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十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詔譯。
降魔品第十三
復次寂慧。菩薩安處。大菩提場。師子座已。即放眉間。白毫相光。普遍照曜。是光名曰。警照諸魔。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俱胝。魔眾蒙光照觸。各各於自。所止宮中。身毛悚豎。復於自宮。心生逼惱。其光映蔽。魔宮暗冥。
時彼諸魔。乃作是念。
何因何緣。我等宮殿。皆悉暗冥。豈非釋迦菩薩。坐菩提場。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耶。
彼諸魔眾。即時觀見。菩薩已坐。大菩提場。是時諸魔。即各隱自。所止宮中。彼一一魔。各有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夜叉侍衛。種種色相。種種狀貌。種種形體。奔馳往復。周章惶怖。有種種頭面。種種器仗。種種旌幢。周匝圍繞。發大惡聲。哮呼號叫。恃魔威力。起魔業通。諸魔首領。普遍縱廣。二萬由旬。魔眾眷屬。亦復廣多。八萬四千由旬。皆以菩薩。攝化力故。咸悉來至。菩提樹下。
寂慧當知。彼諸魔眾。到已即時。運魔業力。化現種種。醜惡容相。發起多種。不可意聲。佷戾兇殘。哮吼震擊。意欲攝伏。毀害菩薩。是時會中。有未離貪。諸眾生類。聞惡聲已。生大驚怖。即趣命終。或未終間。受多苦惱。以菩薩威神力故。而彼惡聲。久不能息。菩薩乃起。大悲之心。愍其逼惱。即為息滅。諸有惡聲。不令嬈害。一切眾生。
寂慧當知。此是菩薩。善巧方便。最勝境界。
爾時菩薩。聞彼種種。極惡聲已。不生驚悚。
何以故。菩薩所聞諸聲。若美若惡。悉如響應。
復次寂慧。彼諸魔眾。以諸惡相。嬈菩薩時。即有守護。大菩提場。修菩提行。諸賢聖眾。以十六種言詞。毀呰諸魔。
謂言。
惡者。汝宜止止。勿得固起。惡戾之相。而生嬈害。菩薩大士。
所以者何。今汝諸魔。欲壞菩薩。而菩薩力。最大最勝。能壞汝等。如羸力人。敵大力者。
又汝諸魔。欲勝菩薩。而菩薩力。能勝汝等。如劣弱軍。戰大勇者。
又汝諸魔。欲超菩薩。而菩薩力。能超汝等。猶如星宿。比月光明。
又汝諸魔。欲破菩薩。而菩薩力。能破汝等。猶如猛風。吹其糠粃。
又汝諸魔。欲摧菩薩。而菩薩力。能摧汝等。猶如大樹。斷截其根。
又汝諸魔。欲怖菩薩。而菩薩力。能怖汝等。猶如群獸。遇大師子。
又汝諸魔。欲令菩薩。處枯涸地。而菩薩力。能涸汝等。猶如炎日。涸牛跡水。
又汝諸魔。欲毀菩薩。而菩薩力。能毀汝等。如邊小國。戰大國土。
又汝諸魔。欲窺覘菩薩。而菩薩力。能窺汝等。如惡人處。脫其殺命。
又汝諸魔。欲亂菩薩。而菩薩力。能亂汝等。猶如賈客。廣積珍財。為火所爇。
又汝諸魔。欲令菩薩。生大憂惱。而菩薩力。能令汝等。生大憂惱。如非法王。失其王位。
又汝諸魔。欲於菩薩。起恚惡心。而菩薩力。制汝恚心。猶如老鴈。折其翅羽。
又汝諸魔。欲殺菩薩。而菩薩力。制汝殺心。如人經遊。曠野險難。中竭財物。
又汝諸魔。欲令菩薩。作奔馳者。而菩薩力。能令汝等。奔怖馳走。如涉大海。中破船舫。
又汝諸魔。欲令菩薩。作萎悴者。而菩薩力。能令汝等。悉皆萎悴。如劫火洞然。焚燒草木。
又汝諸魔。欲斷菩薩。而菩薩力。能斷汝等。如大金剛。斷諸小石。
寂慧。而彼守護。大菩提場。修菩提行。諸賢聖眾。以如是等。十六種言詞。毀呰諸魔。讚歎菩薩。然彼諸魔。亦未退伏。
爾時菩薩。即以百千。俱胝那庾多。阿僧祇劫。積修妙行。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勝慧。慈悲喜捨。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奢摩他。毘鉢舍那。明智解脫等法。極善所作。柔軟細妙。右金色臂。舒置魔頂。而復遍身。按息捫摩。起大悲意。慈眼觀視。深心解脫。一切眾生。一切世界。諸佛世尊。現前作證。正念正知。
菩薩即時。以手按地。菩薩大士。手按地已。爾時大地。六種震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涌。遍涌。等遍涌。爆。遍爆。等遍爆。擊。遍擊。等遍擊。東涌西沒。西涌東沒。南涌北沒。北涌南沒。邊涌中沒。中涌邊沒。如是等。六種震動。起十八變。周遍大地。皆悉動搖。於剎那間。現諸異相。
時諸魔眾。佷戾兇殘。哮吼震擊。欲興害者。罪業等輩。見是相已。咸生驚怖。
又以菩薩。威神力故。聞空中聲。說伽陀曰。
應當歸命聖大士。
諸仙眾中最上仙。
廣施無畏大慈悲。
普能救護諸群品。
復次寂慧。彼諸惡魔。聞是聲已。於魔眾中。有八百萬。俱胝那庾多。惡夜叉眾。偃仆于地。俱發聲言。
救苦救苦。大士救我。
餘諸魔眾。咸欲奔走。盡其魔力。不能前詣。
爾時菩薩。以悲愍故。舉身放光。由彼光明。所照觸故。時諸魔眾。悉離怖畏。即各還復。所止宮中。
寂慧。當其菩薩。為諸魔眾。現神通時。有八百萬。俱胝那庾多。惡夜叉眾。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會中復有。九百九十萬。俱胝那庾多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八萬四千天子。以宿善力故。皆得無生法忍。
轉法輪品第十四之一
復次寂慧。或有天人。知彼菩薩。降伏魔軍。
或有天人。知彼一切。諸惡魔眾。不曾來詣。菩薩之所。
或有天人。初知菩薩。敷吉祥草。就菩提座。
或有天人。見釋迦菩薩。處于眾寶。蓮花莊嚴。師子座上。
或有天人。見其菩薩。處于地上。
或見菩薩。在阿說他樹下。安詳而坐。
或見菩薩。在波利質多羅樹。或俱毘陀羅樹。或菩提樹下。
或見菩薩。在眾寶所成。菩提樹下。
或有天人。見菩提樹。高一多羅樹量。
或有天人。見師子座。高一多羅樹量。
或有天人。見菩提樹。高七多羅樹量。
或有天人。見師子座。高半多羅樹量。
或見菩提樹。乃至高于。八萬四千。由旬之量。
或見師子座。高四萬二千。由旬之量。
或有天人。見彼菩薩。降伏魔軍。
或有天人。見一魔軍。
或有天人。見有廣多。惡魔軍眾。
或見菩薩。以遊戲神通。破魔軍眾。
或見菩薩。處虛空中。
或見菩薩。於虛空中。踞師子座。
或見菩薩。菩提樹下。安處寶座。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寂慧當知。菩薩成就。無量最勝。清淨境界。皆是菩薩。處于最上。最勝大菩提場。具足如是。無量功德。現諸勝相。
復次寂慧。菩薩安處。最勝最上。大菩提場。降魔軍已。即有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往昔同修。最勝道行。諸菩薩眾。咸來至此。俱發清淨。無畏等聲。謂。吉善聲。快樂聲。歡喜聲。迅速聲。捷利聲。善哉聲。不空聲。勇猛聲。士夫聲。不退轉聲。增益聲。吉祥聲。無熱惱聲。大悲愍聲。往昔意樂聲。功不唐捐聲。悅可意聲。堅固和合聲。大士遊戲聲。最勝利益聲。剎那相應聲。一切智智聲。成等正覺聲。
彼諸菩薩。出如是等清淨聲。時又十方世界。所來集會。最上最勝。菩提場中。諸菩薩眾。復以俱胝。那庾多百千。美妙言音。廣作安慰。施設種種。殊妙供養。復作種種。最勝稱讚。
時彼宿修善行。諸菩薩眾。并十方世界。所來集會。勝菩提場。諸大菩薩。如是安慰。供養稱讚。而釋迦菩薩。雖降魔軍。然於魔所。無違無順。
何以故。菩薩已離。違順法故。菩薩能於。剎那心中。勝慧相應。或有所知。或有所見。或有所得。或有所證。而彼一切。皆得成就。
復次寂慧。如來成道果已。即時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諸佛如來。咸舒右手。按菩薩身。安慰問言。
佛子。身肢無疲懈耶。樂觸行耶。以自然智。所成證耶。無障礙心。所成證耶。以平等智。所成證耶。無綺飾行耶。被大悲鎧耶。令三寶種。不斷絕耶。於一切法。得自在耶。
寂慧當知。彼時善根。已成熟者。即能親近。大菩提場。知勝所作。所有善根。未成熟者。不能親近。亦復不知。
復次寂慧。如來成道果已。七晝夜中。審諦思惟。真實法樂。而復諦觀。大菩提樹。目未嘗瞬。是時乃有。百千天子。廣伸供養。稱讚頂禮。
復有百千天女。各各虔恭。頂禮稱讚。是諸天女。瞻覩如來。勝威儀已。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復次寂慧。如來成道果已。有四大天王。各持寶鉢。來詣佛所。而伸供獻。
四天王者。所謂。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毘沙門天王。如是等此四大洲。四大天王。既至佛所。餘復亦然。有百俱胝四大洲。百俱胝四大天王。各持寶鉢。咸來佛所。亦伸供獻。
爾時如來。受是四百俱胝。諸寶鉢已。即以神力。合成一鉢。
一一四大天王。各起是心。
如來受我。所施之鉢。於我鉢中。如次受食。
彼彼咸生。最上清淨。歡喜之心。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寂慧。如來成道果已。有二商主。
一名。怛囉布沙。一名。嚩梨迦。
并餘六萬天子。咸來佛所。最初奉上。清淨飲食。
是商主等。皆由宿昔。咸發願言。
願我最初。奉上如來。清淨飲食。願彼如來。最初納受。我所施已。生歡喜心。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寂慧。菩薩初登。最上最勝。大菩提場。未圓一切智。今成道果已。覺智周圓。然未轉彼。廣大法輪。廣為眾生。作大利益。
何以故。菩薩從初發心。乃至于今。坐菩提場。成等正覺。欲為眾生。作利益故。
寂慧。以是緣故。汝今當知。隨諸菩薩。成菩提果已。彼彼亦然。皆為無量眾生。作大利益。
復次寂慧。如來成道果已。時有梵王。名曰尸棄。與六百八十萬。梵眾天子俱。恭敬圍繞。隱彼梵界。即至佛前。頂禮佛足。右繞七匝。合掌諦誠。勸請世尊。轉妙法輪。作是白言。
惟願世尊。惟願善逝。廣為眾生。轉妙法輪。會中所有。具法器者。而能了知。佛所說法。
如彼往昔。持國天王子。宿發勝願。
願我於此。賢劫之中。諸佛如來。成道果已。皆悉勸請。轉妙法輪。
復次寂慧。非唯今此。尸棄梵王。勸請如來。轉妙法輪。
所以者何。尸棄梵王。初勸請已。復有十俱胝梵王眾。十俱胝帝釋天眾。十俱胝大菩薩眾。亦皆勸請如來。轉妙法輪。
爾時尸棄梵王。知佛世尊。默然受請。即於波羅奈國。仙人墮處。鹿野苑中。為佛世尊。敷設妙好。師子之座。高四萬二千由旬。殊妙嚴飾。勝相具足。眾所樂觀。安置于地。如其尸棄梵王。初設妙好。師子座已。即時復有。十俱胝梵天王眾。十俱胝帝釋天眾。十俱胝大菩薩眾。皆為世尊。施設妙好。師子之座。殊妙嚴飾。勝相具足。眾所樂觀。
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十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詔譯。
降魔品第十三
復次寂慧。菩薩安處。大菩提場。師子座已。即放眉間。白毫相光。普遍照曜。是光名曰。警照諸魔。
時此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俱胝。魔眾蒙光照觸。各各於自。所止宮中。身毛悚豎。復於自宮。心生逼惱。其光映蔽。魔宮暗冥。
時彼諸魔。乃作是念。
何因何緣。我等宮殿。皆悉暗冥。豈非釋迦菩薩。坐菩提場。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耶。
彼諸魔眾。即時觀見。菩薩已坐。大菩提場。是時諸魔。即各隱自。所止宮中。彼一一魔。各有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夜叉侍衛。種種色相。種種狀貌。種種形體。奔馳往復。周章惶怖。有種種頭面。種種器仗。種種旌幢。周匝圍繞。發大惡聲。哮呼號叫。恃魔威力。起魔業通。諸魔首領。普遍縱廣。二萬由旬。魔眾眷屬。亦復廣多。八萬四千由旬。皆以菩薩。攝化力故。咸悉來至。菩提樹下。
寂慧當知。彼諸魔眾。到已即時。運魔業力。化現種種。醜惡容相。發起多種。不可意聲。佷戾兇殘。哮吼震擊。意欲攝伏。毀害菩薩。是時會中。有未離貪。諸眾生類。聞惡聲已。生大驚怖。即趣命終。或未終間。受多苦惱。以菩薩威神力故。而彼惡聲。久不能息。菩薩乃起。大悲之心。愍其逼惱。即為息滅。諸有惡聲。不令嬈害。一切眾生。
寂慧當知。此是菩薩。善巧方便。最勝境界。
爾時菩薩。聞彼種種。極惡聲已。不生驚悚。
何以故。菩薩所聞諸聲。若美若惡。悉如響應。
復次寂慧。彼諸魔眾。以諸惡相。嬈菩薩時。即有守護。大菩提場。修菩提行。諸賢聖眾。以十六種言詞。毀呰諸魔。
謂言。
惡者。汝宜止止。勿得固起。惡戾之相。而生嬈害。菩薩大士。
所以者何。今汝諸魔。欲壞菩薩。而菩薩力。最大最勝。能壞汝等。如羸力人。敵大力者。
又汝諸魔。欲勝菩薩。而菩薩力。能勝汝等。如劣弱軍。戰大勇者。
又汝諸魔。欲超菩薩。而菩薩力。能超汝等。猶如星宿。比月光明。
又汝諸魔。欲破菩薩。而菩薩力。能破汝等。猶如猛風。吹其糠粃。
又汝諸魔。欲摧菩薩。而菩薩力。能摧汝等。猶如大樹。斷截其根。
又汝諸魔。欲怖菩薩。而菩薩力。能怖汝等。猶如群獸。遇大師子。
又汝諸魔。欲令菩薩。處枯涸地。而菩薩力。能涸汝等。猶如炎日。涸牛跡水。
又汝諸魔。欲毀菩薩。而菩薩力。能毀汝等。如邊小國。戰大國土。
又汝諸魔。欲窺覘菩薩。而菩薩力。能窺汝等。如惡人處。脫其殺命。
又汝諸魔。欲亂菩薩。而菩薩力。能亂汝等。猶如賈客。廣積珍財。為火所爇。
又汝諸魔。欲令菩薩。生大憂惱。而菩薩力。能令汝等。生大憂惱。如非法王。失其王位。
又汝諸魔。欲於菩薩。起恚惡心。而菩薩力。制汝恚心。猶如老鴈。折其翅羽。
又汝諸魔。欲殺菩薩。而菩薩力。制汝殺心。如人經遊。曠野險難。中竭財物。
又汝諸魔。欲令菩薩。作奔馳者。而菩薩力。能令汝等。奔怖馳走。如涉大海。中破船舫。
又汝諸魔。欲令菩薩。作萎悴者。而菩薩力。能令汝等。悉皆萎悴。如劫火洞然。焚燒草木。
又汝諸魔。欲斷菩薩。而菩薩力。能斷汝等。如大金剛。斷諸小石。
寂慧。而彼守護。大菩提場。修菩提行。諸賢聖眾。以如是等。十六種言詞。毀呰諸魔。讚歎菩薩。然彼諸魔。亦未退伏。
爾時菩薩。即以百千。俱胝那庾多。阿僧祇劫。積修妙行。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勝慧。慈悲喜捨。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奢摩他。毘鉢舍那。明智解脫等法。極善所作。柔軟細妙。右金色臂。舒置魔頂。而復遍身。按息捫摩。起大悲意。慈眼觀視。深心解脫。一切眾生。一切世界。諸佛世尊。現前作證。正念正知。
菩薩即時。以手按地。菩薩大士。手按地已。爾時大地。六種震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涌。遍涌。等遍涌。爆。遍爆。等遍爆。擊。遍擊。等遍擊。東涌西沒。西涌東沒。南涌北沒。北涌南沒。邊涌中沒。中涌邊沒。如是等。六種震動。起十八變。周遍大地。皆悉動搖。於剎那間。現諸異相。
時諸魔眾。佷戾兇殘。哮吼震擊。欲興害者。罪業等輩。見是相已。咸生驚怖。
又以菩薩。威神力故。聞空中聲。說伽陀曰。
應當歸命聖大士。
諸仙眾中最上仙。
廣施無畏大慈悲。
普能救護諸群品。
復次寂慧。彼諸惡魔。聞是聲已。於魔眾中。有八百萬。俱胝那庾多。惡夜叉眾。偃仆于地。俱發聲言。
救苦救苦。大士救我。
餘諸魔眾。咸欲奔走。盡其魔力。不能前詣。
爾時菩薩。以悲愍故。舉身放光。由彼光明。所照觸故。時諸魔眾。悉離怖畏。即各還復。所止宮中。
寂慧。當其菩薩。為諸魔眾。現神通時。有八百萬。俱胝那庾多。惡夜叉眾。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會中復有。九百九十萬。俱胝那庾多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八萬四千天子。以宿善力故。皆得無生法忍。
轉法輪品第十四之一
復次寂慧。或有天人。知彼菩薩。降伏魔軍。
或有天人。知彼一切。諸惡魔眾。不曾來詣。菩薩之所。
或有天人。初知菩薩。敷吉祥草。就菩提座。
或有天人。見釋迦菩薩。處于眾寶。蓮花莊嚴。師子座上。
或有天人。見其菩薩。處于地上。
或見菩薩。在阿說他樹下。安詳而坐。
或見菩薩。在波利質多羅樹。或俱毘陀羅樹。或菩提樹下。
或見菩薩。在眾寶所成。菩提樹下。
或有天人。見菩提樹。高一多羅樹量。
或有天人。見師子座。高一多羅樹量。
或有天人。見菩提樹。高七多羅樹量。
或有天人。見師子座。高半多羅樹量。
或見菩提樹。乃至高于。八萬四千。由旬之量。
或見師子座。高四萬二千。由旬之量。
或有天人。見彼菩薩。降伏魔軍。
或有天人。見一魔軍。
或有天人。見有廣多。惡魔軍眾。
或見菩薩。以遊戲神通。破魔軍眾。
或見菩薩。處虛空中。
或見菩薩。於虛空中。踞師子座。
或見菩薩。菩提樹下。安處寶座。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寂慧當知。菩薩成就。無量最勝。清淨境界。皆是菩薩。處于最上。最勝大菩提場。具足如是。無量功德。現諸勝相。
復次寂慧。菩薩安處。最勝最上。大菩提場。降魔軍已。即有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往昔同修。最勝道行。諸菩薩眾。咸來至此。俱發清淨。無畏等聲。謂。吉善聲。快樂聲。歡喜聲。迅速聲。捷利聲。善哉聲。不空聲。勇猛聲。士夫聲。不退轉聲。增益聲。吉祥聲。無熱惱聲。大悲愍聲。往昔意樂聲。功不唐捐聲。悅可意聲。堅固和合聲。大士遊戲聲。最勝利益聲。剎那相應聲。一切智智聲。成等正覺聲。
彼諸菩薩。出如是等清淨聲。時又十方世界。所來集會。最上最勝。菩提場中。諸菩薩眾。復以俱胝。那庾多百千。美妙言音。廣作安慰。施設種種。殊妙供養。復作種種。最勝稱讚。
時彼宿修善行。諸菩薩眾。并十方世界。所來集會。勝菩提場。諸大菩薩。如是安慰。供養稱讚。而釋迦菩薩。雖降魔軍。然於魔所。無違無順。
何以故。菩薩已離。違順法故。菩薩能於。剎那心中。勝慧相應。或有所知。或有所見。或有所得。或有所證。而彼一切。皆得成就。
復次寂慧。如來成道果已。即時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諸佛如來。咸舒右手。按菩薩身。安慰問言。
佛子。身肢無疲懈耶。樂觸行耶。以自然智。所成證耶。無障礙心。所成證耶。以平等智。所成證耶。無綺飾行耶。被大悲鎧耶。令三寶種。不斷絕耶。於一切法。得自在耶。
寂慧當知。彼時善根。已成熟者。即能親近。大菩提場。知勝所作。所有善根。未成熟者。不能親近。亦復不知。
復次寂慧。如來成道果已。七晝夜中。審諦思惟。真實法樂。而復諦觀。大菩提樹。目未嘗瞬。是時乃有。百千天子。廣伸供養。稱讚頂禮。
復有百千天女。各各虔恭。頂禮稱讚。是諸天女。瞻覩如來。勝威儀已。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復次寂慧。如來成道果已。有四大天王。各持寶鉢。來詣佛所。而伸供獻。
四天王者。所謂。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毘沙門天王。如是等此四大洲。四大天王。既至佛所。餘復亦然。有百俱胝四大洲。百俱胝四大天王。各持寶鉢。咸來佛所。亦伸供獻。
爾時如來。受是四百俱胝。諸寶鉢已。即以神力。合成一鉢。
一一四大天王。各起是心。
如來受我。所施之鉢。於我鉢中。如次受食。
彼彼咸生。最上清淨。歡喜之心。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寂慧。如來成道果已。有二商主。
一名。怛囉布沙。一名。嚩梨迦。
并餘六萬天子。咸來佛所。最初奉上。清淨飲食。
是商主等。皆由宿昔。咸發願言。
願我最初。奉上如來。清淨飲食。願彼如來。最初納受。我所施已。生歡喜心。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寂慧。菩薩初登。最上最勝。大菩提場。未圓一切智。今成道果已。覺智周圓。然未轉彼。廣大法輪。廣為眾生。作大利益。
何以故。菩薩從初發心。乃至于今。坐菩提場。成等正覺。欲為眾生。作利益故。
寂慧。以是緣故。汝今當知。隨諸菩薩。成菩提果已。彼彼亦然。皆為無量眾生。作大利益。
復次寂慧。如來成道果已。時有梵王。名曰尸棄。與六百八十萬。梵眾天子俱。恭敬圍繞。隱彼梵界。即至佛前。頂禮佛足。右繞七匝。合掌諦誠。勸請世尊。轉妙法輪。作是白言。
惟願世尊。惟願善逝。廣為眾生。轉妙法輪。會中所有。具法器者。而能了知。佛所說法。
如彼往昔。持國天王子。宿發勝願。
願我於此。賢劫之中。諸佛如來。成道果已。皆悉勸請。轉妙法輪。
復次寂慧。非唯今此。尸棄梵王。勸請如來。轉妙法輪。
所以者何。尸棄梵王。初勸請已。復有十俱胝梵王眾。十俱胝帝釋天眾。十俱胝大菩薩眾。亦皆勸請如來。轉妙法輪。
爾時尸棄梵王。知佛世尊。默然受請。即於波羅奈國。仙人墮處。鹿野苑中。為佛世尊。敷設妙好。師子之座。高四萬二千由旬。殊妙嚴飾。勝相具足。眾所樂觀。安置于地。如其尸棄梵王。初設妙好。師子座已。即時復有。十俱胝梵天王眾。十俱胝帝釋天眾。十俱胝大菩薩眾。皆為世尊。施設妙好。師子之座。殊妙嚴飾。勝相具足。眾所樂觀。
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