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為莊嚴。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俱。從彼種種。異佛剎來。是諸菩薩摩訶薩。無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遊戲。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自心現境界。善解其義。種種眾生。種種心色。無量度門。隨類普現。於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通達。
爾時大慧菩薩。與摩帝菩薩。俱遊一切。諸佛剎土。承佛神力。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讚曰。
世間離生滅。
猶如虛空華。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遠離於心識。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
世間恒如夢。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
煩惱及爾炎。
常清淨無相。
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槃。
無有涅槃佛。
無有佛涅槃。
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
是二悉俱離。
牟尼寂靜觀。
是則遠離生。
是名為不取。
今世後世淨。
爾時大慧菩薩。偈讚佛已。自說姓名。
我名為大慧。
通達於大乘。
今以百八義。
仰諮尊中上。
世間解之士。
聞彼所說偈。
觀察一切眾。
告諸佛子言。
汝等諸佛子。
今皆恣所問。
我當為汝說。
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承佛所聽。頂禮佛足。合掌恭敬。以偈問曰。
云何淨其念。
云何念增長。
云何見癡惑。
云何惑增長。
何故剎土化。
相及諸外道。
云何無受欲。
何故名無受。
何故名佛子。
解脫至何所。
誰縛誰解脫。
何等禪境界。
云何有三乘。
唯願為解說。
緣起何所生。
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異說。
云何為增長。
云何無色定。
及以滅正受。
云何為想滅。
何因從定覺。
云何所作生。
進去及持身。
云何現分別。
云何生諸地。
破三有者誰。
何處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
云何最勝子。
何因得神通。
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
最勝為我說。
云何名為藏。
云何意及識。
云何生與滅。
云何見已還。
云何為種姓。
非種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
及與非我義。
云何無眾生。
云何世俗說。
云何為斷見。
及常見不生。
云何佛外道。
其相不相違。
云何當來世。
種種諸異部。
云何空何因。
云何剎那壞。
云何胎藏生。
云何世不動。
何因如幻夢。
及揵闥婆城。
世間熱時炎。
及與水月光。
何因說覺支。
及與菩提分。
云何國土亂。
云何作有見。
云何不生滅。
世如虛空華。
云何覺世間。
云何說離字。
離妄想者誰。
云何虛空譬。
如實有幾種。
幾波羅蜜心。
何因度諸地。
誰至無所受。
何等二無我。
云何爾炎淨。
諸智有幾種。
幾戒眾生性。
誰生諸寶性。
摩尼真珠等。
誰生諸語言。
眾生種種性。
明處及伎術。
誰之所顯示。
伽陀有幾種。
長頌及短頌。
成為有幾種。
云何名為論。
云何生飲食。
及生諸愛欲。
云何名為王。
轉輪及小王。
云何守護國。
諸天有幾種。
云何名為地。
星宿及日月。
解脫修行者。
是各有幾種。
弟子有幾種。
云何阿闍梨。
佛復有幾種。
復有幾種生。
魔及諸異學。
彼各有幾種。
自性及與心。
彼復各幾種。
云何施設量。
唯願最勝說。
云何空風雲。
云何念聰明。
云何為林樹。
云何為蔓草。
云何象馬鹿。
云何而捕取。
云何為卑陋。
何因而卑陋。
云何六師攝。
云何一闡提。
男女及不男。
斯皆云何生。
云何修行退。
云何修行生。
禪師以何法。
建立何等人。
眾生生諸趣。
何相何像類。
云何為財富。
何因致財富。
云何為釋種。
何因有釋種。
云何甘蔗種。
無上尊願說。
云何長苦仙。
彼云何教授。
如來云何於。
一切時剎現。
種種名色類。
最勝子圍遶。
云何不食肉。
云何制斷肉。
食肉諸種類。
何因故食肉。
云何日月形。
須彌及蓮華。
師子勝相剎。
側住覆世界。
如因陀羅網。
或悉諸珍寶。
箜篌細腰鼓。
狀種種諸華。
或離日月光。
如是等無量。
云何為化佛。
云何報生佛。
云何如如佛。
云何智慧佛。
云何於欲界。
不成等正覺。
何故色究竟。
離欲得菩提。
善逝般涅槃。
誰當持正法。
天師住久如。
正法幾時住。
悉檀及與見。
各復有幾種。
毘尼比丘分/。
云何何因緣。
彼諸最勝子。
緣覺及聲聞。
何因百變易。
云何百無受。
云何世俗通。
云何出世間。
云何為七地。
唯願為演說。
僧伽有幾種。
云何為壞僧。
云何醫方論。
是復何因緣。
何故大牟尼。
唱說如是言。
迦葉拘留孫。
拘那含是我。
何故說斷常。
及與我無我。
何不一切時。
演說真實義。
而復為眾生。
分別說心量。
何因男女林。
訶梨阿摩勒。
雞羅及鐵圍。
金剛等諸山。
無量寶莊嚴。
仙闥婆充滿。
無上世間解。
聞彼所說偈。
大乘諸度門。
諸佛心第一。
善哉善哉問。
大慧善諦聽。
我今當次第。
如汝所問說。
生及與不生。
涅槃空剎那。
趣至無自性。
佛諸波羅蜜。
佛子與聲聞。
緣覺諸外道。
及與無色行。
如是種種事。
須彌巨海山。
洲渚剎土地。
星宿及日月。
外道天修羅。
解脫自在通。
力禪三摩提。
滅及如意足。
覺支及道品。
諸禪定無量。
諸陰身往來。
正受滅盡定。
三昧起心說。
心意及與識。
無我法有五。
自性想所想。
及與現二見。
乘及諸種性。
金銀摩尼等。
一闡提大種。
荒亂及一佛。
智爾焰得向。
眾生有無有。
象馬諸禽獸。
云何而捕取。
譬因成悉檀。
及與作所作。
欝林迷惑通。
心量不現有。
諸地不相至。
百變百無受。
醫方工巧論。
伎術諸明處。
諸山須彌地。
巨海日月量。
下中上眾生。
身各幾微塵。
一一剎幾塵。
弓弓數有幾。
肘步拘樓舍。
半由延由延。
兔毫窓塵蟻。
羊毛䵃麥塵。
鉢他幾䵃麥。
阿羅䵃麥幾。
獨籠那佉梨。
勒叉及舉利。
乃至頻婆羅。
是各有幾數。
為有幾阿㝹。
名舍梨沙婆。
幾舍梨沙婆。
名為一賴提。
幾賴提摩沙。
為摩沙陀那。
幾摩沙陀那。
名為陀那羅。
復幾陀那羅。
為迦梨沙那。
幾迦梨沙那。
為成一波羅。
此等積聚相。
幾波羅彌樓。
是等所應請。
何須問餘事。
聲聞辟支佛。
佛及最勝子。
身各有幾數。
何故不問此。
火焰幾阿㝹。
風阿㝹復幾。
根根幾阿㝹。
毛孔眉毛幾。
護財自在王。
轉輪聖帝王。
云何王守護。
云何為解脫。
廣說及句說。
如汝之所問。
眾生種種欲。
種種諸飲食。
云何男女林。
金剛堅固山。
云何如幻夢。
野鹿渴愛譬。
云何山天仙。
揵闥婆莊嚴。
解脫至何所。
誰縛誰解脫。
云何禪境界。
變化及外道。
云何無因作。
云何有因作。
有因無因作。
及非有無因。
云何現已滅。
云何淨諸覺。
云何諸覺轉。
及轉諸所作。
云何斷諸想。
云何三昧起。
破三有者誰。
何處為何身。
云何無眾生。
而說有吾我。
云何世俗說。
唯願廣分別。
所問相云何。
及所問非我。
云何為胎藏。
及種種異身。
云何斷常見。
云何心得定。
言說及諸智。
戒種性佛子。
云何成及論。
云何師弟子。
種種諸眾生。
斯等復云何。
云何為飲食。
聰明廣施設。
云何樹葛縢。
最勝子所問。
云何種種剎。
仙人長苦行。
云何為族姓。
從何師受學。
云何為醜陋。
云何人修行。
欲界何不覺。
阿迦膩吒成。
云何俗神通。
云何為比丘。
云何為化佛。
云何為報佛。
云何為如如。
平等智慧佛。
云何為眾僧。
佛子如是問。
箜篌腰鼓花。
剎土離光明。
心地者有七。
所問皆如實。
此及餘眾多。
佛子所應問。
一一相相應。
遠離諸見過。
悉檀離言說。
我今當顯示。
次第建立句。
佛子善諦聽。
此上百八句。
如諸佛所說。
不生句。生句。常句。無常句。相句。無相句。住異句。非住異句。剎那句。非剎那句。自性句。離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斷句。不斷句。邊句。非邊句。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緣句。非緣句。因句。非因句。煩惱句。非煩惱句。愛句。非愛句。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淨句。非淨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師句。非師句。種性句。非種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無所有句。願句。非願句。三輪句。非三輪句。相句。非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緣自聖智。現法樂句。非現法樂句。剎土句。非剎土句。阿㝹句。非阿㝹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實句。非實句。數句。非數句。數句。非數句。明句。非明句。虛空句。非虛空句。雲句。非雲句。工巧伎術明處句。非明處句。風句。非風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設句。非施設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陰句。非陰句。眾生句。非眾生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爾焰句。非爾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亂句。非荒亂句。幻句。非幻句。夢句。非夢句。焰句。非焰句。像句。非像句。輪句。非輪句。揵闥婆句。非揵闥婆句。天句。非天句。飲食句。非飲食句。婬欲句。非婬欲句。見句。非見句。波羅蜜句。非波羅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諦句。非諦句。果句。非果句。滅起句。非滅起句。治句。非治句。相句。非相句。支句。非支句。巧明處句。非巧明處句。禪句。非禪句。迷句。非迷句。現句。非現句。護句。非護句。族句。非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攝受句。非攝受句。實句。非實句。記句。非記句。一闡提句。非一闡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覺句。非覺句。動句。非動句。根句。非根句。有為句。非有為句。無為句。非無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節句。非節句。欝樹藤句。非欝樹藤句。雜句。非雜句。說句。非說句。毘尼句。非毘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處句。非處句。字句。非字句。
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說。汝及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佛告大慧。
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
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及相生。
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
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
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
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相。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
大慧。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
大慧。是名相滅。
大慧。相續滅者。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滅所從滅。及所緣滅。則相續滅。
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謂無始妄想薰。緣者。謂自心見等。識境妄想。
大慧。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金莊嚴具。亦復如是。
大慧。若泥團微塵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則泥團微塵。應無分別。
如是。大慧。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而自真相實不滅。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但業相滅。若自真相滅者。藏識則滅。
大慧。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攝受境界滅。識流注亦滅。若識流注滅者。無始流注應斷。
大慧。外道說流注生因。非眼識色明。集會而生。更有異因。
大慧。彼因者說言。
若勝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時。若微塵。
復次。大慧。有七種性自性。所謂。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種性自性。因性自性。緣性自性。成性自性。
復次。大慧。有七種第一義。所謂。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見境界。超二見境界。超子地境界。如來自到境界。
大慧。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自性第一義心。以性自性。第一義心。成就如來。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法。聖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與外道。論惡見共。
大慧。云何外道論惡見共。所謂。自境界妄想見。不覺識自心所現。分齊不通。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復次。大慧。妄想三有苦滅。無知愛業緣滅。自心所現。幻境隨見。今當說。
大慧。若有沙門婆羅門。欲令無種有種因果現。及事時住。緣陰界入生住。或言生已滅。
大慧。彼若相續。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業。若果。若諦。破壞斷滅論。
所以者何。以此現前不可得。及見始非分故。
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種。不作牙事。
如是。大慧。若陰界入性。已滅今滅。當滅。自心妄想。見無因故。彼無次第生。
大慧。若復說無種有種識。三緣合生者。龜應生毛。沙應出油。汝宗則壞。違決定義。有種無種。說有如是過。所作事業。悉空無義。
大慧。彼諸外道。說有三緣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過去。未來。現在。有種。無種相。從本已來。成事相承。覺想地轉。自見過習氣。作如是說。
如是。大慧。愚癡凡夫。惡見所害。邪曲迷醉。無智妄稱。一切智說。
大慧。若復諸餘沙門。婆羅門。見離自性。浮雲。火輪。揵闥婆城。無生。幻。焰。水月及夢。內外心現。妄想無始虛偽。不離自心。妄想因緣滅盡。離妄想說所說。觀所觀。受用建立。身之藏識。於識境界。攝受及攝受者不相應。無所有境界。離生住滅。自心起隨入分別。
大慧。彼菩薩不久當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無開發方便。
大慧。彼一切眾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緣。遠離內外境界。心外無所見。次第隨入無相處。次第隨入。從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如幻。分別觀察。當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現無所有。得住般若波羅蜜。捨離彼生。所作方便。金剛喻三摩提。隨入如來身。隨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莊嚴等。入一切佛剎。外道入處。離心意意識。是菩薩漸次轉身。得如來身。
大慧。是故欲得。如來隨入身者。當遠離陰界入心。因緣所作方便。生住滅妄想虛偽。唯心直進。觀察無始虛偽。過妄想習氣。因三有思惟無所有。佛地無生。到自覺聖趣。自心自在。到無開發行。如隨眾色摩尼。隨入眾生。微細之心。而以化身。隨心量度。諸地漸次。相續建立。是故大慧。自悉檀善。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所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一切諸佛。菩薩所行。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一切佛語心。為楞伽國。摩羅耶山。海中住處。諸大菩薩。說如來所歎。海浪藏識。境界法身。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言。
四因緣故。眼識轉。何等為四。謂。自心現攝受不覺。無始虛偽。過色習氣。計著識性自性。欲見種種色相。
大慧。是名四種因緣水流處。藏識轉識浪生。
大慧。如眼識。一切諸根。微塵毛孔俱生。隨次境界生。亦復如是。譬如明鏡。現眾色像。
大慧。猶如猛風。吹大海水。外境界風。飄蕩心海。識浪不斷。因所作相異不異。合業生相。深入計著。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識身轉。
大慧。即彼五識身。俱因差別。分段相知。當知是意識。因彼身轉。
彼不作是念。
我展轉相因。自心現。妄想計著轉。
而彼各各。壞相俱轉。分別境界。分段差別。謂彼轉。如修行者。入禪三昧。微細習氣。轉而不覺知。而作是念。
識滅然後。入禪正受。
實不識滅。而入正受。以習氣種子不滅。故不滅。以境界轉。攝受不具。故滅。
大慧。如是微細藏識。究竟邊際。除諸如來。及住地菩薩。諸聲聞緣覺。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測量決了。餘地相智慧。巧便分別。決斷句義。最勝無邊。善根成熟。離自心現。妄想虛偽。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見自心。妄想流注。無量剎土。諸佛灌頂。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諸善知識。佛子眷屬。彼心意意識。自心所現。自性境界。虛妄之想。生死有海。業愛無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
是故。大慧。諸修行者。應當親近。最勝知識。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冥壑。
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
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
騰躍而轉生。
青赤種種色。
珂乳及石蜜。
淡味眾華果。
日月與光明。
非異非不異。
海水起波浪。
七識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變。
種種波浪轉。
七識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謂彼藏識處。
種種諸識轉。
謂以彼意識。
思惟諸相義。
不壞相有八。
無相亦無相。
譬如海波浪。
是則無差別。
諸識心如是。
異亦不可得。
心名採集業。
意名廣採集。
諸識識所識。
現等境說五。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曰。
青赤諸色像。
眾生發諸識。
如浪種種法。
云何唯願說。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青赤諸雜色。
波浪悉無有。
採集業說心。
開悟諸凡夫。
彼業悉無有。
自心所攝離。
所攝無所攝。
與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
是眾生現識。
於彼現諸業。
譬如水波浪。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大海波浪性。
鼓躍可分別。
藏與業如是。
何故不覺知。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凡夫無智慧。
藏識如巨海。
業相猶波浪。
依彼譬類通。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日出光等照。
下中上眾生。
如來照世間。
為愚說真實。
已分部諸法。
何故不說實。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若說真實者。
彼心無真實。
譬如海波浪。
鏡中像及夢。
一切俱時現。
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
次第業轉生。
識者識所識。
意者意謂然。
五則以顯現。
無有定次第。
譬如工畫師。
及與畫弟子。
布彩圖眾形。
我說亦如是。
彩色本無文。
非筆亦非素。
為悅眾生故。
綺錯繢眾像。
言說別施行。
真實離名字。
分別應初業。
修行示真實。
真實自悟處。
覺想所覺離。
此為佛子說。
愚者廣分別。
種種皆如幻。
雖現無真實。
如是種種說。
隨事別施設。
所說非所應。
於彼為非說。
彼彼諸病人。
良醫隨處方。
如來為眾生。
隨心應量說。
妄想非境界。
聲聞亦非分。
哀愍者所說。
自覺之境界。
復次。大慧。若菩薩摩訶薩。欲知自心現量。攝受及攝受者。妄想境界。當離群聚。習俗睡眠。初中後夜。常自覺悟。修行方便。當離惡見。經論言說。及諸聲聞。緣覺乘相。當通達自心。現妄想之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建立智慧相住已。於上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何等為聖智三相。當勤修學。所謂。無所有相。一切諸佛。自願處相。自覺聖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捨跛驢。心慧智相。得最勝子。第八之地。則於彼上。三相修生。
大慧。無所有相者。謂聲聞緣覺。及外道相。彼修習生。
大慧。自願處相者。謂諸先佛。自願處修生。
大慧。自覺聖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無所計著。得如幻三昧身。諸佛地處。進趣行生。
大慧。是名聖智三相。若成就。此聖智三相者。能到自覺。聖智境界。
是故。大慧。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知大菩薩眾。心之所念。名聖智事。分別自性經。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
世尊。唯願為說聖智事。分別自性經。百八句分別所依。如來。應供。等正覺。依此分別。說菩薩摩訶薩。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別說。妄想自性故。則能善知。周遍觀察。人法無我。淨除妄想。照明諸地。超越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諸禪定樂。觀察如來。不可思議。所行境界。畢定捨離。五法自性。諸佛如來。法身智慧。善自莊嚴。超幻境界。昇一切佛剎。兜率天宮。乃至色究竟天宮。逮得如來。常住法身。
佛告大慧。
有一種外道。作無所有。妄想計著。覺知因盡。兔無角想。如兔無角。一切法亦復如是。
大慧。復有餘外道。見種求那極微。陀羅驃形處橫法。各各差別。見已計著。無兔角橫法。作牛有角想。
大慧。彼墮二見。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長身受用。建立妄想限量。
大慧。一切法性。亦復如是。離有無。不應作想。
大慧。若復離有無。而作兔無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觀。故兔無角。不應作想。乃至微塵。分別事性。悉不可得。
大慧。聖境界離。不應作牛有角想。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得無妄想者。見不生想已。隨比思量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耶。
佛告大慧。
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
所以者何。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離異不異。故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角。
大慧。若復妄想異角者。則不因角生。若不異者。則因彼故。乃至微塵。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異角故。彼亦非性。二俱無性者。何法何故。而言無耶。
大慧。若無故無角。觀有故言兔無角者。不應作想。
大慧。不正因故。而說有無。二俱不成。
大慧。復有餘外道見。計著色空。事形處橫法。不能善知。虛空分齊。言色離虛空。起分齊見妄想。
大慧。虛空是色。隨入色種。
大慧。色是虛空。持所持處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別當知。
大慧。四大種生時。自相各別。亦不住虛空。非彼無虛空。
如是。大慧。觀牛有角。故兔無角。
大慧。又牛角者。析為微塵。又分別微塵。剎那不住。彼何所觀故。而言無耶。若言觀餘物者。彼法亦然。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
當離兔角牛角。虛空形色。異見妄想。汝等諸菩薩摩訶薩。當思惟自心現妄想。隨入為一切剎土最勝子。以自心現方便。而教授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色等及心無。
色等長養心。
身受用安立。
識藏現眾生。
心意及與識。
自性法有五。
無我二種淨。
廣說者所說。
長短有無等。
展轉互相生。
以無故成有。
以有故成無。
微塵分別事。
不起色妄想。
心量安立處。
惡見所不樂。
覺想非境界。
聲聞亦復然。
救世之所說。
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為淨自心現流故。復請如來。白佛言。
世尊。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陶家。造作諸器。漸成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伎術。漸成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頓現無相。無有所有。清淨境界。如日月輪。頓照顯示。一切色像。如來為離。自心現習氣。過患眾生。亦復如是。頓為顯示。不思議智。最勝境界。譬如藏識。頓分別知自心現。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諸依佛。亦復如是。頓熟眾生。所處境界。以修行者。安處於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曜。自覺聖趣。亦復如是。彼於法相。有性無性。惡見妄想。照令除滅。
大慧。法依佛。說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現習氣因。相續妄想。自性計著因。種種無實幻。種種計著。不可得。
復次。大慧。計著緣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
大慧。如工幻師。依草木瓦石。作種種幻。起一切眾生。若干形色。起種種妄想。彼諸妄想。亦無真實。
如是。大慧。依緣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種種妄想心。種種想行事妄想相。計著習氣妄想。
大慧。是為妄想。自性相生。
大慧。是名依佛說法。
大慧。法佛者。離心自性相。自覺聖所緣境界。建立施作。
大慧。化佛者。說施。戒。忍。精進。禪定。及心智慧。離陰界入。解脫識相分別。觀察建立。超外道見。無色見。
大慧。又法佛者。離攀緣所緣。離一切所作。根量相滅。非諸凡夫。聲聞緣覺。外道計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覺聖究竟。差別相建立。
是故。大慧。自覺聖差別相。當勤修學。自心現見。應當除滅。
復次。大慧。有二種聲聞乘通分別相。謂。得自覺聖差別相。及性妄想。自性計著相。云何得自覺聖。差別相聲聞。謂無常。苦。空。無我境界。真諦離欲寂滅。息陰界入自共相。外不壞相如實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禪定。解脫三昧。道果正受解脫。不離習氣。不思議變易死。得自覺聖樂住聲聞。是名得自覺聖。差別相聲聞。
大慧。得自覺聖差別樂住。菩薩摩訶薩。非滅門樂正受樂。顧愍眾生。及本願不作證。
大慧。是名聲聞。得自覺聖。差別相樂。菩薩摩訶薩。於彼得自覺聖。差別相樂。不應修學。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所謂大種。青黃赤白。堅濕煖動。非作生自相共相。先勝善說。見已。於彼起自性妄想。菩薩摩訶薩。於彼應知應捨。隨入法無我想。滅人無我相見。漸次諸地。相續建立。是名諸聲聞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世尊所說。常及不思議。自覺聖趣境界。及第一義境界。
世尊。非諸外道所說。常不思議因緣耶。
佛告大慧。
非諸外道因緣。得常不思議。
所以者何。諸外道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者。何因顯現。常不思議。
復次。大慧。不思議若因。自相成者。彼則應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議不成。
大慧。我第一義。常不思議。第一義因相成。離性非性。得自覺相故有相。第一義智因故。有因離性非性故。譬如無作虛空。涅槃滅盡故常。
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議論。
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議。諸如來自覺。聖智所得。是故常不思議。自覺聖智。所得應得修學。
復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議。無常性。異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
復次。大慧。諸外道常不思議。於所作性非性無常。見已。思量計常。
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緣所作者。性非性無常。見已。自覺聖境界。說彼常無因。
大慧。若復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議。因自相性非性。同於兔角。此常不思議。但言說妄想。諸外道輩。有如是過。
所以者何。謂但言說妄想。同於兔角。自因相非分。
大慧。我常不思議。因自覺得相故。離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無常。思量計常。
大慧。若復外性非性無常。思量計常不思議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議。自因之相。去得自覺聖智。境界相遠。彼不應說。
復次。大慧。諸聲聞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別。一切性妄想非性。未來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覺聖智。趣藏識轉。是故凡愚。說有三乘。說心量趣無所有。
是故。大慧。彼不知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自心現境界。計著外心現境界。生死輪常轉。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所說。
所以者何。謂自心現性非性。離有非有生故。
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馬等角。愚癡凡夫。不實妄想。自性妄想故。
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覺聖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財建立。趣自性相。
大慧。藏識攝。所攝相轉。愚夫墮生住滅二見。悕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賢聖也。
大慧。於彼應當修學。
復次。大慧。有五無間種性。云何為五。謂。聲聞乘無間種性。緣覺乘無間種性。如來乘無間種性。不定種性。各別種性。
云何知聲聞乘。無間種性。若聞說得陰界入。自共相斷知時。舉身毛孔。熙怡欣悅。及樂修相智。不修緣起。發悟之相。是名聲聞乘。無間種性。聲聞無間。見第八地。起煩惱斷。習氣煩惱不斷。不度不思議變易死。度分段死。正師子吼。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
如實知。修習人無我。乃至得般涅槃覺。
大慧。各別無間者。我人眾生。壽命長養士夫。彼諸眾生。作如是覺。求般涅槃。
復有異外道說。悉由作者。見一切性已。言。
此是般涅槃。
作如是覺。法無我見非分。彼無解脫。
大慧。此諸聲聞乘無間。外道種性。不出出覺。為轉彼惡見故。應當修學。
大慧。緣覺乘無間種性者。若聞說各別緣無間。舉身毛竪。悲泣流淚。不相近緣。所有不著。種種自身。種種神通。若離若合。種種變化。聞說是時。其心隨入。若知彼緣覺乘。無間種性已。隨順為說。緣覺之乘。是名緣覺乘。無間種性相。
大慧。彼如來乘。無間種性。有四種。謂自性法。無間種性。離自相法。無間種性。得自覺聖。無間種性。外剎殊勝。無間種性。
大慧。若聞此四事。一一說時。及說自心現身財建立。不思議境界時。心不驚怖者。是名如來乘。無間種性相。
大慧。不定種性者。謂。說彼三種時。隨說而入。隨彼而成。
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謂種性建立。為超入無所有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覺藏者。自煩惱習淨。見法無我。得三昧樂住聲聞。當得如來。最勝之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說偈言。
須陀槃那果。
往來及不還。
逮得阿羅漢。
是等心惑亂。
三乘與一乘。
非乘我所說。
愚夫少智慧。
諸聖遠離寂。
第一義法門。
遠離於二教。
住於無所有。
何建立三乘。
諸禪無量等。
無色三摩提。
受想悉寂滅。
亦無有心量。
大慧。彼一闡提。非一闡提。世間解脫誰轉。
大慧。一闡提有二種。
一者。捨一切善根。及於無始。眾生發願。
云何捨一切善根。謂謗菩薩藏。及作惡言。
此非隨順修多羅。毘尼解脫之說。
捨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
二者。菩薩本自願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眾生。而般涅槃。
大慧。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此亦到一闡提趣。
大慧白佛言。
世尊。此中云何。畢竟不般涅槃。
佛告大慧。
菩薩一闡提者。知一切法。本來般涅槃已。畢竟不般涅槃。而非捨一切善根。一闡提也。
大慧。捨一切善根。一闡提者。復以如來神力故。或時善根生。
所以者何。謂如來不捨。一切眾生故。以是故菩薩。一闡提不般涅槃。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謂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
大慧。妄想自性從相生。
大慧白佛言。
世尊。云何妄想自性從相生。
佛告大慧。
緣起自性事相相。行顯現事相相。計著有二種妄想自性。如來。應供。等正覺。之所建立。謂名相計著相。及事相計著相。名相計著相者。謂內外法計著。事相計著相者。謂即彼如是內外。自共相計著。是名二種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緣生。是名緣起。云何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妄想。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名相覺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
是則成相。
大慧。是名觀察五法。自性相經。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善觀二種無我相。
云何二種無我相。謂人無我。及法無我。
云何人無我。謂離我我所。陰界入聚。無知業愛生。眼色等攝受。計著生識。一切諸根。自心現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設顯示。如河流。如種子。如燈。如風。如雲。剎那展轉壞。躁動如猨猴。樂不淨處如飛蠅。無厭足如風火。無始虛偽。習氣因如汲水輪。生死趣有輪。種種身色。幻術神咒。機發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無我智。
云何法無我智。謂覺陰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陰界入離我我所。陰界入積聚。因業愛繩縛。展轉相緣。生無動搖。諸法亦爾。離自共相。不實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聖賢也。心意識五法。自性離故。
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分別。一切法無我。善法無我。菩薩摩訶薩。不久當得。初地菩薩。無所有觀。地相觀察。開覺歡喜。次第漸進。超九地相。得法雲地。於彼建立。無量寶莊嚴。大寶蓮華王像。大寶宮殿。幻自性境界修習生。於彼而坐。同一像類。諸最勝子。眷屬圍繞。從一切佛剎來。佛手灌頂。如轉輪聖王。太子灌頂。超佛子地。到自覺聖法趣。當得如來。自在法身。見法無我故。是名法無我相。汝等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建立誹謗相。唯願說之。令我及諸菩薩摩訶薩。離建立誹謗。二邊惡見。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已。離常建立。斷誹謗見。不謗正法。
爾時世尊。受大慧菩薩請已。而說偈言。
建立及誹謗。
無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
及心不能知。
愚癡無智慧。
建立及誹謗。
爾時世尊。於此偈義。復重顯示。告大慧言。
有四種非有有建立。云何為四。謂。非有相建立。非有見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種建立。又誹謗者。謂於彼所立無所得。觀察非分。而起誹謗。是名建立誹謗相。
復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謂陰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計著。此如是。此不異。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無始虛偽過。種種習氣計著生。
大慧。非有見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陰界入。我人眾生。壽命長養士夫見建立。是名非有見建立相。
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謂。初識無因生。後不實。如幻。本不生。眼色眼界念前生。生已實已還壞。是名非有因建立相。
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謂。虛空。滅。般涅槃。非作。計著性建立。此離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馬等角。如垂髮現。離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建立及誹謗。愚夫妄想。不善觀察。自心現量。非賢聖也。是故離建立。誹謗惡見。應當修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善知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趣究竟。為安眾生故。作種種類像。如妄想自性處。依於緣起。譬如眾色。如意寶珠。普現一切。諸佛剎土。一切如來。大眾集會。悉於其中。聽受經法。所謂一切法。如幻。如夢。光影。水月。於一切法。離生滅斷常。及離聲聞。緣覺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億。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遊諸佛剎。供養諸佛。生諸天宮。宣揚三寶。示現佛身。聲聞菩薩。大眾圍繞。以自心現量。度脫眾生。分別演說。外性無性。悉令遠離。有無等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量世間。
佛子觀察。
種類之身。
離所作行。
得力神通。
自在成就。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佛言。
唯願世尊。為我等說。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我等及餘。諸菩薩眾。覺悟是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已。離有無妄想。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汝。廣分別說。
大慧白佛言。
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
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處。
大慧。妄想自性計著者。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
大慧。彼略說七種空。謂。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空。一切法離言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空。
云何相空。謂。一切性自共相空。觀展轉積聚故。分別無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無性故相不住。是故說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
云何性自性空。謂。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說性自性空。
云何行空。謂。陰離我我所。因所成。所作業方便生。是名行空。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轉緣起。自性無性。是名無行空。
云何一切法。離言說空。謂。妄想自性無言說。故一切法離言說。是名一切法。離言說空。
云何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謂。得自覺聖智。一切見過習氣空。是名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
云何彼彼空。謂。於彼無彼空。是名彼彼空。
大慧。譬如鹿子母舍。無象馬牛羊等。非無比丘眾。而說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餘處無象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於彼無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種空。彼彼空者。是空最麁。汝當遠離。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無生。離自性。即是無生。離自性剎那。相續流注。及異性現。一切性離自性。是故一切。性離自性。
云何無二。謂一切法。如冷熱。如長短。如黑白。
大慧。一切法無二。非於涅槃彼生死。非於生死彼涅槃。異相因有性故。是名無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常說空法。
遠離於斷常。
生死如幻夢。
而彼業不壞。
虛空及涅槃。
滅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
諸聖離有無。
爾時世尊。復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
大慧。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普入諸佛。一切修多羅。凡所有經。悉說此義。諸修多羅。悉隨眾生。悕望心故。為分別說。顯示其義。而非真實。在於言說。如鹿渴想。誑惑群鹿。鹿於彼相。計著水性。而彼水無。如是一切修多羅。所說諸法。為令愚夫。發歡喜故。非實聖智。在於言說。是故。當依於義。莫著言說。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為莊嚴。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俱。從彼種種。異佛剎來。是諸菩薩摩訶薩。無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遊戲。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自心現境界。善解其義。種種眾生。種種心色。無量度門。隨類普現。於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通達。
爾時大慧菩薩。與摩帝菩薩。俱遊一切。諸佛剎土。承佛神力。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讚曰。
世間離生滅。
猶如虛空華。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遠離於心識。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
世間恒如夢。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
煩惱及爾炎。
常清淨無相。
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槃。
無有涅槃佛。
無有佛涅槃。
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
是二悉俱離。
牟尼寂靜觀。
是則遠離生。
是名為不取。
今世後世淨。
爾時大慧菩薩。偈讚佛已。自說姓名。
我名為大慧。
通達於大乘。
今以百八義。
仰諮尊中上。
世間解之士。
聞彼所說偈。
觀察一切眾。
告諸佛子言。
汝等諸佛子。
今皆恣所問。
我當為汝說。
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承佛所聽。頂禮佛足。合掌恭敬。以偈問曰。
云何淨其念。
云何念增長。
云何見癡惑。
云何惑增長。
何故剎土化。
相及諸外道。
云何無受欲。
何故名無受。
何故名佛子。
解脫至何所。
誰縛誰解脫。
何等禪境界。
云何有三乘。
唯願為解說。
緣起何所生。
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異說。
云何為增長。
云何無色定。
及以滅正受。
云何為想滅。
何因從定覺。
云何所作生。
進去及持身。
云何現分別。
云何生諸地。
破三有者誰。
何處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
云何最勝子。
何因得神通。
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
最勝為我說。
云何名為藏。
云何意及識。
云何生與滅。
云何見已還。
云何為種姓。
非種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
及與非我義。
云何無眾生。
云何世俗說。
云何為斷見。
及常見不生。
云何佛外道。
其相不相違。
云何當來世。
種種諸異部。
云何空何因。
云何剎那壞。
云何胎藏生。
云何世不動。
何因如幻夢。
及揵闥婆城。
世間熱時炎。
及與水月光。
何因說覺支。
及與菩提分。
云何國土亂。
云何作有見。
云何不生滅。
世如虛空華。
云何覺世間。
云何說離字。
離妄想者誰。
云何虛空譬。
如實有幾種。
幾波羅蜜心。
何因度諸地。
誰至無所受。
何等二無我。
云何爾炎淨。
諸智有幾種。
幾戒眾生性。
誰生諸寶性。
摩尼真珠等。
誰生諸語言。
眾生種種性。
明處及伎術。
誰之所顯示。
伽陀有幾種。
長頌及短頌。
成為有幾種。
云何名為論。
云何生飲食。
及生諸愛欲。
云何名為王。
轉輪及小王。
云何守護國。
諸天有幾種。
云何名為地。
星宿及日月。
解脫修行者。
是各有幾種。
弟子有幾種。
云何阿闍梨。
佛復有幾種。
復有幾種生。
魔及諸異學。
彼各有幾種。
自性及與心。
彼復各幾種。
云何施設量。
唯願最勝說。
云何空風雲。
云何念聰明。
云何為林樹。
云何為蔓草。
云何象馬鹿。
云何而捕取。
云何為卑陋。
何因而卑陋。
云何六師攝。
云何一闡提。
男女及不男。
斯皆云何生。
云何修行退。
云何修行生。
禪師以何法。
建立何等人。
眾生生諸趣。
何相何像類。
云何為財富。
何因致財富。
云何為釋種。
何因有釋種。
云何甘蔗種。
無上尊願說。
云何長苦仙。
彼云何教授。
如來云何於。
一切時剎現。
種種名色類。
最勝子圍遶。
云何不食肉。
云何制斷肉。
食肉諸種類。
何因故食肉。
云何日月形。
須彌及蓮華。
師子勝相剎。
側住覆世界。
如因陀羅網。
或悉諸珍寶。
箜篌細腰鼓。
狀種種諸華。
或離日月光。
如是等無量。
云何為化佛。
云何報生佛。
云何如如佛。
云何智慧佛。
云何於欲界。
不成等正覺。
何故色究竟。
離欲得菩提。
善逝般涅槃。
誰當持正法。
天師住久如。
正法幾時住。
悉檀及與見。
各復有幾種。
毘尼比丘分/。
云何何因緣。
彼諸最勝子。
緣覺及聲聞。
何因百變易。
云何百無受。
云何世俗通。
云何出世間。
云何為七地。
唯願為演說。
僧伽有幾種。
云何為壞僧。
云何醫方論。
是復何因緣。
何故大牟尼。
唱說如是言。
迦葉拘留孫。
拘那含是我。
何故說斷常。
及與我無我。
何不一切時。
演說真實義。
而復為眾生。
分別說心量。
何因男女林。
訶梨阿摩勒。
雞羅及鐵圍。
金剛等諸山。
無量寶莊嚴。
仙闥婆充滿。
無上世間解。
聞彼所說偈。
大乘諸度門。
諸佛心第一。
善哉善哉問。
大慧善諦聽。
我今當次第。
如汝所問說。
生及與不生。
涅槃空剎那。
趣至無自性。
佛諸波羅蜜。
佛子與聲聞。
緣覺諸外道。
及與無色行。
如是種種事。
須彌巨海山。
洲渚剎土地。
星宿及日月。
外道天修羅。
解脫自在通。
力禪三摩提。
滅及如意足。
覺支及道品。
諸禪定無量。
諸陰身往來。
正受滅盡定。
三昧起心說。
心意及與識。
無我法有五。
自性想所想。
及與現二見。
乘及諸種性。
金銀摩尼等。
一闡提大種。
荒亂及一佛。
智爾焰得向。
眾生有無有。
象馬諸禽獸。
云何而捕取。
譬因成悉檀。
及與作所作。
欝林迷惑通。
心量不現有。
諸地不相至。
百變百無受。
醫方工巧論。
伎術諸明處。
諸山須彌地。
巨海日月量。
下中上眾生。
身各幾微塵。
一一剎幾塵。
弓弓數有幾。
肘步拘樓舍。
半由延由延。
兔毫窓塵蟻。
羊毛䵃麥塵。
鉢他幾䵃麥。
阿羅䵃麥幾。
獨籠那佉梨。
勒叉及舉利。
乃至頻婆羅。
是各有幾數。
為有幾阿㝹。
名舍梨沙婆。
幾舍梨沙婆。
名為一賴提。
幾賴提摩沙。
為摩沙陀那。
幾摩沙陀那。
名為陀那羅。
復幾陀那羅。
為迦梨沙那。
幾迦梨沙那。
為成一波羅。
此等積聚相。
幾波羅彌樓。
是等所應請。
何須問餘事。
聲聞辟支佛。
佛及最勝子。
身各有幾數。
何故不問此。
火焰幾阿㝹。
風阿㝹復幾。
根根幾阿㝹。
毛孔眉毛幾。
護財自在王。
轉輪聖帝王。
云何王守護。
云何為解脫。
廣說及句說。
如汝之所問。
眾生種種欲。
種種諸飲食。
云何男女林。
金剛堅固山。
云何如幻夢。
野鹿渴愛譬。
云何山天仙。
揵闥婆莊嚴。
解脫至何所。
誰縛誰解脫。
云何禪境界。
變化及外道。
云何無因作。
云何有因作。
有因無因作。
及非有無因。
云何現已滅。
云何淨諸覺。
云何諸覺轉。
及轉諸所作。
云何斷諸想。
云何三昧起。
破三有者誰。
何處為何身。
云何無眾生。
而說有吾我。
云何世俗說。
唯願廣分別。
所問相云何。
及所問非我。
云何為胎藏。
及種種異身。
云何斷常見。
云何心得定。
言說及諸智。
戒種性佛子。
云何成及論。
云何師弟子。
種種諸眾生。
斯等復云何。
云何為飲食。
聰明廣施設。
云何樹葛縢。
最勝子所問。
云何種種剎。
仙人長苦行。
云何為族姓。
從何師受學。
云何為醜陋。
云何人修行。
欲界何不覺。
阿迦膩吒成。
云何俗神通。
云何為比丘。
云何為化佛。
云何為報佛。
云何為如如。
平等智慧佛。
云何為眾僧。
佛子如是問。
箜篌腰鼓花。
剎土離光明。
心地者有七。
所問皆如實。
此及餘眾多。
佛子所應問。
一一相相應。
遠離諸見過。
悉檀離言說。
我今當顯示。
次第建立句。
佛子善諦聽。
此上百八句。
如諸佛所說。
不生句。生句。常句。無常句。相句。無相句。住異句。非住異句。剎那句。非剎那句。自性句。離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斷句。不斷句。邊句。非邊句。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緣句。非緣句。因句。非因句。煩惱句。非煩惱句。愛句。非愛句。方便句。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淨句。非淨句。成句。非成句。譬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師句。非師句。種性句。非種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無所有句。願句。非願句。三輪句。非三輪句。相句。非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緣自聖智。現法樂句。非現法樂句。剎土句。非剎土句。阿㝹句。非阿㝹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實句。非實句。數句。非數句。數句。非數句。明句。非明句。虛空句。非虛空句。雲句。非雲句。工巧伎術明處句。非明處句。風句。非風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設句。非施設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陰句。非陰句。眾生句。非眾生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爾焰句。非爾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亂句。非荒亂句。幻句。非幻句。夢句。非夢句。焰句。非焰句。像句。非像句。輪句。非輪句。揵闥婆句。非揵闥婆句。天句。非天句。飲食句。非飲食句。婬欲句。非婬欲句。見句。非見句。波羅蜜句。非波羅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諦句。非諦句。果句。非果句。滅起句。非滅起句。治句。非治句。相句。非相句。支句。非支句。巧明處句。非巧明處句。禪句。非禪句。迷句。非迷句。現句。非現句。護句。非護句。族句。非族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攝受句。非攝受句。實句。非實句。記句。非記句。一闡提句。非一闡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身句。非身句。覺句。非覺句。動句。非動句。根句。非根句。有為句。非有為句。無為句。非無為句。因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節句。非節句。欝樹藤句。非欝樹藤句。雜句。非雜句。說句。非說句。毘尼句。非毘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處句。非處句。字句。非字句。
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說。汝及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
佛告大慧。
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
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及相生。
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
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
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
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相。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
大慧。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
大慧。現識及分別事識。此二壞不壞。相展轉因。
大慧。不思議薰。及不思議變。是現識因。
大慧。取種種塵。及無始妄想薰。是分別事識因。
大慧。若覆彼真識。種種不實。諸虛妄滅。則一切根識滅。
大慧。是名相滅。
大慧。相續滅者。相續所因滅。則相續滅所從滅。及所緣滅。則相續滅。
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謂無始妄想薰。緣者。謂自心見等。識境妄想。
大慧。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金莊嚴具。亦復如是。
大慧。若泥團微塵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則泥團微塵。應無分別。
如是。大慧。轉識藏識。真相若異者。藏識非因。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而自真相實不滅。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識滅。但業相滅。若自真相滅者。藏識則滅。
大慧。藏識滅者。不異外道。斷見論議。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論。謂。攝受境界滅。識流注亦滅。若識流注滅者。無始流注應斷。
大慧。外道說流注生因。非眼識色明。集會而生。更有異因。
大慧。彼因者說言。
若勝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時。若微塵。
復次。大慧。有七種性自性。所謂。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種性自性。因性自性。緣性自性。成性自性。
復次。大慧。有七種第一義。所謂。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見境界。超二見境界。超子地境界。如來自到境界。
大慧。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自性第一義心。以性自性。第一義心。成就如來。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法。聖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與外道。論惡見共。
大慧。云何外道論惡見共。所謂。自境界妄想見。不覺識自心所現。分齊不通。
大慧。愚癡凡夫。性。無性。自性。第一義。作二見論。
復次。大慧。妄想三有苦滅。無知愛業緣滅。自心所現。幻境隨見。今當說。
大慧。若有沙門婆羅門。欲令無種有種因果現。及事時住。緣陰界入生住。或言生已滅。
大慧。彼若相續。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業。若果。若諦。破壞斷滅論。
所以者何。以此現前不可得。及見始非分故。
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種。不作牙事。
如是。大慧。若陰界入性。已滅今滅。當滅。自心妄想。見無因故。彼無次第生。
大慧。若復說無種有種識。三緣合生者。龜應生毛。沙應出油。汝宗則壞。違決定義。有種無種。說有如是過。所作事業。悉空無義。
大慧。彼諸外道。說有三緣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過去。未來。現在。有種。無種相。從本已來。成事相承。覺想地轉。自見過習氣。作如是說。
如是。大慧。愚癡凡夫。惡見所害。邪曲迷醉。無智妄稱。一切智說。
大慧。若復諸餘沙門。婆羅門。見離自性。浮雲。火輪。揵闥婆城。無生。幻。焰。水月及夢。內外心現。妄想無始虛偽。不離自心。妄想因緣滅盡。離妄想說所說。觀所觀。受用建立。身之藏識。於識境界。攝受及攝受者不相應。無所有境界。離生住滅。自心起隨入分別。
大慧。彼菩薩不久當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無開發方便。
大慧。彼一切眾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緣。遠離內外境界。心外無所見。次第隨入無相處。次第隨入。從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如幻。分別觀察。當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現無所有。得住般若波羅蜜。捨離彼生。所作方便。金剛喻三摩提。隨入如來身。隨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莊嚴等。入一切佛剎。外道入處。離心意意識。是菩薩漸次轉身。得如來身。
大慧。是故欲得。如來隨入身者。當遠離陰界入心。因緣所作方便。生住滅妄想虛偽。唯心直進。觀察無始虛偽。過妄想習氣。因三有思惟無所有。佛地無生。到自覺聖趣。自心自在。到無開發行。如隨眾色摩尼。隨入眾生。微細之心。而以化身。隨心量度。諸地漸次。相續建立。是故大慧。自悉檀善。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所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一切諸佛。菩薩所行。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一切佛語心。為楞伽國。摩羅耶山。海中住處。諸大菩薩。說如來所歎。海浪藏識。境界法身。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言。
四因緣故。眼識轉。何等為四。謂。自心現攝受不覺。無始虛偽。過色習氣。計著識性自性。欲見種種色相。
大慧。是名四種因緣水流處。藏識轉識浪生。
大慧。如眼識。一切諸根。微塵毛孔俱生。隨次境界生。亦復如是。譬如明鏡。現眾色像。
大慧。猶如猛風。吹大海水。外境界風。飄蕩心海。識浪不斷。因所作相異不異。合業生相。深入計著。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識身轉。
大慧。即彼五識身。俱因差別。分段相知。當知是意識。因彼身轉。
彼不作是念。
我展轉相因。自心現。妄想計著轉。
而彼各各。壞相俱轉。分別境界。分段差別。謂彼轉。如修行者。入禪三昧。微細習氣。轉而不覺知。而作是念。
識滅然後。入禪正受。
實不識滅。而入正受。以習氣種子不滅。故不滅。以境界轉。攝受不具。故滅。
大慧。如是微細藏識。究竟邊際。除諸如來。及住地菩薩。諸聲聞緣覺。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測量決了。餘地相智慧。巧便分別。決斷句義。最勝無邊。善根成熟。離自心現。妄想虛偽。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見自心。妄想流注。無量剎土。諸佛灌頂。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諸善知識。佛子眷屬。彼心意意識。自心所現。自性境界。虛妄之想。生死有海。業愛無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
是故。大慧。諸修行者。應當親近。最勝知識。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冥壑。
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
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
騰躍而轉生。
青赤種種色。
珂乳及石蜜。
淡味眾華果。
日月與光明。
非異非不異。
海水起波浪。
七識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譬如海水變。
種種波浪轉。
七識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謂彼藏識處。
種種諸識轉。
謂以彼意識。
思惟諸相義。
不壞相有八。
無相亦無相。
譬如海波浪。
是則無差別。
諸識心如是。
異亦不可得。
心名採集業。
意名廣採集。
諸識識所識。
現等境說五。
爾時大慧菩薩。以偈問曰。
青赤諸色像。
眾生發諸識。
如浪種種法。
云何唯願說。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青赤諸雜色。
波浪悉無有。
採集業說心。
開悟諸凡夫。
彼業悉無有。
自心所攝離。
所攝無所攝。
與彼波浪同。
受用建立身。
是眾生現識。
於彼現諸業。
譬如水波浪。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大海波浪性。
鼓躍可分別。
藏與業如是。
何故不覺知。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凡夫無智慧。
藏識如巨海。
業相猶波浪。
依彼譬類通。
爾時大慧菩薩。復說偈言。
日出光等照。
下中上眾生。
如來照世間。
為愚說真實。
已分部諸法。
何故不說實。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若說真實者。
彼心無真實。
譬如海波浪。
鏡中像及夢。
一切俱時現。
心境界亦然。
境界不具故。
次第業轉生。
識者識所識。
意者意謂然。
五則以顯現。
無有定次第。
譬如工畫師。
及與畫弟子。
布彩圖眾形。
我說亦如是。
彩色本無文。
非筆亦非素。
為悅眾生故。
綺錯繢眾像。
言說別施行。
真實離名字。
分別應初業。
修行示真實。
真實自悟處。
覺想所覺離。
此為佛子說。
愚者廣分別。
種種皆如幻。
雖現無真實。
如是種種說。
隨事別施設。
所說非所應。
於彼為非說。
彼彼諸病人。
良醫隨處方。
如來為眾生。
隨心應量說。
妄想非境界。
聲聞亦非分。
哀愍者所說。
自覺之境界。
復次。大慧。若菩薩摩訶薩。欲知自心現量。攝受及攝受者。妄想境界。當離群聚。習俗睡眠。初中後夜。常自覺悟。修行方便。當離惡見。經論言說。及諸聲聞。緣覺乘相。當通達自心。現妄想之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建立智慧相住已。於上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何等為聖智三相。當勤修學。所謂。無所有相。一切諸佛。自願處相。自覺聖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捨跛驢。心慧智相。得最勝子。第八之地。則於彼上。三相修生。
大慧。無所有相者。謂聲聞緣覺。及外道相。彼修習生。
大慧。自願處相者。謂諸先佛。自願處修生。
大慧。自覺聖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無所計著。得如幻三昧身。諸佛地處。進趣行生。
大慧。是名聖智三相。若成就。此聖智三相者。能到自覺。聖智境界。
是故。大慧。聖智三相。當勤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知大菩薩眾。心之所念。名聖智事。分別自性經。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
世尊。唯願為說聖智事。分別自性經。百八句分別所依。如來。應供。等正覺。依此分別。說菩薩摩訶薩。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別說。妄想自性故。則能善知。周遍觀察。人法無我。淨除妄想。照明諸地。超越一切。聲聞緣覺。及諸外道。諸禪定樂。觀察如來。不可思議。所行境界。畢定捨離。五法自性。諸佛如來。法身智慧。善自莊嚴。超幻境界。昇一切佛剎。兜率天宮。乃至色究竟天宮。逮得如來。常住法身。
佛告大慧。
有一種外道。作無所有。妄想計著。覺知因盡。兔無角想。如兔無角。一切法亦復如是。
大慧。復有餘外道。見種求那極微。陀羅驃形處橫法。各各差別。見已計著。無兔角橫法。作牛有角想。
大慧。彼墮二見。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長身受用。建立妄想限量。
大慧。一切法性。亦復如是。離有無。不應作想。
大慧。若復離有無。而作兔無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觀。故兔無角。不應作想。乃至微塵。分別事性。悉不可得。
大慧。聖境界離。不應作牛有角想。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得無妄想者。見不生想已。隨比思量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耶。
佛告大慧。
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
所以者何。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離異不異。故非觀察。不生妄想言無角。
大慧。若復妄想異角者。則不因角生。若不異者。則因彼故。乃至微塵。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異角故。彼亦非性。二俱無性者。何法何故。而言無耶。
大慧。若無故無角。觀有故言兔無角者。不應作想。
大慧。不正因故。而說有無。二俱不成。
大慧。復有餘外道見。計著色空。事形處橫法。不能善知。虛空分齊。言色離虛空。起分齊見妄想。
大慧。虛空是色。隨入色種。
大慧。色是虛空。持所持處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別當知。
大慧。四大種生時。自相各別。亦不住虛空。非彼無虛空。
如是。大慧。觀牛有角。故兔無角。
大慧。又牛角者。析為微塵。又分別微塵。剎那不住。彼何所觀故。而言無耶。若言觀餘物者。彼法亦然。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
當離兔角牛角。虛空形色。異見妄想。汝等諸菩薩摩訶薩。當思惟自心現妄想。隨入為一切剎土最勝子。以自心現方便。而教授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色等及心無。
色等長養心。
身受用安立。
識藏現眾生。
心意及與識。
自性法有五。
無我二種淨。
廣說者所說。
長短有無等。
展轉互相生。
以無故成有。
以有故成無。
微塵分別事。
不起色妄想。
心量安立處。
惡見所不樂。
覺想非境界。
聲聞亦復然。
救世之所說。
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為淨自心現流故。復請如來。白佛言。
世尊。云何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為頓為漸耶。
佛告大慧。
漸淨非頓。如菴羅果。漸熟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陶家。造作諸器。漸成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大地。漸生萬物。非頓生也。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種種伎術。漸成非頓。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譬如明鏡。頓現一切。無相色像。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頓現無相。無有所有。清淨境界。如日月輪。頓照顯示。一切色像。如來為離。自心現習氣。過患眾生。亦復如是。頓為顯示。不思議智。最勝境界。譬如藏識。頓分別知自心現。及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諸依佛。亦復如是。頓熟眾生。所處境界。以修行者。安處於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曜。自覺聖趣。亦復如是。彼於法相。有性無性。惡見妄想。照令除滅。
大慧。法依佛。說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現習氣因。相續妄想。自性計著因。種種無實幻。種種計著。不可得。
復次。大慧。計著緣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
大慧。如工幻師。依草木瓦石。作種種幻。起一切眾生。若干形色。起種種妄想。彼諸妄想。亦無真實。
如是。大慧。依緣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種種妄想心。種種想行事妄想相。計著習氣妄想。
大慧。是為妄想。自性相生。
大慧。是名依佛說法。
大慧。法佛者。離心自性相。自覺聖所緣境界。建立施作。
大慧。化佛者。說施。戒。忍。精進。禪定。及心智慧。離陰界入。解脫識相分別。觀察建立。超外道見。無色見。
大慧。又法佛者。離攀緣所緣。離一切所作。根量相滅。非諸凡夫。聲聞緣覺。外道計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覺聖究竟。差別相建立。
是故。大慧。自覺聖差別相。當勤修學。自心現見。應當除滅。
復次。大慧。有二種聲聞乘通分別相。謂。得自覺聖差別相。及性妄想。自性計著相。云何得自覺聖。差別相聲聞。謂無常。苦。空。無我境界。真諦離欲寂滅。息陰界入自共相。外不壞相如實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禪定。解脫三昧。道果正受解脫。不離習氣。不思議變易死。得自覺聖樂住聲聞。是名得自覺聖。差別相聲聞。
大慧。得自覺聖差別樂住。菩薩摩訶薩。非滅門樂正受樂。顧愍眾生。及本願不作證。
大慧。是名聲聞。得自覺聖。差別相樂。菩薩摩訶薩。於彼得自覺聖。差別相樂。不應修學。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所謂大種。青黃赤白。堅濕煖動。非作生自相共相。先勝善說。見已。於彼起自性妄想。菩薩摩訶薩。於彼應知應捨。隨入法無我想。滅人無我相見。漸次諸地。相續建立。是名諸聲聞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世尊所說。常及不思議。自覺聖趣境界。及第一義境界。
世尊。非諸外道所說。常不思議因緣耶。
佛告大慧。
非諸外道因緣。得常不思議。
所以者何。諸外道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者。何因顯現。常不思議。
復次。大慧。不思議若因。自相成者。彼則應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議不成。
大慧。我第一義。常不思議。第一義因相成。離性非性。得自覺相故有相。第一義智因故。有因離性非性故。譬如無作虛空。涅槃滅盡故常。
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議論。
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議。諸如來自覺。聖智所得。是故常不思議。自覺聖智。所得應得修學。
復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議。無常性。異相因故。非自作因相力故常。
復次。大慧。諸外道常不思議。於所作性非性無常。見已。思量計常。
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緣所作者。性非性無常。見已。自覺聖境界。說彼常無因。
大慧。若復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議。因自相性非性。同於兔角。此常不思議。但言說妄想。諸外道輩。有如是過。
所以者何。謂但言說妄想。同於兔角。自因相非分。
大慧。我常不思議。因自覺得相故。離所作性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無常。思量計常。
大慧。若復外性非性無常。思量計常不思議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議。自因之相。去得自覺聖智。境界相遠。彼不應說。
復次。大慧。諸聲聞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別。一切性妄想非性。未來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覺聖智。趣藏識轉。是故凡愚。說有三乘。說心量趣無所有。
是故。大慧。彼不知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自心現境界。計著外心現境界。生死輪常轉。
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所說。
所以者何。謂自心現性非性。離有非有生故。
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馬等角。愚癡凡夫。不實妄想。自性妄想故。
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覺聖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財建立。趣自性相。
大慧。藏識攝。所攝相轉。愚夫墮生住滅二見。悕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賢聖也。
大慧。於彼應當修學。
復次。大慧。有五無間種性。云何為五。謂。聲聞乘無間種性。緣覺乘無間種性。如來乘無間種性。不定種性。各別種性。
云何知聲聞乘。無間種性。若聞說得陰界入。自共相斷知時。舉身毛孔。熙怡欣悅。及樂修相智。不修緣起。發悟之相。是名聲聞乘。無間種性。聲聞無間。見第八地。起煩惱斷。習氣煩惱不斷。不度不思議變易死。度分段死。正師子吼。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不受後有。
如實知。修習人無我。乃至得般涅槃覺。
大慧。各別無間者。我人眾生。壽命長養士夫。彼諸眾生。作如是覺。求般涅槃。
復有異外道說。悉由作者。見一切性已。言。
此是般涅槃。
作如是覺。法無我見非分。彼無解脫。
大慧。此諸聲聞乘無間。外道種性。不出出覺。為轉彼惡見故。應當修學。
大慧。緣覺乘無間種性者。若聞說各別緣無間。舉身毛竪。悲泣流淚。不相近緣。所有不著。種種自身。種種神通。若離若合。種種變化。聞說是時。其心隨入。若知彼緣覺乘。無間種性已。隨順為說。緣覺之乘。是名緣覺乘。無間種性相。
大慧。彼如來乘。無間種性。有四種。謂自性法。無間種性。離自相法。無間種性。得自覺聖。無間種性。外剎殊勝。無間種性。
大慧。若聞此四事。一一說時。及說自心現身財建立。不思議境界時。心不驚怖者。是名如來乘。無間種性相。
大慧。不定種性者。謂。說彼三種時。隨說而入。隨彼而成。
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謂種性建立。為超入無所有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覺藏者。自煩惱習淨。見法無我。得三昧樂住聲聞。當得如來。最勝之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說偈言。
須陀槃那果。
往來及不還。
逮得阿羅漢。
是等心惑亂。
三乘與一乘。
非乘我所說。
愚夫少智慧。
諸聖遠離寂。
第一義法門。
遠離於二教。
住於無所有。
何建立三乘。
諸禪無量等。
無色三摩提。
受想悉寂滅。
亦無有心量。
大慧。彼一闡提。非一闡提。世間解脫誰轉。
大慧。一闡提有二種。
一者。捨一切善根。及於無始。眾生發願。
云何捨一切善根。謂謗菩薩藏。及作惡言。
此非隨順修多羅。毘尼解脫之說。
捨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
二者。菩薩本自願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眾生。而般涅槃。
大慧。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槃法相。此亦到一闡提趣。
大慧白佛言。
世尊。此中云何。畢竟不般涅槃。
佛告大慧。
菩薩一闡提者。知一切法。本來般涅槃已。畢竟不般涅槃。而非捨一切善根。一闡提也。
大慧。捨一切善根。一闡提者。復以如來神力故。或時善根生。
所以者何。謂如來不捨。一切眾生故。以是故菩薩。一闡提不般涅槃。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謂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
大慧。妄想自性從相生。
大慧白佛言。
世尊。云何妄想自性從相生。
佛告大慧。
緣起自性事相相。行顯現事相相。計著有二種妄想自性。如來。應供。等正覺。之所建立。謂名相計著相。及事相計著相。名相計著相者。謂內外法計著。事相計著相者。謂即彼如是內外。自共相計著。是名二種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緣生。是名緣起。云何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妄想。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名相覺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
是則成相。
大慧。是名觀察五法。自性相經。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善觀二種無我相。
云何二種無我相。謂人無我。及法無我。
云何人無我。謂離我我所。陰界入聚。無知業愛生。眼色等攝受。計著生識。一切諸根。自心現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設顯示。如河流。如種子。如燈。如風。如雲。剎那展轉壞。躁動如猨猴。樂不淨處如飛蠅。無厭足如風火。無始虛偽。習氣因如汲水輪。生死趣有輪。種種身色。幻術神咒。機發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無我智。
云何法無我智。謂覺陰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陰界入離我我所。陰界入積聚。因業愛繩縛。展轉相緣。生無動搖。諸法亦爾。離自共相。不實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聖賢也。心意識五法。自性離故。
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分別。一切法無我。善法無我。菩薩摩訶薩。不久當得。初地菩薩。無所有觀。地相觀察。開覺歡喜。次第漸進。超九地相。得法雲地。於彼建立。無量寶莊嚴。大寶蓮華王像。大寶宮殿。幻自性境界修習生。於彼而坐。同一像類。諸最勝子。眷屬圍繞。從一切佛剎來。佛手灌頂。如轉輪聖王。太子灌頂。超佛子地。到自覺聖法趣。當得如來。自在法身。見法無我故。是名法無我相。汝等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建立誹謗相。唯願說之。令我及諸菩薩摩訶薩。離建立誹謗。二邊惡見。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覺已。離常建立。斷誹謗見。不謗正法。
爾時世尊。受大慧菩薩請已。而說偈言。
建立及誹謗。
無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
及心不能知。
愚癡無智慧。
建立及誹謗。
爾時世尊。於此偈義。復重顯示。告大慧言。
有四種非有有建立。云何為四。謂。非有相建立。非有見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種建立。又誹謗者。謂於彼所立無所得。觀察非分。而起誹謗。是名建立誹謗相。
復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謂陰界入。非有自共相。而起計著。此如是。此不異。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無始虛偽過。種種習氣計著生。
大慧。非有見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陰界入。我人眾生。壽命長養士夫見建立。是名非有見建立相。
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謂。初識無因生。後不實。如幻。本不生。眼色眼界念前生。生已實已還壞。是名非有因建立相。
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謂。虛空。滅。般涅槃。非作。計著性建立。此離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馬等角。如垂髮現。離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建立及誹謗。愚夫妄想。不善觀察。自心現量。非賢聖也。是故離建立。誹謗惡見。應當修學。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善知心意意識。五法。自性。二無我相。趣究竟。為安眾生故。作種種類像。如妄想自性處。依於緣起。譬如眾色。如意寶珠。普現一切。諸佛剎土。一切如來。大眾集會。悉於其中。聽受經法。所謂一切法。如幻。如夢。光影。水月。於一切法。離生滅斷常。及離聲聞。緣覺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億。那由他三昧。得三昧已。遊諸佛剎。供養諸佛。生諸天宮。宣揚三寶。示現佛身。聲聞菩薩。大眾圍繞。以自心現量。度脫眾生。分別演說。外性無性。悉令遠離。有無等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量世間。
佛子觀察。
種類之身。
離所作行。
得力神通。
自在成就。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請佛言。
唯願世尊。為我等說。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我等及餘。諸菩薩眾。覺悟是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已。離有無妄想。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今當為汝。廣分別說。
大慧白佛言。
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佛告大慧。
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處。
大慧。妄想自性計著者。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
大慧。彼略說七種空。謂。相空。性自性空。行空。無行空。一切法離言說空。第一義聖智大空。彼彼空。
云何相空。謂。一切性自共相空。觀展轉積聚故。分別無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無性故相不住。是故說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
云何性自性空。謂。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說性自性空。
云何行空。謂。陰離我我所。因所成。所作業方便生。是名行空。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轉緣起。自性無性。是名無行空。
云何一切法。離言說空。謂。妄想自性無言說。故一切法離言說。是名一切法。離言說空。
云何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謂。得自覺聖智。一切見過習氣空。是名一切法。第一義聖智大空。
云何彼彼空。謂。於彼無彼空。是名彼彼空。
大慧。譬如鹿子母舍。無象馬牛羊等。非無比丘眾。而說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餘處無象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於彼無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種空。彼彼空者。是空最麁。汝當遠離。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無生。離自性。即是無生。離自性剎那。相續流注。及異性現。一切性離自性。是故一切。性離自性。
云何無二。謂一切法。如冷熱。如長短。如黑白。
大慧。一切法無二。非於涅槃彼生死。非於生死彼涅槃。異相因有性故。是名無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應當修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常說空法。
遠離於斷常。
生死如幻夢。
而彼業不壞。
虛空及涅槃。
滅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
諸聖離有無。
爾時世尊。復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
大慧。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普入諸佛。一切修多羅。凡所有經。悉說此義。諸修多羅。悉隨眾生。悕望心故。為分別說。顯示其義。而非真實。在於言說。如鹿渴想。誑惑群鹿。鹿於彼相。計著水性。而彼水無。如是一切修多羅。所說諸法。為令愚夫。發歡喜故。非實聖智。在於言說。是故。當依於義。莫著言說。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