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十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詔譯
所緣品第十五之二
復次寂慧。若諸菩薩。為欲對治。慳吝過失。所緣法者。即起能捨己之。所有心住。
若為對治。破戒過失所緣。即起持戒心住。
若為對治。瞋恚過失所緣。即起堅固。忍辱心住。
若為對治。懈怠過失所緣。即起精進。成辦如來。勝力心住。
若為對治。散亂過失所緣。即起獲得如來。禪定心住。
若為對治。染慧過失所緣。即起圓滿。無礙智心住。
若為聲聞。作意所緣。即起積集。大乘心住。
若為厭離所緣。即起不作。諸罪心住。
若為惡趣所緣。即起剎那所生。諸惡趣中。救度心住。
若為天趣。作意所緣。即起若成若壞。後邊心住。
若為人趣。作意所緣。即起不堅固心住。
若為念佛。作意所緣。即起諸佛。攝受心住。
若為念法。作意所緣。即起於法。不吝心住。
若為念僧。作意所緣。即起獲得。不退轉於。法輪心住。
若為念捨。作意所緣。即起一切。能捨心住。
若為念戒。作意所緣。即起圓滿。求願勝定。覺支心住。
若為念天。作意所緣。即起諸天。稱讚佛智。加持心住。
若為身。作意所緣。即起獲得。佛身清淨心住。
若為語。作意所緣。即起獲得。諸佛語言。清淨心住。
若為心。作意所緣。即起獲得。佛平等心。清淨心住。
若為有為法所緣。即起圓滿。如來智心住。
若為無為法所緣。即起圓滿。佛智心住。
寂慧當知。此如是等。或有所緣。而諸菩薩。無有不於。一切智智。現前法門中住。
又諸菩薩。於一切所緣法中。皆悉迴向菩提。此即是名菩薩。善巧方便。覺了一切法。通達觀察。
寂慧。譬如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隨諸所生。無有不是。一切眾生。受用之所。彼諸菩薩。亦復如是。所有一切。所緣境界。無有不是。善巧方便菩薩。共所受用。菩提道分。無不成熟。菩提道法。
又如色法。一切皆是。四大所造。善巧方便菩薩。亦復如是。或有所緣。一切皆以。菩提勝相。和合相應。
復次寂慧。若有眾生。慳吝惡作者。菩薩即為圓滿。布施波羅蜜多。持戒波羅蜜多。
若諸眾生。起瞋恚行。及懈怠者。菩薩即為圓滿。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
若諸眾生。起散亂心。及愚癡行者。菩薩即為圓滿。禪定波羅蜜多。勝慧波羅蜜多。
若諸眾生。不可悲愍者。菩薩於彼。無違害心。
若諸眾生。所應饒益者。菩薩於彼。無隨順心。
若諸眾生。常稱讚者。菩薩於彼。而無高心。
若諸眾生。不稱讚者。菩薩於彼。亦無下心。
若見一切。苦惱眾生。菩薩即起。大悲之心。
若見一切。快樂眾生。菩薩即起。歡喜之心。
若見一切。麁獷眾生。菩薩即起。調伏之心。
若見一切。調順眾生。菩薩即起。慈愛之心。
若見具有。緣力眾生。菩薩即起。衛護之心。
若見具有。因力眾生。菩薩即起。攝化之心。隨攝化已。乃為教授。
若見智慧。開明眾生。菩薩即為宣說。甚深之法。
若見具演說智眾生。菩薩即為。廣大說法。
若見如理眾生。菩薩即為。次第說法。
若見眾生。樂著文句者。菩薩即以。少略文句。而為說法。
若見眾生。樂以奢摩他。為先導者。菩薩即為宣說。毘鉢舍那。
若見眾生。樂以毘鉢舍那。為先導者。菩薩即為。宣說趣入。三摩地法。
若見眾生。樂持戒者。菩薩先為宣說。不究竟法。後復為說。地獄等事。
若見眾生。樂多聞者。即為宣說。無疑惑法。
若見眾生。樂三摩地者。即為宣說。趣入慧法。
若見眾生。樂曠野住者。即為宣說。心寂靜法。
若見眾生。樂修頭陀行者。即為宣說。聖慧根法。
若見鈍根眾生。即為宣說。聞隨順法。
若見堅著。貪法眾生。即為宣說。不淨之法。
若見堅著。瞋法眾生。即為宣說。慈心之法。
若見堅著。癡法眾生。即為宣說。緣生之法。
若見等分行眾生。即從中入中。廣為說法。所謂。不淨法。慈心法。緣生法。
若隨順諸法。所應度者。菩薩即為宣說。增上戒法。增上心法。增上慧法。
若見眾生。以佛勝相。所應度者。即為宣說。真實隨順。菩提分法。
若見輕慢眾生。所應度者。先為杜止。輕慢之門。後為說法。
若見眾生。相續樂觀。菩薩聖相者。菩薩即為。常現其身。然根未熟者。不為說法。
若見眾生。樂巧說法。所應度者。即以緣起譬喻。解釋說法。
若見眾生。樂甚深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緣生。無我無人。無眾生法。
若有眾生。著諸見者。為說空法。
若見眾生。起尋求行者。即為宣說。無相之法。
若見眾生。起求願者。即為宣說。無願之法。
若見眾生。著諸蘊者。即為宣說。如幻之法。
若見眾生。著諸界者。即為宣說。善決擇法。
若見眾生。著諸處者。即為宣說。如夢之法。
若見眾生。著欲界者。即為宣說。逼惱之法。
若見眾生。著色界者。即為宣說。諸行苦法。
若見眾生。著無色界者。即為宣說。彼一切行。無常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苦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令於聖種。生歡喜法。
若見眾生。樂以樂法。所應度者。為說無量。禪定之法。
若見眾生。樂天趣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純一樂法。
若見眾生。樂著諸相。所應度者。為說無我。無取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聲聞法。所應度者。即為教授。取證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緣覺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於事於義。少略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初發心菩薩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深心發起。大悲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久修道行。菩薩之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於輪迴中。無懈倦法。
若見眾生。樂以不退轉。菩薩之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嚴淨佛土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一生補處。菩薩之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大菩提場。莊嚴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佛身。所應度者。為說菩薩。勝行相續。不空之法。
寂慧當知。如是等法。皆是具足。智慧方便。諸大菩薩。於彼清淨。所緣法中。而得自在。是故廣說。不空之法。其所說法。為令一切眾生。歡喜故說。
說是法時。會中有十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五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授記品第十六之一
爾時會中。有諸菩薩。咸起是念。
此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其何久近。當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邪。所居佛土。當何名字。菩薩成佛。復名何等。眷屬圓滿。其數幾何。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所念已。即時微笑。法爾諸佛現。微笑時。必有因緣。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色。廣大光明。所謂。青黃赤白。紅紫碧綠。其眾色光。普遍照曜。無邊世界。乃至梵世。其光盤旋。還來佛所。右繞三匝。從佛世尊。頂門而入。
爾時寂慧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合掌虔恭。以妙伽陀。而伸請問。
如金色光妙無垢。
寂靜月面體凝然。
破暗最上日光明。
人仙微笑今何為。
安處寂定蓮花相。
大悲震吼進力增。
念智功德妙香薰。
善逝蓮花笑何為。
念如淨器定如油。
悲炷然燈破三垢。
妙慧光明息暗冥。
善逝智光笑何為。
悲輪光明慧觀察。
息除三垢滅諸冥。
淨開智眼利世間。
佛日妙光笑何為。
佛知三有世間意。
遍照一切天人心。
大仙慈眼視眾生。
今何大仙現微笑。
寂慧菩薩。說伽陀已。爾時世尊。即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
今此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於此賢劫。諸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持金剛杵。作供養事。以利益心。守護正法。今於我此。祕密法中。廣大施作。普為無量。一切眾生。成熟最上。菩提善根。於此賢劫。乃至最後。樓至如來。法中隱沒。即於極樂世界。阿閦如來。佛剎中生。而彼世界。阿閦如來。為彼諸菩薩。宣說祕密。一百八印。
時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聞其所說。不假加行。解入義趣。如理如實。隨順所行。其後復於。無量無數。諸如來所。親近恭敬。尊重供養。彼彼佛所。皆修梵行。護持正法。廣為無量。俱胝那庾多。百千眾生。成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而後復過。殑伽沙數劫中。圓滿菩提分法。而乃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號金剛步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於世。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普淨。劫名清淨。
寂慧。而彼普淨世界。金剛步如來。剎土之中。安隱豐樂。嚴淨可觀。天人熾盛。菩薩廣多。七寶具足。殊妙莊嚴。七寶所謂。金銀瑠璃。硨磲碼瑙。珊瑚琥珀。及赤珠寶。彼世界中。周遍盈積。可八步量。地平如掌。柔軟復如。迦左隣尼。具諸樂觸。建妙幡幢。寶繩交絡。天妙寶花。處處垂下。最上精妙。眾香氛馥。空中自然。奏諸音樂。無諸惡趣。及眾險難。如兜率天。最勝受用。
又彼世界。隨意所思。宮殿舍宇。園林樓閣。飲食衣服。眾莊嚴具。皆悉具足。隨諸所用。皆與天人。受用無異。受諸天人。具大信解。深信佛智。
又彼世界。亦復不聞。聲聞緣覺。二乘名字。彼佛所說。純一清淨。大菩薩法。
又彼金剛步如來。廣多百千。菩薩眷屬。
又彼世界。不壞律儀。不減壽命。不破戒行。不失正見。亦無顛狂。聾瘂跛傴。謇吃獷惡。鬪競缺減。諸根等者。一切皆具。二十八種。天人勝相。而為莊嚴。彼佛如來。壽八中劫。亦無天人。中間夭逝。
寂慧當知。彼金剛步如來。其如是等。及餘無量。勝功德事。彼佛世尊。隨欲說法。即放光明。彼諸眾生。見是光已。即知如來。宣說妙法。
若有眾生。互起思念。欲詣佛所。瞻仰聽法。即以彼佛。神通智力。所加持故。尋至佛所。或有以自神力。至佛所者。即時天人大眾。咸來集會。時彼世尊。踊身空中。高百千多羅樹。時四大洲。悉見如來。廣大身相。又十方世界。悉聞震發。顯示如來。清淨妙音。一切眾生。聞者適悅。
又復如來。為諸菩薩。說正法時。無一眾生。於其如來。宣說之法。有所違背。彼諸眾生。皆悉利根。開明知解。
又彼世界。而無王者。唯佛世尊。金剛步如來。最上法王。
又彼世界。一切眾生。無我無執。
復次寂慧。又彼金剛步如來。於彼剎中。諸天人所。欲行乞食。彼時若天若人。即見如來聖像。住在其前。執持應器。彼諸天人。見聖像已。各欲奉上如來。清淨飲食。及隨意樂。所欲方處。座臥之具。百味食等。皆悉嚴備。彼佛知時。隨受所施。佛受施已。即出其舍。還復如來。所止僧坊。諸菩薩眾。亦復隨應。入三摩地。
寂慧當知。彼佛如來。所住世界。具如是等。及餘無量。勝功德事。是故名為。普淨世界。
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十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詔譯
所緣品第十五之二
復次寂慧。若諸菩薩。為欲對治。慳吝過失。所緣法者。即起能捨己之。所有心住。
若為對治。破戒過失所緣。即起持戒心住。
若為對治。瞋恚過失所緣。即起堅固。忍辱心住。
若為對治。懈怠過失所緣。即起精進。成辦如來。勝力心住。
若為對治。散亂過失所緣。即起獲得如來。禪定心住。
若為對治。染慧過失所緣。即起圓滿。無礙智心住。
若為聲聞。作意所緣。即起積集。大乘心住。
若為厭離所緣。即起不作。諸罪心住。
若為惡趣所緣。即起剎那所生。諸惡趣中。救度心住。
若為天趣。作意所緣。即起若成若壞。後邊心住。
若為人趣。作意所緣。即起不堅固心住。
若為念佛。作意所緣。即起諸佛。攝受心住。
若為念法。作意所緣。即起於法。不吝心住。
若為念僧。作意所緣。即起獲得。不退轉於。法輪心住。
若為念捨。作意所緣。即起一切。能捨心住。
若為念戒。作意所緣。即起圓滿。求願勝定。覺支心住。
若為念天。作意所緣。即起諸天。稱讚佛智。加持心住。
若為身。作意所緣。即起獲得。佛身清淨心住。
若為語。作意所緣。即起獲得。諸佛語言。清淨心住。
若為心。作意所緣。即起獲得。佛平等心。清淨心住。
若為有為法所緣。即起圓滿。如來智心住。
若為無為法所緣。即起圓滿。佛智心住。
寂慧當知。此如是等。或有所緣。而諸菩薩。無有不於。一切智智。現前法門中住。
又諸菩薩。於一切所緣法中。皆悉迴向菩提。此即是名菩薩。善巧方便。覺了一切法。通達觀察。
寂慧。譬如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隨諸所生。無有不是。一切眾生。受用之所。彼諸菩薩。亦復如是。所有一切。所緣境界。無有不是。善巧方便菩薩。共所受用。菩提道分。無不成熟。菩提道法。
又如色法。一切皆是。四大所造。善巧方便菩薩。亦復如是。或有所緣。一切皆以。菩提勝相。和合相應。
復次寂慧。若有眾生。慳吝惡作者。菩薩即為圓滿。布施波羅蜜多。持戒波羅蜜多。
若諸眾生。起瞋恚行。及懈怠者。菩薩即為圓滿。忍辱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
若諸眾生。起散亂心。及愚癡行者。菩薩即為圓滿。禪定波羅蜜多。勝慧波羅蜜多。
若諸眾生。不可悲愍者。菩薩於彼。無違害心。
若諸眾生。所應饒益者。菩薩於彼。無隨順心。
若諸眾生。常稱讚者。菩薩於彼。而無高心。
若諸眾生。不稱讚者。菩薩於彼。亦無下心。
若見一切。苦惱眾生。菩薩即起。大悲之心。
若見一切。快樂眾生。菩薩即起。歡喜之心。
若見一切。麁獷眾生。菩薩即起。調伏之心。
若見一切。調順眾生。菩薩即起。慈愛之心。
若見具有。緣力眾生。菩薩即起。衛護之心。
若見具有。因力眾生。菩薩即起。攝化之心。隨攝化已。乃為教授。
若見智慧。開明眾生。菩薩即為宣說。甚深之法。
若見具演說智眾生。菩薩即為。廣大說法。
若見如理眾生。菩薩即為。次第說法。
若見眾生。樂著文句者。菩薩即以。少略文句。而為說法。
若見眾生。樂以奢摩他。為先導者。菩薩即為宣說。毘鉢舍那。
若見眾生。樂以毘鉢舍那。為先導者。菩薩即為。宣說趣入。三摩地法。
若見眾生。樂持戒者。菩薩先為宣說。不究竟法。後復為說。地獄等事。
若見眾生。樂多聞者。即為宣說。無疑惑法。
若見眾生。樂三摩地者。即為宣說。趣入慧法。
若見眾生。樂曠野住者。即為宣說。心寂靜法。
若見眾生。樂修頭陀行者。即為宣說。聖慧根法。
若見鈍根眾生。即為宣說。聞隨順法。
若見堅著。貪法眾生。即為宣說。不淨之法。
若見堅著。瞋法眾生。即為宣說。慈心之法。
若見堅著。癡法眾生。即為宣說。緣生之法。
若見等分行眾生。即從中入中。廣為說法。所謂。不淨法。慈心法。緣生法。
若隨順諸法。所應度者。菩薩即為宣說。增上戒法。增上心法。增上慧法。
若見眾生。以佛勝相。所應度者。即為宣說。真實隨順。菩提分法。
若見輕慢眾生。所應度者。先為杜止。輕慢之門。後為說法。
若見眾生。相續樂觀。菩薩聖相者。菩薩即為。常現其身。然根未熟者。不為說法。
若見眾生。樂巧說法。所應度者。即以緣起譬喻。解釋說法。
若見眾生。樂甚深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緣生。無我無人。無眾生法。
若有眾生。著諸見者。為說空法。
若見眾生。起尋求行者。即為宣說。無相之法。
若見眾生。起求願者。即為宣說。無願之法。
若見眾生。著諸蘊者。即為宣說。如幻之法。
若見眾生。著諸界者。即為宣說。善決擇法。
若見眾生。著諸處者。即為宣說。如夢之法。
若見眾生。著欲界者。即為宣說。逼惱之法。
若見眾生。著色界者。即為宣說。諸行苦法。
若見眾生。著無色界者。即為宣說。彼一切行。無常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苦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令於聖種。生歡喜法。
若見眾生。樂以樂法。所應度者。為說無量。禪定之法。
若見眾生。樂天趣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純一樂法。
若見眾生。樂著諸相。所應度者。為說無我。無取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聲聞法。所應度者。即為教授。取證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緣覺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於事於義。少略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初發心菩薩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深心發起。大悲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久修道行。菩薩之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於輪迴中。無懈倦法。
若見眾生。樂以不退轉。菩薩之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嚴淨佛土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一生補處。菩薩之法。所應度者。即為宣說。大菩提場。莊嚴之法。
若見眾生。樂以佛身。所應度者。為說菩薩。勝行相續。不空之法。
寂慧當知。如是等法。皆是具足。智慧方便。諸大菩薩。於彼清淨。所緣法中。而得自在。是故廣說。不空之法。其所說法。為令一切眾生。歡喜故說。
說是法時。會中有十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五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授記品第十六之一
爾時會中。有諸菩薩。咸起是念。
此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其何久近。當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邪。所居佛土。當何名字。菩薩成佛。復名何等。眷屬圓滿。其數幾何。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所念已。即時微笑。法爾諸佛現。微笑時。必有因緣。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色。廣大光明。所謂。青黃赤白。紅紫碧綠。其眾色光。普遍照曜。無邊世界。乃至梵世。其光盤旋。還來佛所。右繞三匝。從佛世尊。頂門而入。
爾時寂慧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合掌虔恭。以妙伽陀。而伸請問。
如金色光妙無垢。
寂靜月面體凝然。
破暗最上日光明。
人仙微笑今何為。
安處寂定蓮花相。
大悲震吼進力增。
念智功德妙香薰。
善逝蓮花笑何為。
念如淨器定如油。
悲炷然燈破三垢。
妙慧光明息暗冥。
善逝智光笑何為。
悲輪光明慧觀察。
息除三垢滅諸冥。
淨開智眼利世間。
佛日妙光笑何為。
佛知三有世間意。
遍照一切天人心。
大仙慈眼視眾生。
今何大仙現微笑。
寂慧菩薩。說伽陀已。爾時世尊。即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
今此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於此賢劫。諸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持金剛杵。作供養事。以利益心。守護正法。今於我此。祕密法中。廣大施作。普為無量。一切眾生。成熟最上。菩提善根。於此賢劫。乃至最後。樓至如來。法中隱沒。即於極樂世界。阿閦如來。佛剎中生。而彼世界。阿閦如來。為彼諸菩薩。宣說祕密。一百八印。
時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聞其所說。不假加行。解入義趣。如理如實。隨順所行。其後復於。無量無數。諸如來所。親近恭敬。尊重供養。彼彼佛所。皆修梵行。護持正法。廣為無量。俱胝那庾多。百千眾生。成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而後復過。殑伽沙數劫中。圓滿菩提分法。而乃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號金剛步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出現於世。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普淨。劫名清淨。
寂慧。而彼普淨世界。金剛步如來。剎土之中。安隱豐樂。嚴淨可觀。天人熾盛。菩薩廣多。七寶具足。殊妙莊嚴。七寶所謂。金銀瑠璃。硨磲碼瑙。珊瑚琥珀。及赤珠寶。彼世界中。周遍盈積。可八步量。地平如掌。柔軟復如。迦左隣尼。具諸樂觸。建妙幡幢。寶繩交絡。天妙寶花。處處垂下。最上精妙。眾香氛馥。空中自然。奏諸音樂。無諸惡趣。及眾險難。如兜率天。最勝受用。
又彼世界。隨意所思。宮殿舍宇。園林樓閣。飲食衣服。眾莊嚴具。皆悉具足。隨諸所用。皆與天人。受用無異。受諸天人。具大信解。深信佛智。
又彼世界。亦復不聞。聲聞緣覺。二乘名字。彼佛所說。純一清淨。大菩薩法。
又彼金剛步如來。廣多百千。菩薩眷屬。
又彼世界。不壞律儀。不減壽命。不破戒行。不失正見。亦無顛狂。聾瘂跛傴。謇吃獷惡。鬪競缺減。諸根等者。一切皆具。二十八種。天人勝相。而為莊嚴。彼佛如來。壽八中劫。亦無天人。中間夭逝。
寂慧當知。彼金剛步如來。其如是等。及餘無量。勝功德事。彼佛世尊。隨欲說法。即放光明。彼諸眾生。見是光已。即知如來。宣說妙法。
若有眾生。互起思念。欲詣佛所。瞻仰聽法。即以彼佛。神通智力。所加持故。尋至佛所。或有以自神力。至佛所者。即時天人大眾。咸來集會。時彼世尊。踊身空中。高百千多羅樹。時四大洲。悉見如來。廣大身相。又十方世界。悉聞震發。顯示如來。清淨妙音。一切眾生。聞者適悅。
又復如來。為諸菩薩。說正法時。無一眾生。於其如來。宣說之法。有所違背。彼諸眾生。皆悉利根。開明知解。
又彼世界。而無王者。唯佛世尊。金剛步如來。最上法王。
又彼世界。一切眾生。無我無執。
復次寂慧。又彼金剛步如來。於彼剎中。諸天人所。欲行乞食。彼時若天若人。即見如來聖像。住在其前。執持應器。彼諸天人。見聖像已。各欲奉上如來。清淨飲食。及隨意樂。所欲方處。座臥之具。百味食等。皆悉嚴備。彼佛知時。隨受所施。佛受施已。即出其舍。還復如來。所止僧坊。諸菩薩眾。亦復隨應。入三摩地。
寂慧當知。彼佛如來。所住世界。具如是等。及餘無量。勝功德事。是故名為。普淨世界。
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