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五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心品第三
心浮受法二。
行禪說獵師。
五枝財物主。
瞿曇彌多界。
心經第一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比丘。獨安靖處。宴坐思惟。心作是念。
誰將世間去。誰為染著。誰起自在。
彼時比丘。則於晡時。從宴坐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我今獨安靖處。宴坐思惟。心作是念。
誰將世間去。誰為染著。誰起自在。
世尊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比丘。謂有賢道。而有賢觀。極妙辯才。有善思惟。
誰將世間去。誰為染著。誰起自在。
比丘所問。為如是耶。
比丘答曰。
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
比丘。心將世間去。心為染著。心起自在。
比丘。彼將世間去。彼為染著。彼起自在。
比丘。多聞聖弟子。非心將去。非心染著。非心自在。
比丘。多聞聖弟子。不隨心自在。而心隨多聞聖弟子。
比丘白曰。
善哉善哉。唯然。世尊。
彼時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問曰。
世尊。多聞比丘。說多聞比丘。
世尊。云何多聞比丘。云何施設。多聞比丘。
世尊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比丘。謂有賢道。而有賢觀。極妙辯才。有善思惟。
世尊。多聞比丘。說多聞比丘。
世尊。云何多聞比丘。云何施設。多聞比丘。
比丘所問。為如是耶。
比丘答曰。
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
比丘。我所說甚多。謂。正經。歌詠。記說。偈他。因緣。撰錄。本起。此說。生處。廣解。未曾有法。及說義。
比丘。若有族姓子。我所說四句偈。知義知法。趣法向法。趣順梵行。
比丘。說多聞比丘。無復過是。
比丘。如是多聞比丘。如來如是施設。多聞比丘。
比丘白曰。
善哉善哉。唯然。世尊。
彼時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問曰。
世尊。多聞比丘。明達智慧。說多聞比丘。明達智慧。
世尊。云何多聞比丘。明達智慧。云何施設。多聞比丘。明達智慧。
世尊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比丘。謂有賢道。而有賢觀。極妙辯才。有善思惟。
世尊。多聞比丘。明達智慧。說多聞比丘。明達智慧。
世尊。云何多聞比丘。明達智慧。云何施設。多聞比丘。明達智慧。
比丘所問。為如是耶。
比丘答曰。
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
比丘。若比丘。聞此苦。復以慧正見。苦如真者。聞苦習。苦滅。苦滅道。復以慧正見。苦滅道如真者。
比丘。如是多聞比丘。明達智慧。如來如是施設。多聞比丘。明達智慧。
比丘白曰。
善哉善哉。唯然。世尊。
彼時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問曰。
世尊。聰明比丘。黠慧廣慧。說聰明比丘。黠慧廣慧。
世尊。云何聰明比丘。黠慧廣慧。云何施設。聰明比丘。黠慧廣慧。
世尊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比丘。謂有賢道。而有賢觀。極妙辯才。有善思惟。
世尊。云何聰明比丘。黠慧廣慧。云何施設。聰明比丘。黠慧廣慧。
比丘所問。為如是耶。
比丘答曰。
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
若比丘。不念自害。不念害他。亦不念俱害。比丘但念。自饒益。及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
比丘。如是聰明比丘。黠慧廣慧。如是如來施設。聰明比丘。黠慧廣慧。
比丘白曰。
善哉善哉。唯然。世尊。
彼時比丘。聞佛所說。善受善持。善誦習已。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繞三匝而還。
彼時比丘。聞世尊教。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彼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已。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彼尊者知法已。乃至得阿羅訶。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心經第一竟。
浮彌經第二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尊者浮彌。亦在王舍城。無事禪室中。於是。尊者浮彌。過夜平旦。著衣持鉢。欲入王舍城。而行乞食。
尊者浮彌。復作是念。
且置入王舍城乞食。我寧可往。至王子耆婆先那童子家。
於是。尊者浮彌。便往至。王子耆婆先那童子家。
王子耆婆先那童子。遙見尊者浮彌來。即從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向尊者浮彌。作如是說。
善來。尊者浮彌。尊者浮彌。久不來此。可坐此床。
尊者浮彌。即便就坐。
王子耆婆先那童子。稽首尊者浮彌足。卻坐一面。白曰。
尊者浮彌。我欲有所問。聽我問耶。
尊者浮彌答曰。
王童子。欲問便問。我聞已當思。
王童子。便問尊者浮彌。
或有沙門梵志。來詣我所。而語我曰。
王童子。有人作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或無願。或願無願。或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尊者浮彌。尊師何意。云何說。
尊者浮彌告曰。
王童子。我不面從世尊聞。亦不從諸梵行聞。
王童子。世尊。或如是說。
或有人作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或無願。或願無願。或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王童子白曰。
若尊者浮彌尊師。如是意。如是說者。此於世間。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最在其上。尊者浮彌。可在此食。
尊者浮彌。默然而受。王童子。知尊者浮彌。默然受已。即從坐起。自行澡水。以極美淨妙。種種豐饒。食噉含消。自手酙酌。令得飽滿。食訖收器。行澡水已。取一小床。別坐聽法。
尊者浮彌。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從坐起去。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與王童子。所共論者。盡向佛說。
世尊聞已。告曰。
浮彌。何意不為王童子。說四喻耶。
尊者浮彌問曰。
世尊。何謂四喻。
世尊答曰。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乳者。而𤛓牛角。必不得乳。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乳。而𤛓牛角。必不得乳。
所以者何。以邪求乳。謂𤛓牛角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乳者。飽飲飼牛。而𤛓牛乳。彼必得乳。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乳。飽飲飼牛。而𤛓牛乳。彼必得乳。
所以者何。以正求乳。謂𤛓牛乳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酥者。以器盛水。以抨抨之。必不得酥。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酥。以器盛水。以抨抨之。必不得酥。
所以者何。以邪求酥。謂抨水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酥者。以器盛酪。以抨抨之。彼必得酥。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酥。以器盛酪。以抨抨之。彼必得酥。
所以者何。以正求酥。謂抨酪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油者。以笮具盛沙。以冷水漬。而取壓之。必不得油。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油。以笮具盛沙。以冷水漬。而取壓之。必不得油。
所以者何。以邪求油。謂壓沙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猶如有人。欲得油者。以笮具盛麻子。以煖湯漬。而取壓之。彼必得油。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油。以笮具盛麻子。以煖湯漬。而取壓之。彼必得油。
所以者何。以正求油。謂壓麻子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火者。以濕木作火母。以濕鑽鑽。必不得火。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火。以濕木作火母。以濕鑽鑽。必不得火。
所以者何。以邪求火。謂鑽濕木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火者。以燥木作火母。以燥鑽鑽。彼必得火。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火。以燥木作火母。以燥鑽鑽。彼必得火。
所以者何。以正求火。謂鑽燥木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若汝為王童子。說此四喻者。王童子聞已。必大歡喜。供養於汝。盡其形壽。謂衣被。飲食。臥具。湯藥。及餘種種。諸生活具。
尊者浮彌白曰。
世尊。我本未曾。聞此四喻。何由得說。唯今始從世尊。聞之。
佛說如是。尊者浮彌。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浮彌經第二竟。
受法經第三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世間真實。有四種受法。
云何為四。
或有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或有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或有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或有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云何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或有沙門。梵志。快莊嚴女。共相娛樂。作如是說。
此沙門。梵志。於欲見當來。有何恐怖。有何災患。而斷於欲。施設斷欲。此快莊嚴。於女身體。樂更樂觸。
彼與此女。共相娛樂。於中遊戲。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方作是念。
彼沙門。梵志。於欲。見此當來恐怖。見此災患故。斷於欲。施設斷欲。我等因欲。諍欲。緣欲故。受如是極苦。甚重苦也。
猶春後月。日中極熱。有葛藤子。曰炙圯迸。墮一娑羅樹下。彼時。娑羅樹神。因此故。而生恐怖。
於是。彼樹神。若邊傍。種子村神。村百穀藥木。有親親朋友樹神。於種子。見當來。有恐怖。有災患故。便往至彼樹神所。而慰勞曰。
樹神勿怖。樹神勿怖。今此種子。或為鹿食。或孔雀食。或風吹去。或村火燒。或野火燒。或敗壞不成種子。
如是。樹神。汝得安隱。若此種子。非為鹿食。非孔雀食。非風吹去。非村火燒。非野火燒。亦非敗壞。不成種子。此種子。不缺不穿。亦不剖坼。不為風雨。日所中傷。得大雨漬。便速生也。
彼樹神。而作是念。
以何等故。彼邊傍。種子村神。村百穀藥木。親親朋友樹神。於種子。見當來。有何恐怖。有何災患。而來慰勞我言。
樹神勿怖。樹神勿怖。
樹神。此種子。或為鹿食。或孔雀食。或風吹去。或村火燒。或野火燒。或敗壞不成種子。
如是。樹神。汝得安隱。若此種子。非為鹿食。非孔雀食。非風吹去。非村火燒。非野火燒。亦非敗壞。不成種子。此種子。不缺不穿。亦不剖坼。不為風雨。日所中傷。得大雨漬。便速生也。
成莖枝葉。柔軟成節。觸體喜悅。此莖枝葉。柔軟成節。觸體喜悅。樂更樂觸。此緣樹成。大枝節葉。纏裹彼樹。覆蓋在上。
覆蓋在上已。彼樹神。方作是念。
彼邊傍。種子村神。村百穀藥木。親親朋友樹神。於種子。見此當來恐怖。見此災患故。而來慰勞我言。
樹神勿怖。樹神勿怖。此種子。或為鹿食。或孔雀食。或風吹去。或村火燒。或野火燒。或敗壞不成種子。
如是。樹神。汝得安隱。若此種子。非為鹿食。非孔雀食。非風吹去。非村火燒。非野火燒。亦非敗壞。不成種子。此種子。不缺不穿。亦不剖坼。不為風雨。日所中傷。得大雨漬。便速生也。
我因種子。緣種子故。受此極苦。甚重苦也。
如是。或有沙門。梵志。快莊嚴女。共相娛樂。作如是說。
此沙門。梵志。於欲。見當來。有何恐怖。有何災患。而斷於欲。施設斷欲。此快莊嚴。於女身體。樂更樂觸。
彼與此女。共相娛樂。於中遊戲。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方作是念。
彼沙門。梵志。於欲。見此當來恐怖。見此災患故。斷於欲。施設斷欲。我等因欲。諍欲。緣欲故。受如是極苦。甚重苦也。
是謂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云何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或有一自然。重濁欲。重濁恚。重濁癡。彼數隨欲心。受苦憂慼。數隨恚心。癡心。受苦憂慼。彼以苦以憂。盡其形壽。修行梵行。乃至啼泣墮淚。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
是謂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云何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或有沙門。梵志。裸形無衣。或以手為衣。或以葉為衣。或以珠為衣。或不以瓶取水。或不以櫆取水。
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欺妄食。不自往。不遣信。不來尊。不善尊。不住尊。若有二人食。不在中食。不懷妊家食。不畜狗家食。家有糞蠅飛來。而不食。
不噉魚。不食肉。不飲酒。不飲惡水。或都不飲。學無飲行。或噉一口。以一口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口。以七口為足。或食一得。以一得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得。以七得為足。
或日一食。以一食為足。或二。三。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一食。以一食為足。
或食菜茹。或食稗子。或食[楑-天+示]米。或食雜䵃。或食頭頭邏食。或食麁食。或至無事處。依於無事。或食根。或食果。或食自落果。
或持連合衣。或持毛衣。或持頭舍衣。或持毛頭舍衣。或持全皮。或持穿皮。或持全穿皮。或持散髮。或持編髮。或持散編髮。或有剃髮。或有剃鬚。或剃鬚髮。或有拔髮。或有拔鬚。或拔鬚髮。
或住立斷坐。或修蹲行。或有臥刺。以刺為床。或有臥草。以草為床。或有事水。晝夜手抒。或有事火。竟昔燃之。
或事日。月。尊祐大德。叉手向彼。如此之比。受無量苦。學煩熱行。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是謂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云何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或有一自然。不重濁欲。不重濁恚。不重濁癡。彼不數隨欲心。受苦憂慼。不數隨恚心。癡心。受苦憂慼。彼以樂以喜。盡其形壽。修行梵行。乃至歡悅心。
彼受此法。成具足已。五下分結盡。化生於彼。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
是謂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世間真實。有是四種受法者。因此故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受法經第三竟。
受法經第四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樓瘦。劍磨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此世間。如是欲。如是望。如是愛。如是樂。如是意。令不喜。不愛。不可法滅。喜。愛。可法生。彼如是欲。如是望。如是愛。如是樂。如是意。然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此是癡法。我法甚深。難見。難覺。難達。如是我法甚深。難見。難覺。難達。不喜。不愛。不可法滅。喜。愛。可法生。是不癡法。
世間真實。有四種受法。云何為四。或有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或有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或有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或有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云何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或有一自樂。自喜殺生。因殺生。生樂生喜。彼自樂自喜。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邪見。因邪見。生樂生喜。如是身樂。心樂。不善從。不善生。不趣智。不趣覺。不趣涅槃。
是謂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云何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或有一。自苦自憂。斷殺。因斷殺。生苦生憂。彼自苦自憂。斷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斷邪見。因斷邪見。生苦生憂。如是身苦。心苦。善從。善生。趣智。趣覺。趣於涅槃。
是謂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云何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或有一。自苦自憂。殺生。因殺生。生苦生憂。彼自苦自憂。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邪見。因邪見。生苦生憂。如是身苦。心苦。不善從。不善生。不趣智。不趣覺。不趣涅槃。
是謂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云何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或有一。自樂自喜。斷殺。因斷殺。生樂生喜。彼自樂自喜。斷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斷邪見。因斷邪見。生樂生喜。如是身樂。心樂。善從。善生。趣智。趣覺。趣於涅槃。
是謂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若有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彼癡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不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
猶如阿摩尼藥。一分好色香味。然雜以毒。或有人。為病故服。服時好色香味。可口而不傷咽。服已在腹。便不成藥。
如是此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彼癡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不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是謂癡法。
若有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彼癡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不知如真已。便不習行。而斷之。不習行斷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是謂癡法。
若有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彼癡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不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
猶如大小便。復雜以毒。或有人。為病故服。服時惡色臭無味。不可口。而傷咽。服已在腹。便不成藥。
如是此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彼癡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不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是謂癡法。
若有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彼癡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不知如真已。便不習行。而斷之。不習行斷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是謂癡法。彼習行法。不知如真。不習行法。不知如真。習行法不知如真。不習行法。不知如真已。不習行法習。習行法不習。不習行法習。習行法不習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是謂癡法。
若有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知如真已。便不習行。而斷之。不習行斷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是謂慧法。
若有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
猶如大小便和。若干種藥。或有人。為病故服。服時惡色臭無味。不可口。而傷咽。服已在腹。便成藥。
如是此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是謂慧法。
若有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知如真已。便不習行。而斷之。不習行斷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是謂慧法。
若有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
猶如酥。蜜和若干種藥。或有人。為病故服。服時好色香味。可口而不傷咽。服已在腹。便成藥。
如是此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是謂慧法。彼習行法。知如真。不習行法。知如真。習行法。知如真。不習行法。知如真已。便習行法習。不習行法不習。習行法習。不習行法不習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
是謂慧法。世間真實。
有是四種受法者。因此故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受法經第四竟。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五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心品第三
心浮受法二。
行禪說獵師。
五枝財物主。
瞿曇彌多界。
心經第一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比丘。獨安靖處。宴坐思惟。心作是念。
誰將世間去。誰為染著。誰起自在。
彼時比丘。則於晡時。從宴坐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我今獨安靖處。宴坐思惟。心作是念。
誰將世間去。誰為染著。誰起自在。
世尊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比丘。謂有賢道。而有賢觀。極妙辯才。有善思惟。
誰將世間去。誰為染著。誰起自在。
比丘所問。為如是耶。
比丘答曰。
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
比丘。心將世間去。心為染著。心起自在。
比丘。彼將世間去。彼為染著。彼起自在。
比丘。多聞聖弟子。非心將去。非心染著。非心自在。
比丘。多聞聖弟子。不隨心自在。而心隨多聞聖弟子。
比丘白曰。
善哉善哉。唯然。世尊。
彼時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問曰。
世尊。多聞比丘。說多聞比丘。
世尊。云何多聞比丘。云何施設。多聞比丘。
世尊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比丘。謂有賢道。而有賢觀。極妙辯才。有善思惟。
世尊。多聞比丘。說多聞比丘。
世尊。云何多聞比丘。云何施設。多聞比丘。
比丘所問。為如是耶。
比丘答曰。
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
比丘。我所說甚多。謂。正經。歌詠。記說。偈他。因緣。撰錄。本起。此說。生處。廣解。未曾有法。及說義。
比丘。若有族姓子。我所說四句偈。知義知法。趣法向法。趣順梵行。
比丘。說多聞比丘。無復過是。
比丘。如是多聞比丘。如來如是施設。多聞比丘。
比丘白曰。
善哉善哉。唯然。世尊。
彼時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問曰。
世尊。多聞比丘。明達智慧。說多聞比丘。明達智慧。
世尊。云何多聞比丘。明達智慧。云何施設。多聞比丘。明達智慧。
世尊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比丘。謂有賢道。而有賢觀。極妙辯才。有善思惟。
世尊。多聞比丘。明達智慧。說多聞比丘。明達智慧。
世尊。云何多聞比丘。明達智慧。云何施設。多聞比丘。明達智慧。
比丘所問。為如是耶。
比丘答曰。
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
比丘。若比丘。聞此苦。復以慧正見。苦如真者。聞苦習。苦滅。苦滅道。復以慧正見。苦滅道如真者。
比丘。如是多聞比丘。明達智慧。如來如是施設。多聞比丘。明達智慧。
比丘白曰。
善哉善哉。唯然。世尊。
彼時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問曰。
世尊。聰明比丘。黠慧廣慧。說聰明比丘。黠慧廣慧。
世尊。云何聰明比丘。黠慧廣慧。云何施設。聰明比丘。黠慧廣慧。
世尊聞已。歎曰。
善哉善哉。比丘。謂有賢道。而有賢觀。極妙辯才。有善思惟。
世尊。云何聰明比丘。黠慧廣慧。云何施設。聰明比丘。黠慧廣慧。
比丘所問。為如是耶。
比丘答曰。
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
若比丘。不念自害。不念害他。亦不念俱害。比丘但念。自饒益。及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
比丘。如是聰明比丘。黠慧廣慧。如是如來施設。聰明比丘。黠慧廣慧。
比丘白曰。
善哉善哉。唯然。世尊。
彼時比丘。聞佛所說。善受善持。善誦習已。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繞三匝而還。
彼時比丘。聞世尊教。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彼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已。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彼尊者知法已。乃至得阿羅訶。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心經第一竟。
浮彌經第二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王舍城。在竹林迦蘭哆園。
爾時尊者浮彌。亦在王舍城。無事禪室中。於是。尊者浮彌。過夜平旦。著衣持鉢。欲入王舍城。而行乞食。
尊者浮彌。復作是念。
且置入王舍城乞食。我寧可往。至王子耆婆先那童子家。
於是。尊者浮彌。便往至。王子耆婆先那童子家。
王子耆婆先那童子。遙見尊者浮彌來。即從座起。偏袒著衣。叉手。向尊者浮彌。作如是說。
善來。尊者浮彌。尊者浮彌。久不來此。可坐此床。
尊者浮彌。即便就坐。
王子耆婆先那童子。稽首尊者浮彌足。卻坐一面。白曰。
尊者浮彌。我欲有所問。聽我問耶。
尊者浮彌答曰。
王童子。欲問便問。我聞已當思。
王童子。便問尊者浮彌。
或有沙門梵志。來詣我所。而語我曰。
王童子。有人作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或無願。或願無願。或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尊者浮彌。尊師何意。云何說。
尊者浮彌告曰。
王童子。我不面從世尊聞。亦不從諸梵行聞。
王童子。世尊。或如是說。
或有人作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或無願。或願無願。或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王童子白曰。
若尊者浮彌尊師。如是意。如是說者。此於世間。天及魔。梵。沙門。梵志。從人至天。最在其上。尊者浮彌。可在此食。
尊者浮彌。默然而受。王童子。知尊者浮彌。默然受已。即從坐起。自行澡水。以極美淨妙。種種豐饒。食噉含消。自手酙酌。令得飽滿。食訖收器。行澡水已。取一小床。別坐聽法。
尊者浮彌。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從坐起去。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與王童子。所共論者。盡向佛說。
世尊聞已。告曰。
浮彌。何意不為王童子。說四喻耶。
尊者浮彌問曰。
世尊。何謂四喻。
世尊答曰。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乳者。而𤛓牛角。必不得乳。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乳。而𤛓牛角。必不得乳。
所以者何。以邪求乳。謂𤛓牛角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乳者。飽飲飼牛。而𤛓牛乳。彼必得乳。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乳。飽飲飼牛。而𤛓牛乳。彼必得乳。
所以者何。以正求乳。謂𤛓牛乳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酥者。以器盛水。以抨抨之。必不得酥。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酥。以器盛水。以抨抨之。必不得酥。
所以者何。以邪求酥。謂抨水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酥者。以器盛酪。以抨抨之。彼必得酥。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酥。以器盛酪。以抨抨之。彼必得酥。
所以者何。以正求酥。謂抨酪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油者。以笮具盛沙。以冷水漬。而取壓之。必不得油。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油。以笮具盛沙。以冷水漬。而取壓之。必不得油。
所以者何。以邪求油。謂壓沙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猶如有人。欲得油者。以笮具盛麻子。以煖湯漬。而取壓之。彼必得油。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油。以笮具盛麻子。以煖湯漬。而取壓之。彼必得油。
所以者何。以正求油。謂壓麻子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火者。以濕木作火母。以濕鑽鑽。必不得火。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火。以濕木作火母。以濕鑽鑽。必不得火。
所以者何。以邪求火。謂鑽濕木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邪見。邪見定。彼作願行。行邪梵行。必不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邪梵行。必不得果。
所以者何。以邪求果。謂無道也。
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猶如有人。欲得火者。以燥木作火母。以燥鑽鑽。彼必得火。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人欲得火。以燥木作火母。以燥鑽鑽。彼必得火。
所以者何。以正求火。謂鑽燥木也。
如是。浮彌。若有沙門。梵志正見。正見定。彼作願行。行正梵行。彼必得果。無願。願無願。非有願。非無願。行正梵行。彼必得果。
所以者何。以正求果。謂有道也。
浮彌。若汝為王童子。說此四喻者。王童子聞已。必大歡喜。供養於汝。盡其形壽。謂衣被。飲食。臥具。湯藥。及餘種種。諸生活具。
尊者浮彌白曰。
世尊。我本未曾。聞此四喻。何由得說。唯今始從世尊。聞之。
佛說如是。尊者浮彌。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浮彌經第二竟。
受法經第三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世間真實。有四種受法。
云何為四。
或有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或有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或有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或有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云何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或有沙門。梵志。快莊嚴女。共相娛樂。作如是說。
此沙門。梵志。於欲見當來。有何恐怖。有何災患。而斷於欲。施設斷欲。此快莊嚴。於女身體。樂更樂觸。
彼與此女。共相娛樂。於中遊戲。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方作是念。
彼沙門。梵志。於欲。見此當來恐怖。見此災患故。斷於欲。施設斷欲。我等因欲。諍欲。緣欲故。受如是極苦。甚重苦也。
猶春後月。日中極熱。有葛藤子。曰炙圯迸。墮一娑羅樹下。彼時。娑羅樹神。因此故。而生恐怖。
於是。彼樹神。若邊傍。種子村神。村百穀藥木。有親親朋友樹神。於種子。見當來。有恐怖。有災患故。便往至彼樹神所。而慰勞曰。
樹神勿怖。樹神勿怖。今此種子。或為鹿食。或孔雀食。或風吹去。或村火燒。或野火燒。或敗壞不成種子。
如是。樹神。汝得安隱。若此種子。非為鹿食。非孔雀食。非風吹去。非村火燒。非野火燒。亦非敗壞。不成種子。此種子。不缺不穿。亦不剖坼。不為風雨。日所中傷。得大雨漬。便速生也。
彼樹神。而作是念。
以何等故。彼邊傍。種子村神。村百穀藥木。親親朋友樹神。於種子。見當來。有何恐怖。有何災患。而來慰勞我言。
樹神勿怖。樹神勿怖。
樹神。此種子。或為鹿食。或孔雀食。或風吹去。或村火燒。或野火燒。或敗壞不成種子。
如是。樹神。汝得安隱。若此種子。非為鹿食。非孔雀食。非風吹去。非村火燒。非野火燒。亦非敗壞。不成種子。此種子。不缺不穿。亦不剖坼。不為風雨。日所中傷。得大雨漬。便速生也。
成莖枝葉。柔軟成節。觸體喜悅。此莖枝葉。柔軟成節。觸體喜悅。樂更樂觸。此緣樹成。大枝節葉。纏裹彼樹。覆蓋在上。
覆蓋在上已。彼樹神。方作是念。
彼邊傍。種子村神。村百穀藥木。親親朋友樹神。於種子。見此當來恐怖。見此災患故。而來慰勞我言。
樹神勿怖。樹神勿怖。此種子。或為鹿食。或孔雀食。或風吹去。或村火燒。或野火燒。或敗壞不成種子。
如是。樹神。汝得安隱。若此種子。非為鹿食。非孔雀食。非風吹去。非村火燒。非野火燒。亦非敗壞。不成種子。此種子。不缺不穿。亦不剖坼。不為風雨。日所中傷。得大雨漬。便速生也。
我因種子。緣種子故。受此極苦。甚重苦也。
如是。或有沙門。梵志。快莊嚴女。共相娛樂。作如是說。
此沙門。梵志。於欲。見當來。有何恐怖。有何災患。而斷於欲。施設斷欲。此快莊嚴。於女身體。樂更樂觸。
彼與此女。共相娛樂。於中遊戲。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方作是念。
彼沙門。梵志。於欲。見此當來恐怖。見此災患故。斷於欲。施設斷欲。我等因欲。諍欲。緣欲故。受如是極苦。甚重苦也。
是謂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云何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或有一自然。重濁欲。重濁恚。重濁癡。彼數隨欲心。受苦憂慼。數隨恚心。癡心。受苦憂慼。彼以苦以憂。盡其形壽。修行梵行。乃至啼泣墮淚。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壞命終。必昇善處。生於天中。
是謂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云何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或有沙門。梵志。裸形無衣。或以手為衣。或以葉為衣。或以珠為衣。或不以瓶取水。或不以櫆取水。
不食刀杖。劫抄之食。不食欺妄食。不自往。不遣信。不來尊。不善尊。不住尊。若有二人食。不在中食。不懷妊家食。不畜狗家食。家有糞蠅飛來。而不食。
不噉魚。不食肉。不飲酒。不飲惡水。或都不飲。學無飲行。或噉一口。以一口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口。以七口為足。或食一得。以一得為足。或二。三。四。乃至七得。以七得為足。
或日一食。以一食為足。或二。三。四。五。六。七日。半月。一月一食。以一食為足。
或食菜茹。或食稗子。或食[楑-天+示]米。或食雜䵃。或食頭頭邏食。或食麁食。或至無事處。依於無事。或食根。或食果。或食自落果。
或持連合衣。或持毛衣。或持頭舍衣。或持毛頭舍衣。或持全皮。或持穿皮。或持全穿皮。或持散髮。或持編髮。或持散編髮。或有剃髮。或有剃鬚。或剃鬚髮。或有拔髮。或有拔鬚。或拔鬚髮。
或住立斷坐。或修蹲行。或有臥刺。以刺為床。或有臥草。以草為床。或有事水。晝夜手抒。或有事火。竟昔燃之。
或事日。月。尊祐大德。叉手向彼。如此之比。受無量苦。學煩熱行。彼受此法。成具足已。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
是謂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云何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或有一自然。不重濁欲。不重濁恚。不重濁癡。彼不數隨欲心。受苦憂慼。不數隨恚心。癡心。受苦憂慼。彼以樂以喜。盡其形壽。修行梵行。乃至歡悅心。
彼受此法。成具足已。五下分結盡。化生於彼。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
是謂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世間真實。有是四種受法者。因此故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受法經第三竟。
受法經第四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樓瘦。劍磨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此世間。如是欲。如是望。如是愛。如是樂。如是意。令不喜。不愛。不可法滅。喜。愛。可法生。彼如是欲。如是望。如是愛。如是樂。如是意。然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此是癡法。我法甚深。難見。難覺。難達。如是我法甚深。難見。難覺。難達。不喜。不愛。不可法滅。喜。愛。可法生。是不癡法。
世間真實。有四種受法。云何為四。或有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或有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或有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或有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云何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或有一自樂。自喜殺生。因殺生。生樂生喜。彼自樂自喜。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邪見。因邪見。生樂生喜。如是身樂。心樂。不善從。不善生。不趣智。不趣覺。不趣涅槃。
是謂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云何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或有一。自苦自憂。斷殺。因斷殺。生苦生憂。彼自苦自憂。斷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斷邪見。因斷邪見。生苦生憂。如是身苦。心苦。善從。善生。趣智。趣覺。趣於涅槃。
是謂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云何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或有一。自苦自憂。殺生。因殺生。生苦生憂。彼自苦自憂。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邪見。因邪見。生苦生憂。如是身苦。心苦。不善從。不善生。不趣智。不趣覺。不趣涅槃。
是謂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云何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或有一。自樂自喜。斷殺。因斷殺。生樂生喜。彼自樂自喜。斷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斷邪見。因斷邪見。生樂生喜。如是身樂。心樂。善從。善生。趣智。趣覺。趣於涅槃。
是謂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若有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彼癡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不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
猶如阿摩尼藥。一分好色香味。然雜以毒。或有人。為病故服。服時好色香味。可口而不傷咽。服已在腹。便不成藥。
如是此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彼癡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不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是謂癡法。
若有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彼癡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不知如真已。便不習行。而斷之。不習行斷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是謂癡法。
若有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彼癡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不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
猶如大小便。復雜以毒。或有人。為病故服。服時惡色臭無味。不可口。而傷咽。服已在腹。便不成藥。
如是此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彼癡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不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是謂癡法。
若有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彼癡者。不知如真。此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不知如真已。便不習行。而斷之。不習行斷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是謂癡法。彼習行法。不知如真。不習行法。不知如真。習行法不知如真。不習行法。不知如真已。不習行法習。習行法不習。不習行法習。習行法不習已。便不喜。不愛。不可法生。喜。愛。可法滅。是謂癡法。
若有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
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現樂。當來受苦報。知如真已。便不習行。而斷之。不習行斷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是謂慧法。
若有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
猶如大小便和。若干種藥。或有人。為病故服。服時惡色臭無味。不可口。而傷咽。服已在腹。便成藥。
如是此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
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現苦。當來受樂報。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是謂慧法。
若有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
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現苦。當來亦受苦報。知如真已。便不習行。而斷之。不習行斷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是謂慧法。
若有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
猶如酥。蜜和若干種藥。或有人。為病故服。服時好色香味。可口而不傷咽。服已在腹。便成藥。
如是此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
彼慧者。知如真。此受法現樂。當來亦受樂報。知如真已。便習行不斷。習行不斷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是謂慧法。彼習行法。知如真。不習行法。知如真。習行法。知如真。不習行法。知如真已。便習行法習。不習行法不習。習行法習。不習行法不習已。便喜。愛。可法生。不喜。不愛。不可法滅。
是謂慧法。世間真實。
有是四種受法者。因此故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受法經第四竟。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