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四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身念處品第七之一

爾時世尊。遊王舍城。在那羅帝。婆羅門聚落。告諸比丘。

我今為汝。說身念處。初善。中善。後善。善義善味。純備具足。清淨梵行。所謂。身念處法門。汝今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諸比丘言。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諸比丘。

云何名為。身念處法門。

所謂。內身循身觀。比丘觀已。則不住於。魔之境界。能捨煩惱。如實觀身。既得知見。證如是法。我說是人。涅槃所攝。

如是比丘。實見身已。不為諸惡。之所亂也。能斷眼耳鼻舌。身意內染。及外色聲。香味觸法。如是循身觀。能到涅槃。

如是比丘。眼雖見色。不生分別。不起染欲。歡喜之心。如實觀身。此身唯有。髮毛爪齒。薄皮脂血。筋肉骨髓。生藏熟藏。黃白痰癊。冷熱風病。大腸小腸。屎尿不淨。肝膽腸胃。脂髓精血。涕唾目淚。頭頂髑髏。如是觀身。隨順係念。若如是念。則不著色。聲香味觸。外境界也。

初觀眼色。如實見眼。但是肉摶。四大所成。

云何行者。如實觀眼。

觀於眼根。此肉堅分。內有覺法。是名眼根肉摶。內地界也。

復觀眼根。肉摶之中。內有覺法。目淚濕等。是名眼根。肉摶之中。內水界也。

復觀眼根。肉摶之中。內有覺法。有暖有熱。是名眼根。肉摶之中。內火界也。

復觀眼根。肉摶之中。內風輕動。是名眼根。肉摶之中。內風界也。

於內風界。如實觀察。耳鼻舌身。隨順觀察。亦復如是。如是觀已。於可愛色。不生樂著。不為愛境。之所破壞。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如此身者。念念生滅。生老病死。此身如幻。空無所有。無實無堅。如水泡沫。眾苦集處。眾苦所依。眾苦之藏。如是身中。無有少樂。一切皆苦。一切無常。一切破壞。衰變之法。磨滅不淨。

復次。修行者。觀身循身觀。如是身者。孰為其本。云何順行。誰為救護。云何而住。

是比丘。如實觀察。復作是念。

如是身者。以業為本。由業順行。業為能救。若集善業。生天人中。惡業相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如是身者。不淨不堅。無常不住。

如是比丘。如實觀身。於愛欲中。不復生念。

復次。修行者。如實觀眼。如閻浮提人。所有眼根。有虛空處。得見色像。餘方所見。如是不耶。若諸弟子。或聞我所說。或以天眼。智慧觀察。

閻浮提人。見色之時。有眼。有色。有明。有空無礙。有意念心。五因緣故。而得見色。欝單越人。則不如是。設無空處。亦得見色。猶如魚等。水中見色。欝單越人。於山障外。徹見無礙。亦復如是。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耳之所聞。愛不愛聲。近則了了。遠則不了。大遠不聞。欝單越人。則不如是。

是比丘。如實觀於。欝單越人。耳之所聞。若近若遠。若大若小。若愛不愛。以報勝故。而皆能聞。譬如日光。近遠麁細。若淨不淨。光明悉照。欝單越人。所聞音聲。亦復如是。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鼻根所聞。欝單越人。如是不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欝單越人。以報勝故。但聞眾香。不聞臭氣。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鵝王飲之。但飲乳汁。其水猶存。欝單越人。亦復如是。但聞眾香。不聞臭氣。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舌所得味。欝單越人。如是不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閻浮提人。上中下食。欝單越人。則不如是。欝單越人。無我所心。常自行善。自然粳米。其食一味。閻浮提人。則不如是。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種種色身。欝單越人。如是不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閻浮提人。種種色身。欝單越人。則不如是。以善業故。純一色身。道等。身等。其色猶如。閻浮檀金。其身圓直。柔軟端正。其報不比。閻浮提人。

閻浮提人。無量種業。其行不同。是故則有。無量種身。無量種色。

如是比丘。於二天下。人世界中。隨順觀已。次觀第三。弗婆提國。如閻浮提人。欝單越人。所有諸入。與弗婆提人。諸入所見。為同不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於黑闇中。亦見眾色。如閻浮提中。猫虎兕馬。角鵄之屬。無光明處。能見眾色。弗婆提人。亦復如是。於夜闇中。如眼境界。能見一切。麁細眾色。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閻浮提人。如前所說。如閻浮提人。所聞之音。弗婆提人。如是不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聞怖畏聲。耳識所緣。盡一箭道。以福德故。不聞遠處。怖畏之聲。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已。觀三天下。眾生住處。如閻浮提人。欝單越人。鼻識所緣。弗婆提人。如是不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晝所聞香。鼻識嗅已。夜亦如是。以報勝故。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欝單越人。舌識知味。如是弗婆提人。所得之味。如是不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一食賒盧迦。三日不飢。弗婆提人。乃至命終。身無病惱。以法勝故。若臨命終。遇病五日。爾乃命終。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欝單越人。身之形相。弗婆提人。如是不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弗婆提人。其身圓滿。如尼俱陀樹。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於三天下。如實觀已。觀於第四。瞿陀尼人。所住之處。

云何瞿陀尼人。緣身境界。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眼識所緣。山壁無礙。如於頗梨。琉璃之中。見眾色像。瞿陀尼人。亦復如是。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中。欝單越中。弗婆提中。三天下人。聞聲差別。瞿陀尼人。耳識緣聲。如是不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眼識聞聲。如閻浮提中。蛇虺之類。眼中聞聲。瞿陀尼人。亦復如是。如隔障礙。聞眾音聲。見眾色像。亦復如是。以法勝故。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如閻浮提人。弗婆提人。鼻識緣香。瞿陀尼人。如是不耶。

瞿陀尼人。嗅香法異。眼等別緣。

云何瞿陀尼人。鼻識緣香。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若眼見色。即亦知香。若眼不見。亦聞其香。以法勝故。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瞿陀尼人。舌識緣味。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食於稗子。飲於牛味。如閻浮提人。飲苷𧀹酒。蒲桃之酒。瞿陀尼人。飲牛五味。能令惽醉。亦復如是。瞿陀尼人。食於稗子。如閻浮提人。食粳糧飯。充足飽滿。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瞿陀尼人。身之量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瞿陀尼人。其身長短。半多羅樹。如業相似。自業色身。

復次。修行者。思惟觀察。四天下中。何等住處。性等相似。意等相似。行等相似。互對觀察。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四天下。眾生心意。無有一人。心意相似。無有一人。行等相似。無有一人。身等相似。一切無有。一人相似。是名比丘。隨順觀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四天下人。頗有一人。無業無因。來生不耶。無業藏耶。無業流轉耶。頗有不行。習欲法耶。

如是比丘。不見一人。無業藏者。無有一人。無業而生。無有一人。無業流轉。無有一人。不習欲法。隨所作業。或善或不善。隨業受報。無有一人。不為怨親。中人所攝。是名修行者。隨順觀身。

復次。隨順觀身。云何集業。而得天身。云何天中。受五欲樂。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諸眾生。生四天王天處。受天五欲。眼視美色。不知厭足。或細或麁。自以天眼。見萬由旬。若化神通。能見無量。百千由旬。如是修行者。觀天無量。善業勢力。四天王天。所見色貌。皆悉可愛。心生愛樂。不見惡色。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四天王天。耳聞音聲。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四天王天。若聞天聲。甚可愛樂。若以報耳。聞。三千由旬。若化神通。則能聞於。二萬由旬。所聞音聲。皆可愛樂。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四天王天。鼻聞香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四天王天。自報鼻根。聞於眾香。二百由旬。若化神通。聞於百千。由旬之香。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四天王天。舌根充滿。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四天王天。舌根無厭。亦無不愛。如業所得。以善業故。於味不厭。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諸天身耶。若麁若細。若速疾行。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諸天身。有大勢力。神通微細。於一手中。置五百天。在手而住。各令諸天。身不妨礙。亦不迫隘。譬如一室。燃五百燈。其燈光明。不相逼迫。諸天手中。置五百天。亦復如是。不迮不妨。

復次。諸天若化大身。無量由旬。若好若醜。若有見者。或怖不怖。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速行天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速行天。一眴目頃。能行無量。百千由旬。還至本處。隨天憶念。所往之處。無所障礙。若有所欲。皆悉具足。無能奪者。於一切處。所得之物。皆悉自在。於他無畏。無能為礙。天境界樂。念念增長。以善業故。受五欲樂。是名行者。隨順觀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三十三天身耶。云何緣於。境界受樂。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三十三天。如四天王天。受境界樂。三十三天。受於愛色。聲香味觸。勝四天王天。足一千倍。

何以故。三十三天。所作之業。勝愛大力。可愛樂故。勝於四天王天。所作業故。以三十三天。所作業勝。

是故四天王天。不及上天。如是三十三天。所受樂勝。不可具說。是名修行者。隨順觀身。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觀於地獄。地獄眾生。所受之身。謂活地獄。黑繩地獄。大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焦熱地獄。大焦熱地獄。阿鼻地獄。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諸眾生。所作之業。不可愛業。不喜樂業。不善之業。謂三種業。於身口意。造集業故。墮地獄中。集惡業故。受地獄苦。於地獄中。受諸劇苦。乃至惡業不盡。終不得脫。是名修行者。隨順身觀。

復次。修行者。作是思惟。

作何等業。墮於地獄。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此眾生。習近殺害。樂習增長。以是因緣。墮活地獄。

又見眾生。習近殺生。偷盜。喜樂習近。增長斯惡。以此因緣。墮黑繩地獄。

又見眾生。習近殺生。偷盜邪婬。習近喜樂。增長斯惡。以是因緣。墮眾合地獄。

又見眾生。習近殺生。偷盜。邪婬妄語。習近喜樂。增長斯惡。以是因緣。墮叫喚地獄。

又見眾生。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勸人飲酒。以是因緣。墮大叫喚地獄。

又見眾生。殺生偷盜。邪婬妄語。飲酒邪見。以是因緣。墮焦熱地獄。

又見眾生。殺生偷盜。邪婬妄語。以酒飲人。邪見不信。或破比丘。比丘尼戒。以是因緣。墮大焦熱地獄。

又見眾生。作五逆業。五種惡業。以是因緣。墮阿鼻地獄。

云何五逆。

若有眾生。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若以惡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種。大惡業故。墮阿鼻地獄。

思惟如是。地獄業報。於諸眾生。起悲愍心。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云何眾生。墮餓鬼道。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無量餓鬼。以慳嫉故。墮餓鬼中。在於地下。五百由旬。無量餓鬼。惡食無食。或食不淨。互相食噉。飢渴所逼。受大苦惱。上雨大火。以燒其身。此諸餓鬼。隨惡業故。受如是苦。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畜生道。彼見無量。種種畜生。略說三處。

一者。水行。所謂魚等。二者。陸行。所謂。象馬牛羊。麞鹿猪等。三者。空行。所謂無量。眾飛鳥等。

復次。修行者。隨順觀身。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於畜生。有幾種生。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諸畜生。有四種生。

何等為四。

一者。胎生。所謂。象馬水牛。牛羊之類。二者。卵生。所謂。蛇蚖鵝鴨。鷄雉種種眾鳥。三者。濕生。蚤虱蚊子之類。四者。化生。如長面龍等。

是修行者。如實觀畜生已。若天若人。若地獄。餓鬼畜生。不見一處。不為恩愛。別離所惱。一切眾生。輪轉生死。或作怨家。或為親友。無有一處。不生不滅。

如是比丘。於生死處。不生愛心。如是心不喜樂。如是厭離不隨。如是破壞。如是滅法。不可久住。一切眾生。眾苦之處。是故比丘。生死之中。多苦少味。無常破壞。當應厭離。厭離生死。便得解脫。

如是那羅帝。婆羅門聚落。比丘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內身。於此身中。分分不淨。如實見身。念念思惟。從頭至足。循身觀察。是修行者。初觀頭頂。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頭髑髏。以為四分。於頭骨內。自有蟲行。名曰腦行。遊行骨內。生於腦中。或行或住。常食此腦。

於髑髏中。復有諸蟲。住髑髏中。若行若食。還食髑髏。

復有髮蟲。住於骨外。食於毛根。以蟲瞋故。令髮墮落。

復有耳蟲。住在耳中。食耳中肉。以蟲瞋故。令人耳痛。或令耳聾。

復有鼻蟲。住在鼻中。食鼻中肉。以蟲瞋故。能令其人。飲食不美。腦涎流下。蟲食腦涎。是故令人。飲食不美。

復有脂蟲。生在脂中。住於脂中。常食人脂。以蟲瞋故。令人頭痛。

復有續蟲。生於節間。有名身蟲。住在交牙。以蟲瞋故。令人脈痛。猶如針刺。

復有諸蟲。名曰食涎。住舌根中。以蟲瞋故。令人口燥。

復有諸蟲。名牙根蟲。住於牙根。以蟲瞋故。令人牙疼。

是名內修行者。循身身觀。是十種蟲。住於頭中。

復次。修行者。觀身循身觀。頭肉中。有幾骨耶。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髑髏骨。頭有四分。額骨。頰骨。合有三分。鼻骨一分。交牙二骨。頤有一骨。牙齒合有。三十二骨。齒根亦爾。咽喉二骨。如是項中。有十五骨。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云何頭肉。以食增長。和合有覺。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於頭肉。則有四分。兩頰二分。咽喉及舌。肉段一分。上下兩脣。及其兩耳。皮肉四分。其舌根者。名為脈肉。貪嗜上饍。樂於六味。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何等蟲。住在何處。作何等業。或病或安。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初觀咽喉。咽喉有蟲。名曰食涎。咀嚼食時。猶如嘔吐。唌唾和雜。欲咽之時。與腦涎合。喉中涎蟲。共食此食。以自活命。若蟲增長。令人瘶病。若多食膩。或多食甜。或食重食或食醋食。或食冷食。蟲則增長。令人咽喉。生於疾病。觀涎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唾蟲。能消諸唾。或能為病。或令安隱。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消唾蟲。住咽喉中。若人不食。如上膩等。蟲則安隱。能消於唾。於十脈中。流出美味。安隱受樂。若人多唾。蟲則得病。以蟲病故。則吐冷沫。吐冷沫故。胸中成病。觀唾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吐蟲。云何令人。安隱疾病。住在何處。食何等食。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吐蟲。住人身中。住於十脈。流注之處。若人食時。如是之蟲。從十脈中。踊身上行。至咽喉中。即令人吐。令人生於。五種嘔吐。

何等為五。

一者。風吐。二者。陰吐。三者。唾吐。四者。雜吐。五者。蠅吐。

若蟲安隱。食則調順。入於腹中。

云何吐蟲。生於風吐。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輕冷。若無膩食。則發風病。令人大小。便利難通。眼不能睡。風入咽喉。風動吐蟲。以此過故。是名風吐。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內身循身觀。云何吐蟲。令人吐陰。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人食辛。醎熱和合。令人發熱。惱於吐蟲。從其住處。動而上行。令人吐陰。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內身循身觀。云何吐蟲。令人吐唾。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人食於。甜冷重食。膩滑之食。或食已睡眠。令唾增長。唾增長故。唾蟲增長。為咽喉病。令身沈重。則有冷唾。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內身循身觀。云何吐蟲。生於雜吐。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輕冷。無膩之食。辛酢醎食。滑冷重膩。能令吐蟲。行咽喉中。以是三過。能令人吐。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內身循身觀。云何蠅吐。令人嘔吐。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蠅食不淨故。蠅入咽喉。令吐蟲動。則便大吐。觀吐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內身循身觀。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醉味蟲。行於舌端。乃至命脈。於其中間。或行或住。微細無足。若食美食。蟲則惽醉增長。若食不美。蟲則萎弱。此蟲食時。如蜂食花。微細甜味。以用作蜜。嗜味蟲食。亦復如是。然其所食。雖復微細。亦得充足。若蟲得味。我亦如是。得此食味。若蟲憶食。我亦憶食。若我不食。如是醉蟲。則亦病苦。不得安隱。觀醉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內身循身觀。觀放逸蟲。云何此蟲。為我病惱。或作安隱。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放逸蟲。住於頂上。若至腦門。令人疾病。若至頂上。令人生瘡。若至咽喉。猶如蟻子。滿咽喉中。若住本處。病則不生。是名觀於。放逸之蟲。觀放逸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貪嗜。六味之蟲。云何病惱。云何安隱。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六味蟲。所貪嗜者。我亦貪嗜。隨此味蟲。所不嗜者。我亦不便。若得熱病。蟲亦先得。如是熱病。以是過故。令於病人。所食不美。無有食味。觀味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抒氣蟲。住於頂下。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抒氣蟲。以瞋恚故。食腦作孔。或咽喉痛。或咽喉塞。咽喉風噎。生於死苦。此抒氣蟲。共咽喉中。一切諸蟲。皆悉撩亂。生諸病惱。此抒氣蟲。常為唾覆。其蟲短小。有面有足。觀抒氣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憎味蟲。住於頭下。咽喉根中。云何此蟲。為我病惱。或作安隱。

彼見此蟲。憎嫉諸味。唯嗜一味。或嗜甜味。憎於餘味。或嗜酢味。憎於餘味。或嗜辛味。憎於餘味。或嗜醎味。憎於餘味。或嗜苦味。憎於餘味。或嗜醈味。憎於餘味。隨所憎味。我亦憎之。隨蟲所嗜。我亦嗜之。舌端有脈。隨順於味。令舌乾燥。以蟲瞋故。令舌㿇㿇而腫。或令咽喉。即得瘶病。若不瞋恚。咽喉則無。如上諸病。觀憎味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見嗜睡蟲。其形微細。狀如牖塵。住一切脈。流行趣味。住骨髓內。或住肉內。或髑髏內。或在頰內。或齒骨內。或咽骨中。或在耳中。或在眼中。或在鼻中。或在鬚髮。此嗜睡蟲。風吹流轉。

若此蟲病。若蟲疲極。住於心中。心如蓮花。晝則開張。無日光故。夜則還合。心亦如是。蟲住其中。多取境界。諸根疲極。蟲則睡眠。蟲睡眠故。人亦睡眠。一切眾生。悉有睡眠。若此睡蟲。晝日疲極。人亦睡眠。觀睡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見有腫蟲。行於身中。或住頭中。或住項中。行於血中。或行脂中。其身微細。隨飲血處。則有腫起。㿇㿇而疼。或在面上。或在項上。或在咽喉。或在腦門。或在餘處。所在之處。能令生腫。若住筋中。則無病苦。觀腫蟲已。如實知身。

如是。那羅帝婆羅門。長者聚落。比丘修行者。觀蟲種類。從於頭中。舌耳腦門。毛孔髮中。皮肉骨血。筋脈之中。如實觀之。既觀察已。於舌味中。生厭離心。於後生處。不復愛味。於無量無邊由旬。愛縛味海。能生厭離。

以厭離故。不為食愛。之所亂惱。不復親近。豪貴長者。離於多欲。於食知足。取得支身。以是義故。不嫉他人。得供養利。不樂多言。不樂住寺。不起身慢。不生色慢。不恃衣服。而生憍慢。不恃袈裟鉢盂。而生憍慢。不恃弟子。而生憍慢。不恃聚落。而生憍慢。不恃親里。而生憍慢。獨一無貪。遠離塵垢。住寂靜處。近於涅槃。若貪嗜美味。沒於味海。為魔所攝。去涅槃遠。是修行者。觀諸蟲已。於味厭離。不貪飲食。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如實觀於脊骨。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脊有。四十五骨。胸十四骨。左右脇肋。各十二骨。節亦如是。胞骨亦然。如是分別。觀骨節已。復觀從肩。至髖幾分肉臠。如是左右。各十二臠。作是觀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有幾許筋。連綴繫縛。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左右脇。除於皮肉。一百細筋。以為纏縛。觀筋纏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此身。從膊至髖。有幾許脂。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自見己身。以食因緣。脂則增長。以食因緣。令脂損減。極羸瘦人。摩伽陀等。有五兩脂。既觀察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我此身。有幾許水。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自見身中。有十掬水。從毛孔出。名之為汗。於諸根中。眼則出淚。名為濕界。以食因緣。脂血增長。觀身水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其身中。幾許糞穢。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身中。有七掬屎。有六掬唾。作此觀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我身中。幾許痰癊及尿。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身中。五掬黃癊。尿有四掬。除其病時。或增或減。如是觀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我身中。幾許脂髓。不淨穢精。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身中。十二掬脂。髓有一掬。精有一掬。如是觀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其身中。有幾許風。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身空處。有三掬風。如是觀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其身中。幾脈常流。飲食消化。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其身中。有十三脈。若脈流注。令身肥悅。

譬如桔槹汲水。流注溉灌。令其增長。身脈溉灌。亦復如是。

何等十三。

一名。命流脈。二名。隨順流脈。三名。水流脈。四名。汗流脈。五名。尿流脈。六名。糞流脈。七名。十流脈。八名。汁流脈。九名。肉流脈。十名。脂流脈。十一名。骨流脈。十二名。髓流脈。十三名。精流脈。

觀流脈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如彼流脈。與誰為本。令身肥悅。復有諸蟲。處處遍行。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命流脈。心為其本。

隨順流脈。兩脇為本。

水流脈者。生藏腭心。以為根本。

汗流脈者。毛根及脂。以為根本。

尿流脈者。根胞為本。

糞流脈者。熟藏下門為本。

十流脈者。咽喉及心。以為其本。

汁流脈者。肺為其本。

肉脂流脈者。筋皮為本。

骨流脈者。一切續節為本。

髓精流脈者。卵及身根為本。

如是行者。觀流脈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觀身循身觀。有何等蟲。何處流行。或為疾病。或為安隱。從於髖骨。乃至遍身。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至於肝肺。人則得病。

何等為十。

一名。食毛蟲。二名。孔穴行蟲。三名。禪都摩羅蟲。四名。赤蟲。五者。食汁蟲。六名。毛燈蟲。七名。瞋血蟲。八名。食血蟲。九名。㿇㿇蟲。十名。酢蟲。

此諸蟲等。其形微細。無足無目。行於血中。痛痒為相。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一一諸蟲。在於身中。為何所作。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毛蟲。若起瞋恚。能噉鬚眉。皆令墮落。令人癩病。

若孔行蟲。而起瞋恚。行於血中。令身麁澁。頑痺無知。

若禪都摩羅蟲。流行血中。或在鼻中。或在口中。令人口鼻。皆悉臭惡。

若其赤蟲。而起瞋恚。行於血中。能令其人。咽喉生瘡。

若食汁蟲。而起瞋恚。行於血中。令人身體。作青痶瘓。或黑或黃。痶瘓之病。

若毛燈蟲。起於瞋恚。血中流行。則生病苦。瘡癬熱黃。疥癩破裂。

若瞋血蟲。以瞋恚故。血中流行。或作赤病。女人赤下。身體搔痒。疥瘡膿爛。

若食血蟲瞋。而生病腦。頭旋迴轉。於咽喉中。口中生瘡。下門生瘡。

若㿇㿇蟲。血中流行。則生疾病。疲頓困極。不欲飲食。

若酢蟲瞋恚。亦令其人。得如是病。

如是一切諸蟲。及其種類。既觀察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十種蟲。行於陰中。

何等為十。

一名。生瘡蟲。二名。刺蟲。三名。閉筋蟲。四名。動脈蟲。五名。食皮蟲。六名。動脂蟲。七名。和集蟲。八名。臭蟲。九名。濕蟲。十名。熱蟲。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何等蟲。住我身中。或為疾病。或為安隱。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瘡蟲。隨有瘡處。諸蟲圍遶。噉食此瘡。或於咽喉。而生瘡病。觀瘡蟲已。如實知身。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觀於刺蟲。作何等病。

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刺蟲。若生瞋恚。令人下痢。猶如火燒。口中乾燥。飲食不消。其身剎剎。水入熟藏。晝夜不睡。於熟藏中。撓攪糞穢。令尿冷等。與尿和合。住如是處。作下痢病。令不憶食。劣弱不健。若人愁惱。蟲則歡喜。嚙人血脈。以為衰惱。或下赤血。或不消下痢。如是觀刺蟲已。如實知身。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四


古文 古Cổ 文Văn
AAA      
  Quyể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