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六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大迦葉因緣品第四十七中

爾時。跋陀羅身。正著睡眠。其夫起立。經行之時。彼地方所。有一黑蛇。欲得行過。

時跋陀羅。既著睡眠。而其一手。懸垂床梐。畢鉢羅耶。見於黑蛇。欲從彼過。跋陀羅手。既垂下懸。心作是念。畏彼黑蛇。蜇螫其手。即衣裹手。擎跋陀羅。臂安床上。

爾時跋陀羅。以觸臂故。睡眠即覺。心生恐怖。愁憂不樂。

意中疑怪。即便諮白。畢鉢羅耶。作如是言。

賢善聖子。仁於前時。可不與我。有是要誓。我意不憙。行於五慾。願修梵行。今為何故。發如是心。

畢鉢羅耶報言。

如是。我不行慾。

跋陀羅言。

聖子。今若。不行於慾。何故向者。忽觸我臂。

爾時畢鉢羅耶。依實報言。

向有黑蛇。從此而過。我見汝臂。懸在床前。我於彼時。作如是念。恐畏彼蛇。吐毒螫汝。我於彼時。以衣裹手。擎持汝臂。安置床上。實不故觸。

如是次第。彼之二人。一處居止。經十二年。同在室內。各不相觸。過十二年。後有一時。畢鉢羅耶。父母命終。家業既廣。即便經營。畢鉢羅耶。身自撿挍。家外田作。其跋陀羅。修緝家內。所有一切。資生之業。

爾時畢鉢羅耶。曾於一時。語跋陀羅。作如是言。

賢善仁者。汝處分教。壓烏麻油。今欲將與。諸牛等飲。

其跋陀羅。即報夫主。

如聖子教。我不敢違。

聞是教已。喚諸使女。而告之言。

汝等速疾。壓烏麻油。聖子欲將。飲於諸牛。

爾時使女。聞跋陀羅。如是言已。即將烏麻。置日中曬。而見諸虫。百千蠕動。

見已各各。共相謂言。

我等當得。無量諸罪。

或復有言。

我等今者。知有何罪。此之罪過。屬跋陀羅。其使我等。作如是事。

跋陀羅聞。諸使女等。作是言已。即語之言。

若有如是。眾罪過者。汝等當更。莫壓於油。

爾時跋陀羅。遣人摒擋。彼烏麻已。入於室內。閉門思惟。心中不樂。低頭默然。寂靜而坐。

其畢鉢羅。撿挍田地。觀看迴還。見諸眾生。受彼種種。無量苦惱。復覩諸牛。受於困厄。作使駈逐。暫不得停。

見已憂惱。低頭默然。作是思惟。

嗚呼一切。諸眾生輩。受是苦惱。

還至其家。心大憂愁。顏色不樂。低頭念坐。

其跋陀羅。見畢鉢羅。如是憂惱。低頭思惟。見已到邊。

到已白言。

聖子何故。如是憂愁。心內不樂。低頭而坐。仁今可不。作如是念。我處分汝。跋陀羅。令使人壓油。不為我壓。以此因緣。心不樂也。

彼即報言。

賢善仁者。我今不以。如此因緣。心中不樂。低頭而住。

我於今朝。從此而去。撿挍田作。見諸眾生。受種種苦。來去行住。不得暫安。復見諸牛。種種作事。不曾停息。

我見是已。作如是念。

嗚呼嗚呼。諸眾生等。乃受是苦。

我以是故。心中不樂。低頭而住。

時跋陀羅。復報夫言。

善仁聖子。我今亦見。如是大患。

其夫問言。

賢善仁者。汝見何患。

其跋陀羅。次第即說。如是因緣。

爾時畢鉢羅耶。語跋陀羅女。作如是言。

賢善仁者。住在家內。難行清淨。無缺無犯。無損無害。終不能盡。一形一命。可得稱心。修行梵行。

其跋陀羅報言。

聖子。是故我等。二人詳共。捨家出家。

是時畢鉢羅耶。即便報彼。跋陀羅言。

賢善仁者。汝今且住。我當求師。若尋得已。當告汝知。汝於後時。捨家出家。

爾時畢鉢羅耶。即喚家內。所有作使。諸男女等。而告之言。

汝輩可有。當我錢財。或復穀米。皆屬汝等。皆放為良。我欲出家。修行梵行。為厭離故。

爾時畢鉢羅耶。取己白氎。無價之衣。即時用作。彼僧伽梨。即請一人。剃其鬚髮。而作是言。

世間可有。大阿羅漢。而出家者。我今隨其。出家修道。

當於彼時。世間未有。一阿羅漢。唯除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明相現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畢鉢羅耶迦葉。當於是日。夜分已過。日始初出。尋亦出家。是畢鉢羅耶迦葉。生於大迦葉。種姓之內。故於世間。得迦葉名。

彼出家已。於聚落內。次第乞食。漸次而行。

復一時間。次第遊行。到摩伽陀國。摩伽陀聚落。至那荼陀村。王舍大城。其間忽見。如來在彼。一神祇處。

爾時是神。名曰多子。在於彼坐。甚大端正。其身正直。猶如虛空之內。眾宿莊嚴。

迦葉見已。即得清淨。得無二想。

我於今者。必見教師。

我於今者。必見婆伽婆。

我於今者。必見一切智。

我於今者。必見世尊。一切見者。

我見世尊。我見無礙知見者。我見世尊。

彼大迦葉。如是得淨心已。心心相續。正念不散。頂禮世尊。足下已畢。右膝著地。在於佛前。白佛言。

世尊。我是世尊。聲聞弟子。唯願世尊。與我為師。我是世尊。聲聞弟子也。

是故論者。而說偈言。

彼見佛在多子樹。
猶如金像光顯赫。
其心內發一切智。
合掌歡喜向世尊。

於彼林處禮佛足。
合掌尊前作是言。
唯願世尊為我師。
猶如闇處燃燈照。

爾時世尊。告迦葉言。

迦葉。若有聲聞弟子。如是一心。正念已訖。言是我師。如是之心。尊重供養。而彼教師。不知言知。不見言見。彼人以此。虛妄語故。受是尊重。供養之者。彼人頭破。作於七分。

然大迦葉。我今。知實言知。見實言見。我為聲聞。諸弟子等。說法之時。說於因緣。非無因緣。非無開遮。非但開遮。亦現神通。非唯現通。亦有開遮。非無開遮。

復次迦葉。我於彼時。說於因緣。乃至亦有開遮。非無開遮。如我所說。應奉行之。勿得違也。隨順我言。若如是者。於當來世。長夜獲得。自利益事。得大安樂也。

復次。迦葉。汝應如是學。

迦葉。汝若欲學。如是行者。於梵行人。內下中上所。應起敬重。慚愧之心。

迦葉。汝應如是學也。

復次。迦葉。汝於彼時。常起正念。勿暫捨離。

迦葉。汝於此事。復應當學。

復次。迦葉。汝於彼時。於五陰中。應觀生滅之相。所謂此是色。此是色生。此是色滅。此是受。此是想。此是行。此是識。此是識生。此是識滅。

迦葉。汝於是處。應如是學。

於時。長老摩訶迦葉。既蒙世尊。作是教已。生是不淨。常乞食食。經於七日。至於八日。如教生智。於時世尊。如是教已。從座而起。於是長老。摩訶迦葉。侍送世尊。

爾時世尊。行路未久。便在路側。到一樹下。到彼樹已。然其長老。摩訶迦葉。取己身上。僧伽梨衣。四疊敷地。而白佛言。

世尊。是座。為世尊設。憐愍我故。佛坐是座。

作是語已。於時世尊。便坐彼座。。

坐已佛告。長老摩訶迦葉言。

迦葉。如此僧伽梨。極為微妙。最勝最軟。

時長老迦葉。白佛言。

世尊。善哉善哉。世尊。今者憐愍我故。受我是座。

於時世尊。告彼長老摩訶迦葉。作如是言。

迦葉。汝能持我所著。糞掃衣不。

於時長老。摩訶迦葉。白佛言。

唯然世尊。我能持彼。如來所著。糞掃衣耳。

於時世尊。即授長老。摩訶迦葉。麤糞掃衣。世尊便受。摩訶迦葉。所著妙服。乃至能從。如來受彼。麤糞掃衣。其長老迦葉。乃至得阿羅漢果。盡於形壽。彼長老摩訶迦葉。不捨此想。

是故世尊。授於彼記。

汝等比丘。若欲知我。聲聞弟子。少欲知足。行於頭陀。悉具足者。所謂。長老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爾時世尊。復一時間。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於時世尊。告諸比丘言。

諸比丘。我於昔時。離諸慾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於初禪。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離諸欲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行。

我於爾時。滅於覺觀。內清淨心一處。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滅覺觀。乃至入於。第二禪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離喜行捨。憶念正智。受於身樂。如賢聖所歎。已捨諸事。住於安樂。入三禪行。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離喜行捨。憶念正智。受於身樂。如賢聖所歎。已捨諸事。住於安樂。入三禪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欲斷諸苦。斷捨諸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四禪行。是迦葉比丘。亦復如是。斷苦斷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四禪行。

汝等比丘。我於爾時。正以慈心。遍於一方。入定安住。如是第一。第二第三。至第四方。如是上下。於一切處。一切世間。以於慈心。遍滿一切。入定安住。廣大無量。無有怨恨。不生毒害。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無有怨恨。不生毒害。悲喜之心。亦復如是。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其捨心。遍滿一方。入定安住。如是第一。第二第三。至第四方。如是上下。於一切處。一切世間。以於捨心。悉皆遍滿。入定安住。廣大無量。無有怨恨。不生毒害。是時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不害。

汝等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色相。滅一切有對相。不思不念。一切別異相。念無邊虛空處。即入無邊虛空處行。是時迦葉比丘。亦復如是。過一切色相。乃至入無邊虛空處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無邊虛空處。念無邊識處。即入無邊識處行。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無邊識處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識相。念一切無所有相。即入一切。無所有處行。

汝諸比丘。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於。一切無所有處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無所有相。入非有想非無想處行。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即入。非有想非無想處行。

諸比丘。我於爾時。過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行。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

諸比丘。我於爾時。入八解脫行。逆順出入。入已還出。出已還入。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已還出。出已還入。

諸比丘。我於爾時。入八勝處行。逆順出入。入已還出。出已還入。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已還出。出已還入。

諸比丘。我於爾時。入十一切處行。入已還出。出已還入。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乃至入已還出。出已還入。

諸比丘。我於爾時。遊戲種種。神通境界。所謂一身。分作多身。合於多身。共作一身。從外入內。從內出外。從上入下。從下出上。石壁山障。徹過無礙。入出於地。如水不異。

譬如火炎。現已尋滅。日之與月。有大威德。大威力。而能以手。上捫摸之。身得自在。乃至梵天。

汝諸比丘。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復遊戲。種種神通。能以一身。分作多身。復以多身。共作一身。乃至身得自在。至於梵天。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淨天耳。過於人耳。所聞眾聲。或是天聲。或是人聲。皆悉了聞。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復能用。清淨天耳。過於人耳。乃至一切。皆悉了聞。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他心智。知他富伽羅等。心行之事。即如實知。如是心念。

若願心。即如實知。願心。

若無願心。即如實知。無願心。

如是有瞋心。如實知。有瞋心。

無瞋心。如實知。無瞋心。

有癡心。如實知。有癡心。

無癡心。如實知。無癡心。

有愛心。如實知。有愛心。

無愛心。如實知。無愛心。

有為心。如實知。有為心。

無為心。如實知。無為心。

小心廣心。大心狹心。亂心不亂心。無量心。無邊心。有上心。無上心。入定心。不入定心。住定心。不住定心。解脫心。不解脫心。如實即知。

是時。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以他心智。知富伽羅等。心行之事。即如實知。如是心念。若有願心。若無願心。乃至如實知。解脫心。不解脫心。如實能知。

諸比丘。我於爾時。憶知種種。宿命之事。或一生處。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十。二十。三十。五十。或百。或千。或壞一劫。或住一劫。壞已住。住已壞。或知無量壞劫。成已壞。壞已成。

我於彼處。如是名字。如是姓。如是生。如是食。如是樂。如是苦。如是受。若干時壽命。我於彼處死。於此處生。我於此處死。彼處生。如是相。如是形。種種宿命。皆悉念知。

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亦以清淨天眼。過於天人。見於宿命之事。或一生。乃至如是相貌。如是形。種種宿命。皆悉念知。

諸比丘。我於爾時。以清淨天眼。過於天人。見諸眾生。死此生彼。或好或醜。或生善道。或生惡道。隨其業報。乃至實知。

此等眾生。具足身惡行。具足口惡行。具足意惡行。及謗賢聖。邪見顛倒。此業和合。因緣成故。身壞命終。墮惡道中。

此等眾生。具足身善行。具足口善行。具足意善行。不謗賢聖。正見業。法因緣故。身壞命終。生於善道。

如是之事。以淨天眼。過於天人。如實見。於彼處死。生於此處。或勝或劣。或好或醜。善道惡道。隨業受報。皆悉知見。

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如實能知。如實能見。

諸比丘。我於爾時。諸漏盡已。於無漏中。心得解脫。慧得解脫。於現法中。神通自在。證安樂行。唱如是言。

生死已斷。梵行成就。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是摩訶迦葉比丘。亦復如是。諸漏盡已。乃至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是長老摩訶迦葉。往昔之時。作何善業。生富貴家。資財具足。乃至所作已辦。身相端正。眾所樂觀。世間無比。最上最勝。狀如金像。作何業因。復得出家。具足眾戒。證羅漢果。

又佛授記。

諸比丘中。少欲知足。頭陀第一。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作是語已。佛告諸比丘言。

諸比丘。我憶往昔。過去之時。有一辟支佛。名曰多伽羅尸棄。恒住在彼。波羅㮈城。於彼時間。波羅㮈處。穀貴飢儉。白骨滿地。人民多死。乞食難得。出家之人。不能舉措。

爾時辟支佛。日在東方。於晨朝時。著衣持鉢。入波羅㮈城。次第乞食不得。如先洗鉢。空鉢而出。

爾時波羅㮈城。中有一人。其家貧苦。而少居積。而彼貧人。見辟支佛。多伽羅尸棄。漸進而前。威儀庠序。視地而行。進止得所。舒顏平視。威儀具足。心得正念。於時貧人。見辟支佛。心得清淨。

漸到彼已。白辟支佛。作如是言。

善哉大仙。於此城中。求乞飲食。可得以不。

尊者報言。

善哉仁者。我於此城。乞食不得。

時彼貧人。白辟支佛言。

善哉大仙。來詣我家。

於時彼人。家內唯有。稗飯一升。成熟已訖。遂將辟支。來入家中。敷設安坐。以飯奉獻。而諸辟支佛。有如是法。以神通力。教化眾生。不以餘通。

爾時。多伽羅辟支佛。於彼人所。受得食已。憐愍彼故。從彼貧舍。騰空而去。

時彼貧人。見彼尊者。辟支佛騰空而去。

彼既見已。歡喜踊躍。身心遍滿。頂戴十指。合掌恭敬。頭面作禮。乞如是願。

願於將來。值遇如是。辟支聖人。或復勝者。若彼聖人。所說法要。願得聞持。速疾解悟。又願生生世世。不墮惡道之中。

汝等比丘。欲知爾時。波羅㮈城。貧苦之人。請多伽羅辟支世尊。到其家內。而施食者。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時彼貧人。以少貯積。能以好心。施多伽羅辟支世尊。一食緣故。千返生於。北欝單越處。於無量世。往返恒生。剎利大姓。婆羅門種。居士大家。

藉是業報。因緣力故。於迦葉佛。出世之時。得為迦尸國王。訖利尸子。其迦尸國王。訖利尸子。恭敬尊重。迦葉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盡於一世。然後涅槃。

是迦尸國王。為佛舍利。造七寶塔。其七寶者。所謂金銀。頗梨琉璃。虎珀瑪瑙。及車璩等。其寶塔內。七寶莊挍。外以石砌。覆其寶塔。其塔高妙。極一由旬。廣半由旬。其王子名。奢婆陵伽。於其塔上。造七寶蓋。遍覆其塔。

諸比丘。此是摩訶迦葉。往昔所造。功德業報。因緣力故。生於大富。婆羅門家。乃至無所乏少。身相端正。最妙最勝。狀如金像。復得出家。具持眾戒。證阿羅漢果。

故我授記。

少欲知足。頭陀第一者。即摩訶迦葉。比丘是也。

爾時世尊。經於多時。復一時間。告大迦葉。作如是言。

迦葉。汝今將邁。少年已過。老年復至。汝身所著。糞掃奢那。麤弊之服。宜須捨棄。今可取我。上妙衣服。

迦葉。汝來。如是之服。長者所施。微細輕軟。刀所割成。縫治著身。受他人請。常在佛邊。勿離於我。

作是語已。時大迦葉。白佛言。

世尊。我於長夜。在阿蘭若。亦常讚歎。阿蘭若法。

我於長夜。乞食活命。亦復讚歎。乞食功德。

我於長夜。著糞掃衣。亦復常歎。糞掃衣德。

我於長夜。不非時食。亦復讚歎。不非時法。

我於長夜。修一坐食。亦復讚歎。一坐食法。

我於長夜。受一摶食。節量飡噉。亦復讚歎。受一摶食。及以讚歎。節量食法。

我於長夜。在於塜間。亦復讚歎。在塚間法。

我於長夜。在於露地。亦復讚歎。在露地法。

我於長夜。住在樹下。亦復讚歎。住樹下法。

我於長夜。在於經行。亦復讚歎。在經行法。

我於長夜。常坐不臥。亦復讚歎。常不臥法。

我於長夜。唯畜三衣。亦復讚歎。畜三衣法。

我於長夜。少欲知足。亦復讚歎。少欲知足。

我於長夜。樂於寂靜。亦復讚歎。樂寂靜法。

我於長夜。不曾樂說。無益之語。亦復讚歎。不樂無益。言語之法。

我於長夜。常行精進。亦復讚歎。常精進法。

我於長夜。成就正念。亦復讚歎。成正念法。

我於長夜。成就正定。亦復讚歎。成正定法。

我於長夜。成就智慧。亦復讚歎。成智慧法。

我於長夜。常入禪定。亦復讚歎。入禪定法。

佛告迦葉。作如是言。

迦葉。汝見何利益故。長夜自行。阿蘭若法。亦復讚歎。行阿蘭若法。乃至長夜。自入禪定。亦復讚歎。入禪定法。

於是大迦葉。白佛言。

世尊。我見二種利故。長夜在阿蘭若處。亦復讚歎。行阿蘭若者。乃至長夜。常入禪定。亦復讚歎。常入定者。

何等為二。

一者。我今現得。安樂行法。二者。為後世眾生。生憐愍故。

唯願將來人眾。見我等故。學我等行。應作是言。

過去之世。有老宿上座。聲聞比丘。彼等長夜。樂阿蘭若。讚歎阿蘭若行。乃至常入禪定。亦復讚歎。常入禪定者。我等云何。學於彼行。乃至自入禪定。讚歎常入禪定者。

世尊。我見此二種利故。長夜在於。阿蘭若行。亦復讚歎。行阿蘭若者。乃至常入禪定。亦復讚歎。常入禪定者。

佛告大迦葉言。

善哉善哉。大迦葉。汝於來世。為多眾生。作大利益。作大安樂。安隱無量。諸天人民。是故汝今。隨意所樂。住阿蘭若處。汝於隨時。欲見如來。時時來見。

於時諸比丘。問佛言曰。

希有世尊。是長老摩訶迦葉。何故乃能。為多眾生。作大利益。

作是語已。佛告彼等。諸比丘言。

諸比丘。是摩訶迦葉。非但現今。為眾多人。作大利益。過去之世。亦為多人。作大利益。

諸比丘。白佛言。

世尊。唯然世尊。願說因緣。

佛告諸比丘言。

諸比丘。我念往昔。此摩訶迦葉。曾作帝釋天王。於彼時間。無佛出世。亦無辟支佛出世。於彼時中。一切人輩。從人道中。命終已後。捨人身已。多生惡道。少生人天。

如是。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墮已。多生惡道。少生人天。於彼之時。天處人處。多有空曠。

佛本行集經卷第四十六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