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經卷第二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明地第三

諸菩薩聞是。不可思議行。心皆大歡喜。恭敬無有量。

即時虛空中。雨眾名華香。如雲而垂下。供養金剛藏。

咸讚言善哉。善哉金剛藏。善說諸大人。護持淨戒行。

於諸眾生中。深有憐愍心。敷演解說是。第二地行處。

菩薩微妙行。真實無有異。是諸菩薩等。清淨之行處。

為一切眾生。常求諸好事。第二淨明地。今已解說竟。

天人恭敬者。願說第三地。善示智所作。菩薩之所行。

願說諸大人。云何行布施。持戒及忍辱。精進行禪定。

智慧與方便。并及慈悲心。云何行是法。清淨於佛行。

解脫月菩薩。語金剛藏言。菩薩至三地。當以何等心。

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語解脫月菩薩言。

佛子。諸菩薩摩訶薩深淨心。行第二地已。欲得第三地。當以十心。得入第三地。何等為十。

一。淨心。二。猛利心。三。厭心。四。離心。五。不退心。六。堅心。七。明盛心。八。無足心。九。快心。十。大心。

諸佛子。是菩薩摩訶薩。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能觀一切有為法。如實相。所謂。無常苦空。無我不淨。不久敗壞。不可信相。念念生滅。又不生不滅。不從前際來。不去至後際。現在不住。菩薩如是。觀一切有為法真實相。知此諸法。無作無起。無來無去。而諸眾生。憂悲苦惱。憎愛所繫。無有停積。無定生處。但為貪恚癡火所然。增長後世。苦惱火聚。無有實性。猶如幻化。見如是已。於一切有。為法轉復厭離。趣佛智慧。

是菩薩知如來智慧。不可思議。不可稱量。有大勢力。無能勝者。無有雜相。無有衰惱。憂悲之苦。能至無畏。安隱大城。不復轉還。能救無量。苦惱眾生。如是見知。佛智無量。見有為法。無量苦惱。於一切眾生。轉生殊勝十心。

何等為十。眾生可愍。孤獨無救。貧窮無所依止。三毒之火。熾然不息。閉在三有。牢固之獄。常住煩惱。諸惡刺林。無正觀力。於善法中。欲樂心薄。失諸佛妙法。而常隨順。生死水行。驚畏涅槃。是菩薩見。眾生如是。多諸衰惱。發大精進。

是諸眾生。我應救。我應解。應令清淨。應令得脫。應著善處。應令安住。應令歡喜。應知所宜。應令得度。應使滅苦。

菩薩如是。善遠離一切有為法。深念一切眾生。見諸佛一切智。有無量利益。即時欲具佛智慧。救度眾生故。勤行菩薩道。

作是思惟。

以何因緣。以何方便。是諸眾生。墮在大苦。諸煩惱中。當拔出之。使得永住。畢竟常樂。

即時知住。無礙解脫。智慧中者。乃可得此。是無礙智慧解脫。不離通達。諸法如實智。無行行慧。

如是智慧之明。從何而得。當知不離多聞。決定智慧。

復作是念。

無礙解脫。等諸佛法。以何為本。不離聞法為本。

菩薩如是念已。一切求法時。轉加精進。日夜常樂聽法。無有厭足。心無休息。喜法。愛法。依法。隨法。重法。究竟法。歸法。救法。隨順行法。菩薩如是。方便求法。

所有珍寶財物。金銀等庫藏。無所匱惜。於此物中。不生難想。但於說法者。生難遭想。為求法故。於內外物。無不能捨。世間所有。可布施者。所謂國土。人民眷屬。田業財物。摩尼寶珠。金銀庫藏。象馬輦輿。眾寶瓔珞。諸嚴身之具。妻子男女。及支節手足。耳目鼻舌。舉身施與。無所愛惜。又為求法故。於說法者。盡心恭敬。供養給侍。破除憍慢。我慢大慢。諸惡苦惱。無理等事。悉能忍受。深求法故。若得一句。未曾聞法。勝得滿三千大千世界珍寶。得聞正法一偈。勝得轉輪聖王。釋提桓因。梵天王處。無量劫住。

是菩薩。若有人來。作是言。

我與汝。佛所說法一句。能淨菩薩所行道。令汝得聞。若能入大火坑。受大苦者。當以相與。

是菩薩作是念。

我受一句法故。尚於三千大千世界火坑。從梵天投下。何況墮小火坑。我等求法。應盡受一切。諸地獄苦。猶應求法。何況人中。諸小苦惱。

為求法故。發如是心。又。如所聞法。心常喜樂。悉能正觀。

是菩薩聞諸法已。降伏其心。於空閑處。心作是念。

如說行者。乃得佛法。不可但以。口之所言。

菩薩如是。能住明地。即離諸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滅覺觀。內清淨。心一處。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二禪。離喜故。行捨心。念安慧。身受樂。諸賢聖。能說能捨。常念受樂。入三禪。斷苦斷樂故。先滅憂喜故。不苦不樂。行捨念淨。入四禪。是菩薩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不念一切。別異相故。知無邊虛空。即入虛空無色定處。過一切虛空相。知無邊識。即入識無色定處。過一切識相。知無所有。即入無所有無色定處。過一切無所有處。知非有想非無想安隱。即入無色。非有想非無想處。但隨順諸法行故。而不樂著。

是菩薩以慈心。高廣無量。無瞋。無恨。無惱害。以信解力。遍滿一方。二方。三方。四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悲心。喜心。捨心。高廣無量。無瞋恨。無惱害。以信解力。遍滿一方。第二。三。四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是菩薩。有種種神通力。

能動大地。一身為多身。多身為一身。現滅還出。石壁山障。皆能徹過。如行虛空。於虛空中。加趺而去。猶如飛鳥。入出於地。如水無異。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日月有大神德威力。而能以手。捫摸摩之。身力自在。乃至梵世。

是菩薩以清淨天耳。過於人耳。悉聞人天音聲遠近。是菩薩以他心智。如實知他心。染心。如實知染心。離染心。如實知離染心。瞋心。離瞋心。癡心。離癡心。垢心。離垢心。小心。大心。散亂心。如實知散亂心。定心。不定心。縛心。解心。有上心。無上心。如實知有上心。無上心。如是。以自心知他心。

是菩薩念知宿命。諸所生處。所謂一世。二世。三。四。五世。乃至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乃至百世。千世。萬世。百千萬億。那由他世。一劫。二劫。乃至百千萬億。那由他無量劫數。其中諸劫。無量成壞。於諸劫中。所經因緣。悉能念知。我生彼處。如是種族。如是姓名。如是飲食。如是苦樂。如是久住。我於彼死。生於此間。於此間死。生於彼間。如是種種。相貌因緣。悉能念知。

是菩薩天眼清淨。過於人眼。見眾生生死。形色好醜。善惡。貧賤富貴。趣善惡道。隨業受報。皆如實知。所謂是諸眾生。成就身惡業。成就口惡業。成就意惡業。距逆賢聖。受邪見教。起罪業因緣故。身死墮惡道。生在地獄。是諸眾生。成就善身業。善口業。善意業。不逆賢聖。信受正見。行善業因緣故。死後生善處天上。

是菩薩於諸禪定。解脫三昧。能入能出。而不隨生。但見何處。有助菩提法處。以願力故。能生其中。

是菩薩住明地中。見數百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親近諸佛。聽受經法。聽受法已。隨力而行。

是菩薩爾時。觀諸法不生不滅。眾緣而有。於百千萬億劫。所集欲縛。漸得微薄。一切有縛。一切無明。縛皆悉微薄。不復積集。不積集故。斷於邪貪。邪瞋邪癡。

諸佛子。譬如真金。巧師鍊治。轉更精好。光明倍勝。菩薩亦如是。住在明地。不集三縛故。斷於邪貪。邪瞋邪癡。諸善根轉增明淨。是菩薩忍辱心。柔軟心。美妙心。不壞心。不動心。不濁心。不高心。不下心。一切所作。不望報心。他少有作。當生報心。不諂曲心。不染亂心。轉勝明淨。

爾時菩薩。於四攝法中。愛語利益偏多。十波羅蜜中。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轉多。餘助菩提法。皆轉明淨。

諸佛子。是名諸菩薩。第三明地。

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多作釋提桓因。智慧猛利。能以方便因緣。轉諸眾生。令離淫欲。所作善業。若布施。若愛語。若利益。若同事。皆不離念佛念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

常生是心。

我當何時。於眾生中。為首為尊。乃至於一切眾生。為依止者。

是人若欲。勤加精進。於須臾間。能得十萬三昧。乃至能示。十萬菩薩。以為眷屬。隨其願力。神通自在。不可算數。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不可計知。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令此義轉明故。而說偈言。

菩薩以是心。能得第三地。淨心猛厭心。離心不退心。

堅心堪受心。快心及大心。以如是等心。得入於三地。

智者住明地。觀有為作法。不淨無常苦。無我壞敗相。

無有牢固性。不久念念滅。如是思惟知。無有來去相。

見諸有為法。如病如癰瘡。愛心所纏縛。生諸憂悲苦。

但為貪恚癡。猛火所焚燒。從無始世來。熾然常不息。

即時於一切。三界生厭離。惡賤有為法。心無所貪著。

但求諸佛智。無量無邊限。甚深難思議。清淨無諸苦。

如是見佛智。無諸苦惱已。哀愍諸眾生。貧窮無福慧。

三毒火常然。無有救護者。墮在地獄中。百種苦所切。

放逸凡夫人。沒諸煩惱聚。盲冥無所見。失諸佛法寶。

常隨生死水。無怖空怖畏。我於是眾生。當勤度脫之。

精進求智慧。為作饒益者。思惟何方便。可以得救護。

唯有諸如來。深妙無礙智。此智何為因。唯從智慧生。

思惟是智慧。但從多聞生。如是籌量已。勤求多聞法。

日夜常精進。聽受無厭倦。讀誦愛樂法。唯法以為貴。

為欲求法故。以諸珍寶等。所親愛妻子。隨意諸眷屬。

國土及城邑。資生諸好物。歡喜而施與。心無所戀惜。

頭目耳鼻舌。牙齒及手足。支節身血肉。心肝及髓腦。

以此等施人。猶不以為難。若得聞正法。是為最甚難。

假令有一人。語此菩薩言。汝今若能入。是大猛火聚。

然後當與汝。諸佛所說法。聞已即歡喜。自投於火聚。

設使大千界。火聚滿其中。須彌梵世下。不足以為難。

若為求一句。諸佛所說法。救諸苦惱者。得之甚為難。

始從初發心。乃至成佛道。我於其中間。盡此諸劫數。

為欲求諸法。備受阿鼻苦。何況於人間。小小諸苦惱。

以聽法因緣。能得正憶念。正憶念因緣。能生諸禪定。

深妙等三昧。及五神通事。次第皆能起。自在不隨生。

菩薩住是地。能以決定心。多供養諸佛。聽受所說法。

斷邪愛恚等。餘煩惱微薄。猶如成鍊金。調和得其所。

菩薩住是地。功德藏充滿。多作忉利王。自在化婬欲。

愛佛功德故。化導無量眾。悉能令得住。無上佛道中。

菩薩住是地。能以柔軟心。勤行於精進。得百千三昧。

悉得見諸佛。相好莊嚴身。其心轉猛利。願力者殊勝。

常為諸眾生。勤求好事者。分別解說此。第三明地已。

焰地第四

諸佛子聞說。如是地相義。深妙無有量。心皆大歡喜。

散眾名花香。供養於如來。地及大海水。悉皆大震動。

天諸婇女等。於上虛空中。同以微妙音。歌頌此上法。

他化自在王。聞以大歡喜。雨摩尼珠寶。以散於佛上。

踊躍稱讚言。善哉佛出世。功德藏流布。利益於我等。

我今聞說此。菩薩地相義。是事百千劫。難聞而得聞。

願更說後地。利益諸天人。僉皆喜欲聞。得地諸行相。

解脫月菩薩。重請金剛藏。願為諸菩薩。說至四地行。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語解脫月菩薩言。

佛子。諸菩薩摩訶薩。具足清淨。行第三地已。欲得第四地者。當以十法明門。得入此四地。何等為十。

一。思量眾生性。二。思量法性。三。思量世界性。四。思量虛空性。五。思量識性。六。思量欲界性。七。思量色界性。八。思量無色界性。九。思量快信解性。十。思量大心性。

諸佛子。菩薩以此十法明門。能從三地。入第四地。

諸佛子。菩薩摩訶薩。若得第四。菩薩焰地。即於如來。家轉有勢力。得內法故。有十種智。何等為十。

一。不退轉心。二。於三寶中。得不壞信。清淨畢竟智。三。修習觀生滅。四。修習諸法。本來不生。五。常修習轉還。世間行。六。修習知業因緣。故有生。七。修習分別生死。涅槃門差別。八。修習眾生業差別。九。修習前際後際差別。十。修習現在常滅。不住行。

是十智心。則生佛家。轉得勢力。

復次。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是菩薩第四地。觀內身循身觀。精勤一心。除世間貪憂。觀外身循身觀。精勤一心。除世間貪憂。觀內外身循身觀。精勤一心。除世間貪憂。觀內受。外受。內外受。內心。外心。內外心。內法。外法。內外法。循法觀。精勤一心。除世間貪憂。

是菩薩。未生惡不善法。為不生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斷。已生諸惡不善法。為斷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斷。未生諸善法。為生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行。已生諸善法。為住不失。修增廣故。欲生勤精進。發心正行。

是菩薩修行。四如意分。欲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精進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心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思惟定斷行。成就修如意分。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

是菩薩修行信根。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精進根。念根。定根。修行慧根。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

是菩薩修行信力。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精進力。念力。定力。修行慧力。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

是菩薩修行念覺分。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除覺分。定覺分。修行捨覺分。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

是菩薩修行正見。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修行正定。依止厭離滅。迴向於捨。

是菩薩。以不捨眾生心故行。以本願力故。大悲為首。大慈合行。為攝一切智。為莊嚴佛國。為具佛諸力。無畏。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音聲。為隨順佛深解脫。為思惟大智慧。方便故行。

諸佛子。諸菩薩摩訶薩。住菩薩焰地。所有身見著等。著我。著眾生。著人壽者。知者。見者。著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所起屈伸。卷舒出沒。推求心所行。愛著寶重所見。為歸為洲。皆悉斷滅。

是菩薩轉倍精進。慧方便所生助道法。隨所修行。心轉柔和。堪任有用。心無疲倦。轉求上法。增益智慧。救一切世間。隨順諸師。恭敬受教。如所說行。

是菩薩爾時。知恩。知報恩。心轉和善。同止安樂。直心。軟心。無有邪曲。行正定行。無有憍慢。則易與語。隨順教誨。得說者意。如是。具足善心。軟心。寂滅心。忍辱心。淨地諸法。思惟修行。

是菩薩爾時。成不轉精進者。不捨精進。不壞精進。不厭精進。不倦精進。廣大精進。無邊精進。猛利精進。無等等精進。救一切眾生精進。分別是道非道精進。

是菩薩心志清淨。不失深心。信解明利。諸善根增長。遠離世間垢濁。不信疑悔等。皆已滅盡。無疑無悔。現前具足。於一切佛。大信解事中。不厭不捨。自然習樂。無量之心。常現在前。

菩薩住是。第四焰地。能見諸佛。數百。數千。數千萬億。那由他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親近諸佛。一心聽法。聽受法已。能信奉持。多於佛所。出家修道。

是菩薩樂心。深心清淨。信解平等。轉更明了。住壽多劫。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善根轉勝明利。

諸佛子。如上真金。以為莊嚴。餘金不及。如是。諸菩薩摩訶薩。住此菩薩焰地。諸善根轉增明利。下地菩薩。所不能及。

譬如摩尼珠。光明清淨。能照四方。餘寶不及。雨漬水澆。光明不滅。菩薩住焰地中。下地菩薩。所不能及。一切諸魔。及諸煩惱。皆不能壞其智慧。

諸佛子。是名略說。諸菩薩摩訶薩。第四焰地。

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多作須夜磨天王。多教化眾生。破於我心。所作善業。若布施。若愛語。若利益。若同事。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諸菩薩摩訶薩為伴。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

常生是心。

我當何時。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尊。乃至於一切眾生中。為依止者。

是菩薩摩訶薩。若欲如是。勤行精進。須臾之間。得百億三昧。乃至示現。百億菩薩。以為眷屬。若以願力。自在示現。過於此數。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計劫。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諸菩薩具足。修治明地已。觀諸眾生性。法性世間性。

虛空性識性。三界性信解。深心清淨故。得入第四地。

即於如來家。增長得勢力。不退於佛道。三寶不壞信。

觀生滅無作。知世間轉行。從業而有生。生死涅槃異。

知眾生諸業。觀法先後際。不住常滅相。佛家生勢力。

諸大菩薩等。得如是法已。憐愍諸眾生。習身受心法。

內外四念處。依止於厭離。亦依止寂滅。迴向於涅槃。

除滅惡法故。善法得增長。習行四正法。修四如意分。

習行於五根。及以修五力。修習七覺意。行於八聖道。

修習如是法。皆為眾生故。本願之所助。慈悲心為首。

求覓一切智。為淨諸佛土。成十力功德。無畏不共法。

諸音聲言說。甚深妙道法。及無礙解脫。大智慧方便。

從身見為首。六十二見等。眾生見人見。命者知者見。

於諸陰界入。之所貪著處。得是第四地。皆悉已除斷。

隨斷煩惱業。其心亦隨淨。諸所作善業。皆為救世間。

菩薩柔軟心。常不為放逸。堪用心直心。求利眾生心。

如此所求事。皆為無上道。大智慧職位。利益世間故。

深心敬養師。如說樂修行。知恩報恩者。易化無瞋恨。

無有邪曲心。柔和同止樂。修習如是法。精進不退轉。

菩薩住是地。深心及直心。淨心與信解。皆轉得明淨。

增長諸善根。垢濁疑悔法。如是等諸事。皆悉得除滅。

諸菩薩住是。第四焰地中。得值無量佛。諮受所說法。

於是諸佛所。出家難沮壞。如真金莊嚴。餘金所不及。

菩薩住是地。諸功德深心。智慧及方便。所行清淨道。

乃至千億魔。皆所不能壞。如真妙明珠。不為水雨敗。

菩薩住是地。天人所供養。多作夜摩王。能轉諸邪見。

所作諸善業。皆為佛智慧。其心常堅固。不可得動轉。

若勤行精進。得百億三昧。能見百億佛。願力則過是。

如是第四地。清淨名為焰。無量福慧者。今已解說竟。

難勝地第五

諸菩薩聞是。第四地行法。心皆大歡喜。踊躍無有量。

雨天眾寶花。雰雰如雪下。咸讚言善哉。金剛藏大士。

他化自在王。與諸眷屬等。於上虛空中。心皆大歡喜。

放眾妙光明。作天諸伎樂。歌歎佛功德。并及菩薩眾。

天諸婇女等。各以清妙音。同聲稱讚佛。而說如是言。

世尊久遠來。勤苦所求願。無上正真道。於今始乃得。

利益天人者。久乃今得見。釋迦牟尼佛。今至於天宮。

從久遠已來。今始異相動。久遠世已來。今始放妙光。

眾生從久來。今始得安樂。久來方得聞。大慈悲德音。

度諸功德岸。久遠今乃值。聖王能悉破。憍慢我心等。

無比可供養。而今得供養。能開諸天道。使得一切智。

世尊甚清淨。無量如虛空。不染於世法。如蓮花在水。

處世最高大。猶如大海中。須彌金山王。是故歡喜禮。

如是諸天女。各以眾妙音。敬心歌頌已。默然而觀佛。

解脫月菩薩。請金剛藏言。菩薩得五地。相貌之因緣。

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語解脫月菩薩言。

佛子。諸菩薩摩訶薩。已具足第四地。欲得第五地。以十平等心。能入第五地。何等為十。

一。過去佛法平等。二。未來佛法平等。三。現在佛法平等。四。戒淨平等。五。心淨平等。六。除見疑悔淨平等。七。知道非道淨平等。八。行知見淨平等。九。諸菩提分法。轉勝淨平等。十。等化眾生淨平等。

諸佛子。諸菩薩摩訶薩。以是十平等。淨心具足。得入於五地。善修菩提法故。深心清淨故。求轉勝道故。則能得佛道。

是菩薩得大願力。以慈悲心。不捨於一切。以得念慧心。道理之勢力。修習於福慧不捨。起方便。欲得轉勝道上地。明觀法受。諸佛神力所護。生定不退心。如實知是苦聖諦。是苦集諦。是苦滅諦。是至滅苦道諦。

是菩薩善知世諦。善知第一義諦。善知相諦。善知差別諦。善知示成諦。善知事諦。善知生起諦。善知盡無生諦。善知令入道諦。次第成菩薩諸地故。善知習如來智諦。

爾時菩薩。常在一乘故。善知第一義諦。隨眾生意。令歡喜故。知世諦。分別諸法自相故。知相諦。諸法各異故。知差別諦。分別諸陰界入故。知示成諦。以身心苦惱故。知苦諦。諸道生相續故。知集諦。畢竟滅一切惱熱故。知滅諦。起不二法故。知道諦。以一切種。智知一切法次第。成一切菩薩地故。善知習如來智諦。以信解力故。知非得無盡諦智。

菩薩如是。以此諸諦智。如實知。一切有為法。虛偽誑詐。敗壞相。假住須臾。誑惑凡夫人。菩薩爾時。於眾生中。大悲轉勝。而現在前。能生大慈光明。得如是智慧力。不捨一切眾生。常求佛智慧。如實觀一切有為法。先際後際。知眾生從先際無。明有愛故生。流轉生死。於五陰歸處。不能動發。增大苦惱聚。是中無我。無我所。無眾生。無人。無知者。無壽命者。後際亦如是。如是無所有。而愚癡貪著不斷。不知無邊。有出無出。

爾時作是念。

凡夫眾生。甚為可怪。無明癡故。有無量無邊。阿僧祇身。已滅。今滅。當滅。如是常受生死。不能於身。生厭離想。轉更增長。機關苦身。常為生死水漂。不能得返。歸五陰舍。不能捨離。不畏四大毒蛇。不能拔出。憍慢見箭。不能滅除。貪恚癡焰。不能破壞。無明愚闇。不能乾竭。愛著大海。不求十力。大聖導師。常隨魔意。於生死城中。多為諸惡。覺觀所轉。如是苦惱。孤窮眾生。無有救者。無有舍者。無有究竟道者。唯我一人。獨無等侶。修集福德智慧。以是資糧。令此一切。眾生得住。畢竟清淨。乃至使得。一切法中。佛無礙智力。

如是思惟。從正觀生於智力。發願所作。一切善根。皆為度諸眾生故。為一切眾生。求好事故。求安樂故。為利益一切眾生故。為解脫一切眾生故。為一切眾生。無苦惱故。為一切眾生。無麁惡故。為一切眾生。心清淨故。為調伏一切眾生故。為滅一切眾生。諸憂惱苦。滿其願故。

是菩薩爾時。住此第五。難勝地中。不忘諸法故。名為念者。決定智慧故。名為智者。知經書意次第故。名為有道者。自護護彼故。名為有慚愧者。不捨持戒故。名為堅心者。善思惟是處非處故。名為覺者。不隨他故。名為隨智者。善分別諸法。章句義故。名為隨慧者。善修禪定故。名為得神通者。隨世間法行故。名為方便者。善集福德資糧故。名為無厭足者。常求智慧因緣故。名為不捨者。集大慈大悲因緣故。名為無疲倦者。常正憶念故。名為遠離破戒者。深心求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故。名為常念佛法者。常令眾生。離惡修善故。名為莊嚴佛國者。種諸福德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名為行種種善業者。求莊嚴佛身口意故。名為常行精進者。供養一切。說法菩薩故。名為樂大恭敬者。一切菩薩。諸世間方便中。心無瞋礙故。名為心無礙者。常樂教化眾生故。名為晝夜。遠離餘心者。

菩薩如是。行時布施。亦教化眾生。愛語。利益。同事。亦教化眾生。又以色身示現。亦教化眾生。亦以說法。教化眾生。亦示菩薩行事。教化眾生。亦示諸佛大事。教化眾生。亦示生死過惡。教化眾生。亦示諸佛智慧。利益教化眾生。菩薩如是修習。以大神力。種種因緣方便道。教化眾生。

是菩薩雖種種。因緣方便。心常在佛智。而不退失善根。又復常求。轉勝利益眾生法。是人利益眾生故。世間所有。經書伎藝。文章算數。名性經書。治病醫方。所謂治乾消病。小兒病。鬼著病。蠱毒病。癩病等。伎樂歌舞。戲笑歡娛經書。國土城郭。聚落室宅。園觀池泉。華果藥草。林樹金銀。摩尼珠琉璃。珊瑚虎魄。車璩馬碯。示諸寶聚。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占相吉凶。地動夢書怪相。身中諸相。布施持戒。攝伏其心。禪定神通。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凡諸不惱眾生事。安樂眾生事。憐愍眾生故。出令入諸佛。無上之法。

菩薩住是難勝地。值數百。數千。數萬億佛。供養尊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親近聽法。聽法已。出家。出家已。於諸佛所。聽受經法。而為法師。說法利益。得轉勝多。聞積三昧。乃至過百千萬億劫。不忘此事。是菩薩爾時。一切福德。善根轉勝明淨。

佛子。譬如成鍊真金。以車璩磨瑩。其光轉勝。菩薩住是地中。方便智慧力故。功德善根。轉淨明勝。下地所不及。又如日月星宿。諸天宮殿。風持令去。不失法度。

如是佛子。菩薩住難勝地。以方便思惟故。福德善根。轉倍明淨。而不取證。亦不疾至佛道。

諸佛子。是名諸菩薩摩訶薩。難勝地。今已略說。

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多作兜率陀天王。諸根猛利。能摧伏一切外道。有所作業。若布施愛語。利益同事。皆不離念佛。念法。念菩薩伴。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

我當何時。於眾生中。為首為尊。乃至於一切眾生中。為依止者。

諸佛子。是菩薩若欲。如是勤行精進。須臾之間。能得千億三昧。乃至示千億菩薩。以為眷屬。若以願力。神力自在。復過是數。若干百千萬億。不可得知。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明此義故。重說偈言。

諸菩薩具足。四地行法已。思惟三世佛。戒等心亦等。

除見疑悔等。道非道行等。觀諸平等已。得入第五地。

四念處為弓。諸根為利箭。四正勤為馬。四如意為車。

五力以為鎧。破諸煩惱賊。勇健不退轉。直入第五地。

慚愧無垢衣。淨戒以為香。七覺為華鬘。禪定為塗香。

智慧與方便。種種念莊嚴。如是得入諸。陀羅尼園林。

四如意為足。正念為頭項。慈悲明淨眼。利智慧為牙。

以空無我吼。破諸煩惱賊。如是人師子。能入第五地。

是菩薩得至。住於第五地。轉修勝淨法。皆為佛道故。

常行慈悲心。未曾有厭倦。但為修習此。第五地行法。

深集二資糧。福德及智慧。種種方便力。欲得上明觀。

常為佛所護。得成於念慧。次第能善觀。如實知諸諦。

第一諦世諦。差別諦成諦。事生滅道諦。至無障礙諦。

如是觀諸諦。心微妙清淨。雖為未能得。無障礙解脫。

以能有智慧。及與信力故。得勝於一切。世間諸智慧。

如是觀諸諦。悉知有為法。虛妄偽詐誑。無有一堅實。

能得於諸佛。慈悲光明分。為諸眾生故。專心求佛慧。

知有為先後。眾生甚可愍。墮在無明闇。愛因緣所繫。

是菩薩能拔。世間之苦惱。知法無壽者。猶如草木等。

眾生常以二。煩惱因緣故。從於先世來。後世亦如是。

相續不斷絕。不能盡苦邊。於此生愍傷。我當度脫之。

不出五陰舍。不畏四大害。不拔諸邪箭。不滅三毒焰。

不破無明闇。墮在大愛海。無有智慧明。離大導師故。

知如是事已。轉加勤精進。有所作起業。皆為度眾生。

常念正念慧。修道有慚愧。堅心與智慧。轉更令增益。

修福慧無厭。持戒不羸弱。求多聞無倦。正修淨佛土。

種相好音聲。因緣無厭足。所作諸善業。皆為利眾生。

為利世間故。造立經書等。名姓鬼病方。歌舞戲笑等。

堂閣園林法。衣服諸飲食。示種種寶聚。令眾得歡喜。

占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地動吉凶相。夢書諸怪事。

布施持戒等。離欲修禪定。四無量神通。安樂世間故。

大智慧菩薩。得此難勝地。供養數億佛。從佛而聽法。

而修諸善根。皆悉得明淨。猶如車璩寶。瑩磨於真金。

譬如寶宮殿。隨風不失法。世法利不染。如蓮華在水。

菩薩住是地。多作兜率王。諸根轉猛利。破諸外道見。

所作諸善業。皆為佛智慧。得佛力無畏。能度諸眾生。

是菩薩勤修。轉勝精進力。能得千萬億。諸深妙三昧。

供養千億佛。能動千世界。隨其所願力。過是數無量。

如是第五地。種種諸方便。上智慧大人。如法解說竟。

十住經卷第二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