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譬喻品第十四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不驚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難。不悔不沒。心生信解者。是菩薩。於何處沒。而來生此。
佛告須菩提。
若菩薩摩訶薩。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不驚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難。不悔不沒。心生信解者。是菩薩。於彼最上。人中沒已。而來生此。復得聞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愛樂聽受。不暫捨離。彼說法者。譬如新生犢子。不離其母。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心淨信解。愛樂聽受。而不暫離。彼說法者。以不離其。說法者故。即不棄捨。般若波羅蜜多。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有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功德者。豈不從於。他方佛剎。沒已生此耶。
佛言。
須菩提。如是如是。若有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功德者。當知已於。他方佛剎。彼彼佛所。恭敬聽受。此甚深法。而復於中。請問其義。從彼沒已。而來生此。以是因緣。今得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時。亦復具足。如是功德。
復次。須菩提。有諸菩薩。於知足天上。慈氏菩薩摩訶薩所。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不疑不難。而復於中。請問其義。以是因緣。於彼沒已。而來生此。今得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時。亦復具足。如是功德。
復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於先世中。雖復曾聞。此甚深法。不能如實。請問其義。心生疑悔者。當知是菩薩。轉身生此。設得聞是。甚深正法。亦復於中。心生疑悔。
何以故。以其先世。不問所致故。
復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於先世中。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時。能一日二日。三四五日。發生淨信。請問其義者。是菩薩。轉身生此。聞是正法。心即信解。離諸疑悔。亦復於中。請問其義。
何以故。法爾如是故。
復次。須菩提。若有菩薩。於先世中。雖得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不能決定。請問其義。亦復不能。隨所說行。是故今時。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或時樂聞。或不樂聞。其心輕動。不能決定。猶如輕妙氎衣。隨風所轉。
須菩提。當知此菩薩。初住大乘法中。心不清淨。不能發生。決定信解。不取般若波羅蜜多。不隨般若波羅蜜多行。是故於彼。聲聞緣覺。二地之中。隨墮一處。
復次。須菩提。譬如有人。乘船入海。船忽破壞。是人若不。取彼浮囊。或木。或板等。當知是人。即於中路。沒水而死。由此因緣。不到彼岸。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愛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樂。有捨有精進。有尊重。有深心。有淨心。離放逸。不散亂。雖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即不能成就。一切智果。於其中路。有所退失。
須菩提。云何名為中路。又復退失何法。
須菩提。中路者。所謂聲聞。緣覺之地。所退失者。謂一切智果。
須菩提。又如有人。乘船入海。於其中路。船忽破壞。是人即時。取彼浮囊。或木。或板等。當知是人。得離難事。不為海水。所溺而死。獲大安隱。到於彼岸。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愛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樂。有捨有精進。有尊重。有深心。有淨心。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於其中路。無所退失。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復次。須菩提。又如有人。持以坏瓶。詣於河池井泉。欲取其水。是瓶不久。中路破壞。以是因緣。水不能得。
何以故。瓶未成熟。是故破壞。還歸於地。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愛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樂。有捨有精進。有尊重。有深心。有淨心。離放逸。不散亂。雖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於其中路。有所退失。墮於聲聞。緣覺之地。不能成就。一切智果。
須菩提。又如有人。持以熟瓶。詣於河池井泉。欲取其水。是人隨所往處。即能得水。得已持歸。是瓶堅牢。無所破壞。
何以故。瓶已熟故。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欲有愛。有解有行。有喜有樂。有捨。有精進。有尊重。有淨心。有深心。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無所退失。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復次。須菩提。又如世間。有諸商人。少智少慧。於大海邊。隨取一船。載諸財物。入於海中。是船不久。踈漏破壞。
何以故。本所造作。不能堅牢。船諸所用。亦不能備。由彼商人。無智慧故。不能覺了。取以載物。於其中路。船既破壞。財復散沒。商人爾時。徒自憂惱。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忍有信。乃至離放逸。不散亂。雖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有所退失。
須菩提。中路退者。所謂。墮於聲聞。緣覺之地。失者。所謂失彼。一切智寶。於自利行。及利他行。皆不成就。
須菩提。又如有諸商人。有智有慧。於大海邊。求妙好船。知本造作。堅固圓滿。船諸所用。悉已備者。取以載物。入於大海。是船無難。隨所往處。皆悉得至。而彼財物。亦不散沒。
何以故。由彼商人。有智慧故。於其中路。不生憂惱。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無所退失。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復次。須菩提。又如世間。百二十歲老人。忽於一時。為彼風癀痰𤸌。諸病侵惱。以是因緣。忍苦于床。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若時。無人扶侍。當能從床。而自起不。
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
佛言。
須菩提。是人設或。能從床起。亦不能行。一里二里。乃至由旬。
何以故。已為老病。所侵惱故。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離放逸。不散亂。雖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有所退失。墮於聲聞。緣覺之地。不能成就。一切智果。
又須菩提。而彼百二十歲老人。雖復有疾。忍苦于床。若時有二力士。來謂其言。
我等二人。各於左右。扶侍於汝。汝速當起。隨有所往。令汝得至。勿憂中路。有所退失。
時老病人。受其語故。能從床起。隨往得至。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無所退失。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何以故。法爾如是故。
須菩提。若諸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決定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皆悉以是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賢聖品第十五之一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彼初學菩薩。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云何學。
佛告尊者須菩提言。
諸初學菩薩。若欲學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應當親近。彼善知識。尊重恭敬。修學般若波羅蜜多。是善知識。應當為彼。初學菩薩。如理教授。如實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義。
作如是言。
善男子。汝所修習。布施波羅蜜多。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多。所有功德。皆當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善男子。汝以布施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不應取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勿取著色。謂是菩提。勿取著受想行識。謂是菩提。
何以故。彼一切智。無取著故。
善男子。汝所修習。於戒能護。於忍能受。精進不懈。禪定寂靜。智慧勝解。以如是等。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不應取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勿取著色。謂是菩提。勿取著受想行識。謂是菩提。
何以故。彼一切智。無取著故。
善男子。以是義故。汝亦不應。取著聲聞。緣覺之地。
須菩提。彼善知識。應為初學菩薩。如是教授。使令漸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中。
須菩提復。白佛言。
世尊。菩薩摩訶薩。趣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欲普令。一切眾生。斷諸苦惱。安住涅盤。而諸菩薩。所為甚難。謂布施波羅蜜多如是相。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多如是相。諸相甚深。所為甚難。是故菩薩摩訶薩。為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輪迴中。當發精進。勿生驚怖。
佛言。
須菩提。如是如是。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
須菩提。而諸菩薩摩訶薩。為欲利益。安樂悲愍。諸世間故。趣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作是念。
我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當為世間。作大救護。當為世間。作所歸向。當為世間。作所住舍。當為世間。作究竟道。當為世間。作廣大洲。當為世間。作大光明。當為世間。作善導師。當為世間。作真實趣。
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大精進。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大救護。所謂菩薩摩訶薩。欲令世間。一切眾生。斷輪迴苦。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大救護。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所歸向。所謂。菩薩摩訶薩。欲令世間。一切眾生。悉得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所歸向。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所住舍。所謂。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為諸眾生。以不著故說法。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不著耶。
佛言。
須菩提。若色不縛。即色不著。若色不著。即色不縛。色不縛故。即色不生不滅。由色不生不滅故。即無所著。以無所著故。無縛亦無解。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識不縛。即識不著。若識不著。即識不縛。識不縛故。即識不生不滅。由識不生不滅故。即無所著。以無所著故。無縛亦無解。彼一切法。亦復如是。於諸知見。悉無所著。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所住舍。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究竟道。所謂。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為諸眾生。作如是說。
若色究竟。即非色。若受想行識究竟。即非識。由色受想行識如是故。一切法亦然。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色受想行識究竟。一切法。亦然者。彼菩薩摩訶薩。皆不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何以故。一切法中。無分別故。
佛言。
須菩提。如是如是。彼一切法。無所分別。及分別者。由如是故。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一切法。最上甚深。微妙難入。安住寂靜。無得無證。無動無轉。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究竟道。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廣大洲。此復云何。名為洲耶。
須菩提。譬如水中。陸地斷流之處。故名為洲。彼一切法。亦復如是。色前際斷故。後際亦斷。受想行識。前際斷故。後際亦斷。乃至一切法。前際斷故。後際亦斷。以如是斷故。即一切法皆斷。而此斷相。非顛倒相。涅盤寂靜。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廣大洲。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大光明。所謂。菩薩摩訶薩。於長夜中。廣為眾生。作大方便。欲令眾生。拔無明箭。出生死苦。以一切智光。破諸癡暗。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大光明。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善導師。所謂。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為諸眾生。說色自性。不生不滅。說受想行識自性。不生不滅。說異生法自性。不生不滅。說聲聞緣覺法自性。不生不滅。說菩薩法自性。不生不滅。說諸佛法自性。不生不滅。乃至說一切法自性。不生不滅。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善導師。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真實趣。所謂。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說色趣空。說受想行識趣空。說一切法趣空。即一切法。不來不去。如彼虛空。不來不去。無作無相。無住無所。住無住法。無生無滅。而一切法。亦不來不去。無作無相。無住無所。住無住法。無生無滅。以是義故。即無分別。及分別者。
何以故。色住空性故。不來不去。受想行識。住空性故。不來不去。乃至一切法。住空性故。不來不去。
此中云何。而彼空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相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願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作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生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趣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性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夢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我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我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邊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寂靜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涅盤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起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還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往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不動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色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受想行識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阿羅漢果趣。緣覺果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宣說。諸法趣空。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此般若波羅蜜多。最上甚深。何人當能。如實信解。
佛告須菩提言。
若有菩薩摩訶薩。已於過去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成熟善根。久修菩薩。甚深勝行者。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即能信解。
須菩提言。
能信解者。當云何相。
佛言。
須菩提。若離貪瞋癡性。是信解相。具是相者。即能信解。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菩薩摩訶薩。所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如是趣。得是趣已。為諸眾生。如實宣說。令諸眾生。亦得是趣。
佛告須菩提言。
如是如是。須菩提。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如是趣。菩薩摩訶薩。得是趣已。為諸眾生。如實宣說。令諸眾生。亦得是趣。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真實趣。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詔譯。
譬喻品第十四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不驚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難。不悔不沒。心生信解者。是菩薩。於何處沒。而來生此。
佛告須菩提。
若菩薩摩訶薩。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不驚不怖。不退不失。不疑不難。不悔不沒。心生信解者。是菩薩。於彼最上。人中沒已。而來生此。復得聞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愛樂聽受。不暫捨離。彼說法者。譬如新生犢子。不離其母。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心淨信解。愛樂聽受。而不暫離。彼說法者。以不離其。說法者故。即不棄捨。般若波羅蜜多。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有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功德者。豈不從於。他方佛剎。沒已生此耶。
佛言。
須菩提。如是如是。若有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功德者。當知已於。他方佛剎。彼彼佛所。恭敬聽受。此甚深法。而復於中。請問其義。從彼沒已。而來生此。以是因緣。今得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時。亦復具足。如是功德。
復次。須菩提。有諸菩薩。於知足天上。慈氏菩薩摩訶薩所。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不疑不難。而復於中。請問其義。以是因緣。於彼沒已。而來生此。今得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時。亦復具足。如是功德。
復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於先世中。雖復曾聞。此甚深法。不能如實。請問其義。心生疑悔者。當知是菩薩。轉身生此。設得聞是。甚深正法。亦復於中。心生疑悔。
何以故。以其先世。不問所致故。
復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於先世中。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時。能一日二日。三四五日。發生淨信。請問其義者。是菩薩。轉身生此。聞是正法。心即信解。離諸疑悔。亦復於中。請問其義。
何以故。法爾如是故。
復次。須菩提。若有菩薩。於先世中。雖得聞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不能決定。請問其義。亦復不能。隨所說行。是故今時。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正法。或時樂聞。或不樂聞。其心輕動。不能決定。猶如輕妙氎衣。隨風所轉。
須菩提。當知此菩薩。初住大乘法中。心不清淨。不能發生。決定信解。不取般若波羅蜜多。不隨般若波羅蜜多行。是故於彼。聲聞緣覺。二地之中。隨墮一處。
復次。須菩提。譬如有人。乘船入海。船忽破壞。是人若不。取彼浮囊。或木。或板等。當知是人。即於中路。沒水而死。由此因緣。不到彼岸。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愛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樂。有捨有精進。有尊重。有深心。有淨心。離放逸。不散亂。雖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即不能成就。一切智果。於其中路。有所退失。
須菩提。云何名為中路。又復退失何法。
須菩提。中路者。所謂聲聞。緣覺之地。所退失者。謂一切智果。
須菩提。又如有人。乘船入海。於其中路。船忽破壞。是人即時。取彼浮囊。或木。或板等。當知是人。得離難事。不為海水。所溺而死。獲大安隱。到於彼岸。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愛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樂。有捨有精進。有尊重。有深心。有淨心。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於其中路。無所退失。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復次。須菩提。又如有人。持以坏瓶。詣於河池井泉。欲取其水。是瓶不久。中路破壞。以是因緣。水不能得。
何以故。瓶未成熟。是故破壞。還歸於地。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愛有欲。有解有行。有喜有樂。有捨有精進。有尊重。有深心。有淨心。離放逸。不散亂。雖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是菩薩。於其中路。有所退失。墮於聲聞。緣覺之地。不能成就。一切智果。
須菩提。又如有人。持以熟瓶。詣於河池井泉。欲取其水。是人隨所往處。即能得水。得已持歸。是瓶堅牢。無所破壞。
何以故。瓶已熟故。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有欲有愛。有解有行。有喜有樂。有捨。有精進。有尊重。有淨心。有深心。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無所退失。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復次。須菩提。又如世間。有諸商人。少智少慧。於大海邊。隨取一船。載諸財物。入於海中。是船不久。踈漏破壞。
何以故。本所造作。不能堅牢。船諸所用。亦不能備。由彼商人。無智慧故。不能覺了。取以載物。於其中路。船既破壞。財復散沒。商人爾時。徒自憂惱。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忍有信。乃至離放逸。不散亂。雖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有所退失。
須菩提。中路退者。所謂。墮於聲聞。緣覺之地。失者。所謂失彼。一切智寶。於自利行。及利他行。皆不成就。
須菩提。又如有諸商人。有智有慧。於大海邊。求妙好船。知本造作。堅固圓滿。船諸所用。悉已備者。取以載物。入於大海。是船無難。隨所往處。皆悉得至。而彼財物。亦不散沒。
何以故。由彼商人。有智慧故。於其中路。不生憂惱。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無所退失。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復次。須菩提。又如世間。百二十歲老人。忽於一時。為彼風癀痰𤸌。諸病侵惱。以是因緣。忍苦于床。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若時。無人扶侍。當能從床。而自起不。
須菩提言。
不也。世尊。
佛言。
須菩提。是人設或。能從床起。亦不能行。一里二里。乃至由旬。
何以故。已為老病。所侵惱故。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離放逸。不散亂。雖具如是功德。若不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有所退失。墮於聲聞。緣覺之地。不能成就。一切智果。
又須菩提。而彼百二十歲老人。雖復有疾。忍苦于床。若時有二力士。來謂其言。
我等二人。各於左右。扶侍於汝。汝速當起。隨有所往。令汝得至。勿憂中路。有所退失。
時老病人。受其語故。能從床起。隨往得至。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於其中路。無所退失。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
何以故。法爾如是故。
須菩提。若諸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信有忍。乃至離放逸。不散亂。具足如是功德已。復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巧方便。所護念者。當知是菩薩。決定不墮。聲聞緣覺之地。即能成就。一切智果。皆悉以是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賢聖品第十五之一
爾時尊者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彼初學菩薩。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云何學。
佛告尊者須菩提言。
諸初學菩薩。若欲學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者。應當親近。彼善知識。尊重恭敬。修學般若波羅蜜多。是善知識。應當為彼。初學菩薩。如理教授。如實宣說。般若波羅蜜多義。
作如是言。
善男子。汝所修習。布施波羅蜜多。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多。所有功德。皆當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善男子。汝以布施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不應取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勿取著色。謂是菩提。勿取著受想行識。謂是菩提。
何以故。彼一切智。無取著故。
善男子。汝所修習。於戒能護。於忍能受。精進不懈。禪定寂靜。智慧勝解。以如是等。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不應取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勿取著色。謂是菩提。勿取著受想行識。謂是菩提。
何以故。彼一切智。無取著故。
善男子。以是義故。汝亦不應。取著聲聞。緣覺之地。
須菩提。彼善知識。應為初學菩薩。如是教授。使令漸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中。
須菩提復。白佛言。
世尊。菩薩摩訶薩。趣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欲普令。一切眾生。斷諸苦惱。安住涅盤。而諸菩薩。所為甚難。謂布施波羅蜜多如是相。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多如是相。諸相甚深。所為甚難。是故菩薩摩訶薩。為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輪迴中。當發精進。勿生驚怖。
佛言。
須菩提。如是如是。菩薩摩訶薩。所為甚難。
須菩提。而諸菩薩摩訶薩。為欲利益。安樂悲愍。諸世間故。趣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作是念。
我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當為世間。作大救護。當為世間。作所歸向。當為世間。作所住舍。當為世間。作究竟道。當為世間。作廣大洲。當為世間。作大光明。當為世間。作善導師。當為世間。作真實趣。
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大精進。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大救護。所謂菩薩摩訶薩。欲令世間。一切眾生。斷輪迴苦。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大救護。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所歸向。所謂。菩薩摩訶薩。欲令世間。一切眾生。悉得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所歸向。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所住舍。所謂。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為諸眾生。以不著故說法。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不著耶。
佛言。
須菩提。若色不縛。即色不著。若色不著。即色不縛。色不縛故。即色不生不滅。由色不生不滅故。即無所著。以無所著故。無縛亦無解。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若識不縛。即識不著。若識不著。即識不縛。識不縛故。即識不生不滅。由識不生不滅故。即無所著。以無所著故。無縛亦無解。彼一切法。亦復如是。於諸知見。悉無所著。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所住舍。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究竟道。所謂。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為諸眾生。作如是說。
若色究竟。即非色。若受想行識究竟。即非識。由色受想行識如是故。一切法亦然。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若色受想行識究竟。一切法。亦然者。彼菩薩摩訶薩。皆不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何以故。一切法中。無分別故。
佛言。
須菩提。如是如是。彼一切法。無所分別。及分別者。由如是故。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一切法。最上甚深。微妙難入。安住寂靜。無得無證。無動無轉。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究竟道。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廣大洲。此復云何。名為洲耶。
須菩提。譬如水中。陸地斷流之處。故名為洲。彼一切法。亦復如是。色前際斷故。後際亦斷。受想行識。前際斷故。後際亦斷。乃至一切法。前際斷故。後際亦斷。以如是斷故。即一切法皆斷。而此斷相。非顛倒相。涅盤寂靜。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廣大洲。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大光明。所謂。菩薩摩訶薩。於長夜中。廣為眾生。作大方便。欲令眾生。拔無明箭。出生死苦。以一切智光。破諸癡暗。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大光明。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善導師。所謂。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為諸眾生。說色自性。不生不滅。說受想行識自性。不生不滅。說異生法自性。不生不滅。說聲聞緣覺法自性。不生不滅。說菩薩法自性。不生不滅。說諸佛法自性。不生不滅。乃至說一切法自性。不生不滅。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善導師。
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能為世間。作真實趣。所謂。菩薩摩訶薩。得菩提時。說色趣空。說受想行識趣空。說一切法趣空。即一切法。不來不去。如彼虛空。不來不去。無作無相。無住無所。住無住法。無生無滅。而一切法。亦不來不去。無作無相。無住無所。住無住法。無生無滅。以是義故。即無分別。及分別者。
何以故。色住空性故。不來不去。受想行識。住空性故。不來不去。乃至一切法。住空性故。不來不去。
此中云何。而彼空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相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願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作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生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趣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性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夢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我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我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邊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寂靜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涅盤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起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還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無往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不動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色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受想行識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阿羅漢果趣。緣覺果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趣。即一切法趣。是趣無轉。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宣說。諸法趣空。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此般若波羅蜜多。最上甚深。何人當能。如實信解。
佛告須菩提言。
若有菩薩摩訶薩。已於過去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成熟善根。久修菩薩。甚深勝行者。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即能信解。
須菩提言。
能信解者。當云何相。
佛言。
須菩提。若離貪瞋癡性。是信解相。具是相者。即能信解。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菩薩摩訶薩。所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如是趣。得是趣已。為諸眾生。如實宣說。令諸眾生。亦得是趣。
佛告須菩提言。
如是如是。須菩提。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如是趣。菩薩摩訶薩。得是趣已。為諸眾生。如實宣說。令諸眾生。亦得是趣。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為諸眾生。如是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能為世間。作真實趣。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