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八
唐法師玄奘譯
轉生品第四之二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得四靜慮。及四無量。四無色定。於九等至。次第超越。順逆入出。自在遊戲。非諸聲聞。獨覺等境。
是菩薩摩訶薩。有時入初靜慮。
從初靜慮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第二靜慮。
從第二靜慮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第三靜慮。
從第三靜慮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第四靜慮。
從第四靜慮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空無邊處定。
從空無邊處定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識無邊處定。
從識無邊處定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無所有處定。
從無所有處定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非想非非想處定。
從非想非非想處定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初靜慮。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於諸等至。方便善巧。次第超越。自在遊戲。然於其中。無染無著。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已得。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雖已得。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雖已住。苦集滅道聖諦。雖已得。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而不取預流果。若一來果。若不還果。若阿羅漢果。若獨覺菩提。
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令諸有情。修行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修行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安住苦集滅道聖諦。修行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得預流果。若一來果。若不還果。若阿羅漢果。若獨覺菩提。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雖已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雖已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
雖已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
雖已修。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雖已修。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雖已修。五眼。六神通。
雖已修。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雖已修。無忘失法。恒住捨性。
雖已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不取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令諸有情。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乃至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一切聲聞。獨覺果智。即是菩薩摩訶薩忍。
舍利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住不退轉地。安住般若波羅蜜多。能為斯事。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久已安住。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餘無量。無邊佛法。嚴淨覩史多天宮。
舍利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此賢劫中。定得無上正等菩提。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雖已得。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已得。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已修。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已修。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已修。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已修。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已修。菩薩摩訶薩地。
已修。五眼。六神通。
已修。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已修。無忘失法。恒住捨性。
已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於聖諦。現未通達。
舍利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一生所繫。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遊諸世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嚴淨佛土。安立有情。於無上覺。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要經無量。無數大劫。乃證無上正等菩提。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常勤精進。饒益有情。口常不說。引無義語。身意不起。引無義業。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常勤精進。饒益有情。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斷諸有情。三惡趣道。方便安立。善趣道中。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布施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施諸有情。一切樂具。常無懈息。一切有情。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乘與乘。須衣與衣。須花香與花香。須瓔珞與瓔珞。須房舍與房舍。須床榻與床榻。須臥具與臥具。須燈明與燈明。須財穀與財穀。須珍寶與珍寶。須伎樂與伎樂。須侍衛與侍衛。隨其所須。種種資具。歡喜施與。令無所乏。施已勸修。三菩提道。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淨戒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具身語意。清淨律儀。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律儀。令速圓滿。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安忍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遠離一切。忿恚等心。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安忍。令速圓滿。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精進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具足修行。一切善法。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精進。令速圓滿。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靜慮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具修一切。勝奢摩他。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勝定。令速圓滿。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般若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具修一切。毘鉢舍那。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勝慧。令速圓滿。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化身如佛。遍入地獄。傍生鬼界。若人若天。隨其類音。為說正法。令獲殊勝。利益安樂。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化身如佛。遍至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為諸有情。宣說正法。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世尊。於諸佛所。聽聞正法。嚴淨佛土。周覽十方。最勝佛土。微妙淨相。而便自起。最極莊嚴。清淨佛土。於中安處。一生所繫。諸大菩薩。令速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圓滿莊嚴。諸根猛利。最勝清淨。眾生見者。無不愛敬。起清淨心。因斯勸導。隨其根欲。令漸證得。三乘涅槃。
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學清淨。身語意業。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雖得諸根。最勝明利。而不恃此。自重輕他。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未得。不退轉地。恒住施戒。波羅蜜多。於一切時。不墮惡趣。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未得。不退轉地。常不捨離。十善業道。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施戒。波羅蜜多。作轉輪王。成就七寶。以法教化。不以非法。安立有情。於十善道。亦以財寶。施諸貧乏。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施戒。波羅蜜多。受多百千。轉輪王報。值遇無量。百千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無空過者。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常為邪見。盲冥有情。作法照明。亦持此明。常以自照。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此法照明。曾不捨離。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由此因緣。於諸佛法。常得現起。
是故。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於身語意。三有罪業。無容暫起。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諸菩薩摩訶薩。有罪身業。有罪語業。有罪意業。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
此是身。我由此故。而起身業。
此是語。我由此故。而起語業。
此是意。我由此故。而起意業。
舍利子。如是名為。諸菩薩摩訶薩。有罪身業。有罪語業。有罪意業。
又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得身。及身業。不得語。及語業。不得意。及意業。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得身語意。及彼業者。便起慳貪。犯戒。忿恚。懈怠。散亂。惡慧之心。若起此心。不名菩薩摩訶薩。
是故。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生此念者。無有是處。
又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起身語意。三種麁重。無有是處。
何以故。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能淨一切。身麁重故。能淨一切。語麁重故。能淨一切。意麁重故。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能淨身語意。三種麁重。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不得身。及身麁重。不得語。及語麁重。不得意。及意麁重。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能淨身語意。三種麁重。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常樂受持。十善業道。不起聲聞心。不起獨覺心。於諸有情。恒起悲心。欲拔其苦。恒起慈心。欲與其樂。
舍利子。我亦說如是。菩薩摩訶薩。能淨身語意。三種麁重。利樂有情。心力勝故。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淨菩提道。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不得身業。及身麁重。不得語業。及語麁重。不得意業。及意麁重。不得布施波羅蜜多。不得淨戒波羅蜜多。不得安忍波羅蜜多。不得精進波羅蜜多。不得靜慮波羅蜜多。不得般若波羅蜜多。不得聲聞。不得獨覺。不得菩薩。不得如來。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何以故。以菩提道。於一切法。皆不得故。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趣菩提道。無能制者。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何緣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趣菩提道。無能制者。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時。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識。
不著眼處。不著耳鼻舌身意處。
不著色處。不著聲香味觸法處。
不著眼界。不著耳鼻舌身意界。
不著色界。不著聲香味觸法界。
不著眼識界。不著耳鼻舌身意識界。
不著眼觸。不著耳鼻舌身意觸。
不著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不著地界。不著水火風空識界。
不著因緣。不著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及從緣所生法。
不著無明。不著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
不著布施波羅蜜多。不著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不著內空。不著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
不著真如。不著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
不著四念住。不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不著苦聖諦。不著集滅道聖諦。
不著四靜慮。不著四無量。四無色定。不著八解脫。不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不著空解脫門。不著無相無願解脫門。
不著一切陀羅尼門。不著一切三摩地門。
不著極喜地。不著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不著五眼。不著六神通。不著佛十力。不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不著三十二大士相。不著八十隨好。不著無忘失法。不著恒住捨性。不著一切智。不著道相智。一切相智。
不著預流果。不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
不著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由是緣故。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增長熾盛。趣菩提道。無能制者。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速能圓滿。一切智智。成勝智故。關閉一切。險惡趣門。不受人天。貧窮下賤。諸根具足。形貌端嚴。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咸共尊重。恭敬供養。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何等名為。是菩薩摩訶薩。所成勝智。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成此智故。普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普聞彼佛。所說正法。普見彼會。一切聲聞。菩薩僧等。亦見彼土。清淨功德。莊嚴之相。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成此智故。不起世界想。不起如來想。不起正法想。不起菩薩想。不起聲聞想。不起獨覺想。不起自想。不起他想。不起佛土想。
又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行布施波羅蜜多。而不得布施波羅蜜多。雖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而不得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住內空。而不得內空。雖住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而不得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住真如。而不得真如。雖住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而不得法界。乃至不思議界。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四念住。而不得四念住。雖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而不得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住苦聖諦。而不得苦聖諦。雖住集滅道聖諦。而不得集滅道聖諦。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四靜慮。而不得四靜慮。雖修四無量。四無色定。而不得四無量。四無色定。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八解脫。而不得八解脫。雖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而不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空解脫門。而不得空解脫門。雖修無相無願解脫門。而不得無相無願解脫門。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一切陀羅尼門。而不得一切陀羅尼門。雖修一切三摩地門。而不得一切三摩地門。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極喜地。而不得極喜地。雖修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而不得離垢地。乃至法雲地。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五眼。而不得五眼。雖修六神通。而不得六神通。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佛十力。而不得佛十力。雖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而不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三十二大士相。而不得三十二大士相。雖修八十隨好。而不得八十隨好。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無忘失法。而不得無忘失法。雖修恒住捨性。而不得恒住捨性。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一切智。而不得一切智。雖修道相智。一切相智。而不得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而不得一切菩薩摩訶薩行。雖修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而不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所成勝智。諸菩薩摩訶薩。由成此智。速能圓滿。一切佛法。雖能圓滿。一切佛法。而於諸法。無執無取。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得淨五眼。
何等為五。
所謂。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百踰繕那。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二百踰繕那。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三百踰繕那。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四百。五百。六百。乃至千踰繕那。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一贍部洲。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二大洲界。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三大洲界。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四大洲界。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小千世界。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中千世界。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大千世界。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四大王眾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能見一切。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梵眾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能見一切。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光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能見一切。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淨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能見一切。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廣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能見一切。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無想有情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無繁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能見一切。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天眼所見。一切四大王眾天。乃至色究竟天。所得天眼。皆不能見。亦不能知。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世界中。諸有情類。死此生彼。亦如實知。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淨慧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慧眼。不見有法。若有為。若無為。
不見有法。若有漏。若無漏。
不見有法。若世間。若出世間。
不見有法。若有罪。若無罪。
不見有法。若雜染。若清淨。
不見有法。若有色。若無色。
不見有法。若有對。若無對。
不見有法。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
不見有法。若欲界繫。若色界繫。若無色界繫。
不見有法。若善。若不善。若無記。
不見有法。若見所斷。若修所斷。若非所斷。
不見有法。若學。若無學。若非學非無學。
乃至一切法。若自性。若差別。都無所見。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得淨慧眼。於一切法。非見非不見。非聞非不聞。非覺非不覺。非識非不識。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慧眼。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能如實知。補特伽羅。種種差別。謂如實知。
此是隨信行。此是隨法行。此是無相行。此住空。此住無相。此住無願。
又如實知。
此由空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薩迦耶見。戒禁取。疑。是謂三結。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色貪。無色貪。無明。慢。掉舉。是謂五順上分結。
又如實知。
此由無相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
此由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
此由空無相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
此由空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
此由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
此由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
復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能如實知。
如是一類。補特伽羅。由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能如實知。所有集法。皆是滅法。由知此故。得勝五根。斷諸煩惱。展轉證得。獨覺菩提。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
復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能如實知。
此菩薩摩訶薩。最初發心。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修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成就信根。精進根。及方便善巧。故思受身。增長善法。
是菩薩摩訶薩。或生剎帝利大族。或生婆羅門大族。或生長者大族。或生居士大族。或生四大王眾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夜摩天。或生覩史多天。或生樂變化天。或生他化自在天。
住如是處。成熟有情。隨諸有情。心所愛樂。能施種種。上妙樂具。亦能嚴淨。種種佛土。亦以種種。上妙供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世尊。不墮聲聞。獨覺等地。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退轉。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
復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能如實知。
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受記。
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正得受記。
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當得受記。
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
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猶可退轉。
此菩薩摩訶薩。已住不退轉地。
此菩薩摩訶薩。未住不退轉地。
此菩薩摩訶薩。神通已圓滿。
此菩薩摩訶薩。神通未圓滿。
此菩薩摩訶薩。神通已圓滿故。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摩訶薩眾。
此菩薩摩訶薩。神通未圓滿故。不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摩訶薩眾。
此菩薩摩訶薩。已得神通。
此菩薩摩訶薩。未得神通。
此菩薩摩訶薩。已得無生法忍。
此菩薩摩訶薩。未得無生法忍。
此菩薩摩訶薩。已得殊勝根。
此菩薩摩訶薩。未得殊勝根。
此菩薩摩訶薩。已嚴淨佛土。
此菩薩摩訶薩。未嚴淨佛土。
此菩薩摩訶薩。已成熟有情。
此菩薩摩訶薩。未成熟有情。
此菩薩摩訶薩。已得大願。
此菩薩摩訶薩。未得大願。
此菩薩摩訶薩。已得諸佛。共所稱譽。
此菩薩摩訶薩。未得諸佛。共所稱譽。
此菩薩摩訶薩。已親近諸佛。
此菩薩摩訶薩。未親近諸佛。
此菩薩摩訶薩。壽命無量。
此菩薩摩訶薩。壽命有量。
此菩薩摩訶薩。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苾芻僧無量。
此菩薩摩訶薩。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苾芻僧有量。
此菩薩摩訶薩。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有菩薩僧。
此菩薩摩訶薩。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無菩薩僧。
此菩薩摩訶薩。專修利他行。
此菩薩摩訶薩。兼修自利行。
此菩薩摩訶薩。有難行苦行。
此菩薩摩訶薩。無難行苦行。
此菩薩摩訶薩。為一生所繫。
此菩薩摩訶薩。為多生所繫。
此菩薩摩訶薩。已住最後有。
此菩薩摩訶薩。未住最後有。
此菩薩摩訶薩。已坐妙菩提座。
此菩薩摩訶薩。未坐妙菩提座。
此菩薩摩訶薩。無魔來嬈。
此菩薩摩訶薩。有魔來嬈。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淨佛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無間。入金剛喻定。得一切相智。成就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爾時成就。無障無礙。解脫佛眼。諸菩薩摩訶薩。由得如是。清淨佛眼。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覺。無所不識。於一切法。見一切相。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佛眼。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要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得如是。清淨佛眼。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如是。清淨五眼。當勤修習。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舍利子。如是六種。波羅蜜多。總攝一切。清淨善法。謂聲聞善法。獨覺善法。菩薩善法。如來善法。
舍利子。若正問言。
何法能攝。一切善法。
應正答言。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諸善法。生母養母。能生能養。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五眼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勝功德故。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如是。清淨五眼。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無上正等菩提。當學如是。清淨五眼。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能學如是。清淨五眼。定得無上正等菩提。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八
唐法師玄奘譯
轉生品第四之二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得四靜慮。及四無量。四無色定。於九等至。次第超越。順逆入出。自在遊戲。非諸聲聞。獨覺等境。
是菩薩摩訶薩。有時入初靜慮。
從初靜慮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第二靜慮。
從第二靜慮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第三靜慮。
從第三靜慮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第四靜慮。
從第四靜慮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空無邊處定。
從空無邊處定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識無邊處定。
從識無邊處定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無所有處定。
從無所有處定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非想非非想處定。
從非想非非想處定起。入滅盡定。
從滅盡定起。入初靜慮。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於諸等至。方便善巧。次第超越。自在遊戲。然於其中。無染無著。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已得。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雖已得。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雖已住。苦集滅道聖諦。雖已得。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而不取預流果。若一來果。若不還果。若阿羅漢果。若獨覺菩提。
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令諸有情。修行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修行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安住苦集滅道聖諦。修行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得預流果。若一來果。若不還果。若阿羅漢果。若獨覺菩提。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雖已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雖已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
雖已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
雖已修。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雖已修。極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雖已修。五眼。六神通。
雖已修。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雖已修。無忘失法。恒住捨性。
雖已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不取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令諸有情。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乃至修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一切聲聞。獨覺果智。即是菩薩摩訶薩忍。
舍利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住不退轉地。安住般若波羅蜜多。能為斯事。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久已安住。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餘無量。無邊佛法。嚴淨覩史多天宮。
舍利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此賢劫中。定得無上正等菩提。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雖已得。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已得。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已修。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已修。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已修。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已修。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已修。菩薩摩訶薩地。
已修。五眼。六神通。
已修。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已修。無忘失法。恒住捨性。
已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於聖諦。現未通達。
舍利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一生所繫。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遊諸世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嚴淨佛土。安立有情。於無上覺。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要經無量。無數大劫。乃證無上正等菩提。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常勤精進。饒益有情。口常不說。引無義語。身意不起。引無義業。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常勤精進。饒益有情。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斷諸有情。三惡趣道。方便安立。善趣道中。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布施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施諸有情。一切樂具。常無懈息。一切有情。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乘與乘。須衣與衣。須花香與花香。須瓔珞與瓔珞。須房舍與房舍。須床榻與床榻。須臥具與臥具。須燈明與燈明。須財穀與財穀。須珍寶與珍寶。須伎樂與伎樂。須侍衛與侍衛。隨其所須。種種資具。歡喜施與。令無所乏。施已勸修。三菩提道。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淨戒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具身語意。清淨律儀。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律儀。令速圓滿。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安忍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遠離一切。忿恚等心。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安忍。令速圓滿。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精進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具足修行。一切善法。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精進。令速圓滿。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靜慮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具修一切。勝奢摩他。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勝定。令速圓滿。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雖住六種。波羅蜜多。而以般若波羅蜜多。常為上首。勇猛修習。具修一切。毘鉢舍那。勸諸有情。亦令修習。如是勝慧。令速圓滿。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化身如佛。遍入地獄。傍生鬼界。若人若天。隨其類音。為說正法。令獲殊勝。利益安樂。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化身如佛。遍至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為諸有情。宣說正法。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世尊。於諸佛所。聽聞正法。嚴淨佛土。周覽十方。最勝佛土。微妙淨相。而便自起。最極莊嚴。清淨佛土。於中安處。一生所繫。諸大菩薩。令速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具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圓滿莊嚴。諸根猛利。最勝清淨。眾生見者。無不愛敬。起清淨心。因斯勸導。隨其根欲。令漸證得。三乘涅槃。
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應學清淨。身語意業。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雖得諸根。最勝明利。而不恃此。自重輕他。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未得。不退轉地。恒住施戒。波羅蜜多。於一切時。不墮惡趣。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未得。不退轉地。常不捨離。十善業道。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施戒。波羅蜜多。作轉輪王。成就七寶。以法教化。不以非法。安立有情。於十善道。亦以財寶。施諸貧乏。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施戒。波羅蜜多。受多百千。轉輪王報。值遇無量。百千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無空過者。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常為邪見。盲冥有情。作法照明。亦持此明。常以自照。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此法照明。曾不捨離。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由此因緣。於諸佛法。常得現起。
是故。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於身語意。三有罪業。無容暫起。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諸菩薩摩訶薩。有罪身業。有罪語業。有罪意業。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
此是身。我由此故。而起身業。
此是語。我由此故。而起語業。
此是意。我由此故。而起意業。
舍利子。如是名為。諸菩薩摩訶薩。有罪身業。有罪語業。有罪意業。
又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不得身。及身業。不得語。及語業。不得意。及意業。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得身語意。及彼業者。便起慳貪。犯戒。忿恚。懈怠。散亂。惡慧之心。若起此心。不名菩薩摩訶薩。
是故。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生此念者。無有是處。
又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起身語意。三種麁重。無有是處。
何以故。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能淨一切。身麁重故。能淨一切。語麁重故。能淨一切。意麁重故。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能淨身語意。三種麁重。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不得身。及身麁重。不得語。及語麁重。不得意。及意麁重。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能淨身語意。三種麁重。
又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常樂受持。十善業道。不起聲聞心。不起獨覺心。於諸有情。恒起悲心。欲拔其苦。恒起慈心。欲與其樂。
舍利子。我亦說如是。菩薩摩訶薩。能淨身語意。三種麁重。利樂有情。心力勝故。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淨菩提道。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不得身業。及身麁重。不得語業。及語麁重。不得意業。及意麁重。不得布施波羅蜜多。不得淨戒波羅蜜多。不得安忍波羅蜜多。不得精進波羅蜜多。不得靜慮波羅蜜多。不得般若波羅蜜多。不得聲聞。不得獨覺。不得菩薩。不得如來。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菩提道。
何以故。以菩提道。於一切法。皆不得故。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趣菩提道。無能制者。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何緣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趣菩提道。無能制者。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時。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識。
不著眼處。不著耳鼻舌身意處。
不著色處。不著聲香味觸法處。
不著眼界。不著耳鼻舌身意界。
不著色界。不著聲香味觸法界。
不著眼識界。不著耳鼻舌身意識界。
不著眼觸。不著耳鼻舌身意觸。
不著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不著地界。不著水火風空識界。
不著因緣。不著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及從緣所生法。
不著無明。不著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
不著布施波羅蜜多。不著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不著內空。不著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
不著真如。不著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
不著四念住。不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不著苦聖諦。不著集滅道聖諦。
不著四靜慮。不著四無量。四無色定。不著八解脫。不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不著空解脫門。不著無相無願解脫門。
不著一切陀羅尼門。不著一切三摩地門。
不著極喜地。不著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不著五眼。不著六神通。不著佛十力。不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
不著三十二大士相。不著八十隨好。不著無忘失法。不著恒住捨性。不著一切智。不著道相智。一切相智。
不著預流果。不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
不著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由是緣故。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六種。波羅蜜多。增長熾盛。趣菩提道。無能制者。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速能圓滿。一切智智。成勝智故。關閉一切。險惡趣門。不受人天。貧窮下賤。諸根具足。形貌端嚴。世間天人。阿素洛等。咸共尊重。恭敬供養。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何等名為。是菩薩摩訶薩。所成勝智。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成此智故。普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普聞彼佛。所說正法。普見彼會。一切聲聞。菩薩僧等。亦見彼土。清淨功德。莊嚴之相。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成此智故。不起世界想。不起如來想。不起正法想。不起菩薩想。不起聲聞想。不起獨覺想。不起自想。不起他想。不起佛土想。
又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行布施波羅蜜多。而不得布施波羅蜜多。雖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而不得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住內空。而不得內空。雖住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而不得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住真如。而不得真如。雖住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而不得法界。乃至不思議界。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四念住。而不得四念住。雖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而不得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住苦聖諦。而不得苦聖諦。雖住集滅道聖諦。而不得集滅道聖諦。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四靜慮。而不得四靜慮。雖修四無量。四無色定。而不得四無量。四無色定。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八解脫。而不得八解脫。雖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而不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空解脫門。而不得空解脫門。雖修無相無願解脫門。而不得無相無願解脫門。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一切陀羅尼門。而不得一切陀羅尼門。雖修一切三摩地門。而不得一切三摩地門。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極喜地。而不得極喜地。雖修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而不得離垢地。乃至法雲地。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五眼。而不得五眼。雖修六神通。而不得六神通。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佛十力。而不得佛十力。雖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而不得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三十二大士相。而不得三十二大士相。雖修八十隨好。而不得八十隨好。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無忘失法。而不得無忘失法。雖修恒住捨性。而不得恒住捨性。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一切智。而不得一切智。雖修道相智。一切相智。而不得道相智。一切相智。
諸菩薩摩訶薩。由此智故。雖修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而不得一切菩薩摩訶薩行。雖修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而不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所成勝智。諸菩薩摩訶薩。由成此智。速能圓滿。一切佛法。雖能圓滿。一切佛法。而於諸法。無執無取。以一切法。自性空故。
復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得淨五眼。
何等為五。
所謂。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百踰繕那。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二百踰繕那。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三百踰繕那。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四百。五百。六百。乃至千踰繕那。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一贍部洲。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二大洲界。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三大洲界。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四大洲界。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小千世界。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中千世界。
有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明了能見。大千世界。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肉眼。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四大王眾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能見一切。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梵眾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能見一切。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光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能見一切。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淨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能見一切。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廣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能見一切。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無想有情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一切。無繁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能見一切。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天眼所見。一切四大王眾天。乃至色究竟天。所得天眼。皆不能見。亦不能知。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能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世界中。諸有情類。死此生彼。亦如實知。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天眼。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淨慧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慧眼。不見有法。若有為。若無為。
不見有法。若有漏。若無漏。
不見有法。若世間。若出世間。
不見有法。若有罪。若無罪。
不見有法。若雜染。若清淨。
不見有法。若有色。若無色。
不見有法。若有對。若無對。
不見有法。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
不見有法。若欲界繫。若色界繫。若無色界繫。
不見有法。若善。若不善。若無記。
不見有法。若見所斷。若修所斷。若非所斷。
不見有法。若學。若無學。若非學非無學。
乃至一切法。若自性。若差別。都無所見。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得淨慧眼。於一切法。非見非不見。非聞非不聞。非覺非不覺。非識非不識。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慧眼。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能如實知。補特伽羅。種種差別。謂如實知。
此是隨信行。此是隨法行。此是無相行。此住空。此住無相。此住無願。
又如實知。
此由空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薩迦耶見。戒禁取。疑。是謂三結。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色貪。無色貪。無明。慢。掉舉。是謂五順上分結。
又如實知。
此由無相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
此由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
此由空無相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
此由空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
此由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
此由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
復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能如實知。
如是一類。補特伽羅。由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能如實知。所有集法。皆是滅法。由知此故。得勝五根。斷諸煩惱。展轉證得。獨覺菩提。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
復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能如實知。
此菩薩摩訶薩。最初發心。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修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成就信根。精進根。及方便善巧。故思受身。增長善法。
是菩薩摩訶薩。或生剎帝利大族。或生婆羅門大族。或生長者大族。或生居士大族。或生四大王眾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夜摩天。或生覩史多天。或生樂變化天。或生他化自在天。
住如是處。成熟有情。隨諸有情。心所愛樂。能施種種。上妙樂具。亦能嚴淨。種種佛土。亦以種種。上妙供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世尊。不墮聲聞。獨覺等地。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退轉。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
復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能如實知。
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受記。
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正得受記。
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當得受記。
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
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猶可退轉。
此菩薩摩訶薩。已住不退轉地。
此菩薩摩訶薩。未住不退轉地。
此菩薩摩訶薩。神通已圓滿。
此菩薩摩訶薩。神通未圓滿。
此菩薩摩訶薩。神通已圓滿故。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摩訶薩眾。
此菩薩摩訶薩。神通未圓滿故。不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摩訶薩眾。
此菩薩摩訶薩。已得神通。
此菩薩摩訶薩。未得神通。
此菩薩摩訶薩。已得無生法忍。
此菩薩摩訶薩。未得無生法忍。
此菩薩摩訶薩。已得殊勝根。
此菩薩摩訶薩。未得殊勝根。
此菩薩摩訶薩。已嚴淨佛土。
此菩薩摩訶薩。未嚴淨佛土。
此菩薩摩訶薩。已成熟有情。
此菩薩摩訶薩。未成熟有情。
此菩薩摩訶薩。已得大願。
此菩薩摩訶薩。未得大願。
此菩薩摩訶薩。已得諸佛。共所稱譽。
此菩薩摩訶薩。未得諸佛。共所稱譽。
此菩薩摩訶薩。已親近諸佛。
此菩薩摩訶薩。未親近諸佛。
此菩薩摩訶薩。壽命無量。
此菩薩摩訶薩。壽命有量。
此菩薩摩訶薩。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苾芻僧無量。
此菩薩摩訶薩。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苾芻僧有量。
此菩薩摩訶薩。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有菩薩僧。
此菩薩摩訶薩。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無菩薩僧。
此菩薩摩訶薩。專修利他行。
此菩薩摩訶薩。兼修自利行。
此菩薩摩訶薩。有難行苦行。
此菩薩摩訶薩。無難行苦行。
此菩薩摩訶薩。為一生所繫。
此菩薩摩訶薩。為多生所繫。
此菩薩摩訶薩。已住最後有。
此菩薩摩訶薩。未住最後有。
此菩薩摩訶薩。已坐妙菩提座。
此菩薩摩訶薩。未坐妙菩提座。
此菩薩摩訶薩。無魔來嬈。
此菩薩摩訶薩。有魔來嬈。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法眼。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
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淨佛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無間。入金剛喻定。得一切相智。成就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殊勝功德。
爾時成就。無障無礙。解脫佛眼。諸菩薩摩訶薩。由得如是。清淨佛眼。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覺。無所不識。於一切法。見一切相。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佛眼。
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要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得如是。清淨佛眼。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如是。清淨五眼。當勤修習。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舍利子。如是六種。波羅蜜多。總攝一切。清淨善法。謂聲聞善法。獨覺善法。菩薩善法。如來善法。
舍利子。若正問言。
何法能攝。一切善法。
應正答言。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何以故。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諸善法。生母養母。能生能養。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五眼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勝功德故。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如是。清淨五眼。當學般若波羅蜜多。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無上正等菩提。當學如是。清淨五眼。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能學如是。清淨五眼。定得無上正等菩提。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