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十八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天經第二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枝提瘦。在水渚林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本未得。覺無上正真道時。而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也。然我未與彼天。共同集會。未相慰勞。未有所論說。未有所答對。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也。然我不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也。然我不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也。然我不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也。然我不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也。然我不知彼天。彼彼天中。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亦知彼天。彼彼天中。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亦知彼天。彼彼天中也。然我不知。彼天上。我曾生中。未曾生中。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亦知彼天。彼彼天中。亦知彼天上。我曾生中。未曾生中。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亦知彼天。彼彼天中。亦知彼天上。我曾生中。未曾生中也。
若我不正知。得此八行者。便不可一向說得。亦不知我得。覺無上正真之道。我亦於此世間。諸天。魔。梵。沙門。梵志。不能出過其上。我亦不得解脫。種種解脫。我亦未離諸顛倒。未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若我正知。得此八行者。便可一向說得。亦知我得。覺無上正真之道。我亦於此世間。諸天。魔。梵。沙門。梵志。出過其上。我亦得解脫。種種解脫。我心已離諸顛倒。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天經第二竟。
八念經第三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婆奇瘦。在鼉山怖林。鹿野園中。
爾時尊者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渚林中。
彼時。尊者阿那律陀。在安靜處。燕坐思惟。心作是念。
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於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尊者阿那律陀。心中所念。所思。所行。世尊知已。即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猶若力士。屈申臂頃。如是世尊。從婆奇瘦鼉。山怖林。鹿野園中。忽沒不現。住枝提瘦。水渚林中。尊者阿那律陀前。
是時世尊。便從定覺。歎尊者阿那律陀曰。
善哉善哉。阿那律陀。謂汝在安靜處。燕坐思惟。心作是念。
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阿那律陀。汝從如來。更受第八。大人之念。受已。便思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此大人八念者。汝必能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王王臣。有好緘簏。盛滿種種衣。中前欲著。便取著之。中時。中後。若欲著衣。便取著之。隨意自在。
阿那律陀。汝亦如是。得糞掃衣。為第一服。汝心無欲。行此住止行。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王王臣。有好廚宰。種種淨妙甘美餚饍。
阿那律陀。汝亦如是。常行乞食。為第一饌。汝心無欲。行此住止行。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王王臣。有好屋舍。或樓閣宮殿。
阿那律陀。汝亦如是。依樹下止。為第一舍。汝心無欲。行此住止行。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王王臣。有好床座。敷以氍氀。毾𣰆。覆以錦綺。羅縠。有襯體被。兩頭安枕。加陵伽波惒邏。波遮悉哆羅那。
阿那律陀。汝亦如是。草座葉座。為第一座。汝心無欲。行此住止行。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是汝若遊東方。必得安樂。無眾苦患。若遊南方。西方。北方者。必得安樂。無眾苦患。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我尚不說汝。諸善法住。況說衰退。但當晝夜。增長善法。而不衰退。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汝於二果。必得其一。或於現世。得究竟智。或復有餘。得阿那含。
阿那律陀。汝當成就。此大人八念。亦應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已。然後於枝提瘦。水渚林中。受夏坐也。
爾時世尊。為尊者阿那律陀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猶若力士。屈申臂頃。如是世尊。從枝提瘦。水渚林中。忽沒不見。住婆奇瘦。鼉山怖林。鹿野園中。
彼時尊者阿難。執拂侍佛。
於是世尊。便從定覺。迴顧告曰。
阿難。若有比丘。遊鼉山怖林。鹿野園中者。令彼一切。皆集講堂。集講堂已。還來白我。
尊者阿難。受佛教已。稽首禮足。即行宣勅。
諸有比丘。遊鼉山怖林。鹿野園中者。令彼一切。皆集講堂。
集講堂已。還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曰。
世尊。諸有比丘。遊鼉山怖林。鹿野園中者。已令一切。皆集講堂。唯願世尊。自當知時。
於是世尊。將尊者阿難。往詣講堂。於比丘眾前。敷座而坐。
坐已。告曰。
諸比丘。我今為汝說。大人八念。汝等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
大人八念者。謂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
云何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謂比丘。得無欲。自知得無欲。不令他人。知我無欲。得知足。得遠離。得精勤。得正念。得定意。得智慧。得不戲。自知得不戲。不欲令他。知我無欲。
是謂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云何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謂比丘。行知足。衣取覆形。食取充軀。
是謂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云何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謂比丘。行遠離。成就二遠離。身及心。俱遠離。
是謂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云何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謂比丘。常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為諸善本。不捨方便。
是謂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云何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謂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內覺。心。法如法。
是謂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云何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謂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
是謂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云何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謂比丘。修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是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
是謂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云何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
謂比丘。意常滅戲。樂住無餘涅槃。心恒樂住。歡喜意解。
是謂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
諸比丘。阿那律陀比丘。成就此大人八念已。然後枝提瘦。水渚林中。受夏坐也。我以此教。彼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彼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已。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是時。尊者阿那律陀。得阿羅呵。心正解脫。得長老上尊。則於爾時。而說頌曰。
遙知我思念。
無上世間師。
正身心入定。
乘虛忽來到。
如我心所念。
為說而復過。
諸佛樂不戲。
遠離一切戲。
既從彼知法。
樂住正法中。
逮得三昧達。
佛法作已辦。
我不樂於死。
亦不願於生。
隨時任所適。
立正念正智。
鞞耶離竹林。
我壽在彼盡。
當在竹林下。
無餘般涅槃。
佛說如是。尊者阿那律陀。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念經第三竟。
淨不動道經第四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樓瘦。在劒磨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欲者無常。虛偽。妄言。是妄言法。則是幻化。欺誑。愚癡。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則是魔餌。因此令心。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鬪諍等。謂聖弟子學時。為作障礙。
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世尊所說。欲者無常。虛偽。妄言。是妄言法。則是幻化。欺誑。愚癡。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則是魔餌。因此令心。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鬪諍等。謂聖弟子學時。為作障礙。
彼作是念。
我可得大心。成就遊。掩伏世間。攝持其心。若我得大心。成就遊。掩伏世間。攝持其心者。如是心。便不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鬪諍等。謂聖弟子學時。為作障礙。
彼以是行。以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一。說淨不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有色者。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四大者。是無常法。是苦。是滅。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二。說淨不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彼於爾時。必得不動想。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三。說淨不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及不動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彼於爾時。得無所有處想。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一。說淨無所有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此世空。空於神。神所有。空有常。空有恒。空長存。空不變易。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無所有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無所有處。是謂第二。說淨無所有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我非為他。而有所為。亦非自為。而有所為。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無所有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無所有處。是謂第三。說淨無所有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及不動想。無所有處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彼於爾時。而得無想。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無想。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無想處。是謂說淨無想道。
是時尊者阿難。執拂侍佛。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若有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
世尊。比丘行如是。彼為盡。得般涅槃耶。
世尊告曰。
阿難。此事不定。或有得者。或有不得。
尊者阿難白曰。
世尊。比丘云何行。不得般涅槃。
世尊告曰。
阿難。若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
阿難。若比丘。樂彼捨。著彼捨。住彼捨者。
阿難。比丘行如是。必不得般涅槃。
尊者阿難白曰。
世尊。比丘若有所受。不得般涅槃耶。
世尊告曰。
阿難。若比丘有所受者。彼必不得。般涅槃也。
尊者阿難白曰。
世尊。彼比丘。為何所受。
世尊告曰。
阿難。行中有餘。謂有想。無想處。於有中第一。彼比丘受。
尊者阿難白曰。
世尊。彼比丘。受餘行耶。
世尊告曰。
阿難。如是比丘。受餘行也。
尊者阿難白曰。
世尊。比丘云何行。必得般涅槃。
世尊告曰。
阿難。若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
阿難。若比丘。不樂彼捨。不著彼捨。不住彼捨者。
阿難。比丘行如是。必得般涅槃。
尊者阿難白曰。
世尊。比丘若無所受。必得般涅槃耶。
世尊告曰。
阿難。若比丘。無所受。必得般涅槃。
爾時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已說。淨不動道。已說淨無所有處道。已說淨無想道。已說無餘涅槃。
世尊。云何聖解脫耶。
世尊告曰。
阿難。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及不動想。無所有處想。無想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是謂自己有。若自己有者。是生。是老。是病。是死。
阿難。若有此法。一切盡滅。無餘不復有者。彼則無生。無老。病。死。聖如是觀。若有者。必是解脫法。若有無餘涅槃者。是名甘露。彼如是觀。如是見。必得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阿難。我今為汝。已說淨不動道。已說淨無所有處道。已說淨無想道。已說無餘涅槃。已說聖解脫。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者。我今已作。汝等當復自作。至無事處。至林樹下。空安靜處。燕坐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進。莫令後悔。此是我之教勅。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淨不動道經第四竟。
郁伽支羅經第五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郁伽支羅。在恒水池岸。
爾時一比丘。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唯願為我。善略說法。從法世尊聞已。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世尊告曰。
比丘。當如是學。令心得住。在內不動。無量善修。復觀內身如身。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外身如身。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內外身如身。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
比丘。如此之定。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寤時。眠寤時。亦當修習。
復次。亦當修習。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極善修者。
比丘。當復更修。觀內覺如覺。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外覺如覺。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內外覺如覺。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
比丘。如此之定。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寤時。眠寤時。亦當修習。
復次。亦當修習。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極善修者。
比丘。當復更修。觀內心如心。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外心如心。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內外心如心。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
比丘。如此之定。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寤時。眠寤時。亦當修習。
復次。亦當修習。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極善修者。
比丘。當復更修。觀內法如法。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外法如法。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內外法如法。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
比丘。如此之定。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寤時。眠寤時。亦當修習。
復次。亦當修習。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極善修者。
比丘。心當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比丘。若汝修習此定。極善修者。若遊東方。必得安樂。無眾苦患。若遊南方。西方。北方者。必得安樂。無眾苦患。
比丘。若汝修習此定。極善修者。我尚不說。汝諸善法住。況說衰退。但當晝夜。增長善法。而不衰退。
比丘。若汝修習此定。極善修者。汝於二果。必得其一。或於現世。得究竟智。或復有餘。得阿那含。
於是彼比丘。聞佛所說。善受善持。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受持佛教。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彼尊者。知法已至。得阿羅訶。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郁伽支羅經第五竟。
娑雞帝三族姓子經第六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娑雞帝。在青林中。
爾時娑雞帝。有三族姓子。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難提。尊者金毘羅。並皆年少。新出家學。共來入此。正法不久。
爾時世尊。問諸比丘。
此三族姓子。並皆年少。新出家學。共來入此。正法不久。此三族姓子。頗樂於此。正法律中。行梵行耶。
時諸比丘。嘿然不答。
世尊復再三。問諸比丘。
此三族姓子。並皆年少。新出家學。共來入此。正法不久。此三族姓子。頗樂於此。正法律中。行梵行耶。
時諸比丘。亦復再三。嘿然不答。
於是世尊。自問三族姓子。告尊者阿那律陀。
汝等三族姓子。並皆年少。新出家學。共來入此。正法不久。
阿那律陀。汝等頗樂。此正法律中。行梵行耶。
尊者阿那律陀白曰。
世尊。如是。我等樂此正法。修行梵行。
世尊問曰。
阿那律陀。汝等小時。年幼童子。清淨黑髮。身體盛壯。樂於遊戲。樂數澡浴。嚴愛其身。於後親親。及其父母。皆相愛戀。悲泣啼哭。不欲令汝。出家學道。汝等故能。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
阿那律陀。汝等不畏王。而行學道。亦不畏賊。不畏負債。不畏恐怖。不畏貧窮。不得活故。而行學道。但厭生老病死。啼哭憂苦。或復欲得。大苦聚邊。
阿那律陀。汝等不以。如是心故。出家學道耶。
答曰。
如是。阿那律陀。若族姓子。以如是心。出家學道者。為知所由。得無量善法耶。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
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
阿那律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那律陀。若為欲所覆。惡法所纏者。不得捨樂。無上止息。彼心生增伺。瞋恚。睡眠。心生不樂。身生頻伸。多食心憂。彼比丘。便不能忍飢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不能忍。身遇諸疾。極為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不堪耐。
所以者何。以為欲所覆。惡法所纏。不得捨樂。無上止息故。若有離欲。非為惡法。之所纏者。必得捨樂。及無上止息。彼心不生。增伺。瞋恚。睡眠。心不生不樂。身不生頻伸。亦不多食。心不愁憂。彼比丘。便能忍飢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為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能堪耐。
所以者何。以非為欲所覆故。不為惡法。之所纏故。又得捨樂。無上止息故。
世尊問曰。
阿那律陀。如來以何義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耶。
阿那律陀。白世尊曰。
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
阿那律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那律陀。諸漏穢污。為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如來非不盡。非不知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
阿那律陀。如來但因此身故。因六處故。因壽命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
阿那律陀。如來以此義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
世尊問曰。
阿那律陀。如來以何義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耶。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
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
阿那律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那律陀。如來非為。未得欲得。未獲欲獲。未證欲證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
阿那律陀。如來但以二義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
一者。為自現法樂居故。二者。為慈愍後生人故。
或有後生人。效如來。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
阿那律陀。如來以此義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
世尊問曰。
阿那律陀。如來以何義故。弟子命終。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
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
阿那律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那律陀。如來非為。趣為人說。亦不欺誑人。亦不欲得。人歡樂故。弟子命終。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阿那律陀。如來但為。清信族姓男。族姓女。極信極愛。極生喜悅。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故。弟子命終。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若比丘。聞某尊者。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得究竟智。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或自見彼尊者。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聞某尊者。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五下分結已盡。生於彼間。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或自見彼尊者。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慧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聞某尊者。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尊者。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復次。比丘聞某尊者。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尊者。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若比丘尼。聞某比丘尼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得究竟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或自見。彼比丘尼。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尼。聞某比丘尼。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五下分結已盡。生於彼間。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生。或自見。彼比丘尼。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尼。聞某比丘尼。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比丘尼。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尼。聞某比丘尼。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比丘尼。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若優婆塞。聞某優婆塞。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五下分結已盡。生於彼間。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或自見。彼優婆塞。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塞。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優婆塞。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優婆塞。聞某優婆塞。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優婆塞。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塞。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彼優婆塞。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優婆塞。聞某優婆塞。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優婆塞。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塞。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優婆塞。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若優婆私。聞某優婆私。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五下分結已盡。生於彼間。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或自見彼優婆私。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私。有信。持戒。博聞。慧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優婆私。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復次。優婆私。聞某優婆私。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優婆私。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私。有信。持戒。博聞。慧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優婆私。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復次。優婆私聞。某優婆私。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趣。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優婆私。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私。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優婆私。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如來以此義故。弟子命終。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佛說如是。尊者阿那律陀。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娑雞帝三族姓子經第六竟。
中阿含經卷第十八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天經第二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枝提瘦。在水渚林中。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本未得。覺無上正真道時。而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也。然我未與彼天。共同集會。未相慰勞。未有所論說。未有所答對。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也。然我不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也。然我不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也。然我不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也。然我不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也。然我不知彼天。彼彼天中。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亦知彼天。彼彼天中。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亦知彼天。彼彼天中也。然我不知。彼天上。我曾生中。未曾生中。
我復作是念。
我寧可得。生其光明。因其光明。而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亦知彼天。彼彼天中。亦知彼天上。我曾生中。未曾生中。如是我智見。極大明淨。
我為智見。極明淨故。便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我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即得光明。便見形色。及與彼天。共同集會。共相慰勞。有所論說。有所答對。亦知彼天。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亦知彼天。如是食。如是受苦樂。亦知彼天。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命盡。亦知彼天。作如是如是業已。死此生彼。亦知彼天。彼彼天中。亦知彼天上。我曾生中。未曾生中也。
若我不正知。得此八行者。便不可一向說得。亦不知我得。覺無上正真之道。我亦於此世間。諸天。魔。梵。沙門。梵志。不能出過其上。我亦不得解脫。種種解脫。我亦未離諸顛倒。未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若我正知。得此八行者。便可一向說得。亦知我得。覺無上正真之道。我亦於此世間。諸天。魔。梵。沙門。梵志。出過其上。我亦得解脫。種種解脫。我心已離諸顛倒。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天經第二竟。
八念經第三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婆奇瘦。在鼉山怖林。鹿野園中。
爾時尊者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渚林中。
彼時。尊者阿那律陀。在安靜處。燕坐思惟。心作是念。
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於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尊者阿那律陀。心中所念。所思。所行。世尊知已。即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猶若力士。屈申臂頃。如是世尊。從婆奇瘦鼉。山怖林。鹿野園中。忽沒不現。住枝提瘦。水渚林中。尊者阿那律陀前。
是時世尊。便從定覺。歎尊者阿那律陀曰。
善哉善哉。阿那律陀。謂汝在安靜處。燕坐思惟。心作是念。
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阿那律陀。汝從如來。更受第八。大人之念。受已。便思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此大人八念者。汝必能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王王臣。有好緘簏。盛滿種種衣。中前欲著。便取著之。中時。中後。若欲著衣。便取著之。隨意自在。
阿那律陀。汝亦如是。得糞掃衣。為第一服。汝心無欲。行此住止行。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王王臣。有好廚宰。種種淨妙甘美餚饍。
阿那律陀。汝亦如是。常行乞食。為第一饌。汝心無欲。行此住止行。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王王臣。有好屋舍。或樓閣宮殿。
阿那律陀。汝亦如是。依樹下止。為第一舍。汝心無欲。行此住止行。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王王臣。有好床座。敷以氍氀。毾𣰆。覆以錦綺。羅縠。有襯體被。兩頭安枕。加陵伽波惒邏。波遮悉哆羅那。
阿那律陀。汝亦如是。草座葉座。為第一座。汝心無欲。行此住止行。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如是汝若遊東方。必得安樂。無眾苦患。若遊南方。西方。北方者。必得安樂。無眾苦患。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我尚不說汝。諸善法住。況說衰退。但當晝夜。增長善法。而不衰退。
阿那律陀。若汝成就。大人八念。而復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者。汝於二果。必得其一。或於現世。得究竟智。或復有餘。得阿那含。
阿那律陀。汝當成就。此大人八念。亦應得此。四增上心。現法樂居。易不難得已。然後於枝提瘦。水渚林中。受夏坐也。
爾時世尊。為尊者阿那律陀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為彼說法。勸發渴仰。成就歡喜已。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猶若力士。屈申臂頃。如是世尊。從枝提瘦。水渚林中。忽沒不見。住婆奇瘦。鼉山怖林。鹿野園中。
彼時尊者阿難。執拂侍佛。
於是世尊。便從定覺。迴顧告曰。
阿難。若有比丘。遊鼉山怖林。鹿野園中者。令彼一切。皆集講堂。集講堂已。還來白我。
尊者阿難。受佛教已。稽首禮足。即行宣勅。
諸有比丘。遊鼉山怖林。鹿野園中者。令彼一切。皆集講堂。
集講堂已。還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曰。
世尊。諸有比丘。遊鼉山怖林。鹿野園中者。已令一切。皆集講堂。唯願世尊。自當知時。
於是世尊。將尊者阿難。往詣講堂。於比丘眾前。敷座而坐。
坐已。告曰。
諸比丘。我今為汝說。大人八念。汝等諦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言。
大人八念者。謂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
云何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謂比丘。得無欲。自知得無欲。不令他人。知我無欲。得知足。得遠離。得精勤。得正念。得定意。得智慧。得不戲。自知得不戲。不欲令他。知我無欲。
是謂道從無欲。非有欲得。
云何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謂比丘。行知足。衣取覆形。食取充軀。
是謂道從知足。非無厭得。
云何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謂比丘。行遠離。成就二遠離。身及心。俱遠離。
是謂道從遠離。非樂聚會。非住聚會。非合聚會得。
云何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謂比丘。常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為諸善本。不捨方便。
是謂道從精勤。非懈怠得。
云何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謂比丘。觀內身如身。觀內覺。心。法如法。
是謂道從正念。非邪念得。
云何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謂比丘。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
是謂道從定意。非亂意得。
云何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謂比丘。修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是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
是謂道從智慧。非愚癡得。
云何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
謂比丘。意常滅戲。樂住無餘涅槃。心恒樂住。歡喜意解。
是謂道從不戲。樂不戲。行不戲。非戲。非樂戲。非行戲得。
諸比丘。阿那律陀比丘。成就此大人八念已。然後枝提瘦。水渚林中。受夏坐也。我以此教。彼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彼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已。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是時。尊者阿那律陀。得阿羅呵。心正解脫。得長老上尊。則於爾時。而說頌曰。
遙知我思念。
無上世間師。
正身心入定。
乘虛忽來到。
如我心所念。
為說而復過。
諸佛樂不戲。
遠離一切戲。
既從彼知法。
樂住正法中。
逮得三昧達。
佛法作已辦。
我不樂於死。
亦不願於生。
隨時任所適。
立正念正智。
鞞耶離竹林。
我壽在彼盡。
當在竹林下。
無餘般涅槃。
佛說如是。尊者阿那律陀。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八念經第三竟。
淨不動道經第四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樓瘦。在劒磨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欲者無常。虛偽。妄言。是妄言法。則是幻化。欺誑。愚癡。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則是魔餌。因此令心。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鬪諍等。謂聖弟子學時。為作障礙。
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世尊所說。欲者無常。虛偽。妄言。是妄言法。則是幻化。欺誑。愚癡。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則是魔餌。因此令心。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鬪諍等。謂聖弟子學時。為作障礙。
彼作是念。
我可得大心。成就遊。掩伏世間。攝持其心。若我得大心。成就遊。掩伏世間。攝持其心者。如是心。便不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鬪諍等。謂聖弟子學時。為作障礙。
彼以是行。以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一。說淨不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有色者。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四大者。是無常法。是苦。是滅。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二。說淨不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彼於爾時。必得不動想。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三。說淨不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及不動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彼於爾時。得無所有處想。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一。說淨無所有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此世空。空於神。神所有。空有常。空有恒。空長存。空不變易。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無所有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無所有處。是謂第二。說淨無所有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我非為他。而有所為。亦非自為。而有所為。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無所有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無所有處。是謂第三。說淨無所有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及不動想。無所有處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彼於爾時。而得無想。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無想。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無想處。是謂說淨無想道。
是時尊者阿難。執拂侍佛。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若有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
世尊。比丘行如是。彼為盡。得般涅槃耶。
世尊告曰。
阿難。此事不定。或有得者。或有不得。
尊者阿難白曰。
世尊。比丘云何行。不得般涅槃。
世尊告曰。
阿難。若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
阿難。若比丘。樂彼捨。著彼捨。住彼捨者。
阿難。比丘行如是。必不得般涅槃。
尊者阿難白曰。
世尊。比丘若有所受。不得般涅槃耶。
世尊告曰。
阿難。若比丘有所受者。彼必不得。般涅槃也。
尊者阿難白曰。
世尊。彼比丘。為何所受。
世尊告曰。
阿難。行中有餘。謂有想。無想處。於有中第一。彼比丘受。
尊者阿難白曰。
世尊。彼比丘。受餘行耶。
世尊告曰。
阿難。如是比丘。受餘行也。
尊者阿難白曰。
世尊。比丘云何行。必得般涅槃。
世尊告曰。
阿難。若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
阿難。若比丘。不樂彼捨。不著彼捨。不住彼捨者。
阿難。比丘行如是。必得般涅槃。
尊者阿難白曰。
世尊。比丘若無所受。必得般涅槃耶。
世尊告曰。
阿難。若比丘。無所受。必得般涅槃。
爾時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已說。淨不動道。已說淨無所有處道。已說淨無想道。已說無餘涅槃。
世尊。云何聖解脫耶。
世尊告曰。
阿難。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及不動想。無所有處想。無想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是謂自己有。若自己有者。是生。是老。是病。是死。
阿難。若有此法。一切盡滅。無餘不復有者。彼則無生。無老。病。死。聖如是觀。若有者。必是解脫法。若有無餘涅槃者。是名甘露。彼如是觀。如是見。必得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阿難。我今為汝。已說淨不動道。已說淨無所有處道。已說淨無想道。已說無餘涅槃。已說聖解脫。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者。我今已作。汝等當復自作。至無事處。至林樹下。空安靜處。燕坐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進。莫令後悔。此是我之教勅。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淨不動道經第四竟。
郁伽支羅經第五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郁伽支羅。在恒水池岸。
爾時一比丘。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白曰。
世尊。唯願為我。善略說法。從法世尊聞已。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世尊告曰。
比丘。當如是學。令心得住。在內不動。無量善修。復觀內身如身。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外身如身。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內外身如身。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
比丘。如此之定。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寤時。眠寤時。亦當修習。
復次。亦當修習。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極善修者。
比丘。當復更修。觀內覺如覺。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外覺如覺。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內外覺如覺。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
比丘。如此之定。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寤時。眠寤時。亦當修習。
復次。亦當修習。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極善修者。
比丘。當復更修。觀內心如心。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外心如心。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內外心如心。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
比丘。如此之定。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寤時。眠寤時。亦當修習。
復次。亦當修習。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極善修者。
比丘。當復更修。觀內法如法。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外法如法。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內外法如法。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
比丘。如此之定。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寤時。眠寤時。亦當修習。
復次。亦當修習。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極善修者。
比丘。心當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比丘。若汝修習此定。極善修者。若遊東方。必得安樂。無眾苦患。若遊南方。西方。北方者。必得安樂。無眾苦患。
比丘。若汝修習此定。極善修者。我尚不說。汝諸善法住。況說衰退。但當晝夜。增長善法。而不衰退。
比丘。若汝修習此定。極善修者。汝於二果。必得其一。或於現世。得究竟智。或復有餘。得阿那含。
於是彼比丘。聞佛所說。善受善持。即從坐起。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受持佛教。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彼尊者。知法已至。得阿羅訶。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郁伽支羅經第五竟。
娑雞帝三族姓子經第六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娑雞帝。在青林中。
爾時娑雞帝。有三族姓子。尊者阿那律陀。尊者難提。尊者金毘羅。並皆年少。新出家學。共來入此。正法不久。
爾時世尊。問諸比丘。
此三族姓子。並皆年少。新出家學。共來入此。正法不久。此三族姓子。頗樂於此。正法律中。行梵行耶。
時諸比丘。嘿然不答。
世尊復再三。問諸比丘。
此三族姓子。並皆年少。新出家學。共來入此。正法不久。此三族姓子。頗樂於此。正法律中。行梵行耶。
時諸比丘。亦復再三。嘿然不答。
於是世尊。自問三族姓子。告尊者阿那律陀。
汝等三族姓子。並皆年少。新出家學。共來入此。正法不久。
阿那律陀。汝等頗樂。此正法律中。行梵行耶。
尊者阿那律陀白曰。
世尊。如是。我等樂此正法。修行梵行。
世尊問曰。
阿那律陀。汝等小時。年幼童子。清淨黑髮。身體盛壯。樂於遊戲。樂數澡浴。嚴愛其身。於後親親。及其父母。皆相愛戀。悲泣啼哭。不欲令汝。出家學道。汝等故能。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
阿那律陀。汝等不畏王。而行學道。亦不畏賊。不畏負債。不畏恐怖。不畏貧窮。不得活故。而行學道。但厭生老病死。啼哭憂苦。或復欲得。大苦聚邊。
阿那律陀。汝等不以。如是心故。出家學道耶。
答曰。
如是。阿那律陀。若族姓子。以如是心。出家學道者。為知所由。得無量善法耶。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
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
阿那律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那律陀。若為欲所覆。惡法所纏者。不得捨樂。無上止息。彼心生增伺。瞋恚。睡眠。心生不樂。身生頻伸。多食心憂。彼比丘。便不能忍飢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不能忍。身遇諸疾。極為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不堪耐。
所以者何。以為欲所覆。惡法所纏。不得捨樂。無上止息故。若有離欲。非為惡法。之所纏者。必得捨樂。及無上止息。彼心不生。增伺。瞋恚。睡眠。心不生不樂。身不生頻伸。亦不多食。心不愁憂。彼比丘。便能忍飢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為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能堪耐。
所以者何。以非為欲所覆故。不為惡法。之所纏故。又得捨樂。無上止息故。
世尊問曰。
阿那律陀。如來以何義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耶。
阿那律陀。白世尊曰。
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
阿那律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那律陀。諸漏穢污。為當來有本。煩熱苦報。生老病死因。如來非不盡。非不知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
阿那律陀。如來但因此身故。因六處故。因壽命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
阿那律陀。如來以此義故。或有所除。或有所用。或有所堪。或有所止。或有所吐。
世尊問曰。
阿那律陀。如來以何義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耶。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
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
阿那律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那律陀。如來非為。未得欲得。未獲欲獲。未證欲證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
阿那律陀。如來但以二義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
一者。為自現法樂居故。二者。為慈愍後生人故。
或有後生人。效如來。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
阿那律陀。如來以此義故。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樂居高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
世尊問曰。
阿那律陀。如來以何義故。弟子命終。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尊者阿那律陀。白世尊曰。
世尊為法本。世尊為法主。法由世尊。唯願說之。我等聞已。得廣知義。
佛便告曰。
阿那律陀。汝等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分別其義。
阿那律陀等。受教而聽。
世尊告曰。
阿那律陀。如來非為。趣為人說。亦不欺誑人。亦不欲得。人歡樂故。弟子命終。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阿那律陀。如來但為。清信族姓男。族姓女。極信極愛。極生喜悅。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故。弟子命終。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若比丘。聞某尊者。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得究竟智。
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或自見彼尊者。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聞某尊者。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五下分結已盡。生於彼間。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或自見彼尊者。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慧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聞某尊者。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尊者。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復次。比丘聞某尊者。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尊者。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尊者。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尊者。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若比丘尼。聞某比丘尼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得究竟智。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或自見。彼比丘尼。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尼。聞某比丘尼。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五下分結已盡。生於彼間。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生。或自見。彼比丘尼。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尼。聞某比丘尼。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比丘尼。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比丘尼。聞某比丘尼。於某處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比丘尼。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比丘尼。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比丘尼。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比丘尼。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若優婆塞。聞某優婆塞。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五下分結已盡。生於彼間。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或自見。彼優婆塞。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塞。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優婆塞。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優婆塞。聞某優婆塞。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優婆塞。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塞。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彼優婆塞。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復次。優婆塞。聞某優婆塞。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優婆塞。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塞。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塞。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優婆塞。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若優婆私。聞某優婆私。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五下分結已盡。生於彼間。而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或自見彼優婆私。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私。有信。持戒。博聞。慧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優婆私。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復次。優婆私。聞某優婆私。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婬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優婆私。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私。有信。持戒。博聞。慧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優婆私。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
復次。優婆私聞。某優婆私。於某村命終。彼為佛所記。三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趣。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而得苦際。或自見。彼優婆私。或復從他。數數聞之。彼優婆私。如是有信。如是持戒。如是博聞。如是惠施。如是智慧。其人聞已。憶彼優婆私。有信。持戒。博聞。惠施。智慧。聞此正法律已。或心願效。如是如是。
阿那律陀。如是優婆私。必得差降。安樂住止。
阿那律陀。如來以此義故。弟子命終。記說某生某處。某生某處。
佛說如是。尊者阿那律陀。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娑雞帝三族姓子經第六竟。
中阿含經卷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