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寶藏經卷第十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優陀羨王緣
昔優陀羨王。住盧留城。聰明解達。有大智慧。其一夫人。名曰有相。姿容奇特。兼有德行。王甚愛敬。情最寵厚。
時彼國法。諸為王者。不自彈琴。
爾時夫人。恃已愛寵。而白王言。
願為彈琴。我為王舞。
王不免意。取琴而彈。夫人即舉手而舞。王素善相。見夫人舞。覩其死相。尋即捨琴。慘然長歎。
夫人即白王言。
如我今者。受王恩寵。敢於曲室。求王彈琴。我自起舞。用共為樂。有何不適。放琴而歎。願王莫隱。而見告語。
時王答言。
我之長歎。非爾婦人。之所可聞。
夫人白言。
我今奉王。至誠無二。若有不理。宜應告勅。
慇懃不已。王以實答。
我之於爾。豈容有異。爾向起舞。死相外現。計其餘命。不過七日。由是之故。捨琴而歎。
夫人聞已。甚懷憂懼。即白王言。
如王所說。命不云遠。我聞石室比丘尼說。若能信心。出家一日。必得生天。由是之故。我欲出家。願王聽許。得及道次。
時王情重。恩愛不息。語夫人言。
至六日頭。乃當聽爾。出家入道。不相免意。
遂至六日。王語夫人。
爾有善心。求欲出家。若得生天。必來見我。我乃聽爾。得使出家。
作是誓已。夫人許可。便得出家。受八戒齋。即於其日。多飲石蜜漿。腹中絞結。至七日晨。即便命終。乘是善緣。得生天上。
即生三念。
一。念憶本。為是何身。二。念本緣。修何功德。三。念現今。定是天身。
作是念已。具知本緣。并與王誓。以先誓故。來詣王所。
爾時光明。遍滿王宮。
時王問言。
今此光瑞。為是誰耶。願見告示。
時天答言。
我是王婦。有相夫人。
王聞是。語。
願來就坐。
天答之言。
如我今者。觀王臭穢。不可親近。我以先誓。故來見王。
王聞是已。心即開悟。而作是言。
今彼天者。本是我婦。由有善心。求索入道。出家一日。尋即命終。由是功德。而得生天。神志高遠。而見鄙賤。我今何故。而不出家。我曾聞說。天一爪甲。直閻浮提。況我一國。何足貪惜。
作是語已。立子王軍。用嗣王位。出家學道。得阿羅漢。
爾時王軍王。統臨國已。信用讒佞。不恤國事。優陀羨王。愍念其子。并及國人。欲來教化。勸令修善。
時王軍王。聞父將至。踊悅無量。欲勅一切。於路往迎。
時諸佞臣。畏懼被遣。即白王言。
如王今者。首戴天冠。坐師子座。師子之座。法無再坐。若迎父王。還復王位。必殺於王。王若立者。須害父王。
時王軍王。心懷憂愕。疑惑轉生。勸諫不已。遂作惡意。募栴陀羅。往殺其父。
時栴陀羅。既受募已。到父王所。頭面頂禮。而白之言。
我之昔來。亦受恩遇。於父王所。實無逆心。而今被遣。來殺父王。若不加害。必受誅罸。
父王答言。
我今來者。欲化爾王。豈可愛身。使爾被誅。
便引項令。長十餘丈。語栴陀羅。
隨爾斫截。
時栴陀羅。極力斫之。刀不能傷。
父王愍故。而借神力。語栴陀羅。
爾今為我。往語爾王。
爾今殺父。復害羅漢。作二逆罪。好加懺悔。可得輕罪。
時栴陀羅。既受勅已。舉刀復斫。斬父王首。齎向其國。
時王軍王。見父頭已。顏色不變。知父得道。不貪王位。悔情既生。心懷懊惱。啼哭悶絕。良久乃蘇。問栴陀羅父王所說。
時栴陀羅。以父王勅。而白於王。
爾既殺父。復害羅漢。作是二逆。須好懺悔。
聞是語已。倍增斷絕。而作是言。
今我父王。得羅漢道。有何貪國。而使我殺父。
時彼佞臣。懼王加害。而白王言。
世界之中。何有羅漢。王信空語。用自苦惱。
時王答言。
今我父頭。死來多日。顏色不變。自非得道。何由有是。又我父時。大臣婆咥師。優波咥師。普皆出家。得羅漢道。種種神變。我等所見。於此涅槃。收骨造塔。如今現在。云何噵無。
佞臣答言。
世幻咒術。及以藥力。亦能神變。彼二臣者。非是羅漢。比更數日。示王證驗。
作是語已。便於塔所。造作二孔。各置一猫。於塔養食。喚言咥師出。猫出食肉。語令還去。還入於孔。如是教之。猫便調伏。而白王言。
今王欲見。咥師等耶。願往共看。
王即命駕。往至塔所。
時彼佞人。便喚咥師出來。猫即出孔。語令還去。猫便入孔。王既見已。迷心遂盛。任意所作。不信罪福。
時王出軍。遊戲廻還。於其路次。而見尊者迦栴延。端坐靜處。坐禪入定。
時王見之。便生惡心。手自把土。用坌尊者。
語左右言。
爾等為我。各各以土。坌迦栴延。
于時土聚。遂沒尊者。有一大臣。信心三寶。於後而至。聞見斯事。極大懊惱。即為尊者。除去其土。
復語諸人。
有念我者。而除此土。
爾時尊者。坐琉璃寶窟。神儀鮮澤。無污坌色。
大臣歡喜。頭面禮足。白尊者言。
今王無道。作是惡逆。善惡必報。何得無患。
尊者答言。
卻後七日。天當雨土。滿其城內。積為土山。王及人民。盡皆覆滅。
大臣聞已。心懷憂惱。即以白王。又自設計。造作地道。出向城外。七日既滿。天雨香華。珍寶衣服。於其城內。無不歡喜。
佞臣白王。
而今此瑞。皆由王德。無智之人。反生誹謗。云當雨土。而獲珍寶。
如此誑惑。前後非一。惡緣之後。聞有善瑞。皆來雲集。
時城四門。冥緣力故。盡下鐵關。逃隱無地。天便雨土。滿城山積。
而彼大臣。共有心者。地道而出。向尊者所。而白之言。
感惟此城。一日覆沒。雨土成山。君民并命。先有何緣。同受此害。
爾時尊者。語大臣言。
諦聽諦聽。當為爾說。
乃往過去若干劫。時於其國內。有長者女。住於樓上。清朝洒掃。除棄掃糞。置比丘頭。不知懺悔。會得好夫。
爾時諸女。而問女言。
爾作何緣。得此良匹。
時女答言。
更無異事。由我掃樓。坌比丘頭。由是之故。值遇好壻。
諸女聞已。謂如其言。競共聚土。用坌比丘。
由是業緣。普受斯報。
作是語已。共功德天。向花氏城。自昔以來。盧留城。而與彼城。迭互盛衰。此國既滅。彼城復盛。由是之故。而尊者等。向花氏城。好音聲長者。於其界首。供養尊者。爾時長者。素自殷富。尊者到家。財寶豐溢。殊勝於前。
既至城已。尊者迦栴延。而白佛言。
好音聲長者。有何因緣。有好音聲。巨富無量。財寶盈溢。
佛言。
乃往過去。有一長者。日日遣人。請五百辟支佛。就家設食。而彼使人。常將狗往。會有事緣。不得往請。狗依時節。獨詣僧坊。向僧而吠。
時辟支佛等。而作是言。
俗內多事。脫能過忘。向狗來吠。似喚我等。
即便相將。詣長者家。
爾時長者。甚大歡喜。如法供養。
爾時長者。我身是也。
爾時使人。阿那律是。
爾時狗者。好音長者是。
由是之故。世世好聲。而多財寶。
是故智者。應於福田所。懃力供養。
羅睺羅因緣
我昔曾聞。佛初出家夜。佛子羅睺羅。始入于胎。悉達菩薩。六年苦行。於菩提樹下。降伏四魔。除諸陰蓋。豁然大悟。成無上道。具足十力。四無所畏。成就十八不共之法。具四辯才。悉於諸度。得到彼岸。解了一切。諸佛之法。過諸聲聞。緣覺之上。於初成道夜。生羅睺羅。
舉宮婇女。咸皆慚恥。生大憂惱。而作是言。
怪哉大惡。耶輸陀羅。不慮是非。輕有所作。不自愛慎。令我舉宮。都被染污。悉達菩薩。久已出家。而於今者。卒生此子。甚為恥辱。
時有釋女。名曰電光。是耶輸陀羅。姨母之女。椎胸拍髀。瞋恚呵罵。
耶輸陀羅。汝於尊長所親。何以自損。悉達太子。出家學道。已經六年。生此小兒。甚為非時。從誰而得。爾無慚愧。辱我種族。不數種族。不護惡名。悉達菩薩。有大功德。名稱遠聞。汝今云何。不護惜彼。而方恥辱。
淨飯王。當于爾時。在樓閣上。見此大地。六種震動。奇異相現。
白淨王。見是相已。謂菩薩死。憂箭入心。生大苦惱。而作是言。
我子戒香。充塞四遠。相好莊嚴。如蓮花鬘。今為死日。之所乾枯。戒深固根。慚愧枝葉。名譽之香。大悲厚蔭。我子如樹。為死象所蹋。大如金山。眾寶莊嚴。我子金山王。相好莊嚴身。為無常金剛杵。之所碎壞。
猶如大海。滿中眾寶。如摩竭魚。擾亂海水。我子大海。亦復如是。為死摩竭。魚之所擾惱。
猶如滿月。眾星圍繞。我子如是。無量功德。相好莊嚴。今為無常。羅睺羅所吞。我種從大丈夫。丈夫盧越真淨。如是等王。相續至此。今日將不。斷絕我種耶。特望我子。為轉輪聖王。或成佛道。而於今者。寧可死耶。設失我子。憂愁憔悴。命必不全。冀其出家。法服持鉢。敷演甘露。如此種種諸事。必不得見。
以憶子故。種種愁。思思惟。是時聞子宮中。舉聲大哭。王倍驚怖。謂太子死。
問前走使女言。
是何哭聲。將非我子死耶。
女白王言。
太子不死。耶輸陀羅。今產一子。舉宮慚愧。是以哭耳。
王聞是語。倍增憂惱。發聲大哭。揚聲大喚。
唱言。
怪哉。極為醜辱。我子出家。以經六年。云何今日。而方生子。
時彼國法。擊鼓一下。一切軍集。九萬九千。諸釋悉會。即喚耶輸陀羅。
時耶輸陀羅。著白淨衣。抱兒在懷。都不驚怕。面小有垢。於親黨中。抱兒而立。
時執杖釋。作色瞋忿。罵耶輸陀羅。
叱。爾凡鄙。可愧之甚。辱我種族。有何面目。我等前立。
有釋名毘紐天。是耶輸陀羅舅。語耶輸陀羅。
凡鄙嬰愚。無過於爾。舅於種族。宜好實語。竟為何處。而得此子。
耶輸陀羅。都無慚恥。正直而言。
從彼出家釋種。名曰悉達。我從彼邊。而得此子。
悅頭檀王。聞是語已。瞋恚而言。
不護所生。便作異語。若實若虛。諸釋所知。我子悉達。本在家時。聞有五欲。耳尚不聽。況當有欲。而生於子。如斯之言。深為鄙媟。從誰得子。毀辱我等。實是諂曲。非正直法。我子悉達。昔在家時。及眾珍寶餚饍。都無染著。況今苦行。日食麻米。以此謗毀。
淨飯王。極大瞋恚。問諸釋言。
今當云何。苦毒殺害。
復有釋言。
如我意者。當作火坑。擲置火中。使其母子。都無遺餘。
諸人皆言。
此事最良。
即掘火坑。以佉陀羅木。積於坑中。以火焚之。即將耶輸陀羅。至火坑邊。
時耶輸陀羅。見火坑已。方大驚怖。譬如野鹿。獨在圍中。四向顧望。無可恃怙。
耶輸陀羅。便自呵責。
既自無罪。受斯禍患。
遍觀諸釋。無救己者。抱兒長嘆。念菩薩言。
汝有慈悲。憐愍一切。天龍鬼神。咸敬於汝。今我母子。薄於祐助。無過受苦。云何菩薩。不見留意。何故不救。我之母子。今日危厄。諸天善神。無憶我者。菩薩昔日。處眾釋中。猶如滿月。在於眾星。而於今者。更不一見。
即時向佛方所。一心敬禮。復拜諸釋。合掌向火。而說實語。
我此兒者。實不從他。而有斯子。若實不虛。猶六年在。我胎中者。火當消滅。終不燒害。我之母子。
作是語已。即入火中。而此火坑。變為水池。自見己身。處蓮花上。都無恐怖。顏色和悅。
合掌。向諸釋言。
若我虛妄。應即燋死。以今此兒。實菩薩子。以我實語。得免火患。
復有釋言。
視其形相。不驚不畏。以此推之。必知是實。
復有釋言。
而此火坑。變為清池。以是驗之。知其無過。
時諸釋等。將耶輸陀羅。還歸宮中。倍加恭敬讚嘆。為索乳母。供事其子。猶如生時。等無有異。
祖白淨王。愛重深厚。不見羅睺羅。終不能食。若憶菩薩。抱羅睺羅。用解愁念。略而言之。滿六年已。白淨王。渴仰於佛。遣往請佛。佛憐愍故。還歸本國。來到釋宮。佛變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如佛身。光相無異。
耶輸陀羅。語羅睺羅。
誰是汝父。往到其邊。
時羅睺羅。禮佛已訖。正在如來。左足邊立。如來即以。無量劫中。所修功德。相輪之手。摩羅睺羅頂。
時諸釋等。咸作是念。
佛今猶有。愛私之心。
佛知諸釋。心之所念。即說偈言。
我於生眷屬。
及以所生子。
無有偏愛心。
但以手摩頂。
我盡諸結使。
愛憎永除盡。
汝等勿懷疑。
於子生猶預。
此亦當出家。
重為我法子。
略言其功德。
出家學真道。
當成阿羅漢。
老婆羅門問諂偽緣
一切狡猾。諂偽詐惑。外狀似直。內懷姦欺。是故智者。應察真偽。
如往昔時。有婆羅門。其年既老。娉娶少婦。婦嫌夫老。傍婬不已。欲心既著。誑夫設會。請諸少壯。婆羅門等。夫疑有姦。不肯延致。
時彼少婦。設種種計。用惑其夫。老婆羅門。前婦之子。墜於火中。爾時少婦。眼看使墮。而不捉取。
婆羅門言。
兒今墜火。何故不捉。
婦即答言。
我自少來。唯近己夫。不曾捉他。其餘男子。云何卒欲。令我捉此。男子小兒。
老婆羅門。聞是語已。謂如其言。信明婦故。便於其家。而設大會。集婆羅門。
爾時少婦。便共交通。老婆羅門。聞是事已。心懷忿恨。即取寶物。盛裹衣裓。棄婦而去。
離舍既遠。於其路中。見一婆羅門。便共為伴。於其日暮。一處共宿。至明清旦。復共前行。離主人舍。漸漸欲遠。
彼婆羅門。語老婆羅門言。
於昨宿處。有一草葉。著我衣裳。我自少以來。無侵世物。葉著衣來。我甚為愧。欲還草葉。歸彼主人。爾並停住。待我往還。
老婆羅門。聞是語已。深信其言。倍生愛敬。許當住待。彼婆羅門。詐捉草葉。欲還主人。未遠之間。入一溝壑。偃腹而臥。良久乃還。云以草葉。還主人竟。老婆羅門。信以為然。倍增愛重。老婆羅門。時因便利。洗大小便。即以寶物。而用寄之。此人尋後。齎其珍寶。便棄走去。
老婆羅門。見偷己物。嘆惋彼人。又自感傷。憂愁懊惱。惆悵進路。小復前行。憩一樹下。見一鸛雀。口中銜草。
語諸鳥言。
我等應當。共相憐愍。集會一處。而共住止。
爾時諸鳥。皆信其言。而來聚集。
時此鸛雀。伺眾鳥等。一切行後。就他巢窠。啄卵飲汁。殺他子食。諸鳥將至。更復銜草。眾鳥既還。見有此事。咸皆瞋責。而此鸛雀。拒言我不。
時諸鳥輩。知其諂欺。悉捨而去。於此樹下。更經少時。見一外道。出家之人。身服納衣。安行徐步。去去眾生。
老婆羅門。而問之言。
何以並行。口唱去去。
外道答言。
我出家人。憐愍一切。畏傷蟲蟻。是故爾耳。
時婆羅門。見其出家。口吐此言。深生篤信。即時尋逐。往至其家。於其暮宿。語婆羅門。
我須閑靜。以自修心。爾止別屋。於彼而臥。
時婆羅門。憙聞行道。心懷慶悅。至夜後分。但聞作樂。歌舞之聲。便出看之。乃見出家。外道住室。有一地孔。中出婦女。與共交通。若女人舞。外道彈琴。若外道舞。女人彈琴。
見此事已。而自念言。
天下萬物。不問人獸。無一可信者。
說偈言曰。
不捉他男子。
以草還主人。
鸛雀詐銜草。
外道畏傷虫。
如是諂偽語。
都無可信者。
爾時國內。有一長者。居家巨富。多諸珍寶。於其一夜。多失財物。
時王聞已。問長者言。
有誰來去。致令亡失。
長者白王。
初無姦雜。而與往返。唯一婆羅門。長共出入。清身潔己。不犯世物。草葉著衣。猶還其主。自此已外。更無異人。
王聞是已。攝婆羅門。而詰問之。
爾時長者。往白王言。
彼人淨行。世之無比。如何一旦。而被拘執。寧失財物。願王放捨。
時王答言。
我昔曾聞。有如是比。外詐清淨。內懷姦惡。爾勿憂惱。聽我覈實。
作是語已。即便撿究。辭窮理屈。依實伏首。
是故智者。處世如鏡。善別真偽。為世導師。
婆羅門婦欲害姑緣
昔有婆羅門。其婦少壯。姿容艷美。欲情深重。志存婬蕩。以有姑在。不得遂意。密作姦謀。欲傷害姑。詐為孝養。以惑夫意。朝夕恪懃。供給無乏。
其夫歡喜。謂其婦言。
爾今供給。得為孝婦。我母投老。得爾之力。
婦答夫言。
今我世供。資養無幾。若得天供。是為願足。頗有妙法。可生天不。
夫答婦言。
婆羅門法。投巖赴火。五熱炙身。行如是事。便得生天。
婦答夫言。
若有是法。姑可生天。受自然供。何必孜孜。受世供養。
作是語已。夫信其言。便於野田。作大火坑。多積薪柴。極令然熾。乃於坑上。而設大會。扶將老母。招集親黨。婆羅門眾。盡詣會所。鼓樂絃歌。盡歡竟日。賓客既散。獨共母住。夫婦將母。詣火坑所。推母投坑。不顧而走。
時火坑中。有一小隥。母墮隥上。竟不墜火。母尋出坑。日已逼闇。按來時跡。欲還向家。路經叢林。所在陰黑。畏懼虎狼。羅剎鬼等。攀上卑樹。以避所畏。會值賊人。多偷財寶。群黨相隨。在樹下息。老母畏懼。怖不敢動。不能自制。於樹上欬。賊聞欬聲。謂是惡鬼。捨棄財物。各皆散走。既至天明。老母泰然。無所畏懼。便即下樹。選取財寶。香瓔珠璣。金釧耳璫。真奇雜物。滿負向家。夫婦見母。愕然驚懼。謂是起尸鬼。不敢來近。
母即語言。
我死生天。多獲財寶。
而語婦言。
香瓔珠璣。金釧耳璫。是汝父母。姑姨姊妹。用來與汝。由吾老弱。不能多負。語汝使來。恣意當與。
婦聞姑語。欣然歡喜。求如姑法。投身火坑。而白夫言。
老姑今者。緣投火坑。得此財寶。由其力弱。不能多負。若我去者。必定多得。
夫如其言。為作火坑。投身燋爛。於即永沒。
爾時諸天。而說偈言。
夫人於尊所。
不應生惡意。
如婦欲害姑。
反自焚滅身。
烏梟報怨緣
昔有烏梟。共相怨憎。烏待晝日。知梟無見。踏殺群梟。噉食其肉。梟便於夜。知烏眼闇。復啄群烏。開穿其腸。亦復噉食。畏晝畏夜。無有竟已。
時群烏中。有一智烏。語眾烏言。
已為怨憎。不可救解。終相誅滅。勢不兩全。宜作方便。殄滅諸梟。然後我等。可得歡樂。若其不爾。終為所敗。
眾烏答言。
如汝所說。當作何方。得滅讎賊。
智烏答言。
爾等眾烏。但共啄我。拔我毛羽。啄破我頭。我當設計。要令殄滅。
即如其言。燋悴形容。向梟穴外。而自悲鳴。
梟聞聲已。便出語言。
今爾何故。破傷頭腦。毛羽毀落。來至我所。悲聲極苦。欲何所說。
烏語梟言。
眾烏讐我。不得生活。故來相投。以避怨惡。
時梟憐愍。欲存養畜。
眾梟皆言。
此是怨家。不可親近。何緣養畜。以長怨敵。
時梟答言。
今以困苦。來見投造。一身孤單。竟何能為。
遂便畜養。給與殘肉。日月轉久。毛羽平復。烏詐歡喜。微作方計。銜乾樹枝。并諸草木。著梟穴中。似如報恩。
梟語烏言。
何用是為。
烏即答言。
孔穴之中。純是冷石。用此草木。以御風寒。
梟以為爾。默然不答。而烏於是。即求守孔穴。詐給使令。用報恩養。
時會暴雪。寒氣猛盛。眾梟率爾。來集孔中。烏得其便。尋生歡喜。銜牧牛火。用燒梟孔。眾梟一時。於是殄滅。
爾時諸天。說偈言曰。
諸有宿嫌處。
不應生體信。
如烏詐託善。
焚滅眾梟身。
婢共羊鬪緣
昔有一婢。稟性廉謹。常為主人。典𪌑麥豆。
時主人家。有一羯羝。伺空逐便。噉食麥豆。斗量折損。為主所瞋。信己不取。皆由羊噉。緣是之故。婢常因嫌。每以杖捶。用打羯羝。羝亦含怒。來觝觸婢。如此相犯。前後非一。
婢因一日。空手取火。羊見無杖。直來觸婢。婢緣急故。用所取火。著羊脊上。羊得火熱。所在觸突。焚燒村人。延及山野。于時山中。五百獼猴。火來熾盛。不及避走。即皆一時。被火燒死。
諸天見已。而說偈言。
瞋恚鬪諍間。
不應於中止。
羝羊共婢鬪。
村人獼猴死。
雜寶藏經卷第十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優陀羨王緣
昔優陀羨王。住盧留城。聰明解達。有大智慧。其一夫人。名曰有相。姿容奇特。兼有德行。王甚愛敬。情最寵厚。
時彼國法。諸為王者。不自彈琴。
爾時夫人。恃已愛寵。而白王言。
願為彈琴。我為王舞。
王不免意。取琴而彈。夫人即舉手而舞。王素善相。見夫人舞。覩其死相。尋即捨琴。慘然長歎。
夫人即白王言。
如我今者。受王恩寵。敢於曲室。求王彈琴。我自起舞。用共為樂。有何不適。放琴而歎。願王莫隱。而見告語。
時王答言。
我之長歎。非爾婦人。之所可聞。
夫人白言。
我今奉王。至誠無二。若有不理。宜應告勅。
慇懃不已。王以實答。
我之於爾。豈容有異。爾向起舞。死相外現。計其餘命。不過七日。由是之故。捨琴而歎。
夫人聞已。甚懷憂懼。即白王言。
如王所說。命不云遠。我聞石室比丘尼說。若能信心。出家一日。必得生天。由是之故。我欲出家。願王聽許。得及道次。
時王情重。恩愛不息。語夫人言。
至六日頭。乃當聽爾。出家入道。不相免意。
遂至六日。王語夫人。
爾有善心。求欲出家。若得生天。必來見我。我乃聽爾。得使出家。
作是誓已。夫人許可。便得出家。受八戒齋。即於其日。多飲石蜜漿。腹中絞結。至七日晨。即便命終。乘是善緣。得生天上。
即生三念。
一。念憶本。為是何身。二。念本緣。修何功德。三。念現今。定是天身。
作是念已。具知本緣。并與王誓。以先誓故。來詣王所。
爾時光明。遍滿王宮。
時王問言。
今此光瑞。為是誰耶。願見告示。
時天答言。
我是王婦。有相夫人。
王聞是。語。
願來就坐。
天答之言。
如我今者。觀王臭穢。不可親近。我以先誓。故來見王。
王聞是已。心即開悟。而作是言。
今彼天者。本是我婦。由有善心。求索入道。出家一日。尋即命終。由是功德。而得生天。神志高遠。而見鄙賤。我今何故。而不出家。我曾聞說。天一爪甲。直閻浮提。況我一國。何足貪惜。
作是語已。立子王軍。用嗣王位。出家學道。得阿羅漢。
爾時王軍王。統臨國已。信用讒佞。不恤國事。優陀羨王。愍念其子。并及國人。欲來教化。勸令修善。
時王軍王。聞父將至。踊悅無量。欲勅一切。於路往迎。
時諸佞臣。畏懼被遣。即白王言。
如王今者。首戴天冠。坐師子座。師子之座。法無再坐。若迎父王。還復王位。必殺於王。王若立者。須害父王。
時王軍王。心懷憂愕。疑惑轉生。勸諫不已。遂作惡意。募栴陀羅。往殺其父。
時栴陀羅。既受募已。到父王所。頭面頂禮。而白之言。
我之昔來。亦受恩遇。於父王所。實無逆心。而今被遣。來殺父王。若不加害。必受誅罸。
父王答言。
我今來者。欲化爾王。豈可愛身。使爾被誅。
便引項令。長十餘丈。語栴陀羅。
隨爾斫截。
時栴陀羅。極力斫之。刀不能傷。
父王愍故。而借神力。語栴陀羅。
爾今為我。往語爾王。
爾今殺父。復害羅漢。作二逆罪。好加懺悔。可得輕罪。
時栴陀羅。既受勅已。舉刀復斫。斬父王首。齎向其國。
時王軍王。見父頭已。顏色不變。知父得道。不貪王位。悔情既生。心懷懊惱。啼哭悶絕。良久乃蘇。問栴陀羅父王所說。
時栴陀羅。以父王勅。而白於王。
爾既殺父。復害羅漢。作是二逆。須好懺悔。
聞是語已。倍增斷絕。而作是言。
今我父王。得羅漢道。有何貪國。而使我殺父。
時彼佞臣。懼王加害。而白王言。
世界之中。何有羅漢。王信空語。用自苦惱。
時王答言。
今我父頭。死來多日。顏色不變。自非得道。何由有是。又我父時。大臣婆咥師。優波咥師。普皆出家。得羅漢道。種種神變。我等所見。於此涅槃。收骨造塔。如今現在。云何噵無。
佞臣答言。
世幻咒術。及以藥力。亦能神變。彼二臣者。非是羅漢。比更數日。示王證驗。
作是語已。便於塔所。造作二孔。各置一猫。於塔養食。喚言咥師出。猫出食肉。語令還去。還入於孔。如是教之。猫便調伏。而白王言。
今王欲見。咥師等耶。願往共看。
王即命駕。往至塔所。
時彼佞人。便喚咥師出來。猫即出孔。語令還去。猫便入孔。王既見已。迷心遂盛。任意所作。不信罪福。
時王出軍。遊戲廻還。於其路次。而見尊者迦栴延。端坐靜處。坐禪入定。
時王見之。便生惡心。手自把土。用坌尊者。
語左右言。
爾等為我。各各以土。坌迦栴延。
于時土聚。遂沒尊者。有一大臣。信心三寶。於後而至。聞見斯事。極大懊惱。即為尊者。除去其土。
復語諸人。
有念我者。而除此土。
爾時尊者。坐琉璃寶窟。神儀鮮澤。無污坌色。
大臣歡喜。頭面禮足。白尊者言。
今王無道。作是惡逆。善惡必報。何得無患。
尊者答言。
卻後七日。天當雨土。滿其城內。積為土山。王及人民。盡皆覆滅。
大臣聞已。心懷憂惱。即以白王。又自設計。造作地道。出向城外。七日既滿。天雨香華。珍寶衣服。於其城內。無不歡喜。
佞臣白王。
而今此瑞。皆由王德。無智之人。反生誹謗。云當雨土。而獲珍寶。
如此誑惑。前後非一。惡緣之後。聞有善瑞。皆來雲集。
時城四門。冥緣力故。盡下鐵關。逃隱無地。天便雨土。滿城山積。
而彼大臣。共有心者。地道而出。向尊者所。而白之言。
感惟此城。一日覆沒。雨土成山。君民并命。先有何緣。同受此害。
爾時尊者。語大臣言。
諦聽諦聽。當為爾說。
乃往過去若干劫。時於其國內。有長者女。住於樓上。清朝洒掃。除棄掃糞。置比丘頭。不知懺悔。會得好夫。
爾時諸女。而問女言。
爾作何緣。得此良匹。
時女答言。
更無異事。由我掃樓。坌比丘頭。由是之故。值遇好壻。
諸女聞已。謂如其言。競共聚土。用坌比丘。
由是業緣。普受斯報。
作是語已。共功德天。向花氏城。自昔以來。盧留城。而與彼城。迭互盛衰。此國既滅。彼城復盛。由是之故。而尊者等。向花氏城。好音聲長者。於其界首。供養尊者。爾時長者。素自殷富。尊者到家。財寶豐溢。殊勝於前。
既至城已。尊者迦栴延。而白佛言。
好音聲長者。有何因緣。有好音聲。巨富無量。財寶盈溢。
佛言。
乃往過去。有一長者。日日遣人。請五百辟支佛。就家設食。而彼使人。常將狗往。會有事緣。不得往請。狗依時節。獨詣僧坊。向僧而吠。
時辟支佛等。而作是言。
俗內多事。脫能過忘。向狗來吠。似喚我等。
即便相將。詣長者家。
爾時長者。甚大歡喜。如法供養。
爾時長者。我身是也。
爾時使人。阿那律是。
爾時狗者。好音長者是。
由是之故。世世好聲。而多財寶。
是故智者。應於福田所。懃力供養。
羅睺羅因緣
我昔曾聞。佛初出家夜。佛子羅睺羅。始入于胎。悉達菩薩。六年苦行。於菩提樹下。降伏四魔。除諸陰蓋。豁然大悟。成無上道。具足十力。四無所畏。成就十八不共之法。具四辯才。悉於諸度。得到彼岸。解了一切。諸佛之法。過諸聲聞。緣覺之上。於初成道夜。生羅睺羅。
舉宮婇女。咸皆慚恥。生大憂惱。而作是言。
怪哉大惡。耶輸陀羅。不慮是非。輕有所作。不自愛慎。令我舉宮。都被染污。悉達菩薩。久已出家。而於今者。卒生此子。甚為恥辱。
時有釋女。名曰電光。是耶輸陀羅。姨母之女。椎胸拍髀。瞋恚呵罵。
耶輸陀羅。汝於尊長所親。何以自損。悉達太子。出家學道。已經六年。生此小兒。甚為非時。從誰而得。爾無慚愧。辱我種族。不數種族。不護惡名。悉達菩薩。有大功德。名稱遠聞。汝今云何。不護惜彼。而方恥辱。
淨飯王。當于爾時。在樓閣上。見此大地。六種震動。奇異相現。
白淨王。見是相已。謂菩薩死。憂箭入心。生大苦惱。而作是言。
我子戒香。充塞四遠。相好莊嚴。如蓮花鬘。今為死日。之所乾枯。戒深固根。慚愧枝葉。名譽之香。大悲厚蔭。我子如樹。為死象所蹋。大如金山。眾寶莊嚴。我子金山王。相好莊嚴身。為無常金剛杵。之所碎壞。
猶如大海。滿中眾寶。如摩竭魚。擾亂海水。我子大海。亦復如是。為死摩竭。魚之所擾惱。
猶如滿月。眾星圍繞。我子如是。無量功德。相好莊嚴。今為無常。羅睺羅所吞。我種從大丈夫。丈夫盧越真淨。如是等王。相續至此。今日將不。斷絕我種耶。特望我子。為轉輪聖王。或成佛道。而於今者。寧可死耶。設失我子。憂愁憔悴。命必不全。冀其出家。法服持鉢。敷演甘露。如此種種諸事。必不得見。
以憶子故。種種愁。思思惟。是時聞子宮中。舉聲大哭。王倍驚怖。謂太子死。
問前走使女言。
是何哭聲。將非我子死耶。
女白王言。
太子不死。耶輸陀羅。今產一子。舉宮慚愧。是以哭耳。
王聞是語。倍增憂惱。發聲大哭。揚聲大喚。
唱言。
怪哉。極為醜辱。我子出家。以經六年。云何今日。而方生子。
時彼國法。擊鼓一下。一切軍集。九萬九千。諸釋悉會。即喚耶輸陀羅。
時耶輸陀羅。著白淨衣。抱兒在懷。都不驚怕。面小有垢。於親黨中。抱兒而立。
時執杖釋。作色瞋忿。罵耶輸陀羅。
叱。爾凡鄙。可愧之甚。辱我種族。有何面目。我等前立。
有釋名毘紐天。是耶輸陀羅舅。語耶輸陀羅。
凡鄙嬰愚。無過於爾。舅於種族。宜好實語。竟為何處。而得此子。
耶輸陀羅。都無慚恥。正直而言。
從彼出家釋種。名曰悉達。我從彼邊。而得此子。
悅頭檀王。聞是語已。瞋恚而言。
不護所生。便作異語。若實若虛。諸釋所知。我子悉達。本在家時。聞有五欲。耳尚不聽。況當有欲。而生於子。如斯之言。深為鄙媟。從誰得子。毀辱我等。實是諂曲。非正直法。我子悉達。昔在家時。及眾珍寶餚饍。都無染著。況今苦行。日食麻米。以此謗毀。
淨飯王。極大瞋恚。問諸釋言。
今當云何。苦毒殺害。
復有釋言。
如我意者。當作火坑。擲置火中。使其母子。都無遺餘。
諸人皆言。
此事最良。
即掘火坑。以佉陀羅木。積於坑中。以火焚之。即將耶輸陀羅。至火坑邊。
時耶輸陀羅。見火坑已。方大驚怖。譬如野鹿。獨在圍中。四向顧望。無可恃怙。
耶輸陀羅。便自呵責。
既自無罪。受斯禍患。
遍觀諸釋。無救己者。抱兒長嘆。念菩薩言。
汝有慈悲。憐愍一切。天龍鬼神。咸敬於汝。今我母子。薄於祐助。無過受苦。云何菩薩。不見留意。何故不救。我之母子。今日危厄。諸天善神。無憶我者。菩薩昔日。處眾釋中。猶如滿月。在於眾星。而於今者。更不一見。
即時向佛方所。一心敬禮。復拜諸釋。合掌向火。而說實語。
我此兒者。實不從他。而有斯子。若實不虛。猶六年在。我胎中者。火當消滅。終不燒害。我之母子。
作是語已。即入火中。而此火坑。變為水池。自見己身。處蓮花上。都無恐怖。顏色和悅。
合掌。向諸釋言。
若我虛妄。應即燋死。以今此兒。實菩薩子。以我實語。得免火患。
復有釋言。
視其形相。不驚不畏。以此推之。必知是實。
復有釋言。
而此火坑。變為清池。以是驗之。知其無過。
時諸釋等。將耶輸陀羅。還歸宮中。倍加恭敬讚嘆。為索乳母。供事其子。猶如生時。等無有異。
祖白淨王。愛重深厚。不見羅睺羅。終不能食。若憶菩薩。抱羅睺羅。用解愁念。略而言之。滿六年已。白淨王。渴仰於佛。遣往請佛。佛憐愍故。還歸本國。來到釋宮。佛變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如佛身。光相無異。
耶輸陀羅。語羅睺羅。
誰是汝父。往到其邊。
時羅睺羅。禮佛已訖。正在如來。左足邊立。如來即以。無量劫中。所修功德。相輪之手。摩羅睺羅頂。
時諸釋等。咸作是念。
佛今猶有。愛私之心。
佛知諸釋。心之所念。即說偈言。
我於生眷屬。
及以所生子。
無有偏愛心。
但以手摩頂。
我盡諸結使。
愛憎永除盡。
汝等勿懷疑。
於子生猶預。
此亦當出家。
重為我法子。
略言其功德。
出家學真道。
當成阿羅漢。
老婆羅門問諂偽緣
一切狡猾。諂偽詐惑。外狀似直。內懷姦欺。是故智者。應察真偽。
如往昔時。有婆羅門。其年既老。娉娶少婦。婦嫌夫老。傍婬不已。欲心既著。誑夫設會。請諸少壯。婆羅門等。夫疑有姦。不肯延致。
時彼少婦。設種種計。用惑其夫。老婆羅門。前婦之子。墜於火中。爾時少婦。眼看使墮。而不捉取。
婆羅門言。
兒今墜火。何故不捉。
婦即答言。
我自少來。唯近己夫。不曾捉他。其餘男子。云何卒欲。令我捉此。男子小兒。
老婆羅門。聞是語已。謂如其言。信明婦故。便於其家。而設大會。集婆羅門。
爾時少婦。便共交通。老婆羅門。聞是事已。心懷忿恨。即取寶物。盛裹衣裓。棄婦而去。
離舍既遠。於其路中。見一婆羅門。便共為伴。於其日暮。一處共宿。至明清旦。復共前行。離主人舍。漸漸欲遠。
彼婆羅門。語老婆羅門言。
於昨宿處。有一草葉。著我衣裳。我自少以來。無侵世物。葉著衣來。我甚為愧。欲還草葉。歸彼主人。爾並停住。待我往還。
老婆羅門。聞是語已。深信其言。倍生愛敬。許當住待。彼婆羅門。詐捉草葉。欲還主人。未遠之間。入一溝壑。偃腹而臥。良久乃還。云以草葉。還主人竟。老婆羅門。信以為然。倍增愛重。老婆羅門。時因便利。洗大小便。即以寶物。而用寄之。此人尋後。齎其珍寶。便棄走去。
老婆羅門。見偷己物。嘆惋彼人。又自感傷。憂愁懊惱。惆悵進路。小復前行。憩一樹下。見一鸛雀。口中銜草。
語諸鳥言。
我等應當。共相憐愍。集會一處。而共住止。
爾時諸鳥。皆信其言。而來聚集。
時此鸛雀。伺眾鳥等。一切行後。就他巢窠。啄卵飲汁。殺他子食。諸鳥將至。更復銜草。眾鳥既還。見有此事。咸皆瞋責。而此鸛雀。拒言我不。
時諸鳥輩。知其諂欺。悉捨而去。於此樹下。更經少時。見一外道。出家之人。身服納衣。安行徐步。去去眾生。
老婆羅門。而問之言。
何以並行。口唱去去。
外道答言。
我出家人。憐愍一切。畏傷蟲蟻。是故爾耳。
時婆羅門。見其出家。口吐此言。深生篤信。即時尋逐。往至其家。於其暮宿。語婆羅門。
我須閑靜。以自修心。爾止別屋。於彼而臥。
時婆羅門。憙聞行道。心懷慶悅。至夜後分。但聞作樂。歌舞之聲。便出看之。乃見出家。外道住室。有一地孔。中出婦女。與共交通。若女人舞。外道彈琴。若外道舞。女人彈琴。
見此事已。而自念言。
天下萬物。不問人獸。無一可信者。
說偈言曰。
不捉他男子。
以草還主人。
鸛雀詐銜草。
外道畏傷虫。
如是諂偽語。
都無可信者。
爾時國內。有一長者。居家巨富。多諸珍寶。於其一夜。多失財物。
時王聞已。問長者言。
有誰來去。致令亡失。
長者白王。
初無姦雜。而與往返。唯一婆羅門。長共出入。清身潔己。不犯世物。草葉著衣。猶還其主。自此已外。更無異人。
王聞是已。攝婆羅門。而詰問之。
爾時長者。往白王言。
彼人淨行。世之無比。如何一旦。而被拘執。寧失財物。願王放捨。
時王答言。
我昔曾聞。有如是比。外詐清淨。內懷姦惡。爾勿憂惱。聽我覈實。
作是語已。即便撿究。辭窮理屈。依實伏首。
是故智者。處世如鏡。善別真偽。為世導師。
婆羅門婦欲害姑緣
昔有婆羅門。其婦少壯。姿容艷美。欲情深重。志存婬蕩。以有姑在。不得遂意。密作姦謀。欲傷害姑。詐為孝養。以惑夫意。朝夕恪懃。供給無乏。
其夫歡喜。謂其婦言。
爾今供給。得為孝婦。我母投老。得爾之力。
婦答夫言。
今我世供。資養無幾。若得天供。是為願足。頗有妙法。可生天不。
夫答婦言。
婆羅門法。投巖赴火。五熱炙身。行如是事。便得生天。
婦答夫言。
若有是法。姑可生天。受自然供。何必孜孜。受世供養。
作是語已。夫信其言。便於野田。作大火坑。多積薪柴。極令然熾。乃於坑上。而設大會。扶將老母。招集親黨。婆羅門眾。盡詣會所。鼓樂絃歌。盡歡竟日。賓客既散。獨共母住。夫婦將母。詣火坑所。推母投坑。不顧而走。
時火坑中。有一小隥。母墮隥上。竟不墜火。母尋出坑。日已逼闇。按來時跡。欲還向家。路經叢林。所在陰黑。畏懼虎狼。羅剎鬼等。攀上卑樹。以避所畏。會值賊人。多偷財寶。群黨相隨。在樹下息。老母畏懼。怖不敢動。不能自制。於樹上欬。賊聞欬聲。謂是惡鬼。捨棄財物。各皆散走。既至天明。老母泰然。無所畏懼。便即下樹。選取財寶。香瓔珠璣。金釧耳璫。真奇雜物。滿負向家。夫婦見母。愕然驚懼。謂是起尸鬼。不敢來近。
母即語言。
我死生天。多獲財寶。
而語婦言。
香瓔珠璣。金釧耳璫。是汝父母。姑姨姊妹。用來與汝。由吾老弱。不能多負。語汝使來。恣意當與。
婦聞姑語。欣然歡喜。求如姑法。投身火坑。而白夫言。
老姑今者。緣投火坑。得此財寶。由其力弱。不能多負。若我去者。必定多得。
夫如其言。為作火坑。投身燋爛。於即永沒。
爾時諸天。而說偈言。
夫人於尊所。
不應生惡意。
如婦欲害姑。
反自焚滅身。
烏梟報怨緣
昔有烏梟。共相怨憎。烏待晝日。知梟無見。踏殺群梟。噉食其肉。梟便於夜。知烏眼闇。復啄群烏。開穿其腸。亦復噉食。畏晝畏夜。無有竟已。
時群烏中。有一智烏。語眾烏言。
已為怨憎。不可救解。終相誅滅。勢不兩全。宜作方便。殄滅諸梟。然後我等。可得歡樂。若其不爾。終為所敗。
眾烏答言。
如汝所說。當作何方。得滅讎賊。
智烏答言。
爾等眾烏。但共啄我。拔我毛羽。啄破我頭。我當設計。要令殄滅。
即如其言。燋悴形容。向梟穴外。而自悲鳴。
梟聞聲已。便出語言。
今爾何故。破傷頭腦。毛羽毀落。來至我所。悲聲極苦。欲何所說。
烏語梟言。
眾烏讐我。不得生活。故來相投。以避怨惡。
時梟憐愍。欲存養畜。
眾梟皆言。
此是怨家。不可親近。何緣養畜。以長怨敵。
時梟答言。
今以困苦。來見投造。一身孤單。竟何能為。
遂便畜養。給與殘肉。日月轉久。毛羽平復。烏詐歡喜。微作方計。銜乾樹枝。并諸草木。著梟穴中。似如報恩。
梟語烏言。
何用是為。
烏即答言。
孔穴之中。純是冷石。用此草木。以御風寒。
梟以為爾。默然不答。而烏於是。即求守孔穴。詐給使令。用報恩養。
時會暴雪。寒氣猛盛。眾梟率爾。來集孔中。烏得其便。尋生歡喜。銜牧牛火。用燒梟孔。眾梟一時。於是殄滅。
爾時諸天。說偈言曰。
諸有宿嫌處。
不應生體信。
如烏詐託善。
焚滅眾梟身。
婢共羊鬪緣
昔有一婢。稟性廉謹。常為主人。典𪌑麥豆。
時主人家。有一羯羝。伺空逐便。噉食麥豆。斗量折損。為主所瞋。信己不取。皆由羊噉。緣是之故。婢常因嫌。每以杖捶。用打羯羝。羝亦含怒。來觝觸婢。如此相犯。前後非一。
婢因一日。空手取火。羊見無杖。直來觸婢。婢緣急故。用所取火。著羊脊上。羊得火熱。所在觸突。焚燒村人。延及山野。于時山中。五百獼猴。火來熾盛。不及避走。即皆一時。被火燒死。
諸天見已。而說偈言。
瞋恚鬪諍間。
不應於中止。
羝羊共婢鬪。
村人獼猴死。
雜寶藏經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