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雨法門經卷第六
唐天竺三藏達摩流支譯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廣大心。何等為十。
一者。我當積集。一切平等。諸波羅蜜多。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二者。我當圓滿。一切佛法。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三者。我當調伏。一切有情。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四者。我當坐於。菩提道場。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現等覺。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五者。現等覺已。轉於法輪。若諸沙門。婆羅門。及天魔梵。世間人等。一切無能。同我轉者。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六者。我為利益。一切有情。往於無量無邊。諸世界中。為彼彼有情。作利益事。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七者。我當積集般若。以為船筏。度生死海中。一切有情。令至彼岸。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八者。見諸有情。無主無歸。無救無護。無有處所。我當為彼。而作眷屬。與彼有情。為救護等。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九者。於一切佛。最勝事業。我當示現。能作諸佛。最勝事業。佛師子吼。我當能作。大師子吼。佛所遊戲。我當遊戲。大龍觀察。我當觀察。我所得者。令諸天。魔。梵。世。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皆當得之。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十者。佛大威德。調伏有情。我當調伏。不為麁惡行。不為無利苦行。不為下劣行。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廣大心。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清淨心。何等為十。
一者。得圓滿意樂。以此意樂。性不動故。常安住故。無虛偽故。
二者。遠離不如理作意。謂我當作。佛師子吼。終不發起。聲聞作意。亦不發起。緣覺作意。亦不發起。少分作意。
三者。永離一切塵垢。謂能除去。諸煩惱塵。
四者。永離身現矯詐。謂能遠離。一切矯詐。威儀異相。
五者。永離語言矯詐。終不示現。不真實語。
六者。永離心業矯詐。謂身無所著故。語言知足故。心無悕求故。
七者。報恩。於少分恩。常不忘失。況有多恩。而不念報。
八者。知恩。於有恩者。必無隱諱。亦不輕賤。見彼有德。踊躍歡喜。稱揚讚歎。除彼世間。無慚愧者。
九者。如言而作。謂諸菩薩。示現美言。稱心相應。心常寂靜。不懷怨結。尊重於他。不生輕慢。實言而說。無有矯詐。不為慳悋。嫉妬諂誑。之所隨逐。菩薩終不。令他鬪戰。亦非展轉。破壞於他。說真實義。隨利益事。而皆與之。
十者。於如來教中。永離誹謗。謂此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剃除鬚髮。覆袈裟衣。於如來教中。正信出家。非因王力。逼令出家。不為盜賊。抑令出家。不為負債。方便出家。不為驚怖。而求出家。非怖不活。邪命出家。希求正法。以信出家。菩薩常為。求善知識。親近承事。聽聞正法。聞已修行。又復菩薩。不為我慢。之所掩蔽。離我慢故。又不顛倒取。以無顛倒。領受性故。證通達道。得通達故。證於法性。得法性故。證法性已。決定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名菩薩。於佛教中。離諸誹謗。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清淨心。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無猶豫心。何等為十。
一者。深信如來。身業祕密。二者。深信如來。語業祕密。三者。深信如來。意業祕密。四者。深信菩薩積集。五者。深信菩提。六者。能信如來出現。七者。能信演說。一乘實相。八者。能信宣說。種種實相。九者。能信如來。言音深遠。十者。深信如來。知有情意樂。而調伏之。
云何菩薩。深信如來。身業祕密。
善男子。謂諸菩薩。若聞如來。法身之性。寂靜身性。無等身性。無量身性。不共身性。金剛身性。作是思惟。
此為真實。非是虛誑。
謂此菩薩。於彼法中。心無猶豫。是名菩薩。深信如來。身業祕密。
云何菩薩。深信如來。語業祕密。謂諸菩薩。聞於如來。為諸有情。現前授記。不現前授記。
祕密記已。菩薩如是思惟。
如來言音。終無虛誑。得無誤失。
由此因緣。語得真實。
何以故。由如來永斷。一切過患故。永斷一切。諸塵垢故。永斷一切。諸熱惱故。永無一切。諸煩惱故。能得自在。皎潔澄清。無諸穢濁。若如來之言。有虛誑誤犯。無容是處。惟此真實。非為虛誑。菩薩於此法中。得無猶豫。是名菩薩。深信如來。語業祕密。
云何菩薩。深信如來。意業祕密。若諸菩薩。聞於如來。意之祕密。謂如來所有。意樂法義。依止於心。依心而住。一切菩薩。聲聞緣覺。及諸有情。無能知者。惟除如來。之所加持。
何以故。如來甚深。難可度量。超過計度。及計度所行。廣大無量。猶若虛空。超越一切。虛妄計者。所有境界。
菩薩如是正思惟。
此是真實。非為虛誑。
於彼法中。得無猶豫。是名菩薩。深信如來。意業祕密。
云何深信。菩薩積集。謂聞諸菩薩。現前利益。一切有情。是諸有情。所作之事。皆能作之。終無疲倦。亦不驚怖。復能荷負。大願重擔。有大勢力。勇猛堅固。遍能積集。諸波羅蜜多。次第積集。一切佛法。得無礙智。無邊智性。無等智性。不共智性。精進堅固。被甲堅固。誓願堅固。誓願不動。誓願不共。以為無上。菩提因緣。是諸菩薩。次第修習。令生增長。圓滿廣大。
菩薩如是思惟。
此為真實。非是虛誑。
菩薩於彼。諸法之中。得無猶豫。是名菩薩。能得深信積集。
云何菩薩。深信菩提。及如來出現。
謂諸菩薩。如是思惟。
聞諸菩薩。坐菩提道場已。無著。無礙。無障。得天眼智通。天耳智通。他心智通。宿住隨念智通。神境智通。漏盡智通。成就勝智。一一剎那。了達三世。無著。無礙。無障。
由是因緣。能遍觀察。諸有情界。此類有情。成就身惡行。成就語惡行。成就意惡行。受諸邪法。起於邪見。誹謗聖者。由是因緣。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捺洛迦中。復能觀察。如是有情。成就身善行。成就語善行。成就意善行。領受正法。起於正見。不謗聖者。以是因緣。命終之後。生諸善趣。得生天中。
菩薩如是。能實觀察。諸有情界。善不善業已。作是思惟。
我於往昔。行菩薩行。有如是願。
若自覺悟。令他覺悟。我願既滿。意樂亦足。
惟此真實。非是虛妄。
菩薩能於。彼法之中。得無猶豫。由是菩薩。能證菩提。名為正覺。
善男子。是名菩薩。深信菩提。及如來出現。
云何菩薩。深信演說。一乘實相。
謂諸菩薩。如是思惟。
聞於如來。一乘法已。唯此真實。非是虛妄。恒不變易。
何以故。由從一乘。出諸乘故。
善男子。譬如贍部洲中。有諸小洲。雖各異名。然彼同依。於贍部洲。由是說名。一贍部洲。所說一乘。亦復如是。由如來乘。出現諸乘。而諸乘等。雖有異名。然同依止。如來乘故。說名一乘。菩薩能於。彼正法中。得無猶豫。是名菩薩。深信演說。一乘實相。
云何菩薩。能深信演說。種種實相。
謂諸菩薩。如是思惟。
聞於如來。素怛纜中。宣說如是。種種實相已。唯此真實。非為虛誑。
何以故。由諸如來。能調伏故。隨諸有情。種種勝解。演說妙法。菩薩於此。正法之中。能無猶豫。是名菩薩。能深信演說。種種實相。
云何菩薩。得深信如來。言音深遠。
謂諸菩薩。如是思惟。
聞於如來。言音深遠已。唯此真實。非為虛誑。
何以故。以諸天子。少福善根。尚得深遠。美妙音聲。何況如來。以於無量。百千數劫。積集妙行。由是菩薩。於彼法中。得無猶豫。是名菩薩。深信如來。言音深遠。
云何菩薩。得深信如來。知有情意樂。而調伏之。
謂諸菩薩。如是思惟。
聞於如來。能知一切。有情意樂。種種隨眠。種種勝解。一音說法。皆令調伏。各隨意解。斷除疑惑。成熟有情。
一一有情。如是思惟。
各謂如來。獨為我故。演說妙法。
如來於此。實無分別。我為能說。有情為所化。惟此真實。非為虛妄。
菩薩能於。彼法之中。得無猶豫。是名菩薩。深信如來。知有情意樂。而調伏之。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心無猶豫。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智如海。何等為十。
一者。得如寶所。二者。甚深難度。三者。廣大無量。四者。隨順漸深。五者。不與煩惱。死尸同住。六者。皆同一味。七者。容受駛流。八者。潮不過時。九者。與大有情。為所依止。十者。無有窮盡。
云何菩薩。得如寶所。
善男子。譬如大海。有諸寶所。贍部洲人。皆來取寶。終無窮盡。菩薩如是。有功德寶所。一切有情。取功德寶。亦無窮盡。
云何菩薩。甚深難度。
善男子。譬如大海。甚深難度。菩薩如是。成就智慧。甚深大海。一切有情。無能越度。
云何菩薩。廣大無量。
善男子。譬如大海。周遍廣大。菩薩如是。智慧之海。廣大無邊。
云何菩薩。隨順漸深。
善男子。譬如大海。隨順向下。漸低漸深。菩薩如是。一切智海。隨順法性。漸低漸深。
云何菩薩。不與煩惱。死尸同住。
善男子。譬如大海。不宿死尸。
何以故。以海性法爾故。菩薩如是。不與煩惱。死屍丈夫。同處而住。
何以故。以菩薩法如是故。
云何菩薩。皆同一味。
善男子。譬如大海。諸瀑流水。澍入之者。一切皆同。一醎味性。菩薩如是。積集無量。白淨之法。至一切智。皆得同於。一切智味。
云何菩薩。容受駛流。
善男子。譬如大海。容受無量。諸駛流水。而無增減。菩薩如是。容受無量。法雨駛流。無增無減。
云何菩薩。潮不失時。
善男子。譬如大海。潮不失時。菩薩如是。教化有情。隨其根性。不失於時。
云何菩薩。與大有情。為所依止。譬如大海。與大有情。為所依止。菩薩如是。為一切有情。諸白淨法。之所依止。
云何菩薩。得無窮盡。
善男子。譬如大海。為一切有情。汲引其水。無有窮盡。菩薩如是。為諸有情。種種說法。無有窮盡。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智如海。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微妙智善巧。何等為十。
一者。得希求出離善巧。二者。得通達一切法善巧。三者。得悟入一切法。平等善巧。四者。得悟入一切法。幻相善巧。五者。得遍知一切法善巧。六者。得緣起甚深。難度善巧。七者。得業不思議善巧。八者。得了知。隨所說義善巧。九者。得證知。如實義善巧。十者。得真實善巧。
善男子。云何菩薩。得希求出離善巧。乃至云何。得真實善巧。謂此菩薩。觀察如是。一切有情。處於世間。常為貪欲。之所燒然。瞋恚之所昏繞。愚癡黑暗。之所盲冥。
菩薩作是思惟。
此諸有情。云何能得。出離善巧。
菩薩為彼。希求通達諸法。以通達故。悟入一切。諸法平等。以悟入故。了知虛幻之相。以了知故。如實遍知。一切諸法。以遍知故。隨順思惟。甚深緣起。以思惟故。隨順觀業。不思議性。
菩薩作如是觀。
一切法中。都無有實。而業有種種異。
由是菩薩。即能悟入。微妙智慧。而於諸佛。及菩薩所。聞說法要。即了其義。以了義故。得見真實。見真實故。於生死海中。度脫有情。
善男子。是名菩薩。得希求出離善巧。乃至得真實善巧。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微妙智。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應辯才。何等為十。
一者。於諸法中。施設無我。二者。無有情。三者。無命者。四者。無養育者。五者。無補特伽羅。六者。遠離作者。受者。七者。遠離知者。見者。八者。空無所有。無主。九者。虛妄分別空。十者。一切諸法。施設緣生。
善男子。以一切諸法。無我。無有情。無命者。無養育者。無補特伽羅。遠離作者。受者。遠離知見者。空無所有。無主。虛妄分別。從緣所生。如是此應。隨順法性。
善男子。所有應隨順法性。不相違法性。相應法性。悟入法性。明了法性。如是法性。菩薩摩訶薩。皆應遍知。是名應辯。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應辯才。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解脫辯。何等為十。
一者。得無著辯。二者得無盡辯。三者。得覺悟辯。四者。得不怯弱辯。五者。得謙卑辯。六者。得無畏辯。七者。得不共辯。八者。得無蔽辯。九者。得無邊辯。十者。得無礙辯。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十種法。得解脫辯才。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清淨辯才。何等為十。
一者。得無㽄嗄辯。二者。得不雜亂辯。三者。得不下劣辯。四者。得不倨傲辯。五者。得義不退失辯。六者。得文字不下劣辯。七者。得方便不下劣辯。八者。得時不下劣辯。九者。得不麁獷辯。十者。得明了辯。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遠離怖畏故。得無㽄嗄辯才。安住智慧故。得不雜亂辯才。菩薩於眾會中。無所畏故。如師子王。不驚不怖。得不下劣辯才。無煩惱故。得不倨傲辯才。
善男子。有煩惱者。即有倨傲。非無煩惱。有倨傲也。證法性故。得於義不退失辯才。
善男子。未證法者。於義有失。非已得者。有退失也。於一切言論。無所畏故。得文字不下劣辯才。
善男子。知少分論者。而於文字。即有退失。非知一切論者。名下劣也。積集諸方便故。得方便不下劣辯才。無善巧者。而於方便。即有退失。有善巧者。無下劣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知長時。知應時。知初中後時。非先說後。非後說先。應時而說故。得時不下劣辯才。永離語言戲論故。得無麁獷辯才。
善男子。以有戲論。名為麁獷。無戲論者。非麁獷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諸根聰利故。得明了辯才。諸根鈍者。即不明了。非根利者。不明了也。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清淨辯才。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一切眾生。歡喜滿足。何等為十。
一者。得可愛語。二者。面門微笑。遠離顰蹙。三者。能演說義。四者。能演說法。五者。能平等說。六者。無有貢高。七者。遠離輕賤。八者。無染。九者。不瞋。十者。得種種辯才。
善男子。云何得愛語。菩薩言辭。能令有情。心喜悅故。云何面門微笑。菩薩和顏安慰。能令有情。得安隱故。云何能演說義。菩薩言辭。應量說故。云何能演說法。菩薩凡所演說。饒益有情故。云何平等說。菩薩恒以等心。授有情法故。云何無有貢高。菩薩遠離。我慢憍逸。同類性故。云何遠離輕賤。菩薩說法。尊重法故。云何無染。菩薩尸羅。極清淨故。云何不瞋。菩薩性能。行忍辱故。云何得種種辯才。菩薩言辭美妙。悅眾生故。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令有情。歡喜滿足。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令有情。領受所說。何等為十。
一。不為非器者說法。二。不為瞋害者說法。三。不為增上慢者說法。四。不為外道說法。五。不為不生尊重者說法。六。不為無淨信者說法。七。不為諂誑者說法。八。不為愛樂活命者說法。九。不為規求利養。得他尊重。嫉妬慳悋所纏者說法。十。不為頑鈍瘖啞者說法。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不以慳悋法故。而不為說。亦不為師。奉祕而不說。亦不為有情。輕於我故。亦不為棄捨法故。但以非法器故。而不為說。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何等有情。諸佛菩薩。為之說法。
佛言。
善男子。若諸有情。具足信根。成熟法器。承事諸佛。心無諂曲。亦無虛誑。威儀無詐。不貪利養。意樂具足。為善丈夫。聞法覺悟。善能開曉。聰慧利根。隨所說義。即能了知。為得法故。勤修精進。順如來法。依教修行。
善男子。如是種類。諸有情等。佛及菩薩。為之演說。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即能領受。所說之法。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為說法之師。何等為十。
一者。為積集佛法故。能演說法。然佛法不可得。積集亦不可得。二者。為積集諸波羅蜜多故。演說法。波羅蜜多不可得。積集亦不可得。三者。為積集菩提故。演說法。然菩提不可得。積集亦不可得。四者。為斷煩惱故。演說法。然煩惱不可得。斷亦不可得。五者。為厭貪。離貪。滅貪故。演說法。然厭離滅。及貪俱不可得。六者。為得預流。一來。不還向果故。演說法。然預流。一來。不還向果。俱不可得。七者。為得阿羅漢向果故。演說法。然阿羅漢向果。俱不可得。八者。為得緣覺向。緣覺果故。演說法。然緣覺向果。俱不可得。九者。為永斷執著我故。演說法。然我與執著。俱不可得。十者。為顯示業。及異熟故。演說法。而業及異熟。俱不可得。
何以故。彼諸菩薩。作是思惟。
由彼名字。故說有法。其所說法。本不可得。
所以者何。法非文字。文字非法。但於俗諦法中。順世俗故。於無名法中。施設其名。勝義諦中。無有名字。但是虛妄。施設假立。作其名字。誘引愚夫。故作是說。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故。能為說法師。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隨法性行。何等為十。
一者。菩薩隨法性行。不離於色。亦不離受想行識。二者。隨法性行。不離欲界。三者。隨法性行。不離色界。四者。隨法性行。不離無色界。五者。隨法性行。不捨於法。六者。隨法性行。不執著於法。七者。隨法性行。而不捨於有情。八者。隨法性行。而不行於斷見。九者。隨法性行。而不行於常見。十者。隨法性行。而不捨於正道。
所以者何。菩薩成就。般若方便善巧故。雖隨順法性。然於色等不捨。不著亦不行。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隨法性行。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法界善巧。何等為十。
一者。有智慧。二者。攝取善知識。三者。勤行精進。四者。離一切障。五者。極清淨。六者。尊重教誡。七者。多修空性。八者。離諸慢見。九者。向於道。十者。見真實義。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智慧者。求善知識。見善知識故。得歡喜悅樂。於善知識。生如佛想。依止彼住。依止彼故。得勤行精進。永斷一切不善法。圓滿一切善法。以勤修精進故。滅除一切障。得無障礙。開示正道。遠離身口意麁重。由離障故。得最極清淨。既清淨已。得尊重教誡。得教誡已。能多修行空性。修行空已。即得遠離。慠慢之見。遠離慠慢見已。得向正道。菩薩得住道已。見於真義。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真義。
佛言。
善男子。真義者。即是實義增語。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實義。
佛言。
善男子。所謂不虛妄是實義。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不虛妄。
佛言。
善男子。所謂真如。是不虛妄。無別異也。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何謂真如。
佛言。
善男子。此法自內所證。非有文字。能施設之。
何以故。此法超過。一切文字。言說及戲論故。離諸入出。無有計度。非計所行。無相離相。非諸愚夫。所行之處。遠離一切。諸魔境界。及以一切。煩惱境界。非識所行。住無所住。自性寂靜。超過眾聖。智之所入。由是因緣。自內所證。無垢無染。清淨微妙。最上無比。恒常不動。性不滅壞。若諸如來。出現於世。若不出世。如是法界。自性常住。
善男子。為利益故。是諸菩薩。勇猛修行。無量苦行。證此法性。得法性已。安置有情。住如是法。
善男子。如是名為真如。亦名實際。名一切智。亦名一切種智。名不思議界。亦名不二界。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云何於此法中現證。云何自內所證。
佛言。
善男子。應以出世間般若。自內所證。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若如是者。般若現證。即是自內證耶。
佛言。
不也。善男子。般若如實觀見法。身為內證也。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若以聞所成慧。思所成慧。如是證法。為內證乎。
佛言。
不也。終不但以。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為內證也。
善男子。以是因緣。我當為汝。說於譬喻。
譬若有人。熱際之餘。在於曠野。從東方來。將詣西方。
復有一人。從西方來。往於東方。其人熱乏。為渴所逼。語東方人言。
我今熱乏。為渴所逼。請示我路。何處應有。泉林池沼。清淨冷水。我若得之。熱惱渴乏。皆得止息。
從東來人。語西來者。作如是言。
我諳道路。知有水處。我經嘗飲。從是東行。去此不遠。便有二道。應捨左路。趣於右道。若見青山。彼有林泉。清淨冷水。能解渴乏。汝可往彼。必得捨除。熱渴之患。
善男子。於意云何。彼熱渴人。唯聞水名。但思水事。即得除其。熱渴患不。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彼熱渴人。要當內證。清涼之水。然後除其。熱渴之患。
善男子。如是如是。非但聞思。即能證得。自內所證。真如之法。
善男子。言曠野者。即是生死。言熱渴者。即是一切有情。於境界中。為煩惱熱。之所渴乏。示道路者。即是諸佛菩薩。善知識也。經自嘗飲者。即是善巧。能知一切智道。自內所證。勝法性也。
復次。善男子。我今更說。譬喻曉悟於汝。假使如來。住世一劫。為贍部洲人。讚歎諸天。所食甘露。色香美味。清淨微妙。若觸彼時。受其安樂。於意云何。然彼有情。聞是語已。即得如是。自內所證。甘露味不。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不也。世尊。彼人雖聞。佛說甘露。終不能得。甘露之味。
佛言。
善男子。汝於此喻。應如是知。非唯聞思。即能得彼。自內所證。
善男子。譬如有人。食美果已。於未食人。前讚歎其果。香味具足。於意云何。彼未食人。能得內證。知其味不。
不也。世尊。
佛言。
善男子。彼亦如是。汝於此喻。應如是知。非唯聞思。即能證得。自內所證。
如是說已。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甚為希有。如來今者。善能為我。說斯法要。若有得聞。如是法門。應當證得。
何以故。世尊。彼善男子。得此法因。決定當得。此法性故。
佛言。
如是如是。既知因已。當得此法。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法界善巧。
寶雨法門經卷第六
唐天竺三藏達摩流支譯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廣大心。何等為十。
一者。我當積集。一切平等。諸波羅蜜多。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二者。我當圓滿。一切佛法。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三者。我當調伏。一切有情。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四者。我當坐於。菩提道場。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現等覺。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五者。現等覺已。轉於法輪。若諸沙門。婆羅門。及天魔梵。世間人等。一切無能。同我轉者。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六者。我為利益。一切有情。往於無量無邊。諸世界中。為彼彼有情。作利益事。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七者。我當積集般若。以為船筏。度生死海中。一切有情。令至彼岸。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八者。見諸有情。無主無歸。無救無護。無有處所。我當為彼。而作眷屬。與彼有情。為救護等。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九者。於一切佛。最勝事業。我當示現。能作諸佛。最勝事業。佛師子吼。我當能作。大師子吼。佛所遊戲。我當遊戲。大龍觀察。我當觀察。我所得者。令諸天。魔。梵。世。沙門。婆羅門。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皆當得之。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十者。佛大威德。調伏有情。我當調伏。不為麁惡行。不為無利苦行。不為下劣行。是名發起。廣大之心。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廣大心。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清淨心。何等為十。
一者。得圓滿意樂。以此意樂。性不動故。常安住故。無虛偽故。
二者。遠離不如理作意。謂我當作。佛師子吼。終不發起。聲聞作意。亦不發起。緣覺作意。亦不發起。少分作意。
三者。永離一切塵垢。謂能除去。諸煩惱塵。
四者。永離身現矯詐。謂能遠離。一切矯詐。威儀異相。
五者。永離語言矯詐。終不示現。不真實語。
六者。永離心業矯詐。謂身無所著故。語言知足故。心無悕求故。
七者。報恩。於少分恩。常不忘失。況有多恩。而不念報。
八者。知恩。於有恩者。必無隱諱。亦不輕賤。見彼有德。踊躍歡喜。稱揚讚歎。除彼世間。無慚愧者。
九者。如言而作。謂諸菩薩。示現美言。稱心相應。心常寂靜。不懷怨結。尊重於他。不生輕慢。實言而說。無有矯詐。不為慳悋。嫉妬諂誑。之所隨逐。菩薩終不。令他鬪戰。亦非展轉。破壞於他。說真實義。隨利益事。而皆與之。
十者。於如來教中。永離誹謗。謂此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剃除鬚髮。覆袈裟衣。於如來教中。正信出家。非因王力。逼令出家。不為盜賊。抑令出家。不為負債。方便出家。不為驚怖。而求出家。非怖不活。邪命出家。希求正法。以信出家。菩薩常為。求善知識。親近承事。聽聞正法。聞已修行。又復菩薩。不為我慢。之所掩蔽。離我慢故。又不顛倒取。以無顛倒。領受性故。證通達道。得通達故。證於法性。得法性故。證法性已。決定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名菩薩。於佛教中。離諸誹謗。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清淨心。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無猶豫心。何等為十。
一者。深信如來。身業祕密。二者。深信如來。語業祕密。三者。深信如來。意業祕密。四者。深信菩薩積集。五者。深信菩提。六者。能信如來出現。七者。能信演說。一乘實相。八者。能信宣說。種種實相。九者。能信如來。言音深遠。十者。深信如來。知有情意樂。而調伏之。
云何菩薩。深信如來。身業祕密。
善男子。謂諸菩薩。若聞如來。法身之性。寂靜身性。無等身性。無量身性。不共身性。金剛身性。作是思惟。
此為真實。非是虛誑。
謂此菩薩。於彼法中。心無猶豫。是名菩薩。深信如來。身業祕密。
云何菩薩。深信如來。語業祕密。謂諸菩薩。聞於如來。為諸有情。現前授記。不現前授記。
祕密記已。菩薩如是思惟。
如來言音。終無虛誑。得無誤失。
由此因緣。語得真實。
何以故。由如來永斷。一切過患故。永斷一切。諸塵垢故。永斷一切。諸熱惱故。永無一切。諸煩惱故。能得自在。皎潔澄清。無諸穢濁。若如來之言。有虛誑誤犯。無容是處。惟此真實。非為虛誑。菩薩於此法中。得無猶豫。是名菩薩。深信如來。語業祕密。
云何菩薩。深信如來。意業祕密。若諸菩薩。聞於如來。意之祕密。謂如來所有。意樂法義。依止於心。依心而住。一切菩薩。聲聞緣覺。及諸有情。無能知者。惟除如來。之所加持。
何以故。如來甚深。難可度量。超過計度。及計度所行。廣大無量。猶若虛空。超越一切。虛妄計者。所有境界。
菩薩如是正思惟。
此是真實。非為虛誑。
於彼法中。得無猶豫。是名菩薩。深信如來。意業祕密。
云何深信。菩薩積集。謂聞諸菩薩。現前利益。一切有情。是諸有情。所作之事。皆能作之。終無疲倦。亦不驚怖。復能荷負。大願重擔。有大勢力。勇猛堅固。遍能積集。諸波羅蜜多。次第積集。一切佛法。得無礙智。無邊智性。無等智性。不共智性。精進堅固。被甲堅固。誓願堅固。誓願不動。誓願不共。以為無上。菩提因緣。是諸菩薩。次第修習。令生增長。圓滿廣大。
菩薩如是思惟。
此為真實。非是虛誑。
菩薩於彼。諸法之中。得無猶豫。是名菩薩。能得深信積集。
云何菩薩。深信菩提。及如來出現。
謂諸菩薩。如是思惟。
聞諸菩薩。坐菩提道場已。無著。無礙。無障。得天眼智通。天耳智通。他心智通。宿住隨念智通。神境智通。漏盡智通。成就勝智。一一剎那。了達三世。無著。無礙。無障。
由是因緣。能遍觀察。諸有情界。此類有情。成就身惡行。成就語惡行。成就意惡行。受諸邪法。起於邪見。誹謗聖者。由是因緣。身壞命終。墮諸惡趣。生捺洛迦中。復能觀察。如是有情。成就身善行。成就語善行。成就意善行。領受正法。起於正見。不謗聖者。以是因緣。命終之後。生諸善趣。得生天中。
菩薩如是。能實觀察。諸有情界。善不善業已。作是思惟。
我於往昔。行菩薩行。有如是願。
若自覺悟。令他覺悟。我願既滿。意樂亦足。
惟此真實。非是虛妄。
菩薩能於。彼法之中。得無猶豫。由是菩薩。能證菩提。名為正覺。
善男子。是名菩薩。深信菩提。及如來出現。
云何菩薩。深信演說。一乘實相。
謂諸菩薩。如是思惟。
聞於如來。一乘法已。唯此真實。非是虛妄。恒不變易。
何以故。由從一乘。出諸乘故。
善男子。譬如贍部洲中。有諸小洲。雖各異名。然彼同依。於贍部洲。由是說名。一贍部洲。所說一乘。亦復如是。由如來乘。出現諸乘。而諸乘等。雖有異名。然同依止。如來乘故。說名一乘。菩薩能於。彼正法中。得無猶豫。是名菩薩。深信演說。一乘實相。
云何菩薩。能深信演說。種種實相。
謂諸菩薩。如是思惟。
聞於如來。素怛纜中。宣說如是。種種實相已。唯此真實。非為虛誑。
何以故。由諸如來。能調伏故。隨諸有情。種種勝解。演說妙法。菩薩於此。正法之中。能無猶豫。是名菩薩。能深信演說。種種實相。
云何菩薩。得深信如來。言音深遠。
謂諸菩薩。如是思惟。
聞於如來。言音深遠已。唯此真實。非為虛誑。
何以故。以諸天子。少福善根。尚得深遠。美妙音聲。何況如來。以於無量。百千數劫。積集妙行。由是菩薩。於彼法中。得無猶豫。是名菩薩。深信如來。言音深遠。
云何菩薩。得深信如來。知有情意樂。而調伏之。
謂諸菩薩。如是思惟。
聞於如來。能知一切。有情意樂。種種隨眠。種種勝解。一音說法。皆令調伏。各隨意解。斷除疑惑。成熟有情。
一一有情。如是思惟。
各謂如來。獨為我故。演說妙法。
如來於此。實無分別。我為能說。有情為所化。惟此真實。非為虛妄。
菩薩能於。彼法之中。得無猶豫。是名菩薩。深信如來。知有情意樂。而調伏之。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心無猶豫。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智如海。何等為十。
一者。得如寶所。二者。甚深難度。三者。廣大無量。四者。隨順漸深。五者。不與煩惱。死尸同住。六者。皆同一味。七者。容受駛流。八者。潮不過時。九者。與大有情。為所依止。十者。無有窮盡。
云何菩薩。得如寶所。
善男子。譬如大海。有諸寶所。贍部洲人。皆來取寶。終無窮盡。菩薩如是。有功德寶所。一切有情。取功德寶。亦無窮盡。
云何菩薩。甚深難度。
善男子。譬如大海。甚深難度。菩薩如是。成就智慧。甚深大海。一切有情。無能越度。
云何菩薩。廣大無量。
善男子。譬如大海。周遍廣大。菩薩如是。智慧之海。廣大無邊。
云何菩薩。隨順漸深。
善男子。譬如大海。隨順向下。漸低漸深。菩薩如是。一切智海。隨順法性。漸低漸深。
云何菩薩。不與煩惱。死尸同住。
善男子。譬如大海。不宿死尸。
何以故。以海性法爾故。菩薩如是。不與煩惱。死屍丈夫。同處而住。
何以故。以菩薩法如是故。
云何菩薩。皆同一味。
善男子。譬如大海。諸瀑流水。澍入之者。一切皆同。一醎味性。菩薩如是。積集無量。白淨之法。至一切智。皆得同於。一切智味。
云何菩薩。容受駛流。
善男子。譬如大海。容受無量。諸駛流水。而無增減。菩薩如是。容受無量。法雨駛流。無增無減。
云何菩薩。潮不失時。
善男子。譬如大海。潮不失時。菩薩如是。教化有情。隨其根性。不失於時。
云何菩薩。與大有情。為所依止。譬如大海。與大有情。為所依止。菩薩如是。為一切有情。諸白淨法。之所依止。
云何菩薩。得無窮盡。
善男子。譬如大海。為一切有情。汲引其水。無有窮盡。菩薩如是。為諸有情。種種說法。無有窮盡。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智如海。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微妙智善巧。何等為十。
一者。得希求出離善巧。二者。得通達一切法善巧。三者。得悟入一切法。平等善巧。四者。得悟入一切法。幻相善巧。五者。得遍知一切法善巧。六者。得緣起甚深。難度善巧。七者。得業不思議善巧。八者。得了知。隨所說義善巧。九者。得證知。如實義善巧。十者。得真實善巧。
善男子。云何菩薩。得希求出離善巧。乃至云何。得真實善巧。謂此菩薩。觀察如是。一切有情。處於世間。常為貪欲。之所燒然。瞋恚之所昏繞。愚癡黑暗。之所盲冥。
菩薩作是思惟。
此諸有情。云何能得。出離善巧。
菩薩為彼。希求通達諸法。以通達故。悟入一切。諸法平等。以悟入故。了知虛幻之相。以了知故。如實遍知。一切諸法。以遍知故。隨順思惟。甚深緣起。以思惟故。隨順觀業。不思議性。
菩薩作如是觀。
一切法中。都無有實。而業有種種異。
由是菩薩。即能悟入。微妙智慧。而於諸佛。及菩薩所。聞說法要。即了其義。以了義故。得見真實。見真實故。於生死海中。度脫有情。
善男子。是名菩薩。得希求出離善巧。乃至得真實善巧。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微妙智。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應辯才。何等為十。
一者。於諸法中。施設無我。二者。無有情。三者。無命者。四者。無養育者。五者。無補特伽羅。六者。遠離作者。受者。七者。遠離知者。見者。八者。空無所有。無主。九者。虛妄分別空。十者。一切諸法。施設緣生。
善男子。以一切諸法。無我。無有情。無命者。無養育者。無補特伽羅。遠離作者。受者。遠離知見者。空無所有。無主。虛妄分別。從緣所生。如是此應。隨順法性。
善男子。所有應隨順法性。不相違法性。相應法性。悟入法性。明了法性。如是法性。菩薩摩訶薩。皆應遍知。是名應辯。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應辯才。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解脫辯。何等為十。
一者。得無著辯。二者得無盡辯。三者。得覺悟辯。四者。得不怯弱辯。五者。得謙卑辯。六者。得無畏辯。七者。得不共辯。八者。得無蔽辯。九者。得無邊辯。十者。得無礙辯。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十種法。得解脫辯才。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清淨辯才。何等為十。
一者。得無㽄嗄辯。二者。得不雜亂辯。三者。得不下劣辯。四者。得不倨傲辯。五者。得義不退失辯。六者。得文字不下劣辯。七者。得方便不下劣辯。八者。得時不下劣辯。九者。得不麁獷辯。十者。得明了辯。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遠離怖畏故。得無㽄嗄辯才。安住智慧故。得不雜亂辯才。菩薩於眾會中。無所畏故。如師子王。不驚不怖。得不下劣辯才。無煩惱故。得不倨傲辯才。
善男子。有煩惱者。即有倨傲。非無煩惱。有倨傲也。證法性故。得於義不退失辯才。
善男子。未證法者。於義有失。非已得者。有退失也。於一切言論。無所畏故。得文字不下劣辯才。
善男子。知少分論者。而於文字。即有退失。非知一切論者。名下劣也。積集諸方便故。得方便不下劣辯才。無善巧者。而於方便。即有退失。有善巧者。無下劣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知長時。知應時。知初中後時。非先說後。非後說先。應時而說故。得時不下劣辯才。永離語言戲論故。得無麁獷辯才。
善男子。以有戲論。名為麁獷。無戲論者。非麁獷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諸根聰利故。得明了辯才。諸根鈍者。即不明了。非根利者。不明了也。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清淨辯才。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一切眾生。歡喜滿足。何等為十。
一者。得可愛語。二者。面門微笑。遠離顰蹙。三者。能演說義。四者。能演說法。五者。能平等說。六者。無有貢高。七者。遠離輕賤。八者。無染。九者。不瞋。十者。得種種辯才。
善男子。云何得愛語。菩薩言辭。能令有情。心喜悅故。云何面門微笑。菩薩和顏安慰。能令有情。得安隱故。云何能演說義。菩薩言辭。應量說故。云何能演說法。菩薩凡所演說。饒益有情故。云何平等說。菩薩恒以等心。授有情法故。云何無有貢高。菩薩遠離。我慢憍逸。同類性故。云何遠離輕賤。菩薩說法。尊重法故。云何無染。菩薩尸羅。極清淨故。云何不瞋。菩薩性能。行忍辱故。云何得種種辯才。菩薩言辭美妙。悅眾生故。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令有情。歡喜滿足。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令有情。領受所說。何等為十。
一。不為非器者說法。二。不為瞋害者說法。三。不為增上慢者說法。四。不為外道說法。五。不為不生尊重者說法。六。不為無淨信者說法。七。不為諂誑者說法。八。不為愛樂活命者說法。九。不為規求利養。得他尊重。嫉妬慳悋所纏者說法。十。不為頑鈍瘖啞者說法。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不以慳悋法故。而不為說。亦不為師。奉祕而不說。亦不為有情。輕於我故。亦不為棄捨法故。但以非法器故。而不為說。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何等有情。諸佛菩薩。為之說法。
佛言。
善男子。若諸有情。具足信根。成熟法器。承事諸佛。心無諂曲。亦無虛誑。威儀無詐。不貪利養。意樂具足。為善丈夫。聞法覺悟。善能開曉。聰慧利根。隨所說義。即能了知。為得法故。勤修精進。順如來法。依教修行。
善男子。如是種類。諸有情等。佛及菩薩。為之演說。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即能領受。所說之法。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為說法之師。何等為十。
一者。為積集佛法故。能演說法。然佛法不可得。積集亦不可得。二者。為積集諸波羅蜜多故。演說法。波羅蜜多不可得。積集亦不可得。三者。為積集菩提故。演說法。然菩提不可得。積集亦不可得。四者。為斷煩惱故。演說法。然煩惱不可得。斷亦不可得。五者。為厭貪。離貪。滅貪故。演說法。然厭離滅。及貪俱不可得。六者。為得預流。一來。不還向果故。演說法。然預流。一來。不還向果。俱不可得。七者。為得阿羅漢向果故。演說法。然阿羅漢向果。俱不可得。八者。為得緣覺向。緣覺果故。演說法。然緣覺向果。俱不可得。九者。為永斷執著我故。演說法。然我與執著。俱不可得。十者。為顯示業。及異熟故。演說法。而業及異熟。俱不可得。
何以故。彼諸菩薩。作是思惟。
由彼名字。故說有法。其所說法。本不可得。
所以者何。法非文字。文字非法。但於俗諦法中。順世俗故。於無名法中。施設其名。勝義諦中。無有名字。但是虛妄。施設假立。作其名字。誘引愚夫。故作是說。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故。能為說法師。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隨法性行。何等為十。
一者。菩薩隨法性行。不離於色。亦不離受想行識。二者。隨法性行。不離欲界。三者。隨法性行。不離色界。四者。隨法性行。不離無色界。五者。隨法性行。不捨於法。六者。隨法性行。不執著於法。七者。隨法性行。而不捨於有情。八者。隨法性行。而不行於斷見。九者。隨法性行。而不行於常見。十者。隨法性行。而不捨於正道。
所以者何。菩薩成就。般若方便善巧故。雖隨順法性。然於色等不捨。不著亦不行。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隨法性行。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法界善巧。何等為十。
一者。有智慧。二者。攝取善知識。三者。勤行精進。四者。離一切障。五者。極清淨。六者。尊重教誡。七者。多修空性。八者。離諸慢見。九者。向於道。十者。見真實義。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智慧者。求善知識。見善知識故。得歡喜悅樂。於善知識。生如佛想。依止彼住。依止彼故。得勤行精進。永斷一切不善法。圓滿一切善法。以勤修精進故。滅除一切障。得無障礙。開示正道。遠離身口意麁重。由離障故。得最極清淨。既清淨已。得尊重教誡。得教誡已。能多修行空性。修行空已。即得遠離。慠慢之見。遠離慠慢見已。得向正道。菩薩得住道已。見於真義。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真義。
佛言。
善男子。真義者。即是實義增語。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實義。
佛言。
善男子。所謂不虛妄是實義。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不虛妄。
佛言。
善男子。所謂真如。是不虛妄。無別異也。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何謂真如。
佛言。
善男子。此法自內所證。非有文字。能施設之。
何以故。此法超過。一切文字。言說及戲論故。離諸入出。無有計度。非計所行。無相離相。非諸愚夫。所行之處。遠離一切。諸魔境界。及以一切。煩惱境界。非識所行。住無所住。自性寂靜。超過眾聖。智之所入。由是因緣。自內所證。無垢無染。清淨微妙。最上無比。恒常不動。性不滅壞。若諸如來。出現於世。若不出世。如是法界。自性常住。
善男子。為利益故。是諸菩薩。勇猛修行。無量苦行。證此法性。得法性已。安置有情。住如是法。
善男子。如是名為真如。亦名實際。名一切智。亦名一切種智。名不思議界。亦名不二界。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云何於此法中現證。云何自內所證。
佛言。
善男子。應以出世間般若。自內所證。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若如是者。般若現證。即是自內證耶。
佛言。
不也。善男子。般若如實觀見法。身為內證也。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若以聞所成慧。思所成慧。如是證法。為內證乎。
佛言。
不也。終不但以。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為內證也。
善男子。以是因緣。我當為汝。說於譬喻。
譬若有人。熱際之餘。在於曠野。從東方來。將詣西方。
復有一人。從西方來。往於東方。其人熱乏。為渴所逼。語東方人言。
我今熱乏。為渴所逼。請示我路。何處應有。泉林池沼。清淨冷水。我若得之。熱惱渴乏。皆得止息。
從東來人。語西來者。作如是言。
我諳道路。知有水處。我經嘗飲。從是東行。去此不遠。便有二道。應捨左路。趣於右道。若見青山。彼有林泉。清淨冷水。能解渴乏。汝可往彼。必得捨除。熱渴之患。
善男子。於意云何。彼熱渴人。唯聞水名。但思水事。即得除其。熱渴患不。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彼熱渴人。要當內證。清涼之水。然後除其。熱渴之患。
善男子。如是如是。非但聞思。即能證得。自內所證。真如之法。
善男子。言曠野者。即是生死。言熱渴者。即是一切有情。於境界中。為煩惱熱。之所渴乏。示道路者。即是諸佛菩薩。善知識也。經自嘗飲者。即是善巧。能知一切智道。自內所證。勝法性也。
復次。善男子。我今更說。譬喻曉悟於汝。假使如來。住世一劫。為贍部洲人。讚歎諸天。所食甘露。色香美味。清淨微妙。若觸彼時。受其安樂。於意云何。然彼有情。聞是語已。即得如是。自內所證。甘露味不。
止蓋菩薩。白佛言。
不也。世尊。彼人雖聞。佛說甘露。終不能得。甘露之味。
佛言。
善男子。汝於此喻。應如是知。非唯聞思。即能得彼。自內所證。
善男子。譬如有人。食美果已。於未食人。前讚歎其果。香味具足。於意云何。彼未食人。能得內證。知其味不。
不也。世尊。
佛言。
善男子。彼亦如是。汝於此喻。應如是知。非唯聞思。即能證得。自內所證。
如是說已。止蓋菩薩。白佛言。
世尊。甚為希有。如來今者。善能為我。說斯法要。若有得聞。如是法門。應當證得。
何以故。世尊。彼善男子。得此法因。決定當得。此法性故。
佛言。
如是如是。既知因已。當得此法。
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法界善巧。
寶雨法門經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