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經卷第五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
沙彌守戒自殺品第二十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安陀國。爾時世尊。慇懃讚歎。持戒之人。護持禁戒。寧捨身命。終不毀犯。
何以故。戒為入道之初基。盡漏之妙趣。涅槃安樂之平途。若持淨戒。計其功德。無量無邊。譬如大海。無量無邊。戒亦如是。猶如大海。多有阿脩羅。黿龜水性。摩竭魚等。大眾生居。戒海亦爾。多有三乘。大眾生居。譬如大海。多諸金銀。琉璃等寶。戒海亦爾。多出善法。有四非常。三十七品。諸禪三昧。如是等寶。猶如大海。金剛為底。金剛山圍。四江大河。流注其中。不增不減。戒海亦爾。毘尼為底。阿毘曇山。以為圍遶。四阿含河。流注入中。湛然常爾。不增不減。何以故注入。不增不減。下阿鼻火。上衝大海。海水消涸。以故不增。常流入故。以故不減。佛法戒海。不放逸故不增。具功德故不減。是故當知。能持戒者。其德甚多。
佛涅槃後。安陀國土。爾時有一。乞食比丘。樂獨靜處。威儀具足。乞食比丘。佛所讚歎。非住眾者。
何以故。乞食比丘。少欲知足。不儲畜積聚。次第乞食。隨敷露坐。一食三衣。如是等事。可尊可尚。在僧比丘。多欲無厭。貯聚儲畜。貪求悋惜。嫉妬愛著。以故不能。得大名聞。彼乞食比丘。德行淳備。具沙門果。六通三明。住八解脫。威儀庠序。名聞流布。
爾時安陀國。有優婆塞。敬信三寶。受持五戒。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布施修德。名遍國邑。即請是乞食比丘。終身供養。供養之福。隨因受報。若請眾僧。就舍供養。則妨廢行道。道路寒暑勞苦。後受報時。要勞思慮。出行求逐。乃能得之。若就往奉供養。後受福報時。便坐受自然。
是優婆塞。信心淳厚。辦具種種。色香美食。遣人往送。日日如是。沙門四種。好惡難明。如菴羅果。生熟難知。或有比丘。威儀庠序。徐行諦視。而內具足。貪欲恚癡。破戒非法。如菴羅果。外熟內生。或有比丘。外行麤踈。不順儀式。而內具足。沙門德行。禪定智慧。如菴羅果。內熟外生。或有比丘。威儀麤穬。破戒造惡。內亦具有。貪欲恚癡。慳貪嫉妬。如菴羅果。內外俱生。或有比丘。威儀庠審。持戒自守。而內具足。沙門德行。戒定慧解。如菴羅果。內外俱熟。彼乞食比丘。內外具足。亦復如是。德行滿故。人所宗敬。
爾時國中。有一長者。信敬三寶。有一男兒。心自思惟。
欲令出家。當求善師。而付託之。所以爾者。近善知識。則增善法。近惡知識。便起惡法。譬如風性雖空。由栴檀林。若瞻蔔林。吹香而來。風有妙香。若經糞穢。臭屍而來。其風便臭。又如淨衣置之香篋。出衣衣香。若置臭處。衣亦隨臭。親近善友。則善日隆。親附惡友。則惡增長。是故我今。當以此兒。與此尊者。令其出家。
念已即往。白比丘言。
我此一子。今使出家。唯願大德。哀納濟度。若不能受。當將還家。
爾時比丘。以道眼觀。此人出家。能持淨戒。增長佛法。即便受之。度為沙彌。
時優婆塞。有一親善居士。請優婆塞。及其妻子。合家奴婢。明日客會。
時優婆塞。晨朝念言。
今當就會。誰後守舍。我若強力。課留一人。所應得分。我則負他。若有自能。開意住者。我於會還。當別投報。
優婆塞女。即白父言。
唯願父母。從諸僮使。但行應請。我堪後守。
其父喜曰。
甚善甚善。今汝住守。與我汝母。正等無異。於家損益。心無疑慮。
於是合家。悉往受請。女便牢閉門戶。獨住家內。
時優婆塞。是日怱怱。忘不送食。
爾時尊者。心自念言。
日時向晚。俗人多事。或能忘不送食。我今寧可。遣人迎不。
即告沙彌。
汝往取食。善攝威儀。如佛所說。入村乞食。莫生貪著。如蜂採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汝今亦爾。至家取食。收攝根門。莫貪色聲。香味觸也。若持禁戒。必能取道。如提婆達多。雖多誦經。以造惡毀戒。墮阿鼻獄。如瞿迦利。誹謗破戒。亦入地獄。周利槃特。雖誦一偈。以持戒故。得阿羅漢。又戒即為。入涅槃門。受快樂因。譬如婆羅門法。若設長齋。三月四月。請諸高明。持戒梵行。諸婆羅門。以簡擇請。不得普故。仇留為封。印請者惋。一婆羅門。雖復高經。性不清廉。貪蜜甜故。舐封都盡。明日至會所。呈封乃入。次是梵志。無印欲入。
典事語言。
汝有封不。
答言。
我有。以甜故舐盡。
語言。
汝今如是已足。
便不得前。復貪小甜。失四月中。甘香美味。及竟達嚫。種種珍寶。汝今如是。莫貪小事。破淨戒印。失人天中。五欲美味。及諸無漏。三十七品。涅槃安樂。無量法寶。汝莫毀破。三世佛戒。污染三寶。父母師長。
沙彌受教。禮足而去。
往到其家。打門作聲。
女問。
是誰。
答言。
沙彌。為師迎食。
女心歡喜。我願遂矣。即與開門。是女端正。容貌殊妙。年始十六。婬欲火燒。於沙彌前。作諸妖媚。搖肩顧影。深現欲相。
沙彌見已。念言。
此女為有。風病。癲狂病。羊癎病耶。是女將無。欲結所使。欲嬈毀我。清淨行耶。
堅攝威儀。顏色不變。
時女即便。五體投地。白沙彌言。
我常願者。今已時至。我恒於汝。欲有所陳。未得靜便。想汝於我。亦常有心。當與我願。我此舍中。多有珍寶。金銀倉庫。如毘沙門。天宮寶藏。而無有主。汝可屈意。為此舍主。我為汝婦。供給使令。必莫見違。滿我所願。
沙彌心念。
我有何罪。遇此惡緣。我今寧當。捨此身命。不可毀破。三世諸佛。所制禁戒。昔日比丘。至婬女家。寧投火坑。不犯於婬。
又諸比丘。賊所劫奪。以草繫縛。風吹日曝。諸蟲唼食。以護戒故。不絕草去。如鵝吞珠。比丘雖見。以持戒故。極苦不說。如海船壞。下座比丘。以守戒故。授板上座。沒海而死。如是諸人。獨佛弟子。能持禁戒。我非弟子。不能持耶。如來世尊。獨為彼師。非我師耶。如瞻蔔華。并胡麻壓。油瞻蔔香。若合臭花。油亦隨臭。我今已得。遇善知識。云何今日。當造惡法。寧捨身命。終不破戒。污佛法僧。父母師長。
又復思惟。
我若逃突。女欲心盛。捨於慚愧。走外牽捉。及誹謗我。街陌人見。不離污辱。我今定當。於此捨命。
方便語言。
牢閉門戶。我入一房。作所應作。爾乃相就。
女即閉門。沙彌入房。關撢門戶。得一剃刀。心甚歡喜。脫身衣服。置於架上。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處。
自立誓願。
我今不捨。佛法眾僧。不捨和上阿闍梨。亦不捨戒。正為持戒。捨此身命。願所往生。出家學道。淨修梵行。盡漏成道。
即刎頸死。血流滂沛。污染身體。
時女怪遲。趣門看之。見戶不開。喚無應聲。方便開戶。見其已死。失本容色。欲心尋息。慚結懊惱。自搣頭髮。爪裂面目。宛轉灰土之中。悲呺泣淚。迷悶斷絕。
其父會還。打門喚女。女默不應。父怪其靜。使人踰入。開門視之。
見女如是。即問女言。
汝何以爾。有人侵汝。污辱汝耶。
女默不答。心自思惟。
我今若以實對。甚可慚愧。若言沙彌。毀辱我者。則謗良善。當墮地獄。受罪無極。不應欺誑。
即以實答。
我此獨守。沙彌來至。為師索食。我欲心盛。求嬈沙彌。冀從我心。而彼守戒。心不改易。方便入房。自捨身命。以我穢形。欲壞淨器。罪釁若斯。故我不樂。
父聞女言。心無驚懼。
何以故。知結使法爾故。即告女言。
一切諸法。皆悉無常。汝莫憂懼。
即入房內。見沙彌身。血皆污赤。如栴檀机。即前作禮。讚言。
善哉。護持佛戒。能捨身命。
時彼國法。若有沙門。白衣舍死。當罰金錢。一千入官。
時優婆塞。以一千金錢。置銅盤上。載至王宮。白言。
大王。我有罰讁。應入於王。願當受之。
王答之言。
汝於我國。敬信三寶。忠正守道。言行無違。唯汝一人。當有何過。而輸罰耶。
時優婆塞。具陳上緣。自毀其女。讚歎沙彌。持戒功德。
王聞情事。心驚悚然。篤信增隆。而告之言。
沙彌護戒。自捨身命。汝無辜咎。那得有罰。但持還舍。吾今躬欲。自至汝家。供養沙彌。
即擊金鼓。宣令國人。前後導從。往至其家。王自入內。見沙彌身。赤如栴檀。前為作禮。讚其功德。以種種寶。莊嚴高車。載死沙彌。至平坦地。積眾香木。闍毘供養。嚴飾是女。極世之殊。置高顯處。普使一切。
時會皆見。語眾人言。
是女殊妙。容暉乃爾。未離欲者。誰無染心。而此沙彌。既未得道。以生死身。奉戒捨命。甚奇希有。
王即遣人。命請其師。廣為大眾。說微妙法。
時會一切。見聞是事。有求出家。持淨戒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莫不歡喜。頂戴奉行。
長者無耳目舌品第二十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精舍。與諸比丘。大眾說法。
爾時國內。有大長者。財富無量。金銀七寶。象馬牛羊。奴婢人民。倉庫盈溢。無有男兒。唯有五女。端正聰達。其婦懷妊。長者命終。
時彼國法。若其命終。家無男兒。所有財物。悉應入官。王遣大臣。攝錄其財。垂當入官。
其女心念。
我母懷妊。未知男女。若續是女。財應屬官。若其是男。應為財主。
念已。往白王言。
我父命終。以無男故。財應入王。然今我母懷妊。須待分身。若苟是女。入財不遲。若或是男。應為財主。
時波斯匿王。住法平整。即可所白。聽如其言。其母不久。月滿生兒。其身渾沌。無復耳目。有口無舌。又無手足。然有男根。即為作字。名曼慈毘梨。
爾時是女。具以是事。往問於王。王聞是已。思惟其義。
不以眼耳。鼻舌手足等。而為財主。乃以男故。得為財主。兒有男根。應得父財。
即告諸女。
財屬汝弟。吾不取也。
爾時大女。往適他家。奉給夫主。謙卑恭謹。拂拭床褥。供設飲食。迎來送去。拜起問訊。譬如婢事大家。
比近長者。覩其如是。怪而問言。
夫婦之道。家家皆有。汝獨何為。改操若茲。
女子對曰。
我父終沒。家財無量。雖有五女。猶當入王。會母分身。生我一弟。無有眼耳。舌及手足。但有男根。得為財主。以是義故。雖有諸女。不如一男。是故爾耳。
長者聞已。怪其如是。即與其女。往至佛所。白言。
世尊。彼長者子。以何因緣。無有眼耳。舌及手足。而生富家。為此財主。
佛告長者。
善哉問也。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唯然樂聞。
佛告長者。
乃往過去。有大長者。兄弟二人。兄名檀若世質。弟名尸羅世質。其兄少小。忠信成實。常好布施。賑救貧乏。以其信善。舉國稱美。王任此人。為國平事。諍訟曲直。由之取決。是時國法。舉貸取與。無有券疏。悉詣平事。檀若世質。以為明人。
時有估客。將欲入海。從弟尸羅世質。多舉錢財。以供所須。
時弟長者。唯有一子。其年幼小。即將其子。并所出錢。到平事所。白言。
大兄。是估客子。從我舉錢。入海來還。應得爾許。兄為明人。我若終亡。證令子得。
平事長者。指言如是。其弟長者。不久命終。時估客子。乘船入海。風起波浪。船壞喪失。時估客子。捉板得全。還其本國。
時長者子。聞其船壞空歸。唯見此人。便自念言。
此雖負我。今者空窮。何由可得。須有當債。
時見此估客長者。復與餘賈。續復入海。獲大珍寶。安隱吉還。
心自念言。
彼長者子。前雖見我。不從我債。我舉錢時。此人幼稚。或能不憶。或以我前。窮故不債耶。今當試之。
即嚴好馬眾寶。服飾寶衣。乘馬入市。長者子見。服乘如是。心念此人。似還有財。當試從債。即遣人語言。
汝負我錢。今可見償。
答言。
可爾。當思宜了。
估客自念。
所舉頓大。重生累息。無由可畢。當作一策。乃可了爾。
即持一寶珠。到平事婦所。白言。
夫人。我本從尸羅世質。舉少錢財。其子來從我債。今上一珠。價直十萬。若從我債。可囑平事。莫為明人。
其婦答言。
長者誠信。必不肯爾。為當試語。
即受其珠。平事暮歸。即便具白。
長者答言。
何有是事。以我忠信。不妄語故。故王立我。為國平事。若一妄言。此事不可。
時估客來。具告情狀。即還其珠。
時估客子。更上一珠。價直二十萬。復往白言。
願使囑及。此既小事。但作一言。得三十萬。彼若得勝。雖復姪兒。無一錢分。此理可通。
爾時女人。貪愛寶珠。即為受之。暮更白夫。
昨日所白。事亦可通。願必在意。
長者答言。
絕無此理。我以可信。得為平事。若一妄語。現世當為。世所不信。後世當受。無量劫苦。
爾時長者。有一男兒。猶未能行。
其婦泣曰。
我今與汝。共為夫妻。若有死事。猶望不違。囑此小事。直作一言。當不相從。我用活為。若不見隨。我先殺兒。然後自殺。
長者聞此。譬如人噎。既不得咽。亦不得吐。自念。
我唯有此一子。若其當死。財無所付。若從是語。今則不為。人所信用。將來當受。無量苦惱。
迫蹴不已。即便可之。其婦歡喜。語估客言。
長者已許。
估客聞之。欣悅還家。嚴一大象。眾寶莊校。著大寶衣。乘象入市。
長者子見。心喜念言。
是人必富。服乘乃爾。我得財矣。
即往語曰。
薩薄當知。先所負錢。今宜見償。
估客驚言。
我都不憶。何時負君。若相負者。明人是誰。
長者子言。
若干日月。我父及我。手付汝錢。平事為我明人。何緣言不。
估客子言。
我今不念。苟有事實。當還相償。
尋共相將。至平事所。
長者子言。
此人往日。親從我父。舉若干錢。伯為明人。我時亦見。事為爾不。
答言。
不知。
其姪驚曰。
伯父爾時。審不見聞。不作是語。此事可爾。不以手足。指是財耶。
答言。
不爾。
姪子恚曰。
以伯忠良。王令平事。國人信用。我親弟子。非法猶爾。況於外人。抂者豈少。此之虛實。後世自知。
佛告長者。
欲知爾時。平事長者。今曼慈毘梨。無有耳目。渾沌者是。由於爾時。一妄語故。墮大地獄。多受苦毒。從地獄出。五百世中。常受渾沌之身。由於爾時。好布施故。常生豪富。得為財主。善惡之報。雖久不敗。是故汝等。當勤精進。攝身口意。莫妄造惡。
時諸大眾。聞佛所說。有得初果。至四果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莫不歡喜。頂戴奉行。
貧人夫婦疊施得現報品第二十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祇洹精舍。與大比丘眾。圍繞說法。
爾時國中。有一長者。其婦懷妊。月滿生女。端正姝妙。容貌少雙。其初生時。細軟白疊。裹身而生。父母怪之。召師占相。
師曰。
甚吉。有大福德。
因為作字。名曰叔離。叔離長大。疊隨身大。此女璝瑋。國內遠近。競來娉求。
父母念言。
女年已大。宜當嫁處。
即使工師。為作瓔珞。
叔離問父。
鍛是金銀。用作何等。
父告之言。
汝年已大。欲嫁處汝。故作環玔。
女白父言。
我欲出家。不樂嫁去。
父母愛念。不違其志。尋為出疊。欲作五衣。
女見復問。
欲作何等。
告言。
為汝作衣。
白父母言。
我此所著。悉已具足。更不須作。唯願聽我。時往佛所。
父母即將。往詣佛所。頭面作禮。求索出家。
佛言。
善來。
頭髮自墮。所著白疊。尋成五衣。付大愛道。為比丘尼。精進不久。成阿羅漢道。
阿難白佛言。
叔離比丘尼。本種何功德。生長者家。生與疊俱出。出家不久。得阿羅漢道。
佛告阿難。
諦聽善思。吾今說之。
阿難言。
唯然。
佛言。
過去久遠。有佛出世。名毘婆尸。與諸弟子。廣度一切。時王臣民。多設供養。作般遮于瑟。有一比丘。恒行勸化。令詣佛所。聽法布施。
時有女人。名檀膩伽。極為貧窮。夫婦二人。共有一疊。若夫出行。則被而往。婦便裸住。坐於草敷。若婦被疊。出外求索。夫則裸坐草蓐。
勸化比丘。次至其家。見是女人。因勸之言。
佛出難值。經法難聞。人身難得。汝當聽法。汝當布施。
廣說慳貪。布施之報。
女人白言。
大德小住。
還入舍中。語其夫言。
外有沙門。勸我見佛。聽法布施。我等先世。不布施故。致此貧窮。今當以何。為後世資。
夫答之言。
我家貧困如是。雖可有心。當以何施。
婦言。
前世不施。今致是困。今復不種。後欲何趣。汝但聽我。我決欲施。
夫心自念。
此婦或能。少有私產。我當聽之。
即可之言。
欲施便施。
尋曰。
我意欲以。此疊布施。
夫言。
我之與汝。共此一疊。出入求索。以自存活。今若用施。俱當守死。欲作何計。
婦言。
人生有死。今不施與。會當歸死。寧施而死。後世有望。不施而死。後遂當劇。
夫歡喜言。
分死用施。
婦即還出。白比丘言。
大德。可止屋下。我當布施。
比丘答言。
若欲施者。汝當面施。為汝咒願。
叔離白言。
唯此被疊。內無異衣。女形穢惡。不宜此脫。
即還入內。遙於向下。脫身上疊。授與比丘。比丘咒願。持至佛所。
佛言比丘。
持此疊來。
比丘授佛。佛自手受。此疊垢污。
時王眾會。微心嫌佛。受此垢疊。佛知眾心。而告之言。
我觀此會。清淨大施。無過於此。以疊施者。
大眾聞已。莫不悚然。夫人歡喜。即脫己身。所著嚴飾。瓔珞寶衣。送與陀膩羈。王亦喜悅。脫身衣服。送與其夫。命令詣會。毘婆尸佛。廣為大眾。說微妙法。時會大眾。得度者眾。
佛告阿難。
欲知爾時。貧窮女人。陀膩羈者。今叔離比丘尼是。由於爾時。以清淨心。疊布施故。九十一劫。所生之處。常與疊生。無所乏少。隨意悉得。緣於彼佛。聞深妙法。願解脫故。今得遇我。成阿羅漢。是故汝等。應勤精進。聞法布施。
佛說是時。得道者眾。莫不歡喜。頂戴奉行。
迦旃延教老母賣貧品第二十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阿梨提國。
時彼國中。有一長者。多財饒寶。慳貪暴惡。無有慈心。
時有一婢。晨夜走使。不得寧處。小有違失。便受鞭捶。衣不蔽形。食不充體。年老困悴。思死不得。時適持瓶。詣河取水。思惟是苦。舉聲大哭。
時迦旃延。來至其所。問言。
老母。何以悲泣。懊惱乃爾。
白言。
尊者。我既年老。恒執苦役。加復貧窮。衣食不充。思死不得。以故哭耳。
迦旃延言。
汝若貧者。何不賣貧。
母言。
貧那可賣。誰當買貧。
迦旃延言。
貧實可賣。
如是至三。女人白言。
苟貧可賣。我宜問方。
即言。
大德。貧云何賣。
迦旃延言。
審欲賣者。一隨我語。答言唯諾。
告言。
汝先洗浴。
洗已告言。
汝當布施。
白言。
尊者。我極貧困。如今我身。無手許完納。雖有此瓶。是大家許。當以何施。
即授鉢與。
汝持此鉢。取少淨水。
如教取來。奉迦旃延。迦旃延受。尋為咒願。次教受齋。後教念佛。種種功德。即問。
汝有住止處不。
答言。
無也。若其磨時。即磨下臥。舂炊作使。即臥是中。或時無作。止宿糞堆。
迦旃延言。
汝好持心。恭勤走使。莫生嫌恨。自伺大家一切臥竟。密開其戶。於戶曲內。敷淨草座。思惟觀佛。莫生惡念。
爾時老母。奉教而歸。如勅施行。於後夜中。即便命終。生忉利天。
大家早起。見婢命終。恚而言曰。
此婢恒常。不聽入舍。今暮何故。乃於此死。
即便使人。草索繫脚。拽置寒林中。
時彼天中。有一天子。有五百天子。以為眷屬。宮殿嚴麗。
爾時天子。福盡命終。此老母人。即代其處。生天之法。其利根者。自知來緣。鈍根生者。但知受樂。
爾時此女。既生天中。與五百天子。娛樂受樂。不知生緣。
時舍利弗。在忉利天。知此天子。生天因緣。
問言。
天子。汝因何福。生此天中。
答言。
不知。
時舍利弗。借其道眼。觀見故身。生天因緣。由迦旃延。即將五百天子。來至寒林。散花燒香。供養死屍。諸天光明。照曜村林。
大家見變。怪其所由。告令遠近。詣林觀看。見諸天子。供養此屍。即問天曰。
此婢醜穢。生存之時。人猶惡見。況今已死。何故諸天。而加供養。
彼時天子。具說本末。生天因緣。即皆迴詣。迦旃延所。時迦旃延。為諸天人。廣說諸法。所謂。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法。出離為樂。
爾時彼天。及五百天子。遠塵離垢。得法眼淨。飛還天宮。
時諸會眾。聞此法已。各獲道迹。乃至四果。莫不歡喜。頂戴奉行。敬禮而去。
金天品第二十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此國中。有一長者。其家大富。財寶無數。生一男兒。身體金色。長者欣慶。即設施會。請諸相師。令占吉凶。
時諸相師。抱兒看省。見其奇相。喜不自勝。即為立字。字修越那提婆。此兒福德。極為純厚。其生之日。家中自然。出一井水。縱廣八尺。深亦如是。其水汲用。能稱人意。須衣出衣。須食出食。金銀珍寶。一切所須。作願取之。如意即得。兒年轉大。才藝博通。
長者愛之。未敢逆意。而作是念。
我子端正。容貌無倫。要當推求。選擇名女。形容色狀。殊姿越群。金容妙體。類我兒者。當往求之。
即募諸賈。周遍求之。
時閻波國。有大長者。而生一女。字脩跋那婆蘇。端正非凡。身體金色。晃昱照人。細滑光澤。初生之日。亦有自然。八尺井水。其井亦能。出種種珍寶。衣服飲食。稱適人情。
然彼長者。亦自念言。
我女端正。人中英妙。要得賢士。形色光暉。如我女比。乃當嫁與。共為婚姻。
爾時女名。遠布舍衛。金天名稱。復聞女家。
時二長者。各懷歡喜。即各相詣。求為婚姻。娶婦已竟。還至舍衛。
時金天家。便設上供。請佛及僧。供養一日。佛受其請。往至舍食。食已攝鉢。具為長者。金天夫妻。廣演妙法。開解其心。金天夫妻。及其父母。即時破壞。二十億洞然之惡。心情開解。獲須陀洹果。
爾時世尊。便還精舍。於是金天。與金光明。。俱白父母。求索出家。父母即聽許。俱往佛所。稽首佛足。作禮繞竟。求索入道。
佛尋聽可。讚言。
善來比丘。
鬚髮自落。法衣著身。便成沙門。於是金天。在比丘眾。金光明比丘尼。付大愛道。漸漸教化。悉成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一切功德。悉皆具足。
阿難白佛言。
不審世尊。金天夫妻。本造何行。自生以來。多財饒寶。身體金色。端正第一。得此一井。能出一切。唯願如來。當具宣示。
佛告阿難。
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號毘鉢尸。佛既滅度。遺法在世。後有諸比丘。遊行教化。到一村落。有諸人民。豪賢長者。見眾僧至。各競供設。衣被飲食。無有乏短。
時有夫妻二人。貧餓困乏。每自思念。
我父在時。財寶積滿。富溢難量。今者我身。貧困極甚。坐臥草蓐。衣不蓋形。家無升斗。何其苦耶。
爾時雖富。財寶無量。不遭斯等。聖眾之僧。今既得值。無錢供養。
思惟是已。愴然而啼。懊惱墮淚。墮婦臂上。
婦見夫涕。而問之言。
有何不適。懊惱若是。
聟答婦言。
汝不知耶。今有眾僧。適過此村。豪賢居士。咸興供養。我家貧乏。獨無升斗。於此眾僧。不種善緣。今者貧困。來世又劇。我惟此已。是故泣耳。
婦答聟言。
今當如何。正欲供養。無有財寶。雖有空意。不遂其願。
婦語聟言。
今汝可往。至本舍中。於故藏內。推覓財寶。若苟得之。當用供養。
時夫如言。至故藏中。遍行推覓。得一金錢。持至婦所。于時其婦。有一明鏡。即共合心。當用布施。置一新瓶。盛滿淨水。以此金錢。著瓶水中。以鏡著上。持至僧所。到已至心。用布施僧。於時眾僧。即為受之。各各取水。而用洗鉢。復有取水。而飲之者。
時彼夫婦。歡喜情悅。作福已竟。遇疾命終。生忉利天。
佛告阿難。
爾時貧人。持一瓶水。布施僧者。今此金天。夫婦是也。由其前世。持此一金錢。及一瓶水。并此明鏡。施眾僧故。世世端正。身體金色。容儀晃昱。殊妙無比。九十一劫。恒常如是。由于爾時。有信敬故。得離生死。逮得應真。
阿難當知。一切福德。不可不作。如彼貧人。以少施故。乃獲如是。無量福報。
爾時阿難。及諸眾會。聞佛所說。咸興施心。勤加福業。歡喜奉行。
重姓品第二十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國中。有豪長者。財富無量。唯無子姓。每懷悒遲。禱祠神祇。求索一子。精誠款篤。婦便懷妊。日月滿足。生一男兒。其兒端正。世所希有。父母宗親。值時[飢-几+燕]會。共相合集。詣大江邊。飲酒自娛。父母持兒。詣其會所。父愛此兒。順坐擔舞。父舞已竟。母復擔之。歷坐擎騰。歡娛自樂。臨到河邊。意卒散亂。執之不固。失兒墮水。尋時搏撮。竟不能得。于時父母。憐念此兒。愛著傷懷。絕而復甦。其兒福德。竟復不死。至河水中。隨水沈浮。
時有一魚。吞此小兒。雖在魚腹。猶復不死。時有小村。而在下流。有一富家。亦無子姓。種種求索。困不能得。而彼富家。恒令一奴。捕魚販賣。僕輸大家。其奴日日。捕魚為業。值時捕得。吞小兒魚。剖腹看之。得一小兒。面貌端正。得已歡喜。抱與大家。
大家觀看。而自慶言。
我家由來。禱祠神祇。求索子息。精誠報應。故天與我。
即便摩收。乳哺養之。
時彼上村父母。聞下村長者。魚腹中得兒。即往其所。追求索之。而語之言。
此是我兒。我於彼河。而失是子。今汝得之。願以見還。
時彼長者。而答之言。
我家由來。禱祠求子。今神報應。賜我一兒。君之亡兒。竟為所在。
紛紜不了。詣王求斷。於是二家。各引道理。
其兒父母說。
是我兒。我於某時。失在河中。
而彼長者。復自說言。
我於河中。魚腹得之。此實我子。非君所生。
王聞其說。靡知所如。即與二家。評詳此事。
卿二長者。各認此兒。今若與一。於理不可。更互共養。至兒長大。各為娶婦。安置家業。二處異居。此婦生兒。即屬此家。彼婦生兒。即屬彼家。
時二長者。各隨王教。兒年長大。俱為娶婦。供給所須。無有乏短。
于時其兒。白二父母言。
我生以來。遭羅苦難。墮水魚吞。垂死得濟。今我至意。欲得出家。唯願父母。當見聽許。
時二父母。心愛此兒。不能拒逆。即便聽許。其兒即辭。往至佛所。稽首佛足。求索入道。
佛即聽之。讚言。
善來比丘。
鬚髮自落。即成沙門。字曰重姓。佛為說法。得盡諸苦。即於座上。成阿羅漢。
阿難白佛。
不審世尊。此重姓比丘。本造何行。種何善根。而今生世。墮水魚吞。而故不死。
佛告阿難。
汝且聽之。吾當為說。過去久遠。有佛世尊。號毘婆尸。集諸大眾。為說妙法。時有長者。來至會中。聞其如來。廣說大法。布施之福。持戒之福。聞已歡喜。信心猛烈。即從彼佛。受三自歸。受不殺戒。復以一錢。布施彼佛。由是之故。世世受福。財寶自恣。無有乏短。
佛告阿難。
欲知爾時。長者子者。今重姓比丘是也。由其爾時。施佛一錢。九十一劫。恒富錢財。至於今世。二家父母。供給所須。受不殺戒故。墮大水魚吞不死。受三自歸故。今值我世。沐浴清化。得羅漢道。
爾時阿難。及與大眾。聞佛所說。遵修善行。敬重佛教。歡喜信受。頂戴奉行。
散檀寧品第二十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與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國中。有五百乞兒。常依如來。隨逐眾僧。乞匃自活。經歷年歲。厭心內發。而作是言。
我等諸人。雖蒙僧福。得延餘命。苦事猶多。
咸作是念。
我等今者。寧可從佛。求索出家。
共詣佛所。於是眾人。即共白佛。
如來出世。甚為難遇。我等諸人。生在下賤。蒙尊遺恩。濟活身命。既受殊養。貪得出家。不審世尊。寧可得不。
爾時世尊。告諸乞兒。
我法清淨。無有貴賤。譬如淨水。洗諸不淨。若貴若賤。若好若醜。若男若女。水之所洗。無不淨者。又復如火。所至之處。山河石壁。天地所有。無大無小。一切萬物。其被燒者。無不燋燃。又復我法。猶如虛空。男女大小。貧富貴賤。有入中者。隨意自恣。
時諸乞兒。聞佛所說。普皆歡喜。信心倍隆。歸誠向佛。求索入道。
世尊告曰。
善來比丘。
鬚髮自墮。法衣在身。沙門形相。於是具足。佛為說法。心開意解。即盡諸漏。成阿羅漢。
於時國中。諸豪長者。庶民之等。聞諸乞兒。佛聽入道。皆興慢心。而作是言。
云何如來。聽此乞匃。下賤之人。在眾僧次。我等諸人。儻修福業。請佛眾僧。供養食時。奈何令此。下賤之徒。坐我床席。捉我食器。
爾時太子。名曰祇陀。施設供具。請佛及僧。遣使白佛。
唯願世尊。明受我請。及比丘僧。因令白佛。
所度乞兒。作比丘者。我不請之。慎勿將來。
佛便受請。
明日食時。佛及眾僧。當應請時。告諸乞兒比丘。
吾等受請。汝不及例。今可往至。欝多羅越。取自然成熟粳米。還至其家。隨意坐次。自食粳米。
時諸比丘。如命即以。羅漢神足。往彼世界。各各自取。滿鉢還來。攝持威儀。自隨次第。乘虛而來。如鴈王飛。至祇陀家。隨次而坐。各各自食。
於時太子。覩眾比丘。威儀進止。神足福德。敬心歡喜。歎未曾有。而白佛言。
不審世尊。此諸聖賢。大德之眾。威神巍巍。眾相具足。為從何方。而來至此。甚可欽敬。唯願如來。今當為我。說其徒眾。本末因緣。
佛告祇陀。
汝若欲知者。善思聽之。當為汝說。此諸比丘。正是昨日。所不請者。吾及眾僧。向者欲來。應太子請。此諸比丘。以不請故。往欝多越。取自然粳米。而自食之。
爾時祇陀。聞說是語。極懷慚愧。懊惱自嘖。
我何愚蔽。不別明闇。
又復言曰。
世尊功德。難可思議。此諸乞兒。於此國中。最為下賤。今日乃得。稟受清化。最蒙洪潤。既受現世。安樂身福。復獲永世。無為之樂。如來今日。所以出世。但為此輩。更不存餘。
又復。世尊。不審此徒。往古世時。種何善行。修何功德。今值世尊。特蒙殊潤。復造何咎。從生已來。乞匃自活。困苦乃爾。世尊慈愍。幸見開示。
佛告之曰。
若欲知者。宜善聽之。吾當為汝。具足解說。如是本末。諾當善聽。
爾時世尊。便告祇陀。
過去久遠。無量無數。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波羅奈。國有一山。名曰利師。古昔諸佛。多住其中。若無佛時。有辟支佛。依其住止。假使復無。辟支佛時。有諸五通。學仙之徒。復依止住。終無空廢。
爾時山中。有辟支佛。二千餘人。恒止其中。於時彼國。有火星現。是其惡災。此星已現。十二年中。國當乾旱。無有天雨。不得種植。國必破矣。是時國內。有一長者。名散陀寧。其家巨富。財穀無量。恒設供具。給諸道士。
時千快士。往至其家。求索供養。而作是言。
我等諸人。住在彼山。值國枯旱。乞食叵得。長者若能。供我食者。當住於此。若不見與。當至餘方。
長者於時。即問藏監。
今我藏中。所有穀米。足供此諸。大士食不。吾欲請之。
藏監對曰。
唯願時請。所有穀食。饒多足供。
長者即請。千辟支佛。飯食供養。彼殘千人。復詣其家。亦求供養。
長者復問。其藏監曰。
卿所典藏。穀食多少。更有千人。亦欲設供。足能辦不。
其藏監言。
所典穀食。想必足矣。若欲設供。宜可時請。
於時長者。即便請之。差五百使人。供設飯食。
時諸使人。執作食具。經積年歲。厭心便生。並作是說。
我等諸人。所以辛苦。皆由此諸。乞兒之等。
爾時長者。恒令一人。知白時到。
時此使人。養一狗子。若往白時。狗子逐往。日日如是。
爾時使人。卒值一日。忘不往白。狗子時到。獨往常處。向諸大士。高聲而吠。
諸辟支佛。聞其狗吠。即知來請。便至其家。如法受食。因白長者。
天今當雨。宜可種殖。
長者如言。即令諸作人。齎持作器。勤力耕種。大麥小麥。一切食穀。悉皆種之。經數時間。所種之物。盡變為瓠。長者見已。怪而問之。
諸大士曰。
此事無苦。但勤加功。隨時溉灌。
如言勤灌。其後成熟。諸瓠皆大。加復繁盛。即劈看之。隨所種物。成治淨好。麥滿其中。長者歡喜。合家藏積。其家滿溢。復分親族。合國一切。咸蒙恩澤。
是時五百。作食之人。念言。
斯之所獲。果實之報。將由斯等。大士之恩。我等云何。惡言向彼。
即往其所。請求改悔。大士聽之。
悔過已竟。復立誓言。
願使我等。於將來世。遭值賢聖。蒙得解脫。
由此之故。五百世中。常作乞兒。因其改悔。復立誓故。今遭我世。蒙得過度。
太子當知。爾時大富散檀寧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時藏臣者。今須達是也。日日往白。時到人者。優填王是。時狗子者。由其吠故。世世好音。美音長者是也。爾時五百。作食之人。今此五百。阿羅漢是也。
爾時祇陀。及眾會者。覩其神變。感佛功德。剋心精勤。有得初果。及第四果者。復有專修快士行者。復有興心。求佛道者。各各精勤。求遂本心。歡喜踊躍。頂戴奉行。
賢愚經卷第五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
沙彌守戒自殺品第二十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安陀國。爾時世尊。慇懃讚歎。持戒之人。護持禁戒。寧捨身命。終不毀犯。
何以故。戒為入道之初基。盡漏之妙趣。涅槃安樂之平途。若持淨戒。計其功德。無量無邊。譬如大海。無量無邊。戒亦如是。猶如大海。多有阿脩羅。黿龜水性。摩竭魚等。大眾生居。戒海亦爾。多有三乘。大眾生居。譬如大海。多諸金銀。琉璃等寶。戒海亦爾。多出善法。有四非常。三十七品。諸禪三昧。如是等寶。猶如大海。金剛為底。金剛山圍。四江大河。流注其中。不增不減。戒海亦爾。毘尼為底。阿毘曇山。以為圍遶。四阿含河。流注入中。湛然常爾。不增不減。何以故注入。不增不減。下阿鼻火。上衝大海。海水消涸。以故不增。常流入故。以故不減。佛法戒海。不放逸故不增。具功德故不減。是故當知。能持戒者。其德甚多。
佛涅槃後。安陀國土。爾時有一。乞食比丘。樂獨靜處。威儀具足。乞食比丘。佛所讚歎。非住眾者。
何以故。乞食比丘。少欲知足。不儲畜積聚。次第乞食。隨敷露坐。一食三衣。如是等事。可尊可尚。在僧比丘。多欲無厭。貯聚儲畜。貪求悋惜。嫉妬愛著。以故不能。得大名聞。彼乞食比丘。德行淳備。具沙門果。六通三明。住八解脫。威儀庠序。名聞流布。
爾時安陀國。有優婆塞。敬信三寶。受持五戒。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布施修德。名遍國邑。即請是乞食比丘。終身供養。供養之福。隨因受報。若請眾僧。就舍供養。則妨廢行道。道路寒暑勞苦。後受報時。要勞思慮。出行求逐。乃能得之。若就往奉供養。後受福報時。便坐受自然。
是優婆塞。信心淳厚。辦具種種。色香美食。遣人往送。日日如是。沙門四種。好惡難明。如菴羅果。生熟難知。或有比丘。威儀庠序。徐行諦視。而內具足。貪欲恚癡。破戒非法。如菴羅果。外熟內生。或有比丘。外行麤踈。不順儀式。而內具足。沙門德行。禪定智慧。如菴羅果。內熟外生。或有比丘。威儀麤穬。破戒造惡。內亦具有。貪欲恚癡。慳貪嫉妬。如菴羅果。內外俱生。或有比丘。威儀庠審。持戒自守。而內具足。沙門德行。戒定慧解。如菴羅果。內外俱熟。彼乞食比丘。內外具足。亦復如是。德行滿故。人所宗敬。
爾時國中。有一長者。信敬三寶。有一男兒。心自思惟。
欲令出家。當求善師。而付託之。所以爾者。近善知識。則增善法。近惡知識。便起惡法。譬如風性雖空。由栴檀林。若瞻蔔林。吹香而來。風有妙香。若經糞穢。臭屍而來。其風便臭。又如淨衣置之香篋。出衣衣香。若置臭處。衣亦隨臭。親近善友。則善日隆。親附惡友。則惡增長。是故我今。當以此兒。與此尊者。令其出家。
念已即往。白比丘言。
我此一子。今使出家。唯願大德。哀納濟度。若不能受。當將還家。
爾時比丘。以道眼觀。此人出家。能持淨戒。增長佛法。即便受之。度為沙彌。
時優婆塞。有一親善居士。請優婆塞。及其妻子。合家奴婢。明日客會。
時優婆塞。晨朝念言。
今當就會。誰後守舍。我若強力。課留一人。所應得分。我則負他。若有自能。開意住者。我於會還。當別投報。
優婆塞女。即白父言。
唯願父母。從諸僮使。但行應請。我堪後守。
其父喜曰。
甚善甚善。今汝住守。與我汝母。正等無異。於家損益。心無疑慮。
於是合家。悉往受請。女便牢閉門戶。獨住家內。
時優婆塞。是日怱怱。忘不送食。
爾時尊者。心自念言。
日時向晚。俗人多事。或能忘不送食。我今寧可。遣人迎不。
即告沙彌。
汝往取食。善攝威儀。如佛所說。入村乞食。莫生貪著。如蜂採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汝今亦爾。至家取食。收攝根門。莫貪色聲。香味觸也。若持禁戒。必能取道。如提婆達多。雖多誦經。以造惡毀戒。墮阿鼻獄。如瞿迦利。誹謗破戒。亦入地獄。周利槃特。雖誦一偈。以持戒故。得阿羅漢。又戒即為。入涅槃門。受快樂因。譬如婆羅門法。若設長齋。三月四月。請諸高明。持戒梵行。諸婆羅門。以簡擇請。不得普故。仇留為封。印請者惋。一婆羅門。雖復高經。性不清廉。貪蜜甜故。舐封都盡。明日至會所。呈封乃入。次是梵志。無印欲入。
典事語言。
汝有封不。
答言。
我有。以甜故舐盡。
語言。
汝今如是已足。
便不得前。復貪小甜。失四月中。甘香美味。及竟達嚫。種種珍寶。汝今如是。莫貪小事。破淨戒印。失人天中。五欲美味。及諸無漏。三十七品。涅槃安樂。無量法寶。汝莫毀破。三世佛戒。污染三寶。父母師長。
沙彌受教。禮足而去。
往到其家。打門作聲。
女問。
是誰。
答言。
沙彌。為師迎食。
女心歡喜。我願遂矣。即與開門。是女端正。容貌殊妙。年始十六。婬欲火燒。於沙彌前。作諸妖媚。搖肩顧影。深現欲相。
沙彌見已。念言。
此女為有。風病。癲狂病。羊癎病耶。是女將無。欲結所使。欲嬈毀我。清淨行耶。
堅攝威儀。顏色不變。
時女即便。五體投地。白沙彌言。
我常願者。今已時至。我恒於汝。欲有所陳。未得靜便。想汝於我。亦常有心。當與我願。我此舍中。多有珍寶。金銀倉庫。如毘沙門。天宮寶藏。而無有主。汝可屈意。為此舍主。我為汝婦。供給使令。必莫見違。滿我所願。
沙彌心念。
我有何罪。遇此惡緣。我今寧當。捨此身命。不可毀破。三世諸佛。所制禁戒。昔日比丘。至婬女家。寧投火坑。不犯於婬。
又諸比丘。賊所劫奪。以草繫縛。風吹日曝。諸蟲唼食。以護戒故。不絕草去。如鵝吞珠。比丘雖見。以持戒故。極苦不說。如海船壞。下座比丘。以守戒故。授板上座。沒海而死。如是諸人。獨佛弟子。能持禁戒。我非弟子。不能持耶。如來世尊。獨為彼師。非我師耶。如瞻蔔華。并胡麻壓。油瞻蔔香。若合臭花。油亦隨臭。我今已得。遇善知識。云何今日。當造惡法。寧捨身命。終不破戒。污佛法僧。父母師長。
又復思惟。
我若逃突。女欲心盛。捨於慚愧。走外牽捉。及誹謗我。街陌人見。不離污辱。我今定當。於此捨命。
方便語言。
牢閉門戶。我入一房。作所應作。爾乃相就。
女即閉門。沙彌入房。關撢門戶。得一剃刀。心甚歡喜。脫身衣服。置於架上。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槃處。
自立誓願。
我今不捨。佛法眾僧。不捨和上阿闍梨。亦不捨戒。正為持戒。捨此身命。願所往生。出家學道。淨修梵行。盡漏成道。
即刎頸死。血流滂沛。污染身體。
時女怪遲。趣門看之。見戶不開。喚無應聲。方便開戶。見其已死。失本容色。欲心尋息。慚結懊惱。自搣頭髮。爪裂面目。宛轉灰土之中。悲呺泣淚。迷悶斷絕。
其父會還。打門喚女。女默不應。父怪其靜。使人踰入。開門視之。
見女如是。即問女言。
汝何以爾。有人侵汝。污辱汝耶。
女默不答。心自思惟。
我今若以實對。甚可慚愧。若言沙彌。毀辱我者。則謗良善。當墮地獄。受罪無極。不應欺誑。
即以實答。
我此獨守。沙彌來至。為師索食。我欲心盛。求嬈沙彌。冀從我心。而彼守戒。心不改易。方便入房。自捨身命。以我穢形。欲壞淨器。罪釁若斯。故我不樂。
父聞女言。心無驚懼。
何以故。知結使法爾故。即告女言。
一切諸法。皆悉無常。汝莫憂懼。
即入房內。見沙彌身。血皆污赤。如栴檀机。即前作禮。讚言。
善哉。護持佛戒。能捨身命。
時彼國法。若有沙門。白衣舍死。當罰金錢。一千入官。
時優婆塞。以一千金錢。置銅盤上。載至王宮。白言。
大王。我有罰讁。應入於王。願當受之。
王答之言。
汝於我國。敬信三寶。忠正守道。言行無違。唯汝一人。當有何過。而輸罰耶。
時優婆塞。具陳上緣。自毀其女。讚歎沙彌。持戒功德。
王聞情事。心驚悚然。篤信增隆。而告之言。
沙彌護戒。自捨身命。汝無辜咎。那得有罰。但持還舍。吾今躬欲。自至汝家。供養沙彌。
即擊金鼓。宣令國人。前後導從。往至其家。王自入內。見沙彌身。赤如栴檀。前為作禮。讚其功德。以種種寶。莊嚴高車。載死沙彌。至平坦地。積眾香木。闍毘供養。嚴飾是女。極世之殊。置高顯處。普使一切。
時會皆見。語眾人言。
是女殊妙。容暉乃爾。未離欲者。誰無染心。而此沙彌。既未得道。以生死身。奉戒捨命。甚奇希有。
王即遣人。命請其師。廣為大眾。說微妙法。
時會一切。見聞是事。有求出家。持淨戒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莫不歡喜。頂戴奉行。
長者無耳目舌品第二十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精舍。與諸比丘。大眾說法。
爾時國內。有大長者。財富無量。金銀七寶。象馬牛羊。奴婢人民。倉庫盈溢。無有男兒。唯有五女。端正聰達。其婦懷妊。長者命終。
時彼國法。若其命終。家無男兒。所有財物。悉應入官。王遣大臣。攝錄其財。垂當入官。
其女心念。
我母懷妊。未知男女。若續是女。財應屬官。若其是男。應為財主。
念已。往白王言。
我父命終。以無男故。財應入王。然今我母懷妊。須待分身。若苟是女。入財不遲。若或是男。應為財主。
時波斯匿王。住法平整。即可所白。聽如其言。其母不久。月滿生兒。其身渾沌。無復耳目。有口無舌。又無手足。然有男根。即為作字。名曼慈毘梨。
爾時是女。具以是事。往問於王。王聞是已。思惟其義。
不以眼耳。鼻舌手足等。而為財主。乃以男故。得為財主。兒有男根。應得父財。
即告諸女。
財屬汝弟。吾不取也。
爾時大女。往適他家。奉給夫主。謙卑恭謹。拂拭床褥。供設飲食。迎來送去。拜起問訊。譬如婢事大家。
比近長者。覩其如是。怪而問言。
夫婦之道。家家皆有。汝獨何為。改操若茲。
女子對曰。
我父終沒。家財無量。雖有五女。猶當入王。會母分身。生我一弟。無有眼耳。舌及手足。但有男根。得為財主。以是義故。雖有諸女。不如一男。是故爾耳。
長者聞已。怪其如是。即與其女。往至佛所。白言。
世尊。彼長者子。以何因緣。無有眼耳。舌及手足。而生富家。為此財主。
佛告長者。
善哉問也。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唯然樂聞。
佛告長者。
乃往過去。有大長者。兄弟二人。兄名檀若世質。弟名尸羅世質。其兄少小。忠信成實。常好布施。賑救貧乏。以其信善。舉國稱美。王任此人。為國平事。諍訟曲直。由之取決。是時國法。舉貸取與。無有券疏。悉詣平事。檀若世質。以為明人。
時有估客。將欲入海。從弟尸羅世質。多舉錢財。以供所須。
時弟長者。唯有一子。其年幼小。即將其子。并所出錢。到平事所。白言。
大兄。是估客子。從我舉錢。入海來還。應得爾許。兄為明人。我若終亡。證令子得。
平事長者。指言如是。其弟長者。不久命終。時估客子。乘船入海。風起波浪。船壞喪失。時估客子。捉板得全。還其本國。
時長者子。聞其船壞空歸。唯見此人。便自念言。
此雖負我。今者空窮。何由可得。須有當債。
時見此估客長者。復與餘賈。續復入海。獲大珍寶。安隱吉還。
心自念言。
彼長者子。前雖見我。不從我債。我舉錢時。此人幼稚。或能不憶。或以我前。窮故不債耶。今當試之。
即嚴好馬眾寶。服飾寶衣。乘馬入市。長者子見。服乘如是。心念此人。似還有財。當試從債。即遣人語言。
汝負我錢。今可見償。
答言。
可爾。當思宜了。
估客自念。
所舉頓大。重生累息。無由可畢。當作一策。乃可了爾。
即持一寶珠。到平事婦所。白言。
夫人。我本從尸羅世質。舉少錢財。其子來從我債。今上一珠。價直十萬。若從我債。可囑平事。莫為明人。
其婦答言。
長者誠信。必不肯爾。為當試語。
即受其珠。平事暮歸。即便具白。
長者答言。
何有是事。以我忠信。不妄語故。故王立我。為國平事。若一妄言。此事不可。
時估客來。具告情狀。即還其珠。
時估客子。更上一珠。價直二十萬。復往白言。
願使囑及。此既小事。但作一言。得三十萬。彼若得勝。雖復姪兒。無一錢分。此理可通。
爾時女人。貪愛寶珠。即為受之。暮更白夫。
昨日所白。事亦可通。願必在意。
長者答言。
絕無此理。我以可信。得為平事。若一妄語。現世當為。世所不信。後世當受。無量劫苦。
爾時長者。有一男兒。猶未能行。
其婦泣曰。
我今與汝。共為夫妻。若有死事。猶望不違。囑此小事。直作一言。當不相從。我用活為。若不見隨。我先殺兒。然後自殺。
長者聞此。譬如人噎。既不得咽。亦不得吐。自念。
我唯有此一子。若其當死。財無所付。若從是語。今則不為。人所信用。將來當受。無量苦惱。
迫蹴不已。即便可之。其婦歡喜。語估客言。
長者已許。
估客聞之。欣悅還家。嚴一大象。眾寶莊校。著大寶衣。乘象入市。
長者子見。心喜念言。
是人必富。服乘乃爾。我得財矣。
即往語曰。
薩薄當知。先所負錢。今宜見償。
估客驚言。
我都不憶。何時負君。若相負者。明人是誰。
長者子言。
若干日月。我父及我。手付汝錢。平事為我明人。何緣言不。
估客子言。
我今不念。苟有事實。當還相償。
尋共相將。至平事所。
長者子言。
此人往日。親從我父。舉若干錢。伯為明人。我時亦見。事為爾不。
答言。
不知。
其姪驚曰。
伯父爾時。審不見聞。不作是語。此事可爾。不以手足。指是財耶。
答言。
不爾。
姪子恚曰。
以伯忠良。王令平事。國人信用。我親弟子。非法猶爾。況於外人。抂者豈少。此之虛實。後世自知。
佛告長者。
欲知爾時。平事長者。今曼慈毘梨。無有耳目。渾沌者是。由於爾時。一妄語故。墮大地獄。多受苦毒。從地獄出。五百世中。常受渾沌之身。由於爾時。好布施故。常生豪富。得為財主。善惡之報。雖久不敗。是故汝等。當勤精進。攝身口意。莫妄造惡。
時諸大眾。聞佛所說。有得初果。至四果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莫不歡喜。頂戴奉行。
貧人夫婦疊施得現報品第二十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祇洹精舍。與大比丘眾。圍繞說法。
爾時國中。有一長者。其婦懷妊。月滿生女。端正姝妙。容貌少雙。其初生時。細軟白疊。裹身而生。父母怪之。召師占相。
師曰。
甚吉。有大福德。
因為作字。名曰叔離。叔離長大。疊隨身大。此女璝瑋。國內遠近。競來娉求。
父母念言。
女年已大。宜當嫁處。
即使工師。為作瓔珞。
叔離問父。
鍛是金銀。用作何等。
父告之言。
汝年已大。欲嫁處汝。故作環玔。
女白父言。
我欲出家。不樂嫁去。
父母愛念。不違其志。尋為出疊。欲作五衣。
女見復問。
欲作何等。
告言。
為汝作衣。
白父母言。
我此所著。悉已具足。更不須作。唯願聽我。時往佛所。
父母即將。往詣佛所。頭面作禮。求索出家。
佛言。
善來。
頭髮自墮。所著白疊。尋成五衣。付大愛道。為比丘尼。精進不久。成阿羅漢道。
阿難白佛言。
叔離比丘尼。本種何功德。生長者家。生與疊俱出。出家不久。得阿羅漢道。
佛告阿難。
諦聽善思。吾今說之。
阿難言。
唯然。
佛言。
過去久遠。有佛出世。名毘婆尸。與諸弟子。廣度一切。時王臣民。多設供養。作般遮于瑟。有一比丘。恒行勸化。令詣佛所。聽法布施。
時有女人。名檀膩伽。極為貧窮。夫婦二人。共有一疊。若夫出行。則被而往。婦便裸住。坐於草敷。若婦被疊。出外求索。夫則裸坐草蓐。
勸化比丘。次至其家。見是女人。因勸之言。
佛出難值。經法難聞。人身難得。汝當聽法。汝當布施。
廣說慳貪。布施之報。
女人白言。
大德小住。
還入舍中。語其夫言。
外有沙門。勸我見佛。聽法布施。我等先世。不布施故。致此貧窮。今當以何。為後世資。
夫答之言。
我家貧困如是。雖可有心。當以何施。
婦言。
前世不施。今致是困。今復不種。後欲何趣。汝但聽我。我決欲施。
夫心自念。
此婦或能。少有私產。我當聽之。
即可之言。
欲施便施。
尋曰。
我意欲以。此疊布施。
夫言。
我之與汝。共此一疊。出入求索。以自存活。今若用施。俱當守死。欲作何計。
婦言。
人生有死。今不施與。會當歸死。寧施而死。後世有望。不施而死。後遂當劇。
夫歡喜言。
分死用施。
婦即還出。白比丘言。
大德。可止屋下。我當布施。
比丘答言。
若欲施者。汝當面施。為汝咒願。
叔離白言。
唯此被疊。內無異衣。女形穢惡。不宜此脫。
即還入內。遙於向下。脫身上疊。授與比丘。比丘咒願。持至佛所。
佛言比丘。
持此疊來。
比丘授佛。佛自手受。此疊垢污。
時王眾會。微心嫌佛。受此垢疊。佛知眾心。而告之言。
我觀此會。清淨大施。無過於此。以疊施者。
大眾聞已。莫不悚然。夫人歡喜。即脫己身。所著嚴飾。瓔珞寶衣。送與陀膩羈。王亦喜悅。脫身衣服。送與其夫。命令詣會。毘婆尸佛。廣為大眾。說微妙法。時會大眾。得度者眾。
佛告阿難。
欲知爾時。貧窮女人。陀膩羈者。今叔離比丘尼是。由於爾時。以清淨心。疊布施故。九十一劫。所生之處。常與疊生。無所乏少。隨意悉得。緣於彼佛。聞深妙法。願解脫故。今得遇我。成阿羅漢。是故汝等。應勤精進。聞法布施。
佛說是時。得道者眾。莫不歡喜。頂戴奉行。
迦旃延教老母賣貧品第二十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阿梨提國。
時彼國中。有一長者。多財饒寶。慳貪暴惡。無有慈心。
時有一婢。晨夜走使。不得寧處。小有違失。便受鞭捶。衣不蔽形。食不充體。年老困悴。思死不得。時適持瓶。詣河取水。思惟是苦。舉聲大哭。
時迦旃延。來至其所。問言。
老母。何以悲泣。懊惱乃爾。
白言。
尊者。我既年老。恒執苦役。加復貧窮。衣食不充。思死不得。以故哭耳。
迦旃延言。
汝若貧者。何不賣貧。
母言。
貧那可賣。誰當買貧。
迦旃延言。
貧實可賣。
如是至三。女人白言。
苟貧可賣。我宜問方。
即言。
大德。貧云何賣。
迦旃延言。
審欲賣者。一隨我語。答言唯諾。
告言。
汝先洗浴。
洗已告言。
汝當布施。
白言。
尊者。我極貧困。如今我身。無手許完納。雖有此瓶。是大家許。當以何施。
即授鉢與。
汝持此鉢。取少淨水。
如教取來。奉迦旃延。迦旃延受。尋為咒願。次教受齋。後教念佛。種種功德。即問。
汝有住止處不。
答言。
無也。若其磨時。即磨下臥。舂炊作使。即臥是中。或時無作。止宿糞堆。
迦旃延言。
汝好持心。恭勤走使。莫生嫌恨。自伺大家一切臥竟。密開其戶。於戶曲內。敷淨草座。思惟觀佛。莫生惡念。
爾時老母。奉教而歸。如勅施行。於後夜中。即便命終。生忉利天。
大家早起。見婢命終。恚而言曰。
此婢恒常。不聽入舍。今暮何故。乃於此死。
即便使人。草索繫脚。拽置寒林中。
時彼天中。有一天子。有五百天子。以為眷屬。宮殿嚴麗。
爾時天子。福盡命終。此老母人。即代其處。生天之法。其利根者。自知來緣。鈍根生者。但知受樂。
爾時此女。既生天中。與五百天子。娛樂受樂。不知生緣。
時舍利弗。在忉利天。知此天子。生天因緣。
問言。
天子。汝因何福。生此天中。
答言。
不知。
時舍利弗。借其道眼。觀見故身。生天因緣。由迦旃延。即將五百天子。來至寒林。散花燒香。供養死屍。諸天光明。照曜村林。
大家見變。怪其所由。告令遠近。詣林觀看。見諸天子。供養此屍。即問天曰。
此婢醜穢。生存之時。人猶惡見。況今已死。何故諸天。而加供養。
彼時天子。具說本末。生天因緣。即皆迴詣。迦旃延所。時迦旃延。為諸天人。廣說諸法。所謂。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淨法。出離為樂。
爾時彼天。及五百天子。遠塵離垢。得法眼淨。飛還天宮。
時諸會眾。聞此法已。各獲道迹。乃至四果。莫不歡喜。頂戴奉行。敬禮而去。
金天品第二十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此國中。有一長者。其家大富。財寶無數。生一男兒。身體金色。長者欣慶。即設施會。請諸相師。令占吉凶。
時諸相師。抱兒看省。見其奇相。喜不自勝。即為立字。字修越那提婆。此兒福德。極為純厚。其生之日。家中自然。出一井水。縱廣八尺。深亦如是。其水汲用。能稱人意。須衣出衣。須食出食。金銀珍寶。一切所須。作願取之。如意即得。兒年轉大。才藝博通。
長者愛之。未敢逆意。而作是念。
我子端正。容貌無倫。要當推求。選擇名女。形容色狀。殊姿越群。金容妙體。類我兒者。當往求之。
即募諸賈。周遍求之。
時閻波國。有大長者。而生一女。字脩跋那婆蘇。端正非凡。身體金色。晃昱照人。細滑光澤。初生之日。亦有自然。八尺井水。其井亦能。出種種珍寶。衣服飲食。稱適人情。
然彼長者。亦自念言。
我女端正。人中英妙。要得賢士。形色光暉。如我女比。乃當嫁與。共為婚姻。
爾時女名。遠布舍衛。金天名稱。復聞女家。
時二長者。各懷歡喜。即各相詣。求為婚姻。娶婦已竟。還至舍衛。
時金天家。便設上供。請佛及僧。供養一日。佛受其請。往至舍食。食已攝鉢。具為長者。金天夫妻。廣演妙法。開解其心。金天夫妻。及其父母。即時破壞。二十億洞然之惡。心情開解。獲須陀洹果。
爾時世尊。便還精舍。於是金天。與金光明。。俱白父母。求索出家。父母即聽許。俱往佛所。稽首佛足。作禮繞竟。求索入道。
佛尋聽可。讚言。
善來比丘。
鬚髮自落。法衣著身。便成沙門。於是金天。在比丘眾。金光明比丘尼。付大愛道。漸漸教化。悉成羅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一切功德。悉皆具足。
阿難白佛言。
不審世尊。金天夫妻。本造何行。自生以來。多財饒寶。身體金色。端正第一。得此一井。能出一切。唯願如來。當具宣示。
佛告阿難。
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時世有佛。號毘鉢尸。佛既滅度。遺法在世。後有諸比丘。遊行教化。到一村落。有諸人民。豪賢長者。見眾僧至。各競供設。衣被飲食。無有乏短。
時有夫妻二人。貧餓困乏。每自思念。
我父在時。財寶積滿。富溢難量。今者我身。貧困極甚。坐臥草蓐。衣不蓋形。家無升斗。何其苦耶。
爾時雖富。財寶無量。不遭斯等。聖眾之僧。今既得值。無錢供養。
思惟是已。愴然而啼。懊惱墮淚。墮婦臂上。
婦見夫涕。而問之言。
有何不適。懊惱若是。
聟答婦言。
汝不知耶。今有眾僧。適過此村。豪賢居士。咸興供養。我家貧乏。獨無升斗。於此眾僧。不種善緣。今者貧困。來世又劇。我惟此已。是故泣耳。
婦答聟言。
今當如何。正欲供養。無有財寶。雖有空意。不遂其願。
婦語聟言。
今汝可往。至本舍中。於故藏內。推覓財寶。若苟得之。當用供養。
時夫如言。至故藏中。遍行推覓。得一金錢。持至婦所。于時其婦。有一明鏡。即共合心。當用布施。置一新瓶。盛滿淨水。以此金錢。著瓶水中。以鏡著上。持至僧所。到已至心。用布施僧。於時眾僧。即為受之。各各取水。而用洗鉢。復有取水。而飲之者。
時彼夫婦。歡喜情悅。作福已竟。遇疾命終。生忉利天。
佛告阿難。
爾時貧人。持一瓶水。布施僧者。今此金天。夫婦是也。由其前世。持此一金錢。及一瓶水。并此明鏡。施眾僧故。世世端正。身體金色。容儀晃昱。殊妙無比。九十一劫。恒常如是。由于爾時。有信敬故。得離生死。逮得應真。
阿難當知。一切福德。不可不作。如彼貧人。以少施故。乃獲如是。無量福報。
爾時阿難。及諸眾會。聞佛所說。咸興施心。勤加福業。歡喜奉行。
重姓品第二十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國中。有豪長者。財富無量。唯無子姓。每懷悒遲。禱祠神祇。求索一子。精誠款篤。婦便懷妊。日月滿足。生一男兒。其兒端正。世所希有。父母宗親。值時[飢-几+燕]會。共相合集。詣大江邊。飲酒自娛。父母持兒。詣其會所。父愛此兒。順坐擔舞。父舞已竟。母復擔之。歷坐擎騰。歡娛自樂。臨到河邊。意卒散亂。執之不固。失兒墮水。尋時搏撮。竟不能得。于時父母。憐念此兒。愛著傷懷。絕而復甦。其兒福德。竟復不死。至河水中。隨水沈浮。
時有一魚。吞此小兒。雖在魚腹。猶復不死。時有小村。而在下流。有一富家。亦無子姓。種種求索。困不能得。而彼富家。恒令一奴。捕魚販賣。僕輸大家。其奴日日。捕魚為業。值時捕得。吞小兒魚。剖腹看之。得一小兒。面貌端正。得已歡喜。抱與大家。
大家觀看。而自慶言。
我家由來。禱祠神祇。求索子息。精誠報應。故天與我。
即便摩收。乳哺養之。
時彼上村父母。聞下村長者。魚腹中得兒。即往其所。追求索之。而語之言。
此是我兒。我於彼河。而失是子。今汝得之。願以見還。
時彼長者。而答之言。
我家由來。禱祠求子。今神報應。賜我一兒。君之亡兒。竟為所在。
紛紜不了。詣王求斷。於是二家。各引道理。
其兒父母說。
是我兒。我於某時。失在河中。
而彼長者。復自說言。
我於河中。魚腹得之。此實我子。非君所生。
王聞其說。靡知所如。即與二家。評詳此事。
卿二長者。各認此兒。今若與一。於理不可。更互共養。至兒長大。各為娶婦。安置家業。二處異居。此婦生兒。即屬此家。彼婦生兒。即屬彼家。
時二長者。各隨王教。兒年長大。俱為娶婦。供給所須。無有乏短。
于時其兒。白二父母言。
我生以來。遭羅苦難。墮水魚吞。垂死得濟。今我至意。欲得出家。唯願父母。當見聽許。
時二父母。心愛此兒。不能拒逆。即便聽許。其兒即辭。往至佛所。稽首佛足。求索入道。
佛即聽之。讚言。
善來比丘。
鬚髮自落。即成沙門。字曰重姓。佛為說法。得盡諸苦。即於座上。成阿羅漢。
阿難白佛。
不審世尊。此重姓比丘。本造何行。種何善根。而今生世。墮水魚吞。而故不死。
佛告阿難。
汝且聽之。吾當為說。過去久遠。有佛世尊。號毘婆尸。集諸大眾。為說妙法。時有長者。來至會中。聞其如來。廣說大法。布施之福。持戒之福。聞已歡喜。信心猛烈。即從彼佛。受三自歸。受不殺戒。復以一錢。布施彼佛。由是之故。世世受福。財寶自恣。無有乏短。
佛告阿難。
欲知爾時。長者子者。今重姓比丘是也。由其爾時。施佛一錢。九十一劫。恒富錢財。至於今世。二家父母。供給所須。受不殺戒故。墮大水魚吞不死。受三自歸故。今值我世。沐浴清化。得羅漢道。
爾時阿難。及與大眾。聞佛所說。遵修善行。敬重佛教。歡喜信受。頂戴奉行。
散檀寧品第二十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與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國中。有五百乞兒。常依如來。隨逐眾僧。乞匃自活。經歷年歲。厭心內發。而作是言。
我等諸人。雖蒙僧福。得延餘命。苦事猶多。
咸作是念。
我等今者。寧可從佛。求索出家。
共詣佛所。於是眾人。即共白佛。
如來出世。甚為難遇。我等諸人。生在下賤。蒙尊遺恩。濟活身命。既受殊養。貪得出家。不審世尊。寧可得不。
爾時世尊。告諸乞兒。
我法清淨。無有貴賤。譬如淨水。洗諸不淨。若貴若賤。若好若醜。若男若女。水之所洗。無不淨者。又復如火。所至之處。山河石壁。天地所有。無大無小。一切萬物。其被燒者。無不燋燃。又復我法。猶如虛空。男女大小。貧富貴賤。有入中者。隨意自恣。
時諸乞兒。聞佛所說。普皆歡喜。信心倍隆。歸誠向佛。求索入道。
世尊告曰。
善來比丘。
鬚髮自墮。法衣在身。沙門形相。於是具足。佛為說法。心開意解。即盡諸漏。成阿羅漢。
於時國中。諸豪長者。庶民之等。聞諸乞兒。佛聽入道。皆興慢心。而作是言。
云何如來。聽此乞匃。下賤之人。在眾僧次。我等諸人。儻修福業。請佛眾僧。供養食時。奈何令此。下賤之徒。坐我床席。捉我食器。
爾時太子。名曰祇陀。施設供具。請佛及僧。遣使白佛。
唯願世尊。明受我請。及比丘僧。因令白佛。
所度乞兒。作比丘者。我不請之。慎勿將來。
佛便受請。
明日食時。佛及眾僧。當應請時。告諸乞兒比丘。
吾等受請。汝不及例。今可往至。欝多羅越。取自然成熟粳米。還至其家。隨意坐次。自食粳米。
時諸比丘。如命即以。羅漢神足。往彼世界。各各自取。滿鉢還來。攝持威儀。自隨次第。乘虛而來。如鴈王飛。至祇陀家。隨次而坐。各各自食。
於時太子。覩眾比丘。威儀進止。神足福德。敬心歡喜。歎未曾有。而白佛言。
不審世尊。此諸聖賢。大德之眾。威神巍巍。眾相具足。為從何方。而來至此。甚可欽敬。唯願如來。今當為我。說其徒眾。本末因緣。
佛告祇陀。
汝若欲知者。善思聽之。當為汝說。此諸比丘。正是昨日。所不請者。吾及眾僧。向者欲來。應太子請。此諸比丘。以不請故。往欝多越。取自然粳米。而自食之。
爾時祇陀。聞說是語。極懷慚愧。懊惱自嘖。
我何愚蔽。不別明闇。
又復言曰。
世尊功德。難可思議。此諸乞兒。於此國中。最為下賤。今日乃得。稟受清化。最蒙洪潤。既受現世。安樂身福。復獲永世。無為之樂。如來今日。所以出世。但為此輩。更不存餘。
又復。世尊。不審此徒。往古世時。種何善行。修何功德。今值世尊。特蒙殊潤。復造何咎。從生已來。乞匃自活。困苦乃爾。世尊慈愍。幸見開示。
佛告之曰。
若欲知者。宜善聽之。吾當為汝。具足解說。如是本末。諾當善聽。
爾時世尊。便告祇陀。
過去久遠。無量無數。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波羅奈。國有一山。名曰利師。古昔諸佛。多住其中。若無佛時。有辟支佛。依其住止。假使復無。辟支佛時。有諸五通。學仙之徒。復依止住。終無空廢。
爾時山中。有辟支佛。二千餘人。恒止其中。於時彼國。有火星現。是其惡災。此星已現。十二年中。國當乾旱。無有天雨。不得種植。國必破矣。是時國內。有一長者。名散陀寧。其家巨富。財穀無量。恒設供具。給諸道士。
時千快士。往至其家。求索供養。而作是言。
我等諸人。住在彼山。值國枯旱。乞食叵得。長者若能。供我食者。當住於此。若不見與。當至餘方。
長者於時。即問藏監。
今我藏中。所有穀米。足供此諸。大士食不。吾欲請之。
藏監對曰。
唯願時請。所有穀食。饒多足供。
長者即請。千辟支佛。飯食供養。彼殘千人。復詣其家。亦求供養。
長者復問。其藏監曰。
卿所典藏。穀食多少。更有千人。亦欲設供。足能辦不。
其藏監言。
所典穀食。想必足矣。若欲設供。宜可時請。
於時長者。即便請之。差五百使人。供設飯食。
時諸使人。執作食具。經積年歲。厭心便生。並作是說。
我等諸人。所以辛苦。皆由此諸。乞兒之等。
爾時長者。恒令一人。知白時到。
時此使人。養一狗子。若往白時。狗子逐往。日日如是。
爾時使人。卒值一日。忘不往白。狗子時到。獨往常處。向諸大士。高聲而吠。
諸辟支佛。聞其狗吠。即知來請。便至其家。如法受食。因白長者。
天今當雨。宜可種殖。
長者如言。即令諸作人。齎持作器。勤力耕種。大麥小麥。一切食穀。悉皆種之。經數時間。所種之物。盡變為瓠。長者見已。怪而問之。
諸大士曰。
此事無苦。但勤加功。隨時溉灌。
如言勤灌。其後成熟。諸瓠皆大。加復繁盛。即劈看之。隨所種物。成治淨好。麥滿其中。長者歡喜。合家藏積。其家滿溢。復分親族。合國一切。咸蒙恩澤。
是時五百。作食之人。念言。
斯之所獲。果實之報。將由斯等。大士之恩。我等云何。惡言向彼。
即往其所。請求改悔。大士聽之。
悔過已竟。復立誓言。
願使我等。於將來世。遭值賢聖。蒙得解脫。
由此之故。五百世中。常作乞兒。因其改悔。復立誓故。今遭我世。蒙得過度。
太子當知。爾時大富散檀寧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時藏臣者。今須達是也。日日往白。時到人者。優填王是。時狗子者。由其吠故。世世好音。美音長者是也。爾時五百。作食之人。今此五百。阿羅漢是也。
爾時祇陀。及眾會者。覩其神變。感佛功德。剋心精勤。有得初果。及第四果者。復有專修快士行者。復有興心。求佛道者。各各精勤。求遂本心。歡喜踊躍。頂戴奉行。
賢愚經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