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寶藏經卷第九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迦栴延為惡生王解八夢緣
昔惡生王。為行殘暴。無悲愍心。邪見熾盛。如來大悲。遣諸弟子。遍化諸國。迦栴延者。即是惡生王國。婆羅門種。佛尋遣迦栴延。還化其國王。并及人民。
時尊者迦栴延。受佛教已。尋還本國。
時惡生王。不覩正真。奉事邪道。常於晨朝。不欲見人。先拜天祠。
時迦栴延。將欲開化。惡生王故。於清朝早起。化作異人。狀如遠使。形貌端政。到王門中。當王見時。還服本形。作沙門像。王於道士。剃髮之人。特復憎惡。
王大恚言。
汝今定死。
尋便遣人。將迦栴延。垂欲加害。
迦栴延。白王言。
我有何過。乃欲見害。
王復語言。
汝剃髮人。見者不吉。是以今者。欲殺於汝。
尊者迦栴延。即答之言。
今不吉者。乃在於我。不在於王。
所以者何。王雖見我。都無損減。我見於王。王欲見殺。以此推之。言不吉者。正在於我。
王素聰明。聞其語已。即領其意。放迦栴延。不興惡心。密遣二人。尋逐其後。觀其住止。食何飲食。見迦栴延。坐於樹下。乞食而食。若得食時。分與二人。有小餘殘。瀉著河中。二人既還。王即問尊者住處。及以飲食。二人如上所見。具白於王。王於後日。而請尊者迦栴延。與麤澁飲食。
遣人問言。
而今此食。稱適意不。
尊者答言。
食之勢力。便以充足。
後與上味細食。
復遣人問言。
可適以不。
答言。
食之勢力。便為充足。
後王問尊者言。
我所施食。不問麤細。皆言充足。此事何謂也。
尊者迦栴延。即答王言。
夫身口者。譬如於竈。栴檀亦燒。糞穢亦燒。身口亦爾。食無麤細。飽足為限。
即說偈言。
此身猶如車。
好惡無所擇。
香油及臭脂。
等同於調利。
王聞其語。深知大德。便以麤細之食。與婆羅門。諸婆羅門。初得麤食。咸皆忿恚。作色罵詈。後與細食。歡喜讚嘆。王見婆羅門等。於飲食中。心生喜怒。於迦栴延。倍生信敬。
爾時尊者。有外生女。先在城外。住婆羅門聚落。甚有好髮。以安居時至。心懷供養。剪己髮賣。得五百金錢。請迦栴延。夏坐供養。尊者迦栴延。夏安居訖。還至城中。
時惡生王。宮門之中。卒有死雉。如轉輪王。所食之雉。而惡生王。即欲食之。
時一智臣。白於王言。
然此雉者。不宜便食。應先試之。
王用其言。
時即遣人。割小臠。以用與狗。狗得肉已。貪著肉味。合舌俱食。遂至于死。
又復割少肉。用試一人。人食肉已。亦著滋味。遂至自噉。其手而死。王見是已。深生怖畏。
聞有人言。
而此肉者。唯轉輪聖王。有無漏智。得道之人。乃可食之。
即便遣人。調和美食。送與尊者迦栴延。
時迦栴延。食是食已。身體便安。王於後日。遣人伺看。見迦栴延。顏色和悅。倍勝於常。
時王聞已。深生奇特。益加尊重。輕賤外道。諸婆羅門等。
王問迦栴延言。
尊者此夏。何處安居。今方來耶。
尊者具說。以外生女。賣髮貿錢。供養眾僧。
王聞是語。而作是言。
我宮中人。極美髮者。然直銅錢。不過數枚。今言彼女之髮。直五百金錢者。彼之女人。美髮非常。容儀必妙。
即問其女。父母姓名。尋遣使人。往至於彼。親見女身。姿貌超絕。果如所量。王即遣使。將娉為婦。而彼女家。大索寶物。城邑聚落。
王復思惟。
若與彼者。女來之時。還當屬我。
即便與之。納為夫人。
初迎之日。舉國欣慶。咸稱大吉。於其後日。復放大赦。即號為尸婆具沙夫人。王甚悅敬。後生太子。字喬婆羅。
時王於寢。夢見八事。
一。頭上火然。二。兩蛇絞腰。三。細鐵網纏身。四。見二赤魚。吞其雙足。五。有四白鵠。飛來向王。六。血泥中行。泥沒其腋。七。登大白山。八。鸛雀[尸@(溧-木+土)]頭。
於夢寤已。以為不祥。愁憂慘悴。尋即往問。諸婆羅門。婆羅門。聞王此夢。素嫌於王。兼嫉尊者。
因王此夢。言。
大王不吉。若不禳厭。禍及王身。
王聞其語。信以為然。益增憂惱。即問之言。
若禳厭時。當須何物。
諸婆羅門言。
所須用者。王所珍愛。我若說者。王必不能。
時王答言。
此夢甚惡。但恐大禍。殃及我身。除我以外。餘無所惜。請為我說。所須之物。
諸婆羅門等。見其慇懃。知其心至。即語王言。
所可用者。此夢有八。要須八種。可得禳災。
一。殺王所敬。夫人尸婆具沙。二。殺王所愛。太子喬婆羅。三。殺輔相大臣。四。殺王所有烏臣。五。殺王一日能行。三千里象。六。殺王一日能行。三千里駝。七。殺王良馬。八。殺禿頭迦栴延。
卻後七日。若殺此八。聚集其血。入中而行。可得消災。
王聞其言。以己命重。即便許可。還至宮中。愁憂懊惱。
夫人問王。
何故如是。
王答夫人。具陳說上。不祥之夢。并道婆羅門。禳夢所須。
夫人聞已。而作是言。
但使王身。平安無患。妾之賤身。豈足道耶。
即白王言。
卻後七日。我歸當死。聽我往彼。尊者迦栴延所。六日之中。受齋聽法。
王言。
不得。汝若至彼。或語其實。彼若知者。捨我飛去。
夫人慇懃。王不能免。即便聽往。
夫人到彼。尊者所已。禮拜問訊。
遂經三日。尊者怪問。
王之夫人。未曾至此。經停信宿。何故今者。不同於常。
夫人具說。王之惡夢。卻後七日。當殺我等。用禳災患。餘命未幾。故來聽法。因向尊者。說王所夢。
尊者迦栴延言。
此夢甚吉。當有歡慶。不足為憂。
頭上火然者。寶主之國。當有天冠。直十萬兩金。來貢於王。正為斯夢。
夫人心急。七日向滿。為王所害。懼其來晚。問尊者言。
何時來到。
尊者答言。
今日晡時。必當來至。
兩蛇絞腰者。月支國王。當獻雙劍。價直十萬兩金。日入當至。
細鐵網纏身者。大秦國王。當獻珠瓔珞。價直十萬兩金。後明晨當至。
赤魚吞足者。師子王國。當獻毘琉璃寶。屐價直十萬兩金。後日食時當至。
四白鵠來者。跋耆國王。當獻金寶車。後日日中當至。
血泥中者。安息國王。當獻鹿毛欽婆。價直十萬兩金。後日日昳當至。
登太白山者。曠野國王。當獻大象。後日晡時當至。
鸛雀[尸@(溧-木+土)]頭者。王與夫人。當有私密之事。事至後日。自當知之。
果如尊者所言。期限既至。諸國所獻。一切皆到。王大歡喜。尸婆具沙夫人。先有天冠。重著寶。主國所獻天冠。王因交戲。脫尸婆具沙夫人。所著一重天冠。著金鬘夫人頭上。
時尸婆具沙夫人。瞋恚而言。
若有惡事。我先當之。今得天冠。與彼而著。
尋以酪器。擲王頭上。王頭盡污。王大瞋忿。拔劍欲斫夫人。夫人畏王。走入房中。即閉房戶。王不得前。
王尋自悟。
尊者占夢。云有私密。正此是耳。
王與夫人。尋至尊者迦栴延所。具論上來。信於非法。惡邪之言。幾於尊者。妻子大臣。所愛之物。行大惡事。今蒙尊者。演說真實。開示盲冥。得覩正道。離於惡事。即請尊者。敬奉供養。驅諸婆羅門等。遠其國界。
即問尊者。
有何因緣。如此諸國。各以所珍。奉獻於我。
尊者答言。
乃往過去。九十一劫。爾時有佛。名毘婆尸。彼佛出時。有一國名曰槃頭。王之太子。信樂精進。至彼佛所。供養禮拜。即以所著。天冠。寶劍。瓔珞。大象。寶車。欽婆羅衣。用上彼佛。緣是福慶。生生尊貴。所欲珍寶。不求自至。
王聞是已。於三寶所。深生敬信。作禮還宮。
金猫因緣
昔惡生王。遊觀林苑。園中堂上。見一金猫。從東北角。入西南角。王即遣人。尋復發掘。得一銅瓮。瓮受三斛。滿中金錢。漸漸深掘。復獲一瓮。如是次第。得三重瓮。各受三斛。漸復傍掘。亦得銅瓮。轉掘不已。滿五里中。盡得銅瓮。盛滿金錢。
時惡生王。深生奇怪。即詣尊者迦栴延所。即向尊者。具論得錢。所由因緣。
我適輙欲用。將無災患。於我及國人耶。
尊者答言。
此王宿因。所獲福報。但用無苦。
王即問言。
不審往因。其事云何。
尊者答言。
諦聽諦聽。
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毘婆尸佛。遺法之中。爾時有諸比丘。於四衢道頭。施大高座。置鉢在上。而作是言。
誰有世人。能於堅牢藏中。舉錢財者。若入此藏。水不能漂。火不能燒。王不能奪。賊不能劫。
時有貧人。先因賣薪。適得三錢。聞此語已。生歡喜心。即以此錢。重著鉢中。誠心發願。去舍五里。當還家時。步步歡喜。既到其門。向勸化處。至心發願。然後入舍。
尊者言。
爾時貧人。今王是也。以因往昔。三錢施緣。世世尊貴。常得如是。三重錢瓮。緣五里中。步步歡喜。恒於五里。有此金錢。
王聞宿緣。歡喜而去。
惡生王得五百鉢緣
昔惡生王。住欝禪延城。時守門者。晨朝開門。門外忽然。有五百乘車。各載寶鉢。盛滿金粟。
皆有印封題言。
此鉢與惡生王。
時守門者。告白王言。
外有寶鉢。題鉢言與王。不審今者。為當取不。
王自思惟。
此寶忽至。或是不祥。我若取者。將不為我。家國災害。
作是念已。即往詣尊者迦栴延所。而問之言。
今晨開門。忽見寶鉢。其上印題。云與惡生王。未知吉凶。為可取不。
尊者答言。
是王宿福果報。但取勿疑。
王白尊者。
我於往因。修何功德。而致此報。
尊者答言。
汝於昔日。九十一劫。仙人山中。有一辟支佛。值雨脚跌。即破瓦鉢。時辟支佛。詣瓦師家。從乞瓦鉢。瓦師尋以五器。皆盛滿水。歡喜施與。辟支佛得已。擲鉢空中。踊身騰虛。作十八變。瓦師妻子。并買瓦者。見此神變。咸皆踊悅。歡喜無量。
爾時瓦師者。王身是也。
爾時婦者。尸婆具沙夫人是也。
爾時兒者。喬波羅太子是。
爾時買瓦者。輔相富盧闚是也。
買瓦婦者。輔相婦是。
王復問言。
不審此鉢。為自然出。為有從來。
尊者答言。
而此鉢者。非自然有。從恒河水。龍宮中來。何以知之。乃往過去。羅摩王舅。婆羅門。修清淨行。在恒河側。
時羅摩王。日以寶鉢。送食與舅。婆羅門法。器不重用。食竟棄鉢。於彼恒河中。盲龍收取寶鉢。盛滿金粟。著己宮中。如是所棄。日日漸多。由是獲得。五百車鉢。盲龍命終。又無兒子。賞領此鉢。天帝知王。往昔施鉢因緣。故用遺王。
王聞是語。尋取寶鉢。以用作福。廣修布施。供養三寶。從此因緣。後生善處。
求毘摩天望得大富緣
昔有兄弟二人。家計貧困。兄常日夕。精懃禮拜。求毘摩天。望得大富。而遣其弟。耕田種殖。如是求請。經歷多時。
時毘摩天。化作其弟。至其兄邊。
兄瞋弟言。
何不墾殖。來此何為。
時弟答言。
兄在天寺。晝夜祈請。望得大富。弟於今日。亦欲効兄。齋戒求願。望獲大富。
兄語弟言。
卿不耕田。下於種子。財𥼆豐有。何由可獲。
弟答兄言。
實以種故。而收獲耶。
兄不能報。於是毘摩天。還復天像。而語之言。
今我之力。正可助汝。及於今日。修行布施。然後可富。而汝往因。不修布施。故使貧窮。今雖日夜精懃。求我富饒財寶。將何可獲。如菴婆羅樹。若於冬時。雖復奉事。百千天神。欲求於菓。菓不可得。汝亦如是。先不修因。而於我所。欲求大富。亦不可得。菓若熟時。不求自得。
而說偈言。
福業如菓熟。
不以祠祀得。
人乘持戒車。
後得至天上。
定智如燈滅。
得至於無為。
一切由行得。
求天何所為。
鬼子母失子緣
鬼子母者。是老鬼神王。般闍迦妻。有子一萬。皆有大力士之力。其最小子。字嬪伽羅。此鬼子母。兇妖暴虐。殺人兒子。以自噉食。人民患之。仰告世尊。世尊爾時。即取其子嬪伽羅。盛著鉢底。
時鬼子母。周遍天下。七日之中。推求不得。愁憂懊惱。傳聞他言。云佛世尊。有一切智。即至佛所。問兒所在。
時佛答言。
汝有萬子。唯失一子。何故苦惱愁憂。而推覓耶。世間人民。或有一子。或五。三子。而汝殺害。
鬼子母。白佛言。
我今若得。嬪伽羅者。終更不殺。世人之子。
佛即使鬼子母。見嬪伽羅。在於鉢下。盡其神力。不能得取。還求於佛。
佛言。
汝今若能。受三歸五戒。盡壽不殺。當還汝子。
鬼子母。即如佛勅。受於三歸。及以五戒。受持已訖。即還其子。
佛言。
汝好持戒。汝是迦葉佛時。羯膩王。第七小女。大作功德。以不持戒故。受是鬼形。
天祀主緣
昔日。有一婆羅門。事摩室天。晝夜奉事。
天即問言。
汝求何等。
婆羅門言。
我今求作。此天祀主。
天言。
彼有群牛。汝問最在前行者。
即如天語。往問彼牛。
汝今何以。為苦為樂。
牛即答言。
極為大苦。刺刺兩肋。柴戾脊破。駕挽車載。重無休息。
時復問言。
汝以何緣。受是牛形。
牛答之言。
我是彼天祀主。自恣極意。用天祀物。命終作牛。受是苦惱。
聞是語已。即還天所。
天即問言。
汝今欲得。作天主不。
婆羅門言。
我覩此事。實不敢作。
天言。
人行善惡。自得其報。
婆羅門悔過。即修諸善。
祀樹神緣
昔有老公。其家巨富。而此老公。思得肉食。
詭作方便。指田頭樹。語諸子言。
今我家業。所以諧富。由此樹神。恩福故爾。今日汝等。宜可群中。取羊以用祭祠。
時諸子等。承父教勅。尋即殺羊。禱賽此樹。即於樹下。立天祠舍。其父後時。壽盡命終。行業所追。還生己家。羊群之中。
時值諸子。欲祀樹神。便取一羊。遇得其父。將欲殺之。
羊便㖶㖶。笑而言曰。
而此樹者。有何神靈。我於往時。為思肉故。妄使汝祀。皆共汝等。同食此肉。今償殃罪。獨先當之。
時有羅漢。遇到乞食。見其亡父。受於羊身。即借主人道眼。令自觀察。乃知是父。心懷懊惱。即壞樹神。悔過修福。不復殺生。
婦女厭欲出家緣
昔有一婦女。端政殊妙。於外道法中。出家修道。
時人問言。
顏貌如是。應當在俗。何故出家。
女人答言。
如我今日。非不端政。但以小來。厭惡婬欲。今故出家。我在家時。以端政故。早蒙分處。早生男兒。兒遂長大。端政無比。轉覺羸損。如似病者。我即問兒。病之由狀。兒不肯道。為問不止。
兒不獲已。而語母言。
我正不道。恐命不全。正欲具道。無顏之甚。
即語母言。
我欲得母。以私情欲。以不得故。是以病耳。
母即語言。
自古以來。何有此事。
復自念言。
我若不從。兒或能死。今寧違理。以存兒命。
即便喚兒。欲從兒意。兒將上床。地即劈裂。我子即時。生身陷入。我即驚怖。以手挽兒。捉得兒髮。而我兒髮。今日猶故。在我懷中。感切是事。是故出家。
不孝子受苦報緣
昔迦默國。鳩陀扇村中。有一老母。唯有一子。其子勃逆。不修仁孝。以瞋母故。舉手向母。適打一下。即日出行。遇逢於賊。斬其一臂。
不孝之罪。尋即現報。苦痛如是。後地獄苦。不可稱計。
難陀王與那伽斯那共論緣
昔難陀王。聰明博通。事無不練。以己所知。謂無詶敵。
因問群臣。
頗有智慧。聰辯之人。諮詢疑事。能對我不。
時有一臣。家先供養。一老比丘。履行清淨。然不廣學。即談於王。
王問之言。
夫得道者。為在家得。為出家得乎。
時老比丘。即答之曰。
二俱得道。
王復問言。
若二俱得。何用出家。
彼老比丘。即便默然。不知何對。
時難陀王。轉復憍慢。
時諸臣等。即白王言。
那伽斯那。聰慧絕倫。今在山中。
王於爾時。欲試之故。即遣使人。齎一瓶酥。湛然盈滿。王意以為。我智滿足。誰復有能。加益於我。那伽斯那。獲其酥已。即解其意。於弟子中。撿針五百。用刺酥中。酥亦不溢。尋遣歸王。王既獲已。即知其意。尋遣使請。那伽斯那。即赴王命。那伽斯那。身體長大。將諸徒眾。在中特出。王心驕豪。詭因遊獵。路次相逢。見其姝長。即自搖指。異道而去。竟不共語。默欲非之。一切長者。都無所知。
時那伽斯那。尋以己指。而自指胸言。
而我獨知。
難陀王。將延入宮。即鑿小屋。戶極令卑下。望使斯那。曲躬向伏。然此斯那。知欲陷己。即自卻入。不受其屈。
時難陀王。即設飲食。與麤食數種食。食五三匙。便言己足。後與細美。方乃復食。
王復問言。
向云己足。何故今者。猶故復食。
斯那答言。
我向足麤。未足於細。
即語王言。
今者王殿上。可盡集人。令滿其上。
尋即喚人。充塞遍滿。更無容處。王在後來。將欲上殿。諸人畏故。盡皆懾伏。其中轉寬。乃容多人。
斯那爾時。即語王言。
麤飯如民。細者如王。民見於王。誰不避路。
王復問言。
出家在家。何者得道。
斯那答言。
二俱得道。
王復問言。
若俱得道。何必出家。
斯那答言。
譬如去此。三千餘里。若遣少健。乘馬齎糧。捉於器仗。得速達不。
王答言。
得。
斯那復言。
若遣老人。乘於瘦馬。復無糧食。為可達不。
王言。
縱令齎糧。由恐不達。況無糧也。
斯那言。
出家得道。喻如少壯。在家得道。如彼老人。
王復問言。
今我欲問。身中之事。我為常無常。隨我意答。
斯那返問。
如王宮中。有菴婆羅樹上菓。為甜為醋。
王言。
如我宮中。都無此樹。云何問我。菓之甜醋。
斯那言。
我今亦爾。一切五陰。既自無我。云何問我。常以無常。
時王復問。
一切地獄。刀劍解形。分散處處。其命猶存。實有此不。
斯那答言。
譬如女人。噉食餅肉。瓜菜飲食。悉皆消化。至於懷妊。歌羅羅時。猶如微塵。云何轉大。而不消化。
王言。
此是業力。
斯那答言。
彼地獄中。亦是業力。命根得存。
王復問言。
日之在上。其體是一。何以夏時極熱。冬時極寒。夏則日長。冬則日短。
斯那答言。
須彌山。有上下道。日於夏時。行於上道。路遠行遲。照于金山。是故長而暑熱。日於冬時。行於下道。路近行速。照大海水。是故短而極寒。
不孝婦欲害其姑反殺其夫緣
昔有一婦。稟性佷戾。不順禮度。每所云為。常與姑反。得姑瞋責。恒懷不分。瞋心轉盛。規欲殺姑。後作方計。教其夫主。自殺其母。其夫愚癡。即用婦語。便將其母。至曠野中。縛結手足。將欲加害。罪逆之甚。感徹上天。雲霧四合。為下霹靂。霹殺其兒。母即還家。其婦開門。謂是夫主。
問言。
殺未。
姑答。
已殺。
至於明日。方知夫死。不孝之罪。現報如是。後入地獄。受苦無量。
波羅奈王聞塚間喚緣
凡一切法。於可求處。若以方便。可得。若不可求。雖欲強得。都不可獲。
譬如壓沙責油。攢冰求酥。既不可得。徒自勞苦。
如昔波羅奈國。有王名梵譽。常於夜半。聞塚間喚聲。
喚言。
咄王咄王。
如是一夜。三聞其聲。王聞異聲。情甚驚怕。音聲不絕。經歷多時。
王集諸婆羅門。太史相師。而與議言。
我常於夜。耳聞塚間。喚我之聲。我常恐懼。怖不敢應。
諸人答言。
彼塚墓間。必有妖物。作此音聲。今宜遣使。有膽勇者。詣塚往看。
王即募人。
若有夜能。至塚間者。吾當賞賜。五百金錢。
時有一人。煢獨無父。家甚貧寒。有大膽力。即便應募。身著鉀冑。手捉刀杖。夜至塚間。
聞喚王聲。即便㖑言。
叱。汝是誰。
答言。
我是貝耳伏藏。
語募人言。
汝健丈夫。我於夜。常喚彼王。彼王若當。應和於我。我欲往至。其庫藏中。然彼王怯。未曾應我。而我今者。將從有七。明日清晨。當至汝家。
募人問言。
明日來時。我當以何事。共相承迎。
貝耳答言。
汝但灑掃舍內。除去糞穢。香華嚴飾。極令清淨。蒲桃麨漿。酥乳之糜。各盛八器。有八道人。當以杖。打上座頭。語言入角。如是次第。盡駈入角。
募人知已。即便還家。從王請取。五百金錢。用俟供設。
王問之言。
彼音聲者。為是何物。
募人詭答。言是鬼魅。受募之人。聞貝耳言。私懷歡喜。請剃髮師。以自莊嚴。至明日已。供設備具。有八道人。來就其食。飲食既訖。打上座頭。駈令入角。即變作金錢一盎。以次駈入。作金八盎。
時剃髮師。在門孔中。見其得寶。默自念言。
我解此法。試効為之。
便於後時。備具如前。請八道人。設食已訖。閉門遮戶。打上座頭。望同前者。獲珍寶聚。然此道人。頭破血瀝。沾污床座。駈令入角。得急失糞。次第七人。皆被打棒。宛轉于地。
中有一人。氣力盛壯。即時掣手。突出至外。揚聲大叫云。
某主人。欲害我等。
時彼國王。遣人往視。即捉主人。具問事狀。
時剃髮師。具以上事。而白於王。王尋遣人。到募人舍。看其金寶。正欲稅奪。化為毒蛇。變為火聚。
王即語言。
此是汝福。
世間凡愚。亦復如是。具有精進。受持八戒。獲善果報。漸行八正。得無漏果。便欲效他。受持八戒。內無誠信。悕求利樂。既無善果。反獲殃咎。如彼愚人。等無差別。
老比丘得四果緣
佛法寬廣。濟度無涯。至心求道。無不獲果。乃至戲笑。福不唐捐。
如往昔時。有老比丘。年已朽邁。神情昏塞。見諸年少比丘。種種說法。聞說四果。心生羨尚。語少比丘言。
汝等聰慧。願以四果。以用與我。
諸年少比丘。嗤而語言。
我有四果。須得好食。然後相與。
時老比丘。聞其此語。歡喜發中。即解欽婆。用貿所須。尋即施設。種種餚饍。請少比丘。求乞四果。
諸少比丘。食其食已。更相指麾。弄老比丘。語言。
大德。汝在此舍。一角頭坐。當與爾果。
時老比丘。聞已歡喜。如語而坐。
諸少比丘。即以皮毱。打其頭上。而語之言。
此是須陀洹果。
老比丘聞已。繫念不散。即獲初果。
諸少比丘。復弄之言。
向爾雖得。須陀洹果。然其故有。七生七死。更移一角。次當與爾。斯陀含果。
時老比丘。獲初果故。心轉增進。即復移坐。
諸少比丘。復以毱打頭。而語之言。
與爾二果。
時老比丘。益加專念。即證二果。
諸少比丘。復弄之言。
汝今已得。斯陀含果。猶有往來。生死之難。汝更移坐。我當與爾。阿那含果。
時老比丘。如言移坐。
諸少比丘。復以毱打。而語之言。
我今與爾。第三之果。
時老比丘。聞已歡喜。倍加至心。即時復證。阿那含果。
諸少比丘。復弄之言。
汝今已得。不還之果。然故於色。無色界。受有漏身。無常遷壞。念念是苦。汝更移坐。次當與爾。阿羅漢果。
時老比丘。如語移坐。
諸少比丘。復以皮毱。撩打其頭。而語之言。
我今與爾。彼第四果。
時老比丘。一心思惟。即證羅漢。
得四果已。甚大歡喜。設諸餚饍。種種香花。請少比丘。報其恩德。與少比丘。共論道品。無漏功德。
諸少比丘。發言滯塞。
時老比丘。方語之言。
我已證得。羅漢果已。
諸少比丘。聞其此言。咸皆謝悔。先戲弄罪。
是故行人。宜應念善。乃至戲弄。猶獲實報。況至心也。
女人至誠得道果緣
若人求道。要在精誠。精誠相感。能獲道果。
如往昔時。有一女人。聰明智慧。深信三寶。常於僧次。請一比丘。就舍供養。
時有一老比丘。次到其舍。年老根鈍。素無知曉。
時彼女人。齋食已訖。求老比丘。為我說法。獨敷一座。閉目靜默。
時老比丘。自知愚闇。不知說法。伺其泯眼。棄走還寺。然此女人。至心思惟。有為之法。無常苦空。不得自在。深心觀察。即獲初果。
既得果已。求老比丘。欲報其恩。此老比丘。審己無知。棄他走避。倍更慚恥。復棄藏避。而此女人。苦求不已。方自出現。女人於時。具論上來。蒙得道果。故齎供養。用報大恩。時老比丘。以慚愧故。深自剋責。即復獲果。
是故行者。應當至心。若至心者。所求必獲。
雜寶藏經卷第九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迦栴延為惡生王解八夢緣
昔惡生王。為行殘暴。無悲愍心。邪見熾盛。如來大悲。遣諸弟子。遍化諸國。迦栴延者。即是惡生王國。婆羅門種。佛尋遣迦栴延。還化其國王。并及人民。
時尊者迦栴延。受佛教已。尋還本國。
時惡生王。不覩正真。奉事邪道。常於晨朝。不欲見人。先拜天祠。
時迦栴延。將欲開化。惡生王故。於清朝早起。化作異人。狀如遠使。形貌端政。到王門中。當王見時。還服本形。作沙門像。王於道士。剃髮之人。特復憎惡。
王大恚言。
汝今定死。
尋便遣人。將迦栴延。垂欲加害。
迦栴延。白王言。
我有何過。乃欲見害。
王復語言。
汝剃髮人。見者不吉。是以今者。欲殺於汝。
尊者迦栴延。即答之言。
今不吉者。乃在於我。不在於王。
所以者何。王雖見我。都無損減。我見於王。王欲見殺。以此推之。言不吉者。正在於我。
王素聰明。聞其語已。即領其意。放迦栴延。不興惡心。密遣二人。尋逐其後。觀其住止。食何飲食。見迦栴延。坐於樹下。乞食而食。若得食時。分與二人。有小餘殘。瀉著河中。二人既還。王即問尊者住處。及以飲食。二人如上所見。具白於王。王於後日。而請尊者迦栴延。與麤澁飲食。
遣人問言。
而今此食。稱適意不。
尊者答言。
食之勢力。便以充足。
後與上味細食。
復遣人問言。
可適以不。
答言。
食之勢力。便為充足。
後王問尊者言。
我所施食。不問麤細。皆言充足。此事何謂也。
尊者迦栴延。即答王言。
夫身口者。譬如於竈。栴檀亦燒。糞穢亦燒。身口亦爾。食無麤細。飽足為限。
即說偈言。
此身猶如車。
好惡無所擇。
香油及臭脂。
等同於調利。
王聞其語。深知大德。便以麤細之食。與婆羅門。諸婆羅門。初得麤食。咸皆忿恚。作色罵詈。後與細食。歡喜讚嘆。王見婆羅門等。於飲食中。心生喜怒。於迦栴延。倍生信敬。
爾時尊者。有外生女。先在城外。住婆羅門聚落。甚有好髮。以安居時至。心懷供養。剪己髮賣。得五百金錢。請迦栴延。夏坐供養。尊者迦栴延。夏安居訖。還至城中。
時惡生王。宮門之中。卒有死雉。如轉輪王。所食之雉。而惡生王。即欲食之。
時一智臣。白於王言。
然此雉者。不宜便食。應先試之。
王用其言。
時即遣人。割小臠。以用與狗。狗得肉已。貪著肉味。合舌俱食。遂至于死。
又復割少肉。用試一人。人食肉已。亦著滋味。遂至自噉。其手而死。王見是已。深生怖畏。
聞有人言。
而此肉者。唯轉輪聖王。有無漏智。得道之人。乃可食之。
即便遣人。調和美食。送與尊者迦栴延。
時迦栴延。食是食已。身體便安。王於後日。遣人伺看。見迦栴延。顏色和悅。倍勝於常。
時王聞已。深生奇特。益加尊重。輕賤外道。諸婆羅門等。
王問迦栴延言。
尊者此夏。何處安居。今方來耶。
尊者具說。以外生女。賣髮貿錢。供養眾僧。
王聞是語。而作是言。
我宮中人。極美髮者。然直銅錢。不過數枚。今言彼女之髮。直五百金錢者。彼之女人。美髮非常。容儀必妙。
即問其女。父母姓名。尋遣使人。往至於彼。親見女身。姿貌超絕。果如所量。王即遣使。將娉為婦。而彼女家。大索寶物。城邑聚落。
王復思惟。
若與彼者。女來之時。還當屬我。
即便與之。納為夫人。
初迎之日。舉國欣慶。咸稱大吉。於其後日。復放大赦。即號為尸婆具沙夫人。王甚悅敬。後生太子。字喬婆羅。
時王於寢。夢見八事。
一。頭上火然。二。兩蛇絞腰。三。細鐵網纏身。四。見二赤魚。吞其雙足。五。有四白鵠。飛來向王。六。血泥中行。泥沒其腋。七。登大白山。八。鸛雀[尸@(溧-木+土)]頭。
於夢寤已。以為不祥。愁憂慘悴。尋即往問。諸婆羅門。婆羅門。聞王此夢。素嫌於王。兼嫉尊者。
因王此夢。言。
大王不吉。若不禳厭。禍及王身。
王聞其語。信以為然。益增憂惱。即問之言。
若禳厭時。當須何物。
諸婆羅門言。
所須用者。王所珍愛。我若說者。王必不能。
時王答言。
此夢甚惡。但恐大禍。殃及我身。除我以外。餘無所惜。請為我說。所須之物。
諸婆羅門等。見其慇懃。知其心至。即語王言。
所可用者。此夢有八。要須八種。可得禳災。
一。殺王所敬。夫人尸婆具沙。二。殺王所愛。太子喬婆羅。三。殺輔相大臣。四。殺王所有烏臣。五。殺王一日能行。三千里象。六。殺王一日能行。三千里駝。七。殺王良馬。八。殺禿頭迦栴延。
卻後七日。若殺此八。聚集其血。入中而行。可得消災。
王聞其言。以己命重。即便許可。還至宮中。愁憂懊惱。
夫人問王。
何故如是。
王答夫人。具陳說上。不祥之夢。并道婆羅門。禳夢所須。
夫人聞已。而作是言。
但使王身。平安無患。妾之賤身。豈足道耶。
即白王言。
卻後七日。我歸當死。聽我往彼。尊者迦栴延所。六日之中。受齋聽法。
王言。
不得。汝若至彼。或語其實。彼若知者。捨我飛去。
夫人慇懃。王不能免。即便聽往。
夫人到彼。尊者所已。禮拜問訊。
遂經三日。尊者怪問。
王之夫人。未曾至此。經停信宿。何故今者。不同於常。
夫人具說。王之惡夢。卻後七日。當殺我等。用禳災患。餘命未幾。故來聽法。因向尊者。說王所夢。
尊者迦栴延言。
此夢甚吉。當有歡慶。不足為憂。
頭上火然者。寶主之國。當有天冠。直十萬兩金。來貢於王。正為斯夢。
夫人心急。七日向滿。為王所害。懼其來晚。問尊者言。
何時來到。
尊者答言。
今日晡時。必當來至。
兩蛇絞腰者。月支國王。當獻雙劍。價直十萬兩金。日入當至。
細鐵網纏身者。大秦國王。當獻珠瓔珞。價直十萬兩金。後明晨當至。
赤魚吞足者。師子王國。當獻毘琉璃寶。屐價直十萬兩金。後日食時當至。
四白鵠來者。跋耆國王。當獻金寶車。後日日中當至。
血泥中者。安息國王。當獻鹿毛欽婆。價直十萬兩金。後日日昳當至。
登太白山者。曠野國王。當獻大象。後日晡時當至。
鸛雀[尸@(溧-木+土)]頭者。王與夫人。當有私密之事。事至後日。自當知之。
果如尊者所言。期限既至。諸國所獻。一切皆到。王大歡喜。尸婆具沙夫人。先有天冠。重著寶。主國所獻天冠。王因交戲。脫尸婆具沙夫人。所著一重天冠。著金鬘夫人頭上。
時尸婆具沙夫人。瞋恚而言。
若有惡事。我先當之。今得天冠。與彼而著。
尋以酪器。擲王頭上。王頭盡污。王大瞋忿。拔劍欲斫夫人。夫人畏王。走入房中。即閉房戶。王不得前。
王尋自悟。
尊者占夢。云有私密。正此是耳。
王與夫人。尋至尊者迦栴延所。具論上來。信於非法。惡邪之言。幾於尊者。妻子大臣。所愛之物。行大惡事。今蒙尊者。演說真實。開示盲冥。得覩正道。離於惡事。即請尊者。敬奉供養。驅諸婆羅門等。遠其國界。
即問尊者。
有何因緣。如此諸國。各以所珍。奉獻於我。
尊者答言。
乃往過去。九十一劫。爾時有佛。名毘婆尸。彼佛出時。有一國名曰槃頭。王之太子。信樂精進。至彼佛所。供養禮拜。即以所著。天冠。寶劍。瓔珞。大象。寶車。欽婆羅衣。用上彼佛。緣是福慶。生生尊貴。所欲珍寶。不求自至。
王聞是已。於三寶所。深生敬信。作禮還宮。
金猫因緣
昔惡生王。遊觀林苑。園中堂上。見一金猫。從東北角。入西南角。王即遣人。尋復發掘。得一銅瓮。瓮受三斛。滿中金錢。漸漸深掘。復獲一瓮。如是次第。得三重瓮。各受三斛。漸復傍掘。亦得銅瓮。轉掘不已。滿五里中。盡得銅瓮。盛滿金錢。
時惡生王。深生奇怪。即詣尊者迦栴延所。即向尊者。具論得錢。所由因緣。
我適輙欲用。將無災患。於我及國人耶。
尊者答言。
此王宿因。所獲福報。但用無苦。
王即問言。
不審往因。其事云何。
尊者答言。
諦聽諦聽。
乃往過去。九十一劫。毘婆尸佛。遺法之中。爾時有諸比丘。於四衢道頭。施大高座。置鉢在上。而作是言。
誰有世人。能於堅牢藏中。舉錢財者。若入此藏。水不能漂。火不能燒。王不能奪。賊不能劫。
時有貧人。先因賣薪。適得三錢。聞此語已。生歡喜心。即以此錢。重著鉢中。誠心發願。去舍五里。當還家時。步步歡喜。既到其門。向勸化處。至心發願。然後入舍。
尊者言。
爾時貧人。今王是也。以因往昔。三錢施緣。世世尊貴。常得如是。三重錢瓮。緣五里中。步步歡喜。恒於五里。有此金錢。
王聞宿緣。歡喜而去。
惡生王得五百鉢緣
昔惡生王。住欝禪延城。時守門者。晨朝開門。門外忽然。有五百乘車。各載寶鉢。盛滿金粟。
皆有印封題言。
此鉢與惡生王。
時守門者。告白王言。
外有寶鉢。題鉢言與王。不審今者。為當取不。
王自思惟。
此寶忽至。或是不祥。我若取者。將不為我。家國災害。
作是念已。即往詣尊者迦栴延所。而問之言。
今晨開門。忽見寶鉢。其上印題。云與惡生王。未知吉凶。為可取不。
尊者答言。
是王宿福果報。但取勿疑。
王白尊者。
我於往因。修何功德。而致此報。
尊者答言。
汝於昔日。九十一劫。仙人山中。有一辟支佛。值雨脚跌。即破瓦鉢。時辟支佛。詣瓦師家。從乞瓦鉢。瓦師尋以五器。皆盛滿水。歡喜施與。辟支佛得已。擲鉢空中。踊身騰虛。作十八變。瓦師妻子。并買瓦者。見此神變。咸皆踊悅。歡喜無量。
爾時瓦師者。王身是也。
爾時婦者。尸婆具沙夫人是也。
爾時兒者。喬波羅太子是。
爾時買瓦者。輔相富盧闚是也。
買瓦婦者。輔相婦是。
王復問言。
不審此鉢。為自然出。為有從來。
尊者答言。
而此鉢者。非自然有。從恒河水。龍宮中來。何以知之。乃往過去。羅摩王舅。婆羅門。修清淨行。在恒河側。
時羅摩王。日以寶鉢。送食與舅。婆羅門法。器不重用。食竟棄鉢。於彼恒河中。盲龍收取寶鉢。盛滿金粟。著己宮中。如是所棄。日日漸多。由是獲得。五百車鉢。盲龍命終。又無兒子。賞領此鉢。天帝知王。往昔施鉢因緣。故用遺王。
王聞是語。尋取寶鉢。以用作福。廣修布施。供養三寶。從此因緣。後生善處。
求毘摩天望得大富緣
昔有兄弟二人。家計貧困。兄常日夕。精懃禮拜。求毘摩天。望得大富。而遣其弟。耕田種殖。如是求請。經歷多時。
時毘摩天。化作其弟。至其兄邊。
兄瞋弟言。
何不墾殖。來此何為。
時弟答言。
兄在天寺。晝夜祈請。望得大富。弟於今日。亦欲効兄。齋戒求願。望獲大富。
兄語弟言。
卿不耕田。下於種子。財𥼆豐有。何由可獲。
弟答兄言。
實以種故。而收獲耶。
兄不能報。於是毘摩天。還復天像。而語之言。
今我之力。正可助汝。及於今日。修行布施。然後可富。而汝往因。不修布施。故使貧窮。今雖日夜精懃。求我富饒財寶。將何可獲。如菴婆羅樹。若於冬時。雖復奉事。百千天神。欲求於菓。菓不可得。汝亦如是。先不修因。而於我所。欲求大富。亦不可得。菓若熟時。不求自得。
而說偈言。
福業如菓熟。
不以祠祀得。
人乘持戒車。
後得至天上。
定智如燈滅。
得至於無為。
一切由行得。
求天何所為。
鬼子母失子緣
鬼子母者。是老鬼神王。般闍迦妻。有子一萬。皆有大力士之力。其最小子。字嬪伽羅。此鬼子母。兇妖暴虐。殺人兒子。以自噉食。人民患之。仰告世尊。世尊爾時。即取其子嬪伽羅。盛著鉢底。
時鬼子母。周遍天下。七日之中。推求不得。愁憂懊惱。傳聞他言。云佛世尊。有一切智。即至佛所。問兒所在。
時佛答言。
汝有萬子。唯失一子。何故苦惱愁憂。而推覓耶。世間人民。或有一子。或五。三子。而汝殺害。
鬼子母。白佛言。
我今若得。嬪伽羅者。終更不殺。世人之子。
佛即使鬼子母。見嬪伽羅。在於鉢下。盡其神力。不能得取。還求於佛。
佛言。
汝今若能。受三歸五戒。盡壽不殺。當還汝子。
鬼子母。即如佛勅。受於三歸。及以五戒。受持已訖。即還其子。
佛言。
汝好持戒。汝是迦葉佛時。羯膩王。第七小女。大作功德。以不持戒故。受是鬼形。
天祀主緣
昔日。有一婆羅門。事摩室天。晝夜奉事。
天即問言。
汝求何等。
婆羅門言。
我今求作。此天祀主。
天言。
彼有群牛。汝問最在前行者。
即如天語。往問彼牛。
汝今何以。為苦為樂。
牛即答言。
極為大苦。刺刺兩肋。柴戾脊破。駕挽車載。重無休息。
時復問言。
汝以何緣。受是牛形。
牛答之言。
我是彼天祀主。自恣極意。用天祀物。命終作牛。受是苦惱。
聞是語已。即還天所。
天即問言。
汝今欲得。作天主不。
婆羅門言。
我覩此事。實不敢作。
天言。
人行善惡。自得其報。
婆羅門悔過。即修諸善。
祀樹神緣
昔有老公。其家巨富。而此老公。思得肉食。
詭作方便。指田頭樹。語諸子言。
今我家業。所以諧富。由此樹神。恩福故爾。今日汝等。宜可群中。取羊以用祭祠。
時諸子等。承父教勅。尋即殺羊。禱賽此樹。即於樹下。立天祠舍。其父後時。壽盡命終。行業所追。還生己家。羊群之中。
時值諸子。欲祀樹神。便取一羊。遇得其父。將欲殺之。
羊便㖶㖶。笑而言曰。
而此樹者。有何神靈。我於往時。為思肉故。妄使汝祀。皆共汝等。同食此肉。今償殃罪。獨先當之。
時有羅漢。遇到乞食。見其亡父。受於羊身。即借主人道眼。令自觀察。乃知是父。心懷懊惱。即壞樹神。悔過修福。不復殺生。
婦女厭欲出家緣
昔有一婦女。端政殊妙。於外道法中。出家修道。
時人問言。
顏貌如是。應當在俗。何故出家。
女人答言。
如我今日。非不端政。但以小來。厭惡婬欲。今故出家。我在家時。以端政故。早蒙分處。早生男兒。兒遂長大。端政無比。轉覺羸損。如似病者。我即問兒。病之由狀。兒不肯道。為問不止。
兒不獲已。而語母言。
我正不道。恐命不全。正欲具道。無顏之甚。
即語母言。
我欲得母。以私情欲。以不得故。是以病耳。
母即語言。
自古以來。何有此事。
復自念言。
我若不從。兒或能死。今寧違理。以存兒命。
即便喚兒。欲從兒意。兒將上床。地即劈裂。我子即時。生身陷入。我即驚怖。以手挽兒。捉得兒髮。而我兒髮。今日猶故。在我懷中。感切是事。是故出家。
不孝子受苦報緣
昔迦默國。鳩陀扇村中。有一老母。唯有一子。其子勃逆。不修仁孝。以瞋母故。舉手向母。適打一下。即日出行。遇逢於賊。斬其一臂。
不孝之罪。尋即現報。苦痛如是。後地獄苦。不可稱計。
難陀王與那伽斯那共論緣
昔難陀王。聰明博通。事無不練。以己所知。謂無詶敵。
因問群臣。
頗有智慧。聰辯之人。諮詢疑事。能對我不。
時有一臣。家先供養。一老比丘。履行清淨。然不廣學。即談於王。
王問之言。
夫得道者。為在家得。為出家得乎。
時老比丘。即答之曰。
二俱得道。
王復問言。
若二俱得。何用出家。
彼老比丘。即便默然。不知何對。
時難陀王。轉復憍慢。
時諸臣等。即白王言。
那伽斯那。聰慧絕倫。今在山中。
王於爾時。欲試之故。即遣使人。齎一瓶酥。湛然盈滿。王意以為。我智滿足。誰復有能。加益於我。那伽斯那。獲其酥已。即解其意。於弟子中。撿針五百。用刺酥中。酥亦不溢。尋遣歸王。王既獲已。即知其意。尋遣使請。那伽斯那。即赴王命。那伽斯那。身體長大。將諸徒眾。在中特出。王心驕豪。詭因遊獵。路次相逢。見其姝長。即自搖指。異道而去。竟不共語。默欲非之。一切長者。都無所知。
時那伽斯那。尋以己指。而自指胸言。
而我獨知。
難陀王。將延入宮。即鑿小屋。戶極令卑下。望使斯那。曲躬向伏。然此斯那。知欲陷己。即自卻入。不受其屈。
時難陀王。即設飲食。與麤食數種食。食五三匙。便言己足。後與細美。方乃復食。
王復問言。
向云己足。何故今者。猶故復食。
斯那答言。
我向足麤。未足於細。
即語王言。
今者王殿上。可盡集人。令滿其上。
尋即喚人。充塞遍滿。更無容處。王在後來。將欲上殿。諸人畏故。盡皆懾伏。其中轉寬。乃容多人。
斯那爾時。即語王言。
麤飯如民。細者如王。民見於王。誰不避路。
王復問言。
出家在家。何者得道。
斯那答言。
二俱得道。
王復問言。
若俱得道。何必出家。
斯那答言。
譬如去此。三千餘里。若遣少健。乘馬齎糧。捉於器仗。得速達不。
王答言。
得。
斯那復言。
若遣老人。乘於瘦馬。復無糧食。為可達不。
王言。
縱令齎糧。由恐不達。況無糧也。
斯那言。
出家得道。喻如少壯。在家得道。如彼老人。
王復問言。
今我欲問。身中之事。我為常無常。隨我意答。
斯那返問。
如王宮中。有菴婆羅樹上菓。為甜為醋。
王言。
如我宮中。都無此樹。云何問我。菓之甜醋。
斯那言。
我今亦爾。一切五陰。既自無我。云何問我。常以無常。
時王復問。
一切地獄。刀劍解形。分散處處。其命猶存。實有此不。
斯那答言。
譬如女人。噉食餅肉。瓜菜飲食。悉皆消化。至於懷妊。歌羅羅時。猶如微塵。云何轉大。而不消化。
王言。
此是業力。
斯那答言。
彼地獄中。亦是業力。命根得存。
王復問言。
日之在上。其體是一。何以夏時極熱。冬時極寒。夏則日長。冬則日短。
斯那答言。
須彌山。有上下道。日於夏時。行於上道。路遠行遲。照于金山。是故長而暑熱。日於冬時。行於下道。路近行速。照大海水。是故短而極寒。
不孝婦欲害其姑反殺其夫緣
昔有一婦。稟性佷戾。不順禮度。每所云為。常與姑反。得姑瞋責。恒懷不分。瞋心轉盛。規欲殺姑。後作方計。教其夫主。自殺其母。其夫愚癡。即用婦語。便將其母。至曠野中。縛結手足。將欲加害。罪逆之甚。感徹上天。雲霧四合。為下霹靂。霹殺其兒。母即還家。其婦開門。謂是夫主。
問言。
殺未。
姑答。
已殺。
至於明日。方知夫死。不孝之罪。現報如是。後入地獄。受苦無量。
波羅奈王聞塚間喚緣
凡一切法。於可求處。若以方便。可得。若不可求。雖欲強得。都不可獲。
譬如壓沙責油。攢冰求酥。既不可得。徒自勞苦。
如昔波羅奈國。有王名梵譽。常於夜半。聞塚間喚聲。
喚言。
咄王咄王。
如是一夜。三聞其聲。王聞異聲。情甚驚怕。音聲不絕。經歷多時。
王集諸婆羅門。太史相師。而與議言。
我常於夜。耳聞塚間。喚我之聲。我常恐懼。怖不敢應。
諸人答言。
彼塚墓間。必有妖物。作此音聲。今宜遣使。有膽勇者。詣塚往看。
王即募人。
若有夜能。至塚間者。吾當賞賜。五百金錢。
時有一人。煢獨無父。家甚貧寒。有大膽力。即便應募。身著鉀冑。手捉刀杖。夜至塚間。
聞喚王聲。即便㖑言。
叱。汝是誰。
答言。
我是貝耳伏藏。
語募人言。
汝健丈夫。我於夜。常喚彼王。彼王若當。應和於我。我欲往至。其庫藏中。然彼王怯。未曾應我。而我今者。將從有七。明日清晨。當至汝家。
募人問言。
明日來時。我當以何事。共相承迎。
貝耳答言。
汝但灑掃舍內。除去糞穢。香華嚴飾。極令清淨。蒲桃麨漿。酥乳之糜。各盛八器。有八道人。當以杖。打上座頭。語言入角。如是次第。盡駈入角。
募人知已。即便還家。從王請取。五百金錢。用俟供設。
王問之言。
彼音聲者。為是何物。
募人詭答。言是鬼魅。受募之人。聞貝耳言。私懷歡喜。請剃髮師。以自莊嚴。至明日已。供設備具。有八道人。來就其食。飲食既訖。打上座頭。駈令入角。即變作金錢一盎。以次駈入。作金八盎。
時剃髮師。在門孔中。見其得寶。默自念言。
我解此法。試効為之。
便於後時。備具如前。請八道人。設食已訖。閉門遮戶。打上座頭。望同前者。獲珍寶聚。然此道人。頭破血瀝。沾污床座。駈令入角。得急失糞。次第七人。皆被打棒。宛轉于地。
中有一人。氣力盛壯。即時掣手。突出至外。揚聲大叫云。
某主人。欲害我等。
時彼國王。遣人往視。即捉主人。具問事狀。
時剃髮師。具以上事。而白於王。王尋遣人。到募人舍。看其金寶。正欲稅奪。化為毒蛇。變為火聚。
王即語言。
此是汝福。
世間凡愚。亦復如是。具有精進。受持八戒。獲善果報。漸行八正。得無漏果。便欲效他。受持八戒。內無誠信。悕求利樂。既無善果。反獲殃咎。如彼愚人。等無差別。
老比丘得四果緣
佛法寬廣。濟度無涯。至心求道。無不獲果。乃至戲笑。福不唐捐。
如往昔時。有老比丘。年已朽邁。神情昏塞。見諸年少比丘。種種說法。聞說四果。心生羨尚。語少比丘言。
汝等聰慧。願以四果。以用與我。
諸年少比丘。嗤而語言。
我有四果。須得好食。然後相與。
時老比丘。聞其此語。歡喜發中。即解欽婆。用貿所須。尋即施設。種種餚饍。請少比丘。求乞四果。
諸少比丘。食其食已。更相指麾。弄老比丘。語言。
大德。汝在此舍。一角頭坐。當與爾果。
時老比丘。聞已歡喜。如語而坐。
諸少比丘。即以皮毱。打其頭上。而語之言。
此是須陀洹果。
老比丘聞已。繫念不散。即獲初果。
諸少比丘。復弄之言。
向爾雖得。須陀洹果。然其故有。七生七死。更移一角。次當與爾。斯陀含果。
時老比丘。獲初果故。心轉增進。即復移坐。
諸少比丘。復以毱打頭。而語之言。
與爾二果。
時老比丘。益加專念。即證二果。
諸少比丘。復弄之言。
汝今已得。斯陀含果。猶有往來。生死之難。汝更移坐。我當與爾。阿那含果。
時老比丘。如言移坐。
諸少比丘。復以毱打。而語之言。
我今與爾。第三之果。
時老比丘。聞已歡喜。倍加至心。即時復證。阿那含果。
諸少比丘。復弄之言。
汝今已得。不還之果。然故於色。無色界。受有漏身。無常遷壞。念念是苦。汝更移坐。次當與爾。阿羅漢果。
時老比丘。如語移坐。
諸少比丘。復以皮毱。撩打其頭。而語之言。
我今與爾。彼第四果。
時老比丘。一心思惟。即證羅漢。
得四果已。甚大歡喜。設諸餚饍。種種香花。請少比丘。報其恩德。與少比丘。共論道品。無漏功德。
諸少比丘。發言滯塞。
時老比丘。方語之言。
我已證得。羅漢果已。
諸少比丘。聞其此言。咸皆謝悔。先戲弄罪。
是故行人。宜應念善。乃至戲弄。猶獲實報。況至心也。
女人至誠得道果緣
若人求道。要在精誠。精誠相感。能獲道果。
如往昔時。有一女人。聰明智慧。深信三寶。常於僧次。請一比丘。就舍供養。
時有一老比丘。次到其舍。年老根鈍。素無知曉。
時彼女人。齋食已訖。求老比丘。為我說法。獨敷一座。閉目靜默。
時老比丘。自知愚闇。不知說法。伺其泯眼。棄走還寺。然此女人。至心思惟。有為之法。無常苦空。不得自在。深心觀察。即獲初果。
既得果已。求老比丘。欲報其恩。此老比丘。審己無知。棄他走避。倍更慚恥。復棄藏避。而此女人。苦求不已。方自出現。女人於時。具論上來。蒙得道果。故齎供養。用報大恩。時老比丘。以慚愧故。深自剋責。即復獲果。
是故行者。應當至心。若至心者。所求必獲。
雜寶藏經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