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九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奉詔譯
如來語密不思議品第八之餘
爾時世尊。普告一切眾會。讚言。
善哉善哉。
乃謂寂慧菩薩摩訶薩言。
寂慧當知。所有如來。真實之理。如來正法。如來所行。一切世間。實難信解。而此正法。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能善宣說。若諸眾生。不久當得。具是法者。即能於此。所說正法。隨其聞已。而生信解。生信解已。即能受持。不驚不怖。隨入義趣。了真實性。是人當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當佛如來。稱讚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善說法時。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六種震動。有大光明。普遍照曜。空中自然。雨眾妙花。鼓吹歌音。種種振擊。有阿僧祇眾生。發菩提心。阿僧祇菩薩。得隨順忍。阿僧祇菩薩。得無生法忍。阿僧祇菩薩。善根成熟故。得一生補處。
時彼大眾會中。佛世尊前。六萬八千。由旬之內。地界忽然。而悉破裂。大水騰涌。如惡叉聚。高起空中。徹于梵界。時此一切。三千大千世界。香水充滿。
是時佛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
寂慧。汝今見此。水騰涌不。
寂慧菩薩。白佛言。
我見。世尊。今此所有。是何先相。
佛言。
寂慧。今此大地。忽然破裂。水騰涌者。非所思念。其有受持。此正法者。彼等眾生。亦復如是。於正法中。解如實理。豁然開悟。而彼所有一切。無明見等。諸罪業門。悉能開豁。無盡法光。勝慧辯才。所說理教。皆能出現。乃是金剛手大士。善為眾生。宣說正法。令諸眾生。心生歡喜。
寂慧。當知今此正法。悉是如來。不共勝相。
如來心密不思議品第九
復次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
復何名為。如來心密。心業清淨。
寂慧。譬如無色界天。眾生生已。同以一識。而為所緣。住八萬四千劫。彼識亦非。隨餘識轉。盡壽邊際。於彼滅已。隨業成熟。隨處受生。如來亦復如是。以無住識。於晝夜中。菩薩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於晝夜中。如來入無餘依。大涅槃界。於其中間。而佛如來。無心可轉。無心伺察。無心不伺察。無心知解。無心思念。無心限量。無心積集。無心離散。無心動亂。無心可高。無心可下。無心防衛。無心趣向。無心勇悍。無心觀矚。無心惱害。無心流蕩。無心寂定。無心喜悅。無心逼惱。無心安處。無心遍行。無心分別。無心差別。無心遍計。無心在止。無心在觀。無心隨流於識。無自心建立。無他心觀察。無心依止於眼。無心依止。耳鼻舌身意。無心依止色。無心依止。聲香味觸法。無心住所緣處。無心住意處。無心住內處。無心住外處。無心依法行。無心依智行。無心觀察。過去未來。現在等法。
寂慧。此是如來。心業清淨。如來心者。無少法可取。於諸法中。但以無著無礙。知見而轉。如來自心。既清淨已。於諸眾生。不清淨心。亦復不見。於彼有見。及彼無見。無所分別。雖有所見。而無戲論。見無所見。是名為見。彼如來智。不與肉眼。所見相應。不與天眼。所見相應。不與慧眼。所見相應。不與法眼。所見相應。不與佛眼。所見相應。不與天耳。所聞相應。不與他心智。所知相應。不與宿住隨念智。所思相應。不與神通智。所作相應。不與有漏智相應。於彼一切法。所可相應者。謂一切法。無礙之智。然佛如來。而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善住如來。智光明中。觀察一切。眾生心行。了知一切法。若染若淨。所有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以如來智。悉不捨離。然佛如來。於是法中。而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如來離心意識。常在三摩地中。亦不捨離。一切佛事。於一切佛法。無礙智中。而無所著。
寂慧。譬如如來。化如來像。彼所化像。無心意識。無身行。語行。意行所轉。以佛加持力故。而能施作。一切佛事。如來亦復如是。與所化像。等無異故。見一切法。皆悉如化。故無分別。於身語心。無所發起。而能施作。一切佛事。然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
何以故。如來了知。一切法相。自性如化。是故如來。自覺悟已。為悲愍故。方便開覺。一切眾生。
寂慧。當知彼如來智。不住有為。不住無為。不住蘊處界。不住於內。不住於外。不住善法。不住不善法。不住世間。不住出世間。不住有罪。不住無罪。不住有漏。不住無漏。不住過去。不住未來。不住現在。不住擇滅。不住非擇滅。如是乃至。不住於識。如來於一切。眾生心行。意樂之中。但以無著無礙。知見而轉。然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
寂慧。此即是為。如來心密。不思議法。是故當知。如來常在。三摩呬多。亦不捨離。一切眾生。心意表了。
稱讚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功德品第十
爾時尊者舍利子。前白佛言。
世尊。所有十方世界。賢劫諸菩薩眾。現於諸佛世尊。所修梵行者。彼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於是諸菩薩眾中。常隨何等。菩薩之後。
佛言。
舍利子。止止。此是不思議行。世間天人。於菩薩行。不生信者。返招迷亂。若有眾生。為善知識。所攝受者。即於是中。聞已淨信。不生驚怖。
舍利子。白佛言。
我於如來。極生淨信。惟願世尊。為我宣說。
佛言。
舍利子。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常隨我後。汝能見不。
舍利子。白佛言。
我以世尊。威神力故。今方得見。亦非宿昔。自能知見。
佛言。
舍利子。如是如是。汝今當知。彼賢劫中。諸菩薩眾。而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常隨其後。於一切處。現金剛手菩薩形相。以宿願力。及神通力。故能如是。
舍利子。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諸眾生類。而是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現本形相。亦常隨後。然於所現。加持智力。亦未圓滿。
又舍利子。彼金剛手菩薩。常隨慈氏菩薩之後。汝能見不。
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我今初見。非昔所見。
佛言。
舍利子。彼常隨後。汝自不見。他方世界。若諸菩薩。若梵王帝釋。護世天等。常來見彼。金剛手菩薩。執金剛杵。隨慈氏菩薩之後。
又舍利子。或於一時。彼賢劫中。諸菩薩眾。為慈氏菩薩。現俱胝那庾多。百千種。諸變化事。而是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亦隨彼諸。菩薩之後。助加持故。
又舍利子。乃至如來。作變化事時。彼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亦隨佛後。以願力故。助揚聖化。
舍利子。是故當知。此如是等。皆是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不思議神通。加持智力。悉具足故。
菩薩苦行超勝以受食緣成熟眾生品第十一
爾時寂慧菩薩摩訶薩。白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言。
祕密主。汝可樂說。菩薩苦行。詣菩提場。降伏魔軍。轉正法輪。莊嚴佛土等事。我今欲聞。願為開發。此如是等。希有之事。汝現證知。
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
寂慧當知。菩薩苦行等事。具有無量。功德莊嚴。假使住世一劫。盡其壽量。而亦不能。廣分別說。我今為汝略說。
寂慧。菩薩苦行。非一種相。菩薩但為。降伏諸魔。及外道故。乃至禁戒諸相。或五熱炙身。及餘一切。威儀事等。悉為降伏。諸魔外道。令其最勝最上。出過於彼。所有禁戒。修行諸難作事。彼諸外道。不能作者。菩薩一切。悉能現作。使其超勝。
寂慧。或有眾生。見其菩薩。一足翹立。或見菩薩。舉其雙臂。或見菩薩。向日諦瞻。或見菩薩。五熱炙身。或見菩薩。肘步而行。或見菩薩。竚立不動。或見菩薩。上起雙足。或見菩薩。頭頂向下。或見菩薩。臥於棘上。或見菩薩。臥牛糞上。或見石上。加趺而坐。或臥牆上。或臥果蓏之上。或臥椽上。或臥土上。或著蓑衣。或著草衣。或著鹿皮衣。或以衣覆身。或復裸形。或隨日而轉。或著塚間衣。或著樹皮衣。或食莠稗。或食於根。或食於葉。或食於花。或食於果。或食於莖。或食於枝。或食藕根。或六日不食。或食穢豆。或食穢稻。或食蕎麥。或食菉豆。或食青豆。或食於稻。或食脂麻。或食粳米。或但飲水。而為資養。或食酥滴。或食蜜滴。或食乳滴。或常不食。或魔眾中住。或單己坐。或一向立。
寂慧。此如是等。諸威儀事。及餘無量。難行苦行。菩薩為降伏外道故。悉能現同。彼苦惡相。菩薩如是。於六年中。未嘗壞彼。一威儀相。示現滿足。禁戒修行。精進治鍊。菩薩所作。最勝最上。堅固不退。如是六年。現作諸相。亦非餘信解者。更互得見。所修禁戒。所有別外。修禁戒者。見彼菩薩。如是所修。皆悉降伏。
寂慧。菩薩於一切處。所作所現。悉住捨心。離諸過失。
復次寂慧。菩薩如是。修苦行時。有六十四。那庾多天人。於三乘中。善根成熟。
寂慧當知。有諸天人。具大信解。作善業者。彼見菩薩。在寶樓閣中。安庠而坐。入阿塞頗那迦定。受定中樂。菩薩經六年已。從定而起。諸天人中。有法欲者。志求法者。為彼成熟。如應說法。彼諸天人。見是菩薩。聞所說法。悉無別異。所作事業。
寂慧當知。此名菩薩。大智積集。大悲方便。解入不思議。甚深理法。降伏一切。邪魔外道。入苦行智。清淨法門。
又復寂慧。菩薩於六年中。成辦如是。所應示現。極難行事。過六年已。往泥連河。隨順世間。澡沐作淨。既沐身已。住於岸側。是時有一。聚落中女。其名善生。構以百牛。成乳糜粥。淨心捧持。詣菩薩所。而以上之。是時復有。六十俱胝。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眾。各各辦造。上妙飲食。持奉菩薩。
咸作是言。
惟願菩薩大士。受我飲食。惟願大士。受我飲食。
寂慧。是時菩薩。最先受彼。善生女人。所施乳糜。其彼六十俱胝。天。龍。夜叉。乾闥婆等。所施飲食。亦悉受之。互不相見。
各各皆謂。
菩薩受我。所施飲食。菩薩受已。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菩薩普為。所施諸眾。成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根法故。
寂慧。此即是為。菩薩苦行超勝。以受食緣。成熟眾生。方便勝行。
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九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奉詔譯
如來語密不思議品第八之餘
爾時世尊。普告一切眾會。讚言。
善哉善哉。
乃謂寂慧菩薩摩訶薩言。
寂慧當知。所有如來。真實之理。如來正法。如來所行。一切世間。實難信解。而此正法。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能善宣說。若諸眾生。不久當得。具是法者。即能於此。所說正法。隨其聞已。而生信解。生信解已。即能受持。不驚不怖。隨入義趣。了真實性。是人當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當佛如來。稱讚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善說法時。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六種震動。有大光明。普遍照曜。空中自然。雨眾妙花。鼓吹歌音。種種振擊。有阿僧祇眾生。發菩提心。阿僧祇菩薩。得隨順忍。阿僧祇菩薩。得無生法忍。阿僧祇菩薩。善根成熟故。得一生補處。
時彼大眾會中。佛世尊前。六萬八千。由旬之內。地界忽然。而悉破裂。大水騰涌。如惡叉聚。高起空中。徹于梵界。時此一切。三千大千世界。香水充滿。
是時佛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
寂慧。汝今見此。水騰涌不。
寂慧菩薩。白佛言。
我見。世尊。今此所有。是何先相。
佛言。
寂慧。今此大地。忽然破裂。水騰涌者。非所思念。其有受持。此正法者。彼等眾生。亦復如是。於正法中。解如實理。豁然開悟。而彼所有一切。無明見等。諸罪業門。悉能開豁。無盡法光。勝慧辯才。所說理教。皆能出現。乃是金剛手大士。善為眾生。宣說正法。令諸眾生。心生歡喜。
寂慧。當知今此正法。悉是如來。不共勝相。
如來心密不思議品第九
復次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
復何名為。如來心密。心業清淨。
寂慧。譬如無色界天。眾生生已。同以一識。而為所緣。住八萬四千劫。彼識亦非。隨餘識轉。盡壽邊際。於彼滅已。隨業成熟。隨處受生。如來亦復如是。以無住識。於晝夜中。菩薩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於晝夜中。如來入無餘依。大涅槃界。於其中間。而佛如來。無心可轉。無心伺察。無心不伺察。無心知解。無心思念。無心限量。無心積集。無心離散。無心動亂。無心可高。無心可下。無心防衛。無心趣向。無心勇悍。無心觀矚。無心惱害。無心流蕩。無心寂定。無心喜悅。無心逼惱。無心安處。無心遍行。無心分別。無心差別。無心遍計。無心在止。無心在觀。無心隨流於識。無自心建立。無他心觀察。無心依止於眼。無心依止。耳鼻舌身意。無心依止色。無心依止。聲香味觸法。無心住所緣處。無心住意處。無心住內處。無心住外處。無心依法行。無心依智行。無心觀察。過去未來。現在等法。
寂慧。此是如來。心業清淨。如來心者。無少法可取。於諸法中。但以無著無礙。知見而轉。如來自心。既清淨已。於諸眾生。不清淨心。亦復不見。於彼有見。及彼無見。無所分別。雖有所見。而無戲論。見無所見。是名為見。彼如來智。不與肉眼。所見相應。不與天眼。所見相應。不與慧眼。所見相應。不與法眼。所見相應。不與佛眼。所見相應。不與天耳。所聞相應。不與他心智。所知相應。不與宿住隨念智。所思相應。不與神通智。所作相應。不與有漏智相應。於彼一切法。所可相應者。謂一切法。無礙之智。然佛如來。而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善住如來。智光明中。觀察一切。眾生心行。了知一切法。若染若淨。所有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以如來智。悉不捨離。然佛如來。於是法中。而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如來離心意識。常在三摩地中。亦不捨離。一切佛事。於一切佛法。無礙智中。而無所著。
寂慧。譬如如來。化如來像。彼所化像。無心意識。無身行。語行。意行所轉。以佛加持力故。而能施作。一切佛事。如來亦復如是。與所化像。等無異故。見一切法。皆悉如化。故無分別。於身語心。無所發起。而能施作。一切佛事。然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
何以故。如來了知。一切法相。自性如化。是故如來。自覺悟已。為悲愍故。方便開覺。一切眾生。
寂慧。當知彼如來智。不住有為。不住無為。不住蘊處界。不住於內。不住於外。不住善法。不住不善法。不住世間。不住出世間。不住有罪。不住無罪。不住有漏。不住無漏。不住過去。不住未來。不住現在。不住擇滅。不住非擇滅。如是乃至。不住於識。如來於一切。眾生心行。意樂之中。但以無著無礙。知見而轉。然無加行。亦無發悟。復無作意。
寂慧。此即是為。如來心密。不思議法。是故當知。如來常在。三摩呬多。亦不捨離。一切眾生。心意表了。
稱讚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功德品第十
爾時尊者舍利子。前白佛言。
世尊。所有十方世界。賢劫諸菩薩眾。現於諸佛世尊。所修梵行者。彼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於是諸菩薩眾中。常隨何等。菩薩之後。
佛言。
舍利子。止止。此是不思議行。世間天人。於菩薩行。不生信者。返招迷亂。若有眾生。為善知識。所攝受者。即於是中。聞已淨信。不生驚怖。
舍利子。白佛言。
我於如來。極生淨信。惟願世尊。為我宣說。
佛言。
舍利子。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常隨我後。汝能見不。
舍利子。白佛言。
我以世尊。威神力故。今方得見。亦非宿昔。自能知見。
佛言。
舍利子。如是如是。汝今當知。彼賢劫中。諸菩薩眾。而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常隨其後。於一切處。現金剛手菩薩形相。以宿願力。及神通力。故能如是。
舍利子。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諸眾生類。而是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現本形相。亦常隨後。然於所現。加持智力。亦未圓滿。
又舍利子。彼金剛手菩薩。常隨慈氏菩薩之後。汝能見不。
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我今初見。非昔所見。
佛言。
舍利子。彼常隨後。汝自不見。他方世界。若諸菩薩。若梵王帝釋。護世天等。常來見彼。金剛手菩薩。執金剛杵。隨慈氏菩薩之後。
又舍利子。或於一時。彼賢劫中。諸菩薩眾。為慈氏菩薩。現俱胝那庾多。百千種。諸變化事。而是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亦隨彼諸。菩薩之後。助加持故。
又舍利子。乃至如來。作變化事時。彼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亦隨佛後。以願力故。助揚聖化。
舍利子。是故當知。此如是等。皆是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不思議神通。加持智力。悉具足故。
菩薩苦行超勝以受食緣成熟眾生品第十一
爾時寂慧菩薩摩訶薩。白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言。
祕密主。汝可樂說。菩薩苦行。詣菩提場。降伏魔軍。轉正法輪。莊嚴佛土等事。我今欲聞。願為開發。此如是等。希有之事。汝現證知。
金剛手菩薩大祕密主。告寂慧菩薩摩訶薩言。
寂慧當知。菩薩苦行等事。具有無量。功德莊嚴。假使住世一劫。盡其壽量。而亦不能。廣分別說。我今為汝略說。
寂慧。菩薩苦行。非一種相。菩薩但為。降伏諸魔。及外道故。乃至禁戒諸相。或五熱炙身。及餘一切。威儀事等。悉為降伏。諸魔外道。令其最勝最上。出過於彼。所有禁戒。修行諸難作事。彼諸外道。不能作者。菩薩一切。悉能現作。使其超勝。
寂慧。或有眾生。見其菩薩。一足翹立。或見菩薩。舉其雙臂。或見菩薩。向日諦瞻。或見菩薩。五熱炙身。或見菩薩。肘步而行。或見菩薩。竚立不動。或見菩薩。上起雙足。或見菩薩。頭頂向下。或見菩薩。臥於棘上。或見菩薩。臥牛糞上。或見石上。加趺而坐。或臥牆上。或臥果蓏之上。或臥椽上。或臥土上。或著蓑衣。或著草衣。或著鹿皮衣。或以衣覆身。或復裸形。或隨日而轉。或著塚間衣。或著樹皮衣。或食莠稗。或食於根。或食於葉。或食於花。或食於果。或食於莖。或食於枝。或食藕根。或六日不食。或食穢豆。或食穢稻。或食蕎麥。或食菉豆。或食青豆。或食於稻。或食脂麻。或食粳米。或但飲水。而為資養。或食酥滴。或食蜜滴。或食乳滴。或常不食。或魔眾中住。或單己坐。或一向立。
寂慧。此如是等。諸威儀事。及餘無量。難行苦行。菩薩為降伏外道故。悉能現同。彼苦惡相。菩薩如是。於六年中。未嘗壞彼。一威儀相。示現滿足。禁戒修行。精進治鍊。菩薩所作。最勝最上。堅固不退。如是六年。現作諸相。亦非餘信解者。更互得見。所修禁戒。所有別外。修禁戒者。見彼菩薩。如是所修。皆悉降伏。
寂慧。菩薩於一切處。所作所現。悉住捨心。離諸過失。
復次寂慧。菩薩如是。修苦行時。有六十四。那庾多天人。於三乘中。善根成熟。
寂慧當知。有諸天人。具大信解。作善業者。彼見菩薩。在寶樓閣中。安庠而坐。入阿塞頗那迦定。受定中樂。菩薩經六年已。從定而起。諸天人中。有法欲者。志求法者。為彼成熟。如應說法。彼諸天人。見是菩薩。聞所說法。悉無別異。所作事業。
寂慧當知。此名菩薩。大智積集。大悲方便。解入不思議。甚深理法。降伏一切。邪魔外道。入苦行智。清淨法門。
又復寂慧。菩薩於六年中。成辦如是。所應示現。極難行事。過六年已。往泥連河。隨順世間。澡沐作淨。既沐身已。住於岸側。是時有一。聚落中女。其名善生。構以百牛。成乳糜粥。淨心捧持。詣菩薩所。而以上之。是時復有。六十俱胝。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眾。各各辦造。上妙飲食。持奉菩薩。
咸作是言。
惟願菩薩大士。受我飲食。惟願大士。受我飲食。
寂慧。是時菩薩。最先受彼。善生女人。所施乳糜。其彼六十俱胝。天。龍。夜叉。乾闥婆等。所施飲食。亦悉受之。互不相見。
各各皆謂。
菩薩受我。所施飲食。菩薩受已。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菩薩普為。所施諸眾。成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根法故。
寂慧。此即是為。菩薩苦行超勝。以受食緣。成熟眾生。方便勝行。
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