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七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三十六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知諸天眾。心生厭離。復為現化。令增厭離。化作天眾。於華葉中。遊戲歌舞。諸實天眾。本未曾見。如是天眾。遊戲受樂。有無量種。無量差別。為實天眾。得離慢故。

時實天眾。聞諸化天。歌樂音聲。心生羞恥。止不歌舞。不能遊戲。不受欲樂。一心正住。觀化天眾。見化天眾。作無量種。歌舞戲笑。無量差別。無量可愛。更無相似。可以譬喻。

時諸化天。蓮華葉中。歌舞遊戲。種種受樂。爾時天王。牟修樓陀。見實天眾心離憍慢。善調伏已。復於蓮華葉中。化天歌舞。有一華葉。滿中化天。忽然墜落。墮大池中。或有深沒。更不復出。或有涌出。在於水上。或如死屍。浮在水上。

或有相抱。二俱沈沒。皆唱是言。

救我救我。

迭互相喚。或有相抱。發聲大叫。或有相抱。而便沈沒。諸實天眾。在大池岸。觀諸化天。見化天眾。退沒亂壞。極生怖畏。極大愁惱。

爾時池中。一蓮花葉。既墮落已。復有一蓮華葉。化天滿中。而復墜落。墮大池中。或有沈沒。或有少力。浮在水上。發聲大叫。或有沈沒。不知所在。或有死已。沒於水下。或有死已。浮在水上。猶如船栰。或有叫喚。或共天女。相抱大叫。或為天女。兩手急抱。而沒水中。猶如人間。在惡水中。船栰壞時。人皆沈沒。此化天眾。住花葉中。與葉俱墜。清淨水中。沒在大池。亦復如是。

爾時復有。一蓮華葉。化天滿中。而復墜落。墮大池中。如石墮水。不復更出。

爾時復有。一蓮華葉。多有化天。住在其中。而復墜落。墮大池中。迭共相抱。皆大叫喚。或沒半身。久時叫喚。然後盡沒。如是百百千千。有無量種。安詳徐墮。大池水中。猶如沈石。令實天眾。皆悉見之。無量天眾。沒已不出。

爾時復有。一蓮華葉。滿中化天。臨欲墮落。發聲大叫。如大山崩。或如地動。或如大海。潮波之聲。化天墮時。出大音聲。亦復如是。

時實天眾。在彼岸上。聞化天眾。如是音聲。見如是等。諸衰惱事。皆生厭離。心大恐怖。周匝遶池。觀此化天。心極厭離。

共相謂言。

如此之事。本所未見。

有如是等。一切天眾。極大衰惱。昔所未聞。昔所未見。此大怖畏。

作是語已。或有思惟。極生厭離。

爾時復有。一蓮華葉。滿中天女。而復墜落。墮大池中。驚怖求哀。唱如是言。

救我救我。

復相謂言。

若天放逸。則得如是。衰惱殃禍。墜落退沒。

互相告已。時諸實天。心得調伏。皆生厭離。不行放逸。心得隨順。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見實天眾。心調伏已。為利益他。自隱其身。入蓮花臺。共諸調伏。不放逸天。入蓮華臺。令實天眾。不見天王。王及天眾。第一善心。為利天眾。皆共入於。蓮花臺中。

餘實天眾。不見其身。觀諸實天。作如是念。

彼天云何。為調伏不。為離慢不。

爾時天王。知諸天眾。心善調伏。乃至心中。不念放逸。皆生怖畏。

今正是時。應為說法。而攝取之。

知此事已。於大池中。大蓮華內。復作變化。令生怖畏。化作蓮華。有無量葉。及諸化天。在蓮華葉。墜於大池。墮於水時。出無量種。怖畏之聲。而復化作。無量天眾。死屍狼藉。

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心自思惟。

如是天眾。極大怖畏。或當馳走。奔於餘地。

即復化現。令其不去。唯觀化天。轉轉復生。大厭離心。如是一切。種種化現。皆悉作已。與其天眾。入花臺中。復更觀察。遍觀察已。第一悲心。為利天眾。出蓮花臺。共諸天眾。出華臺已。即攝神力。化事皆滅。

安慰天眾。作如是言。

若天放逸。一切皆當。得此衰惱。一切怖畏。放逸為本。不放逸天。則不怖畏。不得衰惱。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愚癡樂放逸。
常受諸苦惱。
若離放逸者。
則得常安樂。

一切諸苦樹。
放逸為根本。
是故欲離苦。
應當捨放逸。

爾時實天。見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心皆安隱。歡喜馳趣。夜摩天王。共相謂言。

我今得主。夜摩天王。今者坐於。大蓮華臺。天眾圍遶。能救護我。能攝受我。

如是各各。共籌量已。一切皆走。向大蓮華。上蓮花臺。牟修樓陀。天王住處。師子之座。與蓮華臺。二俱同色。夜摩天王。共餘天眾。住華臺中。

天眾到已。白天王言。

誰令天眾。如是破壞。如是衰惱。如是墜墮。沈沒水中。唱聲叫喚。誰能如是。與諸天眾。種種苦惱。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告天眾曰。

此放逸過。一切眾生。必定皆有。汝等天眾。皆悉未知。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一切諸眾生。
皆悉不能破。
一切諸業行。
無有能勝者。

能令諸世間。
一切皆失壞。
以有如是力。
是故名為死。

彼能壞世間。
能破陰界入。
死王從此世。
將至未來世。

無力能抵捍。
無有能救者。
唯有法能救。
是故法名救。

命速不久停。
壯色亦如是。
死來甚迅速。
不應生放逸。

一切眾生樂。
皆為無常壞。
命為死所滅。
不應樂放逸。

若善業盡時。
必至三惡趣。
既知如是過。
不應樂放逸。

世間屬無常。
皆有三毒刺。
有生故有死。
不應樂放逸。

死能破壞命。
老能令衰變。
病能壞安隱。
不應樂放逸。

業繩縛眾生。
心依繩閣道。
流轉三有中。
不應樂放逸。

樂者必受苦。
苦者苦轉勝。
公夫為妻子。
不應樂放逸。

母亦為妻室。
妻亦為怨家。
此等輪轉行。
不應樂放逸。

於園林山谷。
天女眾圍遶。
世間皆當盡。
不應樂放逸。

一切天受樂。
皆當歸破壞。
虛妄不可信。
不應樂放逸。

有生皆是苦。
是老死之器。
決定必當得。
不應樂放逸。

諸根難調伏。
無有能調者。
一切樂皆盡。
不應樂放逸。

少年必當老。
諸欲猶如夢。
是故有智者。
不應樂放逸。

猶如芭蕉葉。
如電不久住。
一切皆破壞。
不應樂放逸。

諸根難調伏。
樂著諸境界。
唯有智慧者。
能住自境界。

如是天王。牟修樓陀。以諸天眾。心得厭離。為利益他。說如是偈。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為天眾。說放逸過。作如是言。

汝等天眾。云何沒在。放逸闇中。不見大惡。不見大畏。汝等皆見。如是等天。以放逸故。皆悉破壞。歸於死滅。無能救者。

彼諸天眾。一切樂具。皆悉勝汝。色量形貌。富樂光明。天女歌詠。舞戲皆勝。汝等現見。彼諸天眾。以放逸故。一切磨滅。

汝等天眾。皆應思惟。遠離放逸。一切世間。惡龍池中。放逸池中。境界惡龍。最為大惡。諸風火惡中。放逸之火。與憶念風。最為甚惡。一切闇聚。無量時集。無始來集。放逸闇聚。最為闇冥。一切求便。諸惡怨中。放逸大怨。求境界便。最為大惡。諸利刀中。放逸利刀。最為傷害。墮惡道刀。一切大惡。毒蛇之中。放逸毒蛇。貪欲之毒。能殺一切。愚癡眾生。

毒中最惡。一切怨家。詐親善中。放逸怨家。詐現親善。最為大惡。以起一切。親故愛故。一切杻械枷鎖。及以繩索。繫縛之中。放逸繫縛。最為堅固。過堅難故。

一切曠野。無水無樹。無果無蔭。無量眾生。於中遭苦。諸曠野中。放逸曠野。最為大惡。以離樂水。離善人樹。離持戒蔭。能與世間。一切眾生。無量苦惱。一切不實。虛妄見中。妄見為實。如旋火輪。乾闥婆城。鹿愛炎中。放逸虛妄。最為不實。境界樂動。不停不住。無有如實。唯虛妄見。如旋火輪。乾闥婆城。鹿愛炎中。放逸最為。虛妄不實。一切嶮岸。顛墜之中。放逸嶮岸。最為可畏。必定當墮。大惡道故。

汝等天眾。當知如是。一切五道。所攝眾生。以放逸故。三趣眾生。行惡業故。墮大惡道。是故一切。畏苦惱者。應當勤心。捨離放逸。此放逸者。一切苦本。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為諸天眾。以偈頌曰。

不放逸得脫。
放逸常受苦。
放逸不放逸。
已略說其相。

如是天王。牟修樓陀。調伏諸天。為說正道。

時諸天眾。一心諦聽。心調伏故。折伏諸根。諸根寂靜。夜摩天王。牟修樓陀。於蓮花臺。坐師子座。

時諸天眾。白天王言。

願為我說。畢竟利益。畢竟安樂。令我得此。畢竟利益。畢竟安樂。我云何行。

爾時天王。告諸天曰。

有佛世尊。具一切智。解脫之師。一切諸過。皆悉解脫。一切功德。皆悉具足。於一切眾生中。最為殊勝。若能歸依。則能斷除。汝等苦惱。佛無放逸。汝當歸依。能救汝等。無量無邊。生死怖畏。

爾時天眾。聞天王教。一切胡跪。及諸天女。生敬重心。攝伏諸根。於佛世尊。生敬重心。合掌頂禮。受三歸依。一切天眾。以誠實心。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以善淨心。毀呰放逸。誠心悔過。以見化天。有無量種。衰惱滅壞。不能堪忍。無量苦惱。

爾時天主。牟修樓陀。見諸天眾。心生厭離。復為化現。無量神通。於須臾間。能示一身。以為千身。於千身中。現百千身。於須臾間。於一形相。現於無量。種種形相。於須臾間。飛昇虛空。種種妙寶。嚴飾其身。種種形服。

於須臾間。沒於水中。現一千頭。種種寶冠。種種寶印。莊嚴其臂。其身光明。勝於千日。於須臾間。化作大山。園林具足。在園林中。一切天眾。之所圍遶。天眾皆見。或見在於。大蓮華中。無量百千。光明天女。之所圍遶。是諸天女。身出光明。時實天眾。皆不能觀。天王之身。及天女眾。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現神通。為令天眾。離放逸故。從其口中。出於百千。諸天大眾。或有坐於。七寶宮殿。種種妙寶。光明之身。種種容服。共諸天女。莊嚴端正。詠天歌音。以為圍遶。一切皆從。牟修樓陀。天王口出。或有坐於。蓮花之中。如蜂歌音。飲於天酒。香味相應。共諸天女。或百或千。以天衣鬘。而為莊嚴。身出光明。皆從天王。口中而出。

時牟修樓陀。復現神通。從口而出。或有天眾。乘七寶鳥。遊戲歌詠。五樂音聲。共諸天女。歡娛受樂。從於天王。口中而出。天之莊嚴。不得為比。光明功德。皆悉具足。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以神力。從其口中。化天踊出。坐於拘婆羅耶中。作天伎樂。出妙音聲。諸天女眾。之所圍遶。皆飲天酒。歌頌戲笑。共諸天女。或百或千。或億百千。不可喻色。殊勝天女。而為圍遶。種種遊戲。天園林中。遊行空中。而行道路。歌頌音聲。勝於實天。足一百倍。歌音色樂。種種功德。皆悉具足。令天眾聞。

時實天眾。未曾見此。希有之事。見已皆生。希有之心。或生歡喜。

或有生疑。作是思惟。

此天云何。從於天王。口中而出。甚為希有。

時實天眾。如是思惟。或共論說。不知云何。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現神通。從其口中。出化仙人。種種容貌。或有長髮。或作螺髻。或有身著。樹皮之衣。或有手中。執持澡瓶。或著天衣。華鬘莊嚴。或著黑色。鹿皮之衣。

有如是等。種種色貌。諸大仙人。從口中出。或百或千。

出已住於。虛空之中。而說偈言。

一切眾生心。
如幻法不住。
一切必歸死。
有中莫放逸。

一切可愛中。
愛心轉增長。
終必歸破壞。
有中莫放逸。

有中更無處。
有生而不滅。
一切樂皆畏。
有中莫放逸。

一切所見中。
謂五欲可愛。
一切皆如夢。
有中莫放逸。

喜愛難調伏。
常為眾生怨。
速將入地獄。
有中莫放逸。

雖數受欲樂。
得已而復失。
必當皆壞滅。
有中莫放逸。

初中後不善。
能壞於世間。
業鎖所繫縛。
猶如鉤釣魚。

雖種種方便。
欲斷於業鎖。
一切天非天。
不能斷業鎖。

生死鎖極長。
首尾不可見。
是愛甚堅牢。
以縛愚癡人。

我及餘天眾。
若人阿修羅。
一切皆無常。
癡盲不能見。

業身遍一切。
常流轉諸有。
一切愛縛心。
智慧乃能斷。

從於愛水中。
生於五鑽燧。
覺觀風力故。
為時火所燒。

愚癡無智慧。
貪苦中妄樂。
迷故顛倒取。
流轉五道中。

喜樂於妻子。
及種種富樂。
常保此妄樂。
為死王將去。

如虎狼殺鹿。
害之不疲厭。
死王大勢力。
殺害亦如是。

一切諸有中。
無量多種苦。
為癡所迷惑。
而心不疲惓。

若人依止惡。
不名自愛身。
既不自愛身。
世間更何愛。

如是天王。牟修樓陀。從口所出。變化仙人。為實天眾。除放逸故。說如此偈。畢竟利益。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復為利益。神通變化。從其胸中。示現踊出。大蓮花池。甚可愛樂。其池多有。鵝鴨鴛鴦。而為莊嚴。第一清淨。八功德水。其蓮華池。有百千億。七寶蓮華。以覆其上。其花香氣。滿百由旬。其蓮華臺。王在其上。種種妙寶。莊嚴天冠。種種光明。種種寶衣。莊嚴其身。種種寶印。莊嚴其臂。種種婇女。而為圍遶。坐師子座。其諸婇女。手執白拂。侍立左右。

復有諸人。讚歎王言。

勝妙增上。猶如帝釋。第二天王。有如是等。百千化王。

夜摩天王。以憐愍心。利益他故。為令一切。諸實天眾。離放逸故。化作帝釋。轉輪聖王。及餘無量。百千諸王。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為利益故。復示變化。從其臍中。出大蓮華。廣百由旬。百千億葉。七寶蓮華。種種寶葉。多有眾蜂。出歌詠音。聞者心悅。見之愛樂。

夜摩天王。從其臍中。所化蓮華。其蓮華莖。長五千由旬。毘琉璃莖。金剛間錯。青因陀寶。所共集成。而以莊嚴。勝天虹色。甚可愛樂。

大蓮華內。有諸化人。種種衣服。莊嚴其身。第一勝樂。執犁耕地。而說偈言。

一切犁地者。
心皆希望果。
癡心希利故。
不覺當有死。

愚者希利心。
念念常增長。
而不覺諸行。
念念歸滅盡。

老罰時欲至。
能令少壯盡。
病苦若來至。
能壞於安隱。

此三種惡罰。
破壞天非天。
速來時欲至。
愚者不覺知。

天龍阿修羅。
揵闥緊那羅。
羅剎毘舍闍。
皆為老死壞。

能令貪愛者。
捨離於親里。
癡愛相繫縛。
輪轉於諸有。

子孫及子孫。
如是種子等。
人為愛所誑。
一切皆當失。

如是化人。為利益他。說如此偈。時實天眾。聞是偈已。心念思惟。於境界中。不多愛樂。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為利天眾。復作現化。於其一切。身分之中。種種莊嚴。種種容貌。種種寶冠。無量種色。無量種形。無量種相。天乾闥婆。若人若龍。阿修羅等。各以自法。衣服莊嚴。從天王身。毛孔中出。各如本色。如其形相。如其自法。自共婇女。歌舞嬉笑。娛樂受樂。天王受樂。與人相似。富樂歡悅。自相愛樂。歌舞嬉笑。歡娛受樂。

復有諸龍。種種莊嚴。或有一頭。或有二頭。乃至七頭。有種種色。種種形相。勝妙寶冠。莊嚴其首。種種音聲。歌詠遊戲。生歡喜心。娛樂受樂。如是勇健。羅睺阿修羅等。皆盡化出。

天帝釋樂。減夜摩天。共諸婇女。圍遶供養。第一莊嚴。阿修羅女。圍遶供養。五樂音聲。聞之可愛。阿修羅王。住在宮殿。從於天王。牟修樓陀。身分而出。受第一樂。

又復化現。欝單曰人。住雲鬘等。十大山中。富樂自在。少減第二。三十三天。園林花池。多有種種。諸飲食河。種種歌舞。遊戲受樂。從於天王。牟修樓陀。身中而出。

復化瞿耶尼人。自樂成就。歡喜遊戲。亦復如是。

時實天眾。見如是等。無量種類。無量差別。

夜摩天王。成就如是。第一神通。為除放逸。勝利益故。作如是化。非不利益。令放逸天。現見無常。心則柔軟。是故示化。種種具足。先示欲味。後示其過。令其厭欲。以是因緣。夜摩天王。為實天眾。示化欲味。受種種樂。歌舞遊戲。衣服莊嚴。飲食婇女。親近供養。五根受樂。如心所念。具足皆得。是名欲味。

云何欲過。

若得欲已。心生愛樂。求之不得。共他而有。非獨屬己。愛別離苦。無量種苦。為強力者。之所侵奪。

復有五種。強力所奪。所謂王賊。水火怨家。

復有餘苦。常為怨侵。常畏他奪。守護怖畏。或心憂愁。死生貪樂。身心常苦。如是欲過。終至於死。有無量種。衰惱諸苦。愚癡之人。於此欲過。衰惱苦中。不生厭離。

復有欲過。有何等過。

為欲因緣。母子鬪諍。住不同處。一切皆由。欲因緣故。若兄弟鬪諍。互相憎嫉。若打若縛。一切皆由。欲因緣故。是為欲過。若王者共諍。無量國土。互相攻伐。互相打縛。若殺若害。加種種苦。一切皆由。欲因緣故。是為欲過。是故當知。皆由於欲。繫縛一切。在於生死。

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為實天眾。化作如是。無量差別。人中欲過。王者共諍。無量方便。及以餘人。以欲因緣。入於海中。若共鬪諍。若繫若縛。憂悲苦惱。怖畏鬪諍。不饒益事。一切皆由。欲因緣故。一切人中。皆因欲過。不得安隱。

云何天中。因於欲過。

所謂諸天。共阿修羅。鬪戰相壞。一切皆由。欲因緣故。若阿修羅。共天鬪諍。亦復如是。由欲因緣。有如是等。是為欲過。以此因緣。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為實天眾。除放逸故。示如是化。

若諸龍等。共龍鬪諍。國土失壞。震雷放雹。一切皆由。欲因緣故。若諸畜生。互共鬪諍。殺縛捕得。一切皆由。欲因緣故。是名欲過。於鬼神中。以食因緣。或欲因緣。互相撲打。以刀相斫。一切皆由。欲因緣故。是為欲過。以此因緣。夜摩天王。為實天眾。除放逸故。示如是化。

於地獄中。互相燒打。互相殺害。受諸苦惱。於人中時。由欲因緣。造作惡業。鬪諍憎嫉。以其念本。女色因緣。共相憎嫉。以是惡業。墮地獄中。身體裂壞。如是地獄。皆由欲過。以此因緣。夜摩天王。為實天眾。捨離欲故。示如是化。遍於五道。示欲過患。令厭生死。示於人中。所有欲味。一切皆失。

夜摩天王。為示天眾。欲味欲過。化作蓮花。百葉墮落。破壞磨滅。復廣示現。天人之過。既示過已。復示出離。解脫種子。利益安樂。諸天眾故。

夜摩天王。復為饒益。諸天眾故。示於欲過。

何以故。聞異欲過。則於生死。生厭離心。以異見故。

以此因緣。為諸天眾。復示欲過。若天若龍。阿修羅等。示欲味已。復示欲過。於退沒時。得諸衰惱。是諸天人。龍阿修羅。於一切處。受無量種。諸欲樂已。至於退時。隨諸天等。所應受者。皆悉示其。種種退法。所謂高山。嶮峻崖岸。有無量種。師子虎豹。野狐猪兔。牛驢象馬。駱駝猫牛。失收摩羅魚。摩伽羅魚。龜黿之屬。或有一頭。或有二頭。或復多頭。口中含土。手中執火。

復有遍身。煙焰俱起。或有雨火。或有放於。金剛惡雹。遍眾多處。其聲虓呴。甚可怖畏。如一百山。同時俱崩。無量種類。身色黤黮。頭如大山。色相可畏。舉身髦髮。焰火熾然。或有百臂。或有千臂。於其手中。或有執羂。或執刀杖。或執金剛。見者大怖。滿大山谷。如是等眾。從大山出。走趣化天。奮目大怒。眼赤如血。從其口中。出諸火焰。黃赤朱紫。無量種色。如黑雲中。電光亂起。

復化死王。閻羅伺命。色貌可畏。走向化天。手捉赤繩。及諸器仗。所執器仗。頭皆火然。發大惡聲。猶如震雷。其身熾然。滿十由旬。或有伺命。有一百眼。或四百眼。乃至千眼。眼皆焰出。青赤黃鴿。種種雜色。其火熾然。至於十里。種種相貌。一切眾生。之所怖畏。醜陋可惡。從化山中。虓呴而出。凸腹下垂。脇如山谷。頭如山峯。或有縮咽。入兩肩中。或有長髮。髮皆直竪。咽火焰起。或有長爪。火焰熾然。或有身毛。焰然火起。或有遍體。大火猛熾。如燒大山。皆從大力。化山中出。放金剛雹。

復有死王。閻羅伺命。其頭狀如。烏鷲鵄雕。野干狐狗。駱駝之面。遍身火熾。惡蟲覆身。以怖天眾。從於大黑。化山中出。一切疾走。猶如猛風。吹大黑雲。熾電俱起。走趣化天。

爾時死王。閻羅伺命。漸近化天。捉得化天。焰火鐵繩。返縛其手。縛已牽挽。

爾時化天。見餘化天。身被繫縛。極大怖畏。各各散走。

時死王使。尋逐捉之。舉置頭上。昇空而去。不復可見。過眼境界。虓呴之聲。甚可怖畏。或有伺命。捉得化天。以焰鐵繩。而繫其頸。入地而去。

復有死王。閻羅伺命。捉餘化天。擲著水中。訽㖑唱叫。㖑諸化天。其身不沒。住在水上。為諸化天。而說偈言。

愚癡憍慢心。
為放逸所使。
樂時既已過。
今當就死苦。

無量境界林。
惡毒滿其中。
愛牙甚廣大。
求善應捨離。

不作眾善業。
而常癡放逸。
死時既已到。
竟為何所作。

沒在愛水中。
不能度眾苦。
以沒生死故。
永無有安樂。

一切有生者。
死常隨其後。
云何愚癡人。
而樂放逸行。

難知不可遮。
常有大勢力。
是大力死軍。
世間不覺知。

非是鬪戰力。
無方能捨離。
眾生放逸故。
不覺死怨至。

死使有二種。
遍行於世間。
謂老病衰壞。
愚癡不覺知。

如是死王。閻羅王伺命。說此偈頌。呵責天眾。百返千返。加諸苦惱。

時實天眾。見衰惱已。得離一切。放逸之心。受三歸依。

時夜摩天王。知諸天眾。心已調伏。復示變化。令實天眾。心得厭離。是等化王。所著天冠。一切欲具。皆從天王。牟修樓陀。身中而出。共諸婇女。隨順供養。如前所說。上色具足。復為衰老。之所毀壞。髮白面皺。遍身脈現。柱杖而行。羸瘦憔悴。一切諸業。皆不能作。依他而行。為諸愚人。輕弄戲笑。上氣不樂。諸根變熟。一切力盡。眾所輕賤。行步數倒。死時將至。近池而行。身極羸瘦。依他扶侍。身色醜惡。

行於池側。未經幾時。身中多有。種種病起。所謂熱病。下痢欬瘶。盛氣噎病。脈腫疽瘡。癩病。垂近死地。身大穢惡。是大惡病。不可療治。死相已現。其王具嬰。如是諸病。得如是等。極大苦惱。然後命終。既死之後。膖脹臭爛。多有無量。百千種蟲。

時諸天眾。見此死屍。復有雕鷲。諸惡貪鳥。從山飛來。取諸死屍。而噉食之。或有取屍。騰空而去。

時諸天眾。見是事已。其心厭欲。一心正念。

爾時天王。為利天眾。復示神化。示於羅睺阿修羅王。勇健阿修羅王等。一切皆在。大海水下。至夜摩天。住天王所。去王不遠。住在一面。大聲叫呼。既叫呼已。顛墜墮地。尋即命終。如木如石。不動不覺。

諸阿修羅王。諸婇女等。見是事已。極生苦惱。皆悉圍遶。叫喚啼哭。於啼哭時。有鳥飛來。取諸死屍。猶如木石。眾鳥取之。不覺不動。阿修羅女。既啼哭已。一切皆死。復為雕鷲。烏鵄眾鳥。競共取之。從空而去。令諸天眾。不復見之。夜摩天王。為利天眾。示化如是。啼哭悲泣。

爾時夜摩天王。復化龍王。如前所說。復示無常。或有龍王。熱沙所燒。猶如焰火。如佉陀羅炭。入乾草聚。是諸龍王。熱沙所燒。亦復如是。

復有龍王。龍女圍遶。為金翅鳥。搏撮將去。諸龍女眾。發聲大叫。

復有龍王。為鋸所解。悲聲唱叫。怨心相斫。互相加害。如是化龍。為死將去。

時諸天眾。見是事已。心極厭離。

時夜摩天王。復化弗婆提人。瞿陀尼人。無量百千。皆悉衰惱。及諸女人。亦復如是。老極須臾。皆歸於死。既死之後。多生諸蟲。偃臥於地。甚可惡賤。

時實天眾。見此諸事。無量差別。大惡有過。見死苦已。皆生厭離。互相謂言。

此諸眾生。有苦而死。

此諸眾生。老病死盡。終竟不知。當詣何處。為誰將去。

一切資具。皆悉無常。一切諸樂。皆雜有過。

無常不住。敗壞之法。不可保信。

一切諸法。皆悉破壞。無有少樂。

如是實天。互共論說。皆生厭離。

時夜摩天王。知諸天眾。心生厭離。復化丈夫。自在離慢。決定上生。謂欝單曰人。少減天福。受第一樂。復化令作。老病身死。身既死已。無量百千。諸蟲噉食其屍。若有見者。皆生厭惡。猶如屎聚。夜摩天王。為利放逸。諸天眾故。示如是化。欝單曰人。

爾時天王。復作化示。令實天見。謂中陰有。無量有網。化中陰有。如眾生死。以業因緣。生於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之中。化中陰有。令諸天眾。皆得現見。無量種種。心行之業。有因緣生。無量百千。五道生死。為諸實天。得厭離故。

於大池中。示如是化。不可思議。希有之化。無等無比。令天現見。於池水中。具見一切五道。眾生以業。煩惱因緣力故。流轉而行。從一道死。復生一道。輪轉生死。無救無歸。無有伴侶。輪轉諸有。輪迴地獄。餓鬼畜生。及以人天。令實天眾。見於種種。生中陰有。見已驚怖。極生厭離。

復見夜摩諸天。中陰之身。見夜摩天。以業盡故。從天退墮。悔火所燒。貪放逸故。天身則滅。中陰身生。足上頭下。如印中陰。以惡業故。生地獄陰。

見生死業故。極大怖畏。共相謂言。

是業因緣。甚大戲弄。夜摩天眾。

時實天眾。見是事已。生厭離心。是名見地獄中陰。非生有陰。牟修樓陀。示如是化。

以何義故。不示生陰。以天心軟。不能堪忍。

若見生陰。不可譬喻。不可說苦。即失身命。是故示化。不示生陰。是名實天。觀夜摩天退。欲入地獄。中陰之身。

時夜摩天王。復以希有。神化中陰。示夜摩天。放逸過惡。之所傷害。以業盡故。欲墮餓鬼。足上頭下。如印相似。業繩所牽。隨所作業。如是成熟。

時實天眾。復見如是。第二中陰。復次第三。見化中陰。如夜摩天。復為放逸。之所傷害。業盡還退。惡業所縛。欲墮畜生。足上頭下。如是中陰。如印所印。生畜生中。無量種類。相似中陰。是名第三道。中陰有相。

見之怖畏。復生厭離。驚愕惶怖。互相觀視。以偈頌曰。

微細難解知。
遍行一切處。
是業使眾生。
流轉於諸趣。

若人謗賢聖。
好行邪見業。
不信於業果。
死則入地獄。

若人內懷惡。
以法諂誑人。
世間所不愛。
死則入地獄。

若人著欲樂。
常行於惡業。
以樂誑其心。
死則入地獄。

若得畢竟樂。
乃得名安隱。
若樂有苦報。
是不名為樂。

放逸諸天眾。
退失夜摩天。
若法具足者。
智者所讚歎。

遊戲園林中。
樂見諸天女。
欲境無厭足。
以是故退沒。

以樂增長故。
渴愛轉增長。
智慧人所說。
斷愛為第一。

我見世中陰。
今生大厭離。
誰當救護我。
令我得解脫。

時諸天眾。見如是等。種種中陰。生厭離心。

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知諸天眾。心調伏已。皆滅化天。示以自身。寂滅莊嚴。諸天見之。其心安隱。往詣天王。到已圍遶。住在一面。心生敬重。歡喜踊躍。

作如是念。

我今得主。

時實天眾。見無量惡。皆生厭離。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七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