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五
大周于闐國三藏法師。實叉難陀奉。勅譯無常品第三之餘。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願為我說。如來。應。正等覺。自覺性。令我及諸菩薩摩訶薩。而得善巧。自悟悟他。
佛言。
大慧。如汝所問。當為汝說。
大慧言。
唯。世尊。如來。應供。正等覺。為作非作。為果為因。為相所相。為說所說。為覺所覺。如是等為異不異。
佛言。
大慧。如來。應。正等覺。非作非非作。非果非因。非相非所相。非說非所說。非覺非所覺。
何以故。俱有過故。
大慧。若如來是作。則是無常。若是無常。一切作法。應是如來。我及諸佛。皆不忍可。若非作法。則無體性。所修方便。悉空無益。同於兔角。石女之子。非作因成故。若非因非果。則非有非無。若非有非無。則超過四句。言四句者。但隨世間。而有言說。若超過四句。惟有言說。則如石女兒。
大慧。石女兒者。惟有言說。不墮四句。以不墮故。不可度量。諸有智者。應如是知。如來所有。一切句義。
大慧。如我所說。諸法無我。以諸法中。無有我性。故說無我。非是無有。諸法自性。如來句義。應知亦然。
大慧。譬如牛無馬性。馬無牛性。非無自性。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自相。而非有即有。非諸凡愚。之所能知。何故不知。以分別故。一切法空。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自性。悉亦如是。
大慧。如來與蘊。非異非不異。若不異者。應是無常。五蘊諸法。是所作故。若異者。如牛二角。有異不異。互相似故不異。長短別故有異。如牛右角異左。左角異右。長短不同。色相各別。然亦不異。如於蘊於界處等。一切法亦如是。
大慧。如來者。依解脫說。如來解脫。非異非不異。若異者。如來便與。色相相應。色相相應。即是無常。若不異者。修行者見。應無差別。然有差別。故非不異。如是智與所知。非異非不異。若非異非不異。則非常非無常。非作非所作。非為非無為。非覺非所覺。非相非所相。非蘊非異蘊。非說非所說。非一非異。非俱非不俱。以是義故。超一切量。超一切量故。惟有言說。惟有言說故。則無有生。無有生故。則無有滅。無有滅故。則如虛空。
大慧。虛空非作非所作。非作非所作故。遠離攀緣。遠離攀緣故。出過一切。諸戲論法。出過一切。諸戲論法。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正等覺體。正等覺者。永離一切。諸根境界。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出過諸根量。
非果亦非因。
相及所相等。
如是悉皆離。
蘊緣與正覺。
一異莫能見。
既無有見者。
云何起分別。
非作非非作。
非因非非因。
非蘊非不蘊。
亦不離餘物。
非有一法體。
如彼分別見。
亦復非是無。
諸法性如是。
待有故成無。
待無故成有。
無既不可取。
有亦不應說。
不了我無我。
但著於語言。
彼溺於二邊。
自壞壞世間。
若能見此法。
則離一切過。
是名為正觀。
不毀大導師。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如佛經中。分別攝取。不生不滅。言此即是。如來異名。
世尊。願為我說。不生不滅。此則無法。云何說是。如來異名。如世尊說。一切諸法。不生不滅。當知此則。墮有無見。
世尊。若法不生。則不可取。無有少法。誰是如來。惟願世尊。為我宣說。
佛言。
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我說如來。非是無法。亦非攝取。不生不滅。亦不待緣。亦非無義。我說無生。即是如來。意生法身。別異之名。一切外道。聲聞獨覺。七地菩薩。不了其義。
大慧。譬如帝釋。地及虛空。乃至手足。隨一一物。各有多名。非以名多。而有多體。亦非無體。
大慧。我亦如是。於此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號。諸凡愚人。雖聞雖說。而不知是。如來異名。其中或有。知如來者。知無師者。知導師者。知勝導者。知普導者。知是佛者。知牛王者。知梵王者。知毘紐者。知自在者。知是勝者。知迦毘羅者。知真實邊者。知無盡者。知瑞相者。知如風者。知如火者。知如俱毘羅者。知如月者。知如日者。知如王者。知如仙者。知戌迦者。知因陀羅者。知明星者。知大力者。知如水者。知無滅者。知無生者。知性空者。知真如者。知是諦者。知實性者。知實際者。知法界者。知涅槃者。知常住者。知平等者。知無二者。知無相者。知寂滅者。知具相者。知因緣者。知佛性者。知教導者。知解脫者。知道路者。知一切智者。知最勝者。知意成身者。如是等滿足。三阿僧祇。百千名號。不增不減。於此及餘。諸世界中。有能知我。如水中月。不入不出。但諸凡愚。心沒二邊。不能解了。然亦尊重。承事供養。而不善解。名字句義。執著言教。昧於真實。謂無生無滅。是無體性。不知是佛。差別名號。如因陀羅。釋揭羅等。以信言教。昧於真實。於一切法。如言取義。彼諸凡愚。作如是言。義如言說。義說無異。
何以故。義無體故。是人不了。言音自性。謂言即義。無別義體。
大慧。彼人愚癡。不知言說。是生是滅。義不生滅。
大慧。一切言說。墮於文字。義則不墮。離有離無故。無生無體故。
大慧。如來不說。墮文字法。文字有無。不可得故。惟除不墮。於文字者。
大慧。若人說法。墮文字者。是虛誑說。
何以故。諸法自性。離文字故。
是故。大慧。我經中說。我與諸佛。及諸菩薩。不說一字。不答一字。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離文字故。非不隨義。而分別說。大慧。若不說者。教法則斷。教法斷者。則無聲聞緣覺。菩薩諸佛。若總無者。誰說為誰。
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應不著文字。隨宜說法。我及諸佛。皆隨眾生。煩惱解欲。種種不同。而為開演。令知諸法。自心所見。無外境界。捨二分別。轉心意識。非為成立。聖自證處。
大慧。菩薩摩訶薩。應隨於義。莫依文字。依文字者。墮於惡見。執著自宗。而起言說。不能善了。一切法相。文辭章句。既自損壞。亦壞於他。不能令人。心得悟解。若能善知。一切法相。文辭句義。悉皆通達。則能令自身。受無相樂。亦能令他。安住大乘。若能令他。安住大乘。則得一切諸佛。聲聞緣覺。及諸菩薩。之所攝受。若得諸佛。聲聞緣覺。及諸菩薩。之所攝受。則能攝受。一切眾生。若能攝受。一切眾生。則能攝受。一切正法。若能攝受。一切正法。則不斷佛種。若不斷佛種。則得勝妙處。
大慧。菩薩摩訶薩。生勝妙處。欲令眾生。安住大乘。以十自在力。現眾色像。隨其所宜。說真實法。真實法者。無異無別。不來不去。一切戲論。悉皆息滅。
是故。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應如言。執著於義。
何以故。真實之法。離文字故。
大慧。譬如有人。以指指物。小兒觀指。不觀於物。愚癡凡夫。亦復如是。隨言說指。而生執著。乃至盡命。終不能捨。文字之指。取第一義。
大慧。譬如嬰兒。應食熟食。有人不解。成熟方便。而食生者。則發狂亂。不生不滅。亦復如是。不方便修。則為不善。是故宜應。善修方便。莫隨言說。如觀指端。
大慧。實義者。微妙寂靜。是涅槃因。言說者。與妄想合。流轉生死。
大慧。實義者。從多聞得。多聞者。謂善於義。非善言說。善義者。不隨一切。外道惡見。身自不隨。亦令他不隨。是則名曰。於義多聞。欲求義者。應當親近。與此相違。著文字者。宜速捨離。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復白佛言。
世尊。如來演說。不生不滅。非為奇特。
何以故。一切外道。亦說作者。不生不滅。世尊亦說。虛空涅槃。及非數滅。不生不滅。外道亦說。作者因緣。生於世間。世尊亦說。無明愛業。生諸世間。俱是因緣。但名別耳。外物因緣。亦復如是。是故佛說。與外道說。無有差別。外道說言。微塵勝妙。自在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滅。世尊亦說。一切諸法。不生不滅。若有若無。皆不可得。
世尊。大種不壞。以其自相。不生不滅。周流諸趣。不捨自性。世尊分別。雖稍變異。一切無非。外道已說。是故佛法。同於外道。若有不同。願佛為演。有何所以。佛說為勝。若無別異。外道即佛。以其亦說。不生不滅故。世尊常說。一世界中。無有多佛。如向所說。是則應有。
佛言。
大慧。我之所說。不生不滅。不同外道。不生不滅。不生無常論。
何以故。外道所說。有實性相。不生不變。我不如是。墮有無品。我所說法。非有非無。離生離滅。云何非無。如幻夢色。種種見故。云何非有。色相自性。非是有故。見不見故。取不取故。是故我說。一切諸法。非有非無。若覺惟是。自心所見。住於自性。分別不生。世間所作。悉皆永息。分別者。是凡愚事。非賢聖耳。
大慧。妄心分別。不實境界。如乾闥婆城。幻所作人。
大慧。譬如小兒。見乾闥婆城。及以幻人。商賈入出。迷心分別。言有實事。凡愚所見。生與不生。有為無為。悉亦如是。如幻人生。如幻人滅。幻人其實。不生不滅。諸法亦爾。離於生滅。
大慧。凡夫虛妄。起生滅見。非諸聖人。言虛妄者。不如法性。起顛倒見。顛倒見者。執法有性。不見寂滅。不見寂滅故。不能遠離。虛妄分別。
是故大慧。無相見勝。非是相見。相是生因。若無有相。則無分別。不生不滅。則是涅槃。
大慧。言涅槃者。見如實處。捨離分別。心心所法。獲於如來。內證聖智。我說此是。寂滅涅槃。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為除有生執。
成立無生義。
我說無因論。
非愚所能了。
一切法無生。
亦非是無法。
如乾城幻夢。
雖有而無因。
空無生無性。
云何為我說。
離諸和合緣。
智慧不能見。
以是故我說。
空無生無性。
一一緣和合。
雖現而非有。
分析無和合。
非如外道見。
如夢及垂髮。
野馬與乾城。
無因而妄現。
世事皆如是。
折伏有因論。
申述無生旨。
無生義若存。
法眼恒不滅。
我說無因論。
外道咸驚怖。
云何何所因。
復以何故生。
於何處和合。
而作無因論。
觀察有為法。
非因非無因。
彼生滅論者。
所見從是滅。
為無故不生。
為待於眾緣。
為有名無義。
願為我宣說。
非無法不生。
亦非以待緣。
非有物而名。
亦非名無義。
一切諸外道。
聲聞及緣覺。
十住非所行。
此是無生相。
遠離諸因緣。
無有能作者。
惟心所建立。
我說是無生。
諸法非因生。
非無亦非有。
能所分別離。
我說是無生。
惟心無所見。
亦離於二性。
如是轉所依。
我說是無生。
外物有非有。
其心無所取。
一切見咸斷。
此是無生相。
空無性等句。
其義皆如是。
非以空故空。
無生故說空。
因緣共集會。
是故有生滅。
分散於因緣。
生滅則無有。
若離諸因緣。
則更無有法。
一性及異性。
凡愚所分別。
有無不生法。
俱非亦復然。
惟除眾緣會。
於中見起滅。
隨俗假言說。
因緣遞鈎瑣。
若離因緣瑣。
生義不可得。
我說惟鈎瑣。
生無故不生。
離諸外道過。
非凡愚所了。
若離緣鈎瑣。
別有生法者。
是則無因論。
破壞鈎瑣義。
如燈能照物。
鈎瑣現若然。
此則離鈎瑣。
別有於諸法。
無生則無性。
體相如虛空。
離鈎瑣求法。
愚夫所分別。
復有餘無生。
眾聖所得法。
彼生無生者。
是則無生忍。
一切諸世間。
無非是鈎瑣。
若能如是解。
此人心得定。
無明與愛業。
是則內鈎瑣。
種子泥輪等。
如是名為外。
若言有他法。
而從因緣生。
離於鈎瑣義。
此則非教理。
生法若非有。
彼為誰因緣。
展轉而相生。
此是因緣義。
堅濕暖動等。
凡愚所分別。
但緣無有法。
故說無自性。
如醫療眾病。
其論無差別。
以病不同故。
方藥種種殊。
我為諸眾生。
滅除煩惱病。
知其根勝劣。
演說諸法門。
非煩惱根異。
而有種種法。
惟有一大乘。
清涼八支道。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一切外道。妄說無常。世尊亦言。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未知此說。是邪是正。所言無常。復有幾種。
佛言。
大慧。外道說有。七種無常。非是我法。何等為七。謂。有說始起即捨。是名無常。生已不生。無常性故。有說形處變壞。是名無常。有說色即無常。有說色之變異。是名無常。一切諸法。相續不斷。能令變異。自然歸滅。猶如乳酪。前後變異。雖不可見。然在法中。壞一切法。有說物無常。有說物無物無常。有說不生無常。遍住一切。諸法之中。其中物無物無常者。謂能造所造其相滅壞。大種自性。本來無起。不生無常者。謂常與無常。有無等法。如是一切。皆無有起。乃至分析。至於微塵。亦無所見。以不起故。說名無生。此是不生無常相。若不了此。則墮外道。生無常義。有物無常義。有物無常者。謂於非常。非無常處。自生分別。其義云何。彼立無常。自不滅壞。能壞諸法。若無無常。壞一切法。法終不滅。成於無有。如杖搥瓦石。能壞於物。而自不壞。此亦如是。
大慧。現見無常。與一切法。無有能作。所作差別。云此是無常。此是所作。無差別故。能作所作。應俱是常。不見有因。能令諸法。成於無故。
大慧。諸法壞滅。實亦有因。但非凡愚。之所能了。
大慧。異因不應。生於異果。若能生者。一切異法。應竝相生。彼法此法。能生所生。應無有別。現見有別。云何異因。生於異果。
大慧。若無常性。是有法者。應同所作。自是無常。自無常故。所無常法。皆應是常。
大慧。若無常性。住諸法中。應同諸法。墮於三世。與過去色。同時已滅。未來不生。現在俱壞。一切外道。計四大種體。性不壞色者。即是大種差別。大種造色。離異不異故。其自性亦不壞滅。
大慧。三有之中。能造所造。莫不皆是。生住滅相。豈更別有。無常之性。能生於物。而不滅耶。始造即捨無常者。非大種互造大種。以各別故。非自相造。以無異故。非復共造。以乖離故。當知非是。始造無常。形狀壞無常者。此非能造。及所造壞。但形狀壞。其義云何。謂分析色。乃至微塵。但滅形狀。長短等見。不滅能造。所造色體。此見墮。在數論之中。色即是無常者。謂此即是。形狀無常。非大種性。若大種性。亦無常者。則無世事。無世事者。當知則墮。盧迦耶見。以見一切法。自相生惟。有言說故。轉變無常者。謂色體變。非大種變。譬如以金。作莊嚴具。嚴具有變。而金無改。此亦如是。
大慧。如是等種種外道。虛妄分別。見無常性。彼作是說。火不能燒。諸火自相。但各分散。若能燒者。能造所造。則皆斷滅。
大慧。我說諸法。非常無常。
何以故。不取外法故。三界唯心故。不說諸相故。大種性處。種種差別。不生不滅故。非能造所造故。能取所取。二種體性。一切皆從。分別起故。如實而知。二取性故。了達惟是。自心現故。離外有無。二種見故。離有無見。則不分別。能所造故。
大慧。世間出世間。及出世間。上上諸法。惟是自心。非常非無常。不能了達。墮於外道。二邊惡見。
大慧。一切外道。不能解了。此三種法。依自分別。而起言說。著無常性。
大慧。此三種法。所有語言。分別境界。非諸凡愚。之所能知。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始造即便捨。
形狀有轉變。
色物等無常。
外道妄分別。
諸法無壞滅。
諸大自性住。
外道種種見。
如是說無常。
彼諸外道眾。
皆說不生滅。
諸大性自常。
誰是無常法。
能取及所取。
一切惟是心。
二種從心現。
無有我我所。
梵天等諸法。
我說惟是心。
若離於心者。
一切不可得。
現證品第四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願為我說。一切聲聞。緣覺入滅。次第相續相。令我及諸菩薩摩訶薩。善知此已。於滅盡三昧樂。心無所惑。不墮二乘。及諸外道。錯亂之中。
佛言。
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菩薩摩訶薩。至于六地。及聲聞緣覺。入於滅定。七地菩薩。念念恒入。離一切法。自性相故。非諸二乘。二乘有作。墮能所取。不得諸法。無差別相。了善不善自相共相。入於滅定。是故不能。念念恒入。
大慧。八地菩薩。聲聞緣覺。心意意識。分別想滅。始從初地。乃至六地。觀察三界。一切唯是。心意意識。自分別起。離我我所。不見外法。種種諸相。凡愚不知。由無始來。過惡薰習。於自心內。變作能取。所取之相。而生執著。
大慧。八地菩薩。所得三昧。同諸聲聞。緣覺涅槃。以諸佛力。所加持故。於三昧門。不入涅槃。若不持者。便不化度。一切眾生。不能滿足。如來之地。亦則斷絕。如來種性。是故諸佛。為說如來。不可思議。諸大功德。令其究竟。不入涅槃。聲聞緣覺。著三昧樂。是故於中。生涅槃想。
大慧。七地菩薩。善能觀察。心意意識。我我所執。生法無我。若生若滅。自相共相。四無礙辯。善巧決定。於三昧門。而得自在。漸入諸地。具菩提分法。
大慧。我恐諸菩薩。不善了知。自相共相。不知諸地。相續次第。墮於外道。諸惡見中。故如是說。
大慧。彼實無有。若生若滅。諸地次第。三界往來。一切皆是。自心所見。而諸凡愚。不能了知。以不知故。我及諸佛。為如是說。
大慧。聲聞緣覺。至於菩薩。第八地中。為三昧樂。之所昏醉。未能善了。惟心所見。自共相習。纏覆其心。著二無我。生涅槃覺。非寂滅慧。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見於寂滅。三昧樂門。即便憶念。本願大悲。具足修行。十無盡句。是故不即。入於涅槃。以入涅槃。不生果故。離能所取故。了達惟心故。於一切法。無分別故。不墮心意。及以意識。外法性相。執著中故。然非不起。佛法正因。隨智慧行。如是起故。得於如來。自證地故。
大慧。如人夢中。方便度河。未度便覺。覺已思惟。向之所見。為是真實。為是虛妄。
復自念言。
非實非妄。如是但是。見聞覺知。曾所更事。分別習氣。離有無念。意識夢中。之所現耳。
大慧。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始從初地。而至七地。乃至增進。入於第八。得無分別。見一切法。如幻夢等。離能所取。見心心所。廣大力用。勤修佛法。未證令證。離心意意識。妄分別想。獲無生忍。此是菩薩。所得涅槃。非滅壞也。
大慧。第一義中。無有次第。亦無相續。遠離一切。境界分別。此則名為。寂滅之法。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諸住及佛地。
惟心無影像。
此是去來今。
諸佛之所說。
七地是有心。
八地無影像。
此二地名住。
餘則我所得。
自證及清淨。
此則是我地。
摩醯最勝處。
色究竟莊嚴。
譬如大火聚。
光焰熾然發。
化現於三有。
悅意而清涼。
或有現變化。
或有先時化。
於彼說諸乘。
皆是如來地。
十地則為初。
初則為八地。
第九則為七。
第七復為八。
第二為第三。
第四為第五。
第三為第六。
無相有何次。
如來常無常品第五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如來。應。正等覺。為常為無常。
佛言。
大慧。如來。應。正等覺。非常非無常。
何以故。俱有過故。云何有過。
大慧。若如來常者。有能作過。一切外道。說能作常。若無常者。有所作過。同於諸蘊。為相所相。畢竟斷滅。而成無有。然佛如來。實非斷滅。
大慧。一切所作。如瓶衣等。皆是無常。是則如來。有無常過。所修福智。悉空無益。又諸作法。應是如來。無異因故。是故如來。非常非無常。
復次。大慧。如來非常。若是常者。應如虛空。不待因成。
大慧。譬如虛空。非常非無常。
何以故。離常無常。若一若異。俱不俱等。諸過失故。
復次。大慧。如來非常。若是常者。則是不生。同於兔馬。魚蛇等角。
復次。大慧。以別義故。亦得言常。
何以故。謂以現智。證常法故。證智是常。如來亦常。
大慧。諸佛如來。所證法性。法住法位。如來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易。在於一切。二乘外道。所得法中。非是空無。然非凡愚。之所能知。
大慧。夫如來者。以清淨慧。內證法性。而得其名。非以心意意識。蘊界處法。妄習得名。一切三界。皆從虛妄。分別而生。如來不從。妄分別生。
大慧。若有於二。有常無常。如來無二。證一切法。無生相故。是故非常。亦非無常。
大慧。乃至少有。言說分別生。即有常無常過。是故應除。二分別覺。勿令少在。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遠離常無常。
而現常無常。
如是恒觀佛。
不生於惡見。
若常無常者。
所集皆無益。
為除分別覺。
不說常無常。
乃至有所立。
一切皆錯亂。
若見惟自心。
是則無違諍。
剎那品第六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惟願為我。說蘊界處。生滅之相。若無有我。誰生誰滅。而諸凡夫。依於生滅。不求盡苦。不證涅槃。
佛言。
大慧。諦聽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如來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以不覺故。三緣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執為作者。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藏識。生於七識。無明住地。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體相續。恒注不斷。本性清淨。離無常過。離於我論。其餘七識。意意識等。念念生滅。妄想為因。境相為緣。和合而生。不了色等。自心所現。計著名相。起苦樂受。名相纏縛。既從貪生。復生於貪。若因及所緣。諸取根滅。不相續生。自慧分別。苦樂受者。或得滅定。或得四禪。或復善入。諸諦解脫。便妄生於。得解脫想。而實未捨未轉。如來藏中。藏識之名。若無藏識。七識則滅。
何以故。因彼及所緣。而得生故。然非一切。外道二乘。諸修行者。所知境界。以彼惟了。人無我性。於蘊界處。取於自相。及共相故。若見如來藏。五法自性。諸法無我。隨地次第。而漸轉滅。不為外道。惡見所動。住不動地。得於十種。三昧樂門。為三昧力。諸佛所持。觀察不思議佛法。及本願力。不住實際。及三昧樂。獲自證智。不與二乘。諸外道共。得十聖種性道。及意生智身。離於諸行。
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欲得勝法。應淨如來藏。藏識之名。
大慧。若無如來藏。名藏識者。則無生滅。然諸凡夫。及以聖人。悉有生滅。是故一切。諸修行者。雖見內境界。住現法樂。而不捨於。勇猛精進。
大慧。此如來藏。藏識本性清淨。客塵所染。而為不淨。一切二乘。及諸外道。臆度起見。不能現證。如來於此。分明現見。如觀掌中。菴摩勒果。
大慧。我為勝鬘夫人。及餘深妙。淨智菩薩。說如來藏名藏識。與七識俱起。令諸聲聞。見法無我。
大慧。為勝鬘夫人。說佛境界。非是外道。二乘境界。
大慧。此如來藏藏識。是佛境界。與汝等比。淨智菩薩。隨順義者。所行之處。非是一切。執著文字。外道二乘。之所行處。是故汝及。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藏藏識。當勤觀察。莫但聞已。便生足想。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甚深如來藏。
而與七識俱。
執著二種生。
了知則遠離。
無始習所熏。
如像現於心。
若能如實觀。
境相悉無有。
如愚見指月。
觀指不觀月。
計著文字者。
不見我真實。
心如工伎兒。
意如和伎者。
五識為伴侶。
妄想觀伎眾。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願為我說。五法自性。諸識無我。差別之相。我及諸菩薩摩訶薩。善知此已。漸修諸地。具諸佛法。至於如來。自證之位。
佛言。
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五法自性。諸識無我。所謂。名。相。分別。正智。如如。若修行者。觀察此法。入於如來。自證境界。遠離常斷。有無等見。得現法樂。甚深三昧。
大慧。凡愚不了。五法自性。諸識無我。於心所現。見有外物。而起分別。非諸聖人。
大慧白言。
云何不了。而起分別。
佛言。
大慧。凡愚不知。名是假立。心隨流動。見種種相。計我我所。染著於色。覆障聖智。起貪瞋癡。造作諸業。如蠶作繭。妄想自纏。墮於諸趣。生死大海。如汲水輪。循環不絕。不知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自心所見。妄分別起。離能所取。及生住滅。謂從自在。時節微塵。勝性而生。隨名相流。
大慧。此中相者。謂。眼識所見。名之為色。耳鼻舌身。意識得者。名之為聲。香味觸法。如是等。我說為相。分別者。施設眾名。顯示諸相。謂以象馬車步。男女等名。而顯其相。此事如是。決定不異。是名分別。正智者。謂觀名相。互為其客。識心不起。不斷不常。不墮外道。二乘之地。是名正智。
大慧。菩薩摩訶薩。以其正智。觀察名相。非有非無。遠離損益。二邊惡見。名相及識。本來不起。我說此法。名為如如。
大慧。菩薩摩訶薩。住如如已。得無照現境。昇歡喜地。離外道惡趣。入出世法。法相淳熟。知一切法。猶如幻等。證自聖智。所行之法。離臆度見。如是次第。乃至法雲。至法雲已。三昧諸力。自在神通。開敷滿足。成於如來。成如來已。為眾生故。如水中月。普現其身。隨其欲樂。而為說法。其身清淨。離心意識。被弘誓甲。具足成滿。十無盡願。是名菩薩摩訶薩。入於如如。之所獲得。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為三性入五法中。為各有自相。
佛言。
大慧。三性八識。及二無我。悉入五法。其中名及相。是妄計性。以依彼分別。心心所法。俱時而起。如日與光。是緣起性。正智如如。不可壞故。是圓成性。
大慧。於自心所現。生執著時。有八種分別起。此差別相。皆是不實。惟妄計性。若能捨離。二種我執。二無我智。即得生長。
大慧。聲聞緣覺。菩薩如來。自證聖智。諸地位次。一切佛法。悉皆攝入。此五法中。
復次大慧。五法者。所謂。相。名。分別。如如。正智。此中相者。謂所見色等。形狀各別。是名為相。依彼諸相。立瓶等名。此如是。此不異。是名為名。施設眾名。顯示諸相。心心所法。是名分別。彼名彼相。畢竟無有。但是妄心。展轉分別。如是觀察。乃至覺滅。是名如如。
大慧。真實決定。究竟根本。自性可得。是如如相。我及諸佛。隨順證入。如其實相。開示演說。若能於此。隨順悟解。離斷離常。不生分別。入自證處。出於外道。二乘境界。是名正智。
大慧。此五種法。三性八識。及二無我。一切佛法。普皆攝盡。
大慧。於此法中。汝應以自智。善巧通達。亦勸他人。令其通達。通達此已。心則決定。不隨他轉。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五法三自性。
及與八種識。
二種無我法。
普攝於大乘。
名相及分別。
二種自性攝。
正智與如如。
是則圓成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如經中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如恒河沙。此當云何。為如言而受。為別有義。
佛告大慧。
勿如言受。大慧。三世諸佛。非如恒沙。
何以故。如來最勝。超諸世間。無與等者。非喻所及。唯以少分。為其喻耳。我以凡愚。諸外道等。心恒執著。常與無常。惡見增長。生死輪迴。令其厭離。發勝悕望。言佛易成。易可逢值。若言難遇。如優曇華。彼便退怯。不勤精進。是故我說。如恒河沙。我復有時。觀受化者。說佛難值。如優曇華。
大慧。優曇鉢華。無有曾見。現見當見。如來則有。已見當見。
大慧。如是譬喻。非說自法。自法者。內證聖智。所行境界。世間無等。過諸譬喻。一切凡愚。不能信受。
大慧。真實如來。超心意意識。所見之相。不可於中。而立譬喻。然亦有時。而為建立。言恒河沙等。無有相違。
大慧。譬如恒沙。龜魚象馬。之所踐踏。不生分別。恒淨無垢。如來聖智。如彼恒河。力通自在。以為其沙。外道龜魚。競來擾亂。而佛不起。一念分別。
何以故。如來本願。以三昧樂。普安眾生。如恒河沙。無有愛憎。無分別故。
大慧。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盡燒時。燒一切地。而彼地大。不捨本性。恒與火大。俱時生故。諸凡愚人。謂地被燒。而實不燒。火所因故。如來法身。亦復如是。如恒河沙。終不壞滅。
大慧。譬如恒沙。無有限量。如來光明。亦復如是。為欲成就。無量眾生。普照一切。諸佛大會。
大慧。譬如恒沙。住沙自性。不更改變。而作餘物。如來亦爾。於世間中。不生不滅。諸有生因。悉已斷故。
大慧。譬如恒沙。取不知減。投不見增。諸佛亦爾。以方便智。成熟眾生。無減無增。
何以故。如來法身。無有身故。
大慧。以有身故。而有滅壞。法身無身。故無滅壞。
大慧。譬如恒沙。雖苦壓治。欲求蘇油。終不可得。如來亦爾。雖為眾生。眾苦所壓。乃至蠢動。未盡涅槃。欲令捨離。於法界中。深心願樂。亦不可得。
何以故。具足成就。大悲心故。
大慧。譬如恒沙。隨水而流。非無水也。如來亦爾。所有說法。莫不隨順。涅槃之流。以是說言。諸佛如來。如恒河沙。
大慧。如來說法。不隨於趣。趣是壞義。生死本際。不可得知。既不可知。云何說趣。
大慧。趣義是斷。凡愚莫知。
大慧菩薩。復白佛言。
若生死本際。不可知者。云何眾生。在生死中。而得解脫。
佛言。
大慧。無始虛偽。過習因滅。了知外境。自心所現。分別轉依。名為解脫。非滅壞也。是故不得。言無邊際。
大慧。無邊際者。但是分別異名。
大慧。離分別心。無別眾生。以智觀察。內外諸法。知與所知。悉皆寂滅。
大慧。一切諸法。唯是自心。分別所見。不了知故。分別心起。了心則滅。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觀察諸導師。
譬如恒河沙。
非壞亦非趣。
是人能見佛。
譬如恒河沙。
悉離一切過。
而恒隨順流。
佛體亦如是。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願為我說。一切諸法。剎那壞相。何等諸法。名有剎那。
佛言。
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一切法者。所謂。善法不善法。有為法無為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有受法無受法。
大慧。舉要言之。五取蘊法。以心意意識。習氣為因。而得增長。凡愚於此。而生分別。謂善不善。聖人現證。三昧樂住。是則名為。善無漏法。
復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謂八識。何等為八。謂如來藏名藏識。意及意識。并五識身。
大慧。彼五識身。與意識俱。善不善相。展轉差別。相續不斷。無異體生。生已即滅。不了於境。自心所現。次第滅時。別識生起。意識與彼。五識共俱。取於種種。差別形相。剎那不住。我說此等。名剎那法。
大慧。如來藏名藏識。所與意等。諸習氣俱。是剎那法。無漏習氣。非剎那法。此非凡愚。剎那論者。之所能知。彼不能知。一切諸法。有是剎那。非剎那故。彼計無為。同諸法壞。墮於斷見。
大慧。五識身非流轉。不受苦樂。非涅槃因。如來藏受。苦樂與因。俱有生滅。四種習氣。之所迷覆。而諸凡愚。分別熏心。不能了知。起剎那見。
大慧。如金金剛。佛之舍利。是奇特性。終不損壞。若得證法。有剎那者。聖應非聖。而彼聖人。未曾非聖。如金金剛。雖經劫住。稱量不減。云何凡愚。不解於我。祕密之說。於一切法。作剎那想。
大慧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常說。六波羅蜜。若得滿足。便成正覺。何等為六。
云何滿足。
佛言。
大慧。波羅蜜者。差別有三。所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
大慧。世間波羅蜜者。謂諸凡愚。著我我所。執取二邊。求諸有身。貪色等境。如是修行。檀波羅蜜。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成就神通。生於梵世。
大慧。出世間波羅蜜者。謂聲聞緣覺。執著涅槃。希求自樂。如是修習。諸波羅蜜。
大慧。出世間上上。波羅蜜者。謂菩薩摩訶薩。於自心二法。了知惟是。分別所現。不起妄想。不生執著。不取色相。為欲利樂。一切眾生。而恒修行。檀波羅蜜。於諸境界。不起分別。是則修行。尸波羅蜜。即於不起。分別之時。忍知能取。所取自性。是則名為。羼提波羅蜜。初中後夜。勤修匪懈。隨順實解。不生分別。是則名為。毘梨耶波羅蜜。不生分別。不起外道。涅槃之見。是則名為。禪波羅蜜。以智觀察。心無分別。不墮二邊。轉淨所依。而不壞滅。獲於聖智。內證境界。是則名為。般若波羅蜜。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愚分別有為。
空無常剎那。
分別剎那義。
如河燈種子。
一切法不生。
寂靜無所作。
諸事性皆離。
是我剎那義。
生無間即滅。
不為凡愚說。
無間相續法。
諸趣分別起。
無明為其因。
心則從彼生。
未能了色來。
中間何所住。
無間相續滅。
而有別心起。
不住於色時。
何所緣而生。
若緣彼而起。
其因則虛妄。
因妄體不成。
云何剎那滅。
修行者正受。
金剛佛舍利。
及以光音宮。
世間不壞事。
如來圓滿智。
及比丘證得。
諸法性常住。
云何見剎那。
乾城幻等色。
何故非剎那。
大種無實性。
云何說能造。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五
大周于闐國三藏法師。實叉難陀奉。勅譯無常品第三之餘。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願為我說。如來。應。正等覺。自覺性。令我及諸菩薩摩訶薩。而得善巧。自悟悟他。
佛言。
大慧。如汝所問。當為汝說。
大慧言。
唯。世尊。如來。應供。正等覺。為作非作。為果為因。為相所相。為說所說。為覺所覺。如是等為異不異。
佛言。
大慧。如來。應。正等覺。非作非非作。非果非因。非相非所相。非說非所說。非覺非所覺。
何以故。俱有過故。
大慧。若如來是作。則是無常。若是無常。一切作法。應是如來。我及諸佛。皆不忍可。若非作法。則無體性。所修方便。悉空無益。同於兔角。石女之子。非作因成故。若非因非果。則非有非無。若非有非無。則超過四句。言四句者。但隨世間。而有言說。若超過四句。惟有言說。則如石女兒。
大慧。石女兒者。惟有言說。不墮四句。以不墮故。不可度量。諸有智者。應如是知。如來所有。一切句義。
大慧。如我所說。諸法無我。以諸法中。無有我性。故說無我。非是無有。諸法自性。如來句義。應知亦然。
大慧。譬如牛無馬性。馬無牛性。非無自性。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自相。而非有即有。非諸凡愚。之所能知。何故不知。以分別故。一切法空。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自性。悉亦如是。
大慧。如來與蘊。非異非不異。若不異者。應是無常。五蘊諸法。是所作故。若異者。如牛二角。有異不異。互相似故不異。長短別故有異。如牛右角異左。左角異右。長短不同。色相各別。然亦不異。如於蘊於界處等。一切法亦如是。
大慧。如來者。依解脫說。如來解脫。非異非不異。若異者。如來便與。色相相應。色相相應。即是無常。若不異者。修行者見。應無差別。然有差別。故非不異。如是智與所知。非異非不異。若非異非不異。則非常非無常。非作非所作。非為非無為。非覺非所覺。非相非所相。非蘊非異蘊。非說非所說。非一非異。非俱非不俱。以是義故。超一切量。超一切量故。惟有言說。惟有言說故。則無有生。無有生故。則無有滅。無有滅故。則如虛空。
大慧。虛空非作非所作。非作非所作故。遠離攀緣。遠離攀緣故。出過一切。諸戲論法。出過一切。諸戲論法。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正等覺體。正等覺者。永離一切。諸根境界。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出過諸根量。
非果亦非因。
相及所相等。
如是悉皆離。
蘊緣與正覺。
一異莫能見。
既無有見者。
云何起分別。
非作非非作。
非因非非因。
非蘊非不蘊。
亦不離餘物。
非有一法體。
如彼分別見。
亦復非是無。
諸法性如是。
待有故成無。
待無故成有。
無既不可取。
有亦不應說。
不了我無我。
但著於語言。
彼溺於二邊。
自壞壞世間。
若能見此法。
則離一切過。
是名為正觀。
不毀大導師。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如佛經中。分別攝取。不生不滅。言此即是。如來異名。
世尊。願為我說。不生不滅。此則無法。云何說是。如來異名。如世尊說。一切諸法。不生不滅。當知此則。墮有無見。
世尊。若法不生。則不可取。無有少法。誰是如來。惟願世尊。為我宣說。
佛言。
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我說如來。非是無法。亦非攝取。不生不滅。亦不待緣。亦非無義。我說無生。即是如來。意生法身。別異之名。一切外道。聲聞獨覺。七地菩薩。不了其義。
大慧。譬如帝釋。地及虛空。乃至手足。隨一一物。各有多名。非以名多。而有多體。亦非無體。
大慧。我亦如是。於此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千名號。諸凡愚人。雖聞雖說。而不知是。如來異名。其中或有。知如來者。知無師者。知導師者。知勝導者。知普導者。知是佛者。知牛王者。知梵王者。知毘紐者。知自在者。知是勝者。知迦毘羅者。知真實邊者。知無盡者。知瑞相者。知如風者。知如火者。知如俱毘羅者。知如月者。知如日者。知如王者。知如仙者。知戌迦者。知因陀羅者。知明星者。知大力者。知如水者。知無滅者。知無生者。知性空者。知真如者。知是諦者。知實性者。知實際者。知法界者。知涅槃者。知常住者。知平等者。知無二者。知無相者。知寂滅者。知具相者。知因緣者。知佛性者。知教導者。知解脫者。知道路者。知一切智者。知最勝者。知意成身者。如是等滿足。三阿僧祇。百千名號。不增不減。於此及餘。諸世界中。有能知我。如水中月。不入不出。但諸凡愚。心沒二邊。不能解了。然亦尊重。承事供養。而不善解。名字句義。執著言教。昧於真實。謂無生無滅。是無體性。不知是佛。差別名號。如因陀羅。釋揭羅等。以信言教。昧於真實。於一切法。如言取義。彼諸凡愚。作如是言。義如言說。義說無異。
何以故。義無體故。是人不了。言音自性。謂言即義。無別義體。
大慧。彼人愚癡。不知言說。是生是滅。義不生滅。
大慧。一切言說。墮於文字。義則不墮。離有離無故。無生無體故。
大慧。如來不說。墮文字法。文字有無。不可得故。惟除不墮。於文字者。
大慧。若人說法。墮文字者。是虛誑說。
何以故。諸法自性。離文字故。
是故。大慧。我經中說。我與諸佛。及諸菩薩。不說一字。不答一字。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離文字故。非不隨義。而分別說。大慧。若不說者。教法則斷。教法斷者。則無聲聞緣覺。菩薩諸佛。若總無者。誰說為誰。
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應不著文字。隨宜說法。我及諸佛。皆隨眾生。煩惱解欲。種種不同。而為開演。令知諸法。自心所見。無外境界。捨二分別。轉心意識。非為成立。聖自證處。
大慧。菩薩摩訶薩。應隨於義。莫依文字。依文字者。墮於惡見。執著自宗。而起言說。不能善了。一切法相。文辭章句。既自損壞。亦壞於他。不能令人。心得悟解。若能善知。一切法相。文辭句義。悉皆通達。則能令自身。受無相樂。亦能令他。安住大乘。若能令他。安住大乘。則得一切諸佛。聲聞緣覺。及諸菩薩。之所攝受。若得諸佛。聲聞緣覺。及諸菩薩。之所攝受。則能攝受。一切眾生。若能攝受。一切眾生。則能攝受。一切正法。若能攝受。一切正法。則不斷佛種。若不斷佛種。則得勝妙處。
大慧。菩薩摩訶薩。生勝妙處。欲令眾生。安住大乘。以十自在力。現眾色像。隨其所宜。說真實法。真實法者。無異無別。不來不去。一切戲論。悉皆息滅。
是故。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應如言。執著於義。
何以故。真實之法。離文字故。
大慧。譬如有人。以指指物。小兒觀指。不觀於物。愚癡凡夫。亦復如是。隨言說指。而生執著。乃至盡命。終不能捨。文字之指。取第一義。
大慧。譬如嬰兒。應食熟食。有人不解。成熟方便。而食生者。則發狂亂。不生不滅。亦復如是。不方便修。則為不善。是故宜應。善修方便。莫隨言說。如觀指端。
大慧。實義者。微妙寂靜。是涅槃因。言說者。與妄想合。流轉生死。
大慧。實義者。從多聞得。多聞者。謂善於義。非善言說。善義者。不隨一切。外道惡見。身自不隨。亦令他不隨。是則名曰。於義多聞。欲求義者。應當親近。與此相違。著文字者。宜速捨離。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承佛威神。復白佛言。
世尊。如來演說。不生不滅。非為奇特。
何以故。一切外道。亦說作者。不生不滅。世尊亦說。虛空涅槃。及非數滅。不生不滅。外道亦說。作者因緣。生於世間。世尊亦說。無明愛業。生諸世間。俱是因緣。但名別耳。外物因緣。亦復如是。是故佛說。與外道說。無有差別。外道說言。微塵勝妙。自在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滅。世尊亦說。一切諸法。不生不滅。若有若無。皆不可得。
世尊。大種不壞。以其自相。不生不滅。周流諸趣。不捨自性。世尊分別。雖稍變異。一切無非。外道已說。是故佛法。同於外道。若有不同。願佛為演。有何所以。佛說為勝。若無別異。外道即佛。以其亦說。不生不滅故。世尊常說。一世界中。無有多佛。如向所說。是則應有。
佛言。
大慧。我之所說。不生不滅。不同外道。不生不滅。不生無常論。
何以故。外道所說。有實性相。不生不變。我不如是。墮有無品。我所說法。非有非無。離生離滅。云何非無。如幻夢色。種種見故。云何非有。色相自性。非是有故。見不見故。取不取故。是故我說。一切諸法。非有非無。若覺惟是。自心所見。住於自性。分別不生。世間所作。悉皆永息。分別者。是凡愚事。非賢聖耳。
大慧。妄心分別。不實境界。如乾闥婆城。幻所作人。
大慧。譬如小兒。見乾闥婆城。及以幻人。商賈入出。迷心分別。言有實事。凡愚所見。生與不生。有為無為。悉亦如是。如幻人生。如幻人滅。幻人其實。不生不滅。諸法亦爾。離於生滅。
大慧。凡夫虛妄。起生滅見。非諸聖人。言虛妄者。不如法性。起顛倒見。顛倒見者。執法有性。不見寂滅。不見寂滅故。不能遠離。虛妄分別。
是故大慧。無相見勝。非是相見。相是生因。若無有相。則無分別。不生不滅。則是涅槃。
大慧。言涅槃者。見如實處。捨離分別。心心所法。獲於如來。內證聖智。我說此是。寂滅涅槃。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為除有生執。
成立無生義。
我說無因論。
非愚所能了。
一切法無生。
亦非是無法。
如乾城幻夢。
雖有而無因。
空無生無性。
云何為我說。
離諸和合緣。
智慧不能見。
以是故我說。
空無生無性。
一一緣和合。
雖現而非有。
分析無和合。
非如外道見。
如夢及垂髮。
野馬與乾城。
無因而妄現。
世事皆如是。
折伏有因論。
申述無生旨。
無生義若存。
法眼恒不滅。
我說無因論。
外道咸驚怖。
云何何所因。
復以何故生。
於何處和合。
而作無因論。
觀察有為法。
非因非無因。
彼生滅論者。
所見從是滅。
為無故不生。
為待於眾緣。
為有名無義。
願為我宣說。
非無法不生。
亦非以待緣。
非有物而名。
亦非名無義。
一切諸外道。
聲聞及緣覺。
十住非所行。
此是無生相。
遠離諸因緣。
無有能作者。
惟心所建立。
我說是無生。
諸法非因生。
非無亦非有。
能所分別離。
我說是無生。
惟心無所見。
亦離於二性。
如是轉所依。
我說是無生。
外物有非有。
其心無所取。
一切見咸斷。
此是無生相。
空無性等句。
其義皆如是。
非以空故空。
無生故說空。
因緣共集會。
是故有生滅。
分散於因緣。
生滅則無有。
若離諸因緣。
則更無有法。
一性及異性。
凡愚所分別。
有無不生法。
俱非亦復然。
惟除眾緣會。
於中見起滅。
隨俗假言說。
因緣遞鈎瑣。
若離因緣瑣。
生義不可得。
我說惟鈎瑣。
生無故不生。
離諸外道過。
非凡愚所了。
若離緣鈎瑣。
別有生法者。
是則無因論。
破壞鈎瑣義。
如燈能照物。
鈎瑣現若然。
此則離鈎瑣。
別有於諸法。
無生則無性。
體相如虛空。
離鈎瑣求法。
愚夫所分別。
復有餘無生。
眾聖所得法。
彼生無生者。
是則無生忍。
一切諸世間。
無非是鈎瑣。
若能如是解。
此人心得定。
無明與愛業。
是則內鈎瑣。
種子泥輪等。
如是名為外。
若言有他法。
而從因緣生。
離於鈎瑣義。
此則非教理。
生法若非有。
彼為誰因緣。
展轉而相生。
此是因緣義。
堅濕暖動等。
凡愚所分別。
但緣無有法。
故說無自性。
如醫療眾病。
其論無差別。
以病不同故。
方藥種種殊。
我為諸眾生。
滅除煩惱病。
知其根勝劣。
演說諸法門。
非煩惱根異。
而有種種法。
惟有一大乘。
清涼八支道。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一切外道。妄說無常。世尊亦言。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未知此說。是邪是正。所言無常。復有幾種。
佛言。
大慧。外道說有。七種無常。非是我法。何等為七。謂。有說始起即捨。是名無常。生已不生。無常性故。有說形處變壞。是名無常。有說色即無常。有說色之變異。是名無常。一切諸法。相續不斷。能令變異。自然歸滅。猶如乳酪。前後變異。雖不可見。然在法中。壞一切法。有說物無常。有說物無物無常。有說不生無常。遍住一切。諸法之中。其中物無物無常者。謂能造所造其相滅壞。大種自性。本來無起。不生無常者。謂常與無常。有無等法。如是一切。皆無有起。乃至分析。至於微塵。亦無所見。以不起故。說名無生。此是不生無常相。若不了此。則墮外道。生無常義。有物無常義。有物無常者。謂於非常。非無常處。自生分別。其義云何。彼立無常。自不滅壞。能壞諸法。若無無常。壞一切法。法終不滅。成於無有。如杖搥瓦石。能壞於物。而自不壞。此亦如是。
大慧。現見無常。與一切法。無有能作。所作差別。云此是無常。此是所作。無差別故。能作所作。應俱是常。不見有因。能令諸法。成於無故。
大慧。諸法壞滅。實亦有因。但非凡愚。之所能了。
大慧。異因不應。生於異果。若能生者。一切異法。應竝相生。彼法此法。能生所生。應無有別。現見有別。云何異因。生於異果。
大慧。若無常性。是有法者。應同所作。自是無常。自無常故。所無常法。皆應是常。
大慧。若無常性。住諸法中。應同諸法。墮於三世。與過去色。同時已滅。未來不生。現在俱壞。一切外道。計四大種體。性不壞色者。即是大種差別。大種造色。離異不異故。其自性亦不壞滅。
大慧。三有之中。能造所造。莫不皆是。生住滅相。豈更別有。無常之性。能生於物。而不滅耶。始造即捨無常者。非大種互造大種。以各別故。非自相造。以無異故。非復共造。以乖離故。當知非是。始造無常。形狀壞無常者。此非能造。及所造壞。但形狀壞。其義云何。謂分析色。乃至微塵。但滅形狀。長短等見。不滅能造。所造色體。此見墮。在數論之中。色即是無常者。謂此即是。形狀無常。非大種性。若大種性。亦無常者。則無世事。無世事者。當知則墮。盧迦耶見。以見一切法。自相生惟。有言說故。轉變無常者。謂色體變。非大種變。譬如以金。作莊嚴具。嚴具有變。而金無改。此亦如是。
大慧。如是等種種外道。虛妄分別。見無常性。彼作是說。火不能燒。諸火自相。但各分散。若能燒者。能造所造。則皆斷滅。
大慧。我說諸法。非常無常。
何以故。不取外法故。三界唯心故。不說諸相故。大種性處。種種差別。不生不滅故。非能造所造故。能取所取。二種體性。一切皆從。分別起故。如實而知。二取性故。了達惟是。自心現故。離外有無。二種見故。離有無見。則不分別。能所造故。
大慧。世間出世間。及出世間。上上諸法。惟是自心。非常非無常。不能了達。墮於外道。二邊惡見。
大慧。一切外道。不能解了。此三種法。依自分別。而起言說。著無常性。
大慧。此三種法。所有語言。分別境界。非諸凡愚。之所能知。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始造即便捨。
形狀有轉變。
色物等無常。
外道妄分別。
諸法無壞滅。
諸大自性住。
外道種種見。
如是說無常。
彼諸外道眾。
皆說不生滅。
諸大性自常。
誰是無常法。
能取及所取。
一切惟是心。
二種從心現。
無有我我所。
梵天等諸法。
我說惟是心。
若離於心者。
一切不可得。
現證品第四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願為我說。一切聲聞。緣覺入滅。次第相續相。令我及諸菩薩摩訶薩。善知此已。於滅盡三昧樂。心無所惑。不墮二乘。及諸外道。錯亂之中。
佛言。
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菩薩摩訶薩。至于六地。及聲聞緣覺。入於滅定。七地菩薩。念念恒入。離一切法。自性相故。非諸二乘。二乘有作。墮能所取。不得諸法。無差別相。了善不善自相共相。入於滅定。是故不能。念念恒入。
大慧。八地菩薩。聲聞緣覺。心意意識。分別想滅。始從初地。乃至六地。觀察三界。一切唯是。心意意識。自分別起。離我我所。不見外法。種種諸相。凡愚不知。由無始來。過惡薰習。於自心內。變作能取。所取之相。而生執著。
大慧。八地菩薩。所得三昧。同諸聲聞。緣覺涅槃。以諸佛力。所加持故。於三昧門。不入涅槃。若不持者。便不化度。一切眾生。不能滿足。如來之地。亦則斷絕。如來種性。是故諸佛。為說如來。不可思議。諸大功德。令其究竟。不入涅槃。聲聞緣覺。著三昧樂。是故於中。生涅槃想。
大慧。七地菩薩。善能觀察。心意意識。我我所執。生法無我。若生若滅。自相共相。四無礙辯。善巧決定。於三昧門。而得自在。漸入諸地。具菩提分法。
大慧。我恐諸菩薩。不善了知。自相共相。不知諸地。相續次第。墮於外道。諸惡見中。故如是說。
大慧。彼實無有。若生若滅。諸地次第。三界往來。一切皆是。自心所見。而諸凡愚。不能了知。以不知故。我及諸佛。為如是說。
大慧。聲聞緣覺。至於菩薩。第八地中。為三昧樂。之所昏醉。未能善了。惟心所見。自共相習。纏覆其心。著二無我。生涅槃覺。非寂滅慧。
大慧。諸菩薩摩訶薩。見於寂滅。三昧樂門。即便憶念。本願大悲。具足修行。十無盡句。是故不即。入於涅槃。以入涅槃。不生果故。離能所取故。了達惟心故。於一切法。無分別故。不墮心意。及以意識。外法性相。執著中故。然非不起。佛法正因。隨智慧行。如是起故。得於如來。自證地故。
大慧。如人夢中。方便度河。未度便覺。覺已思惟。向之所見。為是真實。為是虛妄。
復自念言。
非實非妄。如是但是。見聞覺知。曾所更事。分別習氣。離有無念。意識夢中。之所現耳。
大慧。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始從初地。而至七地。乃至增進。入於第八。得無分別。見一切法。如幻夢等。離能所取。見心心所。廣大力用。勤修佛法。未證令證。離心意意識。妄分別想。獲無生忍。此是菩薩。所得涅槃。非滅壞也。
大慧。第一義中。無有次第。亦無相續。遠離一切。境界分別。此則名為。寂滅之法。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諸住及佛地。
惟心無影像。
此是去來今。
諸佛之所說。
七地是有心。
八地無影像。
此二地名住。
餘則我所得。
自證及清淨。
此則是我地。
摩醯最勝處。
色究竟莊嚴。
譬如大火聚。
光焰熾然發。
化現於三有。
悅意而清涼。
或有現變化。
或有先時化。
於彼說諸乘。
皆是如來地。
十地則為初。
初則為八地。
第九則為七。
第七復為八。
第二為第三。
第四為第五。
第三為第六。
無相有何次。
如來常無常品第五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如來。應。正等覺。為常為無常。
佛言。
大慧。如來。應。正等覺。非常非無常。
何以故。俱有過故。云何有過。
大慧。若如來常者。有能作過。一切外道。說能作常。若無常者。有所作過。同於諸蘊。為相所相。畢竟斷滅。而成無有。然佛如來。實非斷滅。
大慧。一切所作。如瓶衣等。皆是無常。是則如來。有無常過。所修福智。悉空無益。又諸作法。應是如來。無異因故。是故如來。非常非無常。
復次。大慧。如來非常。若是常者。應如虛空。不待因成。
大慧。譬如虛空。非常非無常。
何以故。離常無常。若一若異。俱不俱等。諸過失故。
復次。大慧。如來非常。若是常者。則是不生。同於兔馬。魚蛇等角。
復次。大慧。以別義故。亦得言常。
何以故。謂以現智。證常法故。證智是常。如來亦常。
大慧。諸佛如來。所證法性。法住法位。如來出世。若不出世。常住不易。在於一切。二乘外道。所得法中。非是空無。然非凡愚。之所能知。
大慧。夫如來者。以清淨慧。內證法性。而得其名。非以心意意識。蘊界處法。妄習得名。一切三界。皆從虛妄。分別而生。如來不從。妄分別生。
大慧。若有於二。有常無常。如來無二。證一切法。無生相故。是故非常。亦非無常。
大慧。乃至少有。言說分別生。即有常無常過。是故應除。二分別覺。勿令少在。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遠離常無常。
而現常無常。
如是恒觀佛。
不生於惡見。
若常無常者。
所集皆無益。
為除分別覺。
不說常無常。
乃至有所立。
一切皆錯亂。
若見惟自心。
是則無違諍。
剎那品第六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惟願為我。說蘊界處。生滅之相。若無有我。誰生誰滅。而諸凡夫。依於生滅。不求盡苦。不證涅槃。
佛言。
大慧。諦聽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如來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以不覺故。三緣和合。而有果生。外道不知。執為作者。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藏識。生於七識。無明住地。譬如大海。而有波浪。其體相續。恒注不斷。本性清淨。離無常過。離於我論。其餘七識。意意識等。念念生滅。妄想為因。境相為緣。和合而生。不了色等。自心所現。計著名相。起苦樂受。名相纏縛。既從貪生。復生於貪。若因及所緣。諸取根滅。不相續生。自慧分別。苦樂受者。或得滅定。或得四禪。或復善入。諸諦解脫。便妄生於。得解脫想。而實未捨未轉。如來藏中。藏識之名。若無藏識。七識則滅。
何以故。因彼及所緣。而得生故。然非一切。外道二乘。諸修行者。所知境界。以彼惟了。人無我性。於蘊界處。取於自相。及共相故。若見如來藏。五法自性。諸法無我。隨地次第。而漸轉滅。不為外道。惡見所動。住不動地。得於十種。三昧樂門。為三昧力。諸佛所持。觀察不思議佛法。及本願力。不住實際。及三昧樂。獲自證智。不與二乘。諸外道共。得十聖種性道。及意生智身。離於諸行。
是故。大慧。菩薩摩訶薩。欲得勝法。應淨如來藏。藏識之名。
大慧。若無如來藏。名藏識者。則無生滅。然諸凡夫。及以聖人。悉有生滅。是故一切。諸修行者。雖見內境界。住現法樂。而不捨於。勇猛精進。
大慧。此如來藏。藏識本性清淨。客塵所染。而為不淨。一切二乘。及諸外道。臆度起見。不能現證。如來於此。分明現見。如觀掌中。菴摩勒果。
大慧。我為勝鬘夫人。及餘深妙。淨智菩薩。說如來藏名藏識。與七識俱起。令諸聲聞。見法無我。
大慧。為勝鬘夫人。說佛境界。非是外道。二乘境界。
大慧。此如來藏藏識。是佛境界。與汝等比。淨智菩薩。隨順義者。所行之處。非是一切。執著文字。外道二乘。之所行處。是故汝及。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藏藏識。當勤觀察。莫但聞已。便生足想。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甚深如來藏。
而與七識俱。
執著二種生。
了知則遠離。
無始習所熏。
如像現於心。
若能如實觀。
境相悉無有。
如愚見指月。
觀指不觀月。
計著文字者。
不見我真實。
心如工伎兒。
意如和伎者。
五識為伴侶。
妄想觀伎眾。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願為我說。五法自性。諸識無我。差別之相。我及諸菩薩摩訶薩。善知此已。漸修諸地。具諸佛法。至於如來。自證之位。
佛言。
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五法自性。諸識無我。所謂。名。相。分別。正智。如如。若修行者。觀察此法。入於如來。自證境界。遠離常斷。有無等見。得現法樂。甚深三昧。
大慧。凡愚不了。五法自性。諸識無我。於心所現。見有外物。而起分別。非諸聖人。
大慧白言。
云何不了。而起分別。
佛言。
大慧。凡愚不知。名是假立。心隨流動。見種種相。計我我所。染著於色。覆障聖智。起貪瞋癡。造作諸業。如蠶作繭。妄想自纏。墮於諸趣。生死大海。如汲水輪。循環不絕。不知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自心所見。妄分別起。離能所取。及生住滅。謂從自在。時節微塵。勝性而生。隨名相流。
大慧。此中相者。謂。眼識所見。名之為色。耳鼻舌身。意識得者。名之為聲。香味觸法。如是等。我說為相。分別者。施設眾名。顯示諸相。謂以象馬車步。男女等名。而顯其相。此事如是。決定不異。是名分別。正智者。謂觀名相。互為其客。識心不起。不斷不常。不墮外道。二乘之地。是名正智。
大慧。菩薩摩訶薩。以其正智。觀察名相。非有非無。遠離損益。二邊惡見。名相及識。本來不起。我說此法。名為如如。
大慧。菩薩摩訶薩。住如如已。得無照現境。昇歡喜地。離外道惡趣。入出世法。法相淳熟。知一切法。猶如幻等。證自聖智。所行之法。離臆度見。如是次第。乃至法雲。至法雲已。三昧諸力。自在神通。開敷滿足。成於如來。成如來已。為眾生故。如水中月。普現其身。隨其欲樂。而為說法。其身清淨。離心意識。被弘誓甲。具足成滿。十無盡願。是名菩薩摩訶薩。入於如如。之所獲得。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為三性入五法中。為各有自相。
佛言。
大慧。三性八識。及二無我。悉入五法。其中名及相。是妄計性。以依彼分別。心心所法。俱時而起。如日與光。是緣起性。正智如如。不可壞故。是圓成性。
大慧。於自心所現。生執著時。有八種分別起。此差別相。皆是不實。惟妄計性。若能捨離。二種我執。二無我智。即得生長。
大慧。聲聞緣覺。菩薩如來。自證聖智。諸地位次。一切佛法。悉皆攝入。此五法中。
復次大慧。五法者。所謂。相。名。分別。如如。正智。此中相者。謂所見色等。形狀各別。是名為相。依彼諸相。立瓶等名。此如是。此不異。是名為名。施設眾名。顯示諸相。心心所法。是名分別。彼名彼相。畢竟無有。但是妄心。展轉分別。如是觀察。乃至覺滅。是名如如。
大慧。真實決定。究竟根本。自性可得。是如如相。我及諸佛。隨順證入。如其實相。開示演說。若能於此。隨順悟解。離斷離常。不生分別。入自證處。出於外道。二乘境界。是名正智。
大慧。此五種法。三性八識。及二無我。一切佛法。普皆攝盡。
大慧。於此法中。汝應以自智。善巧通達。亦勸他人。令其通達。通達此已。心則決定。不隨他轉。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五法三自性。
及與八種識。
二種無我法。
普攝於大乘。
名相及分別。
二種自性攝。
正智與如如。
是則圓成相。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如經中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如恒河沙。此當云何。為如言而受。為別有義。
佛告大慧。
勿如言受。大慧。三世諸佛。非如恒沙。
何以故。如來最勝。超諸世間。無與等者。非喻所及。唯以少分。為其喻耳。我以凡愚。諸外道等。心恒執著。常與無常。惡見增長。生死輪迴。令其厭離。發勝悕望。言佛易成。易可逢值。若言難遇。如優曇華。彼便退怯。不勤精進。是故我說。如恒河沙。我復有時。觀受化者。說佛難值。如優曇華。
大慧。優曇鉢華。無有曾見。現見當見。如來則有。已見當見。
大慧。如是譬喻。非說自法。自法者。內證聖智。所行境界。世間無等。過諸譬喻。一切凡愚。不能信受。
大慧。真實如來。超心意意識。所見之相。不可於中。而立譬喻。然亦有時。而為建立。言恒河沙等。無有相違。
大慧。譬如恒沙。龜魚象馬。之所踐踏。不生分別。恒淨無垢。如來聖智。如彼恒河。力通自在。以為其沙。外道龜魚。競來擾亂。而佛不起。一念分別。
何以故。如來本願。以三昧樂。普安眾生。如恒河沙。無有愛憎。無分別故。
大慧。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盡燒時。燒一切地。而彼地大。不捨本性。恒與火大。俱時生故。諸凡愚人。謂地被燒。而實不燒。火所因故。如來法身。亦復如是。如恒河沙。終不壞滅。
大慧。譬如恒沙。無有限量。如來光明。亦復如是。為欲成就。無量眾生。普照一切。諸佛大會。
大慧。譬如恒沙。住沙自性。不更改變。而作餘物。如來亦爾。於世間中。不生不滅。諸有生因。悉已斷故。
大慧。譬如恒沙。取不知減。投不見增。諸佛亦爾。以方便智。成熟眾生。無減無增。
何以故。如來法身。無有身故。
大慧。以有身故。而有滅壞。法身無身。故無滅壞。
大慧。譬如恒沙。雖苦壓治。欲求蘇油。終不可得。如來亦爾。雖為眾生。眾苦所壓。乃至蠢動。未盡涅槃。欲令捨離。於法界中。深心願樂。亦不可得。
何以故。具足成就。大悲心故。
大慧。譬如恒沙。隨水而流。非無水也。如來亦爾。所有說法。莫不隨順。涅槃之流。以是說言。諸佛如來。如恒河沙。
大慧。如來說法。不隨於趣。趣是壞義。生死本際。不可得知。既不可知。云何說趣。
大慧。趣義是斷。凡愚莫知。
大慧菩薩。復白佛言。
若生死本際。不可知者。云何眾生。在生死中。而得解脫。
佛言。
大慧。無始虛偽。過習因滅。了知外境。自心所現。分別轉依。名為解脫。非滅壞也。是故不得。言無邊際。
大慧。無邊際者。但是分別異名。
大慧。離分別心。無別眾生。以智觀察。內外諸法。知與所知。悉皆寂滅。
大慧。一切諸法。唯是自心。分別所見。不了知故。分別心起。了心則滅。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觀察諸導師。
譬如恒河沙。
非壞亦非趣。
是人能見佛。
譬如恒河沙。
悉離一切過。
而恒隨順流。
佛體亦如是。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
世尊。願為我說。一切諸法。剎那壞相。何等諸法。名有剎那。
佛言。
諦聽。當為汝說。
大慧。一切法者。所謂。善法不善法。有為法無為法。世間法。出世間法。有漏法。無漏法。有受法無受法。
大慧。舉要言之。五取蘊法。以心意意識。習氣為因。而得增長。凡愚於此。而生分別。謂善不善。聖人現證。三昧樂住。是則名為。善無漏法。
復次。大慧。善不善者。所謂八識。何等為八。謂如來藏名藏識。意及意識。并五識身。
大慧。彼五識身。與意識俱。善不善相。展轉差別。相續不斷。無異體生。生已即滅。不了於境。自心所現。次第滅時。別識生起。意識與彼。五識共俱。取於種種。差別形相。剎那不住。我說此等。名剎那法。
大慧。如來藏名藏識。所與意等。諸習氣俱。是剎那法。無漏習氣。非剎那法。此非凡愚。剎那論者。之所能知。彼不能知。一切諸法。有是剎那。非剎那故。彼計無為。同諸法壞。墮於斷見。
大慧。五識身非流轉。不受苦樂。非涅槃因。如來藏受。苦樂與因。俱有生滅。四種習氣。之所迷覆。而諸凡愚。分別熏心。不能了知。起剎那見。
大慧。如金金剛。佛之舍利。是奇特性。終不損壞。若得證法。有剎那者。聖應非聖。而彼聖人。未曾非聖。如金金剛。雖經劫住。稱量不減。云何凡愚。不解於我。祕密之說。於一切法。作剎那想。
大慧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常說。六波羅蜜。若得滿足。便成正覺。何等為六。
云何滿足。
佛言。
大慧。波羅蜜者。差別有三。所謂。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
大慧。世間波羅蜜者。謂諸凡愚。著我我所。執取二邊。求諸有身。貪色等境。如是修行。檀波羅蜜。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成就神通。生於梵世。
大慧。出世間波羅蜜者。謂聲聞緣覺。執著涅槃。希求自樂。如是修習。諸波羅蜜。
大慧。出世間上上。波羅蜜者。謂菩薩摩訶薩。於自心二法。了知惟是。分別所現。不起妄想。不生執著。不取色相。為欲利樂。一切眾生。而恒修行。檀波羅蜜。於諸境界。不起分別。是則修行。尸波羅蜜。即於不起。分別之時。忍知能取。所取自性。是則名為。羼提波羅蜜。初中後夜。勤修匪懈。隨順實解。不生分別。是則名為。毘梨耶波羅蜜。不生分別。不起外道。涅槃之見。是則名為。禪波羅蜜。以智觀察。心無分別。不墮二邊。轉淨所依。而不壞滅。獲於聖智。內證境界。是則名為。般若波羅蜜。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愚分別有為。
空無常剎那。
分別剎那義。
如河燈種子。
一切法不生。
寂靜無所作。
諸事性皆離。
是我剎那義。
生無間即滅。
不為凡愚說。
無間相續法。
諸趣分別起。
無明為其因。
心則從彼生。
未能了色來。
中間何所住。
無間相續滅。
而有別心起。
不住於色時。
何所緣而生。
若緣彼而起。
其因則虛妄。
因妄體不成。
云何剎那滅。
修行者正受。
金剛佛舍利。
及以光音宮。
世間不壞事。
如來圓滿智。
及比丘證得。
諸法性常住。
云何見剎那。
乾城幻等色。
何故非剎那。
大種無實性。
云何說能造。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五