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五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布施竹園品第四十六下
爾時王舍。大城之中。有一長者。名迦蘭陀。國中大富。多有資財。豐饒駈使。乃至其家。猶如北方。毘沙門宮。一種無異。其迦蘭陀。竹林處所。是彼長者。自己之物。去城不遠。乃至堪為。善人居處。彼園中有。諸求道人。來去居住。其道人名。阿耆毘伽。
爾時有一。阿耆毘伽。學道之人。於晨朝起。明星將現。見四青色。夜叉而來。掃灑竹園。
見已即至。彼等邊問。作如是言。
長老云何。汝等是誰。
彼等報言。
仁者。我輩。青色夜叉。被四天王。駈遣我等。來於此處。掃灑竹園。乃至平正。如來今欲。於此安居。經一夏坐。以是義故。我等今來。料理此處。
爾時。阿耆毘伽道人。見如是事。過夜日出。速疾往至。迦蘭陀所。大長者邊。
到已語彼。迦蘭陀言。
汝大長者。今若知時。昨夜將盡。明星現時。我見有四。青色夜叉。掃灑料理。於竹林園。
我既見已。至彼等邊。借問其言。
諸長老輩。汝等是誰。
彼報我言。
我等是彼。青色夜叉。被四天王。駈使而來。至於此處。遣於我等。掃此竹園。
而語我言。
汝等至於。竹林園內。乃至修治。使令平正。世尊今欲。住此安居。是故我等。故來此處。摒擋料理。此竹園中。
爾時。阿耆毘伽道人。語長者言。
汝今於先。將竹林園。奉施沙門。瞿曇受用。恐畏於後。摩伽陀王。頻頭娑羅。奪彼園與。沙門瞿曇。汝之長者。當於爾時。恐不得施。此之功德。汝當不得。徒自虛損。
時迦蘭陀。大富長者。從彼阿耆毘伽道人。聞是言已。即詣佛所。半由旬道。逆逢世尊。其迦蘭陀。長者遙見。世尊前來。可憙端正。眾人憙見。乃至諸相。莊嚴其身。猶如眾星。莊嚴虛空。見已即便。於世尊所。心生清淨。心生歡喜。詣向佛邊。到佛所已。頂禮佛足。手執金瓶。以清淨水。灌於佛手。
爾時長者。口作是言。
善哉。世尊。我住王舍。名迦蘭陀。我有一園。稱為竹林。去城不遠。乃至堪為。善人安處。我今將彼園。奉世尊。世尊為我。受彼園用。慈憐愍故。
爾時佛告。彼長者言。
若當有人。布施奉佛。或復園林。或復宅地。或餘衣服。或餘資財。空施佛者。然彼之物。於天人中。即成為塔。餘不得用。
佛告長者。
汝今若將。彼之竹園。布施招提。若在未來。一切大眾。皆悉得用。勸汝如是。殷重布施。
時迦蘭陀。長者聞佛。如是語已。即白佛言。
如世尊教。我不敢違。
爾時長者。重白佛言。
世尊。我今。將竹林園。布施未來。三世一切。眾僧來者。皆隨意用。願為於我。受用彼園。憐愍我故。
是時世尊。從迦蘭陀。長者之邊受彼竹園。為欲憐愍。彼長者故。
即說偈頌。而咒願言。
其偈初云。
樹木雜園。
乃至略說。
即得生天。
此是世尊。最先受施。竹園因緣。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鳥。竹園之內。與大比丘。徒眾千人。所謂悉是。舊仙螺髻。梵志出家。
大迦葉因緣品第四十七上
爾時去彼。王舍大城。不近不遠。有於一村。名新竪立。而彼村內。有一大富婆羅門。名尼拘盧陀羯波。
彼大長者。巨富饒財。多有駈使。乃至其家。猶如北方。毘沙門天。宮宅無異。而彼長者。大婆羅門。領五百村。處分駈使。受其節度。
爾時摩伽陀國。頻頭娑羅王。有一千具。犁牛耕地。彼婆羅門。止少一具。不滿一千。
所以者何。恐畏頻頭娑羅大王。生嫉妬心。所以故減。
其婆羅門。所有六畜。不可知數。唯數烟火。知其多少。其金錢藏。一切合有。二十五窖。而彼大富。婆羅門婦。至其園中。遊戲觀看。彼婦因在。一畢鉢羅。樹下而坐。
爾時彼婦。先舊懷娠。即便在彼。樹下而產。生一童子。可憙端正。眾人樂觀。世間無比。猶如金像。而彼童子。初生之時。於彼樹上。即自然出。一妙天衣。
彼衣現已。其父母見。作是思惟。
此之天衣。必是童子。福德故生。
是故即因。此之瑞相。名畢鉢羅耶那。而彼童子。從生已來。因樹為名。相傳即稱。畢鉢羅耶那。
爾時父母。與彼童子。各別安置。四種嬭母。謂抱持嬭。乳餔之嬭。將遊戲嬭。看養育嬭。而彼四嬭。養育洗浴。抱持戲笑。與乳餔飼。令其增長。
時畢鉢羅耶那童子。而其父母。唯此一兒。愛重之心。暫不聽離。若不見時。父母心中。即便不樂。
爾時童子。福德因緣。養育未幾。漸向增長。不久之間。成就智慧。乃至稍大。能行能走。而其父母。及胎年數。至滿八歲。即為其受。婆羅門戒。既受戒已。即便付囑。父母家業。諸雜技藝。祭祀法式。悉遣令教。
所謂書畫。算數刻印。及四韋陀。諸授記法。世辯言談。受持杖法。大咒術法。闡陀之論。種種文章。五行星宿。度數陰陽。渧漏知時。一日一夜。凡若干時。如是則凶。如是則吉。
又復童子。知地動相。雷鳴震吼。鳥獸鳴呼。飛走驚動。候相盡知。一切諸變。
又占相知。諸技藝相。知男女相。知六畜相。知人洗淨。清淨之行。知受水法。受澡罐法。知受灰法。知唱唄歌。明識吉祥。盛衰之相。禳災解除。祭祀火神。大人諸天。悉皆備訖。
既自學已。復能教他。受他物時。或施他物。皆悉學得。於世間中。無所不達。無處不知。叡智捷疾。黠慧聰明。敏博辯才。利根多巧。
而彼童子。本性質直。常厭世間。知慾不淨。心生捨離。以昔曾見。諸佛世尊。於彼佛邊。種諸善根。修諸功德。已得成就。知諸食相。心多欲入。向涅槃門。常欲求出。捨諸煩惱。不受一切。世間有為。不受一切。生老病死。往昔修行。以爛一切。諸業繫縛。因此智力。至成熟地。一生補處。
時畢鉢羅耶那童子。父母見其。年漸長成。堪受世慾。
如是知已。即告彼言。
耶那童子。我欲為兒。娉娶女子。與兒為侍。
作是語已。時畢鉢羅耶那童子。白父母言。
波波摩摩。我心不樂。娶妻畜婦。我意願樂。欲修梵行。
爾時耶那。童子父母。告其子言。
我所愛子。兒今先須。生子立世。然後任當。修於梵行。
何以故。此事相承。傳聞說言。
若人無子。無有繼後。彼人終不。得生天上。
時彼童子。報父母言。
波波摩摩。我今不用。立世相傳。亦復不用。繼續於後。我當梵行。
如是父母。再過三過。告畢鉢羅耶那童子。作如是言。
愛子要須。立世娶婦。
何以故。畏我等家。當絕嗣胤。
時畢鉢羅耶那童子。乃至三過。被其父母。如是惱時。即便捉取。閻浮檀金。教於工匠。作婦女形。
作已將向。其父母邊。出以示現。向其父母。作如是言。
波波摩摩。我不用受。五慾之樂。願修梵行。若必波波摩摩。要欲為我娶婦。持立世者。必當須覓。如是顏色。如閻浮檀。金形狀者。
時畢鉢羅耶那童子。父母既見。如是事已。心大憂愁。悵怏不樂。心作是念。
我等何處。能得婦女。如閻浮檀。金色形者。
時拘盧陀。大婆羅門。坐於樓上。心裏不歡。默然而住。
爾時彼家。有婆羅門。為其門師。恒常來往。至彼大富。婆羅門家。
時彼門師。婆羅門來。入其家已。而咒願彼。富婆羅門。作如是言。
大施檀主。願汝增加。一切財錢。吉祥果報。無所乏少。妻妾子息。願多增益。
復更重問。其家人言。
汝之大家。今在何處。
家人報言。
大婆羅門。我大家今。在於樓上。心大悵怏。愁憂不樂。默坐而住。
時彼門師婆羅門。即至於。大富婆羅門邊。如是白言。
願大施主。增長家計。宿昔何如。於夜臥時。食消以不。又復夜共。愛人相戲。受於快樂。稱意以不。
而彼主人。富婆羅門。默然不報。
彼復問言。
汝今何故。默然不報。我今如是。與汝小來。同苦同樂。汝今何故。不共我語。
時拘盧陀。大婆羅門。向其門師。婆羅門邊。委說前事。
說已語彼。婆羅門言。
我今何處。得如是女。如閻浮檀。金色形者。
爾時門師婆羅門。報大婆羅門。作如是言。
汝大施主。富婆羅門。莫愁莫苦。汝既為我。作於施主。我所須者。衣食具度。常從汝得。我為汝覓。求於如是。閻浮檀形。金色之女。汝心莫疑。我覓決得。我須道粮。并及道伴。汝覓與我。我共彼等。相隨而去。四方求覓。
爾時大富。婆羅門聞。如是語已。稱其所言。皆悉辦具。及徒伴與。
時彼門師。婆羅門得。種種資粮。。相發遣已。即作四色。神明繖蓋。種種莊挍。立為神明。於其前作。種種音樂。前後圍遶。或有傘蓋。底打金作。其神明面。或以銀作。或頗梨作。神明之面。或琉璃作。神明之面。作已別遣。三傘蓋行。向於餘方。
其一自隨。告彼別道。諸人等言。
汝輩所至。村邑方處。普告一切。諸村女言。
此是神明。阿誰女能。施設供養。若供養者。稱彼女心。所欲求願。即得成就。
汝等當觀。其諸女內。若見有女。作於金色。汝等當問。其姓氏族。名字住處。宜速疾來。還向我邊。
如是語已。即便別去。
時彼門師。大婆羅門。即自將一。傘蓋神明。置於囊裹。及食糧具。詣於他方。或至州村。聚落城邑。王宮巷陌。所入之處。即將音聲。樂彼神明。所至之處。有諸女等。聞彼音聲。一切悉來。聚集觀察。
爾時。彼大婆羅門。見諸女集聚。即從囊中。出神明形。示現女輩。口作是言。
汝等女輩。各當供養。此之神明。若有女能。供養於此。神明之者。其女所可。有心求願。即得成就。
爾時彼等。一切女輩。即將種種。塗香末香。華鬘散花。從家將來。欲用供養。彼之神明。如是方便。漸漸行至。毘耶離城。
爾時去彼。毘耶離城。不遠有於。一大村名。迦羅毘迦。時彼村內。有一巨富。大婆羅門。名迦毘羅。彼婆羅門。富足資財。多饒駈使。乃至彼家。猶如北方。毘沙門宮。一種無異。
彼婆羅門。有於一女。名跋陀羅迦卑梨耶。彼女可憙。端正殊絕。眾人樂見。世無有雙。不短不長。不麤不細。不白不黑。不紫不青。其在盛年。堪為天下。玉女之寶。
爾時彼處。毘耶離城。有一節日。名為燃火。其節日內。有五百女。共來集聚。跋陀羅女。身亦來集。在彼會中。
爾時彼將。傘蓋神明。大婆羅門。詣向於彼。諸女之邊。到已從囊。即出神明。示現彼等。一切諸女。
口作是言。
汝諸女輩。此是天神。最勝最妙。汝等各當。供養祭祀。若有女人。供養此神。可有心願。皆悉得成。
爾時彼等。一切諸女。各將種種。末香塗香。花鬘散花。速走向彼。神明之邊。
口作是言。
我今供養。此天神明。
唯自有彼。跋陀羅女。獨不肯往。近彼神明。而彼一切。諸女伴輩強抱其將。往神明邊。亦到彼處。其威光力。彼閻浮檀。金色之形。即無威光。便失本色。
爾時彼處。跋陀羅女。於女伴邊。出力挺身。即便得脫。走向自家。白己父母。作如是言。
波波摩摩。願莫將我。與於餘人。
何以故。我今不用。人作夫主。我心中欲。修行梵行。
爾時彼女。所有兄弟。語跋陀羅。作如是言。
阿姊阿妹。我等實亦。不欲與汝。暫時別離。但我等輩。若不嫁汝。於道理中。復不能得。世人或言。是女兄弟。必於其邊。有邪私意。是故不肯。嫁與他人。恐涉此疑。
是時彼女。兄弟復更。作如是言。
汝但莫愁。我等若當。將汝欲許。於他人者。會當為汝。多索錢財。而彼人求。若不能辦。多許錢物。則汝自然。不離家居。
而彼兄弟。可有人來。求彼女者。即作是言。
若人欲求。我姊妹者。還聚好金。令如女大。乃當相與。
爾時彼所。求女門師。大婆羅門。將閻浮金。女形行者。既覩於彼。跋陀羅女。
見已問彼。諸別女言。
此女是誰。誰家所生。
時彼諸女。報於彼客。婆羅門言。
此處有一。最勝巨富。大婆羅門。名迦毘羅。彼是其女。
爾時彼客。婆羅門聞。此因緣已。日將欲沒。至黃昏時。漸到於彼。富婆羅門。迦毘羅家。到其家已。從乞寄宿。而彼家人。即便許可。借其宿處。
時彼寄宿。客婆羅門。過其夜已。至彼後日。於晨朝時。詣迦毘羅。婆羅門邊。
到其邊已。即在其前。而咒願言。
願此仁者。婆羅門家。常勝增長。
作於如是。咒願畢已。卻坐一面。
其迦毘羅。問於彼客。婆羅門言。
仁者昨夜。安隱以不。宿昔何如。
是時彼客。婆羅門報。作如是言。
我昨夜中。甚大安隱。快樂無惱。
爾時彼家。跋陀羅女。於晨朝時。從眠臥起。至其父邊。到已頂禮。於其父足。卻立一面。
時彼求女。客婆羅門。白迦毘羅。富婆羅門。作如是言。
善哉仁者。此是誰女。
其迦毘羅。報彼客言。
是我之女。
彼婆羅門復問。
仁者。此女頗有。與處以不。
迦毘羅言。
此女未有。許與他處。
時彼求女。客婆羅門。即白主人。迦毘羅言。
大富仁者。摩伽陀國。有一聚落。名摩訶娑陀羅。彼聚落內。有於一村。其村還名。摩訶娑陀羅。其中有一。大婆羅門。名尼拘盧陀羯波。巨富饒財。彼有一子。名畢鉢羅耶那摩那婆。諸義自解。復能教他。於三韋陀。悉皆洞解。復解一事。十名之論。及尼乾輈。書論往事。五明論等。一句半句。一偈半偈。皆能分別。授記世辯。六十種論。解大丈夫。諸要相等。一切技藝。無所乏少。
爾時彼客。婆羅門說。如是語已。白主人言。
今勸仁者。將此女與。彼摩那婆。持以為妻。
是時彼大。富婆羅門。及諸兒子。報於彼客。婆羅門言。
大婆羅門。此女若嫁。索多錢財。有誰能取。
客婆羅門。問主人言。
索幾多財。
彼等報言。
稱此女形。索若干金。
爾時彼客。婆羅門聞。即從袋出。彼閻浮檀。金女之形。示現於彼。父母兄弟。
訖作是言。
此閻浮檀。金色之形。應稱是女。汝等當取。與我此女。
爾時彼女。父母兄弟。作如是念。
應彼處人。聞我此女。如是端正。集聚多許。閻浮檀金。造作女形。使若干大。
爾時彼女。父母兄弟。共如是言。
我等今者。若取此形。閻浮檀金。不觀彼家。錢財多少。又不諳悉。其國禮儀。法則高下。我女脫若。至於彼家。當見苦惱。今須密使。私觀彼家。
作是念已。告彼求女。婆羅門言。
善使仁者。大婆羅門。我今欲遣。使觀彼家。法用云何。然後思量。可與以不。
是時彼客。大婆羅門。報言。
如是。任意當觀。
爾時彼客。大婆羅門。作是語已。即辭主人。歸還本國。到尼拘盧陀羯波。婆羅門邊。
到已白言。
善勝仁者。大婆羅門。心應歡喜。我求得女。如閻浮檀。金色形者。彼甚可憙。端正無雙。眾人樂見。
時彼大富。婆羅門問。於彼求女。婆羅門言。
大婆羅門。仁者何處。得見是女。
彼婆羅門。即報之言。
彼女舍去。毘耶離城。其間不遠。有於一村。名迦毘羅。其內有一。富婆羅門。名迦毘羅。彼婆羅門。有女名曰。跋陀羅迦卑梨耶。
爾時。畢鉢羅耶那父母。聞是事已。心大歡喜。遍滿其體。不能自勝。
是時。尼拘盧陀羯波。大婆羅門。即便置立。從己坐村。連接乃至。毘耶離城。其間步地。半由旬道。安一牛群。并造客舍。
如是處處。安置訖了。時迦毘羅。大婆羅門。告於彼等。當牧牛人。作如是言。
汝等各應。如是備擬。若其有人。從毘耶離。城來於此。彼等所須。一切諸物。汝等迎接。供奉彼人。勿令乏短。
爾時。跋陀羅卑梨耶女兄弟。從其家出。向摩伽陀。至王舍城。彼等值初。第一牛群。所居之處。
彼處諸人。曲躬出迎。口作是言。
善來人輩。從於何方。遠來到此。
即引將入。客舍之中。以諸香湯。與令澡浴。復以種種。香塗其身。復將種種。無價之衣。與其令著。復將種種。雜好香花。結用作鬘。置其頭上。然後別將。種種甘美。餚饍飲食。與其令噉。所謂唼𠲿。嚼齧嘗啜。種種味具。皆悉充足。
自恣飽已。始告語言。
此中即是。我等牛舍。可停一宿。後日早起。隨意而行。
時彼等客。問牛子言。
此誰牛舍。
牛子報言。
此是尼拘盧陀羯波。富婆羅門。牧牛之舍。故為仁等。客行安立。恐畏仁等。行來疲乏。飢渴困極。所須不得。
而彼客人。一夜安臥。後日起行。如是次第。值於第二。牛群之舍。如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悉皆如是。出迎承接。
復口白言。
汝等仁輩。從何遠來。
乃至。
令宿一夜。安樂眠臥。後日隨意而行。
時彼等客。問主人言。
如是牛舍。可有幾許。
牛子報言。
從彼摩訶娑陀羅村已來。至於毘耶離城。半由旬間。置一牛舍。
爾時。跋陀羅迦卑梨耶女。兄弟共聞。如此語已。即作是念。
彼人牛舍。尚有若干。其餘錢財。更何須說。我等從此。應須迴反。還向本家。我等當以。我之姊妹。嫁與彼家。以為其婦。
時彼兄弟。即遣使人。告彼大富。婆羅門言。
汝來可取。我之姊妹。為汝新婦。
作是語已。從彼迴還。
時畢鉢羅耶摩那婆。聞於使人。以得稱其。心意之女。
聞已即作。如是念言。
我今應當。自往觀看。彼女實有。如是德行。智慧以不。
是時。畢鉢羅耶童子。即便至己。父母之邊。長跪白言。
菴婆多多。我心實亦。不用五欲。願修梵行。而尊長今。既強為我。求於匹對。是故我今。自應往彼。次第乞食。觀看彼女。實如使人。言語以不。
時其父母。即告子言。
若知時者。汝當自行。
而彼童子。即便辭行。次第乞食。漸漸至迦卑羅迦村。
時彼國內。有如是法。若有沙門。若婆羅門。來乞食者。女手將食。出與彼人。
爾時跋陀羅女。即從其家。自將食出。授與彼客。摩那婆手。
爾時畢鉢羅耶。見彼女已。作如是念。
此決定應。是彼女也。
是時其女。自手授與。彼摩那婆。飯食訖已。頂禮其足。卻住一面。
時摩那婆。問彼女言。
仁者善女。有嫁處未。
爾時彼女。即便報言。
仁者摩那婆。摩伽陀國。有一聚落。其聚落名。摩訶羯波。彼處有一。婆羅門村。彼村有一。富婆羅門。名尼拘盧陀羯波。彼有一子。名畢鉢羅耶。我之父母。以將我許。與彼為妻。
爾時畢鉢羅耶。即便報彼。跋陀羅女。作如是言。
善女。我聞彼摩那婆。內心不用。行於五慾。願修梵行。
是時彼女。即便諮白。摩那婆言。
大婆羅門。我今得聞。如是言者。甚大歡喜。我亦不用。行於五慾。願修梵行。今日許他。此是父母。世間之意。我實不用。今強以我。隨同世人。適彼為妻。
爾時畢鉢羅耶童子。聞是語已。問彼女言。
謂仁善女。汝昔曾見。畢鉢羅耶摩那婆不。
彼女報言。
善摩那婆。我未曾見。
時摩那婆。復更重語。於彼女言。
謂汝善女。即我是彼。畢鉢羅耶摩那婆身。我實不用。行於五慾。我今內心。願行梵行。此之事情。是我父母。眷屬之意。直是父母。故強與我。取汝為妻。
爾時跋陀羅女。聞是語已。即便白彼。摩那婆言。
善哉仁者。大摩那婆。我得是言。甚大歡喜。仁必不用。世五慾者。今莫久住。速宜取我。莫令於彼。有無梵行。世間之人。而求索我。
爾時畢鉢羅耶。得是語已。即從彼處。迴還向家。至父母邊。
到已長跪。白父母言。
菴婆多多。我實不用。行世五慾。願修梵行。二尊為我。欲娶婦者。但速疾為我。迎彼婦來。
爾時。畢鉢羅耶父母。即共迦卑羅迦。大婆羅門。立於言契。交關下財。隨索多少。辦具種種。飲食雜味。無價瓔珞。妙寶衣等。選求吉祥。善好宿日。多齎財寶。往彼迎取。跋陀羅迦卑羅之女。與兒作妻。迎入家已。於一室內。鋪二合㯓。既安置已。而彼二人。在一室內。各各收歛。不相染觸。
爾時。畢鉢羅耶父母。聞此事已。作如是念。
彼之二人。在一室內。不相染觸。此事云何。
即更方便。卻一合㯓。止留一㯓。其既同眠。自應相合。而彼二人。猶不相觸。若畢鉢羅耶。著於睡眠。其跋陀羅女。即起經行。若跋陀羅女。著於睡眠。其畢鉢羅耶。即復經行。如是更互。周歷年載。終不同寢。
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五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布施竹園品第四十六下
爾時王舍。大城之中。有一長者。名迦蘭陀。國中大富。多有資財。豐饒駈使。乃至其家。猶如北方。毘沙門宮。一種無異。其迦蘭陀。竹林處所。是彼長者。自己之物。去城不遠。乃至堪為。善人居處。彼園中有。諸求道人。來去居住。其道人名。阿耆毘伽。
爾時有一。阿耆毘伽。學道之人。於晨朝起。明星將現。見四青色。夜叉而來。掃灑竹園。
見已即至。彼等邊問。作如是言。
長老云何。汝等是誰。
彼等報言。
仁者。我輩。青色夜叉。被四天王。駈遣我等。來於此處。掃灑竹園。乃至平正。如來今欲。於此安居。經一夏坐。以是義故。我等今來。料理此處。
爾時。阿耆毘伽道人。見如是事。過夜日出。速疾往至。迦蘭陀所。大長者邊。
到已語彼。迦蘭陀言。
汝大長者。今若知時。昨夜將盡。明星現時。我見有四。青色夜叉。掃灑料理。於竹林園。
我既見已。至彼等邊。借問其言。
諸長老輩。汝等是誰。
彼報我言。
我等是彼。青色夜叉。被四天王。駈使而來。至於此處。遣於我等。掃此竹園。
而語我言。
汝等至於。竹林園內。乃至修治。使令平正。世尊今欲。住此安居。是故我等。故來此處。摒擋料理。此竹園中。
爾時。阿耆毘伽道人。語長者言。
汝今於先。將竹林園。奉施沙門。瞿曇受用。恐畏於後。摩伽陀王。頻頭娑羅。奪彼園與。沙門瞿曇。汝之長者。當於爾時。恐不得施。此之功德。汝當不得。徒自虛損。
時迦蘭陀。大富長者。從彼阿耆毘伽道人。聞是言已。即詣佛所。半由旬道。逆逢世尊。其迦蘭陀。長者遙見。世尊前來。可憙端正。眾人憙見。乃至諸相。莊嚴其身。猶如眾星。莊嚴虛空。見已即便。於世尊所。心生清淨。心生歡喜。詣向佛邊。到佛所已。頂禮佛足。手執金瓶。以清淨水。灌於佛手。
爾時長者。口作是言。
善哉。世尊。我住王舍。名迦蘭陀。我有一園。稱為竹林。去城不遠。乃至堪為。善人安處。我今將彼園。奉世尊。世尊為我。受彼園用。慈憐愍故。
爾時佛告。彼長者言。
若當有人。布施奉佛。或復園林。或復宅地。或餘衣服。或餘資財。空施佛者。然彼之物。於天人中。即成為塔。餘不得用。
佛告長者。
汝今若將。彼之竹園。布施招提。若在未來。一切大眾。皆悉得用。勸汝如是。殷重布施。
時迦蘭陀。長者聞佛。如是語已。即白佛言。
如世尊教。我不敢違。
爾時長者。重白佛言。
世尊。我今。將竹林園。布施未來。三世一切。眾僧來者。皆隨意用。願為於我。受用彼園。憐愍我故。
是時世尊。從迦蘭陀。長者之邊受彼竹園。為欲憐愍。彼長者故。
即說偈頌。而咒願言。
其偈初云。
樹木雜園。
乃至略說。
即得生天。
此是世尊。最先受施。竹園因緣。
爾時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鳥。竹園之內。與大比丘。徒眾千人。所謂悉是。舊仙螺髻。梵志出家。
大迦葉因緣品第四十七上
爾時去彼。王舍大城。不近不遠。有於一村。名新竪立。而彼村內。有一大富婆羅門。名尼拘盧陀羯波。
彼大長者。巨富饒財。多有駈使。乃至其家。猶如北方。毘沙門天。宮宅無異。而彼長者。大婆羅門。領五百村。處分駈使。受其節度。
爾時摩伽陀國。頻頭娑羅王。有一千具。犁牛耕地。彼婆羅門。止少一具。不滿一千。
所以者何。恐畏頻頭娑羅大王。生嫉妬心。所以故減。
其婆羅門。所有六畜。不可知數。唯數烟火。知其多少。其金錢藏。一切合有。二十五窖。而彼大富。婆羅門婦。至其園中。遊戲觀看。彼婦因在。一畢鉢羅。樹下而坐。
爾時彼婦。先舊懷娠。即便在彼。樹下而產。生一童子。可憙端正。眾人樂觀。世間無比。猶如金像。而彼童子。初生之時。於彼樹上。即自然出。一妙天衣。
彼衣現已。其父母見。作是思惟。
此之天衣。必是童子。福德故生。
是故即因。此之瑞相。名畢鉢羅耶那。而彼童子。從生已來。因樹為名。相傳即稱。畢鉢羅耶那。
爾時父母。與彼童子。各別安置。四種嬭母。謂抱持嬭。乳餔之嬭。將遊戲嬭。看養育嬭。而彼四嬭。養育洗浴。抱持戲笑。與乳餔飼。令其增長。
時畢鉢羅耶那童子。而其父母。唯此一兒。愛重之心。暫不聽離。若不見時。父母心中。即便不樂。
爾時童子。福德因緣。養育未幾。漸向增長。不久之間。成就智慧。乃至稍大。能行能走。而其父母。及胎年數。至滿八歲。即為其受。婆羅門戒。既受戒已。即便付囑。父母家業。諸雜技藝。祭祀法式。悉遣令教。
所謂書畫。算數刻印。及四韋陀。諸授記法。世辯言談。受持杖法。大咒術法。闡陀之論。種種文章。五行星宿。度數陰陽。渧漏知時。一日一夜。凡若干時。如是則凶。如是則吉。
又復童子。知地動相。雷鳴震吼。鳥獸鳴呼。飛走驚動。候相盡知。一切諸變。
又占相知。諸技藝相。知男女相。知六畜相。知人洗淨。清淨之行。知受水法。受澡罐法。知受灰法。知唱唄歌。明識吉祥。盛衰之相。禳災解除。祭祀火神。大人諸天。悉皆備訖。
既自學已。復能教他。受他物時。或施他物。皆悉學得。於世間中。無所不達。無處不知。叡智捷疾。黠慧聰明。敏博辯才。利根多巧。
而彼童子。本性質直。常厭世間。知慾不淨。心生捨離。以昔曾見。諸佛世尊。於彼佛邊。種諸善根。修諸功德。已得成就。知諸食相。心多欲入。向涅槃門。常欲求出。捨諸煩惱。不受一切。世間有為。不受一切。生老病死。往昔修行。以爛一切。諸業繫縛。因此智力。至成熟地。一生補處。
時畢鉢羅耶那童子。父母見其。年漸長成。堪受世慾。
如是知已。即告彼言。
耶那童子。我欲為兒。娉娶女子。與兒為侍。
作是語已。時畢鉢羅耶那童子。白父母言。
波波摩摩。我心不樂。娶妻畜婦。我意願樂。欲修梵行。
爾時耶那。童子父母。告其子言。
我所愛子。兒今先須。生子立世。然後任當。修於梵行。
何以故。此事相承。傳聞說言。
若人無子。無有繼後。彼人終不。得生天上。
時彼童子。報父母言。
波波摩摩。我今不用。立世相傳。亦復不用。繼續於後。我當梵行。
如是父母。再過三過。告畢鉢羅耶那童子。作如是言。
愛子要須。立世娶婦。
何以故。畏我等家。當絕嗣胤。
時畢鉢羅耶那童子。乃至三過。被其父母。如是惱時。即便捉取。閻浮檀金。教於工匠。作婦女形。
作已將向。其父母邊。出以示現。向其父母。作如是言。
波波摩摩。我不用受。五慾之樂。願修梵行。若必波波摩摩。要欲為我娶婦。持立世者。必當須覓。如是顏色。如閻浮檀。金形狀者。
時畢鉢羅耶那童子。父母既見。如是事已。心大憂愁。悵怏不樂。心作是念。
我等何處。能得婦女。如閻浮檀。金色形者。
時拘盧陀。大婆羅門。坐於樓上。心裏不歡。默然而住。
爾時彼家。有婆羅門。為其門師。恒常來往。至彼大富。婆羅門家。
時彼門師。婆羅門來。入其家已。而咒願彼。富婆羅門。作如是言。
大施檀主。願汝增加。一切財錢。吉祥果報。無所乏少。妻妾子息。願多增益。
復更重問。其家人言。
汝之大家。今在何處。
家人報言。
大婆羅門。我大家今。在於樓上。心大悵怏。愁憂不樂。默坐而住。
時彼門師婆羅門。即至於。大富婆羅門邊。如是白言。
願大施主。增長家計。宿昔何如。於夜臥時。食消以不。又復夜共。愛人相戲。受於快樂。稱意以不。
而彼主人。富婆羅門。默然不報。
彼復問言。
汝今何故。默然不報。我今如是。與汝小來。同苦同樂。汝今何故。不共我語。
時拘盧陀。大婆羅門。向其門師。婆羅門邊。委說前事。
說已語彼。婆羅門言。
我今何處。得如是女。如閻浮檀。金色形者。
爾時門師婆羅門。報大婆羅門。作如是言。
汝大施主。富婆羅門。莫愁莫苦。汝既為我。作於施主。我所須者。衣食具度。常從汝得。我為汝覓。求於如是。閻浮檀形。金色之女。汝心莫疑。我覓決得。我須道粮。并及道伴。汝覓與我。我共彼等。相隨而去。四方求覓。
爾時大富。婆羅門聞。如是語已。稱其所言。皆悉辦具。及徒伴與。
時彼門師。婆羅門得。種種資粮。。相發遣已。即作四色。神明繖蓋。種種莊挍。立為神明。於其前作。種種音樂。前後圍遶。或有傘蓋。底打金作。其神明面。或以銀作。或頗梨作。神明之面。或琉璃作。神明之面。作已別遣。三傘蓋行。向於餘方。
其一自隨。告彼別道。諸人等言。
汝輩所至。村邑方處。普告一切。諸村女言。
此是神明。阿誰女能。施設供養。若供養者。稱彼女心。所欲求願。即得成就。
汝等當觀。其諸女內。若見有女。作於金色。汝等當問。其姓氏族。名字住處。宜速疾來。還向我邊。
如是語已。即便別去。
時彼門師。大婆羅門。即自將一。傘蓋神明。置於囊裹。及食糧具。詣於他方。或至州村。聚落城邑。王宮巷陌。所入之處。即將音聲。樂彼神明。所至之處。有諸女等。聞彼音聲。一切悉來。聚集觀察。
爾時。彼大婆羅門。見諸女集聚。即從囊中。出神明形。示現女輩。口作是言。
汝等女輩。各當供養。此之神明。若有女能。供養於此。神明之者。其女所可。有心求願。即得成就。
爾時彼等。一切女輩。即將種種。塗香末香。華鬘散花。從家將來。欲用供養。彼之神明。如是方便。漸漸行至。毘耶離城。
爾時去彼。毘耶離城。不遠有於。一大村名。迦羅毘迦。時彼村內。有一巨富。大婆羅門。名迦毘羅。彼婆羅門。富足資財。多饒駈使。乃至彼家。猶如北方。毘沙門宮。一種無異。
彼婆羅門。有於一女。名跋陀羅迦卑梨耶。彼女可憙。端正殊絕。眾人樂見。世無有雙。不短不長。不麤不細。不白不黑。不紫不青。其在盛年。堪為天下。玉女之寶。
爾時彼處。毘耶離城。有一節日。名為燃火。其節日內。有五百女。共來集聚。跋陀羅女。身亦來集。在彼會中。
爾時彼將。傘蓋神明。大婆羅門。詣向於彼。諸女之邊。到已從囊。即出神明。示現彼等。一切諸女。
口作是言。
汝諸女輩。此是天神。最勝最妙。汝等各當。供養祭祀。若有女人。供養此神。可有心願。皆悉得成。
爾時彼等。一切諸女。各將種種。末香塗香。花鬘散花。速走向彼。神明之邊。
口作是言。
我今供養。此天神明。
唯自有彼。跋陀羅女。獨不肯往。近彼神明。而彼一切。諸女伴輩強抱其將。往神明邊。亦到彼處。其威光力。彼閻浮檀。金色之形。即無威光。便失本色。
爾時彼處。跋陀羅女。於女伴邊。出力挺身。即便得脫。走向自家。白己父母。作如是言。
波波摩摩。願莫將我。與於餘人。
何以故。我今不用。人作夫主。我心中欲。修行梵行。
爾時彼女。所有兄弟。語跋陀羅。作如是言。
阿姊阿妹。我等實亦。不欲與汝。暫時別離。但我等輩。若不嫁汝。於道理中。復不能得。世人或言。是女兄弟。必於其邊。有邪私意。是故不肯。嫁與他人。恐涉此疑。
是時彼女。兄弟復更。作如是言。
汝但莫愁。我等若當。將汝欲許。於他人者。會當為汝。多索錢財。而彼人求。若不能辦。多許錢物。則汝自然。不離家居。
而彼兄弟。可有人來。求彼女者。即作是言。
若人欲求。我姊妹者。還聚好金。令如女大。乃當相與。
爾時彼所。求女門師。大婆羅門。將閻浮金。女形行者。既覩於彼。跋陀羅女。
見已問彼。諸別女言。
此女是誰。誰家所生。
時彼諸女。報於彼客。婆羅門言。
此處有一。最勝巨富。大婆羅門。名迦毘羅。彼是其女。
爾時彼客。婆羅門聞。此因緣已。日將欲沒。至黃昏時。漸到於彼。富婆羅門。迦毘羅家。到其家已。從乞寄宿。而彼家人。即便許可。借其宿處。
時彼寄宿。客婆羅門。過其夜已。至彼後日。於晨朝時。詣迦毘羅。婆羅門邊。
到其邊已。即在其前。而咒願言。
願此仁者。婆羅門家。常勝增長。
作於如是。咒願畢已。卻坐一面。
其迦毘羅。問於彼客。婆羅門言。
仁者昨夜。安隱以不。宿昔何如。
是時彼客。婆羅門報。作如是言。
我昨夜中。甚大安隱。快樂無惱。
爾時彼家。跋陀羅女。於晨朝時。從眠臥起。至其父邊。到已頂禮。於其父足。卻立一面。
時彼求女。客婆羅門。白迦毘羅。富婆羅門。作如是言。
善哉仁者。此是誰女。
其迦毘羅。報彼客言。
是我之女。
彼婆羅門復問。
仁者。此女頗有。與處以不。
迦毘羅言。
此女未有。許與他處。
時彼求女。客婆羅門。即白主人。迦毘羅言。
大富仁者。摩伽陀國。有一聚落。名摩訶娑陀羅。彼聚落內。有於一村。其村還名。摩訶娑陀羅。其中有一。大婆羅門。名尼拘盧陀羯波。巨富饒財。彼有一子。名畢鉢羅耶那摩那婆。諸義自解。復能教他。於三韋陀。悉皆洞解。復解一事。十名之論。及尼乾輈。書論往事。五明論等。一句半句。一偈半偈。皆能分別。授記世辯。六十種論。解大丈夫。諸要相等。一切技藝。無所乏少。
爾時彼客。婆羅門說。如是語已。白主人言。
今勸仁者。將此女與。彼摩那婆。持以為妻。
是時彼大。富婆羅門。及諸兒子。報於彼客。婆羅門言。
大婆羅門。此女若嫁。索多錢財。有誰能取。
客婆羅門。問主人言。
索幾多財。
彼等報言。
稱此女形。索若干金。
爾時彼客。婆羅門聞。即從袋出。彼閻浮檀。金女之形。示現於彼。父母兄弟。
訖作是言。
此閻浮檀。金色之形。應稱是女。汝等當取。與我此女。
爾時彼女。父母兄弟。作如是念。
應彼處人。聞我此女。如是端正。集聚多許。閻浮檀金。造作女形。使若干大。
爾時彼女。父母兄弟。共如是言。
我等今者。若取此形。閻浮檀金。不觀彼家。錢財多少。又不諳悉。其國禮儀。法則高下。我女脫若。至於彼家。當見苦惱。今須密使。私觀彼家。
作是念已。告彼求女。婆羅門言。
善使仁者。大婆羅門。我今欲遣。使觀彼家。法用云何。然後思量。可與以不。
是時彼客。大婆羅門。報言。
如是。任意當觀。
爾時彼客。大婆羅門。作是語已。即辭主人。歸還本國。到尼拘盧陀羯波。婆羅門邊。
到已白言。
善勝仁者。大婆羅門。心應歡喜。我求得女。如閻浮檀。金色形者。彼甚可憙。端正無雙。眾人樂見。
時彼大富。婆羅門問。於彼求女。婆羅門言。
大婆羅門。仁者何處。得見是女。
彼婆羅門。即報之言。
彼女舍去。毘耶離城。其間不遠。有於一村。名迦毘羅。其內有一。富婆羅門。名迦毘羅。彼婆羅門。有女名曰。跋陀羅迦卑梨耶。
爾時。畢鉢羅耶那父母。聞是事已。心大歡喜。遍滿其體。不能自勝。
是時。尼拘盧陀羯波。大婆羅門。即便置立。從己坐村。連接乃至。毘耶離城。其間步地。半由旬道。安一牛群。并造客舍。
如是處處。安置訖了。時迦毘羅。大婆羅門。告於彼等。當牧牛人。作如是言。
汝等各應。如是備擬。若其有人。從毘耶離。城來於此。彼等所須。一切諸物。汝等迎接。供奉彼人。勿令乏短。
爾時。跋陀羅卑梨耶女兄弟。從其家出。向摩伽陀。至王舍城。彼等值初。第一牛群。所居之處。
彼處諸人。曲躬出迎。口作是言。
善來人輩。從於何方。遠來到此。
即引將入。客舍之中。以諸香湯。與令澡浴。復以種種。香塗其身。復將種種。無價之衣。與其令著。復將種種。雜好香花。結用作鬘。置其頭上。然後別將。種種甘美。餚饍飲食。與其令噉。所謂唼𠲿。嚼齧嘗啜。種種味具。皆悉充足。
自恣飽已。始告語言。
此中即是。我等牛舍。可停一宿。後日早起。隨意而行。
時彼等客。問牛子言。
此誰牛舍。
牛子報言。
此是尼拘盧陀羯波。富婆羅門。牧牛之舍。故為仁等。客行安立。恐畏仁等。行來疲乏。飢渴困極。所須不得。
而彼客人。一夜安臥。後日起行。如是次第。值於第二。牛群之舍。如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悉皆如是。出迎承接。
復口白言。
汝等仁輩。從何遠來。
乃至。
令宿一夜。安樂眠臥。後日隨意而行。
時彼等客。問主人言。
如是牛舍。可有幾許。
牛子報言。
從彼摩訶娑陀羅村已來。至於毘耶離城。半由旬間。置一牛舍。
爾時。跋陀羅迦卑梨耶女。兄弟共聞。如此語已。即作是念。
彼人牛舍。尚有若干。其餘錢財。更何須說。我等從此。應須迴反。還向本家。我等當以。我之姊妹。嫁與彼家。以為其婦。
時彼兄弟。即遣使人。告彼大富。婆羅門言。
汝來可取。我之姊妹。為汝新婦。
作是語已。從彼迴還。
時畢鉢羅耶摩那婆。聞於使人。以得稱其。心意之女。
聞已即作。如是念言。
我今應當。自往觀看。彼女實有。如是德行。智慧以不。
是時。畢鉢羅耶童子。即便至己。父母之邊。長跪白言。
菴婆多多。我心實亦。不用五欲。願修梵行。而尊長今。既強為我。求於匹對。是故我今。自應往彼。次第乞食。觀看彼女。實如使人。言語以不。
時其父母。即告子言。
若知時者。汝當自行。
而彼童子。即便辭行。次第乞食。漸漸至迦卑羅迦村。
時彼國內。有如是法。若有沙門。若婆羅門。來乞食者。女手將食。出與彼人。
爾時跋陀羅女。即從其家。自將食出。授與彼客。摩那婆手。
爾時畢鉢羅耶。見彼女已。作如是念。
此決定應。是彼女也。
是時其女。自手授與。彼摩那婆。飯食訖已。頂禮其足。卻住一面。
時摩那婆。問彼女言。
仁者善女。有嫁處未。
爾時彼女。即便報言。
仁者摩那婆。摩伽陀國。有一聚落。其聚落名。摩訶羯波。彼處有一。婆羅門村。彼村有一。富婆羅門。名尼拘盧陀羯波。彼有一子。名畢鉢羅耶。我之父母。以將我許。與彼為妻。
爾時畢鉢羅耶。即便報彼。跋陀羅女。作如是言。
善女。我聞彼摩那婆。內心不用。行於五慾。願修梵行。
是時彼女。即便諮白。摩那婆言。
大婆羅門。我今得聞。如是言者。甚大歡喜。我亦不用。行於五慾。願修梵行。今日許他。此是父母。世間之意。我實不用。今強以我。隨同世人。適彼為妻。
爾時畢鉢羅耶童子。聞是語已。問彼女言。
謂仁善女。汝昔曾見。畢鉢羅耶摩那婆不。
彼女報言。
善摩那婆。我未曾見。
時摩那婆。復更重語。於彼女言。
謂汝善女。即我是彼。畢鉢羅耶摩那婆身。我實不用。行於五慾。我今內心。願行梵行。此之事情。是我父母。眷屬之意。直是父母。故強與我。取汝為妻。
爾時跋陀羅女。聞是語已。即便白彼。摩那婆言。
善哉仁者。大摩那婆。我得是言。甚大歡喜。仁必不用。世五慾者。今莫久住。速宜取我。莫令於彼。有無梵行。世間之人。而求索我。
爾時畢鉢羅耶。得是語已。即從彼處。迴還向家。至父母邊。
到已長跪。白父母言。
菴婆多多。我實不用。行世五慾。願修梵行。二尊為我。欲娶婦者。但速疾為我。迎彼婦來。
爾時。畢鉢羅耶父母。即共迦卑羅迦。大婆羅門。立於言契。交關下財。隨索多少。辦具種種。飲食雜味。無價瓔珞。妙寶衣等。選求吉祥。善好宿日。多齎財寶。往彼迎取。跋陀羅迦卑羅之女。與兒作妻。迎入家已。於一室內。鋪二合㯓。既安置已。而彼二人。在一室內。各各收歛。不相染觸。
爾時。畢鉢羅耶父母。聞此事已。作如是念。
彼之二人。在一室內。不相染觸。此事云何。
即更方便。卻一合㯓。止留一㯓。其既同眠。自應相合。而彼二人。猶不相觸。若畢鉢羅耶。著於睡眠。其跋陀羅女。即起經行。若跋陀羅女。著於睡眠。其畢鉢羅耶。即復經行。如是更互。周歷年載。終不同寢。
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