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五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耶輸陀因緣品第三十八下

爾時善覺。大富長者。以諸親族。數數慇懃。共相曉喻。乃至第三。苦切勸諫。而彼長者。意中不已。即將家僮。齎持大斧。簸箕杴鋤。及諸鍬钁。種種刀鋸。詣彼樹所。

既到彼已。立於樹前。而作是言。

汝樹當知。我從他聞。汝是神樹。名所求願。一切皆得。若有人來。求乞男女。悉皆果遂。而我無有。一箇兒息。心內願樂。而不稱可。今從汝乞。

若令我得。生於好男。我當來作。如是供養。作是報答。必汝不能。與我子者。我當將此。大斧鍬钁。斫掘汝樹。根本枝條。一切悉卻。終不放汝。乃至令如。馬藺根鬚。而留殘著。

若掘到地。取汝根莖。叚叚斫斷。取汝枝柯。片片剉切。斫截割已。札札曬乾。訖已持火。燒汝作灰。如灰塵已。或將汝灰。臨急疾河。向水而擲。或將汝灰。對猛大風。吹令四散。

爾時彼樹有神依之。神聞此語。生大恐怖。憂惱不歡。又作是念。

我實不與。他作男女。但人來者。自有業因。自有福力。而得男女。而彼等人。謂言此樹。能與男女。既得願已。然後來報。此樹之恩。

而彼樹神。悲泣流淚。作如是言。

此我生來。所居之樹。以彼長者。不得子故。其必當壞。毀我此樹。

而彼樹神。於帝釋天。恒常承事。

爾時彼神。速疾往詣。天主帝釋。忉利天宮。

到已長跪。白帝釋天。作如是言。

依前長者。求乞兒子。得不禍福。善惡之語。大善天王。唯願大天。巧慧方便。早作如是。精勤速疾。與彼長者。端正之男。勿令於我。此樹磨滅。

爾時天主。帝釋大王。告樹神曰。

汝之樹神。勿作是語。

所以者何。今我亦復。不能為於。世間之人。定與男女。但諸人輩。自有福因。而得男女。其理雖然。汝之樹神。少忍耐看。莫生憂惱。我當觀察。彼之長者。有因緣不。

時忉利天。有一天子。五衰相現。不久定當。墮落世間。

五衰相何。

一者。彼天。頭上妙花。忽然萎黃。二者。彼天。自身腋下。汗汁流出。三者。彼天。所著衣裳。垢膩不淨。四者。彼天。身體威光。自然變改。五者。彼天。常所居停。微妙寶床。忽然不樂。東西移徙。

爾時天主。釋提桓因。語彼天子。作如是言。

善汝天子。若知時者。汝有善緣。植眾善本。常不放逸。謹慎畏罪。無諸過患。不造諸非。又復未曾。作重惡業。直以嫉妬。汝今應當。退失此處。必生人間。於一善處。

爾時天子。白帝釋言。

願聞其處。

帝釋報言。

今此下方。閻浮提地。有一大城。名波羅㮈。而彼城有。一大長者。名曰善覺。彼長者家。大富饒財。多有勢力。乃至一切。無所乏少。而彼無子。汝今發心。往波羅㮈。為彼作兒。

時是天子。於過去世。得天子身。種諸善根。而作生死。解脫因緣。面向涅槃。背於煩惱。不取諸有。不愛一切。有為中生。而彼一生。欲取漏盡。欲證聖道。

而彼天子。諮帝釋言。

大善天王。我今不欲。處在居家。以受世樂。

又復護明。菩薩大士。不久從彼。兜率天下。降神生於。迦毘羅城。釋種姓內。淨飯王宮。大夫人邊。右脇入胎。月滿而生。生已棄捨。王位出家。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已當轉。無上法輪。我意欲於。彼菩薩邊。修行梵行。而彼長者。居家大有。資財珍寶。多諸勢力。乃至一切。種種豐饒。而其彼家。放逸之處。我意不願。向彼而生。

爾時天主。帝釋大王。語彼天子。作如是言。

汝但乞願。求生彼家。護明菩薩。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已當轉。無上法輪。我於彼時。自當成就。汝出家緣。亦助佐汝。出家之事。

時彼天子。報帝釋言。

善哉天王。若於彼時。王能如是。佐助於我。發心因緣。令得成就。當生彼家。

爾時天主。帝釋大王。報彼尼拘陀樹神言。

汝善樹神。若知時者。汝當速報。彼長者知。而語之言。

善哉長者。汝所乞願。不久當生。端正之子。生已不久。捨家出家。當作沙門。

爾時樹神。從帝釋邊。聞此語已。心大歡喜。踊躍充遍。不能自勝。速往詣彼。大長者家。

到已在空。隱身不現。語長者言。

大善長者。汝必當生。智慧端正。福德之子。但其生己。不久定應。捨家出家。而作沙門。

爾時長者。報樹神言。

善哉天神。但願我生。我當方便。不令捨家。而作沙門。

時彼天子。從忉利天。墮落下來。與大長者。婦腹受胎。

既受胎已。彼婦即覺。語長者言。

大善長者。應須歡喜。我已受胎。

爾時長者。聞是語已。即為其婦。立於最上。將息之法。最上敷設。最上莊嚴。最上供承。最上飲食。最上服飾。而供給之。令其玩弄。

爾時長者。於波羅㮈。四城門外。衢道陌頭。多人處所。立無遮會。有來索者。求食與食。須飲與飲。欲鬘與鬘。索香與香。或須塗香。即與塗香。須床敷者。即與床敷。須資生者。悉具與之。

時其家內。所有財物。皆收內庫。一切酒坊。一切屠舍。並皆除斷。

時長者婦。或滿九月。或滿十月。其胎成熟。產一男兒。極大端正。可喜少雙。身體色黃。猶如金柱。頭頂團圓。猶如傘蓋。鼻如鸚鵡。長臂下垂。支節端直。諸根悉具。肌肉柔和。猶生酥摶。彼子生已。其上自然。化出微妙。七寶之蓋。

而諸世人。所見之者。皆大唱言。

希有昔來。未曾覩見。

爾時長者。為彼童子。立四乳母。

一者。抱持。二者。洗浴。三者。與乳。四者。共戲。

童子生後。長者恒於。四城門外。及交道頭。立無遮會。如前所設。

又復集聚。內外眷屬。而語之言。

我今已生。如是兒子。汝等立名。

其眷屬等。相共平量。此子初生。上有寶蓋。自然出現。以是因緣。名聞流布。遍於一切。是故此子。應名上傘。於是後人。相共稱喚。為耶輸陀。

其耶輸陀。於父母邊。唯止一子。父母愛念。不曾離心。眼欲恒看。目前養育。令其增長。易觀易畜。

而有偈說。

福德之人疾增長。
猶如良地蒔菓栽。
薄運少祐無相人。
似於道頭種諸樹。

而彼童子。漸漸長成。既能行走。後依家法。教諸技能。使學作業。所謂書算。及造印記。出財與他。從外受入。貨易興販。染諸色繒。衣服裁縫。別諸香類。識達五穀。了別七珍。及諸寶物。諸如是等。一切皆練。無不洞曉。工巧辯捷。利智聰明。悉皆成就。無人與等。及至年大。欲遣別停。

爾時其父。為彼童子。造立三堂。

一。擬冬坐。二。擬春秋。兩時而坐。三。擬夏坐。擬冬坐堂。

一向溫煖。擬夏坐者。一向風涼。擬於春秋。二時坐者。不熱不寒。調和處中。其三堂內。所有器服。皆是眾寶。之所雜成。所有飲食。最美最甘。心所樂見。其諸衣服。種種莊嚴。復以眾雜。末香塗香。種種安置。立諸婇女。端正可憙。使相娛樂。

於其宮內。堂殿前立。種種階道。一一階道。有五百人。擎五百寶案。日初出時。則便安施。日沒已後。還擎收卻。

其堂周匝。有五百人。防護守視。身體皆著。牢固鎧甲。手執刀棒。或持鐵輪。三叉戟等。以用擬備。其三等堂。各各如是。畏耶輸陀。童子忽然。捨棄出家。其堂內外。門戶關鑰。皆悉牢固。其彼諸門。開閉之聲。聞半由旬。

時耶輸陀。在彼堂殿。具足而受。五欲快樂。逍遙嬉戲。于時世尊。在波羅㮈。初轉無上。法輪之後。帝釋天王。從天上下。至耶輸陀。宮殿之中。

到已發覺。耶輸陀言。

仁耶輸陀。仁今時至。必應不久。捨家出家。

時耶輸陀。聞帝釋天。如是言已。嘿然而受。既默受已。天曉之時。索駟馬車。欲往園中。觀看善地。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安庠而入。波羅㮈城。欲乞於食。即以長老。阿奢踰時。用為侍者。其耶輸陀。遙見如來。向前而來。威儀端正。行步沈審。身體具足。諸相莊嚴。猶如虛空。滿於星宿。見已心生。歡喜清淨。以內歡喜。清淨之心。從車而下。頂禮佛足。圍遶三匝。遶已還上。車中而行。

其耶輸陀。見於如來。迴還未久。時佛知彼。清淨之心。即便微笑。放於光明。

爾時長老。阿奢踰時。整衣而立。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十指掌。向於如來。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何因緣故。微笑放光。

爾時佛告。阿奢踰時。作如是言。

汝比丘。見此耶輸陀。童子以不。

其至我邊。頂禮於我。三匝遶我。還退上車。

阿奢踰時。即白佛言。

唯然世尊。我向已見。

佛復告言。

汝今諦聽。此耶輸陀。大善男子。今夜決定。捨家出家。至於我邊。乞作沙門。作沙門已。不久而得。阿羅漢果。

時耶輸陀。至園苑內。觀於善地。次第經行。

時天帝釋。以神通力。即化作一。死婦女屍。其身膖脹。將欲爛壞。蠅蛆雜蟲。處處唼食。

時耶輸陀。見彼死屍。如是臭爛。

見已心生。污癩之想。而自念言。

是臭爛身。有何可樂。生於著心。而自放逸。復於此中。生於樂想。今已膿爛。

即口唱言。

我今不樂。臭穢樂也。

欲還至家。而彼童子。從苑內出。還入己堂。而彼在初。夜欲眠睡。時天帝釋。以神通力。令諸婇女。悉皆著睡。而其家內。處處然燈。猶如臂大。堂堂盡照。令明不斷。

爾時世尊。當於彼夜。作如是念。

今夜之中。其耶輸陀。大善男子。決定勇猛。捨家出家。求作沙門。

如是念已。至於一河。名波羅那。渡至彼岸。自取草鋪。既鋪草已。結跏趺坐。欲一夜眠。心為慈愍。其耶輸陀。善男子故。

時耶輸陀。正著睡眠。自然忽覺。而見堂內。處處安置。臂許燈明。見諸婇女。悉著睡眠。或有婇女。頸懸小鼓。或有婇女。挾於琵琶。或有婇女。挾於五絃。或有婇女。抱持箜篌。或有婇女。以臂抱鼓。或有婇女。手執簫笛。諸音聲等。或有婇女。露於半身。喘息而眠。或有婇女。頭髻解散。傾側而眠。或有婇女。流於涕唾。不淨而眠。或有婇女。口齒相齩。作聲而眠。或有婇女。覆面而眠。或有婇女。仰面而眠。

其耶輸陀。見於堂內。諸婇女眠。如是滿地。猶若死屍。一種無異。見已即生。厭離之想。生大患想。心中樂欲。求涅槃想。心欲建立。向涅槃想。

而作是念。

謂此大是。恐怖之處。咄此大是。擾亂不安。怨嫌之處。

時耶輸陀。如是見已。從其臥床。忽然而起。脚著革屣。眾寶所成。論其價直。足二百千。著已意念。從堂欲下。至堂基邊。而無階道。

時天帝釋。即將階道。立著其前。身放光明。而此光明。普照其家。

時耶輸陀。見此明已。從堂而出。漸至父宮。諸婇女邊。到已見父。所臥堂內。用好香油。以為燈明。其炷如臂。迴地及柱。處處皆安。見諸婇女。皆著睡眠。懸抱樂器。乃至如上。猶如死人。在屍陀林。見已生於。厭離之想。乃至生於。極大恐怖。

時耶輸陀。從父堂出。漸至外門。見外門關。鑰鏁甚牢。而開門時。其聲遠徹。聞半由旬。

時天帝釋。速疾開門。隱沒彼門。不令作聲。畏耶輸陀。出家之時。有諸障礙。

時耶輸陀。從家出已。至大城門。其門名跋陀羅婆提。既到於彼。賢主城門。其門關閉。門關甚牢。聲音遠聞。亦半由旬。

時天帝釋。一念之頃。開於彼門。又隱彼聲。不令他聞。

心如是念。

勿令有人。障耶輸陀。出家因緣。

時耶輸陀。從城門出。漸漸至於。波羅那河。

爾時彼河。水忽暴漲。彌岸平滿。一切諸鳥。平頭而飲。

時天帝釋。即便隱滅。彼之光明。

時耶輸陀。至河此岸。即便停住。而口中唱。

謂此大患。咄大恐怖。

爾時世尊。在河彼岸。露地經行。

爾時世尊。為憐愍彼。耶輸陀故。身放光明。以金色臂。展手而向。耶輸陀邊。作如是言。

善來善來。汝耶輸陀。此處無患。此處無畏。此處安樂。此處自在。

而有偈說。

如來既見彼心已。
而口呼唱如是言。
汝來汝來耶輸陀。
取此無畏涅槃路。

世尊無所而不見。
世尊無所而不知。
是故能知於彼心。
故言世尊諸明具。

時耶輸陀。聞於世尊。如是語已。即免一切。心諸憂苦。即得心定。

譬如有人。後春行路。被諸熱惱。疲極飢渴。忽值一池。其水涼冷。入於其內。澡洗飲水。除滅一切。熱惱諸苦。

如是如是。其耶輸陀。大善男子。聞佛如是。安慰言已。即滅一切。諸心憂惱。心得寂定。

時耶輸陀。大善男子。心生歡喜。踊躍無量。遍滿其體。不能自勝。脫彼眾寶。所成革屣。直二百千。棄已步入。波羅那河。

譬如有人。捨於涕唾。無復心念。即背而行。如是如是。其耶輸陀。棄捨革屣。亦復如是。步入河渡。

爾時彼河。水故為淺。時耶輸陀。善渡河已。至於彼岸。到世尊所。而耶輸陀。遙見世尊。威儀整頓。容止可觀。諸根寂靜。心意正定。乃至身以。三十二相。之所莊嚴。猶如虛空。遍滿星宿。見已復生。清淨歡喜。生歡喜已。漸到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爾時世尊。見耶輸陀。卻一面已。即便為其。次第說法。所謂說於。布施之行。持戒之行。復說生天。因緣之行。五欲罪患。諸漏未盡。尚有煩惱。讚歎出家。清淨之法。而世尊知。耶輸陀心。已生歡喜。已生希有。心得柔軟。心得無礙。堪可受法。

爾時世尊。以佛所有。令他喜言。令得道言。而向說法。所謂。苦集滅道。四諦。向耶輸陀。如是說時。

時耶輸陀。即於彼坐。遠離塵垢。盡煩惱界。離煩惱已。於諸法中。生淨法眼。所有結惑。皆滅除盡。如實證知。譬如淨衣。無諸黑縷。入色即受。

如是如是。其耶輸陀。善男子心。即於彼坐。遠離塵垢。盡諸煩惱。乃至如實。悉皆證知。

時耶輸陀。善男子婦。睡眠既覺。於其床上。忽然不見。夫耶輸陀。彼心憶念。耶輸陀故。兼復渴仰。思遲戀慕。即便往詣。輸陀母邊。

到已白言。

聖母。今知。聖母愛子。耶輸陀不。新婦昨夜。眠覺求覓。忽爾不見。不知何去。

爾時聖母。聞是語已。憐憶愛念。耶輸陀故。啼淚懊惱。急疾往詣。耶輸陀父。大長者邊。

到已即白。大長者言。

長者。今知。仁所愛子。耶輸陀不。

一一皆如。新婦所說。

爾時長者。聞其宮中。失耶輸陀。以憶念子。耶輸陀故。遣使速往。智慧人邊。或算師邊。博戲人邊。或婬女家。

而告之言。

汝等人輩。宜速急疾。往如是處。求覓我子耶輸陀來。

爾時使者。向波羅㮈。城四衢道。振鈴而唱。如是告言。

若當有人。能向我道。見耶輸陀。知耶輸陀。所在之處。所行之處。令我得見。令我得聞。我乞彼人。百千價物。

即於後夜。教開城門。遣使疾馳。而遍告言。

汝等城外。速疾往求。我耶輸陀。

爾時長者。耶輸陀父。當於彼夜。天欲曉時。愁憂悵怏。啼哭泣淚。速疾往向。跋陀羅提。城門之邊。到已即出。漸漸行見。其耶輸陀。革屣蹤跡。見已尋逐。革屣跡行。盡其跡已。於河岸上。見二百千。價直革屣。

少得本心。即作是念。

我所愛子。耶輸陀者。今應不死。

出大喘息。心口念言。

若其身死。此之革屣。久應無有。

時彼長者。見革屣已。不觸不緣。棄捨而去。譬如有人。見他涕唾。不觀不念。棄捨而過。

如是如是。其耶輸陀。善男子父。見彼七寶所成。一雙革屣。棄捨而過。即便渡彼。波羅那河。尋求其子。

爾時世尊。河邊遙見。其耶輸陀。善男子父。向佛而來。

世尊見已。作如是念。

此耶輸陀。善男子父。既來求子。以愛念故。或能倉卒。不避好惡。抱耶輸陀。善男子身。我今可出。變化神通。若作神通。變化之事。而耶輸陀。善男子父。在於此處。唯得以眼。見耶輸陀。善男子面。即便停住。勿令相觸。

時耶輸陀。善男子父。遙見世尊。威儀齊整。端正可喜。乃至譬如。虛空中星。莊嚴日月。心生歡喜。以歡喜心。往詣佛所。

到佛所已。即白佛言。

善哉善哉。大德沙門。頗見我子。耶輸陀者。來此以不。

爾時佛告。彼長者言。

大富長者。汝若知時。且少安坐。不久當得。見耶輸陀。

時彼長者。作如是念。

此大沙門。應不妄語。所言應實。

聞此語已。心生歡喜。踊躍充遍。不能自勝。頂禮佛足。卻住一面。

住一面已。爾時世尊。即為長者。次第方便。如應說法。所謂行檀。及結使法。悉皆滅已。如實證知。譬如淨衣。易受染色。

如是如是。時彼長者。即於彼坐。遠離塵垢。如實證知。於諸法中。得法眼淨。渡煩惱海。越諸鄣礙。無復疑心。到無畏處。不從他聞。於世尊邊。得聞法教。受佛歸依。受法歸依。受僧歸依。并受五戒。

爾時人間。彼大長者。最在初首。為優婆塞。人身之中。以三白成。三歸依者。謂耶輸陀。善男子父。其耶輸陀。善男子父。於說法時。如是證見。如是觀行。得於道跡。見漏皆盡。一切法中。心得解脫。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

其耶輸陀。善男子父。聞法見知。如實漏盡。心得解脫。不應在家。受諸五欲。如昔在家。我今還可。攝於神通。

爾時世尊。即攝神通。攝神通已。耶輸陀父。即於彼坐。得見其子。

見已而告。耶輸陀言。

子耶輸陀。汝母憶汝。受大苦惱。為汝故哭。為汝故悲。莫復為汝。而取命終。汝可至彼。與於彼命。

作是語已。其耶輸陀善男子。即觀如來面。

爾時世尊。即便告彼。耶輸陀父。作如是言。

汝大長者。於意云何。若有學人。已學諸智。已學見法。彼聞法時。證知漏盡。心得解脫。彼若迴心。入於本家。能更復受。五欲以不。

長者報言。

不也。世尊。

爾時世尊。告長者言。

其耶輸陀善男子。今已學智見。證於諸法。如汝無異。今耶輸陀。聞說法時。證得道跡。諸漏已盡。心淨解脫。

佛告長者。

此耶輸陀善男子。今不應還歸。住於家內。受五欲事。如昔在家。

爾時長者。即白佛言。

善哉。世尊。耶輸陀今。生於人間。善得大利。善生世間。諸漏滅盡。心得解脫。

爾時世尊。見耶輸陀。善男子身。以諸瓔珞。而莊嚴體。即說偈言。

以諸瓔珞莊嚴身。
寂定其心證於法。
調伏諸根悉清淨。
於諸眾生起大悲。

若能如是諦實行。
是則名為真梵行。
亦名沙門釋種子。
是亦名為比丘僧。

時耶輸陀。善男子父。即白佛言。

善哉。世尊。願受我請。布施飲食。及耶輸陀。善男子等。

爾時世尊。於長者邊。嘿然受請。為欲憐愍。於長者故。

爾時長者。既見世尊。嘿然受請。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圍遶三匝。辭佛而去。

是時長者。去未久間。其耶輸陀。大善男子。從坐而起。頂禮佛足。胡跪合掌。而白佛言。

善哉。世尊。唯願世尊。與我出家。受具足戒。

爾時佛告。耶輸陀言。

善來比丘。汝今於我。所說法中。行於梵行。正盡諸漏。

佛說是已。

時其長老。耶輸陀身。即成出家。得具足戒。為大沙門。當於是時。此世間中。七阿羅漢。一是世尊。及五比丘。耶輸陀等。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命耶輸陀。用為侍者。向其父家。到彼家已。鋪座而坐。是時長老。耶輸陀母。并及長老。耶輸陀婦。來向佛邊。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卻坐一面。退一面已。世尊次第。而為說法。所謂如是。說布施行。乃至清淨。如來悉知。彼等一切。心生歡喜。清淨柔軟。心無障礙。

爾時世尊。所有諸佛。令歡喜法。所謂苦諦。及苦集諦。苦滅得道。世尊為彼。說是法時。彼等於坐。遠離諸塵。得清淨智。煩惱界盡。於諸法中。得淨法眼。所有垢法。諸可滅法。一切知已。皆悉滅盡。如實證知。譬如淨衣。無有垢膩。隨所染入。而受其色。

如是如是。彼等眷屬。坐於彼座。遠離塵垢。所有垢法。皆悉滅已。如實證知。彼等婦人。既見諸法。得證深入。到諸法邊。渡煩惱壙。得無疑畏。不從他人。說法聽證。世尊教中。得知見已。歸依佛法。及歸依僧。即受五戒。

爾時世間。當於是日。最初人中。三歸受戒。先得成為。優婆夷者。所謂長老。耶輸陀母。并及長老。耶輸陀婦。所有一切。諸眷屬等。

爾時善覺。大富長者。既聞世尊。為其眷屬。如應說法。聞已歡喜。即起辦食。長者及妻。并其新婦。自手將好。種種美食。奉供養佛。及耶輸陀。所謂舐𠲿。咋噉㗘唼。其所施食。悉皆充足。恣意飽食。

爾時長老。耶輸陀父。善覺長者。婦及新婦。見佛食訖。收衣攝鉢。洗於手足。如是清淨。安坐竟已。人別各自。將一小鋪。次第相隨。來向佛前。依大小坐。

爾時世尊。既見善覺。長者眷屬。如法而來。坐於前已。如來慈愍。為欲度脫。使離苦惱。是故為其。如應說法。彼聞法已。心生歡喜。信心熾盛。威德增上。

爾時彼等。既聽法已。乃至一切。心生歡喜。

如是知已。爾時世尊。即從坐起。其耶輸陀。即隨佛行。

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五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