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七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六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第七地。名曰雜殿。眾生何業。生於彼處。
若有眾生。見故塔寺。或惡國王。邪見大臣。斷僧田業。如是眾生。不畏王禁。施僧田物。向此惡王。說佛功德。善言嘆佛。是人命終。生雜殿處。生此天已。五樂音聲。歌舞戲笑。受種種樂。
復有異業。生於此天。
不殺。不盜。於屠兒所。以財贖命。自不作惡。不教他人。若有造惡。心不隨喜。云何不盜。自為國主。或為大臣。不枉稅奪。亦教他人。令其住戒。
以此二業。生雜殿處。
其林縱廣。三千由旬。種種宮殿。天子遊戲。故名雜殿。
諸天子等。一一宮殿。莊嚴奇妙。金色蓮華。香氣第一。毘琉璃蜂。出妙音聲。其蓮華林。一切雜生。一一華池。種種蓮華。或有華池。赤寶蓮華。雜琉璃華。或有華池。生諸蓮華。金華琉璃。二華雜生。一一蓮華。各有百葉。或有金葉。或赤寶葉。
復有雜華。毘琉璃葉。金色眾蜂。遊戲其中。
復有華池。生諸蓮華。赤寶眾蜂。以為莊嚴。
復有華池。生諸蓮華。毘琉璃莖。真金為華。
或有華池。生諸蓮華。真金為莖。白銀為華。
或有華池。生諸蓮華。車璩為莖。白銀為華。
復有華池。生諸蓮華。摩羅伽多為莖。閻浮檀金為華。
種種色蜂。出妙音聲。滿蓮華間。
譬如閻浮提中。香樹之華。眾蜂滿中。雜殿華池。亦復如是。
譬如畫師。若畫師弟子。於閻浮提。所曾聞事。以眾雜彩。畫種種像。其雜殿林。亦復如是。
復有雜色。種種眾鳥。頭足雜色。其身胸腹。亦復如是。
或有眾鳥。金臆銀翅。赤寶為背。目如赤寶。或有眾鳥。白銀為臆。真金為翅。青毘琉璃。以為兩目。赤寶瞳華。雜寶為背。以七寶色。種種眾鳥。以為莊嚴。
雜殿林中。復有山峯。青寶珠玉。車璩。毘琉璃寶。赤寶真金。光明普照。遍滿林中。互相間錯。旋流宛轉。滿此林中。莊嚴奇特。甚可愛樂。
雜殿林中。復有雜蔓。互相交錯。毘琉璃莖。赤寶為鬚。以為纏蔓。果實莊嚴。白銀為莖。青寶為鬚。光明圍遶。車璩為枝。真金纏遶。赤寶為枝。白銀纏絡。如是二色。互相纏裹。是雜殿林。
復有三色。莊嚴樹枝。以為幃帳。毘琉璃枝。真金赤寶。以為纏遶。如是赤寶為枝。金銀為纏。白銀為枝。車璩赤寶。以為纏遶。是一一枝。一一枝纏絡。雜殿林中。
復有雜華。真金為枝。一毘琉璃華。若以銀枝。因陀色華。若金枝。赤寶為華。車璩為枝。毘琉璃華。生眾色果。亦復如是。
雜心所起。作諸雜業。雜因集故。得種種報。以業因緣。於雜殿林。受雜果報。因果相似。如種種子。得相似果。如其業力。隨其所作。隨其時節。隨心雜生。如是作業。得如是報。如印印物。天中樂果。非無因生。地獄苦報。亦復如是。非是我作。他人受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雜殿林。云何眾生。造業生於。三十三天。
若諸世間。有諸眾生。行於非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及諸長宿。不近善友。不信業果。行於邪見。如是之時。魔王歡喜。
行非法時。於此世間。有四天眾。
何等為四。
一名。鬪諍魔使。
二名。荒亂魔使。為法行人。而作亂心。令聽法者。惛濁睡眠。
三名。貪癡魔使。令諸施主。心生貪惜。作如是念。
若我以物。施諸福田。沙門。婆羅門。我之妻子。當如之何。衣食自濟。
四名。離正念魔使。令出家人。離於正念。是為初惡。若人入於。城邑市肆。見諸女人。酒肆鬪諍。互相撾打。夢行破戒。
是名四種魔使。
若閻浮提人。行於非法。作此惡時。四種魔使。心生歡喜。白魔王言。
損減正法。增長魔軍。甚可慶悅。
魔王聞之。問使者言。
云何世間。增長我法。減損正法。
時魔使者。白魔王言。
閻浮提人。行於非法。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沙門。婆羅門。聽正法者。我令惛睡。令出家者。還入凡俗。捨離法服。或出家人。或有持戒。或梵行人。於其夢中。作婦女身。令其心亂。令諸施主。貪惜財物。慳貪覆心。戀著妻子。令出家者。習學種種。販賣鬪諍。互相撾打。
我作如是。種種方便。令魔增長。正法損減。
時魔聞之。即遣使者。告羅睺。勇健。毘摩質多羅阿修羅。鉢摩梯。惱亂惡龍。
汝等今日。應生歡喜。佛之正法。今已損減。魔軍增長。
如是魔使。即詣水底。至毘摩質多。阿修羅所。廣說上事。時阿修羅。聞之歡喜。即告惱亂惡龍王等。富樂城中。惡龍聞之。生大歡喜。為世間人。而作惱亂。如上所說。
時天帝釋。聞毘留勒天王。說如是語。入雜殿林。與三十三天。共論斯事。
護世天王。來白我言。
魔天大力。及阿修羅。毘摩質多。惱亂惡龍。汝應集諸天眾。悉來至此。我當至彼。寶莊嚴山。與阿修羅鬪。
諸天聞之。
答言。
如是。
各還本宮。而自莊嚴。雜殿天眾。亦還本宮。種種音聲。歌舞戲笑。入雜殿林。
時天帝釋。與諸天眾。捨雜殿林。詣於餘地。
此雜殿林。所住天子。所受之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若生人中。成就快樂。莊嚴端正。從少至終。常愛雜色。種種莊嚴。好種種語。眾人所愛。若行出家。昇師子座。為說法師。解種種語。聞之知足。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八地處。名歡喜園。眾生何業。生於彼處。
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善心深心。不殺不盜。亦教他人。令不殺盜。
若見殺者。勸令不殺。不教人作。見作不喜。若有所犯。尋即悔過。離惡知識。
云何不殺。
見鳥殺害。救令放捨。自不作惡。設作即悔。受不殺戒。以財贖命。令其得脫。復教他人。令助歡喜。
云何不盜。云何偷盜。
一切官人。王所勅令。持國理民。聚落城主。若放牧主。若邊戍主。有所勅令。取牛羊等。是人護戒。而不肯取。以是因緣。命終之後。生歡喜天。三十三天。歡喜之園。
復有聽法。得聞法會。六齋之日。聽法受法。一心聽法。是法會主。命終之後。生於天中。一切施中。法施第一。以此因緣。命終生於。三十三天。歡喜之園。
生彼天已。成就無量。百千天樂。不可譬喻。當說少分。
其林縱廣。三千由旬。七寶林樹。以為莊嚴。其歡喜天。不詣餘園。是故名曰。歡喜園林。自功德名。其林皆是。如意之樹。隨天所念。皆從樹出。
若天生念。欲須宮殿。念已欲上。即見樹林。是七寶殿。有一百柱。一一殿柱。或以金銀。琉璃頗梨。赤寶車璩。用如是等。一切眾寶。以為殿柱。
復作是念。
欲得柔軟階道。昇此殿堂。
隨念即見。階道成就。
既入宮殿。復自思惟。
今此宮殿。生蓮華池。
隨念即生。諸蓮華池。七寶之色。鵝鴨鴛鴦。以為莊嚴。
復作是念。
我此堂中。應有天女。歌舞戲笑。
隨念即有。天女來赴。隨心戲笑。歌舞供養。
復作是念。
我今應得。天眾伎樂。
隨其所念。風吹樹葉。互相𢾊觸。出妙音聲。勝諸天樂。
復作是念。
今此宮殿。應生飲食。
隨其心念。樹枝割裂。流出飲河。色香味具。
復作是念。
我今應得。須陀之味。
隨其念已。即生上味。須陀之食。色香味具。天子食之。乃至充足。
復與天女。遊戲娛樂。入歡喜園。歡喜園中。所住天子。成就如是。勝妙之樂。
從殿而下。於此地中。即生蓮華。毘琉璃莖。真金為葉。其莖柔濡。見者愛樂。色香具足。舉足下足。蹈華而行。如是步步。成就天樂。隨其念念。受五欲樂。一切諸根。於自境界。不知厭足。
所謂。眼常貪色。種種瞻視。愛樂不息。令眼悅樂。見如是色。猶不厭足。耳聞妙聲。不知厭足。如是鼻香。若嗅諸香。生大愛欲。不知厭足。舌貪美味。不知厭足。如是愛觸。不知厭足。如是所念。皆是愛念。愛樂自身。遊戲林中。受欲無厭。境界為母。諸根為攢。憶念風吹。自高為薪。欲火熾然。欲無厭足。以愛欲心。於歡喜園。遊戲受樂。
釋迦天主。於雜寶聚山。破阿修羅。得大名稱。如上所說。
復來入於。歡喜林中。告諸天曰。
汝等天眾。當生歡悅。入歡喜園。受五欲樂。遊戲自娛。我亦自當。於歡喜園。遊戲受樂。已破魔軍。毘摩質多羅。及惡龍等。一切天眾。及諸天女。皆可至吾。遊戲之處。受五欲樂。滿夏四月。五欲自娛。
時天帝釋。向三十三天。說是語已。心大歡喜。告白象王。伊羅婆那言。
汝今莊嚴。吾欲與汝。共諸天眾。并諸天女。遊戲娛樂。於歡喜園。汝當化身。令諸天眾。乘汝頂上。牙頂之上。向於遊戲。華池園林。山峯之中。如先所化。
爾時白象。伊羅婆那。聞天主教。即化大身。身有百頭。頭有十牙。一一牙端。有百浴池。一一浴池。有千蓮華。一一蓮華。皆有千葉。七寶所成。一一葉端。皆有千數。七寶眾蜂。一一葉間。有千天子。其象頂上。有諸天女。不相妨礙。作天伎樂。乘虛而遊。到歡喜園。
其象兩脇。化二園林。
一名。喜林。二名。樂林。
於其林中。河池蓮華。皆悉具足。七寶意樹。諸天子等。遊戲其中。受五欲樂。天子天女。充滿林中。
時伊羅婆那。大白象王。譬如第二。須彌山王。詣歡喜園。
其象背上。化作大城。平正柔軟。其城街巷。七寶宮殿。園林莊嚴。猶如第二。善見大城。
如是化殿。七寶所成。有一百柱。以為莊嚴。殿有華池。帝釋天王。與諸天女。遊戲其中。作天伎樂。憍尸迦天王。坐於大殿。向歡喜園。其身不動。如須彌頂。
其象耳中。復生華池。其池縱廣。滿十由旬。其第二池。十一由旬。
一名。甚深。二名。清淨。
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中生華。名優鉢羅。毘琉璃莖。赤寶為華。眾蜂莊嚴。天香具足。其華開敷。優鉢羅華。天子天女。坐華鬚上。遊戲娛樂。
或有天子。以水遊戲。或有天子。蓮華遊戲。不知白象。為行為住。其象鼻端。化作樓殿。廣五由旬。種種眾華。曼陀羅華。悉遍莊嚴。眾蜂妙音。牛頭栴檀葉。以覆樓殿。
復有金樹。種種眾華。以覆其上。有諸天女。坐華鬚上。歌眾妙音。讚歎天王。
如是象鼻。所化長殿。於白象王。蓮華之中。化生蓮華。廣一由旬。有百千葉。其葉廣長。香氣第一。滿十由旬。一一葉中。天子天女。遊戲其中。各不相見。如是遊戲。不相妨礙。與天王釋。向歡喜園。皆不覺知。象之行住。猶如住於。須彌山頂。
於象頂上。復化大山。名界莊嚴。以種種界。而為莊嚴。天樹河池。園林蓮華。莊嚴之處。遊戲受樂。是名象王。頂化大山。
其白象王。於其牙上。化作園林。如一億月。多有眾華。其地白淨。如須陀色。多有眾蜂。俱翅羅音。充滿其中。無量眾鳥。眾寶莊嚴。孔雀。命命。如是無量。種種眾鳥。從牙化生。
其白象王。身量廣大。天眾圍遶。大身大力。行步平正。而不搖動。向歡喜園。
其白象王。從鼻兩孔。化作河流。如閻浮提。恒河之水。閻牟那河水。從池流下。其水清淨。涼冷不濁。從上而下。白象鼻中。所出河流。亦復如是。
於四天下。人所住處。林樹藥草。亢旱炎熱。穀麥增長。草木葉上。有水相現。名之為露。其象鼻水。從空而下。去地遠故。為風所吹。散而氣燥。故令露少。三天下中。名之為露。
復次。天白象王。若放霧氣。墮行天中。世人觀之。其色則白。外道說為。因陀天王。所行之道。復有說言。白象王道。
如實白水。風持不墮。在於空中。猶如陽焰。直以遠故。見之不了。
其象頭上。大山之頂。寶幢華蓋。懸以寶幡。毘琉璃輪。真金為蓋。其光明曜。猶如日光。於其幢上。懸以長幡。於其幡中。出大光明。大海之中。
諸阿修羅。見是事已。各相謂言。
帝釋天王。勝幡已現。乘白象王。向歡喜園。
時天帝釋。遙見園林。告諸天曰。
汝見此林。甚可愛樂。釋迦天主。破阿修羅。既得勝已。遊戲此林。如此林樹。甚可愛樂。與三十三天。夏四月時。於此林中。遊戲受樂。
時諸天眾。白帝釋言。
隨王所勅。我當奉行。
說是語已。近歡喜林。歡喜林中。先住諸天。受五欲樂。見天勝幢。及白象王。心大歡喜。出迎帝釋。禮拜供養。合掌頂上。作天伎樂。歌舞遊戲。入歡喜林。
時天帝釋。即下白象。與諸天眾。入歡喜園。一切天眾。亦皆下象。如是象頭鼻端。及象兩脇。一切天眾。皆捨白象。入歡喜林。遊戲受樂。
歡喜林中。先住諸天。及與天主。伐阿修羅。諸天眾等。於夏四月。受天快樂。釋迦天王。共諸天眾。受樂自娛。
如此時間。若諸天子。善業將盡。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若生人中。常受安樂。種種解了。端正第一。眾人所愛。山林河池。可愛樂處。而生其中。主大國土。富樂自在。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伊羅婆那。大龍象王。以何業緣。成就大身。大神通力。與阿修羅鬪。得大名稱。以何業故。受畜生身。
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天中壽命。滿七萬歲。過去之世。毘陀論部。名不羅那。有婆羅門。大修福德。好行布施。貧窮盲冥。苦惱之人。以善心故。常樂施與。利益眾生。
爾時有王。名曰善見。於節會日。出宮遊戲。如諸天眾。與八萬四千。大白象王。金網彌覆。寶鈴莊嚴。猶如如來。一切金鈴。以為莊嚴。八萬四千婇女。而為圍遶。八萬四千。妓樂之音。向遊戲處。園林之殿。是善見王。第一威德。受大樂果。
時婆羅門。具足威德。詣善見王。遊戲之處。是婆羅門。名三摩多。見此大王。具足威德。王有白象。名曰雲聚。寶鈴莊嚴。真珠金網。以為瓔珞。善巧工匠。之所成就。莊嚴白象。種種歌戲。詣遊戲處。端正第一。
時三摩多婆羅門。心自念言。
此白象王。第一快樂。我當願生。為天帝釋。作白象王。
以布施力。及願力故。命終生天。為天帝釋。作白象王。
比丘觀已。而說頌曰。
如此業畫師。
處處業所牽。
心王力甚大。
造作種種報。
勝因緣所轉。
處處心所使。
在在一切處。
行於三界道。
一切眾生業。
自在使心行。
是故調伏心。
能至不退處。
輕轉難調伏。
處處妄攀緣。
若善調伏心。
調伏則安樂。
若能調伏心。
則能斷眾過。
勇者離過惡。
不復受諸苦。
若此世苦惱。
若未來世苦。
一切不調伏。
輕心因緣故。
天龍阿修羅。
地獄鬼羅剎。
心常為導主。
如王行三界。
心將詣天上。
復行於人中。
心將至惡道。
心輪轉世間。
心輪轉壞人。
境界癡所誑。
愛漂諸眾生。
現得無邊苦。
一行常隱覆。
大力難調伏。
害而不可見。
輕動速流行。
若人有智慧。
調伏如是心。
其人離魔網。
則能到彼岸。
憶念邪諂曲。
深而極輕動。
是心惡險岸。
將人至惡道。
如是離眾惡。
不為諸根使。
不著諸惡法。
得至不滅處。
心從因緣生。
所須從心得。
緣轉速流注。
如是流轉行。
如是作諸業。
得種種果報。
微細心流行。
一念常不住。
行處不可知。
常無有形色。
將人至何所。
行於何等道。
到已住何處。
身為業所作。
見心所作業。
作者不可見。
此心難調伏。
其形不可見。
遍害諸眾生。
無目速造業。
是心性如幻。
從惡得惡報。
是心性如幻。
行處甚難知。
能將一切人。
無量生死處。
非刀所能割。
火亦不能燒。
是心雖無目。
燒害一切人。
業繩甚堅牢。
縛諸苦惱人。
受百千生死。
將去不可見。
須臾作善業。
須臾起不善。
心作善不善。
調伏則得樂。
六根緣境界。
多貪無厭足。
不覺心將至。
惡道受苦惱。
如是比丘。觀婆羅門。作大善業。其願狹小。見己思惟。自誡其心。如是善業。或得天身。或離生死。為心所使。墮畜生中。心願力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第九地。名曰光明。眾生何業。生於彼處。
彼見聞知。若人持戒。轉教他人。自不作惡。不教他作。見作勸捨。自護禁戒。教人護戒。堅固不缺。悉令清淨。不殺不盜。
云何不殺。
若見有地。多有眾生。為持戒故。不自穿掘。不教人掘。若蠍若蟻。蝦蟆黃[狂-王+冗]。種種眾生。知此眾生。所居之處。不自穿壞。教他不作。或受禁戒。或不受戒。若見為惡。教令懺悔。
云何不盜。
若是他地。若陶師處。若復餘人。乃至泥土。自不盜取。不教人取。令他住戒。見他盜者。不生隨喜。勸令不作。是名不殺不盜。
是持戒人。命終之後。生光明天。心常歡喜。歌舞戲笑。遊戲受樂。其身光明。常照天眾。多有天人。園林遊戲。第一持戒。生此天處。作善業人。受斯樂報。所有園林。金網彌覆。寶鈴妙音。毘琉璃鈴。善業所成。
遙見天子。鈴中歌頌。說如是言。
善來天子。修善之人。
以寂靜偈。而作頌曰。
善寂靜心護持戒。
持戒清涼今受樂。
善持禁戒種種行。
後得涅槃或樂報。
或遮惡道至善處。
是故持戒後清涼。
持戒之人臨終時。
其心安隱不恐怖。
我無惡道之怖畏。
以持淨戒能救護。
汝以持戒善護持。
今至天中莫放逸。
如是天子。以善業故。鈴網之音。演說偈頌。覺悟其心。令離放逸。
有諸天子。久於先世。持戒來者。聞是法已。少時持戒。不入放逸。
若天持戒。不經多世。則入放逸。不自覺知。雖聞法音。即入放逸。遠離鈴網。覺悟之音。更詣餘林。
七寶莊嚴。光明林中。其林廣長。三千由旬。唯除四地。及善見城。餘無勝者。
其林四維。有四如意。毘琉璃樹。善淨無垢。其光普照。滿一由旬。光明如日。五千由旬。悉皆見之。天子天女。在於樹枝。遊戲受樂。隨心所念。從樹得之。
四樹之中。有光明林。金銀琉璃。為蓮花池。莊嚴林樹。如融金聚。處處皆有。須陀之味。善淨無垢。清潔香美。大力自然。須陀之味。
復有眾鳥。視之可愛。其音美妙。以為莊嚴。真金為首。白銀為翅。毘琉璃胸。赤寶為嘴。蓮華色寶。以為其目。如是眾鳥。以為莊嚴。
銀葉樹上。有真金鳥。黃金樹上。有白銀鳥。毘琉璃樹。赤蓮華鳥。赤蓮華樹。青寶王鳥。一切眾鳥。飲酒食果。有七寶樹。七寶色鳥。遊戲其上。
復有眾蜂。如赤寶華。作種種業。之所受身。於蓮華中。遊戲受樂。如是樹中。一切功德。影皆悉具足。天子天女。於此樹上。遊戲自娛。其林具足。諸天功德。
若天。阿修羅。共鬪之時。釋迦天王。告諸天眾。
速疾莊嚴。阿修羅軍。惱亂樂見山頂。所住諸天。
三十三天。聞是語已。向光明林。一切天眾。共天帝釋。入四樹間。光明林中。毘琉璃樹。淨如明鏡。自見其相。知鬪勝否。若損身分。具悉見之。
如是樹中。自見其身。若打若害。若見被割。壞已復生。若見斷首斷腰。即時逝沒。於此樹中。皆具見之。
如其所見。告諸天子。
當避橫死。甚為大利。阿修羅鬪。害此天子。
帝釋聞已。告言。
大仙。汝勿鬪戰。必當衰害。非時夭壽。
比丘思惟。觀天樹中。見衰沒相。以聞慧知。
若人悲心。見屠殺者。欲殺眾生。令其得脫。以是果報。於光明林。自見身相。諸天復詣。光明林中。名曰雜林。住光明林。如意之樹。以為莊嚴。
入此林已。各自思惟。
天。阿修羅。誰力增勝。以何力故。天得增勝。以何力故。阿修羅勝。
時天帝釋。告諸天眾。
修行法者。生諸天中。閻浮提人。於劫初時。行十善道。或教他人。自勅身口。持七種戒。不缺不漏。堅固不諂。如是眾生。命終生天。
譬如皮囊。滿中盛沙。不繫其口。有大力人。瀉之速出。劫初之時。生諸天中。亦復如是。
是故諸天。勢力增長。阿修羅眾。其力減少。樂見山頂。所住諸天。能遮阿修羅。
復於後時。人行不善。缺漏不堅。行少善業。閻浮提人。命終生天。
譬如菴羅果。欲熟之時。有大力人。搖動其樹。其果少墮。生於天中。亦復如是。
復於異時。行雜垢業。不持身戒。不持口戒。不堅不淨。不常修習。是人命終。少生天中。
譬如毘羅。大樹之果。其果未熟。少力之人。雖復搖之。不能令動。設得動之。果落甚少。若有熟者。其果則墮。若未熟者。則不墮落。
如是劫初眾生。多生天上。後世眾生。生天甚少。亦復如是。以其雜垢。破禁戒故。
汝等諸天。莫行放逸。若行放逸。增益阿修羅。減損諸天眾。
今世眾生。多行非法。無有戒法。不持七種。身口之戒。誑惑他人。令生熱惱。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順法行。是人命終。墮於地獄。
譬如皮囊。滿中盛沙。不繫其口。有大力人。瀉之速出。今世眾生。行不善業。墮阿修羅。亦復如是。
若諸眾生。有半持戒。或身或口。是人命終。生阿修羅中。或生天中。
譬如菴婆羅果樹。有大力人。搖動其樹。若果熟者。隨搖則墮。若未熟者。搖之不落。雜業眾生。亦復如是。或生天中。或墮地獄。或有生於。阿修羅中。
若諸世間。盡行不善。不孝父母。不順法行。不敬師長。沙門。婆羅門。不持身戒。及以口戒。是人命終。墮於地獄。或復墮於。阿修羅中。
是故令諸。阿修羅軍。增長大力。天力減少。
雖復如是。我今能勝。阿修羅軍。非餘天眾。
汝當思惟。行於法行。若於今世。若未來世。守護正法。一切力中。法力最勝。餘無及者。汝當思惟。憶念正法。勉力勤加。破阿修羅。
時諸天眾。聞天帝釋。說如是教。白帝釋言。
如天王教。我當奉行。
說是語已。向鉀冑林。從樹出生。不可壞鉀。以自莊嚴。著此鉀者。無能為敵。其光照曜。譬如日出。憂陀延山。其光明曜。亦復如是。
向樂見山。欲與阿修羅。列陣大戰。如前所說。光明林中。所住諸天。互相娛樂。受五欲樂。心意放逸。於毘琉璃林。黃金樹林。赤寶林中。華果具足。種種眾鳥。出妙音聲。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中。種種鳥獸。有種種色。種種莊嚴。種種形相。種種音聲。種種寶翅。遊戲受樂。於園林中。如實觀之。知微細業。因緣果報。
彼以聞慧。見諸眾生。為工畫師。雖受雇直。無巧偽心。為他營福。圖畫僧房。講堂精舍。明淨彩色。以青黃朱紫。種種雜色。圖畫佛塔。精舍門閣。或作山樹。人龍鳥獸。師子虎鹿。園林城郭。浴池戲處。蓮華林池。沙門。婆羅門。軍營殿堂。為供養佛。莊嚴因緣。圖飾形像。受人雇直。或復刻鏤。或以泥木。金銀銅等。
如是種種。造立形像。諸工匠師。命終生天。受眾鳥身。造作雜業。而不持戒。作此鳥身。或受鹿形。眾蜂之身。常受快樂。如其作業。得相似果。如天受樂。
無智造業。雖有思心。以無智故。癡身受樂。於天園林。遊戲受樂。山林峯嶺。如畫刻鏤。象牙金銀。如素所為。如印印物。於天園林。生無量色。如本彩色。
天復於此。光明林中。遊戲歌舞。受種種樂。此光明天。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若有善業。生於人中。常受安樂。或為國王。或為大臣。為無量人。之所供養。樂行遊戲。愛於節會。心常歡喜。顏色端正。飲食如意。常受安樂。他不能奪。床褥臥具。園林遊觀。奴婢充足。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第十地。名波利耶多。眾生何業。而生彼處。
彼見聞知。若人淨信。以久捨物。若衣服飲食。床蓐湯藥。以用布施。復教他人。不殺眾生。乃至蜫蟻。不起殺心。
若見有果。為蟲所食。為護其命。不食蟲果。見人食者。勸令不食。自持禁戒。復教他人。
云何不盜。
於他所有。乃至不取。根食果食。若於林中。若於空地。自既不取。亦教他人。
如是之人。自利利人。命終之後。生於波利耶多樹園。波利耶多樹。第一最勝。於此一樹。能示閻浮提人。善不善相。
若閻浮提人。隨順法行。其樹華果。則便具足。以閻浮提人。順法行故。
其華光明。照百由旬。三十三天。心懷歡喜。圍遶而住。如是波利耶多樹。華果茂盛。知閻浮提人。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是故此樹。華果敷榮。
夏四月時。其諸天眾。圍繞此樹。娛樂受樂。
若波利耶多樹。其華半生。則少歡喜。知閻浮提人。少分持戒。令此天樹。但生半華。
若一切人。盡行非法。則此天樹。波利耶多。華皆墮落。其色憔悴。無有光明。亦失香氣。
譬如冬天。雲霧障日。光明不了。視不曜目。如是波利耶多。拘毘陀羅樹。光明微少。香氣損減。相貌憔悴。
時諸天眾。見是事已。白帝釋言。
天王當知。波利耶多樹。光明損減。香氣劣弱。一切威德。悉不如本。必是閻浮提人。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
帝釋聞之。即取寶像。與諸天眾。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如來之像。念佛功德。告諸天眾。
此波利耶多。拘毘陀羅樹。花葉墮落。我今當往。至彼樹下。汝等莊嚴。我今善心。持如來塔。世尊形像。至彼樹下。以天塗香末香。供養世尊。
爾時諸天。聞帝釋教。無量百千。諸天大眾。詣帝釋所。
時天帝釋。以如來像。置天冠上。頂戴而行。往詣波利耶多樹園。見彼天眾。皆無歡悅。以此波利耶多。樹葉墮落。失本光明。是故不悅。
時天帝釋。以如來像。安置樹下。七寶之地。毘琉璃座。一切天眾。皆起信敬。生敬重心。以天摩盧迦華。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拘賒耶舍華。如是眾華。以為供養。香水澡浴。如來形像。
如是供養已。教諸天眾。當起信敬。離於慳嫉。離放逸心。
此佛如來。三界大師。正法聖眾。
諸天子等。聞帝釋教。皆起敬信。頂禮如來。天尊之像。
爾時帝釋。即以偈頌。而讚歎曰。
如來解脫恩愛毒。
親愛一切諸眾生。
久已度於生死海。
南無南無一切智。
爾時帝釋。合掌恭敬。向如來像。與諸天眾。䠒跪合掌。
復以偈頌。讚歎如來。
如來永斷欲貪瞋。
永離熱惱不可量。
一切眾生無上師。
南無南無一切智。
偈讚佛已。一切天眾。圍遶樹王。敬重如來。生大信根。如是。一切天眾。以淨善心。增長正法。供養佛像。
時波利耶多樹。即便生嘴。新葉欲出。諸天見已。皆大歡喜。其樹不久。次第花葉。如本不異。其光遍照。一百由旬。香氣亦爾。葉如雲色。眾蜂圍遶。其影鮮澤。天眾圍遶。如第二日。見光威德。
其香普熏。一百由旬。其枝遍覆。一百由旬。根亦如是。一切天眾。皆大歡喜。其天樹王。光明香氣。如本具足。
譬如六萬。眾山之中。須彌山王。最為第一。種種樹中。波利耶多樹。光明莊嚴。亦復如是。最為第一。見勝光明。威德殊勝。充滿具足。明淨顯現。具足明焰。
三十三天。見之歡喜。共相謂曰。
汝等天子。見佛如是。大勢力不。此天樹王。華葉光明。香氣具足。如本不異。
三十三天。見樹勢力。光明增勝。皆離疑網。
閻浮提人。順法修行。念法心勝。魔軍損減。非法惡龍。及阿修羅。不能破壞。
如法之人。正法增長。天眾不減。於天女中。不復劣弱。
魔軍減少。天眾大力。以樹王相。當知諸天。有大威德。
如是三十三天。各各說已。
爾時護世。從閻浮提。詣第二天。波利耶多。樹王園中。是時護世。見三十三天。於波利耶多樹下。以清淨心。供養如來。身出光明。
到已頭面。頂禮帝釋。白天王言。
諸天大眾。今應歡喜。今閻浮提。一切人民。隨順法行。供養父母。沙門。婆羅門。恭敬長宿。
時諸天眾。聞其所說。皆大歡喜。供養護世。作如是言。
汝令我喜。汝亦如是。常得慶悅。
以說閻浮提人。行法行故。如是天眾。聞護世天。說如是語。復設供養。
既供養已。持如來像。詣善法堂。樹王諸天。及天帝釋。還入波利耶多樹園。夏四月中。受天快樂。遊戲娛樂。天女圍遶。於夏四月。遊戲受樂。
若有天子。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若有前業。得生人中。顏貌端正。人所樂見。心常歡喜。安樂無惱。眾人愛敬。歌舞戲笑。常自娛樂。一切女人。若有見者。皆生愛敬。或為國王。或為大臣。以餘業故。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七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六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第七地。名曰雜殿。眾生何業。生於彼處。
若有眾生。見故塔寺。或惡國王。邪見大臣。斷僧田業。如是眾生。不畏王禁。施僧田物。向此惡王。說佛功德。善言嘆佛。是人命終。生雜殿處。生此天已。五樂音聲。歌舞戲笑。受種種樂。
復有異業。生於此天。
不殺。不盜。於屠兒所。以財贖命。自不作惡。不教他人。若有造惡。心不隨喜。云何不盜。自為國主。或為大臣。不枉稅奪。亦教他人。令其住戒。
以此二業。生雜殿處。
其林縱廣。三千由旬。種種宮殿。天子遊戲。故名雜殿。
諸天子等。一一宮殿。莊嚴奇妙。金色蓮華。香氣第一。毘琉璃蜂。出妙音聲。其蓮華林。一切雜生。一一華池。種種蓮華。或有華池。赤寶蓮華。雜琉璃華。或有華池。生諸蓮華。金華琉璃。二華雜生。一一蓮華。各有百葉。或有金葉。或赤寶葉。
復有雜華。毘琉璃葉。金色眾蜂。遊戲其中。
復有華池。生諸蓮華。赤寶眾蜂。以為莊嚴。
復有華池。生諸蓮華。毘琉璃莖。真金為華。
或有華池。生諸蓮華。真金為莖。白銀為華。
或有華池。生諸蓮華。車璩為莖。白銀為華。
復有華池。生諸蓮華。摩羅伽多為莖。閻浮檀金為華。
種種色蜂。出妙音聲。滿蓮華間。
譬如閻浮提中。香樹之華。眾蜂滿中。雜殿華池。亦復如是。
譬如畫師。若畫師弟子。於閻浮提。所曾聞事。以眾雜彩。畫種種像。其雜殿林。亦復如是。
復有雜色。種種眾鳥。頭足雜色。其身胸腹。亦復如是。
或有眾鳥。金臆銀翅。赤寶為背。目如赤寶。或有眾鳥。白銀為臆。真金為翅。青毘琉璃。以為兩目。赤寶瞳華。雜寶為背。以七寶色。種種眾鳥。以為莊嚴。
雜殿林中。復有山峯。青寶珠玉。車璩。毘琉璃寶。赤寶真金。光明普照。遍滿林中。互相間錯。旋流宛轉。滿此林中。莊嚴奇特。甚可愛樂。
雜殿林中。復有雜蔓。互相交錯。毘琉璃莖。赤寶為鬚。以為纏蔓。果實莊嚴。白銀為莖。青寶為鬚。光明圍遶。車璩為枝。真金纏遶。赤寶為枝。白銀纏絡。如是二色。互相纏裹。是雜殿林。
復有三色。莊嚴樹枝。以為幃帳。毘琉璃枝。真金赤寶。以為纏遶。如是赤寶為枝。金銀為纏。白銀為枝。車璩赤寶。以為纏遶。是一一枝。一一枝纏絡。雜殿林中。
復有雜華。真金為枝。一毘琉璃華。若以銀枝。因陀色華。若金枝。赤寶為華。車璩為枝。毘琉璃華。生眾色果。亦復如是。
雜心所起。作諸雜業。雜因集故。得種種報。以業因緣。於雜殿林。受雜果報。因果相似。如種種子。得相似果。如其業力。隨其所作。隨其時節。隨心雜生。如是作業。得如是報。如印印物。天中樂果。非無因生。地獄苦報。亦復如是。非是我作。他人受報。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雜殿林。云何眾生。造業生於。三十三天。
若諸世間。有諸眾生。行於非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及諸長宿。不近善友。不信業果。行於邪見。如是之時。魔王歡喜。
行非法時。於此世間。有四天眾。
何等為四。
一名。鬪諍魔使。
二名。荒亂魔使。為法行人。而作亂心。令聽法者。惛濁睡眠。
三名。貪癡魔使。令諸施主。心生貪惜。作如是念。
若我以物。施諸福田。沙門。婆羅門。我之妻子。當如之何。衣食自濟。
四名。離正念魔使。令出家人。離於正念。是為初惡。若人入於。城邑市肆。見諸女人。酒肆鬪諍。互相撾打。夢行破戒。
是名四種魔使。
若閻浮提人。行於非法。作此惡時。四種魔使。心生歡喜。白魔王言。
損減正法。增長魔軍。甚可慶悅。
魔王聞之。問使者言。
云何世間。增長我法。減損正法。
時魔使者。白魔王言。
閻浮提人。行於非法。不孝父母。不敬師長。沙門。婆羅門。聽正法者。我令惛睡。令出家者。還入凡俗。捨離法服。或出家人。或有持戒。或梵行人。於其夢中。作婦女身。令其心亂。令諸施主。貪惜財物。慳貪覆心。戀著妻子。令出家者。習學種種。販賣鬪諍。互相撾打。
我作如是。種種方便。令魔增長。正法損減。
時魔聞之。即遣使者。告羅睺。勇健。毘摩質多羅阿修羅。鉢摩梯。惱亂惡龍。
汝等今日。應生歡喜。佛之正法。今已損減。魔軍增長。
如是魔使。即詣水底。至毘摩質多。阿修羅所。廣說上事。時阿修羅。聞之歡喜。即告惱亂惡龍王等。富樂城中。惡龍聞之。生大歡喜。為世間人。而作惱亂。如上所說。
時天帝釋。聞毘留勒天王。說如是語。入雜殿林。與三十三天。共論斯事。
護世天王。來白我言。
魔天大力。及阿修羅。毘摩質多。惱亂惡龍。汝應集諸天眾。悉來至此。我當至彼。寶莊嚴山。與阿修羅鬪。
諸天聞之。
答言。
如是。
各還本宮。而自莊嚴。雜殿天眾。亦還本宮。種種音聲。歌舞戲笑。入雜殿林。
時天帝釋。與諸天眾。捨雜殿林。詣於餘地。
此雜殿林。所住天子。所受之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若生人中。成就快樂。莊嚴端正。從少至終。常愛雜色。種種莊嚴。好種種語。眾人所愛。若行出家。昇師子座。為說法師。解種種語。聞之知足。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三十三天。第八地處。名歡喜園。眾生何業。生於彼處。
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善心深心。不殺不盜。亦教他人。令不殺盜。
若見殺者。勸令不殺。不教人作。見作不喜。若有所犯。尋即悔過。離惡知識。
云何不殺。
見鳥殺害。救令放捨。自不作惡。設作即悔。受不殺戒。以財贖命。令其得脫。復教他人。令助歡喜。
云何不盜。云何偷盜。
一切官人。王所勅令。持國理民。聚落城主。若放牧主。若邊戍主。有所勅令。取牛羊等。是人護戒。而不肯取。以是因緣。命終之後。生歡喜天。三十三天。歡喜之園。
復有聽法。得聞法會。六齋之日。聽法受法。一心聽法。是法會主。命終之後。生於天中。一切施中。法施第一。以此因緣。命終生於。三十三天。歡喜之園。
生彼天已。成就無量。百千天樂。不可譬喻。當說少分。
其林縱廣。三千由旬。七寶林樹。以為莊嚴。其歡喜天。不詣餘園。是故名曰。歡喜園林。自功德名。其林皆是。如意之樹。隨天所念。皆從樹出。
若天生念。欲須宮殿。念已欲上。即見樹林。是七寶殿。有一百柱。一一殿柱。或以金銀。琉璃頗梨。赤寶車璩。用如是等。一切眾寶。以為殿柱。
復作是念。
欲得柔軟階道。昇此殿堂。
隨念即見。階道成就。
既入宮殿。復自思惟。
今此宮殿。生蓮華池。
隨念即生。諸蓮華池。七寶之色。鵝鴨鴛鴦。以為莊嚴。
復作是念。
我此堂中。應有天女。歌舞戲笑。
隨念即有。天女來赴。隨心戲笑。歌舞供養。
復作是念。
我今應得。天眾伎樂。
隨其所念。風吹樹葉。互相𢾊觸。出妙音聲。勝諸天樂。
復作是念。
今此宮殿。應生飲食。
隨其心念。樹枝割裂。流出飲河。色香味具。
復作是念。
我今應得。須陀之味。
隨其念已。即生上味。須陀之食。色香味具。天子食之。乃至充足。
復與天女。遊戲娛樂。入歡喜園。歡喜園中。所住天子。成就如是。勝妙之樂。
從殿而下。於此地中。即生蓮華。毘琉璃莖。真金為葉。其莖柔濡。見者愛樂。色香具足。舉足下足。蹈華而行。如是步步。成就天樂。隨其念念。受五欲樂。一切諸根。於自境界。不知厭足。
所謂。眼常貪色。種種瞻視。愛樂不息。令眼悅樂。見如是色。猶不厭足。耳聞妙聲。不知厭足。如是鼻香。若嗅諸香。生大愛欲。不知厭足。舌貪美味。不知厭足。如是愛觸。不知厭足。如是所念。皆是愛念。愛樂自身。遊戲林中。受欲無厭。境界為母。諸根為攢。憶念風吹。自高為薪。欲火熾然。欲無厭足。以愛欲心。於歡喜園。遊戲受樂。
釋迦天主。於雜寶聚山。破阿修羅。得大名稱。如上所說。
復來入於。歡喜林中。告諸天曰。
汝等天眾。當生歡悅。入歡喜園。受五欲樂。遊戲自娛。我亦自當。於歡喜園。遊戲受樂。已破魔軍。毘摩質多羅。及惡龍等。一切天眾。及諸天女。皆可至吾。遊戲之處。受五欲樂。滿夏四月。五欲自娛。
時天帝釋。向三十三天。說是語已。心大歡喜。告白象王。伊羅婆那言。
汝今莊嚴。吾欲與汝。共諸天眾。并諸天女。遊戲娛樂。於歡喜園。汝當化身。令諸天眾。乘汝頂上。牙頂之上。向於遊戲。華池園林。山峯之中。如先所化。
爾時白象。伊羅婆那。聞天主教。即化大身。身有百頭。頭有十牙。一一牙端。有百浴池。一一浴池。有千蓮華。一一蓮華。皆有千葉。七寶所成。一一葉端。皆有千數。七寶眾蜂。一一葉間。有千天子。其象頂上。有諸天女。不相妨礙。作天伎樂。乘虛而遊。到歡喜園。
其象兩脇。化二園林。
一名。喜林。二名。樂林。
於其林中。河池蓮華。皆悉具足。七寶意樹。諸天子等。遊戲其中。受五欲樂。天子天女。充滿林中。
時伊羅婆那。大白象王。譬如第二。須彌山王。詣歡喜園。
其象背上。化作大城。平正柔軟。其城街巷。七寶宮殿。園林莊嚴。猶如第二。善見大城。
如是化殿。七寶所成。有一百柱。以為莊嚴。殿有華池。帝釋天王。與諸天女。遊戲其中。作天伎樂。憍尸迦天王。坐於大殿。向歡喜園。其身不動。如須彌頂。
其象耳中。復生華池。其池縱廣。滿十由旬。其第二池。十一由旬。
一名。甚深。二名。清淨。
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中生華。名優鉢羅。毘琉璃莖。赤寶為華。眾蜂莊嚴。天香具足。其華開敷。優鉢羅華。天子天女。坐華鬚上。遊戲娛樂。
或有天子。以水遊戲。或有天子。蓮華遊戲。不知白象。為行為住。其象鼻端。化作樓殿。廣五由旬。種種眾華。曼陀羅華。悉遍莊嚴。眾蜂妙音。牛頭栴檀葉。以覆樓殿。
復有金樹。種種眾華。以覆其上。有諸天女。坐華鬚上。歌眾妙音。讚歎天王。
如是象鼻。所化長殿。於白象王。蓮華之中。化生蓮華。廣一由旬。有百千葉。其葉廣長。香氣第一。滿十由旬。一一葉中。天子天女。遊戲其中。各不相見。如是遊戲。不相妨礙。與天王釋。向歡喜園。皆不覺知。象之行住。猶如住於。須彌山頂。
於象頂上。復化大山。名界莊嚴。以種種界。而為莊嚴。天樹河池。園林蓮華。莊嚴之處。遊戲受樂。是名象王。頂化大山。
其白象王。於其牙上。化作園林。如一億月。多有眾華。其地白淨。如須陀色。多有眾蜂。俱翅羅音。充滿其中。無量眾鳥。眾寶莊嚴。孔雀。命命。如是無量。種種眾鳥。從牙化生。
其白象王。身量廣大。天眾圍遶。大身大力。行步平正。而不搖動。向歡喜園。
其白象王。從鼻兩孔。化作河流。如閻浮提。恒河之水。閻牟那河水。從池流下。其水清淨。涼冷不濁。從上而下。白象鼻中。所出河流。亦復如是。
於四天下。人所住處。林樹藥草。亢旱炎熱。穀麥增長。草木葉上。有水相現。名之為露。其象鼻水。從空而下。去地遠故。為風所吹。散而氣燥。故令露少。三天下中。名之為露。
復次。天白象王。若放霧氣。墮行天中。世人觀之。其色則白。外道說為。因陀天王。所行之道。復有說言。白象王道。
如實白水。風持不墮。在於空中。猶如陽焰。直以遠故。見之不了。
其象頭上。大山之頂。寶幢華蓋。懸以寶幡。毘琉璃輪。真金為蓋。其光明曜。猶如日光。於其幢上。懸以長幡。於其幡中。出大光明。大海之中。
諸阿修羅。見是事已。各相謂言。
帝釋天王。勝幡已現。乘白象王。向歡喜園。
時天帝釋。遙見園林。告諸天曰。
汝見此林。甚可愛樂。釋迦天主。破阿修羅。既得勝已。遊戲此林。如此林樹。甚可愛樂。與三十三天。夏四月時。於此林中。遊戲受樂。
時諸天眾。白帝釋言。
隨王所勅。我當奉行。
說是語已。近歡喜林。歡喜林中。先住諸天。受五欲樂。見天勝幢。及白象王。心大歡喜。出迎帝釋。禮拜供養。合掌頂上。作天伎樂。歌舞遊戲。入歡喜林。
時天帝釋。即下白象。與諸天眾。入歡喜園。一切天眾。亦皆下象。如是象頭鼻端。及象兩脇。一切天眾。皆捨白象。入歡喜林。遊戲受樂。
歡喜林中。先住諸天。及與天主。伐阿修羅。諸天眾等。於夏四月。受天快樂。釋迦天王。共諸天眾。受樂自娛。
如此時間。若諸天子。善業將盡。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若生人中。常受安樂。種種解了。端正第一。眾人所愛。山林河池。可愛樂處。而生其中。主大國土。富樂自在。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伊羅婆那。大龍象王。以何業緣。成就大身。大神通力。與阿修羅鬪。得大名稱。以何業故。受畜生身。
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天中壽命。滿七萬歲。過去之世。毘陀論部。名不羅那。有婆羅門。大修福德。好行布施。貧窮盲冥。苦惱之人。以善心故。常樂施與。利益眾生。
爾時有王。名曰善見。於節會日。出宮遊戲。如諸天眾。與八萬四千。大白象王。金網彌覆。寶鈴莊嚴。猶如如來。一切金鈴。以為莊嚴。八萬四千婇女。而為圍遶。八萬四千。妓樂之音。向遊戲處。園林之殿。是善見王。第一威德。受大樂果。
時婆羅門。具足威德。詣善見王。遊戲之處。是婆羅門。名三摩多。見此大王。具足威德。王有白象。名曰雲聚。寶鈴莊嚴。真珠金網。以為瓔珞。善巧工匠。之所成就。莊嚴白象。種種歌戲。詣遊戲處。端正第一。
時三摩多婆羅門。心自念言。
此白象王。第一快樂。我當願生。為天帝釋。作白象王。
以布施力。及願力故。命終生天。為天帝釋。作白象王。
比丘觀已。而說頌曰。
如此業畫師。
處處業所牽。
心王力甚大。
造作種種報。
勝因緣所轉。
處處心所使。
在在一切處。
行於三界道。
一切眾生業。
自在使心行。
是故調伏心。
能至不退處。
輕轉難調伏。
處處妄攀緣。
若善調伏心。
調伏則安樂。
若能調伏心。
則能斷眾過。
勇者離過惡。
不復受諸苦。
若此世苦惱。
若未來世苦。
一切不調伏。
輕心因緣故。
天龍阿修羅。
地獄鬼羅剎。
心常為導主。
如王行三界。
心將詣天上。
復行於人中。
心將至惡道。
心輪轉世間。
心輪轉壞人。
境界癡所誑。
愛漂諸眾生。
現得無邊苦。
一行常隱覆。
大力難調伏。
害而不可見。
輕動速流行。
若人有智慧。
調伏如是心。
其人離魔網。
則能到彼岸。
憶念邪諂曲。
深而極輕動。
是心惡險岸。
將人至惡道。
如是離眾惡。
不為諸根使。
不著諸惡法。
得至不滅處。
心從因緣生。
所須從心得。
緣轉速流注。
如是流轉行。
如是作諸業。
得種種果報。
微細心流行。
一念常不住。
行處不可知。
常無有形色。
將人至何所。
行於何等道。
到已住何處。
身為業所作。
見心所作業。
作者不可見。
此心難調伏。
其形不可見。
遍害諸眾生。
無目速造業。
是心性如幻。
從惡得惡報。
是心性如幻。
行處甚難知。
能將一切人。
無量生死處。
非刀所能割。
火亦不能燒。
是心雖無目。
燒害一切人。
業繩甚堅牢。
縛諸苦惱人。
受百千生死。
將去不可見。
須臾作善業。
須臾起不善。
心作善不善。
調伏則得樂。
六根緣境界。
多貪無厭足。
不覺心將至。
惡道受苦惱。
如是比丘。觀婆羅門。作大善業。其願狹小。見己思惟。自誡其心。如是善業。或得天身。或離生死。為心所使。墮畜生中。心願力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第九地。名曰光明。眾生何業。生於彼處。
彼見聞知。若人持戒。轉教他人。自不作惡。不教他作。見作勸捨。自護禁戒。教人護戒。堅固不缺。悉令清淨。不殺不盜。
云何不殺。
若見有地。多有眾生。為持戒故。不自穿掘。不教人掘。若蠍若蟻。蝦蟆黃[狂-王+冗]。種種眾生。知此眾生。所居之處。不自穿壞。教他不作。或受禁戒。或不受戒。若見為惡。教令懺悔。
云何不盜。
若是他地。若陶師處。若復餘人。乃至泥土。自不盜取。不教人取。令他住戒。見他盜者。不生隨喜。勸令不作。是名不殺不盜。
是持戒人。命終之後。生光明天。心常歡喜。歌舞戲笑。遊戲受樂。其身光明。常照天眾。多有天人。園林遊戲。第一持戒。生此天處。作善業人。受斯樂報。所有園林。金網彌覆。寶鈴妙音。毘琉璃鈴。善業所成。
遙見天子。鈴中歌頌。說如是言。
善來天子。修善之人。
以寂靜偈。而作頌曰。
善寂靜心護持戒。
持戒清涼今受樂。
善持禁戒種種行。
後得涅槃或樂報。
或遮惡道至善處。
是故持戒後清涼。
持戒之人臨終時。
其心安隱不恐怖。
我無惡道之怖畏。
以持淨戒能救護。
汝以持戒善護持。
今至天中莫放逸。
如是天子。以善業故。鈴網之音。演說偈頌。覺悟其心。令離放逸。
有諸天子。久於先世。持戒來者。聞是法已。少時持戒。不入放逸。
若天持戒。不經多世。則入放逸。不自覺知。雖聞法音。即入放逸。遠離鈴網。覺悟之音。更詣餘林。
七寶莊嚴。光明林中。其林廣長。三千由旬。唯除四地。及善見城。餘無勝者。
其林四維。有四如意。毘琉璃樹。善淨無垢。其光普照。滿一由旬。光明如日。五千由旬。悉皆見之。天子天女。在於樹枝。遊戲受樂。隨心所念。從樹得之。
四樹之中。有光明林。金銀琉璃。為蓮花池。莊嚴林樹。如融金聚。處處皆有。須陀之味。善淨無垢。清潔香美。大力自然。須陀之味。
復有眾鳥。視之可愛。其音美妙。以為莊嚴。真金為首。白銀為翅。毘琉璃胸。赤寶為嘴。蓮華色寶。以為其目。如是眾鳥。以為莊嚴。
銀葉樹上。有真金鳥。黃金樹上。有白銀鳥。毘琉璃樹。赤蓮華鳥。赤蓮華樹。青寶王鳥。一切眾鳥。飲酒食果。有七寶樹。七寶色鳥。遊戲其上。
復有眾蜂。如赤寶華。作種種業。之所受身。於蓮華中。遊戲受樂。如是樹中。一切功德。影皆悉具足。天子天女。於此樹上。遊戲自娛。其林具足。諸天功德。
若天。阿修羅。共鬪之時。釋迦天王。告諸天眾。
速疾莊嚴。阿修羅軍。惱亂樂見山頂。所住諸天。
三十三天。聞是語已。向光明林。一切天眾。共天帝釋。入四樹間。光明林中。毘琉璃樹。淨如明鏡。自見其相。知鬪勝否。若損身分。具悉見之。
如是樹中。自見其身。若打若害。若見被割。壞已復生。若見斷首斷腰。即時逝沒。於此樹中。皆具見之。
如其所見。告諸天子。
當避橫死。甚為大利。阿修羅鬪。害此天子。
帝釋聞已。告言。
大仙。汝勿鬪戰。必當衰害。非時夭壽。
比丘思惟。觀天樹中。見衰沒相。以聞慧知。
若人悲心。見屠殺者。欲殺眾生。令其得脫。以是果報。於光明林。自見身相。諸天復詣。光明林中。名曰雜林。住光明林。如意之樹。以為莊嚴。
入此林已。各自思惟。
天。阿修羅。誰力增勝。以何力故。天得增勝。以何力故。阿修羅勝。
時天帝釋。告諸天眾。
修行法者。生諸天中。閻浮提人。於劫初時。行十善道。或教他人。自勅身口。持七種戒。不缺不漏。堅固不諂。如是眾生。命終生天。
譬如皮囊。滿中盛沙。不繫其口。有大力人。瀉之速出。劫初之時。生諸天中。亦復如是。
是故諸天。勢力增長。阿修羅眾。其力減少。樂見山頂。所住諸天。能遮阿修羅。
復於後時。人行不善。缺漏不堅。行少善業。閻浮提人。命終生天。
譬如菴羅果。欲熟之時。有大力人。搖動其樹。其果少墮。生於天中。亦復如是。
復於異時。行雜垢業。不持身戒。不持口戒。不堅不淨。不常修習。是人命終。少生天中。
譬如毘羅。大樹之果。其果未熟。少力之人。雖復搖之。不能令動。設得動之。果落甚少。若有熟者。其果則墮。若未熟者。則不墮落。
如是劫初眾生。多生天上。後世眾生。生天甚少。亦復如是。以其雜垢。破禁戒故。
汝等諸天。莫行放逸。若行放逸。增益阿修羅。減損諸天眾。
今世眾生。多行非法。無有戒法。不持七種。身口之戒。誑惑他人。令生熱惱。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順法行。是人命終。墮於地獄。
譬如皮囊。滿中盛沙。不繫其口。有大力人。瀉之速出。今世眾生。行不善業。墮阿修羅。亦復如是。
若諸眾生。有半持戒。或身或口。是人命終。生阿修羅中。或生天中。
譬如菴婆羅果樹。有大力人。搖動其樹。若果熟者。隨搖則墮。若未熟者。搖之不落。雜業眾生。亦復如是。或生天中。或墮地獄。或有生於。阿修羅中。
若諸世間。盡行不善。不孝父母。不順法行。不敬師長。沙門。婆羅門。不持身戒。及以口戒。是人命終。墮於地獄。或復墮於。阿修羅中。
是故令諸。阿修羅軍。增長大力。天力減少。
雖復如是。我今能勝。阿修羅軍。非餘天眾。
汝當思惟。行於法行。若於今世。若未來世。守護正法。一切力中。法力最勝。餘無及者。汝當思惟。憶念正法。勉力勤加。破阿修羅。
時諸天眾。聞天帝釋。說如是教。白帝釋言。
如天王教。我當奉行。
說是語已。向鉀冑林。從樹出生。不可壞鉀。以自莊嚴。著此鉀者。無能為敵。其光照曜。譬如日出。憂陀延山。其光明曜。亦復如是。
向樂見山。欲與阿修羅。列陣大戰。如前所說。光明林中。所住諸天。互相娛樂。受五欲樂。心意放逸。於毘琉璃林。黃金樹林。赤寶林中。華果具足。種種眾鳥。出妙音聲。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中。種種鳥獸。有種種色。種種莊嚴。種種形相。種種音聲。種種寶翅。遊戲受樂。於園林中。如實觀之。知微細業。因緣果報。
彼以聞慧。見諸眾生。為工畫師。雖受雇直。無巧偽心。為他營福。圖畫僧房。講堂精舍。明淨彩色。以青黃朱紫。種種雜色。圖畫佛塔。精舍門閣。或作山樹。人龍鳥獸。師子虎鹿。園林城郭。浴池戲處。蓮華林池。沙門。婆羅門。軍營殿堂。為供養佛。莊嚴因緣。圖飾形像。受人雇直。或復刻鏤。或以泥木。金銀銅等。
如是種種。造立形像。諸工匠師。命終生天。受眾鳥身。造作雜業。而不持戒。作此鳥身。或受鹿形。眾蜂之身。常受快樂。如其作業。得相似果。如天受樂。
無智造業。雖有思心。以無智故。癡身受樂。於天園林。遊戲受樂。山林峯嶺。如畫刻鏤。象牙金銀。如素所為。如印印物。於天園林。生無量色。如本彩色。
天復於此。光明林中。遊戲歌舞。受種種樂。此光明天。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若有善業。生於人中。常受安樂。或為國王。或為大臣。為無量人。之所供養。樂行遊戲。愛於節會。心常歡喜。顏色端正。飲食如意。常受安樂。他不能奪。床褥臥具。園林遊觀。奴婢充足。以餘業故。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三十三天。所住之地。
彼以聞慧。見第十地。名波利耶多。眾生何業。而生彼處。
彼見聞知。若人淨信。以久捨物。若衣服飲食。床蓐湯藥。以用布施。復教他人。不殺眾生。乃至蜫蟻。不起殺心。
若見有果。為蟲所食。為護其命。不食蟲果。見人食者。勸令不食。自持禁戒。復教他人。
云何不盜。
於他所有。乃至不取。根食果食。若於林中。若於空地。自既不取。亦教他人。
如是之人。自利利人。命終之後。生於波利耶多樹園。波利耶多樹。第一最勝。於此一樹。能示閻浮提人。善不善相。
若閻浮提人。隨順法行。其樹華果。則便具足。以閻浮提人。順法行故。
其華光明。照百由旬。三十三天。心懷歡喜。圍遶而住。如是波利耶多樹。華果茂盛。知閻浮提人。孝養父母。供養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是故此樹。華果敷榮。
夏四月時。其諸天眾。圍繞此樹。娛樂受樂。
若波利耶多樹。其華半生。則少歡喜。知閻浮提人。少分持戒。令此天樹。但生半華。
若一切人。盡行非法。則此天樹。波利耶多。華皆墮落。其色憔悴。無有光明。亦失香氣。
譬如冬天。雲霧障日。光明不了。視不曜目。如是波利耶多。拘毘陀羅樹。光明微少。香氣損減。相貌憔悴。
時諸天眾。見是事已。白帝釋言。
天王當知。波利耶多樹。光明損減。香氣劣弱。一切威德。悉不如本。必是閻浮提人。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
帝釋聞之。即取寶像。與諸天眾。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如來之像。念佛功德。告諸天眾。
此波利耶多。拘毘陀羅樹。花葉墮落。我今當往。至彼樹下。汝等莊嚴。我今善心。持如來塔。世尊形像。至彼樹下。以天塗香末香。供養世尊。
爾時諸天。聞帝釋教。無量百千。諸天大眾。詣帝釋所。
時天帝釋。以如來像。置天冠上。頂戴而行。往詣波利耶多樹園。見彼天眾。皆無歡悅。以此波利耶多。樹葉墮落。失本光明。是故不悅。
時天帝釋。以如來像。安置樹下。七寶之地。毘琉璃座。一切天眾。皆起信敬。生敬重心。以天摩盧迦華。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拘賒耶舍華。如是眾華。以為供養。香水澡浴。如來形像。
如是供養已。教諸天眾。當起信敬。離於慳嫉。離放逸心。
此佛如來。三界大師。正法聖眾。
諸天子等。聞帝釋教。皆起敬信。頂禮如來。天尊之像。
爾時帝釋。即以偈頌。而讚歎曰。
如來解脫恩愛毒。
親愛一切諸眾生。
久已度於生死海。
南無南無一切智。
爾時帝釋。合掌恭敬。向如來像。與諸天眾。䠒跪合掌。
復以偈頌。讚歎如來。
如來永斷欲貪瞋。
永離熱惱不可量。
一切眾生無上師。
南無南無一切智。
偈讚佛已。一切天眾。圍遶樹王。敬重如來。生大信根。如是。一切天眾。以淨善心。增長正法。供養佛像。
時波利耶多樹。即便生嘴。新葉欲出。諸天見已。皆大歡喜。其樹不久。次第花葉。如本不異。其光遍照。一百由旬。香氣亦爾。葉如雲色。眾蜂圍遶。其影鮮澤。天眾圍遶。如第二日。見光威德。
其香普熏。一百由旬。其枝遍覆。一百由旬。根亦如是。一切天眾。皆大歡喜。其天樹王。光明香氣。如本具足。
譬如六萬。眾山之中。須彌山王。最為第一。種種樹中。波利耶多樹。光明莊嚴。亦復如是。最為第一。見勝光明。威德殊勝。充滿具足。明淨顯現。具足明焰。
三十三天。見之歡喜。共相謂曰。
汝等天子。見佛如是。大勢力不。此天樹王。華葉光明。香氣具足。如本不異。
三十三天。見樹勢力。光明增勝。皆離疑網。
閻浮提人。順法修行。念法心勝。魔軍損減。非法惡龍。及阿修羅。不能破壞。
如法之人。正法增長。天眾不減。於天女中。不復劣弱。
魔軍減少。天眾大力。以樹王相。當知諸天。有大威德。
如是三十三天。各各說已。
爾時護世。從閻浮提。詣第二天。波利耶多。樹王園中。是時護世。見三十三天。於波利耶多樹下。以清淨心。供養如來。身出光明。
到已頭面。頂禮帝釋。白天王言。
諸天大眾。今應歡喜。今閻浮提。一切人民。隨順法行。供養父母。沙門。婆羅門。恭敬長宿。
時諸天眾。聞其所說。皆大歡喜。供養護世。作如是言。
汝令我喜。汝亦如是。常得慶悅。
以說閻浮提人。行法行故。如是天眾。聞護世天。說如是語。復設供養。
既供養已。持如來像。詣善法堂。樹王諸天。及天帝釋。還入波利耶多樹園。夏四月中。受天快樂。遊戲娛樂。天女圍遶。於夏四月。遊戲受樂。
若有天子。從此命終。隨業流轉。墮於地獄。餓鬼畜生。
若有前業。得生人中。顏貌端正。人所樂見。心常歡喜。安樂無惱。眾人愛敬。歌舞戲笑。常自娛樂。一切女人。若有見者。皆生愛敬。或為國王。或為大臣。以餘業故。
正法念處經卷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