名聞等事。樂惡比丘。及諸俗人。以為伴侶。而共談語。
是諸比丘。乃至未盜眾僧。田宅園林。奴婢象馬。駝騾牛驢。如是等物。難可了知。是名破戒初相。
若盜如是等物。是名破戒等相。是相出已。失比丘法。是波羅夷非沙門。不得與如法眾僧。同共止住。應當擯出。
佛告大王。
是持戒比丘。寧與旃陀羅。同共止住。不與破戒之人。同住居止。
如樹枯朽。火從內起。根本既燒。枝葉亦盡。破戒比丘。亦復如是。以破戒火。燒諸功德。善根果報。悉盡無餘。於未來世。墮三惡道。遠捨慈悲。而行魔業。
譬如廁溷。不可為淨。謗諸賢聖。斷三寶種。法海乾竭。壞正法城。誑惑施主。惱亂清眾。如法比丘。僧和合時。違諍不隨。彼破戒比丘。盜僧物因緣故。國主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乃至若男若女。一切施主等。雖捨所須。空無所得。失人天路。墮惡道中。
是故。大王。汝等當知。彼破戒人。無有慚愧。以劫盜心。取彼僧物。以為己有。
是如法比丘。隨其住處。若在林中。或在伽藍。不應共住。應生慈愍。方便示教。遣令出眾。語言。
長老。汝等不應住此。
如是三諫。是破戒人。若去者。善。
若不出眾。如法比丘。不得瞋罵。應告國王。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及有勢力者言。
此有比丘。不如法行。恒相擾亂。不令我等。安心行道。惟願撿挍。勿令侵惱。
而彼國王剎利。乃至聚落主等。應當治之。駈逐令出。若彼剎利王等。取彼破戒比丘。飲食財物。而不駈遣者。如法比丘。亦不應瞋。莫貪住處。及資生等。默然捨去。更求餘處。無難之所。若在山林窟中。或阿蘭若地。隨其靜處。就彼而住。
頻婆娑羅王。聞此語已。悲啼號泣。而白佛言。
世尊。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乃至聚落主。為衣食資財故。護彼破戒比丘。與其勢力。令此如法比丘。捨其住處。以是因緣。於當來世。墮大地獄。受無量苦。於三惡道。輪迴往反。難得免出。於未來世。有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出現於世。具大慈悲。入生死中。度苦眾生。而不能令。彼等國王。剎利。婆羅門。及聚落主。捨惡趣報。得人天身。
何以故。不受如法比丘語故。又不供給供養故。受如是等。大罪果報。
佛言。
大王。於當來世。諸國土中。有信心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為供給供養。如法比丘因緣故。若造伽藍靜處。或阿蘭若處。起立房堂。施與如法比丘。或捨田宅。園林奴婢。種種所須。資生雜物。乃至湯藥。以如是供養因緣故。彼諸施主。於當來世。或生剎利。婆羅門。大姓等家。六欲諸天。乃至有頂。或生他方。淨佛世界。值佛聞法。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復有人。於我法中。為求福德。涅槃道故。應當供養。供給如法比丘。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是諸比丘。雖犯破戒初相。然未盜僧物。如是之人。云何不得。與如法比丘。同共住止。同飲食衣服等。和合受用。
佛言大王。
我今問汝。隨汝意答。
若王眷屬。大臣宰相。犯王國法。造種種罪。唯不合死。有刑流者。如是之人。王若設會。歌舞作樂。大集之時。得在會次。同受飲食。共歡樂不。
王白佛言。
世尊。如是之人。尚不欲見。何況得在會所。同受歡樂。
爾時佛告王言。
大王。若有富伽羅。具造諸惡。於三惡趣。不能勉離。如是之人。受他田宅園林。象馬車牛。資生之具。如此之人。非佛弟子。非沙門。非釋子。於三世佛法中。是大罪人。不得與行法比丘。乃至和合。少時共住。同受衣服臥具。飲食湯藥。
若有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及聚落主等。見破戒人。與持法比丘同住。共受衣服等物。而不駈遣。彼剎利等。是三世諸佛。正法之中。為大罪人。如是剎利。婆羅門等。若不駈擯。彼惡比丘。雖復更修功德。種種布施。欲免此罪。終不能滅。要必當墮。阿鼻地獄。
是故。大王。若有欲得。自利利他者。於彼破戒人所。不應擁護。
何以故。若有供養。彼惡比丘。失人天善根。斷三寶種。墮諸惡趣。
若剎利。婆羅門等。擁護行法比丘。不令彼惡比丘。與共同住。和合受用。衣服飲食。是剎利等。雖不布施。修餘功德。即是三世諸佛。之大檀越。能持三世。諸佛正法。是人命終。生於他方。淨佛國土。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大王。汝等剎利。婆羅門等。應當擁護。供養供給。行法比丘。乃至法欲滅時。所有如法比丘。應當擁護。供養供給。以是因緣。能令三寶。久住不滅。若不擁護。如法比丘。我法即滅。若法在世。能令人天充滿。惡道減少。
王言。
世尊。有何等人。堪為知事。守護僧物。供養供給。如法比丘。
佛言。
大王。有二種人。堪持僧事。守護僧物。
何者為二。
一者。具八解脫。阿羅漢人。二者。須陀洹等。三果學人。
此二種人。堪知僧事。供養眾僧。諸餘比丘。或戒不具足。心不平等。不令是人。為知僧事。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