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四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轉妙法輪品第三十七下
爾時世尊。作是思惟。
往昔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在何方所。轉於無上。微妙法輪。
於時世尊。發是心已。其地即時。自然涌出。異於餘方。
爾時世尊。復如是念。
往昔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云何而轉。無上法輪。為當坐轉。為當臥轉。
於時世尊。發是心已。彼地方所。即現五百。師子高座。世尊見此。五百座已。即發敬心。以敬過去。諸世尊故。三匝圍繞。三高座已。至第四座。即上其上。加趺而坐。譬如師子。無所怖畏。無所驚動。
時憍陳如。五比丘等。即白佛言。
希有世尊。即今悉有。如許佛來。同說法也。云何乃有。若干高座。
爾時佛告。五比丘言。
汝諸比丘。今應當知。此賢劫中。有五百佛。出現於世。三佛已過。入般涅槃。我今第四。出現於世。餘者當來。續復興顯。
爾時世尊。復如是念。
過去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為轉金輪。為轉銀輪。轉頗梨輪。轉琉璃輪。為當轉於。赤真珠輪。轉馬瑙輪。轉硨璩輪。轉虎珀輪。轉珊瑚輪。轉七寶輪。為轉木輪。
爾時世尊。如是念時。於心內發。自智見知。過去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依四聖諦。次第三轉。十二種相。因緣而轉。無上法輪。而世間中。無有沙門。及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世界。無一眾生。能作如是。自在無畏。轉法輪者。
爾時世尊。箕宿月初。十五日內。十二日昃。過半人影。當如是時。名毘闍耶。北面而坐。合於鬼宿。及房宿時。轉於無上。清淨法輪。一切世間。所有沙門。及婆羅門。天魔梵等。無有能轉。如是法輪。以房宿日。轉輪。無礙說法。依世故以此日。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如是言音。所謂如來。有此言音。善能教授。善能慰喻。能教不缺。能教恭敬。不曲不諂。不麗不麤。不綺不朴。柔順調和。善能作業。不緩不急。無有妨礙。真正微妙。善巧分明。流靡甘美。悅可眾情。無濁無垢。不可毀壞。無與等者。離染清淨。久來常捨。不失不乏。無結無縛。解脫光潔。不貧不吃。亦不軟弱。能為一切。眾生生樂。能與一切。眾生身體。而作潤澤。能發一切。諸眾生心。能斷慾心。斷瞋恚心。斷愚癡心。能攝諸魔。能破諸罪。悉能降伏。一切外道。
世尊音響。善能教他。猶如鼓聲。猶如梵聲。猶如迦羅嚬伽鳥聲。如帝釋聲。如海波聲。如地動聲。崑崙震聲。孔雀鳥聲。拘翅羅聲。命命鳥聲。如鴈王聲。猶如鶴聲。猶如師子。猛獸王聲。猶如箜篌。琵琶五絃。箏笛等聲。
聞者能令。一切歡喜。教誨分明。意喜樂聞。微妙甚深。無處乏少。能令眾生。造諸善根。聞者不空。字體分炳。文句顯了。義業幽邃。法藏真實。合時合節。合三摩耶。不過時授。知諸根情。順於法句。以諸種種。布施莊嚴。持戒清淨。忍辱含受。精進勇猛。諸禪寂定。奮迅神通。智慧分別。世間善惡。慈成就樂。悲無勞勌。喜歡捨離。建立三乘。紹三寶種。分別三聚。淨三脫門。實語訓誨。智人所歎。聖所可意。無量無邊。猶如虛空。遍至一切。諸相具足。
世尊如是。聲音告諸。五比丘言。
汝諸比丘。出家之人。恒常須捨。世間二事。
何等為二。
一。受欲樂。凡有行動。依於聚落。凡夫所歎。此須棄捨。
第二捨者。自身所困。受苦之處。非聖所歎。不得自利。不得利他。此法須捨。
而說偈言。
自身損處速棄捐。
諸根境界悉須捨。
若能捨此二種法。
即得甘露正真道。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等當知。我如是捨。彼二邊已。說有中路。我自證知。為開眼故。為作智故。為寂定故。為諸通故。為覺了故。為沙門故。為涅槃故。而得成就。
汝等比丘。若欲得知。出有中路。如我所證。為開眼故。為生智故。為寂定故。乃至涅槃。八正聖道。所謂。正見。正分別。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汝等比丘。此是中路。我已證知。為開眼故。為生智故。為寂定故。為發諸通。為覺了故。為沙門故。為涅槃故。當得成就。
而說偈言。
如是八種正路因。
除滅死生恐怖盡。
既得除滅諸業已。
永更不受一切生。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等比丘。至心諦聽。有四聖諦。何等為四。
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得道聖諦。如此名為。四種聖諦。
諸比丘。何等相名。為苦聖諦。
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憂悲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此諸苦故。名苦聖諦。
諸比丘。何等名為。苦集聖諦。
所謂此愛。數數動心。發思慾事。處處思想。是則名為。苦集聖諦。
諸比丘。何等名為。苦滅聖諦。
所謂彼愛。遠離棄捨。悉除滅盡。不留餘殘。心及心想。一切寂定。是則名為。苦滅聖諦。
諸比丘。何等名為。得道聖諦。
逮得於此。八正聖路。所謂。正見。正分別。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此名滅苦得道聖諦。
此苦聖諦。我往昔來。不從他聞。於諸法中。自生眼智。生意。生明。生誓願。生智慧。此苦聖諦。須如是知。乃至未聞。諸法之中。生眼智慧。彼苦聖諦。已照知竟。
如是。苦集聖諦。不從他聞。於諸法中。生眼及智。彼苦集法。悉須滅之。如是乃至。苦集聖諦。已滅盡訖。
如是。苦滅聖諦。不從他聞。於諸法中。生眼及智。彼苦滅諦。今應須證。如是乃至。生智慧已。苦滅聖諦。得證知盡。
如是。苦集滅已。得道聖諦。不從他聞。於諸法中。生眼及智。彼苦集滅。。知得道證。乃至生智慧。還彼苦滅。得道證竟。
諸比丘。乃至我此。四種聖諦。如是三轉。十二因緣。如實未證。我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可得言。我覺了也。
諸比丘。我以此四聖諦。三種轉。如實十二相證。然後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可言。我覺了也。
諸比丘。我於爾時。生智生見。不散亂心。正得解脫。
諸比丘。此我最後生。更不受有也。
佛說如是。法相之時。長老憍陳如。即於彼坐。遠塵離垢。除諸纏縛。淨諸煩惱。於諸法中。得淨眼智。所有集法。一切皆滅。知法滅已。如實證知。
譬如淨衣。無有垢穢。無有黑縷。隨所染處。而受其色。
如是如是。彼憍陳如。即於坐處。諸垢皆除。煩惱盡滅。得法眼淨。如實而知。是時彼會。六萬天子。遠塵離垢。亦於諸法。得淨眼智。
爾時世尊。作師子吼。說是偈言。
不可言說法甚深。
真如寂靜無名字。
最勝憍陳如先證。
我所求道得不空。
而有偈說。
如是甚深法說時。
最勝世尊慈悲行。
憍陳如得淨法眼。
復有諸天億萬千。
爾時所有。地居諸天。聞世尊說。如是法相。一時大唱。作如是言。
仁者各知。今日婆伽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羅㮈。鹿野苑中。往昔諸仙。所居住處。轉於無上。微妙法輪。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梵若魔。實不能轉。如是法輪。
而說偈言。
善哉世尊真如見。
為眾轉甘露法輪。
持戒禪定輻輞釭。
慚愧精進軸鐧轂。
甚深無異正真說。
建立是輪三界尊。
今在波羅㮈城邊。
鹿野苑中如是轉。
爾時彼處。地居諸天。唱是聲已。其聲上徹。四天王天。四王聞已。復傳唱聲。
其聲中作。如是言說。
今日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羅㮈。鹿野苑中。轉於無上。微妙法輪。一切世間。若有沙門。及婆羅門。若梵若魔。實無有人。能然轉者。
四天王天。作是聲時。忉利天聞。忉利天王。如是作聲。夜摩天聞。夜摩作聲。兜率天聞。兜率作聲。化樂天聞。化樂作聲。他化天聞。他化作聲。梵天王聞。
時梵天王。即作是言。
今日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羅㮈。鹿野苑中。轉於無上。微妙法輪。一切世間。若有沙門。及婆羅門。一切魔梵。實不能轉。
如是次第。經一念頃。時上諸天。各各相告。其聲遍滿。如是乃至。大梵天所。
爾時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既聞聲已。復發如是。梵音唱言。
今日世尊。佛。婆伽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羅㮈。鹿野苑中。轉於無上。微妙法輪。一切世間。若有沙門。若婆羅門。天人魔梵。實無有人。能作如是。如法轉者。
如是次第。至有頂天。
爾時世尊。當轉法輪。是時天人。魔梵沙門。及婆羅門。一切世間。大光普照。其鐵圍山。大鐵圍山。其兩山間。幽冥黑暗。所有眾生。受極重苦。而此日月。如是光明。如是大德。如是神通。如是威力。如是自在。而於彼處。不能照耀。不能令光。佛威神故。彼處普照。其中眾生。得光明故。各各相見。各各相知。
各相謂言。
此處亦復。有眾生也。
爾時世界。土地所有。一切樹木。百卉藥草。悉皆順時。隨其種類。大小各各。自生莖葉。花果生已。花自然來。雨於佛上。為供養故。
其虛空中。清淨無有。塵霧烟霞。暫起輕雲。降微細雨。以灑於地。雨水清涼。具八功德。雨已還晴。
復起微風。涼冷調適。四方皆淨。顯現分明。無有塵翳。
上界虛空。諸天聚集。作天音樂。唱天妙歌。雨天種種。曼陀羅花。并及摩訶曼陀羅花。
又雨諸天。細妙之衣。雨天金銀。琉璃所作。七寶蓮花。
復雨無量。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下如來上。
復雨無量。種種雜香。末香塗香。散如來上。散已復散。如來坐處。四面周匝。方一由旬。其種種花。悉皆遍滿。間無空缺。
復此大地。六種震動。動。遍動。等遍動。震。遍震。等遍震。涌。遍涌。等遍涌。吼。遍吼。等遍吼。覺。遍覺。等遍覺。
一切眾生。一向悉皆。受大快樂。於彼時中。無一眾生。有慾惱者。瞋恚惱者。愚癡惱者。我慢惱者。貢高惱者。不驚不怖。無一眾生。造作諸罪。
若患眾生。即得除差。飢渴眾生。即得飽滿。酒醉眾生。即得醒悟。顛狂眾生。皆得本心。盲者得視。聾者得聽。
若有六根。不完具者。悉得具足。貧凍倮露。諸眾生等。皆得富饒。羸瘦眾生。皆得肥滿。繫閉眾生。皆得解脫。枷鏁杻械。諸眾生等。自然得出。地獄眾生。即得滅惱。六畜眾生。無有驚怖。餓鬼眾生。飢渴得定。
如是因緣。其憍陳如。得名證智。
爾時長老。憍陳如身。如實得見。一切諸法。如實得知。一切諸法。如實得證。一切諸法。如實得度。煩惱險路。度煩惱磧。度無疑處。心中決定。無有滯礙。已得無畏。不從他學。
時憍陳如。知彼法行。從坐而起。頂禮佛足。胡跪合掌。而白佛言。
善哉。世尊。我入佛法。世尊度我。以為沙門。與具足戒。願作比丘。
爾時佛告。憍陳如言。
善來比丘。入我法中。行於梵行。盡苦邊故。
是時長老。憍陳如身。即便出家。成具足戒。餘四比丘。各說法要。隨機教授。而彼眾中。有三比丘。乞食他行。唯二比丘。稟受教誨。其後三人。既將食來。合有六人。相共坐食。彼等已得。如來說法。教化承受。
當是之時。次一長老。跋提梨迦。其次長老。名婆沙波。是等二人。即於坐中。遠塵離垢。盡諸結惑。淨煩惱界。於諸法中。得法眼淨。所有結惑。一切皆盡。識無常法。如實證知。
譬如淨衣。無有黑縷。無有脂膩。隨所欲染。正受其色。如是如是。而彼長老。跋提梨迦。并及長老。婆沙波等。在於彼坐。遠塵離垢。得淨法眼。
略說乃至。
即成出家。得具足戒。
如是次第。彼後來人。所乞食者。如法教化。如法攝受。世尊如法。示現之時。彼之長老。摩訶那摩。并及長老。阿奢踰時。即於彼坐。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淨法眼。
如是如是。長老大名。長老調馬。即於彼坐。盡煩惱垢。如實證知。彼等自見。得諸法相。度法相已。無復疑心。到無畏地。不從他聞。
於佛法中。得知證已。從坐而起。頂禮佛足。在於佛前。胡跪合掌。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聽我出家。與我具戒。
爾時佛告。二比丘言。
汝等比丘。善來入我。自說法中。行於梵行。正盡苦邊。
時二長老。即成出家。得具足戒。而有偈說。
小賢起氣憍陳如。
摩訶那摩及調馬。
彼等初證知見此。
如來甘露鼓法門。
爾時世尊。即告彼等。五比丘言。
汝諸比丘。我日夜恒。行正念故。正行行已。得於無上。正真解脫。具足證知。
汝等比丘。應當學我。作如是念。行於正行。汝等亦當。得此無上。正真解脫。當證知耳。
爾時魔王。波旬往詣。佛世尊所。到佛所已。即以偈頌。而白佛言。
瞿曇以慾愛自纏。
一切天慾及人慾。
今既入此大纏縛。
我決不放汝沙門。
爾時世尊。思惟知是。魔波旬說。
世尊如是。思惟知已。即還以偈。答波旬言。
我以久脫諸愛纏。
天慾人慾悉並離。
大縛我既得出訖。
況復汝先被我降。
爾時魔王。波旬聞佛。說此偈已。默然而住。如是思惟。
沙門瞿曇。知我意行。沙門釋子。見我心情。
即懷悵怏。苦惱不樂。於彼地方。沒身不現。
爾時世尊。復更重告。五比丘言。
汝等比丘。若知諸色。是無我者。是色則不。作惱壞相。當不受苦。應如是見。應如是知。如是有色。以色無我。是故一切。色能生惱。色能生苦。雖生苦惱。亦不可得。色之定性。色既不定。亦不可願。色如是有。亦不可道。願如是無。其色既然。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汝等比丘。當知於識。亦無有我。識若有我。此識應當。不作於惱。不作於苦。以識體無。不可得故。云何乃得。作如是有。亦不可道。願如是無。以識無我。是故識能。作惱作苦。以識本無。即不可願。識如是有。如是不有。
復告比丘。
於汝意云何。識為當常。為當無常。
時諸比丘。即白佛言。
世尊。此識無常。
佛復問言。
識既無常。為苦為樂。
諸比丘言。
世尊。此識是苦。
佛復告言。
識既是苦。無常。破壞。非是正法。非是常住。若能如是。見於識者。乃可能作。如是思惟。
彼是於我。或我是彼。或我見我。是於我耶。
諸比丘言。
不也。世尊。
佛告諸比丘。
汝等當知。所有諸色。或過去色。現在未來。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上若下。若近若遠。一切不可。
作如是念。
彼是於我。我是於彼。
如是如是。如實正智。應須如是。所有一切。受想行識。過去未來。現在內外。麤細上下。遠近諸識。
不作是念。
我是於彼。彼是於我。或我是我。
如是如是。如實正見。當如是知。
佛告諸比丘。
汝等當知。若有多聞。聲聞之人。能作如是。思惟見者。當厭離色。受想行識。既厭離已。一切不樂。既心不樂。而得解脫。既得解脫。當生是智。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如是知。
爾時世尊。說是法已。
時五比丘。於有為中。諸漏滅盡。心得解脫。當於是時。此世間有。六阿羅漢。一是世尊。五是比丘。而於後時。如來授記。
汝等比丘。若知我初。轉於法輪。說法之時。不違我教。最第一者。謂五仙首。其憍陳如。比丘是也。
時諸比丘。聞是語已。即白佛言。
希有世尊。其憍陳如。長老比丘。作何善根。以是因緣。如來初轉。無上法輪。其能不違。
作是語已。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等比丘。至心諦聽。
我念往昔。還在此處。波羅捺城。有一瓦師。是時彼有。一辟支佛。身體帶患。欲治病故。入於聚落。夏將欲至。其辟支佛。為治病故。詣瓦師邊。
既到彼已。語瓦師言。
仁者瓦師。汝若不辭。我寄汝家。一夏安坐。乃至治病。將息差故。
時彼瓦師。以清淨心。白辟支佛。作如是言。
善哉大仙。此語不違。隨意而住。我當稱力。給奉大仙。四事供養。
時彼瓦師。為辟支佛。去家不遠。作一房屋。與彼令坐。安施臥具。蠅拂燈脂。
時辟支佛。即於彼夜。入火三昧。
時彼瓦師。見大火光。作是思惟。
何故此燈。如是熾明。而久不滅。莫彼草屋。被火所燒。
爾時瓦師。安徐輕足。至草菴所。密私伺看。見辟支佛。結加而坐。如大火聚。熾然放光。其身儼然。不被燒爇。
瓦師見已。速疾卻看。急走而還。後日信心。倍生希有。而彼尊者。辟支佛住。彼瓦師家。如是寂靜。經停一夏。安居將養。而彼瓦師。所須四事。悉皆供奉。而供養之。復將醫師。遣為治病。須藥療者。悉皆與之。而不能得。彼辟支佛。身病損差。彼辟支佛。既因身病。遂便命終。
爾時瓦師。見彼尊者。辟支佛身。入般涅槃。見已悵怏。憂愁不樂。啼哭流淚。嗚呼稱冤。是時無量。無邊人民。聞彼瓦師。哭泣聲已。詣彼借問。言。
汝瓦師。何故如是。嗚呼而哭。
時彼瓦師。向彼人輩。說辟支佛。神通因緣。
此之仙人。如是精進。如是持戒。常行妙法。我將醫師。來為療治。不能得差。
爾時別有。諸辟支佛。唯少一人。不滿五百。將栴檀木。以神通飛。從空而來。闍維於彼。辟支佛身。
訖而慰勞。彼瓦師言。
仁者瓦師。汝心應生。歡喜踴躍。遍滿於體。
何以故。汝既供養。此仙人身。汝此功德。汝當來世。大得善利。汝見我等。神通已不。
瓦師言。
見。
爾時彼等。諸辟支佛。復語瓦師。作如是言。
如今我等。所作神通。此之仙人。神通亦然。於我等邊。此最老大。
時彼瓦師。即問彼等。辟支佛言。
尊者今居。在何處所。
諸辟支佛。報瓦師言。
去於此處。有一聚落。名王舍城。去城不遠。有一山名。諸仙居山。我等居在。彼處而住。
爾時瓦師。即白彼等。辟支佛言。
善來諸仙。受我家食。訖隨意去。
爾時彼等。諸辟支佛。一切皆受。彼之飯食。
食訖已後。語瓦師言。
於當來世。有佛出現。汝於彼邊。發心乞願。藉此功德。清淨之心。
聞已即白。彼諸仙聖。辟支佛言。
尊諸仙輩。前我門師。最老最大。願我亦然。於未來世。當得值遇。釋迦如來。教法之中。得出家者。願我老大。成最上座。
彼等仙言。
願汝此誓。決成就也。
爾時彼等。諸辟支佛。與於瓦師。此誓願已。即從彼處。飛空而去。瓦師既見。辟支佛等。飛騰虛空。神通而行。以清淨心。觀彼等行。合十指掌。頂禮彼等。
爾時瓦師。見彼尊者。辟支佛身。入般涅槃。收其舍利。而起於塔。莊嚴彼塔。著好相輪。輪內懸鈴。繒綵幡幢。將諸香花。燒香。末香。塗香。而以供養。
發誓願言。
藉此善根。於當來世。願值於彼。釋迦如來。彼所說法。願我證知。我於彼邊。願成最大。最老聲聞。
汝等比丘。當知爾時。彼瓦師者。今此長老。大憍陳如。比丘是也。
其憍陳如。往昔供養。彼辟支佛。以是善根。因緣力故。今於我邊。最初說法。而得證知。我復授記。於諸僧內。最初知法。不違我心。於先出家。謂憍陳如。比丘是也。
耶輸陀因緣品第三十八上
爾時波羅㮈國。去城不遠。於中有一。尼拘陀樹。彼樹扶踈。蓊蔚滋茂。其城內外。一切人民。或諸王子。宰相百官。皆悉以時。祭祀承事。供養彼樹。
其樹所有。人來乞願。
願我此願。皆得稱可。我有所作。皆當得成。若我成就。如是事時。我當祭祀。奉報恩福。
而彼等人。或復先世。業種清淨。或福力強。成就彼因。或逐現報。而隨心念。謂言此樹。能與我願。而彼人來。作大供養。而報賽之。
復有別人。來乞於願。隨願亦成。若復有人。來彼樹間。乞求男女。其人先業。福德因緣。而得男女。
而彼等人。各心念言。
彼等樹能。與我男女。
彼等人來。各大祭祀。作大供養。報償彼樹。而彼林樹。一切人民。為其作名。號曰乞求所願皆得。如是神樹。
爾時彼城。有一最大。巨富長者。名曰善覺。而彼長者。多有資財。勢力自在。無量畜牧。所謂象馬。牛羊駱駝。及驢騾等。無所乏少。豐饒五穀。多有奴婢。音聲伎妾。估客作人。真珠虎珀。琉璃頗梨。硨璩碼瑙。白玉珂貝。金銀銅錢。眾事具足。無所騫闕。其長者宅。猶如北方。毘沙門天。大王宮殿。一種無異。
時彼長者。無有男女。所有親眷。來往之者。作如是言。
謂仁長者。若仁自知。仁家巨富。多有勢力。略說乃至。眾事備悉。但仁家中。無有子息。而此城外。有一神樹。名曰乞求所願皆得。彼樹若有。男子女人。來從乞求。男女皆得。長者何故。不往詣於。彼樹邊乞。求索男女。若能乞者。必應得生。男女不疑。勿令仁家。種族斷絕。
時彼長者。報其一切。諸親族言。
何有是事。而彼樹木。無識無情。若能與人。男女願者。無有是處。凡男女者。皆由父母。先業因緣。或復福力。而得男女。
而彼人言。
我等自身。各親祈請。並彼樹邊。得於男女。以得願故。至彼樹所。作大供養。報償彼樹。
時彼長者。諸親眷屬。再過三過。慇懃勸請。彼長者言。
汝大長者。不可不信。彼樹實能。如是與願。彼已得男。彼已得女。長者但去。彼樹能與。人之心願。索男得男。索女得女。決定無疑。
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四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轉妙法輪品第三十七下
爾時世尊。作是思惟。
往昔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在何方所。轉於無上。微妙法輪。
於時世尊。發是心已。其地即時。自然涌出。異於餘方。
爾時世尊。復如是念。
往昔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云何而轉。無上法輪。為當坐轉。為當臥轉。
於時世尊。發是心已。彼地方所。即現五百。師子高座。世尊見此。五百座已。即發敬心。以敬過去。諸世尊故。三匝圍繞。三高座已。至第四座。即上其上。加趺而坐。譬如師子。無所怖畏。無所驚動。
時憍陳如。五比丘等。即白佛言。
希有世尊。即今悉有。如許佛來。同說法也。云何乃有。若干高座。
爾時佛告。五比丘言。
汝諸比丘。今應當知。此賢劫中。有五百佛。出現於世。三佛已過。入般涅槃。我今第四。出現於世。餘者當來。續復興顯。
爾時世尊。復如是念。
過去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為轉金輪。為轉銀輪。轉頗梨輪。轉琉璃輪。為當轉於。赤真珠輪。轉馬瑙輪。轉硨璩輪。轉虎珀輪。轉珊瑚輪。轉七寶輪。為轉木輪。
爾時世尊。如是念時。於心內發。自智見知。過去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依四聖諦。次第三轉。十二種相。因緣而轉。無上法輪。而世間中。無有沙門。及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世界。無一眾生。能作如是。自在無畏。轉法輪者。
爾時世尊。箕宿月初。十五日內。十二日昃。過半人影。當如是時。名毘闍耶。北面而坐。合於鬼宿。及房宿時。轉於無上。清淨法輪。一切世間。所有沙門。及婆羅門。天魔梵等。無有能轉。如是法輪。以房宿日。轉輪。無礙說法。依世故以此日。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如是言音。所謂如來。有此言音。善能教授。善能慰喻。能教不缺。能教恭敬。不曲不諂。不麗不麤。不綺不朴。柔順調和。善能作業。不緩不急。無有妨礙。真正微妙。善巧分明。流靡甘美。悅可眾情。無濁無垢。不可毀壞。無與等者。離染清淨。久來常捨。不失不乏。無結無縛。解脫光潔。不貧不吃。亦不軟弱。能為一切。眾生生樂。能與一切。眾生身體。而作潤澤。能發一切。諸眾生心。能斷慾心。斷瞋恚心。斷愚癡心。能攝諸魔。能破諸罪。悉能降伏。一切外道。
世尊音響。善能教他。猶如鼓聲。猶如梵聲。猶如迦羅嚬伽鳥聲。如帝釋聲。如海波聲。如地動聲。崑崙震聲。孔雀鳥聲。拘翅羅聲。命命鳥聲。如鴈王聲。猶如鶴聲。猶如師子。猛獸王聲。猶如箜篌。琵琶五絃。箏笛等聲。
聞者能令。一切歡喜。教誨分明。意喜樂聞。微妙甚深。無處乏少。能令眾生。造諸善根。聞者不空。字體分炳。文句顯了。義業幽邃。法藏真實。合時合節。合三摩耶。不過時授。知諸根情。順於法句。以諸種種。布施莊嚴。持戒清淨。忍辱含受。精進勇猛。諸禪寂定。奮迅神通。智慧分別。世間善惡。慈成就樂。悲無勞勌。喜歡捨離。建立三乘。紹三寶種。分別三聚。淨三脫門。實語訓誨。智人所歎。聖所可意。無量無邊。猶如虛空。遍至一切。諸相具足。
世尊如是。聲音告諸。五比丘言。
汝諸比丘。出家之人。恒常須捨。世間二事。
何等為二。
一。受欲樂。凡有行動。依於聚落。凡夫所歎。此須棄捨。
第二捨者。自身所困。受苦之處。非聖所歎。不得自利。不得利他。此法須捨。
而說偈言。
自身損處速棄捐。
諸根境界悉須捨。
若能捨此二種法。
即得甘露正真道。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等當知。我如是捨。彼二邊已。說有中路。我自證知。為開眼故。為作智故。為寂定故。為諸通故。為覺了故。為沙門故。為涅槃故。而得成就。
汝等比丘。若欲得知。出有中路。如我所證。為開眼故。為生智故。為寂定故。乃至涅槃。八正聖道。所謂。正見。正分別。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汝等比丘。此是中路。我已證知。為開眼故。為生智故。為寂定故。為發諸通。為覺了故。為沙門故。為涅槃故。當得成就。
而說偈言。
如是八種正路因。
除滅死生恐怖盡。
既得除滅諸業已。
永更不受一切生。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等比丘。至心諦聽。有四聖諦。何等為四。
謂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得道聖諦。如此名為。四種聖諦。
諸比丘。何等相名。為苦聖諦。
所謂。生苦。老苦。病苦。死憂悲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此諸苦故。名苦聖諦。
諸比丘。何等名為。苦集聖諦。
所謂此愛。數數動心。發思慾事。處處思想。是則名為。苦集聖諦。
諸比丘。何等名為。苦滅聖諦。
所謂彼愛。遠離棄捨。悉除滅盡。不留餘殘。心及心想。一切寂定。是則名為。苦滅聖諦。
諸比丘。何等名為。得道聖諦。
逮得於此。八正聖路。所謂。正見。正分別。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此名滅苦得道聖諦。
此苦聖諦。我往昔來。不從他聞。於諸法中。自生眼智。生意。生明。生誓願。生智慧。此苦聖諦。須如是知。乃至未聞。諸法之中。生眼智慧。彼苦聖諦。已照知竟。
如是。苦集聖諦。不從他聞。於諸法中。生眼及智。彼苦集法。悉須滅之。如是乃至。苦集聖諦。已滅盡訖。
如是。苦滅聖諦。不從他聞。於諸法中。生眼及智。彼苦滅諦。今應須證。如是乃至。生智慧已。苦滅聖諦。得證知盡。
如是。苦集滅已。得道聖諦。不從他聞。於諸法中。生眼及智。彼苦集滅。。知得道證。乃至生智慧。還彼苦滅。得道證竟。
諸比丘。乃至我此。四種聖諦。如是三轉。十二因緣。如實未證。我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可得言。我覺了也。
諸比丘。我以此四聖諦。三種轉。如實十二相證。然後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可言。我覺了也。
諸比丘。我於爾時。生智生見。不散亂心。正得解脫。
諸比丘。此我最後生。更不受有也。
佛說如是。法相之時。長老憍陳如。即於彼坐。遠塵離垢。除諸纏縛。淨諸煩惱。於諸法中。得淨眼智。所有集法。一切皆滅。知法滅已。如實證知。
譬如淨衣。無有垢穢。無有黑縷。隨所染處。而受其色。
如是如是。彼憍陳如。即於坐處。諸垢皆除。煩惱盡滅。得法眼淨。如實而知。是時彼會。六萬天子。遠塵離垢。亦於諸法。得淨眼智。
爾時世尊。作師子吼。說是偈言。
不可言說法甚深。
真如寂靜無名字。
最勝憍陳如先證。
我所求道得不空。
而有偈說。
如是甚深法說時。
最勝世尊慈悲行。
憍陳如得淨法眼。
復有諸天億萬千。
爾時所有。地居諸天。聞世尊說。如是法相。一時大唱。作如是言。
仁者各知。今日婆伽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羅㮈。鹿野苑中。往昔諸仙。所居住處。轉於無上。微妙法輪。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梵若魔。實不能轉。如是法輪。
而說偈言。
善哉世尊真如見。
為眾轉甘露法輪。
持戒禪定輻輞釭。
慚愧精進軸鐧轂。
甚深無異正真說。
建立是輪三界尊。
今在波羅㮈城邊。
鹿野苑中如是轉。
爾時彼處。地居諸天。唱是聲已。其聲上徹。四天王天。四王聞已。復傳唱聲。
其聲中作。如是言說。
今日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羅㮈。鹿野苑中。轉於無上。微妙法輪。一切世間。若有沙門。及婆羅門。若梵若魔。實無有人。能然轉者。
四天王天。作是聲時。忉利天聞。忉利天王。如是作聲。夜摩天聞。夜摩作聲。兜率天聞。兜率作聲。化樂天聞。化樂作聲。他化天聞。他化作聲。梵天王聞。
時梵天王。即作是言。
今日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羅㮈。鹿野苑中。轉於無上。微妙法輪。一切世間。若有沙門。及婆羅門。一切魔梵。實不能轉。
如是次第。經一念頃。時上諸天。各各相告。其聲遍滿。如是乃至。大梵天所。
爾時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既聞聲已。復發如是。梵音唱言。
今日世尊。佛。婆伽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在波羅㮈。鹿野苑中。轉於無上。微妙法輪。一切世間。若有沙門。若婆羅門。天人魔梵。實無有人。能作如是。如法轉者。
如是次第。至有頂天。
爾時世尊。當轉法輪。是時天人。魔梵沙門。及婆羅門。一切世間。大光普照。其鐵圍山。大鐵圍山。其兩山間。幽冥黑暗。所有眾生。受極重苦。而此日月。如是光明。如是大德。如是神通。如是威力。如是自在。而於彼處。不能照耀。不能令光。佛威神故。彼處普照。其中眾生。得光明故。各各相見。各各相知。
各相謂言。
此處亦復。有眾生也。
爾時世界。土地所有。一切樹木。百卉藥草。悉皆順時。隨其種類。大小各各。自生莖葉。花果生已。花自然來。雨於佛上。為供養故。
其虛空中。清淨無有。塵霧烟霞。暫起輕雲。降微細雨。以灑於地。雨水清涼。具八功德。雨已還晴。
復起微風。涼冷調適。四方皆淨。顯現分明。無有塵翳。
上界虛空。諸天聚集。作天音樂。唱天妙歌。雨天種種。曼陀羅花。并及摩訶曼陀羅花。
又雨諸天。細妙之衣。雨天金銀。琉璃所作。七寶蓮花。
復雨無量。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下如來上。
復雨無量。種種雜香。末香塗香。散如來上。散已復散。如來坐處。四面周匝。方一由旬。其種種花。悉皆遍滿。間無空缺。
復此大地。六種震動。動。遍動。等遍動。震。遍震。等遍震。涌。遍涌。等遍涌。吼。遍吼。等遍吼。覺。遍覺。等遍覺。
一切眾生。一向悉皆。受大快樂。於彼時中。無一眾生。有慾惱者。瞋恚惱者。愚癡惱者。我慢惱者。貢高惱者。不驚不怖。無一眾生。造作諸罪。
若患眾生。即得除差。飢渴眾生。即得飽滿。酒醉眾生。即得醒悟。顛狂眾生。皆得本心。盲者得視。聾者得聽。
若有六根。不完具者。悉得具足。貧凍倮露。諸眾生等。皆得富饒。羸瘦眾生。皆得肥滿。繫閉眾生。皆得解脫。枷鏁杻械。諸眾生等。自然得出。地獄眾生。即得滅惱。六畜眾生。無有驚怖。餓鬼眾生。飢渴得定。
如是因緣。其憍陳如。得名證智。
爾時長老。憍陳如身。如實得見。一切諸法。如實得知。一切諸法。如實得證。一切諸法。如實得度。煩惱險路。度煩惱磧。度無疑處。心中決定。無有滯礙。已得無畏。不從他學。
時憍陳如。知彼法行。從坐而起。頂禮佛足。胡跪合掌。而白佛言。
善哉。世尊。我入佛法。世尊度我。以為沙門。與具足戒。願作比丘。
爾時佛告。憍陳如言。
善來比丘。入我法中。行於梵行。盡苦邊故。
是時長老。憍陳如身。即便出家。成具足戒。餘四比丘。各說法要。隨機教授。而彼眾中。有三比丘。乞食他行。唯二比丘。稟受教誨。其後三人。既將食來。合有六人。相共坐食。彼等已得。如來說法。教化承受。
當是之時。次一長老。跋提梨迦。其次長老。名婆沙波。是等二人。即於坐中。遠塵離垢。盡諸結惑。淨煩惱界。於諸法中。得法眼淨。所有結惑。一切皆盡。識無常法。如實證知。
譬如淨衣。無有黑縷。無有脂膩。隨所欲染。正受其色。如是如是。而彼長老。跋提梨迦。并及長老。婆沙波等。在於彼坐。遠塵離垢。得淨法眼。
略說乃至。
即成出家。得具足戒。
如是次第。彼後來人。所乞食者。如法教化。如法攝受。世尊如法。示現之時。彼之長老。摩訶那摩。并及長老。阿奢踰時。即於彼坐。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淨法眼。
如是如是。長老大名。長老調馬。即於彼坐。盡煩惱垢。如實證知。彼等自見。得諸法相。度法相已。無復疑心。到無畏地。不從他聞。
於佛法中。得知證已。從坐而起。頂禮佛足。在於佛前。胡跪合掌。而白佛言。
唯願世尊。聽我出家。與我具戒。
爾時佛告。二比丘言。
汝等比丘。善來入我。自說法中。行於梵行。正盡苦邊。
時二長老。即成出家。得具足戒。而有偈說。
小賢起氣憍陳如。
摩訶那摩及調馬。
彼等初證知見此。
如來甘露鼓法門。
爾時世尊。即告彼等。五比丘言。
汝諸比丘。我日夜恒。行正念故。正行行已。得於無上。正真解脫。具足證知。
汝等比丘。應當學我。作如是念。行於正行。汝等亦當。得此無上。正真解脫。當證知耳。
爾時魔王。波旬往詣。佛世尊所。到佛所已。即以偈頌。而白佛言。
瞿曇以慾愛自纏。
一切天慾及人慾。
今既入此大纏縛。
我決不放汝沙門。
爾時世尊。思惟知是。魔波旬說。
世尊如是。思惟知已。即還以偈。答波旬言。
我以久脫諸愛纏。
天慾人慾悉並離。
大縛我既得出訖。
況復汝先被我降。
爾時魔王。波旬聞佛。說此偈已。默然而住。如是思惟。
沙門瞿曇。知我意行。沙門釋子。見我心情。
即懷悵怏。苦惱不樂。於彼地方。沒身不現。
爾時世尊。復更重告。五比丘言。
汝等比丘。若知諸色。是無我者。是色則不。作惱壞相。當不受苦。應如是見。應如是知。如是有色。以色無我。是故一切。色能生惱。色能生苦。雖生苦惱。亦不可得。色之定性。色既不定。亦不可願。色如是有。亦不可道。願如是無。其色既然。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汝等比丘。當知於識。亦無有我。識若有我。此識應當。不作於惱。不作於苦。以識體無。不可得故。云何乃得。作如是有。亦不可道。願如是無。以識無我。是故識能。作惱作苦。以識本無。即不可願。識如是有。如是不有。
復告比丘。
於汝意云何。識為當常。為當無常。
時諸比丘。即白佛言。
世尊。此識無常。
佛復問言。
識既無常。為苦為樂。
諸比丘言。
世尊。此識是苦。
佛復告言。
識既是苦。無常。破壞。非是正法。非是常住。若能如是。見於識者。乃可能作。如是思惟。
彼是於我。或我是彼。或我見我。是於我耶。
諸比丘言。
不也。世尊。
佛告諸比丘。
汝等當知。所有諸色。或過去色。現在未來。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上若下。若近若遠。一切不可。
作如是念。
彼是於我。我是於彼。
如是如是。如實正智。應須如是。所有一切。受想行識。過去未來。現在內外。麤細上下。遠近諸識。
不作是念。
我是於彼。彼是於我。或我是我。
如是如是。如實正見。當如是知。
佛告諸比丘。
汝等當知。若有多聞。聲聞之人。能作如是。思惟見者。當厭離色。受想行識。既厭離已。一切不樂。既心不樂。而得解脫。既得解脫。當生是智。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我如是知。
爾時世尊。說是法已。
時五比丘。於有為中。諸漏滅盡。心得解脫。當於是時。此世間有。六阿羅漢。一是世尊。五是比丘。而於後時。如來授記。
汝等比丘。若知我初。轉於法輪。說法之時。不違我教。最第一者。謂五仙首。其憍陳如。比丘是也。
時諸比丘。聞是語已。即白佛言。
希有世尊。其憍陳如。長老比丘。作何善根。以是因緣。如來初轉。無上法輪。其能不違。
作是語已。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等比丘。至心諦聽。
我念往昔。還在此處。波羅捺城。有一瓦師。是時彼有。一辟支佛。身體帶患。欲治病故。入於聚落。夏將欲至。其辟支佛。為治病故。詣瓦師邊。
既到彼已。語瓦師言。
仁者瓦師。汝若不辭。我寄汝家。一夏安坐。乃至治病。將息差故。
時彼瓦師。以清淨心。白辟支佛。作如是言。
善哉大仙。此語不違。隨意而住。我當稱力。給奉大仙。四事供養。
時彼瓦師。為辟支佛。去家不遠。作一房屋。與彼令坐。安施臥具。蠅拂燈脂。
時辟支佛。即於彼夜。入火三昧。
時彼瓦師。見大火光。作是思惟。
何故此燈。如是熾明。而久不滅。莫彼草屋。被火所燒。
爾時瓦師。安徐輕足。至草菴所。密私伺看。見辟支佛。結加而坐。如大火聚。熾然放光。其身儼然。不被燒爇。
瓦師見已。速疾卻看。急走而還。後日信心。倍生希有。而彼尊者。辟支佛住。彼瓦師家。如是寂靜。經停一夏。安居將養。而彼瓦師。所須四事。悉皆供奉。而供養之。復將醫師。遣為治病。須藥療者。悉皆與之。而不能得。彼辟支佛。身病損差。彼辟支佛。既因身病。遂便命終。
爾時瓦師。見彼尊者。辟支佛身。入般涅槃。見已悵怏。憂愁不樂。啼哭流淚。嗚呼稱冤。是時無量。無邊人民。聞彼瓦師。哭泣聲已。詣彼借問。言。
汝瓦師。何故如是。嗚呼而哭。
時彼瓦師。向彼人輩。說辟支佛。神通因緣。
此之仙人。如是精進。如是持戒。常行妙法。我將醫師。來為療治。不能得差。
爾時別有。諸辟支佛。唯少一人。不滿五百。將栴檀木。以神通飛。從空而來。闍維於彼。辟支佛身。
訖而慰勞。彼瓦師言。
仁者瓦師。汝心應生。歡喜踴躍。遍滿於體。
何以故。汝既供養。此仙人身。汝此功德。汝當來世。大得善利。汝見我等。神通已不。
瓦師言。
見。
爾時彼等。諸辟支佛。復語瓦師。作如是言。
如今我等。所作神通。此之仙人。神通亦然。於我等邊。此最老大。
時彼瓦師。即問彼等。辟支佛言。
尊者今居。在何處所。
諸辟支佛。報瓦師言。
去於此處。有一聚落。名王舍城。去城不遠。有一山名。諸仙居山。我等居在。彼處而住。
爾時瓦師。即白彼等。辟支佛言。
善來諸仙。受我家食。訖隨意去。
爾時彼等。諸辟支佛。一切皆受。彼之飯食。
食訖已後。語瓦師言。
於當來世。有佛出現。汝於彼邊。發心乞願。藉此功德。清淨之心。
聞已即白。彼諸仙聖。辟支佛言。
尊諸仙輩。前我門師。最老最大。願我亦然。於未來世。當得值遇。釋迦如來。教法之中。得出家者。願我老大。成最上座。
彼等仙言。
願汝此誓。決成就也。
爾時彼等。諸辟支佛。與於瓦師。此誓願已。即從彼處。飛空而去。瓦師既見。辟支佛等。飛騰虛空。神通而行。以清淨心。觀彼等行。合十指掌。頂禮彼等。
爾時瓦師。見彼尊者。辟支佛身。入般涅槃。收其舍利。而起於塔。莊嚴彼塔。著好相輪。輪內懸鈴。繒綵幡幢。將諸香花。燒香。末香。塗香。而以供養。
發誓願言。
藉此善根。於當來世。願值於彼。釋迦如來。彼所說法。願我證知。我於彼邊。願成最大。最老聲聞。
汝等比丘。當知爾時。彼瓦師者。今此長老。大憍陳如。比丘是也。
其憍陳如。往昔供養。彼辟支佛。以是善根。因緣力故。今於我邊。最初說法。而得證知。我復授記。於諸僧內。最初知法。不違我心。於先出家。謂憍陳如。比丘是也。
耶輸陀因緣品第三十八上
爾時波羅㮈國。去城不遠。於中有一。尼拘陀樹。彼樹扶踈。蓊蔚滋茂。其城內外。一切人民。或諸王子。宰相百官。皆悉以時。祭祀承事。供養彼樹。
其樹所有。人來乞願。
願我此願。皆得稱可。我有所作。皆當得成。若我成就。如是事時。我當祭祀。奉報恩福。
而彼等人。或復先世。業種清淨。或福力強。成就彼因。或逐現報。而隨心念。謂言此樹。能與我願。而彼人來。作大供養。而報賽之。
復有別人。來乞於願。隨願亦成。若復有人。來彼樹間。乞求男女。其人先業。福德因緣。而得男女。
而彼等人。各心念言。
彼等樹能。與我男女。
彼等人來。各大祭祀。作大供養。報償彼樹。而彼林樹。一切人民。為其作名。號曰乞求所願皆得。如是神樹。
爾時彼城。有一最大。巨富長者。名曰善覺。而彼長者。多有資財。勢力自在。無量畜牧。所謂象馬。牛羊駱駝。及驢騾等。無所乏少。豐饒五穀。多有奴婢。音聲伎妾。估客作人。真珠虎珀。琉璃頗梨。硨璩碼瑙。白玉珂貝。金銀銅錢。眾事具足。無所騫闕。其長者宅。猶如北方。毘沙門天。大王宮殿。一種無異。
時彼長者。無有男女。所有親眷。來往之者。作如是言。
謂仁長者。若仁自知。仁家巨富。多有勢力。略說乃至。眾事備悉。但仁家中。無有子息。而此城外。有一神樹。名曰乞求所願皆得。彼樹若有。男子女人。來從乞求。男女皆得。長者何故。不往詣於。彼樹邊乞。求索男女。若能乞者。必應得生。男女不疑。勿令仁家。種族斷絕。
時彼長者。報其一切。諸親族言。
何有是事。而彼樹木。無識無情。若能與人。男女願者。無有是處。凡男女者。皆由父母。先業因緣。或復福力。而得男女。
而彼人言。
我等自身。各親祈請。並彼樹邊。得於男女。以得願故。至彼樹所。作大供養。報償彼樹。
時彼長者。諸親眷屬。再過三過。慇懃勸請。彼長者言。
汝大長者。不可不信。彼樹實能。如是與願。彼已得男。彼已得女。長者但去。彼樹能與。人之心願。索男得男。索女得女。決定無疑。
佛本行集經卷第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