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三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世間目品第二
爾時世尊。即放眉間。白毫相光。悉蔽十方。諸佛世界。日月星宿。珠火燈明。所照之處。一切石山。諸惡刺棘。為不復現。十方無量。恒河沙等。世界眾生。見是光已。各各繫念。思惟善事。
其中諸佛。見是光已。各告己眾。而作是言。
善男子。過於無量。恒河沙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具足五滓。有佛出世。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無量世界。無量菩薩。無量聲聞。悉集彼土。坐彼佛前。彼佛即為。宣說法行。法目陀羅尼門。為諸聲聞。說法行已。放大光明。將欲演說。淨目法門。陀羅尼法。為中乘者。得緣覺果。為諸菩薩。莊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具足十地。如來十八。不共之法。轉不退輪。壞三惡趣。令修八聖。得無上果。
爾時十方。恒河沙等。世界諸眾。聞是語已。各各白佛言。
世尊。我欲往彼。娑婆世界。至說法處。聽受如是。淨目法門。
爾時無量。諸菩薩眾。悉共來詣。娑婆世界。到於佛所。頭面禮拜。卻坐一面。
時此世界。無量梵天。往至佛所。供養恭敬。卻坐一面。
百億魔天。百億化自在天。百億兜率天。百億夜摩天。百億帝釋天。百億四天王天。百億日月天。百億自在天。百億閻羅王。百億地鬼。四百億阿修羅。四百億龍王。如是等眾。悉向佛所。恭敬供養。卻坐一面。
無量沙門。及婆羅門。悉得神通。來向佛所。恭敬供養。卻坐一面。
諸世界中。外道相師。見光明時。作是思惟。
如是光者。非是日月。星宿之明。必是異光。如是不久。七日並出。當焦四海。須彌山王。一切草木。其後欲界。火災當出。
或復有言。
卻後不久。必當雨毒。害於一切。
或復有言。
卻後不久。必當雨刀。害諸人物。惡時將至。誰能救之。
或復有言。
瞿曇沙門。憐愍一切。唯是能救。施其壽命。
爾時一切。無量眾生。至心念佛。念已即見。是大寶坊。以佛力故。即至坊中。
爾時波斯匿王。以佛神力故。亦見寶坊。以佛力故。得到坊中。憂填耶那王。惡性王。輸頭檀王。摩醯陀王。修陀奢那王。頻婆娑羅王。如是等王。亦因佛力。得見寶坊。悉至坊中。供養禮拜。次第而坐。
各作是念。
今此眾中。有大仙人。有佛世尊。此光因緣。今當問誰。當問仙人。問佛可耶。
爾時須陀舍那王言。
我今有大。婆羅門師。名曰電髮。善知相法。能解能說。是最可問。
電髮聞已。即作是言。
我所博覽。一切相書。都無此事。我實不能。解此光瑞。閻浮提中。一切相師。其數五百。悉不能解。
爾時頻婆娑羅王。語諸王言。
汝何故狂。此大眾中。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具一切智。善知世間。出世間相。了十二月。善相之書。大悲憐愍。一切眾生。實語正語。唯佛能說。是光報應。
爾時諸王。及諸大眾。一切宗仰。共白佛言。
世尊。唯願如來。為我等說。十二月相書。
佛言。
大王。今此大會。不應宣說。世間相書。
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今此會中。有諸眾生。不信如來。所有功德。又不信是。一切智人。唯願破壞。如是疑心。而宣說之。是諸眾生。若得聞已。心生喜信。生信心已。乃可為說。出世之道。如是眾生。亦當樂受。易可調伏。
佛言大王。
至心諦聽。我當說之。
大王。往昔雪山。有一仙人。名婆伽婆。食果草根。修集慈心。而不能除。諸煩惱結。不能調伏。貪欲之心。
時彼住處。有一雌虎。即共行欲。虎便懷妊。日月已滿。至此人所。產十二子。是時仙人。心憐愍故。即取洗浴。而哺養之。虎母心愛。隨時乳養。
爾時仙人。各為立名。
一名。竭伽。二名。跋伽婆。三名。為虎。四名。師子。五名。擔重。六名。婆羅墮闍。七名。步行。八名。婆羅奴。九名。健食。十名。惡性。十一名。師子擔。十二名。健行。
是十二子。年始七歲。食草根華果。是時父母。俱時命終。
時十二子。心懷愁惱。仰天號哭。
如何一旦。無所歸依。
時有樹神。聞是聲已。作如是言。
諸童子。且莫啼哭。有歸依處。所謂梵天。憐愍眾生。汝等應當。晝夜六時。淨自洗浴。向於虛空。至心禮拜。求哀梵天。梵天當以。無礙天耳。聞汝等聲。聞已當來。至汝住處。以憐愍故。來已當壞。汝等癡闇。施慧光明。得智慧已。一切諸天。當供養汝。況世間人。
時十二子。聞是語已。如教而行。經十二年。然後梵天。乃聞其聲。即來下至。三十三天。
爾時帝釋。見梵天來。即前供養。既供養已。即復白言。
大士。欲何所至。
憍尸迦。汝不見彼。雪山之中。十二仙耶。
憍尸迦。可共往彼。
時釋提桓因。與無量天。相隨俱下。至雪山中。
時十二仙。見梵天來。歡喜踊躍。禮拜供養。
時梵天王。告十二童子。
汝等何故。十二年中。精勤苦行。供養於我。欲何所求。為求名聲。色力財寶。聖道智慧。諸天身耶。
時竭伽仙。白梵天言。
大士。我今不求。如是等事。我欲求智慧。為眾生故。我等孤稚。少失覆蔭。自隨其心。無教告者。唯願大士。施我智慧。令我識知。善惡等業。及了眾生。善惡等業。亦知眾生。國土城邑。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男女大小。善惡等相。受苦樂事。諸王貪國。無厭足者。興兵相伐。衰盛等相。若我知已。當以方便。教滅惡相。令得受樂。
彌勒品第三
爾時彌勒菩薩。即於佛前。心念說偈。問於如來。
非有途路。
而有輪轉。
如來亦不。
住一切道。
非道見道。
道見非道。
佛言。
善男子。非道者。即是不出不滅。不住非智。非智境界。非明非闇。非常非斷。非善非惡。非是色陰乃至識陰。是名實性。是名法性。名一切行。名真實際。是名非道。如是中道。諸佛如來。轉於法輪。而不貪著。如是諸道。若有眾生。道見非道。非道見道。如是眾生。不能達於。道與非道。及知三道。如來悉能。分別解說。及以斷道。
善男子。如來世尊。於無道中。而轉法輪。為壞眾生。三種道故。
何等三道。
一。煩惱道。二者。苦道。三者。業道。
業道者。所謂行有。
煩惱道者。所謂。無明愛取。
苦道者。所謂。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等。
如是三道。何因緣有。觸緣故有。
善男子。因眼見色。而生愛心。愛心者。即是無明。為愛造業。即名為行。至心專念。名之為識。識共色行。是名名色。六處生貪。是名六入。因入求受。名之為觸。貪著心者。即名為愛。求是等法。名之為取。如是法生。是名為有。次第不斷。名之為生。次第斷故。名之為死。生死因緣。眾苦所逼。名之為惱。乃至識法。因緣生貪。亦復如是。如是十二因緣。一人一念。皆悉具足。
出有三種。
一者。因出。二者。初出。三者。道出。
若有比丘。修行法行。觀察所有。愛心相貌。比丘當觀。若有愛心。即是無明。無明之體。能出二過。
一者。出行。二者。出識。
識亦有二。
一者。出名。二者。出色。
名色亦二。
一者。無住。二。住六入。
六入亦二。
一。不厭欲。二。能生觸。
觸亦有二。
一。生受心。二者。求受。
受亦有二。
一。受苦樂。二。生貪愛。
愛亦有二。
一者。繫縛堅固。二者。求取。
取亦有二。
一者。貪心。二者。求有。
有亦有二。
一者。樂住。二。生因緣。
生亦有二。
一者。生老。二者。苦緣。
老亦有二。
一。壞壯色。二。作死因。
死亦有二。
一。壞壽命。二。愛別離。
是名出因。
云何初出。
若有比丘。修集法行。觀如是法。亦出亦滅。是名初出。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
云何道出。
若比丘。見道有二種。
一者。行行。二者。慧行。
憍陳如。汝頗知是行行。慧行耶。
憍陳如言。
未知。世尊。唯願如來。為觀十二因緣。比丘得大智慧。壞諸煩惱。分別解說。比丘聞已。當具受持。
爾時世尊。告寶幢童子。
善男子。汝頗能知。息出入不。
不也。世尊。
善男子。法行比丘。先觀無明。乃至老死。
云何名為。觀於無明。
先觀中陰。於父母所。生貪愛心。愛因緣故。四大和合。精血二渧。合成一渧。大如豆子。名歌羅羅。
是歌羅羅。有三事。
一。命。二。識。三。煖。
過去世中。業緣果報。無有作者。及以受者。初息出入。是名無明。
歌羅羅時。氣息入出。有二種道。所謂隨母。氣息上下。七日一變。息入出者。名為壽命。是名風道。不臭不爛。是名為煖。是中心意。名之為識。
善男子。若有欲得。辟支佛果。當觀如是。十二因緣。後觀三受因緣。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
云何為觀。
隨於念心。觀息出息入。觀於內身。皮膚肌肉。筋骨髓腦。如空中雲。是身中風。亦復如是。
有風能上。有風能下。有風能滿。有風能焦。有能增長。是故息之出入。名為身行。以出入息。從覺觀生。故名意行。和合出聲。名為口行。
以如是等。三行因緣。故有識生。
識因緣故。則有四陰。及以色陰。故名名色。
五陰因緣。行六處故。名六入。
情塵相對。故名為觸。
觸因緣故。念色至念法。是名為受。
貪著於色。乃至於法。是名為愛。
愛因緣故。四方求覔。故名為取。
取因緣故。受於後身。故名為有。
有因緣故。有生老死。種種諸苦。
是名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之大樹也。
是故。緣出入息。能生一切。諸苦煩惱。是故凡夫。生時亦為。煩惱繫縛。死時亦爾。終不能得。身心自在。不得三昧。不盡諸漏。
若有比丘。觀入出息。如空中風。無我我所。無有作者。及以受者。從緣而生。從緣而滅。無相無物。無有覺觀。眾生風者。亦復如是。共四大行。生歌羅羅。九孔乃至。九萬九千。諸孔出入。無作無受。是風出入。如是肉段。以是因緣。故有無明。乃至老死。眾苦聚集。
善男子。譬如虛空。無物無我。出入諸息。地水火風。壽命煖識。無明乃至。生老病死。亦復如是。眾生顛倒。於非我中。而橫見我。於如是等。同虛空法。作陰界入想。一切凡夫。因是顛倒。輪轉生死。無有窮已。
若法行比丘。觀是息冷。則舉身冷。觀是息煖。則舉身煖。是身爾時。隨意隨風。若觀冷時。不得禪定。不入定聚。是人則墮。冷地獄中。若觀煖時。不得禪定。不入定聚。是人則墮。熱地獄中。
若佛弟子。修集法行。觀察出入息。冷煖等時。則得正道。法行比丘。如實觀察。無明乃至。生老病死。心不顛倒。是名淨目陀羅尼也。
善男子。汝若能受。是陀羅尼。即是真實。觀入出息。
寶幢菩薩。白佛言。
世尊。諸佛境界。不可思議。非是聲聞。緣覺所及。
爾時四天王。白佛言。
世尊。隨是經典。所流布處。我等要當。隨侍守護。所有惡事。悉令消滅。
四無量心品第四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因諸聲聞。辟支佛等。修行法行。令閻浮提。無有疾疫。飢饉惡事。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四無量心。若有四姓。供養恭敬。得幾所福。
佛告大王。
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具八上事。
一者。其土人民。供養父母。增長慚愧。恭敬沙門。諸婆羅門。耆舊有德。受持禁戒。
大王。若諸國土。有諸菩薩。修四無量。其土人民。則能成就。如是初事。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修集慈心。遠離殺害。其心調柔。無有濁心。瞋恚之心。平等無二。是名為二。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不貪財寶。樂為惠施。呵責盜竊。是名為三。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自足妻色。遠離非法。呵責欲心。是名為四。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真語實語。無破壞語。常修善語。是名為五。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無有嫉妬。濁惡之心。是名為六。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正見不謬。無有邪見。是名為七。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一切供養。恭敬三寶。遠離惡見。是名為八。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具足如是。八種功德。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無有。八怖畏事。
何等為八。
一者。無內外軍畏。二者。無諸惡鬼畏。三者。無惡星宿畏。四者。無諸惡病畏。五者。無諸惡獸畏。六者。無諸惡賊畏。七者。無諸旱澇畏。八者。無諸穀難畏。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無有。如是八畏。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具足。八大丈夫。
何等為八。
一者。有諸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佛所。深種善根。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二者。復有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修戒多聞。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三者。復有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供養父母。師長和上。耆舊有德。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四者。復有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成就天業。當受天身。故轉天身。來生其土。
五者。復有眾生。能壞一切。三惡道業。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六者。復有眾生。具聲聞乘。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七者。復有眾生。樂緣覺乘。如是之人。來生其土。
八者。復有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修六波羅蜜。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具足。如是八人。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地具足。上地水味。無上法味。眾生之味。一切眾生。心相親愛。如是眾生。捨是身已。復生天上。乃至鳥獸。亦復如是。
大王。譬如一筐。盛四種香。
一者。沈水。二者。多伽羅。三者。牛頭栴檀。四者。多摩羅葉。
如是四香。合有四兩。有四姓人。以四種衣。置之筐中。經數日已。各自齎去。而是四香。銖兩不折。然是衣中。各各有香。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各各成就。種種功德。而於菩薩。無所損減。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四無量心。不可思議。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自身修集。能令無量。無邊眾生。得大利益。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淨光。告無勝菩薩言。
善男子。汝今已得。無上利益。
何以故。汝常修集。四無量心。
無勝菩薩言。
善男子。我今云何。得大利益。如是法中。無作。無受。無覺。無見。無知。無此。無彼。
善男子。如人自言。能畫虛空。瓔珞莊嚴。雖有是言。真實不能。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出無壞。無生無滅。無有處所。無有覺觀。淨三解脫。無相。無作。無願。如爾法界。無轉無散。無合無礙。無濁無邊。
猶如虛空。無有和合。無欲無性。無見無說。法性無數。無少無多。無有境界。無二無著。無量無色。無聲寂靜。無變無量。
猶如虛空。無比無勝。無常無斷。難見難知。難可思惟。堅固無行。無有瞋恚。攝諸佛界。是名梵行。名四無量。如來修集。心無厭足。勤行精進。是名佛法。大信大念。大不放逸。至心不忘。
若菩薩摩訶薩。修集如是。四無量心。即是菩薩。修行菩薩。甚深法界。如是菩薩。將欲近入。無生法忍。行六波羅蜜。護諸佛法。已近第三。如法順忍。真見佛身。能摧魔眾。及壞邪道。度生死河。入大智海。通達一切。諸佛境界。具足莊嚴。諸佛功德。諸所有色。種姓財物。勝諸眾生。
次第當坐。如來法座。具足一切。三昧總持。不為一切。聖人所輕。為諸緣覺。之所讚歎。常為諸佛。之所護念。能解一切。國土眾生。種種語言。於諸法中。不見受者。及以施者。亦無說者。及聽法者。無有作者。及以受者。猶如虛空。
淨光言。
善男子。是故我言。汝今成就。無量功德。
何以故。已於無量。無邊世中。勤修集故。
善男子。若佛獲得。十力無畏。一切佛法。出家苦行。逮成正覺。轉妙法輪。示大神通。入大涅槃。如是等事。悉皆因修。四無量心。如是即是。四無量果。
以是義故。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應當修集。四無量心。
說是法時。二萬眾生。得隨慈忍。無量眾生。具四無量心。一切大眾。咸供養佛。
淨目品第五
爾時有一。菩薩童子。名無勝意。長跪合掌。白佛言。
世尊。慈無量心。有何等相。有何等體。何等因緣。何等果報。云何具足。
佛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能問如是。甚深之義。
爾時如來。即入三昧。其三昧名。調伏眾生無所畏懼。入三昧已。從其肉髻。放大光明。其光猛盛。有種種色。遍照無量。無邊世界。
復出妙音。而說偈言。
淤泥之中生芙蓉。
亦復生於種種華。
眾生以之供養佛。
并及一切諸天神。
一切惡國亦如是。
生諸聖人大菩薩。
能調難調不調眾。
猶如眾生華供養。
娑婆世界惡土地。
釋迦住中宣說法。
若欲獲得無量利。
應當往彼娑婆界。
無量世界。所有眾生。聞是偈已。各各供養。其土世尊。既供養已。乘佛神力。悉來集會。娑婆世界。至於佛所。頭面禮拜。卻坐一面。
爾時此界。大寶坊中。無量眾生。具足彌滿。
是諸眾生。各作是念。
獨我至此。供養如來。獨在佛前。諮問正法。如來獨為。我一人說。
爾時世尊。告無勝意童子。
善男子。慈有三種。
一。眾生緣。二者。法緣。三者。無緣。
善男子。眾生緣者。緣於五有。若有法行菩薩。欲得具足。六波羅蜜。大慈大悲。菩薩十地。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正法輪。調伏無量。無邊眾生。令度無邊。生死大河。欲壞無量。惡魔伴黨。入大涅槃。如是菩薩。應當修集。四無量心。
應云何修。
若菩薩摩訶薩。為下方眾生。乃至上方。一切眾生。修集是慈。視諸眾生。如父如母。如師和上。如佛世尊。聲聞緣覺。
爾時應作。如是思惟。
若有眾生。橫於我所。起諸惡事。菩薩爾時。應作是念。
若我瞋是。惡眾生者。則為十方。諸佛所見。是大可恥。當見呵責。
云何是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自不能。調伏其心。
譬如有人。無有脚足。而欲趣彼。欝單曰土。如無目者。而欲讀書。如無手者。而欲執作。遠離慈心。而欲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亦復如是。
若不能斷。如是瞋心。尚不能得。聲聞菩提。何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我不能。調伏自心。當為諸佛。聲聞緣覺。天龍八部。之所呵責。
若我不能。調伏自心。當得大罪。受地獄苦。不得現在。未來利益。是故應當。修集慈心。
復作是念。
若有於我。已作諸惡。始作欲作。或以惡事。加於我親。以利養事。益於我怨。亦復如是。
如是觀已。菩薩先於。一方眾生。修集慈心。二三四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善男子。是名菩薩。慈緣眾生。
爾時會中。有一天子。名曰明星。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初修慈心。如是慈心。有何等果。為是現在。為在未來。具足成就。幾所福德。
世尊。如是菩薩。修集慈心。頗復當墮。三惡道不。
佛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於昔。供養恭敬。無量諸佛。是故今能。發如是問。已種善子。善根堅固。無量世中。修集慈心。不與聲聞。辟支佛共。為欲利益。無量眾生。是故今者。能作是問。
善男子。諦聽諦聽。今當為汝。分別解說。
若有菩薩。能如我先。所說修慈。是人則得。臥安寤安。不見惡夢。資生所須。無所乏少。諸天守護。人天樂見。不聞惡聲。身不惡病。常樂寂靜。勤行精進。樂受正法。知見無我。常為國主。沙門梵志。男女大小。乃至鳥獸。之所供養。親近善友。所謂。聲聞緣覺。諸佛菩薩。
樂行惠施。能度眾生。所有善心。不為三毒。之所破壞。善名好譽。流布四方。能療眾生。所有惡病。能令眾生。遠離眾苦。能解眾生。一切繫縛。能調眾生。諸惡煩惱。能壞一切。惡邪異見。能與眾生。信心念心。大智慧心。心住大乘。無能傾動。不隨他語。能壞眾生。身口意惡。能滅眾生。三種障業。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賢聖之人。劫招提僧物。
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慈。當捨命時。面見十方。諸佛世尊。手摩其頭。佛手觸故。心則歡喜。心歡喜故。尋得往生。其佛國土。
亦聞如是。善妙之言。所謂。
莫生怖畏。莫生怖畏。汝是修慈。純善之人。定當得生。淨佛世界。覲見無量。諸佛世尊。離三惡道。必入涅槃。亦聞法緣。無緣之慈。亦得具足。四無量心。乃至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明星天子。聞是法時。於諸禪定。出入自在。
無勝意童子。白佛言。
世尊。如是天子。以何力故。於禪定中。速入速出。
佛言。
善男子。是天子者。已於無量。諸如來所。殖諸善根。無量世中。修法緣慈。本願力故。生四天處。在日天前。十千由旬。所住宮殿。縱廣三萬。二千由旬。琉璃所成。前後左右。滿十由旬。諸天男女。而共圍遶。是人在中。離其眷屬。三由旬所。獨坐寶床。出入禪定。一日一夜。
此四天下。有八十天處。六十龍處。四阿修羅處。四迦樓羅處。五十二緊那羅處。四十六摩睺羅伽處。八拘辦荼處。三十富餓鬼處。三十毘舍遮處。於如是處。悉能調伏。
如是眾生。以本願力故。往昔發願。此閻浮提。夜五分過。餘一分在。當在日前。十千由旬。先當破壞。閻浮提闇。而作明相。
若閻浮提。諸善眾生。欲度生死。修禪定者。當為是人。除去睡眠。施其念力。
若欲見我。我當於夢。現作和上。師長父母。
若有凡夫。修集外道。我當破壞。其人邪心。示以正道。
若有眾生。於世間事。及出世事。生懈怠者。覩見我已。除去懈怠。勤修事業。
若有眾生。迷失正路。得見我時。則還見道。
若有眾生。身遇重病。得見我者。苦痛休息。身得安眠。受大快樂。
若有老人。身受眾苦。心多忘誤。得見我者。還得念心。然我出時。能令眾生。繫心念善。
若有眾生。命將欲盡。最後一念。我當為說。大乘經典。彼既聞已。面見佛像。捨身得生。淨佛世界。
若有欲求。辟支佛者。我當為說。辟支佛乘。
若有欲求。聲聞乘者。我亦當為。說聲聞乘。
若有眾生。有三惡業。聞我說法。惡業即滅。
世尊。我先行於。閻浮提國。然後次行。於瞿陀尼。瞿陀尼後。次欝單曰。欝單曰後。次弗婆提。以如是等。本願力故。常得修行。六波羅蜜。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明星天子。白佛言。
世尊。我今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故。說此陀羅尼。
盧遮羅。盧遮羅。盧遮那。娑羅叉婆。娑羅叉婆。娑羅叉[(口*皮)/女]。阿[(口*皮)/女]呵呵。阿[(口*皮)/女]特荼。阿婆闍婆。阿婆叉那。阿叉叉叉。富羅婆邏。阿婆叉叉。闍婆闍婆。摩呵迦波。阿婆阿婆。摩呵娑摩。頻豆。莎闍羯波。阿鞾。阿鞾。呵呵尼摩。沫邏莎律闍。迦留那闍邏。莎呵。
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男。若女。若大。若小。若有至心。念我事者。是人則得。淨於諸業。神通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解脫佛土。四無礙智。如是諸人。不得成就。如是事者。我則欺誑。十方諸佛。於未來世。亦莫令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無勝意童子。白佛言。
世尊。他方佛土。所有人民。常作是言。
娑婆世界。雜穢不淨。
然我今者。常見清淨。
佛言。
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說。又此世界。諸菩薩等。或作天像。調伏眾生。或作龍像。或作鬼像。或阿修羅像。或迦樓羅像。或緊那羅像。或摩睺羅像。或夜叉像。或拘辦荼像。毘舍闍像。薜荔陀像。人像。畜生像。鳥獸之像。遊閻浮提。教化如是。種類眾生。
善男子。若為人天。調伏眾生。是不為難。若為畜生。調伏眾生。是乃為難。
善男子。閻浮提外。南方海中。有琉璃山。名之為潮。高二十由旬。具種種寶。其山有窟。名種種色。是昔菩薩。所住之處。縱廣一由旬。高六由旬。有一毒蛇。在中而住。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無死。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馬。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善住。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羊。修聲聞慈。
其山樹神。名曰無勝。有羅剎女。名曰善行。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善男子。閻浮提外。西方海中。有頗梨山。高二十由旬。其山有窟。名曰上色。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有一獼猴。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誓願。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雞。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法床。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犬。修聲聞慈。
中有火神。有羅剎女。名曰眼見。各有五百。眷屬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是三鳥獸。
善男子。閻浮提外。北方海中。有一銀山。名菩提月。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金剛。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猪。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香功德。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鼠。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高功德。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本所住處。中有一牛。修聲聞慈。
山有風神。名曰動風。有羅剎女。名曰天護。各有五百。眷屬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善男子。閻浮提外。東方海中。有一金山。名功德相。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明星。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有一師子。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淨道。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兔。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喜樂。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龍。修聲聞慈。
山有水神。名曰水天。有羅剎女。名修慚愧。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是十二獸。晝夜常行。閻浮提內。天人恭敬。功德成就。已於諸佛所。發深重願。一日一夜。常令一獸。遊行教化。餘十一獸。安住修慈。周而復始。
七月一日。鼠初遊行。以聲聞乘。教化一切。鼠身眾生。令離惡業。勸修善事。如是次第。至十三日。鼠復還行。如是乃至。盡十二月。至十二歲。亦復如是。常為調伏。諸眾生故。
善男子。是故此土。多有功德。乃至畜生。亦能教化。演說無上。菩提之道。是故他方。諸菩薩等。常應恭敬。此佛世界。
爾時會中。有一優婆塞。名曰淨德。白佛言。
世尊。我今可得。覩見如是。十二獸不。
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得覩見。是十二獸。欲得大智。大念大定。大神通力。欲受一切。所有典籍。四無量心。欲行正道。得奢摩他。欲得寂靜。欲增善法。是人當以。白土作山。縱廣七尺。高十二尺。種種香塗。金薄薄之。四邊周匝。二十尺。所散瞻婆華。當以銅器。盛諸種種。非時之漿。置之四面。清淨持戒。日三洗浴。敬信三寶。離山三丈。正東向立。誦如是咒。
戰陀羅呵。修利蛇比摩。其羅𣍦。沸己牟邏。若蛇牟邏。阿呵希。娑呵囉希。若蛇呵希。薩婆復多呵。梨蛇婆呵休。摩莎車婆牟梨。迦[(口*皮)/女]浮。邏奢浮。修邏蛇牟。呿迦那。摩希叉婆。迦婆摩訶。阿叉比婆邏。多波比莎。沙持因持利蛇鞞莎。阿闍牟他婆。婆盧婆叉。槃陀哆。遮羅叉婆希。呵迦比牟。哆比勒搜。散遮勒搜。[(口*皮)/女]婆浮。娑邏[(口*皮)/女]叉搜。沸己遮。哆莎賴莎。陀叉邏莎。波利波遮。修羅修。搜婆莎彌。希邏莎。[(口*皮)/女]邏牟莎邏莎。牟莎邏私。邏婆邏娑。頻婆思邏莎。[(口*皮)/女][(口*皮)/女]邏娑。陀摩盧遮那邏娑。富囊挫蘭呵邏娑。首陀盧遮那邏娑。[(口*皮)/女]摩摩邏娑。比摩盧遮那呿伽。薩顛摩邏娑。阿利耶盧遮那耨耨。比摩牟。婆羅呵芒[(口*皮)/女]呵邏私㝹㝹。阿由比目猛。牟尼邏提致汦。莎呵。
住十五日。當於山上。見初月像。
爾時則知。見十二獸。見已所願。隨意即得。
善男子。若能如是。修行苦行。即得眼見。是十二獸。
爾時淨德優婆塞。語明星菩薩言。
善男子。汝能教化。調伏眾生。云何調伏。為以身耶。口耶意耶。
善男子。我非身口。唯以心業。
善男子。若是心業。為過去耶。未來耶。現在乎。
善男子。亦非去來。唯是現在。制現在心。不令作惡。
善男子。汝猶不能。令現在心。獲得解脫。云何而能。調伏眾生。
明星答言。
我今受持。四無礙智。淨目持力。故能調伏。一切眾生。
淨德言。
四無礙智。淨目持者。亦復不能。調伏眾生。
何以故。無覺觀故。云何而言。能調眾生。
善男子。我今問汝。隨意見答。
善男子。攝入繫縛。解脫清淨。道及寂靜。雖復平等。亦不平等。如是平等。及不平等。何因緣生。何因緣出。何因緣增長。汝寧不知乎。
淨德答言。
善男子。如是等事。因我我所。生出增長。
明星菩薩言。
善男子。是我我所。何因緣生。
善男子。是我我所。風因緣生。
明星菩薩言。
風住何處。
善男子。風住虛空。
又問。
虛空。為何所住。
答言。
虛空。住於至處。
又問。
至處。復何所住。
答言。
至處。何處住者。不可宣說。
何以故。遠離一切。諸處所故。一切處所。所不攝故。非數非稱。不可量故。非覺非觀。非有非無。非行非生。非出非滅。非有增長。非字非念。非作非受。非闇非明。非增非減。非壯非老。真實之性。是一切法。無罣礙門。是故至處。無有住處。
明星菩薩言。
善男子。如是即是。四無礙智。淨目陀羅尼。
若有菩薩。修集如是。陀羅尼者。一切煩惱。則為爛敗。入法緣慈。一切法中。無有疑心。
說是法時。十方世界。無量眾生。得法緣慈。無量眾生。得近四無礙智。淨目陀羅尼。
爾時世尊。讚是二人。
善哉善哉。善男子。能如法問。能如法答。是陀羅尼。因緣力故。四天王等。於我滅後。能守護法。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三
戰阿羅呵。修利蛇比摩。其羅貶。佛已牟邏。若蛇牟邏。阿呵希。婆呵囉希。若蛇呵希。薩婆復多呵希。梨咃婆呵休。摩沙車婆牟梨。迦[(口*皮)/女]浮。邏奢浮。修邏蛇牟。呿迦那。摩希叉婆。迦婆摩呵。阿叉比婆邏。多波比婆。沙持因持利蛇鞞婆。阿闍牟他婆。婆盧婆叉。槃陀哆。遮羅叉婆希。呵迦比牟。哆比勒搜。散遮勒搜。嘙嘙浮。婆羅婆叉搜。佛已遮。哆紗賴沙。陀叉邏娑。波利波遮。修邏修。搜婆娑彌。希邏。嘙羅牟娑羅娑。牟娑邏私。羅婆邏婆。頻婆思邏娑。嘙嘙邏娑。陀摩盧遮那邏娑。富囊挫蘭呵邏婆。首陀盧遮那邏娑。嘙摩摩邏娑。比摩盧遮那呿伽。薩顛摩邏娑。阿利那遮那褥褥。比摩牟。婆遮呵芒嘙呵邏私葂葂。阿由比目醯。牟尼邏提致沙。娑呵。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世間目品第二
爾時世尊。即放眉間。白毫相光。悉蔽十方。諸佛世界。日月星宿。珠火燈明。所照之處。一切石山。諸惡刺棘。為不復現。十方無量。恒河沙等。世界眾生。見是光已。各各繫念。思惟善事。
其中諸佛。見是光已。各告己眾。而作是言。
善男子。過於無量。恒河沙世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具足五滓。有佛出世。號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無量世界。無量菩薩。無量聲聞。悉集彼土。坐彼佛前。彼佛即為。宣說法行。法目陀羅尼門。為諸聲聞。說法行已。放大光明。將欲演說。淨目法門。陀羅尼法。為中乘者。得緣覺果。為諸菩薩。莊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具足十地。如來十八。不共之法。轉不退輪。壞三惡趣。令修八聖。得無上果。
爾時十方。恒河沙等。世界諸眾。聞是語已。各各白佛言。
世尊。我欲往彼。娑婆世界。至說法處。聽受如是。淨目法門。
爾時無量。諸菩薩眾。悉共來詣。娑婆世界。到於佛所。頭面禮拜。卻坐一面。
時此世界。無量梵天。往至佛所。供養恭敬。卻坐一面。
百億魔天。百億化自在天。百億兜率天。百億夜摩天。百億帝釋天。百億四天王天。百億日月天。百億自在天。百億閻羅王。百億地鬼。四百億阿修羅。四百億龍王。如是等眾。悉向佛所。恭敬供養。卻坐一面。
無量沙門。及婆羅門。悉得神通。來向佛所。恭敬供養。卻坐一面。
諸世界中。外道相師。見光明時。作是思惟。
如是光者。非是日月。星宿之明。必是異光。如是不久。七日並出。當焦四海。須彌山王。一切草木。其後欲界。火災當出。
或復有言。
卻後不久。必當雨毒。害於一切。
或復有言。
卻後不久。必當雨刀。害諸人物。惡時將至。誰能救之。
或復有言。
瞿曇沙門。憐愍一切。唯是能救。施其壽命。
爾時一切。無量眾生。至心念佛。念已即見。是大寶坊。以佛力故。即至坊中。
爾時波斯匿王。以佛神力故。亦見寶坊。以佛力故。得到坊中。憂填耶那王。惡性王。輸頭檀王。摩醯陀王。修陀奢那王。頻婆娑羅王。如是等王。亦因佛力。得見寶坊。悉至坊中。供養禮拜。次第而坐。
各作是念。
今此眾中。有大仙人。有佛世尊。此光因緣。今當問誰。當問仙人。問佛可耶。
爾時須陀舍那王言。
我今有大。婆羅門師。名曰電髮。善知相法。能解能說。是最可問。
電髮聞已。即作是言。
我所博覽。一切相書。都無此事。我實不能。解此光瑞。閻浮提中。一切相師。其數五百。悉不能解。
爾時頻婆娑羅王。語諸王言。
汝何故狂。此大眾中。有佛世尊。號釋迦牟尼。具一切智。善知世間。出世間相。了十二月。善相之書。大悲憐愍。一切眾生。實語正語。唯佛能說。是光報應。
爾時諸王。及諸大眾。一切宗仰。共白佛言。
世尊。唯願如來。為我等說。十二月相書。
佛言。
大王。今此大會。不應宣說。世間相書。
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今此會中。有諸眾生。不信如來。所有功德。又不信是。一切智人。唯願破壞。如是疑心。而宣說之。是諸眾生。若得聞已。心生喜信。生信心已。乃可為說。出世之道。如是眾生。亦當樂受。易可調伏。
佛言大王。
至心諦聽。我當說之。
大王。往昔雪山。有一仙人。名婆伽婆。食果草根。修集慈心。而不能除。諸煩惱結。不能調伏。貪欲之心。
時彼住處。有一雌虎。即共行欲。虎便懷妊。日月已滿。至此人所。產十二子。是時仙人。心憐愍故。即取洗浴。而哺養之。虎母心愛。隨時乳養。
爾時仙人。各為立名。
一名。竭伽。二名。跋伽婆。三名。為虎。四名。師子。五名。擔重。六名。婆羅墮闍。七名。步行。八名。婆羅奴。九名。健食。十名。惡性。十一名。師子擔。十二名。健行。
是十二子。年始七歲。食草根華果。是時父母。俱時命終。
時十二子。心懷愁惱。仰天號哭。
如何一旦。無所歸依。
時有樹神。聞是聲已。作如是言。
諸童子。且莫啼哭。有歸依處。所謂梵天。憐愍眾生。汝等應當。晝夜六時。淨自洗浴。向於虛空。至心禮拜。求哀梵天。梵天當以。無礙天耳。聞汝等聲。聞已當來。至汝住處。以憐愍故。來已當壞。汝等癡闇。施慧光明。得智慧已。一切諸天。當供養汝。況世間人。
時十二子。聞是語已。如教而行。經十二年。然後梵天。乃聞其聲。即來下至。三十三天。
爾時帝釋。見梵天來。即前供養。既供養已。即復白言。
大士。欲何所至。
憍尸迦。汝不見彼。雪山之中。十二仙耶。
憍尸迦。可共往彼。
時釋提桓因。與無量天。相隨俱下。至雪山中。
時十二仙。見梵天來。歡喜踊躍。禮拜供養。
時梵天王。告十二童子。
汝等何故。十二年中。精勤苦行。供養於我。欲何所求。為求名聲。色力財寶。聖道智慧。諸天身耶。
時竭伽仙。白梵天言。
大士。我今不求。如是等事。我欲求智慧。為眾生故。我等孤稚。少失覆蔭。自隨其心。無教告者。唯願大士。施我智慧。令我識知。善惡等業。及了眾生。善惡等業。亦知眾生。國土城邑。剎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男女大小。善惡等相。受苦樂事。諸王貪國。無厭足者。興兵相伐。衰盛等相。若我知已。當以方便。教滅惡相。令得受樂。
彌勒品第三
爾時彌勒菩薩。即於佛前。心念說偈。問於如來。
非有途路。
而有輪轉。
如來亦不。
住一切道。
非道見道。
道見非道。
佛言。
善男子。非道者。即是不出不滅。不住非智。非智境界。非明非闇。非常非斷。非善非惡。非是色陰乃至識陰。是名實性。是名法性。名一切行。名真實際。是名非道。如是中道。諸佛如來。轉於法輪。而不貪著。如是諸道。若有眾生。道見非道。非道見道。如是眾生。不能達於。道與非道。及知三道。如來悉能。分別解說。及以斷道。
善男子。如來世尊。於無道中。而轉法輪。為壞眾生。三種道故。
何等三道。
一。煩惱道。二者。苦道。三者。業道。
業道者。所謂行有。
煩惱道者。所謂。無明愛取。
苦道者。所謂。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等。
如是三道。何因緣有。觸緣故有。
善男子。因眼見色。而生愛心。愛心者。即是無明。為愛造業。即名為行。至心專念。名之為識。識共色行。是名名色。六處生貪。是名六入。因入求受。名之為觸。貪著心者。即名為愛。求是等法。名之為取。如是法生。是名為有。次第不斷。名之為生。次第斷故。名之為死。生死因緣。眾苦所逼。名之為惱。乃至識法。因緣生貪。亦復如是。如是十二因緣。一人一念。皆悉具足。
出有三種。
一者。因出。二者。初出。三者。道出。
若有比丘。修行法行。觀察所有。愛心相貌。比丘當觀。若有愛心。即是無明。無明之體。能出二過。
一者。出行。二者。出識。
識亦有二。
一者。出名。二者。出色。
名色亦二。
一者。無住。二。住六入。
六入亦二。
一。不厭欲。二。能生觸。
觸亦有二。
一。生受心。二者。求受。
受亦有二。
一。受苦樂。二。生貪愛。
愛亦有二。
一者。繫縛堅固。二者。求取。
取亦有二。
一者。貪心。二者。求有。
有亦有二。
一者。樂住。二。生因緣。
生亦有二。
一者。生老。二者。苦緣。
老亦有二。
一。壞壯色。二。作死因。
死亦有二。
一。壞壽命。二。愛別離。
是名出因。
云何初出。
若有比丘。修集法行。觀如是法。亦出亦滅。是名初出。
爾時世尊。告憍陳如。
云何道出。
若比丘。見道有二種。
一者。行行。二者。慧行。
憍陳如。汝頗知是行行。慧行耶。
憍陳如言。
未知。世尊。唯願如來。為觀十二因緣。比丘得大智慧。壞諸煩惱。分別解說。比丘聞已。當具受持。
爾時世尊。告寶幢童子。
善男子。汝頗能知。息出入不。
不也。世尊。
善男子。法行比丘。先觀無明。乃至老死。
云何名為。觀於無明。
先觀中陰。於父母所。生貪愛心。愛因緣故。四大和合。精血二渧。合成一渧。大如豆子。名歌羅羅。
是歌羅羅。有三事。
一。命。二。識。三。煖。
過去世中。業緣果報。無有作者。及以受者。初息出入。是名無明。
歌羅羅時。氣息入出。有二種道。所謂隨母。氣息上下。七日一變。息入出者。名為壽命。是名風道。不臭不爛。是名為煖。是中心意。名之為識。
善男子。若有欲得。辟支佛果。當觀如是。十二因緣。後觀三受因緣。
五陰。十二入。十八界。
云何為觀。
隨於念心。觀息出息入。觀於內身。皮膚肌肉。筋骨髓腦。如空中雲。是身中風。亦復如是。
有風能上。有風能下。有風能滿。有風能焦。有能增長。是故息之出入。名為身行。以出入息。從覺觀生。故名意行。和合出聲。名為口行。
以如是等。三行因緣。故有識生。
識因緣故。則有四陰。及以色陰。故名名色。
五陰因緣。行六處故。名六入。
情塵相對。故名為觸。
觸因緣故。念色至念法。是名為受。
貪著於色。乃至於法。是名為愛。
愛因緣故。四方求覔。故名為取。
取因緣故。受於後身。故名為有。
有因緣故。有生老死。種種諸苦。
是名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之大樹也。
是故。緣出入息。能生一切。諸苦煩惱。是故凡夫。生時亦為。煩惱繫縛。死時亦爾。終不能得。身心自在。不得三昧。不盡諸漏。
若有比丘。觀入出息。如空中風。無我我所。無有作者。及以受者。從緣而生。從緣而滅。無相無物。無有覺觀。眾生風者。亦復如是。共四大行。生歌羅羅。九孔乃至。九萬九千。諸孔出入。無作無受。是風出入。如是肉段。以是因緣。故有無明。乃至老死。眾苦聚集。
善男子。譬如虛空。無物無我。出入諸息。地水火風。壽命煖識。無明乃至。生老病死。亦復如是。眾生顛倒。於非我中。而橫見我。於如是等。同虛空法。作陰界入想。一切凡夫。因是顛倒。輪轉生死。無有窮已。
若法行比丘。觀是息冷。則舉身冷。觀是息煖。則舉身煖。是身爾時。隨意隨風。若觀冷時。不得禪定。不入定聚。是人則墮。冷地獄中。若觀煖時。不得禪定。不入定聚。是人則墮。熱地獄中。
若佛弟子。修集法行。觀察出入息。冷煖等時。則得正道。法行比丘。如實觀察。無明乃至。生老病死。心不顛倒。是名淨目陀羅尼也。
善男子。汝若能受。是陀羅尼。即是真實。觀入出息。
寶幢菩薩。白佛言。
世尊。諸佛境界。不可思議。非是聲聞。緣覺所及。
爾時四天王。白佛言。
世尊。隨是經典。所流布處。我等要當。隨侍守護。所有惡事。悉令消滅。
四無量心品第四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因諸聲聞。辟支佛等。修行法行。令閻浮提。無有疾疫。飢饉惡事。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四無量心。若有四姓。供養恭敬。得幾所福。
佛告大王。
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具八上事。
一者。其土人民。供養父母。增長慚愧。恭敬沙門。諸婆羅門。耆舊有德。受持禁戒。
大王。若諸國土。有諸菩薩。修四無量。其土人民。則能成就。如是初事。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修集慈心。遠離殺害。其心調柔。無有濁心。瞋恚之心。平等無二。是名為二。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不貪財寶。樂為惠施。呵責盜竊。是名為三。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自足妻色。遠離非法。呵責欲心。是名為四。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真語實語。無破壞語。常修善語。是名為五。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無有嫉妬。濁惡之心。是名為六。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正見不謬。無有邪見。是名為七。
復次。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一切供養。恭敬三寶。遠離惡見。是名為八。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具足如是。八種功德。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無有。八怖畏事。
何等為八。
一者。無內外軍畏。二者。無諸惡鬼畏。三者。無惡星宿畏。四者。無諸惡病畏。五者。無諸惡獸畏。六者。無諸惡賊畏。七者。無諸旱澇畏。八者。無諸穀難畏。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無有。如是八畏。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具足。八大丈夫。
何等為八。
一者。有諸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佛所。深種善根。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二者。復有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修戒多聞。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三者。復有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供養父母。師長和上。耆舊有德。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四者。復有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成就天業。當受天身。故轉天身。來生其土。
五者。復有眾生。能壞一切。三惡道業。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六者。復有眾生。具聲聞乘。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七者。復有眾生。樂緣覺乘。如是之人。來生其土。
八者。復有眾生。已於過去。無量世中。修六波羅蜜。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具足。如是八人。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地具足。上地水味。無上法味。眾生之味。一切眾生。心相親愛。如是眾生。捨是身已。復生天上。乃至鳥獸。亦復如是。
大王。譬如一筐。盛四種香。
一者。沈水。二者。多伽羅。三者。牛頭栴檀。四者。多摩羅葉。
如是四香。合有四兩。有四姓人。以四種衣。置之筐中。經數日已。各自齎去。而是四香。銖兩不折。然是衣中。各各有香。
大王。若有菩薩。修四無量。隨所住國。其土人民。各各成就。種種功德。而於菩薩。無所損減。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四無量心。不可思議。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自身修集。能令無量。無邊眾生。得大利益。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淨光。告無勝菩薩言。
善男子。汝今已得。無上利益。
何以故。汝常修集。四無量心。
無勝菩薩言。
善男子。我今云何。得大利益。如是法中。無作。無受。無覺。無見。無知。無此。無彼。
善男子。如人自言。能畫虛空。瓔珞莊嚴。雖有是言。真實不能。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出無壞。無生無滅。無有處所。無有覺觀。淨三解脫。無相。無作。無願。如爾法界。無轉無散。無合無礙。無濁無邊。
猶如虛空。無有和合。無欲無性。無見無說。法性無數。無少無多。無有境界。無二無著。無量無色。無聲寂靜。無變無量。
猶如虛空。無比無勝。無常無斷。難見難知。難可思惟。堅固無行。無有瞋恚。攝諸佛界。是名梵行。名四無量。如來修集。心無厭足。勤行精進。是名佛法。大信大念。大不放逸。至心不忘。
若菩薩摩訶薩。修集如是。四無量心。即是菩薩。修行菩薩。甚深法界。如是菩薩。將欲近入。無生法忍。行六波羅蜜。護諸佛法。已近第三。如法順忍。真見佛身。能摧魔眾。及壞邪道。度生死河。入大智海。通達一切。諸佛境界。具足莊嚴。諸佛功德。諸所有色。種姓財物。勝諸眾生。
次第當坐。如來法座。具足一切。三昧總持。不為一切。聖人所輕。為諸緣覺。之所讚歎。常為諸佛。之所護念。能解一切。國土眾生。種種語言。於諸法中。不見受者。及以施者。亦無說者。及聽法者。無有作者。及以受者。猶如虛空。
淨光言。
善男子。是故我言。汝今成就。無量功德。
何以故。已於無量。無邊世中。勤修集故。
善男子。若佛獲得。十力無畏。一切佛法。出家苦行。逮成正覺。轉妙法輪。示大神通。入大涅槃。如是等事。悉皆因修。四無量心。如是即是。四無量果。
以是義故。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應當修集。四無量心。
說是法時。二萬眾生。得隨慈忍。無量眾生。具四無量心。一切大眾。咸供養佛。
淨目品第五
爾時有一。菩薩童子。名無勝意。長跪合掌。白佛言。
世尊。慈無量心。有何等相。有何等體。何等因緣。何等果報。云何具足。
佛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能問如是。甚深之義。
爾時如來。即入三昧。其三昧名。調伏眾生無所畏懼。入三昧已。從其肉髻。放大光明。其光猛盛。有種種色。遍照無量。無邊世界。
復出妙音。而說偈言。
淤泥之中生芙蓉。
亦復生於種種華。
眾生以之供養佛。
并及一切諸天神。
一切惡國亦如是。
生諸聖人大菩薩。
能調難調不調眾。
猶如眾生華供養。
娑婆世界惡土地。
釋迦住中宣說法。
若欲獲得無量利。
應當往彼娑婆界。
無量世界。所有眾生。聞是偈已。各各供養。其土世尊。既供養已。乘佛神力。悉來集會。娑婆世界。至於佛所。頭面禮拜。卻坐一面。
爾時此界。大寶坊中。無量眾生。具足彌滿。
是諸眾生。各作是念。
獨我至此。供養如來。獨在佛前。諮問正法。如來獨為。我一人說。
爾時世尊。告無勝意童子。
善男子。慈有三種。
一。眾生緣。二者。法緣。三者。無緣。
善男子。眾生緣者。緣於五有。若有法行菩薩。欲得具足。六波羅蜜。大慈大悲。菩薩十地。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正法輪。調伏無量。無邊眾生。令度無邊。生死大河。欲壞無量。惡魔伴黨。入大涅槃。如是菩薩。應當修集。四無量心。
應云何修。
若菩薩摩訶薩。為下方眾生。乃至上方。一切眾生。修集是慈。視諸眾生。如父如母。如師和上。如佛世尊。聲聞緣覺。
爾時應作。如是思惟。
若有眾生。橫於我所。起諸惡事。菩薩爾時。應作是念。
若我瞋是。惡眾生者。則為十方。諸佛所見。是大可恥。當見呵責。
云何是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自不能。調伏其心。
譬如有人。無有脚足。而欲趣彼。欝單曰土。如無目者。而欲讀書。如無手者。而欲執作。遠離慈心。而欲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亦復如是。
若不能斷。如是瞋心。尚不能得。聲聞菩提。何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我不能。調伏自心。當為諸佛。聲聞緣覺。天龍八部。之所呵責。
若我不能。調伏自心。當得大罪。受地獄苦。不得現在。未來利益。是故應當。修集慈心。
復作是念。
若有於我。已作諸惡。始作欲作。或以惡事。加於我親。以利養事。益於我怨。亦復如是。
如是觀已。菩薩先於。一方眾生。修集慈心。二三四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善男子。是名菩薩。慈緣眾生。
爾時會中。有一天子。名曰明星。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初修慈心。如是慈心。有何等果。為是現在。為在未來。具足成就。幾所福德。
世尊。如是菩薩。修集慈心。頗復當墮。三惡道不。
佛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於昔。供養恭敬。無量諸佛。是故今能。發如是問。已種善子。善根堅固。無量世中。修集慈心。不與聲聞。辟支佛共。為欲利益。無量眾生。是故今者。能作是問。
善男子。諦聽諦聽。今當為汝。分別解說。
若有菩薩。能如我先。所說修慈。是人則得。臥安寤安。不見惡夢。資生所須。無所乏少。諸天守護。人天樂見。不聞惡聲。身不惡病。常樂寂靜。勤行精進。樂受正法。知見無我。常為國主。沙門梵志。男女大小。乃至鳥獸。之所供養。親近善友。所謂。聲聞緣覺。諸佛菩薩。
樂行惠施。能度眾生。所有善心。不為三毒。之所破壞。善名好譽。流布四方。能療眾生。所有惡病。能令眾生。遠離眾苦。能解眾生。一切繫縛。能調眾生。諸惡煩惱。能壞一切。惡邪異見。能與眾生。信心念心。大智慧心。心住大乘。無能傾動。不隨他語。能壞眾生。身口意惡。能滅眾生。三種障業。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賢聖之人。劫招提僧物。
善男子。菩薩若能。如是修慈。當捨命時。面見十方。諸佛世尊。手摩其頭。佛手觸故。心則歡喜。心歡喜故。尋得往生。其佛國土。
亦聞如是。善妙之言。所謂。
莫生怖畏。莫生怖畏。汝是修慈。純善之人。定當得生。淨佛世界。覲見無量。諸佛世尊。離三惡道。必入涅槃。亦聞法緣。無緣之慈。亦得具足。四無量心。乃至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明星天子。聞是法時。於諸禪定。出入自在。
無勝意童子。白佛言。
世尊。如是天子。以何力故。於禪定中。速入速出。
佛言。
善男子。是天子者。已於無量。諸如來所。殖諸善根。無量世中。修法緣慈。本願力故。生四天處。在日天前。十千由旬。所住宮殿。縱廣三萬。二千由旬。琉璃所成。前後左右。滿十由旬。諸天男女。而共圍遶。是人在中。離其眷屬。三由旬所。獨坐寶床。出入禪定。一日一夜。
此四天下。有八十天處。六十龍處。四阿修羅處。四迦樓羅處。五十二緊那羅處。四十六摩睺羅伽處。八拘辦荼處。三十富餓鬼處。三十毘舍遮處。於如是處。悉能調伏。
如是眾生。以本願力故。往昔發願。此閻浮提。夜五分過。餘一分在。當在日前。十千由旬。先當破壞。閻浮提闇。而作明相。
若閻浮提。諸善眾生。欲度生死。修禪定者。當為是人。除去睡眠。施其念力。
若欲見我。我當於夢。現作和上。師長父母。
若有凡夫。修集外道。我當破壞。其人邪心。示以正道。
若有眾生。於世間事。及出世事。生懈怠者。覩見我已。除去懈怠。勤修事業。
若有眾生。迷失正路。得見我時。則還見道。
若有眾生。身遇重病。得見我者。苦痛休息。身得安眠。受大快樂。
若有老人。身受眾苦。心多忘誤。得見我者。還得念心。然我出時。能令眾生。繫心念善。
若有眾生。命將欲盡。最後一念。我當為說。大乘經典。彼既聞已。面見佛像。捨身得生。淨佛世界。
若有欲求。辟支佛者。我當為說。辟支佛乘。
若有欲求。聲聞乘者。我亦當為。說聲聞乘。
若有眾生。有三惡業。聞我說法。惡業即滅。
世尊。我先行於。閻浮提國。然後次行。於瞿陀尼。瞿陀尼後。次欝單曰。欝單曰後。次弗婆提。以如是等。本願力故。常得修行。六波羅蜜。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明星天子。白佛言。
世尊。我今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故。說此陀羅尼。
盧遮羅。盧遮羅。盧遮那。娑羅叉婆。娑羅叉婆。娑羅叉[(口*皮)/女]。阿[(口*皮)/女]呵呵。阿[(口*皮)/女]特荼。阿婆闍婆。阿婆叉那。阿叉叉叉。富羅婆邏。阿婆叉叉。闍婆闍婆。摩呵迦波。阿婆阿婆。摩呵娑摩。頻豆。莎闍羯波。阿鞾。阿鞾。呵呵尼摩。沫邏莎律闍。迦留那闍邏。莎呵。
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男。若女。若大。若小。若有至心。念我事者。是人則得。淨於諸業。神通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解脫佛土。四無礙智。如是諸人。不得成就。如是事者。我則欺誑。十方諸佛。於未來世。亦莫令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無勝意童子。白佛言。
世尊。他方佛土。所有人民。常作是言。
娑婆世界。雜穢不淨。
然我今者。常見清淨。
佛言。
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說。又此世界。諸菩薩等。或作天像。調伏眾生。或作龍像。或作鬼像。或阿修羅像。或迦樓羅像。或緊那羅像。或摩睺羅像。或夜叉像。或拘辦荼像。毘舍闍像。薜荔陀像。人像。畜生像。鳥獸之像。遊閻浮提。教化如是。種類眾生。
善男子。若為人天。調伏眾生。是不為難。若為畜生。調伏眾生。是乃為難。
善男子。閻浮提外。南方海中。有琉璃山。名之為潮。高二十由旬。具種種寶。其山有窟。名種種色。是昔菩薩。所住之處。縱廣一由旬。高六由旬。有一毒蛇。在中而住。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無死。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馬。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善住。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羊。修聲聞慈。
其山樹神。名曰無勝。有羅剎女。名曰善行。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善男子。閻浮提外。西方海中。有頗梨山。高二十由旬。其山有窟。名曰上色。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有一獼猴。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誓願。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雞。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法床。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犬。修聲聞慈。
中有火神。有羅剎女。名曰眼見。各有五百。眷屬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是三鳥獸。
善男子。閻浮提外。北方海中。有一銀山。名菩提月。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金剛。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猪。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香功德。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鼠。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高功德。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本所住處。中有一牛。修聲聞慈。
山有風神。名曰動風。有羅剎女。名曰天護。各有五百。眷屬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善男子。閻浮提外。東方海中。有一金山。名功德相。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明星。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有一師子。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淨道。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兔。修聲聞慈。
復有一窟。名曰喜樂。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中有一龍。修聲聞慈。
山有水神。名曰水天。有羅剎女。名修慚愧。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是十二獸。晝夜常行。閻浮提內。天人恭敬。功德成就。已於諸佛所。發深重願。一日一夜。常令一獸。遊行教化。餘十一獸。安住修慈。周而復始。
七月一日。鼠初遊行。以聲聞乘。教化一切。鼠身眾生。令離惡業。勸修善事。如是次第。至十三日。鼠復還行。如是乃至。盡十二月。至十二歲。亦復如是。常為調伏。諸眾生故。
善男子。是故此土。多有功德。乃至畜生。亦能教化。演說無上。菩提之道。是故他方。諸菩薩等。常應恭敬。此佛世界。
爾時會中。有一優婆塞。名曰淨德。白佛言。
世尊。我今可得。覩見如是。十二獸不。
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得覩見。是十二獸。欲得大智。大念大定。大神通力。欲受一切。所有典籍。四無量心。欲行正道。得奢摩他。欲得寂靜。欲增善法。是人當以。白土作山。縱廣七尺。高十二尺。種種香塗。金薄薄之。四邊周匝。二十尺。所散瞻婆華。當以銅器。盛諸種種。非時之漿。置之四面。清淨持戒。日三洗浴。敬信三寶。離山三丈。正東向立。誦如是咒。
戰陀羅呵。修利蛇比摩。其羅𣍦。沸己牟邏。若蛇牟邏。阿呵希。娑呵囉希。若蛇呵希。薩婆復多呵。梨蛇婆呵休。摩莎車婆牟梨。迦[(口*皮)/女]浮。邏奢浮。修邏蛇牟。呿迦那。摩希叉婆。迦婆摩訶。阿叉比婆邏。多波比莎。沙持因持利蛇鞞莎。阿闍牟他婆。婆盧婆叉。槃陀哆。遮羅叉婆希。呵迦比牟。哆比勒搜。散遮勒搜。[(口*皮)/女]婆浮。娑邏[(口*皮)/女]叉搜。沸己遮。哆莎賴莎。陀叉邏莎。波利波遮。修羅修。搜婆莎彌。希邏莎。[(口*皮)/女]邏牟莎邏莎。牟莎邏私。邏婆邏娑。頻婆思邏莎。[(口*皮)/女][(口*皮)/女]邏娑。陀摩盧遮那邏娑。富囊挫蘭呵邏娑。首陀盧遮那邏娑。[(口*皮)/女]摩摩邏娑。比摩盧遮那呿伽。薩顛摩邏娑。阿利耶盧遮那耨耨。比摩牟。婆羅呵芒[(口*皮)/女]呵邏私㝹㝹。阿由比目猛。牟尼邏提致汦。莎呵。
住十五日。當於山上。見初月像。
爾時則知。見十二獸。見已所願。隨意即得。
善男子。若能如是。修行苦行。即得眼見。是十二獸。
爾時淨德優婆塞。語明星菩薩言。
善男子。汝能教化。調伏眾生。云何調伏。為以身耶。口耶意耶。
善男子。我非身口。唯以心業。
善男子。若是心業。為過去耶。未來耶。現在乎。
善男子。亦非去來。唯是現在。制現在心。不令作惡。
善男子。汝猶不能。令現在心。獲得解脫。云何而能。調伏眾生。
明星答言。
我今受持。四無礙智。淨目持力。故能調伏。一切眾生。
淨德言。
四無礙智。淨目持者。亦復不能。調伏眾生。
何以故。無覺觀故。云何而言。能調眾生。
善男子。我今問汝。隨意見答。
善男子。攝入繫縛。解脫清淨。道及寂靜。雖復平等。亦不平等。如是平等。及不平等。何因緣生。何因緣出。何因緣增長。汝寧不知乎。
淨德答言。
善男子。如是等事。因我我所。生出增長。
明星菩薩言。
善男子。是我我所。何因緣生。
善男子。是我我所。風因緣生。
明星菩薩言。
風住何處。
善男子。風住虛空。
又問。
虛空。為何所住。
答言。
虛空。住於至處。
又問。
至處。復何所住。
答言。
至處。何處住者。不可宣說。
何以故。遠離一切。諸處所故。一切處所。所不攝故。非數非稱。不可量故。非覺非觀。非有非無。非行非生。非出非滅。非有增長。非字非念。非作非受。非闇非明。非增非減。非壯非老。真實之性。是一切法。無罣礙門。是故至處。無有住處。
明星菩薩言。
善男子。如是即是。四無礙智。淨目陀羅尼。
若有菩薩。修集如是。陀羅尼者。一切煩惱。則為爛敗。入法緣慈。一切法中。無有疑心。
說是法時。十方世界。無量眾生。得法緣慈。無量眾生。得近四無礙智。淨目陀羅尼。
爾時世尊。讚是二人。
善哉善哉。善男子。能如法問。能如法答。是陀羅尼。因緣力故。四天王等。於我滅後。能守護法。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三
戰阿羅呵。修利蛇比摩。其羅貶。佛已牟邏。若蛇牟邏。阿呵希。婆呵囉希。若蛇呵希。薩婆復多呵希。梨咃婆呵休。摩沙車婆牟梨。迦[(口*皮)/女]浮。邏奢浮。修邏蛇牟。呿迦那。摩希叉婆。迦婆摩呵。阿叉比婆邏。多波比婆。沙持因持利蛇鞞婆。阿闍牟他婆。婆盧婆叉。槃陀哆。遮羅叉婆希。呵迦比牟。哆比勒搜。散遮勒搜。嘙嘙浮。婆羅婆叉搜。佛已遮。哆紗賴沙。陀叉邏娑。波利波遮。修邏修。搜婆娑彌。希邏。嘙羅牟娑羅娑。牟娑邏私。羅婆邏婆。頻婆思邏娑。嘙嘙邏娑。陀摩盧遮那邏娑。富囊挫蘭呵邏婆。首陀盧遮那邏娑。嘙摩摩邏娑。比摩盧遮那呿伽。薩顛摩邏娑。阿利那遮那褥褥。比摩牟。婆遮呵芒嘙呵邏私葂葂。阿由比目醯。牟尼邏提致沙。娑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