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卷第二十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阿須倫品第六
佛告比丘。
須彌山北。大海水底。有羅呵。阿須倫城。縱廣八萬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城高三千由旬。廣二千由旬。其城門高。一千由旬。廣千由旬。金城銀門。銀城金門。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阿須倫王。所治小城。當大城中。名輪輸摩跋吒。縱廣六萬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城高三千由旬。廣二千由旬。其城門高。二千由旬。廣千由旬。金城銀門。銀城金門。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於其城內。別立議堂。名曰七尸利沙。堂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議堂下基。純以車璩。其柱樑純以七寶。
其堂中柱。圍千由旬。高萬由旬。當此柱下。有正法座。縱廣七百由旬。彫文刻鏤。七寶所成。堂有四戶。周匝欄楯。階亭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乃至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議堂北。有阿須倫宮殿。縱廣萬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其議堂東。有一園林。名曰娑羅。縱廣萬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其議堂南。有一園林。名曰極妙。縱廣萬由旬。如娑羅園。
其議堂西。有一園林。名曰睒摩。縱廣萬由旬。亦如娑羅園林。
其議堂北。有一園林。名曰樂林。縱廣萬由旬。亦如娑羅園林。
娑羅。極妙。二園中間。生晝度樹。下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樹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又其睒摩。樂林。二園中間。有跋難陀池。其水清涼。無有垢穢。寶塹七重。周匝砌廁。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
於其池中。生四種華。華葉縱廣一由旬。香氣流布。亦一由旬。根如車轂。其汁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無數眾鳥。相和而鳴。
又其池邊。有七重階亭。門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其阿須倫王。臣下宮殿。有縱廣萬由旬者。有九千。八千。極小宮殿。至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小阿須倫宮殿。有縱廣千由旬。九百。八百。極小宮殿。至百由旬。皆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其議堂北。有七寶階道。入於宮中。
復有階道。趣娑羅園。
復有階道。趣極妙園。
復有階道。趣睒摩園。
復有階道。趣樂林園。
復有階道。趣晝度樹。
復有階道。趣跋難陀池。
復有階道。趣大臣宮殿。
復有階道。趣小阿須倫宮殿。
若阿須倫王。欲詣娑羅園遊觀時。即念毗摩質多阿須倫王。
毗摩質多阿須倫王。復自念言。
羅呵阿須倫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無數大眾。侍從圍遶。詣羅呵阿須倫王前。於一面立。
時阿須倫王。復念波羅呵阿須倫王。
波羅呵阿須倫王。復自念言。
王今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無數大眾。侍從圍遶。詣羅呵王前。於一面立。
時阿須倫王。復念睒摩羅阿須倫王。
睒摩羅阿須倫王。復自念言。
今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無數大眾。侍從圍遶。詣羅呵王前。於一面立。
時王復念。大臣阿須倫。
大臣阿須倫。復自念言。
今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無數大眾。侍從圍遶。詣羅呵王前。於一面立。
時王復念。小阿須倫。
小阿須倫。復自念言。
今王念我。
即自莊嚴。與諸大眾。詣羅呵王前。於一面立。
時羅呵王。身著寶衣。駕乘寶車。與無數大眾。前後圍遶。詣娑羅林中。有自然風。吹門自開。有自然風。吹地令淨。有自然風。吹花散地。花至於膝。
時羅呵王。入此園已。共相娛樂。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娛樂訖已。便還本宮。其後遊觀。極妙園林。睒摩園林。樂園林。亦復如是。
時羅呵王。常有五大阿須倫。侍衛左右。
一名。提持。二名。雄力。三名。武夷。四名。頭首。五名。摧伏。
此五大阿須倫。常侍衛左右。
其羅呵王宮殿。在大海水下。海水在上。四風所持。
一名。住風。二名。持風。三名。不動。四者。堅固。
持大海水。懸處虛空。猶如浮雲。去阿須倫宮。一萬由旬。終不墮落。
阿須倫王。福報功德。威神如是。
四天王品第七
佛告比丘。
須彌山王東。千由旬。提頭賴吒天王城。名賢上。縱廣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須彌山南。千由旬。有毗樓勒天王城。名善見。縱廣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須彌山西。千由旬。有毗樓婆叉天王城。名周羅善見。縱廣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須彌山北。千由旬。有毗沙門天王。王有三城。
一名。可畏。二名。天敬。三名。眾歸。
各各縱廣。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眾歸城北。有園林。名伽毗延頭。縱廣四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園城中間有池。名那隣尼。縱廣四十由旬。其水清澄。無有垢穢。以七寶塹。廁砌其邊。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中生蓮花。青黃赤白雜色。光照半由旬。其香芬薰。聞半由旬。又其花根。大如車轂。其汁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除日月宮殿。諸四天王宮殿。縱廣四十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其諸宮殿。有四十由旬。二十由旬。極小縱廣五由旬。
從眾歸城。有寶階道。至賢上城。
復有階道。至善見城。
復有階道。至周羅善見城。
復有階道。至可畏城。天敬城。
復有階道。至伽毗延頭園。
復有階道。至那隣尼池。
復有階道。至四天王。大臣宮殿。
若毘沙門天王。欲詣伽毘延頭園遊觀時。即念提頭賴天王。
提頭賴天王。復自念言。
今毘沙門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與無數乾沓和神。前後圍遶。詣毘沙門天王前。於一面立。
時毘沙門王。復念毘樓勒天王。
毘樓勒天王。復自念言。
今毘沙門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與無數究槃荼神。前後圍遶。詣毘沙門天王前。於一面立。
毘沙門王。復念毘樓婆叉。
毘樓婆叉。復自念言。
今毘沙門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無數龍神。前後圍遶。詣毘沙門王前。於一面立。
毘沙門王。復念四天王大臣。
四天王大臣。復自念言。
今毘沙門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無數諸天。前後導從。詣毘沙門天王前。於一面立。
時毘沙門天王。即自莊嚴。著寶飾衣。駕乘寶車。與無數百千天神。詣伽毘延頭園。有自然風。吹門自開。有自然風。吹地令淨。有自然風。吹花散地。花至於膝。
時王在園。共相娛樂。一日二日。乃至七日。遊觀訖已。還歸本宮。
毘沙門王。常有五大鬼神。侍衛左右。
一名。般闍樓。二名。檀陀羅。三名。醯摩跋陀。四名。提偈羅。五名。修逸路摩。
此五鬼神。常隨侍衛。
毘沙門王。福報功德。威神如是。
忉利天品第八
佛告比丘。
須彌山王頂上。有三十三天城。縱廣八萬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城高百由旬。上廣六十由旬。城門高六十由旬。廣三十由旬。相去五百由旬。有一門。其一一門。有五百鬼神。守侍衛護。三十三天。金城銀門。銀城金門。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其大城內。復有小城。縱廣六萬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城高百由旬。廣六十由旬。城門相去。五百由旬。高六十由旬。廣三十由旬。一一城門。有五百鬼神。侍衛門側。守護三十三天。金城銀門。銀城金門。水精城琉璃門。琉璃城水精門。赤珠城馬瑙門。馬瑙城赤珠門。車璩城眾寶門。
其欄楯者。金欄銀桄。銀欄金桄。水精欄琉璃桄。琉璃欄水精桄。赤珠欄馬瑙桄。馬瑙欄赤珠桄。車璩欄眾寶桄。其欄楯上有寶羅網。其金羅網下。懸銀鈴。其銀羅網下。懸金鈴。琉璃羅網。懸水精鈴。水精羅網。懸琉璃鈴。赤珠羅網。懸馬瑙鈴。馬瑙羅網。懸赤珠鈴。車璩羅網。懸眾寶鈴。
其金樹者。金根金枝。銀葉花實。其銀樹者。銀根銀枝。金葉花實。其水精樹。水精根枝。琉璃花葉。其琉璃樹。琉璃根枝。水精花葉。其赤珠樹。赤珠根枝。馬瑙花葉。馬瑙樹者。馬瑙根枝。赤珠花葉。車璩樹者。車璩根枝。眾寶花葉。
其七重城。城有四門。門有欄楯。七重城上。皆有樓閣。臺觀周匝圍遶。有園林浴池。生眾寶花。雜色參間。寶樹行列。華果繁茂。香風四起。悅可人心。鳧雁鴛鴦。異類奇鳥。無數千種。相和而鳴。
其小城外中間。有伊羅鉢龍宮。縱廣六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其善見城內。有善法堂。縱廣百由旬。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其堂下基。純以真金。上覆琉璃。其堂中柱。圍十由旬。高百由旬。當其柱下。敷天帝御座。縱廣一由旬。雜色間廁。以七寶成。其座柔軟。軟若天衣。夾座兩邊。左右十六座。
堂有四門。周匝欄楯。以七寶成。其堂階道。縱廣五百由旬。門郭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善見堂北。有帝釋宮殿。縱廣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善見堂東。有園林。名曰麤澁。縱廣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麤澁園中。有二石垛。天金校飾。
一名。賢。二名。善賢。
縱廣各五十由旬。其石柔軟。軟若天衣。
善見宮南。有園林。名曰畫樂。縱廣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園內有二石垛。七寶所成。
一名。晝。二名。善晝。
各縱廣五十由旬。其垛柔軟。軟若天衣。
善見堂西。有園林。名雜。縱廣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園中。有二石垛。
一名。善見。二名。順善見。
天金校飾。七寶所成。各縱廣五十由旬。其垛柔軟。軟若天衣。
善見堂北。有園林。名曰大喜。縱廣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園中。有二石垛。
一名。喜。二名。大喜。
車璩校飾。縱廣五十由旬。其垛柔軟。軟若天衣。
其麤澁園。畵樂園中間。有難陀池。縱廣百由旬。其水清澄。無有垢穢。七重寶塹。周匝砌廁。欄楯七重。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其池四面。有四梯陛。周匝欄楯。間以七寶。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又其池中。生四種花。青黃赤白。紅縹雜色間廁。其一花葉。蔭一由旬。香氣芬熏。聞一由旬。根如車轂。其汁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其池四面。
復有園林。其雜園林。大喜園林。二園中間。有樹名晝度。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樹外空亭。縱廣五百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餘忉利天宮殿。縱廣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諸宮殿。有縱廣九百。八百。極小百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諸小天宮。縱廣百由旬。有九十。八十。極小。至十二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圍遶。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善見堂北。有二階道。至帝釋宮殿。
善見堂東。有二階道。至麤澁園。
復有階道。至畵樂園觀。
復有階道。至雜園中。
復有階道。至大喜園。
復有階道。至大喜池。
復有階道。至晝度樹。
復有階道。至三十三天宮。
復有階道。至諸天宮。
復有階道。至伊羅鉢龍王宮。
若天帝釋。欲麤澁園中遊觀時。即念三十三天臣。
三十三天臣。即自念言。
今帝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與無數眾。前後圍遶。至帝釋前。於一面立。
帝釋復念。其餘諸天。
諸天念言。
今帝釋念我。
即自莊嚴。與諸天眾相隨。至帝釋前。於一面立。
帝釋復念。伊羅鉢龍王。
伊羅鉢龍王。復自念言。
今帝釋念我。
龍王即自變身。出三十三頭。一一頭。有六牙。一一牙。有七浴池。一一浴池。有七大蓮華。一一蓮花。有一百葉。一一花葉。有七玉女。鼓樂絃歌。抃舞其上。
時彼龍王。作此化已。詣帝釋前。於一面立。
時釋提桓因。著眾寶飾。瓔珞其身。坐伊羅鉢龍王。第一頂上。其次兩邊。各有十六天王。在龍頂上。次第而坐。
時天帝釋。與無數諸天。眷屬圍遶。詣麤澁園。有自然風。吹門自開。有自然風。吹地令淨。有自然風。吹花散地。眾花積聚。花至于膝。
時天帝釋。於賢。善賢。二石垛上。隨意而坐。三十三王。各次第坐。
復有諸天。不得侍從。見彼園觀。不得入園。五欲娛樂。
所以者何。斯由本行。功德不同。
復有諸天。得見園林。而不得入。不得五欲。共相娛樂。
所以者何。斯由本行。功德不同。
復有諸天。得見得入。不得五欲。共相娛樂。
所以者何。斯由本行。功德不同。
復有諸天。得入得見。五欲娛樂。
所以者何。斯由本行。功德同故。
遊戲園中。五欲自娛。一日二日。至於七日。相娛樂已。各自還宮。
彼天帝釋。遊觀畵樂園。雜園。大喜園時。亦復如是。
何故名之。為麤澁園。入此園時。身體麤澁。
何故名為。畵樂園。入此園時。身體自然。有種種畵色。以為娛樂。
何故名為雜園。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除阿須倫女。放諸婇女。與諸天子。雜錯遊戲。是故名為雜園。
何故名為大喜園。入此園時。娛樂歡樂。故名大喜。
何故名為善法堂。於此堂上。思惟妙法。受清淨樂。故名善法堂。
何故名為晝度樹。此樹有神。名曰漫陀。常作伎樂。以自娛樂。故名晝度。
又彼大樹。枝條四布。花葉繁茂。如大寶雲。故名晝度。
釋提桓因左右。常有十大天子。隨從侍衛。何等為十。
一者名。因陀羅。二名。瞿夷。三名。毘樓。四名。毘樓婆提。五名。陀羅。六名。婆羅。七名。耆婆。八名。靈醯嵬。九名。物羅。十名。難頭。
釋提桓因。有大神力。威德如是。閻浮提人。所貴水花。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須乾頭花。柔軟香潔。
其陸生花。解脫花。薝蔔花。婆羅陀花。須曼周那花。婆師花。童女花。拘耶尼。
欝單曰。弗于逮。龍宮。金翅鳥宮。水陸諸花。亦復如是。
阿須倫宮。水中生花。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柔軟香潔。陸生花。殊好花。頻浮花。大頻浮花。伽伽利花。大伽伽利花。曼陀羅花。大曼陀羅花。
四天王。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所貴水陸諸花。亦復如是。
天有十法。何等為十。
一者。飛去無限數。二者。飛來無限數。三者。去無碍。四者。來無碍。五者。天身無有。皮膚骨體。筋脉血肉。六者。身無不淨。大小便利。七者。身無疲極。八者。天女不產。九者。天目不眴。十者。身隨意色。好青則青。好黃則黃。赤白眾色。隨意而現。
此是諸天十法。人有七色。
云何為七。有人金色。有人火色。有人青色。有人黃色。有人赤色。有人黑色。有人魔色。
諸天。阿須倫。有七色。亦復如是。
諸比丘。螢火之明。不如燈燭。
燈燭之明。不如炬火。
炬火之明。不如積火。
積火之明。不如四天王。宮殿城墎。瓔珞衣服。身色光明。
四天王。宮殿城墎。瓔珞衣服。身色光明。不如三十三天光明。
三十三天光明。不如焰摩天光明。
焰摩天光明。不如兜率天光明。
兜率天光明。不如化自在天光明。
化自在天光明。不如他化自在天光明。
他化自在天光明。不如梵迦夷天。宮殿衣服。身色光明。
梵迦夷天。宮殿衣服。身色光明。不如光念天光明。
光念天光明。不如遍淨天光明。
遍淨天光明。不如果實天光明。
果實天光明。不如無想天光明。
無想天光明。不如無造天。
無造天光明。不如無熱天。
無熱天光明。不如善見天。
善見天光明。不如大善天。
大善天光明。不如色究竟天。
色究竟天光明。不如地自在天。
地自在天光明。不如佛光明。
從螢火光。至佛光明。合集爾所光明。不如苦諦光明。集諦。滅諦。道諦光明。
是故。諸比丘。欲求光明者。當求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光明。當作是修行。
閻浮提人。身長三肘半。衣長七肘。廣三肘半。
瞿耶尼。弗于逮人。身亦三肘半。衣長七肘。廣三肘半。
欝單曰人。身長七肘。衣長十四肘。廣七肘。衣重一兩。
阿須倫。身長一由旬。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衣重六銖。
四天王。身長半由旬。衣長一由旬。廣半由旬。衣重半兩。
忉利天。身長一由旬。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衣重六銖。
焰摩天。身長二由旬。衣長四由旬。廣二由旬。衣重三銖。
兜率天。身長四由旬。衣長八由旬。廣四由旬。衣重一銖半。
化自在天。身長八由旬。衣長十六由旬。廣八由旬。衣重一銖。
他化自在天。身長十六由旬。衣長三十二由旬。廣十六由旬。衣重半銖。
自上諸天。各隨其身。而著衣服。
閻浮提人。壽命百歲。少出多減。
拘耶尼人。壽命二百歲。少出多減。
弗于逮人。壽三百歲。少出多減。
欝單曰人。盡壽千歲。無有增減。
餓鬼壽七萬歲。少出多減。
龍。金翅鳥。壽一劫。或有減者。
阿須倫。壽天千歲。少出多減。
四天王。壽天五百歲。少出多減。
忉利天。壽天千歲。少出多減。
焰摩天。壽天二千歲。少出多減。
兜率天。壽天四千歲。少出多減。
化自在天。壽天八千歲。少出多減。
他化自在天。壽天萬六千歲。少出多減。
梵迦夷天。壽命一劫。或有減者。
光音天。壽命二劫。或有減者。
遍淨天。壽命三劫。或有減者。
果實天。壽命四劫。或有減者。
無想天。壽命五百劫。或有減者。
無造天。壽命千劫。或有減者。
無熱天。壽命二千劫。或有減者。
善見天。壽命三千劫。或有減者。
大善見天。壽命四千劫。或有減者。
色究竟天。壽命五千劫。或有減者。
空處天。壽命萬劫。或有減者。
識處天。壽命二萬一千劫。或有減者。
不用處天。壽命四萬二千劫。或有減者。
有想無想天。壽命八萬四千劫。或有減者。
齊此為眾生。齊此為壽命。齊此為世界。齊此名為。生老病死。往來所趣。界入聚也。
佛告比丘。
一切眾生。以四食存。何謂為四。
摶細滑食。為第一。觸食。為第二。念食。為第三。識食。為第四。
彼彼眾生。所食不同。閻浮提人。種種飯。麨麵魚肉。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
拘耶尼。弗于逮人。亦食種種飯。麨麵魚肉。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
欝單曰人。唯食自然粳米。天味具足。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
龍。金翅鳥。食黿鼉魚鱉。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
阿須倫。食淨摶食。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
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食淨摶食。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
自上諸天。以禪定喜樂為食。
何等眾生觸食。卵生眾生觸食。
何等眾生念食。有眾生。因念食得存。諸根增長。壽命不絕。是為念食。
何等識食。地獄眾生。及無色天。是名識食。
閻浮提人。以金銀珍寶。穀帛奴僕。治生販賣。以自生活。
拘耶尼人。以牛羊珠寶。市易生活。
弗于逮人。以穀帛珠璣。市易自活。
欝單曰人。無有市易。治生自活。
閻浮提人。有婚姻往來。男娶女嫁。
拘耶尼人。弗于逮人。亦有婚姻。男娶女嫁。
欝單曰人。無有婚姻。男女嫁娶。
龍。金翅鳥。阿須倫。亦有婚姻。男女嫁娶。
四天王。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有婚姻。男娶女嫁。
自上諸天。無復男女。
閻浮提人。男女交會。身身相觸。以成陰陽。
拘耶尼。弗于逮。欝單曰人。亦身身相觸。以成陰陽。
龍。金翅鳥。亦身身相觸。以成陰陽。
阿須倫。身身相近。以氣成陰陽。
四天王。忉利天。亦復如是。
焰摩天。相近以成陰陽。
兜率天。執手成陰陽。
化自在天。熟視成陰陽。
他化自在天。暫視成陰陽。
自上諸天。無復婬欲。
若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身壞命終。此後識滅。泥梨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身壞命終。墮畜生中。此後識滅。畜生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身壞命終。墮餓鬼中。此後識滅。餓鬼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得生人中。此後識滅。人中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生四天王。此後識滅。四天王識初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彼天初生。如此人間。一二歲兒。自然化現。在天膝上坐。
彼天即言。
此是我子。
由行報故。自然智生。即自念言。
我由何行。今生此間。
即復自念。
我昔於人間。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由此行故。今得生天。我設於此命終。復生人間者。當淨身口意。倍復精勤。修諸善行。
兒生未久。便自覺飢。當其兒前。有自然寶器。盛天百味。自然淨食。若福多者。飯色為白。其福中者。飯色為青。其福下者。飯色為赤。彼兒以手。探飯著口中。食自然消化。如酥投火。
彼兒食訖。方自覺渴。有自然寶器。盛甘露漿。其福多者。漿色為白。其福中者。漿色為青。其福下者。漿色為赤。其兒取彼漿飲。漿自消化。如酥投火。
彼兒飲食已訖。身體長大。與餘天等。即入浴池。沐浴澡洗。以自娛樂。
自娛樂已。還出浴池。詣香樹下。香樹曲躬。手取眾香。以自塗身。
復詣劫貝衣樹。樹為曲躬。取種種衣。著其身上。
復詣莊嚴樹。樹為曲躬。取種種莊嚴。以自嚴身。
復詣鬘樹。樹為曲躬。取鬘貫首。
復詣器樹。樹為曲躬。即取寶器。
復詣果樹。樹為曲躬。取自然果。或食或含。或漉汁而飲。
復詣樂器樹。樹為曲躬。取天樂器。以清妙聲。和絃而歌。向諸園林。
彼見無數天女。鼓樂絃歌。語笑相向。其天遊觀。遂生染著。視東忘西。視西忘東。
其初生時。知自念言。
我由何行。今得生此。
當其遊處觀時。盡忘此念。於是便有。婇女侍從。
若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生忉利天。此後識滅。彼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彼天初生。如閻浮提。二三歲兒。自然化現。在天膝上。
彼天即言。
此是我男。此是我女。
亦復如是。
或有眾生。身口意善。身壞命終。生焰摩天。其天初生。如閻浮提。三四歲兒。
或有眾生。身口意善。身壞命終。生兜率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間。四五歲兒。
或有眾生。身口意善。身壞命終。生化自在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間。五六歲兒。
或有眾生。身口意善。身壞命終。生他化自在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間。六七歲兒。亦復如是。
佛告比丘。
半月三齋。云何為三。月八日齋。十四日齋。十五日齋。是為三齋。
何故於月八日齋。
常以月八日。四天王。告使者言。
汝等案行世間。觀視萬民。知有孝順父母。敬順沙門。婆羅門。宗事長老。齋戒布施。濟諸窮乏者不。
爾時使者。聞王教已。遍案行天下。知有孝順父母。宗事沙門。婆羅門。恭順長老。持戒守齋。布施窮乏者。
具觀察已。見諸世間。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濟窮乏者。還白王言。
天王。世間孝順父母。敬事師長。淨修齋戒。施諸窮乏者。甚少。甚少。
爾時四天王聞已。愁憂不悅。
答言。
咄此為哉。世人多惡。不孝父母。不事師長。不修齋戒。不施窮乏。減損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若使者。見世間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則還白天王言。
世間有人。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施諸窮乏者。
四天王聞已。即大歡喜。唱言。
善哉。我聞善言。世間乃能。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何故於十四日齋。
十四日齋時。四天王。告太子言。
汝當案行天下。觀察萬民。知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不。
太子受王教已。即案行天下。觀察萬民。知有孝順父母。宗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
具觀察已。見諸世間。有不孝順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貧乏者。還白王言。
天王。世間孝順父母。敬順師長。淨修齋戒。濟諸貧乏者。甚少。甚少。
四天王聞已。愁憂不悅言。
咄此為哉。世人多惡。不孝父母。不事師長。不修齋戒。不濟窮乏。減損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太子若見世間。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即還白王言。
天王。世間有人。孝順父母。敬順師長。勤修齋戒。施諸貧乏者。
四天王聞已。即大歡喜。唱言。
善哉。我聞善言。世間能有。孝事父母。宗敬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是故十四日齋。
何故於十五日齋。
十五日齋時。四天王。躬身自下。案行天下。觀察萬民。世間寧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不。見世間人多。不孝父母。不事師長。不勤齋戒。不施貧乏。
時四天王。詣善法殿。白帝釋言。
大王。當知世間。眾生多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貧乏。
帝釋。及忉利諸天聞已。愁憂不悅言。
咄此為哉。世人多惡。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窮乏。減損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四天王。若見世間。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還詣善法堂。白帝釋言。
世人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
帝釋。及忉利諸天。聞是語已。皆大歡喜。唱言。
善哉。世間乃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是故十五日齋戒。
是故有三齋。
爾時帝釋。欲使諸天。倍生歡喜。即說偈言。
常以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齋戒。
其人與我同。
佛告比丘。
帝釋說此偈。非為善受。非為善說。我所不可。
所以者何。彼天帝釋。婬怒癡未盡。未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我說其人。未離苦本。
若我比丘。漏盡阿羅漢。所作已辦。捨於重擔。自獲己利。盡諸有結。平等解脫。如此比丘。應說此偈。
常以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齋戒。
其人與我同。
佛告比丘。
彼比丘說此偈者。乃名善受。乃名善說。我所印可。
所以者何。彼比丘。婬怒癡盡已。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我說其人。離於苦本。
佛告比丘。
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肆。及丘塚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者。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以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國名國。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
佛告比丘。
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無有空者。
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其死時。彼守護鬼。攝其精氣。其人則死。
佛告比丘。
設有外道梵志。問言。
諸賢。若一切男女。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守護。其欲死時。彼守護鬼神。攝其精氣。其人則死者。今人何故。有為鬼神。所觸嬈者。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
設有此問。汝等應答彼言。
世人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護耳。
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有一神護耳。
若有人。修行善法。見正信行。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
譬如國王。國王大臣。有百千人。衛護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以是緣故。世人有為鬼神。所觸嬈者。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
佛告比丘。
閻浮提人。有三事。勝拘耶尼人。何等為三。
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勝拘耶尼。
拘耶尼人。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多牛。二者。多羊。三者。多珠玉。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有三事。勝弗于逮。何等為三。
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勝弗于逮。
弗于逮。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其土極廣。二者。其土極大。三者。其土極妙。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有三事。勝欝單曰。何等為三。
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勝欝單曰。
欝單曰。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無所繫屬。二者。無有我。三者。壽定千歲。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餓鬼趣。
餓鬼趣。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長壽。二者。身大。三者。他作自受。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龍。金翅鳥。
龍。金翅鳥。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長壽。二者。身大。三者。宮殿。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以上三事。勝阿須倫。
阿須倫。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宮殿高廣。二者。宮殿莊嚴。三者。宮殿清淨。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人。以此三事。勝四天王。
四天王。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長壽。二者。端正。三者。多樂。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此諸天。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長壽。二者。端正。三者。多樂。
佛告比丘。
欲界眾生。有十二種。何等為十二。
一者。地獄。二者。畜生。三者。餓鬼。四者。人。五者。阿須倫。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
色界眾生。有二十二種。
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輔天。三者。梵眾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無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淨天。十者。少淨天。十一者。無量淨天。十二者。遍淨天。十三者。嚴飾天。十四者。小嚴飾天。十五者。無量嚴飾天。十六者。嚴飾果實天。十七者。無想天。十八者。無造天。十九者。無熱天。二十者。善見天。二十一者。大善見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
無色界眾生。有四種。何等為四。
一者。空智天。二者。識智天。三者。無所有智天。四者。有想無想智天。
佛告比丘。
有四大天神。何等為四。
一者。地神。二者。水神。三者。風神。四者。火神。
昔者地神。生惡見言。
地中。無水火風。
時我知此。地神所念。即往語言。
汝當生念言。
地中。無水火風耶。
地神報言。
地中。實無水火風也。
我時語言。
汝勿生此念。謂地中。無水火風。
所以者何。地中。有水火風。但地大多故。地大得名。
佛告比丘。
我時為彼地神。次第說法。除其惡見。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
我時知其心淨。柔軟歡喜。無有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諦。苦滅諦。苦出要諦。演布開示。
爾時地神。即於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譬如淨潔白衣。易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淨。遂得法眼。無有狐疑。見法決定。不墮惡趣。不向餘道。成就無畏。
而白我言。
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
佛告比丘。
昔者水神。生惡見言。
水中。無地火風。
時地神。知彼水神。心生此見。往語水神言。
汝實起此見。言。
水中。無地火風耶。
答曰。
實爾。
地神語言。
汝勿起此見。謂水中。無地火風。
所以者何。水中。有地火風。但水大多故。水大得名。
時地神。即為說法。除其惡見。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
時地神。知彼水神。其心柔軟。歡喜信解。淨無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諦。苦滅諦。苦出要諦。演布開示。
時彼水神。即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猶如淨潔白衣。易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淨。得法眼淨。無有狐疑。決定得果。不墮惡趣。不向餘道。成就無畏。
白地神言。
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
佛告比丘。
昔者火神。生惡見言。
火中。無地水風。
時地神。水神。知彼火神。心生此見。共語火神言。
汝實起此見耶。
答曰。
實爾。
二神語言。
汝勿起此見。
所以者何。火中。有地水風。但火大多故。火大得名耳。
時二神。即為說法。除其惡見。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
二神知彼火神。其心柔軟。歡喜信解。淨無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諦。苦滅諦。苦出要諦。演布開示。
時彼火神。即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猶如淨潔白衣。易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淨。遂得法眼。無有狐疑。決定得果。不墮惡趣。不向餘道。成就無畏。
白二神言。
我今歸依。佛法聖眾。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
佛告比丘。
昔者風神。生惡見言。
風中。無地水火。
地水火神。知彼風神。生此惡見。往語之言。
汝實起此見耶。
答曰。
實爾。
三神語言。
汝勿起此見。
所以者何。風中。有地水火。但風大多故。風大得名耳。
時三神。即為說法。除其惡見。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
三神知彼風神。其心柔軟。歡喜信解。淨無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演布開示。
時彼風神。即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譬如淨潔白衣。易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淨。逮得法眼。無有狐疑。決定得果。不墮惡趣。不向餘道。成就無畏。
白三神言。
我今歸依。佛法聖眾。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願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慈心一切。不嬈眾生。
佛告比丘。
雲有四種。云何為四。
一者。白色。二者。黑色。三者。赤色。四者。紅色。
其白色者。地大偏多。
其黑色者。水大偏多。
其赤色者。火大偏多。
其紅色者。風大偏多。
其雲去地。或十里。二十里。三十里。至四十四千里。除劫初後時。雲上至光音天。
電有四種。云何為四。東方電。名身光。南方電。名難毀。西方電。名流炎。北方電。名定明。
以何緣故。虛空雲中。有此電光。
有時身光。與難毀相觸。
有時身光。與流炎相觸。
有時身光。與定明相觸。
有時難毀。與流炎相觸。
有時難毀。與定明相觸。
有時流炎。與定明相觸。
以是緣故。虛空雲中。有電光起。
復有何緣。虛空雲。有雷聲起。虛空中。有時地大。與水大相觸。有時地大。與火大相觸。有時地大。與風大相觸。有時水大。與火大相觸。有時水大。與風大相觸。以是緣故。虛空雲中。有雷聲起。
相師占雨。有五因緣。不可定知。使占者迷惑。云何為五。
一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以火大多故。燒雲不雨。是為占師。初迷惑緣。
二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有大風起。吹雲四散。入諸山間。以此緣故。相師迷惑。
三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時大阿須倫。接攬浮雲。置大海中。以此因緣。相師迷惑。
四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而雲師雨師。放逸婬亂。竟不降雨。以此因緣。相師迷惑。
五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而世間眾庶。非法放逸。行不淨行。慳貪嫉妬。所見顛倒。故使天不降雨。以此因緣。相師迷惑。
是為五因緣。相師占雨。不可定知。
長阿含經卷第二十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阿須倫品第六
佛告比丘。
須彌山北。大海水底。有羅呵。阿須倫城。縱廣八萬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城高三千由旬。廣二千由旬。其城門高。一千由旬。廣千由旬。金城銀門。銀城金門。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阿須倫王。所治小城。當大城中。名輪輸摩跋吒。縱廣六萬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城高三千由旬。廣二千由旬。其城門高。二千由旬。廣千由旬。金城銀門。銀城金門。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於其城內。別立議堂。名曰七尸利沙。堂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議堂下基。純以車璩。其柱樑純以七寶。
其堂中柱。圍千由旬。高萬由旬。當此柱下。有正法座。縱廣七百由旬。彫文刻鏤。七寶所成。堂有四戶。周匝欄楯。階亭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乃至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議堂北。有阿須倫宮殿。縱廣萬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其議堂東。有一園林。名曰娑羅。縱廣萬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其議堂南。有一園林。名曰極妙。縱廣萬由旬。如娑羅園。
其議堂西。有一園林。名曰睒摩。縱廣萬由旬。亦如娑羅園林。
其議堂北。有一園林。名曰樂林。縱廣萬由旬。亦如娑羅園林。
娑羅。極妙。二園中間。生晝度樹。下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樹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又其睒摩。樂林。二園中間。有跋難陀池。其水清涼。無有垢穢。寶塹七重。周匝砌廁。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
於其池中。生四種華。華葉縱廣一由旬。香氣流布。亦一由旬。根如車轂。其汁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無數眾鳥。相和而鳴。
又其池邊。有七重階亭。門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其阿須倫王。臣下宮殿。有縱廣萬由旬者。有九千。八千。極小宮殿。至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小阿須倫宮殿。有縱廣千由旬。九百。八百。極小宮殿。至百由旬。皆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其議堂北。有七寶階道。入於宮中。
復有階道。趣娑羅園。
復有階道。趣極妙園。
復有階道。趣睒摩園。
復有階道。趣樂林園。
復有階道。趣晝度樹。
復有階道。趣跋難陀池。
復有階道。趣大臣宮殿。
復有階道。趣小阿須倫宮殿。
若阿須倫王。欲詣娑羅園遊觀時。即念毗摩質多阿須倫王。
毗摩質多阿須倫王。復自念言。
羅呵阿須倫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無數大眾。侍從圍遶。詣羅呵阿須倫王前。於一面立。
時阿須倫王。復念波羅呵阿須倫王。
波羅呵阿須倫王。復自念言。
王今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無數大眾。侍從圍遶。詣羅呵王前。於一面立。
時阿須倫王。復念睒摩羅阿須倫王。
睒摩羅阿須倫王。復自念言。
今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無數大眾。侍從圍遶。詣羅呵王前。於一面立。
時王復念。大臣阿須倫。
大臣阿須倫。復自念言。
今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無數大眾。侍從圍遶。詣羅呵王前。於一面立。
時王復念。小阿須倫。
小阿須倫。復自念言。
今王念我。
即自莊嚴。與諸大眾。詣羅呵王前。於一面立。
時羅呵王。身著寶衣。駕乘寶車。與無數大眾。前後圍遶。詣娑羅林中。有自然風。吹門自開。有自然風。吹地令淨。有自然風。吹花散地。花至於膝。
時羅呵王。入此園已。共相娛樂。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娛樂訖已。便還本宮。其後遊觀。極妙園林。睒摩園林。樂園林。亦復如是。
時羅呵王。常有五大阿須倫。侍衛左右。
一名。提持。二名。雄力。三名。武夷。四名。頭首。五名。摧伏。
此五大阿須倫。常侍衛左右。
其羅呵王宮殿。在大海水下。海水在上。四風所持。
一名。住風。二名。持風。三名。不動。四者。堅固。
持大海水。懸處虛空。猶如浮雲。去阿須倫宮。一萬由旬。終不墮落。
阿須倫王。福報功德。威神如是。
四天王品第七
佛告比丘。
須彌山王東。千由旬。提頭賴吒天王城。名賢上。縱廣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須彌山南。千由旬。有毗樓勒天王城。名善見。縱廣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須彌山西。千由旬。有毗樓婆叉天王城。名周羅善見。縱廣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須彌山北。千由旬。有毗沙門天王。王有三城。
一名。可畏。二名。天敬。三名。眾歸。
各各縱廣。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眾歸城北。有園林。名伽毗延頭。縱廣四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園城中間有池。名那隣尼。縱廣四十由旬。其水清澄。無有垢穢。以七寶塹。廁砌其邊。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中生蓮花。青黃赤白雜色。光照半由旬。其香芬薰。聞半由旬。又其花根。大如車轂。其汁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除日月宮殿。諸四天王宮殿。縱廣四十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其諸宮殿。有四十由旬。二十由旬。極小縱廣五由旬。
從眾歸城。有寶階道。至賢上城。
復有階道。至善見城。
復有階道。至周羅善見城。
復有階道。至可畏城。天敬城。
復有階道。至伽毗延頭園。
復有階道。至那隣尼池。
復有階道。至四天王。大臣宮殿。
若毘沙門天王。欲詣伽毘延頭園遊觀時。即念提頭賴天王。
提頭賴天王。復自念言。
今毘沙門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與無數乾沓和神。前後圍遶。詣毘沙門天王前。於一面立。
時毘沙門王。復念毘樓勒天王。
毘樓勒天王。復自念言。
今毘沙門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與無數究槃荼神。前後圍遶。詣毘沙門天王前。於一面立。
毘沙門王。復念毘樓婆叉。
毘樓婆叉。復自念言。
今毘沙門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無數龍神。前後圍遶。詣毘沙門王前。於一面立。
毘沙門王。復念四天王大臣。
四天王大臣。復自念言。
今毘沙門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無數諸天。前後導從。詣毘沙門天王前。於一面立。
時毘沙門天王。即自莊嚴。著寶飾衣。駕乘寶車。與無數百千天神。詣伽毘延頭園。有自然風。吹門自開。有自然風。吹地令淨。有自然風。吹花散地。花至於膝。
時王在園。共相娛樂。一日二日。乃至七日。遊觀訖已。還歸本宮。
毘沙門王。常有五大鬼神。侍衛左右。
一名。般闍樓。二名。檀陀羅。三名。醯摩跋陀。四名。提偈羅。五名。修逸路摩。
此五鬼神。常隨侍衛。
毘沙門王。福報功德。威神如是。
忉利天品第八
佛告比丘。
須彌山王頂上。有三十三天城。縱廣八萬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城高百由旬。上廣六十由旬。城門高六十由旬。廣三十由旬。相去五百由旬。有一門。其一一門。有五百鬼神。守侍衛護。三十三天。金城銀門。銀城金門。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其大城內。復有小城。縱廣六萬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城高百由旬。廣六十由旬。城門相去。五百由旬。高六十由旬。廣三十由旬。一一城門。有五百鬼神。侍衛門側。守護三十三天。金城銀門。銀城金門。水精城琉璃門。琉璃城水精門。赤珠城馬瑙門。馬瑙城赤珠門。車璩城眾寶門。
其欄楯者。金欄銀桄。銀欄金桄。水精欄琉璃桄。琉璃欄水精桄。赤珠欄馬瑙桄。馬瑙欄赤珠桄。車璩欄眾寶桄。其欄楯上有寶羅網。其金羅網下。懸銀鈴。其銀羅網下。懸金鈴。琉璃羅網。懸水精鈴。水精羅網。懸琉璃鈴。赤珠羅網。懸馬瑙鈴。馬瑙羅網。懸赤珠鈴。車璩羅網。懸眾寶鈴。
其金樹者。金根金枝。銀葉花實。其銀樹者。銀根銀枝。金葉花實。其水精樹。水精根枝。琉璃花葉。其琉璃樹。琉璃根枝。水精花葉。其赤珠樹。赤珠根枝。馬瑙花葉。馬瑙樹者。馬瑙根枝。赤珠花葉。車璩樹者。車璩根枝。眾寶花葉。
其七重城。城有四門。門有欄楯。七重城上。皆有樓閣。臺觀周匝圍遶。有園林浴池。生眾寶花。雜色參間。寶樹行列。華果繁茂。香風四起。悅可人心。鳧雁鴛鴦。異類奇鳥。無數千種。相和而鳴。
其小城外中間。有伊羅鉢龍宮。縱廣六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其善見城內。有善法堂。縱廣百由旬。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其堂下基。純以真金。上覆琉璃。其堂中柱。圍十由旬。高百由旬。當其柱下。敷天帝御座。縱廣一由旬。雜色間廁。以七寶成。其座柔軟。軟若天衣。夾座兩邊。左右十六座。
堂有四門。周匝欄楯。以七寶成。其堂階道。縱廣五百由旬。門郭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善見堂北。有帝釋宮殿。縱廣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善見堂東。有園林。名曰麤澁。縱廣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麤澁園中。有二石垛。天金校飾。
一名。賢。二名。善賢。
縱廣各五十由旬。其石柔軟。軟若天衣。
善見宮南。有園林。名曰畫樂。縱廣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園內有二石垛。七寶所成。
一名。晝。二名。善晝。
各縱廣五十由旬。其垛柔軟。軟若天衣。
善見堂西。有園林。名雜。縱廣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園中。有二石垛。
一名。善見。二名。順善見。
天金校飾。七寶所成。各縱廣五十由旬。其垛柔軟。軟若天衣。
善見堂北。有園林。名曰大喜。縱廣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園中。有二石垛。
一名。喜。二名。大喜。
車璩校飾。縱廣五十由旬。其垛柔軟。軟若天衣。
其麤澁園。畵樂園中間。有難陀池。縱廣百由旬。其水清澄。無有垢穢。七重寶塹。周匝砌廁。欄楯七重。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其池四面。有四梯陛。周匝欄楯。間以七寶。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又其池中。生四種花。青黃赤白。紅縹雜色間廁。其一花葉。蔭一由旬。香氣芬熏。聞一由旬。根如車轂。其汁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其池四面。
復有園林。其雜園林。大喜園林。二園中間。有樹名晝度。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樹外空亭。縱廣五百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餘忉利天宮殿。縱廣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諸宮殿。有縱廣九百。八百。極小百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諸小天宮。縱廣百由旬。有九十。八十。極小。至十二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圍遶。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善見堂北。有二階道。至帝釋宮殿。
善見堂東。有二階道。至麤澁園。
復有階道。至畵樂園觀。
復有階道。至雜園中。
復有階道。至大喜園。
復有階道。至大喜池。
復有階道。至晝度樹。
復有階道。至三十三天宮。
復有階道。至諸天宮。
復有階道。至伊羅鉢龍王宮。
若天帝釋。欲麤澁園中遊觀時。即念三十三天臣。
三十三天臣。即自念言。
今帝釋念我。
即自莊嚴。駕乘寶車。與無數眾。前後圍遶。至帝釋前。於一面立。
帝釋復念。其餘諸天。
諸天念言。
今帝釋念我。
即自莊嚴。與諸天眾相隨。至帝釋前。於一面立。
帝釋復念。伊羅鉢龍王。
伊羅鉢龍王。復自念言。
今帝釋念我。
龍王即自變身。出三十三頭。一一頭。有六牙。一一牙。有七浴池。一一浴池。有七大蓮華。一一蓮花。有一百葉。一一花葉。有七玉女。鼓樂絃歌。抃舞其上。
時彼龍王。作此化已。詣帝釋前。於一面立。
時釋提桓因。著眾寶飾。瓔珞其身。坐伊羅鉢龍王。第一頂上。其次兩邊。各有十六天王。在龍頂上。次第而坐。
時天帝釋。與無數諸天。眷屬圍遶。詣麤澁園。有自然風。吹門自開。有自然風。吹地令淨。有自然風。吹花散地。眾花積聚。花至于膝。
時天帝釋。於賢。善賢。二石垛上。隨意而坐。三十三王。各次第坐。
復有諸天。不得侍從。見彼園觀。不得入園。五欲娛樂。
所以者何。斯由本行。功德不同。
復有諸天。得見園林。而不得入。不得五欲。共相娛樂。
所以者何。斯由本行。功德不同。
復有諸天。得見得入。不得五欲。共相娛樂。
所以者何。斯由本行。功德不同。
復有諸天。得入得見。五欲娛樂。
所以者何。斯由本行。功德同故。
遊戲園中。五欲自娛。一日二日。至於七日。相娛樂已。各自還宮。
彼天帝釋。遊觀畵樂園。雜園。大喜園時。亦復如是。
何故名之。為麤澁園。入此園時。身體麤澁。
何故名為。畵樂園。入此園時。身體自然。有種種畵色。以為娛樂。
何故名為雜園。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除阿須倫女。放諸婇女。與諸天子。雜錯遊戲。是故名為雜園。
何故名為大喜園。入此園時。娛樂歡樂。故名大喜。
何故名為善法堂。於此堂上。思惟妙法。受清淨樂。故名善法堂。
何故名為晝度樹。此樹有神。名曰漫陀。常作伎樂。以自娛樂。故名晝度。
又彼大樹。枝條四布。花葉繁茂。如大寶雲。故名晝度。
釋提桓因左右。常有十大天子。隨從侍衛。何等為十。
一者名。因陀羅。二名。瞿夷。三名。毘樓。四名。毘樓婆提。五名。陀羅。六名。婆羅。七名。耆婆。八名。靈醯嵬。九名。物羅。十名。難頭。
釋提桓因。有大神力。威德如是。閻浮提人。所貴水花。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須乾頭花。柔軟香潔。
其陸生花。解脫花。薝蔔花。婆羅陀花。須曼周那花。婆師花。童女花。拘耶尼。
欝單曰。弗于逮。龍宮。金翅鳥宮。水陸諸花。亦復如是。
阿須倫宮。水中生花。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柔軟香潔。陸生花。殊好花。頻浮花。大頻浮花。伽伽利花。大伽伽利花。曼陀羅花。大曼陀羅花。
四天王。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所貴水陸諸花。亦復如是。
天有十法。何等為十。
一者。飛去無限數。二者。飛來無限數。三者。去無碍。四者。來無碍。五者。天身無有。皮膚骨體。筋脉血肉。六者。身無不淨。大小便利。七者。身無疲極。八者。天女不產。九者。天目不眴。十者。身隨意色。好青則青。好黃則黃。赤白眾色。隨意而現。
此是諸天十法。人有七色。
云何為七。有人金色。有人火色。有人青色。有人黃色。有人赤色。有人黑色。有人魔色。
諸天。阿須倫。有七色。亦復如是。
諸比丘。螢火之明。不如燈燭。
燈燭之明。不如炬火。
炬火之明。不如積火。
積火之明。不如四天王。宮殿城墎。瓔珞衣服。身色光明。
四天王。宮殿城墎。瓔珞衣服。身色光明。不如三十三天光明。
三十三天光明。不如焰摩天光明。
焰摩天光明。不如兜率天光明。
兜率天光明。不如化自在天光明。
化自在天光明。不如他化自在天光明。
他化自在天光明。不如梵迦夷天。宮殿衣服。身色光明。
梵迦夷天。宮殿衣服。身色光明。不如光念天光明。
光念天光明。不如遍淨天光明。
遍淨天光明。不如果實天光明。
果實天光明。不如無想天光明。
無想天光明。不如無造天。
無造天光明。不如無熱天。
無熱天光明。不如善見天。
善見天光明。不如大善天。
大善天光明。不如色究竟天。
色究竟天光明。不如地自在天。
地自在天光明。不如佛光明。
從螢火光。至佛光明。合集爾所光明。不如苦諦光明。集諦。滅諦。道諦光明。
是故。諸比丘。欲求光明者。當求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光明。當作是修行。
閻浮提人。身長三肘半。衣長七肘。廣三肘半。
瞿耶尼。弗于逮人。身亦三肘半。衣長七肘。廣三肘半。
欝單曰人。身長七肘。衣長十四肘。廣七肘。衣重一兩。
阿須倫。身長一由旬。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衣重六銖。
四天王。身長半由旬。衣長一由旬。廣半由旬。衣重半兩。
忉利天。身長一由旬。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衣重六銖。
焰摩天。身長二由旬。衣長四由旬。廣二由旬。衣重三銖。
兜率天。身長四由旬。衣長八由旬。廣四由旬。衣重一銖半。
化自在天。身長八由旬。衣長十六由旬。廣八由旬。衣重一銖。
他化自在天。身長十六由旬。衣長三十二由旬。廣十六由旬。衣重半銖。
自上諸天。各隨其身。而著衣服。
閻浮提人。壽命百歲。少出多減。
拘耶尼人。壽命二百歲。少出多減。
弗于逮人。壽三百歲。少出多減。
欝單曰人。盡壽千歲。無有增減。
餓鬼壽七萬歲。少出多減。
龍。金翅鳥。壽一劫。或有減者。
阿須倫。壽天千歲。少出多減。
四天王。壽天五百歲。少出多減。
忉利天。壽天千歲。少出多減。
焰摩天。壽天二千歲。少出多減。
兜率天。壽天四千歲。少出多減。
化自在天。壽天八千歲。少出多減。
他化自在天。壽天萬六千歲。少出多減。
梵迦夷天。壽命一劫。或有減者。
光音天。壽命二劫。或有減者。
遍淨天。壽命三劫。或有減者。
果實天。壽命四劫。或有減者。
無想天。壽命五百劫。或有減者。
無造天。壽命千劫。或有減者。
無熱天。壽命二千劫。或有減者。
善見天。壽命三千劫。或有減者。
大善見天。壽命四千劫。或有減者。
色究竟天。壽命五千劫。或有減者。
空處天。壽命萬劫。或有減者。
識處天。壽命二萬一千劫。或有減者。
不用處天。壽命四萬二千劫。或有減者。
有想無想天。壽命八萬四千劫。或有減者。
齊此為眾生。齊此為壽命。齊此為世界。齊此名為。生老病死。往來所趣。界入聚也。
佛告比丘。
一切眾生。以四食存。何謂為四。
摶細滑食。為第一。觸食。為第二。念食。為第三。識食。為第四。
彼彼眾生。所食不同。閻浮提人。種種飯。麨麵魚肉。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
拘耶尼。弗于逮人。亦食種種飯。麨麵魚肉。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
欝單曰人。唯食自然粳米。天味具足。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
龍。金翅鳥。食黿鼉魚鱉。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
阿須倫。食淨摶食。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
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食淨摶食。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
自上諸天。以禪定喜樂為食。
何等眾生觸食。卵生眾生觸食。
何等眾生念食。有眾生。因念食得存。諸根增長。壽命不絕。是為念食。
何等識食。地獄眾生。及無色天。是名識食。
閻浮提人。以金銀珍寶。穀帛奴僕。治生販賣。以自生活。
拘耶尼人。以牛羊珠寶。市易生活。
弗于逮人。以穀帛珠璣。市易自活。
欝單曰人。無有市易。治生自活。
閻浮提人。有婚姻往來。男娶女嫁。
拘耶尼人。弗于逮人。亦有婚姻。男娶女嫁。
欝單曰人。無有婚姻。男女嫁娶。
龍。金翅鳥。阿須倫。亦有婚姻。男女嫁娶。
四天王。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有婚姻。男娶女嫁。
自上諸天。無復男女。
閻浮提人。男女交會。身身相觸。以成陰陽。
拘耶尼。弗于逮。欝單曰人。亦身身相觸。以成陰陽。
龍。金翅鳥。亦身身相觸。以成陰陽。
阿須倫。身身相近。以氣成陰陽。
四天王。忉利天。亦復如是。
焰摩天。相近以成陰陽。
兜率天。執手成陰陽。
化自在天。熟視成陰陽。
他化自在天。暫視成陰陽。
自上諸天。無復婬欲。
若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身壞命終。此後識滅。泥梨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身壞命終。墮畜生中。此後識滅。畜生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身壞命終。墮餓鬼中。此後識滅。餓鬼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得生人中。此後識滅。人中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或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生四天王。此後識滅。四天王識初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彼天初生。如此人間。一二歲兒。自然化現。在天膝上坐。
彼天即言。
此是我子。
由行報故。自然智生。即自念言。
我由何行。今生此間。
即復自念。
我昔於人間。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由此行故。今得生天。我設於此命終。復生人間者。當淨身口意。倍復精勤。修諸善行。
兒生未久。便自覺飢。當其兒前。有自然寶器。盛天百味。自然淨食。若福多者。飯色為白。其福中者。飯色為青。其福下者。飯色為赤。彼兒以手。探飯著口中。食自然消化。如酥投火。
彼兒食訖。方自覺渴。有自然寶器。盛甘露漿。其福多者。漿色為白。其福中者。漿色為青。其福下者。漿色為赤。其兒取彼漿飲。漿自消化。如酥投火。
彼兒飲食已訖。身體長大。與餘天等。即入浴池。沐浴澡洗。以自娛樂。
自娛樂已。還出浴池。詣香樹下。香樹曲躬。手取眾香。以自塗身。
復詣劫貝衣樹。樹為曲躬。取種種衣。著其身上。
復詣莊嚴樹。樹為曲躬。取種種莊嚴。以自嚴身。
復詣鬘樹。樹為曲躬。取鬘貫首。
復詣器樹。樹為曲躬。即取寶器。
復詣果樹。樹為曲躬。取自然果。或食或含。或漉汁而飲。
復詣樂器樹。樹為曲躬。取天樂器。以清妙聲。和絃而歌。向諸園林。
彼見無數天女。鼓樂絃歌。語笑相向。其天遊觀。遂生染著。視東忘西。視西忘東。
其初生時。知自念言。
我由何行。今得生此。
當其遊處觀時。盡忘此念。於是便有。婇女侍從。
若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生忉利天。此後識滅。彼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彼天初生。如閻浮提。二三歲兒。自然化現。在天膝上。
彼天即言。
此是我男。此是我女。
亦復如是。
或有眾生。身口意善。身壞命終。生焰摩天。其天初生。如閻浮提。三四歲兒。
或有眾生。身口意善。身壞命終。生兜率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間。四五歲兒。
或有眾生。身口意善。身壞命終。生化自在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間。五六歲兒。
或有眾生。身口意善。身壞命終。生他化自在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間。六七歲兒。亦復如是。
佛告比丘。
半月三齋。云何為三。月八日齋。十四日齋。十五日齋。是為三齋。
何故於月八日齋。
常以月八日。四天王。告使者言。
汝等案行世間。觀視萬民。知有孝順父母。敬順沙門。婆羅門。宗事長老。齋戒布施。濟諸窮乏者不。
爾時使者。聞王教已。遍案行天下。知有孝順父母。宗事沙門。婆羅門。恭順長老。持戒守齋。布施窮乏者。
具觀察已。見諸世間。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濟窮乏者。還白王言。
天王。世間孝順父母。敬事師長。淨修齋戒。施諸窮乏者。甚少。甚少。
爾時四天王聞已。愁憂不悅。
答言。
咄此為哉。世人多惡。不孝父母。不事師長。不修齋戒。不施窮乏。減損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若使者。見世間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則還白天王言。
世間有人。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施諸窮乏者。
四天王聞已。即大歡喜。唱言。
善哉。我聞善言。世間乃能。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何故於十四日齋。
十四日齋時。四天王。告太子言。
汝當案行天下。觀察萬民。知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不。
太子受王教已。即案行天下。觀察萬民。知有孝順父母。宗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
具觀察已。見諸世間。有不孝順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貧乏者。還白王言。
天王。世間孝順父母。敬順師長。淨修齋戒。濟諸貧乏者。甚少。甚少。
四天王聞已。愁憂不悅言。
咄此為哉。世人多惡。不孝父母。不事師長。不修齋戒。不濟窮乏。減損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太子若見世間。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即還白王言。
天王。世間有人。孝順父母。敬順師長。勤修齋戒。施諸貧乏者。
四天王聞已。即大歡喜。唱言。
善哉。我聞善言。世間能有。孝事父母。宗敬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是故十四日齋。
何故於十五日齋。
十五日齋時。四天王。躬身自下。案行天下。觀察萬民。世間寧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不。見世間人多。不孝父母。不事師長。不勤齋戒。不施貧乏。
時四天王。詣善法殿。白帝釋言。
大王。當知世間。眾生多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貧乏。
帝釋。及忉利諸天聞已。愁憂不悅言。
咄此為哉。世人多惡。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窮乏。減損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
四天王。若見世間。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還詣善法堂。白帝釋言。
世人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
帝釋。及忉利諸天。聞是語已。皆大歡喜。唱言。
善哉。世間乃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是故十五日齋戒。
是故有三齋。
爾時帝釋。欲使諸天。倍生歡喜。即說偈言。
常以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齋戒。
其人與我同。
佛告比丘。
帝釋說此偈。非為善受。非為善說。我所不可。
所以者何。彼天帝釋。婬怒癡未盡。未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我說其人。未離苦本。
若我比丘。漏盡阿羅漢。所作已辦。捨於重擔。自獲己利。盡諸有結。平等解脫。如此比丘。應說此偈。
常以月八日。
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齋戒。
其人與我同。
佛告比丘。
彼比丘說此偈者。乃名善受。乃名善說。我所印可。
所以者何。彼比丘。婬怒癡盡已。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我說其人。離於苦本。
佛告比丘。
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肆。及丘塚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者。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以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國名國。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
佛告比丘。
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無有空者。
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其死時。彼守護鬼。攝其精氣。其人則死。
佛告比丘。
設有外道梵志。問言。
諸賢。若一切男女。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守護。其欲死時。彼守護鬼神。攝其精氣。其人則死者。今人何故。有為鬼神。所觸嬈者。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
設有此問。汝等應答彼言。
世人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護耳。
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有一神護耳。
若有人。修行善法。見正信行。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
譬如國王。國王大臣。有百千人。衛護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以是緣故。世人有為鬼神。所觸嬈者。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
佛告比丘。
閻浮提人。有三事。勝拘耶尼人。何等為三。
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勝拘耶尼。
拘耶尼人。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多牛。二者。多羊。三者。多珠玉。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有三事。勝弗于逮。何等為三。
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勝弗于逮。
弗于逮。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其土極廣。二者。其土極大。三者。其土極妙。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有三事。勝欝單曰。何等為三。
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
以此三事。勝欝單曰。
欝單曰。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無所繫屬。二者。無有我。三者。壽定千歲。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餓鬼趣。
餓鬼趣。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長壽。二者。身大。三者。他作自受。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龍。金翅鳥。
龍。金翅鳥。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長壽。二者。身大。三者。宮殿。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以上三事。勝阿須倫。
阿須倫。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宮殿高廣。二者。宮殿莊嚴。三者。宮殿清淨。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人。以此三事。勝四天王。
四天王。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長壽。二者。端正。三者。多樂。
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
此諸天。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
一者。長壽。二者。端正。三者。多樂。
佛告比丘。
欲界眾生。有十二種。何等為十二。
一者。地獄。二者。畜生。三者。餓鬼。四者。人。五者。阿須倫。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
色界眾生。有二十二種。
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輔天。三者。梵眾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無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淨天。十者。少淨天。十一者。無量淨天。十二者。遍淨天。十三者。嚴飾天。十四者。小嚴飾天。十五者。無量嚴飾天。十六者。嚴飾果實天。十七者。無想天。十八者。無造天。十九者。無熱天。二十者。善見天。二十一者。大善見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
無色界眾生。有四種。何等為四。
一者。空智天。二者。識智天。三者。無所有智天。四者。有想無想智天。
佛告比丘。
有四大天神。何等為四。
一者。地神。二者。水神。三者。風神。四者。火神。
昔者地神。生惡見言。
地中。無水火風。
時我知此。地神所念。即往語言。
汝當生念言。
地中。無水火風耶。
地神報言。
地中。實無水火風也。
我時語言。
汝勿生此念。謂地中。無水火風。
所以者何。地中。有水火風。但地大多故。地大得名。
佛告比丘。
我時為彼地神。次第說法。除其惡見。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
我時知其心淨。柔軟歡喜。無有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諦。苦滅諦。苦出要諦。演布開示。
爾時地神。即於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譬如淨潔白衣。易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淨。遂得法眼。無有狐疑。見法決定。不墮惡趣。不向餘道。成就無畏。
而白我言。
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
佛告比丘。
昔者水神。生惡見言。
水中。無地火風。
時地神。知彼水神。心生此見。往語水神言。
汝實起此見。言。
水中。無地火風耶。
答曰。
實爾。
地神語言。
汝勿起此見。謂水中。無地火風。
所以者何。水中。有地火風。但水大多故。水大得名。
時地神。即為說法。除其惡見。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
時地神。知彼水神。其心柔軟。歡喜信解。淨無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諦。苦滅諦。苦出要諦。演布開示。
時彼水神。即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猶如淨潔白衣。易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淨。得法眼淨。無有狐疑。決定得果。不墮惡趣。不向餘道。成就無畏。
白地神言。
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
佛告比丘。
昔者火神。生惡見言。
火中。無地水風。
時地神。水神。知彼火神。心生此見。共語火神言。
汝實起此見耶。
答曰。
實爾。
二神語言。
汝勿起此見。
所以者何。火中。有地水風。但火大多故。火大得名耳。
時二神。即為說法。除其惡見。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
二神知彼火神。其心柔軟。歡喜信解。淨無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諦。苦滅諦。苦出要諦。演布開示。
時彼火神。即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猶如淨潔白衣。易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淨。遂得法眼。無有狐疑。決定得果。不墮惡趣。不向餘道。成就無畏。
白二神言。
我今歸依。佛法聖眾。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
佛告比丘。
昔者風神。生惡見言。
風中。無地水火。
地水火神。知彼風神。生此惡見。往語之言。
汝實起此見耶。
答曰。
實爾。
三神語言。
汝勿起此見。
所以者何。風中。有地水火。但風大多故。風大得名耳。
時三神。即為說法。除其惡見。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
三神知彼風神。其心柔軟。歡喜信解。淨無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演布開示。
時彼風神。即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譬如淨潔白衣。易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淨。逮得法眼。無有狐疑。決定得果。不墮惡趣。不向餘道。成就無畏。
白三神言。
我今歸依。佛法聖眾。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願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慈心一切。不嬈眾生。
佛告比丘。
雲有四種。云何為四。
一者。白色。二者。黑色。三者。赤色。四者。紅色。
其白色者。地大偏多。
其黑色者。水大偏多。
其赤色者。火大偏多。
其紅色者。風大偏多。
其雲去地。或十里。二十里。三十里。至四十四千里。除劫初後時。雲上至光音天。
電有四種。云何為四。東方電。名身光。南方電。名難毀。西方電。名流炎。北方電。名定明。
以何緣故。虛空雲中。有此電光。
有時身光。與難毀相觸。
有時身光。與流炎相觸。
有時身光。與定明相觸。
有時難毀。與流炎相觸。
有時難毀。與定明相觸。
有時流炎。與定明相觸。
以是緣故。虛空雲中。有電光起。
復有何緣。虛空雲。有雷聲起。虛空中。有時地大。與水大相觸。有時地大。與火大相觸。有時地大。與風大相觸。有時水大。與火大相觸。有時水大。與風大相觸。以是緣故。虛空雲中。有雷聲起。
相師占雨。有五因緣。不可定知。使占者迷惑。云何為五。
一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以火大多故。燒雲不雨。是為占師。初迷惑緣。
二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有大風起。吹雲四散。入諸山間。以此緣故。相師迷惑。
三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時大阿須倫。接攬浮雲。置大海中。以此因緣。相師迷惑。
四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而雲師雨師。放逸婬亂。竟不降雨。以此因緣。相師迷惑。
五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而世間眾庶。非法放逸。行不淨行。慳貪嫉妬。所見顛倒。故使天不降雨。以此因緣。相師迷惑。
是為五因緣。相師占雨。不可定知。
長阿含經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