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八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樹下誕生品第六下
菩薩生已。無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舉足。出大蓮華。行七步已。觀視四方。目未曾瞬。口自出言。先觀東方。不如彼小。嬰孩之言。依自句偈。正語正言。
世間之中。我為最勝。我從今日。生分已盡。
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餘方悉然。初生之時。無人扶持。於四方面。各行七步。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得七助道。菩提法分。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生已。觀視四方。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具足而得。四無畏法。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生已。口自唱言。
我於世間。最為殊勝。
如來得成。於佛道已。一切世間。諸天及人。悉皆尊重。恭敬承事。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生已。口自唱言。
我斷生死。是最後邊。
如來得成。於佛道已。一如語行。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生已。諸眷屬等。求覓於水。東西南北。皆悉馳走。終不能得。即於彼園。菩薩母前。忽然自湧。出二池水。一冷一煖。菩薩母取。此二池水。隨意而用。
又虛空中。二水注下。一冷一煖。取此水洗。浴菩薩身。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得奢摩他。毘婆舍那。遠離欲事。不假勞苦。求其資財。一切自然。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時諸天等。持於金床。與菩薩坐。坐已菩薩。澡浴其身。雖是人身。諸天扶持。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得彼四種。蓮華之座。扶持如來。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放大光明。障蔽一切。所有光明。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無有一人。能如法論。勝如來者。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身放光明。障蔽日光。猶如晝星。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於諸聲聞。弟子眾邊。自在獲得。最上供養。最上名聞。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一切樹木。一切藥草。隨時開敷。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有諸眾生。未得信解。即得信解。已信解者。復得增長。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上界諸天。持其白繖。真金為柄。大如車輪。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以不瞋故。而得解脫。離欲饒益。不勞懃苦。而獲資財。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上虛空中。一切諸天。各持白拂。悉用眾寶。以為其柄。拂菩薩上。
菩薩初生。虛空清淨。無有烟雲。無有塵霧。但聞雷聲。
菩薩初生。於上空中。無諸雲霧。有微細雨。清淨香水。具八功德。令諸眾生。皆受快樂。
菩薩初生。四方空中。起微妙風。清涼無惱。一切八方。清淨光澤。無有烟雲。塵埃翳障。
菩薩初生。於上空中。無有人作。自然而出。妙梵音聲。
菩薩初生。於上空中。自出種種。諸天音樂。種種歌聲。雨種種花。種種諸香。日光雖曝。不能令萎。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為諸世間。以諸智慧。現大神變。清淨諸通。世間無比。如來為首。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於上虛空。一切諸天。各持無量。優鉢羅花。鉢頭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諸如是等。種種雜華。復持雜種。微妙諸香。復持種種。眾寶花鬘。散菩薩上。散已更散。如是相續。
菩薩初生。時有五百。諸天玉女。持諸天華。所熏之油。詣向菩薩。母前而立。安慰問訊。發如是言。
善生菩薩。無疲惓耶。
菩薩初生。時有五百。諸天玉女。持天塗香。詣向菩薩。母前而立。安慰問訊。作如是言。
善生菩薩。無疲惓耶。
菩薩初生。時有五百。諸天玉女。持天種種。寶微妙衣。詣向菩薩。母前而立。安慰問訊。作如是言。
善生菩薩。無疲惓耶。
菩薩初生。時有五百。諸天玉女。持天種種。雜寶瓔珞。詣向菩薩。母前而立。安慰問訊。作如是言。
善生菩薩。無疲惓耶。
菩薩初生。時有五百。諸天玉女。持天種種。微妙音聲。詣向菩薩。母前而立。安慰問訊。作如是言。
善生菩薩。無疲惓耶。
菩薩初生。時此大地。具十八相。六種震動。一切眾生。皆受快樂。當於彼時。無一眾生。而生欲心。無復瞋恚。及以愚癡。無慢無怖。無一眾生。造惡業者。一切病者。皆悉得愈。飢者得食。渴者得飲。皆令飽滿。無所乏少。惛醉眾生。皆得醒寤。狂者得正。盲者得視。聾者得聞。不完具者。皆得具足。貧者得財。牢獄繫閉。皆得解脫。地獄眾生。皆得休息。畜生眾生。除諸恐怖。餓鬼眾生。皆得充足。
菩薩初從。右脇生時。有如是等。無量無邊。希奇之事。未曾有法。
從園還城品第七上
爾時有一。大臣國師。姓婆私吒。名摩訶那摩。共諸國師。婆羅門等。俱共往詣。嵐毘尼園。至彼園已。在門外立。
時婆私吒。語諸國師。婆羅門言。
汝觀於此。大地何故。如是震動。譬如乘船。在於水上。日月覆蔽。失本光儀。狀如晝星。纔有形影。一切樹木。隨時開敷。於上空中。清淨皦潔。無諸雲翳。但聞雷聲。
又虛空中。澄靜朗曜。而有殊妙。微細香雨。功德具足。自然而含。八種之味。
又從八方。起微妙風。其風清涼。冷煖調適。一切諸方。悉皆清淨。無有烟雲。塵霧黤黮。
又虛空中。無有人唱。自然而聞。深梵之聲。
復虛空中。聞於種種。諸天音樂。
復聞天歌。天讚天詠。雨天香華。日光雖曝。不能令萎。
時一國師。報彼大臣。婆私吒言。
此事雖然。不足為怪。
何以故。地性如是。有何不祥。
又一人言。
今此大地。六種震動。虛空敞晃。隱蔽日光。猶如從來。晝看星宿。復雨天花。眾光雖照。不能令異。甚為希奇。
其婆私吒。共彼國師。議是事時。時彼園中。有一女人。從嵐毘尼。疾走而出。來到門外。
時彼女人。至門外已。見婆私吒。及以國師。歡喜踊躍。不能自勝。語婆私吒。及國師言。
諸釋種子。汝可速往。至大王所。
是時大臣。及國師等。見彼女人。作如是言。兼復歡喜。不能自勝。問彼女言。
汝令我等。至大王所。當何聞徹。為奏歡喜。疑怪恐怖。不祥事乎。
彼女報言。
汝釋種子。我今白汝。一大慶幸。歡喜之事。
其摩訶那。及國師等。問彼女言。
有何喜慶。
彼女答言。
國大夫人。產一童子。端正可愛。世間少雙。然此童子。直是真天。所以處處。散於天花。放天光明。
時大臣等。聞是語已。心大歡喜。踊躍充遍。不能自勝。是時大臣。即解眾寶。妙好瓔珞。賜彼女人。為聞如是。歡喜事故。
解賜已後。更復思惟。
今此女人。是王宮內。時幸之人。王見是女。極大愛敬。我今解身。瓔珞賜與。後脫為患。
即還收取。取已轉持。施彼國師。
捨已咒願。作如是言。
今以瓔珞。施於國師。所有功德。廻施彼女。以何因緣。聞喜事故。
時彼大臣。摩訶那摩。語於國師。婆羅門言。
大婆羅門。汝今可還。向大王所。奏是喜事。
時大摩那。發遣於彼。婆羅門已。更復重問。彼女人言。
汝先語我。國大夫人。產童子者。是天似天。放天光明。汝復更見。有何異相。
時彼女人。答大臣言。
唯願善聽。彼童子者。相貌過人。有大威德。致令摩耶。國大夫人。立地之時。童子自然。從右脇出。國大夫人。胸脇腰身。不破不缺。童子生時。一切諸天。從於虛空。持好細妙。迦尸迦衣。周匝遍裹。於童子身。
持向母前。作如是語。
國大夫人。當自慶幸。倍生歡喜。
何以故。今大夫人。產育聖子。
當是童子。初欲出時。仰觀母脇。而說是言。
我從今日。不復更受。母人之胎。此即是我。最後邊身。從是已去。我當作佛。
即立於地。無人扶持。即行七步。足所履處。皆生蓮華。一切四方。正眼觀視。目不暫瞬。不驚不怖。正立東面。言辭辯淨。字句圓滿。非如孩童。
而說是言。
於諸世間。我為最勝。我當濟拔。一切生死。煩惱根本。
童子在彼。所立地處。以是童子。身清淨故。從虛空中。二水注下。一煖一冷。復持金床。令童子坐。澡浴其身。
童子生已。身放光明。障蔽日月。上界諸天。持其白蓋。真金為柄。大如車輪。住虛空中。
又有諸天。手持白拂。眾寶為柄。搖童子上。又虛空中。一切音樂。不鼓自鳴。復聞無量。無邊微妙。歌詠之聲。又雨香花。處處遍滿。日光雖照。鮮潔如常。不能令異。
爾時大臣。摩訶那摩。聞此語已。即自思惟。
希有希有。於此惡時。而感大士。出興於世。我今應當。自往淨飯。大王之所。奏聞如是。希有之事。
時彼大臣。取善調馬。行疾如風。駕馭寶車。從嵐毘尼。園門外發。徑至於彼。迦毘羅城。未見於王。在先撾打。歡喜之鼓。盡其身力。而扣擊之。
時淨飯王。坐寶殿上。輔相弼諧。治理國政。群臣卿士。百辟官僚。或後或前。左右圍繞。皆悉聞彼。歡喜鼓聲。
時王驚問。諸群臣言。
卿諸臣等。是誰忽然。敢能擊我。苷蔗種門。歡喜之鼓。盡其力打。出是大聲。
時守門臣。前白王言。
大王當知。王之大臣。婆私吒。姓摩訶那摩。駕四馬車。迅疾如風。從嵐毘尼。園門外來。忽跳下車。盡其身力。即擊大王。歡喜之鼓。更無言語。直云我今。欲見大王。
時淨飯王。語諸臣言。
有何喜事。宜速喚彼。婆私吒姓。釋種大臣。摩訶那摩來。急到我前。
臣奉王勅。白言大王。
謹依教命。
星速往喚。彼釋大臣。摩訶那摩。勒令急疾。到於王所。
時摩訶那摩。聞王勅已。即至王前。高聲唱言。
願王常勝。願王常尊。今奉此言。增益身力。
時淨飯王。聞此語已。告大那摩。釋種大臣。作如是言。
汝釋大臣。何故忩遽。速疾而來。盡於身力。打歡喜鼓。
時彼大臣。摩訶那摩。即報王言。
彼天臂城。嵐毘尼園。大王夫人。在中遊戲。於彼樹下。生一童子。身黃金色。其狀似天。乃至端政。放天光明。
時淨飯王。復更重問。
審實相好。其事云何。
時彼大臣。復報王言。
夫人立地。乃至右脇。不裂不壞。
童子生已。自立於地。諸天各持。迦尸迦衣。遍裹其身。仰觀母脇。口如是言。
我當作佛。拔斷生死。苦惱根本。
澡洗放光。障蔽日月。樹木藥草。依時開華。虛空諸天。持白蓋拂。搖童子上。虛空雷聲。微細天雨。涼風四來。不見其形。梵響樂音。不鼓自唱。華照不萎。
如上所說。一一次第。具諮白王。
大王當知。我見是等。希有之事。是故我今。以歡喜緣。擊歡喜鼓。敢遍告知。
時彼大臣。復持諸天。供養餘華。敬奉大王。如是備說。
時淨飯王。聞是語已。告大臣言。
汝既持是。歡喜之事。白我令知。如汝深心。欲求何願。我當盡與。隨意不違。
其婆私吒。大臣答言。
臣蒙王恩。無所乏少。
時淨飯王。復告大臣。
法當乞願。必當相與。
大臣復更。重白王言。
願王歡喜。臣蒙王恩。無所乏少。
時淨飯王。復告大臣。
汝今不應。違於王勅。要須乞願。我當與汝。
時婆私吒。大臣白言。
大王若當。必定歡喜。乞臣願者。唯願大王。聽臣奉事。太子左右。隨時給侍。
所以者何。此之童子。今既生已。必定還續。苷蔗日種。轉輪聖王。苗裔不絕。
時淨飯王。報大臣言。
善知時者。隨意所樂。
時淨飯王。告諸臣言。
汝等大臣。應當如彼。婆私吒臣。之所典掌。國法吉祥。次第具錄。勿令缺減。
時淨飯王。告大那摩。釋大臣言。
大臣汝來。我國既生。如是太子。今當為是。勝上太子。作於生法。
時淨飯王。大威德力。以王威神。諸臣百官。左右圍繞。猶如半月。左右侍立。及摩訶那摩。諸大臣等。發向於彼。嵐毘尼園。欲迎菩薩。
至其中路。時淨飯王。告摩訶那摩。及大臣言。
汝等大臣。我聞生子。復見如是。希有之事。未曾有法。豈不歡喜。覆自憂愁。
摩訶那摩大臣。復言大王。
要當歡喜自慶。不須懷愁。
何以故。天人所生。有如是法。不可思議。大希有事。
大王可不。聞往昔有。一婆羅門。名多虱吒迦華生。彼生已後。不從人學。自然能解。四種毘陀。
又復大王。可不聞於。往昔有一。頂生之王。從父頂生。生已還如。孩童一種。漸漸長大。王四天下。
又復大王。可不聞於。往昔有一。王名毘迦。從父掌生。非母腹出。
又復大王。可不聞於。往昔有一。王名留婆。從父髀生。
又復大王。可不聞於。往昔有王。名迦[車*(虫/月)]婆。從父臂生。
又復大王。可不聞於。大王先祖。從昔以來。名苷蔗王。從苷蔗生。是等諸王。雖生人間。不可思議。
時淨飯王。復更語於。摩訶那摩。釋大臣言。
汝大那摩。彼等諸王。皆是大明。有大威德。此不方彼。
摩訶那摩。以歡喜心。復白王言。
大王當知。此太子者。必定勝彼。一切諸王。
淨飯王言。
有何勝相。
摩訶那摩。大臣答言。
彼等輩生。此太子生。臣比挍量。知相大勝。
王復語言。
汝勿戲調。
所以者何。凡人父者。可不欲子。最勝於他。或多見聞。或廣知解。或善修行。或備禮義。或明治道。或懃精進。有如是者。心則歡喜。
時淨飯王。說是語已。漸漸至彼。嵐毘尼園。
至彼園已。在大門外。即遣使人。白夫人言。
夫人福德。善生聖種。夫人宜於。太子生處。作吉祥事。敷設莊嚴。速令訖了。吾欲面親。觀視太子。是子在胎。吾雖覩見。於先種種。希奇瑞相。未曾有法。但我今心。愛念子故。自欲往看。
是時摩耶。國大夫人。為於童子。備辦種種。世所應為。吉慶之禮。
皆悉訖了。即遣使人。奉報王言。
大王知時。應入是園。
時有女人。見淨飯王。已入園內。抱持菩薩。將詣王所。作如是言。
童子今可。敬禮父王。
王言。
不然。先遣禮我。師婆羅門。然後見我。
是時女人。抱持菩薩。先將往詣。婆羅門所。
是時國師。婆羅門等。見菩薩已。白淨飯王。因咒願言。
唯願大王。常尊常勝。如見子勝。願王釋種。芽葉常興。大王此子。必當得作。轉輪聖王。
時淨飯王。復問國師。婆羅門言。
所以知然。
是時國師。復白王言。
如我所見。毘陀羅論。所說諸相。合此子法。是事真實。
時淨飯王。復問國師。婆羅門言。
若如是者。我之釋氏。轉輪聖王。苷蔗之種。必當增長。
何以故。今世諸王。於其福德。苦行精懃。皆悉缺減。若今生是。童子有於。此等福力。如昔劫初。諸王福德。大力勇健。相具足者。是則我家。必當興盛。還如劫初。諸轉輪王。
時菩薩母。摩耶夫人。見淨飯王。并及國師。婆羅門等。面色熈怡。即便諮白。淨飯王言。
大王。示我轉輪聖王。相貌云何。善哉為我。略說其要。令我心喜。
時淨飯王。問於國師。婆羅門言。
仁者大師。願為解釋。轉輪聖王。形狀相貌。
時彼國師。及婆羅門。報淨飯王。及夫人言。
唯願大王。諦聽我說。我從先聖。諸論相傳。說轉輪王。所有自在。功德悉具。
若轉輪王。治化人民。彼轉輪王。必能飛騰。虛空而行。住於地上。
若時亢旱。隨念即雨。
若王界內。有於瞋恚。諸惡眾生。更迭相嫌。心懷恨者。以轉輪王。威德力故。國內眾生。各各歡喜。
轉輪聖王。七寶具足。所謂。金輪。神珠。象。馬。玉女。主藏。典兵臣等。是名七寶。
轉輪聖王。壽命長遠。終無橫死。少病少惱。身體端嚴。世間無比。於其境內。一切人民。愛敬是王。猶如一子。轉輪聖王。愛護人民。過於赤子。
時淨飯王。復白國師。婆羅門言。
大婆羅門。如仁所說。夫為轉輪。聖王之者。皆有是事。然非我耶。
時菩薩母。摩耶夫人。復更重白。淨飯王言。
大王是事。未足為怪。
所以者何。此童子者。今日生於。苷蔗種姓。剎利家故。
時淨飯王。復作是言。
希有之事。轉輪聖王。生於人間。但彼轉輪。聖王威德。如是大受。果報勝業。我心生怪。往昔一切。轉輪聖王。無有如是。諸奇特相。所謂苷蔗。日種生王。尼拘羅王。憍拘羅王。瞿瞿羅王。或復我父。師子頰王。及以我身。無有如是。奇特之相。其事云何。復有何因。
是時國師。及婆羅門。復更諮白。淨飯王言。
大王。當知。有前有後。未足為怪。
大王可不。聞於往昔。有一國王。名耶耶坻。一切功德。悉皆具足。父名婆流。其有一子。名為不流。
不流有子。名屯頭摩囉。
屯頭摩囉有子。名迦叉福。
迦叉福有子。名阿囉祇不。
阿囉祇不有子。名曼帝隷耶尼。
曼帝隸耶尼有子。名因羅婆毘羅。
因羅婆毘羅有子。名頭疏般那。
如是等王。具大威德。然不得作。轉輪聖王。
彼等最後。頭疏般那。生於一子。名婆羅陀。其婆羅陀。方始得作。轉輪聖王。
往昔劫初。有剎利種。名摩訶三摩多。從天而下。然不得作。轉輪聖王。
其後次第。展轉相承。到於頂生。轉輪聖王。王領乃至。三十三天。祖父子孫。苗裔繼續。猶自退減。不得作於。轉輪聖王。
時淨飯王。復作是言。
大婆羅門。此言為善。
何以故。我亦欲得。我子如此。亦願我子。如汝彼言。
時淨飯王。自心思惟。
我今若將。童子入城。作何輦輿。
時淨飯王。生是心已。是時工巧。毘首羯磨。即時化作。七寶輦輿。自然而成。不由人作。端嚴微妙。殊特少雙。
時淨飯王。即出嚴勅。勒令修理。迦毘羅城。灑掃秐除。一切荊蕀。沙礫礓石。糞穢土塠。惡露不馨。悉令淨潔。其迦毘羅。種種莊嚴。猶乾闥城。一種無異。
其城所有。種種雜戲。一切樂人。能歌能舞。巧為幻化。或有弄珠。或能出水。或莊嚴身。以為婦女。如是種種。變化所能。彼等一切。皆悉雲集。
時彼大眾。或有踊身。擲在虛空。或復騰鈴。或復打鼓。或著屩屐。或緣竿頭。或復倒行。首下足上。或復反擲。猶如旋輪。或懸虛空。上繩而走。或復槃槊。或復跳刀。諸如是等。無量無邊。種種戲笑。種種示現。或有揚聲。大叫大喚。或復吹指。或弄衣裳。
爾時護世。四大天王。各變其身。作婆羅門。悉並幼年。端政可喜。頭為螺髻。躬擔菩薩。寶輿而行。
是時釋天。亦隱本形。化作童年。婆羅門子。端政如前。頭旋螺髻。身著黃衣。用其左手。執金澡瓶。復以右手。擎持寶机。在菩薩前。斷於人行。
口發是言。
卿諸人輩。宜各避道。最勝眾生。今欲入城。
爾時色界。大梵天王。述往昔偈。讚菩薩言。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復然。
世間所有我盡觀。
一切更無如佛者。
爾時菩薩。從天臂城。嵐毘尼園。初欲入於。迦毘羅時。一切諸天。灑掃道路。
復有五千。諸天玉女。各各手內。執一金瓶。盛滿香水。以用灑地。在菩薩前。次第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各持諸天。微妙掃箒。在菩薩前。掃地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各持諸天。雜寶香爐。焚燒種種。微妙之香。在菩薩前。供養菩薩。引道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持金寶瓶。盛滿妙香。在菩薩前。引道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各各執持。天妙多羅。樹葉之扇。在菩薩前。引道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各各執持。孔雀王尾。用以為拂。在菩薩前。引道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各各執持。多羅樹葉。所作筌提。在菩薩前。引道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各各手執。諸天胡床。在菩薩前。引道而行。
復有五千。諸餘天女。各執金鈴。時時搖動。揚聲大唱。吉祥之音。在菩薩前。引道而行。
復有二萬。五千香象。悉金鞦轡。金為鞍韀。皆被金甲。一切挍飾。悉是純金。其莊具上。復籠金網。在菩薩後。次第而行。
復有寶馬。其數二萬。悉皆青色。頭黑如烏。騣披垂地。一切鞦轡。鞍韀鐙具。純金莊嚴。天金羅網。以覆其上。隨菩薩後。次第而行。
復有二萬。眾寶妙車。駕以駟馬。幡蓋莊嚴。天金羅網。以覆其上。在菩薩後。次第而行。
復有四萬。步兵壯士。皆悉勇健。各敵於千。並好丈夫。有大筋力。能破怨隙。身被甲鎧。手執弓刀。或把鐵輪。或持戟槊。如是次第。在菩薩後。翊從而行。
復有無量。無邊色界。最大威德。諸天眾等。在於菩薩。右廂而行。
復有無量。無邊欲界。最大威德。諸天眾等。在於菩薩。左廂而行。
復有無量。無邊龍王。夜叉。揵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鳩槃荼。羅剎。毘舍遮等。出現半身。各各執持。眾雜妙華。滿虛空中。隨菩薩行。
復有無量。無數無邊。億百千萬。諸天神王。歡喜踊躍。皆悉遍滿。不能自勝。揚聲叫喚。或復吹指。或舞或歌。發殊異音。或弄衣裳。或弄手足。作諸戲樂。或持種種。末香塗香。花鬘瓔珞。蔓陀羅等。種種諸華。各自手擎。在菩薩上。於虛空中。行散菩薩。散已復散。
一切諸天。以是菩薩。威德力故。不聞人氣。一切諸人。雖覩天色。亦不驚嗟。復不放逸。
爾時一切。釋種眷屬。將四種兵。車兵馬兵。象兵步兵。圍遶菩薩。或前或後。或左或右。從菩薩行。充塞遍滿。迦毘羅城。
其淨飯王。持大王力。大王威德。擊無量鼓。大鼓小鼓。復吹無量。無邊螺貝。諸如是等。無量無邊。種種異類。雜妙音聲。娛樂菩薩。導引將入。迦毘羅城。
時迦毘羅。去城不遠。有一天祠。神名增長。彼神舍邊。常有無量。諸釋種族。童男童女。跪拜乞願。恒得稱心。
時淨飯王。將菩薩還。至彼天舍。告諸臣言。
今我童子。可令禮拜。是大天神。
爾時乳母。抱持菩薩。詣彼天祠。
時更別有。一女天神。名曰無畏。彼女天像。從其自堂。下迎菩薩。合掌恭敬。頭面頂禮。於菩薩足。
語乳母言。
是勝眾生。莫生侵毀。不應令彼。跪拜於我。我應禮彼。
何以故。彼所禮者。能令於人。頭破七分。
佛本行集經卷第八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樹下誕生品第六下
菩薩生已。無人扶持。即行四方。面各七步。步步舉足。出大蓮華。行七步已。觀視四方。目未曾瞬。口自出言。先觀東方。不如彼小。嬰孩之言。依自句偈。正語正言。
世間之中。我為最勝。我從今日。生分已盡。
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餘方悉然。初生之時。無人扶持。於四方面。各行七步。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得七助道。菩提法分。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生已。觀視四方。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具足而得。四無畏法。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生已。口自唱言。
我於世間。最為殊勝。
如來得成。於佛道已。一切世間。諸天及人。悉皆尊重。恭敬承事。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生已。口自唱言。
我斷生死。是最後邊。
如來得成。於佛道已。一如語行。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生已。諸眷屬等。求覓於水。東西南北。皆悉馳走。終不能得。即於彼園。菩薩母前。忽然自湧。出二池水。一冷一煖。菩薩母取。此二池水。隨意而用。
又虛空中。二水注下。一冷一煖。取此水洗。浴菩薩身。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得奢摩他。毘婆舍那。遠離欲事。不假勞苦。求其資財。一切自然。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時諸天等。持於金床。與菩薩坐。坐已菩薩。澡浴其身。雖是人身。諸天扶持。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得彼四種。蓮華之座。扶持如來。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放大光明。障蔽一切。所有光明。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無有一人。能如法論。勝如來者。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身放光明。障蔽日光。猶如晝星。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於諸聲聞。弟子眾邊。自在獲得。最上供養。最上名聞。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一切樹木。一切藥草。隨時開敷。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有諸眾生。未得信解。即得信解。已信解者。復得增長。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上界諸天。持其白繖。真金為柄。大如車輪。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以不瞋故。而得解脫。離欲饒益。不勞懃苦。而獲資財。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上虛空中。一切諸天。各持白拂。悉用眾寶。以為其柄。拂菩薩上。
菩薩初生。虛空清淨。無有烟雲。無有塵霧。但聞雷聲。
菩薩初生。於上空中。無諸雲霧。有微細雨。清淨香水。具八功德。令諸眾生。皆受快樂。
菩薩初生。四方空中。起微妙風。清涼無惱。一切八方。清淨光澤。無有烟雲。塵埃翳障。
菩薩初生。於上空中。無有人作。自然而出。妙梵音聲。
菩薩初生。於上空中。自出種種。諸天音樂。種種歌聲。雨種種花。種種諸香。日光雖曝。不能令萎。此是菩薩。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來得成。於佛道已。為諸世間。以諸智慧。現大神變。清淨諸通。世間無比。如來為首。此是如來。往先瑞相。
菩薩初生。於上虛空。一切諸天。各持無量。優鉢羅花。鉢頭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諸如是等。種種雜華。復持雜種。微妙諸香。復持種種。眾寶花鬘。散菩薩上。散已更散。如是相續。
菩薩初生。時有五百。諸天玉女。持諸天華。所熏之油。詣向菩薩。母前而立。安慰問訊。發如是言。
善生菩薩。無疲惓耶。
菩薩初生。時有五百。諸天玉女。持天塗香。詣向菩薩。母前而立。安慰問訊。作如是言。
善生菩薩。無疲惓耶。
菩薩初生。時有五百。諸天玉女。持天種種。寶微妙衣。詣向菩薩。母前而立。安慰問訊。作如是言。
善生菩薩。無疲惓耶。
菩薩初生。時有五百。諸天玉女。持天種種。雜寶瓔珞。詣向菩薩。母前而立。安慰問訊。作如是言。
善生菩薩。無疲惓耶。
菩薩初生。時有五百。諸天玉女。持天種種。微妙音聲。詣向菩薩。母前而立。安慰問訊。作如是言。
善生菩薩。無疲惓耶。
菩薩初生。時此大地。具十八相。六種震動。一切眾生。皆受快樂。當於彼時。無一眾生。而生欲心。無復瞋恚。及以愚癡。無慢無怖。無一眾生。造惡業者。一切病者。皆悉得愈。飢者得食。渴者得飲。皆令飽滿。無所乏少。惛醉眾生。皆得醒寤。狂者得正。盲者得視。聾者得聞。不完具者。皆得具足。貧者得財。牢獄繫閉。皆得解脫。地獄眾生。皆得休息。畜生眾生。除諸恐怖。餓鬼眾生。皆得充足。
菩薩初從。右脇生時。有如是等。無量無邊。希奇之事。未曾有法。
從園還城品第七上
爾時有一。大臣國師。姓婆私吒。名摩訶那摩。共諸國師。婆羅門等。俱共往詣。嵐毘尼園。至彼園已。在門外立。
時婆私吒。語諸國師。婆羅門言。
汝觀於此。大地何故。如是震動。譬如乘船。在於水上。日月覆蔽。失本光儀。狀如晝星。纔有形影。一切樹木。隨時開敷。於上空中。清淨皦潔。無諸雲翳。但聞雷聲。
又虛空中。澄靜朗曜。而有殊妙。微細香雨。功德具足。自然而含。八種之味。
又從八方。起微妙風。其風清涼。冷煖調適。一切諸方。悉皆清淨。無有烟雲。塵霧黤黮。
又虛空中。無有人唱。自然而聞。深梵之聲。
復虛空中。聞於種種。諸天音樂。
復聞天歌。天讚天詠。雨天香華。日光雖曝。不能令萎。
時一國師。報彼大臣。婆私吒言。
此事雖然。不足為怪。
何以故。地性如是。有何不祥。
又一人言。
今此大地。六種震動。虛空敞晃。隱蔽日光。猶如從來。晝看星宿。復雨天花。眾光雖照。不能令異。甚為希奇。
其婆私吒。共彼國師。議是事時。時彼園中。有一女人。從嵐毘尼。疾走而出。來到門外。
時彼女人。至門外已。見婆私吒。及以國師。歡喜踊躍。不能自勝。語婆私吒。及國師言。
諸釋種子。汝可速往。至大王所。
是時大臣。及國師等。見彼女人。作如是言。兼復歡喜。不能自勝。問彼女言。
汝令我等。至大王所。當何聞徹。為奏歡喜。疑怪恐怖。不祥事乎。
彼女報言。
汝釋種子。我今白汝。一大慶幸。歡喜之事。
其摩訶那。及國師等。問彼女言。
有何喜慶。
彼女答言。
國大夫人。產一童子。端正可愛。世間少雙。然此童子。直是真天。所以處處。散於天花。放天光明。
時大臣等。聞是語已。心大歡喜。踊躍充遍。不能自勝。是時大臣。即解眾寶。妙好瓔珞。賜彼女人。為聞如是。歡喜事故。
解賜已後。更復思惟。
今此女人。是王宮內。時幸之人。王見是女。極大愛敬。我今解身。瓔珞賜與。後脫為患。
即還收取。取已轉持。施彼國師。
捨已咒願。作如是言。
今以瓔珞。施於國師。所有功德。廻施彼女。以何因緣。聞喜事故。
時彼大臣。摩訶那摩。語於國師。婆羅門言。
大婆羅門。汝今可還。向大王所。奏是喜事。
時大摩那。發遣於彼。婆羅門已。更復重問。彼女人言。
汝先語我。國大夫人。產童子者。是天似天。放天光明。汝復更見。有何異相。
時彼女人。答大臣言。
唯願善聽。彼童子者。相貌過人。有大威德。致令摩耶。國大夫人。立地之時。童子自然。從右脇出。國大夫人。胸脇腰身。不破不缺。童子生時。一切諸天。從於虛空。持好細妙。迦尸迦衣。周匝遍裹。於童子身。
持向母前。作如是語。
國大夫人。當自慶幸。倍生歡喜。
何以故。今大夫人。產育聖子。
當是童子。初欲出時。仰觀母脇。而說是言。
我從今日。不復更受。母人之胎。此即是我。最後邊身。從是已去。我當作佛。
即立於地。無人扶持。即行七步。足所履處。皆生蓮華。一切四方。正眼觀視。目不暫瞬。不驚不怖。正立東面。言辭辯淨。字句圓滿。非如孩童。
而說是言。
於諸世間。我為最勝。我當濟拔。一切生死。煩惱根本。
童子在彼。所立地處。以是童子。身清淨故。從虛空中。二水注下。一煖一冷。復持金床。令童子坐。澡浴其身。
童子生已。身放光明。障蔽日月。上界諸天。持其白蓋。真金為柄。大如車輪。住虛空中。
又有諸天。手持白拂。眾寶為柄。搖童子上。又虛空中。一切音樂。不鼓自鳴。復聞無量。無邊微妙。歌詠之聲。又雨香花。處處遍滿。日光雖照。鮮潔如常。不能令異。
爾時大臣。摩訶那摩。聞此語已。即自思惟。
希有希有。於此惡時。而感大士。出興於世。我今應當。自往淨飯。大王之所。奏聞如是。希有之事。
時彼大臣。取善調馬。行疾如風。駕馭寶車。從嵐毘尼。園門外發。徑至於彼。迦毘羅城。未見於王。在先撾打。歡喜之鼓。盡其身力。而扣擊之。
時淨飯王。坐寶殿上。輔相弼諧。治理國政。群臣卿士。百辟官僚。或後或前。左右圍繞。皆悉聞彼。歡喜鼓聲。
時王驚問。諸群臣言。
卿諸臣等。是誰忽然。敢能擊我。苷蔗種門。歡喜之鼓。盡其力打。出是大聲。
時守門臣。前白王言。
大王當知。王之大臣。婆私吒。姓摩訶那摩。駕四馬車。迅疾如風。從嵐毘尼。園門外來。忽跳下車。盡其身力。即擊大王。歡喜之鼓。更無言語。直云我今。欲見大王。
時淨飯王。語諸臣言。
有何喜事。宜速喚彼。婆私吒姓。釋種大臣。摩訶那摩來。急到我前。
臣奉王勅。白言大王。
謹依教命。
星速往喚。彼釋大臣。摩訶那摩。勒令急疾。到於王所。
時摩訶那摩。聞王勅已。即至王前。高聲唱言。
願王常勝。願王常尊。今奉此言。增益身力。
時淨飯王。聞此語已。告大那摩。釋種大臣。作如是言。
汝釋大臣。何故忩遽。速疾而來。盡於身力。打歡喜鼓。
時彼大臣。摩訶那摩。即報王言。
彼天臂城。嵐毘尼園。大王夫人。在中遊戲。於彼樹下。生一童子。身黃金色。其狀似天。乃至端政。放天光明。
時淨飯王。復更重問。
審實相好。其事云何。
時彼大臣。復報王言。
夫人立地。乃至右脇。不裂不壞。
童子生已。自立於地。諸天各持。迦尸迦衣。遍裹其身。仰觀母脇。口如是言。
我當作佛。拔斷生死。苦惱根本。
澡洗放光。障蔽日月。樹木藥草。依時開華。虛空諸天。持白蓋拂。搖童子上。虛空雷聲。微細天雨。涼風四來。不見其形。梵響樂音。不鼓自唱。華照不萎。
如上所說。一一次第。具諮白王。
大王當知。我見是等。希有之事。是故我今。以歡喜緣。擊歡喜鼓。敢遍告知。
時彼大臣。復持諸天。供養餘華。敬奉大王。如是備說。
時淨飯王。聞是語已。告大臣言。
汝既持是。歡喜之事。白我令知。如汝深心。欲求何願。我當盡與。隨意不違。
其婆私吒。大臣答言。
臣蒙王恩。無所乏少。
時淨飯王。復告大臣。
法當乞願。必當相與。
大臣復更。重白王言。
願王歡喜。臣蒙王恩。無所乏少。
時淨飯王。復告大臣。
汝今不應。違於王勅。要須乞願。我當與汝。
時婆私吒。大臣白言。
大王若當。必定歡喜。乞臣願者。唯願大王。聽臣奉事。太子左右。隨時給侍。
所以者何。此之童子。今既生已。必定還續。苷蔗日種。轉輪聖王。苗裔不絕。
時淨飯王。報大臣言。
善知時者。隨意所樂。
時淨飯王。告諸臣言。
汝等大臣。應當如彼。婆私吒臣。之所典掌。國法吉祥。次第具錄。勿令缺減。
時淨飯王。告大那摩。釋大臣言。
大臣汝來。我國既生。如是太子。今當為是。勝上太子。作於生法。
時淨飯王。大威德力。以王威神。諸臣百官。左右圍繞。猶如半月。左右侍立。及摩訶那摩。諸大臣等。發向於彼。嵐毘尼園。欲迎菩薩。
至其中路。時淨飯王。告摩訶那摩。及大臣言。
汝等大臣。我聞生子。復見如是。希有之事。未曾有法。豈不歡喜。覆自憂愁。
摩訶那摩大臣。復言大王。
要當歡喜自慶。不須懷愁。
何以故。天人所生。有如是法。不可思議。大希有事。
大王可不。聞往昔有。一婆羅門。名多虱吒迦華生。彼生已後。不從人學。自然能解。四種毘陀。
又復大王。可不聞於。往昔有一。頂生之王。從父頂生。生已還如。孩童一種。漸漸長大。王四天下。
又復大王。可不聞於。往昔有一。王名毘迦。從父掌生。非母腹出。
又復大王。可不聞於。往昔有一。王名留婆。從父髀生。
又復大王。可不聞於。往昔有王。名迦[車*(虫/月)]婆。從父臂生。
又復大王。可不聞於。大王先祖。從昔以來。名苷蔗王。從苷蔗生。是等諸王。雖生人間。不可思議。
時淨飯王。復更語於。摩訶那摩。釋大臣言。
汝大那摩。彼等諸王。皆是大明。有大威德。此不方彼。
摩訶那摩。以歡喜心。復白王言。
大王當知。此太子者。必定勝彼。一切諸王。
淨飯王言。
有何勝相。
摩訶那摩。大臣答言。
彼等輩生。此太子生。臣比挍量。知相大勝。
王復語言。
汝勿戲調。
所以者何。凡人父者。可不欲子。最勝於他。或多見聞。或廣知解。或善修行。或備禮義。或明治道。或懃精進。有如是者。心則歡喜。
時淨飯王。說是語已。漸漸至彼。嵐毘尼園。
至彼園已。在大門外。即遣使人。白夫人言。
夫人福德。善生聖種。夫人宜於。太子生處。作吉祥事。敷設莊嚴。速令訖了。吾欲面親。觀視太子。是子在胎。吾雖覩見。於先種種。希奇瑞相。未曾有法。但我今心。愛念子故。自欲往看。
是時摩耶。國大夫人。為於童子。備辦種種。世所應為。吉慶之禮。
皆悉訖了。即遣使人。奉報王言。
大王知時。應入是園。
時有女人。見淨飯王。已入園內。抱持菩薩。將詣王所。作如是言。
童子今可。敬禮父王。
王言。
不然。先遣禮我。師婆羅門。然後見我。
是時女人。抱持菩薩。先將往詣。婆羅門所。
是時國師。婆羅門等。見菩薩已。白淨飯王。因咒願言。
唯願大王。常尊常勝。如見子勝。願王釋種。芽葉常興。大王此子。必當得作。轉輪聖王。
時淨飯王。復問國師。婆羅門言。
所以知然。
是時國師。復白王言。
如我所見。毘陀羅論。所說諸相。合此子法。是事真實。
時淨飯王。復問國師。婆羅門言。
若如是者。我之釋氏。轉輪聖王。苷蔗之種。必當增長。
何以故。今世諸王。於其福德。苦行精懃。皆悉缺減。若今生是。童子有於。此等福力。如昔劫初。諸王福德。大力勇健。相具足者。是則我家。必當興盛。還如劫初。諸轉輪王。
時菩薩母。摩耶夫人。見淨飯王。并及國師。婆羅門等。面色熈怡。即便諮白。淨飯王言。
大王。示我轉輪聖王。相貌云何。善哉為我。略說其要。令我心喜。
時淨飯王。問於國師。婆羅門言。
仁者大師。願為解釋。轉輪聖王。形狀相貌。
時彼國師。及婆羅門。報淨飯王。及夫人言。
唯願大王。諦聽我說。我從先聖。諸論相傳。說轉輪王。所有自在。功德悉具。
若轉輪王。治化人民。彼轉輪王。必能飛騰。虛空而行。住於地上。
若時亢旱。隨念即雨。
若王界內。有於瞋恚。諸惡眾生。更迭相嫌。心懷恨者。以轉輪王。威德力故。國內眾生。各各歡喜。
轉輪聖王。七寶具足。所謂。金輪。神珠。象。馬。玉女。主藏。典兵臣等。是名七寶。
轉輪聖王。壽命長遠。終無橫死。少病少惱。身體端嚴。世間無比。於其境內。一切人民。愛敬是王。猶如一子。轉輪聖王。愛護人民。過於赤子。
時淨飯王。復白國師。婆羅門言。
大婆羅門。如仁所說。夫為轉輪。聖王之者。皆有是事。然非我耶。
時菩薩母。摩耶夫人。復更重白。淨飯王言。
大王是事。未足為怪。
所以者何。此童子者。今日生於。苷蔗種姓。剎利家故。
時淨飯王。復作是言。
希有之事。轉輪聖王。生於人間。但彼轉輪。聖王威德。如是大受。果報勝業。我心生怪。往昔一切。轉輪聖王。無有如是。諸奇特相。所謂苷蔗。日種生王。尼拘羅王。憍拘羅王。瞿瞿羅王。或復我父。師子頰王。及以我身。無有如是。奇特之相。其事云何。復有何因。
是時國師。及婆羅門。復更諮白。淨飯王言。
大王。當知。有前有後。未足為怪。
大王可不。聞於往昔。有一國王。名耶耶坻。一切功德。悉皆具足。父名婆流。其有一子。名為不流。
不流有子。名屯頭摩囉。
屯頭摩囉有子。名迦叉福。
迦叉福有子。名阿囉祇不。
阿囉祇不有子。名曼帝隷耶尼。
曼帝隸耶尼有子。名因羅婆毘羅。
因羅婆毘羅有子。名頭疏般那。
如是等王。具大威德。然不得作。轉輪聖王。
彼等最後。頭疏般那。生於一子。名婆羅陀。其婆羅陀。方始得作。轉輪聖王。
往昔劫初。有剎利種。名摩訶三摩多。從天而下。然不得作。轉輪聖王。
其後次第。展轉相承。到於頂生。轉輪聖王。王領乃至。三十三天。祖父子孫。苗裔繼續。猶自退減。不得作於。轉輪聖王。
時淨飯王。復作是言。
大婆羅門。此言為善。
何以故。我亦欲得。我子如此。亦願我子。如汝彼言。
時淨飯王。自心思惟。
我今若將。童子入城。作何輦輿。
時淨飯王。生是心已。是時工巧。毘首羯磨。即時化作。七寶輦輿。自然而成。不由人作。端嚴微妙。殊特少雙。
時淨飯王。即出嚴勅。勒令修理。迦毘羅城。灑掃秐除。一切荊蕀。沙礫礓石。糞穢土塠。惡露不馨。悉令淨潔。其迦毘羅。種種莊嚴。猶乾闥城。一種無異。
其城所有。種種雜戲。一切樂人。能歌能舞。巧為幻化。或有弄珠。或能出水。或莊嚴身。以為婦女。如是種種。變化所能。彼等一切。皆悉雲集。
時彼大眾。或有踊身。擲在虛空。或復騰鈴。或復打鼓。或著屩屐。或緣竿頭。或復倒行。首下足上。或復反擲。猶如旋輪。或懸虛空。上繩而走。或復槃槊。或復跳刀。諸如是等。無量無邊。種種戲笑。種種示現。或有揚聲。大叫大喚。或復吹指。或弄衣裳。
爾時護世。四大天王。各變其身。作婆羅門。悉並幼年。端政可喜。頭為螺髻。躬擔菩薩。寶輿而行。
是時釋天。亦隱本形。化作童年。婆羅門子。端政如前。頭旋螺髻。身著黃衣。用其左手。執金澡瓶。復以右手。擎持寶机。在菩薩前。斷於人行。
口發是言。
卿諸人輩。宜各避道。最勝眾生。今欲入城。
爾時色界。大梵天王。述往昔偈。讚菩薩言。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復然。
世間所有我盡觀。
一切更無如佛者。
爾時菩薩。從天臂城。嵐毘尼園。初欲入於。迦毘羅時。一切諸天。灑掃道路。
復有五千。諸天玉女。各各手內。執一金瓶。盛滿香水。以用灑地。在菩薩前。次第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各持諸天。微妙掃箒。在菩薩前。掃地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各持諸天。雜寶香爐。焚燒種種。微妙之香。在菩薩前。供養菩薩。引道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持金寶瓶。盛滿妙香。在菩薩前。引道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各各執持。天妙多羅。樹葉之扇。在菩薩前。引道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各各執持。孔雀王尾。用以為拂。在菩薩前。引道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各各執持。多羅樹葉。所作筌提。在菩薩前。引道而行。
復有五百。諸天玉女。各各手執。諸天胡床。在菩薩前。引道而行。
復有五千。諸餘天女。各執金鈴。時時搖動。揚聲大唱。吉祥之音。在菩薩前。引道而行。
復有二萬。五千香象。悉金鞦轡。金為鞍韀。皆被金甲。一切挍飾。悉是純金。其莊具上。復籠金網。在菩薩後。次第而行。
復有寶馬。其數二萬。悉皆青色。頭黑如烏。騣披垂地。一切鞦轡。鞍韀鐙具。純金莊嚴。天金羅網。以覆其上。隨菩薩後。次第而行。
復有二萬。眾寶妙車。駕以駟馬。幡蓋莊嚴。天金羅網。以覆其上。在菩薩後。次第而行。
復有四萬。步兵壯士。皆悉勇健。各敵於千。並好丈夫。有大筋力。能破怨隙。身被甲鎧。手執弓刀。或把鐵輪。或持戟槊。如是次第。在菩薩後。翊從而行。
復有無量。無邊色界。最大威德。諸天眾等。在於菩薩。右廂而行。
復有無量。無邊欲界。最大威德。諸天眾等。在於菩薩。左廂而行。
復有無量。無邊龍王。夜叉。揵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鳩槃荼。羅剎。毘舍遮等。出現半身。各各執持。眾雜妙華。滿虛空中。隨菩薩行。
復有無量。無數無邊。億百千萬。諸天神王。歡喜踊躍。皆悉遍滿。不能自勝。揚聲叫喚。或復吹指。或舞或歌。發殊異音。或弄衣裳。或弄手足。作諸戲樂。或持種種。末香塗香。花鬘瓔珞。蔓陀羅等。種種諸華。各自手擎。在菩薩上。於虛空中。行散菩薩。散已復散。
一切諸天。以是菩薩。威德力故。不聞人氣。一切諸人。雖覩天色。亦不驚嗟。復不放逸。
爾時一切。釋種眷屬。將四種兵。車兵馬兵。象兵步兵。圍遶菩薩。或前或後。或左或右。從菩薩行。充塞遍滿。迦毘羅城。
其淨飯王。持大王力。大王威德。擊無量鼓。大鼓小鼓。復吹無量。無邊螺貝。諸如是等。無量無邊。種種異類。雜妙音聲。娛樂菩薩。導引將入。迦毘羅城。
時迦毘羅。去城不遠。有一天祠。神名增長。彼神舍邊。常有無量。諸釋種族。童男童女。跪拜乞願。恒得稱心。
時淨飯王。將菩薩還。至彼天舍。告諸臣言。
今我童子。可令禮拜。是大天神。
爾時乳母。抱持菩薩。詣彼天祠。
時更別有。一女天神。名曰無畏。彼女天像。從其自堂。下迎菩薩。合掌恭敬。頭面頂禮。於菩薩足。
語乳母言。
是勝眾生。莫生侵毀。不應令彼。跪拜於我。我應禮彼。
何以故。彼所禮者。能令於人。頭破七分。
佛本行集經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