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三
北梁沙門釋道龔譯
寶梁聚會第四十四
沙門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萬六千人。皆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是一生補處。悉從十方。諸佛世界。而來集會。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
世尊。所言沙門。云何為沙門。
佛告迦葉。
所謂沙門者。寂滅故。調伏故。受教故。戒身淨故。入禪定故。得智慧故。解如實義。得解脫故。於三脫門。無所疑故。安住聖人。所行法故。善修四念處故。離一切不善法故。安住四正勤故。善修四如意足故。成就信根故。信佛法僧故。成就堅信。於佛法僧故。不信餘道法故。勤行離一切煩惱故。
善修七菩提分。離一切不善。如實修一切善法故。善知正念正智方便故。專念一切。諸善法故。善知定慧方便故。成就五力故。不為一切。煩惱之所亂故。善修七菩提分故。善知一切法中。因緣方便故。
善知聖道方便故。善知正見正定方便故。得四辯力。不信外道故。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法不依人故。離四魔故。善知五陰故。斷一切煩惱故。得最後身故。離生死道故。離一切愛故。勤行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故。善見四聖諦故。於佛法中。不信餘道故。
所作已辦故。斷一切漏故。修八背捨故。釋梵天王。之所讚故。從本已來。專心行道故。樂阿蘭若處故。安住聖法中故。樂佛法儀式故。心不傾動故。不親近出家。在家眾故。心樂獨行。如犀角故。
畏於人眾。多惱亂故。樂住獨處故。常怖畏三界故。得實沙門果故。離一切悕望故。離世八法故。所謂。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堅心不動如地故。護彼我意。無所犯故。不濁故。正行故。心行成就。如虛空故。於諸形相。心無染著。如虛空中。動手無所礙故。
迦葉。若能成就。如是行法。是名沙門。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
世尊。未曾有也。如來善說。沙門德行。
世尊。若未來世。有諸沙門。非實沙門。自言我是沙門。非梵行人。自言我有梵行。如是之人。即已侵損。如來無量。阿僧祇劫。所修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迦葉。
如是侵損。如來菩提之罪。說不可盡。
迦葉。我滅度後。汝及餘大弟子等。亦皆滅度。又此世界。諸大菩薩。皆至他方。諸佛世界。
爾時於我法中。當有比丘。於諸所行。心多諂曲。
迦葉。我今當說。沙門之垢。沙門過罪。
迦葉。後末法中。當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癡如小兒。向於闇冥。而無所知。心不調伏。成沙門垢。
迦葉。云何沙門垢。
迦葉。沙門垢。有三十二。出家之人。所應遠離。
何等三十二。
欲覺。是沙門垢。
瞋覺。是沙門垢。
惱覺。是沙門垢。
自讚。是沙門垢。
毀他。是沙門垢。
邪求利養。是沙門垢。
因利求利。是沙門垢。
損他施福。是沙門垢。
覆藏罪過。是沙門垢。
親近在家人。是沙門垢。
親近出家人。是沙門垢。
樂於眾閙。是沙門垢。
未得利養。作方便求。是沙門垢。
於他利養。心生悕望。是沙門垢。
自於利養。心不知足。是沙門垢。
於他利養中。心生嫉妬。是沙門垢。
常求他過。是沙門垢。
不見己過。是沙門垢。
於解脫戒。而不堅持。是沙門垢。
不知慚愧。是沙門垢。
無恭恪意。心慢掉動。無有羞恥。是沙門垢。
起諸結使。是沙門垢。
逆十二因緣。是沙門垢。
攝取邊見。是沙門垢。
不寂滅不離欲。是沙門垢。
樂於生死。不樂涅槃。是沙門垢。
好樂外典。是沙門垢。
五蓋覆心。起諸煩惱。是沙門垢。
不信業報。是沙門垢。
畏三脫門。是沙門垢。
謗深妙法。不寂滅行。是沙門垢。
於三寶中。心不尊敬。是沙門垢。
迦葉。是名沙門。三十二垢。若能離此諸垢。是名沙門。
迦葉。又有八法。覆沙門行。
何等八。
一者。不敬順師長。二。不尊敬法。三不。善思惟。四。所未聞法。聞已誹謗。五。聞無眾生。無我無命。無人法已。心生驚畏。六。聞一切行。本來無生已。而解有為法。不解無為法。七。聞說次第法已。墮大深處。八。聞一切法。無生無性無出已。而心迷沒。
迦葉。是名八法。覆於沙門行。如是八法。出家沙門。應當遠離。
迦葉。我不說剃頭法服。名為沙門。所謂。有功德儀式。具足者乃。名為沙門。
迦葉。沙門身服袈裟。心應遠離。貪恚癡行。
何以故。心無貪恚癡行。我乃聽著袈裟。
迦葉。若心有貪恚癡法。而身著袈裟。除專心持戒。餘不持戒人。則為燒滅袈裟。
何以故。聖人表式。隨順寂滅。行慈悲心。離欲滅者。之所應服。
迦葉。汝今聽我說。聖人表式。有十二事。
何等十二。
迦葉。持戒。是聖人表式。禪定。是聖人表式。智慧。是聖人表式。解脫。是聖人表式。解脫知見。是聖人表式。入四聖諦。是聖人表式。能解十二因緣。是聖人表式。行四無量心。是聖人表式。行於四禪。是聖人表式。行四無色定。是聖人表式。入四向正定。是聖人表式。斷一切漏。是聖人表式。
迦葉。是名聖人。十二表式。
迦葉。若有比丘。不具足聖人。十二表式。身服袈裟者。我說此比丘。是邪法行。非寂滅行。離佛法行。不近涅槃。順生死行。為魔所鈎。不度生死。於正法退。而行邪法。
迦葉。是故出家比丘。身服袈裟時。若未得沙門果者。應以八法。敬重袈裟。
何等八。
於身袈裟。應起塔想。世尊想。寂滅想。慈想。敬如佛想。慚想。愧想。令我來世。離貪恚癡。具沙門法想。
迦葉。是名八法。敬重袈裟。
迦葉。若有於四聖種。不行知足。離沙門法。亦不以此八法。敬重袈裟者。而彼別有。似沙門數。墮小地獄。
迦葉。彼地獄中。似沙門者。於中受罪。衣鉢支體。皆悉熾然。坐臥之處。凡有所用物。亦皆熾然。如大火聚。似沙門者。受如是罪。
何以故。成就不淨。身口意業故。墮是罪處。
迦葉。若非沙門。自言我是沙門。非梵行者。自言我有梵行。若有持戒。功德具足。人所右遶。恭敬尊重者。若破戒比丘。受其禮敬供養。而不自知惡。彼惡比丘。以是不善根故。得八輕法。
何等八。
一。作愚癡。二。口瘖瘂。三。受身矬陋。四。顏貌醜惡。其面側戾。見者蚩笑。五。轉受女人身。作貧窮婢使。六。其形羸瘦。夭損壽命。七。人所不敬。常有惡名。八。不值佛世。
迦葉。是破戒比丘。受持戒者。禮敬供養。得如是八種法。
迦葉。破戒比丘。聞如是法已。應當不受。持戒比丘。禮敬供養。
迦葉。若有非沙門。自言我是沙門。非梵行。自言我有梵行。於此大地。乃至無有。涕唾分處。況舉足下足。去來屈伸。
何以故。過去大王。持此大地。施與持戒。有行德者。令於中行道。
迦葉。是破戒比丘。舉足下足處。一切信施。不及此人。況僧坊。及招提僧舍。經行之處。若有房舍。床敷園林。所有衣鉢。臥具醫藥。一切信施。所不應受。
迦葉。我今當說。若有非沙門。自言我是沙門。非梵行。自言我有梵行。不能必報信施。如一毛端。
何以故。聖眾福田。猶如大海。最妙最勝。於中若有。施主淨心信故。以施種子。種福田中。如此施主。起無量施想。
迦葉。若有破戒比丘。如分一毛。以為百分。若惡比丘受信施。如一毛分。隨所受毛分。即損失施主。爾所大海。福報之分。不能畢報。
迦葉。是故應淨其心。受他信施。
迦葉。應如是學。
爾時眾中。有淨行少欲。離扼比丘。二百人。聞說是已。捫淚而白世尊。
我今當死。不欲以不得沙門果。受他信施。乃至一食。
佛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如是慚愧。畏於後世。喻如金剛。即是現世瓔珞。
善男子。我今當說。世有二人。應受信施。
何等二。
一者。勤行精進。二者。得解脫者。
佛告比丘。
若有比丘。得解脫者。行善法者。如我所說。堅持戒者。觀一切行無常苦。一切法無我者。觀涅槃寂滅。願求欲得。
如是比丘。受他信施。摶如須彌。必能報是。信施之福。若有比丘。受信施主施。令此施主。得大利益。得大果報。
何以故。常生福德。有三種福。
一。常施食。二。僧坊舍。三。行慈心。
此三福中。慈心最勝。
佛告比丘。
若有比丘。從施主受施。若衣鉢。臥具。飲食。湯藥受已。若入無量定。令彼施主。得無量福。得無量報。
迦葉。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海。尚可竭盡。而此施主。所得福報。不可得盡。迦葉當知。破戒比丘。損於施主。爾所福德。若受施主施已。行於惡法。損他信施。
迦葉。如是說沙門垢。沙門過罪。沙門諂曲。沙門中賊。
迦葉。持戒比丘。應當專念。遠離如是。一切惡法。
迦葉。所謂沙門者。眼不流色中。耳鼻舌身意。不流法中。是故謂之沙門。選擇六入。了達六通。專念六念。安住六敬法。行六重法。是謂沙門。
比丘品第二
爾時佛告迦葉。
所言比丘。比丘者。能破煩惱。故名比丘。破我想。眾生想。人想。男想。女想。是謂比丘。
復次迦葉。有修戒修慧。是名比丘。
復次迦葉。離恐畏故。度三有四流故。見有及流。諸過患故。離一切有及流故。安處無畏道故。是名比丘。
迦葉。若有比丘。自知不成就。如是之法。及餘善法。又離是法。行於餘道。
迦葉。彼比丘。非我弟子。我非彼師。
迦葉。多有惡比丘。壞我佛法。
迦葉。非九十五種外道。能壞我法。亦非諸餘外道。能壞我法。除我法中。所有癡人。此癡人輩。能壞我法。
迦葉。譬如師子。獸中之王。若其死已。虎狼鳥獸。無有能得。食其肉者。
迦葉。師子身中。自生諸蟲。還食其肉。
迦葉。於我法中。出如是等。諸惡比丘。貪惜利養。為貪利所覆。不滅惡法。不修善法。不離妄語。
迦葉。如是比丘。能壞我法。
迦葉。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貪恚癡。及我慢者。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傲慢自大。無慚。無愧。不慎口過。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掉動。輕他。貪求利養。多行非法。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多有姦偽。幻惑於人。多行邪命。多說惡言。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現受他恩。不知報之。小恩於他。責望大報。先受他恩。而不憶念。侵損親友。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受人信施。失他福報。不善護戒。輕所受戒。不堅持律。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有我論。有眾生論。有命論。有人論。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若僧和合。而心不悅。不樂獨處。樂於眾中。常論世俗。所有言說。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求於利養。求大名稱。求多知識。不住聖種。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繫屬於魔。為魔所害。多於睡眠。作善不喜。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於佛法中朽敗。心懷諛諂。為煩惱所害。離沙門果。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為婬欲所燒。瞋恚所燒。愚癡所燒。亦為一切。煩惱所燒。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多遊婬里。不知過惡。不知知足。雖多學問。不知知足。於所須物。常懷嫉心。不能施他。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從闇入闇。從癡入癡。不見聖諦。多生疑惑。常為生死。之所繫縛。閉涅槃門。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身多姦行。口多姦行。意多姦行。儀式多姦行。
云何身多姦行。
安詳而行。是身姦行。不左右視。是身姦行。若左右視。不過一尋。是身姦行。邪命著衣。是身姦行。諛諂行於。空閑之處。不求空閑。所行之法。諛諂乞食。不觀乞食相。諛諂著糞掃衣。不知為慚愧故。諛諂行於。山窟樹下。不知分別。十二緣行。諛諂服於。陳故棄藥。不求甘露法藥。
迦葉。是名身多姦行。
迦葉。云何口多姦行。
他識我。他請我。如所求我已得。我不求利養。而他送與我。細妙供養我皆得。多利養我亦得。我常行善法。應受供養。我善問答。我能順法相。我能逆法相。我於一切法。解義非義。他若如是問我。我能如是答。答已伏彼。令其默然。我說是已。能令大眾。一切喜悅。亦令一切。歎言善哉。令彼眾人。請我供養。得供養已。復令施主。請言數來。
迦葉。若有不調伏口。而有所說。一切所言。皆非正言。是口多姦行。
迦葉。是名口多姦行。
迦葉。云何意多姦行。
心所牽連。貪求利養。衣鉢臥具。飲食醫藥。而口說言。一切利養。我所不須。心實多求。而詐言知足。是名意多姦行。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心求利養。
口言知足。
邪命求利。
常無快樂。
其心多姦。
欺誑一切。
如此之心。
都不清淨。
諸天龍神。
有天眼者。
諸佛世尊。
咸共知見。
迦葉。如是惡比丘。離善法儀式。作邪命行。墮三惡道。
旃陀羅品第三
佛告迦葉。
云何旃陀羅沙門。
迦葉。譬如旃陀羅。常於塚間。行求死尸。無慈悲心。視於眾生。得見死尸。心大喜悅。
迦葉。如是沙門旃陀羅。常無慈心。至施主家。行不善心。所求得已。生貴重心。從施主家。受利養已。不教施主。佛法毘尼。為利養故。親近在家。不為法故。亦無慈心。常求利養。
迦葉。是名沙門旃陀羅。
迦葉。如旃陀羅。為一切人。之所捨離。所謂。大臣長者。及諸小王。剎利婆羅門。并餘庶民。乃至下賤。之所遠離。不欲共作知識。
迦葉。如是沙門旃陀羅。亦為一切。之所遠離。所謂。持戒有德。人所敬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鬼神。及乾闥婆。知其破戒。行惡法故。
迦葉。是名沙門旃陀羅。
迦葉。如旃陀羅。所有衣服飲食。諸所用物。盡非好人。之所愛樂。亦不受用。
迦葉。如是沙門旃陀羅。若有衣鉢。所用之物。皆是破戒非法。身口意業。諛諂所得。持戒沙門。婆羅門。捨不愛樂。亦不受用。於此人所。生哀愍心。
迦葉。是名沙門旃陀羅。
迦葉。如旃陀羅。以愧恥心。持所用器。從他乞食。
迦葉。如是沙門旃陀羅。以愧恥心。入於房舍。及至他家。或到眾中。亦以愧心。至於佛所。亦以愧心。禮如來塔。亦以愧心。去來屈伸。亦以愧心。行住坐臥。一切所行。皆有愧心。覆藏惡法故。
迦葉。我今當說。旃陀羅人。所至之處。不到善處。
何以故。自行惡法故。
迦葉。如是沙門旃陀羅。所至之處。亦不到善道。多作惡業。無遮惡道法故。
迦葉。是名沙門旃陀羅。
迦葉。云何沙門敗壞。
迦葉。譬如好酒。香味具者。是酒之醍醐。接取已盡。下有糟滓。人所惡賤。無所施用。
迦葉。如是敗壞沙門。離於法味。取煩惱滓。人所惡賤。無所施用。離持戒香。嗅諸煩惱。若有至處。不能自利。亦不益他。
迦葉。是名敗壞沙門。
迦葉。敗壞者。如有所食。變為糞穢。臭惡不淨。人所厭離。
迦葉。如是敗壞沙門。猶如糞穢。以身口意業。不清淨故。
迦葉。是名敗壞沙門。
迦葉。譬如敗種。種大地中。終不生牙實。
迦葉。如是敗壞沙門。雖在佛法。不生善根。不得沙門果。
迦葉。是名敗壞沙門。
迦葉。云何沙門篋。
迦葉。譬如畫篋。巧工所成。中盛臭穢。種種不淨。
迦葉。如是沙門篋。外現成就。似沙門行。內有種種垢穢。行諸惡業。
迦葉。是名沙門篋。
迦葉。云何沙門构欄荼。
迦葉。譬如构欄荼華。色貌鮮好。其體堅鞕。猶如木石。其氣臭穢。猶如糞塗。有智之人。若見此華。不近不觸。遠避而去。愚人若見。不知過患。近而嗅之。
迦葉。如是沙門构欄荼。現似沙門。行而有麁獷。傲慢自高。臭穢不淨。又作破戒。無儀式行。破於正見。
迦葉。如是沙門构欄荼。智者不親近。不禮敬右遶。以惡人故。而遠離之。
迦葉。若有癡如小兒。彼諸癡人。之所親近。禮敬右遶。信受其語。如构欄荼華。為癡人所捉。
迦葉。是名沙門构欄荼。
迦葉。云何沙門求利。
迦葉。譬如諛諂之人。心常慳惜。為貪所覆。若見他財物。悕望欲得。畜利刀杖。無慚愧心。無哀愍心。常有害心。若行空澤。山林聚落。發如是心。於他財物。希求欲得。常自藏身。不令他見。
迦葉。如是沙門求利。心常慳惜。為貪所覆。於所得利。心無知足。於他財物。悕望欲得。有所至處。聚落城邑。常為利養。不為善法。覆藏諸惡。謂善比丘。知我破戒。知已。若說戒時。或驅我出。於善比丘。但生恐畏。心常諛諂。現行儀式。一切天龍鬼神。有天眼者。知此比丘。來時賊來。去時賊去。行時賊行。坐時賊坐。臥時賊臥。取衣時。賊取衣。著衣時。賊著衣。入聚落時。賊入聚落。出聚落時。賊出聚落。食時賊食。飲時賊飲。剃髮時。賊剃髮。
迦葉。如是癡人。去來儀式。皆為天龍。鬼神。之所知見。
見已。訶罵。
如此惡人。即為壞滅。釋迦牟尼佛法。
作是訶責。諸惡比丘。又彼諸天龍鬼神。見持戒梵行。沙門婆羅門。增益信心。禮敬尊重。此人於佛法中。應受利養者。
迦葉。此沙門求利。於佛法中出家。不能生一念寂滅。離欲之心。況得沙門果。若有得者。無有是處。
迦葉。是名沙門求利。
迦葉。云何稗沙門。
迦葉。譬如麥田中。生稗麥。其形似麥。不可分別。
爾時田夫。作如是念。謂此稗麥。盡是好麥。後見穟生。爾乃知非。不得名言。一切是麥。
迦葉。如是稗沙門。在於眾中。似是持戒。有德行者。施主見時。謂盡是沙門。而彼癡人。實非沙門。言是沙門。非梵行人。自言梵行。先來敗壞。離於持戒。亦不入眾數。於佛法中。無智慧命。當墮惡道。猶如稗麥。在好麥中。
爾時天龍鬼神。有天眼者。見彼癡人。墮於地獄。
見已。各相謂言。
此是癡人。先似沙門。行不善法。今當墮於。大地獄中。從今已後。終不能得。沙門德行。及沙門果。猶如稗麥。在好麥中。
迦葉。是名稗沙門。
迦葉。云何逋生沙門。
迦葉。譬如逋生稻苗。以不熟故。名為逋生。以無實故。風所吹去。無堅重力。似稻非稻。
迦葉。如是逋生沙門。形似沙門。無人教呵。無有德力。為魔風所吹。亦無血氣。持戒之力。離於多聞。損失定力。亦遠於智。不能破壞。諸煩惱賊。名如是人。輕劣無力。繫屬於魔。為魔所鉤。沒在一切。煩惱之中。為魔風所吹。如逋生稻。
迦葉。逋生之稻。不中為種。亦不生牙。
迦葉。如是逋生沙門。於佛法中。無道種子。於賢聖法中。不得解脫。
迦葉。逋生沙門者。所謂。破戒行惡。是名逋生沙門。
迦葉。云何似沙門。
迦葉。譬如巧工。以金塗銅。其色似金。價不同金。若揩磨時。乃知非金。
迦葉。如是似沙門者。好自嚴飾。常澡浴身。齊整著衣。沙門儀式。一切具足。去來屈伸。常正儀式。而彼常為。貪恚癡所害。亦為利養禮敬。讚歎所害。亦為我慢。增上慢。一切煩惱所害。
雖為人所貴。無貴重法。常勤嚴身。悕望飲食。不求聖法。不畏後世。現見尊重。非將來尊重。但長肌肥。依於利養。非依於法。種種繫縛。勤作家業。順在家。心亦隨受。苦時受苦。樂時受樂。為愛憎所害。於沙門法。無心欲行。離諸儀式。必當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彼人無沙門實。無沙門稱。不與沙門等。
迦葉。是名似沙門。
迦葉。云何失沙門血氣。
迦葉。譬如男子。若女人。若童男。若童女。非人飲其血氣。彼人羸瘦。無有色力。由失血氣故。
迦葉。如是之人。失血氣故。諸藥咒術。及諸刀杖。所不能治。必至於死。
迦葉。如是沙門。無有持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血氣。及慈悲喜捨血氣。亦無行施。調伏護身。口意業血氣。亦無安住。四聖種血氣。無有儀式血氣。亦無淨身口意血氣。
迦葉。是名沙門。失於血氣。
迦葉。如失血氣沙門。雖受如來法藥。不以自度法藥者。所謂。若起婬欲。應觀不淨。若起瞋恚。應行慈心。若起愚癡。應觀十二因緣。於諸煩惱。應正思惟。離於樂眾。捨我所有。出家三事。應當愛護。
三事者。所謂。持戒清淨。其心調伏。入定不亂。
迦葉。如是法藥。我之所說。我所聽服。雖受此藥。不以自度。
迦葉。又有出世法。所謂。空觀。無相無作觀。陰界入。知四聖諦。及十二因緣。
迦葉。如是法藥。彼人亦復。不以自度。
迦葉。如是沙門。臭穢不淨。以破戒故。薄福德故。生極下處。以憍慢故。於此命終。不生餘處。必當墮在。大地獄中。如人失於血氣。必定至死。如是沙門。於此命終。必墮地獄。
迦葉。是名失血氣沙門。
如是說已。五百比丘。捨戒還俗。
爾時有諸比丘。呵彼比丘言。
若大德。於佛法中。退還家者。如是非善。如是非法。
佛告諸比丘。
莫作是語。
何以故。若如是者。名為順法。若比丘。不欲受人信施。退還家者。是名順法。彼諸比丘。信解心多。故生悔心。
說此語時。彼得聞已。作如是念。
我等或能。行不淨行。受他信施。應生悔心。退而還家。
迦葉。我今說此。諸比丘等。於此命終。生兜率天。彌勒菩薩所。彌勒如來。出於世時。彼諸比丘。在初會數中。
營事比丘品第四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
世尊。云何比丘。能營眾事。
佛告迦葉。
我聽二種比丘。得營眾事。
何等二。
一者。能淨持戒。二者。畏於後世。喻如金剛。
復有二種。
何等二。
一者。識知業報。二者。有諸慚愧。及以悔心。
復有二種。
何等二。
一者。阿羅漢。二者。能修八背捨者。
迦葉。如是二種比丘。我聽營事。自無瘡疣。
何以故。迦葉。護他人意。此事難故。
迦葉。於佛法中。種種出家。種種性。種種心。種種解脫。種種斷結。或有阿蘭若。或有乞食。或有樂住山林。或有樂近聚落。清淨持戒。或有能離四扼。或有勤修多聞。或有辯說諸法。或有善持戒律。或有善持。毘尼儀式。或有遊諸。城邑聚落。為人說法。有如是等。諸比丘僧。營事比丘。善取如是。諸人心相。
迦葉。若阿蘭若比丘。樂空閑處。營事比丘。一切役使。不應令作。有時阿蘭若比丘。在比丘僧。次役使。而營事比丘。應當代作。若自不作。應倩他人。令代為之。不應役使。阿蘭若比丘。若非行道時。可少令作。
迦葉。若有乞食比丘。彼營事比丘。於乞食比丘。應與好食。若有比丘。能離四扼。營事比丘。隨所須物。應當供給。所謂。衣服飲食。臥具醫藥。
若離扼比丘。所住之處。營事比丘。於其住處。不應高聲大喚。亦不令他。高聲大喚。欲防護離。扼比丘故。
營事比丘。於離扼比丘。應生尊敬。如世尊想。生如是念。
如是比丘。於佛法中。能作法柱。當隨所須。而供給之。
迦葉。若有勤修。多聞比丘。營事比丘。應當勸喻。作如是言。
大德勤修多聞。讀誦令利。我當為諸大德。供給使令。若諸大德。勤修多聞。於比丘僧中。是好瓔珞。能昇高座。廣說正法。亦自生智慧。
營事比丘。不應非時役使。應當擁護。令修多聞。
迦葉。若有說法比丘。營事比丘。應事事供給。應將說法比丘。至城邑聚落。勸喻諸人。令就聽法。說法之處。亦應供給。為說法人。敷好高座。若有比丘。強自以力。欲壞說法者。營事比丘。應往和解。亦應數往。說法人所。稱言善哉。
迦葉。若有比丘。善持戒律。善持毘尼義。營事比丘。應往其所。數數問義。
我云何營事。令不得罪。自無所損。不害於他。
持毘尼義比丘。應觀營事者心。隨所營事。而為說法。所謂。是應作。是不應作。營事比丘。於持律人所。一心生信。禮敬供養。
若比丘僧。所有分物。應當隨時供給。於僧不應藏舉。隨僧所須。應當分與。應與時與。不惡心與。不以非法與。非欲心與。非瞋心與。非癡心與。非畏心與。隨僧法行。非隨在家行。隨僧制行。非自隨制行。不於僧物。生自在想。乃至小事。與僧共斷。非自在斷。
若所用物。所謂。常住僧物。及與佛物。若招提僧物。彼營事比丘。應當分別。常住僧物。不應與招提僧。招提僧物。不應與常住僧。常住僧物。不應與招提僧物共雜。招提僧物。不與常住僧物共雜。常住僧物。招提僧物。不與佛物共雜。佛物。不與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共雜。
若常住僧物多。而招提僧。有所須者。營事比丘。應集僧。行籌索欲。若僧和合。應以常住僧物。分與招提僧。
迦葉。若如來塔。或有所須。若欲敗壞者。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多。營事比丘應集僧行籌索欲。作如是言。
是佛塔壞。今有所須。此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多。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若僧不惜。所得施物。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我今持用。修治佛塔。
若僧和合。營事比丘。應以僧物。修治佛塔。若僧不和合。營事比丘。應餘勸化。在家人輩。求索財物。修治佛塔。
迦葉。若佛物多者。營事比丘不得。以佛物。分與常住僧。及招提僧。
何以故。於此物中。應生世尊想。佛所有物。乃至一線。皆是施主。信心施佛。是故諸天世人。於此物中。生佛塔想。而況寶物。若於佛塔。先以衣施。此衣於佛塔中。寧令風吹。雨爛破盡。不應以此衣。貿易寶物。
何以故。如來塔物。無人能與作價者。又佛無所須故。
迦葉。有如是善淨。營事人者。三寶之物。不應令雜。又於自利養。心常知足。三寶物中。不生我所有想。
迦葉。營事比丘。若生瞋心。而於持戒。大德人所。右遶禮敬之者。以自在故。驅令役使。是故營事比丘。以瞋心緣故。墮大地獄。若得為人。作他奴僕。常為其主。苦驅役使。人所鞭打。
復次迦葉。若營事比丘。以自在故。更作重制。過僧常限。讁罰比丘。非時令作。是營事比丘。以此不善根故。墮於多釘。小地獄中。生此中已。以百千釘。釘挓其身。其身熾然。出大火焰。如大火聚。
若於持戒。有大德者。以重事怖之。以瞋心語故。彼營事比丘。生地獄中。其所得舌。長五百由旬。以百千釘。而釘其舌。一一釘中。出大火焰。
迦葉。若營事比丘。數得僧物。慳惜藏舉。或非時與僧。或復難與。或困苦與。或少與。或不與。或有與者。或不與者。營事比丘。以此不善根故。墮穢惡餓鬼。常食糞丸。此人命終。當生是中。
爾時更有餓鬼。以食示之。而復不與。此鬼爾時。悕望欲得。諦視此食。目不曾眴。受飢渴苦。於百千歲中。常不得食。或時得食。變為糞屎。或作膿血。
何以故。有持戒人。人所敬禮。僧所有物。以自在故。而難與之。
迦葉。若營事比丘。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及以佛物。輒自雜用。得大苦報。若受一劫。若過一劫。
何以故。以侵三寶物故。
迦葉。若營事比丘。聞如是罪。知如是罪。而故生瞋心。於持戒者。我今說此。諸佛世尊。所不能治。
迦葉。是故營事比丘。聞如是。非法罪已。應當善護。身口意業。自護亦護他。
迦葉。營事比丘。寧自噉身肉。終不雜用。三寶之物。作衣鉢飲食。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
世尊。未曾有也。如來自以慈心。說如是法。為無慚愧者。說無慚愧法。有慚愧者。說慚愧法。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三
北梁沙門釋道龔譯
寶梁聚會第四十四
沙門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萬六千人。皆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是一生補處。悉從十方。諸佛世界。而來集會。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
世尊。所言沙門。云何為沙門。
佛告迦葉。
所謂沙門者。寂滅故。調伏故。受教故。戒身淨故。入禪定故。得智慧故。解如實義。得解脫故。於三脫門。無所疑故。安住聖人。所行法故。善修四念處故。離一切不善法故。安住四正勤故。善修四如意足故。成就信根故。信佛法僧故。成就堅信。於佛法僧故。不信餘道法故。勤行離一切煩惱故。
善修七菩提分。離一切不善。如實修一切善法故。善知正念正智方便故。專念一切。諸善法故。善知定慧方便故。成就五力故。不為一切。煩惱之所亂故。善修七菩提分故。善知一切法中。因緣方便故。
善知聖道方便故。善知正見正定方便故。得四辯力。不信外道故。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法不依人故。離四魔故。善知五陰故。斷一切煩惱故。得最後身故。離生死道故。離一切愛故。勤行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故。善見四聖諦故。於佛法中。不信餘道故。
所作已辦故。斷一切漏故。修八背捨故。釋梵天王。之所讚故。從本已來。專心行道故。樂阿蘭若處故。安住聖法中故。樂佛法儀式故。心不傾動故。不親近出家。在家眾故。心樂獨行。如犀角故。
畏於人眾。多惱亂故。樂住獨處故。常怖畏三界故。得實沙門果故。離一切悕望故。離世八法故。所謂。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堅心不動如地故。護彼我意。無所犯故。不濁故。正行故。心行成就。如虛空故。於諸形相。心無染著。如虛空中。動手無所礙故。
迦葉。若能成就。如是行法。是名沙門。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
世尊。未曾有也。如來善說。沙門德行。
世尊。若未來世。有諸沙門。非實沙門。自言我是沙門。非梵行人。自言我有梵行。如是之人。即已侵損。如來無量。阿僧祇劫。所修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迦葉。
如是侵損。如來菩提之罪。說不可盡。
迦葉。我滅度後。汝及餘大弟子等。亦皆滅度。又此世界。諸大菩薩。皆至他方。諸佛世界。
爾時於我法中。當有比丘。於諸所行。心多諂曲。
迦葉。我今當說。沙門之垢。沙門過罪。
迦葉。後末法中。當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癡如小兒。向於闇冥。而無所知。心不調伏。成沙門垢。
迦葉。云何沙門垢。
迦葉。沙門垢。有三十二。出家之人。所應遠離。
何等三十二。
欲覺。是沙門垢。
瞋覺。是沙門垢。
惱覺。是沙門垢。
自讚。是沙門垢。
毀他。是沙門垢。
邪求利養。是沙門垢。
因利求利。是沙門垢。
損他施福。是沙門垢。
覆藏罪過。是沙門垢。
親近在家人。是沙門垢。
親近出家人。是沙門垢。
樂於眾閙。是沙門垢。
未得利養。作方便求。是沙門垢。
於他利養。心生悕望。是沙門垢。
自於利養。心不知足。是沙門垢。
於他利養中。心生嫉妬。是沙門垢。
常求他過。是沙門垢。
不見己過。是沙門垢。
於解脫戒。而不堅持。是沙門垢。
不知慚愧。是沙門垢。
無恭恪意。心慢掉動。無有羞恥。是沙門垢。
起諸結使。是沙門垢。
逆十二因緣。是沙門垢。
攝取邊見。是沙門垢。
不寂滅不離欲。是沙門垢。
樂於生死。不樂涅槃。是沙門垢。
好樂外典。是沙門垢。
五蓋覆心。起諸煩惱。是沙門垢。
不信業報。是沙門垢。
畏三脫門。是沙門垢。
謗深妙法。不寂滅行。是沙門垢。
於三寶中。心不尊敬。是沙門垢。
迦葉。是名沙門。三十二垢。若能離此諸垢。是名沙門。
迦葉。又有八法。覆沙門行。
何等八。
一者。不敬順師長。二。不尊敬法。三不。善思惟。四。所未聞法。聞已誹謗。五。聞無眾生。無我無命。無人法已。心生驚畏。六。聞一切行。本來無生已。而解有為法。不解無為法。七。聞說次第法已。墮大深處。八。聞一切法。無生無性無出已。而心迷沒。
迦葉。是名八法。覆於沙門行。如是八法。出家沙門。應當遠離。
迦葉。我不說剃頭法服。名為沙門。所謂。有功德儀式。具足者乃。名為沙門。
迦葉。沙門身服袈裟。心應遠離。貪恚癡行。
何以故。心無貪恚癡行。我乃聽著袈裟。
迦葉。若心有貪恚癡法。而身著袈裟。除專心持戒。餘不持戒人。則為燒滅袈裟。
何以故。聖人表式。隨順寂滅。行慈悲心。離欲滅者。之所應服。
迦葉。汝今聽我說。聖人表式。有十二事。
何等十二。
迦葉。持戒。是聖人表式。禪定。是聖人表式。智慧。是聖人表式。解脫。是聖人表式。解脫知見。是聖人表式。入四聖諦。是聖人表式。能解十二因緣。是聖人表式。行四無量心。是聖人表式。行於四禪。是聖人表式。行四無色定。是聖人表式。入四向正定。是聖人表式。斷一切漏。是聖人表式。
迦葉。是名聖人。十二表式。
迦葉。若有比丘。不具足聖人。十二表式。身服袈裟者。我說此比丘。是邪法行。非寂滅行。離佛法行。不近涅槃。順生死行。為魔所鈎。不度生死。於正法退。而行邪法。
迦葉。是故出家比丘。身服袈裟時。若未得沙門果者。應以八法。敬重袈裟。
何等八。
於身袈裟。應起塔想。世尊想。寂滅想。慈想。敬如佛想。慚想。愧想。令我來世。離貪恚癡。具沙門法想。
迦葉。是名八法。敬重袈裟。
迦葉。若有於四聖種。不行知足。離沙門法。亦不以此八法。敬重袈裟者。而彼別有。似沙門數。墮小地獄。
迦葉。彼地獄中。似沙門者。於中受罪。衣鉢支體。皆悉熾然。坐臥之處。凡有所用物。亦皆熾然。如大火聚。似沙門者。受如是罪。
何以故。成就不淨。身口意業故。墮是罪處。
迦葉。若非沙門。自言我是沙門。非梵行者。自言我有梵行。若有持戒。功德具足。人所右遶。恭敬尊重者。若破戒比丘。受其禮敬供養。而不自知惡。彼惡比丘。以是不善根故。得八輕法。
何等八。
一。作愚癡。二。口瘖瘂。三。受身矬陋。四。顏貌醜惡。其面側戾。見者蚩笑。五。轉受女人身。作貧窮婢使。六。其形羸瘦。夭損壽命。七。人所不敬。常有惡名。八。不值佛世。
迦葉。是破戒比丘。受持戒者。禮敬供養。得如是八種法。
迦葉。破戒比丘。聞如是法已。應當不受。持戒比丘。禮敬供養。
迦葉。若有非沙門。自言我是沙門。非梵行。自言我有梵行。於此大地。乃至無有。涕唾分處。況舉足下足。去來屈伸。
何以故。過去大王。持此大地。施與持戒。有行德者。令於中行道。
迦葉。是破戒比丘。舉足下足處。一切信施。不及此人。況僧坊。及招提僧舍。經行之處。若有房舍。床敷園林。所有衣鉢。臥具醫藥。一切信施。所不應受。
迦葉。我今當說。若有非沙門。自言我是沙門。非梵行。自言我有梵行。不能必報信施。如一毛端。
何以故。聖眾福田。猶如大海。最妙最勝。於中若有。施主淨心信故。以施種子。種福田中。如此施主。起無量施想。
迦葉。若有破戒比丘。如分一毛。以為百分。若惡比丘受信施。如一毛分。隨所受毛分。即損失施主。爾所大海。福報之分。不能畢報。
迦葉。是故應淨其心。受他信施。
迦葉。應如是學。
爾時眾中。有淨行少欲。離扼比丘。二百人。聞說是已。捫淚而白世尊。
我今當死。不欲以不得沙門果。受他信施。乃至一食。
佛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如是慚愧。畏於後世。喻如金剛。即是現世瓔珞。
善男子。我今當說。世有二人。應受信施。
何等二。
一者。勤行精進。二者。得解脫者。
佛告比丘。
若有比丘。得解脫者。行善法者。如我所說。堅持戒者。觀一切行無常苦。一切法無我者。觀涅槃寂滅。願求欲得。
如是比丘。受他信施。摶如須彌。必能報是。信施之福。若有比丘。受信施主施。令此施主。得大利益。得大果報。
何以故。常生福德。有三種福。
一。常施食。二。僧坊舍。三。行慈心。
此三福中。慈心最勝。
佛告比丘。
若有比丘。從施主受施。若衣鉢。臥具。飲食。湯藥受已。若入無量定。令彼施主。得無量福。得無量報。
迦葉。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海。尚可竭盡。而此施主。所得福報。不可得盡。迦葉當知。破戒比丘。損於施主。爾所福德。若受施主施已。行於惡法。損他信施。
迦葉。如是說沙門垢。沙門過罪。沙門諂曲。沙門中賊。
迦葉。持戒比丘。應當專念。遠離如是。一切惡法。
迦葉。所謂沙門者。眼不流色中。耳鼻舌身意。不流法中。是故謂之沙門。選擇六入。了達六通。專念六念。安住六敬法。行六重法。是謂沙門。
比丘品第二
爾時佛告迦葉。
所言比丘。比丘者。能破煩惱。故名比丘。破我想。眾生想。人想。男想。女想。是謂比丘。
復次迦葉。有修戒修慧。是名比丘。
復次迦葉。離恐畏故。度三有四流故。見有及流。諸過患故。離一切有及流故。安處無畏道故。是名比丘。
迦葉。若有比丘。自知不成就。如是之法。及餘善法。又離是法。行於餘道。
迦葉。彼比丘。非我弟子。我非彼師。
迦葉。多有惡比丘。壞我佛法。
迦葉。非九十五種外道。能壞我法。亦非諸餘外道。能壞我法。除我法中。所有癡人。此癡人輩。能壞我法。
迦葉。譬如師子。獸中之王。若其死已。虎狼鳥獸。無有能得。食其肉者。
迦葉。師子身中。自生諸蟲。還食其肉。
迦葉。於我法中。出如是等。諸惡比丘。貪惜利養。為貪利所覆。不滅惡法。不修善法。不離妄語。
迦葉。如是比丘。能壞我法。
迦葉。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貪恚癡。及我慢者。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傲慢自大。無慚。無愧。不慎口過。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掉動。輕他。貪求利養。多行非法。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多有姦偽。幻惑於人。多行邪命。多說惡言。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現受他恩。不知報之。小恩於他。責望大報。先受他恩。而不憶念。侵損親友。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受人信施。失他福報。不善護戒。輕所受戒。不堅持律。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有我論。有眾生論。有命論。有人論。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若僧和合。而心不悅。不樂獨處。樂於眾中。常論世俗。所有言說。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求於利養。求大名稱。求多知識。不住聖種。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繫屬於魔。為魔所害。多於睡眠。作善不喜。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於佛法中朽敗。心懷諛諂。為煩惱所害。離沙門果。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為婬欲所燒。瞋恚所燒。愚癡所燒。亦為一切。煩惱所燒。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多遊婬里。不知過惡。不知知足。雖多學問。不知知足。於所須物。常懷嫉心。不能施他。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從闇入闇。從癡入癡。不見聖諦。多生疑惑。常為生死。之所繫縛。閉涅槃門。是名惡比丘。
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
身多姦行。口多姦行。意多姦行。儀式多姦行。
云何身多姦行。
安詳而行。是身姦行。不左右視。是身姦行。若左右視。不過一尋。是身姦行。邪命著衣。是身姦行。諛諂行於。空閑之處。不求空閑。所行之法。諛諂乞食。不觀乞食相。諛諂著糞掃衣。不知為慚愧故。諛諂行於。山窟樹下。不知分別。十二緣行。諛諂服於。陳故棄藥。不求甘露法藥。
迦葉。是名身多姦行。
迦葉。云何口多姦行。
他識我。他請我。如所求我已得。我不求利養。而他送與我。細妙供養我皆得。多利養我亦得。我常行善法。應受供養。我善問答。我能順法相。我能逆法相。我於一切法。解義非義。他若如是問我。我能如是答。答已伏彼。令其默然。我說是已。能令大眾。一切喜悅。亦令一切。歎言善哉。令彼眾人。請我供養。得供養已。復令施主。請言數來。
迦葉。若有不調伏口。而有所說。一切所言。皆非正言。是口多姦行。
迦葉。是名口多姦行。
迦葉。云何意多姦行。
心所牽連。貪求利養。衣鉢臥具。飲食醫藥。而口說言。一切利養。我所不須。心實多求。而詐言知足。是名意多姦行。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心求利養。
口言知足。
邪命求利。
常無快樂。
其心多姦。
欺誑一切。
如此之心。
都不清淨。
諸天龍神。
有天眼者。
諸佛世尊。
咸共知見。
迦葉。如是惡比丘。離善法儀式。作邪命行。墮三惡道。
旃陀羅品第三
佛告迦葉。
云何旃陀羅沙門。
迦葉。譬如旃陀羅。常於塚間。行求死尸。無慈悲心。視於眾生。得見死尸。心大喜悅。
迦葉。如是沙門旃陀羅。常無慈心。至施主家。行不善心。所求得已。生貴重心。從施主家。受利養已。不教施主。佛法毘尼。為利養故。親近在家。不為法故。亦無慈心。常求利養。
迦葉。是名沙門旃陀羅。
迦葉。如旃陀羅。為一切人。之所捨離。所謂。大臣長者。及諸小王。剎利婆羅門。并餘庶民。乃至下賤。之所遠離。不欲共作知識。
迦葉。如是沙門旃陀羅。亦為一切。之所遠離。所謂。持戒有德。人所敬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鬼神。及乾闥婆。知其破戒。行惡法故。
迦葉。是名沙門旃陀羅。
迦葉。如旃陀羅。所有衣服飲食。諸所用物。盡非好人。之所愛樂。亦不受用。
迦葉。如是沙門旃陀羅。若有衣鉢。所用之物。皆是破戒非法。身口意業。諛諂所得。持戒沙門。婆羅門。捨不愛樂。亦不受用。於此人所。生哀愍心。
迦葉。是名沙門旃陀羅。
迦葉。如旃陀羅。以愧恥心。持所用器。從他乞食。
迦葉。如是沙門旃陀羅。以愧恥心。入於房舍。及至他家。或到眾中。亦以愧心。至於佛所。亦以愧心。禮如來塔。亦以愧心。去來屈伸。亦以愧心。行住坐臥。一切所行。皆有愧心。覆藏惡法故。
迦葉。我今當說。旃陀羅人。所至之處。不到善處。
何以故。自行惡法故。
迦葉。如是沙門旃陀羅。所至之處。亦不到善道。多作惡業。無遮惡道法故。
迦葉。是名沙門旃陀羅。
迦葉。云何沙門敗壞。
迦葉。譬如好酒。香味具者。是酒之醍醐。接取已盡。下有糟滓。人所惡賤。無所施用。
迦葉。如是敗壞沙門。離於法味。取煩惱滓。人所惡賤。無所施用。離持戒香。嗅諸煩惱。若有至處。不能自利。亦不益他。
迦葉。是名敗壞沙門。
迦葉。敗壞者。如有所食。變為糞穢。臭惡不淨。人所厭離。
迦葉。如是敗壞沙門。猶如糞穢。以身口意業。不清淨故。
迦葉。是名敗壞沙門。
迦葉。譬如敗種。種大地中。終不生牙實。
迦葉。如是敗壞沙門。雖在佛法。不生善根。不得沙門果。
迦葉。是名敗壞沙門。
迦葉。云何沙門篋。
迦葉。譬如畫篋。巧工所成。中盛臭穢。種種不淨。
迦葉。如是沙門篋。外現成就。似沙門行。內有種種垢穢。行諸惡業。
迦葉。是名沙門篋。
迦葉。云何沙門构欄荼。
迦葉。譬如构欄荼華。色貌鮮好。其體堅鞕。猶如木石。其氣臭穢。猶如糞塗。有智之人。若見此華。不近不觸。遠避而去。愚人若見。不知過患。近而嗅之。
迦葉。如是沙門构欄荼。現似沙門。行而有麁獷。傲慢自高。臭穢不淨。又作破戒。無儀式行。破於正見。
迦葉。如是沙門构欄荼。智者不親近。不禮敬右遶。以惡人故。而遠離之。
迦葉。若有癡如小兒。彼諸癡人。之所親近。禮敬右遶。信受其語。如构欄荼華。為癡人所捉。
迦葉。是名沙門构欄荼。
迦葉。云何沙門求利。
迦葉。譬如諛諂之人。心常慳惜。為貪所覆。若見他財物。悕望欲得。畜利刀杖。無慚愧心。無哀愍心。常有害心。若行空澤。山林聚落。發如是心。於他財物。希求欲得。常自藏身。不令他見。
迦葉。如是沙門求利。心常慳惜。為貪所覆。於所得利。心無知足。於他財物。悕望欲得。有所至處。聚落城邑。常為利養。不為善法。覆藏諸惡。謂善比丘。知我破戒。知已。若說戒時。或驅我出。於善比丘。但生恐畏。心常諛諂。現行儀式。一切天龍鬼神。有天眼者。知此比丘。來時賊來。去時賊去。行時賊行。坐時賊坐。臥時賊臥。取衣時。賊取衣。著衣時。賊著衣。入聚落時。賊入聚落。出聚落時。賊出聚落。食時賊食。飲時賊飲。剃髮時。賊剃髮。
迦葉。如是癡人。去來儀式。皆為天龍。鬼神。之所知見。
見已。訶罵。
如此惡人。即為壞滅。釋迦牟尼佛法。
作是訶責。諸惡比丘。又彼諸天龍鬼神。見持戒梵行。沙門婆羅門。增益信心。禮敬尊重。此人於佛法中。應受利養者。
迦葉。此沙門求利。於佛法中出家。不能生一念寂滅。離欲之心。況得沙門果。若有得者。無有是處。
迦葉。是名沙門求利。
迦葉。云何稗沙門。
迦葉。譬如麥田中。生稗麥。其形似麥。不可分別。
爾時田夫。作如是念。謂此稗麥。盡是好麥。後見穟生。爾乃知非。不得名言。一切是麥。
迦葉。如是稗沙門。在於眾中。似是持戒。有德行者。施主見時。謂盡是沙門。而彼癡人。實非沙門。言是沙門。非梵行人。自言梵行。先來敗壞。離於持戒。亦不入眾數。於佛法中。無智慧命。當墮惡道。猶如稗麥。在好麥中。
爾時天龍鬼神。有天眼者。見彼癡人。墮於地獄。
見已。各相謂言。
此是癡人。先似沙門。行不善法。今當墮於。大地獄中。從今已後。終不能得。沙門德行。及沙門果。猶如稗麥。在好麥中。
迦葉。是名稗沙門。
迦葉。云何逋生沙門。
迦葉。譬如逋生稻苗。以不熟故。名為逋生。以無實故。風所吹去。無堅重力。似稻非稻。
迦葉。如是逋生沙門。形似沙門。無人教呵。無有德力。為魔風所吹。亦無血氣。持戒之力。離於多聞。損失定力。亦遠於智。不能破壞。諸煩惱賊。名如是人。輕劣無力。繫屬於魔。為魔所鉤。沒在一切。煩惱之中。為魔風所吹。如逋生稻。
迦葉。逋生之稻。不中為種。亦不生牙。
迦葉。如是逋生沙門。於佛法中。無道種子。於賢聖法中。不得解脫。
迦葉。逋生沙門者。所謂。破戒行惡。是名逋生沙門。
迦葉。云何似沙門。
迦葉。譬如巧工。以金塗銅。其色似金。價不同金。若揩磨時。乃知非金。
迦葉。如是似沙門者。好自嚴飾。常澡浴身。齊整著衣。沙門儀式。一切具足。去來屈伸。常正儀式。而彼常為。貪恚癡所害。亦為利養禮敬。讚歎所害。亦為我慢。增上慢。一切煩惱所害。
雖為人所貴。無貴重法。常勤嚴身。悕望飲食。不求聖法。不畏後世。現見尊重。非將來尊重。但長肌肥。依於利養。非依於法。種種繫縛。勤作家業。順在家。心亦隨受。苦時受苦。樂時受樂。為愛憎所害。於沙門法。無心欲行。離諸儀式。必當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彼人無沙門實。無沙門稱。不與沙門等。
迦葉。是名似沙門。
迦葉。云何失沙門血氣。
迦葉。譬如男子。若女人。若童男。若童女。非人飲其血氣。彼人羸瘦。無有色力。由失血氣故。
迦葉。如是之人。失血氣故。諸藥咒術。及諸刀杖。所不能治。必至於死。
迦葉。如是沙門。無有持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血氣。及慈悲喜捨血氣。亦無行施。調伏護身。口意業血氣。亦無安住。四聖種血氣。無有儀式血氣。亦無淨身口意血氣。
迦葉。是名沙門。失於血氣。
迦葉。如失血氣沙門。雖受如來法藥。不以自度法藥者。所謂。若起婬欲。應觀不淨。若起瞋恚。應行慈心。若起愚癡。應觀十二因緣。於諸煩惱。應正思惟。離於樂眾。捨我所有。出家三事。應當愛護。
三事者。所謂。持戒清淨。其心調伏。入定不亂。
迦葉。如是法藥。我之所說。我所聽服。雖受此藥。不以自度。
迦葉。又有出世法。所謂。空觀。無相無作觀。陰界入。知四聖諦。及十二因緣。
迦葉。如是法藥。彼人亦復。不以自度。
迦葉。如是沙門。臭穢不淨。以破戒故。薄福德故。生極下處。以憍慢故。於此命終。不生餘處。必當墮在。大地獄中。如人失於血氣。必定至死。如是沙門。於此命終。必墮地獄。
迦葉。是名失血氣沙門。
如是說已。五百比丘。捨戒還俗。
爾時有諸比丘。呵彼比丘言。
若大德。於佛法中。退還家者。如是非善。如是非法。
佛告諸比丘。
莫作是語。
何以故。若如是者。名為順法。若比丘。不欲受人信施。退還家者。是名順法。彼諸比丘。信解心多。故生悔心。
說此語時。彼得聞已。作如是念。
我等或能。行不淨行。受他信施。應生悔心。退而還家。
迦葉。我今說此。諸比丘等。於此命終。生兜率天。彌勒菩薩所。彌勒如來。出於世時。彼諸比丘。在初會數中。
營事比丘品第四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
世尊。云何比丘。能營眾事。
佛告迦葉。
我聽二種比丘。得營眾事。
何等二。
一者。能淨持戒。二者。畏於後世。喻如金剛。
復有二種。
何等二。
一者。識知業報。二者。有諸慚愧。及以悔心。
復有二種。
何等二。
一者。阿羅漢。二者。能修八背捨者。
迦葉。如是二種比丘。我聽營事。自無瘡疣。
何以故。迦葉。護他人意。此事難故。
迦葉。於佛法中。種種出家。種種性。種種心。種種解脫。種種斷結。或有阿蘭若。或有乞食。或有樂住山林。或有樂近聚落。清淨持戒。或有能離四扼。或有勤修多聞。或有辯說諸法。或有善持戒律。或有善持。毘尼儀式。或有遊諸。城邑聚落。為人說法。有如是等。諸比丘僧。營事比丘。善取如是。諸人心相。
迦葉。若阿蘭若比丘。樂空閑處。營事比丘。一切役使。不應令作。有時阿蘭若比丘。在比丘僧。次役使。而營事比丘。應當代作。若自不作。應倩他人。令代為之。不應役使。阿蘭若比丘。若非行道時。可少令作。
迦葉。若有乞食比丘。彼營事比丘。於乞食比丘。應與好食。若有比丘。能離四扼。營事比丘。隨所須物。應當供給。所謂。衣服飲食。臥具醫藥。
若離扼比丘。所住之處。營事比丘。於其住處。不應高聲大喚。亦不令他。高聲大喚。欲防護離。扼比丘故。
營事比丘。於離扼比丘。應生尊敬。如世尊想。生如是念。
如是比丘。於佛法中。能作法柱。當隨所須。而供給之。
迦葉。若有勤修。多聞比丘。營事比丘。應當勸喻。作如是言。
大德勤修多聞。讀誦令利。我當為諸大德。供給使令。若諸大德。勤修多聞。於比丘僧中。是好瓔珞。能昇高座。廣說正法。亦自生智慧。
營事比丘。不應非時役使。應當擁護。令修多聞。
迦葉。若有說法比丘。營事比丘。應事事供給。應將說法比丘。至城邑聚落。勸喻諸人。令就聽法。說法之處。亦應供給。為說法人。敷好高座。若有比丘。強自以力。欲壞說法者。營事比丘。應往和解。亦應數往。說法人所。稱言善哉。
迦葉。若有比丘。善持戒律。善持毘尼義。營事比丘。應往其所。數數問義。
我云何營事。令不得罪。自無所損。不害於他。
持毘尼義比丘。應觀營事者心。隨所營事。而為說法。所謂。是應作。是不應作。營事比丘。於持律人所。一心生信。禮敬供養。
若比丘僧。所有分物。應當隨時供給。於僧不應藏舉。隨僧所須。應當分與。應與時與。不惡心與。不以非法與。非欲心與。非瞋心與。非癡心與。非畏心與。隨僧法行。非隨在家行。隨僧制行。非自隨制行。不於僧物。生自在想。乃至小事。與僧共斷。非自在斷。
若所用物。所謂。常住僧物。及與佛物。若招提僧物。彼營事比丘。應當分別。常住僧物。不應與招提僧。招提僧物。不應與常住僧。常住僧物。不應與招提僧物共雜。招提僧物。不與常住僧物共雜。常住僧物。招提僧物。不與佛物共雜。佛物。不與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共雜。
若常住僧物多。而招提僧。有所須者。營事比丘。應集僧。行籌索欲。若僧和合。應以常住僧物。分與招提僧。
迦葉。若如來塔。或有所須。若欲敗壞者。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多。營事比丘應集僧行籌索欲。作如是言。
是佛塔壞。今有所須。此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多。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若僧不惜。所得施物。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我今持用。修治佛塔。
若僧和合。營事比丘。應以僧物。修治佛塔。若僧不和合。營事比丘。應餘勸化。在家人輩。求索財物。修治佛塔。
迦葉。若佛物多者。營事比丘不得。以佛物。分與常住僧。及招提僧。
何以故。於此物中。應生世尊想。佛所有物。乃至一線。皆是施主。信心施佛。是故諸天世人。於此物中。生佛塔想。而況寶物。若於佛塔。先以衣施。此衣於佛塔中。寧令風吹。雨爛破盡。不應以此衣。貿易寶物。
何以故。如來塔物。無人能與作價者。又佛無所須故。
迦葉。有如是善淨。營事人者。三寶之物。不應令雜。又於自利養。心常知足。三寶物中。不生我所有想。
迦葉。營事比丘。若生瞋心。而於持戒。大德人所。右遶禮敬之者。以自在故。驅令役使。是故營事比丘。以瞋心緣故。墮大地獄。若得為人。作他奴僕。常為其主。苦驅役使。人所鞭打。
復次迦葉。若營事比丘。以自在故。更作重制。過僧常限。讁罰比丘。非時令作。是營事比丘。以此不善根故。墮於多釘。小地獄中。生此中已。以百千釘。釘挓其身。其身熾然。出大火焰。如大火聚。
若於持戒。有大德者。以重事怖之。以瞋心語故。彼營事比丘。生地獄中。其所得舌。長五百由旬。以百千釘。而釘其舌。一一釘中。出大火焰。
迦葉。若營事比丘。數得僧物。慳惜藏舉。或非時與僧。或復難與。或困苦與。或少與。或不與。或有與者。或不與者。營事比丘。以此不善根故。墮穢惡餓鬼。常食糞丸。此人命終。當生是中。
爾時更有餓鬼。以食示之。而復不與。此鬼爾時。悕望欲得。諦視此食。目不曾眴。受飢渴苦。於百千歲中。常不得食。或時得食。變為糞屎。或作膿血。
何以故。有持戒人。人所敬禮。僧所有物。以自在故。而難與之。
迦葉。若營事比丘。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及以佛物。輒自雜用。得大苦報。若受一劫。若過一劫。
何以故。以侵三寶物故。
迦葉。若營事比丘。聞如是罪。知如是罪。而故生瞋心。於持戒者。我今說此。諸佛世尊。所不能治。
迦葉。是故營事比丘。聞如是。非法罪已。應當善護。身口意業。自護亦護他。
迦葉。營事比丘。寧自噉身肉。終不雜用。三寶之物。作衣鉢飲食。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
世尊。未曾有也。如來自以慈心。說如是法。為無慚愧者。說無慚愧法。有慚愧者。說慚愧法。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