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諸善根經卷第三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詔譯。

無憂品第十二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言。

阿逸多。何等名為。真菩薩心。菩薩心者。不可思量。不可宣示。我今欲說譬喻。證明此心。

阿逸多。乃往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曰安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安王佛。壽八萬四千歲。有三大會。

初會說法。七十億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九十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滿百億人。得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棄捨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解脫。

時有灌頂大王。名師子德王。大夫人有二太子。一名無憂。二名離憂。一時俱生。是二王子。共戲殿上。見安王佛。大眾圍遶。入憙見城。

即時無憂。謂離憂曰。

見安王佛。從彼來耶。

離憂言。

見。

時無憂言。

我等可作。如安王佛。

即為離憂。而說偈言。

離憂汝且觀。
是安王世尊。
大眾所敬遶。
安祥從彼來。

我生如是心。
欲求無上道。
度生老病死。
一切苦眾生。

貪嫉恚慢故。
而作眾罪業。
作眾罪業已。
輪轉諸惡趣。

我當求佛道。
度此等眾生。
離憂汝亦當。
發此無上心。

諸佛甚難值。
如憂曇鉢華。

爾時離憂。以偈答言。

言說無所成。
世多說不行。
我不以言說。
但心行菩提。

世多言作佛。
不能如說行。
是人皆虛言。
終無實果報。

若但以言說。
而能得佛道。
一切言說者。
皆應得作佛。

爾時無憂。重說偈言。

若如汝發心。
是則為慳貪。
畏諸乞求故。
發心而無言。

大人請眾生。
等施財法分。
一切無所悋。
但欲成菩提。

若如是發心。
名為懈怠者。
恐不如說行。
是則為可恥。

汝疑無上道。
無量難獨成。
豫生如是心。
故不敢發言。

時離憂言。

當共往問。安王如來。我等發心。誰為是真。若從佛聞。自當知之。

作是語已。即時離憂。從梯而下。為供養故。持真珠屐。及上寶衣。價直一億。往詣佛所。於時無憂。即從殿上。自投而下。身無所損。安隱而立。往詣佛所。脫身寶衣。解髻明珠。奉安王佛。佛愍受之。

離憂從後。來到佛所。時見無憂。在佛邊立。即問之曰。

從何道來。

無憂答言。

我於殿上。自投而下。身無傷損。安立佛所。

離憂即以。無價寶衣。及摩尼屐。奉安王佛。而說偈言。

我得見世尊。
而從非道行。
今當修正道。
諸佛之所讚。

爾時無憂。又說偈言。

若人惜身命。
猶汝來求道。
是人為自利。
不能益眾生。

我不惜身命。
願受諸勤苦。
為利益眾生。
度眾苦惱者。

見佛即是道。
不應更餘求。
凡夫行正道。
實墮邪徑中。

眾生在邪道。
見是正是邪。
貪著即魔縛。
則遠離正道。

我願常值佛。
常願得出家。
常淨修梵行。
世世度眾生。

常安住善法。
常持佛法藏。
以是所持法。
大利益眾生。

常發行精進。
聞法即解義。
常住於禪定。
功德故高尊。

阿逸多。是二王子。說此偈已。於安王佛所。出家修道。

各相謂言。

我先作佛。

時無憂比丘。謂離憂曰。

汝以何行。欲先作佛。

離憂答言。

我發心為。一一眾生。於萬億劫。受地獄苦。而心無悔。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以如是。堅固莊嚴。又以堪忍。柔和之心。

假使有人。從東方來。持諸糞火。屎尿毒瓶。繫我頭上。我於爾時。不生瞋恨。不惡眼視。亦不呵罵。但作是念。

我今行忍。為求佛法。生佛智慧。欲令此人。得滅度故。若我瞋恨。與彼何異。我是行人。彼非行者。我不應起。非行者業。行者之業。我所應起。所謂。自斷瞋恨。亦斷無量。眾生瞋恨。而為說法。

我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如是莊嚴。

爾時無憂。問離憂曰。

汝見是心。以知是心。發莊嚴耶。

離憂答言。

若無是心。則無莊嚴。若無莊嚴。云何當有。菩薩修道。是故當知。有是心故。菩薩修道。出於世間。

無憂比丘。語離憂言。

莫作此說。有是心故。故有莊嚴。

所以者何。心空如幻。念念生滅。若空如幻。念念生滅。是法無相。亦無無相。

離憂。若有若無。皆名為見。若有是見。皆是邪見。若是邪見。即是邪道。不名菩提。是人遠離。菩提之道。無所悕望。是故當知。有無等法。皆是戲論。戲論法者。菩薩不應。親近修習。何法菩薩。所應習近。無法菩薩。所應習近。

所以者何。若法可習。是則非法。是故菩薩。於一切法。不應樂著。

所以者何。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著法故。若菩薩。如是得解。亦是非法。

所以者何。非得解相。是名菩提。又菩薩如是知。如是觀者。亦墮非法。

所以者何。無解脫相。是名菩提。若菩薩如是修習。我於是法。當如是證。即墮非法。

所以者何。無性無說。是名菩提。

爾時離憂。謂無憂言。

若菩提有。汝當言有。無應言無。汝以何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都無所說。

無憂答言。

汝善知識。菩提名為。非戲論法。汝莫戲論。若有若無。

所以者何。諸有戲論。皆非菩提。若無戲論。即是菩提。

時離憂言。

善知識。我於汝說。不解義趣。謂諸戲論。皆非菩提。無戲論法。是即菩提。

無憂答言。

汝善知識。可共詣佛。請決所疑。

時二比丘。俱詣佛所。頂禮佛足。於一面坐。離憂比丘。以先所論。具向佛說。

時安王佛。可無憂言。

善哉善哉。

既印可已。告離憂曰。

如無憂言。

謂有戲論。皆非菩提。無戲論法。是則菩提。

所以者何。離諸戲論。是名菩提。云何為離。一切戲論。皆悉寂滅。何名戲論。色陰戲論。受想行識陰戲論。戒品定品。慧品戲論。少欲知足。苦行頭陀。易滿易養。空閑靜處。皆是戲論。是諸戲論。從何處起。皆從憶想。分別故起。何謂分別。謂分別色受想行識。分別戒品。定品慧品。少欲知足。諸功德等。若分別色。即是非色。是分別中。則無戒品。定品慧品。少欲知足。行頭陀等。是分別中。亦無色空。又若分別。受想行識。即是非識。是分別中。則無戒品。定品慧品。少欲知足。行頭陀等。是分別中。亦無識空。能如此知。是慧亦空。如是空中。無有諸相。若一若異。是名菩提。

爾時離憂。聞說是法。逮無生忍。又亦得知。是菩提心。以是心故。名為菩薩。

時二菩薩。觀如是法。信解隨順。八萬歲中。常勤精進。經行不息。未曾睡臥。八萬歲中。不生貪欲。恚癡之心。是二菩薩。於此命終。即生下方。第千世界。妙肩佛所。俱共出家。自識宿命。精進如前。如是展轉。從一佛所。至一佛所。得值六百。八千萬億。諸佛世尊。於諸佛法。常得出家。精進如前。然後無憂。先得作佛。號上眾嚴。離憂菩薩。於餘佛國。後得作佛。號日上眾。

佛告彌勒。

是二佛法。廣宣流布。壽命無量。阿僧祇劫。阿逸多。是名菩薩摩訶薩心。無來無去。無所貪著。無生無滅。無住無動。若有眾生。起是心者。則為希有。

爾時世尊。欲明此義。而說偈言。

佛燈出於世。
萬億劫難值。
如優曇鉢華。
時時乃一現。

深發菩提心。
正行佛道者。
如是大菩薩。
世間亦難遇。

是故若有人。
能發此大心。
斯人當作佛。
處眾師子吼。

自在師子吼。
能轉淨法輪。
佛神通無礙。
皆在初心中。

佛相三十二。
十八不共法。
是法及諸相。
皆在初心中。

諸佛不虛行。
象王迴觀法。
及無見頂相。
皆在初心中。

布施持戒忍。
精進禪智慧。
此諸波羅蜜。
皆在初心中。

如是諸功德。
及諸餘佛法。
當知是一切。
皆在初心中。

聲聞戒定慧。
及眾神通力。
如是等諸法。
亦在初心中。

若我本不發。
無上菩提心。
今則不能得。
一切佛智慧。

尚不能自得。
況令眾生聞。
聲聞弟子眾。
亦不出世間。

若深行因緣。
證辟支佛道。
為世作福田。
入無餘泥洹。

是等諸功德。
亦在初心中。
世間出世間。
一切諸樂具。

當知此等事。
皆因菩提心。
汝等觀是心。
所得之果報。

無量無數劫。
不能盡其邊。
汝等觀是心。
念念常生滅。

如幻無所有。
而得大果報。
是心屬諸緣。
無一決定相。

如是不定心。
能得大果報。
是心不在緣。
亦不離眾緣。

非有亦非無。
而能起大果。
智者知是心。
能生佛智慧。

誰當不貴重。
唯除貪著者。
若人依止色。
依受想行識。

於法作二相。
以虛誑自縛。
如人在虛空。
自謂我有縛。

是人自繫故。
常縛果報中。
是故知心性。
虛誑無所有。

不應生疑見。
是心非定相。
是心及眾緣。
皆空無自性。

若人如是知。
終不退菩提。
若法性自空。
是法即無生。

一切無生法。
是名真智種。
若人如是知。
我授菩提記。

不以陰離陰。
而可得受記。
若知法無相。
亦不取此慧。

如是正智者。
是名真發心。
得是堅固心。
斯人則能忍。

惡口諸毀辱。
刀杖等眾苦。
若人得是忍。
則無貪恚心。

自得利不高。
亦不嫉他人。
能建於是忍。
滅有無二邊。

斯人於世間。
能行不壞智。
是故當修此。
空無性法忍。

我本亦修集。
故得成菩提。

中說品第十三

爾時東方。過六萬八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上意。是中有佛。號曰空性。今現在。是空性佛。與月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時月菩薩。見大光明。聞大音聲。問空性佛言。

是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答言。

西方去此。過六萬八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文。今現在說。菩薩藏經。是為彼佛。光明音聲。

時月菩薩。白空性佛言。

世尊。我欲詣彼。娑婆世界。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及見彼土。具足莊嚴。大菩薩眾。

彼佛答言。

欲往隨意。

時月菩薩即從坐起。頂禮佛足。遶已欲去。

時空性佛持白蓮華與月菩薩。作如是言。

汝持此華。與釋迦文。并稱我言。問訊彼佛。

少惱少病。起居輕利。氣力強耶。

時月菩薩。如大力士。屈伸臂頃。於彼佛土。忽然不現。到此世界。至王舍城。行詣竹園。頂禮佛足。於一面立。而白佛言。

空性如來。問訊世尊。

少病少惱。起居輕利。遊步安耶。以此蓮華。持與世尊。

時佛受華。問月菩薩言。

善男子。彼空性佛。少病少惱。氣力安不。

時月菩薩。白世尊曰。

空性如來。於彼世界。安隱無恙。

東方去此。過于四萬。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妙陀羅尼。是中有佛。號名聞力王。今現在為。智流布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時此菩薩。見大光明。聞大音聲。問名聞力王佛言。

世尊。今此光明。及大音聲。是誰所為。

彼佛答言。

西方去此。過于四萬。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文。今現在為。諸菩薩說。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是為彼佛。光明音聲。

時智流布菩薩。白彼佛言。

世尊。我欲往詣。娑婆世界。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及見彼土。具足莊嚴。大菩薩眾。

彼佛答言。

欲往隨意。

時智流布。既蒙聽許。頂禮佛足。遶已欲去。

時名聞力王佛。即以一裹赤。末栴檀香。而與之曰。

汝持此香。與釋迦文。并以我言。問訊彼佛。

少惱少病。起居輕利。氣力安耶。

時彼菩薩。如大力士。屈伸臂頃。於彼佛土。忽然不現。到此世界。至王舍城。行詣竹園。頂禮佛足。於一面立。而白佛言。

名聞力王佛。問訊世尊。

少病少惱。起居輕利。遊步安耶。以此末香。持與世尊。

佛受香已。而問之曰。

名聞力王佛。少惱少病。氣力安不。

彼菩薩言。

名聞世尊。於彼世界。安隱無恙。

東方去此。過三萬九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月出光。是中有佛。號曰放光。今現在為。明輪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時明輪菩薩。見大光明。聞謦欬聲。問放光佛言。

世尊。是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答言。

西方去此。度三萬九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號釋迦文。今現在為。諸菩薩說。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是為彼佛。光明音聲。

時明輪菩薩。白放光佛言。

世尊。我欲詣彼。娑婆世界。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及見彼土。具足莊嚴。大菩薩眾。

彼佛答言。

欲往隨意。

時明輪菩薩。既蒙聽許。頂禮佛足。遶已欲去。

彼佛即以。一大蓮華。與明輪曰。

汝持此華。與釋迦文。并稱我言。問訊彼佛。

少病少惱。起居輕利。遊步強耶。

時彼菩薩。如大力士。屈伸臂頃。於彼佛土。忽然不現。到此世界。至王舍城。行詣竹園。頂禮佛足。於一面立。而白佛言。

放光如來。問訊世尊。

少病少惱。氣力安不。以此蓮華。持與世尊。

佛受華已。而問之曰。

放光如來。遊步康耶。

明輪答言。

放光世尊。於彼世界。安隱無恙。

東方去此度。三萬八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袈裟相。是中有佛。號曰離垢。今現在為。無邊寶嚴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時無邊寶嚴菩薩。見大光明。聞謦欬聲。問離垢佛言。

是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答言。

西方去此。過三萬八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號釋迦文。今現在為。諸菩薩說。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是為彼佛。光明音聲。

時無邊寶嚴菩薩。白離垢佛言。

世尊。我欲往詣。娑婆世界。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及欲見彼。具足莊嚴。大菩薩眾。

離垢佛言。

欲往隨意。

即時彼佛。以一袈裟。而與之言。

汝持此衣。與釋迦文。并稱我言。問訊彼佛。

少病少惱。起居輕利。遊步安耶。

時彼菩薩。如大力士。屈伸臂頃。於彼佛土。忽然不現。到此世界。至王舍城。行詣竹園。頂禮佛足。於一面立。而白佛言。

離垢如來。問訊世尊。

少病少惱。氣力安不。持此袈裟。以與世尊。

佛受衣已。而問之曰。

離垢如來。於彼世界。遊步安耶。

彼菩薩言。

離垢世尊。於彼世界。安隱無恙。

東方去此。過三萬七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蓮華。是中有佛。號雜華生德。今現在為。無量精進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時無量精進菩薩。見大光明。聞謦欬聲。問雜華生德佛言。

是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答言。

西方去此。過三萬七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號釋迦文。今現在為。諸菩薩說。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是為彼佛。光明音聲。

時無量精進菩薩。白雜華生德佛言。

我欲往詣。娑婆世界。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及見彼土。具足莊嚴。大菩薩眾。

彼佛答言。

欲往隨意。

彼佛即以。一大蓮華。而與之曰。

汝持此華。與釋迦文。并稱我言。問訊彼佛。

少病少惱。起居輕利。遊步強耶。

時彼菩薩。如大力士。屈伸臂頃。於彼佛土。忽然不現。到此世界。至王舍城。詣竹園中。頂禮佛足。於一面立。而白佛言。

雜華生德佛。問訊世尊。

少病少惱。氣力安不。以此蓮華。持與世尊。

佛受華已。而問之曰。

雜華生德如來。在彼世界。遊步康耶。

彼菩薩言。

雜華世尊。於彼世界。安隱無恙。

東方去此。過三萬七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一蓋。是中有佛。號離怖畏。今現在為。網明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時網明菩薩。見大光明。聞謦欬聲。問離怖畏佛言。

世尊。是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答言。

西方去此。過三萬七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號釋迦文。今現在為。諸菩薩說。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是為彼佛。光明音聲。

時網明菩薩。白離怖畏佛言。

我欲往詣。娑婆世界。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及見彼土。具足莊嚴。大菩薩眾。

彼佛答言。

欲往隨意。

時彼如來。即以百莖。五色眾華。與網明曰。

汝持此華。與釋迦文。并稱我言。問訊彼佛。

少病少惱。起居輕利。遊步安耶。

時彼菩薩。如大力士。屈伸臂頃。於彼佛土。忽然不現。到此世界。至王舍城。行詣竹園。頂禮佛足。卻住一面。而白佛言。

離怖畏佛。問訊世尊。

少病少惱。氣力安不。以此眾華。持與世尊。

佛受華已。問網明言。

離怖畏如來。在彼世界。遊步康耶。

網明答言。

離怖畏世尊。於彼世界。安隱無恙。

東方去此。過三萬六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上清淨。是中有佛。號曰智聚。今現在為。智力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時智力菩薩。見大光明。聞大音聲。問智聚佛言。

世尊。是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答言。

西方去此。度三萬六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號釋迦文。今現在為。諸菩薩說。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是為彼佛。光明音聲。

時智力菩薩。白智聚佛言。

我欲往詣。娑婆世界。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及見彼土。具足莊嚴。大菩薩眾。

智聚佛言。

欲往隨意。

時智聚佛。持眾蓮華。而與之曰。

汝以此華。與釋迦文。并稱我言。問訊彼佛。

少惱少病。氣力輕強耶。

時智力菩薩。頂禮佛足。遶已而去。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三萬五千。阿僧祇界。彼有世界。名曰香聚。是中有佛。號栴檀香。今現在為。離垢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時離垢菩薩。見大光明。聞謦欬聲。問栴檀香佛言。

世尊。是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答言。

西方去此。過三萬五千。阿僧祇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是中有佛。號釋迦文。今現在說。菩薩藏經。

時離垢菩薩。白栴檀香佛言。

世尊。我欲往詣。娑婆世界。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及見彼土。具足莊嚴。大菩薩眾。

彼佛答言。

欲往隨意。

彼佛即以。末栴檀裹。而與之曰。

汝持此香。與釋迦文。

時彼菩薩。頂禮佛足。遶已而去。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三萬五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阿竭流香。是中有佛。號大聲眼。今現在為。利世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時利世菩薩。見大光明。聞大音聲。問大聲眼佛言。

世尊。是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答言。

西方過此。三萬五千阿僧祇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是中有佛。名釋迦文。今現在為。菩薩說。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是為彼佛。光明音聲。

時利世菩薩白大聲眼佛言。

世尊。我欲往詣。娑婆世界。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及見彼土具足莊嚴。大菩薩眾。

彼佛答言。

欲往隨意。

彼佛以一高大蓮華而與之曰。

汝持此華。與釋迦文。并稱我言。問訊彼佛。

少病少惱。氣力強耶。

時利世菩薩頂禮佛足。遶已而去。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度。三萬四千。阿僧祇界。彼有世界。名無邊聚。是中有佛。號曰寶積。今現在為。重智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時重智菩薩。見大光明。聞大音聲。問寶積佛言。

世尊。是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答言。

西方去此。過三萬四千。阿僧祇界。彼有世界。名曰娑婆。是中有佛。號釋迦文。今現在為菩薩。說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是為彼佛。光明音聲。

時重智菩薩。白寶積佛言。

世尊。我欲往詣。娑婆世界。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及欲見彼。大菩薩眾。

彼佛答言。

欲往隨意。

時寶積佛。即以一莖。五色蓮華。而與之曰。

汝持此華。與釋迦文。并稱我言。問訊彼佛。

少病少惱。起居輕利。遊步強耶。

時彼菩薩。頂禮佛足。遶已而去。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于三萬。阿僧祇界。彼有世界。名曰眾香。是中有佛。號曰香象。今現在為。寶象菩薩摩訶薩。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時寶象菩薩。見大光明。聞大音聲。問香象佛言。

此為何佛。光明音聲。

彼佛答言。

西方去此。過于三萬。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娑婆。佛號釋迦文。今現在。是為彼佛。光明音聲。

餘如上說。

總相品第十四

東方去此。過于二萬。阿僧祇界。彼有世界。名曰廣妙。是中有佛。號曰上眾。今現在為。智眾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三萬二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雜相。是中有佛。號彌樓肩。今現在為。自在力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三萬二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華蓋。是中有佛。號曰一蓋。今現在為。一寶藏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度。三萬二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普明。是中有佛。號無閡眼。今現在為。智自在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三萬一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善。是中有佛。號栴檀窟。今現在為。重智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三萬一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善意。是中有佛。號曰妙肩。今現在為。益意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度。三萬一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寶德。是中有佛。號曰網明。今現在為。智德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三萬一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德樂。是中有佛。號寶華德。今現在為。高華德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三萬一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讚歎。是中有佛。號智華寶明德。今現在為。上嚴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三萬一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眾善。是中有佛。號善出光。今現在為。寶光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于三萬。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安隱。是中有佛。號滅諸怖畏。今現在為。無怖畏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于三萬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彌樓相。是中有佛。號彌樓肩。今現在為。妙肩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度。二萬九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度一切憂惱。是中有佛。號曰安王。今現在為。梵音聲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九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法。是中有佛。號曰法積。今現在為。智積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度。二萬八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安立。是中有佛。號增十光。今現在為。增百光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八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千明。是中有佛。號增千光。今現在為。普明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度。二萬八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多伽樓香。是中有佛。號曰智光。今現在為。妙眼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七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妙香。是中有佛。號寶出光。今現在為。無邊明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七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明嚴德。是中有佛。號無邊光。今現在為。藥王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六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上善德。是中有佛。號無礙音。今現在為。梵音聲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五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法。是中有佛。號曰網光。今現在為。自在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五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眾華。是中有佛。號曰寶意。今現在為。智香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四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上清淨。是中有佛。號無邊陳。今現在為。寶陳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四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優鉢羅。是中有佛。號無邊自在。今現在為。曇無竭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三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覺意處。是中有佛。號優鉢羅德。今現在為。華德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三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蓮華處。是中有佛。號曰智住。今現在為。寶滿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二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智力。是中有佛。號釋迦文。今現在為。寶牟尼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二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方流布。是中有佛。號智流布。今現在為。無邊精進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一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無邊。是中有佛。號娑羅王。今現在為。寶娑羅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阿僧祇界。有世界名月。是中有佛。號寶娑羅。今現在為。普守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二萬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娑呵。是中有佛。號曰調御。今現在為。調御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于二萬。阿僧祇界。有世界名一蓋。是中有佛。號寶行列。今現在為。列宿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于二萬。阿僧祇界。有世界名。離一切憂惱。是中有佛。號不虛稱。今現在為。不虛名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九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離憂。是中有佛。號曰德生。今現在為。無邊威德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八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寂滅。是中有佛。號流布王。今現在為。勇德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七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不虛見。是中有佛。號不虛力。今現在為。不虛嚴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六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妙香。是中有佛。號曰香明。今現在為。寶明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五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梵音聲。是中有佛。號無闇音聲。今現在為。無差別嚴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五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月光。是中有佛。號名聞力。今現在為。大智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五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普明。是中有佛。號須彌頂高王。今現在為。智力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五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寶嚴。是中有佛。號寶生德。今現在為。大導師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四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法。是中有佛。號曰華上。今現在為。得力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四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華住。是中有佛。號曰寶高。今現在為。名德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四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妙陀羅尼王。是中有佛。號曰香明。今現在為。陀羅尼自在王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三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金明。是中有佛。號方流布嚴。今現在為。智流布嚴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三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高智。是中有佛。號普守增上雲音王。今現在為。宿王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二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常明。是中有佛。號無邊明。今現在為。大明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二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𤊟光。是中有佛。號無邊慧成。今現在為。德王明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東方去此。過萬一千。阿僧祇界。有世界名然燈。是中有佛。號無邊功德智明。今現在為。功德王明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

彼世界有。無量寶池。池中皆有。青黃赤白。種種雜色。千葉蓮華。皆悉廣大。從水而出。上高八萬。四千由旬。一一華葉。出千光明。遍照十方。諸巷陌中。皆悉平正。寶繩連綿。以界道側。此諸巷中。皆有寶樹。其樹皆高。七千由旬。枝葉廣大。能覆八萬。四千由旬。一一樹上。皆有八十。億摩尼珠。以為果實。如是諸樹。無量無數。蓮華光明。常照世界。釋迦文佛。淨光所蔽。悉不復現。

時功德王明菩薩。見此大光。問無邊功德智明佛言。

世尊。是何光明。映照此界。

彼佛答言。

西方去此。過萬一千。阿僧祇界。有一世界。名曰娑婆。是中有佛。號釋迦文。今現在為。諸菩薩說。斷眾生疑。令眾歡喜。菩薩藏經。是其光明。

時功德王明菩薩。白無邊功德智明佛言。

我欲往詣。娑婆世界。見釋迦文佛。禮事供養。

彼佛報言。

欲往隨意。

是時即以。一大蓮華。而與之曰。

汝持此華。與釋迦文。并稱我言。問訊彼佛。

少病少惱。起居輕利。遊步康耶。

時彼菩薩。如大力士。屈伸臂頃。於彼佛土。忽然不現。到此世界。至王舍城。行詣竹園。頂禮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無邊功德智明如來。問訊世尊。

少病少惱。氣力安不。持此蓮華。以與世尊。

佛受華已。而問之曰。

無邊功德智明如來。於彼世界。少病少惱。遊步康耶。

彼菩薩言。

無邊功德智明世尊。在彼世界。安隱無恙。

從然燈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雜相。是中有佛。號曰上眾。今現在為。那羅延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雜相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方流布。是中有佛。號佛華生德。今現在為。不虛力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方流布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金剛住。是中有佛。號佛華出王。今現在為。寶火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金剛住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栴檀窟。是中有佛。號曰寶像。今現在為。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栴檀窟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藥。是中有佛。號不虛稱。今現在為。不虛嚴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藥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藥生。是中有佛。號無邊功德精進嚴。今現在為。持戒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藥生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普莊嚴。是中有佛。號發意即嚴一切眾生心。今現在為。佛華手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普莊嚴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一蓋。是中有佛。號蓋行列。今現在為。寶行列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一蓋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上華光。是中有佛。號明德王。今現在為。安立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上華光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妙莊嚴。是中有佛。號德王明。今現在為。住諸功德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妙莊嚴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無邊德莊嚴。是中有佛。號度功德邊。今現在為。無邊功德稱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無邊德莊嚴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十方流布。是中有佛。號曰然燈。今現在為。轉諸行嚴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十方流布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燈行列。是中有佛。號曰然燈。今現在為。寶積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燈行列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珊瑚牙。是中有佛。號曰作明。今現在為。德積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珊瑚牙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眾善。是中有佛。號曰無畏。今現在為。寶樂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眾善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眾善。是中有佛。號曰德味。今現在為。得無畏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眾善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曰上善。是中有佛。號曰無畏。今現在為。離怖畏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上善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蓮華。是中有佛。號曰華德。今現在為。智手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蓮華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優鉢羅。是中有佛。號智華德。今現在為。無行行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優鉢羅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寶生。是中有佛。號曰寶積。今現在為。法積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寶生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妙月。是中有佛。號無邊願。今現在為。演華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妙月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安住。是中有佛。號無邊功德王安立。今現在為。曇無竭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安住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住林。是中有佛。號曰寶肩。今現在為。藥王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住林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眾香。是中有佛。號娑羅王。今現在為。益意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眾香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華德。是中有佛。號曰寶明。今現在為。曰得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華德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一聚。是中有佛。號曰寶聚。今現在為。火得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一聚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過諸憂惱。是中有佛。號曰上眾。今現在為。上嚴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過諸憂惱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離憂。是中有佛。號無邊德嚴。今現在為。善思嚴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離憂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諸功德處。是中有佛。號觀世音。今現在為。普守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諸功德處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寶明。是中有佛。號須彌明。今現在為。安住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寶明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一切功德莊嚴。是中有佛。號無邊自在力。今現在為。藥善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一切功德莊嚴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覺意莊嚴。是中有佛。號極高行。今現在為。善思益意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覺意莊嚴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無塵垢。是中有佛。號寶華德。今現在為。益意德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無塵垢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雲陰。是中有佛。號無量神通自在。今現在為。得念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雲陰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華網覆。是中有佛。號隨眾願嚴。今現在為。益意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華網覆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列宿。是中有佛。號高寶蓋。今現在為。無憂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列宿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寶華。是中有佛。號曰上眾。今現在為。自在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寶華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普香。是中有佛。號無量華。今現在為。香象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普香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華。是中有佛。號寶自在。今現在為。離憂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華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雜寶相。是中有佛。號月出德。今現在為。轉諸難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雜寶相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眾歸。是中有佛。號發心即轉法輪。今現在為。轉不退法輪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眾歸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多安。是中有佛。號十方流布。今現在與。智流布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多安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金剛。是中有佛。號拘陵王。今現在為。利益行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金剛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樂。是中有佛。號曰日燈。今現在為。月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樂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安隱。是中有佛。號曰上寶。今現在為。火得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安隱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號智生德。今現在為。智德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娑婆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純樂。是中有佛。號安立功德王。今現在為。離怖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純樂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列宿開。是中有佛。號無礙眼。今現在為。妙眼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列宿開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妙金剛。是中有佛。號曰無畏。今現在為。臣山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從妙金剛剎。至此中間。有世界名月出。是中有佛。號曰智聚。今現在為。堅力菩薩摩訶薩。授無上道記。餘如上說。

攝諸善根經卷第三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